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研究

合集下载

构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构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31构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刘小冰□吕心语改革开放以来,江苏生态文明建设水平逐渐提高,但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生强度仍较高,生态环境质量未得到实质性改善,绿色生产、生活、消费方式尚未形成,环境执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有利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生态文明制度尚未系统建立。

江苏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不断完善地方政策法规体系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正向政策与法律激励、反向政策与法律激励等政策工具,构建江苏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正向政策与法律激励:构建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机制正向政策与法律激励,即政府通过建立和完善政策与法律激励制度,对某种或某类市场行为配置正向法律利益,鼓励居民按照政府鼓励的政策与法律制度进行某种或某类经济行为。

江苏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激发市场主体创造活力,综合运用法律、经济以及必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加强体制协调,形成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合力,从而构建江苏生态环境高质量发展的激励机制。

增强财政投入的政策引导性。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自然资源价格扭曲、环境成本没有内部化,是我国环境污染形势严峻、生态系统退化的重要原因,也是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领域。

应综合运用价格、财税、金融等经济手段,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科技研发、推广运用的公共财政投入,通过财政补贴,引导居民退出那些不宜居住、生态脆弱地区,既利于生态系统的自然恢复,也利于公共财政的可持续性。

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财政投入,保证用于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公共财政投入占GDP 的比重不断增加,增长比例高于同期财政收入增长。

同时,避免对社会资金产生“挤出”效应,将绿色产品纳入政府采购清单,扶持和培育生态产品市场。

梳理优惠补贴政策。

修订“最低价中标”等易导致“优汰劣胜”的政策,取消不利于绿色化的补贴政策,避免政策执行走样。

一些地方采取土地优惠、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降低环保标准等政策措施招商引资,结果却是“污染转移”,招来了大量的高能耗、重污染企业,加剧了产能过剩。

产权明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制度完备,构建起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产权明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制度完备,构建起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产权明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制度完备,构建起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1. 引言:1.1 概述生态文明建设是当今社会发展的迫切需求,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现代工业化进程中,环境破坏、资源浪费和生态恶化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

为了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构建一个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势在必行。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四个方面阐述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产权明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以及制度完备。

通过这些方面的论述,可推动形成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有利的法规、政策和机制,从而确保经济社会活动在有效监管下与自然生态相协调。

1.3 目的本文旨在向读者介绍如何构建起一个既能够保护私人产权又能够促进公共利益的产权系统;多元参与机制是保障各方合理利益和意见纳入决策过程中的有效手段;同时引导有关方面在激励措施和违规约束力度上寻找平衡点;最后,通过法规体系建设、执法能力提升和制度完善机制的建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法律基础和行动保障。

以上是本文引言部分的详细内容。

通过阐述问题背景、文章结构和目的等方面,我将逐步展开对“产权明晰、多元参与、激励约束并重、制度完备”这四个方面的论述,并提出一些相应的解决方法。

2. 产权明晰:2.1 产权定义在构建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首先需要确立清晰的产权定义。

产权是指个体或机构对于资源、财富和权益的所有权或支配权。

明晰的产权界定可以为各方提供明确的所有权归属,从而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激发创新活力和保护各方利益。

2.2 产权保护措施为了确保产权能够得到充分保护,在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下,需要建立一系列的产权保护措施。

这包括加强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和自然资源等各类产权的法律保护,为持有人提供维护与追求其合法利益的机制和途径。

同时,还需要完善侵犯他人产权的法律责任体系,加大对侵害行为的惩罚力度。

2.3 产权流转与交易为了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顺畅运行,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中应该积极推动并规范产权流转与交易。

《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与机制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与机制创新》

《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与机制创新》提要。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大战略。

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贯彻落实。

建设生态文明,既要在全国迅速掀起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热潮,建立和完善长效化的法制、机制、政策以及评价体系,又要构建生态文明建设组织机构,根据中央部署,立足省情区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科学规划,确保生态文明理念转化为持久的生态文明行动,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的永续发展。

关键词: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机制创新作者葛彩虹,杭州行政学院经济学教研部(邮政编码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所系,是和谐社会追求的最终目标。

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等一系列重要论述,是党中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人与自然和谐的价值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贯彻落实。

它果断摒弃了人类破坏自然、征服自然、主宰自然的理念和行为方式,开辟了经济社会发展中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合理利用自然并主动开展生态建设、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伟大征程。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和深远意义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经济社会活动中,遵循自然发展规律、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积极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作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全部成果,包含了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消费、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生态科技与生态制度等诸多要素。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由来及其战略地位xx年,十六大把建设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提出“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人民城市理论渊源与上海实践研究阅读记录

