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程下的历史教学

合集下载

让学生“活”学——浅论《历史与社会》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的重构

让学生“活”学——浅论《历史与社会》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的重构

与社 会 》 探 究 性 学 习 , 法 多 种 的 方 多样 ,比 如社 会调 查 、现场 观 察 、 走 访 专家 、体 验 学 习 、课堂 讨 沦 、 查 阅 资料 等 等 。
在 学 习 《 是社 会小 主人 》 我 时 ,我 引 导 学 生 学 习 撰 写 调 查 报 告 《 于 嘉 善 魏 塘 镇 至 惠 民 镇 华 关
目,让 学 生 探 究 污 染 源 及 其 危 害 , 自主拍 摄 、 考察 和收 集 资料 , 师生

生活的关系 。 , 出示 内蒙古风 、 尤
情 图片 , 《 堂》 天 。随 着 美妙 的 歌 声 , 学 生 在 的 眼 前 呈 现 出 内 蒙 古 蓝 蓝 的 天
起 对 调 查 结 果 进 行 分 析 与 讨
会。
新课程课堂教学策略的重构 那 样 去 王 ) 可 能 多 给 学 生 提浅论探 历史与社会 ) 供 自主 ( 的 机 究 地 接 受 知 识 ,要 像 数 学 家

我 思 考 和 探 索 事 物 ,而 应 消 极
思 考 数 学 ,像 历 史 学 家 那 样 去 思 考 历 史 ,亲 自 去 发 现 问 题 的结 论 和 规 律 ,成 为 一 发 现 行 《 史 个 历
学 会 探 究 。通 过 调 杏 方 法 指 导 , 使 学 生 丫 解 试 验 和 问 卷 调 查 这 两 种 基 本 方 法 , 帮 助 学 没 计 问 卷题
作 了一 个 课 件 — — 《 离 原 上 草 离
— —
内 蒙 古 的 R然 环 境 与 生 产 、
I 腾 格 尔 的 歌 曲 J f ;
( )转 换 学 习方 式 。使 学 生 二
传统 的社会课 堂教学 通常 以

课程改革中的历史课堂教学

课程改革中的历史课堂教学

浅论课程改革中的历史课堂教学摘要:本文通过中外历史考试的对比,提出新课程改革中的历史课堂教学应该把立足点定位在“今”,启发人们如何去做,去如何把握未来,而不是仅仅了解历史。

历史教学应该围绕“今”来学习历史,围绕“今”来进行教学,至于历史史实本身,可以适量淡化;在教材的处理上应进行大胆取舍,大胆补充,积极贯彻课改理念,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关键词:历史考试;课程改革;课堂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16-0020-03一、我们的差距所在读到一篇文章,说的是美、日等国家对中学生如何进行历史考试的问题,很值得人们深思。

美国在中学生世界史课考试时出了这样一道题:成吉思汗的继承人窝阔台,当初如果没有死,欧洲会发生什么变化?试从经济、政治、社会三个方面分析。

于是有学生答道:如果当初窝阔台没有死,那么可怕的黑死病就不会被带到欧洲,这样神父和修女就不会死亡,人们就不会怀疑上帝的存在,从而也就不会有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西班牙、南欧也就不会强大,随之意大利也不会强大,日耳曼跟奥匈帝国也就不可能存在……回答得颇具政治高度,让人大开眼界。

日本人在对高中生历史课考试时布置了这样一道题:日本跟中国曾有交战,21世纪如果日本跟中国开火,你认为大概是什么时候?可能的远因和近因在哪里?如果日本赢了,赢在什么地方;输了,输在什么条件上?对此,不少同学的回答是:这场战争可能暴发在台湾与中国大陆统一之后。

因为这样一来台湾海峡就成了中国的内海,而日本从中东运输石油到本土的油轮必须绕道马六甲海峡,成本大大增高。

所以日本油轮要从台湾海峡经过必须出动驱逐舰,这样与中国军队难免有一场激战。

时间大约在2015年至2020年之间。

所以日本从现在起就要做对中国作战的准备。

这是令人吃惊、可怕的回答!且不说这些学生的推理、分析和判断是否合理、准确、可信,就教育者的主导意志来说则是十分明确且具有现实意义的。

浅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法

浅论新课程理念下的历史教学法

剧 场演出必须在教 师和学生 的合作下才能 得以实 施, 首先 教师 要制 定题 目 , 《 始皇 》《 亥 革命 》 如 秦 、辛 、 《 西安事变》 。制定完题 目后 , 以选择演员 , 等 可 选择演 员可 以有两种方式 , 一种是 教师直接指定演员 , 第二种 是鼓励学生 自己踊跃报 名参加 ,争取在一个学期 内让 全班学生都能参 与一次表演活动 。演员确定之后 , 教师 应指导学生去编写剧本 , 在编写剧本 的过程 中 , 教师应 告诉 学生编写历史剧本 的基本原则一将相关历史 知识 点编人剧本 。教师应避免直接干预学生创作 , 要充分相 信 和发挥学生 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最后 , 学生按照 自己 创 作 的剧 本 , 去演 出 自己的历史剧 , 在怎 么演 的环 节 , 教 师应完全放手 ,让学 生按 他们 自己的理解去 演绎历 史 。如笔者 曾指导学生演 出历史小剧《 始皇》 就是将 秦 , 秦始皇的最重要 的丰功伟绩 演绎 出来 , 包括平 六 国、 修 长城 、 同文 、 同轨等 内容 。让学 生扮演 秦始 皇 、 书 车 李 斯、 韩非 、 蒙恬等人 , 中包括的场景有 “ 轲刺 秦王 ” 其 荆 、 “ 秦王扫 六合 ” “ 、李斯劝 一统 ” “ 、蒙恬 击匈奴 ” , 生 等 学
中图分类号 : 3 . G635
文献标 识码20 — 0 9 0 17 — 3 42 1 )2 0 8— 2
新 课程标准要求 教师在课 堂教学活动 中具有创新 性 和启发性 , 根据新 课标要求 , 历史教 师在教 学活动 中 也 应该 不局 限于 课本 教材 和 旧的单一 讲授 式教 学法 , 努 力根据新课标创造使用新 的历史课 堂教学方法 。 新 的教学 法不仅 可 以拓展 学生 的历 史知 识 面 , 增 强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还可 以提高学 生的学 习效 率 , 让学 生在 轻松愉快 的课 堂 中沐 浴历史 的阳光 ,在历史 的天

