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生活化资源开发研究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生活化资源开发研究

农村小学科学实验生活化资源开发研究摘要: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深化与实施,对于教学的要求也在不断的提高,强调开展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全面能力,为学生的终身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学科学教学可以学生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态度等。

农村科学教学在开展教学时,要与实际的生活进行联系,为学生开发生活化资源,有效利用农村资源高质量的开展实验教学,实现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强化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生活化资源前言:在新课改背景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水平与思维创新能力,作为实践性课程,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正逐渐被重视。

教师要注重农村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将生活化资源开发,提高教学质量。

农村教师要转变以前的教学思想,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入手,合理的开发农村生活化资源,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积极的投入到科学实验中,在趣味性学习中高效掌握知识,提高教学成效。

一、转变教师教学观念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资源的开发,最为关键的是要将教师的科学实验观念转变。

教师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严重[1]。

导致多数教师只注重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对学生操作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情况,小学生的整体素养较低。

所以,想要有效实现农村小学科学实验资源的开发,就要将教师以往的教学观念转变,让教师真正的重视科学实验,使学生意识到实验教学对学生成长的积极促进作用,进而使教师改变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开发生活化教学资源,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愿意在熟悉的生活中开展实验操作,主动进行科学知识的探究,提高科学实验教学质量。

二、善于发现生活素材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探究性学科,学生在开展科学探究时需要借助于探究材料,这是学生开展实验必须要具备的条件。

在开展科学教学时,教师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素材,通过农村学生处处可见的生活化实验材料,将科学课堂充实,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一、课题的提出(一)、现状分析2005年,全国基础教育全面开始新课程实验的新时期,教学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没有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再好的课程改革设想都将难以实现。

然而,我国在科学教学资源开发方面还很大程度上落后于实验教材的开发,科学教师们深深感觉到教学资源的匮乏。

特别是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建设,有其特殊性,主要呈现出如下特点:1、教学资源的应用比较有限。

由于农村的教育发展水平低,受教育软、硬件环境的制约,科学教师并未充分开发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致使教学资源缺乏,许多科学教师仍然只是用一本教师用书和一本教材实施教学,根本没有利用农村特有的教学资源,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程度还相当有限。

2、农村小学实验器材缺乏。

现在大多数农村小学所拥有的实验器材都是以前常识科遗留下来的,有些稍好的学校则购进了少量、简易的实验器材,而这些根本不能满足具有极强操作性和实践性的科学课。

更何况,绝大多数农村小学都没有专用的实验室,只是哪有空房就腾出来用,但没过多久又被占用。

实在没有空房,就在课堂上凑和解决。

(二)、现实意义新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提出: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

要实现新课改目标就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教学资源。

而科学课程实施的范围和水平以及科学课程目标的落实与达到程度,一方面有赖于科学教学资源的丰富程度,另一方面有赖于科学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的水平。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科学教育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面的通力合作来共同支持和完成,这些科学教育资源或信息之间,有时协调一致彼此促进,成为课程改革的强大动力;有时则因未有效开发而不能充分发挥作用;有时甚至相互冲突,造成浪费,产生负面作用。

这样,现有科学教学资源的利用、潜在科学教学资源的进一步开发以及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的相互作用研究,就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值得我们去关注去解决,从而有效地促进科学课程改革的实施与发展。

2024年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2024年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2024年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一、引言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小学科学教育面临着诸多挑战,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课程资源的匮乏。

然而,农村地区同样拥有丰富而独特的自然和社会资源,这些资源为科学课程提供了无限可能。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以提升农村小学科学教育的质量。

二、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现状在农村地区,小学科学课程资源往往受限于经济条件、教育设施和教师资源等方面。

实验室设备不足、教材资源单一、教师科学素养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

这些因素导致学生难以接触到多样化的科学学习材料,难以形成对科学知识的全面理解。

三、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策略3.1 利用自然资源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动植物、地形地貌、天文气象等。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这些自然现象,通过实地考察和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例如,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生长实验、昆虫观察等活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科学的魅力。

