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讲稿1——孔子生平介绍
《论语》精读课件-第一讲 孔子和《论语》概述
孔子及其弟子的另一贡献是对古代文献 的整理。至少传世的《诗》《书》《易》 《仪礼》《春秋》等五种经典与孔子及其 弟子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孔子在学术上、 文化上的贡献以及对后世的影响都非常深 远。 如果从《论语》中孔子的言辞来还原他 作为一个常人的形象:他是一个在教学和 修身方面很有成绩的老师。有较强的入仕 愿望,但其政见过于理想化而显得有些天 真。其思想守旧、复古,因而迂腐和不合
战国时期,孔子及其弟子所创建的儒家 学说只是百家之一。孔子心目中的圣人是 尧、舜、汤、文、武、周公等。汉武帝采 用董仲舒“独尊儒术”的建议之后,孔子 逐渐被尊为圣人,曾有“素王”、“大成 至圣先师”等尊号。历代统治者都以儒家 学说作为官方意识形态大力弘扬,以控制 人心。虽然实际都是采用“外儒内法”的 统治术。 今天来看,说孔子是杰出的教育家也许 更合适。他开了私人讲学的风气,从此学 在官府渐变为学在私人,导致了后来百家
和蒲,只好返回卫国。57岁回到鲁国,此 后又先后去过卫、郑、陈、楚、蔡、叶等 国。尤其是在陈蔡之间时,被困绝粮,许 多弟子因困饿而病,倍尝艰辛,后为楚人 所救。63岁返卫,68岁季康子派人以币迎 归鲁。至此,孔子结束了14年周游列国的 生涯。他仍有心从政,但不得任用,主要 从事教育和整理文献的工作,直至73岁去 世。不少弟子为之守墓3年,子贡守6年, 上百弟子及乡人围墓而居,名孔里。其故 居成为孔庙,为后世大多数统治者所尊奉 和祭奠。
那时人们无不信天、命、鬼神,而又以 此前的殷商和当时的鲁为甚。但孔子不迷 信。因为他“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不语“怪力乱神”,所以庄子说他“六合 之外,圣人存而不论”。 孔子的政治主张主要见于《论语》的第 20章“尧曰”。包括统一度量衡,粮食充 足、军备充足、人民信任,正名等内容, 但多流于空洞。其人生观比较积极,如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等。
论语导读讲稿2-孔子生平介绍
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成为后世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之一。
孔子整理了《诗经》、《尚书》、 《礼记》、《易经》、《乐经》 等古代文献,为中华文化的传承
做出了巨大贡献。
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东亚许多国家 和地区,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
02 孔子的教育理念
教育的目的
培养德行
孔子认为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 人的德行,使人具备仁、义、礼、
民的福祉,实现公平和正义。
礼乐制度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是维护社会秩 序的重要手段,通过礼仪和音乐 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促进
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大同社会理想
大同思想
孔子向往一个理想的社会,即大同社会,在这个社会中, 人们共享和平、公正、和谐的生活,没有贫富差距和阶级 分化。
天下为公
孔子认为天下应该属于全体人民,而不是少数人的私有财 产,他主张公有制和社会福利制度,以实现社会的公平和 共享。
道德伦理
孔子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等道德规范,以及孝、悌、忠、信等 伦理观念,对中国人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对东亚文化的广泛影响
1 2
儒家文化圈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东亚各国,如韩国、日本、越 南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所谓的“儒家 文化圈”。
教育制度
孔子的教育观念对东亚的教育制度产生了重要影 响,如科举制度等,促进了学术和文化的繁荣。
编纂《论语》
孔子编纂《论语》,收录 了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言 行记录,成为儒家经典之 一。
游学经历
孔子带领弟子周游列国, 增长见识、宣扬其教育理 念,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 响。
03 孔主张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爱、 尊重和帮助,以达到社会的和 谐与稳定。
学思结合
孔子生平、《论语》简介及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
孔子生平、《论语》简介及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导读:孔子生平、《论语》简介及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孔子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
”(《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
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
……仲尼……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如是则以丘亦足矣。
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
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3.孔子主张维护等级制度的正名思想。
介绍孔子的演讲稿(通用4篇)
介绍孔子的演讲稿(通用4篇)介绍孔子的篇1二千五百年前,来自泰山山脉的北风吹动着一位倚仗凝思的老人的衣角,但风中这位鲁国的国公依旧一丝不苟,这种庄严在风动的夕阳中与相邻的泰山辉映在一起,多少个斗转星移后迎送着一个个朝阳。
他就是万世师表,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
