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透视应从暗室操作中解放出来——论遥控X线机的发展

合集下载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

汉川市三医院(沉湖镇卫生)放射科技术操作规程X线透视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胸部疾患:肺部疾病如肺炎、肺气肿、支气管病变、肿瘤、结核等,纵隔心脏大血管病变、横隔或胸膜等疾病。

(2)腹部疾患:胃肠道穿孔、肠梗阻等。

(3)四肢关节、骨骼病变,异物等。

【禁忌证】无绝对禁忌证,危重患者须有医务人员陪同。

【检查方法与技术】(1)受检者去除体外金属异物。

(2)使用荧光屏,透视前医生进行“暗适应”,暗适应时间为15min左右。

(3)胸部或腹部透视先按序检查各部位,发现病灶后进一步重点观察,必要时转动体位,嘱患者呼吸观察横隔、病灶活动度。

(4)四肢关节整复、取异物等透视取最佳观察体位。

X线暗室技术操作规范一、暗室的设计与建筑要求(1)暗室的位置应选择在多台X线机的中间,并有足够的空间面积,同时注意远离其他放射源。

(2)室内除工作台和洗片机外,应保留一个小型手工洗片槽,以备洗片机故障后急用和清洗洗片机槽架等。

现在由于洗片机的大量应用,在暗室的构建时除设有防光通风窗外还应加设洗片机专用出风口及排水地漏,洗片机的排水管与地漏间尽量做到距离近、管线直、排水畅。

(3)暗室的照明应符合安全要求,室内相对湿度控制在70%以下,室温控制在15—25 ℃ 。

二、胶片和暗室的贮存保管(1)胶片的贮存:胶片是否合理贮存、妥善保管直接影响胶片质量。

环境应避免高温、潮湿、有害气体或放射性物质;胶片的叠放不宜重压,不然就可能会形成黑色树枝状或小草样静电阴影;密切留意胶片的有效期限。

对已启封的胶片要密闭放置,防止漏光。

受潮。

在拿取胶片时要保持手的清洁、干燥,以免造成伪影。

(2)暗盒的存放:带增感屏的暗盒的存放与胶片一样,也应避免潮湿、高温和过分于燥,以防增感屏的霉变和皲裂。

暗室应避免强光直射,以防增感屏过快老化,为此应做好保养工作。

三、套液的配制(1)在清洁过的10加仑桶内放人28L(14土3)℃的优质自来水,边搅拌边依次加人各瓶浓药液,待完全稳定后再搅拌2min使其混合均匀,加水至40L,盖上隔离盖备用。

x线化学及暗室技术

x线化学及暗室技术
规格(英寸):5×7、8×10、10×12、 11×14、12×15 、14×14 14×17
应用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行改裁或订购。
X线胶片应用前注意:片盒上标记有胶片的 感光速度,标明Ⅰ型或Ⅱ型。
感光速度:标志胶片记录图像的速度(敏感性)
Ⅰ型的感光速度标准是30~50,Ⅱ型的为 50~70。摄片时根据胶片的感光速度设定 曝光条件。
硫代硫酸钠对未曝光部分冲洗 1895年 德 伦琴 X线 第一张X线照片 1913年 美 伊斯曼.柯达公司研制两面涂有感
光乳剂的胶片 20世纪70年代 柯达公司 X线T颗粒胶片 与
稀土增感屏匹配,提高影响质量。
• 第一个利用银化合物光化学反应原理进行制作图 像实验的,是约翰-海因里希-舒尔茨(16871744)。
• 荧光作用: 作用于某些(荧光)物质时,能使这 些物质发射(激发)出可见荧光;
• 感光作用: 能使卤化银感光材料感光;
• 生化作用: 使人体组织的分子分解,导致细胞的 生理变化,危害人体健康。另一方面,合理地利 用这种特性,也可以利用X 射线来治疗某些疾病 (放疗)。
二、X线成像意义 X线可以纪录被检查物体 的信息影像,可长久保存。
2、片基的基本性能 a、厚度:片基的厚度影响片基的透光率、折光率及
机械强度。
按照片基的性能和不同的使用要求,175~200μm
三醋酸纤维素酯片厚度127μm。
聚酯片基厚度175μm b、透明度及色泽:要求透明度越高越好 ,醋酸纤
维较聚酯好
c、耐光性:耐受长时间光照而不影响透明度,醋酸 纤维及涤纶片基较聚碳酸酯片基好。
➢同时随着网络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 在医学领域的应用,胶片 的使用将会越来越少, 直至进入数字成像的 无胶片时代。

