高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

合集下载

(完整版)高二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完整版)高二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一、宇宙的知识 1.宇宙的特征最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

天体系统如下图:⎪⎪⎩⎪⎪⎨⎧⎪⎩⎪⎨⎧⎩⎨⎧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海王星天王星、远日行星:土星木星、巨行星:火星地球、金星、水星、类地行星:①八大行星H G F E D C B A ⎪⎪⎪⎩⎪⎪⎪⎨⎧⎪⎩⎪⎨⎧有许多相同之处星)行星(水星、金星和火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同一平面上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道近似正圆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运动特征②普通性 2.地球特殊性——存在生命⎩⎨⎧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①外部条件 ⎪⎩⎪⎨⎧液态水的存在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适宜的温度条件②自身条件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补充:我国年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为青藏高原,成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好,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我国年太阳辐射最贫乏地区为四川盆地,成因:地形闭塞,气体不易扩散,多云雾,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2.太阳活动②外部太阳大气结构:由里向外依次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

③太阳活动类型:黑子、耀斑、太阳风三种。

黑子的爆发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爆发作为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④对地球的影响:黑子的爆发影响地球气候中的降水,与纬度呈一定的相关性;耀斑爆发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和地球的磁场,使小磁针不能指示正确方向;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

三、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º/日 近日点(1月初)快 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为0。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修3复习提纲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必修3复习提纲

适用文档地理必修 3 复习纲要第一章地理环境与地区发展第一节地理环境对地区发展的影响【考试说明要求】1、认识地区的含义。

2、比较不一样地区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别。

3、联合实例,比较不一样发展阶段地区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主要知识回首】1、地区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别的基础上,依据必定的指标和方法区分出来的。

2、有的地区界限是明确的,如行政区,有的地区界限拥有过渡性质,如干湿情况。

地区内部的特定性质相对一致,地区既是上一级地区的构成部分,又可进一步区分为下一级地区,如东北平原又可区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辽河平原。

3、事例剖析——比较长江三角洲与松嫩平原长江三角洲松嫩平原共性①都是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地区,雨热同期地地理地点位于北纬 30°邻近,我国东北纬 43— 48°,地处我国东北地区理部沿海地区中部,长江入海口的中部环天气条件亚热带季风天气温带季风天气境土地条件①耕地多为水田;②土地①耕地多为旱地;②集中连片;差较为分别;③人均耕地面积小③人均耕地面积大异矿产资源条件矿产资源困穷有较丰富的石油等矿产人耕种方式水田耕种业旱地耕种业类农主要粮主要栽种水稻,还有油菜、主要栽种玉米、小麦、大豆等作活业食作物棉花等作物物,动作物熟制一年两—三熟一年一熟差其余水家产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适合发展畜牧业异工业我国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我国的重化工业基地我国沿海航线的中点,长江入商业海门户,对内外联系方便4、事例剖析——长江中下游平原不一样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开发初期,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低下,浓密的水系成为交通的隔断,黏重的土壤使开垦困难,因此这一期间耕种业发展迟缓。

②跟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限制因素成为促使地区发展的有益因素,如水系供应了天然通道等,农业获取较快发展,成为我国主要的粮食产地、桑蚕和棉花产地。

③跟着工商业的发展,农业的地位在降落。

高二会考 中国地理 复习提纲

高二会考 中国地理 复习提纲

中国自然地理〖中国的地形〗地形的总体特征。

各类地形的特征和分布。

地形对中国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中国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中国的气候〗冬、夏季气温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及其成因。

季风活动对降水的影响。

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气候的主要特征。

主要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中国的河流、湖泊和海洋〗外流区和内流区。

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

湖泊的分布。

主要湖泊。

长江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黄河概况;水系及水文特征;经济意义;开发利用和治理。

珠江的水系组成和水文特征。

红水河水能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在学习中国主要地形时,应结合中国空白政区图,先将山脉画到图上,并写上名称,然后再填写出其两侧相应的地形区名称。

⒈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的全部,东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

大陆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如石油、天然气)、海洋生物资源和化学资源等。

⒉地势意义:――水汽输入、水运沟通、水能丰富(即“三水”)地势决定河流流向,有利于海洋上湿润气流深入内地,形成降水;使我国许多大河滚滚东流,沟通东西交通,方便沿海和内地的经济联系,同时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但不利航运。

