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一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1

合集下载

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实验教学策略例析

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实验教学策略例析
【 摘要 】 地球- “ 9宇宙” 领域的教 学内容是 小学科学教学的难 点之 一, 常需要借 助信息技术手段并采用 实验 教学的方式 , 通 帮助学 生
获得有关的知识, 了解科学探究的过 程和方 法, 并体验到探究的乐趣。通过分析教材 内容特点, 究相关 的实验案例 , 研 总结合适 的实验教
学策略 , 将有助于提 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 【 关键 词】 小学科学 ; 地球 - 9宇宙 ; 实验教学 ; 策略
【 中图分类号 】 6243 G4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62 06 (02 0 — 05 O 17 - 782 1 )2 07 一 2
地球与宇宙教学 内容 的复杂性决 定 了教学 方法的 多样性 , 虽 小学科学“ 地球与宇宙” 领域 的教学 内容 , 包括 了解地球 的概 貌和组成物质 , 的运动而引起 的各种变化 以及天 空 中的星体 然通过各种直观教具 、 地球 模型或实物材料可帮助学生认识 , 但不可避 等。对小学生而言 , 由于缺乏宏观的空间想象能力 , 成这部分内 免地存在认识范围、 造 认识 程度的局 限性 , 必造成形成 表象不 实 , 势 更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 的培养 , 导致学 生 容比较抽象的 , 难以理解。而且大 部分 内容不可能通 过真实 实验 不利于科学概念的建立 ,

季;. %认为因为太 阳在转 动 , 25 位置 发生 了变化 ; 其他 : 如有学 生 3 采用探究性 实验启发学生思维 探究教学 的一个重要指 导思想是 以实验为 基础 , 因为实验教 认为宇宙 中有 四种风 , 是春 、 、 、 风 , 分别 夏 秋 冬 它们按顺 序 向我们 地球吹来 , 形成了四季等 。分析问卷发现 , 学生能从地球运 动的角 学能激发和培养学生 的学习兴趣 , 充分发 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 使

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
开。
二、 提升小学科学课堂有效性策略研究
( ) 一 巧妙 设 疑 导 入 , 激发 学 习动 机
二是明确教学 目标 。教 师要让学生知道“ 什么” “ 学 和 学到
什 么疑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
成部 分。教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和难点设疑 , 从新 的角度巧妙 设 问 , 设的疑点要有一定 的难 度 , 能使小学生暂时 处于 困 所 要 惑状 态 , 营造一种心求通而未得通 , 口欲言而不能言的情境 。 如一名教师在教 “ 电磁铁 ” 课 : 一 同学们 , 我昨天买 了一个 海豚穿过环 的玩具很有趣 , 你们想看吗? 这是一 只小海豚 , 这儿 有一个环 , 打开电源 , 小海豚钻圈。学生提问: 海豚是怎么上去 的? 引入探究教学 , 学生发现只有打开电源 , 也就是在通 电的情 况下 它才能吸着它运动引入探究 电磁铁 的性质。 教师 的反问引
教学 目标 。具体来讲小学科学教学 目标包 括以下几个方面 :
程。
( ) 二 创设 生活化教学情境 , 营造 良好氛围 科学教学应 以探究为核心 , 注重让学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 探 究的过程 , 科学教师可 以通 过创设 日常情境 , 通过调 动学生 已有生活经验 , 营造 良好氛 围, 激发思维 , 使课堂情境趋于平常
小学科 学有效教学将有效 教学 的理论应 用到小学科 学教 学过程中 , 重点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 , 学会探究 , 学会 科学地看 问题 , 问题 , 想 养成勇 于创 新的科学态度 和爱科学 、 爱家乡 、 爱
的教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概 念 , 它是建立在 建构主义教学认识
论基础上 的概念 , 是指在教师指 导下 构建学习共 同体 , 学生 让
起了学生 的多种猜测 发现 问题 , 提出问题是科学 探究 的起 点 ,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

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发表时间:2020-09-24T11:56:25.207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20年第15期作者:马立新[导读] 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陈旭远教授指出:“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马立新山东省滨州市博兴县曹王镇第三小学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陈旭远教授指出:“教学有效性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采用各种方式和手段,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以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我们每一位教师的责任,也是值得我们教师研究的永恒的课题。

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自己几十年小学科学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与体会。

一、建立和谐融洽师生关系,提高教学有效性古语云:“亲其师信其道。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只有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了,学生才能因喜欢老师进而喜欢学习老师所任教的学科,我们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把心交给学生,与学生做到融合,是科学探究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

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身体距离和心理距离,经常面带微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用亲切的抚摸,赞美的手势,蹲下来和学生交谈等激励的动作都能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心理氛围。

在这种氛围中教师还应该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要求或需要,巧妙地利用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变化,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