每一位伟人的诞生,都伴随着天将降大任前的磨砺与洗礼。
孔子的一生无疑是一次人世间的苦行。
他出身于曾经的贵族,却必须面对家族没落的现实,他创造了以仁为本的思想,却要应对尔虞我诈的世事。
年少的贫困病未泯灭他远大的志向,中年的挫折未曾动摇他那不去的斗志,晚年的离丧没能阻挡他思想的升华!他三十而立办教育,开私塾,使贫困人民得以走进知识的殿堂,他“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是中华民族的知识传播突破了出生,阶级的鸿沟,他“因材施教”的理念是知识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使知识走进民间,面向大众。
是他让中华民族成为了“全民有知”的民族,他这个两千五百多年前的壮举,是我们的民族的知识水平远远超越了当时任何以出生决定知识走向的民族,为中华民族若干年后各个盛世的腾飞积蓄了雄厚的知识力量。
这位慈祥的老人,不仅告诉他的学生以及他身后千千万万的华夏儿女,学习知识的目的,同时也交给了世人学习的方法。
大的方面能够治国经世,小的方面可以净口修身,他教化世人用“义”和“礼”来阐述“仁”的思想,用“智”和“信”来传播“仁”的观念。
学习方法上要“温故知新”,要“举一反三”,在细微处体现出伟人不朽的智慧光辉!不朽的思想总是与时俱进,孔子这位鲁国的老人,这位为教育的实施,为正气的传播,为治国方略的施展而努力奋斗的伟大先哲,他的思想在21世纪的今天依然焕发着着耀眼的光芒,同时被时代赋予了新的含义。
当今的世界“文明的冲突”随处可见,局部的战火弥漫着硝烟,纷乱的动荡使生灵涂炭。
我国国内因社会转型而带来的问题亦急需解决。
当今的时代最需要什么?需要“和谐”!而孔子的理想不正是贫富平均。
重视民生的个守本分的和谐社会吗?孔子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孔子的主要事迹简介
孔子的主要事迹简介(一)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即农历八月廿七~农历二月十一),名丘,字仲尼,汉族,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贵族。
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大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儒家文化圈及世界有深远的影响。
全中国各地都有孔庙祭祀孔子,当代作家华轩居士在多篇作品中颂扬孔丘。
(二)早年好学孔子三岁的时候,叔梁纥病逝,葬于防。
叔梁纥死后,颜征在失去庇佑,为叔梁纥正妻施氏所逐,于是带孔子庶兄孟皮与孔子至曲埠阙里,过着贫寒的生活。
孔子长大后,亦不得不为生活做许多粗活。
孔子后来曾说: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
虽然家庭贫困,但孔子仍然勤奋好学。
幼年的孔子常将祭祀用的礼器(俎豆)摆设起来,练习行礼演礼,作为一种游戏。
孔子长成后,身高九尺有六寸,因此乡人称其为长人.季氏曾飨士,孔子也前去,但为季氏家臣阳虎所绌,于是孔子返回。
(三)孔子行礼传说,孔子年少而好礼,有一年的秋天,乌云滚滚,寒风嗖嗖,落叶从树上纷纷飘下来,随风翻飞。
这时,年少的孔丘正专心致志的在窗下读书,由于天气太冷,他又穿着薄弱的衣服,不时地搓着手。
坐在一旁的母亲心痛地说:孩子。
歇一会儿吧!好啊!孔子答应着站起身,拿起放在桌旁的俎豆(当时行礼用的器具),不声不响地出了屋门。
母亲忙说:孩子,外面风大,天又这么冷,眼看就要下雨了,你不要到院子里去玩了吧。
孔丘一脸正色地答复:不是啊,母亲,我这是在祭祀神灵,行大礼呢!你行大礼干什么呢?母亲问他。
假如我现在不学好礼仪,长大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
母亲听了孔丘的话,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在一个礼崩乐坏的年代,孔丘的举止确实是不同凡响的。
(四)周游列国孔子带弟子先到了卫国,卫灵公开始非常尊重孔子,按照鲁国的俸禄规范发给孔子俸粟6万,但并没给他什么官职,没让他参与政事。
名著导读《论语》知识点整理及孔子生平介绍
《论语》知识点整理:简介_成语_名句!《论语》是部怎样的书?《论语》是一部极为重要的传统文化经典,是记录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全书共20篇,492章,11705个汉字,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写,集中体现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内涵一百多个成语、几百则格言警句,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
下面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源自《论语》【瑚琏之器】——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
该成语比喻人特别有才能,能担当大任。
出自《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汝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敏而好学】——敏,聪明;好,喜好。
天资聪明而又好学。
出自《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谓之'文’也。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谓之'文’也。
”【善与人交】——善于与别人交朋友。
《论语·公冶长》:“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三思而行】——三,再三,表示多次,指经过反复考虑再去做。
《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
”下面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来自《论语》▲学习之道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后经常实践所学的知识,不也很令人愉悦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说)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孔子生平、《论语》简介及孔子的有关想法主张-语文综合知识.doc
