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十三次周练试题

合集下载

2021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十三次周练试题

2021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十三次周练试题

2021年高一历史下学期第十三次周练试题一.选择题(单选,每题4分)1.阅读《中国土特产产品出口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时间茶叶生丝鸦片战争前 5 000(年平均值) 5 000(年平均值)1845年8 010 13 2201851年9 919 23 0401853年10 122 62 896A.C.茶叶和生丝日益商品化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逐渐取得优势2.“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办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的洋布就减少了10万匹。

”这个变化说明洋务运动:()A.极大地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坚定的基础C.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D.培养了一批技术工人和科技人员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日的近代化同时起步,明治维新使日本成为亚洲强国,而洋务运动则给中国流下一个永久的遗憾。

其原因在于二者推行的近代化存在本质差异,主要体现在:A.政治近代化B.经济近代化C.军事近代化D.教育近代化4.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5.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 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

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苊矣。

” 由此可以看出:()①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②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爱国精神③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④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的侵略A.①②B.②③C. ②④D.①③6.中国一位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历史现象最早可能发生在:()A.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前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C.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时期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短暂春天时期7.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部分市州高二第二学期末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2021-2022学年湖北省部分市州高二第二学期末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湖北省部分市州2021—2022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联合调研考试历史试题2022.7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皆言黄帝”。

下表,这一时期,“百家皆言黄帝”旨在A.适应兼并争霸战争的需要B.阐述各自派别的治国理念C.促进华夏认同观念的形成D.推动礼乐和谐社会的构建2.西汉初年,御史大夫既掌管天下文书、颁布皇帝诏令,又掌管朝廷内外监察;汉武帝时,其机要秘书工作分割给尚书署办理;东汉时改名为大司空,掌管水利、工部。

御史大夫职能的变化反映了A.君主专制的加强B.分权原则的落实C.监察体制的破坏D.文书制度的成熟3.唐《田令》第34条规定,荒田亦有公、私之分。

公荒田借耕,九年还官;私荒田借耕,三年还主。

公荒田可以用于授田,私荒田不能用于授田。

这体现了唐政府A.试图调整生产关系以增加财政收入B.强化对民间土地资源配置的主导权C.对土地私有产权的明确承认与尊重D.旨在促进封建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4.周秦至唐前期,谷帛一直是与金属货币并行的重要币种;唐代中期以后,绢帛的货币作用逐渐衰落;宋代以后,谷帛即逐渐退为生活日用品。

这一变化,主要由于A.国家政权的统一B.白银大量的流入C.赋税制度的变革D.商品经济的发展5.明初,洪武帝下令朝廷学者遍览《春秋》以来的所有历史文书,并选出贤良和奸佞之臣,分编成两卷,亲自作序,广为分发。

同时,洪武帝还将他个人的训示刊行通发,向平民宣读,要求所有官办学堂的学院牢记。

明洪武帝此举旨在A.加强思想教化巩固统治B.提升社会基层治理能力C.重塑儒家伦理道德秩序D.推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6.鸦片战争以后,上海市场对洋纱的态度,经历了“不喜用”“掺和洋纱”“一概收买”三个阶段,当地土布业也经历了“土经土纬”“洋经土纬”“洋经洋纬”三个阶段。

这反映出上海地区A.全盘西化的社会风气B.外贸中心地位的确立C.逐渐融入了世界市场D.“实业救国”思潮的流行7.1912年,中国的《普通教育暂行办法》提出“体操课应注意兵式”,即军事训练。

2021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含解析)

2021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检测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1.尚书本是传递文书的小官,汉武帝时“文书盈于几阁,典者不能遍睹”,皇帝需要找人帮助阅读日常文书,提出初步意见,设立领尚书事一职,帮助皇帝审批文书。

对此解读合理的是A.预示着制度变革的方向B.表明了皇帝精力的不足C.证明了君主专制的必要D.解释了丞相制度的优势【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从材料信息可知,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参与军国大事,这样就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这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加强,故答案为A。

尚书机构的设置反映的是皇权的加强,不能说明皇帝精力的不足,故B项错误。

秦朝之后,一直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尚书的设立证明君主专制的加强,而不是君主专制的必要,故C 项错误。

