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真题解析历史分项版11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201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答案】D【解析】在我国古代图书分类中,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张居正一条鞭法的实行更有利于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14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
《瀛环志略》对开阔中国人的视野,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冲破封建思想樊笼起了一定的作用。
1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发动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后,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废除。
2011年高考全国各地历史试题按通史分类汇总(带解析)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011年高考大纲全国卷)清初著名诗人陈元孝过崖山,于南宋陆秀夫负帝投海处题诗一首,中有“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之句。
近人作陈元孝崖山题诗图,章太炎以该诗题画,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
章太炎此举意在() A.提倡反清复明B.抵制保皇势力C.宣扬传统文化D.激发民族主义2.(2011年高考课标全国卷)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3.(2011年高考课标全国卷)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4.(2011年高考安徽卷)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下图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5.(2011年高考天津卷)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 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6.(2011年高考北京卷)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7.(2011年高考广东卷)“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
……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版)--历史(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解析内容摘要:本文从试题的难易程度、分值的颁布情况、命题的内容、命题的趋势和能力要求、试题考查形式、存在的问题与争议等方面全面分析了2011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并将今年高考试题与近年来全国高考卷加以对比分析,从中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同时也对今后的高考总复习提出了一些比较中肯的建议。
关键词:2011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一、整体评价2011年高考已经结束,大纲版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与去年的试题结构、题型和题量保持一致,总体难度有所下降。
选择题比2010年的难度有明显降低,但命题的技巧性很高,审题过程中还得要十分小心谨慎,往年出现偏题怪题的现象得到改观,所考查的知识也更加注重教材的观点和相关知识,可以说逐渐回归教材。
命题的思维和考查的角度与2010年的试题有明显的差异,2010年以前的几年间,高考选择题往往追求考查角度和观点的新颖性,体现了向新课标过渡与接轨的特征,但今年选择题在这方面既照顾考查角度和观点的新颖性,也侧重于考查的角度和观点对旧教材的回归。
材料大题的难度和模式与去年的基本保持一致,都注重对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难度都不大,今年的第37题的难度要比去年略有降低,考查的主要是教材的相关知识和观点。
今年第39题的历史部分有个最大特点就是所引用的材料与去年全国Ⅰ卷的第39题的材料都出自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材料新颖,设问的角度新,都涉及到国家的兴衰大问题。
从分值的分布来看,中古史占39分,中国近现代史占37分,世界史占24分,侧重于考查中国历史本身,世界史所占的分数比重明显下降。
从命题的内容来看,考查非常广泛而细致,侧重于考查国家兴衰和关注民生的思想与主张,如第16题考查章太炎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用崖山题诗图来激发民族主义和鼓舞革命志士去摧毁满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第37题通过考查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主张的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思想的认识和主张及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之间的关系等关注民生、改革社会的主张;第39题通过分析秦汉隋唐时期关中周边地区对国家统一强盛的作用以及唐以后“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互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与国家兴衰密切相关的知识。
2011年高考全国卷(新课标)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解析(续)
代 ”逐 条列 出 要 点 既 可 。 二 问 “ 析 德 才 观 变 化 . 第 简
的 原 因 ” 即 “ 什 么 有 时 重 视 德 , 时 更 重 视 才 . 为 有 呢 ” 从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 有 能 而 禄 有 功 ” 到 汉 , 官 , 武 帝 开 始 重 视 官 吏 品行 的 教 化 功 用 ,到 东 汉 士 大 夫 追 逐 基 于 德 行 的 “ ”, 然 与 儒 家 思 想 日益 深 名 显 入的影响有关 ( 武帝 “ 黜百家 , 尊 儒术” ; 汉 罢 独 ) 经
划定“ 行分数”第 三段讲述在 相关学科 教育 中。 品 : 要 重 视 专 业 技 能 ( 但 有 一 长 , 可 保 送 … … 其 取 “ 皆 定 者 , 量 为 官 ” 。至 于评 价 , 生 可 以从 “ 视 品 酌 ) 考 重 德 的养成 教育 ” ,纠 正 了 旧时 科 举 忽 略 品 行 的 做
明确 , 论 结合 。 ) 史
的天 平 上 ,德 ” “ 的分 量 一 般 要 超 过 “ ” 一 端 。 才 的 总
之 . 论 “ ” “ ” 个 更 重 要 一 些 , 出 自统 治 无 德 与 才 哪 都
者 加 强 自身 统 治 的需 要 。