孔子生平、《论语》简介及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语文综合知识-孔子生平、《论语》简介及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孔子生平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
鲁定公时,曾任鲁国大司寇,后来私人办学,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还在晚年整理“六经”(《诗》《书》《易》《礼》《乐》《春秋》)。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自汉代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二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
封建统治者一直把他尊为圣人。
他又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论语》简介《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的言行录,全面地反映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思想,是关于儒家思想的最重要著作。
宋儒把《论语》《大学》《中庸》和《孟子》合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每篇又分若干章,不相连属;言简意丰,含蓄凝练,包含了孔子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记言的同时,传达了人物的神情态度;在某些章节的记述中,还生动地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其中有不少精辟的言论成为人们习用的格言和成语,对后来的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
孔子的有关思想主张1.孔子主张礼治,反对法治。
礼的意义在古代甚为广泛,指国际间交际的礼节仪式,贵族的冠、婚、丧、祭、飨等典礼,包括政治制度、道德规范等。
孔子说:“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后继周者,虽百代可知也。
”(《论语·学而》)似乎周礼是千秋不变的规范。
晋国铸了刑鼎,他尖锐地反对,说:“晋其亡乎,失其度矣。
”2.在经济方面,他反对封建的田赋制度而极力维护西周以来的田赋制度。
《左传·哀公十一年》:“季氏欲以田赋,使冉有访诸仲尼。
……仲尼……私于冉有曰:‘君子之行也,度于礼。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如是则以丘亦足矣。
若不度于礼,而贪冒无厌,则虽以田赋,将又不足。
且子季孙若欲行尔法,则周公之典在;若欲苟而行,又何妨焉’。
《孔子生平简介》课件
中庸之道的应用范围很广,包括个人 的行为准则、人际关系、政治治理等 方面。
孔子认为,中庸之道是一种理想的状 态,只有在不断自我修养和实践中才 能达到。
礼乐制度
礼乐制度是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组成 部分,主张通过礼仪和音乐来规范人们
的行为和思想。
孔子认为,礼乐制度是维护社会秩序和 道德规范的重要手段,通过礼仪的约束 和音乐的感化,可以培养人们的道德情
对世界文化的影响
东方文化的代表
孔子作为东方文化的代表,其思 想影响了东亚地区的许多国家, 成为东方文化的基石。
全球范围内的影响
随着中国文化的传播,孔子的思 想也影响了世界各地,成为全球 范围内的重要文化资源。05孔子 Nhomakorabea现代意义
孔子的教育理念对现代教育的启示
启发式教学
孔子提倡启发式教育,引导学生独立 思考,不直接给出答案,有助于培养 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操和文化素养。
礼乐制度在古代中国社会中发挥了重要 作用,对于现代社会也有一定的启示意
义。
04
孔子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对儒家学派的影响
01
02
03
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被尊为儒家学派的创 始人,他提出的仁、义、 礼、智、信等核心思想成 为儒家学派的基本原则。
强调道德修养
孔子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 ,认为通过自我完善可以 达到更高的道德境界。
推崇周礼
孔子推崇周礼,主张以礼 治国,认为礼制能够规范 人的行为,促进社会的和 谐与稳定。
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教育观念
孔子提倡“有教无类”, 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推动了平民教育的普及。
伦理道德观
孔子的伦理道德观深刻影 响了中国社会的价值观, 成为中华文化的核心组成 部分。
孔子及论语简介
论语及孔子介绍
【1】孔子生平简介 【2】论语简介
孔子的生平
【1】 孔丘 (前 551 年 9 月
28 日 < 农历八月廿七 > ~前 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 一 > ),字仲尼。排行老二, 汉族人,春秋时期鲁国人。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 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 人,世界最著名的文化名人 之一
不平凡的出身
【1】孔子的祖先本是殷商(华夏族)后裔,故为 子姓 【2】孔子的父亲叔梁纥(叔梁为字,纥为名) 是鲁国出名的勇士,叔梁纥先娶施氏曜英,生 九女而无一子,其妾生一子孟皮(嫡长子排行 称伯,庶出长子排行称孟),但有足疾。在当 时的情况下,女子和残疾的儿子都不宜继嗣。 叔梁纥后来又在外纳颜氏第三女征在为妻,生 孔子,因出生之前曾在尼丘祈祷,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 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 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
孔子所谓“义”,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利”指人们对 物质利益的谋求。在“义”、“利”两者的关系上,孔子把“义 ”摆在首要地位。
★教育思想
