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性耕作技术剖析

合集下载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创新的农业理念与实践方式,对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内涵保护性耕作技术涵盖了多个方面的内容。

其中,少耕或免耕是其重要的体现。

传统的耕作方式往往需要频繁地翻耕土地,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疏松土壤,但是也带来了诸多弊端。

而少耕或免耕则是尽可能地减少对土壤的翻动次数。

例如,在一些地区采用免耕播种技术,直接在未经翻耕的土地上进行播种。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够保持土壤的原有结构。

土壤中有许多微小的孔隙和团聚体,它们就像一个个微小的生态系统,为土壤中的微生物、昆虫等生物提供了栖息地。

频繁翻耕会破坏这些结构,而少耕或免耕则有助于保护。

覆盖作物也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关键要素。

在农田闲置期间种植覆盖作物,如苜蓿、黑麦草等。

这些覆盖作物有着多重功效。

一方面,它们能够有效地防止土壤侵蚀。

在雨季或者多风的季节里,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地很容易被雨水冲刷或者被风吹走表土。

而覆盖作物的根系可以牢牢抓住土壤,其地上部分则可以阻挡风雨对土壤的直接冲击。

另一方面,覆盖作物在生长过程中会有大量的枯枝落叶留在田间,这些残体在分解后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

这就像是给土壤不断地补充养分,改善土壤的肥力状况。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影响(一)土壤保护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减少土壤侵蚀,大大延长了土壤的使用寿命。

在一些山区,传统耕作方式下的坡耕地由于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迅速下降,导致农作物产量逐年降低。

而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后,土壤流失量可以显著减少。

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的结构得到改善,土壤中的养分也能够更好地保存下来。

例如,免耕土壤中的有机碳含量会逐渐增加,这有助于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也会增强。

这些微生物在土壤中扮演着分解者的角色,它们可以将有机物质分解为植物能够吸收的养分,促进农作物的生长。

(二)水资源保护与利用水是农业的命脉。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分析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分析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分析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科学合理的农耕方式,通过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环境等手段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和农田持续利用能力。

在玉米的种植中,如何运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对于提高玉米产量、改善土壤质量、减少农业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体现在减少土壤侵蚀和保护水资源方面。

传统的播种方式会破坏土壤结构,导致土壤侵蚀现象的发生。

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则通过不翻耕或少翻耕的方式,减少了土壤的曝露时间,减缓了土壤流失的速度。

保护性耕作技术还通过覆盖物的使用,如秸秆覆盖、草木灰覆盖等,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减少水分流失,保护水资源。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对改善土壤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是保持土壤覆被和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在田间留下作物残体(如秸秆等)和绿肥的方式,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从而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保护性耕作技术还可以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降低了对土壤的污染,提高了土壤的生态环境。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还能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

通过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减少玉米生长过程中的竞争,提供了更好的发育环境。

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通过栽培绿肥和增加有机质含量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

保护性耕作技术还可以减少杂草的生长,从而减少了对玉米生长的竞争。

所有这些因素都能够促进玉米的生长和发育,最终提高玉米的产量。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促进玉米生产效益的提高,改善土壤质量和保护环境。

它不仅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保护水资源,还可以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它还能有效提高玉米的产量,为农民增加经济收益。

在玉米种植中推广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以保护土壤为中心的农机技术,它通过优化传统耕作方式,减少土壤侵蚀、提高土壤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田产量,是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的重要内容。

在农业生产中,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下面就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相关情况进行探讨。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基本原理1. 减少机械耕作对土壤的损害传统的耕作方式往往会造成土壤的结构破坏、土壤团聚体的破碎、土壤紧实等问题。

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则采用了轻耕、浅翻、机耕等方式,减少了对土壤的机械损害,保持了土壤的结构完整性。

2. 减少土壤侵蚀传统的耕作方式往往会导致土壤的侵蚀,造成土壤的严重流失。

而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合理布局田块、采用各种保护性耕作措施,减少了土壤的侵蚀,保持了土壤的肥力和水分。

4. 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生长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减少对土壤的机械损害、减少土壤侵蚀,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温性,为土壤微生物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促进了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1. 轻耕轻耕是指采用轻型农机具进行耕作,减少了对土壤的机械破坏,保持了土壤的结构完整性。

轻耕可分为直播轻耕和灌溉后轻耕两种方式。

2. 浅翻浅翻是指将土壤表层翻耕到一定深度,不破坏下层土壤的结构,保持了土壤的肥力和水分。

浅翻可以通过旋耕机、刀铧等农机实现。

3. 机耕机耕是指采用农业机械进行耕作,减少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机耕可以通过旋耕机、翻耕机、深松整地机等农机实现。

4. 茬地覆盖茬地覆盖是指将作物残体、秸秆等覆盖在田间,保护了土壤,促进了土壤有机质的积累,改善了土壤的质量。

5. 耕地梯田化耕地梯田化是指将一块坡地按一定坡度分为几块梯田,减少了坡地的侵蚀,提高了坡地的利用率,改善了土壤的条件。

1. 科普宣传科普宣传是农机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环节。

针对保护性耕作技术,需要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活动,向广大农民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相关知识,增强农民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认识和理解。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1. 引言1.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定义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以保护土壤和生态环境为宗旨,通过合理组织农作物种植结构和耕作制度,减少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环境的农业生产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核心理念是尽可能减少土壤的破坏,保护土壤资源,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

在保护性耕作技术中,不仅要考虑单一耕作环节的影响,还要综合考虑整个生产系统中各个环节的影响,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壤的冲击。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方式,对于维护农田生态平衡、提高土壤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通过科学合理地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减少耕地面积的土地沙漠化和水土流失现象,提高土地生产力,增加农业产出,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

【内容结束】1.2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护土壤资源,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

随着土地的开垦和耕种面积的不断扩大,土壤退化与沙漠化等问题也日益凸显,采取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减缓这些问题的恶化速度。