对设计浅论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对设计浅论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对设计浅论新课改下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摘要:通过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本文论述了历史教学中实施传统美德教育的具体内容,历史教学中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对历史教师的要求和运用历史知识进行传统美德教育必须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传统美德教育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尤其是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大力发展,曾一度被否定、被打倒的中国传统道德又成了我国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作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

社会主义荣辱观必然要求社会道德水平的普遍提高,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因而至关重要。

历史学科在德育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功能,寓传统教育于历史教学之中,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并发扬广大,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目标的实现培养品德高尚的人才。

一、结合历史知识,联系学生实际,传统美德教育的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一)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

列宁曾说过:“爱国主义就是千百年来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只有知之深,才能爱之切。

孟子提出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以说是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为了维护祖国的荣誉和尊严,给后人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几千年来,在民族存亡的紧急关头,无数仁人志士所向无敌挺身而出,甚至以身殉国。

忠心报国,威武不屈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执著追求、经久不衰的完美的民族精神。

“科学虽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自己的祖国的”,这几乎成了每一位爱国的科学家的心声。

新中国成立伊始,一批颇有名望的科学家纷纷取道回国,为祖国的建设事业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李四光谢绝英国导师让他攻下博士学位再回国的劝告;我国原子弹之父钱三强更是冒着生命危险,辗转回到祖国的怀抱。

上述爱国爱民,忧国忧民之实例,无不渗透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所在。

浅论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浅论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浅论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也是了解历史事实真相的重要途径。

通过使用史料,学生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拓宽历史视野,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下面,将从史料的定义、历史教学中史料的分类和运用几个方面进行浅论。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和依据。

任何一个历史事件都需要有证据来支持和证明,而史料正是历史事件的证据。

史料是历史学家和历史教师研究历史的材料,也是学生认识历史事实真相的窗口。

史料是书写在古代文献、文物、碑刻、物证和口述材料等载体上的历史信息,可以是文字、图像、语言、物质等形式的数据和遗产。

通过研究史料,可以还原历史事件的真相,揭示历史的规律,推动历史学的发展。

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可以分为原始史料和二手史料。

原始史料是指历史事件发生时所产生的有关材料,如史书、日志、信件、档案等。

原始史料具有最直接的历史信息,能够提供最真实的历史记录。

二手史料是在原始史料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分析和解释后形成的,如历史研究著作、史学论文、学术讲座等。

二手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工具,能够概括和总结大量的历史事实,提供历史事件的深入解读和分析。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

教师可以通过引用史料来讲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和发展过程。

在教授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教师可以引用相关的史料,如纳粹德国发动战争的声明、盟军指挥官的指示等,来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

教师可以通过让学生使用史料来进行研究和探索。

在教授中华文明的历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古代文献和文物,了解古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文献分析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对史料的解读和分析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讨论。

在教授文化大革命时,教师可以引用不同声音的文章和文件,并对其进行解读,让学生了解这段历史背后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寻找和分析史料,进行小组或个人研究项目。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历史研究和讨论,丰富自己的历史知识和认识。

浅论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浅论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

浅论历史教学中史料的运用历史教学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历史思维和历史能力,而史料的运用是历史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

史料作为历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实和历史规律,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史料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史料能够为历史教学提供可靠的证据。

历史是以史料为依据的学科,史料是研究历史的基础。

教学中,通过引用史料可以直接呈现历史事件和历史事实,使学生对历史有更为直观的认识。

通过分析史料的内容、来源、背景等方面的信息,学生可以了解到历史事件的真实性,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辨别真伪的能力。

史料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历史中的史料具有独特的性质,它们记载了过往的人、事、物等等。

通过引入一些新颖、有趣、引人入胜的史料,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好奇心。

这样一来,学生就会更加主动地参与到历史教学中,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史料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历史教学不仅要求学生对史料进行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学生要能够对史料进行分析和判断。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对史料进行深入思考,培养他们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史料的能力,让学生学会用历史思维去看待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史料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

史料是研究历史规律和历史发展的重要依据,通过引用和分析史料,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和历史事实的内在联系,把握历史的脉络和发展趋势。

教师可以通过史料的呈现和解读,引导学生从历史的发展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历史的发展规律和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历史课程创新教学新思路及教学法

历史课程创新教学新思路及教学法

浅论历史课程创新教学新思路及教学法摘要:主要从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整合、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创造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采用多种方式为学生提供接触历史的机会四个方面,对历史课程创新教学新思路及教学法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历史课程;创新教学;新思路;教学法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行,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逐渐被以学生为主、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为主要目标的教学模式所取代。

高中历史作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进行相应的创新改革。

如何将新思路、新教学方法更好地应用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已经成为现在历史教学的关键。

一、对教学内容进行创新整合,促进历史教育的发展要对历史教学进行创新,首先就要对历史课程内容进行大胆的创新整合。

在新课程标准下,虽然对学生来说,课本仍然是其学习的主要课程资源,但不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了。

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下,有人教版、人民版、岳麓版、大象版等多个不同的版本教材。

对同一课标的解读,不同版本会从不同的角度,选用不同的素材来进行。

高考也不会拘泥于某一版本的具体表述,它会更多地提供新语境和新材料。

在这样的情况下,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如果不是对历史特别地感兴趣,他是不会在历史这门科目上花费太多时间的,能把所用的课本读熟记熟就不错了,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学生常常会陷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境地,或对历史问题的认识陷入以偏概全、非此即彼的误区。

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历史教师,一定要视野开阔,尽可能多地占有历史素材,引导学生尽可能多角度地认识、分析问题。

这就需要对有关的课程资源进行重新整合。

有时需要对几个版本的内容进行整合,有时需要引进新的史学研究成果,有时需要对不同模块、不同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有时需要对课本内容做出反思甚至是否定。

总之,教师不能仅是教课本,而要用课本来教;学生不能仅是学课本,而是用课本来学。

课本仅仅是教学的一个载体,是主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

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历史教学的发展在新课程下,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但教师的主导地位不应因此削弱,相反,教师的主导作用更显重要了。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反思浅论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反思浅论

新课改下高中历史教师教学反思浅论摘要:根据新课标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要在实际的教学中不断进行教学反思。

反思已经或正在实施的教学方法、手段、技巧等,并对其不断地进行更新,使之更加理沦化、系统化、严谨化,更能有效地总结提升教学经验,更好地从事教学研究工作,形成新的自我反思的理念和自我提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反思在新课改逐步推进的过程中,对教师自身综合素质要求也提高了很多。

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要求,高中历史学科的教师要加强对历史课进行教学反思,与新课改同步,适应新课改的步伐。