孔子首次提出“有教无类”,认为世界上一切人都享 有受教育的的权利。在教育实践上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议: 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诲人不倦”,“循循善 诱”,“因材施教”。他认为学生应该有好的学习方法 如“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学习还要结合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好学“三人行必有 我师”;学习态度要端正。孔子的教育思想,至今仍然 有启发和教育的重要意义。
【3】孔子的父亲叔梁纥 天生神力,可以 “力举城门”,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 建立过两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
【4】据民间传说孔子的出生也很不平凡, 出生之时,头顶向下凹陷,故取名曰“丘 ”。这当然是不严谨的说法,先不说孔子 是否因此得名孔丘,单是头顶凹陷就有点 玄乎。因为在现在的观点看这绝对不是什 么异象,而是新生儿严重缺钙的表现。这 样的新生儿一般智力都有点问题。然而事 实上恐怕没人敢说孔子是“脑残”
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
一、孔子生平及主要思想1、孔子生平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生而首上顶”,故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生于鲁国昌平乡陬邑(尽山东曲阜东南),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据史载,孔子的先世是宋国(纣王庶兄微子启的封国)的贵族,时因宋国内乱,祖先避难于鲁国。
孔子幼年丧父,所以曾曰:“吾少也贱”,但其却“十五至于学”,大约30岁时开始从事私人讲学。
51岁出任鲁国中都宰,后升任司空、大司寇。
54岁去鲁,带弟子周游列国,凡14年,曾去过宋、卫、陈、蔡、齐、曹、郑、浦、叶、楚等国,主张皆不受用。
“宝剑折断,铩羽而归”,孔子68岁回到鲁国,晚年致力于教育和对古代文献的整理,相传曾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撰《春秋》。
孔子精通“六艺”,与其弟子言行语录及思想保存在《论语》之中。
2、主要思想①伦理观与政治观。
“仁”为孔子思想体系的总纲。
何谓“仁”呢?在孔子看来,就是要“爱人”;“恭”、“宽”、“信”、“敏”、“惠”也为仁;“刚”、“毅“、”“木”、讷”近仁;“仁者必有勇”;“仁者无忧”。
总之,他所说的“仁”是包罗众德的最高观念,只有全部美德的总和才能构成“仁”。
因此,追求做一个完善的人,是孔子自始至终的理想。
修身需要仁,为人处世也要仁,“仁”的终极关怀是治国安民,此谓之“大仁”。
由此可见,孔子将伦理道德与现实政治紧密联系了起来。
正如儒家的宗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样,内含一种献身政治、关怀黎民百姓的济世情怀。
孔子拥护周礼,正如他所说的:“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但他眼中的礼却在含义、范围上均与西周不同,所以又表现出了对周礼改造的一面。
首先他所说的“礼”基本上是礼仪、礼制,突出了现实政治的含义,淡化了西周时代崇敬鬼神的色彩。
他认为应发挥礼在调和社会各阶层之间关系的作用,即现代意义上的秩序和制度。
第二,他扩大了礼的适用范围。
西周时代讲究“礼不下庶人”,而孔子却主张不分贵贱的“齐之以礼”,打破了贵族和庶民之间原有的重要的一条界限。
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
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孔子,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孔子生平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鲁国昌平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
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对中国历史文化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在全世界,特别是在东南亚各国也有很大影响,是世界文化名人之一。
孔子的先祖是殷末纣王之庶兄微子启,启奉商祀,封于宋。
六世祖孔父嘉,始以孔为姓。
五世祖木金父避难奔鲁,后乃定居鲁国陬邑。
父叔梁纥为鲁武士,以勇力闻于诸侯,晚年与颜氏女徵在结婚而生孔子。
孔子幼时常以陈俎豆、设礼容为戏。
3岁丧父,受教于贤母徵在。
15岁立志于学。
年轻时曾做过管粮仓、管放牧的小官。
相传,他曾问礼于老聃,学乐于苌弘,学琴于师襄。
34岁时鲁大夫孟僖子之嗣孟懿子及南宫敬叔来学礼,从此,孔子开始授徒讲学。
鲁昭公二十六年(公元前516年)鲁国内乱,孔子不满以季氏为首的三桓擅权,离鲁至齐。
齐景公想任用孔子,但遭晏婴等人的阻挠。
不久孔子返回鲁国,开始整理诗、书、礼、乐,并扩大教育事业,弟子越来越多,影响也越来越大。
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10年),孔子被任为中都宰,颇有政绩,“一年,四方皆则之”。
于是,由中都宰迁为司空,后又迁为大司寇。
鲁定公十年(公元前500年),齐鲁夹谷之会,孔子相礼,临事兵礼并用,鲁国取得了胜利,收回了被齐国侵占的郓、灌及龟阴之田。
后摄行相事,“堕三都”、抑三桓。
孔子计划失败后,乃借口“燔肉不至”,带领弟子离开鲁国。
时孔子55岁。
自此,孔子开始了14年的周游列国的漂泊生涯。
其间虽“干七十余君”,终无所遇。
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季康子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
孔子回到鲁国,时年已68岁,鲁哀公和季康子常向孔子问政,但终不起用。
孔子晚年集中精力从事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删修《春秋》。
第一讲 孔子
精选课件ppt
22
孔子 与《论语》
《论语》是孔子与其弟 子的语录集,是儒家重 要经典之一。它由孔子 门人及再传弟子完成。
现在通行的《论语》20 篇,内容以伦理、教育 为主。
精选课件ppt
23
思考:
你知道关于孔子的哪 些名言?
