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资料】从《梦游天姥吟留别》论李白诗歌学习精品

合集下载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及反思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及反思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及反思一、教材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的一篇重要诗词,作者是唐代大诗人李白。

这首诗以浪漫主义的手法,描绘了梦中游历天姥山的壮丽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的不满。

同时,诗中的象征和隐喻丰富,是理解李白诗歌风格和唐代浪漫主义的重要文本。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读并背诵诗歌,理解并掌握诗中的主要意象和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李白的豪放不羁和对自由的追求,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分析诗中的主要意象,理解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情感变化,理解诗人在梦游中的自我投射。

四、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有一定的诗词基础,但可能对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理解不深,对诗词的深层含义和艺术手法需要进一步引导和解析。

五、教学方法和策略:1. 朗读感知法: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变化。

2. 分析讨论法: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象,通过小组讨论深化理解。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人在梦游中的情感体验。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一些中国古代的名山大川图片,如泰山、华山等,引导学生讨论这些地方的神秘色彩和文人墨客的向往之情。

2. 提出问题:在这些名山中,哪一座山在古代诗人的笔下最为神秘、最为浪漫?引出“天姥山”,并介绍《梦游天姥吟留别》的作者李白。

(二)、初读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理解大意。

2. 教师指导学生划分诗歌的结构,大致分为“入梦”、“梦游”、“梦醒”三个部分。

(三)、细读分析1. 分析“入梦”部分,理解诗人是如何描绘出一个奇幻的梦境入口的,引导学生感受诗人的想象力。

2. 分析“梦游”部分,讨论诗人梦中游历的景象,如“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等句,引导学生理解诗人的浪漫主义情怀和对自由的向往。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学设计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七言古诗的一般特点,体会李白作品的艺术风格。

2、正确认识诗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与权贵妥协的反抗精神和伤感情绪。

3、领会想象奇特和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难点体味李白积极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时数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群星璀璨的盛唐诗坛上,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颗巨星。

他壮游天下,平揖王侯,生性狂放,磊落不群;他的诗境界壮阔,想落天外,既有奇异瑰丽的浪漫笔调又有着真挚、质朴的人情味。

二、常识简介1、解题⑴梦游:说明内容的虚实。

⑵天姥:指天姥山,是所梦的内容。

⑶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如同散文中的随笔,可以不拘一格。

其它的如“歌”、“行”等。

⑷留别:说明本诗写作目的。

是临行前留下这首诗向朋友话别的意思,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发挥,表明自己的态度和意向是真。

⑸文体知识: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

七言古诗简称“七古”。

“古诗”又称“古体诗”,是相对于格律严格的“近体诗”而言。

“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

今天所学的这首诗属于哪一种呢?(属于前一种,即“歌行体”)2、作者简介李白素有“诗仙”之称,在中国文学史上是最具浪漫主义气息的诗人。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祖藉陇西成纪(今甘肃泰安东),生于碎叶(今巴尔克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25岁始离川在各地漫游。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论李白诗歌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论李白诗歌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论李白诗歌从《梦游天姥吟留别》论李白诗歌[内容提要]: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李白诗歌的主要倾向和特点是浪漫主义激情和浪漫主义艺术美质。

本文试图通过他的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探讨其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及其成因。

该诗题又作《别东鲁诸公》。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在唐都长安受权贵们的排挤,被放出京。

次年李白将由东鲁南游越中,行前以此诗书赠友人。

全诗托以梦幻,设以虚境,用梦游天姥的浪漫主义奇特想象,寄以情怀,向山东诸公申明心迹;通过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光明等理想境界的追求,对王侯、权贵的傲岸不屈的蔑视。

(一)李白诗歌概述(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形成以及表现在其中的浪漫主义特色(三)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成因1、浪漫主义诗作形成的社会因素2、特殊的个人因素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

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和内战,在从中原到塞北普遍施行均田制的基础上,李唐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强盛。

同样,在艺术创作方面,打破框框、突破传统,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野草,豺狼尽冠缨”,“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之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应玄宗之征入长安,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满怀政治热情地把“济苍生”、“安黎元”、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愿望寄托在玄宗身上,他利用和玄宗接近的机会对他申述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针对某些现象对玄宗进行劝谏,如他在诗中说:“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夸胡新赋作,谏猎短书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及研究性学习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及研究性学习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及研究性学习 只看到这一面,还要看到另一面,更强烈的一面。

在李白 的思想当中,和“人生无常”相伴而来的,不是对人生的屈服,不是跟权臣 贵戚同流合污,而是对上层统治者的蔑视和反抗。

他的求仙访道,也不是像秦始 皇、 汉武帝那样为了满足无穷的贪欲, 而是想用远离现实的办法表示对权臣贵戚 的鄙弃和不妥协, 正像诗的结句所说: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哪能够低头弯腰伺候那些有权有势的人,使得我整天不愉快呢!从这里可以看出 诗人的思想是曲折复杂的,但是它的主要方面是积极的,富有反抗精神的。

下面再简单谈谈这首诗的艺术风格。

李白是我国古代诗人中浪漫主义流派的杰出代表。

这首诗, 在构思和表现手 法方面,就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它完全突破了一般送别、留别诗的惜别伤离的老 套,而是借留别来表明自己不事权贵的政治态度。

