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与旅游信息管理》期末复习资料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
中国旅游地理复习资料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旅游(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2、旅游资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以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地文景观:地球内、外营力综合作用于地球岩石圈而形成的各种现象与事物的总称。
由山岳地貌、风沙地貌、黄土地貌、岩溶地貌、火山等构成景观。
最具魅力的景观。
4、园林: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利用山、水、植物、建筑等要素组合而成的具有诗情画意、供人颐养和游览的综合建筑艺术品。
5、丹霞地貌:红色砂砾岩在内外营力作用下发育而成的特殊地貌。
由于地壳大规模隆起。
岩层发生断裂、节理,再经过侵蚀、切割和重力崩塌的综合作用,形成悬崖陡岩、孤峰、峰林等地形。
6、旅游商品:是指由旅游活动引起的旅游者处于非商业目的购买的有形商品,主要包括地方风味饮食、土特产品和旅游纪念品等,而以旅游纪念品为核心。
7、自然保护区:是为了保护珍贵和濒危的动植物以及各种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珍贵的地质剖面,为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科研和宣传活动提供场所,并在指定的区域内开展旅游和生产活动而划定的特殊区域的总称。
8、旅游区划有若干共性特征的旅游景点、旅游设施组成的地域综合体。
包括旅游资源、旅游者实现旅游目的所需的基础设施。
9、自然旅游资源:指天然赋存的旅游资源,有观赏功能或科考功能的大气物理现象和过程。
云、雾、虹、雨、雪、冰、凇、冷、暖等。
有强烈吸引力。
10、喀斯特地貌:是指碳酸盐类岩石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的溶蚀为主的内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
11、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及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新兴学科。
12、旅游地:是旅游者停留并开展旅游活动的旅游目的地与旅游供给地域综合体。
13、旅游点:指以一定旅游资源为主要内容,并具有相应旅游服务功能,供旅客直接开展游乐活动的集结性场所。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个人整理,仅供参考,答案不唯一!!!第一章旅游地学概念体系、发展与研究任务1、旅游地学概念与相关体系旅游地学的定义:1985年,第1届“旅游地学”研讨会给出第一个定义——“是以地球科学的理论、方法为基础,结合其他科学知识,用以发现、评价、规划、开发、利用及保护具有旅游价值的自然景观和与人类活动有关的古迹、遗址,探讨其成因、演变历史,为旅游事业服务的一门综合性边缘学科”。
旅游地学相关体系:旅游学——是基础,包括旅游市场学、旅游资源学、旅游经济学、旅游管理学、旅游美学、旅游心理学、旅游开发与规划等;地理学、地质学——两大主要地学支柱;其他相关学科——生物学、天文学、大气学即气象气候学、环境学、建筑学、堪舆学等。
2、旅游地学的发展历程(一)孕育萌芽时期(1)时间:20C70S-20C80中(2)主要事件:1985年,“旅游地学”术语被提出,并给出了最早的定义;自1986年,我国每年召开一次旅游地学年会暨学术研讨会。
(二)成长发展期(1)时间:1985年-至今(2)主要事件:全国各地相继成立省级旅游地学研究会;进行了大量旅游资源调查工作和区旅游规划工作;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建立、申报和预研究;申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参与自然保护区的保护性规划;发表《长白山宣言》(1999年),确立可持续旅游的基本方略:进一步完善发展旅游地学科学理论体系,坚持生态学及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加强旅游地学的学术队伍建设。
3、旅游地学主要研究课题①地学旅游资源分类系统;②自然旅游资源时空背景(地学背景);③自然景观形成的地质过程;④人文旅游资源地学背景;⑤地学旅游资源评价体系;⑥地学旅游资源开发利用;⑦旅游地分类与规划管理;⑧地学旅游资源环境保护;⑨地质公园的建立与分类;⑩精美的地学珍品宝玉石;○11旅游地形象设计;○12旅游地空间结构研究。
第二章地学旅游资源分类系统1、地学旅游资源基本属性分类(1)自然景观旅游资源系统以四大圈层(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大气圈)和近地宇宙星空为对象(2)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系统固态文明:城市、农村、古建筑、古工程、居住环境、宗教环境等动态文明:风俗习惯、宗教、艺术等2、地学旅游资源自然成因分类系统的确认按自然资源成因分类,分类系统为三个级别(层面),第一级别——风景域、第二级别——风景类、第三级别——景观型。
旅游地理学期末复习
第一章一.旅行地理学研究内容①“旅行主体”论:皮尔斯(供应需求的空间模式、旅行空间模式、客源地、目的地、旅行通道)②“旅旅客体”论:郭来喜(旅行地因由、旅行者的地区散布、旅行与环境的关系)③地理学者将旅行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表现形式来研究。
④旅行由三个主要的成分构成,即旅旅客源地、旅行目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行通道。
二.旅行地理学研究内容简析1. 旅行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2、旅行者行为规律3、旅行需求展望4、旅行通道5、旅行资源评论 6 、旅行地演化规划和重要旅行地研究7、旅行环境容量8、社区旅行9、新兴旅行10、旅行开发的地区影响11、旅行规划第二章一、中国旅行地理学的发展(三个阶段学说)1.1979-1989 :【理想主义阶段】:拥有“学术启发”作用。
——以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国家从头重视科学发展等为时代背景,旅行地理学在老一辈地理学家关注外国理论前沿,反省自己发展不足,拥有鲜亮的自由探究的理想主义色彩,只管研究成就、研究方法不行熟,拥有“学术启发”作用。
研究框架- 关注外国研究- 教书育人 - 着重社会实践-增强合作等方面。
特点和意义:稚嫩阶段,成就范式不规范,但“求知”和自由探究精神难得可贵。
2.1990-1998:【现实主义阶段】:现实主义阶段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成背景,旅行地理学家成为旅行规划的主力军。
——现实主义阶段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成背景,旅行地理学家成为旅行规划的主力军,促使了中国旅行业的发展,但在必定程度上忽略了理论,形成过分关注现实社会的现实主义价值取向。
旅行规划主力军- 学科学术意识降落- 视线狭小国际关注度不足- 学术贡献不够。
适用性和功利性的研究取向是我国旅行地理学的理论研究与外国差距更大,但也不可以忽略其学科建设的影响。
3.1999 到现在:【理想主义的理性回归与现实主义相联合】:知识分子内审后的觉悟,旅行地理此刻的发展进入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相联合的理性回归,但旅行地理的将来发展仍需要制度层面的完美、价值观的从头梳理。