尚书的设立是对相权的削弱,故D项错误。

2.有学者估算,在明太祖朱元璋当政的31年中,大约有10万到15万贪官人头落地。

如此厉行反腐败并没有让贪腐稍有收敛。

这最有可能是因为A.废除丞相导致官员缺乏约束B.社会风气导致官员道德低下C.反腐太严导致官员集体报复D.权力不受制约难阻官员贪腐【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明朝废除丞相后,存在着监察制度,官员仍有约束,故A项错误。

官员的贪腐与社会风气有关,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

各级官员由皇帝直接任免,因此反腐太严导致官员集体报复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

贪腐现象的大量出现在于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其权力没有限制,故答案为D。

3.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他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新航路开辟【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城市。

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小农经济对城市人口和城区规模的影响较小,故A项错误。

2021-2022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班级姓名学号第一部分选择题(每题1分,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共计48道小题,每小题1分,共48分)1.作为历史剧《武王伐纣》的编剧,你不能写入剧本的历史现象有A.战斗取得胜利后,武王用青铜鼎举行祭祀B.纣王召集分封诸侯随从作战C.农业生产使用铁器D.各级贵族使用玉器作装饰品答案C2.关于西周宗法制的精神,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争;定之以天,争乃不生。

”来解释。

王国维先生所谓的“天”是指A.确定继统人选的天子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C.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D.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答案C3.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比较发达。

以下关于这一时期商业活动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出现了许多以工商业著称的乡村集镇B.在政治中心基础上形成商业中心C.各国币制不统一不利于商业发展D.一些诸侯国采取抑制商业发展的政策答案A4.“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殊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

”上述现象出现的社会文化背景是A.札崩乐坏,思想观念多元B.尊黄老之学,学术环境宽松C.儒、释、道并存,儒学遭遇挑战D.拜金逐利盛行,传统道德观念被冲击答案A5.《论语·八佾》记载: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文中“八佾”指供周天予使用的宫廷舞乐队规模,而季氏世代为鲁国卿。

孔子言论相关的思想主张是A.有教无类B.仁者爱人C.克已复礼D.中庸之道答案C6.下列属于苟子主张的是A.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B.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C.恻隐之心,人皆有之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答案B7.“故有道之主,远仁义,去智能,服之以法,是以誉广而名威,民治而国安。

”这一主张来自A.儒家B.法家C.墨家D.道家答案B8.在《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中的这幅行政区划体系图最早出现于哪位君主在位时期\A.周武王B.秦始皇C.汉高祖D.汉武帝答案C9.在灌钢法的发明为世界冶炼技术做出划时代贡献的同时,制瓷业中的新品种在逐步走向成熟,为后期瓷器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平台。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答案

秘密★启用前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含答案历史试题共6页。

满分100分。

时间100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第I卷(选择题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中国封建社会的商人高利贷者可以通过购买土地而转化为地主,这不仅缓和了土地权和货币权的矛盾,而且形成了地主、商人和高利贷者在经济上的三结合。

”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品专卖制度B.重利轻义观念C.土地私有制度D.工商皆本思想2.《唐六典卷三·尚书户部》载:“辨天下之四人,使各专其业。

凡习学文武者为士,肆力耕桑者为农,工作贸易者为工,屠沽兴贩者为商。

工商之家不得预于士,食禄之人不得夺下人之利。

”材料反映了唐朝A.按出身门第划分四个等级B.用科举考试选拔官员C.强化对工商业者经济限制D.禁止官员从事工商业3.(原创)“凡贸易,金太贵,而不便小用;……钱近实,而易伪易杂;钞太虚,亦复有泡烂。

是以白金之为币,长也。

”材料所反映的经济现象可能出现在A.春秋战国B.宋代C.元代D.明代4.(原创)研究历史可以采用不同的史学范式,下列关于“近代中国通商口岸”的说法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是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使中国逐渐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5. 下表反映的是1750年至190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量中的相对份额,其比例发生变化的原因包括1750年1830年1860年1900年32.8% 29.8% 19.7% 6.2%①自然经济逐步解体②近代民族工业不断萎缩③西方列强在华设厂④欧美国家工业发展迅速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6.(原创)1912年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福新面粉厂,到1921年,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已达到12家,荣氏兄弟成为著名的“面粉大王”。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测试历史(选修)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3分,共计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 有学者认为:“政治与血缘的结合,看似牢不可破,其实不然。

既然周天子授土授民给诸侯叫做‘建国’,诸侯授土授民给卿、大夫叫做‘立家’,因此对于士、庶民而言,就有‘国’与‘家’的对立,他们把自己的宗族称为‘家’,只知效忠于‘家’,而不知效忠于‘国’。

