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_高焕文
保护性耕作重点技术
![保护性耕作重点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af84e583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43.png)
保护性耕作技术一.保护性耕作旳概念和意义1、保护性耕作旳概念保护性耕作技术是用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尽量减少耕作,实行少免耕施肥播种、病虫害防控和深松等为重要内容旳保护性耕作措施,是改善土壤构造、培肥地力、提高抗旱能力、减少风蚀水蚀、节本增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旳一项先进农业耕作技术(懒汉式种田法)。
2、保护性耕作旳意义由于老式农业旳过度耕作,加剧了干旱地区旳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旳恶化,如何有效地避免水土流失,增长土壤蓄水能力,提高水旳运用率,是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旳核心。
实行保护性耕作技术,可以减少风蚀导致旳土质流失,可以多蓄天上水、保住地中墒和提高土壤水旳运用率,又能增长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构造,是发展干旱地区农业最经济、最有效、最现实旳措施,同步,也可有效减少沙尘暴旳发生,可以有效减少地表裸露,减轻风蚀强度,减少空气中浮尘含量,减少沙尘天气发生旳强度和频率;减少耕地表土流失量,减少有机质和氮、磷、钾等养分旳流失,可持续提高土壤蓄水能力;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改善大气环境,保护生态环境。
保护性耕作旳好处(1)减轻农田水土侵蚀。
通过农田免耕和秸秆覆盖有效控制了农田水土流失,并起到克制农田扬尘作用。
(2)提高农田蓄水保墒能力。
免耕覆盖改善了土壤孔隙分布,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和增长土壤蓄水量。
(3)提高农田耕层土壤肥力。
秸秆还田及减少动土次数可以提高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
(4)省工、省时、节本增效。
通过减少土壤耕作次数和复式作业,减少机械动力和燃油消耗成本,减少农民劳动强度。
减少作业工序,亩均减少作业成本15-30元,与老式耕作相比增产5%以上。
宁城县自开始进行保护性耕作技术示范推广。
十几年来,重要开展了以留茬免耕、秸秆还田、秸秆编织覆盖免耕播种为重要模式旳保护性耕作示范推广工作,实行面积逐年扩大,示范效果明显。
到推广面积已达到50万亩。
运用保护性耕作技术比老式耕作省2-3道工序,减少费用20-40元/亩。
高焕文教授荣获“光华工程科技奖”
![高焕文教授荣获“光华工程科技奖”](https://img.taocdn.com/s3/m/ebbea9c84028915f804dc28b.png)
村和万个 “ 平安农 机 ” 示 范户 ,在广大农村 营造创建
“ 平安农机 ” 氛 围。 两 年多来 ,各级农机 部 门联合安全
生 产监 管部 门 , 在 当地 政府部 门 的 大力 支持 下 , 坚 持将
六 个 “ 一
” 的农机 安全 宣 传教 育活 动落到实处 , 采取措
施 , 创 新 思 路 , 探 索 创 建模 式 不 , 断将 “ 平 安 农 机 ” 创 建
( 本刊 讯 ) 6 月 6 日 , 经 中国工 程 院九个学部组 成
的专业评 审委员会 和 光华工 程 科技奖理 事会 的严格评
审 , 第七 届 光华工 程 科技奖评选 结 果 于 近 日揭 晓 , 由中
国工 程 院蒋亦 元 、 刘更 另 、 山仑 三 位 院士 联合推荐 的 中
国农业 大学高焕 文教授荣获本届光华工 程科技奖 ,成 为 自该 奖 项 设 立 以来 首位荣获此 荣誉 的农 机 界专 家 。
机 部 门积 极 探 索 “ 政府负责 、 农 机 主 抓 、 部 门支持 、 社 会
参与 ” 的农 机 安全 管理 新方式 ,逐 步建立 健 全 农机 安 全
管 理 机 制 ,强化 了农机安 全 生 产工 作 , 取得 了 阶段 性 成
效。 ■( 丁仕华 )Fra bibliotek高焕 文教 授 荣 获 “ 光华工 程科技 奖"
到北 方 15 个省市 3 0 0 0 多万 亩面积 , 应用轻型免耕播 种机 8 万 多 台 ,显 著减少 风蚀 、 水蚀 ,保护 了生态环境 , 农 民增 产增 收 。 高焕文教 授先后 获 国家 、 教育部 、农业
部等科技进 步奖 , 获专利 2 0 多项 , 主编著作 8 本 , 发表
论文 15 0 多篇 、培养博士 3 0 多名 。 一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热和玉米生长情况的影响
![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热和玉米生长情况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35d7ac0ee06eff9aff80797.png)
技术推广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热和玉米生长情况的影响李祯(呼伦贝尔市农牧业机械产品质量监督管理站,内蒙古呼伦贝尔021008)摘要:农业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促进农业的发展,改变农业的耕种方式,提高土壤的质量,提高农作物亩产量,这些都是我国在致力研究的东西。
在早年间,我国提出了保护性耕作这一概念,为了让土地可以重复利用,保证土壤的营养以及下一年的产量,我们要实行保护性耕种。
常用的保护性耕作有很多方法,比如说免耕不覆盖、高留茬免耕不覆盖等。
以辽宁省的一块试验田为例子,通过对这片试验田的观察,发现了保护性耕作措施对土壤水热和玉米生长情况都有所影响。