《旅游地理学》期末复习考点整理
《旅游地理学》期末复习考点整理《旅游地理学》期末随堂测考点#专题课#一带一路与旅游1、广义丝绸之路2、“一带一路”释义:“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3、五线七区4、一带一路的核心诉求保障能源资源、输出资本产能、化解美国压力、扩展战略空间、构建国际秩序5、一带一路的四个关键词资源、经济、空间、秩序、6、一带一路与旅游(1)第一层面:旅游题材热点(大空间自助旅游综合体)(2)国际旅游业务(3)跨国开发机会(4)战略交流(5)服务国家战略Lesson 1 绪论1、旅游中的地理因素美丽的景观、新奇的事物、宜人的环境、美好的生活体验机会地认知、成本)/行程准备(线路规划、气候、文化)/体验过程/反馈从旅游产业系统来看:旅游市场研究与营销/旅游规划与设计/地方性工程问题/旅游交通组织/地方文化与环境保护3、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内容——空间问题——空间特征、空间规律——空间差异、空间关系、空间结构、空间效益、空间演变、空间布局、空间分析、空间开发、空间管理4、近似定义辨析(1)旅游与旅行旅游——旅行游览(动)/旅游是一种有特殊目的旅行(2)旅游与休闲、游憩、娱乐休闲——人的时间状态/游憩——游玩方式的休息/娱乐——为达到快乐目的的行为5、非惯常环境指人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以外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
6、非惯常环境中体验的意义新的环境为生命体提供新的生存要素;变换环境可以隔绝和摆脱原有环境要素;新的环境提供生命意义的刺激和参照;提供变换人生角色的机会7、非惯常环境中体验的特点主动性\暂时性\可替代性与有限性8、相对空间价值:非惯常环境、差异性绝对空间价值:特殊空间、环境艺术和空间营造9、空间价值认知的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无感知/二,感知和分类/三,依恋/四,回归10、旅游与人的时空活动(1)人的空间活动:旅游是一种以变换空间的方式改变生命状态的活动。
(2)人的时间安排:愉悦旅游活动发生在人们能够主动利用的时间里面。
旅游地理学期末考试重点
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2.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各国学者对自己的研究领域的称谓虽略有差别,但总的趋势是将研究视野放到闲暇时间从事的所有活动,而重点则是旅游活动(即在外过夜的)。
(2)研究旅游和休闲的地理学者中大部分同时还有其他的研究领域,如农业,城市和区域规划,交通等,这些“兼营”旅游地理研究的学者多在地理系或类似性质的机构。
(3)地理学者对旅游的研究从传统的以资源研究,土地利用研究为重,转移到以服务设施的空间经济分析,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与旅游目的地的推销,大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旅游对于区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文化影响的过程与机制为研究主题。
(4)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
(5)参与多学科性的融合研究,注重新的技术手段的运用。
3.给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要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
(2)在研究内容上,要从目前的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研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
(3)在研究方法上,要坚持理论研究与实用研究相结合的宗旨。
(4)在研究方式上,应当提倡跨学科性的合作研究,旅游地理学者应主动吸收相邻学科的知识和研究方法。
4.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一)旅游动机:(1)身体健康的动机(2)文化动机(3)交际动机(4)地位与声望的动机(二)旅游动机的激发:(1)互补性(2)替代性(3)可达性(三)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1)基本层次(2)提高层次(3)专门层次:a.休养,疗养旅游b.出席会议c.宗教朝拜d..各种科学和社会考察等专业活动(4)相互关系5.旅游者的决策行为:1】感知环境2】最大效益的原则:(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a.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b.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
3】旅游偏好(年龄)(职业)(学历)6.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一)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1】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2】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3】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综述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第二章中国旅游地理概述一、旅游资源的概念与分类1.旅游资源的三个共同点(1)包括自然界形成的,也包括社会创造的,其存在是客观的;(2)与旅游者直接相联系的,能激起阿游者的旅游动机,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对象物,能满足旅游者的特定需要;(3)与旅游业直接相联系,能为旅游业所开发利用,并产生一定的效益。
2.旅游资源概念: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3.旅游资源分类:(1)按照旅游资源的基本属性分(二分法):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2)按照旅游资源国家标准分类:按此标准,旅游资源被分成8个主类和31个亚类,共155个基本类型。
(3)按照旅游资源的形成与存在状况分类原生性旅游资源:经过漫长的自然与社会历史过程所形成,对于现今而言是先天赋予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旅游资源和所有作为历史遗产的人文旅游资源(不可再生性、长期性、稳定性)萌变性旅游资源:通过现代社会发展及其投资因素新营造出来的人为旅游吸引因素(不断萌生、发展变化、可复制、可发展创新)二、旅游资源的基本性质1.审美性与文化性2.地域性与广域性3.季节性与节律性4.组合性与整体性5.“永续性”与易损性6.萌变性与创新性(从旅游审美需求以及旅游所耗时间、精力与费用等成本效益出发,旅游资源的组成因素协调配合越好、组合规模越大、组合内容越丰富,其旅游吸引力就越大,旅游价值就越高。