这样,师生关系和谐融洽了,我们就能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组织学生做游戏,提高教学有效性教学中,我们利用孩子喜欢做游戏的特点进行教学,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教学“大脑的功能”时,我在课堂上设置了几个有趣的小游戏,如,听声辨人、大家来找茬等简单的小游戏,寓教于乐,在游戏中体验了大脑各区域对人体各种活动的控制功能,把原本极抽象的概念通过游戏的方式,在快乐、轻松的气氛中让孩子们体验到学而有乐,思亦有趣。

浅谈小学科学“地球和宇宙”领域探究教学策略——以《昼夜交替》一课为例

浅谈小学科学“地球和宇宙”领域探究教学策略——以《昼夜交替》一课为例

浅谈小学科学“地球和宇宙”领域探究教学策略——以《昼夜交替》一课为例【摘要】小学科学“地球和宇宙”的学习阶段一般在5—6年级。

这阶段学生通过其他相关学科尤其是数学等学科的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

但这一空间观念还是比较浅显的。

本文以《昼夜交替》一课为例,浅析了科学探究教学实践中,教师激活学生空间观念,优化学生空间建构水平,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科学探究教学模型建立逻辑推理教学策略“地球与宇宙”科学是小学科学三大学习版块之一,这些内容教师普遍感到难教,因为它们有三个特点:一是与学生生活实践距离远。

例如:月相的变化,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孩子被隔离在钢筋水泥中,很少有时间能数星星,看月亮,缺少对于自然现象的直观感受。

二是对学生思维参与要求高。

例如: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日食与月食等很多实验都只能是模拟实验,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更多地运用空间想象、推理等高级思维。

三是研究视角跨度大。

很多内容不能用惯常思维方式,需要转换角度思考,例如从太空看地球是球体,置身地面无法认识这点:或从久远看地质变化,仅从当下无法认识沧海桑田。

笔者结合教学实践,管窥该内容教学困难产生的原因,以《昼夜交替》一课为例,并对自己采用的解决策略和设想进行探析。

《昼夜交替》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的运动》单元的第一课内容。

本课重点是模拟昼夜的形成并发现昼夜交替是由于地球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

难点是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并能够根据地球自转大致推算出某地的时间。

下面,我就课中的几个片段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从宏观上建立概念和模型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

再来看地球。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地球不过是一颗微不足道的行星。

从总体上看,“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学习内容中,很大一部分都是大尺度的、特别宏观的,远距离的东西。

在科学教学中,面对“自然界物质之间相互联系”方面内容的教学,首先要引导学生把自然事物间的“多边关系”分解为一个个的“双边关系”(有的是一种事物分别与其他几种事物之间的双边关系,有的是每两种事物之间的双边关系),分别进行研究;然后把分别研究的结果综合起来,从整体上把握这些自然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从宏观的角度建立概念和模型。

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教学策略概览

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教学策略概览

· 问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如 “你是怎么想的 ”、“你有什么证据 ”、 “对于这个你知道些什么 ”、 “你如何解释 ”等。

知识;· 提出鼓励进一步探究的相关问题。

在表 1中,我们可以将教师行为部分视为教的策略,将学生行为部分视为学的策略。

在实施教学时,应视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来选择与其相适应的策略。

学生探究的内容类型不同,策略的选择也会有所差异,但总体上仍会体现教学模式的基本环节。

基于大家对“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教学策略概览的了解,本讲继续就“地球与宇宙”方面的教学策略展开研讨。

一、 “地球与宇宙”相关背景知识首先来看宇宙。

“宇宙”一词,最早出自《庄子》这本书,“宇”代指的是一切的空间,包括东,南,西,北等一切地点,是无边无际的;“宙”代指的是一切的时间,包括过去,现在,白天,黑夜等,是无始无终的。

宇宙是万物的总称,是时间和空间的统一。

宇宙是物质世界,不依赖于人的意志而客观存在,并处于不断运动和发展中。

宇宙是多样又统一的。

它包括一切,是所有时间和空间的统一体,没有时间和空间就没有一切。

宇宙中各天体系统的排列层次如下图所示:再来看地球。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地球不过是一颗微不足道的行星,它的结构基本上按物质密度大小的顺序分异,从外向内大致呈现同心圆状分布,主要包括地表以上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地表以下的地壳、地幔、地核。

对于人类来说,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地球与宇宙”相当于中学地理(自然地理)学科的内容。

人类居住在地球表层。

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表层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一门学问。

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才能从更高的层面上去关爱我们居住的地球表层。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由地壳及上地幔顶部固体岩石组成)所构成的地理环境。

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是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最基本的自然要素。