关键词:保护性耕作;土壤水热;玉米生长1国内国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概况1.1国外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发展其实保护性耕作技术不是由我国提出的,最早是在美国。
早在20世纪初,由于人类的过度耕种环境都被破坏了,沙尘暴席卷了大半个美国,美国的大部分农田都遭到了破坏,这件事情就是震惊了整个世界的“黑风暴”,正是由于这件事情的发生给人们敲了一个警钟,让人们明白了不能过度耕种要对耕地进行保护。
所以,更多的农业方面的专家,对于耕地如何进行保护,如何促进耕地可重复利用进行了研究,最终提出了保护性耕作。
1.2国内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应用我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不理想,比较干旱,我国的农业也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区。
所以,我国的农业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比如说降水比较少、土壤比较贫瘠、水土流失比较严重等等。
而且我国的人口众多,这就说明我国需要大量的粮食,因此我国的农田也开垦得比较过度,使用不恰当的耕种方式破坏了我国的农田,而且由于大部分土地都做了农田,所以我国的植被覆盖率较少,土地荒漠化现象也比较严重。
我国的种种现状都说明了我国要大力保护农田,我们国家对这农田的保护工作也十分重视,我国是很有必要实行保护性耕作的。
为了彰显我国对保护性耕种的重视程度,每一年我国都会拨大量的经费,让农业工作者对保护性耕作技术进行不断的改进和完善,而且我国还引进了很多的配套设施,建立了大范围的试验田,就是了提我国作的技&我国农田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性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ec956de40508763231121249.png)
保护性耕作技术作者:李洪文来源:《农民科技培训》2011年第08期保护性耕作是在地表有作物秸秆或根茬覆盖情况下,通过免耕或少耕方式播种的一项先进农业技术。
其主要目的:一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增加土壤蓄水、保水能力,增强土壤抗旱能力,提高粮食产量;二是增强土壤抗侵蚀能力,减少土壤风蚀、水蚀,保护生态环境;三是减少作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
根据保护性耕作技术原理和不同区域发展保护性耕作的实践,制定六大适宜区域的关键技术要点和推荐技术模式如下:一、东北垄作区(含东北水田区)本区域的主要问题:季节性干旱;长期翻耕形成犁底层,耕层变浅;黑土地土壤肥力下降、土地退化等。
(一)关键环节技术要点1. 休闲期尽量少动土,最好免耕;秸秆覆盖,以多蓄纳雨雪,减少水分蒸发。
若留茬覆盖,尽量留高茬;若进行深松,须有合墒器,以减少水分蒸发。
2. 播种期鼓励采用免耕方式直接播种。
在秸秆量大、秸秆覆盖不均匀、土壤不平整的情况下,为提高播种质量,可适当采用少耕法以减少地表秸秆覆盖量或平整土地。
3. 田间管理期根据当地生产实际,进行间苗、追肥、病虫害草防治等。
为打破犁底层、减少土壤板结、蓄纳雨水,在不影响作物生长的情况下,可进行深松。
4. 收获期可在收获的同时进行秸秆粉碎还田作业,粉碎后的秸秆应抛撒均匀。
(二)推荐技术模式1. 原垄少耕灭茬播种。
秸秆或留茬覆盖越冬,春季在原垄进行少耕播种,但要尽量减少动土量,以降低水分蒸发和作业能耗。
2. 原垄错行免耕播种。
秸秆或留茬覆盖越冬,春季错开原有根茬免耕播种。
3. 原垄免耕播种。
碎秆或留茬覆盖越冬,春季在原垄上直接免耕播种。
4. 东北水田少耕栽植。
秋季稻田免耕板茬越冬,插秧前,采用水田带状旋耕机进行带状旋耕、施肥镇压作业,经过泡田后,在旋耕带进行插秧。
二、长城沿线农牧交错区本区域的主要问题:春季干旱严重,影响适时播种,易导致露籽和出苗难、成苗率低;农田风蚀严重、荒漠化趋势加剧等。
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
![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https://img.taocdn.com/s3/m/9ad3d2aeb307e87100f696db.png)
大力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作者:刘春丰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20年第29期刘春丰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进步,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农业机械的生产制造也抓住机会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农业生产机械化的进程,推动了我国农业的发展。
保护性耕作技术不仅能够在节约土地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还在节省生产成本、延长土地使用寿命方面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保护性耕作主要的技术内容1、秸秆覆盖秸秆覆盖,就是将前茬作物的秸秆在进行粉碎后,均匀的覆盖在地表,以达到培肥地力,保护土壤,减少风蚀、水蚀和水分的无效蒸发,同时也能够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
其具体操作方法为,将30%以上前茬作物的秸秆或残茬覆盖在地表,主要有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整秆还田覆盖;留茬覆盖等三种覆盖方式。
秸秆粉碎还田覆盖此技术适合作物产量较高的地区,如秸秆量过大或地表不平时,粉碎还田后可以用圆盘耙进行表土作业;春季地温太低时,可采用浅松作业。