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利于增加农田的生产力和提高农产品的质量。

通过减少耕作对土壤的损伤,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提高土壤的生产力,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从而实现可持续农业生产的目标。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大力推广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保护环境、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2. 正文2.1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改变传统耕作方式,减少耕作对土壤的破坏,降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风险,保持土壤结构和肥力的稳定性,提高土壤的持水保肥能力,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达到保护土壤、改善环境、增加农田生产力的目的。

浅析保护性耕作技术原理和内容

浅析保护性耕作技术原理和内容

浅析保护性耕作技术原理和内容作者:吴素英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9年第02期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对农田实行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耕作(在保证种子发芽的情况下),并用作物秸秆、残茬覆盖地表,用化学药物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从而减少土壤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原理耕作的目的,是为作物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主要通过疏松土壤、除草、和翻埋肥料。

使土壤有合适的容量、孔隙度,满足土壤中水、肥、气、热的交换和作物根系生长,达到作物生长的需要。

实验证明,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的土壤的总孔隙率应大于50%,充气孔隙率应大于10%。

除草可以用除草剂,也可用人工和机械除草。

以“免耕法”为基础的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松土原理有四点:1、根系松土:农作物的根系死亡腐烂后,形成大量孔道,这些孔道为水分的入渗,运移和气体的交换创造良好条件。

免耕时间越长,地下孔道越多,对作物生长越有利。

2、蚯蚓松土:由于土壤长期未人工翻耕,和大量植物根系存在,为土壤中的生物活体繁殖提供了生存环境,如蚯蚓、微生物等。

这些生物在活动中不断地制造孔道,有助于土壤良好耕层形成和水肥气热交换。

有资料显示,连年耕作的玉米地几乎没有蚯蚓,而实施保护性耕作4-6年的地里,蚯蚓的数量是3-5条/m2,连续八年以上蚯蚓的数量达到10-15条/m2,正是这种保护性耕作技术,实行的是免耕、少耕,就大大避免了对地下生物的杀伤。

如需松土最好是机械深松,尽量少用或不用旋耕作业。

3、胀缩松土:土壤冬冻春融,干湿交替,土壤在膨胀和收缩的过程中变得松软,空隙度增加。

4、结构松土:利用作物残茬、碎杆混入,来增加土壤的团粒结构,利于耕层疏松,改善土壤的透气。

透水性能。

另外,秸秆和残茬腐烂后,土壤中有机质增多,可以培肥地力。

是保护性耕作的重要环节。

5、机械深松:对于耕层浅不宜耕翻的土壤,为减少地表径流和水分的无效蒸发,则需采取只松土,不翻土的深松作业。

保护性耕作浅析

保护性耕作浅析

保护性耕作浅析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对农业生产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粮食作物产量得到很大提高。

但是在很多地方,由于人们习惯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进行农业生产,土壤暴露,风蚀剧烈,有机质和水分跑失严重,加剧了土壤贫瘠和生态环境的恶化;同时,由于长期对土地的大肆掠取,造成农田土壤物质与能量的收支失衡,土壤肥力日趋下降,土地得不到休养生息,农业生态系统恶化,严重制约了我国粮食产量的进一步提高。

因此,我国农业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要从建设良好农业生态系统入手,应用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强农业增长后劲。

保护性耕作是以机械化作业为主要手段,采取少耕或免耕方法,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用农作物秸秆及残茬覆盖地表,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一种耕作技术基本资料但是人类和自然的矛盾也愈来愈突出。

比如耕翻作业除掉地面残茬、杂草固然有利于播种,但同时也破坏了对地面的保护,导致土壤风蚀、水蚀加剧;旋耕切碎土壤,创造了松软细碎的种床,但同时又消灭了土壤中的蚯蚓与生物,使土壤慢慢失去活性。

耕作强度愈大,土壤偏离自然状态愈远,自然本身的保护功能、营养恢复功能就丧失愈多,要维持这种状态的代价就愈大。

近几十年来,我国机械耕作活动增强,农信息产量大幅度上升,但河流泛滥、沙尘暴猖獗、土壤退化、作业成本上升也是不争的事实。

保护性耕作取消铧式犁翻耕,在保留地表覆盖物的前提下免耕播种,以保留土壤自我保护机能和营造机能,是机械化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到利用自然、进而与自然协调发展农业生产的革命性变化。

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包括深耕翻、深松、垄沟种植法,水平等高耕作、等高沟垄耕作、蓄水聚肥改土耕作、秸秆覆盖保墒技术及其相关配套技术等。

其效果主要有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可以减小因耕翻次数多而造成的对土壤表面覆盖的破坏,提高土壤抗风蚀、水蚀的能力;二是可以通过农田改造,提高土壤的蓄水保墒能力,减少土壤冲刷流失。

1.操作规程(1)深耕翻作业。

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分析

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分析

N o n g j i t u i g u a n g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我国对农田处理所进行的一种具有保护措施的耕作技术,它对减少土壤的风蚀、水蚀等,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都有一定的作用。

本文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点以及技术内容入手,使广大农户对保护性耕作技术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随着传统耕作技术的发展,人们利用农药控制杂草生长,耕地深翻虽对作物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从现实分析来看,它对作物生长虽然创造了松软环境,但同时也对地表造成破坏,对土壤中的生物存活造成一定影响,这种人与自然的矛盾将逐渐凸显,而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免耕、少耕的方式,减少对农田的破坏并施加一些配套措施,可以保护土壤的生态环境,减少农田的土壤侵蚀,这是传统性耕作所不具备的优势,要强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更好地保护我们生活的家园。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点从土壤耕作来看,对同一道工序或作业面积来说,使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缩减劳动量,节省工作时间,每小时机车所用燃油也相对减少,可以节省燃料,因减少机车的磨损量其每年的机车维修费用也在降低。

对于连续免耕土壤其微粒监测,其土壤微粒成为团粒结构,更适合农作物的根系生长。

耕作越多的土壤其释放到空气中的碳越多,对作物构建有机质的碳来说在减少,免耕可以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

免耕作业可以锁住土壤中的水分,因作物残茬的遮阴,减少了土壤水分的蒸发,也可以减少因土壤翻耕而造成的风蚀、水蚀等;因免耕作用,可有效保存土壤中的肥料和杀虫剂,减少地表水的流失,保证地下水的质量。

