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高考北京卷文言文偃虹堤记注释

合集下载

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4年北京高考语文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日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

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吉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张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内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咏)起来锒锒..留香。

对联或镌.(jùn)..上口,齿颊刻或书写,楷行隶篆,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g)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āi)撰.写D.镌.(jùn)刻锒锒..上口【试题答案】D【试题考点】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和字形。

能力层级为识记A。

【试题解析】镌.(juān)刻,琅琅上口。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A.万户杨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试题答案】C【试题考点】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对联等考点的理解。

【试题解析】“万户”“千家”词性与“冬尽”不匹配,排除A、B项;比较C、D,C项在内容上能够照应“过年”,词性、结构、平仄也合适; D“缕缕”平仄与上联的“点点”不匹配,故选C为佳.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A.题写内涵吟咏B.题签内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试题答案】A【试题考点】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

2019年北京卷文言文欧阳修《偃虹堤记》翻译注释

2019年北京卷文言文欧阳修《偃虹堤记》翻译注释

2019 年北京卷文言文欧阳修《偃虹堤记》翻译注释有自岳阳至者(有……者:有……样的人),以(拿)滕侯(滕子京)之书(书信)、洞庭之图来告曰:“愿(希望)(您)有所记。

”予发(打开)书按(查看)图,自岳阳门西(往西)距(至,到达)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隐隐约约的样子)隆高(高起,突起)以(而)长(CHNG )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建造)而名(命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滕侯)所以(…… 的原因、动机)作之利害(利益与损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荆州)、潭(湘潭)、黔(贵州)、蜀(四川)四会(会集)之冲(要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定语后置句:昔往来湖中舟),至无所寓(停泊的地方),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沉没)之虞(忧虑,担心)。

今舟之至者(定语后置)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我)问其(堤)大小之制(规模),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厚度越往下就加上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超过规定的时间)以(而,相当于就)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把)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定语后置句:其能吏。

)行视(巡行视察)(事)可否,凡(总共)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于)三司,然后曰可,而(这些)皆不能易(改变)吾侯之议也。

”曰:“此(是)君子之作(举动)也,可(可以)以(之)书(写文章)矣。

”盖(大概)虑于民也深(大概为百姓考虑得深远),则其谋始也精(在开始谋划一些事情时就是精到的),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功效)多。

夫以(凭借)百步之堤,御(抵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担心,忧虑),惠(使…… 得到好处)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无论)远迩(远近)之人皆蒙(蒙受)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定语后置句,来而止者舟),日凡有几(一天要有多少呢)!使(假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恩惠及人使之得利)于人物(人和物),可(可以)以(用)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欧阳修《偃虹堤记》翻译注释

高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 欧阳修《偃虹堤记》翻译注释

欧阳修《偃虹堤记》翻译注释有自岳阳至者(有……者:有……样的人),以(拿)滕侯(滕子京)之书(书信)、洞庭之图来告曰:“愿(希望)(您)有所记。

”予发(打开)书按(查看)图,自岳阳门西(往西)距(至,到达)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隐隐约约的样子)隆高(高起,突起)以(而)长(cháng)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建造)而名(命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滕侯)所以(……的原因、动机)作之利害(利益与损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荆州)、潭(湘潭)、黔(贵州)、蜀(四川)四会(会集)之冲(要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定语后置句:昔往来湖中舟),至无所寓(停泊的地方),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沉没)之虞(忧虑,担心)。

今\舟之至者(定语后置)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我)问其(堤)大小之制(规模),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厚度越往下就加上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超过规定的时间)以(而,相当于就)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把)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定语后置句:其能吏。

)行视(巡行视察)(事)可否,凡(总共)\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于)三司,然后曰可,而(这些)皆不能易(改变)吾侯之议也。

”曰:“此(是)君子之作(举动)也,可(可以)以(之)书(写文章)矣。

”盖(大概)虑于民也\深(大概为百姓考虑得深远),则其谋始也\精(在开始谋划一些事情时就是精到的),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功效)多。

夫以(凭借)百步之堤,御(抵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担心,忧虑),惠(使……得到好处)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无论)远迩(远近)之人皆蒙(蒙受)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定语后置句,来而止者舟),日凡有几(一天要有多少呢)!使(假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恩惠及人使之得利)于人物(人和物),可(可以)以(用)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_试题答案及翻译

