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4原始资料:“重农抑商”
高一历史学案 1.4 古代的经济政策 9(人教版必修2)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课标要求: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知道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
一、“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1、含义: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的反映,是生产力低下的必然产物。
得以长久实行的根本原因是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2、目的:直接目的是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维护政治稳定,维护自然经济。
根本目的是巩固封建统治。
3、原因:根本原因:①重农抑商是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必然产物;②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
直接原因: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等问题。
4、内容(基本主张):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主张重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严格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5、表现:①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明清两代“重农抑商”的具体表现:①“重本轻末”的治国理财思想。
②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独占专利,限制了民营商业范围。
③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④歧视商人。
⑤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6、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后果:强化了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发展;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7、影响:①积极作用:在封建社会初期,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的封建地主阶级政权;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
②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商业资本发展和向手工业资本转化,严重地妨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维护了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妨碍自由劳动力的形成、国内市场的扩大和资本的积累;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为扩大耕地面积,人为地毁林开荒、围湖造田,导致了环境的恶化;从根本上造成了中国社会的落后,是造成近代中国落后于西方的重要经济原因。
二、“海禁”政策及其影响:1、含义: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严格限制对外交通、贸易,但并未禁止官方对外贸易;清代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沿海居民内迁、禁海,实行“闭关锁国”。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一 四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记知识纲要
一、重农抑商
1.含义
强调重视发展农耕, 限制 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 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和政治稳定。 3.概况 (1)战国时期 商鞅 变法确立,历代封建王朝大都沿袭继 承;《吕氏春秋》提出后世长期遵循的重农原则。
碍了海外市场的形成;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
市场狭窄。
(2)资金因素:受重农抑商政策和封建地租暴利的影响, 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用于买房置地,严重影响了手工业的扩
大再生产。
(3)政策因素:统治者对商业征收重税,严格限制手工业 的生产规模,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这是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4)思想因素:统治者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实行八股取士,
制烟业和制茶业等,也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3.影响 新的生产关系冲击并侵蚀着传统的非常突出。 (2)发展缓慢,往往夭折、中断。 5.缓慢原因
(1)政策:压抑工商业以及 闭关锁国 的政策,是中国
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2)经济:势力强大的经济传统的压抑。 (3)根本:封建制度的腐朽与落后。
代化的世界。 四、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 1.原因 古代中国的经济进步特别是商品生产的发展。
2.表现
(1)明代: ①地区:丝织业发达的江南地区。
②劳动力:出现了具有一定规模的 自由劳动力 市场。
③实质:出现了“机户 出资 、机工出力”“计工受值”
