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周练题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周末训练试题(卷)
成纪中学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历史模拟训练试题(一)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走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我国思想文化发展的第一个枝繁叶茂时期,有位思想家把自己描述为传统的传承者和捍卫者,而不是革新者。
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韩非子C.孔子D.董仲舒2.据《春秋公羊传》记载,公元前603年晋灵公派一勇士杀大夫赵盾,勇士从赵府窗户里偷看到赵盾正在吃只有鱼的晚饭,惊叹其“为晋国重卿,而食鱼飨”,不忍杀之,遂拔剑自刎而死。
这一记载意在说明()A.春秋时期战乱频繁民生凋敝B.晋灵公专制残暴残害忠良C.春秋时社会有崇俭尚贤之风D.鱼已成为民众的基本食物3.汉武帝“兴太学,修郊祀……协音律,作诗乐,建封禅,礼百神,绍周后,号令文章……有三代之风。
”上述材料评价汉武帝的侧重点是()A.尊崇儒术B.抑制相权C.解除边患D.削弱封国4.朱熹的诗《观书有感》写道: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该诗意在()A.赞美池塘优美的风景B.强调书法取法于自然C.克制欲望来探究天理D.借自然现象说明事理5.王夫之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同时又主张“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
这体现了()A.对宋明理学彻底批判B.开始质疑传统的统治秩序C.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D.代表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6.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始的。
高二历史周周练答案
高二历史周周练(一)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判断题
三、问答题
36.⑴思想:三权分立,制约平衡;
影响: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基础。
⑵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⑶国家学说:社会契约论;
人权学说: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法之学说: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7.⑴思想流派:墨家、道家、法家等
⑵汉朝;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大力推行儒家思想
⑶理学:二程、朱熹等
⑷维新思想家把宣传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与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则对儒家思想进行彻底批判。
38.⑴第一次: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第二次:新中国成立,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现了民族独立;
第三次: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⑵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⑶1945年中共七大;1997年中共十五大。
高二历史周周练1及答案
高二历史周周练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2014·长沙月考)梁启超曾说,如果让孔子当民国教育总长,他一定会像法国那样,把教育部改为教育美术部,把国立剧场和国立学校看得一样重,并且还会改良戏曲,到处开音乐会,忙个不停。
这说明儒家( )A.用仁爱之心调节和协调社会关系B.有教无类,注重发展私立教育C.注重美育对道德修养的辅助作用D.注意借鉴不同文明,进行教育改革2. 战国时期,法家思想成为各国的统治思想,是因为法家思想包含了( )A.“兼爱”、“非攻”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认识C.君主集权的理念D.人定胜天的思想3.(2014·江西八校联考)中国古代民本思想由来已久,早在夏、商、周时代就已经出现,是一种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把民众视为国家之根本的极富人民性的政治学说。
以下属于早期儒家学派民本思想观点的是( )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③“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④“君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⑤“天下治乱在万民之忧乐,而不在一姓之兴亡”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③④⑤4.自汉朝“独尊儒术”后,孟子本应在孔子之后,享尽尊崇。
但是孟子却一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
汉武帝、唐太宗等几代盛世王朝的帝王都曾祭拜圣人孔子,孟子则如空气般被忽略掉了。
这主要是因为孟子的思想( )A.代表人民的利益和立场 B.不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C.批判和否定君主专制 D.提出了“仁政”学说5.(2014·德州高三校际联考)“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
”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 ) 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6.(2014·日照高三统考)历代帝王对孔子的加封、尊崇的规格不断提高。
