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教案课程
《论语》经典诵读阅读指导教案
《论语》经典诵读阅读指导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论语》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2. 培养学生对经典文本的阅读和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准备:
1. 《论语》的选段和相关解读材料。
2. PPT演示或黑板教学工具。
教学过程:
Step 1:导入(5分钟)
教师向学生们介绍《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引起学生对经典文本的兴趣。
教师以篇章为单位,进行逐句诵读,学生跟读,要求学生注意语调和节奏。
教师通过讲解属于教材选段的经典语句,讲解语句的意义、背景和教育思想,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教师提供一篇《论语》的摘录,要求学生自行阅读,并回答相关问题。
教师带领学生讨论《论语》中的经典情境和教育观念,引导学生思考其对现代社会和个人的启示。
教师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论语》的理念,创作一两句诗词,表达自己对经典思想的理解。
教师总结本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论语》对我们的影响和启示,鼓励学生继续深入学习和研究经典文本。
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通过诵读和阅读的方式,让学生对《论语》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
通过对《论语》的经典语句的解读,引导学生思考文本背后的教育思想和价值观。
通过讨论和创作,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也要注意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思想触发,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兴趣和乐趣。
《论语》导读教案
《论语》导读教案《论语》导读教案一、教案背景与教学目标《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哲学家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记录,包括孔子的言行及其弟子之间的对话。
《论语》以其精炼、简洁的语言和思想深刻的内容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教育、文化和社会实践中。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论语》的导读,使学生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辨能力。
通过导读《论语》,学生将会对中华文化的传统价值观有更深入的认识,一个更具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人格将在他们心中形成。
二、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2.1 教学内容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孔子的言行记录中华文化中的传统价值观2.2 教学方法导读法小组讨论法案例分析法三、教学步骤与教学计划第一课时:《论语》导读简介通过讲解《论语》的背景、作者、内容和意义,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第二课时: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通过讲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引导学生思考人生价值和道德准则。
第三课时:孔子的言行记录通过选取孔子的言行记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孔子的智慧和修养。
第四课时: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比较选取一些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观点,和现代社会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思考现代社会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第五课时:小组讨论与案例分析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论语进行讨论,通过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将《论语》的思想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第六课时:《论语》导读总结与答疑对整个《论语》导读进行总结,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
四、教学评价与教学反思通过期末考试,以及学生的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作业,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教师应及时反思,总结教学经验,以进一步提高导读《论语》的教学质量。
五、教学反馈与提高措施通过学生评价、家长反馈及教师的自我评估,探索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和改进,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应参加相关的培训与研讨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与素质。
《论语》导读课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华传统文化专题研讨》第一单元
《论语》导读课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写作背景、内容,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
2.学习孔子为追求理想永不放弃的精神,认识到要用知识强大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
3.背诵《论语》中精彩片段、名言警句或自己喜欢的片段等,学会积累并初步养成阅读文学名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点感受《论语》的文化魅力,以非富多彩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经典中领略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魅力,享受名著带给自己的心灵启迪。
三、教学难点梳理《论语》中的格言警句,翻译、理解并进行分类整理,了解孔子的重要思想,并结合实际谈谈对自己学习、生活、为人处世的启发及影响。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方法诵读领悟法、梳理分类法、合作探究法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凭借在百家讲坛的《论语心得》,于丹教授一跃成为家喻户晓的“学术快女”,她说《论语》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
比如“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用你的公正,用你的率直,用自你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对这一切,提倡的是一种人生的效率和人格的尊言。
再如:“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的很多遗憾,要做到内心的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
”这让我们又一次唤起了对《论语》的思考。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论语》,和孔子亲密接触,沐浴春风、洗涤心灵吧。
(二)重温孔子经典故事同学们在小学、初中时已接触到《论语》中相关篇章了,相信大家对孔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