”材料表明( )A.周天子是天下人的大宗B.宗法制与分封制是互为表里的关系C.分封制在历史上的作用是弊大于利D.分封制隐含着国家分裂割据的因素2. 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

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

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

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对他们有所谓教育。

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

“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A.摧毁了门阀政治B.扩大了政权基础C.促进了社会公平D.与人才培养脱节3. “每年一度的不满意测试……目的就是要阻止任何人成为太受欢迎的人,阻止像庇西特拉图这样的人,企图利用公民大会作为成为僭主的台阶。

每一年,雅典人投票放逐一人达10年之久,这是一种预防犯罪的处罚。

”材料中的“不满意测试”( )A.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B.使地域政治开始取代血缘政治C.开启了希腊历史的古典时代D.易导致公民权力的滥用和误用4. 有人认为: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

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

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罗马( )A.万民法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B.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C.帝国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 D.《十二铜表法》成文化5. “光荣革命”后,内阁大臣由国王任命并对其负责。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 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2.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不仅是周朝分封制的基础,对后世也有深刻影响。

这表现在A.一夫多妻习俗长期延续 B.皇位继承“立嫡不以长”C.诸子平等的财产继承权 D.婚姻中的“门当户对”3.四川省博物馆藏有一块文字残缺的《九域守令图》石碑,其中一段碑文是:“至于□国,天下分而为七。

□并四海,变易古制,始为□县,更□、□分裂,至□灭陈,天下方合为一。

”“□”处缺失的文字应该是A.周 B.秦 C.汉 D.唐4.下列关于汉武帝实行的“察举制”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汉朝选举人才的选官制②规定以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用③一种由下而上的选官制度④一种监察检举不法官员的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④5.有人认为,与汉代的中外朝制度相比,唐朝建立的三省六部制,为解决皇权和相权的矛盾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方式。

所谓“科学的方式”实质是指A.通过分散相权强化皇权,又调动了宰相的积极性B.三省的长官各司其职,提高了办事效率C.通过三省六部制建立了一个科学的行政体系D.消除了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6.某条约规定:“上谕以永禁或设、或入与诸国仇敌之会,违者皆斩。

……各省抚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属境内均有保平安之责,如复滋伤害诸国人民之事,或再有违约之行,必须立时弹压惩办。

”以下关于该条约的说法,正确的是A.1900年签订的《辛丑条约》 B.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C.禁止中国人民反帝斗争 D.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7.1909年,《京华百二竹枝词》曰:“报纸于今最有功,能教民智渐开通。

眼前报馆如林立,不见‘中央’有‘大同’(‘中央’、‘大同’均为当时报纸名称)。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河南省原阳县第三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学年度下学期月考试卷高二历史2022.3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48分每题2分)1.《礼记》载:“武王克殷反商,未及下车,而封黄帝之后于蓟。

”该史料所载事件可能发生在A.公元前2070年B.公元前1600年C.公元前1046年D.公元前770年2.“方里而井,扎百亩,其中为公田。

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

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材料中所描述的土地制度A.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B.因铁犁牛耕的出现而兴起C.属于封建土地私有制度D.实质是奴隶主土地国有制3.西周建立之初,“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而到了东周时,“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导致“礼乐征伐”权力变换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井田制的破坏C.诸侯争权夺利D.生产关系变动4.战国后期,秦国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郑国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这些工程能够在秦国完成,主要是因为A.井田制度逐渐瓦解B.铁犁牛耕技术普及C.交通运输网络通畅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5.在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枝繁叶茂时期,有思想家认为:“物无非彼,物无非是。

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

故曰彼出于是,是亦因彼。

”该思想A.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B.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C.体现了消极悲观的处世态度D.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6.下列属于孟子主张的是A.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B.恻隐之心,人皆有之C.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D.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7.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虽死犹存,它死得悲壮”。

从政治上看,秦“虽死犹存”主要是指()A.秦朝实际上没有灭亡B.秦朝皇帝改称秦王C.秦始皇的后代犹存D.秦朝开创的一系列制度影响深远8.汉初,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秦二世而亡的教训时说:“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故其亡可立而待。

2021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周练试卷(实验班5.7)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周练试卷(实验班5.7)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历史周练试卷(实验班5.7)含答案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1.西周时,公、卿、大夫、士等爵号,是贵族权势的等级符号,拥有爵级者,构成了一个高贵的阶层。