高二年级历史周考试题(含答案)
高二年级历史周考试题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计75分)1.唐太宗登基时户数仅有400万户左右,按照一户五口的最低标准计,人口损失近3000万。
唐太宗没有像隋文帝那样把官吏派到乡村挨户搜查以增户籍,而是认了这笔糊涂账,并用律文限制子女分家,规定父母在,子女分家就要受处罚。
唐太宗这样做是基于( ) A.让利于民,藏富于民B.唐朝百废待兴,无力清理户口C.贞观之治,国富民强D.隋朝国贫民穷,江山短暂2.从西汉初年开始,汉政府常常把一些豪强和富人迁徙到长安诸陵。
其主要是为了( ) A.扩大统治阶层,巩固统治B.实现黄老思想,安抚人心C.借用豪强和富人的经济力量D.抑制豪强和富人的势力3.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重已》记载:“使五尺竖子棬,(牛鼻环),而牛恣(听任)所以之。
顺也。
”这证明( )A.牛被牵引从事劳动B.牛被用作祭祀C.牛的饲养水平有所提高D.牛与人的和谐4.元代诸王、后妃、大臣等通过其奴仆进行商业活动,对贵族官僚经商,只纳税,不做任何限制,政府还通过政策保护商业贸易。
这些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农政策的废除B.义利观念的突变C.游牧文明的影响D.匠籍制度的废除5.表1显示了战国至东汉铁犁铧文物分布状况,此表可以证明( )A.农业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差异B.汉代的铁犁技术普及全国C.汉代农业生产力有一定的发展D.汉代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6.下列研究交子的材料:一是“(东门椒子街)街名曰‘交子’,以宋代尝设交子务于此。
”二是“公元1163年,使特置官一员莅之,移寓城西净众寺”。
据此可推断( ) A.社会生活受金融活动的影响B.交子是由官方印刷与发行C.说明交子印刷在东门椒子街D.交子成为宋代的主要货币7.隋唐时期,造纸、冶铜、制棉等行业出现了行会,并有公推的长老,对内掌管行务,对外负责处理与其他行业及官府之间的关系,配合政府维持市场秩序。
这反映了隋唐时期手工业( )A.行业经营由官府计划B.突破了政府管理C.注重加强与市场联系D.部门间联系减弱8.《诗经·甫田》中曾这样描述齐国当时的农业状况:“无田(Diàn,佃,治理)甫田(tián)(大田),维莠(yǒu,杂草)骄骄。
高二下学期周测(三)历史试卷
2021级历史周测(三)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100分,每小题4分)1.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认为“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外事四夷……异于秦始皇无几矣”,但“能尊先王之道……晚而改过,顾托得人,有亡秦之失而免于亡秦之祸”。
作者对汉武帝的评价()A.肯定其雄主形象以挽时局B.忽略客观效果具有片面性C.说明其治国方略变化的必要性D.体现汉承秦制带来的弊端2.春秋战国五百年的时间里,今陕甘豫晋一带的戎狄族已无迹可寻。
楚国灭越灭鲁,势力发展到云南滇池一带,秦国兼并了巴蜀,又夺取了楚的巴黔中郡,中原的诸夏和东南沿海的越族、西南方的西南夷交融也加速了。
这表明当时()A.中原华夏文化南渐加速B.周天子对地方控制加强C.分裂中孕育着统一因素D.各个民族社会发展同步3.荀子主张“有良法而乱者,有之矣,有君子而乱者,自古及今,未尝闻也”,墨子主张“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
两者的主张都()A.推崇法家的思想理念B.规范了统治者的行为C.-体现相同的政治立场D.为治国理政提供建议4.汉初建都时,多数大臣建议定都洛阳,但娄敬和张良却认为“都关中,扼天下之亢而拊其背”,“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最终刘邦决定“都关中”。
西汉定都关中旨在()A.防范诸侯的分裂割据B.依托有利地形发展经济C.维持统驭全国的优势D.加强对关中地区的控制5.汉承秦制,但也有所损益。
下表为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至太初年间(公元前104年—公元前101 年)汉武帝分封的部分侯国(据《史记·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编制)。
据此可知这项措施()侯国名获封侯身份安成、宜春、句容、句陵长沙定王子丹杨、盱台、湖孰、秋阳、睢陵、龙丘、张梁江都易王子剧、壤、平望、临原、葛魁、益都、平酌、剧魁、寿梁、平度、宜成、临朐淄川懿王子广望、将梁、薪馆、蕲处、陆城中山靖王子A.为解决外患创造了条件B.加剧了宗室内部争权夺利C.局部恢复了先秦旧制度D.推动了刺史制度的出台6.春秋战国时期兴起了一些区域性或全国性的城市。
高二年级历史周练试卷
高二年级历史周练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1.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汉代,中国思想界逐渐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其所反映的根本性问题是()A.中国思想文化出现倒退 B.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C.商品经济发展受到限制 D.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加强2.孔子和墨子虽然代表不同的思想派别,但是他们思想也有共通之处,下列表述中属于两人思想共同点的是()A.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B. 实行仁政来回复人的善性C.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D. 主张以绝对权威震慑臣民3.某人举出两个政府施政不当的例子,说明他对政治及国家运作的想法:此人最可能是谁( )例一:有位正直的人,向地方官检举他的父亲偷了一头羊。
地方官却下令将他杀掉。
从此以后,没有人敢向政府报告事情。
例二:一位军士每战必败,问他原因。
军士说是家里有老父要奉养。
政府不但不治罪,反而予以嘉奖。
这个国家的军队从此再也无法打胜仗。
A.孔子 B.荀子 C.老子D.韩非子4.西汉宣帝年间曾发生一次日食,宣帝即刻下诏说:“皇天见异,以戒朕躬,是朕之不逮、吏之不称也。