)三、我国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1.以原生性为主的旅游资源极为丰富多彩,世界地位突出2.旅游资源分布广泛而又相对集中,并具一定的地域分异规律3.地域组合特色突出,各地旅游资源互补性强4.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交融性强,文化积淀丰厚(我国观光型原生旅游资源无论在总体数量和质量上的世界地位均非常突出;度假型旅游资源在世界上则相对逊色,但仍具较大开发潜力;萌变性旅游资源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开发起点低而发展潜力很大。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A一、填空题:1、文化环境的三要素有:物质基础要素,,精神文化要素。
2、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和。
3、影响旅游客流形成的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区位因素组包含有:区位、行政区位和区位。
4、我国五大淡水湖有:、洞庭湖、、和巢湖。
5、我国三大名瀑:、和黑龙江吊水楼瀑布。
6、海洋康乐旅游中“3s”是指:阳光、、。
7、气温年较差最大的地方有东北地区的和西北地区的吐鲁番,年较差最小的地区是。
8、浙江海宁盐官镇的是我国最典型的观潮地点,“日照胸前暖,风吹背后寒”指的是太阳辐射最强的。
9、我国被称为世界三大活化石的为水杉、、鹅掌楸。
10、我国珍奇异兽四大国宝为大熊猫、、白唇鹿和。
11、北京旅游形象的标志图案是与。
12、未修过长城的两个朝代分别是和元朝。
13、伊斯兰教的标志是,经典是《古兰经》和;道家的标记是;基督教的经典是《圣经》,标志是。
14、秦长城修筑是在公元前221年把秦赵燕长城连接扩充而成的,西起,东至辽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万里长城;汉长城是修筑最长的长城,绵延两万余里;明长城是修筑时间最长的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全长12700多里。
15、白酒以其香型作为分类:酱香、浓香、、米香、等五种香型。
二、图表题1.请根据图意填写完整。
2.请填写完整八大菜系名称3.请根据图意填写完整。
三、简答题1.中国古典园林的特色有那些?2.写出十种在百度网站检索的排名前五十位旅游网站名称3.详细说明烽火堆数与鸣炮代表的意义《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试题及答案B一、填空:1、旅游活动区别于其他休闲活动最根本的特征:异地性和。
2、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有:和。
3、旅游者产生的四大地理背景:自然地理因素、、经济地理因素和。
4、中国山水游记奠基人、山水诗鼻祖是。
5、五岳是指东岳泰山、、中岳嵩山、和北岳恒山。
6、我国四大自然奇观是指桂林山水、、长江三峡和。
7、一国四花是指牡丹、、菊花和。
8、长江是世界第三长河,全长共公里,是世界上唯一一国所拥有的最长最大的河流,流经个省级行政区,最后注入。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第一章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P2)1.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二、旅游地理的研究内容(P4)2.地理学者将旅游作为人类活动的一种空间表现来研究。
从地理学的观点看,旅游由3个主要成分,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和联系客服地与目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如图:第三章一、中国对旅游者的定义(P43-P44)1.游客指任何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其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其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游客不包括因工作或学习在两地有规律往返的人。
按出游地分为国际游客(即人境游客)和国内游客;按出游时间分为旅游者(过夜游客)和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2.入境(过夜)旅游者指入境游客中,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3.入境一日游游客指入境游客中,未在我国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4.国内游客指报告期内在国内观光游览、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本国居民,其出游的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谋取报酬。
国内游客包括国内(过夜)旅游者和国内一日游游客。
5.国内(过夜)旅游者指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12个月的国内游客。
6.国内一日游游客指国内居民离开惯常居住地10km以上,出游时间超过6h,不足24h,并未在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7.出境游客(出境旅游人数)指我国(大陆)公民因公或因私出境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的人数(即出境游客)。
出境游客包括出境(过夜)旅游者和出境一日游游客。
旅游地理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保继刚)(本资料是根据石峰老师结课时的总结所整理,其中第十章旅游规划内容未提到,没有整理,自行学习。
有些内容可能未涉及,最好结合往届资料复习。
由于时间仓促,会有部分错误,请查找课本或课件确认。
大学最后一门考试了,是不是有种说不出感觉阿。
仅供复习参考,2012级地科,2015/12/27)第一章绪论1、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郭来喜,1985年)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1> 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主要包括一般要素:国家或地区层次的要素,如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人口特征、需求水平等;个别要素:主要针对旅游者个体的层次,如收入、文化程度、职业等因素。
2> 旅游者行为规律对旅游者行为规律的研究主要包括旅游动机、旅游动力、决策行为、空间行为、旅游者行为规律研究的实践意义等几个方面。
旅游者行为规律研究意义不仅在于揭示旅游者行为规律的本身,而且将是旅游要素评价、开发、规划的基础,使之更趋客观、合理。
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旅游流是旅游客源地与旅游目的地相互作用的一种形式,旅游流的研究主要是为了建立不同条件下的预测模型。
目前,比较通行的旅游流预测模型可以分为以下四类:趋势外推模型、结构模型、仿真模型、定性模型4>旅游通道旅游通道是为旅游者由居住地到目的地的往返,以及目的地景区间流动提供的设施及服务的整体。
地理学主要研究对可进入性进行研究,以及各种交通形式的组合匹配关系。
5>旅游资源评价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遗迹、文化环境,以及直接用于游娱的人工创造物。
如何建立评价模型,如何合理地确定评价权重是旅游资源评价的难点。