在叙述的时候,又没有采取平 铺直叙的办法, 而是围绕着一场游仙的梦幻来构思的, 直到最后才落到不事权贵 的主旨上。

这样的构思,给诗人幻想的驰骋开拓了广阔的领域。

跟这样的构思相 适应的是,大胆运用夸张的手法来描述幻想中的世界,塑造幻想中的形象。

在这 方面,诗人显示了非凡的才能,他写熊咆龙吟,写雷电霹雳,写空中楼阁,写霓 衣风马„„把幻想的场面写得活灵活现,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

杜甫 说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十分恰当的评论。

还应该注意,作 者不是为写幻想而写幻想的, 写幻想是为“不事权贵”的主旨服务的。

他写神仙 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自己一心想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 实世界的憎恶,不愿跟权臣贵戚同流合污。

不事权贵的主旨,像一盏聚光灯,把 全诗照明,幻想在这灯光里才生动起来,否则,即使再铺张百倍,也是不会放出 动人的光彩的。

这首诗是七言古诗 。

七言古诗是旧体诗的一种,在唐以前就形成了。

到了唐代在思想内容和艺 术形式上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通用12篇)

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通用12篇)

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通用12篇)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通用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诗词《梦游天姥吟留别》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古体诗的一些特点,在此基础上把课文熟读成诵,了解李白及其诗作的相关背景。

2赏析诗歌的巧妙构思,理解诗作的主题思想。

3认识李白的“游仙”之念是他对黑暗现实的消极反抗,表现了他不事权贵的性格。

教学重难点:鉴赏“梦游”的意境,初步体会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的基本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鉴赏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鸳鸯蝴蝶梦》歌曲:“昨日像那东流水,离我远去不可留,今日乱我心,多烦忧,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熟悉的旋律响起,学生兴趣调起,教师借机发问,歌词化用了哪位诗人的诗?学生答,李白的《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学生齐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这首诗作为古体诗的特点非常清晰,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这首诗的特点,由此明确古体诗的特点。

二古体诗的特点: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多数通篇是五言句或七言句,也有以五言句或七言句为主而杂有长短句的;平仄没有严格的规定,体现自由的抑扬韵律;用韵比较自由,可以一韵到底,也可以换韵。

篇幅一般较长,容量也较大。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的一首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简介李白及写作背景。

由以下几句李白的诗串接介绍“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十五好剑术”“五步杀一人,千里不留人”“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素有“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之志,盼望有一天能由“布衣”而“卿相”。

长安三年,占尽了风光,终被赐金放还。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导语】《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诗⼈李⽩的诗作。

这是⼀⾸记梦诗,也是⼀⾸游仙诗。

此诗以记梦为由,抒写了对光明、⾃由的渴求,对⿊暗现实的不满,表现了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叛逆精神。

以下是⽆忧考为⼤家整理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部编版⾼⼀上册语⽂第⼋课《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原⽂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城。

天台四万⼋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夜飞度镜湖⽉。

湖⽉照我影,送我⾄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澹澹兮⽣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照耀⾦银台。

霓为⾐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来下。

虎⿎瑟兮鸾回车,仙之⼈兮列如⿇。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青崖间。

须⾏即骑访名⼭。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颜!2.部编版⾼⼀上册语⽂第⼋课《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教学⽬标: 1.知识与能⼒:通过了解李⽩的⽣平思想,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

2.过程与⽅法:诵读、讨论全诗,重点鉴赏诗歌中的景物。

3.情感⽬标:理解封建社会中知识分⼦的遭遇和苦闷等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讲解第三段梦境的内涵,进⽽理解诗歌的主旨。

教学难点:认知诗歌中景与情的关系,理解诗⼈复杂的思想情感。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 通过学⽣在初中时学过的诗歌,引⼊到本课。

(让学⽣在温故中知新) ⼆、解题——梦游天姥吟留别 三、写作背景 李⽩早年就有⼤济苍⽣的志向,唐⽞宗天宝元年,朋友道⼠吴筠推荐李⽩,⽞宗于是把他召到长安。

李⽩本想借此机会有所作为,但⽞宗只把他看做⼀介词⾂,并不重⽤。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看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看李白的浪漫主义精神
不愉快呢 ! 从全诗 的主 旨看出诗人 的思想是 曲折复杂 的, 但 它主要是积极 ,富有反抗精 神。
入梦缘由
天姥的 “ 或可睹”则成了一种强烈的诱惑。 如此以瀛洲陪衬天姥, 以虚衬实, 联想对比, 不仅给天姥山蒙上 了一层神秘美妙的面纱 , 而且勾起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念头。 紧接四旬, 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天姥 山的特点 “ 向天横” 、“ 拔五岳” 、“ 掩赤城” 、 “ 倾天台”来衬托其雄峻巍峨 , 进一步勾起 了作者神游天姥的强烈愿望 。 再具体 以天 台 作陪衬,说天台之高 “ 一万八千丈” ,但在 天姥面前却显得十分矮小 , 好象要拜倒在它 的脚下。这样高峻雄伟的天姥山 , 这样美丽 的大 自 然 ,怎能不 引起诗人梦游之念呢? 开篇写瀛洲的扑朔迷离 , 若 隐若现 , 便 是寄托他在入长安之前 ,长期访仙求仕 而不 得 的惆怅 。 诗人并没有直接说 出天姥 山怎样 高, 却用比较和衬托的手法, 把那高耸的样
对人生的伤感情绪和逃避现实 的态度 , 表现 了李 白思想当中消极的一面。 封建社会里属 于封建统治阶级的知识分子, 在政治上遭受
天忽然 昏黑 了。熊在咆哮,龙在吟啸 , 震得
挫折的情况下, 对人生抱消极态度, 是可以
理解的。 但是评价李 白在此 诗的思想时 , 决不能