”汉宣帝的认识和做法体现了哪种主张(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大一统 C.天人感应D.君权神授5.历史学家夏曾佑在《中国古代史》中说:“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
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
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
三者皆中国之所以为中国也。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中国之教,得孔子而后立”,指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并使其成为正统思想②“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其中“政”的核心是中央集权③“中国之境,得汉武而后定”,指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了大一统A.①② B.① C.② D.③6.公元前1000-前600年左右,中国、印度、希腊及犹太四大文明在哲学上有重大的发展,其影响至今不变。
这些影响可分为:①参悟生死问题;②确认神人关系;③探索人的理性;④安排人伦秩序。
导致上述影响的四大文明依次为( )A.中国、印度、希腊、犹太 B.犹太、中国、印度、希腊C.希腊、犹太、中国、印度 D.印度、犹太、希腊、中国7.最近有人在网上发表了《程朱理学流毒无穷》一文,认为中国最大的悲哀在于出现了“二程”和朱熹。
高二下学期周测(二)历史试卷
2021级历史周测(二)一.选择题(共25小题,满分100分,每小题4分)1.英国考古学家哈佛菲尔德说道:“有言道希腊教人为人,而罗马开化人类,这就是帝国的功业;而其采取的形式则是罗马化。
”这里“罗马化”理解准确的是A.先进文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的传播B.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相比具有开创性C.罗马文化与希腊文化存在一定继承性D.罗马文化以其先进的法律影响世界2.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期间,可口可乐公司精心策划了一次名为“向民间艺术致敬”的展览,展出了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民间艺术家以可口可乐瓶为骨架,以不同国家独特的材料制成的民间艺术瓶,下图是中国的参展作品。
这反映了A.经济全球化促进人类文化交流发展B.跨国公司成为文化交流的主要载体C.中国传统文化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D.两极格局结束东西方文化趋于融合3.针对出国华工“如在地狱,惨不忍睹”的状况,为保护华工的合法权益,清政府驻英公使郭嵩焘主张政府应列席万国公法会议,与各国详定章程,在海外广设领事,以达到“捷声息而通隔阂,收权利而销外侮”的效果。
这反映出A.国际协商能够保障华工权益B.近代国际外交意识已产生C.清政府注重保护华侨的利益D.清政府积极参与国际外交4.应朝鲜国王请求,明朝皇帝多次颁赐书籍。
除历书外,儒家经典、史地类和教化类书籍最多,如明成祖特赐《四书大全》、《五经大全》等书。
这种交往A.客观上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拓展B.巩固了中朝两国的平等外交关系C.体现了明朝君主专制的强化态势D.标志朝鲜开始接受中国儒家文化5.中国在唐代就有关于犹太人的记录。
在清代犹太人的教堂里,可以看到下面这样的对联:“自女娲嬗化以来西竺钟灵求生天生地生人之本,由阿罗开宗而后中华衍教得学儒学释学道之全.”这体现出A.中华文化对外来的宗教具有宽容性B.外来弱小文化依附于中华文化存在C.中华文化与犹太文化既同源又同质D.犹太人是世界上最难被同化的民族6.明末清初,很多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生活甚至当官,如汤若望、利玛窦、南怀仁等,这些外国人的到来,使得中西方文化得到较好的交流与沟通,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清初科学技术与文化事业的发展,出现了一大批精通西方算学、天文学的专家学者,形成“一时鸿硕,蔚成专家”的局面,这即是我们熟知的明末清初的“西学东渐”局面。
2021-2022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练试题31部
2021-2022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练试题31部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80分)1.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说:“萧何入秦,收拾文书(国家档案文献),汉所以能制九州者,文书之力也。
”其意在说明,西汉成功地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是因为汉初A.实行了崇尚儒家的政策 B.继承了秦朝的基本制度C.未能充分发挥文书功能 D.官吏熟知秦朝典章制度2. 《史记》记载:“秦王发图,图穷匕首见……(荆轲)乃引其匕首以掷秦王,不中,中铜柱。
”山东嘉祥武氏祠的汉代画像石《荆轲刺秦王》(下图)再现了这一场景。
《史记》记载和这块画像石在A.描绘上是一致的B.形式上是一致的C.风格上是一致的D.主题上是一致的3. 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4. 二战后期,在联合国的创立过程中,美国总统罗斯福极力支持中国的原因在于①对苏联政府的强烈要求作出的妥协②认识到美国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依赖性③希望中国成为战后制衡苏联的重要力量④肯定中国对反法西斯战争的巨大贡献A.①②③B.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5. “合议即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
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6. 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