秦汉时期,平民能够以军功得爵,军功爵在秦与汉初造就了一个军功地主阶层。

这一变化说明( )A.秦汉爵秩等级的开放性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变弱C.血缘世袭制走向终结D.秦汉官僚的等级性2.春秋时期的周襄王说“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规方千里以为甸服,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以备百姓兆民之用,以待不庭不虞之患。

其馀以均分公侯伯子男,使各有宁宇”,材料中所说周朝( )A.王室力量雄厚B.四方诸侯雄起C.实现天下一统D.王权依托神权3.从“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到“履至尊而制六合”,此时期中国历史的变化是( )A.从天下为公到天下为家B.从诸侯争霸到中央集权C.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D.从封邦建国到设置郡县4.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5.《汉仪注》:王子为侯,侯岁以户口酎黄金于汉庙,皇帝临受献金以助祭。

大祀日饮酎,饮酎受金,金少不如斤两,色恶,王削县,侯免国。

这一措施的政治作用是()A.增加了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B.凸显了嫡长子拥有祭祖特权C.使得诸侯王国封地越分越小 D.打击地方势力巩固中央集权6.唐朝设御史台“掌邦国刑宪典章之政令,以肃正朝列”、“纠正百官之罪恶”。

御史台所属机构有:台院、殿院和察院,分别“掌纠举百僚、推鞫(审判)狱讼、弹劾违法”,“纠察朝仪”,“巡按州县、纠视刑狱”等。

材料表明唐朝御史台()A.司法性质 B.分割相权 C.职广位重 D.抑制腐败7.清代史学家赵翼曾评论:“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汉祖以匹夫起事,角群雄面定一尊。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及答案

2021-2022学年下期2023届历史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共48分)1.下图是一幅水彩画作品《印第安人献给埃尔南·科尔特斯一个束发带》(埃尔南·科尔特斯,西班牙航海家、军事家、探险家,1519年率西班牙军队登陆墨西哥),它选自西班牙画家迪亚特·杜兰的《印第安人历史》(1547年)。

该作品旨在A.揭露殖民者残暴行径B.客观还原历史真相C.促进不同文明的交流D.美化殖民扩张历史2.17世纪的荷兰是西欧经济领先发展的典范,它以商业贸易的特别发达而著称于世。

可正是这个“海上马车夫”,却在18世纪后迅速地走下坡路,被竞争对手挤出了世界各海域。

当北海对岸转动着隆隆的机器之时,荷兰这边却悄无声息。

荷兰“迅速地走下坡路”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航运业B.荷兰没有较早建立起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C.缺乏有战略价值和资源价值的海外殖民地D.商品经济与工业化之间并非同向连锁关系3.下表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应非常尊重法律。

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与这一观点最为相似的是A.法是一种自然的权利B.人是万物的尺度C.美德即知识D.求知是人类的本性8.在16世纪的西欧,随着教权对于世俗婚姻及家庭的控制松弛,父权和夫权及时填补了教权留下来的空间。

由此可知,文艺复兴A.显露出女性争取解放的曙光B.沉重打击了基督教统治C.使知识女性面临严重的困境D.对妇女的解放作用有限9.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

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

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

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10.文艺复兴时期,一方面,古希腊的有限人口论作为经典在意大利人文主义者的主流群体中被广泛重申;另一方面,佛罗伦萨为攫取地区主导权不断扩充人口,当地的人文主义者也挑战经典,转而歌颂城邦人口的增长。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十五周周考历史试题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十五周周考历史试题

2021年高二下学期第十五周周考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本次考试范围:高二历史选修三。

2、本试卷共两个大题31个小题,共4页,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1917年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美国的参战A.大大增强了同盟国一方的实力B.引发了俄国十月革命C.影响到中国等许多国家退出战争D.使战局更加有利于协约国集团2.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A.交战双方主要是帝国主义国家B.战争的深层原因是英德矛盾已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C.主要交战国的目的都是为了控制和争夺殖民地D.后起的资本主义国家要压倒老牌的资本主义国家3.……一个半疯癫的18岁肺病患者,醉心于狂热民族主义剧毒的加弗利尔·普林西普……砰砰几枪,声震全球。