参考答 案 : 化 : 至汉武帝 时 , 变 秦 以功 勋 、 力 能 为 选 拔 官 吏 的 主 要 依 据 ; 武 帝 以 后 , 拔 官 吏 越 汉 选 来 越 注 重 官吏 的 个 人 品 行 ; 操 强 调 “ 才 是 举 ” 曹 唯 ; 西魏北周时强 调德行优先 , 时注重 能力考察 ; 同 唐 代 形 成 一 套 完 善 的德 才 兼 顾 、以 德 优 先 的考 核 制 度 。( 8分 ) 因 : 家 思 想 对制 度 建设 的 影 响 目益 原 儒 深 入 ; 体 历 史 背 景 影 响 人 才 选 拔 的 标 准 ; 设 高 具 建 素质的官吏队伍 。( 7分 )
历史(全国卷)答案解析2011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夏季招生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全国卷)一、选择题 ( 本大题共 12 题, 共计 48 分)1、(4分)D中国古代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经部,收录的是儒家经典;史部,主要收录的是各种体例的史书,如纪传体、编年体等;子部,收集的是先秦以来诸子百家及释道宗教的著作;集部,收集的是历代诗文集、文学评论及词曲方面的著作。
由此可知,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集部,故D项正确。
2、(4分)D材料表明,佃户向“田主”交纳的是实物地租,并经常拖欠地租从而影响“田主”的利益,反映了佃户对“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弱化,但这种弱化是国家(政府)推行“赋役征银”政策的结果,即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的结果。
A项材料不能体现,B项仅仅体现的是佃户与“田主”的关系,而且它是由D项导致的,C项说法错误,故排除A、B、C三项,D项正确。
3、(4分)B作者是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倡导者之一,他感叹的是华盛顿“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反映了他对君主制的反思。
A项是革命派的主张;C项说法错误,因为当时向西方学习主要停留在口号上,尚未真正实践;D项不符合徐继畬的阶级立场。
故B项正确。
4、(4分)B“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帖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说明戊戌变法的措施被废除,维新变法运动归于失败,与此直接相关的是戊戌政变,故B项正确。
5、(4分)D注意陈元孝的诗句“山水萧萧风更吹,两崖波浪至今悲”,表达的是对汉族政权亡于少数民族政权的一种悲愤之情,而章太炎以该诗题画并刊于《民报》,说明章太炎与陈元孝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即表达了章太炎对满清统治的不满,要求推翻满清的统治,故D项符合题意。
6、(4分)图片信息表明,1960~1965年中国工业总产值先降后升,这主要是由于1960年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大炼钢铁,由此工业产值开始下降。
2011年全国课标卷详析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卷)语文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明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级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宗和‚替献曲‛或‚睃贼‛、‚曚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泰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区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给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级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贼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贼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贼诗言志‛。
这种‚贼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贼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成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寰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展就贼《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最全图文版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部分)
2012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三部分专题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专题1.(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4题)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A2.(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4题)“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答案】A3.(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6题)《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 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答案】D4.(2011年海南高考7题)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答案】B5.(2011年高考全国文综Ⅱ卷26题)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答案】C6.(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2题)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答案】B7.(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13题)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2011年高考试题——文综历史(北京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12.(2011•北京文综•12)在北京曾经发现一处战国时期的遗址,从中出土了燕、韩、赵、魏等国铸币3876枚。
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也有燕国货币出土。
根据以为信息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有①燕国与北方游牧地区有贸易往来②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③诸侯国之间商业贸易往来频繁④燕国都城是战国时期唯一的商业中心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战国时期的北京地区属于燕国统治。
从材料可以得出当时北方的燕国与韩、赵、魏等国贸易往来频繁,各诸侯国的货币可以相互流通,辽宁、吉林和内蒙古等地出土燕国货币说明北方游牧地区有与燕国贸易往来。