[补充]位于我国一级阶梯和二级阶梯交界线上的水电站主要有:黄河的龙羊峡、刘家峡、李家峡等,长江及其支流上的龚嘴、二滩等;位于我国二、三级阶梯上的水电站有:黄河的小浪底等,长江上的三峡、葛洲坝等,西江上游的天生桥、龙滩、岩滩等。

⒊地形特点:――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五种基本类型都有,但以山地33%为多,高原26%,盆地19%,平原12%,丘陵10%,山区即包括山地、丘陵、崎岖高原部分占三分之二。

意义:①有利影响:地形多种多样,为我国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平原具有发展种植业的优势,高原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条件,山区在发展林业、副业、旅游业和采矿业等方面具有优势。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森林、矿产、水力、旅游资源丰富,所以在山区应大力发展林业,采矿业及旅游业。

高二地理必修一会考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一会考知识点

高二地理必修一会考知识点1、地理学的概念地理学是研究地球表面的空间组织和人类活动的学科。

2、地球形状和地球的运动地球是一个近乎球体的椭球体,地球有自转和公转两种运动。

3、地球的尺度与地图的绘制地球尺度指地球上某一物理量与对应现象在地图上的比例关系。

4、地球的重力与地球的内部结构地球的重力是由地球自身质量吸引物体的结果,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

5、地球的大气圈地球的大气圈主要由氮气、氧气、水蒸气和一些稀有气体组成。

6、地球的水圈地球的水圈由地表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体内的水组成。

7、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大陆之间的纬带上。

8、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地理环境对于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人类活动又对地理环境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9、地理技术地理技术是指利用遥感、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进行地理研究和应用的方法。

10、地理学科的发展地理学科的发展经历了古代地理学、近代地理学和现代地理学三个阶段。

11、地球的气候系统地球的气候系统由大气、水圈、陆地和生物圈相互作用所形成。

12、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变化是指长期气候统计数据的变化,全球气候变暖是当前面临的严重环境问题。

13、地球与环境保护地球与环境保护是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生态平衡的重要任务。

总结:地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探究地球表面的空间组织、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了解地球形状和运动、地球的尺度与地图的绘制、地球的内部结构、大气圈和水圈等基本知识点是掌握地理学的基础。

同时,认识地球的陆地和海洋分布、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的相互作用、气候系统和气候变化等内容也十分重要。

地理学的发展和地球与环境保护也是地理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

通过深入学习地理学的知识,我们能够更好地认识和保护我们的地球。

地理高二会考知识点

地理高二会考知识点

地理高二会考知识点地理是一门关于地球的科学,通过学习地理,我们可以了解和认识到地球各个方面的特点和变化。

作为高中生,地理是我们学习的重要科目之一,因此了解地理高二的会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全面介绍地理高二的会考知识点,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备考。

一、地球与地球运动1. 地球的结构与地壳运动- 地球的内部结构:由地核、地幔和地壳三层组成。

-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地貌的形成、板块构造理论、地震和火山活动等。

2. 地球的运动与自然环境- 地球自转与公转:导致地球的昼夜变化、四季交替等自然现象。

- 地球倾斜角度与季节变化:介绍地球倾斜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二、大自然环境1. 气候与气象- 气候要素:温度、降水、风和气压等,介绍它们的形成和变化。

- 气候区划:根据气候类型划分不同气候带,了解各气候带的特点。

2. 植被与土壤- 植被分布:适应自然环境变化的植物群落,根据气候和地形划分不同植被带。

- 土壤类型和特征:不同地理条件下形成的土壤类型和特征,对植物生长和农业产出的影响。

三、人文地理1. 人口与城市- 人口分布:人口数量和密度的分布特点,以及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 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介绍城市化过程中的挑战与机遇,城市规划的目的和原则。

2. 经济地理- 经济发展与区域差异:介绍各地区的经济特点和差异,分析产业布局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因素。

- 城乡发展与农业问题:关注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

四、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1. 环境问题- 水资源与水污染:介绍全球水资源分布和利用状况,以及水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