人民城市理论渊源与上海实践研究阅读记录

《人民城市理论渊源与上海实践研究》阅读记录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人民城市理论渊源 (3)1. 人民城市理论的形成背景 (4)1.1 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6)1.2 城市问题的日益突出 (7)1.3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8)2. 人民城市理论的发展历程 (9)2.1 初期萌芽阶段 (10)2.2 中期发展阶段 (12)2.3 成熟完善阶段 (13)三、上海实践研究 (14)1. 上海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15)1.1 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17)1.2 城市规划与建设现状 (18)1.3 民生改善与社会治理创新 (19)2. 上海实践人民城市理论的举措与成效 (20)2.1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22)2.2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23)2.3 推进民生改善与社会治理创新 (24)2.4 强化城市文化建设 (25)四、人民城市理论的核心观点与理念解读 (27)1. 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28)2. 城市治理的现代化转型 (29)3.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理念 (31)五、案例分析 (32)一、内容综述本阅读记录关于《人民城市理论渊源与上海实践研究》书中对于人民城市理论的起源、发展及其在上海市的实践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细致阐述。

书籍开篇介绍了人民城市理论的渊源,该理论是在新时代背景下,以马克思主义城市理论为基础,结合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实际情况而逐渐形成的。

书中详细梳理了人民城市理论的历史脉络,从古代城市规划的智慧到现代城市建设的理念,展示了人民城市理论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

书中阐述了人民城市理论的核心内容,该理论强调城市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服务于人民,实现人民的美好生活需求。

书中通过分析和解读相关文献,明确了人民城市理论所倡导的原则,如以人为本、生态优先、文化传承等。

书中重点介绍了上海市在人民城市理论指导下的实践,上海市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在城市化进程中始终坚持人民城市理念,注重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考试95分卷答案

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考试95分卷答案

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考试95分卷答案1.单选题【本题型共13道题】1.()表现为三种形式:包括生态的经济价值、生态的伦理价值和生态的功能价值三个方面A.生态价值观B.经济价值观C.世界价值观D.自我价值观2.政府应该购置(),设置专业车辆标志交企业运用,按需发放清运车通行证,以提高垃圾处理效率A.垃圾分类清运专业车辆B.运载量大的货车C.无资质的垃圾分类车辆D.低价的货车3.从人类文明形态发展史的角度来说,只有()能够将工业文明从现代工业的危机中解救出来A.科技文明B.生态文明C.经济发展D.社会进步4.中国经济由“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转变的最大制约是()。

A.科技水平落后B.传统农民太多,无法短时间内转变C.科技和农业没有很好地结合D.都不对5.()质量是保障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最基本的民生。

A.生态环境B.物质文明C.文化文明D.自然环境6.食物链主要涉及有食物链关系的初级生产者、次级生产者和()之间的搭配。

A.分解者B.三级生产者C.多级生产者D.都不对7.现代生态文明观,是以尊重和维护()为主旨,以人类社会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A.生态环境B.自然环境C.人文环境D.生态文明8.“十二五”环境宣传教育行动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其中不属于这五项的是?()A.推进依法开展环境宣传教育B.建立有利于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C.宣传经济发展的重要性D.建立规范的全民环境意识评估体系9.()生态学家O.Yanitsy(1984)首次正式提出生态城市概念A.前苏联B.德国C.美国D.瑞典10.自然价值观宏观分为两种:()A.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价值观和非人类中心自然价值观B.经济中心价值观和非经济中心价值观C.个人利益价值观和集体利益价值观D.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价值观11.()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

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事例

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事例

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事例
上海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以下是一些具体事例:1. 推广绿色交通:上海大力推广公共交通,建设了大量的地铁、公交线路和自行车道,鼓励居民选择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2. 加强环境监管:上海加强了环境监管力度,对污染企业进行严格监管和处罚,同时加强了对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估,确保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3. 推广垃圾分类:上海率先在全国推广垃圾分类,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引导,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4. 建设生态城市:上海积极推进生态城市建设,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修复,建设了大量的公园、绿地和湿地,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5. 推广清洁能源:上海大力推广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这些事例只是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上海还在不断探索和创新,努力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2024年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基于要素·关系·功能的三维视阈》范文

《2024年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基于要素·关系·功能的三维视阈》范文

《上海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研究——基于要素·关系·功能的三维视阈》篇一一、引言上海作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城市之一,其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历程和现状,对于理解城市发展与创新驱动的重要性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从要素、关系、功能三个维度,对上海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

二、上海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分析1. 人才要素上海作为全国人才高地,拥有丰富的高素质人才资源。

从高校、科研院所到企业研发团队,各类人才为上海的创新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

2. 技术要素上海在科技研发、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众多科研机构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不断推动着上海的技术进步。

3. 资本要素金融市场发达,为创新项目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是上海创新生态系统的重要支撑。

4. 政策与环境要素政府政策支持、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文化氛围为创新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上海创新生态系统的关系构建1. 产学研用合作关系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的产学研用紧密合作关系,推动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

2. 竞争与合作共存关系在激烈的竞争中,各创新主体互相学习、合作,形成了良性竞争的环境。

3. 政策与市场互动关系政府政策与市场机制相互促进,为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四、上海创新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1. 驱动经济增长上海创新生态系统通过技术、人才、资本等要素的集聚和高效配置,驱动了经济增长。