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_试题答案及翻译

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_试题答案及翻译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愿有所记愿:希望B.覆溺之虞虞:料想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使:假如D.常显用之常:曾经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予发书按图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北京高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卷〕本试卷共8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完毕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七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贴春联是中国人过年时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

人们通常在除夕这天,将写好的春联贴于门上,春联的字数可多可少,但上下联必须构成对仗,如四言联"春安夏泰,秋稔.〔rěn〕冬祥〞,六言联"冬尽梅花点点,〞。

春联寓意桔祥,言简意赅.〔gāi〕,深受人们喜爱。

春联是仅在春节这一特定时节贴的对联,而对联还有其他种类,如婚联、寿联、挽联,以及为园林建筑甲〔题写/题签〕的楹.〔yíng〕联等。

对联的撰写,往往注重其乙〔蕴涵/涵〕与品位。

尤其是名联佳对,文辞讲究、意蕴丰富,丙〔吟咏/涵泳〕起来锒锒..留香。

对联或镌.〔jùn〕刻或书写,楷行隶篆,..上口,齿颊其中不乏艺术精品。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选项是.......〔2分〕A.秋稔.〔rěn〕冬祥意蕴.B.楹.〔yíng〕联齿颊..留香C.言简意赅.〔gāi〕撰.写D.镌.刻锒锒..上口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以下语句,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万户柳依依B.千家喜气洋洋C.春回爆竹声声D.春来微风缕缕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题写涵吟咏B.题签涵涵泳C.题写蕴涵涵泳D.题签蕴涵吟咏4.以下关于"对联〞的表述,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2分〕A.字数限于四言和六言B.上下联讲究对仗和押韵C.只适合在喜庆场合贴D.常常与书法艺术相结合5.以下句子中加点的俗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世界上热点问题不少,按下葫芦起了瓢.......,解决这些问题要得理又得法,一味示强施压不行,外部武力干预更要不得,政治解决是唯一出路。

(完整版)《偃虹堤记》翻译注释

(完整版)《偃虹堤记》翻译注释

《偃虹堤记》翻译注释宋欧阳修有.自岳阳至者.(有……者:有……样的人),以.(拿)滕侯(滕子京)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希望)(您)有所记。

”予发.(打开)书按.(查看)图,自岳阳门西.(往西)距.(至,到达)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高起,突起)以.(而)长(cháng)..(隐隐约约的样子)隆高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建造)而名.(命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滕侯)所以(……的原因、动机)作之利害..(利益与损害),曰:“洞庭(是)天下之至险,而岳阳,(是)荆(荆州)、潭(湘潭)、黔(贵州)、蜀(四川)四会.(会集)之冲.(要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定语后置句:昔往来湖中舟),至无所寓..(停泊的地方),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沉没)之虞.(忧虑,担心)。

今\舟之至者(至之舟)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我)问其.(堤)大小之制.(规模),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厚度越往下就加上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超过规定的时间)以.(而,相当于就)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把)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定语后置句:其能吏。

)行视..(巡行视察)(事)可否,凡.(总共)\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于)三司,然后曰可,而(这些)皆不能易.(改变)吾侯之议也。

”曰:“此(是)君子之作.(举动)也,可.(可以)以(之)书.(写文章)矣。

”盖.(大概)虑于民也\深(大概为百姓考虑得深远),则其谋始也\精(在开始谋划一些事情时就是精到的),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功效)多。

夫以.(凭借)百步之堤,御.(抵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担心,忧虑),惠.(使……得到好处)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无论)远迩(远近)之人皆蒙.(蒙受)其利焉。

且岳阳(是)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定语后置句,,日凡有几(一天要有多少呢)!使.(假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恩惠及人使之得利)于人物(人和物),可(可以)以.(用)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每日一题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解析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每日一题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解析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一样的句式和用法【2014 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边的文言文,达成各题。

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辈,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来往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并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能否,凡三频频,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而后曰可,而皆不可以易吾侯之议也。