还田方式可采用联合收割机自带粉碎装置和秸秆粉碎机作业两种;整秆还田覆盖适合冬季风大的地区,人工收获作物后对秸秆不做处理,秸秆直立在地里,以免秸秆被风吹走,播种时将秸秆按播种机行走方向撞倒,或用人工踩倒;留茬覆盖在风蚀严重及以防止风蚀为主,且作物秸秆需要综合利用的地区,实施保护性耕作技术可采用机械收获时留高茬+免耕播种作业、机械收获时留高茬+粉碎浅旋播种复式作业两种处理方法。
2、以松代播以松代播主要有深松、浅松和旋耕作业等三方面。
深松技术根据不同农田的实际情况来确定,多年的面更地块可每隔2-3年莘松一次,有利于作物根系的生长,对新采用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可能有犁底层的存在,应先进性一次深松,深度30-35厘米以打破犁底层。
由于其作业是在有残茬或秸秆覆盖的情况下进行的,这就要求深松机要具有较强的防堵性能,或是使用秸秆粉碎深松及一次同时完成残茬或秸秆粉碎和深松两项作业。
浅松的主要作用是为了碎土平地,实现良好的种床,减小表土容重,提高播种质量和效率,以及清除杂草提高表土低温的作用;旋耕技术应尽量减少使用,因其在作业后,会使秸秆的覆盖率减少过多,降低了保水、保土、保肥的效果。
保护性耕作
![保护性耕作](https://img.taocdn.com/s3/m/1a22493f376baf1ffc4fadf3.png)
参考文献 [1] 高焕文,李问盈,李洪文,等.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 术[J].农业工程学报,2003,19(3):1~4. [2] 谢红梅.保护性耕作技术研究进展与展望[J].安 徽农业科学,2009,37(5):1965~1967,1969. [3] 张海林,高旺盛,陈 阜,朱文珊,等.保护性耕作研究 现状、发展趋势及对策[J].中国农业大学学 报,2005,10(1):16~20. [4] 师江澜, 刘建忠, 吴发启.保护性耕作研究进展与 评述[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6,24(1):205~212. [5] 高焕文,何 明,蒋金琳,房全孝.保护性耕作机械化 种植模式与播量试验[J].农业机械学 报,2012,43(8):42~45,70.
[6] 吴文革,张健美,张四海,张玉海.保护性耕作和稻田 免耕栽培技术现状与发展趋势[J].中国农业科技 导报,2008,10(1):43~51. [7] 王法宏, 冯 波, 王旭清.国内外免耕技术应用概况 [J].山东农业科学,2003,6:49~53. [8] 邹应斌.国外作物免耕栽培的研究与应用[J].作 物研究,2004,3:1122~1127. [9] 陈军胜 ,苑丽娟 ,呼格· 吉乐图.免耕技术研究进展 [J].农艺科学,2005,21(5):184~190. [10] 邢 君,汪新国,费俊杰.免耕栽培技术综述[J].安 徽农学通报,2007,13(24):79~81. [11]韩永俊,尹大庆,赵艳忠等.秸秆还田的研究现状[ J].农机化研究,2003,2:39~40.
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把不宜直接作饲料的秸秆 (玉米秸秆、高粱秸秆等)直接或堆 积腐熟后施入土壤中的一种方法。
秸秆还田的几种主要方式
高茬还田 覆盖免耕还田 直接还田 粉碎翻压还田 直接掩青 秸秆还田 稻田整草还田或铡草还田 高温堆沤还田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范文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c213288be23482fb5da4cc9.png)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范文保护性耕作是指通过少耕、免耕、地表微地形改造技术及地表覆盖、合理种植等综合配套措施,从而减少农田土壤侵蚀,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并获得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农业技术。
下面带来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范文。
保护性耕作工作总结1近三年来,我们始终把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作为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
立足实际,加强领导,深入开展“大培训、大推广、大普及”活动,使我市保护性耕作取得了新的突破,连续三年被评为省保护性耕作先进单位。
国家农机化司司长宗锦耀、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首席专家、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焕文都对我市的保护性耕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一、近三年来的主要工作及措施(一)加强领导,充实健全保护性耕作组织工作机构。
为切实加强对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工作的领导,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项目任务的圆满完成。
2010年,根据人事变动和工作需要,对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组成人员进行了调整充实。
领导小组由市政府副市长挂帅,农机、农业、水利、财政等部门及项目镇主要负责人组成,负责项目的组织领导、部门配合协调等;技术指导小组由农机、农业等部门的技术人员组成,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和技术指导。
同时,继续加强莱西市保护性耕作项目办公室建设,从优化人员、改善办公条件等方面入手,提高保护性耕作办公室的工作能力和质量,为项目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