免耕或少耕也为野生动植物的生长提供了掩蔽的环境和食物,增加了野生动植物的数量,原始自然生态环境进行人为保护,可以有效提高空气质量,改善了人们的生活环境。

"保护性耕作技术要点保护性耕作技术目前比较常见的有四项:一、免耕或少耕。

对传统的铧式犁翻耕土壤技术进行改革,不进行任何耕作或进行深松和表土耕作。

这种方式对土壤结构和地面植被破坏性小,可以有效增加土壤的含水量。

济宁市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浅析

济宁市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浅析

济宁市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浅析为认真贯彻落实省委“1号文件”关于实施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计划的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快我市保护性耕作机械化技术创新示范的步伐,我市加大了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和研发力度。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新型耕作技术,就是利用还田机械将秸杆粉碎后均匀抛撒在地表,然后实施机械免(少)耕播种,以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节本增效,保护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山东省济宁市自2007年开始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至2009年全市小麦免耕播种面积已达62.3万亩。

我们体会到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农民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是一项利国利民,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善举良策,须大力推广和应用。

二、开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产生的背景和意义保护性耕作技术起源于美国。

20世纪初,美国拉开了西部大开发的序幕,机械化翻耕虽然加快了土地开发,但也破坏了地表植被。

1935年5月一场典型的沙尘暴横扫美国三分之二国土,把3亿多吨土壤卷进大西洋,仅这一年美国就毁掉300万公顷耕地。

大风过后,人们发现有作物根茬保护的地表很少被刮走,以此开始了保护性耕作研究,总结研究出了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世纪80年代至今,保护性耕作已逐步推广到70多个国家,应用面积达到1.69亿公顷。

美国的保护性耕作面积已接近适宜区域面积;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等国家的应用面积均超过70%。

我国从1991年在山西开始机械化保护性耕作系统试验,从2001年开始多点试验及示范推广。

2005年在北方13个省(区、市)100多个县实施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面积达到870万亩。

开展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工作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的要求,是农民增收节支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循环农业、节约型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加快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的重要举措。

浅析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应用效果

浅析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应用效果

浅析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与应用效果玉米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广泛。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保护土壤和环境,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玉米种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浅析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和应用效果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原理保护性耕作技术(Conservation Tillage)是指在不翻耕或少翻耕的情况下种植作物,通过定植方式、秸秆覆盖和农田水利设施的合理布局,减少土壤侵蚀、增加土壤有机质和提高土壤质量的一种耕作方式。

在玉米种植中,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包括保护性耕作、秸秆还田和农田水利设施三个方面。

1. 保护性耕作保护性耕作是指在耕种作物的尽量减少土壤的破碎和翻耕,保持地表覆盖,避免裸露的土壤表面,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在玉米种植中,保护性耕作可以通过直播、条播、株距放大和减少起垄等方式实现,减少翻耕对土壤结构和土壤微生物的破坏,提高土壤保水和保肥能力。

2. 秸秆还田秸秆还田是指在收获玉米后,将残茬秸秆留在地表或还田,覆盖在土壤表面。

秸秆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提高土壤质量和保水能力,促进土壤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形成有机质,增加土壤肥力。

3. 农田水利设施农田水利设施包括排水、田间排灌和灌溉等设施。

在玉米种植中,合理配置农田水利设施,可以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侵蚀,提高土壤湿度和肥力,保证玉米生长的水分和养分供应。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玉米产量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增加土壤养分和水分的供应,促进玉米生长,提高玉米产量。

实际应用中,许多农民通过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取得了明显的增产效果,土壤肥力得到了有效地保护和提升。

2. 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减少土壤的破碎和翻耕,降低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的程度。

及时覆盖秸秆和合理配置农田水利设施,能有效防止雨水冲刷和侵蚀,维护土壤结构的稳定性和肥力的连续性。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玉米种植中的应用效果是非常显著的。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分析

保护性耕作技术(免耕播种技术)分析

保护性耕作原理
传统耕作依靠机械、物理的手段,立即改变土壤构造, 创造需要的孔隙度。但由于机器压实、雨水拍击地表结壳,
必须经常进行耕作,才能保持土壤疏松状态。
保护性耕作的松土则是缓慢的、长期的积累过程。土 壤中孔道愈来愈多,团粒结构愈来愈多,不用外来的干预,
即可以长期保持疏松状态。
保护性耕作原理
1)根系松土--作物的根系腐烂后,留下大量孔道,时间 愈长,通道愈多。 2)蚯蚓松土--蚯蚓不断挖掘的孔道疏松土壤。 3)结构松土--保护性耕作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有利形成 稳定疏松的耕层。 4)胀缩松土--土壤冬冻春融、干湿交替,使土壤趋向疏 松,孔隙度增加。
2、世界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1)美国的保护性耕作
11
10-Oct-18
13
10-Oct-18
我国保护性耕作发展
1)60年代黑龙江,江苏免耕播种小麦研究; 2)80年代陕西省,山西农科院,河北省农科院开始尝试 研究等; 3)1992年,山西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引入澳大利亚保护 性耕作技术; 4)农业部1999年成立了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把保护性 耕作技术列入国家科技攻关等项目计划; 5)从2002~2005年,以京津地区为核心建立两条保护性 耕作带,一条是环京津保护性耕作带,另一条是沙 尘源头保护性耕作带。 6) 2006~2012在北方特别是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大面 积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计划用7~10年的时间,基 本上在北方旱作区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
1)免耕施肥播种
与传统耕作不同,种子和肥料
要播施到有秸秆覆盖的地里。
2)秸秆残茬管理 用秸秆盖土,根茬固土,减少 风蚀、水蚀和水分无效蒸发,提高 天然降雨利用率,作物秸秆、残茬 腐烂后,还可增加土壤有机质。