老百姓叫他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大家知道有关孔子的那些故事呢?(请二到三位学生讲故事)(三)梳理分类思想《论语》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请大家迅速阅读名著导读部分,对孔子的思想进行梳理分类,进一步走进孔子。
(学生自由阅读,圈点式画出来并进行总结,自由发言。
)1.“仁”的思想《论语》中“仁”字出现过104次,可见“仁”的思想统率全书。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
名著导读《论语》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名著导读《论语》教学目标:1. 使学生了解《论语》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其重要性;2. 培养学生对于古代经典文献的阅读和理解能力;3. 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论语》的作者、时代背景及其重要性;2. 《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和理念;3. 《论语》中的经典语录。
教学流程:第一课:介绍《论语》的作者和时代背景1. 导入:通过一个短视频或图片展示,介绍《论语》的作者孔子和他的时代背景。
2. 继续介绍:讲解孔子的生平和主要贡献,以及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3. 讨论: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为什么孔子的思想能够对后世产生如此重要的影响?第二课:介绍《论语》中的重要思想和理念1. 导入:提供一段《论语》中的经典语录,让学生思考其中的意义和思想。
2.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根据提供的经典语录进行讨论,了解其中的道德准则、教育理念等。
3. 小组展示:让学生在小组中汇报其讨论结果,让全班共同学习。
第三课:阅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录1. 导入:学生自主阅读《论语》中的一段经典语录,在阅读前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2. 课堂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讨论并回答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3. 整理总结: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整理自己的观点和理解,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展示。
第四课:学习《论语》的应用与实践1. 导入:学生选取一段经典语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境,讨论如何将《论语》的思想应用到实际中。
2.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组,让他们根据选定的经典语录进行小组活动,讨论和总结如何将其应用到实践中。
3.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在课堂上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和观点。
课堂反馈与总结:1. 总结归纳:总结课堂上学习到的《论语》的重点内容和思想。
2. 学生反馈:学生表达自己学习《论语》的收获和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
3. 思考问题: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论语》中的思想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
《论语》导读教案
《论语》导读教案1.导论《论语》是中国古代的经典文献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对于了解儒家思想和传统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地研究《论语》,理解其中的哲理和思想,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道德品质。
2.教学目标- 了解《论语》的背景和作用;- 掌握《论语》中的核心观点和风格特点;- 运用《论语》中的思想和方法解读现实问题;-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3.教学重点- 理解《论语》的核心思想;- 掌握《论语》的相关知识;- 运用《论语》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4.教学内容与步骤第一课: 《论语》概述- 分享《论语》的背景和作用;- 概述《论语》的内容结构和作者特点。
第二课: “学而篇”- 阅读选段,理解“学而时之,不亦说乎?”的含义;- 讨论研究的方法和重要性。
第三课: “为政篇”- 阅读选段,通过“政绩如何?”了解君子为政的原则;- 探讨“仁政”和“德行”。
第四课: “里仁篇”- 阅读选段,理解“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探讨如何做一个谦逊而有品德的人。
第五课: “公冶长篇”- 阅读选段,理解“父然诲,怀然诲之”;- 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第六课: “雍也篇”- 阅读选段,理解“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探讨修身养性和研究的关系。
5.教学评价- 学生对《论语》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学生对于儒家思想的认同和思辨能力;- 学生的参与度和课堂表现。
6.总结通过《论语》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并能够将其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同时,通过课堂讨论和互动,学生也能够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论语》导读教案
《论语》导读教案《论语》导读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论语》的作者、内容和影响;2. 培养学生的思辨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价值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了解《论语》的作者、内容和影响;2. 学习和理解《论语》中的典型语录;3. 分析《论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4. 学会批评性地思考和分析问题。
三、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和投影仪;2. 《论语》主要内容和节选的典型语录。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论语》的作者和背景1.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论语》的作者和背景;2. 帮助学生了解孔子的基本情况和他的学说;3. 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课时:《论语》的重要内容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论语》的重要内容和节选的典型语录;2. 学生按照顺序朗读典型语录并讨论其含义;3. 引导学生思考并分析《论语》所提出的问题和观点;4. 鼓励学生就自己的生活经验应用《论语》中的道德准则。
第三课时:《论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1. 继续讨论《论语》中的核心思想和价值观;2. 学生就所读的语录进行评论和批判性分析;3. 引导学生思考《论语》和现实社会的关系;4. 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品质。
第四课时:《论语》的影响和启示1. 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论语》在中国古代和现代社会的影响;2. 学生就所学的内容写一篇小结,阐述《论语》的重要性和对自己的启示;3. 分组讨论,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小结,并选择代表发表意见;4. 教师进行总结和点评。