其中一方面要有计划和组织地参加这方面的培训;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自身教学的反思,自我提高,自发学习,让自己的教学实践能力得到发展和提升。

笔者现就自己多年来从事高中历史教学的实践和经历谈一些粗浅看法,供同行借鉴和探讨。

一、教学反思的作用所谓的“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为,是教师对自身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知的过程。

对于高中历史教师而言,对历史教学进行反思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和能力的提高。

教师只有在工作的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改进,才能发现问题,并想出解决的办法,进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自身工作水平。

在历史学科中进行教学反思对教师的自身教研水平的提高也有所带动。

新的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历史教师需要具有一定的研究方面的能力,从教学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

因此,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时刻以研究者的身份要求自己,置身于教育的情境里面,用研究者的眼光进行自我反思,对现实中的问题进行研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形成一定的规律认知,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发展。

二、教学反思的内容高中教学历史教师需要反思的内容很多,既有对教师自身教学理念的反思,如自己的教学观念是否符合新课程的理念,是否“与时俱进”,也有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如教学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与学生平等交流、对话,是否对学生有伤害;既有对教学内容的反思,如教学内容是否适度,是否符合科学性、思想性、趣味性;也有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反思,如教学方法、手段是否创新,是否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参与性、积极性,是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既要在课前反思,如准备是否充分,教学设计是否合理,也要在课中或课后反思,如还有哪些不足,怎样改进;既要通过自身感受进行反思,也要借“学生的眼睛”作为“镜头”来质疑自己的教学行为,如学生对教学是否满意,评价如何及有什么意见和建议等等。

新课改下历史学科创新思维精神培养之浅论

新课改下历史学科创新思维精神培养之浅论
求。
以学 生 为 本 , 以学 生 的发 展 为 教 学 出发 点 , 把学 习 的 主 动 权 交 给 学 生 , 让 学生 通 过 自我 发 现 去 激 发 其 智 慧 的 潜 能 , 养其 强 有 力 的 内 在 学 习 的 动 机 , 培 即把 作 为 人 的本 质 创 造 精 神 引发 出来 。 “ 代教 学 改 革 的 主 题 是 强 调 学 生 的 当 主体 作 用 , 出 学 生 的 自主 学 习和 研 究 突 能力 的 培养 , 它是 对 以教 师 为 中心 的传 统 教 学 的一 场 ‘ 命 ” 。 革 ’ 首先建立 以人为本 的学生主体 观 , 要让学 生 的 主体 意 识 ( 自主性 、 动 主 性 、 造 性 ) 潜 能得 到充 分 的尊重 , 创 和 并给予充分展现的机会。 其 次 , 建 立 民 主平 等 的观 念 , 要 只 有 尊重 学 生 的独 立 人 格 , 能 让学 生学 才 有 兴 趣 , 得 轻 松 。不 应 简单 粗 暴 地 否 学
业 思 想 的巩 固. 究 和 实 施历 史 教 学 目 研
要研究教 材的知识结 构必须深化 对 教 材知 识 的挖 掘 和 联 系 , 包括 学 科 重 点知识 的挖 掘 、 科 内知识 的联 系, 学 跨 学科 知识 的综合 等。只有通 过对教材 知识 的深入挖掘和联 系, 才能更全面深 刻 地 理 解 掌 握 知 识 , 高 综 合 学 习 能 提 力 , 掘 出其 中蕴 含 的 创新 思 维 能 力 要 发
首先直接反映相关部分的主题 , 体现为 显 性 知 识 。 同时 , 们 还 可 能 在某 种 程 它 度上反映其它部分的主题 , 体现为 隐蔽 性知识 。在学 习 中要 指导学 生对隐藏
么本 文 就 尝 试 从 中 学 历 史 教 与 学 如 何 培养 中学生的历史创新精神方面 , 谈谈 自己的粗 浅看 法 , 以期 能求 得 共 鸣 。 建立以人 为本的学 生主体 观 , 使 学 生 由 被动 型 转 化 为 自主 型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

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历史教学探索【摘要】新课标中明确提出:“要突破传统历史教学的束缚,改变传统教学中死记硬背的现象,注重更新高中历史教学方法,追求高效的课堂效率,顺应素质教育发展要求”。

那么,怎样才算是有效的课堂教学呢?怎样才能在新课标要求下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呢?本文就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几点个人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历史教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实施,高中历史教学应随之发生根本性变革,不但要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还要提高公民的人文素养,顺应新课程教学改革需求,符合学生认知规律。

本文就如何改进历史教学简单谈一下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不断更新教学观念,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必备条件。

教学活动是建立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沟通的基础上的。

新课改提出教师既要通过教学活动努力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更要高度重视学生良好学习态度的养成,激活他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具备丰富的情感,高尚的人格,坚强的意志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和学习习惯的影响,历史教学一般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固定模式,这种情况直接造成了学生不善于独立思考,学习上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很低。

长期下去,学生出现害怕被老师提问,不敢主动提问,感觉很害羞,也不知道如何提问题,害怕自己所提的问题过于简单或者错误而被同学取笑等情况。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紧紧抓住教学改革这个契机,在教学过程中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体现出来。

努力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感到安全,被老师所信任。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地提问。

在学生说话时要耐心倾听,给他们尽可能多的关注;对那些不善言谈和非常害羞的学生,教师可以用纸条来进行信息传递;对那些敢于主动表达自己观点看法的学生不能进行斥责,不能施加压力,而应该给予表扬和鼓励。

这样就可以建立一个相互包容、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师生一起分享彼此的的情感,共同体验成功的喜悦,逐步消除学生惧怕犯错的心理,养成敢于质疑、大胆探究的良好学习习惯,把学习变成一个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对新课程中历史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思考

对新课程中历史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思考

对新课程中历史教师教学行为变化的思考作者:帅文来源:《新课程学习·中》2014年第09期摘要:2003年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2004年秋季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在广东、海南、山东、宁夏四省区先期试点。

此次高中历史新课程改革备受关注,力度之大,涉及面之广,影响之深远,都远甚于前。

关键词:历史;教学;思考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行为是指在教学中由高中历史教师引导、维持以及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

它主要表现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行为,如备课、导入课堂教学、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手段、师生课堂交互行为、教师课堂管理和教学评价等。

那么,在新课程改革中,高中历史教师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哪些变化?一、由“重教师的教”变为“重学生的学”传统教学中重视对知识的传授,在教学过程中,把历史教科书视为历史教学的唯一依据,历史教师的主要任务就在于如何把书本知识原原本本地传递给学生,省略了学生对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