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

检查技术学知识点一

第一章总论一、常规X线检查技术(一)普通X线透视(1)透视(人们称为照光):是一种既简便又经济的常用方法,是利用X线穿透人体后剩余射线的差异,照射到荧光物质上,形成的影像黑白程度不同而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

透视包括:1 直接荧光屏透视。

2 隔室荧光屏透视。

3 影像增强器透视。

而影像增强器透视逐渐替代荧光屏透视,现在完全取代荧光屏透视。

透视优缺点优点:1、方便,经济;2、能实时观察器官的形态和动态;3、检查中,可改变体位,多方位观察器官的形态和动态情况。

4、即时得到结论。

缺点:1、厚部位、细小病灶显示不清.2、防护要求高,尤其是荧光屏透视。

3、影像图像不能永久记录,不便以后复查、对比。

(2)荧光屏透视与影像增强器透视的区别一荧光屏透视:1 暗室内进行工作。

2 影像空间分辨力较差、图像欠清晰3 对厚部位、密度大部位显示欠佳。

4 不利于开展特殊检查(造影检查、介入操作、病灶定位、异物摘除)5 设备便利。

二影像增强器透视1 明室内进行工作。

2 其光亮度增加到几千倍,因此影像空间分辨力较高、图像清晰。

3 对厚部位、密度大部位显示较佳。

4 有利于开展特殊检查(造影检查、介入操作、病灶定位、异物摘除)。

5 管电压高、管电流小、病人和工作人员接受的X线辐射量少。

6 设备昂贵。

(二)普通X线摄影人们称为照片(或平片):是利用X线的感光作用,使穿透过人体的剩余射线照射到胶片上,形成潜形,经化学处理而形成影像对疾病进行诊断的一种方法。

普通X线摄影的优缺点优点:(1)空间分辩率高,图像清晰。

(2)身体较厚部位以及厚度和密度差异较小的部位病变也易显示。

(3)照片能永久记录,便于以后复查、对比和会诊(4)病人接受的X线剂量较透视少。

缺点:(1)一幅照片是一瞬间,一个方位组织结构的重叠影像(平面影像),难于了解病灶的前后(左右)关系。

(2)不能动态观察器官的形态、功能动态。

(3)不便图像后处理(相对于数字成像技术)。

特殊检查不同于普通X线检查,它是根据某一个诊断目的具体的需要,而作出特殊要求的摄影技术。

X光机CR、DR介绍放射知识基础

X光机CR、DR介绍放射知识基础

X射线基础知识介绍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1895-1897年伦琴搞清楚了X射线的产生、传播、穿透力等大部分性质X射线的性质X射线也是电磁波的一种,波长在左右人的肉眼看不见X射线,但X射线能使气体电离,使照相底片感光,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还能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

X射线呈直线传播,在电场和磁场中不发生偏转;当穿过物体时仅部分被散射。

X射线对动物有机体(其中包括对人体)能产生巨大的生理上的影响,能杀伤生物细胞。

(穿透作用、荧光作用、电离作用、热作用、衍射、反射、折射作用;感光作用、着色作用;生物效用)X射线产生的原理X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粒子与某种物质相撞击后猝然减速,或与该物质中的内层电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X射线产生的条件1、有高速运动的电子流2、有适当的障碍物——金属靶(钨或钼),阻止电子的运动,将电子动能转为X射线的能量。