式的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2)清代: ①规模:出现较成熟的 手工业 工场。 ②行业:除纺织业外,制瓷业、冶铜业、造纸业、制糖业、
(3)评价: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 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但明朝中后期,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课件人民版必修2_1[1].4
充足资金的作坊 主、商人 自由劳动力
土地买卖制 度和高额地 租吸引商业 资本买田置 地,影响了 资本的积累。
农民极端贫困, 无力购买商品, 缺乏国内市场。
资金
国内 市场 国家重农抑商 政策,农民被 局限在土地上
国际 市场
劳动力
闭关锁国政策 阻碍了国际市 场的扩大
国家 政策
“重农抑商” 、 “海禁” 、 “闭关锁国”
材料一:“方今世俗奢僭罔极,靡有厌足。公卿列侯,亲属近臣, 四方所则,未闻修身遵礼,同心忧国者也。或乃奢侈逸豫,务广第 宅,治园池,多蓄奴婢,被服骑毂,设钟鼓,备女乐。 ——《汉书· 成帝纪》
材料二:”外戚王凤及其家族“争为奢侈,赂遗珍宝,四面而至; 后庭姬妾,各数十人,童奴以千百数,罗钟磬,舞郑女,作倡优, 狗马驰逐” ——《汉书· 元后传》 思考:
2. 这些政策对当时社会的发展是利还是弊?说明你的理由。
特征
重农抑商政策 工商业严格管理政策 海禁与闭关政策 禁奢侈
重农抑商政策 1、来历: 2、内容:
由战国时期商鞅首先倡导,并为此后的历代封
建王朝所继承 重视农业,限制、甚至打击工商业。
3、(1)直接目的 是为了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保
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 巩固封建统治
资本家和雇佣工人 雇佣和被雇佣的关系
雇佣工人向资本家出卖 劳动力,资本家剥削雇 佣工人的劳动 资本主义萌芽:封建社会内部产生 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状态。
实质:雇佣关系
机户雇佣机工
商人雇佣居民
机户→拥有大量资金、生产资料、机房 靠工人生产获得利润,剥削的是工人
条件
资本主义萌芽 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缓慢发展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2专题一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共22张PPT)
——
此借立国 事端意初 实累比海 大无驱禁 错辜鳄严 黄。,。, 遵 宪
第四节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二)“海禁”政策
1.含义: 2.表现:
3.影响:
①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暂时维护了国家安全。
②消极(主要): •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中国以极端保守 和封闭的面貌进入近代。 •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小试牛刀
1、西汉初年,政府曾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景帝
时期,更明确指出:“黄金珠玉,机不可食,寒不可衣,都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不如谷物和丝麻……”这表明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
D 济政策是(
A.工商皆本
) B.农商皆本
C.重商抑农
D.重农抑商
2、《汉书﹒ 食货志》记载:“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
D 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故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
之所卑,法之所尊也”。这说明(
)
A.朝廷重农,百姓抑商
B.上至朝廷下至百姓皆重农抑商
C.百姓皆重农抑商
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上下相背离倾向
小试牛刀
3、清代康熙曾经下令,限令南洋一带商人须三年内回国,
否则“不得复归故土”,雍正更规定:“其从前逗留外洋之
D 人,不准回籍”。以上政令反映的信息不包括(
)
A.重农抑商政策
民农则重(稳定)重,公重则轻少私私、义中,央少集私义权则公法立,力专一。
民农则其产复(财安产土丰富重)迁,、其便产于复管则重理(不轻易)徙,重徙则死
处而无二虑。 ——《吕氏春秋·上农》
材料: 民舍本而事末则不令(利听于从国号家令安),全不令则不可以守(守卫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知识点第1课发达的古代农业知识点一、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1、起源中国是世界农业起源地之一,农业起源最早可追溯到距今一万年左右。
距今七八千年时,中国原始农业已相当发达。
(马上点标题下“高中历史”关注可获得更多知识干货,每天更新哟!)2、表现河姆渡氏族公社遗址发现稻谷神农氏被尊奉为中国农业的始祖3、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4、概况(1)原始农业主要生产工具:石刀石斧石犁耒耜主要耕作方法:刀耕火种作物种类:水稻和粟生活方式:为了寻找肥沃的土地,人们不得不经常迁徙。
(2)商周农业主要生产工具:出现了青铜农具,但在农业生产中很少使用。
木制的耒耜和石锄、石犁,仍是人们进行农业生产的重要工具。
耕作技术:开沟排水,除草培土,沤制肥料,治虫灭害作物种类:农作物种类更加丰富,有粟、稻、黍、稷、麦、桑、麻等,后世的主要农作物多已具备。
生活方式:人们的生活从频繁迁徙开始走向定居。
5、农业发展特点独立发展,自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基础。
二、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1、铁犁牛耕的发展(1)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逐渐推广。
(2)汉朝:西汉赵过推广的耦犁,要用两头牛牵引,三个人驾驭。
后来又出现犁壁,使铁犁可以朝着同一个方向翻土。
