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护性耕作及合作设想.ppt
保护性耕作技术学时资料PPT教案
No-till and strip-till involve planting crops directly into residue that
either hasn't been tilled at all (no-till) or has been tilled only in narrow
strips with the rest of the field left untilled (strip-till).
保护性耕作技术学时资料
会计学
1
第十四章 保护性耕作技术
• 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况 •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 •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进展 • 保护性耕作的技术措施 • 东北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 • 东北垄作区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 保护性耕作技术机具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概况
保护性耕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 国外定义: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 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 我国定义: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 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
Maintaining the ridges is essential and requires modified or specialized
equipment.
-Minnesota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径流(传统耕作)
碎茬覆盖
整秆(立秆)覆盖
高留茬覆盖
传统垄作
松,增加空隙度。 ➢ 结构松土:通过生物残茬碎秆混入,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有利耕
层疏松。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进展
1、国外 20世纪80年代以后,保护性耕作技术基本成熟。 已推广70多个国家,全世界保护性耕作应用面积1.69X108公
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应用与发展
81 6
。 。 i 。。。 。
2 1 年第1 2 02 / 期
量 和质 量上 都不 能满 足 生产 需要 。
3 2 农 民 认 识 问题 . 农 民对 保护 性 耕作 的接 受 要看 事 实 。传统 的耕 翻
方 式 延 续 了几 千 年 ,而 保 护 性 耕 作 优 越 性 的发 挥 一 般 需要 5 的时 间 ,要 让农 民真 正接 受 一 种 全新 的农 年 耕 文 化 ,不 仅 需 要 用 大 量 的 事 实来 说服 , 还 需 要 长 时 问 的培养 ,需 要一 个逐 步 认识 、认 可 的过程 。
I
是 经 费 不 足 ,制 约 了保 护 性 耕 作 技 术 的 推 广 。一 旦 失 去 资 金 保 障 ,推 广 工 作 积 极 性 就 会 受 到 影 响 ,保
护性 耕 作缺 乏持 续性 。
3 4 机 手 素 质 问 题 . 现有 农机 手 大 多是 驾驶 拖 拉机及 操 作其 他 配套 农
械。 4 2 加 大 资 金 投 入 . 加大对 保 护性 耕 作项 目的支持 力度 ,建立 成效 发
3 3 推 广 经 费 问 题 . 目前 ,推广 保护 性 耕作 技术 的主体 是各 级 农机 技 术 推 广 部 门 ,推 广 手 段 大 多 依 赖 项 目经 费 ,但 由于
县 乡 级 农 机 推 广 部 门物 力 、财 力和 人 力 有 限 , 尤 其
具 的 驾 驶 员 ,对 保 护 性 耕 作 技 术 难 以很 好 地 掌 握 ,
缺 乏 操 作 、 维 修 、保 养 等 各 方 面 知 识 , 不 利 于 保 护 性耕 作机 具 的推 广和 应用 。