”这里的“同样情形”不包括...A.雅典公民普遍好战 B.伯里克利才能杰出C.雅典实行民主政治 D.雅典面临外邦威胁7. 邓小平说:“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国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
高二(下)历史周练试题
高二(下)历史周练试题(二)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
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A.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 B.废除世卿世禄制度C.革除了陈风陋习 D.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2.北魏冯太后说:“立三长,则课(税)有常准,赋有恒分,苞荫之户可出,侥幸之人可止。
”此制度实施改变了北魏初期的某种社会现象。
此社会现象是()A.鲜卑贵族排斥汉族地主参政B.官吏没有俸禄吏治腐败C.豪强地主隐匿人口逃避赋役D.鲜卑贵族拒绝移风易俗3.以下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叙述,与史实不符的是()A.改革的背景是北方战乱,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尖锐,出现统治危机B.魏孝文帝精通诸子百家,有着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C.这次改革是一次少数民族统治者推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D.这次改革就社会发展角度而言,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4.北魏孝文帝改革与商鞅变法在内容和影响上的相同点包括( )①对社会风俗领域进行改革②推行新的土地制度③采取一些打击守旧势力的措施④促进了政权向封建化过渡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5.王安石变法为后世留下了许多值得品评的话题。
请看下面这两幅漫画,从中你能得出的信息是()①变法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反对②有些反对变法的人混入变法队伍,出现了用人不当的问题③新法的某些措施如保甲法,加重了人民的负担④变法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奴权利的表述,正确的是( )A.农民无偿地得到一块份地 B.农民摆脱村社的严格管理C.农奴在法律上获得了人身自由 D.农民即可无限制赎买份地7.农奴制改革为俄国工业发展提供的条件包括( )①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②扩大了工业品的国内销售市场③提供了必要的资金④扩大了国外市场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8.“对于俄国来说,亚历山大二世属于一种新型的改革家,他像是两面神亚努斯,一张脸孔望着未来,一张脸孔望着过去.”这说明俄国农奴制改革( )A. 完全违背了封建主的利益B.不能反映资产阶级的利益C.没有取得实际效果D.一定程度既维护了封建主的利益,又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9.漠视个人自由权利,拒绝现代文明民主化原则的日本明治维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也正是这些“成功”,把日本一步一步引向1945年的大崩溃。
高二周测历史试题
高二历史周测试题一:选择题(1---30,每题2分)1.西周宗法制度从原始社会家长制发展而来,它依照血缘的亲疏远近分成许多等级,联系这种等级关系的是血缘,维持这种等级的原则是礼制。
这表明西周宗法制使DA. 政治关系地域化B. 统治关系神圣化C. 人际关系平等化D. 等级制度固定化2.据记载,西汉的刺史不仅要熟知国家各种法令,还要穿着特定服饰、坐着专用马车,每年定期到自己的监察区出巡,并“循令而从事,案法而治官”。
由此可知,西汉刺史BA. 成为一级地方长官B. 具有职责明确的专职性C. 随意处罚违纪官员D. 拥有位高权重的权威性3.据下图,可知此时期唐代藩镇的分布图AA. 中央集权受到威胁B. 经济遭到严重破坏C. 南方尚未得到开发D. 皇权相权矛盾尖锐4.当代著名史家杜维运先生说:“历史叙事与历史解释是历史的两大要素。
所谓历史叙事,一般来讲,是叙述以往发生过的事件。
历史解释大致是阐明历史发展的轨迹及其意义所在。
”下列属于历史解释的是BA. (晋)六卿欲弱公室,乃遂以法尽灭其族,而分其邑为十县B. 叔孙通为刘邦设计礼仪,使君臣尊卑差别犹如天壤之别C. (汉代)列侯所食县曰国,皇太后、皇后、公主所食曰邑D. 皇帝兼并天下诸侯,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5.唐朝前期。
世人嫁娶注重门第。
特别是大士族之间出现了“恃其族望,耻与他姓为婚”的现象,之后门第的观念逐渐减轻。
五代时,世人“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DA.封建等级观念淡出社会生活B.民族融合改变了世人婚姻观C.世人抵制世家大族入仕D.政治制度的调整影响了社会生活6.《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
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
”以下理解错误的是(D )A.既削弱了相权,巩固了皇权,又提高了行政效率B.官员责任明确,分工细密C.机构运作程序合理D.负责皇家与国家的官署和官吏,相互脱离而自成系统7.下列是某学者整合的关于宋代的主要资料,由此可见宋代A(1)宋太祖极力提倡“宰相须用读书人”(2)对先贤哲人的重视,“命茸修先圣庙”(3)要求武人读书,“并励武人读书”A.注重“以文治国”B.中央集权加强C.冗官现象严重D.理学影响深远8.清朝时军机处在任命军机大臣的谕旨中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
高二历史周考试卷