3.2 发掘社区资源农村地区的社会资源同样不容忽视。

教师可以与社区合作,利用社区设施、文化活动等资源,丰富科学课程的内容。

例如,可以邀请农业技术人员讲解农业知识,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农业科技园区,了解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

3.3 创新教学方法针对农村地区的特点,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

可以通过故事教学、游戏教学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视频、图片等,为学生提供更加直观的学习材料。

3.4 提升教师素养教师是课程资源开发的关键。

农村地区的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和教学能力,以更好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可以通过参加培训、交流学习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四、案例分析以某农村地区的小学为例,该校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学课程活动。

教师们组织学生进行植物生长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植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生长情况;同时,还邀请当地的农业技术人员为学生讲解农业知识,让学生了解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

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直观生动的教学方式,吸引学生的眼球,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浓厚兴趣。

在学习植物生长的过程中,可以带领学生们一起去学校的花园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情况,从而使学生对植物生长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2.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生活化教学可以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让学生从被动听课的状态中解放出来,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学生们可以通过身临其境的实践活动,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从而增强他们对科学学习的热情与动力。

3. 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生活化教学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

在学习水的状态变化时,可以让学生们亲自动手动脑,通过实验观察水的蒸发、冰冻、沸腾等现象,从而促使学生全面提升了解科学知识的能力。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实践策略1. 创设情境引入学习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可以通过情境创设,引入学习内容。

在学习物质的变化时,可以通过将变化的例子引入课堂,让学生们在实际中看到、感受、体验物质的变化,从而引起他们对物质变化的探究和思考。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设备,可以将课堂内容呈现得更加直观生动。

在学习太阳系的结构时,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料,展现宇宙的神奇与壮丽,引发学生对太空的好奇心。

3. 情景模拟实验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可以选取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实验,供学生参与。

在学习声音传播时,可以进行情景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动脑,通过实验观察声音的传播,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声音传播的规律。

4. 实地考察学习学校周边或社区内的资源,都可以成为教学的宝贵素材。

在学习地理时,可以利用学校周边的自然资源,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让他们对所学知识有了更加直观的把握。

1. 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在生活化教学中,要注重调动学生的参与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农村小学生活化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农村小学生活化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农村小学生活化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摘要:在我国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的发展进程中,对于学生的科学素养要求不断提高,认为小学时期是学生建立科学素养的科学核心素养的关键性时期。

因此,农村小学的科学课程要结合农村的实际情况,从各个方位进行开发和利用,以此来真正的提高农村小学生的科学教学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让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生活化科学课程资源能够让学生与自然建立紧密的联系,让学生对科学知识更加容易理解,从而保障教师的教学效率。

此篇文章将对农村小学生活化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活化、科学课程资源在我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科学课程作为一门主要培养学生科学思维的课程,受到越来越多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他们认为利用好科学课程能够为教育改革起到积极的作用。

因此,落实课程的培养目标,做好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开发与利用好课程资源,对于现在的教学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农村小学通过对生活化科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将各类科学知识进行整合,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建立密切的联系,以此来保障学生能够对能够深层次的对科学知识进行理解,以及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1]。

除此之外,学生能够通过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并用科学的思维去学习其他学科的知识,从而有助于学生未来的良好发展。

1.农村小学生活化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现状1.1小学科学课堂资源开发与利用重视程度有待提升在从现阶段来看,大多数的农村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师整体教学素质较低。

教师受到传统的教学思想影响,对于开展教学时一味的使用传统的教学观点和模式,并没有认识到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对学生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忽略了培养学生的科学核心素养[2]。

与此同时,农村小学教师队伍的构成,主要是专科学院类的教师占比较大。

在开展科学课程时,通常都是由其他的课任教师进行兼任,从而导致农村科学教师的工作量较大,没有时间对科学课程的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使其教学效果并不显著。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活动资源开发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活动资源开发

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探究活动资源的开发研究摘要: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教学要结合实际,充分发掘本地资源,围绕科学探究活动做好资源开发和课题设计。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关键词:小学科学探究活动资源开发亲历体验我国农村地区虽然当前经济发展迅速,但由于地域因素部分地区经济仍较落后,从而导致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