2. 促进产业升级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应用,推动了上海传统产业的升级和新兴产业的发展。

3. 培育创新文化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文化氛围,培育了上海人的创新精神,形成了独特的创新文化。

五、上海创新生态系统的演化过程与未来展望1. 演化过程上海创新生态系统经历了从初步形成到逐步完善的过程,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创新生态体系。

2. 未来展望未来,上海应继续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技术研发投入、政策支持等方面的工作,以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系统,推动城市持续创新发展。

生态环保知识试题及答案

生态环保知识试题及答案

生态环保知识试题及答案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于(A )日颁布。

A.1989年12月26日B.2000年6月15日C.2000年9月1日2.每年(A )是世界环境日(World Environment Day)。

它象征着世界人民为保护和改善人类环境的坚定信念。

A.6月5日B.3月12日C.8月1日3.丹阳在( B )提出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又在(C )提出创建国家级生态市的目标。

A.2003年B.2008年C.2010年4.节约,是经济行为,也是一种(B )。

A.商品时尚B.环保时尚C.经济时尚5.你一定听说过女娲补天的故事,这不过是一个神话传说。

但是,今天的科学家告诉我们,天空的确被捅了个洞,这就是臭( C )层空洞。

A.铁B.铜C.氧6.“绿色食品”是我国经专门机构认定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的统称。

这类食品在国外被叫做“自然食品”、“有机食品”、也叫“( B )”。

A.生物食品B.生态食品C.无机食品7.在全国各地发现污染环境行为,向环保部门举报应拨打(C )。

A.12315 B.12345 C.12369 D.123188.保护水环境,我们应该选择使用(B )洗衣粉。

A.普通B.无磷C.高磷D.多用9.在下列回收废品中,如果没有回收,对环境造成危害最大的是(C ),一节1号电池能使一平方米的土地永远失去利用价值,一粒扣式电池可污染6万立方米水。

A.废纸B.废玻璃C.废电池D.碎木10.汽车在什么状态下排放的一氧化碳最多(A )。

A.停车状态开发动机B.高速行驶C.中速行驶D.超高速行驶11.以下哪个是人类为保护臭氧层正在采取的行动( A )。

A.使用无氟制冷剂B.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C.使用无磷洗衣粉D.少用煤1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B )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环境的单位和个人进行检举和控告。

A.国家干部B.任何单位和个人C.环境保护部门 D .学生和工人13.受到污染之后,受害最重的人群往往是(B )。

2024年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2024年关于生态文明建设调研报告
(三)农村环境综合整治还须加强
一是脏、乱、差的环境尚未得到有效治理。现在厕所简陋、人畜共处、柴草乱垛、垃圾污水随意排倒是当前县农村的四大“顽疾”。
二是清洁能源还未全面推广使用。近年来,县虽然建成沼气池几千个,在这项能源的开发上,也积累了一些经验,但在推广使用时,却受到了资金、技术、服务等条件的限制,这一清洁能源并未在农村全面推广使用。
3、开展“三治”活动。县从2011年12月开始,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场“治脏、治乱、治堵”三治整治活动攻坚战,重点清理城镇周边的垃圾死角等场所,整治乱搭乱摆乱放和清理垃圾广告,全面打造一个干净有序、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
(二)注重科学发展,壮大生态经济
1、发展生态林业,构建“生态”。植树造林及“一大四小”工程曾获省级表彰,曾获“国家油茶产业发展重点县”和“中国宜居宜业典范县”称号。近年来,县围绕保护与发展的主题,全力打造农林产业基地,科学发展生态林业,森林资源持续增长,生态环境不断改善,现代林业建设成效显着。去冬今春,我县完成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建设新造林面积3.97496万亩,其中工程造林15906亩、社会造林17843.6亩、封山育林6000亩。提升打造瑞赣高速精品段绿化10公里,抓好了206国道13.737公里通道林带的补植补造工作,补植面积1059.5亩。全新打造周田“两新”绿化100亩,栽植香樟、杜英全冠大苗6000多株。去年11月份,经省检查验收组核查,合格面积核实率在95%以上。实施了中幼林抚育项目13000亩、长防林封山育林项目6000亩、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工业原料林项目5000亩,向上提报了2012年中幼林抚育项目14000亩、林业重点工程项目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各5万亩。
2、建设生态宜居城市。在建设生态宜居和内涵方面,县创新经营城市理念,围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为目标,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按照“三江六岸、山水特色”的生态型、现代化中等城市现代化城市,努力提高城市品位目标要求,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目前正在实施的百里绿色长廊项目和月亮湾建设项目是推进创特色、铸品牌、成“一极”,建设“风景独好”新的重要举措。以百里“绿色长廊”建设为主线,与全县特别是两岸的经济社会发展相融合:通过“绿色长廊”建设,依托两岸的生态资源,把沿线的一产、二产和三产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发展沿线的休闲观光农业、建设特色工业基地、进行镇和村庄整治、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等项目,使百里绿色长廊沿线成为我县红色旅游、休闲旅游、生态旅游的基地。在建设过程中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调研、谋划、争资争项、规划设计等工作中,提出了很多高屋建瓴的工作理念、思路以及措施办法,百里绿色生态长廊工程建设指挥部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配合下支持下,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将不断提高城市品位,人居环境跃上新水平。

