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材料

合集下载

比较文学资料整理

比较文学资料整理

比较文学资料整理:1.比较文学的兴起与代表人物:1816年在法国首次出现比较文学一词,1827-1830年法国学者维尔曼(A.Villeman)在巴黎大学开设第一个比较文学性质的讲座:《十八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

后出版《比较文学研究》一书。

被尊为“比较文学之父”。

19世纪30年代安贝尔、基内等人在巴黎大学、里昂大学开设比较文学讲座。

60年代作为术语被广泛接受。

学科正式确立的标志:第一本理论专著出现,186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比较文学》;第一份学术杂志出现,1877年德国学者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第一个常设讲座(体制化)出现,1897年法国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办“文艺复兴以来日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

比较文学杰出著作,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六卷本《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于1872至1890年出版。

2.中国的比较文学:中国的比较文学:1917年,吴宓留学哈佛,获比较文学硕士,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1921年回国被聘东南大学,1924年开设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中西诗之比较”,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3.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一词是十九世纪英国诗人马修▪阿诺德根据法语仿造。

定义: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文学研究。

—杨乃乔两种(或多种)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之间的交互客体或平行客体,或阐发关系,研究视域与语境的双向度与二元性,没有总体文学共时性的限定。

五个学科概念的区分(首师大杨乃乔):民族文学:研究客体、视域与语境的单向度一元性国别文学:同上总体文学(一般文学):波及多民族多国家的思潮流派等共时性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两种(或多种)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之间的交互客体或平行客体,或阐发关系,研究视域与语境的双向度与二元性,没有总体文学共时性的限定世界文学:总量上的,或欧洲中心的(如我们的外国文学史),或作为世界名著的世界文学,或歌德的理想的共融的世界文学(关于后三者的关系众说纷纭,交叉关系为主).美国学派代表亨利·雷马克的定义: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例如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之间的关系。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较⽂学复习资料⽐较⽂学复习资料整理⽐较⽂学绪论1、定义:⽐较⽂学是以世界性的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学⽐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跨越中⽂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学变异研究、平⾏研究和总体⽂学研究为基本⽅法论,其⽬的在于以世界性的眼光来总结⽂学规律和⽂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学的发展。

2、⽐较⽂学的基本特征是:跨越性(跨国、跨⽂明、跨学科);四⼤研究领域是:实证性影响研究、⽂学变异研究、平⾏研究、总体⽂学研究。

3、三⼤学派及其主要代表⼈物、代表作和代表观点:(1)法国学派:影响研究。

四⼤代表⼈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巴尔登斯伯格:《⽐较⽂学:名称与实质》,加强实证性,加强科学性,使⽐较⽂学研究落到实处,强调⽤具体材料⽀持研究。

梵·第根:《⽐较⽂学论》,“⽐较”两个字应该全部摆脱美学含义,取得⼀个科学的含义;将⽐较⽂学研究划分为“物质”和“形态”两类,由此产⽣“流传学”、“媒介学”和“渊源学”。

卡雷:《⽐较⽂学评论》,⽐较⽂学“精确化”⼯作,⽐较⽂学不是并列的平⾏⽐较,⽽是实证性的关系研究,是⽂学史的⼀个分⽀。

基亚:《⽐较⽂学》,坚持⽐较⽂学是“国际⽂学关系史”,重视不同民族作家之间的精神联系,这种精神联系必需是事实上存在⽽不是任意猜测。

(2)美国学派:平⾏研究。

代表⼈物:韦勒克、雷马克、韦斯坦因。

韦勒克:《⽐较⽂学的危机》,对法国学派只注重事实联系的研究⽅式发起攻击,主张进⾏跨学科和平⾏研究,把⽂学史、⽂学批评和⽂学理论综合在⼀起,正视“⽂学性”问题。

雷马克:《⽐较⽂学的定义和功⽤》,提出⼀个关于⽐较⽂学的定义,全⾯⽽集中地代表了美国学派的主张;批判法国学派“实证主义”保守态度,主张开展“跨学科研究”。

韦斯坦因:《⽐较⽂学与⽂学理论》,建⽴发展以“⽐较诗学”、“类型学”、“跨学科⽐较”为主,并拓展原属于影响研究的“主题学”、“⽂类学”等领域,扩展⽐较⽂学研究领域。

比较文学论文 (3)

比较文学论文 (3)

比较文学论文1. 引言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学作品之间差异和共同点的学科,旨在通过对比和分析来深入理解不同文化和时代背景下的文学作品。

作为一种跨文化的研究方法,比较文学为我们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鉴赏文学作品。

本文将探讨比较文学的意义和方法,并以两个经典文学作品为例进行比较分析。

2. 比较文学的意义比较文学为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文学作品。

通过比较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不同作品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进一步理解文学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此外,比较文学还可以促进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加深我们对世界文学的全球化认识。

3. 比较文学的方法在比较文学研究中,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进行比较和分析。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方法:3.1 主题比较主题比较是比较文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

我们可以选择一个主题或者概念,在不同的文学作品中进行比较。

通过对不同作品中相同主题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发现不同文化和时代背景下的作品在对待同一主题时的差异和共同点。

3.2 文体比较文体比较是比较文学中另一种常见的方法。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文学形式,如诗歌、小说、剧本等,在各种文学作品中进行比较。

通过比较不同文体的作品,我们可以探讨不同文学形式对文学作品表达和传达信息的影响。

3.3 时代比较时代比较是比较文学中关注时代变化的一种方法。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从而研究文学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演变和发展。

通过比较不同时代的作品,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期文学作品在社会和文化变迁中的反映和回应。

4. 比较文学案例分析在本部分,我们将以两个经典文学作品为例进行比较分析。

4.1 《傲慢与偏见》与《红楼梦》比较分析《傲慢与偏见》是英国作家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而《红楼梦》则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虽然这两部作品背景和文化差异很大,但它们都围绕着社会地位、爱情与婚姻等主题展开,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资料