此外,妥善解决资源实际价值与地方期望,专家与一般游客认知差异的矛盾也是旅游资源评价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6>旅游地演化规律主要是指旅游地生命周期和空间竞争。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1、旅游者的特点共同特点:异地性享受性业余性消费性地域性观光型旅游者:喜欢知名度高的地方旅游;在旅游的逗留的时间较短、重游率低;对价格比较敏感;旅游季节性强。
娱乐消遣型旅游者:追求娱乐消遣、观光享受,参与性强;逗留时间、长季节性强、灵活性大;对产品质量、安全和价格较敏感。
文化知识型旅游者:文化修养高、求知欲强;具有一定专长、乐于交流和切磋;对旅游日程安排的周密性、对导游的文化知识要求较高;对旅游线路的科学性比较敏感。
公务型旅游者:人数相对较少、出行次数频繁;有一定身份和地位,对旅游产品和质量要求较高;公费支出,支付能力强,对价格不太敏感;旅游季节性性小;对旅游目的地和时间没有选择余地。
2、旅游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或旅游服务的数量。
影响因素:收入水平和闲暇时间;人口状况;受教育程度;旅游目的地的供给状况;产品价格和汇率。
3、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的相互作用:互补互补性是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客源之间正好能够建立起相应的需求关系,汲引旅游者从客源地向目的地的空间移动。
替代替代作用的实质是反映旅游地的空间竞争关系替代的影响有利影响:旅游资源的充分的利用,新的旅游地得以开发;发展地方经济,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减轻旅游地压力,避免旅游地资源破坏。
不利影响:引起盲目的开发同类旅游地,造成旅游项目的雷同;产生空间竞争,消弱个别旅游企业的发展;可能造成旅游目的地之间的恶性竞争。
4、可达性可达性主要是指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行,是旅游地的空间相互作用能否实现的决定因素。
包括:1交通与可达性;2空间距离与可达性;3知名度与可达性;4文化距离与可达性;5旅游接待地条件与可达性;6自然或人为的障碍性因素与可达性。
5、旅游决策是指旅游者依据自己的旅游目的,收集和加工有关旅游信息,提出并选择旅游方案或旅游计划,最终将选定的旅游方案和计划付诸实施的过程。
影响旅游者决策的因素1感知环境即人们在进行旅游决策时,通过各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并把各种学习摄入到脑中,形成对外界环境的整体印象。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doc 10页)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doc 10页)部门: xxx时间: xxx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旅游学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闲暇: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2.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3.旅游: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4.滨水区域:意为水边、海滨、湖边,作为城市与江、河、湖、海接壤的区域,它既是陆地的边沿,也是水的边缘。
其空间范围包括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城市陆域空间,对人的诱惑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min的距离范围。
5.旅游流:以旅游客流为主体,包括旅游信息流、旅游物流、旅游资金流、旅游能流等在内的复杂系统。
6.旅游环境容量:旅游环境容量又称旅游容量或旅游环境承载能力,是旅游环境最重要的基本特征,是指特定时间内特定旅游地所能承受的旅游活动最大值。
7.基本空间标准:单位利用者所需占用的空间规模或设施量。
8.旅游感知容量:旅游者在某地从事旅游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条件下,该地域所能容纳的旅游活动最大量。
9.接待地社会容量:指旅游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开化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数量。
10.可持续发展:指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几代人的需要的发展。
11.旅游节点:由相互联系的吸引物聚集及旅游服务设施组成,是旅游目的地区域形成和发展的根源,其空间状况往往决定着区域旅游的规格和发展格局。
12.旅游目的地区域:指旅游者为了度过美好的闲暇时间所选择进行旅游活动的区域,范围一般包括以城市为依托,进行节点“一日游”旅游活动所能到达的特定区域,至少具备过夜特征。
13.乡村景观意象:是指乡村景观在人们感知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完整的、具有鲜明特征的景观意境图式。
旅游地理学复习纲要大学期末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纲要(一)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熟悉旅游系统的构成,了解闲暇、游憩和旅游的概念及相互之间的关系,能熟知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研究旅游这种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初步了解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旅游产生的条件和地理背景、旅游者行为规律、旅游流预测、旅游通道、旅游容量、区划、规划、开发和影响),了解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与地理1. 闲暇、游憩和旅游的概念及之间的关系。
2. 阐述旅游与地理的联系。
3. 从地理学的角度如何分析旅游系统?4. 什么是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主要的研究内容?(二)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简单了解国内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史. 熟悉国内外目前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研究内容、方法、手段等)。
着重了解研究的内容已从以资源、旅游开发的区域社会经济条件为主扩展到从相互联系的角度对资源、市场、环境的系统研究。
研究的方法注重定性描述和定量分析相结合及跨学科、跨专业的合作研究。
5. 简述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6. 简述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
(三)旅游者行为理解国际旅游者和国内旅游者的概念,从几种主要的国外定义介绍总结出国内的定义,进而熟悉对旅游者的分类系统。
理解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包括旅游需要分析、旅游动机极其种类、动机的激发和旅游活动的行为层次——基本层次、提高层次和专门层次。
掌握旅游者的决策行为主要内容,包括决策行为的影响因素、决策过程、旅行距离决策模式等。
熟悉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及研究空间行为的实践意义。