这个“声震全球”的事件是指A.萨拉热窝事件B.巴尔干战争 C.俄国十月革命 D.“施里芬计划”4.从机制上看,国际联盟制止战争、制止侵略的宗旨成为空谈的主要原因是A.国联成员国并非真心维护世界和平B.德国等具有发起战争危险的国家参与C.国联行政院的权力过大D.国联代表大会和行政院决议坚持“全体一致”的原则5. 1928年,在签订《非战公约》时,帝国主义各国纷纷提出各自的保留条件。

法国说可以进行防御战争,日本认为可以在中国东北自由行动。

这些保留条件从本质说明《非战公约》A.充分尊重各国的主权B.具有明显的虚伪性C.没有得到列强的认可D.有很强的可操作性6.国际上规定“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的第一个公约是A.1907年《海牙和平公约》B.1928年《非战公约》C.1968年《日内瓦公约》 D.1971年《蒙特利尔公约》7.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对于世界人民来说可以说是一个迟到的祝福,而对于当时法西斯侵略的形势来说,它的来到又可谓是姗姗来迟。

下列有关这一同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法西斯的侵略已严重威胁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整体利益B.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对其形成起了催化剂作用C.其形成的标志是《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D.它的形成加速了二战胜利的进程,从而成为二战的转折点8.通过召开国际会议来协调国际争端和冲突成为现代国际关系的一大亮点,但由于很多会议经常被帝国主义操纵往往带有大国强权政治的色彩。

2021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3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之所以说梭伦改革是雅典历史发展的必然,原因是A.贵族政治已成为雅典政治发展和政治进步的障碍B.奴隶反对奴隶主的斗争渐趋激烈C.雅典奴隶制经济高度发展的产物D.工商业奴隶主阶层形成并提出分享权利的要求2.恩格斯说:“在梭伦所进行的革命中,应当是损害债权人的财产以保护债务人的财产。

”这针对的是梭伦A.实行按财产多寡划分公民等级并规定相应的政治权利的制度B.颁布“解负令”,解除债务和废除债务奴隶制C.创立了一个新的机构——四百人会议D.创立了陶片放逐法3.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城郊有个叫克里艾尼图斯的青年,他出身平民,家庭贫穷,不具备担任官职的资格,当时他要想获得政治权利,下列哪种途径可行A.参军,争取立下战功B.经商致富C.收买人心,多拉选票D.接受教育,提高自身文化素质4. 商鞅变法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表明商鞅实行A.农商皆本政策B.奖励耕战政策C.重农抑商政策D.中央集权政策5.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改革运动,它产生的历史影响包括①进一步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②促进了适合社会经济发展的新制度的产生③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④使法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6. 变法中,有人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

”其中主要的体现是①“为井田开阡陌封疆”②重农抑商③法律严酷④在一定程度上剥削严重A.①②③B.②④C.③④D.①②③④7.北魏孝文帝改革直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的改革措施是①俸禄制②均田制③三长制④租调制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8.北魏孝文帝改革政策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①它适应了当时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力②得到鲜卑贵族的广泛支持③孝文帝个人改革的态度坚决④广大北方人民支持政府改革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9.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为改革的深入进行提供条件的是A.整顿吏治B.推行均田制C.迁都洛阳D.提倡与汉族通婚10.北魏孝文帝改革作用显著,下列说法不符合这一观点的是A.有利于封建化B.有利于民族融合C.有利于统一黄河流域D.有利于对外贸易发展11. 北宋初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从反面证明了A.分权、强兵弊端无穷B.政治改革要注意精兵简政C.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D.机构改革要量财力而行12.王安石设想其变法的理财方针是“民不加赋而国用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①清查逃避土地税的“隐田”②向享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免役钱③农户按户等的高下出资兴修水利④向农民贷款,收取较低的利息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13.王安石在讲学时,曾经给学生出了一道问题:“异时多兵矣,而不以兵多故费财;今民之壮者多去而为兵,而租赋尽于粮饷,然亦不足于兵。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21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40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1.詹姆士一世在议会中声称“国王完全有理由被尊称为神,因为他在人间行使类似神权那样的权力”。

这充分说明詹姆士一世( )A.是教会组织的统治者 B.主张国王权力必须在神权之上C.在极力贬低神的地位 D.在借助神权强化王权2.经法国启蒙思想家改造,成为美国资产阶级政体的理论依据的思想是对下列哪一理论的继承发展( )A.斯宾诺莎的“天赋人权” B.洛克的“分权制衡”C.卢梭的“主权在民” D.卢梭的“社会契约论”3.斯宾诺莎认为:“神学不一定要听理智的使唤,理智也不一定要听神学的使唤,二者各有其领域。

