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肠内肠外营养临床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儿科肠内肠外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四、并发症及监测(表7) 肠内营养有技术性、胃肠道,以及代谢性并发症。
喂养管阻塞 不及时冲洗喂养管 呼吸困难和 有呼吸困难的患儿管饲速度过快,造成胃过度膨胀 缺氧
鼻胃管可能发生移位、压迫鼻腔黏膜造成鼻黏膜充血或
糜烂。胃造口置管常见的并发症如管道移位和阻塞。导管 移位导致的肠穿孔是空肠喂养的最严重并发症。 在连续喂养一段时间后,或者在应用较浓稠制剂后及时 进行管饲冲洗。冲洗时要考虑患儿的情况以及所使用导管 的种类。 呕吐、腹泻、腹部不适是最常见的管饲并发症。右侧卧 位或斜靠叮以增强某些患儿的胃排空能力。此外,也可发生 液体和电解质异常等。 推荐意见:(1)喂养有困难的患儿开始肠内营养时,从
氨基酸配方奶粉
吸收障碍(胃肠道 或肝脏疾病) 先天代谢性疾病
臻殊氨基酸配方
剞’
孽耄喜竿翟斧须在医
,土Ⅷ寸l’医厂仃
呕吐
灌注速度过快、胃排空延迟、胃排空功能紊乱、胃食管
反流、导管置于胃与食管连接处之上 膳食纤维摄人不足、液体摄入不足、生理功能障碍 浓缩配方、液体摄入不足、液体丢失增加
注:8特殊配方乳:如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病等特殊代谢病患儿 请按医生指导选择相应的配方乳喂养 便秘 脱水
handbook.6m edition.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USA.2009. P615.622
况的简单、直观而有效方法;(D)。(2)应对每位经营养筛查 认为有营养风险的儿科患者进行营养评估。营养评估应包 括既往病史、饮食调查、体格检查、人体测量,以及相关实验
监测可能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B)。 第三部分肠外营养支持‘2”1】 当患儿无法经肠道摄取营养或摄入不足时,应考虑通过 完全或部分肠外营养供给热量、液体、营养素。 一、适应证(B)

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

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

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第一章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变化,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日益普及。

肠内肠外营养作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对于危重病患者和无法通过口腔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指导,提高患者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第二章适应症与禁忌症2.1 适应症(1)恶性肿瘤手术后:对于经手术后胃肠功能受损、无法摄入足够食物的恶性肿瘤患者,可考虑肠内或肠外营养的应用。

(2)消化道出血:对于严重消化道出血患者,肠内或肠外营养可以为其提供营养支持,维持身体功能。

(3)重症感染:重症感染患者在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受损时,肠内或肠外营养可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促进患者康复。

......第三章肠内营养应用指南3.1 肠内营养配方选择选择适合患者病情和生理状态的肠内营养配方至关重要。

一般情况下,成人患者常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包括标准多肽肠内营养配方、氨基酸肠内营养配方以及特殊病例下的特殊配方等。

3.2 肠内营养管理......第四章肠外营养应用指南4.1 肠外营养适应症与禁忌症肠外营养适用于病患存在以下情况时:消化道无法吸收营养、肠道功能丧失、消化道出口受阻等。

禁忌症包括高凝血风险、严重感染、严重肝功能损害等。

4.2 肠外营养管理......第五章营养监测与评价为了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判断肠内肠外营养应用的效果,营养监测与评价不可或缺。

常用的监测指标包括体重、身高、血常规、血生化指标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监测,可以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第六章不良反应与处理肠内肠外营养在应用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比如胃肠道不耐受、电解质紊乱等。

在遇到不良反应时,医务人员应该适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轻患者的不适。

第七章结论通过本指南,希望能够为广大医务人员提供规范的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应用指导,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肠外营养 临床应用指南

肠外营养 临床应用指南

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肠外营养,又称人工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补充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方式,维持或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

在临床上,肠外营养广泛应用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消化系统功能障碍或不良营养状态的患者,如肠梗阻、重症肠道疾病、重症创伤、癌症、慢性肾脏病等。

本文将就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进行探讨,为临床医生提供指导。

一、适应症1. 肠功能障碍:包括严重胃肠道手术后、急性胰腺炎、高位瘘管等导致的胃肠功能减退或停顿。

2. 消化不良:包括慢性肠梗阻、功能性胃肠疾病、严重吸收不良等。

3. 高代谢状态:包括创伤、感染、癌症、烧伤等高蛋白质分解或高代谢状态的疾病。

4. 营养不良:包括由于疾病导致的严重体重下降、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等情况。

二、肠外营养的种类1. 全肠外营养:通常是指通过静脉输注肠外膳食,以满足病人的全面营养需求。

2. 部分肠外营养:可以是通过口服、胃管或肠造口进行部分肠道吸收,同时通过静脉输注一部分的膳食,达到病人的全面营养支持。

三、肠外营养的应用原则1.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肠外营养方案,包括配方的营养成分比例、输注速率等。

2.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肠外营养方案。

3. 注意维持肠道功能和预防感染,避免并发症的发生。

4. 严格控制血糖、电解质及其他代谢物的水平,避免发生代谢性并发症。

四、肠外营养的监测与评估1. 监测体重、血液生化指标、血气分析、电解质水平等,评估肠外营养的效果。

2. 进行定期的病情评估和营养评估,及时调整营养支持方案。

3. 注意观察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反流、肠道梗阻等。

五、肠外营养的禁忌症1. 肠道功能正常,能够通过口服膳食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