使用耦犁的牛耕方法,到东汉时已推广到珠江流域。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我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3)隋唐: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
这种犁安装了犁评,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既简便.又轻巧,能适应各种土壤和不同田块的耕作要求。
2、耕作技术的不断进步(1)耕作方法:①垄作法(春秋战国)②代田法(西汉)(2)耕作技术:①西汉发明播种用的耧车②魏晋南北朝采用耕耙耱技术(北方旱地)和耕耙技术(南方水田)(3)耕作制度:①两汉的耕作制度是以一年一熟为主。
②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了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
(3)水利灌溉的发展:①水利工程:都江堰(战国时期);漕渠、白渠、龙首渠(汉朝)②灌溉工具:翻车(曹魏时期)、筒车(唐朝)、水力高转筒车(宋朝)、风力水车(明清)三、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商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和集体劳动:分封制与井田制2、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1)生产力: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2)生产关系: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如鲁国的初税亩、商鞅变法等2、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1)生产方式: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2)生产目的:主要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3、小农经济下的农民(1)拥有一定的土地、农具或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课件: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共29张PPT)
画面三:当乡里人家赶着牛车,挑着扁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地重复着单调的生活时,西方的蒸汽机头已经响声彻天地驶 入了全新的时代!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神经错乱时, 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 规律。
清朝乾隆时期广州郊外的十三行,是唯一准许与外商打交道的商行 学做思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 3、闭关锁国政策(“海禁”)的表现: ① “朝贡”贸易体制——通过两国官方使节的往返,以礼 物赠答进行交换的贸易方式; ②严加禁阻民间的对外贸易 ; ③颁布一系列严厉禁令; ④严格限制 “开放” 的海关。
商业影响农业生产,危及封建政权统治
学做思一、重农抑商政策
导学:1.重农抑商的含义是什么?谁最早确定该政策?
2.历朝历代统治者们为何都选择重农抑商政策? 3.历代统治者是如何重农抑商的?举例说明 导做: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1、含义:主张重视农业,限制打击工商业的经济思想和政策。 战国商鞅变法时首倡,被历代封建王朝沿用。 2、目的 维护小农经济, 巩固封建统治。
(2)抑制工 商业的发展
学做思一、重农抑商政策
3、表现 ⑴重农:
奖励农耕;兴修水利;减轻农民负担等。 ⑵抑商: ①推行打击富商大贾、发展官营工商业的政策; ②对民营商业,商税繁重,关卡林立;
③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④历朝均以“重本抑末”为重要的理财思想。
学做思一、重农抑商政策
导思: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有何影响? ★ 积极影响: ①经济上:稳定农业人口,促进农业发展,巩固封建国家的经 济基础; ②政治上:稳定民心,稳定社会,维护封建国家的政治稳定。 ★ 消极影响: ①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压抑; ②严重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第四课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01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1)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知识点梳理重点题型(常考知识点)巩固练习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与经济政策考点解读考点提示商业的发展土地制度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知识经纬知识清单古代的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的演变(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
(2)夏、商、西周时期:井田制土地属于国家,国王将土地层层封授,受封者只可世代享用,但不得转让和自由买卖。
(3)春秋战国时期:初税亩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前594年,鲁国规定无论公田、私田都要按亩收税,承认土地私有。
战国时商鞅变法正式以法律形式确立_①_。
自此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
(4)秦汉到明清基本制度:封建土地私有制。
社会问题:土地兼并严重,社会两极分化。
政府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以维护小农经济。
北魏到唐朝前期,实行__②__,制定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限制土地买卖;明朝政府丈量全国土地,按照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收取赋税。