精选课件ppt
24
二.孔子名言
1.学习的乐趣
学而时习之,不亦 说(yuè)乎?有
种类型。
孔子提出“有教无类”,而且 对学生“因材施教”——根据
学生的不同特点,给学生不同 的教育。
精选课件ppt
30
2.仁孝的真谛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里仁》
儿行千里母担忧
孔子说:父母在世, 最好不要出远门。如 果实在要出远门,也
必须让父母知道有个 明确的地方。
精选课件ppt
31
左边个“人”,右边是个“二”。好像是两 个人在一起,相亲相爱。
精选课件ppt
21
“仁”的意思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
--------《论语·
解读: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不要
强加给别人。孔子所强调的是,人应该 宽恕待人。
Do not do to others what you would not like to do.
精选课件ppt
52
精选课件ppt
53
教育是人类繁衍生息的重要方式,尽 管教育随着人类的发展而不断前进。但是, 我们站在时代尖端高瞻远瞩的同时,应该 回顾历史上的精妙。尤其在教育方面,必 须深刻理解教育的相关方针、理念、内容 和政策,才能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使得 教育更好的发展,人类步伐向前迈进。
精选课件ppt
孔子生平介绍事迹等名人事迹
2
文献整理
孔子晚年致力教育,修 《诗》《书》《礼》 《乐》,序《周易》
(称《易经》十翼,或 称易传),撰《春秋》。 后人合称之为《六经》
3
诗歌创作
相传孔子作有《去鲁歌》 《蟪蛄歌》《龟山操》 《盘操》《猗兰操》 《将归操》《获麟歌》
等诗歌
教育实践
政治上的不得意,使孔子将很大一部分精力用在教育事 业上。孔子曾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入东周 向老子请教。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
生平简介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 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 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 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 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生平简介
➢ 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 ➢ 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
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 书被奉为儒家经典
主要成就
道德学说
孔子建构了完整的“德 道”思想体系:在个体 层面主张“仁、礼”之
德性与德行。
政治学说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 容是“礼”与“仁”, 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
张“为政以德”。
经济学说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 的是重义轻利、“见利 思义”的义利观与“富
(《论语·为政》)
孔子的美学思想核心在于“美”与“善”的统一,同时也是形式和内
3
容的统一。孔子倡导“诗教”,即将文学艺术与政治道德相融合,把
文学艺术视作变革社会和政治的手段,以及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径。
主要成就
1
语录汇编
孔子主题演讲稿1分钟
孔子主题演讲稿1分钟
孔子主题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孔子。
孔子,作为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深远,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至今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接下来的一分钟内,我将从孔子的生平、思想和影响三个方面,简要地为大家介绍孔子的伟大意义。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孔子的生平。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卒于公元前479年,是我国春秋时期的一位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在那个时代,创立了儒家学派,提出了“仁”的思想,强调人伦道德,主张以仁爱之心治理国家,对中国古代的政治、伦理、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我们来谈一谈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中,他强调“仁”,认为“仁”是人之本性,是治理国家的根本。
他还提出了“中庸之道”,主张“中”、“和”、“正”,强调中庸之道的平衡和谐。
孔子的思想强调了人的道德修养和修身养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最后,让我们来看一看孔子的影响。