其中,地貌、气候、水文是地球表层的无机成分。

土壤、植被和动物是地球表层的有机成分。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与宇宙教学方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与宇宙教学方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地球与宇宙教学方案一、教学目标本次教学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地球与宇宙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探索能力,引发学生对宇宙的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运动与变化2. 太阳系与银河系3. 星星、恒星与行星4. 宇宙中的黑洞和彗星三、教学过程第一课:地球的运动与变化1. 导入 (10分钟)通过展示有关地球运动的图片和问答,引发学生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

2. 讲授 (20分钟)通过PPT展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过程,并解释四季变化的原因。

引导学生思考,并记录重点内容。

3. 实验 (30分钟)小组合作,每组准备一个小塑料球和一个小灯泡(代表太阳)。

以地球自转和公转为基础,让小组成员模拟地球与太阳的运动过程,并观察不同地方的太阳高度和光线的强弱差异。

4. 总结 (10分钟)鼓励学生总结地球运动与变化的规律,并与实验结果相结合,形成对知识点的准确理解。

第二课:太阳系与银河系1. 导入 (10分钟)展示太阳系和银河系的图片,通过对话和提问,激发学生对宇宙的思考。

2. 讲授 (20分钟)通过PPT展示太阳系中的行星和其他太空物体,介绍它们的名称和特点。

并简要介绍银河系的基本情况。

3. 观察活动 (30分钟)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望远镜模型,观察各种物体,并尝试辨认它们是否属于太阳系中的星球、行星、卫星等。

4. 总结 (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太阳系中不同星球的特点,并让学生以绘画的方式展示他们对太阳系的了解。

第三课:星星、恒星与行星1. 导入 (10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有关恒星的视频,激发学生对恒星与行星的兴趣。

2. 讲授 (20分钟)通过PPT展示不同星体的图片,并讲解它们的特点与区别。

解释为什么有些星星会闪烁。

3. 实验活动 (30分钟)老师引导学生在黑纸上描绘星星的图案,并使用不同颜色的画笔标记它们的亮度。

引导学生观察星星的闪烁现象,并与亮度联系起来。

4. 总结 (10分钟)小组讨论,并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总结出星星、恒星与行星的特点和区别。

“地球与宇宙”部分知识辅导和活动建议

“地球与宇宙”部分知识辅导和活动建议
五上《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地球的圈层构造
内部三圈(地核、地 幔、地壳) 外部三圈(岩石圈、 水圈、大气圈)

固体地球可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地壳的厚度在大陆部分为数十公 里,在大洋底部只有几公里。地幔厚度约有2900公里,根据所含矿物成分的 不同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两部分。地核的半径约为3480公里,其中外核是一 种液态圈层,厚度为2260公里,而固态内核的半径约为1220公里。
蒸气/水的三态变化
1、知识内容包括
课程标准 2、地球运动及引起的变化 地球运动与天气变化 地球运动与昼夜变化 地球运动与地表变化 地球运动与四季变化 3、天空中的星体 太阳和月球 太阳系、银河系及宇宙空间 探索宇宙的历史 教育科学版的教材 四(下)岩石与矿物
各种各样的岩石/认识几种常见的 岩石/岩石的组成/观察描述矿物/面对 几种不知名的矿物/岩石、矿物与我们
公司
徽标
“地球与宇宙”知识点解读 及教学策略分析
盘江镇迤堵小学 詹满学
小学科 学基本 概念
物质科 学 生命科 学 地球与 宇宙
一、在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关于 “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学习要求
1、课程标准提出:
▲“注意小学生对周围世界与生俱来的探究 欲望和需要” ▲“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 奇心和探究欲望” ▲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 与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 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 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道理。
过去有理论认为儿童无法理解描述地球、
近年来,由于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的不断提高,这
部分的教学变得容易了,生动的影视作品吸引了 许多孩子的注意力。许多国家都加重了小学科学 课程中地球和宇宙部分的分量。

最新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教学策略概览精品版

最新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教学策略概览精品版

2020年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教学策略概览精品版再来看地球。

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地球不过是一颗微不足道的行星,它的结构基本上按物质密度大小的顺序分异,从外向内大致呈现同心圆状分布,主要包括地表以上的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地表以下的地壳、地幔、地核。

对于人类来说,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唯一家园。

“地球与宇宙”相当于中学地理(自然地理)学科的内容。

人类居住在地球表层。

地理学就是研究地球表层环境与人类活动关系的一门学问。

有了一定的地理知识,才能从更高的层面上去关爱我们居住的地球表层。

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是由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由地壳及上地幔顶部固体岩石组成)所构成的地理环境。

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动物是地球表层自然地理环境的最基本的自然要素。

其中,地貌、气候、水文是地球表层的无机成分。

土壤、植被和动物是地球表层的有机成分。

它们共同构成了完整的地球表层系统。

《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 3-6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关于地球与宇宙的内容标准主要涉及地球的概貌和组成物质,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天空中的星体三大部分内容。