- 空气污染与大气环境:了解主要大气污染物和控制措施,介绍全球温室效应和气候变化。

2.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解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重要性,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 可再生能源与能源转型:介绍可再生能源的种类和利用,探讨能源转型的必要性和挑战。

结语地理高二会考知识点包括地球与地球运动、大自然环境、人文地理以及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doc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提纲地球一、天体系统(2)太阳系日地距离: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2、地球——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 1.5 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有液态水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与地球: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三、地球运动1、地球公转和自转的基本特征公转自转方向自西向东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除两极点外,全球各地相等,每小时15o角速度近日点( 1 月初)最快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纬度相同,线速度大小相线速度远日点( 7 月初)最慢同;海拔高,线速度大;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越往东时间越大;(3)地转偏向:北半球右偏 , 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o。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如图)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日期太阳直昼夜长短正午太阳高度日出方位射点位置3 月 21 直射赤全球昼夜均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全球正东日出道减正西日落3 月 21—太阳在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从太阳直射点从全球东北日出,—9月23 北半球越长;南北两侧递减;西北日落6 月 22 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 6 月 22 日,北回短;归线及其以北地南半球相反;区太阳高度最大;9 月 23 直射赤全球昼夜均分从赤道向两极递全球正东日出道减正西日落9 月 23—太阳在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夜从太阳直射点向全球东南日出,—次年 3 南半球越长;南北两侧递减;西南日落月 21 12 月 22 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12 月 22 日,南回长;归线及其以南地南半球相反区太阳高度最大;地质与地貌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1、三大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2、地壳物质的循环(如右图)三、内力作用与地貌1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①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

高二地理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新)doc

高二地理水平测试复习提纲.(新)doc

高二水平测试考前复习提纲必修一第一节、行星地球1、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月系太阳系宇宙银河系其他行星系(总星系)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2、离地球最近的行星是金星,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3、九大行星的公转运动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普通性)4、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具有生命存在的特殊行星,原因是:(特殊性)(1)日地距离适中——地球具有适宜温度和液态的水(2)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一地球具有生物呼吸的大气5、太阳能量来源于核聚变反应6、太阳活动的标志是光球层的黑子和色球层的耀斑7、太阳活动周期约为11年,其对地球的影响是:(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使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或中断(2)使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磁针不能正确指示方向(3)两极地区(夜晚)出现:“极光”现象8、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P16-17)(1)产生了昼夜更替的现象(2)同一经度的地方时相同(会算地方时)(3)产生了地转偏听偏向力,使水平运动物体产生偏移(北半球右偏,赤道不偏、南半球左偏)9、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P19-21)黄赤太阳直射点在南北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四季五带交角回归线间移动昼夜长短的变化更替划分10、夏季是一年中白昼最长,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季节;冬季相反。

11、以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为界,地球内部分为地壳、地幔、地核(P23图和P24图的说明)12、岩浆的发源地是上地幔顶部的软流层,其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

13、水圈是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14、生物圈是生物其生存环境的总称,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

15、厚度最薄的外部圈层是:A、水圈。

B、生物圈。

C、在大气圈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1、大气的受热过程图(P30的图):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还大地1、多云的白天气温较低,原因是云层的反射作用。

2、多云的夜晚气温较高,原因是云层的大气逆辐射强。

高中地理会考必修二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会考必修二复习提纲

高中地理会考必修二复习提纲必修2知识结构第一章人口的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公式:人口自然增长率=2、世界人口增长的差异:发达国家增长如俄罗斯、德国、日本发展中国家增长如中国、印度、巴基斯坦等。

3、人口问题: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我国的人口问题:4、人口增长模式①原始型:特点: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分布地区:落后生产方式的原始群落②传统型:特点: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分布地区:广大的发展中国家③现代型:特点:出生率,死亡率,出生率分布地区:多数发达国家5、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①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目前仍处于型转向型的过渡阶段;B、②我国的人口增长模式:基本实现了从型向型的转变。