3、电子具有足够的动能。

医用X 射线成像原理医用X射线成像的原理:X射线穿过人体,由于人体组织密度不同,穿过人体后在荧光屏、胶片或数字影像接收器上得到灰度不同的人体组织的影像。

在医学上的用途:可以对人体组织进行动态观察(透视)和照片成像。

X射线机的主要技术参数1 管电压kV:代表X射线的穿透力。

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射线穿透力越强。

2 管电流mA:通过X射线管的电子运动形成的电流。

代表单位时间内X射线总量。

管电流越大,单位时间内X射线量越大。

3 电流时间积:管电流与照射时间的乘积。

代表总的射线量。

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主要用途透视:组织的动态连续观察,相当于摄像。

摄片:瞬间组织的影像记录,相当于拍片。

透视成像方式有三种:1 最传统的是荧光成像(荧光透视),即X射线照在荧光屏上发光,在荧光屏上观察人体的影像是连续的,须在暗室操作。

2 用影像增强电视系统:X射线照在影像增强器上,把不可见光转化为可见光,并放大10000倍左右,用CCD摄影在明室显示屏上观察人体影像,是一种模拟信号。

数字化X线成像的原理及技术分析

数字化X线成像的原理及技术分析

数字化X线成像的原理及技术分析数字化X线成像的原理及技术分析范晓东【摘要】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技术正给医学影响领域带来革命性的变化,很多医院的放射科正在实现由传统胶片向数字化影像系统的转变,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是指把X线透射图像数字化进行图像处理,再变换成模拟图像显示的一种x线设备,使人们使用比先前低的X线辐射剂量获得满足诊断的图像成为可能。

本文对数字化x 线成像原理进行了叙述,通过对技术、主要性能及应用特点分析,可对使用者选购提供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数字化X线成像;原理;技术分析2l世纪是数字化时代,数字化x线成像技术也随之飞速地发展。

自上世纪7O年代电脑放射成像(CR)技术发明以来,经过30多年的发展,数字x线成像技术已经日趋成熟。

最近几年来随着半导体技术和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x线成像技术(DR)技术开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目前数字化影像设备如CT、MR、DSA、SPECT、数字胃肠以及数字乳腺等大量数字化影像设备,已形成数字化影像的发展趋势。

x 线摄片作为最基本、普及、方便、廉价的影像诊断技术,由于空间分辨率要求最高,对影像探测器的技术要求高,数字化不易,但随着技术障碍的克服和科研进展,现在也逐渐开始和推广数字化? 。

1 数字化成像技术自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X线已成功应用于医学诊断和医学治疗中。

传统的x线透视是将穿透人体后的x线转变为有明暗图形变化的荧光图像,成像过程是基于光化学理论。

目前,常规x线诊断的数字化成像技术有:基于胶片扫描技术的x线胶片数字化扫描仪系统、基于II—TV系统的间接数字化系统、基于电脑X线摄像技术的CR系统、基于线扫描数字化技术的DR系统、基于非晶硅平板探测器的DR 系统和基于非晶硒平板探测器的DDR系统、基于荧光平板+CCD的DR系统等。

本文对DR技术及其性能进行探讨。

2 DR的原理DR的原理是将通过人体的x线影像信息转换成数字信号,该数字化的信号经转换器转换,在荧屏上可显示出人眼可见的灰阶图像,可供直接观察分析。

x线机的原理和应用

x线机的原理和应用

X线机的原理和应用1. X线机的原理X线机是一种利用X射线的原理来进行成像的设备。

其工作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X射线的产生X射线是一种高能电磁波,可以通过高速电子的碰撞来产生。

在X线机内部,有一个阴极和一个阳极,阴极发射出高速电子,电子经阳极的加速作用后产生高能电子束。

当这些高能电子撞击到阳极的目标材料上时,会产生特定能量的X射线。

1.2 X射线的透射和吸收当X射线通过物体时,会发生透射和吸收现象。

X射线的透射能力与材料的密度和厚度有关,密度越大、厚度越大的物体对X射线造成的衰减越大。

因此,通过对X射线的透射和吸收进行测量与分析,可以获得物体的内部结构和成分信息。

1.3 X射线的检测X线机的工作原理是利用探测器对透射或反射的X射线进行接收和测量。

常见的X线探测器有:闪烁探测器、气体离子化探测器和半导体探测器等。

这些探测器能够将接收到的X射线转化为电信号,并通过各种电子元件将其放大、处理和解读,最终得到物体的影像信息。

2. X线机的应用X线机的应用非常广泛,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2.1 医学领域在医学领域,X线机被广泛用于医学影像学,用于观察和诊断人体骨骼、内脏等部位的病变和异常情况。

通过X线的透射和吸收特性,可以生成骨骼X片、胸片等影像,帮助医生进行疾病的早期发现和诊断。

2.2 安全检查和安全控制X线机在安全领域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在机场、火车站等公共场所,X线机被用于行李和物品的安全检查。