新课程改革中,《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了高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念,最重要的理念就是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

所以,教师要树立新的历史教材观,要把“教教科书”变为“用教科书教”,教师的教学重心应由知识传授转向学生的发展,要变“重教师的教”为“重学生的学”。

例如,在教学中,经常会碰到一些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如:司马迁、班超、王安石、范仲淹等等,教师不要只是简单地介绍他们的事迹,而要指导学生阅读关于他们的书籍,然后在课堂上或小组中介绍相关历史人物的事迹,谈谈他们身上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

这样,学生就会从心灵深处接受他们并且萌发对著名历史人物的崇敬。

二、由“教学型”变为“教科研型”传统的教师把自己置于课堂教学的中心,是知识的权威者,关注的是“课堂教学的目标”“教了什么”“是如何去教的”“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等问题,忽视了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忽视了对课堂教学行为的反思与思考。

课程改革后,课堂是师生平等交往的场所,是师生对话交流的平台,历史教师在课堂中与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

浅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

浅论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创新

0 7 1 8 0 要么就放弃 。 所 以, 老 师应 当 以发 展 孩 子们 的创 新 能 力 为 目的 。 三、 历 史 教 学 方 法 要 更 新 教 学 方 法 的 不 断 更 新 是 整 个 历 史 教 学 创 新 的 重 要 内 容 历史 教 学 方 法 并 不 是 固 定 不 变 的 。而 是 随 着 时 代 的发 展 和 技 术 的进 步 不 断 发展 变 化 的 。 当 前 的 初 中 历 史 课 本 与 内容 和 以 前相 比 , 都 做 了 相 应 的调 整 , 这 就 要 求 初 中历 史 老 师 在 教 学 方 法 上施 展 他们 的创 新 能 力 。在 初 中历 史 教 学 中发 展 他 们 的创 新思 维 . 最 重 要 的 是 要 引 导 孩 子 们 主动 探 究 . 也 就 是 说 老 师 要 大胆 地放 开学 生 , 让 他们 自己 积极 主动 地 探 究 新 知 识 。 孩 子 们



浅 论 初 中 历 史 课 堂 教 学 的 创 新
陈 丽 丽
( 雄 县 龙湾 中学 , 河北 雄县
在 初 中历 史 教学 中 不 断 进 行 创 新 是 初 中 历 史 教 学 不 断 发 展 的需 要 : 运 用 新 的教 学 方 式 和 理 念 指 导 学 生 , 发 展 他 们 的创 新 思维 , 是 初 中历 史 教 学 发 展 的 必 然 趋 势 。 也 是 时 代 发 展 的 客 观 要求 。 为 了 顺 应 当前 初 中历 史 教 学 发 展 的要 求 , 教 师 一定 要 遵 循 新 课 改 下 的 历 史 教 学 目标 。 使历史 教学原则 、 教学思想 、 教 学 方 式 和 师生 关 系得 到 不 断更 新 。 历 史 教 学 原 则 要 更 新 历 史 教 学 原 则 的 内 容有 多 方 面 的联 系 性特 点 ,主要 包 含 : 从 古 代 到现 代 历史 发 展 的纵 向联 系 。同 一历 史 时段 物 质 文 明 和 精 神 文 明建设 的横 向联 系等 。 这 些 联 系可 以拓 宽孩 子 们 的眼界 , 让 他 们更 好 地识 别并 判 断历 史 。为 顺应 现 代化 教育 发 展 的要求 , 发 展 孩 子 们现 代 化 的思 维模 式 ,使多 方 面 的历 史 教学 任 务 得 以 完成 , 历史 教学 原 则 就 一 定 要 更新 . 要 采 取 多元 教学 法 . 也就 是 从 多 个 角度 、 多个 方 面启 发孩 子 们 的思 维 . 并 以 注 重 发 展 和增 强 孩子们分析 、 判断、 理 解和概括 的能力 为指导思 想 . 使 初 中 历 史 教学 肩 负着 发 展 孩 子 们 创新 、 分 析 和 操 作 能 力 的任 务 。 二、 历 史 教 学 思 想 要 更 新 思 想是 行 为 的 主 宰 , 是创 新 的 先 觉 , 教 学 思 想 对 教 学 起 着 领 导作 用 。 当 前 的 初 中历 史 教 学 还 没 有 消 除 应 试 教 育 的 影 响 , 应 试 教 育还 没有 完 全 转 变 为 素 质 教 育 , 还 占有 相 当 大 的 比例 。 新 课 程 理 念 下 的 教 育 教 学 强 调 历 史 教 学 要 着 重 培 养 孩 子 们 的 历 史 素 养及 个 人 文化 素 质 。 所以 , 我 们 要 尽 可 能快 地 转 变教 学 思想, 实 现 以老 师 为 主 导 、 学生 为主体 的教学理念 . 时 刻 关 注 孩 子 们 在 课 堂活 动 中 的 情 感 因素 , 以激 发 孩 子 们 的 学 习兴 趣 为前 提 , 提 倡 自觉 、 主动的学习 . 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 教育 的 目 的 不仅 仅 是 教 书 , 更 重 要 的是 育 人 。 旧 的教 学 思想 过 于重 视 老 师“ 教” 的作 用 , 而不重视孩 子们“ 学” 的方 法 . 这 已不 顺 应 新 时 代 的要 求 与 发 展 。 初中历史老师要尽快转变旧的教学思想 . 改 变 旧的“ 以老 师 为 核 心 ” 的教学思想 , 逐步树立起 “ 以学 生 为 中

浅论新课改下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

浅论新课改下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

浅论新课改下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作者:朱暠来源:《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2013年第07期新课改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视,高中历史教师要重视课程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以及教学目标,优化教学策略,逐渐实现课堂的开放化、民主化、轻松化、高效化、生活化,将历史知识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一、生活化教学简述生活化教学是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而提出来的,“教师将社会生活贯穿于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学科知识,挖掘学科知识的生活内涵,在教学活动中联系生活中的问题,适当做些合理的处理,达到学科教学的生活化”,生活化教学的中心主旨就是要将教学内容同生活实际相联系。

当前,教学方式和手段都在进行改革创新,其中现代多媒体技术已经成为主要的教学设施,这就为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提供了前提条件。

目前,在高中各个学校几乎都普及了多媒体教学设施,并要求教师们积极应用。

同时,现代教材改革的进行导致了教材的内容量大、知识点多,但是所用的篇幅较小。

因此,多媒体技术能够帮助教师把知识点拓展开,让学生在有条理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的理解掌握,同时丰富的网络资源也充实了教师的教学素材。