二、人口的迁移1、二战以后,国际人口迁移的方向是: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迁移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2、我国的人口迁移①改革开放前,主要由沿海迁到边疆迁移原因:受政策影响国家有组织、有计划的人口迁移②改革开放后,我国人口迁移的方向是:迁移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3、人口迁移的影响①对迁入地的影响:利:人才流入,提供廉价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弊:就业困难、交通拥堵、环境污染、住房紧张等②对迁出地的影响:利: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减小弊:人才、劳动力流失4、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①经济因素——主要因素:如经济发展,就业机会等②政治因素:如政策、政治变革、战争等③社会文化因素:如宗教、民族等④自然环境因素生态因素:如气候、水、土壤、自然灾害等三、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1、环境承载力环境人口容量:指环境所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

2、人口合理容量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数量3、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关系人口合理容量环境人口容量4、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①资源状况正比——主要因素②科技发展水平正比——影响资源开发数量③人口的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反比——影响资源消耗数量④地域的开放程度正比——影响区域外资源的输入会考示例:1.图1中人口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低的国家是A.甲B.乙C.丙D.丁2.图1中容易出现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是A.甲B.乙C.丙D.丁3.人口合理容量A.总是小于环境承载力B.等同于人口容量C.等同于环境承载力D.总是大于环境承载力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一、城市内部主要功能分区及其特点2、商业区:多位于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或街角路口3、工业区:一般位于城市外围,多靠近河流、公路、铁路等交通便捷地带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1、经济因素——主要因素每块土地用于哪种活动,主要取决于各种活动愿意付出租金的高低影响地租高低的因素:①距市中心远近距市中心越近,地租越高②交通便捷程度交通越发达,地租越高2、历史因素:早期功能分区的延续如北京故宫3、社会文化因素:宗教信仰、种族等如唐人街4、行政因素:政策、城市规划等三、城市的服务范围特点:城市等级划分的依据主要是人口规模1、小城市级别低,服务种类,服务范围 ;大城市级别高,服务种类,服务范围。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总结归纳目录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高二地理会考重要知识点高二地理知识点总结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梳理高二会考地理知识点复习资料高二地理会考知识点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⑴自然原因:①区域分布不均匀;②自然资源一般不具流动性。

⑵经济原因:区域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各区域资源供求不匹配。

西气东输: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2.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⑴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①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短缺,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②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能源资源蕴藏丰富,需求量小,能源优势难以发挥。

⑵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①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以煤为主,易引发酸雨等环境问题;②北煤南运对我国南北向铁路运输带来很大压力。

⑶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①天然气分布西多东少、北多南少;②四大气区是新疆(塔里木、准噶尔)、青海(柴达木)、川渝(四川盆地)、陕甘宁(鄂尔多斯);③东部油气开发已到中后期,西部是战略接替区,发展战略是稳定东部,发展西部。

3.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⑴对中西部经济发展(输出地)的影响:①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②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③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气化,缓解因植被破坏对环境的压力。

⑵对东部经济发展(输入地)的影响: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状况,促进经济发展;②有利于改善东部地区能源结构,;③有利于净化大气环境④促进东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第二节产业转移——以东亚为例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⑴产业转移①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②分类:区域和国际产业转移。

③目的: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⑵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会考必修二必修三复习资料