五、教学反思通过《论语》的导读教案设计,学生能够全面了解《论语》的作者、内容和影响,并能够运用所学的道德准则分析和思考问题。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发表意见,培养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辨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容易陷入理解典型语录的表面意义,而忽视其中深层的思想和观点。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加强学生对《论语》的深层理解和批判性思考的能力的培养。
《论语》导读[优秀范文5篇]
《论语》导读[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论语》导读《论语》导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孔子及其生活的时代特征,感受孔子对后世的影响;2、解读《论语》中关于“孝”的论述及其影响;3、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名著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二、方法与过程1、学生通读《论语》寻找并勾画《论语》中论述“孝”的句子和篇章,查阅字典结合注释疏通文字,读懂字面意思;2、学生边读边做边做旁批,读完后同学之间交流心得体会。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帮学生培养感恩意识,最终将其付诸于行动;2、激发学生阅读中国古代经典名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论语》中“孝”的内涵并体会其现实意义;2、通读《论语》了解其核心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988年7月1日,法国《堪培拉日报》刊登了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发出的联名倡议:“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
”这个不平凡的宣言,点燃了整个世界研究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圣火。
西方学者尚且如此重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那么我们中国人更应该学习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
今天,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
二、走近孔子: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我国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最伟大的典籍整理编订家,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并赢得很多世界名人的盛赞:伏尔泰:“东方找到一位智者” 李约瑟:“孔子是‘无冕皇帝’” 爱默生:“孔子是哲学上的华盛顿”司马迁:“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 小结:作为世界文化名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孔子是伟大的,几千年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乃至外国知识分子,其地位是至高无上的。
论语导读课教学设计
论语导读课教学设计1. 学生能够熟练导读《论语》中的课文内容。
2. 学生能够理解《论语》中的内容,总结出其中的重点观点和思想。
3. 学生能够将论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独立阅读、理解《论语》中的内容。
2. 学生能够通过导读的方式,总结出《论语》中的重点观点和思想。
教学难点:1. 学生能够将论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准备:1. 《论语》的教材和课文。
2. 课件、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的课前阅读作业。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写出《论语》四书五经的名字,让学生回顾一下《论语》的作用和意义。
然后,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忆一下他们所知道的《论语》内容和作者孔子。
第二步:导读《论语》的课文(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然后给每个小组分发《论语》的一段课文。
学生根据自己分到的课文内容,分析其中的主题、观点和思想,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
然后,每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台,向全班介绍他们的课文内容和讨论结果。
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
第三步:总结《论语》中的观点和思想(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各组的介绍和讨论结果,总结《论语》中的观点和思想,并列举出一些具体的例子进行说明。
教师可以使用课件和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以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记忆。
第四步:将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思想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可以从自己的经验和观察中找出与《论语》相符的例子,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师可以起到引导和扩展的作用,让学生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论语》中的思想。
第五步:课堂小结(5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回顾和概括学生所学到的重点观点和思想。
同时,教师鼓励学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和讨论。
第六步:课后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学生的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论语》的其他篇章,并总结其中的观点和思想。
《论语》导读课教学设计
《论语》导读课教学设计一、课程背景《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对于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具有重要意义。
导读课作为对《论语》的介绍和解读,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部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论语》的起源和发展背景;2. 帮助学生掌握《论语》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思想;3. 引导学生思考《论语》对于个人修身和社会发展的意义;4. 培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三、教学内容1. 课程开篇:引入《论语》的重要性和研究意义。
2. 《论语》的起源与背景:介绍《论语》的作者孔子以及其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
3. 《论语》的结构和组成:解读《论语》的篇章结构和不同的记录者。
4. 《论语》的核心思想:重点介绍《论语》中的几个重要思想,如仁、礼、孝等。
5. 学案分析:以具体案例讲解和分析《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和故事。
6. 研究体验: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让学生分享对于《论语》的感悟和理解。
7. 总结与展望:总结本堂课的研究成果,并展望后续研究的方向和目标。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讲解:运用图片、音视频等多媒体手段,生动展示《论语》的内容和背景。
2. 互动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问和回答问题,促进思维碰撞和交流。
3. 小组合作:安排学生进行小组活动,共同探讨和解读《论语》中的经典语句。