浅析保护性耕作技术

浅析保护性耕作技术

J 0 Z
学术论 坛
浅析保护性 耕作技术
李学山 长春 市双 阳 区齐家镇农 机 站 吉林 长春
100 60 3
24采用深松或少耕选择性作业 _ 【 要 】 护性耕作是一种新 型旱 地耕作 法 , 摘 保 其主要作 业均使用机械 来完成 。 发展保护性耕作是治理农田扬 尘、 防治 对于土壤 较粘重 或刚开始实行保护性耕作且土壤中有犁 农 田风 蚀 和 水蚀 的 重要 措 施 , 护 性 耕 作 是 培 肥 地 力 、 进 农 底层存在的地块 , 保 促 应进行深松作业 , 以利降水入渗。 深松时 , 由 业 可持续发展 的主要手段 , 同时达到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 高 于地表有秸秆覆盖 , 提 长秸秆会影Ⅱ深松机 的通过性能 , 向 故应在 秸 秆 粉 碎 后 进行 , 议 选 用 高地 隙 的单 柱 式 双 梁 深松 机 。 护 建 保 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 , 具有十分 重要的意义。 性耕作取消 了锌式犁 , 但机器作业及人畜仍 不断对地面压 实, 【 关键词 】 保护 ; ; 耕作 技术 因此 , 一定时期土壤需要深松 。根据情况 , 2至 3年深松一 每 1保护性耕作 的定义 次, 深度 3 c 左右 , 0m 以利作物根系发育。对新实行保护性耕 保护性耕 作是相对于传统翻耕的一种 新型耕作 技术 。它 作 的地块 , 能有 犁底层 存在 , 可 应先进行~次深松 , 打破 硬底 的定义是 : 用大量秸秆 残茬 覆盖地表 , 将耕作减 少到只要能保 证种子发芽即可 , 并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 , 而减 从 3保护性耕作推广 中要注意的问题 少土壤风蚀 、 水蚀 , 提高土壤肥力和抗 旱能力的~项 先进 农业 () 1 要注意播种质量 问题。针对品种选择 问题 , 要选 择抗 耕作技术。 旱、 抗倒伏 , 冻害 , 抗 分蘖能力强的优质品种 , 播前清 洗、 晾晒、 2保 护 性耕 作的 操 作 规 程 拌种或包衣 处理 。由于地表不平整、 覆盖物 分布不均等原 因, 种 甚 机械化保 护性耕作是一个完整的工艺体 系 ,其 主要作业 有 可 能 出 现播 种 深 浅 不 一 , 子 分 布 不 均 , 至缺 苗 断 垄 等 问 内容有收获及其秸秆处理、 深松 或少耕、 播种和 田间管理等。 题。必须注意从 改进播种机性能 ,改善地表状 态两方面 来解 21秸 秆 与 表 土 处理 . 决, 从而保证播种的质量 。 秸秆处理 是为了既保持 良好的地面覆 盖 ,又 不过 分影响 ( 适期播种 , 2) 适当增加播量。如针对冬小麦在商情好 的 播种作业 。 秸秆 包括地面覆盖与地下根茬固土两部 分, 少蒸 情况下 , 减 应适期播种 : 在商情差 的情 况下 , 可适 当早播或增加 发主要靠地面覆盖 ,减少风蚀则主要靠根茬 固土。一般情况 播量 , 早播 3 6天 , — 或较常规播量增加 1 . 5公斤 / 左右 。为 亩 避 下, 要秸秆全程覆盖 , 并在播种后秸秆覆盖率不低于 3 %。 0 只 确 保 基 本苗 , 免 在 土壤 水 分较 大 时 强 行 播 种 。 有在一些防治风沙 为主 , 秸秆又有其它用途的地区 , 可能根茬 ( 严格控制播深。 宜深度 3 4 M。目前 , 3) 适 —C 机手追 求高 固土 为主 , 留低茬(0 0 m) 1 口2 c 覆盖 ; 表土作业 的任务 , 主要是 垄、深沟 ,比较容易播深。据检 测 ,有的地方播种最深达到 为提高播种质量创造条件 ,是否需要表土作业 由播前检查决 7 9 M , 响小麦生长发 育。 当土壤 水分较 高时 , —C 影 可控 制在 定。 当发现秸秆 过多、 起堆 , 有杂草或地表不平 时, 需要进行秸 2 3 - CM. 对于苗带宽度达 不到要求 的早期播种机 , 建议机手更 秆与表土 处理作业。 如秸秆粉碎、 耙地 、 浅松等平整地面 、 消灭 换 新 式楼 腿 。 杂草、 当减 少覆盖量 。 适 ( 因地制宜制定工艺 , 4) 加强后期管理 。有 的地 方采用免 22免 耕 玉 米播 种 . 耕播种后 , 管理开始粗放 , 甚至 免田间管理 , 是造 成部分地 也 播种是保护性耕作最关键 的作业。 播种是在地表有大量 块减产 的原 因之一。针对杂草控 制问题 ,翻耕有翻埋杂草作 7 的秸秆覆 盖且大多为免耕条件下进行 , 表条件恶劣 , 地 又要 同 用 , 保护性耕作相对来说 失去 了一项控制杂草的手段 , 次受 其 时完成施肥作业 , 对免耕播种机要求高 , 以必须预 以高度重 秸秆遮盖 , 所 药液不易直接 喷到杂草上 , 杀草效 果会 有一定影 对 视。 施肥与播种 同时进行 , 施肥一般应长效和速效兼顾播种和 响。 如冷凉风沙区 ,保护性耕作重 点在控制 沙尘暴和农 田 施肥深度应根据土壤墒情而定 , 播种玉米 时 , 应使用免耕施肥 沙漠化 , 减少地表破坏是主要 矛盾 , 不能采 用旋耕等作业 方法 播种机一 次完成玉米的播种和施肥作业。玉米播种应选用 良 等 。 种, 因玉米播种机 一般 为精量或半精量播种机 , 故要求玉米种 4结论 籽的发芽率应 达到 9 % 以上 , 应大小均 匀 ; 5 且 为了防治病虫 总之, 发展 保护 性耕作是治理 农 田扬尘、 防治农 田风蚀和 害 , 须 选 用 包 衣种 籽 。 必 施肥 与播 种 同时 完 成 , 选 用 颗 粒肥 , 水蚀 的重要措施 , 应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手段 , 同时达到 长效与速效肥兼顾 , 比例混合均匀后加入肥箱。 按 保护性耕作 降低农业生产成本、 提高生产效益的有效途径。 保护性耕作技 的种 子和肥料要播施到有秸秆覆盖 的地里 ,必须使用免耕播 术实现 了生态 、 经济和社会效 益的有机统一 , 使资源节约 、 循 种机 , 由于 施肥量大 , 种子和肥 料之间要保 持 5 m 左右 的距 环 利用和环境保护相互促进 , c 在发展生产的同时 , 改善 了生态 发展保护性耕作 , 对于保 护耕地 , 改善环境 , 促进农业可 离, 种肥 可垂直分施 、 也可 以侧分施 或水平 分施 , 以肥 料在种 环境 。 子下方或侧下 方为好。为减 少蒸发 ,开沟覆土动土量应尽量 持续发展 ,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具 小 , 子 应 播 在 湿 土上 。 种 参 考 文 献 23玉 米 收获 及 玉 米 秸 秆 处理 . 【】薛 少平 《 护性 耕作 技术 》M】 1 保 【 ,陕西 科学 技术 出 版社 0 7年 1 1月第 1 。 版 玉米收获时 , 不论是机收还 是人工收获 , 最好选用摘穗收 2 0 获工 艺 , 不要将 玉米苞皮 留在地里 , 因为玉米苞皮 韧性大 , 不 【 2 I李友军 《 保护性耕作理 论与技术》 【J M ,中国农业 出版社 易腐 烂 , 留在 地 里 会 影 响 播 种作 业 。 米秸 秆 处理 主 要 是 秸 秆 2 0 玉 0 8年 8月第 1 。 版 粉碎覆盖。 秸秆粉碎覆盖是指玉 米收获后 , 对粉碎后 的秸秆覆 作 者 简介 盖地可采用缺 口圆盘耙 , 地可将秸秆部 分混入土 中, 耙 减少秸 李 学山(9 3 一) 男, 15 - , 吉林省 长春 市人 也有利于冬季 降水 的入渗 , 同 任职技术 员、 农机站长等职务 时也 有 部 分平 地 和 除草 功 能 。