2、“重农抑商”(1)背景:商周时期,国家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
后来,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甚至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2)推行战国时期:商鞅变法首倡” ___③___”,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
西汉:汉初,富商大贾囤积居奇,操纵物价;汉武帝时期,规定货币官铸、盐铁酒专卖、官营贩运、物价管理、加重税收等,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明清时期:封建政府固守“重农抑商”政策,继续实行专卖制度,垄断茶、盐等重要商品的经营,对民营商业加征商税,破坏了工商业的正当经营,以致影响___④___的发展。
3、“海禁”与“闭关锁国”明初东南沿海倭患猖獗,明太祖实行“海禁”,禁止人民出海与外国互市。
清初为镇压东南沿海抗清斗争,厉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又将沿海居民内迁。
清朝长期实行“___⑤___”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只开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并由政府特许的“十三行”统一经营,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成长,使中国与世界隔绝而日益落后。
浅议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浅议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中国古代经济史的学习中,重农抑商政策是一个重点、难点,好多同学在理解这一政策时有一些欠缺。
为此笔者试从重农抑商政策的概念、主要表现、发展历程,中国封建王朝采用该政策的原因及如何评价这一政策等方面进行阐述,以抛砖引玉,提出问题,就教方家,得释疑惑,以求共鸣。
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古代历代王朝推行的基本经济政策,为维护王朝财政利益和王朝政治统治服务。
这一政策包括重农政策和抑商政策,并将两者统一起来。
重农是指重视农业生产,以农业为社会经济的“根本”,视农业为“本业”,又称为“重本”;抑商是指抑制民间私营工商业的发展与壮大,以民间私营工商业为社会经济的“支末”,视其为“末业”,又称为“抑末”。
所以,重农抑商又称为重本抑末,重农抑商政策又称为重本抑末政策。
农为“本”,工商为“末”,在政策定位上有着明确的主次之分,在经济结构构成的认识上也有着明确的轻重之别。
重农抑商政策,把重农政策和抑商政策统一起来,主张要实现重农就必须抑商,或者说必须实施抑商才能实现重农,抑商服务于重农。
作为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重农抑商其主要表现在:第一,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业,商业为末业,强化本末意识,抹黑商人的形象,从日常生活方面对商人进行限制,对其服饰、建房、乘车都有歧视性规定,贬低商人的社会地位;不许商人“名田”,即购买土地,“犯者以律论”,凡土地和奴婢超过法定数额则没入官府。
第二,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防止农民大量破产,稳固农业生产基础;不许商人“名田”,即购买土地,“犯者以律论”,凡土地和奴婢超过法定数额则没入官府。
第三,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第四,从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一是限制商人的政治权利,堵仕途之路,不许“推择为吏”,即不许商人及其子孙到官府去做官,“犯者以律论”;二是利用税收制度惩罚商人,如西汉商人的算赋加倍;“重租税以困辱之”,法律规定,“贾人与奴婢倍算”,商人所纳算赋比一般老百姓要增加一倍;三是对暴利行业采取官营(史称“官山海”),直接由国家垄断经销,不许商人染指,中国历朝历代主要是实行盐铁官营,因为这类商品需求量大且无价格弹性,官商以垄断价格取代其市场价格,人民的财富被源源不断的搜括掉却毫不知觉,人民的血汗流入国库百姓却感受不出痛苦,反而认为是君主关心民瘼,为他们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而对其感恩戴德。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1 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共20张PPT)
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解析】此题关键在于读懂材料,明代政府坚持奉行 重农抑商政策,所以可排除B、C;D为干扰项,张 居正之所以有对商业这番态度,主要是因为明代商 品经济的繁荣发展,所以,正确理解为A。
二、土地制度的演变
• 1、原始社会:土地氏族公社所有 • 2、奴隶社会:土地国有(井田制) • 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
(建立和维护一种“朝贡”贸易体制)
③根本原因:封建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 制。
3、后果 ①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
暂时维护了国家安 全。 ②消极(主要):
妨碍了——抑制了——阻碍了——使——
材料一 隋唐时期,对外交通发达……唐政府鼓励 外商来中国贸易,允许他们长期在中国居住、任 官,和中国人通婚。长安、洛阳聚集了各国的使 节、商人,成为当时国际大都会。唐对外经济文 化交流,远远超过以往各代。——《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 私载海舡(船),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 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 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永乐实录》