二、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策略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的实现并不容易,需要根据一定的步骤和顺序进行,要在应用中不断找到有效的教学策略。

1 深入发掘生活化教学素材。

丰富多彩、变化多端、取之不尽的生活资源是高中历史教学的可用资源。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生活素材的深入发掘,让历史教学回归生活。

教师要积极利用影像资料。

历史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记录下来的生活知识,很多历史知识在影视资料中都有所表现,需要教师进行发掘。

同时,影视资料的使用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枯燥乏味为生动形象,让学生体会到历史知识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只要细心探寻,总会有收获。

这种方式不但能够充分实现历史知识的生活化,而且能够鼓励学生搜寻历史影视资料,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浅论新形势下川教版初中历史教学的导入法

浅论新形势下川教版初中历史教学的导入法

置一个悬念来引起学生 的好奇心。因为中学生正处在好奇心最 旺 盛 的年龄阶段 , 对未知的问题都有强烈的探求欲 , 所 以这种提 出疑 问, 设 置悬念 的方法能迅速激 发出学生 的求知欲。
每一个 历史时期都有一些 具有 代表性 的文学作 品出现 , 老师
在讲授新课 的时候 , 就 可以利用 相关 的文学作 品 , 比如诗词 歌赋 以川教 版历 史课 本 中《 五四爱国运动》 这一 内容为例 , 在准备 等 , 创设与之相关 的历史环境 , 让学生如 同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历史
新形势下 , 在进行初 中历史教学时 , 教师一定要根据课程 内容来选
择恰当的导入法 , 不 能一成不变 , 有 时候甚至还可 以将多种导入方
例如, 教师讲授 到川教版历史课本 中《 春秋五霸 和战国争 雄》
的时候 , 就 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教师可 以提前给学生布置任务 , 让他们 自己去搜集春秋战 国时期 的相关 故事 , 然后在讲解这一课
道五 四青年节的来历 呢?” 如果没有学生 回答 , 老师可以 自己宣布 入时 , 教 师可以 自己朗诵这首词 的内容 , 也 可以请学生起来 朗诵 , 答案 , 然后再提 出问题。 之后老师可以告诉学生 : “ 这个节 日是为了 这样就 能迅速地把学生带入红军长征这一情境中 , 极具感染力 。

印象 , 然后再来讲述相关 的历史知识。 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历史 只 是书本上 的死知识 , 而是生活 中处处存 在的 , 学习历史 的兴趣也会
四、 利用诗 词歌赋进行情境导入

提 出疑 问。 巧设悬念来引人入胜
初 中历史课 堂在导人 的时候 , 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问题 , 设 增 强 。
纪念 ‘ 五四运动 ’ 设立 的, 那么什么叫做 ‘ 五四运动 ’ ? 这一运动是什

浅论中学历史课程教学

浅论中学历史课程教学

浅论中学历史课程教学作者:兰燕峰来源:《青年文学家》2013年第05期摘要:随着历史新课程的改革,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如何教好历史课,使历史课成为有效的历史教学一直是我们关注和思考的焦点,如果我们在教学中每一节课都能致力于趣味性,诱思性和实践性的最佳结合,那么实现历史新课程标准的理想将不再遥远,素质教育将在历史教学中得到体现和升华。

关键词:趣味性;诱思性;实践性;有效教学作者简介:兰燕峰(1976-),河南清丰人;安阳市第八中学教师,研究方向为初中历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5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3)-5-0-01作为一名历史老师,讲课是必备的技能,我们关注的是如何讲一种学生爱听并能从中受益的有效历史。

以简单叙述的方式讲授历史,使得学生很难理解,也不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它使学生触及不到历史的灵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趣味性是三性结合有效历史课的前提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推动学生自觉学习的强大驱动力。

历史教学必须在乐学的过程中才能实现教育价值的最大化,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老师通过趣味性去引导学生;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那么怎样在教学中做到趣味性呢?1、历史故事的巧妙生动讲述历史故事不但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对历史的兴趣,还能够成为课堂学习历史知识的有效补充,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比如我在讲春秋五霸,穿插了首先称霸的齐桓公的历史故事。

听完故事后学生情绪激动,发出由衷的感叹,有的同学说:“齐桓公真可怜,一代霸主竟落得如此下场!”有的同学说:“我们在交朋友的时候,一定要慎重。

”历史故事的讲述,不仅让学生拓宽了知识面,而且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在讲到《鸦片战争的影响》一课时,为了让学生了解战后我国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有所发展的史实,我引虚拟了二毛的故事“我的回忆要从一个似乎很平常的日子说起。