4. 视觉呈现:设计相关PPT或绘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论语》的内容。
5.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如对某一段经典语句进行解读或写一篇关于《论语》的个人感悟。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提问、回答问题、讨论等。
2. 学案评价:评估学生对于学案分析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作业评定:对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进行评价,包括内容的准确性和观点的合理性。
六、教学资源1. 电子教案:提供给学生电子版本的教案,方便学生预和复。
2. 多媒体设备:用于播放相关音视频素材的设备。
3. 互动白板:方便教师展示并与学生互动。
《论语》导读教案共3篇
《论语》导读教案共3篇《论语》导读教案1《论语》导读教案随着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和关注,孔子和《论语》的重要性也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和理解。
《论语》是孔子及其门徒言行的记录,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对于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因此,在学生中间普及《论语》,让学生了解其中的哲学思想和精髓是必要且迫切的任务。
一、教学目标1. 理解《论语》的基本背景和思想精髓。
2. 能够分析《论语》中的各篇章节的中心思想。
3. 能够从《论语》中汲取启迪和精神,用生活实践加以运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使学生对《论语》有总体上的认识和把握;2. 分析《论语》中的各篇章节的中心思想;3. 学习《论语》中精髓的生活实践方法并运用。
三、教学内容和方式1. 教学内容(1) 《论语》的基本背景:孔子的生平及思想、《论语》的传承和发展等。
(2) 《论语》的整体框架:《论语》所包含的内容及各篇章节的基本思想。
(3) 《论语》的精髓:仁、义、礼、智等观念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生活中的运用。
2. 教学方式(1) 讲授与讨论相结合在讲解中,老师要把握主线,简洁明确的概括每一篇章的核心内容,引领学生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和精髓;而在讨论中,老师可以针对某个篇章的具体内容,让学生在交流中深化对《论语》的理解。
(2) 角色扮演通过选取一些篇章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可以体验到其中的情境和角色,更好地理解《论语》中的思想和精髓。
(3) 个人体验引导学生在课后结合日常生活实践,感受和发掘《论语》中提及的种种生活智慧和精神力量。
四、教学评估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应针对教学目标展开多样的评估方式。
包括课堂评估和作业评估两种。
1. 课堂评估覆盖以下几个方面:(1) 学生对各个篇章的理解情况;(2) 学生的讨论参与度;(3) 学生在角色扮演中的表现;(4) 学生对《论语》个人体验的分享。
2. 作业评估(1) 检查学生掌握了哪些篇章的内容,以及对每个篇章的理解情况;(2) 检查学生是否能够从《论语》中汲取生活经验,如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如何做一名忠诚、勇敢的人等。
《论语》教案(通用11篇)
《论语》教案《论语》教案(通用11篇)作为一名老师,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论语》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论语》教案篇1【教学目标】1、熟练背诵并正确翻译这篇课文。
2、理解课文思想,对照反省自己。
3、积累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背诵、翻译、理解课文。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介绍孔子及其《论语》。
2、朗读、背诵课文。
3、研读前五段。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中华民族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历史,产生了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
它不仅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凝聚力,而且对今天在全民族弘扬爱国主义思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已成为世界文化宝藏的重要部分,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骄傲。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即使在今天,其精华部分依然为人们所效法。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它的节选部分《〈论语〉十则》。
二、朗读课文1、孔子及《论语》资料强调识记: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政治上,孔子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俗话说“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就是这个意思。
他的政治主张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所以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至圣”。
教育方面,他是我国历史上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所以也有人呼吁要以孔子诞辰为中国教师节。
他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一视同仁),因材施教,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
《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共20篇,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
从汉朝初年到五四运动以前的两千年间,《论语》一直是学童们的一本必读书,影响很大,书中有不少语句都作为成语保留在现代汉语之中。
大学选修课论语导读教案
一、课程名称:《论语》导读二、授课对象:大学选修课学生三、课时安排:8课时四、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和核心思想。
- 掌握《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及其意义。
- 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生平事迹。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 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 增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
3. 情感目标:- 感受儒家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
- 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五、教学内容:1. 《论语》简介:介绍《论语》的成书背景、作者、版本等基本情况。
2. 孔子生平:介绍孔子的生平事迹、思想特点和主要贡献。
3. 《论语》核心思想:- 仁、义、礼、智、信- 为政以德- 学而优则仕- 敬天爱人-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4. 《论语》经典语句解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人行,必有我师- 温故而知新-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5. 《论语》与现代社会:- 《论语》中的思想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论语》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系统讲解《论语》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思想。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围绕《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和核心思想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