”曰:“此君子之作也,能够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使劲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来往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能够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行,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古迹常常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专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能够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量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来往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够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志。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说明:【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以下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切合文意的一项为哪一项A.予发书按图我翻开书信并查察洞庭之图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筑的利害C.皆不可以易吾侯之议也(各级官员)都不可以小看滕侯的详细策划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代的【参照答案】C【试题剖析】C 项,应当理解为“(各级官员)都不可以改变滕侯的主张”,“易”是“改变”的意思。

2019年北京卷文言文欧阳修《偃虹堤记》翻译注释

2019年北京卷文言文欧阳修《偃虹堤记》翻译注释

2019 年北京卷文言文欧阳修《偃虹堤记》翻译注释有自岳阳至者(有……者:有……样的人),以(拿)滕侯(滕子京)之书(书信)、洞庭之图来告曰:“愿(希望)(您)有所记。

”予发(打开)书按(查看)图,自岳阳门西(往西)距(至,到达)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隐隐约约的样子)隆高(高起,突起)以(而)长(CHNG )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建造)而名(命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滕侯)所以(…… 的原因、动机)作之利害(利益与损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荆州)、潭(湘潭)、黔(贵州)、蜀(四川)四会(会集)之冲(要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定语后置句:昔往来湖中舟),至无所寓(停泊的地方),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沉没)之虞(忧虑,担心)。

今舟之至者(定语后置)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我)问其(堤)大小之制(规模),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厚度越往下就加上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超过规定的时间)以(而,相当于就)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把)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定语后置句:其能吏。

)行视(巡行视察)(事)可否,凡(总共)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于)三司,然后曰可,而(这些)皆不能易(改变)吾侯之议也。

”曰:“此(是)君子之作(举动)也,可(可以)以(之)书(写文章)矣。

”盖(大概)虑于民也深(大概为百姓考虑得深远),则其谋始也精(在开始谋划一些事情时就是精到的),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功效)多。

夫以(凭借)百步之堤,御(抵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担心,忧虑),惠(使…… 得到好处)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无论)远迩(远近)之人皆蒙(蒙受)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定语后置句,来而止者舟),日凡有几(一天要有多少呢)!使(假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恩惠及人使之得利)于人物(人和物),可(可以)以(用)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偃虹堤记》注释及翻译

《偃虹堤记》注释及翻译

《偃虹堤记》注释及翻译原文:堰虹堤①记欧阳修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②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③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④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⑤,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

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

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

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选自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①偃(yǎn)虹堤:滕子京任岳州知州时修建的一座堤坝。

②滕侯,即滕子京,字子京,河南洛阳人,北宋官员,屡遭贬黜,做任岳州知州时,政事顺利百姓和乐。

欧阳修《偃虹堤记》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欧阳修《偃虹堤记》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欧阳修《偃虹堤记》阅读题答案及译文欧阳修《偃虹堤记》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试题一: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愿有所记愿:希望B.覆溺之虞虞:料想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使:假如D.常显用之常:曾经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予发书按图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偃虹堤记 答案详细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偃虹堤记 答案详细解析

文言文阅读答案详细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遭贬,任岳州知州。

1.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5分)【答案】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偃虹堤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偃虹堤记翻译赏析

偃虹堤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偃虹堤记翻译赏析

偃虹堤记阅读答案_文言文偃虹堤记翻译赏析文言文《偃虹堤记》出自栏目《文言文大全》,其诗文如下:【原文】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尝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

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

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

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2)按图:按照地图。

这里指看着地图。

(3)利害:这里偏指好处。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偃虹堤记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偃虹堤记

文言文阅读阅读训练:偃虹堤记阅读下文,完成1-4题。

(12分)偃虹堤记欧阳修①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①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②。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而杀③其上得厚三分之二,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

”②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③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④之时,常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

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

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

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④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选自《欧阳文忠公集》)【注】①滕侯:滕宗谅,字子京,河南洛阳人,当时被贬谪岳州担任知州。

欧阳修作此文时,是在被贬安徽滁州期间。

②虞:忧患。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每日一题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2014年高考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偃虹堤记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1】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

”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

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

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予发书按图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参考答案】C【试题分析】C项,应该理解为“(各级官员)都不能改变滕侯的主张”,“易”是“改变”的意思。

201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文言文重点词语注释

2014年高考新课标二卷文言文重点词语注释

(2014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任命,授职)工科给事中,出(出任)为湖广右参议。