浅论初中历史课的有效教学

浅论初中历史课的有效教学

【 摘 要 】古今 中外历 史所反映 的是整个
人 类 社 会 发展 ຫໍສະໝຸດ 过 程 这一 过 程 中复 杂 的历 史人
他们 的学 习效果大打 折扣。所 以,我要求 学 生 在 学 习 新 课 前 必 须 预 习 , 在 预 习 中发 现 问题 ,带 着问题听课 ,这样就把 握 了听 艺 术 考生 是 各 校 高 考 的 重 要 组成 部 分 , 课 的 重 点 。 听课 时 养 成 做 笔 记 的 习 惯 ,这 经过 多年的历史教学 工作 经验 ,针对如何 种 习惯 可能起不到立竿 见影的效果 ,但特 提高艺术生的历史成绩 ,进行了初步探索。 别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要提 高艺术生的成绩必须 了解他们 的具体 (3) 及时做作业 ,勤问问题的习惯 。 情 况 和 特 点 ,这 样 才 能对 症 下 药 。 经 过 一 课后如果不及 时做作业进行巩固,将影响其 段 时 间 , 我 发 现 这 些 艺 术 生 有 以下 特 点 : 对知识 的掌握。 所以我要求学生 “ 趁热打铁 ” ① 比较 热 衷 于 专 业 课 的 学 习 ,文 化 课 基 础 尽 可能在学完新课 的当天将相关作业完成 。 普遍 较差 ,对文化课 缺乏 兴趣。②没有养 这 些 作 业 是 预 先 选 好 ,适 合 艺 术 生 水 平 的 成 良好 的学习 习惯 和正确的学习方法 。③ 经 典 题 ,而 且 根 据 不 同学 生 的 水 平 分 为 必 自尊 心 很 强 ,耐 挫 力 差 。 了解 了 艺 术 生 的 做和选做 两种。在做练 习的过 程中发现 的 这 些 特点 后 ,笔 者 采取 了 以下措 施 。 问 题 首 先 自己 解 决 ,解 决 不 了 的 及 时 向老 夯 实 基 础 ,激 发 兴 趣 师 请 教 ,争 取搞 清 弄懂 ,不 留后 患 。 针 对 他 们 基 础 较 差 ,对 历 史 课 不 感 兴 ( 二 )学 习方 法 指 导 趣 这 一特 点 ,我 在 平 时教 学 中 采 取 以下 措 ( 1)记 忆 方 法 的指 导 。 高 考 侧 重 于 施 :①侧 重基础知识 的讲 对学 生能力的考察 ,但 能力 提高的前提是 解;在讲 课过程 中把学 生 对 基础知识的扎 实掌握。面对浩如烟海 的 暴 露 出的 知 识 缺 陷及 时 弥 历 史 知 识 怎 样 才 能尽 可 能 全 面 掌握 呢 ?我 0 补 ,逐 渐夯 实 他们 的基 础 , 向他 们 介 绍 了几 种 行 之 有 效 的记 忆 方 法 , 使 之产生学好历史 的 自信 如 联 想 记 忆 ,谐 音 记 忆 等 。并 把 学 生 记 忆 心。②在 讲课过程 中穿插 上 有 难 度 的 基 础 知识 编 成 顺 口 溜 ,帮 助学 历 史 故 事 、名 人 轶 事 、趣 生 记忆 。 闻 等 ,以 此 来 调 动 学 生 学 (2 )答 题 技 巧 。 考 试 是 考 察 学 生 学 省 习历史的兴趣 ;③根据艺 习情 况 的 主 要 手 段 。有 些 学 生 平 时 学 习 比 唐 术 生 的 特 点 采 取 灵 活 多样 较 刻 苦 , 基 础 知 识 掌 握 也 不 错 ,但 考 试 时 的 课 堂 方 式 。 比如 为学 生 成 绩 却不 理 想 ,原 因 出在答 题 技 巧缺 失 上 。 刨 设 某 个 历史 事件 的情 境 , 于是 在 平 时 教 学 中我 便 贯 穿 对 学 生 答 题 技 巾 由 学 生 分 角 色 扮 演 其 中 的 巧 的训练 。①审题技巧:细读题干 ,找出关 学 历史人物 ,加深他们 的理 键词 , 揣摩出题者意 图。 ②做客观题的技巧: 解 。“ 兴趣 是 最好 的老 师 ”, 可以应用排除法等 。③主观题的答题技巧 : : 学生是课堂主体,只有学 分析材料 了解考 察点 ,运用历史语 言规范 生 对 历 史 产 生 兴 趣 , 真 正 答 题 。 经 过 一 段 时 间 的 针 对 性 训 练 后 ,学 。 保 参 与 进 历 史 学 习 中 来 ,才 生 的历 史成 绩 有 了 明显 提 高 。 疋 能真正学好 这门课。这是 三 、 营 造 和 谐 师 生 关 系 ,培 养 学 生 学 搞 好历 史 教学 的关键 所 在 。 习 意 志 一 好 的开 始 是 成 功 的 一 半 , 良好 的 师 生 关 系 是 教 学 成 功 的 必 要 条 捶 学生有 了信 心和兴趣 ,学 件 ,营造 和 谐 的师 生 关 系可 使 我们 的 教学 事 好历 史 便 有 了 良好 的开 局 。 半 功 倍 。艺 术生 个 『 生张扬 ,但毕 竟 年龄 还小 , 二 、 习惯 培 养 , 学 法 所 以我们要用包容 的心态来对待他们 ,不能 指 导 味责 备 。在 平 时 同学生 相 处 时 ,我 对每 位 学 生 的 信 心 和 兴 趣 被 同学都抱着信任 、耐心 、积极 、热情的态度 , 调 动 起 来 后 ,接 下 来 要 解 决 的 问 题 是 培 养 注意和学生交谈的语气用词 ,尊重他们。对 学 学 生 良好 的 学 习 习惯 和学 习 方法 。 学生提出的问题详细讲解 ,对他们取得的成 ( 一 ) 培 养 学 习 习惯 绩 给 予鼓 励 。使学 生感 到 老 师 对他 的关心 鼓 艺 术 生 不 良 的 学 习 习 惯 表 现 在 :学 习 励是 发 自内心 的 , 从 而建 立起 对 老师 的信 赖 , 没 有 计 划 ,很 少 预 习 和 复 习 ,听 课 抓 不 住 形成 和谐 的师生 关 系 。 重 点 ,不 会 做 笔 记 ,学 习 主 动性 不 强 。 针 艺 术班的绝 大部 分 同学都 有学 习的欲 对 艺术生 的这 些情况 ,我要求他们 养成如 望 ,但 由于基 础或其他方 面的原 因,心理 下几 个 习惯 。 预期和现 实成 绩相差很 大,很 容易形成挫 (1)挤 时 间 , 多 看 书 ,勤 反 复 。 众 败 感 ,学 生 容 易 自暴 自弃 ,放 弃 对 文 化 课 所 周 知 ,高 中生 学 习 负 担 很 大 , 而 艺 术 生 的 信 心 。所 以在 平 时 教 学 中 ,我 首 先 让 学 每 周 又 有 相 当 一 段 时 间用 在 专 业 学 习 上 。 生 明 白历 史 学 习 不 是 一 蹴 而 就 的 ,必 须 有 很 多 艺 术 生 常 以 没 时 间 为 由在 文 化 课 学 习 坚持不懈 的精 神才能将 其学好。其次是 注 上偷懒。根据平 时的观察 ,他们其 实有很 意 观 察 ,个 别 辅 导 ,发 现 状 态 不 好 的学 生 多零散时 间可以利用。所 以我要 求他们根 及时进行 交流 ,帮助他 找原 因,树信 心。 据 自身 情 况 , “ 见 缝 插 针 ” 利 用 零 散 时 间 以此 来 培 养 学 生 不 怕 吃 苦 , 不 怕 挫 折 的坚 多看 课 本 。 而 且看 课 本 时要 做 到全 面 、 细致 。 韧 意 志品 质 。 再 就 是 对 基 础 知 识 勤 反 复 ,要 求 学 生 们 根 总之 ,艺术生是 一个特 殊群体 ,我 们 据 记 忆 规 律 将 学 过 的 内容 反 复 复 习 。 目的 应该更多的关注他们。引导他们提高成绩 , 是 通过这种方 式使学生尽可 能的全面系统 发 展 个性 。