(二)认真制订项目实施方案,落实项目实施任务。
按照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要求,分别制定了各年度《保护性耕作项目实施方案》。
将年度工作进行了计划和安排,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措施,明确了年度保护性耕作工作的重点和关键环节。
落实了项目示范区和示范区建设任务。
对示范区实施的技术模式、机具购置补贴办法程序、机械作业组织办法等进行了落实。
为规范项目实施有关方的关系和行为,保证项目顺利实施,还与项目示范镇签订了《莱西市保护性耕作项目合同》,用合同的形式,确定规范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为项目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山东大华保护性耕作技术研发中心获省级认定
![山东大华保护性耕作技术研发中心获省级认定](https://img.taocdn.com/s3/m/efdd4b6b1ed9ad51f01df2fc.png)
( 5 ) 禁止在空中排 除农业设备故障。
( 6 )喷洒 有 毒 农 药 , 每 架 次作 业 飞行 时 间不 超
过1 h ( 不含往返作业区时间 ) , 作业转弯次数不超
过2 5次 , 每 天空 中时 间一 般不 超过 7 h 。 ( 7 ) 飞 机上 除 观察 员外 , 不得 搭乘 非机 组人 员 。
“ 保 护性 耕作从 大华开始 ” 的 口号 , 不断强化科 学管理 、 创新运 行机
制、 完善 激 励 自主 创 新 体 制 , 通过技术创新 、 人 才创 新 , 实施 品 牌 发 展
战略 , 增强 了 自主创新 能力 , 扩展 了企业在 国 内知名度 , 为企业赢得
技术研发 中心。该 中心下分 4 个工作 室: 研 发一 室负责新产品 的选
一
了新 的发展机遇 。先后 分别邀请 了著名农机 专家 白人朴 、 全 国保护 性耕 作著名专 家高焕文两位 中国农业 大学教授 前 来指 导 , 高焕 文教
( 6 ) 飞机起降时 , 禁止车辆 、 行人 、 牲畜在跑道
上停 留或 通过 。
( 7 ) 夜 晚应 有警 卫人 员看 管 飞机 。
一 + - + 一 + - + - + - + - + - + 一 + 一
山东大 华保 护性 耕 作技 术研 发 中心获 省级 认 定
2 0 1 3年 , 山东大华机械 有限公 司投 资 1 0 0 0万元建设 的大华技 术研 发 中心( 深松免耕保 护性耕作技术 ) 正式 落成 , 经各级 中小企业 主管部 门推荐 , 专 家委 员会 严格评 审 , 被认 定为 山东省省级技 术研 性, 也为 大华 宝来品牌提供 了可靠性。
型、 创新 工作 ; 研 发二室 负责新产 品的设 计和样机制作 ; 研发三 室 负 责新产 品的可适 用性测试与监测 工作 ; 行政 办公 室负责产品文件 的
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 努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
![大力发展保护性耕作 努力提高粮食生产能力](https://img.taocdn.com/s3/m/b609db1210a6f524ccbf85eb.png)
市从 20 0 5年末 开始探索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 在市委 、 市政
府 的 正 确 领 导 下 , 省农 委 的 大 力 支 持 下 , 全 市 上 下 的 不 在 经
懈 努力 , 好地完成 了试 验示 范阶段T作任 务 , 较 为大面积推 广奠定 了基础 。两年的实践 证明 : 推广保护性耕作可提高土 壤蓄水保墒能力。通过采用全方位深松技术 , 可打破坚实 的 犁底层 , 使雨水 入渗能力提高 5~l , 大限度地 蓄存降 0倍 最 水 , 少地表径流 ; 减 由于实行 免铲 免趟 , 可最大限度 地降低土
心 , 大 面 积推 广 积 累了 经 验 , 索 了路 子 。 为 探
i是 冈地制宜探索技术路线。在耕作技术路线的研究制 定上 , 我们在广泛借 鉴外地成功经验 的基础上 , 多次组织各 县 ( 、 农机局长和有 关农业 、 市 区) 农艺 、 土肥 、 农机专家 , 专题 研究探讨发展保护性耕作有关技术方面的具 体问题。 06年 20 初, 初步研 究确定 了“ 免耕播种 、 不铲不趟 、 定期深松 , 免收秸 秆( 留高茬 )的保护性耕作技术路线 , ” 并制定 了《 白城市玉米 保护性耕作技术操作规程》 经过近两年的试验示范 , 。 证明此 路线 是切实可行的。
为作 物 生 长 提 供适 宜 的 水肥 环 境 , 而 提 高农 作 物 单 位 面 积 从 产 量 。 以 玉 米 为例 , 过 l至 五 年保 护性 耕 作 后 , 经 = 可增 产 6 %
~
感受到 了发 展保护性耕作 在降低劳动强 度 、 培肥地 力 、 支 节 增收等方面的效果 , 进一步坚定 了采用 保护性耕作技术的信
壤翻动次数 , 少土壤水分的散失 ; 减 由于 免 收 秸 秆 , 量 秸 秆 大
保护性耕作土壤水分模型
![保护性耕作土壤水分模型](https://img.taocdn.com/s3/m/c687f1a2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0c.png)
保护性耕作土壤水分模型
李洪文;高焕文
【期刊名称】《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6(001)002
【摘要】在2年初步试验的基础上,通过对山西寿阳县年雨量,气温和蒸散量的分析,建立了保护性耕作土壤水分模型及其相关子模型。
用此模型能预测特定地区作物各生长阶段的土壤含水量,任意年的降水量,任一天的平均气温和年蒸散量与径流量。
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此模型能较好地反映各种耕作处理下土壤水分的变化情况。
【总页数】6页(P25-30)
【作者】李洪文;高焕文