3. 案例分析法: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论语》中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4. 阅读法: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论语》原文,并撰写读书笔记。
七、教学步骤:1. 导入: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系统讲解《论语》的基本知识和核心思想。
3. 讨论:围绕《论语》中的经典语句和核心思想进行讨论,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4. 案例分析: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案例,分析《论语》中的思想对当代社会的启示。
5. 阅读与作业:布置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论语》原文,并撰写读书笔记。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论语》在当代的价值和意义。
整本书阅读——《论语》导读优秀教案
整本书阅读——《论语》导读优秀教案导读是学生阅读一本书之前的必要步骤,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书籍的内容和背景,并引导他们在阅读过程中思考问题和深化理解。
本文介绍了一份优秀的《论语》导读教案,旨在帮助教师设计一套有效的导读教案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论语》这本经典之作。
设计教案的目标:- 帮助学生了解《论语》的作者孔子及其思想体系- 引导学生思考《论语》中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让学生掌握《论语》中的重要篇章和名言警句-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和思考,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教案内容大纲:1. 课程引入:- 简要介绍《论语》的背景和作者孔子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和好奇心2. 了解《论语》的基本概念:- 定义《论语》是什么,并解释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介绍《论语》的组织结构和主要篇章3. 研究《论语》的核心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解读《论语》中的几个核心主题,如仁、义、道德等- 分析《论语》中的经典案例和故事,讨论其中的道德教训和启示4. 探索《论语》中的重要篇章和名言警句:- 指导学生阅读并理解《论语》中的重要篇章,如《学而篇》和《为政篇》等- 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论语》中的名言警句,体会其深刻含义5. 培养批判性思维能力:- 提供相关讨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与讨论-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辩论6. 总结与反思:- 引导学生总结对《论语》的理解和收获- 鼓励学生对《论语》思想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进行反思通过设计和实施这套优秀的《论语》导读教案,学生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论语》的内容和思想,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具体班级和学生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拓展,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论语》五则教案
《论语》五则教案教案一:《论语》导读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的作者、创作背景和主题。
2.理解《论语》的基本形式和作品结构。
3.掌握《论语》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观点。
4.培养学生对古代经典文献的阅读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1.复印《论语》的相关章节,供学生阅读和讨论。
3.特制课堂辅助工具,如《论语》的思维导图等。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1.师生互动:询问学生对于《论语》的了解程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3:作品结构1.学生自读: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的《论语》的作品结构部分。
2.教师讲解:教师对《论语》的基本形式和作品结构进行阐述,如《论语》与其他文献的异同点等。
Step 4:基本思想与重要观点1.学生自读:学生自行阅读教材中的《论语》的基本思想和重要观点。
2.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理解和观点。
3.教师点拨:教师组织学生合作,互相点拨、分享各自的理解和发现。
4.教师讲解:教师对学生的观点进行汇总和讲解,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论语》的思想。
Step 5:思维导图制作1.学生操作:学生利用特制课堂辅助工具,制作《论语》的思维导图,梳理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收获。
2.学生展示:学生自愿展示自己制作的思维导图,并进行互相点评和讨论。
Step 6:小结1.回顾与总结:教师结合课堂讨论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进行回顾与总结。
2.拓展任务: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论语》的相关章节,撰写读书心得。
教学延伸:1.让学生分组进行文本阅读,针对《论语》中的重要内容进行深入讨论和研究。
2.组织学生进行《论语》的现代释义翻译工作,让学生更能理解和运用其中的思想和观点。
3.布置学生进行《论语》的个人心得写作,并进行展示和分享。
教案二:《论语》中的人生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论语》中的人生观的基本内容和重要观点。
2.理解孔子的人生哲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提高学生的文本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论语》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论语》导读课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整本书阅读教学探索|《论语》导读课教学设计一、课堂导入孩子们,我们来一起读一读PPT上的三句话,说说你获得了哪些信息?1. 半部论语治天下。
——赵普(北宋开国宰相)2. 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蔡伯潜《诸子通考·绪论》3. 中国的孔子,是哲学界的华盛顿。
——艾默生(美)师:其实,大家所回答的都可以化成一句话,即为:孔子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文化巨人,而《论语》是一本真正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什么是经典呢?PPT呈现:卡尔维诺《我为什么读经典》中:经典作品是那些你经常听人说“我正在重读"而不是“我正在读”的书。
)过渡语:今天便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这本值得我们不断重读的经典——《论语》。
二、回顾旧知为什么说是重读呢?因为七年级上期我们曾经学过《论语十二章》,说说你已经了解的《论语》和孔子吧。
(1)《论语》文体为语录体。
(“语"就是语言,就是说话,“论”是编纂的意思。
就是编辑孔子及其弟子所说的话。