浅论中学历史史料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论中学历史史料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浅论中学历史史料教学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对以往的教育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反思,为了贯彻教育改革的大势方针和发展需要,中学历史教学也在实践中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在此背景下,本文将对中学历史教学如何运用史料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而提高整个中学历史教学的实际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初中历史;史料教学;能力培养前言随着我国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往传统的中学历史教学理论和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够满足新时期的社会发展,因此,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中学历史教学理论和模式推陈出新,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运用相关的史料教学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模式广受关注,本文就这一问题谈谈个人看法,希望能够为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一些参考。

一、历史史料教学的本质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英国在历史教学中史料的重要性提出了新历史这个概念。

传统历史只是注重历史知识的传授,但是“新历史”的支持者则认为学习历史的重点应该是去学习如何获取知识,而不是学习过去发生的事情,因此史料教学的观点也就顺利诞生。

史料教学的本质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并且运用相关史料,只有能够熟练的运用史料,学生才可以获得探索历史知识的方式。

二、史料教学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一)史料教学有利于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培养。

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国家要求重点进行培养的能力,但是现阶段的中学历史教学实际上,中学生在获取信息的能力仍然十分的偏弱,主要表现形式有:学生对文字的阅读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差,缺乏对文字当中关键信息的捕捉等。

这些问题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而史料教学就有它独一无二的优势,那就是史料的内容是非常丰富多样的,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其中文字类的史料读物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对文字的阅读能力,而图片,实物等史料能够直观的提升学生的观察力。

还有影像史料能够加强学生对相关的动作、表情、语言等的理解能力。

(二)史料教学对学生的认知能力的培养认知能力就是人脑对信息进行处理的能力,它能够使人们对周边事物的构成和发展方向以及基本的规律的掌握能力。

浅论历史教学技巧

浅论历史教学技巧

创新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135我们对于历史的教学理解比较固化,认为需要去记、去背很多的内容和知识点,因此记忆性几乎成为了历史教学的主要特点,而这也是历史教学一直存在的问题,其灵活性有限,探究不够深入,缺乏分析性。

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喜欢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然后让他们背诵,却忽略了将如何得出这一结论的过程告知学生,导致了他们不善思索。

历史教育的本质应该是启迪,让学生可以学会思索和思维,培养情操,以史为鉴的进行社会活动。

现代教学对于灵活性比较注重,对学生的创新思维比较注重,要求学生能够有自己的看法,自己去寻找结论。

学生在现代教学中不再是被动的群体,他们需要获得探索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拿取结果,所以教师应该要注意到这一转变。

它要求引导学生在收集、整理、比较、筛选、分析、归纳、运用史料的过程中,不仅掌握基本的史实、概念,同时了解历史研究的基本理论、方法和过程,这种学习方式才符合现代教学论要求。

现代教学需要我们能够对学生进行全面培养,让他们可以对未来的知识发展和经济发展有贡献。

这样就需要教师能够进行改革,对教学方式和技巧进行改变,使用更高的要求,除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以外,还应该还注重教学方法的灵活使用,历史教学中需要用新的教学观念来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结构,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增长,满足教育的要求。

1 抓住知识体系,注重创新思维历史知识就内容而言丰富多彩,领域广阔,但就形式而言,却并非如我们所感觉的杂乱无章,无从入手。

大致说来,在按时间和地点对历史知识进行系统把握的过程中,历史学科的庞大知识体系无外乎是“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是怎样的历史人物、在哪些方面、是个体还是群体、做了哪些事件、这些事件是通过什么方式体现出来的、产生的影响如何”这一基本线索。

因为历史是人的活动,人是历史的主体,而作为主体的人,是通过做事情来创造历史的,因此,历史事件构成了历史知识的主要方面。

浅论中学历史教学

浅论中学历史教学

龙源期刊网 浅论中学历史教学作者:刘亚东来源:《天津教育·中》2019年第07期【摘; 要】历史是一门有趣的学科,但长期以来由于教授方法的不当,教师素质的原因等使这门饱含知识的历史课堂变成了“填鸭式”课堂,于是枯燥、乏味就成了历史课堂的“代名词”,于是如何提高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就成了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话题,尤其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发展,如何让45分钟的历史课堂变得生动、有趣的同时,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点,成为从事历史教育工作者长期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认真备课;活跃课堂;培养兴趣下面根据几十年的教学经验粗浅地谈论一下自己对中学历史教学的看法与观点;首先,就是如何很好地在45分钟之内传授给学生主要的知识点,那当然事先认真备课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浩如烟海的历史学科,更是对教师有着“严苛”的要求,旁征博引、口若悬河的历史课堂肯定会受到学生的赞许,相反照本宣科式的历史课堂也就不可能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试想一个连自己都不知道或者不熟悉讲述内容的教师,又如何能够调动学生认真听讲的兴趣,更何谈和学生的目光交流、师生间的互动等等。

苏联学者斯卡特金说过:“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由于它不能拨动人的心弦,很快就会被遗忘。

”实施证明,认真备课、神采飞扬、口若悬河、妙趣横生的教师绝对是平常知识的积累和扎实备课的完美结合,绝对不是心血来潮“胡说八道”。

课堂氛围调动的主要动力还是教师精心备课的结果,久远的历史要被没有任何阅历、没有任何感受的现代学生很好地接受,本身就是件难以处理的问题,假如没有辛苦的备课,没有融会贯通博采众长的知识点,课堂就会变成“一滩死水”。