展 机 制 。充 分 发 挥 农 机 购 置 补贴 资金 的 “四两 拨 千 斤 ”的 作 用 ,把 保 护 性 耕 作机 具 列入 补 贴 目录 中 , 予 以重 点 扶 持 。积 极 吸 收 社会 投 资参 与 ,逐 步 形 成 以政 府 投 资 为 引 导 , 农 民和 农 村 集 体 投 资 为 主 体 , 社会 资金 为补 充 的多层 次投 资格局 。 4 3 创 新 服 务 机 制 . 借 鉴 联合 收割 机跨 区作 业 的成功 经验 和做 法 ,拓 宽保 护 性 耕 作机 具 的 作 业 市场 ,提 高保 护 性 耕 作 机 具 的 利用 率 。加 强 农机 服 务 ,壮 大 适 应 市 场 需 求 的 农 机 服 务 社会 化 组 织 ,完 善 农 机 服 务 体 系 ,适 应 保 护 性 耕作 的发 展要求 。 4 4 加 强 示 范 引导 . 把 保护 性 耕作 技术 作 为推广 重 点 ,积 极 引进试 验 示 范 科 技 含 量 、 经 济 效 益好 的机 具和 技 术 。农 机 科 研 单 位 应 有 针 对 性 地 对 引进 机 具 进 行 改 制 , 以适应 本 地 需 要 。不 断提 高保 护 性 耕 作 机 具 的可 靠 性 和 适 用 性 ,保证 保 护性耕 作技 术顺 利推 广 。目
保护性耕作技术 ppt课件
2-Mar-21
15
5、旋耕技术 旋耕对平整地表、粉碎并将秸秆与土壤混合、除草等有很
好的效果。 旋耕处理存在的问题: ①旋耕后地表秸秆覆盖率减少过多,降低了保水、保土、
保肥的效果; ②旋耕深度为10cm左右时,旋耕后会出现地表过于松软,
播种时深度不易控制等问题; ③旋耕动土量大,消耗的功率也大,不利于降低作业成本; ④旋耕对土壤的扰动大,散失土壤水分多,不利于保墒; ⑤旋耕会打死表土中的蚯蚓,不利于利用生物恢复地力。 旋耕技术应尽量减少使用,一般在无其他地表处理手段时
保护性耕作--播后地面覆盖率大于30%,免耕或播前一 次表土作业,除草剂除草。
(2)澳大利亚的保性耕作技术,并在全国各地 建立了大批保护性耕作试验站;
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示范推广覆盖耕作(深松、表土耕 作、机械除草),少耕(深松、表土耕作、化学除草),免耕(免耕、 化学除草)三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1)由以研制少免耕机具为主向农艺、农机结 合并突出农艺措施的方向发展;
2)保护性耕作技术由在生态脆弱的半干旱区 应用为主向更广大农区应用发展;
3)保护性耕作技术由不规范逐步向规范化、 标准化方向发展;
4)由单纯的土壤耕作技术向综合性保护性农 作制、保护性农业发展。
2-Mar-21
11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2-Mar-21
9
(5)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我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大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还是80年代以 后;
1992年,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需要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的国情,在山 西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引入澳大利亚保护性耕作技术;
农业部1999年成立了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把保护性耕作技术列入国 家科技攻关等项目计划;
保护性耕作
• ③ 以改变土壤物理性状为主: 包括少耕(含少 耕深松、少耕覆盖)、 免耕等。
保土作用
• 保护性耕作减少了土壤的翻动, 加上秸秆覆盖作用, 可以有 效地控制土壤侵蚀, 减少水土流失。众多研究表明, 免耕可 大大减少土壤侵蚀甚至为零。Blevins长期试验结果表明, 与传统翻耕相比, 免耕土壤侵蚀量减少94.15%;由于地 表覆盖秸秆或作物残茬, 增加了地表的粗糙度, 阻挡了雨水 在地表的流动, 增加了雨水向土体的入渗, 从我国北方多点 试验示范结果看,保护性耕作可以减少地表径流50%~ 60% , 减少土壤流失80% 左右, 减少田间大风扬尘 50%~60% 。
保护耕作的理论依据
(1)生物耕作 (2)土壤自调作用 (3)减少了机械作业的副作用
常规耕作与保护性耕作的比较
常规耕作的优缺点 优点: (1)创造适宜的一定深度的耕层
(2)控制杂草,防治病虫害 (3)根茬肥料的翻埋 缺点: (1)风蚀、水蚀严重 (2)水分损失 (3)不利于有机质的积累 (4)破坏土壤耕层构造 (5)能耗与成本增加
水稻根系能否在土壤中自由伸展, 和土壤的理 化性状与耕层有密切关系, 耕作层浅的容水肥量少, 根系集中在土壤表层, 吸肥体积减少, 易引起倒代, 严重影响产量, 因而一定深度的耕层是水稻高产的 基础。
水田土壤耕作
2.松软的耕层
有了一定的耕层并不足以说明已具备了根系 生长的一切条件, 良好的三相比例关系, 也是根系 充分生长所具备的肥力条件。
六、水田土壤耕作
• 水稻对耕层土壤的要求 • 1.一定深度而松软的耕层 • 2.保持一定的水层 • 3.地面平整 • 南方以秋耕、冬耕、春耕、夏耕和插秧后土壤耕
保护性耕作
“黑风暴”灾难惊醒了人们,使人们认识到人类与环 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自然而然地提出了保护性耕作 这一命题,推动了各种保土保水耕作方法的研究。在 这种情况下,1935 年美国成立了土壤保持局,开始研 究改良传统的翻耕方法,研制深松铲、凿式犁等不翻 土的农机具。1967 年,“保护耕作”一词在美国的伊 利诺伊州为取得政府对减少耕作形式的支持而首先启 用。