)(2)孔子,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被称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
(3)《论语》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和“礼”。
过渡:孔子其人和其文,都值得我们用一生来探究。
卡尔维诺还曾经定义经典:是一本即使我们重温也好像在初读的书。
是的,今天我们再次翻开经典,一定会有新的收获。
三、为孔子勾勒“精神肖像"1. 请大家一起重新翻开《论语译注》,看看《论语译注》的目录,你有什么发现吗?明确:(1)一共20篇,每一篇里面又有章,一共512章;(2)每一篇的名字,有的指向内容,有的指向人物。
其实《论语》中各篇都以第一章的前二三个字作为该篇的篇名。
论语整本书导读课教学设计
论语整本书导读课教学设计引言《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被视为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遗产之一。
《论语》通过对话的形式,传达了孔子的思想和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思考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针对《论语》整本书的导读课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应用《论语》的内涵。
一、课程目标1. 通过导读《论语》的全书,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其中的经典思想和价值观念。
2.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古代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3. 通过对话和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对道德问题的关注和思考,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品质。
二、课堂活动设计1. 导入活动(10分钟):a. 介绍《论语》的背景和重要性。
b. 向学生提问,激发学生对《论语》的兴趣。
2. 阅读导引(20分钟):a. 分发《论语》全书导读材料,简要介绍《论语》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b. 引导学生了解《论语》的出土历史和对古代文化的影响。
3. 逐章导读(60分钟):a. 将《论语》分为若干个章节,每节选取几篇经典篇章进行导读。
b. 每节导读前,引导学生预测篇章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能力。
c. 结合篇章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其中的思想和道德问题。
d. 组织学生角色扮演,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论语》中人物的思想和行为。
4. 问题解答和讨论(30分钟):a. 针对学生在导读过程中的疑问和问题,进行解答和讨论。
b. 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论语》的理解和感悟。
5. 总结与反思(10分钟):a.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心得体会。
b. 鼓励学生对《论语》的思想进行批判性思考和评价。
三、教学方法和工具1. 对话和讨论:a. 在学生中引导对话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b. 利用角色扮演等活动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体验《论语》中的思想和行为。
2. 写作练习:a. 要求学生完成与《论语》相关的写作练习,如感悟文、读后感等,培养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
初中论语阅读版教案
初中论语阅读版教案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论语》中有关学习的句子,理解句子内容,领悟学习道理。
2. 激发学生学习《论语》的兴趣,掌握诵读方法。
教学重难点:1. 联系自己的学习体验,掌握诵读《论语》的方法。
2. 理解《论语》中的成语、格言、警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孔子和他的学说有什么了解?2. 学生分享自己的了解,教师总结并简要介绍孔子及其儒家学说。
二、整体感知《论语》(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通读《论语》全文,把握内容梗概。
2.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教师总结。
三、深入学习《论语》(15分钟)1. 教师选取《论语》中的重要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
四、诵读与背诵(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诵读方法,注意停顿、节奏。
2. 学生分组诵读《论语》中的重要句子,教师点评。
3. 学生自主选择喜欢的句子进行背诵,教师鼓励。
五、总结与拓展(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悟,教师点评。
3. 教师给出拓展阅读建议,引导学生课后继续学习《论语》。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通读《论语》,了解孔子及其儒家学说,使学生对《论语》有了整体的感知。
在深入学习环节,教师选取了《论语》中的重要句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在诵读与背诵环节,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诵读习惯,提高了学生的诵读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仍有改进空间。
在今后的教学中,教师应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论语》的思想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论语伴读课程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论语》伴读课程二、课程目标1. 理解《论语》的基本内容,掌握儒家思想的核心观念。
2. 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提高语言表达和思维水平。
3. 感悟《论语》中的道德智慧,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4. 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树立文化自信。
三、课程内容1. 《论语》简介2. 《论语》篇章解读3. 《论语》中的经典语句4. 《论语》与现代社会5. 《论语》相关实践活动四、课时安排共10课时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介绍《论语》的作者、成书背景和儒家思想。
2. 阅读课文:《论语》开篇第一则。
3. 讲解重点字词,理解句意。
4. 小组讨论:分享对“仁”的理解。
5. 课后作业:阅读《论语》第二则,思考其含义。
第二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阅读课文:《论语》第二则。
3. 讲解重点字词,理解句意。
4. 小组讨论:分析“学而时习之”的意义。
5. 课后作业:阅读《论语》第三则,思考其与学习的关系。
第三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阅读课文:《论语》第三则。
3. 讲解重点字词,理解句意。
4. 小组讨论:探讨“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
5. 课后作业:阅读《论语》第四则,思考其与修身养性的关系。
(以此类推,后续课时按照以下方式进行)第四课时至第十课时:1. 复习上节课内容,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2. 阅读课文:《论语》相应篇章。
3. 讲解重点字词,理解句意。
4. 小组讨论:结合实际,分析《论语》中的道理。
5. 课后作业:阅读《论语》相关篇章,撰写心得体会。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论语》基本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讨论和作业中的表现。
3. 学生对《论语》中道理的感悟和运用。