是如何界定的?比较与国际通用定义的异同。
8.了解世界旅游组织、北美国家、欧洲国家对国内旅游者界定的标准,我国是如何定义国内旅游者的。
9.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如何产生?10.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有哪几种?它们之间的关系怎样?11.旅游者的旅游动机有哪几种?12.如何从不同层面激发人们的旅游动机?13.如何理解旅游行为决策?14.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主要因素有哪些?认识这些因素对资源开发有什么意义?15.普雷德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主要依据哪些因素?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了解图3.6所表达的信息。
旅游地理学复习
旅游地理学复习(总7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1.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人类的旅游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的新兴学科2.旅游(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3.旅游的本质属性: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的全过程。
4.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
旅游地理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有:①旅游的起因及其地理背景,②旅游者的地域分布和移动规律,③旅游资源的分类、评价、保护和开发利用论证,④旅游区(点)布局和建设规划,⑤旅游区划和旅游路线设计,⑥旅游业发展对地域经济综合体形成的影响等。
5、旅游地理学的性质旅游地理学与许多相邻学科密不可分、相互补充,是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旅游地理学能够直接服务于旅游业,深入掌握和正确运用旅游地理知识可以有力地推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因而,旅游地理学的显著特点是:边缘性、实用性。
6.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国外旅游地理研究开始于20c30s, 旅游活动与用地之间的关系最先成为人们关注的对象,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发展而逐渐成为一门学问。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始于欧美。
美国是世界上旅游地理学研究最早、最发达的国家。
二战后,旅游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地理学者在旅游地理学方面的研究更加广泛和深入。
世界上关于旅游地理学的第一篇硕士论文和第一篇博士论文分别于1946年和1949年发表, 说明对旅游地理学的研究越来越深入。
20c60s, 世界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 旅游业需要和供给的规模迅速扩大, 给学者们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课题。
大部分欧洲国家进一步开始旅游地理研究。
20c70s以后, 各国出现了大量旅游地理文献, 标志着旅游地理学进入到发展壮大时期,旅游地理学的学科体系日渐成熟。
7.中国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旅游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瑰丽多姿的中国古代文献中, 有着大量的诗词、歌赋、散文、游记、专著,栩栩如生地描绘了祖国的锦锈山河,广阔而深邃地揭示了大自然的壮美与情趣。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1、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休憩活动的一部分,是一种人类体验,是一种社会行为,一种产业,同时是一种地理现象。
2、旅游地理学: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3、旅游三个组成部分: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
4、20世纪30年代初,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一文,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世之作。
5、国际旅游者:是指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小时以上的人。
(注意判断哪些是旅游者)6、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相互作用的三个条件:湖北兴、替代性、可行性。
7、旅游决策行为:在外出旅游之前,人们首先要收集各种相关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主观偏好,作出决定的过程。
影响因素:感知环境、最大效应原则和旅游偏好8、最小旅游时间比:当从居之地到旅游地的单调旅行所耗费的时间与在旅游地游玩所耗费的时间的比值小于某个临界值时,人们才会作出到该旅游点旅游的决策。
9、旅游空间行为:是指人们在区域上旅游和游玩的过程。
10、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的特征:力图到级别高的旅游点旅游;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
11、小尺度空间旅游行为特征: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
12、游行为研究意义:不仅揭示出旅游者的行为规律而且一次考虑资源评价和开发,接待设施的选址,可以得到许多从资源条件和市场条件出发进行研究所不能得到的结论。
13、独特性、共性和近邻效应每一旅游资源个体都有自己的独特性,同时也有与其他个体类似的共性。
独特性和共性是互补的,独特性大则共性小,反之亦然。
独特性和共性导致相邻的资源个体对远处居民吸引力之间相互影响,这种影响称之为近邻效应。
近邻效应可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
14、旅游需求:是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名词说明:1.闲暇: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刻、睡眠时刻、小我和家庭事务活动时刻之外残剩的时刻。
2.游憩:一样是指人们在闲暇时刻所进行的各类活动。
3.旅行:是在闲暇时刻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在必定的社会经济前提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文化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
4.滨水区域:意为水边、海边、湖边,作为都市与江、河、湖、海交界的区域,它既是陆地的边沿,也是水的边沿。
其空间范畴包含200~300m的水域空间及与之相邻的都市陆域空间,对人的诱惑距离为1~2Km,相当于步行15~30min的距离范畴。