但是农村小学科学课程改革的实施却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结合地域的实际情况,大力开发和利用本地资源,因地制宜,让科学课程资源贴近生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社会,更加热爱科学。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意味深长地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则特别强烈。

只有在探索活动中不断地扶植、巩固和实现学生想要成为发现者的愿望,才能最终带给学生以欢乐。

”在苏教版科学课程教学中,经过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对学生探究活动的资源开发研究,其中可做到以下几点:一、因“地”制宜。

因“地”制宜,这里的“地”指的是地理。

科学课程要求学生认识地球,学生往往在这个内容上认识比较困难,因为我们置身在地球中,不能够像生活中的常见物体随时拿在手中的把玩,为此我们可从地理入手,解决学生的认识之困。

而每个地区的农村地理概况是不一样的,都有自己地区的特殊的土壤、水文、地形、地质等,教师在教学中可对学校所在地的地理概况进行认真调查,了解土壤分布、水系水质等水文、地质地形等后,可在学生探究活动中有针对性的设计。

例如在三年级上册《生命之源——水》这一章节教学中,我就结合学校所在地位于巢湖之滨的特殊地理位置,水系众多的实际情况,有的放矢地引导学生做好探究活动。

小学教科研课题:《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实验阶段总结报告

小学教科研课题:《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实验阶段总结报告

小学课题申报\小学科学课题申报《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实验阶段总结报告《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课题实验阶段总结报告一课题的提出的理论依据(一)生活教育理论(1)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活动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主动地进行学习。

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引导学生直接从外界事物和周围事物环境中进行学习,同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从而使他们获得有用的知识。

(2)在杜威那儿,教育就是儿童生活本身,儿童的课堂生活就是儿童的生长。

儿童具有的交际、探究、制作和艺术的兴趣和本能的自然展现,就是儿童生活,就是儿童的教育生活或课堂生活。

(3)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 “为生活而教育”。

他认为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学不能脱离生活。

(二)建构主义理论皮亚杰的知识建构理论指出,学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在主动的活动中建构自己的知识。

也就是说,学习者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而是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生活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三)课程理念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学习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科学学习要体现开放性。

二、课题实验的足迹(一)组建研究组织,确立运行工作机制为确保“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实验的正常运转和深入发展,根据本课题研究自身的要求,吸纳若干骨干教师为课题组核心成员。

采取并试运行工作例会机制。

结合常规教研活动,每月最少召开一次课题研究核心组成员会议。

核心组成员的职责是:收集、反馈实验中老师们普遍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集思广益,解决问题,保证实验有效推进。

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结题报告

《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结题报告安庄镇课题组2012年6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结题报告安庄镇课题组【摘要】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是基础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深入认识了课程资源的实质、开发利用的现状、实施策略及方法的基础上,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才能拓展教育视野,高效、合理的开发利用小学《科学》的各种课程资源,从而让小学《科学》真正成为受小学生喜欢的课程。

【关键词】课堂教学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校外课程资源;信息技术资源;其他相关资源一、课题提出的背景新课程实施以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及手段,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特别是社会的价值取向,科学教师多以兼职为主,当今农村小学科学教学的现状仍然不能令人满意。

学生虽从三年级就开始与科学课程打交道,却对生活中的科学资源视而不见,缺乏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而在教师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资源的开发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1、有认识,缺意识。

小学科学学科有着广泛的可待开发和利用的教学资源。

多年课题研究的实践和新课程改革的培训,涤清了我镇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使他们对课堂教学资源有了一定的新认识。

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带有共性的问题是教师对课堂教学资源的地位和作用重视不够,资源意识较为淡薄。

不少教师仍将教科书视为教学资源的全部,近而把教学过程窄化为“教教材、学教材、考教材”。

这不符合学习的规律,也阻碍着着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掩埋着课堂中生命的灵性。

也正是由于资源意识淡漠,一些很好的课堂教学资源被闲置、浪费,从而影响课堂教学效率。

例如,课堂中学生偏离教师“预设轨道”的个性化发言,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等,这些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