孔子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成
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思想也对东亚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东方文化的先知”。
如今,孔子的教育理念仍然被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教育实践中,成为了中国教育的重要基石。
总而言之,孔子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对
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对孔子的生平、思想和影响的简要介绍,希望大家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孔子,进一步弘扬儒家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谢谢大家!。
论语孔子知识点总结
论语孔子知识点总结本文将从《论语》中总结孔子的一些重要知识点,主要包括孔子的生平事迹和思想理念,希望能够对读者进一步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有所帮助。
一、孔子的生平事迹孔子生于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家境殷实。
他的父亲名叫孔鲤,是鲁国的贵族,而母亲则是外戚后稷氏的女儿。
孔子自幼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对经史等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年轻时,孔子曾历经贫困和逆境,但他从不放弃对学问和理想的追求。
孔子在鲁国的郑武公任相国时,出任过韩国的司空和卫国的司寇,后来又担任过鲁国的司政、司寇和司空等官职。
但是孔子的政治理想并没有得到实现,他因政治立场而多次受到排斥和打压,最终一次次遭到失败。
不过,尽管如此,孔子对政治仍有着极大的兴趣,一生致力于治国安邦。
孔子一生辗转于鲁、齐、卫、陈、楚等国之间,尝试向国君提出自己的政治主张,希望能够实现他的政治理想。
他一直不断寻求可以实现自己政治理想的机会,但最终未能如愿实现。
公元前479年,孔子因病逝世于鲁国都城曲阜。
二、孔子的思想理念1. 仁爱之道孔子提倡仁爱之道。
他认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不要做别人对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
孔子主张“仁”,认为“仁者以宽厚信爱之”,并强调了仁的深切内涵。
他认为,仁者就是要有人情味,能理解他人之苦,以诚待人,做到与人相处和睦、宽厚、宽恕、宽宏大量,做到宽仁大量,以爱之情待人。
2. 善治之道孔子主张善治之道,“政之所安在民”,即治国安邦的根本在于得民心。
孔子提倡贵贱、贤与愚、贫与富、贱与贵无不高视,强调真诚与共识,强调了道德规范和政治体制的重要。
3. 学习之道孔子主张学习之道,认为“学而时习之”,“学而优则仕”,即要不断学习,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
他提出“温故而知新”,认为要重视传统,在吸收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在孔子看来,学问是一种能够启示人类社会如何生存,如何运作的力量,所以他对于学问十分重视。
4. 处世之道孔子提出了处世之道,认为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对待他人时,要用同等标准来对待他人。
《论语》孔子自述
《论语》的主要内容
第一:儒家的治国理念。
第二: 教育的精辟言论。
第三: 为人的格言警句。
“四书五经、六艺”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
《孟子》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
《易经》《春秋》
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专题一
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孔子是一个怎样的人,最好的方 法是从《论语》中记述的孔子言行和 时人评价来认识孔子。孔子的好学与 虚心,孔子的温良与仁爱,还有他人 的赞扬,读这23则,你感受到的孔 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一、孔子自述(9则)
1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 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13页
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这一过程, 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 程。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 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 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 阶段。
周游列国,处处碰壁,“累累 55岁 如丧家之犬”,却仍“知其不可而
为之”
晚年
晚年返鲁,整理六经