通过对行李的X射线透视,可以检测出可能存在的危险物品,保障公共场所的安全。

2.3 工业领域X线机在工业领域也有很多应用。

例如在材料科学和无损检测中,X线机被用于检测材料的内部缺陷、结构以及质量问题。

同时,在生产线上,X线机可以用于对产品的尺寸、密度等进行精确测量,保证产品的质量。

2.4 文化遗产保护X线机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也有重要作用。

通过对文物、艺术品等物体的X射线成像,可以发现其中可能存在的隐蔽故障、修补或伪造部分,进行保护和鉴定。

x线机发展史

x线机发展史
一、X线机的研制历程
从出现X线机到现在100多年的历史中,常规X线技术发展十分迅速,大体上可分为以下4个时代:
①气体X线管和感应圈时代(1895~1916年)。
这个时代的X线机主要是由气体X线管和感应圈组成,或由静电起电机组成。伦琴使用的X线机的管电压只有40kV~50kV,管电流强度电流仅有1mA,当时拍摄一张手的X线照片要用30min~1h。
一、X线的产生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在研究阴极射线管中气体放电时,用一只嵌有2个金属电极(1个阳极,1个阴极)的密封玻璃管,将管内空气抽出,并在两电极端加上几万伏的高压。 为了防止高压放电时的光线外泄,在玻璃管外面套上一层黑色纸板,他在暗室中进行这项实验时,偶然发现距玻璃管2 m远的地方,一块用铂氰化钡溶液浸泡过的纸板发出了明亮的荧光。再进一步试验,用纸板、木板、书都遮挡不住这种荧光,更令人惊奇的是,当用手去拿这块发荧光的纸板时,竟在板上看到了手骨的影子。当时伦琴认定这是一种人眼看不见、但能穿透物体的射线。由于当时无法解释它的原理,不明它的性质,故借用数学中代表未知数的“X”作代号,称为X线,一直延用至今。由于伦琴的发现,逐渐形成了一门崭新的学科��医用放射诊断学。他的发现在人类历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自然科学中的医学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为此,1901年伦琴荣获首届诺贝尔物理学奖。
2.化学作用
(1)感光作用 当X线照射到胶片上的时候,由于电离作用,使溴化银药膜起化学变化,出现银粒沉淀,这就是X线的感光作用。银粒沉淀的多少,由胶片受X线的照射量而定,再经化学显影,变成黑色的金属银,组成X线影像,未感光的溴化银则可以被定影液溶去。X线摄影就是利用这种X线化学感光作用,使人体结构影

X线摄影化学及暗室技术

X线摄影化学及暗室技术
正确摆位
确保患者被摄部位摆位正确,避免因位置不正导 致影像失真或误诊。
重复曝光
若第一次曝光效果不佳,应重新调整参数或重新 摆位后再次曝光。
影像的读解与诊断
观察影像质量
评估影像的清晰度、对比度和细节表现是否满足诊断要求。
对比与鉴别
将异常影像与正常影像进行对比,鉴别病变性质。
综合分析
结合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并作出诊断。
02
CATALOGUE
X线摄影化学
感光材料的基本组成
银盐感光材料
主要由银的卤化物微晶和 成膜剂组成,用于记录X线 影像。
稀土感光材料
利用稀土元素的光学特性 ,通过特定的化学反应记 录X线信息。
塑料感光材料
以塑料为基材,结合光敏 物质,用于制作数字成像 器件。
感光材料的分类与特性
银盐感光材料
分为黑白和彩色两种,具有高分 辨率和低噪声的特点,但价格较
暗室设备
暗室中需要配备显影机、定影机 、水洗机和干燥架等设备,以确 保X线胶片得到正确的处理。
暗室操作流程与注意事项
操作流程
暗室操作流程包括胶片的装载、显影 、定影、水洗和干燥等步骤,每一步 都有严格的操作要求和时间控制。
注意事项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避免光线照射 、保持药液温度稳定、及时更换药液 等,以确保胶片的质量。
X线影像的质量与X线设备的性能、摄影条件的选择以及暗室处理技术等因素密切相 关。
X线摄影的应用领域
01
02
03
医学诊断
X线摄影广泛应用于医学 诊断领域,如胸部、腹部 、骨骼等部位的影像检查 。
工业检测
X线摄影也广泛应用于工 业检测领域,如金属铸件 、焊接件、复合材料等的 缺陷检测。