然而,他们被漠视的现象比比皆是。

缺乏发现教学资源的“慧眼”,当然也就没有利用教学资源的“慧心”了。

2、有认识,缺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我镇教师的资源意识有所觉醒,但是课堂上却存在着课堂教学资源利用不当的现状。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结题报告.doc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结题报告.doc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结题报告禄丰县妥安乡安乐希望小学课题组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农村小学的习作教学,由于受地理环境、人文环境、信息闭塞等因素的制约,学生的生活存在局限性,与外界接触面小,导致信息量少。

在习作教学中,学生总感到能写的东西太少,写作内容单调,缺乏新鲜活力。

习作教学中,教师难教,学生难写的局面难以破解。

每当提起写作文,学生就眉头紧皱,不知从何下笔。

长期以来,语文课程资源结构单一,教材常被视为课程教学的唯一资源。

尤其是作文教学,教师利用最多的是教材中的命题作文,学生有无亲身生活体验并不重视,学生有无真情实感也不关注,关注的只是师生是否完成了这一教学任务,而把大量的生活资源排除在自己的教学视野之外。

因此,这样的作文教学内容狭窄,形式单一,严重影响了学生写作兴趣的激发,写作水平的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对习作教学提出的要求是:“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因此,我们的习作教学要走进生活,寻找习作的源泉,充分利用农村广阔的生活场景,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丰富的素材,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

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

基于这一点,小学作文教学应该生活化,生活与作文可以构成一个“生活—作文—生活”的循环。

教师应引导学生多接触生活,留心观察和用心体验周围的世界和现实生活,并及时做好记录,为写作而积累。

在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让学生大写真、抒真情。

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引导学生在参与活动中学作文写作文,符合现代教育观,符合学生习作的心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作为农村小学的教师,我们可根据学校条件和周边环境,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习作校本资源,充分利用好身边的生活资源,拓宽学生的视野,积累更多的习作素材,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促进学生习作水平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快乐写作,带着愉悦的心情进入写作,不再把写作当作是“痛苦”,而是一种心灵的享受。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浅谈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科学课程作为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如何开发科学课程资源是一个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一、定位科学课程的重要性科学课程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科学基本素养、引导学生科学探究的任务。

实践表明,科学课程在小学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

而科学课程的开发则需要全面、系统的科学素养作为基础,加以创新的思维方式、实验探究等措施,带动教师、学生和家庭,高效普及科学知识。

二、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1. 教材教材作为科学教育的基础工具,它承载着科学课程的知识性、思维性和能力性要求,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主要载体。

而科学教材的开发需要面向学生需求,具备深入浅出、生动形象、注重实践探究等特征。

2. 教学媒介教学媒介是科技影响下的教育创新。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不断丰富,电化教学、网络学习、虚拟实验等也日渐普及。

因此,教师需要善于利用各种教学媒介,让学科课程取得更好的效果。

3. 实验室实验室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学生理解科学知识以及培养科学思维的重要环节。

因此,建立并完善各种类型的实验室设施,如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等,可以为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三、科学课程资源开发的应用1. 融合性教学法开展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需要学科之间的融合。

例如,利用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教材,采用项目为核心的课程融合方式,让学生在活跃思维的同时也可以学会团队合作,培养探索精神。

2. 有趣性教学法科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不仅注重科学的性质,还应注重学科的趣味性。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情境模拟、故事情节等方式,进行科学知识的交流,让学生感受到身临其境的乐趣。

3. 个性化教学法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的接受程度都有所不同。

因此,教师在开展科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学生的需求,采取个性化的教学手段,如个性化课程设置、个性化评价等,让学生在资源开发中得到最大化的收益。

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探究

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探究

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资源的开发探究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它对学生的思维启迪、能力发展以及素养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学生与世界建立联系的良好途径。

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于多元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探寻多样化课程资源获取途径,对有利于学生科学意识养成、科学能力发展以及素养提升的关键教学资源展开深入的开发与教学应用,以全面强化学生的课程学习效果与科学文化素养。