山石、泉水、深林、峰峦都在发抖。天气也 急剧地变化,青青的云天像要下雨,蒙蒙的

只看到消极 的这一面 , 还要看到另一面 , 有 着更强烈欲望的一面。在李白的思想 当中, 和 “ 人生无 常”相伴而来 的, 不是对人生 的 屈服 , 不是跟权 臣贵戚 同流合污 ,而是对上
浪 漫 主

节奏 参差错落 , 铿锵有力, 把天门打开时的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一、现实的幻化李白凭借想象的翅膀驰骋古今,翱翔八方,把现实与梦境、仙境以及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

描写神话,点化事物,渲染意境,是李白诗歌的鲜明特色。

《梦游天姥吟留别》这首诗以“梦”来安排全文,通过入梦、梦游、惊梦的形式来安排结构。

诗的首句“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一开始就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

岂料越人一谈起天姥山的胜景正好激发了他的兴致,遂感到云霞明灭的天姥山恍若在眼前。

于是诗人通过梦幻的形式,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和赞美,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接下来描写天姥山隐于云霞明灭之中,引得诗人进入了梦幻。

接着诗人通过梦游的形式展现出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只见山中石径盘旋,深山处光线幽暗;又听天鸡高唱,看到海日升空,一片曙色;又忽觉暮色降临,暮色中熊咆龙吟,震响于山谷之间。

梦中诗人把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描绘得目眩神迷、奇幻莫测,把神话传说中的事物与对大自然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奇特的梦幻使得积极浪漫主义思想得以充分的发挥。

二、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李白的诗歌雄奇奔放,善于运用丰富而奇特的想象,创造出寄托着诗人情感世界和精神境界的绚丽多姿的艺术形象。

李白诗歌中有大量的想象,有的诗通篇是想象。

《梦游天姥吟留别》正是这方面的典型。

诗人借助梦境开展大胆的想象描绘了天鸡高唱,海日升空,熊咆龙吟,霓衣风马等超现实的想象。

在诗人笔下的仙境没有森严的等级,没有尔虞我诈,众仙都是平等相处,就连凶猛的老虎也都驯服地为众仙弹琴鼓瑟,真是一派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融乐世界。

这种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所向往的,寄托了诗人奔放的热情和对自由、光明的追求。

三、大胆而又真实的夸张李白经常使用夸张这种手法来表达强烈炽热的感情。

从他那大胆而又真实的夸张中表现出其诗歌的浪漫主义艺术特色。

由于诗人的感情奔放,爱憎的情绪强烈,一般抒写手法常不足以表达其汹涌的激情,于是借助于迥出现实生活的夸张来抒发情感。

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

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

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3篇高中必修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精品教案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过程与方法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理解诗歌的抒情结构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诗人抒情的手法及其浪漫主义特征。

三、教学方法朗读法、讲授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背几首学过的李白的诗歌,老师随之导入:李白是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豪迈洒脱,雄奇奔放,超脱于俗世,但是李白并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圣人,他有和我们普遍人一样的遭遇、苦恼和追求,今天让我们通过一个梦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整体感知1.找一位学生朗读全诗老师明确:作为诗歌的学习,准确的朗读是第一步。

2.老师配乐范读明确:读音准确是第一步,作为赏析,还要读出诗歌的感情。

(三)深入研读1.学生读第一段后思考天姥山是什么样子,引导学生体会“连”、“横”、“拔”、“掩”、“倾”等字的妙用,再齐读,读出语势变化。

2.由老师设问哪几句是描写梦中天姥山的句子将第2段切分成三部分。

(1)赏析第一部分(到“水澹澹兮生烟”):引导学生自读,然后就自己喜欢的句子读读,感受诗人当时的内心世界,并用自己的声音传达出这种心情。

(2)赏析第二部分(到“仙之人兮列如麻”)老师明确:诗人游兴正浓,这时天色暗下来,转瞬间在诗人面前出现了一个神仙世界。

学生自读后闭目想象神仙世界的情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描述。

找学生读自己的描述文字,然后引导学生讨论,神仙们聚集到金银台上做什么?再找学生读这几句,读出向往与喜悦之情,然后齐读体会,最后要求当堂背诵这几句。

(3)赏析第三部分(到“失向来之烟霞”)老师设问:诗人在梦到最美好的时候突然醒来,此时心中是什么感受?应该怎样读这几句诗?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诗人的惆怅与失意。

语文:2.5《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知识精讲(语文版必修2)