高中地理高二地理会考必修二必修三复习资料

必修二知识点第一章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第一节人口增长的模式及地区分布1、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总趋势:持续增长2、特点:阶段性,工业革命以前:缓慢增长;工业革命以后:增长加速;二战后:快速增长对人口增长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生产力的发展人口加速增长阶段(1949-1957年):原因,建国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人口负增长(1957-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人口高速增长阶段(1961-1970年):经济水平高,补偿性生育人口减速增长阶段(1970-1980年):计划生育人口波动增长阶段(1980-1991年):人口滞后效应人口低速增长阶段(1992-至今):三低模式,我国自然增长率下降依赖于出生率的下降(计划生育)第二节人口的迁移1、移动到一定距离之外(跨越行政区域界线),改变定居地的行为人口移动(空间上位置改变)包括:①人口流动:暂时离开常住地(例旅游、出差)②人口迁移2、分类:按照人口迁移的范围是否跨越国界分为:国内人口迁移和国际人口迁移按迁移方向分为:农村向城市迁移(发达国家历史上,发展中国家当前)和城市向农村迁移(发达国家新趋势);发达向不发达地区迁移:国际难民(包括环境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3、特点国际:①新大陆发现前:迁移集中在旧大陆,跨国迁移多,跨洲迁移少②新大陆发现后:跨洲迁移,从旧大陆亚洲、欧洲、非洲迁往新大陆南、北美洲、大洋洲③二战后,外籍工人(劳务输出)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人口迁移流向,欧洲:迁出变为迁入;拉丁美洲:迁入变为迁出;北美洲、大洋洲:一直是迁入;亚洲、非洲:一直是迁出国内: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清以前:由黄河流域迁往珠江、长江流域,原因是战争清——新中国:闯关东、走西口,原因是经济建国后、改革开放前:响应国家号召,开发新疆等,迁移少,原因是计划经济,严格户籍管理改革开放后:从落后地区迁往发达地区,人口流动频繁,规模加大4、原因:经济原因(主要因素):例如,三峡移民(开发性移民)政治因素:政治迫害(乌干达)、战争(巴以战争)、国家有组织移民(移民戍边)社会文化:宗教迫害(印巴分治)、民族歧视(印第安人)、文化传统(中国叶落归根)生态环境:生态环境差异、环境恶化(爱尔兰水灾移民)其他:家庭、婚姻:男女婚嫁、两地分居5、性别、年龄:男性比女性易迁移,年轻人比儿童、老人易迁移第三节环境承载力与合理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①定义:养活的最大人口数(生存)②影响因素:资源(主要因素,由最短缺的资源决定,木桶效应)、经济等③特点:不确定性和相对确定性。

高二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高二地理会考总复习资料

高二地理学业水平测试总复习资料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一、宇宙的知识 1.宇宙的特征最基本天体:恒星和星云。

天体系统如下图:⎪⎪⎩⎪⎪⎨⎧⎪⎩⎪⎨⎧⎩⎨⎧河外星系其他恒星系其他行星系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总星系 2.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海王星天王星、远日行星:土星木星、巨行星:火星地球、金星、水星、类地行星:①八大行星H G F E D C B A ⎪⎪⎪⎩⎪⎪⎪⎨⎧⎪⎩⎪⎨⎧有许多相同之处星)行星(水星、金星和火结构特征:与其他类地同一平面上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道近似正圆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都是自西向东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运动特征②普通性 2.地球特殊性——存在生命⎩⎨⎧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宇宙环境①外部条件 ⎪⎩⎪⎨⎧液态水的存在件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适宜的温度条件②自身条件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补充:我国年太阳辐射最丰富的地区为青藏高原,成因:海拔高,空气稀薄,天气晴朗,大气能见度好,对太阳辐射削弱少;我国年太阳辐射最贫乏地区为四川盆地,成因:地形闭塞,气体不易扩散,多云雾,对太阳辐射削弱多。

2.太阳活动②外部太阳大气结构:由里向外依次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层。

③太阳活动类型:黑子、耀斑、太阳风三种。

黑子的爆发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耀斑爆发作为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

④对地球的影响:黑子的爆发影响地球气候中的降水,与纬度呈一定的相关性;耀斑爆发扰动地球上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和地球的磁场,使小磁针不能指示正确方向;高能带电粒子流(太阳风)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产生极光。

三、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绕转中心太阳地轴方向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周期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恒星日(23时56分4秒)角速度平均1º/日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各地相等,每小时15º,两极为0。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资料

高二地理会考复习资料: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剃度开发理论的引入和发展,我国以陈栋生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学者提出了东中西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并被作为我国政府组织国民经济活动的一种重要的地域依托。

东部:辽宁,河北,北京,天津,山东,江苏,浙江,上海,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12个中部: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自治区,山西,河南,湖北,江西,安徽和湖南9个西部: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唯乌尔自治区,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西藏自治区。

10个在地带的划分中,关于广西,海南,陕西和四川的划分有些争议,但是地带划分本身是基本上被接受的。

2021年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把广西和内蒙古两个民族自制区划分到了国家大开发意义上的西部地区。

东部:辽宁北京河北山东天津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这几个省都是沿海省份,地形平坦,气候湿润,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教育资源好,大学集中,科技先进,交通便利,。