而这一点对于小学生的科学探索而言尤为重要,小学是学生科学意识养成与能力发展的关键期,教师要抓住这一教学契机,积极开发与整合课程资源对学生加强教育指导。

关键词:农村;小学科学;教学资源;开发途径在农村小学的科学教学过程中,教师想要通过课程资源的有力开发与应用来提升教学质量,需要保证开发的全面性与多元性特性。

综合考量农村小学现有的教学条件与设施,教师主要可以从实验室与信息网络资源、家庭实际生活资源与大自然原生态资源等多个方向展开积极的探索,引导学生有效从各类资源中获取关键知识点与内容,以强化其知识吸收效果,全面提升其科学素养能力水平。

一、开发及充分利用农村现有的植物资源在农村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植物非常多,农村的田野里,小河边,桑地上等等长着各种各样的不知名的植物,这些其实便是我们进行科学教学的很好的资源,为我们进行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进行科学教学的过程当中,将这些直观形象的植物引用到教学当中,让学生们对其直接进行感知,从而引导学生们对所要学习的内容得到正确的概念,为学生提供能良好感知的具体实物。

在这样一个资源利用的过程当中,不仅能够让学生们良好地掌握科学知识,更能够非常好的体验到探索的过程,丰富学生们学习的经验。

比如在教学《植物的一生》这一节内容的时候,为了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更加形象真实地了解到植物生长的过程,我给学生们每个人发了几粒凤仙花的种子,让他们将这几粒种子种到一个自己喜欢的并且能够随身携带的瓶子当中,细心的照看凤仙花,给它浇水,去观察它的生长。

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

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研究引言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是一种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将学科知识融入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能够感受到科学的奥秘和乐趣。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科学兴趣和习惯的关键时期,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中进行生活化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和优化策略,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现状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学者们通过对课堂实践的观察和分析,探讨了生活化教学对学生科学学习的影响。

研究表明,生活化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增强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生活化教学也能够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已经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二、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影响因素1.教师角色:教师在生活化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生活化教学的效果。

教师应该具备丰富的科学知识和生动的教学方法,能够将抽象的科学概念具象化,让学生能够从日常生活中找到科学的影子。

2.教学内容: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需要选取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和探究科学知识。

教学内容应该注重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结合,突出实践性和启发性。

3.学生特点:学生年龄、认知水平和兴趣爱好对生活化教学的影响也不可忽视。

教师需要全面了解学生的个性,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差异化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生活化教学中。

4.教学环境:良好的教学环境对生活化教学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教室的布置、教学设备的运用、课堂氛围的营造等都会影响学生对科学课堂的学习体验。

三、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优化策略1.多媒体辅助: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生活化教学,通过图像、声音、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展示,使抽象的科学概念变得直观和形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利用生活中的情境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科学的奥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农村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

《农村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课题中期小结番禺区石基镇小龙小学陈丽玉一、课题背景我们学校的学生都来自农村,农村作文教学一直是农村语文教学的难中之难。

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农村的小学生作文,缺乏个性,人云亦云,难得看到有与孩子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农村特点的作文。

作文的练习局限于课内,忽略课外、社会这一大舞台;只重视习作的结果,忽视学生的生活体验。

不重视生活素材,语言的积累,待到“作文”时作文,使得每一次的作文课,成了老师与学生“苦恼课”。

为了改革这一弊端,进一步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探索作文教育规律,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我校语文科研项目“农村小学生活化习作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

本课题的实验研究,将结合农村小学自身的特点,试图探索一条适合农村小学特点的作文教学策略,为农村作文教学提供全新的理论依据和操作规范。

二、研究目标总目标:开发农村资源,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素材,写生活化的习作,写出农村特色,使学生作文的过程成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的过程,促使农村小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全面提高学生作文素养。

1、低年级阶段目标创设情境,鼓励学生走进农村美丽的大自然,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对写话有兴趣,写出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农村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2、中年级阶段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生活的情感,做生活的有心人,引导走出课堂,步入五彩生活,扩大活动天地,积累生活素材,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作文具有农村特色。

3、高年级阶段目标热爱生活,体验生活,留心观察周围事物,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积累丰富的农村生活习作素材,写下自己对农村生活的独特感受,内容具体,感情真实。