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学校创建评价标准(中小学)

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学校创建评价标准(中小学)

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学校创建评价标准(中小学)第一章总则1.为规范开展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学校创建评价工作,根据《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学校创建行动方案》,制定本标准。

2.本评价标准适用对象为上海市中小学(含公办和民办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申报学校应满足以下要求:已获得“上海市绿色学校”称号,且评价总分290分;学校的“单位建筑面积年综合能耗值”应满足且低于《上海市中小学建筑合理用能指南》规定的约束值。

(2023年度申报学校采用2019年度能耗数据,2024年度申报学校采用2023年度能耗数据,2025年度申报学校采用2024年度能耗数据。

)3.本评价标准的评价体系由“上海市绿色学校”创建情况、《上海市中小学建筑合理用能指南》达标情况及“特色案例”三个部分组成,占比分别为50%、30%和20%,评价总分共计100分。

4.评价主要采用材料审核、实地考察等方法。

其中,材料审核包括线上填报、线上审核、综合评分等,实地考察包括校园踏勘、汇报座谈等形式。

5.评价总分为100分,总分达到75分以上(含75分),授予“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学校”称号。

6.本评价标准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负责解释。

第二章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学校创建评价条款表第三章名词释义现对特色案例中的案例类型作如下释义:1.绿色文化类(1)通过把绿色低碳要求融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开发并实施相关主题的校本课程;(2)在科学、地理、化学、生物、物理等国家课程非统编教材编制中有机融入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教育内容;(3)创新绿色低碳教育形式,充分利用国家与上海智慧教育平台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普及有关知识、开展线上活动。

2 .绿色环境类(1)学校落实工程建设绿色建筑标准,新建建筑要求按照绿色建筑一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2)合理设置绿化用地,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增加自然景观水体等绿化手段,增加校园自然碳汇面积;3 .绿色行为类(1)完善青少年生态文明志愿服务体系和生态文明素养考核评价体系,积极参与“青未来”“学生生态环保节”“上海市青少年'双碳’方案提案大赛”等教育系统生态文明教育品牌项目和活动。

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考试95分卷答案

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考试95分卷答案

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考试95分卷答案1.单选题【本题型共13道题】1.()表现为三种形式:包括生态的经济价值、生态的伦理价值和生态的功能价值三个方面A.生态价值观B.经济价值观C.世界价值观D.自我价值观2.政府应该购置(),设置专业车辆标志交企业运用,按需发放清运车通行证,以提高垃圾处理效率A.垃圾分类清运专业车辆B.运载量大的货车C.无资质的垃圾分类车辆D.低价的货车3.从人类文明形态发展史的角度来说,只有()能够将工业文明从现代工业的危机中解救出来A.科技文明B.生态文明C.经济发展D.社会进步4.中国经济由“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转变的最大制约是()。

A.科技水平落后B.传统农民太多,无法短时间内转变C.科技和农业没有很好地结合D.都不对5.()质量是保障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最基本的民生。

A.生态环境B.物质文明C.文化文明D.自然环境6.食物链主要涉及有食物链关系的初级生产者、次级生产者和()之间的搭配。

A.分解者B.三级生产者C.多级生产者D.都不对7.现代生态文明观,是以尊重和维护()为主旨,以人类社会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A.生态环境B.自然环境C.人文环境D.生态文明8.“十二五”环境宣传教育行动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其中不属于这五项的是?()A.推进依法开展环境宣传教育B.建立有利于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C.宣传经济发展的重要性D.建立规范的全民环境意识评估体系9.()生态学家O.Yanitsy(1984)首次正式提出生态城市概念A.前苏联B.德国C.美国D.瑞典10.自然价值观宏观分为两种:()A.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价值观和非人类中心自然价值观B.经济中心价值观和非经济中心价值观C.个人利益价值观和集体利益价值观D.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价值观11.()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

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考试95分卷答案

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考试95分卷答案

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考试95分卷答案
1.单选题【本题型共13道题】
1.()表现为三种形式:包括生态的经济价值、生态的伦理价值和生态的功能价值三个方面
A.生态价值观
B.经济价值观
C.世界价值观
D.自我价值观
2.政府应该购置(),设置专业车辆标志交企业运用,按需发放清运车通行证,以提高垃圾处理效率
A.垃圾分类清运专业车辆
B.运载量大的货车
C.无资质的垃圾分类车辆
D.低价的货车
3.从人类文明形态发展史的角度来说,只有()能够将工业文明从现代工业的危机中解救出来
A.科技文明
B.生态文明
C.经济发展
D.社会进步
4.中国经济由“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转变的最大制约是()。

A.科技水平落后
B.传统农民太多,无法短时间内转变
C.科技和农业没有很好地结合
D.都不对
5.()质量是保障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最基本的民生。