而战国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了诸多的商业中心。
13.(2011•北京文综•13)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
下列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王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实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C.宋代设立三司使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答案: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
皇权与相权的斗争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西汉时期通过建立中朝,以削弱和对抗以丞相为首的外钞的权力。
北魏实行三长制是为了削弱地方势力。
从明朝废除丞相制度,故清朝没有丞相与皇权的斗争。
14.(2011•北京文综•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
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封建专制的主要思想支柱。
通过官方建立文庙强化孔子在封建专制统治中的地位,以此强化对人民的统治。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解析版):必修三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分专题汇编(解析版):必修三专题1、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1.(2011年高考福建文综16题)《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A.德礼是刑罚的本体B.刑罚是德礼的体现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2.(2011年海南高考7题)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3.(2011年高考广东文综14题)“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4.(2011年高考天津文综3题)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5.(2011年高考安徽文综12题)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图3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6.(2011年高考北京文综14题)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7.(2011年海南高考6题)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
2011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卷解析
2011年高考历史(新课标全国卷)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西周的宗法制对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影响。
AD选项不对,西周的分封制没有使中央有效地控制地方,没有实现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相反地方诸侯实力强大,所以导致春秋战国时候的割据混战,所以才会有以后的郡县制。
B选项不对,西周没有王权的高度集中。
西周时代的宗法制是血缘基础上的政治关系,这种关系容易形成共同的文化心理认同,从而有利于秦汉统一。
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图4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解析:D 本题主要考查魏晋南北朝时期经济发展成就。
根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较多,南方相对安定,江南农业得到开发,商品经济较为活跃,经济发展相对稳定,D正确。
黄河流域不少城市毁于战火,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但是,总体上来说,还是黄河流域经济水平高于南方,A 不正确;河西走廊是在十六国时期得到开发,但不是发展最快的地区,B不正确;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是恢复发展而不是迅速发展应排除。
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解析:C 本题主要考查对黄宗羲的思想的理解和认识。
2011年高考试题——文综历史(浙江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解析版12.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逐步告别“小国寡民”时代,世界从分散走向整体。
下列项中,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②屈原追求的“美政”理想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④D.③④答案:C【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有整体史观。
该题通过“小国寡民”这一切入点考察中西方的古代文明。
【精讲精析】因为①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小国寡民”的社会。
②屈原的“美政”理想是要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变法图强。
③罗马崛起于亚平宁半岛的台伯河畔,与希腊城邦小国寡民的政治体制不同。
罗马以蕞尔小邦征服意大利,最后建立了雄霸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
在此基础上,罗马人以灵活务实的态度逐步摸索出一整套治理国家的经验,制定出古代世界最为系统完备的法律体系,为丰富和发展西方古代政治文明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④雅典民主政治是一种颇为原始的直接民主,它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由此判断②③与题意无关。
13.瓷器是中国古代文明的象征之一。
图8是宋代部分名窑分布示意图,符合钧窑、定窑、景德镇窑、耀州窑排列顺序的是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②①④③D.③②④①答案:D【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应注意历史时空。
此题主要体现史地综合,考查识记能力。
【精讲精析】钧窑在河南,定窑在河北,景德镇窑在江西、耀州窑在陕西。
唐宋以来,各地瓷窑所产瓷器各具风格,这些名窑都以其产品的质量闻名天下。
结合地图可以方便地得出D项。
14.有学者根据材料一“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煤),无一家燃薪(木柴)者”,得出宋代开封生活燃料已用煤取代木柴的结论;又有学者根据材料二“赐在京(汴都)官员柴、炭各有差,柴578万,炭585万”,对上述结论予以反驳。