”斯宾诺莎所说的“理智”符合()A.专制国王的要求B.本国教会的要求C.资产阶级的要求D.封建领主的要求4.顾炎武在其《日知录》中,列举了历史上大量的“称臣下为父母”“人臣称人君”“人臣称万岁”的例子。

这表明他()A.提出初步的民主思想B.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思想C.宣传三纲五常等级秩序D.否定男尊女卑5.1898年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

”从材料中推出的符合史实的结论是()A.变法缺乏理论基础B.变法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C.变法鼓舞了清军士气D.维新派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6.我们说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民权思想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是因为孙中山主张() A.实现民主、自由和平等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C.改变清朝君主专制统治D.建立资产阶级国家政权7.《权利法案》是英国一部重要的法律,它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创立了君主立宪制度,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B.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资产阶级革命成果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根本性转折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8.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和议员由选举产生,突出体现了()A.天赋人权的原则B.三权分立的原则C.主权在民的原则D.依法治国的原则9.法国大革命后,宪法修改更迭频繁,但多部宪法都以《人权宣言》作为序言,这是因为它() A.宣布废除君主制B.确立了法国的政治体制C.宣布了关于人权、公民权和法治的一系列原则D.充分阐明了三权分立原则10.根据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军事、外交是联邦专有权,教育和治安是州专有权,征税是联邦与州共有的权力。

2021年高二历史9月周考试题

2021年高二历史9月周考试题

2021年高二历史9月周考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

克,胜也。

己,谓身之私欲也。

复,反也。

礼者,天理之节文也。

”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 )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2.伏尔泰在《礼俗沦》谈及中国古代一思想流派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

”“新的精神……世界”是指 ( )A.法家的法治思想 B.道家的无为思想C.儒家的仁政思想 D.墨家的非攻思想3.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意思是要人们和平相处.互利互惠。

以下文字中与这一主张相近的是 ( )A.“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D.“兵者不详之器,非君子之器,不得已而用之。

”4.孟子“仁政”思想的实质是 ( )A.改变社会制度的途径 B.维护劳动人民利益的保障C.实行封建统治的基础 D.加强对人民统治的一种手段5.《论语》载,孔子曾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深奥学问)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这表明他在教学方法上主张 ( )A.启发诱导 B.学思结合 C.因材施教 D.温故知新6.认为“恻隐之心”“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这反映了孟子 ( )A.“仁政”的思想 B.“民本”的思想C.“性本善”的思想 D.“致良知”的思想7.在山东曲阜的游玩中,导游在一处名为“杏坛”的景点旁讲解道:“春秋年问,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大批人才。

”旅客立刻想到此人的政治主张是 ( ) A.“天与人不相胜” B.“民贵君轻,社稷次之”C.“为政以德,爱惜民力” D.“以法治国,中央集权”8.《全球通史》在论述中国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要用国家的军事力量予以清除;而人民群众则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

2021年高二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21年高二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2021年高二文综(历史部分)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说明:1、本试卷共16页、共41小题。

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2、本卷包括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必须把答案做在答题卷上,只交答题卷。

3、测考范围: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4分,共 140 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4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2.认为人可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改造自然,使自然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思想家是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老子13.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

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14.孔子和苏格拉底是“哲学突破时代”的东西方思想巨人,各自影响着东西方思想的发展。

两人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实用文档①强调民主的作用②重视道德的意义③追求社会的平等④肯定人的价值A.①② B.②④ C ②③ D.③④15.《蒙娜丽莎》典型地表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时代精神和人格力量,是一部伟大的人文主义作品,因为:A.达·芬奇成功的运用“圣像图”的画法B.达·芬奇将解剖学、透视法和明暗转移法运用其中C.它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作品D.它肯定人的价值,颂扬人的力量,表现人性的美16.有一位著名作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小说)我要让人先开怀大笑,然后回过头去一恐惧的心理回顾他们所笑过的一切。

”据此推测他最有可能属于哪一派文学派别A.启蒙文学B.浪漫主义文学C.现实主义文学D.现代主义文学17.“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的“中学为体”根本目的是( )A、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的纲常礼教的权威B、维护封建专制制度和清朝的统治C、维护传统的政治文化的延续性D、抵御外侮,谋求自强之路实用文档18.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的“打倒孔家店”的口号,高二(1)班学生展开评论。

