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地区土家语汉化历程及原因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恩施地区土家语汉化历程及原因探析

第29卷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o .l 29

第3期Journal o fH ube iNorm a lUn iversity ( Ph ilosophy and Soc ia l Sc ience) No. 3, 2009

恩施地区土家语汉化历程及原因探析

罗姝芳

(湖北师范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 湖北黄石435002)

1摘要2 恩施地区语言汉化的时间跨度很大, 始于隋唐, 于二十世纪初基本完成; 空间上也是分节淡化、

消失的, 大致自北而南, 兼从东向西。从方志典籍记载、历史建制沿革、族群流动等方面可窥恩施州土家语

汉化历程的基本情况及原因于一斑。

1关键词2 恩施地区; 土家语; 汉化; 历程; 原因

1中图分类号2H 273 1文献标识码2A 1文章编号21009- 4733( 2009) 03- 0044- 05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鄂西南部, 土家语曾是

该地区最主要的语言。关于恩施州土家语汉化的时段

问题, 潘光旦先生有总论性的阐述: / 从东汉到南北朝,

在此地带( 湘西北、鄂西南、川东南山区、黔东北角) 以外

的, 基本上都已与汉人无别, 只有这四省边区的巴人后

裔, 则迟到隋唐以来, 由于中原政权与文化的不断伸入,

才陆续失去他们的民族特征与民族意识0。/ 大抵丧失

得最早的是川、鄂两省长江沿岸的巴人后裔, 尤其是北

岸; 时代是隋唐。其次是洞庭湖南北与迤西的流域, 澧

水流域, 沅水沿岸, 与川省的黔江沿岸; 时代是宋元。0

/ 又其次是湘省的极西北隅, 即辰、沅以西, 酉水以北地

区; 鄂省的清江流域, 包括今宜昌地区的一小部分与恩

施专区的大部分; 川省的东南角与黔省的东北角, 时代

要晚到明清。0/ 至于湘省今湘西苗族自治州北境的四五

个县, 鄂省恩施专区的南六县, 川省涪陵专区的石砫、酉

阳、秀山等县, 则都是清代雍、乾之交, 经过所谓-改土归

流. , 才成立县治, 到今扣足只有二百二十年。0 1 邓佑玲

亦有类似说法: / 到明清时期, 湖南省最西北部地区, 辰

沅以西、酉水以北, 即今张家界市的桑植县、武陵源区、

永定区等区域; 今湖北省清江沿岸区域, 今宜昌的长阳、

五峰土家族自治县, 今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大部分

区域; 今重庆市东南部和贵州省的东北部区域的土家族

基本转用汉语。除湘西酉水河沿岸的土家族少数地区

外, 今湘鄂渝黔四省市绝大部分地区土家族的语言转

用, 可以说到清末已基本上完成。0 o 也就是说, 恩施州

的大部分地区, 语言汉化在清代基本完成。

上述引文将整个土家族群语言汉化历程作出了大

体判断, 这为恩施州土家语的分节淡化现象分析打下了

坚实的基础。但是, 尽管潘先生等在今巴东长江沿岸地

区与州内南部县市之间画出一条界线, 但很大程度上仍

将恩施州大部分地区作为一个整体来看。显然, 不

仅八

县市的语言汉化时间不能一刀切, 即便是南六县语言汉

化也仍然存在较大的时差, 因此还有必要对一些具体状

况作尽可能详细的分析研究。

一、从方志等典籍记载观语言汉化过程的复杂性

方志和典籍中关于土家语的记载比较零碎杂乱,

5鄂西少数民族史料辑录6一书中有一些关于土家语使

用情况的叙述: 唐宋时期, 鄂西百姓的语言/ 侏离, 乡谈

不可解0, / 不识文字( 按: 指汉字) 0。/ 宋、元以来,,

狃于积习者, 谓言语不能通, 嗜好不同,, 0。康熙年