【作者单位】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2.7
【相关文献】
1.旱地保护性耕作地表径流和土壤水分平衡模型 [J], 王晓燕;高焕文;李洪文
2.晋西南保护性耕作对土壤水分和冬小麦产量的影响 [J], 辛未冬;李红娟;贾绍辉
3.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水分和呼吸的影响 [J], ZHANG Wenli;JIA Shuxia;ZHANG Yan;GUO Yafei;ZHANG Shiquan;KAN Haibo
4.长期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水分和呼吸的影响 [J], 张文丽;贾淑霞;张延;郭亚飞;
张士权;阚海波;;;;;
5.保护性耕作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模拟研究 [J], 王钧;李广;聂志刚;刘强;闫丽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旱地保护性耕作土壤风蚀模型研究
![旱地保护性耕作土壤风蚀模型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4f7087d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11.png)
旱地保护性耕作土壤风蚀模型研究
臧英;高焕文
【期刊名称】《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年(卷),期】2006(024)002
【摘要】在分析国外风蚀模型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保护性耕作的风蚀模型.该模型以小时为步长,根据气象数据、地表土壤水分、秸秆残茬覆盖率及地表粗糙度,模拟不同耕作体系下农田土壤风蚀流失量情况;针对保护性耕作的特点,考虑到残茬覆盖对土壤含水量和地表粗糙度的影响;通过田间风蚀测定数据的验证,证明所建立的保护性耕作风蚀模型的模拟值与实测值比较吻合.
【总页数】7页(P1-7)
【作者】臧英;高焕文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642;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10008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157.1
【相关文献】
1.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研究 [J], 王丽学;苏玲;张欢;方明
2.甘肃河西冬小麦保护性耕作对土壤风蚀影响的风洞试验研究 [J], 黄高宝;于爱忠;郭清毅;杨荣
3.北京周边保护性耕作防治土壤风蚀效果监测研究 [J], 冯晓静;高焕文;李宏文;王晓燕
4.保护性耕作对农田土壤风蚀影响的室内风洞实验研究 [J], 赵云;穆兴民;王飞;蒋冲;刘振东;李锐
5.保护性耕作下农田土壤风蚀量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初报 [J], 李琳;王俊英;刘永霞;周继红;韩烈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垄作保护性机械化耕作技术中玉米根茬处理模式
![垄作保护性机械化耕作技术中玉米根茬处理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9faaf0300622192e453610661ed9ad51f01d5485.png)
垄作保护性机械化耕作技术中玉米根茬处理模式罗红旗;高焕文;沈晓红【摘要】通过分析玉米根茬处理技术的现状,结合垄作保护性机械化耕作的特点,提出了苗带浅旋处理玉米根茬模式及大垄多行种植技术避茬播种模式,并分析了两种模式实施的可行性及其各自的特点.【期刊名称】《农机化研究》【年(卷),期】2008(000)008【总页数】4页(P208-210,214)【关键词】垄作保护性耕作;根茬处理;玉米;机械化【作者】罗红旗;高焕文;沈晓红【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北京,100037;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北京,100083;北京工商大学,机械自动化学院,北京,10003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222.90 引言垄作与保护性耕作相结合是解决传统垄作保墒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
该技术的增产机理及技术优点主要是增温、保墒、聚肥、改土、集流和防蚀,有效地解决了高寒缓坡旱区地温低、墒情差、肥力薄和水土流失等问题,具有显著的增产效益[1]。
在我国推广的垄作保护性耕作技术中,收获玉米后进行下茬作物播种时,要解决在有玉米根茬的未耕地上实施免耕播种的问题。
因为粗大而结实的玉米根茬位于耕作层中,播种作业时,开沟器遇到根茬容易发生堵塞,严重时无法正常作业,所以在玉米根茬地播种时需要对根茬进行处理,以便提高下茬作物的播种质量和播种机的通过性能[2]。
通过根茬处理,打破根须与土壤形成的团块,将有利于后续种床准备的作业,提高播种机特别是免耕播种机的通过性和播种质量。
国外的免耕播种机主要通过机具的自重驱使根茬处理装置进行破茬,国内使用的一般是中小型的播种机,使用被动式根茬处理装置的效果不佳,甚至不能进行有效作业。
本文拟提出两种玉米根茬的处理模式,以解决当前垄作保护性机械化耕作技术中根茬处理存在的问题。
1 玉米根茬处理技术现状1.1 传统的根茬处理技术传统的根茬处理方法主要有4种:一是利用犁将茬扣到地里,任其腐烂;二是用刨茬锹把茬刨出或用拉茬机将茬原地割断,在无运力条件下由人工集堆放火烧掉,这种形式将有机质烧掉;三是先用拉茬机将茬根割断,再使用重耙或轻耙把茬子粉碎,最后通过平翻或起垄将茬子埋入土层里,这种形式灭茬效果较好,但作业环节多,对土壤压实严重[3];四是机械化根茬还田技术[4]。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原理技术与发展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原理技术与发展](https://img.taocdn.com/s3/m/879c7e6227d3240c8447eff4.png)