浅析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浅析保护性耕作技术及其推广应用

我国是农业大国,有着十分辽阔的耕地面积,可是由于人口基数大,就显得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特别是在最近这几年,由于受到耕作方式的改变及环境污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很多地区都先后出现了土壤贫瘠或沙漠化的现象,导致耕地面积逐渐变少。

为了能够尽快促进“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保障高质量农业生产的最有力技术手段之一。

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有效减少养分的流失,使土壤的肥力得到了保证,增强农作物种植效率。

从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只有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才能够真正改善我国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强农业增长后劲。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含义保护性耕作技术就是指,对农田进行免耕和少耕,通过用秸秆覆盖于地表,以及使用化学药物来对杂草及病虫害进行控制,从而达到节水抗旱、保护环境、节本增效的农业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传统耕作模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实现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耕作最主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地块进行少耕和免耕,减少对土壤层造成的破坏,减少风蚀和水蚀,最终使土壤的肥力及抗旱能力得到提升。

自从20世纪后期开始,保护性耕作技术就已经传入到我国,并且经过大力的宣传与推广,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效。

尽管目前我国对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可是由于传入到我国的时间还比较短,加上我国的农民受到传统耕作模式的影响比较深,导致很多地区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还是抱有观望的态度。

由此可见,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工作的道路还很漫长,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类型及特点1、秸秆、残茬覆盖技术①秸秆还田覆盖在应用秸秆还田技术的过程当中,主要是将农作物的秸秆进行粉碎性处理,之后将其还入田中,提高土壤里面氮磷钾及水分的含量。

首先,农作物秸秆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绿色资源,通过还田处理之后,可以有效避免传统处理方式当中焚烧现象的发生,减少了大气污染。

其次,秸秆还田技术还能够增加土壤当中有机质的含量。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与推广策略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与推广策略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与推广策略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优势(一)土壤保护方面保护性耕作技术对土壤有着诸多积极的影响。

传统的耕作方式,如频繁翻耕,会破坏土壤结构。

而保护性耕作,像少耕或者免耕,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土壤团聚体的破坏。

土壤团聚体是土壤结构的基本单元,它们就像一个个小房子,里面住着各种微生物和储存着养分。

一旦被破坏,土壤的通气性、透水性就会变差。

在保护性耕作下,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也会逐渐增加。

作物残茬留在地表,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变成了土壤中的有机质。

这不仅改善了土壤肥力,还能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例如,在一些干旱地区,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农田,土壤的水分保持能力明显优于传统耕作农田,在干旱季节能为作物提供更多的水分,减少灌溉需求。

而且,保护性耕作有助于防止土壤侵蚀。

在坡地农田中,这种优势更为明显。

地表的作物残茬如同一张天然的防护网,阻挡了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刷。

风蚀方面,残茬也能降低风速,减少土壤颗粒被吹走的可能性。

(二)经济效益提升从经济效益来看,保护性耕作技术能为农民节省成本。

传统耕作需要大量的农机具作业,如多次翻耕的拖拉机使用等,这涉及到燃油消耗、农机具磨损等成本。

而保护性耕作减少了耕作次数,也就减少了这些成本支出。

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农田,土壤肥力的提升有助于提高作物产量。

土壤中的养分更充足,作物生长得更好。

例如,一些长期采用保护性耕作的玉米地,玉米的穗粒数和千粒重都有所增加,最终产量得到显著提高。

产量提高了,农民的收入也就相应增加了。

由于保护性耕作减少了土壤耕作的工作量,农民可以将节省下来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其他农业生产环节或者外出务工等,拓宽了增收渠道。

