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虹贤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世界是如何由分散走向统一的
世界是如何由分散走向统一的珙县洛亥初级中学校历史专业张光熠摘要:16世纪开始世界被打破隔绝状态,最后形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影响的整体。
世界一共经历了人生四部曲,最终走到了一起,并且在这期间形成了许多丰富新颖的方法和制度。
关键词:世界;分散;统一;资本主义16世纪到20世纪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转型的关键时期,人类正是由此开始由分散走向统一,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同时,这也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时期,这时期所做的贡献远远高于以前所做的精神和物质贡献的总和,为我们现代的美好生活铺垫了道路。
1500年以前,世界各个地区之间互相隔绝,亚欧非三洲的居民根本不知道天地间还有美洲和大洋洲。
但是,地理大发现打破了这个隔绝的状态,实现了彼此之间的直接的接触,让亚欧非三洲的人民知道了还有美洲和大洋洲的存在,各地之间的经济文化至此开始广泛的交流,世界区域性文化发展终结,开始了全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这是加强地区间联系的第一步。
此后,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先后向海外扩张,分别在海外建立殖民地,领土不断扩张,生产的原料也随之不断增加,这些强大的国家便不断进行对外扩张,进行殖民掠夺,到1760年前后欧洲与这些殖民地之间已经形成密切的经济关系,这是世界地区间联系加强的第二步。
18世纪后半期到19世纪初期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带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区域性交易结束,开始了世界贸易,世界各地之间的贸易不断,这意味着世界各地区之间联系加强的第三步。
18世纪下半叶,英国拉开了工业革命的狂潮,此时的世界已经联系密切,由英国带动的工业革命开始传遍欧洲,到1871年以后,资本主义工业飞跃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垄断的形成又推动了列强瓜分世界的狂潮,到19世纪末,世界终于瓜分完毕,资本主义势力伸到世界各个角落。
这是世界地区间加强联系的第四步。
世界到此时已形成一个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互相影响的整体。
16世纪是其转折时期。
西欧沿海地区好似打开了“潘多拉宝盒”,突然产生了一股神奇的“魔力”。
中考专题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含答案)
专题三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专题点睛】世界的发展由分散走向整体,主要包含下面几个层面的含义:⑴世界上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地区、各民族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⑵在经济上,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外扩展。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资产阶级不断开展殖民扩张活动,在世界范围内抢占原料产地、商品市场和投资场所。
⑶在政治上,主要表现为资本主义制度逐步在世界范围内确立和扩展。
先是欧、美、亚的一些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后亚、非、拉被侵略、被奴役的国家很多也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⑷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也是其中包含的重要内容。
⑸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是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一个非常好的佐证。
【理解探究】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2、什么是经济全球化趋势?3、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4、整体世界的形成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的表现。
5、世界整体化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6、经济全球化对现代中国的影响。