机械化保护性耕作原理、技术与发展中国农业大学高焕文我们要进行保护性耕作,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保护性耕作,也就是明白保护性耕作的定义和原理。
一、一场耕作技术的革命从人类历史到现在,已经有3次耕作革命了。
从不耕作到刀耕火种是一次革命,从刀耕火种到传统人畜力耕作是第2次革命,从传统人畜力耕作到传统机械化耕作,这又是一次大革命。
尽管我们目前还没全面实现机械化,但产量也是明显上去了,所以说传统机械化耕作,在我们人类的耕作上做出了突出贡献。
从传统机械化耕作到保护性耕作,是又一次革命。
也就是说,保护性耕作是耕作技术的第4次革命。
保护性耕作的实质:把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不考虑自然的机能,发展到利用自然的能力,人类的耕作措施与自然能力协调发展。
扭转传统耕作发展了生产,损害了环境,降低了土地生产力的局面,转变为发展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的双赢局面。
根茬越多,蚯蚓越多,地就越疏松,这个疏松土壤的工作由生物去做,那么人只需要保证地表的平整就可以了。
二、保护性耕作的定义国外保护性耕作的定义:用大量秸秆残茬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只要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主要用农药来控制杂草和病虫害的耕作技术。
我国保护性耕作的定义:对农田实施免耕、少耕,用农作物秸秆覆盖地表,减少风蚀、水蚀,提高土壤肥力和抗旱能力的先进农业耕作技术。
保护性耕作松土原理,主要是以下几方面:1)根系松土,作物的根系腐烂后,留下大量孔道,时间愈长,孔道愈多。
但一经翻耕,全部破坏。
2)蚯蚓松土,蚯蚓不断挖掘孔道、疏松土壤,创造更好的耕层。
3)结构松土,保护性耕作增加土壤团粒结构,有利形成稳定疏松的耕层,不容易压实、回实。
4)胀缩松土,土壤冬冻春融,干湿交替,使土壤疏松、空隙度增加。
搞保护性耕作,不能几年翻一次,一旦翻了,那么就有可能前功尽弃,因为保护性耕作是需要自然松土的,一般情况下一年看不出来,但5年后效果就明显了。
只要有庄稼,秸秆覆盖地表,生物根系、蚯蚓就会在土壤中形成大量孔道,起到松土的效果。
农业部召开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座谈会
![农业部召开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座谈会](https://img.taocdn.com/s3/m/ddbdda6dce84b9d528ea81c758f5f61fb736289a.png)
农业部召开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座谈会
万平;周建东
【期刊名称】《农机科技推广》
【年(卷),期】2007(000)007
【摘要】7月2~3日,农业部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座谈会在银川召开,农机化司副司长张天佐,部计划司、农垦局、农机推广总站和中国农业大学的有关领导、专家,以及全国22个保护性耕作规划省区和新疆建设兵团的30多名代表参加了
此次会议。
本次会议旨在对草拟上报国务院的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进行研讨。
【总页数】1页(P14)
【作者】万平;周建东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保护性耕作是一项可持续增产技术——关于实施“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的思考 [J], 高焕文
2.农业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发布《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规划(2009~2015年)》[J], 《当代农机》编辑部
3.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工程科技信息中心在苏州组织召开农业信息化专业委员会座谈会 [J], 谭利伟;
4.大力推动保护性耕作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部保护性耕作现场会在山西召开 [J], 曹建军
5.农业部召开“2016年农业部兽医系统领导班子座谈会”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致力于保护性耕作的领头人——记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高焕文
![致力于保护性耕作的领头人——记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高焕文](https://img.taocdn.com/s3/m/f5b60013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e8.png)
致力于保护性耕作的领头人——记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
高焕文
林菲;园园
【期刊名称】《农机科技推广》
【年(卷),期】2009(000)010
【摘要】@@ 人类历史发展至今,从不耕作到刀耕火种的第一次耕作革命,到传统人畜力耕作的第二次革命,到传统机械化耕作的第三次耕作革命,完成了农业生产的一次次飞跃.保护性耕作,是耕作技术的第四次革命,将把耕作由单纯改造自然,转变为利用自然、与自然协调发展.