A.生态环境
B.物质文明
C.文化文明
D.自然环境
6.食物链主要涉及有食物链关系的初级生产者、次级生产者和()之间的搭配。

A.分解者
B.三级生产者
C.多级生产者
D.都不对
7.现代生态文明观,是以尊重和维护()为主旨,以人类社会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A.生态环境
B.自然环境
C.人文环境
D.生态文明
8.“十二五”环境宣传教育行动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其中不属于这五项的是()
A.推进依法开展环境宣传教育
B.建立有利于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
C.宣传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学解读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学解读

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学解读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学解读摘要:我国经济取得快速发展的同时,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严重,传统工业文明难以为继,必须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本文基于利益——行为——制度——激励的视角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学分析框架,并以利益激励和约束为基础,探讨解决生态文明建设中突出问题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路径;利益;制度;激励中图分类号:F06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685(2014)01-0030-05改革开放以来,依靠资源高消耗和资本高投入,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同时,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高度。

这表明生态文明建设将是我国新时期发展的重要任务、重大方向及重点领域。

实际上,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利益格局的调整,是一个经济学问题,而现有研究缺乏从利益格局调整视角进行的深入研究。

本文以此为视角,通过解析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机理,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经济学分析框架随着生态文明建设中利益关系的变化,不同经济主体的行为也会随之调整。

为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必须做出适当的制度安排与激励机制设计。

因此,可以通过利益——行为——制度——激励的框架来分析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选择问题。

(一)利益格局变化与协调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利益的追求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利益关系问题也是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传统工业文明是建立在资本高投入、资源高消耗、环境高污染基础上,生态文明则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统一的人类发展新的文明形态。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及社会结构的革命,在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中,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存在矛盾;各种经济主体包括企业、消费者、政府之间的利益格局会发生变化并存在利益冲突。

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生态文明建设体制机制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日期:2012年05月25日谢海燕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健全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十分严重。

创新体制机制,是破解资源环境约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

一、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一)环境产权制度不明晰,环境经济政策体系不完善1.排污权、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刚起步。

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完善的排污权交易市场机制,碳排放权交易刚开始起步,在实践中存在如下问题:一是相关法律制度尚未确立,使得交易的合法性成为问题,即交易后合法的排污量难以界定。

二是总量控制指标难以确定。

三是指标的原始分配难以做到公平。

四是排污权交易信息平台和交易市场不完善,排污权交易市场需要有成熟的买卖双方和中介机构。

2.尚未开征专门的环境税。

虽然我国税收中已经包含了与环境资源相关的税种,涉及交通燃油、供暖及加工燃料、机动车辆、自然资源、废弃物管理和污染排放等领域,但由于这些税种在制定之初并不是以环境保护为目的,各种税收之间缺乏协调性,因而并未充分发挥促进污染减排的作用。

3.生态补偿机制不完善。

由于环境产权界定不清,利益主体不明,再加上支持资金严重不足、补偿标准低且缺乏可持续性,我国生态补偿机制尚不完善。

一是生态补偿的融资渠道和主体单一,主要依靠政府的转移支付和专项基金两种方式。

转移支付中以纵向为主,即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跨行政区域的横向转移支付尚未建立起来。

二是以部门为主导的生态补偿,责任主体不明确,缺乏明确的分工,管理职责交叉,在整治项目与资金投入上难以形成合力。

三是生态补偿领域过窄、标准偏低。

四是以“项目工程”为主的补偿方式缺乏稳定性。

4.有利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价格体系尚未形成。

首先是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不顺,主要包括:从资源无偿划拨到有偿使用的改革不到位,资源产权市场化程度低,运营不规范;资源行业行政性垄断与自然性垄断并存,对垄断行业的成本监管缺乏科学手段和制度性规定;资源税费和环保税费整体偏低,资源性产品价格没有体现资源的全部价值。

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

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几点思考作者:郑伟来源:《科技探索》2013年第09期中图分类号: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3)09-0216-01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这一论述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意志,反映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笔者分析了我国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四条路径。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思考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这一重要论述,反映了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丰富,进一步昭示了我们党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心和意志。

我们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因此,本文围绕生态文明建设这一重大课题,从生态建设的成效、问题、对策等方面展开论述。

一、深刻认识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一)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成效我们一直高度重视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

这些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扎实开展,全民资源节约和环保意识不断增强,节能减排有力推进。

统计显示,2002年至2011年,全国单位生产总值能耗10年下降19.1%,二氧化硫、化学污染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14.29%和12.45%,基本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目标任务;资源利用率提高,“十一五”期间,全国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6.7%,主要产品单位能耗大幅度减低;环境质量局部改善,2002年7大水系重点监测断面中,仅有29.1%满足一至三类水质要求,2011年提高到61.0%;2002年近岸海域一、二类海水比例为49.7%,2011年提高到62.8%;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比例提高30.3个百分点;生态保护和修复取得成效,“十一五”期间,森林覆盖率提高2.16个百分点,退牧还草区牧草质量提高,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力度加大,全国沙化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47.16万平方公里;应对气候变化取得进展,“十一五”期间通过节能提高能效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4.6亿吨。