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

医用诊断X线卫生防护标准

【GB 8279—1987】1引言1.1为保障医用诊断X线(以下简称X线)工作者、受检者和公众的健康与安全,促进X线机生产和X线技术应用的发展,特制订本标准。

1.2本标准适用于医用诊断X线机的生产和使用。

1.3X线工作者所受的职业性照射和医用诊断X线工作中公众所受的照射,按GB 4792—84《放射卫生防护基本标准》的要求控制。

1.4受检者所受的医疗照射,必须遵循放射实践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的最优化原则,避免一切不必要的照射,确实具有正当理由需要进行的照射,必须保持在可以合理做到的最低水平。

1.5各地放射卫生防护部门负责监督本标准的执行。

2医用诊断X线机产品防护标准2.1技术要求2.1.1透视用X线机的防护性能2.1.1.1X线管头组装体应有足够铅当量的防护层,以使距焦点1米处漏射线的空气照射量率不大于2.58×10-5库仑·千克-1·小时-1(100毫伦琴·小时-1)。

2.1.1.2X线管头窗口处必须装有适当的铝过滤板。

有用线束进入受检者皮肤处的空气照射率不大于1.29×10-3库仑·千克-1·分-1(5伦琴·分-1)。

2.1.1.3荧光屏铅玻璃应有足够的铅当量,屏周、床侧应设置有效的屏蔽防护及采取其他防护措施,以使立位和卧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的空气照射量率分别不大于1.29×10-6库仑·千克-1·小时-1(5毫伦琴·小时-1)和3.87×10-6库仑·千克-1·小时-1(15毫伦琴·小时-1)。

立、卧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示意图见附录B。

带影象增强器并目是遥控操作的X线机不必受立位和卧位透视防护区测试平面上的空气照射量率限制。

2.1.1.4焦皮距不得小于350毫米。

2.1.1.5在任何透视工作位置,X线管焦点、遮光器、集光筒和荧光屏的中心均应在一直线上。

X射线透视机

X射线透视机


16
手提式透视机
仪器简介:手提式X射线透视仪
主要用于:医院 , 乡镇卫生院 ,
诊所,宠物医院,救护车,野外急 救的骨科诊断及手术必不可少 的得力工具之一,可应用于四肢, 脊椎,肩椎,腰椎,股骨头等穿刺
手术中的透视。
18
仪器特点:
①低剂量高
清晰数字图 像输出; 1 2
②可以连接
器(AV输出) 电脑(USB 3 输出);
X 光机广泛应用于医疗卫生, 科学教育,工业各个领域。例 如 X 光机可用于医院协助医生 诊断疾病,用于工业的无损探 伤,火车站和机场的安全检查 等等。
20
21
15
小型透视仪的广泛应用
医用便携式X光机:

也叫做医用手提式X光机或医用X光透视仪。此类X
光机适用于医用,主要用于诊所、乡镇卫生院,运动员
训练部门及学校医务室等部门。由于其成本低、X射线 剂量低(安全度高)、操作简单、体积小、大多可连接电 脑进行处理打印等,满足了不足以容纳大型X光机设备 的医疗机构的设备空白,受到了众多医疗行业及工作者 的青睐。
③可根据透视物体的
厚度调节图像质量并可 在AV、USB输出设备 上调整图像效果;
④当图像在最佳效果时可
贮存所拍图片,随时可调用, 并用电脑连接打印机输出, 节省洗片等费用; 4
5
⑤采用新型成像技术和内置
式高压发生装置,具有极高的 灵敏度,射线剂量非常低,保 证了操作者和病人的安全。
19
X射线应用小结
x射线透视
邓强 宋志伟
201220040323 201220040320
1
CONTENart2
◆X射线透视的原理
◆X射线透视的运用

设备介绍解说词

设备介绍解说词

设备介绍解说词XXX博物馆于2005年建馆,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XXX题词,自成立至今免费向学校及社会开放。

共分为整机展区;重要零部件展区;最新医疗设备展区;图书资料展区四个展区。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了X射线,带来医学革命,从此开辟了现代医学的新纪元。