语文:2.5《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知识精讲(语文版必修2)

《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学习李白诗三首《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二. 学习目标:1、理解每首诗的意思。

2、突破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的理解和鉴赏。

3、加强诵读,在吟诵中领会诗的意境。

4、清楚诗人的简要生平、思想和诗作的写作背景。

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内容,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

2、分析《蜀道难》的写作特点,了解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通过品评李白的诗歌,初步了解李白的思想性格和李白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 知识归纳总结:李白的乐府诗大量地沿用乐府古题,或用其本意,或翻案另出新意,能曲尽拟古之妙。

其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如《丁都护歌》、《出自蓟北门行》、《侠客行》等,均属于缘事而发之作,与《古风》诗一样,表达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

再一方面,则是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身,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这后一方面的乐府诗,因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

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既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抒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

如《蜀道难》的古辞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未成时的悲愤。

李白的这一类乐府诗,虽说是拟古,却处处有“我”在,呈现出他人无法摹拟的个性特色。

如《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从语调到气势,都是李白式的,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

诗人在选择乐府旧题抒写己怀时,常根据这个题目在古辞中的寓意和情感倾向,进行创造性的生发和联想,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赏析一】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

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缤纷多采的艺术形象,新奇的表现手法,向来为人传诵,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这首诗的题目一作《别东鲁诸公》,作于出翰林之后。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这是李白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离长安后,曾与杜甫、高適游梁、宋、齐、鲁,又在东鲁家中居住过一个时期。

这时东鲁的家已颇具规模,尽可在家中怡情养性,以度时光。

可是李白没有这么作,他有一个不安定的灵魂,他有更高更远的追求,于是离别东鲁家园,又一次踏上漫游的旅途。

这首诗就是他告别东鲁诸公时所作。

虽然出翰林已有年月了,而政治上遭受挫折的愤怨仍然郁结于怀,所以在诗的最后发出那样激越的呼声。

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

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虚托,但无论是否虚托,梦游就更适于超脱现实,更便于发挥他的想象和夸张的才能了。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诗一开始先说古代传说中的海外仙境──瀛洲,虚无缥缈,不可寻求;而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浮云彩霓中时隐时现,真是胜似仙境。

以虚衬实,突出了天姥胜景,暗蕴着诗人对天姥山的向往,写得富有神奇色彩,引人入胜。

天姥山临近剡溪,传说登山的人听到过仙人天姥的歌唱,因此得名。

天姥山与天台山相对,峰峦峭峙,仰望如在天表,冥茫如堕仙境,容易引起游者想入非非的幻觉。

浙东山水是李白青年时代就向往的地方,初出川时曾说“此行不为鲈鱼鲙,自爱名山入剡中”。

入翰林前曾不止一次往游,他对这里的山水不但非常热爱,也是非常熟悉的。

天姥山号称奇绝,是越东灵秀之地。

但比之其他崇山峻岭如我国的五大名山──五岳,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仍有小巫见大巫之别。

可是李白却在诗中夸说它“势拔五岳掩赤城”,比五岳还更挺拔。

有名的天台山则倾斜着如拜倒在天姥的足下一样。

这个天姥山,被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巍巍然非同凡比。

这座梦中的天姥山,应该说是李白平生所经历的奇山峻岭的幻影,它是现实中的天姥山在李白笔下夸大了的影子。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高中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课题《梦游天姥吟留别》课型新授课课标解读本课属于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单元学习目标是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理解诗歌情感表达的异同,感受鉴赏古代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并学习写文学短评。

对于古代诗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教育部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传统诗文中汲取营养,给学生真正注入中国传统文化的‘基因’,打上中国‘底色’,学会‘中国表达’和‘中国智慧’”。

这“中国基因、中国底色和中国智慧”就是中国历代文人的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生命情怀和抒情达意的方式。

教材分析《梦游天姥吟留别》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一首古体诗,作为一篇讲读课文,作为必读必讲篇目,不仅仅因为这是名家名篇,更主要的是这首古体诗最能体现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表现李白傲岸不羁的性格。

如果能够通过反复诵读,引导学生进入李白为我们创造的天马行空般神奇瑰丽的想象境界,就能更好的理解李白的情感与人格精神。

学情分析在此之前,我们的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量的古代诗文,了解了一些诗文的学习方法,尤其是对李白和其诗歌已有一定的对了解。

因此学习本诗,不能是以往所学的简单重复,而是着重从文学鉴赏的角度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古代诗文,通过学生自己的诵读、鉴赏、探究,进而感受诗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魅力,最终从中吸取营养,发展自身。

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掌握重点实词的含义,对作品作个性化解读。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诗歌中的对比、衬托、夸张等艺术手法,感受意境美。

审美鉴赏与创造:反复诵读诗歌,把握诗歌意象,发挥想象力,品味中国古典诗歌的意境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李白的人生经历,学习诗人不畏权贵,追求独立人格的精神。

重点通过把握诗歌意象,体会诗人复杂丰富的思想感情。

难点体悟诗人看似消极表层之下的积极高尚的人格追求。

教学准备教具:一体机学具:笔、本(课本、练习册、作业本、笔记本)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设计意图导入观看《长安三万里》片段视频:提问:李白是怎样评价自己的?后人对李白的评价不一而足,那么与李白同时代的杜甫是怎样评价李白的呢?ppt展示杜甫《春日忆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精粹教案及反思