艰难的童年 公元前551年8月27日,孔子 诞生于鲁国昌平乡内“尼丘”山 的一个山洞中(今山东曲阜城东 南)。孔子因“尼丘”而名 “丘”,字“仲尼”(“仲”表 示排行老二)。 3岁时,父亲叔梁纥(gē)去 世。其正妻施氏大权在握,19岁 的孔母无法在孔家立足,带着孔 子和孟皮,回到了娘家曲阜城内 阙里,过背井离乡、寄人篱下、 受人歧视的艰难生活。
他先后删《诗》、 《书》,订《礼》、 《乐》,修《春秋》, 对中国古代文献进行 了全面整理。老而喜 《易》,曾达到“韦 编三绝”的程度。孔 子一生的主要言行, 经其弟子和再传弟子 整理编成《论语》一 书,成为后世儒家学 派的经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0岁,设杏坛讲学。
出使周都,问学老子, “吾观老子,犹云中之龙也。”
汉画像砖 孔子问礼
• 35岁:“斗鸡之变”,“鲁国发生内乱。《史 记·孔子世家》云:“昭公率师击(季)平子,平 子与孟孙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 齐。”孔子在这一年也到了齐国。 • 孔子在齐闻《韶》乐,如醉如痴,三月不知肉味。 • 37岁:自齐返鲁,《孟子·万章下》:“孔子之去 齐,接淅而行。”( 孔子决定离开齐国时,正好快 吃中饭的时候,此时米已经下锅,他捞起米就走, 连把米煮成饭等吃饱再走都不愿意。)
• • • •
西周初期在思想上奉行敬天保民之说。施行裕民政治,实 现了社会的安定繁荣。 西周后期,内外矛盾不断加剧,国力日益衰弱。周幽王奢 侈淫逸,贪婪无厌。终于在犬戎进攻下国破身亡。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放弃镐京迁都洛邑,从这年到公元 前476年,是中国史上的春秋时代。 平王东迁以后,王室日益衰微。各诸侯国不再定期向天子 纳贡、朝觐、述职,东周王室失去了诸侯朝聘贡献这一重要 收入。地小贡少的东周天子已不能对诸侯国发号施令,只是 在名义上保持天下共主的地位。
•
与此同时,诸侯国的情况也在急剧变化,一些大 国陆续吞并周边的小国,疆域迅速扩大,势力迅速 强盛,进一步打破了诸侯并列、王室独尊的局面。 西周时“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 伐自诸侯出”,这就是孔子痛恨悲叹的“礼崩乐 坏”。各个强国为了能“挟天子而令诸侯”,相继 争霸。
古代曾有“春秋五霸”的说法,一般指齐桓公、
29岁,(公元前523年,鲁昭公19年。)孔 子学琴于师襄子。
• • • • • • •
神农氏造五弦琴,禁止淫邪,匡正人心。桐木,能知闰年,能知秋, 长三尺六寸,象征着一年三百六十日; 宽六寸,象征六合; 前广后狭,象征尊卑; 五弦,象征金、木、水、火、土五行; 大弦为君,小弦为臣。 宫、商、角、徵、羽五音。
•
• 孔子在和鲁哀公谈论学生中谁好时,赞扬颜回“回也好学,不 迁怒,不贰过” (雍也篇6· 3)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身上,不 犯同样的错误。 那时颜回已经死了。孔子还把颜回和其他弟子 比较,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 矣。” (雍也篇6· 7)说他的思想能够长期不离开仁德,而其 他弟子只能短时间想到仁德。 • 颜回曾经问孔子什么是仁德,引出了孔子那段经典的“非礼勿 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回点头道:“弟子 即使不才,也要照先生的话切实去做。” 颜回一生学问虽高,但并无政治成就。孔子说颜回贤德,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 改其乐” (雍也篇6· 11)【译文】先生说:“多么有修养呀! 一竹筐的饭,一瓢的水,住在穷陋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了那 穷苦的忧愁,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快乐。颜回曾参字子舆,南武城人。小孔子四十六岁。 为人极孝,后娘待他极不好,而他孝行越谨,他 老婆因为给她蒸梨不熟,就把老婆给休了。一天 去田里除草,他不小心弄断了一根瓜秧,他老爹 曾点发起火来,拿着大棍子,一棍子打得昏死过 去。所幸曾参命大,又活了过来,苏醒后,马上 强做出一付活蹦乱跳的样子,以示无碍,并向曾 点请罪,说是因为打他而让老人家费了力,自己 真是该死。然后又搬出琴来大弹,以免老爹还想 着这事内疚。孔子闻之,大发脾气,骂他不懂 “小杖则受,大杖则走”的道理,其行为其实是 大不孝:“明知道老爹拿着那么粗的大棍子发了 狠要打,还不快跑了躲开?如果竟被打死了,岂 不是陷父亲于不义不慈之地,让父亲背个恶名 么?”曾参于是请罪。孔子以其能通孝道,因之 以做《孝经》。
• 这其中显示出的不仅仅是颜回的贤德,而且有他的穷困。
•
孔子出游列国时被囚禁在匡地,颜回落后了, 后来赶到时,孔子不无欣慰与忧虑的说,我以为 你死了呢。颜回既安慰孔子又尊敬道,老师还活 着,我怎么敢死呢? 在颜回死后,孔子表达了自己最沉痛的哀思。 《论语》记载道:“颜渊(即颜回)死,子哭之 恸。从者曰:‘子恸矣!’曰:‘有恸乎?非夫 人之为恸而谁为?”孔子说,我不为这个人悲伤, 还为谁悲伤呢?
七十二贤达:
• 颜回、闵损、冉耕、冉雍、宰予、仲由、冉求、言 偃、卜商、曾点、曾参、澹台灭明、高柴、樊须、 有若、原宪、颜高、商瞿、秦商、颜刻、琴牢、冉 孺、颜辛、伯虔、曹卹、陈亢、秦祖、奚藏、廉洁、 冉季、石处、左郢、狄黑、商泽、任常、郑邦、乐 欣、孔忠、颜哙、申枨、邬单、荣旗、悬成、燕伋、 原亢、封巽、秦非、颛孙师 宓不齐、端木赐、公 西华、公治长、南宫适、公皙哀、漆雕开、公良孺、 司马耕、巫马期、梁角亶、公孙龙、叔仲哙、公祖 兹、罕父黑、公西箴、壤驷赤、颜文朴、漆雕多、 颜无繇、公夏首、施之常、步叔乘