接着介绍诺贝尔奖的得主(博物馆一进门墙上的图片)。

自此往北看这一排全是X线机,有摄影X线机,治疗x线机。

大家看到的这台铺有红地毯的仪器,是一台诊断用X线机。

它生产于1937年,由美国霍夫曼公司建造。

就目前来讲,它是我们博物馆最古老的一台机器,也是我们的“镇馆之宝”。

据我们了解,这个型号的X线机,霍夫曼公司当年仅生产了3台,而另外两台,至今下落不明。

说起这台仪器,其实还有一个传奇的故事。

这台仪器最早由美国政府捐给国民政府用于抗日战争期间的伤病员检查。

为中国的抗日战争事业,做出了汗马功劳。

抗战结束后,内战爆发,国民政府退守台湾,这台仪器被留在了河北省,被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收。

这台仪器的成像效果非常好,从1937年生产,一直使用到2002年,前后服役65年。

2002年,河北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新门诊启用,在移动过程中,某个零部件丢失,该仪器正式退役。

该仪器主要由X线管装置、高压发生装置、控制台及摄影牀等其它辅助装置构成。

用于身体各部位的屏片检查。

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拍片”。

这是一台某年由某公司生产的胃肠X线机,主要用于胃肠部的X线检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钡餐”检查。

这台仪器与上一台相比较的话,给人的感觉是它更加现代化。

其实,他们的X线发生装置是相同的。

它的进步在于它配备了X线电视系统,实现了“明室”透视。

早些年间,因为受到技术限制,X线“透视”必须在“暗室”环境下进行,容易给病人造成恐惧心理。

同时,医生与病人同处一室,在对病人检查的同时,医生也要受到X线辐射。

长此以往,给医务工作者身体造成严重伤害。

X线电视系统出现后,把医生从“暗室”中解放了出来。

医用X线电视系统

医用X线电视系统
②+25kV的加速电压。
小高压
小高压的要求:
①输出高压持续、稳定,纹波系数小,噪声小。
②聚焦电压稳定,且可调,以使增强管有良好的 聚焦效果,并可根据不同的增强管,适当调整聚 焦电压值。
低频电源:
高压变压器T、高压硅堆D1、高压电容器C1都 浸在油箱内。整流后,输出25kV的高压,用高 压电缆线引出。
它激式高频电源电路:
和自激式高频电源的不同之处是由外部高频脉冲 信号经激励电路产生高频低压交流电。升压变换 部分原理与自激式类同。
常用的I.I电源
由Q1、Q2构成自激式多谐振荡器。脉冲变压 器T1进行升压变换经C5~9产生5倍的峰值电压 (+25kV)
多视野影像增强器及其工作原理
通过调节辅助阳极和栅极上的电位,可改变电 子透镜的放大倍率,就可改变输入影像的尺寸 (输出屏大小不变)。


壳体:为防止电磁场 对增强管工作的干扰 和X线泄漏,需采用 金属管壳进行电磁屏 蔽并吸收X线。
壳体材料一般由铝材 或铁皮加工而成,且 壳体内加有铅层和铍 膜合金屏蔽层。
电源
X线增强管用的电源 (小高压)。 23cm(9″)野增强管 电源输出两组电压: ①-100~-550V的可调 聚焦电压;
X-TV的基本工作原理示意图
X-TV工作中转换过程和传输过程:
1.用I.I实现X线图像与可见光影像的转换 输入 X线的照射量就越小,转换效率越高。
2.光学系统 是将I.I输出屏上的荧光图像经光 路传输传到摄像管。
3.用摄像管进行光电转换 将传输到摄像管输 入屏上的荧光影像转换成电信号。
X 电 视 基 本 工 作 示 意 图
第九章 医用X线电视系统
概述
医用影像增强X线电视系统简称为X线电视系统 或X线电视。它是将电视技术应用于医学领域 的结果。