高二历史周考试卷一、选择题(1-20题,每题1分,21-40题,每题2分,共60分)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是A、恢复北方农业生产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巩固北魏的统治2.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A.整顿吏治B.实行府兵制C.汉化政策D.颁布均田令3.促使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A. 民族融合的需要B. 汉族地主的建议C. 巩固统治的需要D. 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4.下列评论中,不适合北魏均田制的是A.均田制促进了荒地的开垦B.农民未从中得到实际的好处C.官僚地主土地并未受到触动D.土地占有不均情况仍然存在5.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6 北魏推行均田制的直接受益者是A .贫苦农民B .鲜卑贵族C .汉族地主D .封建国家7. 北魏为强化对地方控制,取代豪强地主把持的宗主督护制而实行的政策是A. 均田制 B.俸禄制 C .三长制 D .租调制8. 史书曾称颂孝文帝时代“肃明纲纪,赏罚必行,肇革旧轨,时多奉法”(《魏书·良吏传序》).这种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 .整顿吏治,实行傣禄制B .移风易俗C .推行均田制和新租调制D .迁都洛阳9.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措施C、颁布均田令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10.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的根本目的是A .加速鲜卑族的封建化进程B .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C .接受汉族先进文化D .促进北方各民族大融合11. 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2. 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A、各民族间的战争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C、各族人民的长期交往 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3. 关于商鞅的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改革都取得成功B.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C.改革的进展很顺利D.都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14. 是北魏孝文帝迁都后开凿的石窟佛像,具有汉化风格,这反映了A.佛教传入B.疆域扩大C.民族融合D.全国统一15.“今则西戎已叛,屡丧边兵;北虏愈强且岁币。
高二历史复习专题-历史周周练1
2016---2017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历史周练1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栗,吾得而食诸?”由此可见,齐景公认为治理国家关键在于A. 解决粮食生产问题B.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C. 维护社会等级名分D. 尊重知识分子意见2. 有学者在评价中国古代某思想学派时指出:“它虽然反经验知识,反社会,甚至反对现实人生的种种欲望,但它并不是虚无主义,它只是借‘反’的方式揭示另一种智慧”。
这里是在评价A. 儒家B. 道家C. 墨家D. 法家3.“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这一学说A.反映了国家衰败在所难免 B.成为神化皇权的理论依据C.对君权有一定的限制作用 D.有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4.有学者把秦代的“焚书坑儒”与汉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相提并论。
他这样认识的理由最有可能是两者A.都主张儒家独尊,外儒内法B.都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C.都主张废除儒家思想D.都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属于思想文化专制5.赵翼《廿二史札记》曾说,汉人“上书无忌讳”,“多狂悖无忌讳之语”,而“帝受之,不加谴怒,且叹赏之,可谓圣德矣!”同时“汉诏多惧词”,诏书中经常有“朕甚自愧”“朕以无德”“是皆朕之不明”等语。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儒生群体进入政权 B.皇权接受儒家指导制约C.士人官僚的“规谏” D.皇权受到制度严格规范6.唐朝禅宗大师惠能有一首偈诗:“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下列与该诗思想一致的是()A.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存天理,灭人欲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7.宋代张载等人提出“宗法若立,则人人各知来处,朝廷大有所益”,欧阳修、苏洵等众多学者提倡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办“义仓”“义学”“义冢”等等。
高二年级历史周测试卷
高二年级历史周测试卷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1、魏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主要倡导者,其突出贡献在于A.关心时局,勇于探索新知B.编写《海国图志》,介绍外国史地C.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影响深远D.主张引进西方技术,研制新式兵器2、中国士人原本是以文野来区分华夷,自认居于世界文化的中心,而视洋人为野而不文的“夷狄”。
鸦片战争后,开始降节学习“夷狄”之“长技”,后来发展到倾慕“泰西”的学问,蜂拥出洋游学。
这一变化说明A.全盘西化成为近代新思潮的主流B.中国传统文化在中西竞争中受重挫C.中国士人面临文化落差难以应对D.中西文明从冲突对立转向平等对话3、“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冗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