第二次: 刀耕火种→铧式铁犁的发明
秦、汉,特别是两汉以来,由于冶铁业的大发展,不 但铁制农具更加普及,成为“民之大用”,而且随着 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农具的种类增加,质量也大为 提高。西汉中期以后,木心铁刃农具已被全铁农具所 代替。随着牛耕的推广,耕犁也有所革新,除犁铧是 全铁外,还创造了犁壁,从而更加有利于深耕和碎土。 东汉时开沟用的巨型铧,重达15 千克、长达40 厘米 左右。
20 世纪初,瑞典、德国、匈牙利
和英国等国几乎同时制造出以柴
孪生工程师兄 弟哈特和帕尔
油内燃机为动力的拖拉机,第一
亨特·福特
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的原 因,劳动力不足和农产品价格上
涨,促进了农田拖拉机的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广为发展新式畜力农具, 如步犁、耘锄、播种机、 收割机和水车等。 50年代 后期,中国开始建立拖拉 机及其配套农机具制造工 业。洛阳第一拖拉机厂于 1959 年建成投产。
保护性耕作起源于美国。19世纪初美国开始大规模 使用拖拉机翻耕土地,数千万公顷干旱、半干旱草 原被开垦成为粮田,获得了几十年不错的收成。但 到了20世纪30年代,持续耕作使裸露疏松的农田无 法抵挡大风的袭击,成千上万吨表土被刮走,沙尘 遮天蔽日,形成了震惊世界的“黑风暴”(我国称为 “沙尘暴”)。1934年5月的一场沙尘暴,从土地植 被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连续3天,横扫美国2/3的 国土,把3亿多吨土壤卷进大西洋,使16万农民倾 家荡产,逃离西部,不少人死于由沙尘暴引起的肺 炎。
保护性耕作
整地机械 耕地后土地不适宜栽培农作物, 需整地达到地表平整,上松下实 的要求才行
发展现状
存在问题
发展趋势
区域适应性显著提高 市场继续稳步发展
主动提升、跨越突破、持续发展
大型化、功能化、智能化
耕地机械
铧式犁应用历史最长,技术最 为成熟,作业范围最广,铧式犁是 通过犁体曲面对土壤的切削、碎土 和翻扣实现耕地作业的。
保护性耕作国外情况
20 世纪30 年代 “黑色风暴” 30~40 年代 秸秆覆盖法 50~60 年代 垄作法 70 年代 凿形犁.免耕播种机 90 年代 带状耕作
加拿大耕地85% 位 于西部的大草原。 加拿大的保护性耕 作提高了土壤含水 率和水利用率, 减 少土壤水蚀、风蚀, 对草原生态起到了 重要作用。
基于实际 解决问题
1、加大保护性耕作机具系统的研发、引进力度 由于我国地域性复杂,各地的土壤条件也差别也较大,在消 化吸收国外先进保护性耕作农业机械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各 地的具体情况,改进并研制一批适合我国使用的农业机械,促进 我国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在保证农机与农艺技术相结 合的条件下,使农艺技术长期稳定,对农业机械进行改进,提高 作业性能。 2、提高劳动生产者的机械化保护性耕作观念,加强对保护性耕 作技术的投入 首先对广大农民进行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宣传培训, 引导其学习并接受该技术,解决在推广过程中遇到的相关问题, 与此同时,国家应建设一些示范点,以点带面,让农民朋友看 到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所带来的很多利益。各级主管部门应 及时了解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的推广应用情况,对实施较好的农 户加大补贴力度。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的产生
保护性耕作国外情况
保护性耕作国内情况
保护耕地资源,关注农业主题班会PPT课件
生态农业的发展
1
保护生态系统
生态农业通过循环利用资源、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等方式,维护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和可持续性。
2
提高产品质量
循环农业模式
通过发展种养结合、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循环农业模式,实现农业生产过程中物质和能量的最大化利用,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智慧农业技术的应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智慧农业技术正在逐步应用于现代农业生产中。从精准种植、智能灌溉到无人机监测,这些先进技术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与产量。
卫星遥感、物联网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结合,实现了对土壤、气候、病虫害等的精准监测和预警,为农民提供了科学决策支持。智慧农业的应用不仅提升了农业生产水平,也促进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提高农民收益