比较文学资料

1、比较文学的定义是什么?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类同性、变异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2、简要谈谈比较文学的可比性。

比较文学的可比性是比较文学得以存在的立身之本,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同源性。

在以同源性为突出特征的影响研究的可比性中,影响的种类、影响的途径和接受的实证性方式就成为法国学派比较文学具体的研究内容。

除此以外的一切比较文学研究,由于缺乏同源性,法国学派均否认其属于比较文学。

由于在法国学派那里可比性已被人为限制到很小的领域内,显而易见,这并不是比较文学可比性的全部。

(2)变异性。

出自同源的文学在不同国家、不同文明的传播与交流中,在语言翻译层面、文学形象层面、文学文本层面、文化层面产生了文化过滤、误读与“创造性叛逆”,产生了形象的变异与接受的变异,甚至发生“他国化”式的蜕变,这些都是变异学关注的要点,在这里,差异性成为可比性的核心内容。

(3)类同性。

比较文学发展到以平行研究为特征的美国学派时,影响研究的束缚便得以突破。

可比性的内容得到进一步拓展,类同性和综合性作为平行研究可比性的特征凸现出来。

平行研究的对象是彼此毫无直接影响和亲缘联系的不同国家或民族间的文学。

因此,类同性所指的是没有任何关联的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在风格、结构、内容、形式、流派、情节、技巧、手法、情调、形象、主题、思潮乃至文学规律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相似和契合之处。

而综合性则是立足于文学,以文学与其他学科进行跨学科比较的一种交叉关系。

因此,平行研究的可比性就在于类同性与综合性。

(4)异质性与互补性。

异质性与互补性的可比性主要是从跨文明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的角度来说的,因为,法、美学派均属于同一欧洲文化体系的比较文学学科理论,而随着比较文学发展到以跨文明研究为基本特征的第三阶段,异质性作为比较文学的可比性又凸现出来。

比较文学资料整理

比较文学资料整理

比较文学资料整理:1.比较文学的兴起与代表人物:1816年在法国首次出现比较文学一词,1827-1830年法国学者维尔曼(A.Villeman)在巴黎大学开设第一个比较文学性质的讲座:《十八世纪法国作家对外国文学和欧洲思想的影响》。

后出版《比较文学研究》一书。

被尊为“比较文学之父”。

19世纪30年代安贝尔、基内等人在巴黎大学、里昂大学开设比较文学讲座。

60年代作为术语被广泛接受。

学科正式确立的标志:第一本理论专著出现,1866年英国学者波斯奈特《比较文学》;第一份学术杂志出现,1877年德国学者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第一个常设讲座(体制化)出现,1897年法国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创办“文艺复兴以来日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

比较文学杰出著作,丹麦文学史家勃兰兑斯六卷本《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于1872至1890年出版。

2.中国的比较文学:中国的比较文学:1917年,吴宓留学哈佛,获比较文学硕士,与陈寅恪、汤用彤并称“哈佛三杰”,1921年回国被聘东南大学,1924年开设中国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中西诗之比较”,被称为“中国比较文学之父”。

3.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一词是十九世纪英国诗人马修▪阿诺德根据法语仿造。

定义:比较文学是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与跨学科为比较视域而展开的文学研究。

—杨乃乔两种(或多种)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之间的交互客体或平行客体,或阐发关系,研究视域与语境的双向度与二元性,没有总体文学共时性的限定。

五个学科概念的区分(首师大杨乃乔):民族文学:研究客体、视域与语境的单向度一元性国别文学:同上总体文学(一般文学):波及多民族多国家的思潮流派等共时性研究比较文学:研究两种(或多种)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之间的交互客体或平行客体,或阐发关系,研究视域与语境的双向度与二元性,没有总体文学共时性的限定世界文学:总量上的,或欧洲中心的(如我们的外国文学史),或作为世界名著的世界文学,或歌德的理想的共融的世界文学(关于后三者的关系众说纷纭,交叉关系为主).美国学派代表亨利·雷马克的定义:比较文学是超越一国范围之外的文学研究,并且研究文学和其他知识领域及信仰领域——例如艺术、哲学、历史、社会科学(如政治、经济、社会学)、自然科学、宗教等——之间的关系。

比较文学资料

比较文学资料

填空、选择:1.在比较文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法国成了它的中心,法国学者对它的兴起于确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1931年,巴黎大学教授梵第根出版《比较文学论》,他是第一个系统地、全面地阐述法国学派观点的学者,法国学派的宗师。

3.法国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影响研究。

4.继承并发展梵第根理论,确立法国学派体系的是卡雷和基亚。

基亚1951年出版《比较文学》是一本影响颇大的教科书,卡雷为其导了纲领性的序言。

5.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学会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举行第二次大会。

会上,耶鲁大学教授雷纳·韦勒克宣读了一篇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论文。

(美国学派宣言书,标志美国学派的出现)6.美国学派的主要研究方法:平行研究。

7.日尔蒙斯基提出了比较文学的“历史类型学”研究的观点与方法。

8.比较文学研究对象应具备的基本属性:A、跨越性B、可比性9.比较文学的对象是具有跨越性的文学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跨越性是它的先决条件。

(最为本质的特征)比较文学对象的第二个要求:可比性;第三个要求:文学性。

10.传统的影响研究把影响的过程划分为:放送、传播、接受三方面,要求这三个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描绘出“经过路线。

”(形成流传学、渊源学)11.钱钟书:比较文学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我们认识总体文学乃至人类文化的基本规律。

12.西方诗学中有关文类的理论,起源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则是最早从理论上对文学进行分类的学者,其《诗学》不仅是西方文学理论的源头,也是最先以文类观点来讨论文学的专著。