”上述言论A.认为洋务运动无法实现自强目的B.强调西用必须服务于中体C.全面分析了洋务运动的必然性D.批判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性4、严复1879年留学归来后,常有“局外人”之感,这时的他甚至写下了“当年误习旁行书,举世相视如髦蛮”的诗句。
这在本质上反映出A.“进化论”思想与传统文化的对立B. 当时中国社会缺乏推动革新的动力C.维新变法运动遭到顽固势力的围攻D. 东西方文化之间存在认同上的差异5、1901年,梁启超在《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一文中指出:“两平等者相遇,无所谓权力,道理即权力;两不平等者相遇,无所谓道理,权力即道理也”。
梁启超意在A.说明国际社会中没有道理可讲B.阐释道理是平等与权力的基础C.强调民族平等有利于世界进步D.激发国民救亡图存的民族意识6、梁启超在1896年给严复的信中自述:“实则启超生平最恶人引中国古事以证西政,谓彼之所长,皆我所有。
此实吾国虚骄之结习,初不欲蹈之,然在报中为中等人说法,又往往自不免。
”梁启超这一自述旨在A. 批判了严复“中体西用”观点B. 证明中国传统文化是西学源头C. 深刻认识到西方政治的片面性D. 说明宣传维新思想采取的策略7、1919年7月,《每周评论》提出:“真正的解放,不是央求人家网开一面…是要靠自己的努力,把他打破,从黑暗的牢狱中,打出一道光明来.同一时期的《南开日刊》宣称:“只要有干涉政治的决心,不怕政府不顺从民意.”这表明当时A.知识阶层具有参与政府管理的意识B. 广大民众开始拥有决定国家政策的权力C. 进步知识分子对社会变革方式有了新认识D.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深入的传播8、陈独秀在1917年说:“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是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
高二历史周测试题(含解析)-人教版高二全册历史试题
高二历周测五5.8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20题,共60分)1、西汉察举制和隋朝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 )。
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一些德才兼备之士B.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C.以儒家思想作为挑选人才的唯一标准D.皇帝和高官主考的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答案】B【解析】考点:选官制度。
西汉的察举制是自下而上推举人才的制度,隋朝的科举制扩大了选官范围和统治基础。
这两种制度均有利于人才的选拔,庶族地位的提高,抑制了门第主义,提高了办事效率,促进了社会的公平发展,稳固了封建君主统治。
2、《唐摭言》记载:“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微之际。
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注:“岁贡”指由地方贡入国学监的生员)常不减八九百人。
”此则材料主要说明了( )。
A.隋唐时期官吏主要来源于科举选官 B.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C.科举制是维护君主专制统治的工具 D.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答案】B【解析】考点:本题考查科举制度。
阅读分析材料,把握材料观点,“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以至岁贡常不减八九百人”说明唐朝进士科地位重要,为世人敬仰。
3. 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材料表明元代设置行省制是为了( )A.拓宽选官渠道,扩大统治区域 B.分割官员权力,牵制地方重臣C.管辖边疆地区,提高行政效率 D.削弱地方割据,减少财政开支【答案】B【解析】考点:行省制。
分析材料可知,元朝行省虽然地位非常重要,但是由于设官众多,集体议政,相互牵制,加之财权、军权、人事任免权全都归中央控制,因此,地方权力有名无实。
最符合题意的是B项。
4、《世界文明史》指出:“《联邦宪法》(即1787年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为“警惕”专制政治,“制定者们”采取的措施有( )①国家权力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部分②国会可以随时对总统提出弹劾③总统任命的官员须经参议院的批准④联邦法院有权审查行政或立法行为A.①②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考点:美国政治体制。
高二历史周周练
高二历史周周练一、选择题(30)1.某中学研究性小组拟出一期题为“走进京剧”的墙报。
同学们就栏目标题提出四组方案,其中准确的是A.乾嘉落户同光扬名民族瑰宝 B.戏曲之祖生旦净丑曲苑奇葩C.元末初创京城献礼声名鹊起 D.四大徽班康乾京华独领风骚2.右图为苏轼的《枯木怪石图》,有评价说,枝干“虬(qiu,盘曲)屈无端倪”,石“亦怪怪奇奇,如其胸中蟠郁也”。
能体现其风格的是A.“意存笔先,画尽意在”B.“笔才一二,像已应焉”C.“诗中有画”,“画中有诗”D.“以清雅之笔,写山林之气”3.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
右图汉字字体的正确排列顺序是A.楷书——草书——行书——隶书B.隶书——草书——行书——楷书C.隶书——行书——草书——楷书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4.成语故事是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的积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汉语语言的精华。