可持续农业注重种植优质农产品,为农民带来更高的经济回报,改善农民生活质量。
推动技术创新
可持续农业促进农业科技的发展,如智能农机、生物肥料等,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应用
科技为农业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精准农业利用传感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精细化管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智能灌溉系统可根据环境自动调节用水,节约宝贵的水资源。
工厂建设、基建等占用耕地
房地产开发蚕食耕地资源
城镇扩张导致耕地面积减少
城镇化的高速发展正在不断侵占和占用农村耕地资源。工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地产开发等都需要大量的土地资源,这导致许多原本的耕地被转化为非农业用地。如何在城镇化进程中保护和维护耕地资源已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
浅谈我国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制PPT课件
➢4、将土地开发复垦整理作为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 能力的重要措施。
➢5、耕地保护既包括数量(面积)、质量的保护,也包 括耕地生态环境的保护。将“基本农田”保护作为重点 并在法律上明确实施特殊保护。
第22页/共37页
《土地管理法》第三十四条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定的 基本农田应当占本行政区域内耕地的80%以上。 ”
第23页/共37页
2、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1)基本农田保护规 划制度
各级人民政府在 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时,应将基本农田保护 作为规划的一项重要内 容,明确基本农田保护 的布局安排、数量指标 和质量要求。
第13页/共37页
5、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国家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包括基 本农田保护区用途管制制度,占用基本农田 保护审批与占补平衡制度,基本农田质量保 护制度,基本农田环境保护制度,基本农田 保护监督检查制度。
第14页/共37页
6、农用地转用审批制度
建设占用土地,涉及农用地转为建设 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土地管理法》对国务院和省、自治区、直 辖市人民政府审批农用地转用权限范围作出 了明确规定。
第7页/共37页
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是党中央、国 务院全面分析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等基本国情 和长远发展目标后作出的重大科学决策。坚守18 亿亩耕地红线不单纯是个数字问题,还是一个重 大的经济社会问题,也是一个政治态度问题,是 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项基 础性、关键性工作。
第30页/共37页
(8)基本农田地力建设和环境保护制度
保护性耕作技术样本
保护性耕作技术第一集主持人:中国是农业大国,传统的耕作方式是作物收割后需进行秋耕或春耕作业,以保证播种新作物时有适宜的土壤。
可是,近年来这种传统的耕作方式受到了挑战。
农业科学家提出了一项先进的农业耕作技术即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以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
我们请中国农业大学的李洪文教授老师介绍保护性耕作技术。
1、主持人:什么是保护性耕作?专家:保护性耕作是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
耕作的目的是为作物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主要是疏松土壤、除草和翻埋肥料,除草能够用除草剂,也能够采取人工和机械除草。
土壤有合适的容重、孔隙度,能够有利于土壤中水、肥、气、热的交换流通,有利于作物根系生长,满足作物生产的需要。
一般的壤土总孔隙率要大于50%,充气孔隙率大于10% ,才能较好地满足作物生长需求。
2、主持人:中国现在以”免耕法”为基础的保护性耕作疏松土壤有哪些特专家: 总体可概括为四点( l) 根系松土: 作物的根系死亡腐烂后, 留下大量孔道, 能够进行水分入渗、运移、气体交换。
免耕时间愈长, 孔道积累愈多, 对作物生长愈有利。