13.“创造性叛逆”这一说法是法国文学社会学家艾斯卡皮提出来的,他说:“翻译总是一种创造性叛逆。

”14.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的主体:译者、读者、接受环境。

15.对形象的研究一直是法国学派所偏爱的研究领域。

首先明确提出形象学研究原则的是法国学者让-马丽·卡雷。

(形象学的奠基者—卡雷和基亚)16.“类型学”比较研究在苏联所取得的成绩是多方面的,集体合作的最大成果:《世界文学史》。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西方的情诗:萨福《相思》但丁《新生》普希金《我曾经爱过你》
B 都有一个曲折反复而冲突阻力的发展过程
在中国,以儒家为主的传统思想,主张“男女之大防”、“男女授受不亲”以及“三纲五常”“三从四德”,因而情诗创作受到影响;但另一方面,历代的妓馆青楼却又是公开的。因此,文人的作品中自然形态的情诗少,但民间的情况又不太一样。
(4) 宗教情感上
中国人对于超生死的存在本身没有什么信心,情人死后也就与草木同朽了,等待来世的不可期;
西方人浓厚的基督精神,相信在天堂中还能再相见。如弥尔顿《悼亡妻》等都坚信死后与亡妻会在天国相见,天国几乎具有地理的真实性
(5) 情景上
中国:闲庭深院,沉香亭畔,罗帐半掩,炭火微温,月影阑珊,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苏轼《水调歌头》
6. 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1877年,匈牙利 梅茨尔创办的《总体比较文学报》
7. 比较文学理论著作问世:1886年,英国 波斯奈特的第一部比较文学论著《比较文学》
8. 比较文学讲座出现:1892年戴克斯特“文艺复兴以来日耳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
9. 比较文学专著出现:《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 戴克斯;《十九世纪文学主流》 勃兰克斯
13. 比较文学转折点:教堂山回忆(1958年,国家比较文学学会第二次打好,揭开了美国学派的序幕)
14. 美国学派:强调无事实影响下的比较文学——平行研究分为主题学、文类学、比较诗学
15. 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提出了“文学发展过程是社会历史过程的一部分”。
16. 日尔蒙斯基《比较文学与文学影响问题》提出:可以根据文学史上在相似社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类似现象来进行研究。
经伏尔泰改变后的《中国孤儿》中,搜孤、救孤的悲剧冲突为次要的,虚构了成吉思汗和伊达梅之间感情与理智的悲剧冲突。表现理智与天才对盲目。野蛮的暴力所具有的优越性,强调道德的力量。

比较文学论文

比较文学论文

比较文学论文
引言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跨文化研究领域,旨在探讨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相似性和差
异性,从而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文学创作。

比较文学的研究方法多样,研究对象丰富,探讨内容广泛,是文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分支。

本文将对比较文学进行综合分析,探讨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发展趋势。

研究意义
比较文学的研究有助于扩大我们对不同文化之间的理解,促进文学交流与互鉴。

通过比较不同文学作品的主题、风格、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可以深入探讨各种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意涵,从而增进我们对不同文化的尊重与理解。

研究方法
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多种多样,包括文本比较、主题对比、形式对比等。

其中,文本比较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对比不同文学作品的文本内容、语言风格等方面的异同,可以揭示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此外,主题和形式对比也是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有助于揭示不同文学作品之间的共性和特殊性。

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比较文学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未来,比较文学研
究将会更加多元化和深入化。

同时,比较文学研究也将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机结合,形成跨学科的研究模式。

未来的比较文学研究将更加注重跨文化交流与对话,促进不同文学传统之间的融合与共生。

结论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重要的研究领域,对拓展我们的文化视野、促进文学研究的
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比较文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不同文学作品背后的文化内涵,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互鉴。

希望未来能有更多学者投身于比较文学的研究,为丰富我们的文学研究领域贡献新的智慧和见解。

比较文学参考资料

比较文学参考资料

名词解释好究为实质的文学研究;它以对话作为方法论基础,对不同文化体系的文学之间的历史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以及学科交叉关系进行汇通的研究。

其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放送者是怎样流传到接受者那里的,在接受者当中它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放送者对接受者发生了哪些实质性的影响。

这种研究的目的是要找到受影响的“终点”和接受者。

它是放送者的对象,也是文学影响的终点。

与流传学研究相比,其方向恰好相反,它是从接受者、即“终点”出发,溯源而上,去寻找影响源,确认放送者。

在比较文学领域,它又被称作“渊源学”移植、渗透的作用。

也是一种文化对另一种文化发生影响时,接受方的创造性接受而形成对影响的反作用。

文化过滤是促成文学文本发生变异的关键。

种更为深层次的变异,这种变异主要体现在传播国文学本身的文化规则和文学话语已经在根本上被他国——接受国所同化,从而成为他国文学和文化的一部分,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文学的他国化,文学的他国化研究就是指对这种现象的研究。

6.媒介学:是对不同民族文学之间产生影响这一事实的途径、方法、手段及其因果关系的研究,它是法国学派影响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梵第根的观点,在两种民族文学发生相互关系的“经过路线”中,从“放送者”到“接受者”,“那经过路线往往是由一个媒介者来沟通的。

”这媒介者即是“传递者”,他可以是人,也可以是物。

7.译介学:是对翻译和译介活动本身的一种研究,包括对不同译本的研究、对翻译理论和翻译技巧的研究、对语言学的研究以及対翻译史的研究等。

具体而言,译本研究既可对译本的完整性和准真度进行研究也可将不同的译本进行对比,研究其中的差别或变异,并进一步探寻其原因,还可去研究译本在流传过程中对接受者产生了哪些影响,或不同时期不同层次的接受者对它的解读有什么区别等。