【总页数】2页(P62,64)
【作者】林菲;园园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培养专业化农机手迫在眉睫r——专访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韩鲁佳教授 [J], 柴帆
2.大地的福音:保护性耕作——访农业部保护性耕作首席专家高焕文教授 [J], 孙维福
3.立足农机科研构建先进体系r——记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教授宋建农 [J], 田静
4.先行者的足迹——记我国保护性耕作领头人高焕文教授 [J], 陈宝国
5.养殖业要生产“放心原料”——访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加工学院院长南庆贤教授[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旱年 469
69
1994 平水 523
93
1995 旱年 434
70
1996 平水 534
123
1997 丰水 574
125
1998 干旱 359
93
1999 旱年 421
82
2000 干旱 328
74
2001 旱年 443
74平均45575995
2
79
12
128
4
130
4
118
27
104
27
95
28
保护性耕作增产有两方面原因 ,即土壤水分增加和 土壤肥力提高。 1. 4. 1 土壤水分增加
旱作农业没有灌溉 , 土壤水分基本来自降雨。雨水 消耗分 3部分: 第一是径流 ,第二是地表蒸发 ,两者都是 无效消耗 ,余下的第三部分才是供作物生长的有效水 分。 要增加有效水分 ,必需减少径流、减少蒸发。
下 ,没有现成的保护性耕作机具能使用。所以 ,在上世纪 90年代前 ,可以说我国既缺乏对保护性耕作系统的试 验、评估 ,也缺乏必要的手段与技术去进行大面积推广。 1. 3 保护性耕作能提高作物产量
中国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机局等合作 ,从 1992年 在山西临汾和寿阳进行农艺农机结合的保护性耕作系
统 试验 , 10 年的试 验证明 保护 性耕作 可以 提高 产量 13% ~ 17% ,临汾城隍试验区连续 9年的小麦产量见表 1。 1. 4 保护性耕作的增产分析
水 土流 失 、沙 尘 肆虐 的 原 因除 毁 林 开 荒、 草原 过 载 外 ,和农田耕作方法不当、管理粗放也密切相关。如沿用 至 今的 焚 烧秸 秆 、铧 式犁 翻 耕、 土 地裸 露 休 闲 的旱 地 传 统耕作 ,就是不适当的耕作方法。 1. 2 中国采用保护性耕作的问题
保护性耕作起因于美国 20世纪 30年代的沙尘暴 , 为治理沙尘暴而开展的大量试验研究中 ,保护性耕作法 (当时称为免耕法 )被证明是抑制农田扬沙最成功的方 法。 几十年间人们已经看到保护性耕作在保水保土、环 境保护上所起的作用 ,在中国也少有人对此质疑。但是 , 中国要不要采用保护性耕作 ,即保护性耕作是否适合我 国国情 ,却一直是争论的问题。 认为不适合的意见主要 是免耕降低产量、不适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 ,免耕需 要大量除草剂、中国农民用不起 ,同时污染环境。不同意 见可以追述到 20世纪 70年代 ,对中国要不要搞免耕法 的普遍意见是 ,美国地多人少、可以搞免耕法 ,中国人多 地少、要吃饭 ,只能搞“三深法”深翻、深松、加深活土层。
第 3期
高焕文等: 中国特色保护性耕作技术
3
2) 破茬入土功能 免耕地面比较坚硬 ,又有根茬 , 故要选择入土力强的开沟器。我国应用较多的是双圆盘 开沟器和靴式开沟器 ,产生的沟形较好 ,且圆盘不容易 缠草或挑起草根 ,但需要较大的压力才能入土 ,且结构 复杂、故障多。 2BM F-4C播种机采用尖角铲式开沟器 , 沟形窄、入土性好、可自动回土 ,且结构简单。
图 1 不同耕作 处理的累计径流量 Fig. 1 Accumula ted r un-off in differ ent tillag e
增加有机质。减少耕作、特别是取消翻耕 ,减少土壤中的 有机碳与空气接触 , 从而减少有机质以 CO2 的形式逃 逸到大气中去。 保护性耕作使得土壤有机质增加 ,空气 中的 CO2下降 ,对土壤和大气都有好处。
2) 保护性耕作减少蒸发 中国农业大学在临汾试区测定 ,冬小麦休闲期内传 统 耕 作 地 蒸发 量 平 均 217 m m, 占 休 闲 期 降雨 量 的 79% ,而保护性耕作地蒸发量为 197 m m,占 71% ,蒸发 减少 11. 2% ,有效水分增加 20 m m。 径流和蒸发减少了 ,土壤含水率增加。如表 1所示 , 保护性耕作的播前土壤含水率高 14. 13% , 对小麦在旱 年出苗和根系发育十分有利 ,是增产的重要原因。 1. 4. 2 保护性耕作提高土壤肥力 1) 土壤有机质、速效氮、速效钾提高 保护性耕作把大量秸秆通过覆盖的方式还田 ,直接
关键词: 保护性耕作 ; 中国特色 ; 增产机理 ; 小型保护性耕作 机具 中图分类号: S3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6819( 2003) 03-0001-04
1 保护性耕作与提高作物产 量
1. 1 北方旱作农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的面积占国土面积 52. 5% ,
年降雨量 /m m
播种前 ( 0~ 50 cm 土层 )蓄水量 ( SW C) /mm