学写读书笔记和常见应用文。

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三、预期的研究结果1、确立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生活为泉源,以育人为目标的作文教学思想,逐步做到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结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优化,促进学生自主发展。

小学科学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实施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小学科学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实施研究获奖科研报告

小学科学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实施研究获奖科研报告【摘要】生活是科学知识孕育的沃土,也是科学知识学习的最终归宿,加强生活与学科知识的有效结合是新课改下科学课程变革的必然选择。

本文立足于小学科学课程教学,就生活化教学实施的意义与对策进行了重点研究,以期有效提升科学课程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一、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实施的意义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思想论述了现实生活与教学之间的重要联系,提倡课程教学要回归现实生活,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或者走出课堂,让学生走进现实生活中去体会知识获取和运用过程,这样更有利于提升课程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形成。

为了可以有效提升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有效性,就必须摒弃以往只重对照教材讲授的教学理念,创新运用生活化教育思想与理念,使学生可以利用生活化教学资源辅助学生理解科学课程知识,显著提升他们学习的有效性,有助于更好促进他们科学素养的形成。

由此可知,将生活化教学理念融入小学科学课程教学中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

二、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实施的对策(一)基于生活化教学模式,科学导入待学新知在小学科学课程教学期间,课前导入是教学的起始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教学环节,但是常常容易被教师所忽视,影响了整堂课教学的质量。

如果可以在科学课教学之前科学地设置待学新知导入方案,那么可以在课程知识正式教学之前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对待科学课程知识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与探索欲,这样更有利于构建高效科学课程课堂。

而生活化教学模式则为待学新知导入提供了强大的支持,所以在开展科学课程教学之前,教师要善于灵活地运用生活化的知识导入方式与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科学课程知识的兴趣,为高效科学课程课堂构建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怎样搭配食物》教学期间,为了提前激发学生学习这部分科学课程知识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联系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针对性为他们设计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如“你们今天早餐吃的是什么?”“你们晚餐一般会吃什么?”“你们知道如何正确地搭配食物吗?”“如何搭配食物才能使我们更加健康?”等等,这些生活化问题的设计可以有效启发学生思维,促使他们开展深入沟通和交流。

粤教科技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

粤教科技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

---------------------------------------------------------------最新资料推荐------------------------------------------------------ 粤教科技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孝南区小学科学教师培训材料祝站中心小学李继红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我受区教研室鲁主任委托,就我们学校区级规划课题《粤教科技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和各位同仁一起交流,同时也希望在交流过程得到各位同仁的指导,从而进一步完善我校的课题研究。

本课题从选题、立项到实施都得到教研室特别是鲁主任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仅课题名称就几易其稿,鲁主任都亲临指导。

下面就我校《粤教科技版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和各位同仁交流一下: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课题作一描述;一、课题论证:研究课题的论证:课题的界定;课题提出的背景;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课题的界定:生活即教育。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我们的实际生活即是我们全部的课程;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

现代课程论也认为,生活世界是科学世界的意义之源,教育也必须回归生活世界。

回归儿童的生活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1 / 13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学生的课内外生活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

传统的自然教学,过于强调学科本位,过于追求知识的传承,过于强调集中统一,把自己孤立、封闭、僵化起来,要革除这些弊端,就必须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课堂教学的出发点,让学生从生活中进行体验,从体验中促进理解。

小学科学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

科学课程将细心呵护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学习与周围世界有关的科学知识,帮助他们体验科学活动的过程和方法,使他们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乐于与人合作,与环境和谐相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村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阶段性实验报告2011-12-04 21:53:15| 分类:课题研究| 标签:|举报|字号大中小订阅《农村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阶段性实验报告2011年5月至今我们课题组对《农村小学科学课堂生活化教学资源开发的研究》已经过近两个学期的研究,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研究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第一阶段的研究已经结束。

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现状小学科学教育的基本目标之一是实现课程生活化、社会化和实用化。

而所谓“生活化”,即在科学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科学,把生活经验科学化,科学问题生活化,体现“科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从而加强学生学习科学的目的性。