关于翻译理论的研究,不仅涉及语言转换规则的研究,还包括对历史、民俗文化,文学等与文学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及如何理解把握等方面的研究。

简答(一)前苏联学派不用比较文学,而代之以“历史比较文艺学”名称。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1.法国学派:比较文学的主要学派之一。

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其代表人物有巴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等。

早期的法国比较文学家比较注重研究具体的文学事实,把不同国家的文学和作家之间的互相影响作为研究的重点。

梵?第根在《比较文学论》中指出比较文学的对象是本质地研究各国文学作品的之间的事实联系。

法国学派的比较文学研究注重的是“影响研究”,其方式是通过历史追踪和实证考据,考察一个作家、一部作品、一种文体、一国文学在外国的影响,或探讨作家和作品的源流受到哪些外国文学的影响,或研究产生影响的媒介。

法国学派忽视对作品审美价值的分析,表现出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和保守倾向。

2.教堂山会议:1958年9月,国际比较文学协会在美国的北卡罗来州教堂山举行第二届年会,中心议题是欧美文学关系。

美籍捷克裔学者,时任耶鲁大学教授的韦勒克在会上做了题为《比较文学的危机》的书面发言,即所谓美国学派挑战性的宣言。

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对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进行了批评,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了学科的健康发展。

教堂山会议成为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

3.笔述渊源:渊源学研究类型之一,渊源学是从接受者即终点出发,溯源而上,去寻找影响源,确认放送者。

渊源学研究注重资料证据的搜集、整理和考核,基本上是一种以考据为主的实证研究。

笔述的渊源指的是见之于文字的渊源。

渊源关系的探究须要以作品产生的条件、创作过程的资料、作家的情况如接受者或接受国文学中的传记、感想、评论、序、跋等来补充。

4.比较视域:比较文学汇通性研究的本体。

当比较文学研究者对两种民族文学或文学与其它相关学科进行跨越研究时,以自己的学术思考对双方进行内在的透视,以寻找两者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多元观察的、多视点透视的开放性的研究视野。

即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的内涵,把“三种关系”(材料事实关系、美学价值关系、学科交叉关系)作为研究客体。

(完整word版)比较文学资料

(完整word版)比较文学资料

一、名词解释1、主题学:某一部作品或者某一个人物典型所表现的思想,是提炼题材和塑造形象所得出的高度浓缩与升华的思想结晶。

主题,是作家通过题材的描绘与艺术形象的塑造而呈现出来的中心思想。

主题的本质特征,是抽象概括的一种主观的思想认识和含有价值判断的观点,是作品题材的中心意义,往往可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述。

例如:“爱国主义的精神”、“战争的残酷和恐怖”、“人与人之间的真挚、美好的感情”、“人性的复归”等。

主题学:通过对文学主题、母题、题材、人物、意象、情境等研究,研究相关民族或国家的文化背景、道德观念、审美情趣等方面的异同。

2、母题:指文学作品中反复表现的人类的基本行为、精神现象,以及人类有感周围世界所产生的概念。

如生死、离别、爱恨、空间、时间、季节、海洋、山脉、黑夜;“战争”、“欢乐”、“野蛮”,以及人物心态(如嫉妒、骄傲)、人物感情(如爱、恨)、人物行为(如生、死、叛逆、谋杀)等。

母题的分类:叙事类母题、抒情类母题。

母题往往呈现出较多的客观性,母题不具有任何主观色彩,它没有倾向性,不提出任何问题,只有在经过了作者的处理以后,它才具有一定的褒贬意义,显示出一定的态度立场. 一旦母题有了倾向性,有了褒贬意义,它就上升为主题了。

3、隐含的读者:接受理论以为, 读者实际上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现实的读者",二是“隐含的读者"。

现实的读者指从事阅读活动的普通读者及作家、文学批评家等具体的人;“隐含的读者”则是“一种可能出现的读者,一种与本文结构的暗示方向相一致的读者。

"作品(文本)自身就具有产生多种解释的可能性。

因而潜藏着“暗含的读者”(Derimplizite Leser)。

它植根于文本的结构中,是隐形的,有待于实现的。

因此,读者的阅读过程就是“隐含的读者”具体显现的过程,也是读者与作家共同创作的过程。

“隐含的读者”既对作品意义的实现有能动的参与作用,又为本文潜在意义的实现提供了多种可能性。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考试归纳版)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考试归纳版)

1.比较文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19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得以诞生。

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成立的一个标志是法国学派强调影响研究的国际文学关系史理论的提出。

2.比较文学的代表性人物及其著作:●最早使用比较文学这一术语的是英国批评家马修阿诺德。

●最早使比较文学一词进入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的是波斯奈特,1886年,他出版世界上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比较文学》。

●在意大利,1871年,桑克蒂斯开始主持比较文学的讲座。

●1827年,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的是歌德.●1877年,世界上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创刊于匈牙利的克劳森堡,名为《世界比较文学报》.●1887年,德国学者马克斯·科赫创办《比较文学杂志》,1901年创办《比较文学史研究》.●意大利学者克罗齐对比较文学的学科和理性发起挑战。

●1937年,戴望舒译梵•第根《比较文学论》.●我国第一部比较文学理论专著——卢康华、孙景尧的《比较文学导论》,也是内地第一部比较文学概论性著作。

●在西方著名的比较文学学者中,巴斯奈特是宣判比较文学夭折的第一人.●翻译文本研究:勒菲弗尔“操控理论"3. 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他们提出了要去掉比较文学的随意性,加强实证性;放弃无影响关系的平行比较,而集中研究各国的关系史;摆脱不确定的美学意义,而取得一个科学的含义(关键所在)4.法国文学批评家布吕奈尔最早把实证主义用于文学研究,强调把一部作品对另一部作品的影响提到首位。