通过对前两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将在已有粗浅认识的基础上,获得有关地球的更完整印象。

让小学生用探究的方法研究地球物质的性质,不仅可以使他们获得有关的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还可以使他们对习以为常的地球物质“刮目相看”,意识到地球物质的价值和保护它们的重要性。

天空中的星体这部分内容为小学生撩起了星空的神秘面纱。

他们通过观察记录太阳和月球的运动变化,探究它们的运动模式,锻炼自己的毅力;他们通过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

这部分内容的教学重点是点燃小学生的求知欲,这远比告诉他们太阳的直径、温度更重要!地球与宇宙内容标准框图:有关“地球和宇宙”知识的学习,不仅可以满足儿童的好奇心,还可以使儿童了解人类为科学地了解宇宙所做的努力。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的课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的课

2016年第48期(总第312期)地球与宇宙领域是科学三大领域课程标准中的主要内容,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科学知识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地球和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让学生认识到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和爱护我们人类的家园的道理。

让学生理解人类对地球和宇宙奥秘探索的精神,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

通过探究让学生认识到科学是发展的,科学知识是长期探究不断修正的结果。

做为教育战线上一名工作者,如何上好一节地球与宇宙领域有关的课呢?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的几点做法:一、建构地球与宇宙领域科学知识体系要想上好一节地球与宇宙领域的课,首先要掌握丰富的地球和宇宙方面的科学知识和科普知识;其次要对地球、宇宙知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第三,教师的知识储备是系统地讲解每个知识点的前提条件;第四,灵活处理教材内容,加强前后知识联系,弥补学生知识经验断点,形成一套完整的教学思路;第五,努力解决课堂组织难,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不能创新,教学效果不明显,学生学习的兴趣不浓等问题。

为此,建构科学知识体系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首要任务。

如:教学“地球的运动”一单元时,我对《地球的运动》单元进行分析,了解学生的知识断点,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手段:第一课《昼夜交替现象》:确定教学重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断点,解决方法—画图、模拟实验。

第二课《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历史》:确定教学重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断点,解决方法科学史资料阅读,验证地球的运动。

第三课《证明地球在自转》:确定教学重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断点,解决方法—视频,验证地球的运动。

第四课《谁先迎来黎明》:确定教学重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断点,解决方法—学生的经历、事实和模拟实验,验证地球的运动。

第五课《北极星“不动”的秘密》:确定教学重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断点,解决方法—视频、做模拟实验。

第六课《地球在公转吗》:确定教学重难点,了解学生的知识断点,解决方法—资料阅读、视频,验证地球的运动。

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设计的一般性方法

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设计的一般性方法

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设计的一般性方法作者:刘洪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8年第07期本文聚焦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的共性,论述了该领域教学的一般思路,指出模拟实验在该领域教学中的运用规则,即模拟实验旨在率先发展学生的相关能力线;具备有关能力后才相应获得相关知识的逻辑性,即所谓的“能力先行,概念后置”。

笔者依此理论做指导,以《月相变化》一课做了教学设计的范例。

一、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的一般性原则从教材编排来看,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多集中在中高年级段。

基于儿童学习理论和观点采择能力的有关论述,并结合教学实践,我们知道该年龄段的儿童正处于由直观思维到抽象思维的过渡时期,这也是很多教师在面对该领域教学时感到颇为为难的原因,很多现象和规律难以在课堂上直观呈现。

因此,在开展该领域的教学时我提出应遵循的三条基本原则:首先,该领域的教学我们需要引入大量的模拟实验。

其次,在具体的某课时的教学时我们应当注意其在本领域的前后关联性。

再次,我们在设计实验教学时还应注意环节的梯度性,遵循“能力先行,概念后置”的原则。

(一)教学设计中模拟实验的应用首先,模拟实验就是指根据相似性原理用模型来代替研究对象,这种实际存在的研究对象叫“原型”,相应的模型装置叫“模型”。

在研究中将模型实验的结果类推到原型上去,揭示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

模型大致可以分为理论模型和实物模型两大类,在该领域的教学和实验中多用实物模型。

学生在参与教师设计合理的模拟实验中有利于积累感性认识,有时可以成为学生对“原型”所蕴含的物理规律进行猜想和假设的依据;有时也可以成为学生探究或验证“原型”物理规律的有效证据。

以《月相变化》一课教学设计为例,全班分组观察篮球亮面的实验,有助于学生对月相的形成原因进行合理的猜测和假设。

学生使用自制教具“月相变化演示器”模拟观察一个月内连续变化的月相,有利于学生在探究月相变化规律中寻找到相关证据。

总之,模拟实验是本领域教学最常用也行之有效的实验手段。

利用“导师制”攻克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教学难点

利用“导师制”攻克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教学难点

利用“导师制”攻克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教学难点作者:苏玲玲来源:《师道(教研)》 2021年第3期文/中山市阜沙镇牛角初级中学苏玲玲“导师制”,主要是指聘用本地区初中优秀的地理专职教师引领小学科学教师地理专业发展的培训模式。