材料三 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 起山东南至广东沿海的居民内迁三四十华里,并 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
——(汉)晁错《论贵粟疏》
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 巧法令,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吕氏春秋》 朕(雍正帝)观四民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 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 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大清会典事例》
西汉初年,晁错在《论贵粟疏》中说:“因 其富厚,交通王侯,力过吏势,以利相倾……此 商人所以兼并农人,农人所以流亡者也。今法律 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 矣”。下列对这则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有( )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导学提纲(横向3页)-最新学习文档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一、学习目标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二、学法指导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教师点拨相结合三、基础导学一、重农抑商1.含义: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3.提出: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明确规定了重农抑商的原则。
4.影响: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重点精讲]正确评价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
(1)在封建社会前期,它的实行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但是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而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的流通,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3)到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的消极作用成了主要方面。
明清统治者把商业和农业对立起来,采取各种措施,极力压制和束缚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这些做法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导致国家落后,也就失去了最初的积极作用。
[深度点拨]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到汉文帝的重农措施,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重农抑商政策的体现。
二、工商业的管理1.措施(1)秦朝:统一__________和________。
(2)汉代: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代:市的设立与废止,都决定于朝廷的命令。
所有的市都是朝廷设官管理的官市,市的交易时间也受到限制。
2.评价:抑制了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出现和生长。
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三、“海禁”政策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内容(1)明太祖屡次宣布“________________”。
(2)清朝__________年间颁布“海禁令”,又颁布“迁海令”,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高中历史必修二1.4古代经济政策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 的根本目的是 A 维护封建统治 B 限制工商业发展 C 保护农耕经济 D 防范“外夷”入侵
A
变式: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 “海禁”的根本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和资义萌芽的发展 B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C 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 D 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D
画面四:当两鬓飞雪的范进士子因中举登科而 神经错落时,牛顿正在通过自制的反射望远镜, 关注着宇宙间的行星运动规律。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政策 : 1.海禁政策是指明清两代严禁中国人私人出海 贸易,即“片板不得下海” 2.闭关政策是严格限制(不是禁绝)对外贸易, 即只准在“公行”中进行,对外国人在华的 活动采取了严格限制的措施.
明中期以后,以生产商品为目的的纺织业 逐渐兴起,并在江南一些地区发展为独立的手 工工厂。苏州出现以丝织为业的“机户”,开 设机房,雇佣机工进行生产,机户就是早期的 资本家。机工就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出 资,机工出力”,这种雇佣关系是资本主义性 质的生产关系。 清代手工工场的规模扩大了, 分工细密了;具有资本主义萌芽的部门和地区 增多了,广东的冶铁业、云南的采矿业、四川 的煮盐业、陕西的伐木业、北京的采煤业、台 湾的熬糖业等,都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这是我国邮政局 发行的一枚《全 面取消农业税》 纪念邮票,以纪 念在中国存在了 2600年的农业税 自2006年1月1日 起废止。中国的 农业税大致开始 于什么时期?
