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数学上册第四和第五单元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
⼈教版⼆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教版⼆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设计(四)、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重点是让学⽣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诀。
难点是“4”、“6”乘法⼝诀的学习。
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在动⼿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乘法的含义。
采⽤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熟记2—6的乘法⼝诀。
第四单元表内乘法(⼀)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科书第46页~48页),安排1课时。
乘法的初步认识,这是学⽣学习乘法的开始,是学⽣由相同加数连加到认识乘法算式的活动。
教材第46页设计⼉童游乐场的情境图,图中有四个游乐项⽬以及⼩朋友游玩的情境,还有⼀个“快乐便利”呈现的“⽓球每束5个”、“福娃每组5个”、“福娃每组5个”、“棒棒糖每桶放3个”等事例。
然后,例1根据游乐场中⼩朋友游玩的情境提出三个问题:(1)⼩飞机⾥⼀共有多少个⼈?(2)⼩⽕车⾥有多少⼈?(3)过⼭车⾥⼀共有多少⼈?(4组坐旋转⽊马的情境,因为有⼀组中只坐了2个⼈,所以没有提问题)。
配合三个问题都给出了连加算式和计算的结果。
结合第(1)个问题的算式:3+3+3+3+3=15,聪聪提⽰“⼀共有5个3”。
在问题(3)和算式后⾯,明明说:这种加数相同的加法,还可以⽤乘法表⽰。
“接着,以2+2+2+2++2+2+2=14为例,给出了乘法算式:2×7=14或7×2=14,介绍了“×”以及算式的读法。
最后,⿎励学⽣把其他加法算式写成乘法算式。
例2,⽤“快乐便利店”中每束⽓球有5个的事例,呈现3束⽓球,给出连加算式和两个乘法算式,并介绍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练习九中安排了14道练习题。
主要是巩固惩罚的意义与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练习题形式多样。
第51页,在“你知道吗”栏⽬,介绍了乘号的由来,明明提⽰乘号的写法。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8篇】数学课件分析是重要的。
语文是工具学科,是我们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学好语文有利于提高我们逻辑思维,有利于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下面作者给大家带来关于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期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内容:估算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掌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乘法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进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控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教学进程:一、复习旧知:1、口算下面各题: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1 1×502、求下面各数的近似数:32、18、68、72、95、35、842挑选几个数说一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198×4 305×6 485×3 182×5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的?二、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1)出示例2图:请学生仔细视察。
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全的一道题:大会堂里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
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2、探讨估算方法。
(1)请学生摸索、交换解决问题的方法。
引出算式:18×2222×18(2)小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方法。
方法一:18≈20 22≈20 20×20=400方法二:18≈20 22×20=440方法三:22≈20 18×20=360(4)比较、评判。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生运用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有一本书,它其中的一页有23行,每行约有22个字。
一页大约有多少个字?(2)组织交换。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 第4单元 图形的变化 整理和复习 课件(共12张PPT)
③
②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7
整理和复习
图(1)是一个三角形,图(2),图(3) 都是对折的,而且画的图案相同,但仔细观 察发现,图(3)上三角形的中线在纸的边 缘,这样剪出来的图案就是断开的了。
当物体沿着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运动,且本 身方向不发生改变时,这种运动现象是平移;当 物体绕着某一点或轴进行圆周运动时,这种运动 现象是旋转。第一幅图,指南针的指针转动时, 是进行圆周运动,所以属于旋转现象。第二幅图, 直线行驶的火车,行驶过程中本身方向不发生改 变,所以属于平移现象。
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教案
1.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一次备课二次备课四、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知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数学活动,使学生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
二、目标解析本课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基于学生已掌握100以内加法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具体的游乐园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当学生发现用已学的加法解决问题比较麻烦时,便渴望有一种简便的方法能够取代,这时乘法便呼之欲出了。