其中北部有京津唐,沪宁杭,珠三角三大经济圈。

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合理,像北京上海广州已达到发达国家的水平。

中部:有河南山西湖南湖北安徽江西六省。

其中几个省有如下特点:河南地形平坦气候湿润灌溉方便是我国的粮食主产区,人口稠密,可发展劳动密集形产业,如纺织业;交通便利郑州京九线上的大站。

山西是我国的资源大省,主产煤。

湖北位于长江中下游,处于我国正中部,地理位置优越,东连上海西接西部地区水路南到广州北达北京京九线,工业发达。

西部:就是西部大开发中划分的14个省市。

西部地区面积广大,人口稀少,资源丰富,是最几年才开发的。

: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的治理措施1、背景:1辽阔的冲积平原——宏观平坦,微观起伏不平山麓缓斜平原高山前冲积扇土地质量高冲积低平原主体海滨滨海平原低地势极低中低产田集中区2严重的旱涝、盐碱、危害干旱:春旱4—6月,春泛回升快,蒸发上升,夏季风未到洪涝: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盐碱:水盐运动春秋反盐,夏积盐冬稳定原因——气候春旱多风沙、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地形地势低平,洼地排水不畅不合理灌溉大水漫灌、只灌不排、不合理开垦干旱缺水地、低洼易涝地、盐碱地所占的比重较大,对这些土地的整治,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关键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宇宙中的地球1、多层次的天体系统(2)太阳系①组成:中心天体太阳、八大行星及其卫星、矮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②八大行星的运动特征:同向性、共面性、共圆性。

八大行星按结构特征可分为:水金地火(类地行星)、木土(巨行星)、天海王(远日行星)2、地球——普通而特殊的行星(1)普通性:从地球的外观、所处的位置、运动特征而言,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2)特殊性:存在高级生命●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形成大气层;有液态水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辐射与地球(1)太阳辐射是指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2)影响因素:纬度、天气、海拔(3)对地球的影响:①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②它是维持地表的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

③是人类生活所用的主要能源,目前人类多使用的能源大部分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太阳。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3、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

目前约为23.5º。

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扩大,温带缩小。

如果黄赤交角变小,温带扩大,热带、寒带缩小。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如图)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某时刻全球的情况:直射点所在半球,昼长于夜,纬度越高,昼越长,极点附近出现极昼现象,另一半球,昼短于夜,纬度越高,昼越短,极点附近出现极夜现象。

②某地全年的情况:夏至日昼最长,冬至日昼最短。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全球昼夜平分;④赤道上终年昼夜平分。

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①日出、日落时(晨昏线上)时太阳高度=0度,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为正午太阳高度即地方时12点时的太阳高度。

②某时刻全球的情况: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度向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

③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 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角为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为一年中最小值。

④某地全年的情况:北回归线以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大值,12月22日出现最小值;南回归线以南地区,6月22日出现最小值,12月22日出现最大值;回归线之间地区,最大值出现在直射点经过该纬度的时候(即太阳直射),最小值出现在冬至日。

(3)季节的形成和划分(4)五带的形成和划分四、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1、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地震波2、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界面——不连续面;地震波分类及特点3.内部圈层:①地壳:是从地面到莫霍面的部分;平均厚度17千米,大陆约33千米,海拔越高,地壳越厚。

②地幔:从莫霍面到古登堡面的部分。

地幔上部有软流层,被认为是岩浆的发源地。

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合在一起。

③地核:分为内核(固态)和外核(液态)两部分一、地壳的物质组成和物质循环岩浆岩:有侵入岩和喷出岩两种形式,典型的侵入岩:花岗岩;喷出岩:玄武岩1、三大岩石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等)变质岩:由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如大理岩、石英岩、板岩2、地壳物质的循环(如右图)三、内力作用与地貌1 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① 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每个大板块又可划分为若干小板块。

② 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并处于不断运动之中。

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 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3、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⑴、褶皱: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分背斜、向斜两种形式⑵、断层:岩体发生破裂,并且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有明显的错动、位移。

四、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

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

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三、全球大气环流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地面间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水平气压差是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风向近地面风:受摩擦力影响,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风力(风速):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风(力)速越大 3、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全球有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大致夏季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