2. 肠道穿孔或有活动性出血的患者。

3. 肝功能不全、不能代谢脂肪的患者。

4. 严重心血管疾病、休克、脑病的患者。

综上所述,肠外营养在临床上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方式,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提高治疗效果。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

XX医院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第一节肠内营养【肠内营养适应证及其优点】1.口服摄入不足,但胃肠道有消化吸收功能的病人,可以应用肠内营养支持。

2.要努力实施肠内营养支持,即使暂时不成功也要尽可能创造条件去反复尝试肠内营养,因为临床病人一旦耐受了肠内营养,将受益无穷。

3.营养物质经门静脉系统吸收输送至肝脏,有利于内脏(尤其是肝脏)的蛋白质合成及代谢调节。

4.长期持续应用全肠外营养会使小肠粘膜细胞和营养酶系的活性退化,而肠内营养可以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有防止肠道细菌易位的作用。

5.肠外营养导致内脏血流与心搏出量增加,使代谢营养物质消耗的能量增加。

6.在同样热卡与氮量的条件下,应用肠内营养的病人的体重增长、氮潴留均优于全肠外营养,而且人体组成的改善也较明显。

7.肠内营养较价廉,对技术和设备的要求较低,使用简单,易于临床管理。

【肠内营养配方的选择】1.可供临床选用的肠内营养配方很多,成分与营养价值差别很大,选择配方时主要考虑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与脂肪的来源及比例,各配方的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也可能不同。

肠内营养制剂发展迅速,配方常有改变,因此要注意所用产品的具体配方。

2.根据病人的营养状态及代谢状况确定营养需要量,高代谢病人应选择高热卡配方,需要限制水分摄入的病人应选择浓度较高的配方(如能量密度为1.5kcal/m1),免疫功能异常的病人应选择具有免疫调节作用的配方。

3.肠内营养支持提供的非蛋白热量一般取决于病人的静息能量消耗及其活动情况,一般对于无严重感染或烧伤的病人,提供30~35Kcal/(kg.d)的非蛋白热量较为理想,其中15%~40%的非蛋白热量可由脂肪乳剂提供,热氮比一般为100—150:1。

4.目前常用肠内营养制剂中糖含量一般均较高,容易导致病人体内脂肪堆积而蛋白质合成不足,体细胞群改善不明显。

可以考虑督促病人加强功能锻炼,同时添加蛋白质组件以弥补蛋白质的不足,减少糖的摄入。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PPT课件

03
营养支持剂量与调 整
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耐受情况 ,确定营养支持的剂量和速度, 并根据患者情况进行及时调整。
03
肠外营养临床应用
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包括无法经胃肠道摄取或摄取不足、 胃肠道功能障碍或衰竭、高代谢状态 等需要补充或加强营养的患者。
禁忌症
严重循环、呼吸功能衰竭,严重水、 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紊乱,严重肝功能 衰竭等。
团队职责
制定营养支持计划、监测营养支持效果、调 整营养支持方案等。
团队协作
团队成员之间保持密切沟通,共同为患者提 供全面、个性化的营养支持。
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制定
01
方案制定依据
根据患者的疾病类型、营养状况 、饮食习惯等制定个体化营养支 持方案。
02
营养支持途径
根据患者情况选择肠外或肠内营 养支持途径,优先选择肠内营养 。
肠内营养途径选择
要点一
鼻胃/肠管
适用于短期(<4周)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操作简便、经济 实用的优点。
要点二
胃造瘘/空肠造瘘
适用于长期肠内营养支持,可减少鼻咽部刺激和肺部感染 风险。
肠内营养剂类型及特点
要素型
以氨基酸或多肽、葡萄糖、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为主要成分, 无需消化即可直接吸收,适合消化功能受损的患者。
肠内营养制剂的发

随着营养学和医学的进步,肠内 营养制剂逐渐丰富,包括要素型 、整蛋白型、组件型等不同类型 的肠内营养制剂。
肠内营养途径的多
样化
除了鼻胃/肠管途径外,胃造瘘、 空肠造瘘等手术途径也逐渐应用 于肠内营养支持。
国内外指南现状及对比
国外指南现状
欧美等国家已制定并更新了多版肠内肠外营养指南,内容涵盖营养风险筛查、营养支持 途径、营养制剂选择等多个方面。

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手册

肠外肠内营养临床指南手册

肠外肠内临床营养指南手册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营养科二O一一年六月前言20世纪60年代末,肠外营养(PN)与肠内营养(EN)相继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使许多病人得到康复,同时临床营养的输液技术和疾病代谢有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40年来,在营养制剂、输液方法和代谢理论上,都有着迅速的发展、进步,甚至有些概念也在改变。