因此,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之间的联系是本课的难点,由此体会乘法的简洁性和学习乘法的价值。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教学难点:经历构建乘法意义的过程,感受加法与乘法的密切联系四、教学准备课件,小棒等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1.创设情境出示教材第46页游乐园主题图。
2.师生交流(1)游乐园里有哪些好玩的游乐项目,从图中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2)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乐园入手,让学生自己观察、交流,从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不仅为新课铺垫,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1.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渗透乘法的意义(1)出示问题一: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2)学生自主解决问题。
(3)汇报交流。
预设一:一个一个地数。
预设二:三个三个地数。
(学生在数学书上每3个人圈一圈)预设三:3+3+3+3+3=15沟通:哪两种方法意思差不多?为什么?(方法二和方法三差不多,都表示5个3相加)(4)认识相同加数。
观察加法算式,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都是3)有几个这样的数相加?(5个)2.感受相同数连加与“几个几”之间的联系,初步感知乘法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观察物体(一)》教学内容: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实际操作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学会根据看到的形状正确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践操作的能力,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目标: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主动的探究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结合具体的事物辨认从不同位置看到的物体形状。
教学难点:体验从不同角度看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法:发现法、观察法、实践操作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玩具熊猫、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师:同学们,我们现在做个猜图游戏好吗?出示情境图:请猜一猜这张图片是什么?生:一个蓝色的球出示第二幅:看看它的另背面生:原来是那个小兔子背了个大蘑菇出示第三幅图:再看它的上面呢?生:原来是个存钱罐师:有什么感受?生:观察物体时一定要全面观察。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1、指导观察出示并介绍玩具熊猫(主要复习熊猫的前、后、左、右)师:请同学们仔细的观察熊猫(师转动),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熊猫是什么样子(藏起熊猫)请同学们在你们的小组内互相的介绍一下熊猫。
(初步的感知观察方法,并学会与人交流)示范: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熊猫,请小朋友看看老师是怎样观察的。
(边说边做示范从前面平视熊猫)请同学猜一猜老师看到了什么(生交流“眼睛、鼻子、嘴巴…..”只要抓住了某一特征就可以)同学们也很想看一看我们可爱的熊猫的前面(这时把熊猫转过来请同学们观察并全班交流)那么你们想想,这里有四幅照片哪一张是你们现在看到的呢?(生答)师:我想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左边,也请一位同学来观察熊猫的右边(两位同学很快站好了),现在请你们想一想这两位同学观察的熊猫是一样的吗?可以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大部分同学认为是一样的,这时只要给他们时间,很快他们就能找出不同(朝向不同)这时让学生快速的找出左、右两幅图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7篇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7篇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精选7篇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篇1教学目标:1、知道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2、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3、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并且学会分类讨论的方法;4、学会如何看待事物的眼光。
(此目标由“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挖掘出来的。
)教学重点: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教学难点:能由两个平面图形推想出可能是哪两个物体或尽可能多的说出结论;教学过程:一、讲故事引入课题1、讲盲人摸象故事2、师:他们说的都不对,这个典故比喻看问题以偏概全。
3、师:盲人因双目失明,摸到什么就说象什么,而我们比盲人幸运多了,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但在任一位置观察物体是否能看全呢?今天我们就观察一些物体试试。
---板书课体——观察物体4、以问题形式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目标师:你已经知道了关于观察物体的哪些知识?还想知道什么?二、新课(习得阶段)(一)看1、例子1——看模型——比较大的长方体模型(1)小组活动师:口述要求——在你的位置不动观察你能看到几个面?(老师准备各侧面形状问学生:从下面看是什么形状?从侧面和上面看呢?)可以活动:你能找到一个位置看到所有的面吗?(最少看到一个面,最多能看到三个面)最多能看到几个面?(2)启示::师:不只是学数学还要从数学中品出点有价值的东西来,能品出什么呢?“最多只能看三个面”想到什么?2、看一个立体图形(准备三个立体图形:正方体、圆柱体、球体,课前发给小组)从不同角度观察三个立体图形,看看观察到的是什么形状?3、看两个立体图形(例2)让学生看书回答(先试后导)4、练习八3题5、请两个一组现场找物体也可以到外面找,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并把观察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找一个或两体物体都行)(二)想猜一猜游戏:老师出示实物一部分,让学生猜可能是什么物体?(为例2下面做一做打基础,例2下面的做一做比例2难。