《梦游天姥吟留别》精粹教案及反思

《梦游天姥吟留别》精粹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梦游天姥吟留别》的背景及意义。

(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能够背诵并默写《梦游天姥吟留别》。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

(2)体会诗中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3)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兴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点1. 诗文背景及意义。

2. 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3. 诗文的背诵和默写。

三、教学难点1. 诗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2. 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简介李白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2)阐述《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文,理解大意。

(2)鼓励学生查阅资料,了解诗中的生僻词语和典故。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鉴赏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美景描绘。

(2)探讨诗中的哲理和作者的追求。

5. 背诵与默写:(1)让学生全文背诵诗文。

(2)随机抽取学生默写诗文。

6. 课堂小结: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写一篇关于诗中意象和情感的分析文章。

3. 选择一首李白的其他诗作,进行鉴赏分析。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难度。

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水平和批判性思维。

要激发学生对古典诗词的热爱,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

2. 情境教学:创设相关情境,让学生更好地感受诗文的美。

3. 案例分析:选取典型诗例,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表达技巧。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案前言: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以其想象的瑰丽奇特、夸张的大胆离奇,特别是其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深得高中生的喜爱,以下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李白,了解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技能目标在朗诵中体会诗歌丰富的想象和天马行空的行文气势。

3、情感目标熟悉诗人当进的写作心境,体悟诗歌所表现出的复杂的思想情绪重点难点1、鉴赏雄奇瑰丽、变幻莫测的梦境以及深层含义。

2、感悟李白蔑视权贵、追求自由的思想感情,学习他独立傲岸的人格。

课时安排 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这样一副对联: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气,青莲居士谪仙人。

请问:这幅这联写的是谁?(李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白专题》。

李白是我们陌生的老朋友。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与人称“诗圣”的杜甫是唐代诗坛的双子星座。

二、作者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盛唐诗人,是我国古代继屈原之后的又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

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活动,大体上是在唐玄宗开元、天宝这四十多年中。

历史上称这个时期为“开元盛世”,是唐代社会最繁荣的时期。

他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思想,希望能有一番作为。

天宝二年,因朋友吴筠推荐,李白被唐玄宗召入长安,做了翰林供奉(皇帝的文学侍从官),这时他已四十二岁了。

李白奉召进京,本想能借此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玄宗只给了他一个侍御闲职,并不重用他。

而且他一身傲骨,不肯与权贵同流合污,又因醉中命玄宗的宠臣高力士脱靴,得罪了权贵,连玄宗也对他不满。

他在长安仅住了一年多,就被赐金放还,他那由布衣而卿相的梦幻从此完全破灭。

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心情非常苦闷,也使他看清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

被排挤出长安的第二年,即天宝四年(745)年,李白准备由东鲁(今山东)南游吴越(今江苏南部,行前写了这首向朋友表明自己心情的诗。

高一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精讲

高一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知识精讲

诚西郊市崇武区沿街学校高一语文梦游天姥吟留别【本讲教育信息】一.教学内容: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目的1、理解诗歌所表现出的诗人情怀,领会李白诗歌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2、学习诗歌的表现手法,从而领会诗歌美质。

一、导入夕阳西下,夜幕降临,傍着古朴优美的旋律一轮明月缓缓升起。

放飞思绪在历史长河中,不禁感慨“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说到古人与月,我们便不禁想到一位伟大浪漫主义诗人,他与月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他就是“李白〞,月之于李白,不但伴随着他寂寞潦倒的一生,也丰富了他诗艺的殿堂,可以说“明月〞装饰了李白的诗。

诗人余光中曾赋诗评点李白:“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我们可以在头脑中思索一下李白的与月有关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静夜思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闻……寄惧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宣州谢……云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子夜吴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二、作者及背景介绍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被称为“诗仙〞,代表作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安世济民〞、“功成身退〞是他一生的愿望。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经友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征召进京。

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

但到了长安,得到的是翰林供奉,任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

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粪土王侯〞不甘趋炎附势,招致了权贵的谗毁,不到三年〔公元744年〕唐玄宗以“赐金还乡〞为名,把他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实在际的梦想。

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分开了京城,重新继续他的遨游生活。

天宝四年秋〔公元745年〕,他离家南下准备再游吴越时写下这首诗留赠给友人,借以排遗内心的悲愤,表现对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世俗权贵的蔑视,对理想世界的追求。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诗歌的阅读鉴赏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诗歌的阅读鉴赏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看诗歌的阅读鉴赏祝梦希【摘要】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new curriculum,a new repuirement forthe teaching of ap-preciating ancient poetry is made. Its main goal is to cultivate the learners'appreciation and aesthetic a- bility, to help them gradually form reading ancient poems ability on their own, and raise the quality of Chinese. This paper, using" Tianmu Mountain ascended in a dream" as an example, analyzes the way to reading and appreciating poetry mainly from four aspects like reading, aftertaste, analysis and percep- tion, and thus has certa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在新课程背景之下,古诗词阅读鉴赏教学也有了新的要求,其主要目标是要对学生的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进行培养,从而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逐渐形成独立阅读古诗词的能力,并从中培养语文素养。