5.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

法国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本质特性实证性的文学关系研究。

6.基亚在《比较文学》一书中专设形象学研究——“人们眼中的异国”一章,这是对形象学研究进行确认的最早的一部概论性专著.7.1960年美国比较文学学会成立,标志着美国学派的正式登场.代表人物有雷马克、艾德礼、勃洛克。

8.美国学派将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相结合,典型代表——韦斯坦因的专著《比较文学与文学理论》。

比较文学资料整理

比较文学资料整理

比较文学西方古代注重模仿现实,将文艺视为反映现实的“镜子”,而中国却将文艺视为“抒情言志”和“载道”之工具。

中国著名翻译家朱生豪翻译莎士比亚全集的宗旨是“保持原作神韵”,“忠实传达原文意趣”。

但是,在翻译过程中,由于文化传统的影响,朱生豪采用归化译法,使原意失真。

He made you for a highway to my bed:But,I,a maid他要借着你做相思桥梁,可是我却要做一个独守空阁的怨女而死去。

他本想借你做捷径,登上我的床。

可怜我这个处女,活守寡,到死是处女。

从事文学翻译时,译者面临的远远不只是两种语言间的“功能对等”的转换,而更主要的是如何协调因文化之间的差异而造成的冲突,或者说翻译实际上是文化之间的潜对话、文化之间的协商。

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比较文学的英语名称是Comparative literature。

最早使用这一术语的英国批评家是马修*阿诺德。

1848年,他从法语引进该术语,但是他是在一封私人信件中使用这个名称,这封信1895年才出版,因此最早使用该术语进入比较文学理论的是波斯奈特。

法国学派反对平行研究式的比较,而仅仅承认“文学关系”为比较文学研究的正宗,并以文学关系为主轴建立起了由影响的“起点”经“中介”再到“终点”的三点一线的学科理论和方法论体系。

最早提出“世界文学”观念(1827年)的是德国学者、著名作家歌德,他被公认为是推动比较文学发展的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写出第一部比较文学学科理论专著的人也并不是法国人,而是英国人波斯奈特。

1886年他发表了世界上第一部论述比较文学理论的专著《比较文学》该书对文学的本质、相对性、发展的原理、比较研究等许多问题作了精辟的阐述。

法国学派的四大代表人物:巴尔登斯伯格、梵*第根、卡雷、基亚。

在平行研究与跨学科研究这一架构下,美国学派建立起了一套学科理论,这套理论以“比较诗学”“类型学”“跨学科比较”为主,并拓展原属于影响研究的“主题学”“文类学”等领域,大大扩展了比较文学研究领域。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比较文学是文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旨在通过对不同文学作品和文化之间的比较,探索不同文学体系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共同之处。

作为一门学科,比较文学涉及多种文学传统,例如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现代文学与古代文学等等。

为了更好地复习比较文学,下面将提供一些复习资料和方法。

1. 文学史纵向比较比较文学的核心是对不同文学传统和时期之间的比较,因此了解各个时期的文学发展和特点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时期,例如文艺复兴时期或现代主义时期,详细了解其中的文学作品和思潮。

然后,通过对比不同时期的作品,分析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之处,进一步理解文学发展的规律和影响。

2. 文学流派横向比较另一个重要的比较文学方式是对不同文学流派的横向比较。

通过选择一个具体的文学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或奇幻文学,可以深入了解该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然后,选择其他不同流派的作品进行比较,分析它们在题材、风格和结构等方面的异同。

这样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不同流派的发展和特点。

3. 文学主题比较除了比较时期和流派之外,比较文学还可以围绕特定的主题进行比较。

例如,可以选择“爱情”这一主题,比较不同文学作品中的爱情描写方式和表达手法。

通过比较,可以观察到不同文学传统和文化对于爱情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存在差异,进一步加深对比较文学的理解。

4. 多维度比较比较文学不仅仅局限于文本层面的比较,还可以从多个维度对作品进行比较。

例如,可以从社会背景、文化语境、作者背景等方面对作品进行分析和比较,以获得更全面的了解。

通过综合多个维度的比较,可以揭示作品背后的深层次意义和影响,拓展对比较文学的理解与认识。

5. 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最后,作为复习比较文学的重要方法,阅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深入研读和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可以了解不同文学传统和时期的代表作品,在实践中感受不同的文学风格和思想。

同时,对这些作品进行比较和对比,将为比较文学的复习提供具体的材料和例子。

比较文学整理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整理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教程Comparative Literature法布吕奈尔《什么是比较文学》日大冢幸男《比较文学原理》法梵·第根《比较文学论》瑞士弗·约斯特《比较文学导论》法基亚《比较文学》法洛里哀《比较文学史》罗亚历山大·迪马《比较文学引论》法国学派:French School美国学派:American School 影响研究:influence studies 平行研究:analogy studies主题:theme 母题:motif 意象:image 套语:topos 情境:situation比较文学诞生标志1,比较文学杂志的出现:1877 匈梅茨尔《总体文学比较报》;1887 德马克斯·科赫《文学比较杂志》2,比较文学理论著作的问世:1886 英波斯奈特《比较文学》;1870 俄维谢洛夫斯基(俄国比较文学之父)彼得堡大学;1892 法戴克斯特里昂大学3,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正式课程进入高校。

4,比较文学学位论文、学术专著和工具书的出现:1895戴克斯特《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的起源》——法国第一部科学的比较文学专著;同年;贝茨博士论文《海涅在法国》;1895 贝茨《比较文学目录初稿》工具书--3000条索引,比较文学研究必备法国学派中心:法国指导思想:进化论、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基本理论特征:1、把比较文学看成文学史的分支,强调从史学角度考察;2、以实证考据为主要的研究方法而忽视美学意义;3、注重各民族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研究对象:欧洲各国文学间的影响联系研究方法:实证考据代表人物:法国学派布吕纳介、戴克斯特、贝茨、巴尔登斯贝格、梵第根、卡雷、基亚局限:拘泥于时政而错过一些具有可比性的东西;欧洲中心论;民族主义的倾向和文化记账现象贡献:因为时政而积累了大量研究材料;许多观点具有开创性,并为学科建立了一个细密的理论体系作品:梵第根《比较文学论》卡雷《法国作家与德国幻想》教堂山会议:1958年9月,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所在地教堂山是国际比较文学学会第二次大会;耶鲁大学的韦勒克《比较文学的危机》;标志美国学派取代法国学派成为比较文学中心;拉开美法两派的十年论争。