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两位学者所用材料相互矛盾,结论都不能成立B.材料二否定了材料一,仅用材料一得出的结论难以成立C.无论材料一还是材料二,都必须得到考古学支持才能成立D.材料一指的是民众,材料二指的是官员,两条材料并不矛盾答案:B【思路点拨】本题以宋代是否已用煤取代木柴的不同材料作为切入点,考查对史料的鉴别能力。
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新课程全国卷解析
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新课程全国卷解析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4题解析C此题表面考察西周政治制度对秦汉统一的影响,实则只考察西周政治制度之一宗法制对秦汉统一的影响,考察调动和运用知识解读材料的能力。
根据所学可知西周政治制度主要表现为分封制与宗法制,秦汉统一的形成原因之一是借鉴西周分封制的教训,所以对秦汉统一影响较大的是西周宗法制。
宗法制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政治智慧,有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
故C 项正确。
A项不符合分封制的影响,B 不符合早期政治制度王权尚未高度集中的特点。
D 项所说与题干不符。
本题是考察政治史主干知识结构,是备考的重点。
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25题解析D此题既考察运用南北朝时期的商品经济知识解读材料货币的使用状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主要考察调动和运用知识和解读材料的能力。
A项不符合史实,南北朝时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B项使用金银类型的货币不能说明经济发展速度快,货币流量多少与经济发展快慢有关。
同时,金银本身作为货币反映商品经济水平不高。
C项黄河流域在南北朝时大多时间是战乱,经济发展缓慢。
D南方战乱少,政局稳定,使用长期延用的铜钱,说明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此题考察古代中国经济史内容,属于主干知识。
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发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析
2011年高考文综历史试题分析史地组郭子森一、试题分析12、唐初编订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正确)析:国学幻灯片复习的类型题国学特指中国传统文化,它包括经、史、子、集四大部分。
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其他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只要理解四部分的含义即可做出。
例.如果要查阅墨子的光学八条等方面的论述,应该查阅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正确)13、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受到冲击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 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正确)析:民生问题。
明朝福税制度变化实行一条鞭法,可做出。
14、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正确)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析:作者属于鸦片战争期间产生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显然ACD不正确,只有B正确。
15、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B戊戌政变(正确)C清末新政D预备立宪析:光绪与ABCD都有关,但“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判断可知只有B。
16、1907年刊于《民报》,一时广为流传,章太炎此举意在;A提倡反清复明B抵制保皇势力C宣扬传统文化D激发民族主义(正确)析:属于20世纪初辛亥革命的范畴,指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故正确。
17、图的变化主要是由于A经济政策的变化(正确)B工业结构的调整C农业经济的波动D中苏关系的变化析:图反映的是1960---1965年,排除BCDD得出准确答案为A18、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正确)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析:1603年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有关得出C项;D项排除;AB与试题不符。
19、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正确)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析:四个选项与题目都有关,但从1787年宪法的规划来说只有C正确且全面。
2011年高考历史真题解析分项版11 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
2011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历史)11: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一)选择题(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根本 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解析】: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从唐至清,数量增多,在全国各地分布范围广泛,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
(2011年北京卷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综合黄宗羲的民主启蒙思想及其历史作用,正因为其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的核心思想及历史作用,故被清朝廷列为禁书。
A项是宋明理学的主张;B项是李贽的思想;C项是南北朝以来的思想融合趋势。
(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 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儒学一直是少数士大夫垄断,李贽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2011年安徽卷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2011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广东2011高考历史 15《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含详解精品复习
十五、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说明:本资料精选全国各地高考真题和全国新课标地区名校月考、联考、大市模拟试题,对备战2011年高考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1.(2010年广东卷)“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