如在开始阶段提出要给予高热量,应用了Hyperalimenlation一词,经临床实践证明,给予超高热量并不能被机体所接受。

在机体应激状况下,即使是根据测定或计算的热量都难以给予,并且还有加重机体代谢紊乱的可能,从而提出了低热量(hypocaloric)的概念。

其后又发现,长期低热量营养有损于机体的恢复,在应用上要有一定的时限性。

社会的发展是在实践中反复改善而进步的。

医学亦然,在实践中不断认识,不断提高.临床营养支持是一门新兴技术,人们对它的认识更是频繁的在更改,逐步深入,不断发展。

本指南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hinese Society of Parenteral and Enteral Nutrition, CSPEN)制订并发布,是临床营养学的重要参考资料,可以指导临床医生包括临床营养医生制订规范化的序贯肠内肠外营养治疗方案,对提高临床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功效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如有不明之处,请与营养科联系.二O一一年六月目录常用名词定义4第一章成人营养素需要量4一、背景4二、证据5三、推荐意见6第二章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6一、背景6二、证据7三、推荐意见8第三章肠外营养素8第一节氨基酸8一、背景8二、证据9三、推荐意见9第二节脂肪乳9一、背景9二、证据9三、推荐意见11第四章营养支持输注系统11第一节肠内营养管饲途径11一、背景11二、证据12三、推荐意见12第二节肠内营养输注泵(Enteral Feeding Pump)12一、背景12二、证据12三、推荐意见13第三节肠外营养输注途径13一、背景13二、证据13三、推荐意见15第五章疾病营养支持15第一节术后糖电解质输液16一、背景16二、证据16三、推荐意见17第二节围手术期肠外营养17一、背景18二、证据18三、推荐意见19第三节围手术期肠内营养19一、背景19二、证据19三、推荐意见20第四节危重病21一、背景21二、证据21三、推荐意见22第五节成人烧伤22一、背景22二、证据23三、推荐意见23第六节胰腺炎24一、背景24二、证据24三、推荐意见25第七节短肠综合征与胃肠道瘘25一、背景25二、证据25三、推荐意见25第八节炎性肠病25一、背景25二、证据26三、推荐意见26第九节肝脏疾病27一、背景27二、证据27三、推荐意见28第十节肝移植28一、背景28二、证据28三、推荐意见29第十一节心血管疾病30一、背景30二、证据30三、推荐意见30第十二节神经系统疾病与营养支持30一、背景30二、证据30三、推荐意见32第十三节糖尿病33一、背景33二、证据33三、推荐意见33常用名词定义营养支持(nutrition support):是指经口、肠道或肠外途径为患者提供较全面的营养素.目前临床上包括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和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是指经消化道给以营养素,根据组成不同分为整蛋白型EN、短肽型EN和氨基酸型EN.根据给于EN途径的不同,分为口服和管饲。

肠道外营养疗法指南

肠道外营养疗法指南

肠道外营养疗法指南肠道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是从静脉内供给人所需要的营养要素,作为手术前后及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手段之一,肠道外营养分为完全肠外营养和部分补充肠外营养。

目的是使患者在无法正常进食的状况下仍可以维持营养状况、体重增加和创伤愈合,幼儿可以继续生长、发育。

静脉输注途径和输注技术是肠外营养的必要保证。

一、适应证(一)肠功能障碍:如短肠综合征、严重小肠疾病、放射性肠炎、严重腹泻及顽固性呕吐胃肠梗阻、肠外瘘等;(二)重症胰腺炎;(三)高代谢状态危重患者:如大手术围手术期、大面积烧伤、多发性创伤等;(四)严重营养不足肿瘤患者;(五)重要器官功能不全患者:如肝、肾、肺、心功能不全或衰竭等;(六)大剂量化疗、放疗或接受骨髓移植患者。

二、禁忌证(一)胃肠功能正常,能获得足量营养者;(二)需急诊手术者,术前不宜强求肠外营养;(三)心血管功能或严重代谢紊乱需要控制者;(四)临终或不可逆昏迷患者。

三、并发症(一)导管相关并发症1.机械性并发症:均与放置中心静脉导管有关。

常见的有气胸、血胸、动脉损伤、神经损伤、胸导管损伤、空气或导管栓塞、静脉血栓形成等。

发生后需拔除导管,治疗并发症,从其他静脉另行置管。

2.感染性并发症:主要是导管性败血症,是PN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

可因穿刺时未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导管护理不当、营养液细菌污染、导管放置时间过长或患者存有感染病灶引起。

发生后应立即拔除导管,作血培养和导管头培养,改用周围静脉营养。

若血培养阳性,则应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

预防的措施为严格执行无菌穿刺插管技术、穿刺导管经15cm的皮下隧道引出皮肤、在超净台内配制营养液、使用3L袋以组成全封闭式输液系统、保持导管出口处皮肤干燥、定时每天消毒穿刺导管周围皮肤、避免导管采血或输血、注意更换输液系统时的无菌操作等。

3.中心静脉导管拔除意外综合征:该并发症主要累及心、肺及中枢神经系统,出现难以解释的严重临床症状。

2023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第一部分)

2023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第一部分)

2023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第一部分)为进一步规范营养支持治疗的流程,以指导临床和科研工作,由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CSPEN)牵头,邀请国内近百位包涵外科、内科、重症医学科、临床营养、护理、循证医学和统计学等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的修订工作。

本着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和制度化的原则,指南修订工作遵循国际指南编写标准和中华医学会《中国制订/修订临床诊疗指南的指导原则》(2023版)中的临床诊疗指南制订/修订的核心方法与基本流程,并完成指南的注册申请。

本指南的制定将成为临床医生进行营养治疗的重要参考,可更好地规范临床营养治疗,使更多患者获益。

二.指南提出的问题及推荐意见问题1:哪些患者需要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推荐意见1:住院患者均应进行营养筛查;对于存在营养风险或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应进行营养评估。

门诊有明显摄入不足和体重下降等情况者,也应进行营养筛查和评估(证据B,强推荐,100.0%)o营养不良是指由于摄入不足或利用障碍引起能量或营养素缺乏的状态,进而导致人体组分改变,生理功能和精神状态下降,有可能导致不良临床结局。

住院患者常发生营养不良,近年来国内多中心调查研究显示,住院患者入院时营养不良发生率为14.67%~31.02%其发生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和手术因素等有关;营养不良也是导致不良临床结局的主要因素,包括住院时间延长、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增加等。