第4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老 大 嫁 做 商 人 妇 。 ”
“ 门 前 冷 落 车 马 稀 ,
士
(士大夫阶层)
农
(农民)
工
(手工业者)
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腐朽的封建制度阻碍了资义萌芽的 政治上, 发展(重农抑商、海禁、闭关锁国 )
高一历史必修二全册重要微知识点课件全面认识重农抑商政策
04
历代重农抑商政策变革与调整
秦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初步形成
秦朝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商鞅变法中明确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政策,通过奖励耕织,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商 业活动,奠定了秦朝及以后历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基础。
汉朝承袭秦制,进一步强化重农抑商政策
汉朝继承了秦朝的重农抑商政策,并通过一系列措施如均输法、平准法等加强了 对商业的控制和限制。
商业与农业的矛盾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 ,商业逐渐产生并发展起来。
商业发展与农业生产存在矛盾,商业 的繁荣往往会导致农业生产的萎缩。
商业发展的抑制因素
古代中国商业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抑 制,如交通不便、货币制度不健全、 政策限制等。
重农抑商政策起源及初衷
重农抑商政策的起源
重农抑商政策起源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提出“重农抑商”思 想。
促进农业与商业的融合发展
政府可以鼓励农业与商业的融合发展,如发展农业观光旅 游、农产品深加工等,实现农业与商业的良性互动。
06
案例分析:重农抑商政策在历史 事件中的体现
案例一:商鞅变法中的重农抑商措施
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 商业为“末业”。
因弃本求末,或游手好闲而贫穷者,全家罚为官奴。
古代中国农业经济基础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
01
古代中国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农业生产是社会经济的
基础。
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
02
受技术、工具等条件限制,农业生产效率相对较低,产出有限
。
农业税收是国家财政主要来源
03
古代中国以农业税收为主要财政收入,商业税收相对较少。
商业发展与抑制因素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1.4课文注释:重农抑商
课文注释:重农抑商重农抑商政策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采用的最基本的经济政策,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它作为一项完整的政策,最初萌芽于战国时期李悝的改革思想和实践。
从商鞅变法规定的奖励耕战、禁止弃农经商,到汉文帝的重农政策,直到清初恢复经济的调整,都是这种政策的体现。
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质是维护封建经济基础。
这一政策在封建社会初期,对于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巩固新兴地主政权,起了积极作用。
如战国时期,秦国实施商鞅变法中重农抑商的规定,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壮大了秦国实力,为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重农抑商政策的弊端日益暴露。
自然经济阻碍社会分工,难以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商品生产。
随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产品的流通和交易又是必然的,抑商政策阻碍了产品的流通和工商业的正常发展,打乱了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内部平衡,妨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这一政策的消极作用就更明显。
中国封建社会采取这种政策,归根到底是由其经济基础决定的。
封建国家的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经济的主要部门是农业。
农业是古代决定性的生产部门,提供给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农业生产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存亡。
为此,历代统治者都把农业当作根本性的大事来抓,采取一系列督促、鼓励、组织农业生产的措施,在国家经济政策上向有利于农业发展的方向倾斜。
通过发展农业,封建国家可以征收稳定的土地税来保证财政收入,还有利于社会稳定,将农民紧紧束缚在土地上。
统治者认为,发展工商业不如经营土地使生活有保障,还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因此,重农抑商、以农立国就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治国主张。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第四课 古代的经济政策
问 题 探 究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奖励耕织
(1)结合教材相关内容及“学思之窗”,谈谈你对商 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看法。
积极意义: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保护了小农经济; 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富商大贾的势力;有利巩固封建统治、维 护国家统一。 消极影响:抑制了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明清时期资本主 义萌芽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进步。
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采取“重农抑商”政策 ?这一政策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 响?