比较文学 例子 ppt课件

比较文学 例子  ppt课件
比较文学 平行研究·例子
19世纪,世界童话大师安徒生(1805 1875) 为长大的成人和正在长大的孩子们创作了 《海的女儿》。
在作品中,终生未婚的安徒生将其追求爱情 而不得的复杂心情注入小美人鱼身上,并传 神地表现出来;它也跳出了童话固有的灰姑 娘式结局,成为文学史上精美的一页。
ppt课件
1
20世纪,被誉为“灵魂的猎手”的 著名小说家斯蒂芬·茨威格(1881 1942),也创作了关注女性主体的 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它 以书信形式倾诉了一个陌生女人对R 的痴恋情怀。
ppt课件
7
共同的故事开端——男女主人公错 位相遇,体现了感情的错位。天真 无邪的女主人公(小美人鱼、陌生 女人)深深地爱上了男主人公(王 子、R);由于某种原因,男主人 公对此却一无所知,爱情天平的失 衡注定了悲剧的结局。
ppt课件
8
小美人鱼第一次浮出水面就遇见了英俊 的王子,那个有着大理石模样的人儿。 在王子遭遇海难时义无反顾地救起了他, 苏醒的王子感谢了所有人,却不知道小 美人鱼的存在。
书中女人也因此成为中外文学画廊
中最动人的女性形象之一。
ppt课件
2
“海的女儿”是“穿过黑夜的天使—— 安徒生”送给世界的礼物。
它讲述涉世之初的小美人鱼,拯救并爱 上遇难王子的故事。为了获得王子的爱 情和人类的灵魂,她抛弃了三百年的寿 命和海底悠闲的生活;为了获得两条腿, 她被割去了舌头,失去了甜美的声音, 时刻忍受着撕裂鱼尾的痛苦。
ppt课件
3
当小美人鱼可以和心爱的王子在一起时,却 成为“哑巴孤儿”。纵有千般爱恋也无法表 达,只能一次次等待着被王子认出来,而王 子永远也无法想到身边的她,就是自己的梦 中人。
当“无言爱情”遭遇王子的“理想婚姻”时,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

比较文学复习资料导言:比较文学是一门研究不同文化、不同语言、不同国家和不同时期的文学作品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学科。

它通过对比分析,探讨文学作品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揭示文学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本文将介绍一些比较文学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这门学科。

1. 《比较文学导论》 - 张东树著《比较文学导论》是一本比较文学的入门教材,由张东树教授撰写。

本书系统介绍了比较文学的基本概念、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为初学者提供了全面而系统的学习资料。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了解比较文学在文学研究中的地位和意义,掌握比较文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比较文学研究方法》 - 季羡林著《比较文学研究方法》是季羡林先生的经典之作,是对比较文学研究方法进行系统介绍和总结的著作。

本书详细阐述了比较文学的基本方法,包括文本比较、文化比较、历史比较、意象比较等。

该书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不同方法的应用,提升比较文学研究的能力。

3. 《比较文学概论》 - 王士元著《比较文学概论》是一本系统介绍比较文学理论和方法的教材,由王士元教授编写。

本书详细介绍了比较文学的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

同时,该书还梳理了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范畴,包括文学与文化、文学与语言、文学与心理等。

通过阅读本书,读者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比较文学研究的内涵和外延。

4. 《比较文学与东西方文化传统》 - 叶浴钢著《比较文学与东西方文化传统》是一本探讨比较文学与文化传统关系的重要著作,由叶浴钢教授撰写。

本书通过对比东西方文化传统中的文学作品,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

同时,该书还深入探讨了比较文学在跨文化交流和文化认同中的作用,为读者拓宽了视野。

5. 《比较文学研究导读》 - 陈文新、胡解福主编。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材料解析

比较文学期末复习资料名词解释+材料解析

名词解释:1.世界文学:世界文学是超越民族文学的文学研究,更多指涉本国文学之外的世界其他民族文学。

2.影响研究:比较文学的基本研究类型之一,早期实践中的唯一类型,以一种强烈的历时意识通过广泛搜集材料,对事实和进行严密考据、分析、归纳,来研究各民族文学之间建立在事实基础上的、超越国界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包含着对艺术创作活动本质的理解。

3.平行研究:平行研究主要由类比与对比两种方法构成,即辨别其中的类似或差异,以及异中之同或同中之异。

平行研究的具体对象包括主题、文体、风格、技巧、原型、神话、思潮和文学史等。

其主要关注点在文学性上,力图通过求同辨异,把握文学发展、艺术创作文本结构等方面的规律以及作品的审美特点和价值等。

用逻辑推理方式,对相互间没有直接关联的两种或两种以上民族文学进行研究;注重比较不同民族文学在主题、题材、文体、人物、情节、风格等文学诸多方面实际存在的类同和差异。

4.法国论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5.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

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6.比较文学:是以世界性眼光和胸怀来从事不同国家、不同文明和不同学科之间的跨越式文学比较研究。

它主要研究各种跨越中文学的同源性、变异性、类同性、异质性和互补性,以实证性影响研究、文学变异研究、平行研究和总体文学研究为基本方法论,其目的在于以世界性眼光来总结文学规律和文学审美特性,加强世界文学的相互了解与整合,推动世界文学的发展。