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

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工作规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任务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是为推动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工作,负责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规划、组织、协调、督促等工作,以优化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而设立的工作机构。

第二条领导小组的职责领导小组的职责包括:1.贯彻落实国家和上海市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2.制定并组织实施上海市生态文明建设的规划和重点工作任务;3.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在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生态文明教育等方面开展协同推进;4.加强与社会各界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动生态文明建设;5.监督、评估和督促各相关部门和单位履行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

第二章组织结构第三条领导小组的组成领导小组由由市政府主要负责人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市政府副市长担任副组长,市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主要负责人担任组员,领导小组秘书办公室为牵头单位。

第四条领导小组的机构设置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办公室设秘书长一人,由市政府指定,其他成员及工作人员由办公室组织配备。

第五条领导小组的工作程序领导小组每年召开常务会议、全体会议,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

秘书办公室负责会务和日常工作的组织安排。

第三章工作机制第六条工作分工领导小组依据职责,对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等事项进行合理的分工协作,确保工作高效推进。

第七条信息共享和交流合作领导小组加强与社会各界的沟通交流,建立信息共享和协作合作机制,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广泛参与和合力推进。

第四章工作保障第八条经费保障领导小组的经费由市政府负责安排,保障领导小组的正常运转。

第九条工作报告与评估领导小组按照规定时间提交年度工作报告,同时定期进行工作评估和效果评估,为下一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第五章附则第十条本规则的解释和修改本规则由领导小组负责解释,并根据实际工作需要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十一条本规则的生效和废止本规则自领导小组批准之日起生效,废止之前相关规定和文件。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几个问题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几个问题摘要:本文从“破窗”效应、政府管理的失灵、公共行为的伦理自律等几个问题入手,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注重法治化、政府决策的科学性及环境文化体系的构建等环节。

关键词:生态文明;“破窗”理论;公共选择行为;公共行为的伦理自律一、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问题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文化伦理形态。

建设生态文明,树立人与自然相互依存的公共理念既是一个教化的课题,也是一个管理的课题,解决这一课题,需要思考几个问题。

(一)环境治理与“破窗”理论“破窗”效应是犯罪学的一个理论,由詹姆士?威尔逊及乔治?凯林提出。

此理论认为环境中的不良现象如果被放任存在,会诱使人们仿效,甚至变本加厉。

这一理论揭示:环境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

公共生活中的某些失范行为和无序现象若不及时治理,将会产生示范效应,引致更多更大的失范和无序,即社会的“逆选择”。

社会“逆选择”将导致不文明驱逐文明,造成道德沦丧、人们的伦理选择失衡。

就生态的保护、环境的治理而言,一些地方垃圾成堆,企业浪费资源,排放有毒废气、废水,这就属于“破窗”环境,个体在这种环境中很容易被激发和诱导,随大流地助长无序,致使生态和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损害子孙后代利益。

这就提示我们,环境治理、生态保护,必须关注细节、防微杜渐,第一次“破窗”行为无论损害的结果轻重都应该受到惩处,防止更大的破坏行为发生。

(二)公共选择理论与政府失灵公共选择理论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分析政治,把“经济人”假设引入到政治领域,认为政治家、政客、选民和利益集团等在政治生活中都是“经济人”,也要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因而必然要在个人选择时以个人得失作为评判标准,也必然会把个人偏好与利益带进政府决策,从而导致政府决策的不公正和失误,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低效率、政策缺乏可操作性。

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有哪些

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有哪些

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有哪些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仅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这些制度保障犹如坚实的基石,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稳步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

首先,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

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了生态保护的红线和底线,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例如,《环境保护法》的不断修订和完善,强化了对环境污染者的法律责任追究,加大了处罚力度,提高了违法成本。

同时,针对不同领域的生态问题,如水资源保护、土地资源管理、森林保护等,都有相应的专门法律法规出台,形成了较为严密的法律网络,让生态保护有法可依。

其次,严格的环境监管制度是确保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关键环节。

建立了常态化的环境监测机制,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要素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

加强了对企业的环境监管,要求企业严格遵守环保标准,减少污染物排放。

对于超标排放、偷排漏排等违法行为,坚决予以查处。

此外,还建立了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对各类建设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估,从源头上预防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再者,科学合理的生态补偿制度对于促进区域生态平衡和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态补偿制度是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保护、谁受偿”的原则,对为生态保护做出贡献的地区和个人给予经济补偿。

比如,对于重要的生态功能区,如水源涵养地、自然保护区等,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给予相应的补偿,激励这些地区更好地履行生态保护职责。

同时,还探索了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模式,如碳排放权交易、水权交易等,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生态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价值体现。

另外,绿色政绩考核制度的建立,改变了过去单纯以经济增长为指标的考核方式,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考核体系。