通过对近年席卷全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评价及荟萃分析显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达49.11%,合并营养不良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的死亡率是营养良好患者的10倍。

多项研究证实对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其预后,如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医疗费用等。

首次营养筛查应当在患者入院后24h内与问诊、体格检查等同时进行。

经筛查存在营养风险的应及时进行营养评估。

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

临床诊疗指南(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2008版)

肠外肠内营养学是临床营养学领域中的重要分支,对于各种疾病患者的营养支持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2008年版的《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是我国临床诊疗指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分册内容包含了营养支持的基本原则、不同疾病的营养治疗方案以及肠外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等内容。

本文将对该分册的主要内容进行整理和概括,旨在帮助医务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该指南,提高临床实践水平。

一、营养支持的基本原则营养支持是指通过营养素的补充和调整,改善病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康复的一种治疗方法。

2008版《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首先对营养支持的基本原则进行了阐述,内容涵盖了以下几个方面:1.1 营养评估营养评估是营养支持的第一步,通过全面、系统地评估患者的营养状态和危险因素,确定营养治疗的目标和方案。

在《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中,对营养评估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医务人员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工具和方法。

1.2 营养支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营养支持并非适用于所有病患者,对于部分患者甚至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对营养支持的适应症和禁忌症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分类,帮助临床医务人员明确营养支持的适用范围和注意事项。

1.3 营养治疗的原则在进行营养支持时,需遵循一定的治疗原则,保证营养治疗的安全和有效性。

《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对营养治疗的原则进行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为临床医务人员在实际操作中提供了参考和指导。

1.4 营养支持的方式和途径肠外肠内营养的方式和途径多种多样,不同的病患者需要选择适合其病情和身体状况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详细介绍了各种营养支持的方式和途径,为临床医师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二、不同疾病的营养治疗方案除了营养支持的基本原则外,《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还针对不同疾病的营养治疗方案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2.1 消化道疾病对于消化道疾病患者,营养治疗是非常重要的。

《肠外肠内营养学分册》介绍了各类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营养治疗方案,包括但不限于肠梗阻、炎症性肠病、炎性肠病等,为临床医生提供了详尽的指导和建议。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

中国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临床应用指南2023版解读
肠内营养的优点: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功能,减少肠道 菌群失调,降低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的风险。
胃肠道疾病的营养支持
胃肠道疾病如胃炎、胃溃疡、肠炎等 ,常常导致机体消化吸收功能受损, 引起营养不良。
营养支持原则:根据疾病类型、严重程度 和机体营养状况,制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 方案。对于胃肠道功能受损较重的病人, 应选择肠外营养。
意义
本指南的发布将有助于提高临床医生对营养支持治疗的重视 程度,促进多学科协作,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同时也有利于推动我国临床营养学科的发展和进步。
02
指南核心内容解读
肠外营养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对于无法通过肠内营养或肠内营养无法满足机体营养需求的病人,如严重营养不良、短肠综合征、炎 症性肠病等,应考虑肠外营养。
05
对未来指南的建议和展望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的研究和临床应用
01
02
03
进一步深入研究营养支持治疗在各种 疾病中的疗效和作用机制,为临床实 践提供更多科学依据。
加强营养支持治疗在疾病预防和康复 中的应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 后效果。
开展多学科合作,包括临床医生、营 养师、药师等,共同推进营养支持治 疗的研究和应用。
建立统一的营养评估标准和操作规范
制定统一的营养评估标准和操作规范,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加强培训和普及营养评估知识,提高评估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建立全国性的营养监测和数据收集系统,为评估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加强特殊病人的营养支持和治疗
对于不同年龄段、不同疾病状态的病 人,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和治疗方 案,以满足其特殊的营养需求。
目的
本指南旨在为成人患者肠外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建议,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制 定个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临床肠内及其肠外营养操作技巧指南(完整编辑版)

临床肠内及其肠外营养操作技巧指南(完整编辑版)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草案)中华外科学会临床营养支持学组2004.3目录第一章概述(吴肇汉) (1)第二章营养评价(曹伟新) (4)第三章成人的正常营养需要(徐鹏远) (8)第四章肠内及肠外营养 (12)第一节肠内营养(李宁) (12)第二节肠外营养(于健春) (14)第三节肠内及肠外营养并发症(林锋) (17)第五章药物与营养素的相互作用(吴国豪) (19)第六章各种疾病的营养支持 (22)第一节老年人(王为忠) (22)第二节心脏病(林锋) (23)第三节肺部疾病(许媛) (25)第四节糖尿病(徐鹏远) (26)第五节肾衰竭(刘敦贵) (28)第六节肝硬化(迟强) (30)第七节脑损伤(朱维铭) (31)第八节烧伤(伍晓汀) (33)第九节危重病人(许媛) (34)第十节胃肠功能衰竭(彭俊生) (35)第十一节短肠综合征(吴肇汉) (37)第十二节胰腺炎(伍晓汀) (39)第十三节炎性肠道疾病(王为忠) (40)第十四节消化道瘘(李宁) (42)第十五节癌症(曹伟新) (44)第十六节器官移植(刘敦贵) (45)第十七节围手术期(周岩冰) (46)第七章常用EN及PN制剂(朱维铭) (47)第一章概述临床营养支持的研究和实施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曾宪九、黎介寿,吴肇光等前辈就深切意识到营养支持在外科的重要意义。

尽管当时药品和器材都极为匮乏,仍然带领我们开展了这项工作。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临床营养支持的理念不仅被广大医学界所接受,而且它已经成为救治各种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