X射线发现历史

X射线发现历史

德国维尔茨堡大学校长兼物理研究所所长伦琴教授(1845~1923年),在他从事阴极射线的研究时,发现了X射线1895年11月8日傍晚,他研究阴极射线。

为了防止外界光线对放电管的影响,也为了不使管内的可见光漏出管外,他把房间全部弄黑,还用黑色硬纸给放电管做了个封套。

为了检查封套是否漏光,他给放电管接上电源(茹科夫线圈的电极),他看到封套没有漏光而满意。

可是当他切断电源后,却意外地发现一米以外的一个小工作台上有闪光,闪光是从一块荧光屏上发出的。

然而阴极射线只能在空气中进行几个厘米,这是别人和他自己的实验早已证实的结论。

于是他重复刚才的实验,把屏一步步地移远,直到2米以外仍可见到屏上有荧光。

伦琴认为这不是阴极射线了。

伦琴经过反复实验,确信这是种尚未为人所知的新射线,便取名为X射线。

他发现X射线可穿透千页书、2~3厘米厚的木板、几厘米厚的硬橡皮、15毫米厚的铝板等等。

可是1.5毫米的铅板几乎就完全把X射线挡住了。

他偶然发现X射线可以穿透肌肉照出手骨轮廓,于是有一次他夫人到实验室来看他时,他请她把手放在用黑纸包严的照相底片上,然后用X射线对准照射15分钟,显影后,底片上清晰地呈现出他夫人的手骨像,手指上的结婚戒指也很清楚。

这是一张具有历史意义的照片,它表明了人类可借助X射线,隔着皮肉去透视骨骼。

1895年12月28日伦琴向维尔茨堡物理医学学会递交了第一篇X射线的论文“一种新射线——初步报告”,报告中叙述了实验的装置,做法,初步发现的X射线的性质等等。

X射线的发现,又很快地导致了一项新发现——放射性的发现。

自伦琴发现X射线后,许多物理学家都在积极地研究和探索,1905年和1909年,巴克拉曾先后发现X射线的偏振现象,但对X射线究竟是一种电磁波还是微粒辐射,仍不清楚。

1912年德国物理学家劳厄发现了X射线通过晶体时产生衍射现象,证明了X射线的波动性和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发表了《X射线的干涉现象》一文。

劳厄的文章发表不久,就引起英国布拉格父子的关注,老布拉格(WH.Bragg)已是利兹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而小布拉格(WL.Bragg)则刚从剑桥大学毕业,在卡文迪许实验室。

X射线的发展历程

X射线的发展历程

X射线的发展史X射线的发现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物理学的三大发现(X射线1896年、放射线1896年、电子1897年)之一,这一发现标志着现代物理学的产生。

X射线的发现为诸多科学领域提供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研究手段。

X射线的发现和研究,对20世纪以来的物理学以至整个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失之交臂1836年,英国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1791-1867)(左图)发现,在稀薄气体中放电时会产生一种绚丽的辉光。

后来,物理学家把这种辉光称为“阴极射线”,因为它是由阴极发出的。

1861年,英国科学家威廉.克鲁克斯(William Crookes,1832-1919)(右图)发现通电的阴极射线管在放电时会产生亮光,于是就把它拍下来,可是显影后发现整张干版上什么也没照上,一片模糊。

他以为干版旧了,又用新干版连续照了三次,依然如此。

克鲁克斯的实验室非常简陋,他认为是干版有毛病,退给了厂家。

他也曾发现抽屉里保存在暗盒里的胶卷莫名其妙地感光报废了,他找到胶片厂商,指斥其产品低劣。

一个伟大的发现与他失之交臂,直到伦琴发现了X光,克鲁克斯才恍然大悟。

在伦琴发现X光的五年前,美国科学家古德斯柏德在实验室里偶然洗出了一张X射线的透视底片。

但他归因于照片的冲洗药水或冲洗技术,便把这一“偶然”弃之于垃圾堆中。

发现X射线1895年10月,德国实验物理学家伦琴(Wilhelm Konrad Rontgen,1854~1923)(左图)也发现了干板底片“跑光”现象,他决心查个水落石出。

伦琴吃住在实验室,一连做了7个星期的秘密实验。

11月8日,伦琴用克鲁克斯阴极射线管做实验,他用黑纸把管严密地包起来,只留下一条窄缝。

他发现电流通过时,两米开外一个涂了亚铂氰化钡的小屏发出明亮的荧光。

如果用厚书、2-3厘米厚的木板或几厘米厚的硬橡胶插在放电管和荧光屏之间,仍能看到荧光。

他又用盛有水、二硫化碳或其他液体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它们也是“透明的”,铜、银、金、铂、铝等金属也能让这种射线透过,只要它们不太厚。