但经过翻耕, 这些孔隙就被破坏, 仿佛多年建设的城市被炸弹炸毁了一样。
因此实施保护性耕作切忌翻耕。
( 2) 蚯蚓松土: 由于土壤长期未人工翻耕和大量秸秆根茬的保留, 为土壤中已有的生物活体生存繁衍提供了适宜的客观环境条件, 如蚯蚓、微生物等。
这样, 蚯蚓在不断地制造孔道, 所造孔道粗细适当, 是很好的水、气、肥、热通道, 有利于形成良好的耕层。
根据中国农业大学等在山西临汾的测定, 传统耕作小麦地没有蚯蚓,保护性耕作6年麦地有蚯蚓3〜5条/m2,以后有10〜15条/m2。
澳大利亚昆士兰试验站对比经验,少耕和免耕地的蚯蚓含量分别为33和44条/m2,而传统耕作是19条/m2。
旋耕对蚯蚓有很大杀伤性,从这一观点看,保护性耕作也不宜采用旋耕作业。
耕地保护新政策PPT课件
第13页/共29页
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二)总体目标 牢牢守住全省耕地红线,确保实有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 量有提升。到2020年,全省耕地保有量不少于5757万亩, 永久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少于4889万亩,确保“十三五”期间 全省建成1081万亩、力争建成1823万亩高标准农田,稳步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着力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 “三位一体”保护,着力加强耕地管控、建设、激励多措并举 保护,采取更加有力措施,不断完善耕地保护制度和占补平 衡政策体系,促进形成保护更加有力、执行更加顺畅、管理 更加高效的耕地保护新格局。
7
第7页/共29页
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8
第8页/共29页
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基本原则
▪坚持节约优先
▪坚持改革创新
▪坚持严保严管
▪坚持统筹协调
9
第9页/共29页
耕地保护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坚持严保严管。强化耕地保护意识,强化土地用途管制, 强化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坚决防止耕地占补平衡中补充 耕地数量不到位、补充耕地质量不到位的问题,坚决防止 占多补少、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的现象。已经确定的 耕地红线绝不能突破,已经划定的城市周边永久基本农田 绝不能随便占用。
24
第24页/共29页
耕地保护主要举措
(七)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全面推进建设占用 耕地耕作层剥离再利用,市县政府要切实督促建设单位落实 责任,将相关费用列入建设项目投资预算,提高补充耕地质 量。将中低质量的耕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范围,实施提质 改造,在确保补充耕地数量的同时,提高耕地质量,严格落 实占补平衡、占优补优。加强新增耕地后期培肥改良,综合 采取工程、生物、农艺等措施,开展退化耕地综合治理、污 染耕地阻控修复等,加速土壤熟化提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 强化土壤肥力保护,有效提高耕地产能。
农业保护ppt课件
生态平衡
农业与生态环境相互依存
农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作为支撑,同时农业活动也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 响。
农业保护有利于生态平衡
通过合理的农业管理和保护措施,可以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减少环 境污染。
经济发展
关税减让
降低关税和取消非关税措施,降低农产品进口成 本,增加市场准入机会。
市场多元化
推动农产品出口市场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市场的 依赖,增强农业风险抵御能力。
国际农业援助
粮食安全
通过国际农业援助,提高低收入国家的农业生产能力和粮食安全 水平。
减贫
通过支持农村发展和改善农民生计,减少农村贫困人口,缩小贫富 差距。
业人才。
05
农业保护的未来展望
可持续农业
总结词
可持续农业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 、经济效益和社会公平的农业发 展模式。
详细描述
可持续农业采用环保的农业技术 ,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同时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民 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智慧农业