那如何备课才是可取之道?我的经验就是在教学之余,加强自身的再学习,在丰富自己大脑知识“存储量”的同时,从多角度、多思维、多侧面完善和充实课时知识点,将课时主要内容以小标题的形式标注在自己教案的显要位置,这样不管如何讲述,线条是明晰和清楚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通本 学科 的专 业 知识 , 又要 兼容 并 蓄 , 晓其 他学 科 门类知 识 , 通
在 新课 程改 革 形势 下 ,为 了 “ 每一 个 学生 获得理 想 发展 , 让 为 学生 未来 发 展奠 基 ” ,充分 调 动教 师教 育 教学 积极 性 ,必 须转 变 教学 评价 机制 。 1 .要 建立 “ 面 、多元 、发 展 ” 的学生 评 价体 系 。不再 以 全 学 生 的成 绩 作 为评 价 依 据 ,历 史 学 科 的评 价 可 以从 目标 的 多元
法。学生 只有 学会 了学 习 ,才可能获得 终生 的发展 。因此 ,在教学 中, 应充分调动 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 、 主动性 , 分尊重学生的个性 , 充
创 新 的民族 , 早 被社会 的发展所 淘 汰 。因此 ,改变 过去 教学 中 迟 的填鸭 式教 学模 式是 很有必 要 的 。作为 教师 必须 要 变观 念 , 树
立 全新 的教 学理 念 :“ 以学 生发 展 为本 ,培 养创 新 精神 与 实践 能
力” ,引导学 生学会 学 习 ,学会 创造 ,学 会 生存 。 二 、教 师角 色的转 变
教 师要适 应新 角色 , 学识 渊博 的 引路人 , 统 教育 观 中的 做 传
留些课堂时 间和空 间给学生 , 使学生在 自主中学习 , 合作 中学习 , 在
位学 生得 到充 分 的发展 。 2 .要 建 立促 进 教师 专 业发 展 的评 价制 度 。对 历史 教 师 的评
关 系 。在传 统 的教 育观 中 ,教 师是 师长 ,是权威 ,学 生要 乖乖 地
听教师 的话 。在 这样 一个 压抑 、古板 的课 堂氛 围之 下 ,是 很难 听 到 学生 的新思 想 , 新创 造 的 ,最终 只会 压 制学 生 的发展 。而新课
在 探究 中学 习。
四 、教 学 评价 机制 的转 变
教师, 只要把 课本 教好 , 照本 宣科 将 书本 知识 灌输 给学 生就 行 了 , 但在 新课 程理 念下 , 课程 的设 置 是综 合 的 、开放 的 ,课程 资 源 新 多种 多样 ,教材仅 是其 中之 一 ,而一标 多本 的教 材 , 修 与选修 必 相结 合 的课 程 安排 , 专题 加模 块 的课 程结 构对 今天 的历 史教 师来 说无 疑都是 巨大 的挑战 。历 史教 师要 不 断充 电 ,不断 学 习 ,既要
的一个 热点 话题 ,这 8 4万 考 生 中也许 有人 因种 种原 因 而未参 加
高考 , 这也 不 同程 度上 反 映 出我 国教育 体制 存在 一些 不足 , 使 这 得 教育 改革 一直 以来成 为我 国的一个 热 门话 题 , 是 中 国教育 出 也 路所 在 。在初 中课 改取 得一 定成 果基 础 上 ,高 中课 程改 革 在我 区
还要尽 快掌 握现 代教 学手 段 , 充分 发挥 教师 集体 的智 慧 , 只有 这
样 才 能扮好 自己的角 色 。 教 师 在课 堂 教 学过 程 中要精 心营 造 民 主和 平 等 的新 型 师 生
性 ,方 法 的多 样化 ,过程 的发 展性 等角 度 , 合运 用 观察 法 ,作 综 品展 示法 , 生 自评 与互 评等 多种 方式 。全面考 察 学生 学业情 况 学 和综 合 素质 , 养学 生创 新精 神 、实践 能力 和健 全人 格 ,让 每一 培

中外教育研 宄 ・
20 辱 7 No7 09 i
浅论新课程下 的历 史教学
陈捷樱 新 疆焉耆 县第一 中学
绩 明显提 高 ,最 终取 得事 半功 倍 的效果 。
三 、学 生学 习方 式的 转变
O 年 高考 已落下 帷幕 ,“4 ”这 个数 字成 为 时下人 们讨 论 9 8万
主人 ,其 观念 也 要 由 “ 我 学 ”转 变为 “ 要 学 ” 要 我 ,增 强 学 习的 主动性 ,不 能等着 老 师来灌 输 ,而是 在老 师 的引领 下,学 生建 构 自己 的知识 。在 这一 个 转变 过程 中,教 师的 引导是 很有 必要 的 ;
谈谈 自己的粗 浅看 法 ,以求 专家 斧正 。


正确 领会 新课 程理 念 。树立 全新 教 学观 。
“ 须全 面实施 教 育功 能 , 必 在提 高现 代公 民 的人文 素养 方 面 发挥 重要 作用 ”这 是历 史课程 的 总 目标 ,这一 总 目标是 从适 应 时 代和 社会 发展 的需要 出发的 。 教育 也 由过 去 以知识 为本 发展 为今
首先 ,作为 教师 要有 创 造性 的 品质 以示 榜 样作 用 , 这样 无 形之 中 就会 激 发和 促进 学生 的创造 力 。 比如对 历 史观 点敢 于发 表 自己的
看法 ,不 唯书 、 畏权 威 ; 能够 按 照 自己 的理解 结合 实 际去处 不 要 理教 材 、教学 大纲 ;要 能设计 一 些创 新情 境 ,开展 多种形 式 的教
价 要尽 量做 到 全 面客观 和公 正 , 要将 教 师 的教学 工作 与教 师专 业 发 展统 一起 来 , 具体 操 作过 程 中 ,以教 师 自评为 主 , 分发 挥 在 充 领 导 、同行 、 生 、家长 的作用 , 用 自评与 考评 相结 合 的方式 , 学 采 通 过评 价促 进 教师认 识 自我 、发 展 自我 、完善 自我 。 总 之 ,历 史新 课程 改革 ,也是 教 育史 上 的一场 革命 , 为历 作 史 教师 必须 抓住 机遇 , 持 与时俱 进 , 力改 变教 学观 念 和教学 坚 努 方 法 , 造性 地 实施 和推 进历 史新 课 程改 革 ,与历 史新 课程 一起 创 成 长 ,迎 接 中学历 史 教学 更加 美好 的明天 !
天 以人 为本 。在科 学技 术迅 猛发 展 的时代 ,对人 才 , 其是 对高 尤
尖端 , 有创新 、研发 型人 才 的需要 显得 尤 为重要 ,一个 不懂 得 具
学活动等等 。其次 ,要打破传统历史教 学的 “ 言堂” 一 ,当学生有 不 同看法 时不 能置之不理 ,否则就会抹 杀—个学生 的灵 感或创新 陛的 思维 。在教 师的不断 引导 下 ,形成 “ 了解——理解— 一 见解 ”的学
也 开始 了 。 者在 近一 年 的新课 程历 史教 学 中略有 感悟 ,在这 里 笔
2 世 纪是 知识 经 济时 代 , 1 知识 经济 强调 的核 心就 是知 识创 新
和技 术创 新 。伴 随着教 师观 念 和角 色 的转变 , 生 的角 色和学 习 学 方式 也要 发生 变化 , 生 已不再 是 被动 的接 受知 识 ,而是 学 习的 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