X射线发展史

X射线发展史

X射线发展史2009年04月号粗心放跑了X射线1879年,克鲁克斯在研究阴极射线时,偶然发现放在射线管附近实验台上用黑纸包着的照相底片全部曝光了。

但由于他没有对底片曝光的原因深入研究,而是错误地认为底片质量有问题,硬向厂家退货。

本来这项“错误”的发现可以让他在X射线的发展历程上留下浓重的一笔,甚至成为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第一人,但他却粗心地放跑了X射线,不但退掉了“质量差”的感光底片,也退掉了第一枚诺贝尔奖。

1890年,美国的古兹皮德和詹宁斯在演示克鲁克斯管之后,照相底板特别黑,可却不以为然。

1892年,勒纳德也同样观察到克鲁克斯管附近的荧光。

但他们都集中于研究阴极射线的性质上,对这个管子的外部所发生的现象没有给予注意。

他们有的只是埋怨自己不小心,有的对这种“干扰感到气恼,有的则认为与自己的研究课题无关而不予深究,结果都与X射线的发现失之交臂。

发现X射线第一人而真正X射线的发现和深入的研究是在距克鲁克斯第一次发现X射线之后的第16年。

那是在1895年11月8日星期五的晚上,德国慕尼黑伍尔茨堡大学的整个校园都沉浸在一片静悄悄的气氛当中,大家都回家度周末去了。

但是还有一个房间依然亮着灯。

灯光下,一位年过半百的学者凝视着一叠灰黑色的照相底片在发呆,仿佛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他在思索什么呢?原来,这位学者以前做过一次放电实验,为了确保实验的精确性,他事先用锡纸和硬纸板把各种实验器材都包裹得严严实实,并且用一个没有安装铝窗的阴极管让阴极射线透出。

可是现在他却惊奇地发现,对着阴极射线发射的一块涂有氰亚铂酸钡的屏幕(这个屏幕用于另外一个实验)发出了光。

而放电管旁边这叠原本严密封闭的底片,现在也变成了灰黑色——这说明它们已经曝光了!这个一般人很快就会忽略的现象,却引起了这位学者的注意,使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想:底片的变化,恰恰说明放电管放出了一种穿透力极强的新射线,它甚至能够穿透装底片的袋子!一定要好好研究一下。

X光机CR、DR介绍放射知识基础

X光机CR、DR介绍放射知识基础

X射线基础知识介绍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1895-1897年伦琴搞清楚了X射线的产生、传播、穿透力等大部分性质X射线的性质X射线也是电磁波的一种,波长在左右人的肉眼看不见X射线,但X射线能使气体电离,使照相底片感光,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还能使荧光物质发出荧光。

X射线呈直线传播,在电场和磁场中不发生偏转;当穿过物体时仅部分被散射。

X射线对动物有机体(其中包括对人体)能产生巨大的生理上的影响,能杀伤生物细胞。

(穿透作用、荧光作用、电离作用、热作用、衍射、反射、折射作用;感光作用、着色作用;生物效用)X射线产生的原理X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粒子与某种物质相撞击后猝然减速,或与该物质中的内层电子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X射线产生的条件1、有高速运动的电子流2、有适当的障碍物——金属靶(钨或钼),阻止电子的运动,将电子动能转为X射线的能量。

3、电子具有足够的动能。

医用X 射线成像原理医用X射线成像的原理:X射线穿过人体,由于人体组织密度不同,穿过人体后在荧光屏、胶片或数字影像接收器上得到灰度不同的人体组织的影像。

在医学上的用途:可以对人体组织进行动态观察(透视)和照片成像。

X射线机的主要技术参数1 管电压kV:代表X射线的穿透力。

管电压越高,产生的X射线穿透力越强。

2 管电流mA:通过X射线管的电子运动形成的电流。

代表单位时间内X射线总量。

管电流越大,单位时间内X射线量越大。

3 电流时间积:管电流与照射时间的乘积。

代表总的射线量。

医用诊断X射线机的主要用途透视:组织的动态连续观察,相当于摄像。

摄片:瞬间组织的影像记录,相当于拍片。

透视成像方式有三种:1 最传统的是荧光成像(荧光透视),即X射线照在荧光屏上发光,在荧光屏上观察人体的影像是连续的,须在暗室操作。

2 用影像增强电视系统:X射线照在影像增强器上,把不可见光转化为可见光,并放大10000倍左右,用CCD摄影在明室显示屏上观察人体影像,是一种模拟信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