总结词
智慧农业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农业生产的智能化和精细化。
详细描述
智慧农业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监测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 生产成本,提升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性。
绿色农业
总结词
绿色农业是一种注重环境保护、资源 节约和农产品安全的农业发展模式。
详细描述
绿色农业采用环保的农业生产方式, 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障农产品 的质量和安全,同时促进生态环境的 保护和改善。
THANKS
感谢观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005年,示范推广 2005 Demonstration and Extension
• 2005年12月7日,农业部与瑞 士先正达公司签订协议,开 展黄土高原保护性耕作研究
5
主要技术内容(一) Main techniques
• 2010年,
• 计划2000万亩以上
10
发展区域和重点 Priorities
七大技术区域: • 黄淮海地区 • 农牧交错区 • 西北绿洲农业区 • 黄土高原区 • 东北冷寒旱作区 • 青藏高原区 • 水稻产区
六大工作重点: • 研究(机具、轮作) • 宣传 • 示范 • 培训 • 制度 • 监测
•秸秆覆盖(Residue Coverage) 收获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
6
主要技术内容(二)
•免耕播种( No-till seed )
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工序。
7
主要技术内容(三)
•病虫草害控制( Pest & Weed Controlled ) 采用喷洒药剂、机械表土作业、人工除草、轮作等措施控 制病虫草害的发生。
12
友谊与合作
Friendship and Cooperation
Merry Christmas and Happy New Year
13
11
合作建议
Cooperation Suggestions
• 1、共同举办保护性耕作研讨会 Hold Workshop Together
• 2、组织保护性耕作培训班 Training
• 3、加强信息沟通和研究成果共享,必要时开展共 同研究 Share information
• 4、促进农机企业合作,合作生产保护性耕作机具 Produce Machinery
• 传统耕作:耕耙播收
为了控制杂草、病虫害,营 造良好的播种环境和种子 发育环境,人们创造了耕 耙播收等传统耕作模式。
• 沙尘暴 • 有机质减少 • 肥力下降 • 农业发展的可持续线性受
到严重挑战
研究表明,环京津地区“沙 尘暴”中天空悬浮的尘埃, 有70%以上来源于裸露的 农田和退化草地。
3
保护性耕作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
Benefits from CT
保护性耕作: 秸秆覆盖和免耕种植 • 农业耕作制度的革命 • 保护农业生态 • 实现节本增效 • 促进可持续发展 • 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4
保护性耕作发展历程
Development of CT in China
• 1991年, 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研 究中心成立(中澳合作) 1991 Research (ChinaAustralia)
2. 保护性耕作的效益 Benefits from CT 3. 发展历程 Development of CT in China 4. 主要技术 Main Techniques 5. 布局和规划 Program 6. 合作建议 Cooperation Suggestions
2
传统耕作模式带来的问题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Tillage
8
主要技术内容(四) •深松(Subsoiling)
根据需要进行深松作业,打破犁底层,营造土壤水库。
9
布局与规划
Program
• 2005年,
• 中央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 • 建成国家级项目县100个 • 实施保护性耕作540万亩
• 2006年,
• 中央投入3000万元 • 建成国家级项目县167个 • 实施保护性耕作673万亩
中国保护性耕作及合作设想
Con范学民 Fan Xuemin 农业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December 14, 2005
1
提纲 Outline
1. 传统耕作危害 Problems of the Traditional Till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