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由于海陆间热力性质的差异,破坏了气压带风带的连续分布,使得北半球气压带呈断块状分布:7月前后,北半球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上的热低压(亚洲低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夏威夷高压);1月前后,北半球副极地低压带被大陆上的冷高压(亚洲高压)所切断,仅在大洋上保留(阿留申低压)。

四、季风环流(亚洲东部和南部最典型)五、常见的天气系统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六、气候类型一、水循环:自然界的水在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1、类型:包括海陆间大循环、内陆循环、海上内循环2、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分地表和地下径流)等。

3、意义: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更新陆地淡水资源;调节全球热量平衡;塑造地表形态。

4、人类对水循环的影响:主要对地表径流,及对小范围的蒸发、降水环节进行影响,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和人工降雨等是常见的形式。

二:洋流1、洋流的分布① 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反气旋型洋流),北半球顺时针、南半球逆时针② 北半球中高纬海区,形成逆时针方向大洋环流(气旋型); ③ 南半球40—60度海区形成西风漂流。

④ 北印度洋海区形成季风洋流:冬季逆时针、夏季顺时针⑤ 中、低纬度大陆东侧为暖流,西侧为寒流;中高纬度大陆东侧为寒流,西侧为暖流。

2、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减温减湿)②影响海洋生物—-渔场(寒暖流交汇:北海道、纽芬兰、北海渔场等;与上升流有关:秘鲁渔场)③影响航海:顺流增速节能。

但寒暖流交汇处多海雾影响能见度,影响航行安全。

④影响海洋污染:加快了净化速度,扩大了污染范围。

一、整体性:①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②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的改变。

二、差异性1、陆地自然带2、陆地自然带的地带性分异规律3、垂直自然带(高山植物区)分异的一般规律:①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的山地,自然带数量愈多。

②山麓自然带(基带)与山地所在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从山麓到山顶的自然带更替与由低纬向高纬的自然带更替相似。

③同一自然带阳坡的分布高度一般比阴坡高④同一自然带随着其所在山体所处纬度的增加,其分布高度不断降低⑤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a降水:降水多,雪线低。

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b气温:气温高,雪线高。

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从全球来看,副热带地区雪线最高。

4一、人口增长模式1、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因素:生物学规律、社会因素(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生育观、宗教信仰、风俗习惯、战争、人口政策)、自然灾害等。

但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1、人口指数增长的含义:人口指数增长是指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这种人口增长现象被称为是“人口爆炸”,这种增长在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会急剧膨胀,所以不可能长时期持续下去。

2、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人口发展需要消耗各种自然资源,世界人口急剧增长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而自然资源(土地、矿产、水、森林等资源)是有限的,对人口发展具有限制作用。

3、概念环境承载力: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人口合理容量:指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即最适宜人口数量。

人口容量: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最高人口数量。

(1)人口的三个特点: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

(2)影响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的文化和消费水平。

三、人口迁移1、人口迁移:人口移动的一种形式,是指人们变更定居点的空间流动行为。

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以分为:国际迁移、国内迁移(由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2、引起人口迁移的因素:3、人口迁移的影响四、地域文化与人口外国文化与人口:婚俗(如初婚年龄、婚姻的稳定程度)和宗教对人口发展的影响很大。

中国文化与人口:生育——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从多育多子到只生一个;职业选择——从“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人口流动——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一、城市空间结构2、城市土地利用:城市用地可分为商业用地、工业用地、住宅用地、政府机关用地、交通和其他公共事业用地、农业用地、休憩和绿化用地、水面等。

3、城市功能分区:(1)影响地租的因素:距市中心的远近、交通通达度(3)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多核心模式。

二、城市化过程与特点1、城市化:是指人口和产业活动在空间集聚、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表现和必然结果。

2、城市化的标志:城市人口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3、城市化的主要动力:社会经济发展是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4、城市化的特点:三、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①地形:进行改造,趋向平坦②气候:大量人为热的排放,产生热岛效应;烟尘排放量大,雨雾天多③水文: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降水时下渗减少,排水不畅,地面积水;过量开采,使地下水减少④生物:使生物多样性减少⑤生态:大量污染物的排放,破坏生态环境2、对人文地理环境的影响3、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原因:城市规模的无限制扩大,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