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相当多的优质产品和器材,而且逐步已在国内生根、开花,这又为我们开展临床营养支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全国各大教学医院里,特别是某些领先的单位,临床营养治疗的水平已经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所难免。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doc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doc

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完整版)临床肠内及肠外营养操作指南(草案)中华外科学会临床营养支持学组2004.3目录第一章概述(吴肇汉) (1)第二章营养评价(曹伟新) (4)第三章成人的正常营养需要(徐鹏远) (8)第四章肠内及肠外营养 (12)第一节肠内营养(李宁) (12)第二节肠外营养(于健春) (14)第三节肠内及肠外营养并发症(林锋) (17)第五章药物与营养素的相互作用(吴国豪) (19)第六章各种疾病的营养支持 (22)第一节老年人(王为忠) (22)第二节心脏病(林锋) (23)第三节肺部疾病(许媛) (25)第四节糖尿病(徐鹏远) (26)第五节肾衰竭(刘敦贵) (28)第六节肝硬化(迟强) (30)第七节脑损伤(朱维铭) (31)第八节烧伤(伍晓汀) (33)第九节危重病人(许媛) (34)第十节胃肠功能衰竭(彭俊生) (35)第十一节短肠综合征(吴肇汉) (37)第十二节胰腺炎(伍晓汀) (39)第十三节炎性肠道疾病(王为忠) (40)第十四节消化道瘘(李宁) (42)第十五节癌症(曹伟新) (44)第十六节器官移植(刘敦贵) (45)第十七节围手术期(周岩冰) (46)第七章常用EN及PN制剂(朱维铭) (47)第一章概述临床营养支持的研究和实施已经有30余年的历史。

早在20世纪60~70年代,曾宪九、黎介寿,吴肇光等前辈就深切意识到营养支持在外科的重要意义。

尽管当时药品和器材都极为匮乏,仍然带领我们开展了这项工作。

经过数十年的努力,临床营养支持的理念不仅被广大医学界所接受,而且它已经成为救治各种危重病人的重要措施之一,挽救了无数病人的生命。

改革开放以来,引进了相当多的优质产品和器材,而且逐步已在国内生根、开花,这又为我们开展临床营养支持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现在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全国各大教学医院里,特别是某些领先的单位,临床营养治疗的水平已经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但是,我国幅员广大,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在所难免。

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试题答案

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试题答案

中国成人患者肠内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试题答案单选1、成人患者需要长期肠外营养支持时,首选的途径是?A. 胃造瘘B. 胃造口C. 穿刺胃造瘘D. 胃管(正确答案)2、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选择胃管作为肠外营养支持的途径?A. 胃排空延迟B. 胃溃疡C. 胃动力亢进(正确答案)D. 胃出血3、肠外营养支持中,应遵循的原则包括?A. 早期充分热量供给(正确答案)B. 限制脂肪摄入C. 限制蛋白质摄入D. 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4、肠外营养支持中,应优先选择的能量底物是?A. 葡萄糖(正确答案)B. 葡萄糖酸钠C. 甘氨酸D. 脂肪乳5、肠内营养支持中,以下哪种途径可以绕过胃直接注入营养液至空肠?A. 胃造瘘B. 胃造口C. 穿刺胃造瘘D. 穿刺空肠造瘘(正确答案)6、肠内营养支持中,应遵循的原则包括?A. 限制脂肪摄入B. 限制蛋白质摄入C. 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D. 适量、均衡供给(正确答案)7、肠内营养支持中,应优先选择的能量底物是?A. 葡萄糖(正确答案)B. 葡萄糖酸钠C. 甘氨酸D. 脂肪乳8、肠内营养支持中,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选择空肠造口作为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A. 肠梗阻B. 肠短路综合征C. 肠瘘D. 肠梗死(正确答案)9、肠内营养支持中,应避免的并发症包括?A. 肠绞痛B. 肠出血C. 肠穿孔(正确答案)D. 肠梗死10、肠内营养支持中,应定期监测的指标包括?A. 血红蛋白(正确答案)B. 血肌酐C. 血糖D. 血脂11、肠外营养支持中,应避免的并发症包括?A. 肠绞痛(正确答案)B. 肠出血C. 肠穿孔D. 肠梗死12、肠外营养支持中,应定期监测的指标包括?A. 血红蛋白B. 血肌酐C. 血糖D. 血脂(正确答案)13、肠外营养支持中,应遵循的原则包括?A. 早期充分蛋白质供给(正确答案)B. 限制脂肪摄入C. 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D. 限制热量摄入14、肠外营养支持中,应优先选择的脂肪底物是?A. 椰子油B. 大豆油(正确答案)C. 橄榄油D. 棕榈油15、肠内营养中,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 逐步增加营养量B. 限制进食(正确答案)C. 适时停药D. 定期监测16、肠外营养支持中,应遵循的原则包括?A. 限制蛋白质摄入B. 限制脂肪摄入C. 适量、均衡供给(正确答案)D. 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17、肠外营养支持中,应优先选择的能量底物是?A. 葡萄糖B. 葡萄糖酸钠C. 甘氨酸D. 脂肪乳(正确答案)18、肠内营养中,应遵循的原则包括?A. 逐步增加营养量(正确答案)B. 限制进食C. 停药D. 长期监测19、肠外营养中,应注意监测的指标是?A. 血压B. 血糖(正确答案)C. 肌酐D. 血红蛋白20、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分险行首选A. EN(正确答案)B. TPND. PEG21、以下哪种情况适合使用肠内营养?(分值:10)A. 昏迷状态(正确答案)B. 肠功能严重障碍C. 肠腔出血D. 腹泻22、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使用肠内营养?A. 昏迷状态B. 肠功能严重障碍C. 肠腔出血(正确答案)D. 腹泻23、肠外营养中,合适的脂肪乳剂应具备的特点是?A. 低热量B. 高蛋白C. 低碳水化合物D. 高不饱和脂肪酸(正确答案)24、肠外营养中,应避免的并发症是?A. 脂肪肝(正确答案)B. 低钾血症C. 蛋白尿D.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25、肠内营养支持中,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选择空肠造口作为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A. 肠梗阻B. 肠短路综合征D. 肠梗死(正确答案)26、肠外营养中,应优先选择的补充途径是?A. 中心静脉(正确答案)B. 外周静脉C. 鼻肠管D. 管饲27、肠外营养中的并发症是?A. 静脉炎(正确答案)B. 低钾血症C. 蛋白尿D. 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28、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包括?A. 消化道瘘(正确答案)B. 肠梗阻C. 胆瘘D. 腹泻29、肠内营养的适用人群包括?A. 意识清醒B. 肠功能正常C. 营养正常D. 肠功能障碍(正确答案)30、肠外营养的禁忌症包括?A. 肝功能不全B. 肾功能不全(正确答案)C. 全胃切除术后D. 胆囊炎31、肠外营养支持中,应避免的并发症包括?A. 肠绞痛(正确答案)B. 肠出血C. 肠穿孔(正确答案)D. 肠梗死(正确答案)32、肠外营养支持中,应定期监测的指标包括?A. 血红蛋白(正确答案)B. 血肌酐C. 血糖D. 血脂(正确答案)33、肠内营养支持中,应遵循的原则包括?A. 早期充分蛋白质供给(正确答案)B. 限制脂肪摄入C. 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D. 适量、均衡供给(正确答案)34、肠内营养支持中,应优先选择的脂肪底物是?A. 椰子油B. 大豆油(正确答案)C. 橄榄油(正确答案)D. 棕榈油35、肠内营养支持中,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选择胃造瘘作为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A. 胃溃疡(正确答案)B. 胃动力亢进(正确答案)C. 胃出血D. 胃排空延迟36、肠内营养支持中,应避免的并发症包括?A. 肠绞痛B. 肠出血(正确答案)C. 肠穿孔(正确答案)D. 肠梗死(正确答案)37、肠内营养支持中,应定期监测的指标包括?A. 血红蛋白(正确答案)B. 血肌酐(正确答案)C. 血糖(正确答案)D. 血脂38、肠外营养支持中,应遵循的原则包括?A. 早期充分热量供给(正确答案)B. 限制脂肪摄入(正确答案)C. 限制蛋白质摄入D. 限制碳水化合物摄入(正确答案)39、肠外营养支持中,应优先选择的脂肪底物是?A. 椰子油(正确答案)B. 大豆油C. 橄榄油D. 棕榈油(正确答案)40、肠外营养支持中,以下哪种情况不适合选择空肠造口作为肠外营养支持的途径?A. 肠梗阻(正确答案)B. 肠短路综合征(正确答案)C. 肠瘘(正确答案)D. 肠梗死。