新北师大版小学2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图文表格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北师大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加与减第二单元购物第三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第四单元图形的变化第五单元 2~5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第六单元测量第七单元分一分与除法第八单元 6~9的乘法口诀数学好玩第九单元除法总复习一、加与减二、购物教学内容:主要内容包括:1、认识小面人民币。
2、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3、元、角、分之间的换算。
4、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4、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关键:重点:认识元、角、分及相互关系;认识各种面额的人民币。
难点:进行元、角、分的简单计算。
关键: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
课时划分:本单元共计5课时。
买文具(第1课时)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并重点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通过购物等活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理解人民币的功能。
3.培养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元、角、分,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人民币、多媒体。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探究法等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买过东西吗?今天,老师想带你们去商店看一看,你们愿意吗?(出示商店情境图)这个商店是卖什么的?(自由发言,引导学生说完整的话,准确运用数量词)在商店里你都看到了什么?(自由说)这么多的文具你想买什么呢?(让一名学生说)那你用什么买呀?(人民币)你认识钱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咱们中国通用的钱——人民币(实物人民币)。
【借助文具商店这一情境,引出本节的主题——人民币,并揭示人民币的功能。
】二、小组合作,获取知识。
2020年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知识要点归纳: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 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20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20或1米2020第二单元100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知识要点归纳: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
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按照如图所示的表示方法,右图由7个立方体叠加的几何体,从正面观察,可以画出的平面图形是()A. B. C. D. 2.观察下边的物体,图()是从上面看到的。
A. B. C.3.小明看到的杯子的形状是()。
A. B. C. D.4.这两幅冰箱图中哪一幅是小朋友“正面平视”观察得到的?( )A. B.5.这两幅茶杯图哪一幅是从“侧面“观察得到的?( )A. B.6.请你判断:下面方案是从空中看到的“绿色金字塔”.(即此种方案按一定顺序种植,若干年后会形成“绿色金字塔”)()A. B. C. D. 7.下面的图片是从空中看到的颁奖仪式上的场景。
下面四幅照片,在①位置上拍摄的是()。
A. B. C. D.8.看看这两幅图:哪一幅是远距离所看到的?()A. B.9.这两幅凳子图中哪一幅是从“上面"观察得到的?()A. B.10.看图回答下面这些图形分别是从哪个方向上看到的?()A. 正面B. 右侧面C. 上面11.哪幅图是在飞机上看到的这座楼房的形状? ()A. B. C.12.小兰从正上方看小轿车,看到的形状是()A. B. C.13.下图小梅看到的汽车的样子是()。
A. B. C.14.哪一张照片是在房间前面拍摄的?选一选()A. B.15.小刚和小丽都在看同一个茶壶,请你选出小刚看到的是哪一个?()A. B. C.二、填空题16.下面的图分别从哪个方向看到的?(填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________个面。
18.观察,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从________面看到的是。
19.下面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到的?把名字填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下面三幅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把他们的编号填在图片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1.老师用几个相同的正方体摆了一个图形,从上面看:,从侧面看是,从正面看是,你知道这个图形是由________个正方体组成的.22.看图回答下边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3.看图回答问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部分:全册知识点一、数与代数(1、2、4、6、7、8单元)1.掌握至少两种相同加数连续相加的方法,体会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的书写、认读、运用的方法。
2.编制和识记2~9的乘法口诀,知道每一句乘法口诀的含义。
能用一句口诀写两道有关乘法的算式。
熟练运用口诀及乘法口诀的变形计算乘法或解决实际问题。
会归纳整理乘法口诀表。
3.了解估算的意义,培养估算意识,会简单的估算。
4.体会平均分和等分的过程,了解平均分和等分的含义,会用除法表示。
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及各部分名称。
会用口诀准确计算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5.理解乘除法之间互逆的关系。
了解倍数关系,“倍”的含义及“倍”与等分之间的联系。
6.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运算顺序并准确计算。
7.正确掌握时间的基本单位:时、分、秒。
正确读写时钟表面上所表示的时间,理解分与秒之间的关系,会计算时间差。
二、空间与图形(3、5单元)1.初步建立空间观念,知道站在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最多能看到三个面。
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了解物体正面、侧面和上面的正确含义。
会观察简单的组合图形并根据图形想象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形状。