5.旅行流:以旅旅客流为主体,包含旅行信息流、旅行物流、旅行资金流、旅行能流等在内的复杂体系。
6.旅行情形容量:旅行情形容量又称旅行容量或旅行情形承载才能,是旅行情形最重要的全然特点,是指特准时刻内特定旅行地所能遭受的旅行活动最大年夜值。
7.全然空间标准:单位应用者所需占用的空间范畴或举措措施量。
8.旅行感知容量:旅行者在某地从事旅行活动时,在不降低活动质量的前提下,该地区所能容纳的旅行活动最大年夜量。
9.接待地社会容量:指旅行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宗教崇奉、平易近情风气、生活方法和社会开化程度所决定的本地居平易近能够遭受的旅行者数量。
10.可连续成长:指在不就义今后几代人须要的情形下,知足我们这几代人的须要的成长。
11.旅行节点:由互相接洽的吸引物集合及旅行办事举措措施构成,是旅行目标地区域形成和成长的根源,其空间状况往往决定着区域旅行的规格和成长格局。
12.旅行目标地区域:指旅行者为了度过美好的闲暇时刻所选择进行旅行活动的区域,范畴一样包含以都市为依靠,进行节点“一日游”旅行活动所能达到的特定区域,至少具备住宿特点。
13.村庄景不雅意象:是指村庄景不雅在人们感知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个完全的、具有光鲜特点的景不雅意境图式。
包含村庄景不雅背景、村庄聚落和村庄生活。
14.区域旅行合作:区域之间或者区域内不合地区之间的旅行经济主体,在必定的目标和原则下,制订协定、章程、合同,将旅行资本和各类体系要素在地区之间从新设备与优化组合,形陈范畴更大年夜、构造更佳、品牌有名度更高的旅行产品和市场体系,以便猎取最大年夜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旅行经济活动。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学复习资料1.旅游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它既是自然地理学,又是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其他边缘交叉性使其具有很强的应用性。
2.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3.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4.旅游: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娱乐、探亲访友或者商务目的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旅游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要离开居住地或者工作的地方,短暂地到达某个目的地进行活动。
5.旅游地理学研究对象:是研究人类的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
6.旅游地理学研究的方法:1.分析综合归纳演绎法2.类比法3.实地调查法4.计量方法5.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方法。
7.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国外旅游地理学研究的发端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旅游地理学研究最早、最发达的国家。
1931年,第一篇旅游地理学论文在美国地理学者协会会议上被宣读。
1946年第一篇地理学硕士论文公布。
1949年第一篇旅游地理学博士论文发表。
1964年旅游地理学专著推出。
1974年美国地理学者协会设置了旅游地理学特设委员会。
分为三个阶段:(一)萌芽阶段(二战以前)代表人物麦克默里1930年在美国地理者协会会刊《地理学评论》登载的《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关系》。
(二)初步发展阶段(二战之后至20世纪60年代初)(三)深入发展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期以后)1.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2.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8.国外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1.旅游吸引物2.旅游者行为3.旅游空间分布4.旅游影响5.旅游地理发展9.中国旅游地理学主要研究内容1.综述研究2.旅游资源研究3.旅游区划研究4.旅游者行为研究5.旅游目的地研究6.区域旅游开发与规划研究7.旅游环境研究8.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旅游研究9.研究方法的研究10.旅游者:国际旅游者指在目的地国家的接待设施中渡过至少一夜的游客。
旅游地理复习资料
旅游地理复习资料第⼀章绪论⼀、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leisure):指⼈们扣除谋⽣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
游憩(recreation):⼀般是指⼈们在闲暇时间所进⾏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的体⼒和精⼒,它包含的范围极其⼴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
旅游(tourism):是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部分。
旅游是在⼀定的社会条件下产⽣的⼀种社会经济现象,是游憩活动的⼀部分,是⼀种⼈类体验,⼀种社会⾏为,⼀种产业,⼀种⽂化活动,同时也是⼀种地理现象。
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个过程是旅游的本质属性。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是研究⼈类旅⾏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门学科三、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现代旅游业由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和旅游媒体(交通、宾馆、旅⾏社等)组成。
从地理学的观点来看,旅游由三个主要的成分组成,即旅游客源地、旅游⽬的地和联系客源地与⽬的地之间的旅游通道。
四、研究内容简析1)、旅游产⽣的条件及其地理背景 2)、旅游者⾏为规律3)、旅游流(旅游需求)预测4)、旅游通道5)、旅游资源评价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研究 7)、旅游环境容量8)、旅游区划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10)、旅游规划五、研究⽅法1.综合考察法2.统计调查法3.旅游图表法4.景区分类法5.定性分析法 6. 定量分析法六、旅游地理学在旅游事业发展中的作⽤1.提供旅游业开发利⽤旅游资源的依据2.为旅游业发展确定旅游区,促进旅游资源合理开发利⽤3.划分旅游区,加强区内发展和区间联系4.对旅游者地域分布和空间移动的研究,有利于旅游市场发展5.促进旅游交通⽹络的合理化6.保护旅游环境7.协调旅游开发与地区社会经济关系,促进旅游业发展8.提供旅游地图服务9.为旅游业发展提供纲领和蓝图10.完善旅游地理学的学科体系第三章旅游者⾏为⼀、旅游者定义重点掌握国际旅游者和中国国内旅游者的定义:国际旅游者:指在⽬的地国家接待设施中度过⾄少⼀夜的游客。
旅游地理复习资料.