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

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

肠外营养临床应用指南肠外营养,即通过非肠道途径向机体提供所需的营养物质,是一种重要的临床治疗手段。

在某些情况下,患者无法通过口服或肠道摄取充分的营养,此时肠外营养就显得尤为重要。

下面将为您介绍肠外营养的临床应用指南。

一、适应症肠外营养适用于以下情况:1. 消化道功能不全: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消化道功能受损或消化道完全失去功能的病例,如重症急性胰腺炎、肠梗阻等。

2. 摄取不足:某些疾病导致患者无法通过口服摄取足够的营养,如咀嚼困难、吞咽困难等。

3. 肠道吸收功能障碍:某些肠道疾病或手术后导致患者的肠道吸收功能受损,无法吸收足够的营养。

4. 营养支持: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重症病患、术后恢复期等,需要通过肠外营养来提供充分的营养支持。

二、操作方法肠外营养的操作方法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 选择适当的肠外营养配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肠外营养配方,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支持。

2. 管路导入:通过外周或中心静脉导管将肠外营养配方导入患者体内,确保配方能够充分吸收。

3. 监测与调整:在肠外营养过程中,需要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代谢指标,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营养支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4. 定期更换配方: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变化,定期更换肠外营养配方,确保患者获得持续有效的营养支持。

三、并发症与注意事项肠外营养虽然是一种重要的营养支持手段,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需要引起重视。

常见的并发症包括:1. 感染:在管路导入过程中,有可能引起导管相关感染,需要注意预防和治疗。

2. 肝功能异常:长期肠外营养可能对肝脏功能造成影响,应定期监测肝功能指标。

3. 营养不良:如果肠外营养配方选择不当或操作不规范,可能引起营养不良,需要及时调整。

4. 血栓形成:中心静脉导管使用不当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应注意预防和处理。

在使用肠外营养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严格遵守医嘱:肠外营养是一项专业的操作,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严格遵守医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市第二医院文件厦二院〔2015〕76号关于印发厦门市第二医院肠外营养疗法相关规定的通知各科室:为加强我院肠外营养的管理,依据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制定的《肠内肠外营养临床指南》、《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及《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制定相关规范及规定。

现下发给你们,请各科室认真组织学习,并贯彻执行。

附件1.《厦门市第二医院肠外营养疗法规范》2.《厦门市第二医院肠外营养药物应用管理规定》厦门市第二医院2015年4月13日附件1.厦门市第二医院办公室2015年4月13日印发厦门市第二医院肠外营养疗法规范为加强我院肠外营养的管理,依据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制定的《肠内肠外营养临床指南》,制定本规范。