七、教学资源1. 《论语》教材2. 相关辅助教材和资料3. 互联网资源(如在线课程、学术文章等)八、教学注意事项1. 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
2. 结合实际,引导学生将《论语》中的道理应用于日常生活。
论语导读教案课程
论语导读教案课程《论语》导读【教学目标】1. 了解孔子生平及《论语》相关常识;识记《论语》中经典篇章。
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理解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4.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论语》中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经典篇章,并能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取其精华,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儒家经典着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
授课时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进行评点。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教学准备】《论语》、多媒体。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诸子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
——蔡伯潜《诸子通考·绪论》2、学生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老师补充介绍。
3、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
老百姓叫他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代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
4、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儒家的重要经典着作。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
而在国外,一所所孔子学院也相继成立,孔子的思想已影响到全世界的人。
(多媒体展示):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
《论语》导读教案(一等奖)
《论语》导读——认识孔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论语》来认识一个丰富而睿智的孔子。
过程与方法:讨论法,拓宽自己的思维,从而更加全面的了解孔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用心体会一位丰富的孔子,感知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教学重点】用心体会一位丰富的孔子,感知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教学难点】《论语》节选章节的翻译与解读。
用心体会一位丰富的孔子,感知儒家文化的现代意义【教学准备】《论语》、PPT、视频文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你们现在特别迷恋仙侠剧,除了景色唯美仙袂飘飘,还有什么深深吸引你?——人物。
比如说墨渊、白浅、扶摇、无极、旭凤等等。
他们为什么让你如此着迷?因为他们身上有“仁义礼智信”,有“温良恭俭让”。
这有意无意的印证了“继承传统文化”的呼声。
作为中国人,我们必须了解作为传统文化核心载体的《论语》,解读《论语》就得先认识孔子。
二、简介孔子1、播放《孔子》电影片段。
大家眼中的孔子是神圣的,伟大的。
周润发演绎得了孔子的生平故事,却演绎不出他的神圣、伟大与丰富。
2、用5分钟时间阅读课本83面的“背景介绍”,梳理孔子的成就及生平经历。
成就:孔子生于(前551―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前后达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经历:1、少年孤贫2、年轻时委任下吏(委吏、乘田)3、(前516)鲁国内乱,离鲁至齐,孔子思想未被采纳4、鲁定公时,任大司寇,隳三都失败,被迫离开鲁国5、带领弟子周游列国长达14年,其思想仍不被各国诸侯采用6、年近七十返回鲁国,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孔子为了追求“仁政”理想,一生过得十分坎坷,在周游列国时,更是遭遇匡地之围,陈蔡之围,九死一生。
当真是“天将降大任于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三、介绍《论语》孔子的言行被弟子和再传弟子记录下来,编纂成书,就是《论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导读【教学目标】1. 了解孔子生平及《论语》相关常识;识记《论语》中经典篇章。
2.理解、运用《论语》中关于学习、从政和为人处世的名言警句,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3.感受孔子光辉的人格魅力,提高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理解孔子思想在当今社会的意义。
4.联系自身学习实际,体会《论语》中丰富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1. 结合孔子的经历,分析《论语》一书的主要思想内涵。
2.重点欣赏书中关于学习和为人处世等方面的经典篇章,并能理解、背诵。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层理解《论语》内蕴,取其精华,用以指导自己的学习和提升个人思想道德修养。
【教学方法】1.诵读法。
本课主要是引导学生欣赏儒家经典着作之一《论语》,而该经典主要是谈学习态度、方法和思想修养的,语言简练,用意深远。
教师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理解、领会其内涵,力争熟读成诵。
2.讨论评点法。
授课时采用评点式,就内容、写法及现实意义进行评点。
在教学过程中,启发学生探究、质疑,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教学准备】《论语》、多媒体。
【课时安排】3课时【教学过程设计】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多媒体展示:诸子以孔子为第一人,诸子之书以《论语》为第一部。
——蔡伯潜《诸子通考·绪论》2、学生自由谈所知道的孔子和《论语》,老师补充介绍。
3、孔子在中国是个闻名遐迩、妇孺皆知的人物。
老百姓叫他孔圣人,读书人称他为孔夫子,历代皇帝给他加过许多封号,其中以“大成至圣文宣王”最显赫,以“至圣先师”最为人们所熟悉。
4、作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论语》,在我国历史上影响很大,是儒家的重要经典着作。
相传,宋朝名相赵普死后,人们在他的书籍里发现只有半部《论语》,所以有“半部《论语》冶天下”之说。
而在国外,一所所孔子学院也相继成立,孔子的思想已影响到全世界的人。
(多媒体展示):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者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语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
昔以其半辅太祖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
”——罗大经《鹤林玉露》5、今天,就让我们走近孔子,走进《论语》,去聆听圣人的教诲吧。
二、孔子简介1、多媒体展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继续生存下去,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1998年1月全世界诺贝尔获得者集会巴黎时的宣言2、多媒体展示孔子、孔庙、孔府的相关图片3、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陬邑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
尝问礼于老子,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他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
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