7.主题学:主题学是比较文学的一个门类,它主要用变异学去研究同一母题、题材、意象、情境、套语在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学之间的流传、演变和成因,以及它们在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不同作家笔下的不同处理,从而去理解这些不同作家的各自风格以及不同民族和国家相互之间的交往、影响及其文化的异质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文学重点内容来源:朱琪的日志第一章比较文学入门1、什么是比较文学?比较文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它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线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陈惇刘象愚2、比较文学的特点?(1)跨越性:跨越语言、民族、文化、学科。

跨民族是最根本的,是判断比较文学的最基本的标准。

(2)比较性:约定俗成的专业学科的名称,具有特殊的学科意义。

比较文学不等于“文学比较”,应把两种文学体系化、内在性的汇通作为比较文学衡量的标准。

(3)文学性:立足于文学之本;通过与其他文学的沟通和交流来探讨文学的共同规律;借助其他学科的理论和研究成果来重新审视文学本体,把文学放在与其他学科关系的参照框架下来彰显文学特征。

(4)开放性(5)理论性3、比较文学的意义?(1)开拓文学研究的新天地,新视野:(2)促进异质文化的对话与交流,互识、互证、互补。

互识:对不同文学的认识、理解和欣赏,认识别人,也认识自己。

互证:中西各有自己的见解,寻求理解,必须对话,互相对比参照。

以不同文学为例证,寻求对某些共同问题相同和不同的解答,达到进一步的共识。

互补:根据自己的需要从他者吸取营养,取长补短,谋求新发展。

多种文化的比照和对话,结果不是多种文化的融合,相反这种比照对话使各种文学的特点得到彰显,更显其真面目真价值。

(3)加深对文学本质的认识第二章比较文学的历史1、著名的比较文学事件(1)第一本比较文学杂志:1877年,匈牙利梅茨尔在布达佩斯出版了《比较文学学报》,后改为《比较文学杂志》,重视翻译介绍弱小民族的文学。

为期10年。

(2)第一本学科理论著作:1886年,新西兰-奥克兰大学,英国文学教授波斯奈特出版《比较文学》,这是比较文学学科的第一部专著。

(3)第一个固定的比较文学课的开设:1897年,第一位比较文学教授戴克斯特在里昂大学设立第一个比较文学讲座《文艺复兴以来日尔曼文学对法国文学的影响》,比较文学成为大学的一门课程。

(4)第一篇博士学位论文:1895年,法国戴克斯特(35岁早逝)文章《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探讨了英法文学关系。

(5)第一部比较文学“目录学”贝兹独立完成了第一部比较文学“目录学”,收录索引3000条,1899年,《比较文学书目集》出版,被译为多种文字,至今仍有价值。

(6)30年代初,《比较文学评论》的创办者巴尔登斯贝格在梵第根的协助下,创办了巴黎大学的现代比较文学研究所,巴黎大学成为世界比较文学的研究中心。

(7)1899年,哥伦比亚大学创立第一个比较文学系(8)1958年9月,北卡罗莱纳大学在教堂山大会上,韦勒克作《比较文学的危机》,挑战法国学派,语惊四座,被认为是美国学派的宣言书,确立了美国学派,打破了法国学派的一统天下。

(9)1976年,台湾出版古添洪、陈慧桦编《比较文学垦拓在台湾》,乃台湾第一本比较文学论文集。

2、代表人物和著作1) 波斯奈特:《比较文学》2) 戴克斯特:《卢梭与文学世界主义之起源》3) 贝兹:《比较文学目录集》4) 巴尔登斯贝格:《歌德在法国》、《巴尔扎克所受的外来影响》5) 梵·第根:《比较文学论》6) 基亚:《比较文学》7) 韦勒克:《比较文学的概念》、《比较文学的危机》8) 雷马克:《比较文学的定义和功用》9) 艾德礼:《比较文学论文选集》10) 陈铨:《中德文化研究》11) 闻一多:《文学的历史动向》12) 朱光潜《文艺心理学》、《诗论》,13) 钱钟书《谈艺录》、《管锥篇》14) 古添洪、陈慧桦编:《比较文学垦拓在台湾》第三章比较文学学派1、法国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1)主要观点:1) 提倡影响研究的方法2) 讲求事实,崇尚实证,重视考据3) 不重视作品的美学欣赏和文学批评4) 学科上囿于文学专业领域,地域则局限于欧洲5) 提出“总体文学”一说(2)评价:优点:1) 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开创性的重大贡献。

2) 严谨的定义,材料的确凿,为比较文学学科的地位,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建立了严密的方法体系。

3) 影响研究仍是今天比较文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缺点:1) 狭隘、机械,过分拘泥于实证、考据,过分强调事实联系而相对忽视了作品内在的文学价值和审美价值;2) 欧洲中心意识,大国沙文主义的倾向,研究范围局限于欧洲范围,使东西文学的比较显得不可能2、美国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评价(1)主要观点:1) 提倡平行研究的新方法2) 提倡跨学科研究3) 重视作品的“文学性”和“美学价值”4) 反对“欧洲中心论”5) 反对“总体文学”的提法(2)评价优点:1) 美国学派突破了法国学派的机械保守的实证对比较文学的束缚,使比较文学获得了生机;2) 美国学派扩大了比较文学的范围,不仅使跨学科研究成为可能,也使中西文学比较成为可能;3) 美国学派重视作品的文学性,更接近“文学内核”。

缺点:1) 美国学派的理论不够严密,容易产生牵强附会的比附。

2) 跨学科比较有可能使思想史、文化交流史的研究也成为比较文学,最终使比较文学的独立性消亡。

3、怎样认识“中国学派”?(1)中国学派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它带着自己的独特性跨入了世界比较文学的领域,使比较文学走出了西方文化的地域圈子,很大程度打破了欧洲中心论。