(三)环境友好效益保护性耕作技术对环境也十分友好。

在减少土壤侵蚀的也减少了土壤中养分流入水体造成的污染。

因为土壤侵蚀过程中,土壤中的氮、磷等养分会随着泥沙流入河流、湖泊等水体,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而保护性耕作技术有效地避免了这一情况的发生。

在气候变化方面,土壤中有机质增加后,土壤就像一个巨大的碳库,能够固定更多的碳。

保护性耕作技术浅析

保护性耕作技术浅析
免 耕 ,就 是 完 全 取 消 铧 式 犁 耕 翻 ,并 且不 进 仃 其 他 土 壤 作 业 , 冈外 称 之 为 “ 耕 法 ” 日f 美 围 已 基 本 取 消 了 铧 式 免 。 i 订
犁 翻耕 作 业 ,澳 大 利 亚 也 已 伞 面 取 消 了 铧 式 犁 翻耕 ,实 行 免
一 一
保 护性 耕作 技术浅析
口 安轶超
摘 要 根 据 近 年 来我 国北 方 地 区推 广 “ 护 性 耕 作 ” 项 目缓 解 我 国 北 方 早 作 地 区的 农 业 生 态环 境 恶化 状 保
况 ,对 国外 保 护 性 耕 作 技 术 的 发展 现 状 进 行 了 分 析 ,指 出 了我 国 北 方 的地 区特 征 ,进 一 步 提 出 了 适 应 于我 国北
式:
1” 1 ;带 状 旋 耕 的 深 度 ,应 与 浅 旋 5c 以 内的 要 求 一 致 ,宜 4 m
浅 不 宜 深 。至 于 种 子 的播 种 深 度 , 可 由开 沟 器 保 证 。
少 耕 ,就 足 在 取 消 犁 耕 的 基 础 上 , 为 保 证 播 种 和疏 忪 上 壤 、除 草 等 农 事 而 保 留 少 量 上 壤 作 业 ( 外 称 之 为 “ 耕 少 法 ” ,其 要 点 是 减 少耕 作 次 数 和 强 度 。这 种 “ 耕 法 ” 是 传 ) 少 统 耕 作 向 “ 耕 法 ”转 化 的 过 渡 型 保 护 性 耕 作 形 式 一 少 耕 主 免
{ ,而 控 制 杂 草 是 主 要 矛 盾 。 { 』 控 制 杂 草 的措 施 有 2类 :一 是 化 学 除 草 ,二 是 机 械 除
加 大 土 壤 中 气 体 和 水 分 F流 通 孔 隙 ,提 高 天 然 降 雨 人 渗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分析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分析

玉米种植保护性耕作技术分析玉米是人类常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广泛的粮食作物之一。

在玉米的种植过程中,保护性耕作技术被广泛应用,以保护土壤、提高产量、降低成本、增加经济效益。

本文将对玉米种植中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广大玉米种植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和意义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在农田主要种植作物前,通过合理的农田管理和农艺技术,保护和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土壤侵蚀,以达到生态保护和经济效益的一种耕作方式。

在玉米种植中,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

二、玉米种植中常用的保护性耕作技术1. 种植前的土壤准备在玉米种植前,首先要对土壤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在耕作之前,要对土壤进行酸碱度测试,根据测试结果进行施肥调整,保证土壤的适宜性。

对土壤进行深翻松土,以提高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玉米的生长。

在施肥方面,要注意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以满足玉米生长对养分的需求,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2. 少耕或不耕在传统的玉米种植中,通常会进行多次深翻耕作,这样容易造成土壤水分的流失和土壤结构的破坏。

而采用少耕或不耕的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肥力。

少耕或不耕的方法可以通过利用残留植株和有机物质来保持土壤覆盖,减少土壤的风化和侵蚀。

3. 覆膜种植覆膜种植是一种利用地膜覆盖土壤来保护土壤、增加土壤温度、改善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的技术。

在玉米种植中,覆膜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的流失,提高土壤温度,增加土壤湿度,提高玉米的产量和品质。

覆膜还可以有效减少杂草生长,降低除草剂的使用量,减少农业面源污染。

4. 种植间作物在玉米种植中,还可以通过种植间作物的方式来进行保护性耕作。

种植间作物可以有效遮荫、保温、保湿、保肥,在减少水分蒸发的还能有效减少土壤侵蚀。

种植间作物还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通气性和保水性,对玉米生长有益。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通过合理利用农机装备,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的一种耕作方式。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逐渐受到重视。

本文将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重要性和推广工作中的作用等方面展开介绍。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概念保护性耕作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减少翻耕深度,采用浅翻或不翻地耕作,减少土壤的侵蚀和破坏;二是合理利用农机装备,采用轮作和套作等方式,降低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三是推广使用覆盖作物,如秸秆还田、地膜覆盖等方式,保护土壤免受风蚀和水蚀;四是合理施肥,采用有机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降低对土壤的污染和破坏。

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保护土壤资源:传统的耕作方式往往会导致土壤的疏松和侵蚀,严重影响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存能力。

而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水分保存能力。

2. 保护水资源:传统的耕作方式会导致土壤中的农药和化肥大量流失,对周围的水资源造成污染。

而保护性耕作技术通过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降低了对水资源的污染风险,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安全和健康。

3. 保护生态环境: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生态友好的耕作方式,它能够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减少生态系统的压力。

4. 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1. 促进农机装备的更新换代: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需要合理利用农机装备,特别是需要推广使用一些新型的农机产品,如挨次施肥机、地膜覆盖机等,这就需要促进农机装备的更新换代,提高农机产品的质量和性能。

2. 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保护性耕作技术要求农民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和管理能力,要求他们能够熟练操作各种农机装备,合理利用这些农机装备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

论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它能够有效地保护土壤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推进,农机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保护性耕作技术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被重点推崇和应用。

本文将从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定义、作用及推广工作中的关键问题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定义及作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是指在农业生产中,为了减少耕作对土壤的破坏及水土流失,采用特定的耕作方式和措施,保护农田土壤、水源等自然资源的一种农业生产方式。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特点是减少耕作频次,保持土壤的结构和肥力,减少对土壤的破坏,从而保护土壤资源,改善土壤环境,提高农作物产量。