(1)原因: 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 甚至危及封建政权统治等问题;目的是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 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2)影响: 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巩固了封建制度,维护了国 家统一;限制了工商业的发展,影响到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违背历史发展潮流,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二、“重农抑商”1.原因: Nhomakorabea(1)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危机封建政 权统治; (2)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赋役征派和地租 征收,巩固封建统治。(目的)
2.含义:
农业生产粮食布帛,是本业;脱离农业生产的工商业, 为末业。国家要鼓励男耕女织的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的发 展。
3.表现:
1.探究地主兼并造成的土地高度集中 和政府抑制兼并政策的矛盾和原因。 2.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评价“重农抑 商”、“闭关锁国”政策的作用和影响。
难 点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历史分期 阶段特征 演变原因 基本史实
原始社会
夏商西周 春秋战国 北魏隋唐 明朝
一、土地制度的演变
历史分期 阶段特征 演变原因 基本史实
3.含义: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 1.4《古代的经济政策》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4课古代的经济政策
课堂小结:
一、重农抑商政策:
(1)最早由战国时商鞅提出。
(2)基本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以农为本, 商业被称为”末业”。
(3)主要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4)影响——在封建社会建立初期,促进了农业发展,对于以农业为基础的封建制度巩固有利。
在封建社会后期,抑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成长。
二、海禁政策与“闭关锁国”
(1)提出于明朝初期。
(2)基本含义——规定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3)原因——东南沿海出现外部侵扰势力。
(4)发展——后来发展成闭关锁国政策
(5)影响——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和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
堵塞了学习西方先进科学知识和生产知识的渠道,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
必修二 “重农抑商”
──《商君书· 农战》
一、“重农抑商”的原因
材料:商周时期 ,国家曾采取鼓励政策,支持商业发展。后 来社会上出现日益严重的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影响农业 生产等危及政权统治等问题。 ——人教版历史必修2
一、“重农抑商”的原因
社会上出现了商业与农业争夺劳动力、 直接原因: 影响农业的生产甚至危及封建统治。 根本原因: 统治者为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确 保赋役征派和地租征收,巩固封建统治。
二、“重农抑商”的提出 他提出:“农业 生产粮食布帛, 是本业;脱离农 业生产的工商业, 为末业。国家要 鼓励男耕女织的 农业生产,限制 工商业的发展”。
三、“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材料一:商鞅在秦国实现变法时,首倡"重农抑商"。
材料二:“民农则朴,朴则易用,易用则边境安,主位 尊„„民舍本而事末则好智,好智则多诈,多诈则巧法令,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 以是为非,以非为是”。 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封 ——《吕氏春秋》 建统治。 材料三:“„„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 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 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市肆之中多一工作 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三、“重农抑商”政策的表现
材料四:天下已平,(汉)高祖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税租以 困辱之,孝惠、高后时 ……市井之子孙亦不得仕宦为吏。 ——《史记》 材料五:工商杂色之流,假令术逾侪类(同辈之人)……止可厚给财 物,必不可超授官秩,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旧唐书》 材料六:1381年明政府规定:“商贾止衣绢、布。农家有一人为商 贾者,亦不得衣绸、纱。”1506年又“禁商贩、仆役、倡役、下贱 不许服用貂裘。”1521年还规定:“商贾、技艺之家器皿不许用 银。” ——《明史》卷67《舆服志》 材料七:清代关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脚之税”。 除正税外,还有各种名目的杂税,如康熙年间江西南昌、饶州、吉 安、抚州四府,原先的“岁额无多”,但“有司假以侵渔,吏胥又 从而苛之,多征且至一二十倍”。 ——康熙《江西志》卷17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始资料:“重农抑商”
商君说秦孝公以变法易俗而明公道,赏告奸,困末作而利本事。
──《韩非子·奸劫弑臣》使商无得籴,农无得粜。
农无得粜,则窳惰之农勉疾。
商无得籴,则多岁不加乐;多岁不加乐,则饥岁无裕利;无裕利则商怯,商怯则欲农。
窳惰之农勉疾,商欲农,则草必垦矣。
──《商君书·恳令》重关市之赋,则农恶商,商有疑惰之心。
农恶商,商疑惰,则草必垦矣。
──《商君书·恳令》治国能抟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商君书·壹言》民之内事,莫苦于农,故轻治不可以使之。
奚谓轻治?其农贫而商富,故其食贱者钱重。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
故农之用力最苦,不如商贾技巧之人。
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故曰欲农富其国者,境内之食必贵,而不农之徵必多,市利之租必重,则民不得无田。
无田,不得不易其食;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
食贵,籴食不利,而又加重徵,则民不得无去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矣。
故民之利尽在于地利矣。
──《商君书·外内》商鞅颛川泽之利,管山林之饶。
──《汉书·食货志》皇帝之功,勤劳本事。
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
──《史记·秦始皇本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