(2)中国比较文学从自己的历史资源和现实需要出发,逐渐在比较诗学、阐发研究、东西比较等领域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它既承认法国和美国学派所拥有的优点,并且加以吸收和利用,在另一方面,它又设法避免两派既有的偏失。

(3)中西诗学的比较有助于寻求世界文学的共同规律,建立世界范围内的共同文学理论。

(4)中西诗学研究成为了比较文学的一个研究热点,也成为当今比较文学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5)“中国学派”存在的问题:首先,阐发研究还停留在阐发法的理解和运用上,缺乏丰富的学术实践的支撑;它往往以中国文学材料作为西方文学理论的注脚,而屡受批评其次,自己倡言,而非公认。

台湾和大陆的学者自己在发布理论宣言和主张,而不是国际比较文学界作出的承认和概括。

再次,全球化时代,各国之间的文学互动显著增强,中国已经错过了建立学派的历史阶段,现在再提倡建立学派是历史的错位。

3、中国比较文学有何特色?(1)注重中西文学比较,努力使中国文学走向世界(2)积极开展中西诗学即中西文艺理论的比较(3)不偏不倚,不拒斥影响研究与平行研究,提倡“阐发研究”的新方法(4)赞同前苏联的观点,同意将同一国家内各民族的文学纳入比较文学范畴第四章文类学1、什么是比较文学的文类学?它的的研究对象是什么?(1)文类是指文学的分类或类型,文类学是对于文学类型的研究。

探讨如何按照文学的特点对文学进行分类,以及各文类的特征、演变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也叫文体学、体裁学)比较文学的文类学就是在跨语言、跨文化的背景中研究文学的类型,研究各种文类超越国界、语言界线的流传、影响、变异等。

(2)谢天振指出:文类学研究对象分为三方面即:1)文学分类的研究,2)文学体裁的研究,3)文学风格的研究。

2、名词解释:缺类现象:一种文类在某国某民族文学中有,而在他国或他民族文学中则没有。

王国维认为中国没有史诗体裁的移植:是指一个民族的文学体裁,通过一定的途径和方式,传播到了其他民族文学中,被接受、消化、改造,成为该民族文学的一种新文类。

如:十四行诗、流浪汉小说、中国的话剧3、列举一个文类学研究的案例杨宪益1983年在中美双边第一次比较文学的讨论会上提出,通过对李白的古风与古代波斯诗人莪默凯延(欧玛亚·海亚姆)的鲁拜体诗歌的比较,追溯欧洲十四行诗的起源,可能受唐代新兴诗体的影响,中介是鲁拜诗体。

第五章主题学1、主题学与主题研究的不同(1)主题研究:探究的是某一作品所表现的思想或观念,重点在于研究作品的内涵。

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在文学史上的不断重复和演变,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的接受和处理。

(2)主题学也研究作品的主题,但它的任务不是研究一部作品的主题,而是探索相同主题在不同时代以及不同的作家手里的处理,据以了解时代的特征和作家的“用意”。

一般的主题研究探讨的是个别主题的呈现。

主题学重点在研究对象的外部——手段和形式。

主题研究着眼于一个点,(个别主题的呈现),主题学着眼于一条线,甚至一个面。

2、主题学的研究对象比较文学主题学研究的对象并不是个别作品中的题材、情节、人物、母题、主题;而是研究同一题材、同一母题、同一传说人物在不同民族文学中流变的历史,研究不同作家对它们的不同处理,研究这种流变与不同处理的根源。

3、名词解释:(1)母题:母题是1)文化传统中具有传承性的文化因子,能够在文化传统中完整保存并在后世不断传承延续。

2)是文学作品中最小的叙事单位和意义单位。

3)是文学中反复出现的人类基本行为、精神现象和关于周围世界的概念。

(2)主题学:研究同一主题在文学史上的不断重复和演变,不同作家对同一主题的接受和处理的学问。

(3)情境:情境是文学作品常见的一种典型格局。

情境包括三个因素:第一,特定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时空;第二,特定的情况——事件;第三,特定的人物关系。

、第六章形象学1、形象学的研究对象文学作品中的异国异族形象。

它在文本中以多种形式存在,可以是具体的人物、风物、景物描述,也可以是观念、言词。

2、形象学研究的主要理论?一、“他者”理论他者:异国异族形象。

他者与自我相对,自我即作者、作者所属的国度或民族;1、“他者”(the other)和“自我”(Self)是一对相对的概念。

他者是针对自我提出来的,自我要确证自己,必须借助于外界参照物。

“他者”就是自我反观自身的参照物,通过“他者”,自我印证了自己的形象。

他者形象形成时,自我形象也随之相伴而生,自我注视他者形象,他者形象也映现自我形象。

2、自我与他者双方的地位是不对等的。

主体性自我明显渗透着一种的优越感。

他者只能“是被探查的对象,而绝不是一个进行交流的主体。

”由于缺少对话,文本就成为了自我单方面的言说,而他者永远不能作为他者来为自己说话。

例如:遥远的异国、神秘的异族人民往往作为与自我相对立的他者而存在。

西方人将“自我”以外的非西方世界视为“他者”,潜含着西方中心的意识形态。

中国古代:“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有居高临下,甚至歧视异族的心理。

清朝时期强调夷夏之防,仍然是把外国人看成未开化之“夷”人,摆脱不了华夏中心的心态。

不同民族和国家之间在文化上的差异,既是他们相互交流的必要前提,也是他们之间互为…他者‟的前提。

3、肯定他者,意味着对自我形象的消解否定;否定他者,则又意味着对自我形象的肯定以及自我空间的延伸。

他者形象犹如一面镜子,给自我形象提供了显现自身的条件。

形象学正是借助异国异族这个他者,反观自我、映照自我形象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