3.确立“东”的方位,正确辨别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在给定一个方向的情况下会别人其它方向。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够运用简单的方位词描述行走路线。
三、统计与概率(9单元)1.进一步体验数据的调查、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能根据图表中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
2.能根据简单问题采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数据并将数据记录在统计图表中。
3.初步体验猜测活动中事情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四、实践活动(具体知识点在各节中)第二部分:单元与课时知识点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单元知识点:1. 掌握至少两种多个相同加数相加的方法;体会与乘法关系,根据加法列出乘法算式。
2. 乘法的意义、书写、读法。
3. 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第四单元知识点一、概要这个单元主要围绕生活中的各种数量展开,从我们身边的事物开始,比如我们的文具、玩具,还有家里的水果、家具等等。
我们会学习如何数这些物品的数量,并尝试理解数的概念。
其实数学并不是那么复杂,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方便我们的生活。
这个单元就是要我们学会如何找数学,如何用数学。
让我们一起挑战这个单元的课题吧!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详细的课题有哪些。
1. 简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和重要性亲爱的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的世界,探索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知识宝藏吧!在这个单元里,我们将学习一些非常有趣和实用的数学知识。
掌握基本数学概念:这个单元,我们要学习一些基础的数学概念,比如加减法的进一步应用,让孩子们能够更熟练地计算,并理解数的概念。
锻炼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学习,孩子们要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比如购物计算、时间计算等,让数学变得实用又有趣。
培养逻辑思维:除了基本的计算,我们还将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推理,锻炼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工具,它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周围的世界。
二年级上册的第四单元更是如此,它教授的知识都是我们生活中经常需要用到的。
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孩子们就能更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自信心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而且通过这些学习,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都将得到锻炼和提升,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所以让我们一起努力,学好这个单元的知识吧!2. 概括本单元涵盖的主要数学知识点小朋友你是不是觉得数学很有趣呢?二年级上册的数学第四单元里,我们要学习好多有趣又实用的数学知识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习了关于加减法的一些知识点,首先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地计算两位数的加减法。
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加一加、减一减,我们还要学会如何在列竖式计算时,正确处理进位和退位的问题。
这对于我们日常生活来说非常有用,比如去超市买东西算账的时候,就需要用到这些知识。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5单元《观察物体》教材解读及教学建议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内容安排及其特点1.教学内容和作用本单元包括3方面内容:辨认从不同位置(前面或正面、侧面和后面)观察一个简单物体时看到的图形;辨认从不同位置(正面、左侧面、上面,类似于三视图的位置)观察一个简单的几何体时看到的图形;在已有的观察物体经验的基础上用推理解决问题。
教材内容安排如下表。
“三视图”是观测者从三个不同位置观察同一个空间几何体而画出的平面图形。
将人的视线规定为平行投影线,然后正对着物体看过去,将所见物体的轮廓用正投影法绘制出来,该图形称为视图。
三视图就是主视图(正视图)、俯视图、左视图(侧视图)的总称。
几何中的“三视图”是工程制图、机械制图的基础。
在这里还不是教学三视图,只是让学生初步了解从不同位置观察同一物体或同一几何体,所看到的图形是不同的,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并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立体几何知识打下基础。
从具体编排来说,例1展示了4名学生分别从前面、后面、左面、右面观察一个熊猫玩偶的情境图,并在情境图下面给出了从这4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让学生判断分别是谁看到的。
从熊猫前面、后面看到的图形会有较大差别,学生很容易辨认;但从左、右两个侧面看到的图形却基本相同,只是脸、胳膊等的朝向不同,学生辨认起来有一定难度(学生在一年级认识左、右时,只要求以“自我”的方向为参照点辨认左、右,对与自己方向相反的人或物为参照点辨认左、右不作要求)。
因此,教材在熊猫的一只耳朵上戴上了一个蝴蝶结作为“标示性标志”,利用这一形象特征降低难度,帮助学生区分左、右两个侧面的学生看到的形状。
通过例1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个物体,看到的图形可能是不同的,进而使学生初步体会到局部和整体的关系。
例2呈现了学生从左侧面、正面、上面观察一个长方体的情境图,长方体各个面的颜色相同,且没有图案标记,学生只能根据图形加以辨认,实现从立体图形到平面图形之间的转化。
与例1相比,例2从观察实物转为观察立体图形,具有一定的抽象性。
新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单元分析单元内容:第五单元。
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从不同位置观察立体图形。
教材简析: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知识让学生观察具体的实物,不是正式的数学视图,知识让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而观察立体图形是初步感知数学视图。