中贵(即中官、宦官。

古代泛指皇帝宠爱的近臣)督(视察)太和山,干没(1.侥幸取利2.冒险侥幸3.贪求贪得)公费。

文力遏(阻拦阻止)之,以(用)其羡(盈余)易(交换)粟万石(定后),备振(通“赈”救济)贷。

九溪土酋(酋长,部族之长)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特指皇帝的命令),皆服。

弘治十六年拜(授予官职)南京兵部尚书。

岁(年成收成)侵(荒歉),米价翔踊(物价飞涨)。

文请预发军饷三月(定后),户部难(对…感到为难)之。

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担当,承担)之。

”乃发廪(官府发给的粮)十六万石,米价为平。

明年(第二年)召拜户部尚书。

文凝厚雍粹,居(平时)常抑抑(①美好的样子②不舒畅)。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阻止)。

武宗即位,赏赉(赏赐)及山陵(①山岳②比喻帝王③帝王的坟墓)、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jī余数零数),部帑(tǎng清代称中央各部所掌握的库银)不给。

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

文言:“帑藏(国库)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增加)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对照,考察)所积金银,著之籍。

且尽罢诸不急费。

”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削减淘汰)。

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又)欲夺任丘民业(百姓的产业),文力争(竭力抗争)乃止。

文司(掌管,主管)国计(治国的大计)二年,力遏权幸(指得帝王宠幸,有权势的人),权幸深疾(憎恶怨恨)之。

而是时青宫(指太子宫。

太子居东宫,东宫色为青,故称)旧奄(yān通“阉”指宦官)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狗与马,供人玩好之物)鹰兔歌舞角抵(jué古代一种较力游戏,类似今天的摔跤)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如果)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极言容易)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年高考北京卷文言文偃虹堤记注释
【学生自学、教师讲评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注】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

”予发(打开。

《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国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狗和猪吃人吃的东西而不知道制止,路上有饿死的人而不知道开仓赈济)书按(查看,查索,查询。

欧阳修《丰乐亭记》:“修尝考其山川,按其图记,升高以望清流之关。

”——我欧阳修经常实地考察那里的山川,按照地图上的标记,爬到高处观望这潺潺清水流出的源头关口)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隐隐约约的样子)隆高(高起;凸起)以(相当于“而”,并列连词,“又”)长者,曰偃虹堤。

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

”问其所以作之利害(偏义复词,偏指“利”,好处。

《孔雀东南飞》:“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您现在就可以去禀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曰:“洞庭天下之至(极,最)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通行的大路,重要的地方)也。

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南岸渡口),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沉没。

晋·葛洪《抱朴子·论仙》:“噎死者不可讥神农之播谷,烧死者不可怒燧人之钻火,覆溺者不可怨帝轩之造舟,酗醟者不可非杜仪之为酒。

”)之虞.(忧虑)。

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

”问其大小之制(规模。

范仲淹《岳阳楼记》:“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用人之力,
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

”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唐宋以盐铁、度支、户部为三司,主理财赋),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改变)吾侯之议(主意)也。

”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

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忧虑),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ěr,近)之人皆蒙(蒙受。

贾谊《过秦论》:“蒙故业,因遗策。

”)其利焉。

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大概,总共。

白居易《琵琶行》:“凡三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有几!使.(假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恩惠)利于人物,可(可以)以数(数字)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毁坏)。

盖作者未始(未必;不一定。

用于否定词前,构成双重否定,语气较肯定句委婉)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荒废,废弃)。

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抵御)患兴利,其遗迹往往(处处;到处。

《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第二天,士兵们到处谈论(晚上发生的事),都指指点点地看着陈胜)而在。

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恩赐,恩惠),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的原因)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

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同“尝,曾经”)显用(即重用。

《后汉书·张玄传》:“解天下之倒县,报海内之怨毒,然后显用隐逸忠正之士,则边章之徒宛转股掌之上矣。

”)
之。

而功未及就(完成;成功。

宋·王安石《伤仲永》:“指物作诗立就。

”),退(退下来)守(太守,这里用作动词,做太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他人;众人。

唐·魏征《十渐不克终疏》:“损己以利物。

”)。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效法,模仿。

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上胡不法先王之法,非不贤也,为其不可得而法。

”),一宜书。

不苟(贪求)一时之誉(赞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

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

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注】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