必考题1.空间行为特征一、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1)受旅游时间比和最大信息收集量原则的影响(2)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①倾向于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旅游目的地②到达目的地后,往往只游玩目的地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3)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①到达目的地后选择旅游点的级别与旅游者到该目的地需要迁移的路程有关②大尺度空间的旅游如果在资金和时间允许的情况下,一般不停留在原地游览该地级别较低的旅游点,而是迁移到其它地方,游览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4)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二、中、小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⑴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①在居住地附近旅游花费大、心理上对长住地有特殊的归属感尽量一天内完成游程,数次向不同方向作一日游②在暂住地附近旅游一般不会耗费时间和精力去寻找更好的暂住地⑵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旅游者常常有一定兴趣观看旅行路线附近的景色2.旅游环境容量控制的手段(旅游的空间分流)•积极控制积极控制指没有出现明显的生态问题、经济回报下降、游览质量降低的情况时,所能够实施的一些带预防性质的控制手段。
•手段主要包括:①对外宣传营销时注意弱化季节差别;②合理规划游览路线,既满足游人观景需求,又避免游人进入核心自然生态区;③通过宣传提高游人、当地居民、服务人员的生态保护意识;④在不同季节出台不同的价格措施,使游客主动分流;⑤禁止在某些区域、某些时间段内从事某些活动;⑥建立生态观测站,关注生态保护指标的变动趋势。
•消极控制消极控制指出现生态问题、经济回报下降、游览质量降低的情况时,所采取的补救措施。
这些措施可能会以生态效益为重,而舍弃一部分经济利益和游客利用利益,因为良好的生态环境始终是一个景区可持续发展的根本。
•手段主要包括:限制旅行社组团数量,限制每日游客人数;限制游客的停留时间;缩短每日、每年正常开放时间;提高门票价格,提高整个景区内的消费水平;在周围开辟新的具有可替代性的景区;关闭部分自然景观为主的景区,丰富人文景观景区的游览体验,提高容量水平,以达到替代分流的目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旅游、游憩、闲暇之间的关系。
★旅游: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一种人类体验,一种社会行为,一种产业,同时也是一种地理现象。
其本质属性是旅游者从居住地经过旅游通道到达旅游目的地参观、游览再回到居住地这一过程。
在空间表现形式上,由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组成。
通常意义上的旅游包括一日游和旅游。
游憩: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
闲暇: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
三者关系如图:家庭休闲(家庭)闲暇→游憩→各种娱乐活动日常休闲(本地)一日游旅游(国内、国际)旅游2、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
★旅游地理学研究旅游这种地理现象与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1)旅游产生的条件及其背景(6)旅游地演化规律和重要旅游地的研究(2)旅游者的行为规律(7)旅游环境容量(3)旅游需求(旅游流)预测(8)旅游区划(4)旅游通道(9)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5)旅游资源评价(10)旅游规划3、面对网络了解旅游地理学的新进展和发展趋势。
第二章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1、从学科的角度看旅游地理学发展的趋势。
★(1)将研究领域重点放于过夜的旅游活动上(4)理论与实用研究并进(2)研究内容的多样化(5)参与学科的融合研究,注意新技术手段利用(3)研究主体全局化2、中国现代旅游业的研究重点和发展趋势。
★研究重点:(1)旅游的开发与规划发展趋势:(1)进行系统化、全局化研究(2)旅游资源评价与旅游地开发评价(2)理论与实用研究相结合(3)旅游环境容量开发(3)进行跨学科合作研究(4)旅游者行为和旅游流预测研究(4)引进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5)旅游区划和旅游气候研究(6)旅游信息系统的研究第三章旅游者行为1、游客和旅游者两者的关系。
游客:指任何一个因为休闲、娱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离开常住国(或常住地)到其他国家或地方,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其他国家或地方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得报酬的人。
游客包括旅游者、一日游游客。
不超过24小时的是短途旅游者,24小时到12个月的是旅游者。
2、旅游动机有哪几种?(1)日本学者田中喜一的分类法:心情动机、身体动机、精神动机、经济动机(2)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的分类法: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地位与声望动机3、旅游动力的构成?(1)内动力——人的旅游动机(2)中间条件——收入、闲暇时间、交通条件,可自由支配的时间和收入是产生旅游的前提条件(3)外动力——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4、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如何产生?外动力产生条件:(1)互补性:甲地拥有某种资源,而乙地对其正好有需求,这种资源在甲乙两地之间就形成了互补。
(2)替代性:不同的旅游地可以给旅游者提供相似的心理满足。
作用:①节省交通费用②起到过滤作用,减少长距离的相互作用(3)可达性:旅游者可以达到旅游目的地的便利程度。
①其吸引力一般随距离增加呈递减趋势②可达性是时间的函数,主要受交通影响5、影响旅游者决策的因素有哪些?(1)感知环境:是人们把进行旅游决策时收集的信息摄入脑中,形成对环境的整体印象。
(2)最大效益原则:是人们行为的重要原则。
①最小的旅游时间比:人们花在旅行上的时间和在目的地游玩的时间比小于某个临界值时,才会做出旅游的决策。
②最大的信息收集量:A.知名度的旅游地B.互补性强的目的地(3)旅游偏好:由于职业、年龄、文化程度的不同,导致兴趣、能力、性格等因素构成的不同,导致旅游偏好不同。
6、依据旅游者的参与程度、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有哪几种?(1)按游客的参与程度:基本层次、提高层次、专门层次(2)按参与旅游活动的对象:大众旅游层次、专项层次、特种层次7、什么是旅游资源的近邻效应?作用如何?近邻效应:独特性和共性导致相邻的资源个体对远处居民吸引力之间相互影响。
其作用有:正效应——属于不同类型的资源个体在同一地区负效应——属于同一类型的资源个体在同一地区8、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大尺度和中小尺度的区别。
一、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1)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
表现在①选择有高级别旅游点的地方作旅游目的地。
②到达目的地后,只游玩附近级别较高的旅游点。
(2)尽可能游玩更多的高级别旅游点。