单元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从不同的位置观察一个物体,看到物体的不同形状,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过程与方法:经历从不同方位对物体进行观察的过程,通过观察掌握有关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懂得看事物要全面。
单元重点:判断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单元难点:感受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联系。
教法与学法:使学生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让学生观察物体及立体图形的正面、侧面、后面的形状,使学生知道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结果是不同的从而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空间想象能力。
课时安排:新课3课时练习第课时观察物体授课时间:学习内容:教材第68页例1,做一做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在不同的位置上,观察到物体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活动,能正确辨认从物体的正面、侧面、后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重难点: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教学准备:玩具,小黑板,动物卡片等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播放有多种动物叫声的VCD,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你是怎样猜出这些可爱的动物的?(2)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学生猜是什么动物。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样猜出来的。
你们看见了动物的不同部位,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你看到了什么?(出示课题)二、探究新知(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面上,小组内的同学一起玩耍,并说出自己在座位上所看到的熊猫的形状。
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单元教学分析:本单元知识是在学生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已经具备了丰富的数数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阶段,也是进一步学习乘法运算的基础。
乘、除运算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表内乘除法口算是学习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它同20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一样,不管是从继续学习的角度,还是从应用的角度,都应该是学生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单元教学目标:1、结合数数的具体情境,经历编制乘法口诀的过程,理解每句口诀的含义,体验运用乘法口诀计算的优越性。
2、发现每一组乘法口诀的排列规律,在寻找乘法口诀记忆规律的过程中,初步发展推理能力。
3、会比较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乘法口诀的乐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掌握2~5的乘法口诀,会用2~5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掌握2~5的乘法口诀,会用2~5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主要教学手段和方法:(例: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数松果(5的乘法口诀)教学目标:1、经历编制5 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使学生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源,初步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一、复习准备。
出示下面各题,指名口算,并把加法算式改成乘法算式。
3+3+3 = 2+2+2+2+2= 4+4+4+4= 7+7=二、学习新知。
1、创创设数松果情境,导入新课。
2、提出问题,探究新知。
(1)看着主题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一共有多少个松果?)(2)有什么好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那可以怎样数呢?①1,2,3,4,…1个1个地数。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复习要点第一单元厘米和米的认识1.厘米和米都是测量物体长度的单位,它们的关系是1米=100厘米。
2.测量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做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时用米做单位。
3.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用物体的左端和尺子的0刻度对齐,物体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
4.数学书的厚和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张开手臂和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
5.线段是直的并有两个端点。
6.数图形有几条线段就数有几条边。
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笔算加法和减法要注意什么?1.相同数位要对齐。
2.从个位算起。
3.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
4.如果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一(退一当十),在个位上加十再减。
二、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要注意看清楚运算符号。
三、加减估算估算方法:1.读题,弄懂题意,有“大约”要估算。
2.把每个数看成最接近的整十数。
3.口算整十数,得出估算结果,记着得数前面写约等于号。
第三单元角的初步认识1.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
2.角的画法:先点一个点,从这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直线。
3.画直角:先画一个顶点,再从一个点出发画一条线,然后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的顶点对齐这个点,一条直角边对齐这条线,再从这个点出发沿三角板上直角的另一条边画一条线,最后画出直角标志。