2021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能力测试(含解析)

2021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能力测试(含解析)

1.(13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养廉银制度正式推行大致始于雍正二年。

此后不断补充完善,到雍正十三年最后确立。

其基本原则是“为官员定养廉之资,为公事留办公之费”。

具体做法是“将州县之火耗(注:火耗,即银两在兑换、熔铸、保存、运解中有一定损耗,故征税时要增加损耗,这种附加称为“火耗”或“耗羡”。

)重者严行裁汰”,并将原由州县私征之耗羡提解归公,收贮于各省司库,从解公之火耗中“酌中量留耗羡抵补无著之亏空”,然后再由各省长官根据下属不同级别、各地事物繁简程度定立分数,从司库提取相当部分作为“养廉银”分发各官,以为各级官员的“日用之资”,从而达到“不使累及民间”,“上不误公,下不累民”的目的。

——吴敌《雍正时期养廉银制度简论》材料二从赫德(注:英国人,1863-1908年间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执政时起,海关关员的高薪待遇多达9项。

此外还实行年资加薪制度,一般洋员每2年晋升或加薪一次,(后来)华员每3年晋升或加薪一次。

年资越高、等级越高、待遇越好。

……赫德还在海关实行退休制度,并(在中国)首创推行养老储金制度。

……这样,养老储金实际成了促使关员保持操守、廉洁行政的保证金,无形中增加了管理效力。

……此其一。

其二,海关对贪污案件处分极严厉,对发案的基层主管,亦因监管不力而受连坐处分。

……其三,近代海关有严密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从而使不法海关职员无机可乘,想贪而贪不到。

……赫德在海关所实行的高薪养廉,不是一项孤立的措施,是与严格的考试录用、考绩、监督、奖惩等制度相互联系、有机作用的。

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析雍正时期实行养廉银制度的积极意义。

(4分)(2)对比材料一与材料二,分析赫德的养廉政策较雍正的养廉银制度有哪些不同之处?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高薪养廉政策的认识。

(9分)【答案】(1)相对减轻了人民负担,对整饬清代吏治有一定积极作用,有利于国家财政收入的增加,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4分)(2)不同:关员的待遇更高;鼓励和约束相结合,有助于关员长期服务海关;建立退休金制度,使关员在岗时便无后顾之忧,可以安心工作;严惩违纪官员,以确保官员廉洁执法;完善税款完纳和呈报制度,使不法海关职员无机可乘;建立综合性的配套措施,保证海关机器健康高效的运转。

河南省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测试题2(含解析)

河南省市宝丰县第一高级中学2022-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周测试题2(含解析)
7.宋明理学家普遍倡导“存天理去人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A. 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B. 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 标准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
D. 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宋明理学家强调“存天理,灭人欲〞等伦理道德,旨在标准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秩序,实现社会和谐,稳定统治秩序。应选C。ABD项都是理学家的目的,但是都不是从维护封建统治这一角度进行分析的,因而是错误的。
6.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兴旺,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
A. 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的统治
B. 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精神
C. 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D. 中国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
【解析】
试题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失踪的古典文化、雅典终于战胜耶路撒冷均和文艺复兴有关,因为文艺复兴把人从封建神学中解脱出来、解放出来,所以此题答案就是C。
16.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写道:“十五世纪中叶到十六世纪初,意大利文艺复兴中的主要事实便是:教皇与世俗的宗教批评者之间的冲突是以容许新人的某种不敬神的精神进入僧侣统治集团为代价而得到防止。〞与材料观点最为吻合的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理学摧残人性
11.历史学家许倬云说:“佛教进入中国其引发的影响……既带来了另一种思维,也迫使中国固有的思想体系不断与佛教互动,终于融合为中国型的思想体系。〞符合这一表述的思想家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高二历史下学期第十三次周练试题
1.北宋诗人苏舜卿曾这样描述:“游嬉于廛市间,以鬻巧绣画为业,衣服举措不类军兵。

”另一位北宋文士宋祁形容说:“卫兵入宿,不自持被,而使人持之;禁兵给粮不自荷,而雇人荷之。

”上述材料突出反映了北宋中期面临哪一社会问题( )
A.冗官B.冗兵 C.积贫D.积弱
2.公元997年,宋廷岁收2 200多万缗,收支相抵还会余大半;到王安石变法前两年,收入已高达11 000多万缗,收支相抵却亏1 500多万缗,“民贫乏食”而反。