然而目前的科学教学中对生活材料的运用存在几方面的误区:1、有些教师对生活材料重视不够,利用不够,只是注重于教材所提供的材料。

目前材料箱里的材料很多与教材不符,且质量较差,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

2、有些教师虽然课外收集生活材料,但选择、组合不恰当,解决不好当然给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

3、客观条件局限难以满足要求。

如有的学校经费紧X,地处偏远山村等。

理论与实践的分离,实验与生活脱节致使科学课堂失去了原本的生机与活力。

加强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生活化、创造性的课堂势在必行。

鉴于此,我展开了“创造性的运用生活材料学习科学课”方面的研究,依据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引导学生创造性的运用生活中俯拾即是、触手可及、活生生的材料去实验、探究,从而实现科学教学以学科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以五彩缤纷的现实生活材料为依托,寻求优化科学教学的真正出路。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

这种开放性表现为应该给学生提供选择的机会和创新的空间,使得课程可以在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验背景的学生学习科学的需要。

这种开放性还表现为,要引导学生利用广泛存在于学校、家庭、社会、大自然、网络和各种媒体中的多种资源进行科学学习,将学生的科学学习置于广阔的背景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扩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并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

科学教育改革的方向与“生活化”要求,成为我们实验改革的政策依据与指导。

生活与科学是一体的,生活是科学得以生长的土壤,离开了生活,科学是无法进行“无土栽培”的。

真实的科学教育必须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进行并回归生活。

生活的世界是人的世界,是由人的活动所展开的世界,人是活动的主体,只有主体在活动中理解生活,逐步淡化知识的教化,X扬主体者的自我发现、自我理解、自我尝试,才能主动地融入生活情境中并学会生活。

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

因此,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把科学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感悟科学本源自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道理;使我们的教学从科学世界回到感性的、具体的、现实的、流动的生活中来,让课堂充满生活气息。

三、课题研究的价值意义(一)问题研究的理论价值:1、要以探究为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立足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的提高,使他们更加自主、能动的去探究。

2、小学科学教学以活动为载体,而活动则主要依靠材料,特别是一些生活材料,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将有助于丰富和完善这些活动,使实践与理论达成更完美的结合。

(二)问题研究的实践价值:l、有利于小学生良好科学素养的形成。

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为主线、以探究为核心、以活动为载体的特点,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特别是对一些生活材料的运用,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

2、有助于素质教育的更深入实施和全面推进。

在运用生活材料学习科学课的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广泛地利用各种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源进行学习,不仅更有利于达成教与学的目标,同时能使学生意识到科学与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只有努力尝试用生活学习科学、用科学改善生活,我们的生活质量就会更上一层楼。

3、有助于解决经费不足和保障不力的问题。

有些器材不可能靠实验室提供,如植物油、水果、木头、小动物、玻璃、塑料、泥土等,这些材料必须靠学生从生活中搜集,这样既能顺利地展开教学活动,又能解决经费和投入的问题,可谓一举两得。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和主要内容(一)研究的目标:1、结合教材教学及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生活中的材料特别是一些废弃材料展开探究活动,把复杂的东西简单化、抽象的东西具体化,让他们在“活动"、在“做"上做文章,在创造中成长,在成长中创造。

2、培养学生“科学就在我们身边”和“生活处处有科学”的意识,使他们乐于探究、善于探究、勤于探究,能自觉地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1、创造性地运用生活材料的探究。

2、通过一些“小发明"、“小创造’’帮助学生形成一种好习惯,即运用生活材料学习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等方面的研究。

3、创新思维培养方面的研究。

4、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方面的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一)研究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有:实验法,行动研究法,文献分析法,文献分析法作为学习理论、收集信息的主要方法,其XX息资料主要来源于教育理论书籍、报刊杂志以及网络下载的相关资料等。

在实验各阶段辅以测试法、观察法、对比法、个案研究法等。

(二)我们的研究大致分以下几个阶段进行:1.准备阶段:2011年5月,召开课题组成员会议,明确实验分工,每个成员制定研究计划,准备相关实验材料。

2.实施阶段:2011年5月至今,实施阶段分三个环节进行。

第一环节: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充分利用、借鉴省内外对该主题研究的成果,经验,以保障实验效果,少走弯路。