4.判断直角的方法: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5.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长短无关,与角的张口大小有关。
张开的角度越大,角就越大;张开的角度越小,角就越小。
6.在一个三角形中最多只有一个直角,所有的直角都相等。
用放大镜看角,角的大小不变。
7.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有四个直角。
8.数角:先数单个小的再数组合成大的,最后全部加。
.数角窍门:如右图:数出单个的角有4个,然后从4开始依次递减相加:4+3+2+1=10(个)第四单元表内乘法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除了可以用加法表示外,还可以用乘法表示。
但用乘法表示更加简便。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教案附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观察物体(一)●教学分析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观察活动,而且注意设计需要小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呈现从不同方位观察一个物体或几个立体图形拼搭后所观察到的四个图形。
这就要求学生要根据已有的图形的表象,不断地在头脑中对这些表象进行组合和调整,最后再通过实际的观察进行验证,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后面观察到的一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教学方法本单元有大量的观察和拼搭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并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相互启发。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观察物体●教学内容教科书68页例1观察物体●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培养学生构建简单的空间想象力。
3.加强学生之间交流互助。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构建初步的空间想象力。
●教学方法谈话交流,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课件玩具熊猫若干个;学生8人围桌而坐。
●教学过程一、情景启发,明确目标1.播放多种动物叫声的音乐请学生猜一猜都有哪些动物。
2.出示几张动物卡片,遮住动物的一部分,请同学们猜是什么动物。
3.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撤掉遮住动物的纸片,问学生是怎么猜出来的。
二、合作探究,达成目标1.本位观察(1)请同学们拿出熊猫玩具放在桌上,小组同学在各自的位置观察熊猫的形状。
汇报,看到的是什么形状?(2)学生画看到的熊猫形状。
(3)展示图画。
请小组长把本小组的画收集到一起,并贴在黑板上。
大家想一想:为什么大家画的熊猫形状都不一样?(4)请同学们交换位置再观察,再画一画所见到熊猫的形状。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必背知识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必背知识点一、长度单位1. 常用的长度单位:学生应掌握米 (m)和厘米 (cm)作为常用的长度单位。
2. 测量工具与方法: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尺子(米尺)。
测量时,应把尺子的 “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然后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尺子上的哪个刻度,这个刻度就是物体的长度。
3. 单位换算:学生需要知道1米等于100厘米,即1m = 100cm,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 线段的认识: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可以测量其长度。
画线段时,应从尺子的 “0”刻度开始画起,画到所需的长度刻度处。
二、观察物体1. 观察角度与形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学生应学会从正面、侧面、上面等不同角度观察物体,并描述所看到的形状。
2. 观察特征:在观察物体时,要抓住物体的主要特征来判断其形状和大小。
3. 特定形状的观察:观察长方体时,可能看到长方形或正方形面。
观察圆柱体时,可能看到长方形或圆形面。
观察球体时,无论从哪个角度观察,看到的都是圆形。
三、对称性1. 对称的概念:当一个图形的左、右或上、下两边在大小、形状和排列等方面一一对应且相同时,就称这个图形是对称的。
2. 对称轴:用虚线把对称图形平分成完全相同的两个部分,这条虚线就叫做对称轴。
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则有无数条对称轴。
3. 镜像对称:照镜子时,前后、上下位置不变,但左右位置会发生对换,这就是镜面对称。
学生应能识别并画出与给定图形镜面对称的图形。
4. 倒影对称:倒影属于上下对称,如湖面上的倒影。
四、实践与应用学生应通过实际操作和练习,如测量物体的长度、画出对称图形等,来加深对上述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
同时,还可以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对称现象和物体,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
综上所述,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的知识点涵盖了长度单位的进一步学习、观察物体以及初步的对称性理解。
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于实际生活中。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要点
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要点在二年级数学上册中,第四单元是教学内容较为丰富的一个单元,包括加法和减法的教学。
下面是本单元的主要知识点:一、加法的教学1. 加法概念的引入在第四单元的教学中,首先要引入加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加法是什么,以及加法的意义和应用。
可以通过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如水果的数量、小动物的数量等,让学生感受加法的实际运用场景。
2. 加法的简单运算在学生掌握加法的概念后,需要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可以从小数目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掌握列竖式进行加法运算的方法。