一、成人营养素需要量(一)确定营养素需要量应当根据疾病状况、体重与体成份组成、生理功能变化等方面进行个体化评估,制定合理化配方。

(二)大部分住院病人实际能量消耗通常低于经典的方程式或教科书上的公式推算出来的值。

(三)在败血症或创伤的急性代谢期,不主张采用高热卡营养支持获得正氮平衡或氮平衡。

(四)允许性低摄入有益于围手术期患者临床结局。

(五)水、电解质生理需要量是维持生命所必需。

(六)肠外营养支持患者,需监测出入液量、水肿或脱水症状体征、血电解质水平等,并及时调整补充剂量,根据病情,进行补充。

(七)重症疾病状态下是否需要增加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的供给量,目前无确定性结论。

在合理用药的前提下,可依据FDA推荐剂量,根据医师的判断,结合患者需求,调整部分维生素的应用剂量。

二、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指南(一)NRS2002采用评分的方法的优点在于简便易行、医患有沟通,有临床RCT 的支持。

(二)在临床上,医师/营养师/护士都可以进行操作,目前是有关肠外肠内营养支持适应证的有用工具。

三、肠外营养素(一)氨基酸1.对于有重度营养风险,需要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如果没有特殊代谢限制的话,推荐选用所含氨基酸种类完整的平衡氨基酸溶液。

2.对于需要PN支持的外科术后患者,推荐在PN配方中添加谷氨酰胺双肽。

接受PN支持的重症患者,PN配方中也应包括谷氨酰胺双肽。

(二)脂肪乳1.应用肠外营养的成人患者其肠外营养配方中常规推荐使用脂肪乳。

但对于有严重高脂血症或脂代谢障碍的患者,应根据患者的代谢状况决定是否应用脂肪乳,使用时应充分权衡其可能的风险与获益。

2.脂肪乳在肠外营养中的供能比例应根据患者的脂代谢情况决定,一般为20%~50%。

无脂代谢障碍的创伤和危重症患者应适当提高脂肪比例,其脂肪构成应使用中长链脂肪乳或用鱼油脂肪乳替代部分长链脂肪乳。

3.对于外科及危重症患者,推荐使用中长链脂肪乳以改善氮平衡,促进蛋白质合成,可能对临床结局有促进。

4.鱼油脂肪乳适用于外科术后缓和,对临床结局有改善。

危重症患者也应将鱼油脂肪乳作为肠外营养脂肪乳配方的一部分加以考虑。

5.目前缺乏结构脂肪乳对成人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应用可能有益。

四、肠外营养输注途径1.经周围静脉缓慢均匀输注能耐受常规能量与蛋白质密度的肠外营养配方全合一溶液,但不建议连续输注时间超过10~14天。

2.如果经周围静脉输入出现三次以上静脉炎,考虑系药物所致,应采用CVC或PICC 置管。

3.PN支持时间预计>10~14天,建议采用CVC或PICC置管。

4.成人患者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血管条件、可能需要的营养液输注天数、操作者资质与技术熟练程度,谨慎决定置管方式。

5.儿科患者长期输液推荐选用PICC置管。

6.若单纯以肠外营养输注为目的,通常不采用输液港输注。

7.成人患者周围静脉穿刺常规首选上肢远端部位。

8.PICC穿刺常规首选肘窝区,对接受乳房切除术和/或掖窝淋巴结清扫、接受放射治疗的患侧上肢,应尽可能避免。

9.CVC穿刺部位首选锁骨下静脉。

10.超声引导颈内静脉置管成功率显着高于体表标志法,而行锁骨下静脉置管体表标志法成功率高于超声引导置管法。

11.中心静脉置管后(包括PICC)应常规行影象学检查,确定导管尖端部位,并排除气胸。

超声导引穿刺例外。

12.PICC导管尖端必须位于腔静脉内。

13.中心静脉置管须严格按无菌操作规范进行。

14.穿刺局部消毒2%洗必泰优于10%聚维酮碘。

15.纱布敷料和亚聚氨酯透明敷料均可用于穿刺部位。

16.如果穿刺部位有出血或渗出,纱布敷料较亚聚氨酯敷料为佳。

17.敷料一旦发生潮湿、松脱,需要及时更换。

18.不推荐穿刺部位使用抗菌素药膏,这样做反而增加真菌感染和耐药的发生,并可能破坏亚聚氨酯敷料。

19.小剂量肝素可能有效预防导管堵塞。

20.头端剪口与侧向瓣膜PICC导管相比,对预防血栓发生无影响。

21.PICC置管及置管后护理应由经专门培训,具有资质的护理人员进行。

22.长期PN建议选用硅胶、亚聚氨酯材料。

23.CVC和PICC的体内最长保留时间尚无明确规定。

但应当经常对穿刺部位进行检测,怀疑导管感染或其他相关并发症时,应立即拔除导管。

五、疾病营养支持(一)术后糖电解质输液1.根据ESPEN,NRS2002方法对住院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积分<3的患者术后给予全肠外营养支持弊大于利。

推荐对所有外科住院患者在入院后,采用NRS工具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无营养风险的患者术后无需给予营养支持治疗。

2.术后应给予满足成年患者维持生理基本需要的水和电解质。

3.糖电解质输液治疗的推荐方案:肝肾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水必需量为2000~2500ml,电解质Na+为50mmol,CL-为50mmol,K+为20~50mmol。