以《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主要从诵读、回味、评析以及感悟这四方面来分析诗歌的阅读和鉴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期刊名称】《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12)001【总页数】4页(P24-27)【关键词】《梦游天姥吟留别》;诗歌;阅读;鉴赏【作者】祝梦希【作者单位】益师艺术实验学校,湖南益阳413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424.1诗歌的诵读、回味、评析以及感悟从具体来讲:诵读就是要把诗歌的意味读出来,来对诗歌的感情基调进行初步的理解;回味就是要把诗歌的相关意象以及关键词语进行品读,并对其所要表达的感情色彩进行理解;评析就是要对诗歌的意境以及表现手法进行赏析,并对其主要作用进行评析;感悟就是要把诗中的独特情思感悟出来,对诗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以及现实意义进行理解。

李白诗词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诗词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诗词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2)李白诗词赏析《梦游天姥吟留别》忽明忽暗有时还能看见。

天姥山仿佛连接着天遮断了天空。

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天台山虽高一万(一万为正确版本,四万经考证为误传)八千丈,对着天姥山,(却矮小得)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

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一天夜晚飞渡过明月映照下的镜湖。

镜湖上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伴随我到了溪。

谢灵运住的地方如今年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清啼。

我脚上穿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的山路。

(上到)半山腰就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在半空中传来天鸡报晓的叫声。

无数山岩重叠,道路盘旋弯曲,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晚了。

熊在怒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

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

电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被崩塌似的。

仙府的石门,的一声从中间打开。

洞中蔚蓝的天空广阔无际,看不到尽头,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阙。

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

老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

仙人们成群结队密密如麻。

忽然(我)魂魄惊动,猛然惊醒,不禁长声叹息。

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全都消失了。

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像梦中的幻境这样,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水一样一去不复返。

告别诸位朋友远去(东鲁)啊,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暂且把白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要远行时就骑上它访名山。

岂能卑躬屈膝,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舒心畅意,笑逐颜开!【讲解】天姥山,在浙江绍兴新昌县内,传说登山的人曾经听到仙人天姥的歌声,因此得名。

《梦游天姥吟留别》,或称《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亦称《别东鲁诸公》。

天宝元年(742)秋天,李白被唐玄宗召入京都长安,待诏翰林,实际上除了应制作诗、“多陪侍从之游”外,别无他事可作,更无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

对这种无聊的御用文人生活,李白日渐厌倦,同时,因为诗人蔑视权贵,不断遭受排挤与诽谤。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2022年 高中语文部编人教版精品教案《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因声求气,逐步加深对李白“诗仙〞内涵的理解。

2、结合文本,缘景明情,理解“诗仙〞艺术的浪漫艺术和人生的理想追求。

3、知人论事,探究并揭示“诗仙〞内涵。

教学准备课前通过导学案,疏通字音、诗意,注意停顿起伏,反复诵读,因声求气。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公非人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这是贺知章心中的李白;“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这是余光中心中的李白;唱红了李荣浩的“如果能重来,我要选李白〞表达了现代人对李白的爱慕。

李白是国人心中的“诗仙〞,从古到今,无人质疑。

可同学们知道因何称之为“诗仙〞吗?今天,我们以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为例,一起来探究“诗仙〞内涵吧!〔PPT1〕二、因声求气入诗境课前,我们疏通了字音、诗意,反复诵读,因声求气。

现在让我们在朗诵声中进入诗境吧!〔PPT2〕问:标题是诗文之眼,从诗题中同学们读出了哪些信息?〔PPT3〕【出示课件】梦游天姥:是写作内容。

〔梦前梦中梦后〕吟:古诗体式,多有悲愁慨叹之意,形式活泼,不拘一格,主要表现在诗句节奏的多变。

很适合抒发起伏跌宕的感情。

留别:本诗写作原因。

另名?别东鲁诸公?或?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这样我们通过诗题就把握了诗的内容,我们一起读出诗题吧!注意停顿。

三、缘景明情觅仙踪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诗是诗人主观情感和客观物象相融合的世界,这就是我们缘景明情的依据。

现在请同学们齐读梦前、梦中两段,读时请找找在这两段中写了哪些景?这些景又构成了哪些画面?〔PPT4〕请小组合作,找出你们喜欢的几幅画面,从下面三个方面说说你们的品读收获。

【出示课件】运用了?的手法〔或词语〕描绘了?的画面融入了?的情感交流小结,点评提升明确:①第1段“越人语山〞,通过“瀛洲〞“烟霞〞等衬托了天姥山的神奇、高大,通过“天〞“五岳〞“赤城〞“天台山〞等进行比照,用“信〞“或〞“连〞“横〞“拔〞“掩〞“倾〞等词语和极度的夸张手法,描绘了天姥山的高大雄伟,激发人们的神往之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梦游天姥吟留别》论李白诗歌[内容提要]:李白是我国文学史上继屈原之后又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在他的诗中,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李白诗歌的主要倾向和特点是浪漫主义激情和浪漫主义艺术美质。