3. 加法的性质在教学中,还需让学生了解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这些是加法的重要性质,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加法。
二、减法的教学1. 减法的概念引入在加法教学之后,需要引入减法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减法的含义和减法运用的情景。
同样,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如水果的减少、小动物的损失等,让学生感受减法的实际运用场景。
2. 减法的简单运算在学生掌握减法的概念后,需要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同样可以从小数目开始,逐渐增加难度,让学生掌握列竖式进行减法运算的方法。
3. 减法的性质在教学中,也需要让学生了解减法的性质,如减法和加法的关系、减法的反运算等,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减法。
总结回顾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掌握加法和减法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并能够灵活运用于日常生活中。
也应该能够理解加法和减法的性质,以便在解决问题时能够更加灵活和深入地运用这些知识。
个人观点和理解加法和减法是数学的基础运算,在学生的数学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合理,循序渐进地引入了加法和减法的概念,让学生能够从简单到复杂地掌握这些知识。
也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
我认为,老师在教学中还可以多结合一些有趣的教学游戏,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加法和减法的知识。
以上就是本文对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知识要点的全面评估和深度探讨,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这些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二年级数学导学案科目数学年级二年备课人王丽贤课题角的初步认识课时安排 1审核人使用时间2013年10 月 10 日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并会画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正确地画角。
导学流程学案导案自主学习角的初步认识1、自学38页的主题图,找出图中带红色勾画出的角。
2、自学教材39例1,找出大小不同的角。
3、认识角的名称和组成部分。
一个角有()个顶点,()条边。
创设情境,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合作探1、怎样画角?(小组合作完成)归纳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 )的方向画()条直线,就画成一个角。
2、自己画出一个角。
3、展示学生作品,小组交流评价。
4、想一想下面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你们是怎样想的?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究展示交流角的初步认识归纳画角的方法: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 不同 )的方向画(两)条直线,就画成一个角。
交流反馈。
理解掌握角的画法。
巩固练习下面图形,是角的在()里打√,不是角的打×。
达标检测1、下面每个图形各有几个角?2、画不同方向的角。
3、数一数下图中一共有几个角?通过测评,及时反馈并矫正错误。
盘点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自主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学科导学案科目数学年级二年备课人王丽贤课题角的初步认识课时安排 2审核人使用时间2013年10月11 日学习目标1、能认识直角,能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学重点难点认识直角和直角各部分名称。
会用三角板画直角。
导学流程学案导案自主学习直角的初步认识1、自学例3,找出图中的角。
2、填空:像国旗、椅子上、运动员上身与双腿所夹得角等这些角都是()3、这些直角的形状一样吗?4、找出生活中的直角。
5、认识直角各部分的组成及名称。
7、学生作品展示,全班交流评价。
创设情境,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探究下面两个角的大小相等吗?用什么方法判断它们的大小?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展示交流1学生作品展示,全班交流评价。
2.阅读教材40页理解判断直角的方法。
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交流反馈。
教师再次强调判断直角的正确方法。
巩固练习1、下面图形中是直角的打√,不是直角的打×2、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达标检测1.①自己试着用两根纸条做一个直角。
②用纸折出一个直角。
2.添一条直线,使一图增加3个直角,二图增加4个直角。
3.画一画,画不同方向的直角通过测评,及时反馈并矫正错误。
盘点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自主归纳。
小学二年级数学导学案科目数学年级二年备课人王丽贤课题角的初步认识练习课时安排 3审核人使用时间2013年10月14日学习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并会画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能正确地画角。
导学流程学案导案自主学习一、小朋友们,下面图形, 哪些是角?在()里画√,哪些不是角?在()里画×.二、请画出一个角并标出各部分的名称。
创设情境,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合作探究同学们你能用你所学的方法看出这两个角的大小吗,开动你的火眼金睛好好看看吧.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展示交流角的初步认识与角的两条边长短没有关系,而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角张开的越大角就大,角张开的越小角也就越小。
交流反馈。
教师再次强调计算的正确方法。
巩固练习 1、画一个直角图形。
2、画一个图形。
(要求有4个直角)3、画两个角,其中1个角小于直角,另1个角大于直角。
达标检测一、小朋友们,你能数出下面图形里角的个数吗?试试看,在()里填出来。
(3)有()个角二、小朋友,下面同学说的话对吗?请你来帮他们判断一下,对的画“√”,错的画“×”.小红说:三角板中最大的角就是直角.()小青:角的两条边越长,这个角就越大.()强强说:用纸折角,折出的角的大小,与这张纸的大小无关.()通过测评,及时反馈并矫正错误。
盘点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自主归纳。