提示:新航路开辟、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提示: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提示:原因、表现、影响提示:经济、交通、人口、文化、体育、娱乐、服饰、饮食等领域提示:联系近代中国历史的侵略与反抗和中国近代化提示:改革开放、加入APEC 和WTO、促进经济高速发展【笔记归纳】一、(一)形成过程1、开始形成:新航路开辟后原因:新航路开辟后,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早期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初步形成:19世纪六七十年代原因: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推动工业资产阶级对外强占商品市场与原料产地,世界各地许多国家和地区被沦为列强的经济附庸,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3、最终形成:20世纪初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掀起瓜分世界的高潮,世界被瓜分殆尽,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我们需要不断追问
我们需要不断追问
成尚荣
【期刊名称】《《基础教育课程》》
【年(卷),期】2012(000)004
【摘要】课程改革需要追问。
追问是一种深度思考,其间可以质疑、批判,可以进行新的阐述,也可以改进、调整,当然还可以否定以致颠覆。
这一过程用日本教育学者佐藤学的话来说,是一种"再定义"。
追问,再定义,可以让我们寻找到新的生长点,找到新的起点,于是,我们又一次出发,又一次寻找与建构。
【总页数】1页(P1-1)
【作者】成尚荣
【作者单位】《基础教育课程》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23.07
【相关文献】
1.对发展观念的不断追问--评《人类发展观念的哲学拷问》 [J], 邱耕田
2.不懈探求油画表现魅力不断追问万物生存哲理——程林新油画艺术探析 [J], 李开荣
3.在追问中不断求索--对话中国音乐学院樊祖荫教授 [J], 郭昕
4.不断追问题文融合——语文教师钻研教材时追问思考例举 [J], 张世春;
5.成长:源于不断的自我追问 [J], 沈玉芬;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2023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话题12从分散到整体的全球化与世界经济新变化课件
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大势所趋,发端于大航海时代,在冷 战结束后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和科 技进步的必然结果,为世界经济增长提供了强劲动力。世界经济全球 化趋势加强,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利 弊共存。
话题串讲·深化认知 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 1.起步阶段(15~18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和商业资本主义殖民高 潮的到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初步形成阶段(19世纪初期至中期):随着工业革命和工业资本主 义高潮的到来,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出现了全球化第一次高潮。
3.最终形成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 资本主义高潮的到来,世源自市场最终形成,出现了全球化第二次高潮。
——刘金源、潘美娟《从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到社会主义全球化》
发现问题 卡斯特罗肯定了作为一种客观历史进程的全球化的存在。 认为“全球化不是某个人异想天开,也不是某个人的创造发明”,而 是“人类历史现阶段正在发生的最重要和最有决定意义的问题之一”。 卡斯特罗把全球化分为客观的全球化和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这两个层 次。他对全球化的认识是比较全面的。
答案:A
2.[2022·河北石家庄模拟]1750~1850年,英国乡村地区普通劳工的 生活受到了很大冲击,生产资料丧失,就业不稳,粮价高涨。为此, 政府结合乡村自身特点,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贫困救济。英国的做法
() A.致力于福利国家的建立 B.解决了圈地运动的遗留问题 C.适应了社会转型的需要 D.防止了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3.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途径: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扩张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2)特点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五单元达标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下面是西欧经济和社会发展引发的变化示意图,图中空白处应该填写的内容是()A.封建庄园B.手工作坊C.租地农场D.现代工厂2.随着手工业的不断发展,分散的手工工场逐渐转向集中的手工工场。
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这反映了()A.西欧城市重新兴起B.市民阶层逐渐形成C.租地农场开始出现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3.12世纪,西欧商人开始打破封建等级依附关系的纽带,在城市中建立起全新的个人法律地位,逐步形成了与封建社会有很大反差的市民文化,它崇尚民主参与和自由平等,强调私有和尊重法律、注重契约和权利、关注世俗利益。