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这首诗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解析】C 这首诗出自王阳明之手,诗中认为人人都有自己的价值标准,而万物本源在于自己的心。
反映了“心学” 的理论观点。
2.(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
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解析】A 王安石认为先天的心理能力是从物质产生的,这种物质就是形体。
形体是“有生之本”。
这种从“人是一个感觉体”出发的人性论,是唯物主义的命题。
体现了对探究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考查。
故答案为A。
3.(2010年上海历史卷)宋代,儒学家们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思考人世间的伦理纲常。
这个新角度是A.从矛盾对立转换出发B.从天人感应出发C.从万事万物本源出发D.从人的本性出发【解析】C 此题考察第7分册第2课宋明理学的知识。
课文如下描述: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
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理”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4.(2010年上海历史卷)春秋战国时代,诸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
这一家是A.儒家B.法家C.道家D.墨家【解析】B 此题考察第2分册第5课百家争鸣的内容,法家主张实行君主集权制度,提倡专制独裁,是为了统治者的利益考虑。
故选B。
5.(2010年浙江卷)中国古代学术史上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
2011年高考历史真题解析分项版12 近现代中国思想理论和文化
2011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历史)12:近现代中国思想理论和文化一.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一)选择题(2011年全国卷文综14)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品论:“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某某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X效仿美国发展资本主义(2011年卷文综16)“九州缩地凭挥翰,四海拔图当泛槎(木筏)”。
这是近代诗人X维屏对一部著述的称赞。
这部著述是A.《海国图志》 B.《资政新篇》 C.《变法通议》 D.《孔子改制考》【答案】:A【解析】:X维屏是鸦片战争时期的爱国诗人,此时有关世界地理(“四海拔图“)的专著,在题中选项仅有A项。
(2011年某某卷文综历史4)右图为1878年某某首发的中国第一套邮票中的一枚。
与该邮票设计理念无关的是A.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B.近代西方文化的影响C.“师夷长技”的思想 D.兴、倡新学思想【答案】:D【解析】:解题时注意“1878年”这一关键信息,而兴、倡新学思想出现在维新变法时期,D 项与邮票的设计理念无关。
邮票既体现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要素,又是西学传入的结果,其他三项都有关。
(2011年某某卷文综历史5)《新青年》创刊时即大力提倡某某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某某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某某”与“科学”仍然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某某与科学是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革命的需要(2011年某某卷文综15)辛亥革命“不过是宗法式的统一国家及奴才制的满清宫廷瓦解之表征。
至于一切教会式的儒士阶级思想,经院派的诵咒书符教育,几乎丝毫没有受伤”。
这一评价A.代表了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认知水平 B.对思想启蒙方面的局限性认识不足C.肯定了反对专制、追求某某的愿望 D.基本上不符合辛亥革命的历史事实【答案】:A【解析】:题中材料所说,已经认识到了辛亥革命在政治上的成就及思想文化上的严重缺限,符合辛亥革命历史事实,D项排除;B、C两项表述片面,再排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高考试题分项解析(历史)11: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一.中国传统主流思想(一)选择题(2011年新课标卷文综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民间百姓),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根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解析】: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从唐至清,数量增多,在全国各地分布范围广泛,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需要。
(2011年北京卷文综1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D【解析】:综合黄宗羲的民主启蒙思想及其历史作用,正因为其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的核心思想及历史作用,故被清朝廷列为禁书。
A项是宋明理学的主张;B项是李贽的思想;C项是南北朝以来的思想融合趋势。
(2011年天津卷文综历史3)长期以来,儒学是一种士大夫之学。
明代思想家李贽则提出要正视“世间惟下下人最多”的现实,强调“我为下下人说,不为上上人说”。
这说明李贽A.反对儒家的正统思想B.倡导只为下下人说C.批判地发展传统儒学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答案】:C【解析】:从材料看,儒学一直是少数士大夫垄断,李贽认为普通百姓占据了人口的大多数,一种思想学说要为大多数人服务,被大多数人所拥有,这既是对儒学被少数人垄断的批判,也是对儒学的发扬光大。
(2011年安徽卷文综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A.①④B.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011年广东卷文综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答案】:A【解析】:区分朱熹和王守仁二人在“良知”主张上的不同。
前者指圣贤书的道理;后者强调内心反省。
(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6)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下诏:“宜令郡县皆立学,礼延师儒教授生徒,以讲论圣道,使人日渐月化,以复先王之旧,以革污染之习,此最急务,当速行之。
”“复先王之旧”实质上是指A.延续元朝典章B.继承华夏传统C.复兴汉唐制度D.回归周朝典制【答案】:B【解析】:题中材料主要说明了明初重视儒学教育,而儒学教育的核心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故选B项;其余三项都强调制度,这不是儒学的主要功能,而是政府机构的设置与调整问题。