配方合理、输注安全和使用方便的产业化的复方糖电解质输液产品进行维持输液是国际上广为接受的方案。

推荐根据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状况及需要量,给以复方维持输液。

(二)围手术期肠外营养1.围手术期有无营养不良风险的评估:NRS2002(ESPEN)作为评估是否存在营养不良风险的工具,围手术期患者按照NRS2002评分大于或等于3分即有营养不良风险,给予进行营养支持。

2.围手术期有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连续5~10天无法经口摄食达到营养需要量的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支持。

3.中、重度营养不良患者,术前给予7~10天的营养支持。

术后TPN支持:术前接受?TPN支持者;有显着营养不良的大手术病人,术前未给予营养支持者;任何手术或发生手术并发症估计1周或1周以上不能正常进食者。

4.围手术期有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风险需要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可添加特殊营养素:谷氨酰胺(Gln)。

5.围手术期有营养不良或有营养不良风险需要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尤其是危重症患者可添加特殊营养素:ω-3脂肪酸。

6.大多数无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术后接受单纯的糖电解质输液治疗已经足够。

无需给予营养支持。

7.营养支持非急诊处理措施,应该在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后按适应证规范和使用规范进行。

8.有不可逆肠道功能衰竭的短肠综合征患者应该使用肠外营养支持。

(三)危重病1.危重病患者,营养支持只有在生命体征稳定(血流动力学、呼吸功能稳定-包括药物、呼吸机等治疗措施控制下)的情况下才能进行。

2.危重病患者APACHEII>10存在重度营养不良风险,需要营养支持。

3.早期营养支持有助于改善危重病患者的结局。

危重病患者在入ICU后24~72小时开始。

4.只要胃肠道解剖与功能允许,应首选EN。

5.经胃肠道不能到达营养需要量的危重病患者,应考虑PN支持,或肠内外营养联合应用。

6.存在严重胃潴留或胃食管反流的患者,可尝试应用辅助胃动力药物(胃复安等)改善胃肠道动力。

7.危重病患者急性应激期营养支持原则(20kcal/kg.d~25kcal/kg.d);在应激与代谢状态稳定后,能量供给量需要适当增加(25?kcal/kg.d~30kcal/k.d)。

(四)成人烧伤1.烧伤病人应给予营养风险筛查,必要时给予营养支持,尤其是烧伤面积大于20%~30%或重度烧伤病人。

2.接受营养支持烧伤病人,应定期营养评估,若有可能可根据间接测热法每周1~2次测定病人的热能需量来决定热能需量。

3.烧伤创面愈合需要蛋白质,严重烧伤创面愈合前,可给予蛋白质2g/kg.d,静脉输注葡萄糖速度不超过5mg/kg.d,补充脂肪不超过总热卡30%为宜。

严重烧伤病人不管肠内还是肠外补充谷氨酰胺都可能有益。

4.而在重度以上烧伤病人在监测、控制好血糖水平的条件下伤后1w-2w起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也可能是安全、有效的。

5.烧伤早期肠内营养短肽制剂应用更有利肠内营养的实施。

6.而添加合生元的肠内营养有利于重度烧伤内毒素血症的改善。

7.需要营养支持的烧伤病人肠内营养优先考虑。

8.烧伤早期血液动力学不平稳时不宜肠内营养,但是,可以给予少量肠内营养物质,目的是保护肠粘膜屏障。

9.仍没有证据区分早期肠内营养还是延迟肠内营养的效果。

10.但专家认为早期给予肠内营养利益更多。

11.烧伤病人手术中给予肠内营养(十二指肠)是安全有效的。

12.肠外营养若采用深静脉置管,同一部位置管时间不得超过7d(PICC除外);如通过无感染创面置管,则不得超过3d。

(五)胰腺炎1.轻至中度胰腺炎患者不常规推荐使用临床营养支持(不常规使用肠内与肠外营养支持)。

2.在起病初2d~5d应禁食并给予糖电解质输液以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第3d~7d 起尝试给予含碳水化合物不含脂肪的膳食,并给予一定量蛋白质。

3.但对于患病前已经存在营养不良/营养风险的患者,则上述意见尚缺乏足够的证据支持。

4.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应给以营养支持。

5.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先考虑经肠内营养。

推荐选用要素型肠内营养经空肠置管行肠内营养。

只有在患者无法耐受肠内营养支持时,才考虑给肠外营养支持。

(六)短肠综合征与胃肠道瘘1.急性期肠瘘及短肠综合征患者(经口或经肠内营养支持无法达到营养需要量时),应予肠外营养支持。

2.有肠道功能衰竭的短肠综合征患者应用家庭肠外营养。

(七)炎性肠病(IBD)炎症性肠病1.炎性肠病患者存在营养方面的危险因素,需进行营养筛查以确定是否需要按照营养护理计划来接受正规的营养评估。

2.炎性肠病及生长延迟患儿应采用肠内营养,以帮助患儿正常生长发育。

3.需要SNS的克罗恩病患者应使用肠内营养。

4.不适合使用激素治疗的急性期成年克罗恩病患者,应采用EN治疗。

5.对于长期临床缓解(>1年)且无营养缺乏的克罗恩病,没有证据显示EN(口服营养补充或管饲)或者维生素及微量元素等营养素补充剂有益。

6.不耐受肠内营养的炎性肠病患者,应采用肠外营养支持。

7.合并瘘的克罗恩病患者应尝试短期肠道休息联合胃肠外营养支持治疗。

8.严重营养不良炎性肠病患者是围手术期SNS的适应证。

9.SNS和肠道休息不应作为溃疡性结肠炎或克罗恩病的基础治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