市民文化的形成()A.使城市摆脱了王权控制B.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C.使欧洲进入了法治社会D.促进欧洲城市的兴起4.15世纪,欧洲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都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作品的数量比之前近千年所写自传的总和还要多。
这一历史现象反映出当时()A.租地农场开始出现B.人文主义思潮流行C.绘画艺术蓬勃发展D.近代自然科学奠基5.14至17世纪,欧洲发生了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涌现出了许多文学家、思想家和艺术家。
下列人物和作品搭配正确的是()A.但丁——《神曲》B.达·芬奇——《哈姆雷特》C.拉斐尔——《最后的晚餐》D.莎士比亚——《蒙娜丽莎》6.陈衡哲在《西洋史》中提到,文艺复兴的意义有两个:一个是复生,一个是新生。
这两个意义都是不错的。
该提法比较准确地反映了文艺复兴的() A.兴起与内容B.实质与影响C.内容与意义D.形式与实质7.汪太贤在《人文精神与西方法治传统》中说:“西方社会是在‘人的发现’时候塑造了它的人文精神,同时又是在‘人的发现’过程中‘孵化’出了自己的法治。
”材料强调()A.“人的发现”的作用B.人文主义的产生和发展C.法治社会的重要意义D.人文和法治的相互影响8.下图内容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A.物质动力B.精神动力C.经济前提D.客观条件9.哥伦布曾说:“如果我能得到他们(君主)的一些援助,我将把他们想要的任何数量的黄金、香料……都奉送给他们。
《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PPT课件
B.新航路开辟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新航路开辟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了社会近代化
D.新航路开辟促使新旧大陆经济发展的优势互补
2.近代以来,亚非拉美许多地区形成了单一经济,如印度和埃 及的棉花、东南亚的橡胶和锡、南部非洲的黄金和铜、中美洲 的热带水果、古巴的態糖等。其主要原因是 A.亚非拉美国家发展民族经济 B.全球航路的开辟 C.欧美列强推行殖民主义政策 D.三角贸易的推动
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的原始资本。
荷兰17C
兴起的 条件 17世纪成为世界范围的 殖民帝国
过 程——“海上马车夫”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殖张民的扩方垄断贸易;
式和 特点
英国17-18C
①地理位置优越 ②经济优势 ③政治优势 ④军事优势
①1588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 ②三次英荷战争,荷兰失去海上殖民霸权 ③英法七年战争(1756-1763) ,18世纪 下半叶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非洲
域 亚洲
殖民特点
共同特点
葡萄牙
西班牙
非洲和亚洲 巴西
美洲 除巴西外的中南美洲
西非、东非海岸的一些据点
印度、印尼、马六甲、澳门
菲律宾
侵占军事据点,垄断商路, 开采黄金白银、
建立商站,进行暴力掠夺和 建立大庄园、种植园、
敲诈勒索
奴隶贸易
①都采取暴力征服手段掠夺财富 ②都属于封建性质的,掠夺的财富用于奢侈消费,
经济: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加速了西欧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 资本主义发展。
新 对欧洲 政治: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
航
思想:证实地圆学说,冲击神学理论,促进自然科学发展。
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什么我们往何处去--高更同名画作解读(论文)
色的调子与响亮的明黄对比,荧
情。”[2](9 111)从高更开始,学院
[5】瞿墨,王端廷.后印象派【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 O 0 O.
光蓝的神像拉动神秘的序曲,果 实的红与星星点点的蓝色奏响
教条、浪漫或逼真的自然主义都 扫进了历史。“艺术成了大自然
f 6][美】约翰·拉塞尔.现代艺 术的意义.南京:江苏美术出版
事实上,高更赋予了这幅画
变化无常的存在。
的微笑,带着母爱的仁慈的光 更多的东西。他之所以用这样的
人本能地暗问这一切意味
NANJlNo
辉,是生命起初的写照,充满着 标题,在他创作之始是没有料想 着什么。
希望和纯真。一只乌伸出了画面 到的:“顺从着月亮,我随后找
我们来自何方?
的左沿,同样一只狗伸进了画面 到了标题。”[7](P 478’但无疑的,
一画中仍然可以找到对应的两 疑:“在我之后的画家,甚至一 术哲学【M].
部分:音乐上,如阿拉伯壁画里 些尚未出世的画家,他们欠我一 (4】杨身源,张弘昕.西方画论
纵横交错的枝蔓铺垫出连续混 份人情,下一代的画家,当他们 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
乱颤动的背景,大面积深暗蓝绿 得到自由时,会欠老高更一份人 社,1 9 9 O.
ARTS如吊∞|Gz—No^.o一
一个又一个华丽的高音文学方 的主观变形,而不是大自然的复 社,1 9 9 6.
面,生与死的蔓延,神祗与生灵 制品。”[9](9 80’绘画艺术从未像 【7]宗白华全集【M】.合肥:安徽
的对话构造出神秘的戏剧般的 他们所做的那样成为画家主观 教育出版社,1 9 9 4.