本文试图通过他的名作《梦游天姥吟留别》探讨其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及其成因。

该诗题又作《别东鲁诸公》。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李白在唐都长安受权贵们的排挤,被放出京。

次年李白将由东鲁南游越中,行前以此诗书赠友人。

全诗托以梦幻,设以虚境,用梦游天姥的浪漫主义奇特想象,寄以情怀,向山东诸公申明心迹;通过浪漫主义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光明等理想境界的追求,对王侯、权贵的傲岸不屈的蔑视。

(一)李白诗歌概述(二)《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形成以及表现在其中的浪漫主义特色(三)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成因1、浪漫主义诗作形成的社会因素2、特殊的个人因素唐代历史揭开了中国古代最为灿烂夺目的篇章。

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和内战,在从中原到塞北普遍施行均田制的基础上,李唐帝国在政治、经济、军事上都非常强盛。

同样,在艺术创作方面,打破框框、突破传统,表现出一种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地引进和吸收,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

一种丰满的、具有青春活力的热情和想象渗透于盛唐文艺中,奏出了强劲的“盛唐之音”。

唐盛艺术的典型代表是唐诗。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李白《朝发白帝城》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李白《江上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李白《将进酒》这是盛唐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李白的声音。

李白的一生几乎在漫游中度过,他纵酒高歌,遨游天下,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

开阔的视野、丰富的人生体验激发着李白澎湃的诗情,他热情地歌颂祖国的壮丽河山,“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他满怀自信地追求理想和光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他关注现实,关心人民疾苦,“俯视洛阳川,茫茫皆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创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造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的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这些成就,使他的诗成为屈原之后浪漫主义诗歌的新的高峰。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应玄宗之征入长安,他“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满怀政治热情地把“济苍生”、“安黎元”、辅佐君王治理国家的愿望寄托在玄宗身上,他利用和玄宗接近的机会对他申述自己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和主张,针对某些现象对玄宗进行劝谏,如他在诗中说:“遭逢圣明主,敢进兴亡言”、“夸胡新赋作,谏猎短书成”。

然而此时的玄宗失去了往日励精图治、任用贤才的明君风采。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他深居宫中、沉溺于声色,追求荒淫侈糜的生活,把李白只当作一个吟诗作乐的宫廷清客和点缀升平的御用文人,以满足他的享乐需求。

但李白豪放不羁的性格,蔑视权贵的气派,“不屈己、不干人”的生活态度以及“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的傲岸风骨,不久就遭到权贵们的嫉妒、谗毁,玄宗也以他不是“廊庙之器”为借口而逐渐疏远了他。

权贵的谗毁、玄宗的疏远激起了李白内心的极度苦闷和矛盾,也因此更加清楚地认识到了唐王朝统治阶级的黑暗腐败、官场的复杂以及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

天宝三年(公元744年)春,他被“赐金放还”,离开长安。

三年的供奉翰林生涯没能实现他“济苍生”、“安黎元”的夙愿,这是他政治上的一次大失败。

他曾一度消沉,“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以此表示对现实的愤懑。

天宝四年(公元745年)他将由东鲁南游吴越留别友人时,写下了《梦游天姥吟留别》。

诗以梦中游仙的形式,寄托了诗人在政治上的苦闷以及超越苦闷的心情,表达了对自由、光明等理想境界的追求,对王侯、权贵的傲岸不屈的蔑视。

充分展现出诗人大胆反抗现实的精神。

在这首诗中,诗人的幻想色彩浓郁,浪漫主义特色表现得特别突出。

首先,表现在诗作中的是他用梦幻的形式对超现实的幻想境界的追求和描摹。

全诗可分为入梦、梦游、惊梦三部分。

乍一开篇,诗人出以对句,“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故意推宕一笔,以神山的不可觅求,反衬出天姥之分明可睹,点示题旨。

接着,进入对天姥的刻画。

诗人写其山之壮阔:“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天姥拔地耸天,大有横空出世之气概。

再用对比手法,盛夸气势超拔的五岳,盖过山峰连绵的赤城。

这样对比犹觉不足以显示天姥的峻高和气势,巍峨的天台山跟天姥比,也相形见绌。

这一来,水涨船高,不明言天姥之高,而其高自出;不直说其势,而遮天蔽日、横云割雾的气势自可相见,使之更为显著和突出。

正因为天姥高峻无比,气势雄伟,诗人不禁心动身驰,浮想翩然。

为了能尽快见到梦寐以求的天姥山,“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交代了“梦”的缘起,由聆听“越人语”而神思腾越,张开想象的彩翼翱翔于九天之上,于是当年“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浪迹吴越的山水见闻便再次显现脑际。

这样,此番的梦游不仅有现实的触发,而且有往昔的基础,因而奇特的浪漫主义想象就深深地植根于历史和现实的土壤之中。

诗人“一夜飞渡镜湖月”,进入全诗的梦游部分。

着一“飞”字,摹拟出神入化,足见“渡”是何等的迅速,诗人对吴越的神往是多么急切。

“夜”、“月”的入句,既环扣了题目“梦”字,又使诗的境界弥漫出清丽的氛围。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借湖光乘月色瞬间到了天姥山,“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从奇丽壮观的海日到危耸险峻的高山,“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从曲折迷离的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栗的深林层巅,“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突兀的意象打开了另一境界,把幻想托上了高峰,想象的彩翼振翮直上。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这是诗人梦游畅想的最高境界,也是全诗最为饱满、明朗的艺术画面。