“生而首上圩顶” “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 谓之‘长人’而异之”。 孔子适郑,“东门有人, 其颡(sǎng额,脑门子)似尧, 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 然自腰以下不及禹三寸。 累累若丧家之狗。” —《史记·孔子世家》
• 孔子的父亲叔梁纥(hé ),母亲颜征在。
• • • •
老夫少妻。 尼丘山求子。 麒麟送子。 天生圣人,天降音乐。
夫子洞(坤灵洞)
•
孔子生父叔梁纥 夏邑县孔子还乡祠
孔子的父亲叫叔梁纥 (叔梁为字,纥为名),母 亲叫颜征在。叔梁纥是当时 鲁国有名的武士,建立过两 次战功,曾任陬邑大夫。叔 梁纥先娶妻施氏,生9女, 无子。又娶妾,生一子,取 名伯尼,又称孟皮。孟皮脚 有毛病,叔梁纥很不满意, 于是又娶颜征在。当时叔梁 纥已60多岁,颜征在还不到 20岁。
•
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
•
春秋时期,社会发生巨大变动,各阶级、各阶层 的杰出代表人物和主要学术思想应运而生,大政冶 家如管仲、子产,大军事家如孙武,大思想家如孔 子、墨子,他们的创造性贡献,是战国时期百家争 鸣时期文化高潮的重要铺垫。
孔子是春秋时代人,生于公元前551年9月28日, 死于公元前479年3月4日。
•
姓端木,名赐,字子贡,比孔子 小31岁,卫国人。他口才极好。子贡 守墓六年,师生之情胜过父子。
•
齐相田常伐鲁,鲁子命之出使救 鲁。子贡去齐国,吴国,越国和晋国 转了一圈,凭着三寸不烂之舌,竟做 下了桩天大的事业,存鲁,乱齐,破 吴,强晋而霸越,一使而动五国之政。 子贡又精通经济,善做生意,每次出 使,车仆之盛,拟于王侯。儒学之昌 盛,子贡大声势的宣传功不可没。
孔子的时代与生平
(一)时代
• 根据国家“九五”重大科研项目“夏商周 断代工程”的研究成果,夏朝的始年为公元 前2070年,商朝的始年为公元前1600年,周 武王克商之年为公元前1046年。夏商两朝是 奴隶社会,武王伐纣灭商,实现了社会制度 的巨大变革,西周进入封建社会的初期阶 段——领主制封建社会。
•
• 先祖为宋国君主 • 周封纣的庶兄微子启于宋。 • 微子启—弟微仲—后四世弗父 何为宋卿。 • 弗父何—宋父周—世子胜—正 考父—五世孔父嘉(“五世亲 尽,别为公族”,遂为孔氏) • 后四世木金父—孔防叔—伯 夏—叔梁纥—孔子
孔姓第一人——孔父嘉 夏邑县的孔子还乡祠
2、孔子生平
• 孔子的形象
• 孔子也屡屡说起颜回的好学,但颜回并不骄傲。他尊敬老师, 恪守学问之道。他曾经感慨道:
• 子罕篇9·11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 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 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老师的思想和学问,我抬头仰望它,愈望愈觉得高,我研 究它,愈钻愈觉得深。看见它好像在前,一忽儿却又好像在后 面去了。老师善于循序渐进地诱导我,用文献典籍丰富我的知 识,用礼节约束我的行为,使我想停止学习也不能。我已经用 尽了自己的才力,它好像仍然矗立在我的前面。虽然想攀登上 去,却感到没有路可上去。 这无疑是对孔子学问、教学的最高赞美了。
且自幼好礼。 “为儿嬉戏,常陈俎 豆,设礼容” (《史记·孔子世 家》)
做吹鼓手
• 17岁,孔母颜征在卒。 • 19岁,娶宋人亓官氏之女为妻,一 年后亓官氏生子,鲁昭公派人送鲤 鱼表示祝贺,孔子感到十分荣幸, 给儿子取名为鲤,字伯鱼。
• 20岁,委吏(仓库)乘田(牛羊); • 尝为季孙氏牧牛羊
• 21岁,任司职吏,司吏人口。
北京国子监孔子像
山东曲阜孔子雕像
衢州孔氏南宗家庙 孔子行教像
吴道子所画的经典孔子像
南宋马远画孔子像
陕西长武县民间收藏的 明代孔夫子青铜造像
二 ○ ○ 六 年 孔 子 标 准 像
台北、台南孔庙
孔子生平
• 前551年(周灵王20年,鲁襄公22年 ),古历八 月二十七日(9月28日)。孔子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 (今山东曲阜城东南)。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 丘山,故名丘,字仲尼。 尼丘山
子贡(端木赐)
公冶长:姓公冶名长,齐国人,孔子的弟子。
大肚量,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耻辱。 子谓公冶 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以其子妻之。” 孔子将女儿无违嫁公冶长。 子路
子路(仲由) 公冶长 姓仲名由,字子路,因他曾为季氏的家臣,又被称 作季路,比孔子小九岁,鲁国人。有勇力才艺,以 政事著名,为人果烈而刚直,性鄙而不达于变通, 仕卫为大夫,在宫廷内讧中被杀。
•
30,孔子“三十而立”,并 开始授徒讲学。凡带上一点 “束修”的,都收为学生。如 颜路、曾点、子路、伯牛、冉 有、子贡、颜渊等,是较早的 一批弟子。连鲁大夫孟僖子其 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来学礼, 收奴隶禾兔,改名冉耕,字伯 牛。可见孔子办学已名闻遐迩。 私学的创设,打破了“学在官 府”的传统,进一步促进了学 术文化的下移。
•
(二)家世生平
•
1、家世
孔子的远祖是殷商王室的后裔。周武王灭殷后,把殷宗 室后裔微子启封在宋国。而孔子的祖先是宋国国君泯公的儿 子弗父何。在古代封建社会,必须由元配妻子所生的嫡长子 继位,弗父何不具备继位资格,他只有卿的身份,卿只能传 五代,五代之后卿位始失,下降为士,另外分出去成为家族, 由孔父嘉开始,孔父嘉成为孔姓第一人。孔父嘉是孔子的六 代祖,是宋国的一位大夫,做过大司马,在宫廷内乱中被杀, 其子木金父为避灭顶之灾逃到鲁国的陬邑,从此孔氏在陬邑 定居,变成了鲁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