名 作 解 读
^文章绾号_一。o∞-90q一№o。A—一占A.0№
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论述题
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论述题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正逐渐由分散走向整体。
这个趋势在各个领域都有体现,例如经济、政治、文化等。
本文将探讨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的原因和影响。
首先,全球化是推动世界走向整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全球化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资本、人员、技术等资源的流动更加自由。
这种流动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促进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
其次,国际组织的发展也是世界整体化的重要推动力量。
例如联合国、世贸组织等国际组织的建立和发展,为各国之间的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这些组织在促进世界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推动了世界向整体化方向发展。
但是,世界整体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文化冲突、经济不平等等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解决。
此外,世界整体化也会导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利益受到损害,需要通过合作和协商解决。
综上所述,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
全球化和国际组织的发展是推动这一趋势的重要因素。
尽管世界整体化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但是只有通过各国之间的合作和协商,才能实现世
界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研习任务》课件
● 我们青年要做到:视人之国,若视其国。人类越来越成为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拥有同一家园的 人类。2020年伊始,新冠病毒泛滥全球。中国首先感受到了来自世界的温暖与大义。而同样,当疫 情在海外蔓延时,中国也积极提供资金与技术援助,以翔实的数据与有效的经验支援各国。疫情救援, 是全球化的不可分割,更是各国情谊的守望相助;视人之国,若视其国,是利,更是义。
● 引用典型,文化丰赡。考生特别注意引用具有中华文化的典型材料来佐证观点,如引用《孟子》 《大学》中的名句。
[指点迷津]
●
审题与立意,通俗地说,就是先了解“要我写什么”,然后确定“我要写什么”。动笔之前,
要认真审题,全面分析,审慎思考,进而确立写作的中心。
● 审题,就是要抓住关键,弄清题旨。要善于抓住题干或给定材料中的关键字句,筛选有价值的 信息,推敲琢磨,提炼归纳,透过文字表象把握命题者的意图,不要仅仅凭直觉就轻率动笔。重点思 考题目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应该如何界定,可以从哪些方面立意。一般而言,“审”得清楚,往往 也就知道该“立”什么“意”了。
●
有寓意的材料或叙述“物”的材料,需要学会采用“由物及人”的横向联想法进行立意,即由
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从而提炼出写作的观
点。
[考场佳作]
●
一箭卷Ⅱ优秀作文
●各 位 青 年 朋 友 :
● 大家好!
● 首先,很荣幸能作为中国青年代表与会发言。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 3.辨清关系:材料涉及几个对象,这几个对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审题时一定要辨 析清楚这几个对象间可能存在的关系。
● 4.析清含意:有些材料蕴含深刻的哲理,审题时我们首先应该认真分析,仔细揣摩,从而揭 示出材料所蕴含的意义或道理,并以此作为立论的根据。
世纪告别--文学规律性现象的思索
世纪告别--文学规律性现象的思索
张韧
【期刊名称】《学习与探索》
【年(卷),期】2002(000)001
【摘要】回思刚刚过去了的百年特别是八九十年代的文学思潮,有一些现象值得反思:如"文学回归文学"的提出,纯而又纯的文学,失去了价值意识系统的支柱,文学的归属与定位陷入了迷惘;又如文学与道德的关系,道德对于文学不仅仅是一个"主题",而且是文学的依托,文学需要道德的"中介"作用实现审美化;再如,文学写生存状态与人之存在意义的质疑,二者不是对立而是在融会中诞生杰作;还如,文学的新思维,不但要面对家族、社会之人际关系,今天尤应面对人类与日趋恶化的自然生态环境的关系,迟来的环境文学不仅仅是一个"题材",而且是拥抱全人类、拥抱整个地球的未来文学.
【总页数】7页(P100-106)
【作者】张韧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北京,10073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0;I206.7
【相关文献】
1.新世纪的文学期待:20世纪中国文学史写作的文化现象反省 [J], 杨洪承
2.文学怀旧现象的哲学思索 [J], 郭守运
3.“王朔现象”的再思索——兼论文学的命运 [J], 张其军
4.两个高潮期的中国校园文学--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和21世纪初期中国校园文学现象考察 [J], 谢冬健
5.世纪告别--文学几个规律性现象的思索 [J], 张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
陈竹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初中适用)》
【年(卷),期】2014(000)007
【摘要】人类社会最初处于分散发展的状态.从15、16世纪之交到19世纪,是人类社会从分散发展向整体发展的转变时期.14世纪前后,世界很多地方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催生了新航路的开辟,进而推动了西欧国家的商业扩张和早期殖民掠夺,使东西两半球开始直接往来,形成世界各地区间日益密切的交往.18世纪中叶,以大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工业革命打开了一个个闭关自守的农本国家的大门.人类社会的历史越来越紧密地从分散走向整体.在这一巨变过程中,科技革命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总页数】5页(P120-124)
【作者】陈竹
【作者单位】郑东新区外国语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在纵横交叉的新视角上看世界——评《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近代分册)