1. 减少耕作频次传统的农业生产中,为了松土、杀菌、杀虫等目的,常常采用多次的耕作和犁地,这种耕作方式对土壤的破坏非常严重,导致土壤流失和肥力下降。

而保护性耕作技术能够通过合理的机械操作和管理措施,减少耕作频次,保持土壤的结构和肥力。

2. 保持土壤的结构和肥力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能够保持土壤的结构和肥力,预防土壤的侵蚀和流失,提高土壤的保墒性和保肥性。

保护性耕作技术还能够降低作物栽植时对土壤的侵蚀,减缓土壤肥力的流失。

3. 改善土壤环境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还能够改善土壤环境,降低对土壤的污染和破坏,减少农田土壤的营养成分流失,增加土壤质量和肥力。

4. 提高农作物产量在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得到了重点关注和应用。

目前在农机技术推广中,普及和应用保护性耕作技术已成为一种普遍趋势,其应用也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1. 推广先进的保护性耕作机械设备随着农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各种高效的保护性耕作机械设备得到了广泛应用。

不翻地播种机、秸秆粉碎还田机、无翻转耕作机等先进的机械设备,能够有效地减少对土壤的破坏和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改善土壤环境。

2. 引导农民科学合理耕作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通过各种方法引导农民科学合理耕作,普及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理论与实践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理论与实践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一种现代的农业耕作理念与方法,它涵盖了一系列旨在保护土壤、提高农业生产可持续性的技术措施。

这一技术在当今的农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和深远的意义。

一、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理论基础(一)土壤保护理论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传统的耕作方式,如频繁的翻耕,会破坏土壤结构。

保护性耕作技术强调减少对土壤的扰动,例如采用免耕或者少耕的方式。

免耕法就是在作物播种前不翻动土壤,直接在茬地上播种。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保持土壤原有的结构,防止土壤侵蚀。

土壤结构一旦被破坏,容易造成水土流失,而保护性耕作能够避免这种情况。

土壤中的团聚体结构对于土壤的肥力保持和通气性至关重要,少耕或免耕有助于维持这种团聚体结构。

(二)肥力保持理论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助于土壤肥力的保持。

作物残茬留在地表,随着时间的推移会逐渐分解,为土壤补充有机质。

有机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如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透气性。

残茬覆盖在地表还可以减少土壤水分的蒸发,使得土壤中的水分能够更好地被作物利用。

而且,土壤中的微生物在这种环境下能够更好地生存和繁衍,微生物的活动可以进一步分解有机质,释放出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如氮、磷、钾等。

(三)生态平衡理论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保护性耕作技术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

在传统耕作中,大量的翻耕会破坏土壤中的生物栖息地,导致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

而保护性耕作能够为土壤中的昆虫、蚯蚓等生物提供相对稳定的生存环境。

蚯蚓在土壤中穿梭活动,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它们的粪便也是优质的土壤肥料。

地表的残茬覆盖也为一些昆虫和小型哺乳动物提供了栖息地,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从而使得整个农田生态系统更加稳定和健康。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实践(一)免耕播种技术免耕播种是保护性耕作技术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

在免耕播种过程中,需要特殊的免耕播种机。

这种播种机可以在有残茬覆盖的土地上直接进行播种作业。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探究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探究

农机技术推广工作中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探究一、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原理保护性耕作是以保护和提高土壤质量为目标的一种种植方式,其主要特点是在耕作过程中注重保护土壤,避免破坏和损失土壤有机质和养分。

它的基本原理有以下几个方面。

1、尽量减少犁耕次数,保持土壤结构的完整性。

一般而言,犁深度越深,土壤所受破坏也就越大,因此保护性耕作中推崇浅犁耕或不犁耕,以减少土壤的损失。

于是,大力发展不耕种、保护性深松、抛秧、免耕播等耕作方式,尽量减少犁耕次数,保持土壤结构的完整性。

2、加强有机质的管理。

保护性耕作在保留土壤有机质方面也做了很多工作。

在保护性耕作的土地上增施有机肥料,使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3、大力推广植被覆盖。

保护性耕作中,大量的植被可以起到抵制自然力量的效果。

植被可以防止土壤裸露,保持土壤湿度和通气性;同时,植被还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微生物的繁殖和活动,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4、采用合适的种植方式。

一些保护性耕作方法禁用化学农药或化肥,因此必须使用安全的相似方法。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措施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主要措施包括浅犁耕、不耕种、抛秧、轮作、直播等措施。