下列成语与诸子百家对应正确的是①“舍生取义” ②“塞翁失马” ③“守株待兔”④“田忌赛马”A.①道家②法家③兵家④儒家 B.①儒家②道家③法家④兵家C.①兵家②法家③道家④儒家 D.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④兵家5.“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6.四位学生在做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制了一个小题目,你觉得最适宜的是()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利武器④印刷术与古希腊的智者运动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D.①②③7.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高二历史周考题
高二历史历史周考测试一、选择题(40*2=80)1、“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AA.存天理,灭人欲B.格物致知C.致良知D.发明本心2、西欧有一句名谚:“中国人的头,阿拉伯人的口,法兰克人的手。
”依据古代科技史知识判断,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DA.中国人创造了领先世界的先进文明B.阿拉伯人在东西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C.西方近代科学吸收和借鉴了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D.阿拉伯人、法兰克人照搬中国古代的科技成就3、一人生活在明朝时,下列有关他的说法有可能发生的是D①喜欢画年画②读了许多带插图的小说③在科举考试中用颜体书法写了一篇八股文,高中榜首④喜欢听京剧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4、促使近代西方思想文化不断传入中国的根本原因是AA.中国新的政治力量的出现B.民族危机不断出现C.对西学的认识不断加深D.洋务运动的失败5、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CA.师夷长技以制夷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6、李宇春,这个热爱音乐的中国大学生,成为了一个微妙的符号。
湖南电视台电视节目《超级女声》体现了电视的哪一种功能?CA.资讯传播B.新闻报道C.大众娱乐D.艺术鉴赏7、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①战国时期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②从西汉开始逐渐发展成为正统思想③宋代理学的形成标志着儒家思想已由唯物走向唯心④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出现了活跃的局面 A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8、恩格斯说:“和启蒙学者的华美语言比起来,‘理性的胜利’建立起来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竟是一幅令人极度失望的讽刺画。
”在这种“令人极度失望”的社会背景下兴起的文学流派是BA.启蒙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C.现代主义文学D.古典主义文学9、从上层建筑领域给贵族政治以沉重打击的梭伦改革的措施有:①鼓励发展工商业②确立财产等级制度③设立四百人会议④成立公民陪审法庭DA.①②③④B.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10、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A.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B.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C.新兴地主产生、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D.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11、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历史专题七周练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1.右图是漫画《海王星的发现》,漫画中科学家的望远镜并
不是望向太空,而是对准一本书,那是因为他在这本书里
“发现”了()
A.自由落体定律B.惯性定律
C.加速度定律D.万有引力定律
2.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汤姆生在展望20世纪物理学前景时,讲道:“动力理论肯定了热和光是运动的两种方式,现在,它的美丽而晴朗的天空却被两朵乌云笼罩了。
”其中第二朵“乌云”,尤以黑体辐射理论出现的“紫外灾难”最为突出。
为驱散这一“乌云”() A.伽利略提出自由落体定律B.牛顿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C.普朗克创立量子理论D.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
3.达尔文被当时的人们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主要是因为() A.达尔文和牛顿分别在生物学领域和物理学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
B.达尔文和牛顿对科学发展的贡献是巨大的
C.达尔文和牛顿的学说都否定了基督教神学的权威
D.达尔文和牛顿的学说是一脉相承的
4.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
它()
A.否定了牛顿力学的原理
B.主要解释了宏观世界里不同运动状态的物质
C.揭示了时间、空间并非绝对不变的属性
D.修正了能量、质量互相转化的理论
5.右图是二十八集电视连续剧《穿越时空的爱恋》
的剧照,讲述一只神奇的“游梦仙枕”将两位年
轻美丽的现代女性从当代的国际大都会,带到
了明朝的朱元璋时代,两位现代女性的现代意
识强烈地抨击着戒律森严的古代宫闱……这种
题材的文学作品和影视节目盛行一时,能为这
类作品和节目提供科学依据的是()
A.空间控制理论B.相对论C.基因改造工程D.量子理论
6.某一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对17世纪至19世纪生物学领域取得的重大进展进行研究,搜集到以下结论,你认为符合要求的是()