2.一部视野广阔、俯瞰古今的世界史新著——《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评介
3.一部难得的佳作——《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近代分册)》评介
4.用整体世界史观撰写当代世界史的有益尝试——评《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当代分册)
5.世界史教材改革的可喜尝试——《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代近分册)评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理解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历史进程
a
30
世界体系结构中的国际体系
国际体系(International System): 现代国际社会的政治结构。以现代主权国家为 单位,以大国霸权为支配力量,它反映客观的 “国际格局”(即某一 特定历史时期内各国力 量的分布、消长和组合而形成的战略性态势) ,同时通过霸权国家的支配行为和国际会议、 国际组织、国际条约形式建立某一特定历史时 期的国际秩序。历史上国际体系的变动都与地 区性和世界性战争相联系。
a
29
马克思论西方殖民主义的双重历史作用
(英国对印度的侵略殖民活动)在亚洲造成了一场最 大的、老实说也是亚洲历来仅有的一次社会革命。 ……的确,英国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被极 卑鄙的利益驱使的,在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上也很愚 钝。但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 况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如果不能,那末,英国不管是干出了多大的罪行, 它在造成这个革命的时候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 的工具。 英国在印度要完成双重的使命:一个是破坏性的使
a
2
我国历史学家吴于廑和罗荣渠的重要贡献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史学界最突出的理论成果之 一就是突破了苏联通史体系的束缚,对马克思的世界 历史观作出了比较完整的、合乎其本义的阐发。在这 方面我国历史学家吴于廑和罗荣渠作出了重要贡献。 吴于廑先生在国内率先提出要准确地理解和阐述马克 思的世界历史观,并按照这一观念将人类社会的发展 归纳为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历史进程。罗荣渠先生在 国内最早将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研究相结合,就现代社 会的形成和工业革命以来的现代化世界进程展开研究。 他们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史学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文化的回归与超越
文化的回归与超越
叶小文
【期刊名称】《人民论坛》
【年(卷),期】2008(000)004
【摘要】■社会主义犹如大海。
大海的"文化新高潮",来自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
包容和气象,来自古今中外、纵横捭阖的眼界和胆量,来自"回归"的本源与前进的基础、"超越"的动力与创新的渴望。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新高潮首先要解决好一个基
本问题:把我们的传统文化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成功结合,在社会主义国
家的市场经济中把"资本"的冲动与"诚信"的建构成功结合。
■"以人为本"是文艺复
兴时期一度极大地解放过生产力的口号,我们今天重提它,体现了一种文化的"回归"。
为适应新的发展要求,"以人为本"的内涵进一步深化,外延进一步扩展,体现了深刻的文化"超越"。
【总页数】2页(P8-9)
【作者】叶小文
【作者单位】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
【相关文献】
1.溶解、超越与文化的回归——井上靖“西域”小说中的文化观初探
2.在回归中
超越在超越中回归3.回归与超越:梁启超后期思想与五四新文化运动4.回归与超越:
粉丝文化语境下网民对"网红带货"的情感态度研究5.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大众健身文化行为价值的回归与超越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总序:渴望全球正义
总序:渴望全球正义
强以华
【期刊名称】《文化发展论丛》
【年(卷),期】2014(000)003
【摘要】为了更好地探讨世界文化的发展,以及世界文化的发展与社会正义、经济增长的关系,湖北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在2013年于武汉举办了第一届“世界文化
发展论坛”(2013)的基础上,2014年7月18~19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圣托马斯大学(University of St.Thomas)与该校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世界文化发展论坛”(2014),来自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以色列、美国、墨西哥、中国等7个国家的23位学者参与了这一论坛.
【总页数】9页(P12-20)
【作者】强以华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9.3
【相关文献】
1.让"渴望"变为现实--对电视剧《渴望》的再审视 [J], 晁霞
2.中国式主持:渴望“变脸”——中国式主持:渴望“变脸” [J], 朱延珊
3.渴望加速 HTC渴望S [J], 无
4.我渴望——我渴望长大 [J], 张馨悦; 金敏(指导老师)
5.人类渴望暴力就像渴望爱情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索与反思-走出社会主义在认识实践中的误区》出版
《探索与反思-走出社会主义在认识实践中的误区》出版佚名
【期刊名称】《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0(028)002
【摘要】@@汤文曙、房玫合著的《探索与反思——走出社会主义在认识实践的误区》,1999年6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系统地论证和阐明邓小平理论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和贡献是该书的主旨.该书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借助历史与逻辑、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历史与现实、国际到国内相比的科学方法,考察了当代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和现状.