1、浅犁耕。

浅犁耕指轻度破面式犁耕,即只在接近土缘的浅层犁耕,保持土壤的凸起,而不对土壤进行深度翻耕。

2、不耕种。

不耕种指不翻耕土壤,而是直接在草地中栽种作物,包括直播和定植法。

不翻耕土壤可以避免犁耕对土壤的影响,保持土壤结构的完整性。

3、抛秧。

抛秧技术是利用高速流体力学原理,将稻谷直接撞出田间,使稻茎秆、叶片以及落穗直接返回田间,能够保证稻田机械化和生态化要求。

4、轮作。

轮作是一种循环种植的方法,从而减少土壤深度的翻耕,同时可在土壤中增加有机质含量。

5、直播。

直播是一种种植方法,通过撒播种子直接种植,可以维持土壤的完整性,保留有机物质,还能根据不同种植作物的特征,采取不同的生长模式。

三、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1、农民的观念需要更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好的效果。 旋耕处理存在的问题: ①旋耕后地表秸秆覆盖率减少过多,降低了保水、保土、
保肥的效果; ②旋耕深度为10cm左右时,旋耕后会出现地表过于松软,
播种时深度不易控制等问题; ③旋耕动土量大,消耗的功率也大,不利于降低作业成本; ④旋耕对土壤的扰动大,散失土壤水分多,不利于保墒; ⑤旋耕会打死表土中的蚯蚓,不利于利用生物恢复地力。 旋耕技术应尽量减少使用,一般在无其他地表处理手段时
目前,保护性耕作已在北京、天津、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陕 西、甘肃八个省(自治区)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13-Feb-21
保护性耕作技术剖析
8
从当前国际上保护性耕作发展状况看,呈现 以下变化趋势:
1)由以研制少免耕机具为主向农艺、农机结 合并突出农艺措施的方向发展;
2)保护性耕作技术由在生态脆弱的半干旱区 应用为主向更广大农区应用发展;
保护性耕作:是用秸秆残茬(包括地膜等材料)覆盖 地面,尽量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和对土壤的搅动量,或是 创造地表微地形,增加地面粗糙度,既达到保土保水保 护农田生态环境,又要保证农作物苗齐、苗壮和正常生 长,最终实现高产高效的一种耕作技术。
13-Feb-21
保护性耕作技术剖析
1
13-Feb-21
保护性耕作的耕作原理: 秸秆覆盖 免耕播种 以松代翻
(4)前苏联的保护性耕作
20世纪50年代,苏联试验了马尔采夫无壁犁耕作 法,效果不理想,杂草太多;
后来,结合马尔采夫耕作法与加拿大的抗旱留茬 耕作法,形成了一套适合旱地的贮水保墒保土耕作法。
13-Feb-21
保护性耕作技术剖析
7
(5)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我国的保护性耕作技术大约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主要还是80年代以 后;
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规模示范推广覆盖耕作(深松、表土耕 作、机械除草),少耕(深松、表土耕作、化学除草),免耕(免耕、 化学除草)三种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
13-Feb-21
保护性耕作技术剖析
6
(3)加拿大的保护性耕作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引进保护性耕作技术,集中 研究免耕播种机和除草剂;
20世纪80年代开始大面积推广。
一、保护性耕作的概念及发展
1、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概念 国外定义: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
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 病虫害的耕作技术。
2002年我国农业部定义:保护性耕作是对农田实行 免耕、少耕,尽可能减少土壤耕作(减少到种子能够出 苗即可),并用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土壤风蚀、水 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13-Feb-21
保护性耕作技术剖析
12
4、浅松耕技术 浅松的具体作用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碎土平地、弥合沟辙,实现良好的种床 ②减小表土容重,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 ③清除杂草 ④提高表土地温 ⑤有利于保持地表较多的秸秆覆盖
13-Feb-21
保护性耕作技术剖析
13
5、旋耕技术 旋耕对平地表、粉碎并将秸秆与土壤混合、除草等有很
13-Feb-21
保护性耕作技术剖析
11
3、深松耕技术
深松的作用: ①打破犁底层 ②提高土壤的蓄水能力 ③调节土壤三相比,改善土壤结构 ④减少降雨径流,减少土壤水蚀 ⑤消除由于机器进地作业造成的土壤压实 深松耕技术的应用,根据不同农田的实际情况确定: 多年免耕的地块,可以松代翻,每隔2~3年深松一次,以 利作物根系生长; 对新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可能有犁底层存在,应先进 行一次深松,深度30~35厘米以打破犁底层。 深松是在地表有残茬(秸秆)覆盖的情况下进行的,要求深 松机有较强的防堵性能;或是用秸秆粉碎深松机,一次同时完 成残茬(秸秆)粉碎和深松耕作两项作业,并使地面平整和秸秆 均匀覆盖地面。
1992年,针对我国水资源短缺,需要大力发展旱作农业的国情,在山 西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引入澳大利亚保护性耕作技术;
农业部1999年成立了保护性耕作研究中心,把保护性耕作技术列入国 家科技攻关等项目计划;
农业部将保护性耕作引入“十五”期间重点推广的50项农业技术之中。 2003年中央财政又设立了保护性耕作示范专项;
2002年5月,农业部在山西省召开了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启动了保护性 耕作示范推广项目,明确在今后一个时期,分两个阶段,有重点地在北方 旱区逐步推进保护性耕作。
第一阶段:从2002~2005年,以京津地区为核心建立两条保护性耕作带, 一条是环京津保护性耕作带,另一条是沙尘源头保护性耕作带。
第二阶段:在北方特别是华北、西北、东北地区大面积推广应用保护 性耕作,计划用7~10年的时间,基本上在北方旱作区全面实施保护性耕作。
3)保护性耕作技术由不规范逐步向规范化、 标准化方向发展;
4)由单纯的土壤耕作技术向综合性保护性农 作制、保护性农业发展。
13-Feb-21
保护性耕作技术剖析
9
二、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
(一)保护性耕作的基本技术内容 保护性耕作主要包括四项基本技术内容: (1)免耕播种施肥 (2)秸秆残茬管理 (3)杂草及病虫害防治
①根系松土 ②蚯蚓松土 ③结构松土
④胀缩松土
化学除草
保护性耕作技术剖析
2
2、世界保护性耕作的发展 (1)美国的保护性耕作
13-Feb-21
保护性耕作技术剖析
3
13-Feb-21
保护性耕作技术剖析
4
13-Feb-21
保护性耕作技术剖析
5
美国的保护性耕作:
1988年起,美国以秸秆残茬覆盖量为主,把耕作分为三类 模式:
(4) 深松与表土作业
13-Feb-21
保护性耕作技术剖析
10
(二)保护性耕作的主要技术措施 1、残茬(秸秆)覆盖技术 秸秆残茬覆盖形式: 按覆盖量多少分为:全量覆盖、部分覆盖、留茬覆盖 按覆盖秸秆在田间的状态分为:立秆覆盖、倒秆覆盖、 粉碎覆盖 秸秆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几种方式: 1)粉碎秸秆处理 2)直立或整株压倒秸秆处理 3)留根茬处理 4)粉碎浅旋处理 2、免耕技术
传统耕作--播后地面覆盖率<15%,深松或翻耕加表土 耕作;
少耕--播后地面覆盖率在15%~30%,多次表土耕作;
保护性耕作--播后地面覆盖率大于30%,免耕或播前一 次表土作业,除草剂除草。
(2)澳大利亚的保护性耕作
从20世纪70年代引进美国保护性耕作技术,并在全国各地 建立了大批保护性耕作试验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