通过导师与学员(小学科学老师)之间围绕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教学内容开展的对话、交流、研讨,促进初中地理教师与小学科学老师的专业成长。

一、利用“导师制”开展集体备课,提升小学科学老师的地理专业素养小学科学老师在处理“地球与宇宙”领域知识时,会遇到与之相关的地理专业知识,由于地理专业素养的欠缺,他们不知道如何从地理学科角度去分析,备课时草草处理,课堂上再教授给学生就会有较明显的欠缺。

导师(初中地理教师)与学员(小学科学老师)开展集体备课,在备课过程中,导师课利用自身扎实的专业地理知识,为学员解惑。

如:在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4单元《地球运动与宇宙》“四季与地球公转”一节中,教材以“夏天为什么这么热,是因为与太阳近了吗?”的问题引入课堂,同时教材中提到了近日点和远日点,但没有对之进行解释。

小学科学老师由于缺乏专业的地理知识,她们大多也认为是夏天地球处于近点,离太阳近,所以热,这就犯了知识性错误。

作为专业地理教师都清楚,对于地球的季节来说,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近日点和远日点之间的差别影响微不足道。

地球公转时,地球的自转轴不垂直于地球公转的平面,而是倾斜的。

在不同季节里,阳光入射到不同纬度地区的角度,也就是太阳辐射角度大不相同,这使得不同地区获得的太阳热量多少不同。

因此,地球倾斜的自转轴给我们带来了一年四季的变化。

导师与学员开展集体备课,导师可以发现学员“地球与宇宙”领域的知识盲点,及时纠正学员的知识性错误,避免学员将错误的地理知识传授给学生,从而提升学员的地理专业素养。

二、利用“导师制”开展同课异构,共促“师徒”专业成长小学科学地理内容与初中地理是系统的、连贯的,学好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部分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为学生初中阶段的地理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主题一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1

主题一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1

主题一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1第一篇:主题一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1主题一: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1)要提高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必须对“地球与宇宙”各部分的教学目标了然于胸,知道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的内容标准主要涉及:①“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②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③天空中的星体三大部分内容。

其次,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好不同的探究学习的模式和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要使学生们获得有关的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

比如:对于科学史部分的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提供的或从不同渠道收集到的资料的阅读。

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对资料的分析。

教学中可以按如下程序展开教学:(1)精心设问,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2)布置任务,尽可能鼓励学生广泛收集相关资料;(3)组织讨论,尽可能关注核心问题的解决方式;(4)梳理概括,尽可能明确人类对某一问题的认识过程;(5)总结提升,逐步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第三,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努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不是孤立的,它与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的,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

⑴ 在活动中体验。

说教和贴标签式的教育没有任何意义,当学生的言行不一时,教学的效果是负向的。

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才会真正收到成效。

⑵ 在过程中渗透。

很多时候,学生只要老老实实地按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完成学习过程,很多教育性目标是不必点出来的。

⑶ 在交流中感悟。

组织学生的交流活动时,只要稍加指导,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大家就会互相启发下有所感悟。

⑷ 在积累中提升。

很多目标的达成都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只有日积月累,才有可能从量变到质变。

第四,要突出观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单元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单元教学的有效性研究

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单元教学的有效性研究摘要: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行下,小学的科学教学受到了教育者的高度重视,作为培养小学生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重点学科,小学科学的教学要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设计,提高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科学性,强化小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小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小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本文对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单元教学有效性策略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单元教学;有效性前言:小学的科学学科教学课堂上,教师要紧跟时代发展的脚步,与时俱进,将陈旧的教学模式突破,培养学生的自主操作实践能力,使小学生加入到亲自的体验中来,强化科学探究意识,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在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的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结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优化课程设计,使小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挥出学习主体的积极作用,提高科学学科的综合素养。

一、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是决定课堂教学效果的前提条件,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的单元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具体的教材内容,做好前期的教学准备,优化教学方案计划。

以其中月相变化这一课程为例,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优化教学方案的活动计划,设置识月相、给月相排序和模拟月相三个活动。

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形状各有不同,教师要培养学生对月相的形状形成更全面的掌握和认知,对于月相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中形成的变化产生初步的体会,学会在观察月相活动中了解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师可以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小学生在相互协作下,对月相的产生进行逻辑推理和大胆假设,修正假设,在事实基础之上利用模型对自然现象进行初步的解释。