①林耐对动植物分类,确定为四级②细胞学说的创立
③巴斯德的实验为微生物学奠定了基础④早期生物进化思想出现
⑤人猿同祖论进一步确立
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④⑤
7.达尔文生物进化论的意义不.包括()
A.从根本上推翻了神创论B.确立了科学的生物观
C.指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是人类社会的客观规律D.是生物学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
8.有一句广告词说:“一个苹果让牛顿吸引了世界,一壶水让‘他’转动了世界,一个元素让爱迪生点亮了世界。
”这个“他”及其发明是指()
A.瓦特和万能蒸汽机B.史蒂芬孙和火车机车
C.富尔顿和汽船D.卡尔·本茨和汽车
9.科技史专家丹皮尔认为,以前的发明主要是“实际生活的需要推动技术家取得进一步的成就”,后来“为了追求纯粹的知识”而进行的研究开始走到实际的应用与发明的前面,并且启发了“实际的应用和发明”。
下图所示
上述两类发明,属于后者的是()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10.能源短缺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为此我们国家把每年的6月15日至21日定为全国节能宣传周,倡议节约能源。
历史上使电成为新能源的关键性科学发现和发明是()
①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②内燃机的创制
③普朗克提出量子论④西门子研制出发电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11.“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来临都()
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②促使新的工业部门兴起
③促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和发展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D.①②③④
12.“申江好,电线疾雷霆。
万里语言同面晤,重洋信息霎时听。
……”该词描写的情形是哪一科学家的重要贡献()
A.爱迪生B.卡尔·本茨C.贝尔D.马可尼
13.下列对图一、图二、图三的叙述中,错误的一项是()
A.图一的经济结构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后形成的
B.图二的经济结构是第一、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
C.当今世界正在形成图三的经济结构
D.经济结构演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
14.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总裁助理陈梁认为“……文字不再依附于报纸,声音不再依附于电台,而电视对声音和画面拥有的独占权,也已经被网站、手机和其他数字媒介打破……”这段话表明通讯手段发展的趋势是()
A.数字化B.多元化C.网络化D.日常化
15.观察下列四幅图,它们最能反映()
A.科技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B.国际互联网的发展速度令人不可思议
C.数字化模拟技术和通讯手段的飞速发展
D.环保和节能的意识已经深入人心
班级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二、非选择题(16、17题各20分,共40分)
16.近代以来,人类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三百年前,人类的思想还充斥着迷信和恐惧,水为什么往低处流?太阳为什么升起落下?这些今天看来简单至极的问题,在当时却是根本无法认识和把握的。
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
——《大国崛起》解说词材料2: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曾经预言说:‚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材料3:
请回答:
(1)怎样理解材料1中“直到牛顿出现,人类才终于结束了这种状态”?(6分)
(2)根据材料2回答,你怎样理解蒸汽机和电力对社会发展的作用?(6分)
(3)图一、图二反映了20世纪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呈现出什么新的特点?(4分)
(4)自2007年,中国成功启动探月工程,中国几千年登月的梦想变成了美丽的现实。
分析中国从事这项战略活动的重大意义。
(4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材料2:早在19世纪50年代,马克思就预言电的伟大革命力量,认为‚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材料3:1967年,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在《媒介即信息》一书中首次提出:‚随着广播、电视和其他电子媒介的出现,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骤然缩短,整个世界紧缩成一个‘村落’——地球村的概念由此产生……地球村的概念也同样意味着全球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不只是两百多个国家与地区的大拼盘。
‛
——《令世界震惊的奇迹:团结就是力量》(1)材料1中的三幅图片分别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它们各自产生了怎样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电力比蒸汽动力的优越之处。
(2分)
(3)根据材料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大王”和“电力的火花”所带来的共同的社
会作用。
(4分)
(4)根据材料3,分析“地球村”的特点。
列举近代以来的三次科技革命中,对“地球村”的
形成起直接推动作用的科技发明各一例。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