(3)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避免走回头路。
二、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1)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
表现在①在居住地附近旅游②在暂住地附近旅游(2)旅游路线影响旅游效果第四章旅游需求预测1.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有哪些?★★一、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因素二、人口特征总人口、人口增长的速度、城乡分布、人口密度、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对旅游需求有一定的影响。
1.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低,人口较稳定,城市化水平高,人口密度大,经济发展快,居民购买力强,城市问题严重,城市居民需要改换环境,因此,旅游需求就大。
2.不同年龄段的旅游者拥有的闲暇时间和资金以及对旅游的偏好程度各不相同,对旅游需求也不相同。
3.此外性别结构也会影响旅游需求,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拥有更多的公务外出机会以及闲暇时间,需求量相对较大。
三、收入与闲暇旅游对旅游者来说是一种纯粹的消费活动,需要旅游者在经济上具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在时间上具有足够的闲暇。
收入的高低,实质上说是可自由支配收入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旅游需求的大小。
闲暇的多少(主要是带薪假期)也直接影响到旅游活动的进行,尤其是大尺度的旅游活动的进行。
四、职业和教育水平职业不同,收入、闲暇和教育水平就会有很大不同,旅游需求也就会不一样。
一般说来,高薪阶层(像企业主、会计师、医生、高级职员等),产生旅游的可能性较大。
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旅游需求也越高,对精神生活要求较高,也就愿意牺牲部分物质享受。
五、资源和交通旅游资源的丰富性和旅游交通的便捷性会大大的影响旅游需求的数量。
资源越具有吸引力,则旅游的需求量越大。
交通条件越好,可达性越强,则需求量也越大。
六、价格和汇率在其他情况不变时,旅游需求总是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呈现出反向变化。
旅游价格上升,旅游需求就会下降,反之亦然。
汇率的变动实际上影响到国际旅游者的价格。
2.旅游需求的两个特点。
★时间分布集中性、空间分布集中性3.旅游需求预测模型分为哪几类?1.趋势外推模型2.结构模型3.仿真模型4.定性模型第五章旅游资源与旅游地评价1.旅游资源、旅游地的概念。
旅游资源: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的人工创造物。
可以是有具体形态的物质实体,也可以是非物质性的文化因素。
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其他相关的条件有机的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停留和活动的目的地。
2.旅游资源的分类方法。
①按旅游资源特性郭来喜新的分类系统:3景系、10景类、97景型。
自然景系包括四景类,37景型;人文景系包括三景类,52景型;服务景系包括两景类,8景型。
②按旅游活动的性质分类分为观赏型旅游资源、运动型旅游资源、休(疗)养型旅游资源、娱乐型旅游资源以及特殊旅游资源。
③按游客的体验性质分类美国的德赖弗的分类系统:原始地区、近原始地区、乡村地区、人类利用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地区。
④按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游客的体验分类美国的克劳森和尼奇的分类系统: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市场导向型)、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中间型游憩资源。
3.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
技术性评价:指对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的评估。
其最大特征是大量技术性指标的运用。
一般限于自然旅游资源评价。
4.旅游资源综合性评价的特点和方法。
一、综合性评价的特点1.评估的范围:包括现有的(已开发的)旅游资源(旅游地)和潜在的(未开放的)旅游资源(旅游地);2.评估的目的:在于对不同的地域的旅游资源(旅游地)进行开发价值比较,或规划与管理意义上的重要排序;3.评估的标准:对于某一类的旅游资源,评估工作要遵循一个统一的评估系统,有着确定的通用的评估标准;4.此外,评价系统中的各被评估因子大都带有合适的权重值,评估的结果多是数量化的指数值。
二、评估方法1.首先,要求选取合适的评价因子。
2.其次,确定各评价因子的分值系统。
3. 各评价因子权重(分值)的获得。
4.建立相关的评价模型,利用各评价因子获得的评估值对旅游地或旅游资源进行综合评价。
5.试述旅游资源体验性评价、技术性评价和综合性评价三者的联系和区别。
一、体验性评价是基于评价者(一般是旅游者或旅游专家)对于评价客体的质量体验。
(1)一般体验性评价:是由旅游者根据自己的亲身体验对某一或一系列的旅游地(旅游资源)就其整体质量进行定性评估。
特点:1. 本评价方式主要依靠旅游者的感知,项目相对比较简单;2. 这种评价多由传播媒体或行政管理机构发起,在一定的样本人群中发起;3. 评价客体局限于已接待游客的旅游地;4. 评价目的多在于宣传和促销,评价的结果可以提高旅游地的知名度,客观上会对旅游需求起到一定的诱导作用。
(2)美感质量评价:是基于对旅游者或专家体验的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评价的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或数量值。
特点:1. 本评价方式基于对旅游者或专家体验的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2. 这种评价由少数专业人员完成;3. 评价目的多在于为国家建立相关政策和法规提供依据。
二、技术性评价是对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的评估。
(1)气候的适宜性评价①影响旅游者参与的旅游活动的环境质量以及活动质量;——运动型的旅游活动②影响人的生理过程,影响旅游者的体感舒适程度。
——观赏型的旅游活动气候适宜性评价的评价因子主要为温度、湿度和风速。
最为著名的是特吉旺的舒适指数和风效指数。
(2)地形的适宜性评价:地形要素对于运动型旅游活动是关键因子。
不同类型的旅游活动对地形的坡度都有严格要求。
(3)资源要素组合的技术性评价:就是评价资源要素组合的适宜性状况和等级。
三、综合性评价:是着眼于旅游地旅游资源的整体价值评估、或旅游地开发价值评估。
第六章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1.简述巴特勒的生命周期理论。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认为旅游地的演化一般经过6个阶段。
它是旅游地的一般生命周期的表现形式,但针对不同的旅游地及旅游景区,其生命周期的表现形式往往会有所不同。
不同性质的旅游目的地的生命周期往往在各阶段的表现形式会有所差异。
有的甚至还会有起伏的现象出现。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理论不仅反映了游客数量随着时间变化而产生的变化趋势,同时也可以反映旅游者在目的地的体验质量和旅游花费方面的变化趋势。
一般而言,在旅游地开发的初期,旅游目的地的人工痕迹相对较小,旅游者在这种环境中所得到的体验相对较为丰富,旅游的效用相对较高;但是到了开发的后期,则相对商业化的氛围较浓,旅游者所能获得的体验就会大大的降低,所愿意支付的旅游费用要比体验高时要低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