由教师指导,将学生作为课堂上的主体,培养学生对月相变化过程的独立、持续观察能力,树立起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小学生能够意识到月球、地球是一个系统,在不断的变化中理解知识、内化知识。

教师要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案,做好前期的教学准备,有计划的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精神,使其掌握科学知识[1]。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的课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的课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的课科学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必修的一门学科,其中地球与宇宙领域是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的课,提高学生对地球与宇宙知识的理解和学习兴趣,是每位科学老师努力追求的目标。

本文将从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选择和教学资源利用三个方面探讨如何上好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领域的课。

一、教学内容安排1. 制定合理目标:地球与宇宙有广泛的知识点和相关概念,科学老师要明确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确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例如,通过教学,学生可以了解地球的基本结构和运动规律,认识宇宙中的星球和星系。

2. 分层次教学: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进行分层次教学,既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又通过小组合作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可以分为基础知识的讲解、实践操作和问题探究等环节,逐步拓展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知识的理解。

3. 注重实践操作:地球与宇宙领域的知识抽象而广泛,科学老师可以结合实际例子和模型,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际体验地球和宇宙的变化。

例如,组织学生制作一个小太阳系模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天体在宇宙中的相对位置和运动。

二、教学方法选择1. 激发学生兴趣:科学是一门生动有趣的学科,科学老师可以通过引入奇闻轶事、展示有趣的实验和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例如,通过播放有关航天探索的视频,让学生感受宇宙的神秘和美丽。

2. 互动式教学:地球与宇宙领域的知识需要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

科学老师可以采用小组讨论、提问和展示等互动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例如,组织小组辩论活动,让学生就某一科学观点进行讨论和表达。

3. 多样化评估方式:科学教学评估不仅要注重知识的掌握,还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科学老师可以采用口头报告、实验报告和综合评价等方式,全面了解学生对地球与宇宙知识的掌握情况。

三、教学资源利用1. 制作教学资料:科学老师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图表和实验活动手册等教学资源,提供给学生参考和学习。

小学科学教学地球与宇宙

小学科学教学地球与宇宙

小学科学教学地球与宇宙地球与宇宙是小学科学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通过地球与宇宙的学习,孩子们可以了解到我们的生活环境以及宇宙的奥秘,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文将介绍小学科学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教授地球与宇宙的知识,提供一些教学方法和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这个主题。

一、引入地球与宇宙的知识地球与宇宙的学习应该从学生已经熟悉的知识出发,通过引导他们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激发他们对地球和宇宙的好奇心。

比如,我们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夜晚能看到月亮和星星?它们是在哪里?它们是怎么来的?”通过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二、通过实地观察学习地球的特点实地观察是小学地球与宇宙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之一。

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室外,观察天空的变化、昼夜的交替、云彩的变化等。

通过亲身经历,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感受到地球的形状、自转和公转等。

三、利用实验让学生了解宇宙的奥秘除了观察,实验也是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手段。

通过一些简单的实验,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宇宙中的一些重要原理。

比如,我们可以利用一个模型来模拟地球和月亮的公转、自转运动;也可以利用一个大水桶来模拟地球自转时产生的离心力,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地球上会有昼夜交替和季节变化等。

四、多媒体资源的应用在现代科技的支持下,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来教授地球与宇宙的知识。

通过播放一些有关宇宙的纪录片、演示一些与地球相关的动画等,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地球和宇宙的奥秘。

同时,多媒体资源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例和案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五、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互相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在地球与宇宙的学习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研究,让他们共同探讨地球和宇宙的一些问题,例如:什么是黑洞?为什么地球会有自然灾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不仅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还可以锻炼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学宇宙知识教学方案

小学宇宙知识教学方案

小学宇宙知识教学方案一、背景介绍宇宙是一个神秘而广阔的领域,对于小学生来说,了解宇宙知识不仅可以拓宽他们的视野,还能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教学方案旨在帮助小学生系统地学习宇宙知识,并通过活动与实践,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二、教学目标1.了解宇宙的基本概念,如星球、恒星、行星等。

2.认识太阳系内各个行星的特点和位置。

3.了解宇宙中的天文现象,如日食、月食、流星雨等。

4.能够描述宇宙中的黑洞、星系等特殊现象和结构。

5.培养学生对宇宙探索和科学研究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思考。

三、教学内容和方法1.教学内容(1)宇宙概念的介绍:教师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宇宙的概念和宇宙中的一些基本要素。

(2)太阳系的介绍:通过讲解和图片展示,引导学生了解太阳系的组成、各个行星的位置和特点。

(3)宇宙中的天文现象:通过观察和实验,教师向学生展示宇宙中常见的一些天文现象,并让学生亲自参与其中,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参与度。