【总页数】1页(P316)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走出对人类中心主义认识的误区 --对当代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思
2.出版业应该走出两个效益认识上的误区
3.走出认识误区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新路
4.发展出版产业要走出九个认识误区
5.走出出版社转制的两个认识误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我们与世界一起重新想象——2006年全球广告创新论坛精华回放
我们与世界一起重新想象——2006年全球广告创新论坛精华
回放
佚名
【期刊名称】《现代广告》
【年(卷),期】2006(000)007
【摘要】世界是平坦的,问题是共同的,界限被打破,时间被浓缩,规则被颠覆,角色被质疑。
全球广告面临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广告走到世界的舞台,在这里,中、英、德三国广告产业界与教育界顶级精英首次共聚一堂,中国主流媒体共同加入,面对共同的问题,从各自的专业领域出发,展开对话。
思想相互交融,观点相互碰撞,思想在探讨中深化,观点在碰撞中产生新的火花。
【总页数】4页(P126-12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713.8
【相关文献】
1.中国汽车要闻(CBU)主办的“全球化的中国和中国的全球化”高峰论坛精华摘要[J], Max Warburton;陆群
2.全球社会的想象:从世界社会到世界主义 [J], 杨君;曹锦清
3.重新想象世界格局与区域地图
——读闻人悦阅的《琥珀》 [J], 岳雯
4.重新想象世界格局与区域地图——读闻人悦阅的《琥珀》 [J], 岳雯
5."低端全球化":世界多元文化互动图景的想象——《香港重庆大厦:世界中心的边
缘地带》 [J], 张梅梅;马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创新思维--让人类扬帆远航
创新思维--让人类扬帆远航
宋林
【期刊名称】《辽宁经济》
【年(卷),期】2003(000)005
【摘要】@@ 伴随着21世纪钟声的敲响,人类社会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时代.在人类曾经历过的劳力经济时代和资源经济时代,劳动力和自然资源曾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因,而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必将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动力和最重要的战略资源.人们在获取知识的时候最需要的是智慧,而知识作用的发挥则需要创新.现实已经让我们了解了智慧的力量,预想未来,创造性的思维将成为人类的最重要的财富.历史证明,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以及地球上每一点非自然的改变都离不开创新.创新的学习和培养就成了很多人关心的话题.
【总页数】2页(P26-27)
【作者】宋林
【作者单位】沈阳医学院附属卫生学校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创新思维是人类的高级思维 [J], 何可造;郑孟煊
2.创新思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源动力 [J], 王守觉
3.创新思维——让人类扬帆远航 [J], 宋林
4.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创新思维的影响 [J], 刘笑妍
5.以\"问\"引航,让学生创新思维扬帆远航\r——浅谈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J], 冯爱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从人的本性出发:自我超越之路
从人的本性出发:自我超越之路
无
【期刊名称】《软件和信息服务》
【年(卷),期】2014(000)001
【摘要】人的本性究竟是什么?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真的能够解释所有吗?为什么马斯洛会倡导传统的回归?这本书给了很大启示。
【总页数】1页(P82-82)
【作者】无
【作者单位】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14.32
【相关文献】
1.形式与本性:资本的自我超越与历史界限 [J], 庄友刚
2.互联网思维下互联网思维下如何走出发展创新之路如何走出发展创新之路 [J], 王阳
3.“经济人”假设中人本性的缺失——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域出发 [J], 郝丽敏
4.“经济人”假设中人本性的缺失——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域出发 [J], 郝丽敏
5.生态文明是人类实现自我超越的必由之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研究》简评 [J], 吕莉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更高目标
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更高目标
金元浦
【期刊名称】《学术动态(北京)》
【年(卷),期】2011(000)033
【摘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我党历史上文化建设的历史经验,首次提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做出了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伟大战略部署,在党和国家的发展史上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成为当代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总页数】4页(P5-8)
【作者】金元浦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文化创意产业研究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12