(1)(2)有()个角有()个角二年级数学导学案科目数学年级二年备课人王丽贤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课时安排 1审核人使用时间2013年10月15日学习目标1.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知道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导学流程学案导案自主学习一、引入新课1、秋天到了,同学们高高兴兴去游乐园玩(出示教材46页主题图),我们一起看看有哪些好玩的项目,从中发现哪些数学信息?2、感知相同数连加的特点。
创设情境,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合作探究1、出示插图数一数:小飞机车上共有几人?2、分小组讨论一下:怎样数?怎样算?3、请分组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算的?4、四个小火车一共有几人?还有别的算法吗?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展示交流小飞机:3+3+3+3+3=15 5个3小火车:6+6+6+6=24 4个6过山车:2+2+2+2+2+2+2=14即2×7=14或7×2=14 读作:2乘7等于14或7乘2等于14。
2.通过改写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交流反馈。
巩固练习1、写出乘法算式。
2个5相加。
( )×( )=( ) ( )×( )=( )7个4相加。
( )×( )=( ) ( )×( )=( )2、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些出来。
3+3+3+3+4=( ) 6+6+6+6+6-6=( )达标检测1、找朋友。
5个8相加 7×97个9相加 8×56个6相加 6×62、看图填空。
表示()个()相加或()个()相加。
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或通过测评,及时反馈并矫正错误。
盘点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自主归纳。
二年级数学导学案科目数学年级二年备课人王丽贤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课时安排 2审核人使用时间2013年10月16日学习目标1.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知道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导学流程学案导案自主学习一、加法和乘法的关系。
1、我摆6个三角形要( )根小棒,列加法算式 ;我摆3个五角星要( )根小棒,列加法算式 ;2、对比以上加法算式发现前面的几个算式都是相同的。
二、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阅读教材第48页例2。
理解:5+5+5=15可以改写成5×( )=15,5叫( ),15叫( );还可以改写成3×( )=15,3叫( ),15叫( )。
创设情境,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合作探究1、2×5=10,读作( )乘( )等于( )。
6×4=24,读作( )乘( )等于( )。
2、一个乘数是2,一个乘数是5,积是10,写成乘法算式是: ;3、8乘4等于32,写成( )×( )=( );3乘9等于27,写成( )×( )=( )。
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展示交流.5 + 5 + 5 = 155 × 3 = 153 × 5 = 15乘数乘数积交流反馈。
巩固练习3、写出乘法算式。
2个5相加。
( )×( )=( ) ( )×( )=( ) 7个4相加。
( )×( )=( ) ( )×( )=( ) 4、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写些出来。
5+5 =( ) 2+2+2+2+2+2=( )3+3+3+3+4=( ) 6+6+6+6+6-6=( )达标检测1、找朋友。
5个6相加 7×67个8相加 6×56个7相加 7×82、看图填空。
表示()个()相加或()个()相加。
加法算式或乘法算式或通过测评,及时反馈并矫正错误。
盘点收获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学会了自主归纳。
二年级数学导学案科目数学年级二年备课人王丽贤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练习一课时安排 3审核人使用时间2013年10月17 日学习目标1.知道乘法的含义,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2.认识乘号“×”,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知道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3.体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带来的学习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正确理解乘法的含义。
知道乘法和加法的关系。
导学流程学案导案自主学习1.(1)3个2相加的加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个3相加的加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个因数是7,另一个因数是6,乘法算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创设情境,为学习新课做铺垫。
合作探究填空.(1)()× 3=15 (2)5 ×()=25(3)1×()=6 (4)()×2=12(5)5 ×()=20 (6)1×()=1(7)()×4=24 (8)()×5=10(9)()×5=5 (10)()×2=2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展示交流列式计算.(1)2个5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6乘3积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一个因数是4,另一个因数是5,积是多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一个因数是5,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交流反馈。
巩固练习在○里填“>”“<”或“=”.(1)4×1○4+1 (2)5+3○4×2(3)3×2○2×3 (4)4×4○4+4(5)4×5○4+5 (6)2×6○2+6(7)3×3○3×4 (8)4×3○4×4(9)6×1○1+5 (10)2×3○3+2达标检测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1)2+2+2+2+2___________________(2)3+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4+4+4______________________(4)5+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6+6+6+6+6___________________(6) 3+3+3+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测评,及时反馈并矫正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