(4)黑洞和星系的介绍:讲解黑洞和星系的概念,通过图片和故事的方式,向学生展示这些宇宙中的特殊现象和结构。

2.教学方法(1)直观教学法:教师通过图片、视频和实物模型等直观的教学材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宇宙知识。

(2)互动教学法:利用小组合作、讨论和互动的方式,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3)实践探究法:通过观察、实验、活动等方式,让学生亲自参与到宇宙知识的学习中,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

四、教学流程1.教师简要介绍宇宙知识的重要性和目标。

2.介绍宇宙概念,通过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宇宙的广阔和神秘。

3.讲解太阳系的组成和各个行星的特点和位置。

4.通过观察太阳、月亮和星星等天文现象,让学生感受宇宙中的奇妙现象。

5.讲解黑洞和星系的概念,通过图片和故事向学生展示宇宙中的特殊结构。

6.引导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实验和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7.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思考并提问。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评价: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回答问题的准确性、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进行评价。

小学科学教学探索天体和地球的运动与变化

小学科学教学探索天体和地球的运动与变化

小学科学教学探索天体和地球的运动与变化为了提高小学科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深入探索天体和地球的运动与变化是非常重要的。

通过此类教学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宇宙观念,培养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本文将围绕天体和地球的运动与变化展开讨论,并提供一些适用的教学方法和案例。

一、天体运动的基本认识在小学阶段,学生对天体运动的了解十分有限。

因此,教师要将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介绍给学生,并帮助他们形成初步的认识。

可以通过观察太阳的运动、月亮和星星的变化等方式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天体运动的探索欲望。

教师可以组织观察活动,让学生利用望远镜观察星星的变化,记录观察结果,并与同学分享。

通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可以逐渐了解天体的运动规律,比如太阳的日运动和季节变化,月亮的月变和月相变化等。

二、地球的自转与公转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是地球运动的两个基本概念,也是天体运动与变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演示、模型展示等方式进行教学。

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使用投影仪或电子白板展示地球自转的动画,让学生观察地球自转的速度和方向。

同时,可以设置实验场景,通过旋转地球模型,观察地球自转对昼夜变化的影响。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地球自转的概念和影响。

在教授地球公转的内容时,可以通过制作一个简易的太阳-地球-月亮模型来进行示范。

学生可以分别扮演太阳、地球和月亮,模拟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过程。

通过这样的角色扮演,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和规律。

三、季节变化与地理位置的关系地球的倾斜轴和公转带来了季节的变化,这也是天体运动与变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和实物模型等教具,帮助学生理解季节变化的原因。

通过使用倾斜轴模型,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地球公转轨道上的四个关键时刻,即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并解释这些时刻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在季节变化的讨论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地理位置对季节变化的影响。

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部分教材分析及教学略谈

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部分教材分析及教学略谈

专题讲座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部分教材分析及教学略谈(★1)一、教材分析首先,来看看课程标准中与“地球与宇宙”部分内容相关的资料。

小学3—6年级科学的内容共分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生命世界、物质世界、地球与宇宙五个方面,课标中对地球与宇宙部分的教学目标要求是(★2):通过对地球与宇宙有关知识的学习,了解地球、太阳系的概况及运动变化的一般规律,认识人类与地球环境的相互作用,懂得地球是人类唯一家园的道理。

我们再来看看“地球与宇宙”内容标准框图(★3):其中:椭园形标识表示的是领域(地球与宇宙),三个并列的一级主题:静态的有关地球概貌与组成地球的物质;动态的由于地球运动所引起的各种可见变化;第三个板块是天空中星体的认识。

再接下来是二级主题,教材当中的具体内容按二级主题展开。

现有教材中的各单元内容,我们均可以跟课标中的这一内容标准图找到对应,从而明确相应内容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要求。

简单地罗列一下,因此,我们还可以用下面的一些概念图来进一步细化“地球与宇宙”部分内容在编排上的结构以及所涉及到的一些核心的概念。

(★5-10)总的来说,“地球与宇宙”部分内容在整个小学科学课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加强这些内容的学习很有必要。

(★11)一是有必要让学生知道有关地球和宇宙的真面目。

从各种媒体以及低年级的教学中,学生早已熟悉地球、宇宙飞船、星球等词汇;夜空中闪烁的星星和弯弯的月亮是许多儿童文学作品中的主题,它引发了儿童强烈的好奇与无限的遐想。

但这种了解还是很肤浅的,有些概念也是完全错误的,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可以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认识。

二是地球与宇宙的知识同生命世界、物质世界的知识相比较在教学上相对显得薄弱。

过去有理论认为儿童无法理解描述地球、宇宙之大的数据的确切含义。

例如,很少有孩子真能知道100亿恒星到底是多少;宏观的空间想象能力有限,使得儿童理解星球空间位置关系也有一定的困难。

因为,其中很大一部分内容都是大尺度的、特别宏观的、远距离的东西,没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之前,要完成这些任务显得非常困难。