【相关文献】
1.文化力经济力生产力——论民本岳阳发展目标之“文化繁荣” [J], 段华
2.明确目标统筹推进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J],
3.明确目标统筹推进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J],
4.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评《文化产业一本通》 [J], 田川流
5.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评《文化产业一本通》 [J], 田川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下面四幅图中与资本主义市场形成无关的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B.第一次世界大战形势
C.贝尔试电话
D. 瓦特及其发明的蒸汽机
4.美国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全球杂志 》中指出:“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 公路的建立,使电视、电话、计算机连为一体 ,将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从材料中 可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推动因素有( ) ①科技发展 ②新型通讯方式的出现 ③市场 经济制度的普遍建立 ④跨国公司的推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新航路开辟以来,人类经历了由分散走向整体的 历程。阅读下面图片。
图1《新航路的开辟》 图2 《19C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请回答: (1)写出图1中A路线的开辟者。结合所学知识回 答新航路开辟对西欧经济发展和世界市场形成的影响。 (2)图2表明当时英国在世界经济中处于什么地位 ?分析其主要原因。 (3)简述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
在漫长的农耕时代,世界上各个民族基本处于封闭状态 下独自发展。 新航路开辟后启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工业革命产生的强大的推动力,逐渐使世界紧密地联系 在一起。 二战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全球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世界从分散逐渐走向整体。 有人说:经济全球化是馅饼。 有人说:经济全球化是陷阱。 有人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朵正在盛开的带刺的玫瑰。
问题:这些国 际性和区域性的经济 组织建立,说明二战 后世界市场的发展有 什么特点?
1.“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 一 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 梁,一个启程点了。”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 是 ( ) A.新航路的开辟 B.资本主义的兴起 C.欧洲的殖民扩张 D.工业革命的开展 2.从人类发展的角度看,殖民扩张在客观上的积 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九年级专题复习
图串 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世界市场的形成师:张虹贤
2015.03.27
地 球 村
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三次科技革命
殖民扩张和掠夺 经济全球化
世
界 市 场 开 始 形 成
图1 14世纪前后欧亚主要商路 图2 18世纪中期世界贸易示意图。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经济全球化是什么看 法?课下你用喜欢的方式,如:小品文、歌曲、 漫画、诗歌等形式表达出来并与同学分享。
Thanks for your attention.
问题:比较图1和图2,提取两项有关商 业贸易发生变化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予以说明。
“三角贸易”示意图
使用蒸汽机的工厂
工 业 革 命
使用新机器的纺纱车间
密西西比河中的轮船
拥有大量的工业品;需要大量工 业原料;有便利的交通工具。 仔细观察四幅图 片,思考:工业 革命后英国积极 开辟海外市场的 原因和有利条件。
英吉利海峡隧道
集装箱
广告语:没有你买不到的东西, 只有你想不到的物品。
磁悬浮列车
世界贸易组织
意味着充满活力 的世贸组织在持 久和有序地扩大 世界贸易方面将 发挥关键作用。
职能: 管理和执行共同构成世贸 组织的多边及诸边贸易协定; 作为多边贸易谈判的讲坛;寻 求解决贸易争端;监督各成员 贸易政策,并与其它同制订全 球经济政策有关的国际机构进 行合作。 首要目标: 帮助开展平稳、自由、 公平的贸易。
早期的蒸汽机车
仔细观察图片,从中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三轮汽车 垄断资本家控制下的美国参议院
垄断组织拥有雄厚经济实力;想要 获得赚取高额利润;出现更加便利 的交通和通讯工具。
贝尔发明的电话
第 二 次 工 业 革 命
无线电穿越大西洋实验
在飞机上操作的 威尔伯〃 莱特
观察图片,思考: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美工业 国对亚非拉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是为什么?
19世纪末20世纪 初帝国主义国家 在华建成的部分 铁路
刊于1898年7月香港 《辅仁文社社刊》
熊代表沙皇俄国 老虎代表英国 青蛙代表法国 鹰代表美国 太阳代表日本 肠代表德国
刊于1898年7月香港 《辅仁文社社刊》
帝国主义瓜分后的非洲(1914)
独立国家
中国
主导者
互联网
超级运输机
第三次科技革命 给经济全球化提 供了哪些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