间, 鹤峰地区/ 风气淳朴,,语言喧哗者多矣。识字能

文者鲜焉。05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志6一书亦有

如下记载: 在宋代, / 施州之地0, / 乡者则蛮夷, 巴汉语相

混0; 明代中叶, 在恩施/ 城外十里0 还是/ 不华不夷之

地0; 清代中叶, 还有/ 里籍老户, 乡谈多不可解0; 来凤卯

洞区的河东乡, 宣恩沙道沟的苦溪, 鹤峰太坪区的马头

村等地, 在二十世纪中后期都还说土家语。

巴东是/ 湖广人0上溯入川最重要的门户, 北端横跨

长江, 是鄂西南汉化得较早的地区。南朝梁525 年, 置

信州信陵郡, 郡治归乡县, 大致为今巴东县境。自唐以

后, 历朝几乎都将长江西陵峡、巫峡两岸的大片地区置

为归州地, 虽辖区范围时大时小, 但变化不大, 今巴东县

隶属之。明代文学家竟陵( 今天门)人钟惺到此有/ 问答

渐听乡语近, 逢迎宁计主人非0 . , 可见当时归州话已很

接近于/ 乡语0 即楚语了, 不过估计这种状况主要是指

[收稿日期] 2008) 07) 28

[作者简介] 罗姝芳, 女, 土家族人, 湖北师范学院语言学研究中心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化。

# 44#

州、县治所在地, 稍偏僻的地方还是多用土著语。如清

同治5巴东县治# 方言6载, 巴东地方的称谓语前、后里间有/ 大约与燕赵中州人不甚相远0者和/ 似江汉间语0 者之分, 但仍言/ 后里在前代多为蛮音0, 当地/ 总谓之草语0。一方面/ 巴东虽僻处深山, 而语言朗彻, 颇似中

原0, 只是/ 雅音四声中独无入声, 其呼入声者皆平声也, 如呼屋为吴、呼沃为讹之类0; 另一方面/ 清江南北各为

一种, 桃符口(咸盈河注入清江处, 今属巴东县)人又是

一种0。这说明直至清代, / 后里0语言使用情况依然非

常复杂, 土著语与汉语之间别同霄壤, / 虽本县世籍, 遭

其觌面相诟, 若无闻焉0。这些记载虽然杂乱, 表面看起

来个中甚至有矛盾之处, 实际上这正是民族混合前提下

语言混合到一定阶段所表现出的真实状况) ) ) 汉语、土

家语和其他民族的语言彼此杂陈, 呈现出一种极不规则

状态。从中可以看到, 直至清中晚期, 即便是汉化较早

的巴东县, 其/ 后里0地区尤其是清江流域, 土家

语还是

存在一定的势力。

所谓前、后里, 乃为清制, 归州以前四里( 在市、长

丰、清平、安居) 并为一里为前里, 以后四里(前一二部,

后一二部) 并为一部称为后里。后来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之间大致以绿葱坡(其以南地区在明清时期相当长

一段时间内是容美土司辖区) 为界。至今巴东还有前

乡、后乡的沿袭之说, 但主要不是指行政区划, 而是一种对语言、生活习俗的区分: 在称/ 后乡0或/ 后乡人0时下意识地带有轻蔑意味, 这种轻蔑也许就来自汉文化对土

著及其文化的态度。同时, / 土著0对汉人的敌视也较明显, 1993年重修的5巴东县志6记载: / 居住在本县清江

沿岸的谭、田、覃、陈、向等姓, 自认为是-土蛮. , 呼汉族人谓-搬家子. 。0显然, 后乡的土家语相对前乡保持的时间应更长一些, 因此巴东的前、后里之说也是土家语分

节淡化的一个很好的侧证。

从以上的引述及分析中我们隐约感受到了恩施州

语言汉化的大致情况: 由/ 不华不夷0、/ 巴汉语相混0知唐宋是进入混合语时期的开端, 但范围有限, 绝大多数

老百姓仍然是/ 乡谈不可解0; 到明中晚期, 施州境内长

江流域的巴东前里以及建始、恩施清江以北的部分地区

已经基本语言汉化, 但清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包括今恩施

市区在内的地区则晚至明末清初; 清江流域以南的大部

分地区语言转汉的时间大概在清朝, 容美土司统治的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