第二环节:主题组成员要有计划地开展实验,做好研究记录,交流研究中的收获和困惑,并及时调整、借鉴、提高。

第三环节:进行主题成果的交流与展示,处理课题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研究。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和具体操作(一)运用“生活化”的探究材料,开阔学生学习背景,建构知识体系。

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必然要借助一定的探究材料,这是实现学生科学探究过程的必要条件。

我认为科学教学要善于捕捉“生活素材”,运用学生随处可见的生活化的实验材料,对科学教材进行充实、重组或改编。

在教学中,教师尽量采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验材料,学生生活中的矿泉水瓶子、橡皮筋、弹簧、可乐瓶、地上的树枝、家里的油、盐、酱醋、米和生活器具等等都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实验的好材料。

如,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的时候,教材提供的音叉,对学生来说比较陌生,而且研究起来显得单一、不能很好归纳出声音产生的原因,因此我给学生提供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材料。

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纸X等,要求学生用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使直尺、纸X等物体发出了声音,达成了教学目标。

又如,在做“热胀冷缩”实验时,我们提供给学生的实验材料是盐水瓶和学生喝牛奶用的透明塑料管,而不是实验室的烧瓶和玻璃管,实验的效果同样很理想。

“生活化”教学内容的增设,扩充了科学教学资源,及时地把新信息、新成果整合到了教学内容之中,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从而将学生的学习置于其生活周围广阔的自然环境或人文环境之中,帮助他们不断拓展对周围世界科学现象的体验。

(二)、立足课外延伸,多渠道地搜集生活材料,拓展创新视野。

探究生活材料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探究材料的开放性指教师不安排统一的材料让学生实验,而是让学生自己去选择材料,自己去准备材料,通过不同的探究性材料达到统一的教学要求。

材料的选择也是自主的,这样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

科学课堂学习的时间有限,更多的探究活动在课后进行,学生运用那些探究性学习材料,在课后进行研究、探索,这样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众多的科学素养。

根据农村学校的特殊情况,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多渠道地开发探究性材料,使材料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理解,还可以走出课堂,去更广阔的环境中去学习,搜集生活材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例如,在学习了《物体的热胀冷缩》,知道水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后,教师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设计实验继续去探究生活中的植物油、酱油等是不是同样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有了前面生活化的实验材料的铺垫,这样的课外探究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

(三)、创造性的开发和运用生活材料,发挥聪明才智,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标中“课程资源的利用与开发”提出:生活里也存丰富的科学教育资源。

我认为生活材料还应包括各种废旧物品。

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用配套的实验材料做实验效果不明显或实验失败。

有时教材中提供的实验方法也不一定能达到教学目的,或者教材要求的实验材料自然室没有这种材料,使得实验无法进行。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想到利用生活中各种废旧物品,鼓励自己和学生寻找身边废旧物品代替实验材料改进实验并进行探究,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身边的环保资源,在动手实践中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爱惜生命等意识和操作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主参与实验探究,这样符合科学课的目标设计“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也有利于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

同时,可以促进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展操作技能和增强实验情趣,为学生提供激发创造欲的条件和环境。

大家知道,废弃的空针管、输液器等污染环境、很难处理。

但是,我们可以用这些东西(要选取相对比较卫生的)来解决许多实验难题,比如:在做压缩空气有弹性实验时,用两个空针管做成空气有弹性演示器,使用时,将它的一端倒立在桌面上,用一只手扶好,然后用另一只手用力下压另一端(推进器),并快速松手,此时,这个推进器会慢慢弹起,说明压缩空气有弹性;如果其中一个推进器只取用橡皮胶塞,那么就可以做成一个“玩具小气枪”。

演示时(不能对人发射)只要迅速推动推进器,橡皮胶塞就会快速弹出,在空中飞行大约4——6米;利用输液器可以制作成“加长滴管”、“简易滴灌器”等。

创造性的开发和运用生活材料,有助于学生将课堂学得的科学知识、技能运用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学生乐于对周围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现象提出问题,并自己想办法探究解决,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

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是那么的广泛,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获得真正的长足发展.波利亚说:“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