这使得地方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避免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而牺牲生态环境。

对于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表现出色的地区和官员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生态环境保护不力的进行问责和处罚,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驱动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驱动

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驱动在当今时代,生态文明建设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关乎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

而创新驱动则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向前迈进的关键力量。

那么,究竟什么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驱动呢?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驱动,首先体现在理念的创新上。

过去,我们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认识不够全面,往往侧重于经济增长而忽视了生态的承载能力。

如今,创新的理念要求我们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观,将生态环境视为一种宝贵的资源和资产,而非发展的负担。

这种理念的转变,促使我们在规划经济发展的同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同共进。

科技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创新驱动的核心支撑。

在资源利用方面,通过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能源和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浪费。

例如,新型的节能技术、节水技术以及资源回收利用技术的出现,使得我们能够以更少的资源消耗创造更多的价值。

在污染治理方面,科技创新为我们提供了更高效、更环保的治理手段。

比如,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废气净化技术以及土壤修复技术,能够有效地降低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此外,在生态监测和预警方面,借助卫星遥感、大数据等先进技术,我们可以实时、全面地掌握生态环境的变化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应对措施,从而提高生态保护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制度创新是生态文明建设创新驱动的重要保障。

完善的制度能够引导和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有序推进。

例如,建立健全生态补偿制度,对于那些为生态保护做出贡献的地区和个人给予合理的经济补偿,激励更多的人参与到生态保护中来。

推行绿色金融制度,为环保产业和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

同时,加强环境监管制度的创新,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此外,建立生态考核评价制度,将生态环境保护纳入地方政府和官员的考核体系,促使各级政府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

文化创新也是生态文明建设创新驱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考试95分卷答案

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考试95分卷答案

绿色制造与生态文明建设考试95分卷答案1.单选题【本题型共13道题】1.()表现为三种形式:包括生态的经济价值、生态的伦理价值和生态的功能价值三个方面A.生态价值观B.经济价值观C.世界价值观D.自我价值观2.政府应该购置(),设置专业车辆标志交企业运用,按需发放清运车通行证,以提高垃圾处理效率A.垃圾分类清运专业车辆B.运载量大的货车C.无资质的垃圾分类车辆D.低价的货车3.从人类文明形态发展史的角度来说,只有()能够将工业文明从现代工业的危机中解救出来A.科技文明B.生态文明C.经济发展D.社会进步4.中国经济由“传统工业”向“生态工业”转变的最大制约是()。

A.科技水平落后B.传统农民太多,无法短时间内转变C.科技和农业没有很好地结合D.都不对5.()质量是保障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最基本的民生。

A.生态环境B.物质文明C.文化文明D.自然环境6.食物链主要涉及有食物链关系的初级生产者、次级生产者和()之间的搭配。

A.分解者B.三级生产者C.多级生产者D.都不对7.现代生态文明观,是以尊重和维护()为主旨,以人类社会发展为着眼点,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

A.生态环境B.自然环境C.人文环境D.生态文明8.“十二五”环境宣传教育行动保障措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其中不属于这五项的是?()A.推进依法开展环境宣传教育B.建立有利于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C.宣传经济发展的重要性D.建立规范的全民环境意识评估体系9.()生态学家O.Yanitsy(1984)首次正式提出生态城市概念A.前苏联B.德国C.美国D.瑞典10.自然价值观宏观分为两种:()A.人类中心主义自然价值观和非人类中心自然价值观B.经济中心价值观和非经济中心价值观C.个人利益价值观和集体利益价值观D.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价值观11.()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生态文明建设与人的全面发展是辩证统一、相互促进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 态文 明建 设 是 一项 系 统工 程 , 要 通 过 一 系
中华 民族 永续 发展 ” 。加快 创新 生态 文 明建设 , 是
海 对 十八 大要 求 的 积 极 响应 , 也 是 破 解 上海 生 态 文 明建 设瓶颈 、 营造 生 态 宜 居 绿 色 家 园 的 必经
之路 。