(2011年海南省单科历史7)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专制,这主要是基于他们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材料二史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一更具民本精神之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定仍与“现代”不谋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赵绎峰《十七世纪中国政治、社会思想诉求的纬度》材料三史观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承”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
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概言之,他们可以对人类发展的原因做解释。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解析】:(1)“不脱离儒家思想道路”是从黄宗羲的阶级属性及儒家思想传统角度而言,“新见”是指其民主启蒙思想中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2)评价历史人物及其思想的特定方法有两个:历史的方法、辩证的方法。
即把他们放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进行一分为二的评价。
对孟德斯鸠“三权分立”思想用历史的方法即可以从时代需要及阶级利益角度评价。
(3)按材料三的观点,中国民主革命思想应该既受中国传统思想影响,也要受外来思想启迪,二者共国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
(2011年江苏省单科历史21)(12分)“今日者拯斯人于涂炭,为万世开太平,此吾辈之任也。
“顾炎武中此成一代大学者,开一代新学风,其思想脉络清晰可见。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教化者,朝廷之先务;廉耻者,士人之美节;……朝廷有教化,则士人有廉耻;士人有廉耻,则天下有风俗。
——顾炎武《日知录•廉耻》材料二夫子所以教人者,无非以立天下之人伦。
……是故有人伦,然后有风俗;有风俗,然后有政事;有政事,然后有国家。
——顾炎武《亭林文集•华阴王氏宗祠记》材料三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不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请回答:(1)顾炎武以拯救时代为己任。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顾炎武该思想产生的政治背景。
(2分)(2)顾炎武以社会教化做为拯救时代的重要途径。
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天下昌明的社会表象,并概括社会教化的功能。
(5分)(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
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并说明其理由。
(3分)(4)在中国历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影响着时人及后世?(2分)(4)识记课本上对顾炎武提倡的学风的表述及后人对顾炎武时代责任感的概括。
(2011年浙江省文综38—(2))材料二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矣。
……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有司之官……无肯为其民兴一日之利者,民乌得而不穷,国乌得而不羁?——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其专在下”、“其专在上”各指什么。
材料中顾炎武提出了怎样的思想主张,并予以简要评价。
(9分)材料二郡县之失,其专在上……今之君人者,尽四海之内为我郡县犹不足也,人人而疑之,事事而制之。
——顾炎武《郡县论》(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王夫之、顾炎武对郡县制的看法。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郡县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8分)【答案】:(1)王夫之:从国家考虑,郡县制不如封建制害处多。
顾炎武:郡县制缺陷在于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积极作用:郡县制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有利于国家统一及稳定,其制为历朝所沿用。
二.古代中国科技、文学和艺术(一)选择题(2011年安徽卷文综13)图4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答案】:A(2011年重庆卷文综13)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被李约瑟誉为“中国科学制图学之父”,“完全可以和欧洲古代著名地理学家托勒密相提并论”。
该学者是A.裴秀B.郦道元C.沈括D.徐霞客【答案】:A(2011年上海市单科历史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A.春秋战国B.秦汉C.隋唐D.两宋【答案】:D【解析】:汴梁(开封)和临安(杭州)作为政治中心,以及经济中心南移,使黄河中下游和长江中下游文化繁荣,诗人较多,正好符合两宋的情况。
(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23)山西悬空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木质框架结构古建筑,紧贴崖壁,半悬空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北魏时期佛教已传入我国②该建筑架构简单,稳定性差③木柱和横梁之间的连接方式主要为钉连接④插进岩石内的横木飞梁和木柱起主要支撑作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2011年山东卷基本能力33)(1分)某些影视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因缺乏考证,有时存在违背史实的错误。
下列片段或场景不符合史实的是A.岳飞说:“身为南宋子民,定当以抗金报国为己任。
”B.汉武帝对卫青说:“此番出兵匈奴,责任重大,愿大胜而归。
”C.顾闳中在画《韩熙载夜宴图》D.隋炀帝乘龙舟沿大运河巡游【答案】:A【解析】:A项中“南宋”是后人所称,不能是岳飞的自称;其余三项符合史实。
(二)非选择题(2011年重庆卷文综37—(1))材料一乾隆年间,朝廷罗致大批文人分批编纂书籍,完成了一大批图书,其数量之多,梦想不会辜负每一个努力的人范围之广,是前代所不及的。
此举被称为是“稽古右文,崇儒兴学”的盛事。
但与此同时,又蓄意借此以收缴并销毁一切认为“违禁”的书籍文献,先后又制造了50余起文字狱。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梁谋”,就是笼罩在文字狱之下的知识分子状况的真实写照。
(1)材料一反映了清朝的哪些史实?(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史实的影响?(6分)- 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