但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他的政治主张并未被采用,甚至被时人视为迂腐而不切实际的理想家。
68岁时,他回到鲁国,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
孔子是伟大的教育家。
他首开私人讲学之风,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出了一大批有才干的学生。
相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有很多皆为各国高官栋梁。
孔子更是伟大的思想家。
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提出了一整套仁学理论,创立了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富有人文特色的哲学体系,从而在很大程度上确立了中国哲学的总体面貌,影响了中国人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
孔子学说逐渐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
据传,他删《诗经》、《尚书》,定《礼记》、《乐记》,赞《易经》,修《春秋》(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着作),以传先王之道。
三、《论语》简介1、《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
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
全书共20篇。
集中体现了孔子在政治、伦理、哲学、教育等方面的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的经典着作。
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2、其体式归纳起来有:①、语录体(或称格言体)。
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
②、问答体。
③、对话体。
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它写出了提问者的原话,但没有写谈话的背景。
④议事体。
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
四、关于孔子生平的补充介绍(教师做参考,选讲)孔子的父亲叔梁纥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先娶施氏,生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但有足疾。
在当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叔梁纥晚年与年轻女子颜氏生下孔子。
由于孔子刚出生时头顶的中间凹下,又因孔子的母亲曾去尼丘山祈祷,然后怀下孔子,故起名为丘,字仲尼(仲为第二之意,叔梁纥的长子为孟皮,孟为第一之意)。
孔子三岁时,其父病逝,之后,孔子的家境贫寒。
孔子极为聪明好学,二十岁已非常渊博,被时人称赞为“博学好礼”。
鲜为人知的是,他继承了父亲叔梁纥的英勇,身高九尺三寸(今1.9米以上),臂力过人,远非后世某些人认为的文弱书生形象。
并且,孔子酒量超凡,据说从来没喝醉过。
但孔子从不以武勇和酒量等为豪。
他青年时代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库的小官)、“乘田”(管理牧场的小官),事无大小,均能做到近乎完美。
由于其超凡的能力和学识,得到不断提拔。
到五十一岁时,为中都宰(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政绩显着;一年后升任司空(相当于现在的建设部长),后又升任大司寇(相当于今天的公安部部长兼检查部长兼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五十六岁时,升任代理宰相,兼管外交事务。
孔子执政仅三月,鲁国内政外交等各方面就均大有起色,国家实力大增,百姓安居乐业,各守礼法,社会秩序良好(史书上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奸佞之人、刁民纷纷出逃。
他还通过外交手段,逼迫齐国将在战争中侵略鲁国的大片领地归还鲁国。
孔子杰出的执政能力让齐国倍感威胁,于是设计送鲁哀公美女良马让鲁国君沉溺酒色,以此挤走道德至圣的孔子。
孔子离开鲁国后周游列国,虽然大多数时候都受到了国君的礼遇,但由于孔子坚持的政治理想与当时急功近利的“霸道”不相符合,历经14载不得重用。
于是于68岁时返回鲁国,致力于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献。
孔子打破了教育垄断,开创私学先驱。
五、关于孔子的逸事。
教师可补充讲述,鼓励学生及时点评。
(一)孔子带着弟子去齐国。
路上听见有哭声。
孔子对弟子说,这人的哭声不像是家里死人。
上前问哭者。
哭者说,我从小就好学,游遍列国后返回家乡,可双亲已经过世。
“往而不来着,年也;不可再见者,亲也。
”说罢哭者就跳河自杀了。
孔子对弟子们说,你们记住此事,要引以为戒。
从那以后,孔子的弟子告辞归家的人数达30%。
(二)孔子带弟子去郑国推销自己的政治观点,但是与弟子失散了。
孔子独自一人站在东门外。
有人对子贡说,“东门外有一人焉,其长九尺有六寸,河目隆颡,其头似尧,其颈似皋陶,其肩似子产。
可是腰以下,比禹短三寸。
如丧家犬一样失意不得志。
”子贡将这些话告诉孔子。
孔子显出高兴的样子,又叹了口气说,他表述的形状未必准确,可我的神色确实是像丧家犬啊。
“然乎哉!然乎哉!”(三)孔子东游路上,见两个小孩儿在争论。
一个小孩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近,中午离我们远。
因为,太阳在早晨象车子的顶篷那样大,而中午则象盘子那样小。
另一个小孩儿说,我认为太阳在早晨离我们远,中午离我们近。
因为,早晨凉快,而中午热。
孔子也不能判断谁说得对。
两个小孩说:“谁说你知识渊博?”(四)孔子被围困在陈国与蔡国之间,整整10天没有饭吃。
有时连野菜汤也吃不上,真是饿极了。
学生子路偷来一只煮熟的小猪,孔子不问肉的来路,拿起来就吃;子路又抢了别人的衣服来换了酒,孔子也不问酒的来路,端起来就喝。
可是,等到鲁哀公迎接他时,孔子却显出正人君子的风度,席子摆不正不坐,肉类割不正不吃。
子路便问:“先生为啥现在与在陈、蔡受困时不一样了呀?”孔子答道:“以前我那样做是为了偷生,今天我这样做是为了讲义呀”。
(五)鲁国以前有条政策,是说如果鲁国人到其他国家去,发现有鲁国的奴隶的话,那就帮他赎身,然后回鲁国找国家报销。
一天,子路帮个鲁国奴隶赎身后,就说不要国家报销。
人们都称赞他品格高尚。
但是孔子却把子路找来骂了一顿,说他应该找国家报销。
子路不解,说那样就不是高尚品格的表现了。
孔子说:你这样做的确能显示你的品德高尚。
但是你有没想到,如果以后再有人帮奴隶赎身,就会有顾忌:若不找国家报销,就能显示品格高尚,但是自己的钱没了还是很心痛。
如果找国家报销,那就显得自己品德不高尚了。
那他进退两难会怎么做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看到奴隶不帮他赎身,当作没看见,但奴隶就不会被拯救,会继续处于苦难当中。
所以你应该去报销。
(六)孔子在十七岁时,死了母亲。
依照当时的习俗,母亲是应和父亲合葬的。
可孔子不知道父亲葬在哪儿,他于是把母亲的棺材暂且停在一条叫“五父之衢”的街上。
五父是五个老人的意思,衢就是街。
孔子这时还是一个少不更事的青年,虽然小心谨慎,但人事经验、不足。
他单纯地想到有机会就该出一出头,同时也觉得自己已有一些本领了。
一次,鲁国的贵族季氏欢宴名流,十七岁的居丧的孔子便穿着孝服跑去了。
季氏的家臣阳虎向他喝道:“我们请的是有地位的人,并不招待叫花子。
你走吧!”孔子只好退了下来。
经过这一番挫折,孔子更发愤了。
过了三四年,他的道德修养和各种才能,一天比一天进步,虽然年轻,却已出名。
由于刻苦学习,他逐渐成了博学多能的人。
在他住宅的附近有一条街叫达巷,达巷里的一个百姓曾这样说过:“孔子这么渊博,他会的东西我们简直叫不上名堂来。
”孔子听见了,便谦虚地说:“我会什么呀?我会赶车罢了。
”原来,在这时有六种本领是一个全才的人必须具备的,这就是:礼节,音乐,射箭,赶车,识字,计算。
在这六种本领里,赶车是被认为最低下的,所以谦虚的孔子只承认了这一桩。
点评:学生可根据上述故事谈谈自己的感受,教师引导学生要学习孔子的美德。
如:积极进取,谦虚好学,不肯向命运低头等。
六、请学生结合自己以前所学和课外知识,向其他同学推荐《论语》中自己喜欢的一些名句并做简要说明。
如: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4.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6.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7.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9.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10.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