列 机制 政 策 整 体 推 进 , 构筑规划 、 建设、 管理、 技
目标 层
路径层
方 案 层
萋 } T
图1 生 态文 明建设 体 系
部列 为“ 中 国低 碳 城 市 发 展 项 目” 首 批 试 点城 市 。 2 { ) 1 2年 , 上 海被 国家发展 改 革 委列 入 第 - - ̄ L t 国家 低碳 城市 试点 。长 期 以来 , 上海 在 生态 环保 、 节 能 低碳 领域 出台 了一 系 列 规 划 和标 准 , 全 面 推 进 各 项工 作 , 生态 文 明建设 取得 显 著成 效 。 1 . 从 约束 指 标 看 , 各 项 节 能减 排 目标 顺 利 完 成 。能源 利 用 效 率持 续 提 高 。“ 十一五” 期 间, 上 海万 元生 产 总值 能耗从 2 0 0 5年 的 0 . 8 9吨标 准 煤 / 万 元下 降 至 2 0 1 0年 的 0 . 7 1吨标 准 煤 / 万元 , 如 期完 成下 降 2 0 的节 能 目标 。工 业 产 品 和 交 通 运输 单耗 明显下 降 。污染 减 排 提 前 达标 , 2 0 1 0年 底, 全市 化学 需 氧量 和二 氧 化 硫 排 放 总 量 分 别 比 2 0 0 5年削 减 了 2 7 . 7 和 3 【 ) . 2 , 超 额 完成 “ 十 一 五” 减排 目标 , 实 现 污 染 排 放 与 经 济 增 长 的脱 钩 。 生 态建设 和 自然保 护 持 续 推 进 。“ 十一五” 期间 , 全 市绿化 覆 盖率从 3 7 %提 高到 3 8 . 2 , 人 均公 共
源汽车推 广 , 优化 交通 能 源结 构 ; 培 育发 展再 制 造产 业 , 推 广先进 制造 理念 。 关键 词 :生态文 明建 设 碳排 放 交 易 新 能 源 激 励约 束机 制 循 环经 济
中图分 类号 :F o 6 2 .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 ) 5 —1 3 0 9 ( 2 O l 4 ) 0 4—0 0 8 8 一O l 2
中共 十 八大报 告 首次将 生 态文 明建 设独 立成
篇, 提 出“ 建设 生态 文 明 , 是 关 系人 民福祉 、 关 乎 民 族 未来 的长 远大计 ” , 强 调“ 把 生 态 文 明 建 设放 在 突 出地位 , 融 人经 济建 设 、 政 治 建设 、 文化 建设 、 社 会 建设各 方 面和全 过 程 , 努 力建 设美 丽 中 国 , 实现
矸 磨 纹 厦J 第 e s 期z 年 月
上 海 生态 文 明 建 设 的激 励 和约 束 机 制 研 究
上 海 市 发展 改 革 研 究 院课 题 组
( 上海 2 ( ) 0 ( 1 3 2 )

要 :生 态文 明 建设 是 一 项 系统 工程 , 需要 通 过 整体 推 进 , 构 筑规 划 、 建设、 管理 、 技术、 产
业、 社会 和合 作协 同发展 的综合 体 系。未 来上 海应 以建 立和 完善 市场 机制 为核 心 , 以法律 机制
为前提 , 以政 府监 管机 制 为保 障 , 以能 力建设 机 制 为基 础 , 以社 会 参 与机 制 为监督 , 按 照“ 引逼 结合 、 多方合 力 、 突 出重点 、 先行 先试 ” 的原 则 , 加 快 上海 生 态文 明建设机 制 创新 。主要 途 径有 : 完善 碳排 放 交 易试点 , 建 立长 效 市场机 制 ; 推 进 分 布式 能 源应 用 , 提 高清 洁能 源比重 ; 加 快新 能
绿地 面 积从 1 1平 方米 提 高 到 1 3平 方 米 , 森 林 覆 盖 率提 高到 1 2 . 6 , O / o 。
业、 农业 、 社 区等 低 碳 、 循环 、 清 洁 生 产 试 点 逐 步
基 金项 目: 本 文 系上 海 市 决 策 咨 询 研 究重 点课 题 ( 编号 : 2 0 1 3 一A一( 1 2 一B ) 部分研究成果 。
课题 组组长 : 唐 忆文, 课题组成 员: 詹歆晔 、 郑燕 、 刘惠萍 、 黄明 、 蔡云、 孙征 宇 、 陈心恺 。
8 8

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和约束机制研究
建设 生 态 文明要 以尊 重 自然 规 律 为前 提 , 以 人 与 自然 、 环 境 与经 济 、 人与 社 会 和谐 共 生 为宗 旨 , 以 资 源环 境 承载力 为基 础 . 以建 立 节 约 环保 的空 间 格局 、 产 业结 构 、 生产方式、 生 活 方式 以及增 强 永

续 发展 能力 为着 眼点 , 以建设 资源 节约 型 、 环境 友 好 型社 会 为本质 要求 。
域, 需 要在 机制 和政 策上 重点 突破 。 ( 二) 上 海 生态文 明建 设现 状
( 一) 生 态文 明建 设的 内涵 和体 系
生 态文 明是人 类 为保 护和 建设美 好 生 态环境 取 得 的物质 成果 、 精 神成 果 和制度 成果 的总和 。
2 0 1 ) 8年 , 上海 被世 界 自然基 金会 和 国家住 建
一上海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与挑战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体系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自然环境与经济人与社会和谐共生为宗旨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建立节约环保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以及增强永续发展能力为着眼点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本质要求
术、 产业、 社会 和合 作协 同发展 的综 合体 系 ( 图

上 海 生 态文 明 建 设 的 现 状 与挑 战
1 ) 。当前生 态 文 明建 设 面 临 的 问题 , 有些 可 以通
过 规划 控制 、 设施 建设 、 技 术进 步等 手段取 得 显著 的改善 ; 但也 有 一 些 问题 , 由于跨 越 多部 门 、 多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