科学活动地球和宇宙教案反思

科学活动地球和宇宙教案反思

科学活动地球和宇宙教案反思科学活动:地球和宇宙教案反思教学目标:1. 理解地球和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地球和宇宙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

3. 培养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探索和思考能力。

4. 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和观察技能。

教学准备:1. 地球和宇宙的相关教材和参考资料。

2. 实验器材和材料:世界地图、星空模型、望远镜等。

3.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段地球和宇宙的相关视频,激发学生对这个话题的兴趣。

2. 通过提问和讨论,了解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基本认识和想法。

探究:1. 分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个子主题,如地球的结构、宇宙的形成等。

每个小组通过查阅资料和讨论,准备一份小组报告。

2. 小组报告:每个小组派代表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回答其他同学的问题。

3. 实验活动:安排一些与地球和宇宙相关的实验,如使用望远镜观察星星、模拟地球自转的实验等。

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拓展:1. 通过展示一些关于地球和宇宙的图片和视频,扩大学生的视野,激发他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2. 鼓励学生提出更多的问题,并引导他们通过查阅资料和实验来寻找答案。

3. 提供一些相关的科普读物和网站,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总结:1. 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地球和宇宙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和宇宙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并讨论这些影响对我们生活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如观察天空中的星星、了解地球上的自然灾害等。

评估:1. 通过小组报告和实验结果的分析,评估学生对地球和宇宙的理解程度。

2. 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观察记录,评估他们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改进:1. 根据学生的学习表现和问题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2. 鼓励学生参与更多的实践活动和科学探索,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题一:如何提高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程1)
要提高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首先必须对“地球与宇宙”各部分的教学目标了然于胸,知道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的内容标准主要涉及:①“地球的概貌与地球的物质”,②地球的运动而引起的各种变化,③天空中的星体三大部分内容。

其次,教师要依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好不同的探究学习的模式和教学策略。

这种教学策略,要使学生们获得有关的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到探究的乐趣,了解人类对宇宙奥秘的探索,认识科学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潜力。

比如:对于科学史部分的学习,不能仅仅满足于教材提供的或从不同渠道收集到的资料的阅读。

要尽可能引导学生对资料的分析。

教学中可以按如下程序展开教学:( 1)精心设问,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布置任务,尽可能鼓励学生广泛收集相关资料;( 3)组织讨论,尽可能关注核心问题的解决方式;( 4)梳理概括,尽可能明确人类对某一问题的认识过程;( 5)总结提升,逐步形成科学是不断发展的观点。

第三,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努力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目标达成,不是孤立的,它与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的,是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

⑴ 在活动中体验。

说教和贴标签式的教育没有任何意义,当学生的言行不一时,教学的效果是负向的。

只有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体验,才会真正收到成效。

⑵ 在过程中渗透。

很多时候,学生只要老老实实地按科学探究的基本程序和要求完成学习过程,很多教育性目标是不必点出来的。

⑶ 在交流中感悟。

组织学生的交流活动时,只要稍加指导,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大家就会互相启发下有所感悟。

⑷ 在积累中提升。

很多目标的达成都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只有日积月累,才有可能从量变到质变。

第四,要突出观察活动的设计与指导。

观察是最基本的科学探究技能之一。

在“地球的物质”部分的教学中,既有对具体物质的观察,也有对现象的观察。

在教学时除了要注意具体的观察步骤外,提高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还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观察活动要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充分地进行观察。

(2)要指导学生运用“整体——部分——整体”的方法进行观察。

这实质是一种“分析——综合”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有助于全面地观察。

( 3)要教给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观察。

通过比较,有助于发现物体的细微特征。

( 4)要重视观察结果的汇报。

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把观察到的各种情况充分地表达出来。

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观察的目的,切实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第五,要运用“学习科学方法”的基本教学程序,培养动作技能。

凡涉及科学方法的内容,教学时首先通过讲解、演示、分步操作、连贯操作等步骤,使学生初步掌握方法的要领,然后让学生使用不同的材料对这种方法反复进行练习,达到“初步学会”,最后引导学生运用学习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以便检验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这种方法。

教学过程的基本模式如下图:
当然,在科学教学中,有一些内容不便于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取直接经验或相关概念。

如宇宙、火山、地震、能源等内容。

这就要求老师从了解学生已经知道的太阳周围的天体有哪些开始,到学生以组为单位,以网络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考察某一种天体,到汇报相关信息,分析八颗行星的数据,了解其大小、远近等特征,认识太阳系组成,最后让学生闭上眼睛想象这个空间。

这个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思维发展规律。

总之,要提高小学科学“地球与宇宙”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从学生出发,教给学生科学的研究、观察、实验方法,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