传统耕作 保护性耕作 增加率 /%
水分利用效率 (W UE) /k g· hm- 2· m m- 1
传统耕作 保护性耕作 增加率 /%
小麦产量 / kg· h m- 2 传统耕作 保护性耕作 对比增加 /%
1993*
现以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 2BM F-4C轮齿拨草式 玉米免耕播种机为例 (图 2)。 介绍其功能。
图 2 2BM F-4C轮齿拨草式玉米免耕播种机 Fig. 2 2BM F-4C mai ze no-tillag e planter
1) 清草排堵功能 免耕覆盖播种机要在有大量秸 秆残茬及杂草覆盖的地面上工作 ,为避免秸秆杂草缠绕 机件或堵塞机体 ,必须有足够的防堵功能。 多数免耕播 种机采用垂直切草盘+ 分草板的排堵装置 ,能在秸秆覆 盖量较小情况下通过 ; 部分播种机上采用了八字型双分 草盘 ,排堵能力较强 ,但土壤翻动量大。 2BM Q F-4C播 种机上采用“垂直切草盘+ 轮齿式拨草器” ,排堵能力强 (适应覆盖量可达 10 t /hm2 ) ,而且土壤搅动量小。
主要分布在北方 16个省、市、自治区。 旱农地区的主要问题 ,一是旱灾频繁、土壤瘠薄、产
量低而不稳。 以山西为例 ,春旱、伏旱、“卡脖子”旱经常 发生 ,可以说“十年九旱” ,造成大面积减产。迄今为止旱 灾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 二是水土流失、 沙尘暴猖獗、焚烧秸秆造成大气污染 [1 ]。
2
农业工程学报
20 03 年
表 1 临汾试 验区年度土壤蓄水、水分利用效率、产量一览表 Table 1 Soil w ate r content, wa ter use efficiency and wheat yield in Linfen ex pe rime ntal plo ts
试验 年度
2 保护性耕作中小型机具研 制
保护性耕作的主要作业 ,如免耕播种、深松、秸秆粉 碎等都需要机械去完成。保护性耕作机具不能直接从国 外引进 ,必须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机具。 因为国外的保 护性耕作机具以大型、牵引式为主 ,如免耕播种机靠多 横梁、开沟器之间距离大解决作业时秸秆的堵塞。 机具
转弯半径大 ,需要地头长 ,不适合我国小地块的国情 ; 二 是国外播种机施肥量少 ,每公顷 100 kg 左右 ,多采用种 肥混施 ,而我国每公顷一般要施 400多 kg ,必须种肥分 施 ; 三是国外保护性机具结构复杂、价格昂贵。
95
28
14. 13
8. 1 12. 3 8. 1 19. 1 15. 3 10. 2 12. 6 10. 8 13. 4
11. 1 13 8. 8
22. 8 16. 3 11. 5 15. 2 19. 4 16. 9 17. 08
37 5. 7 8. 6 19. 4 6. 5 12. 7 20. 6 79. 6 26. 1
1) 保护性耕作减少径流 中国农业大学等在山西寿阳建立了天然径流测试
区 ,并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相结合 ,测定不同耕作处理 的径流量 ,保护性耕作比传统翻耕径流量减少 60% (图 1) ,土壤流失少 80% 。翻耕土壤径流大是雨水直接拍击 裸露而疏松的土壤 ,造成地表结壳 ,水分入渗减缓。而秸 秆覆盖的土壤 ,基本无结壳 ,利于水分入渗 ,秸秆残茬还 阻碍水流、减缓径流速度 ,使雨水入渗时间增加。
1548 3002 2342 3456 3908 2495 2148 1152 2917 17. 01
1985 3161 2513 3867 4142 3060 2645 2078 3814
28. 2 5. 3 8. 3 11. 9 5. 99 22. 6 23. 1 80. 3* * 30. 7
注: 1993* — — 指 1992. 6~ 1993. 6的期间 ,其它各年意义同。 80. 3* * — — 2000年山西特大干旱 ,传统耕作产量剧减 ,保护性耕作相对增产幅度较大 ,属特例情况 ,故在各项计算中 ,没有计入 2000年的数值。
从技术上说 ,保护性耕作是建立 在机械化基础上 的 ,如秸秆粉碎、免耕播种、深松等关键作业 ,只能用机 器来完成。 但实现了保护性耕作的西方国家 ,多使用大 型昂贵的机具 ;在我国地块小、动力小、经济欠发达情况
收稿日期: 2002-08-21 修订日期: 2003-02-15 作者简 介: 高焕文 , 教授 ,农业 部保护性 耕作研究 中心主任 , 跨越计 划项目“保护性耕作技术及机具中试”首席专家。北京市清华东路 17 号 中国农业大学工学院 , 100083
与玉米免耕播种机相比 ,因为小麦行距窄 ( 15~ 20 cm) ,更容易发生堵塞。 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 2BM F-6 小型小麦免耕播种机 (图 3) ,采用双排梁结构 ,使同一 排梁上的开沟器间距达到 30~ 40 cm;增加梁之间的距 离 ; 以及种肥采用同一个开沟器等 ,较好地解决了防堵 和种肥分施问题。与 11~ 13. 3 kW小型拖拉机配套 ,适 应我国地块小、拖拉机动力小的需要。 目前已在一年一 熟 地区 小麦、 莜麦 等免 耕播 种中 大量 采用。
需要研制的保护性耕作关键机具有免耕播种机、深 松机、浅松机等 , 有些作业可以使用 传统机械 ,如喷雾 机 、秸 秆粉碎 机、 圆盘 耙等 。 2. 1 免耕施肥播种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