虚拟仙界的俊逸飘忽,实是表明诗人的超凡脱俗。

正当诗人沉浸在仙气缭绕、变幻莫测的画面中神志俱忘时,“忽魂悸以魄动”,诗人心悸梦醒,惊坐长叹。

诗的境界陡然剧变,诗的情绪急转直下。

充分表现了理想与现实、个人与环境的尖锐矛盾。

由此全诗进入第三部分。

诗人梦醒低徊失望之余吟道:“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是全诗的主旨所在,也是全篇感情的凝聚点,在诗的结构上是“卒章显其志”,所显的是诗人嶙峋直立的傲志,不取悦于世而又不苟合于世的一腔怨愤。

李白从现实去入梦,去畅游,大梦一醒,又回到惨淡的现实之中。

梦中他把自己理想中的世界描绘的目眩神迷、奇幻莫测,诗人把神话传说中的事和对大自然的真实体验融合在一起,描绘出自己理想中的美景胜色,丰富奇特的幻想使得积极浪漫主义思想得以充分的发挥。

其次,丰富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创造了新奇的艺术境界,寄托了诗人奔放的热情和对自由、光明的追求。

这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又一特色。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诗人由梦境进入仙境,“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李白大胆地借用奇特的夸张、缤纷的想象手法描述幻想中的仙镜:青冥浩杳的苍天广无边际、日月光辉同时照耀着神仙住处金银台。

在“日月照耀”的光明背景下,众多仙人降临。

他们有神虎鼓瑟,有鸾鸟驾车鱼贯而下,列队而来。

这里没有森严的等级,没有尔虞我诈。

众神仙都是平等相处,就连凶猛的老虎也都驯服地为众神弹琴鼓瑟,真是一派天地万物为一体的融乐世界,这种境界正是诗人所追求、所向往的。

本是诗人急切地梦游求仙,现在却是仙人热烈地来欢迎,这正说明了诗人追求自由的心情多么的急切。

再次,李白继承了屈原开创的香草美人传统,多用比拟、象征的手法表现自我,感讽时政,兴寄遥远,意蕴丰富。

诗中充满了浪漫主义精神和浪漫主义艺术美质。

当诗人政治上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后,他内心的痛苦无法排遣,正如屈原遭谗后上叩天阍下求佚女的心境,他写梦境的优美,神仙世界的美丽,正是反衬现实世界的丑恶;写对仙境的向往和追求,正是表达自己对于现实环境的失望以及对社会体制和人情世态等“不如意”的一切的激愤和批判。

最后,诗歌的语言清新自然,活泼奔放。

全诗语言寓豪放于自然,见深刻于浅显,圆活通畅,音韵浏亮,一扫六朝以来的绮靡诗风。

“安能摧眉拆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诗人对于权贵不妥协的抗争,诗句参差错落,明白自如,表现力相当丰富。

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艺术特色有其产生的社会因素。

盛唐时期政治开明、经济繁荣昌盛,这种环境下形成了李白豪迈的性格、炽热的情感、敏锐的政治追求,这些条件奠定了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思想基础。

开元、天宝年间,唐帝国国力极度强盛,经济、文化等方面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这就提高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也激发了诗人们建功树勋的种种幻想。

在这种时代精神的感召下,李白以“济苍生”、“安黎元”为己任,一生不懈地追求报效祖国的机会,“莫怪无心恋清境,已将书剑报明时。

”正是李白心志的表现。

唐代庶族出身的知识分子大都无视世族门阀那一套宗族礼法,思想上狂傲豁达,不拘儒学正宗,行为放浪不羁。

加之李白受道家思想的影响,观念上较少受儒家传统的束缚。

在时代大气候的影响下形成了李白“不屈已,不干人”的傲岸不屈的性格。

他以大鹏自比时刻准备“一鸣惊人,一飞冲天。

”他不屑走科举进士的道路,他任侠、漫游、求仙访道、结交豪雄、干谒王侯,想凭借自己的才华、凭借知明人士的推荐,走“终南捷径”的道路去实现自己“济苍生”、“安黎元”的政治抱负。

然而在李白生活的年代里,在政治开明、经济繁荣的后面却隐藏着种种危机:唐玄宗为首的封建统治阶级生活日趋糜烂,朝廷内权奸当道、政治黑暗,苛捐杂税日益繁重,安禄山此时也心谋不轨,各种社会矛盾都处在一触即发的时刻。

李白第一次怀着“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的抱负,“仗剑去国,辞亲远游”,追求建功立业时,摆在他面前的是一条荆棘丛生的险径,他在漫游的十八年中没能通过任侠、干谒权贵等途径实现理想,心中充满了愤慨与不平。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受玄宗之征入长安,当他踌躇满志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时,却落了个权贵嫉妒、“赐金放还”的下场。

一次又一次的政治失败,使李白的内心极度痛苦,“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