造成这种统治危机的根源是( )
A.经济衰退B.起义频繁
C.兵力不足D.吏治腐败
3.观察下图,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北宋面临藩镇割据的局面
B.“澶渊之盟”的地点在都城东北
C.北宋时期周边少数民族政权并立
D.北宋主要面临辽和西夏的威胁
4.北宋中期,“三冗”问题出现的原因主要有( )
①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增设官僚机构以分化各级官员权力②形成庞大军事体系,军
费开支增加③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和高额赔款④地主兼并土地,隐瞒田产,逃避税收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北宋初年实行更戍法,你认为下列哪一说法符合这一改革的后果( )
A.“寇乱息而威势强矣”
B.“兵无常帅,帅无常师”
C.“方镇相望于内地”
D.“老弱事耕稼,丁壮从役征”
6.阅读宋太宗至宋英宗时期的财政情况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是( )
B.冗官、冗兵、冗费是导致财政亏空的主要原因
C.11世纪中期北宋出现严重财政危机
D.11世纪中期的财政亏空使北宋军队战斗力严重削弱
7.北宋“冗官、冗兵、冗费”局面的出现,从反面证明了( )
A.官越多,工作效率越高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当时加强中央集权利小弊大
D.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8.《梦溪笔谈》记载:“皇祐(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

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

’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 )
A.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B.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9.庆历新政时,范仲淹要求严格“恩荫”制。

宋代实施的“恩荫”制( )
①是科举考试的重要科目②是官僚阶层特权的体现③是导致北宋“冗官”“冗费”的重要原因④削弱了北宋政权的统治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10.庆历新政的失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 )
A.北宋统治集团内部矛盾尖锐
B.北宋王朝政治腐败
C.变法内容不尽合理
D.变法没有顺应历史潮流
1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真宗咸平四年,有司言:减天下冗吏十九万五千余人。

所减者如此,未减者可知也……刘晏(唐朝人)以一千二百万贯供中原之兵而有余,今以三千六百万贯供川陕一军而不足。

——赵翼《廿二史札记》材料二夷狄者,皮肤之患尚可知;盗贼者,心腹之患深自忧。

——《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官壅于天下,民困于外,夷狄骄盛,寇盗横炽,不可不更张以救之。

——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疏》请回答:
(1)据材料一所述,它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什么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2)结合材料一所反映的问题,比较材料二、三,你认为哪个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为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统治者是怎样“更张以救之”的?
1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杯酒释兵权
材料二北宋政府为了防止“内患”,奉行养兵政策。

宋太祖认为:“可以利百代者,唯养兵也。

方凶年饥荒,有叛民而无叛兵者。

”每逢荒年,政府就派人到灾区招募饥民当兵,灾荒不断,募兵不已。

北宋初年,军队仅有近20万人,到宋仁宗时,军队总数达140万人之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杯酒释兵权”的故事反映的是宋太祖将什么大权完全集于一身?
(2)从材料二可以看出北宋实行养兵政策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以上两则材料中所采取的措施产生的影响。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臣伏见景德、祥符中(约1004—1016年),文武官总九千七百八十五员,今内外官属总一万七千三百余员,其未授差遣京官、使臣及守选人不在数内,较之先朝,才四十余年,已愈一倍多矣。

窃以唐、虞建官唯百,夏、商倍之;周设六官,僚属渐广;秦并六国,郡县益众;降及汉、魏,以至隋、唐,虽设官寖多,然未有如本朝繁冗甚也。

今天下州郡三百二十,县一千二百五十,而一州一县所任之职,素有定额,大率用吏不过五六千员则有余矣。

今乃三倍其多,而有三岁一开贡举,每放仅千人,复有台寺之小吏,府监之杂工,荫序之官,进纳之辈,总而计之,不止于三倍。

是食禄者日增,力田者日耗,则国计民力安不窘乏哉?
——《包拯集·论冗官财用等》材料二河北民,生近二边(宋夏、宋辽交界)长苦辛。

家家养子学耕织,输与官家事夷狄。

今年大旱千里赤,州县仍催给河役。

老少相携来就南(迁徙河南),南人丰年自无食。

悲愁白日天地昏,路旁过者无颜色。

汝生不及贞观中,斗粟数钱无兵戎。

——王安石《河北民》
请回答:
(1)包拯认为从真宗到仁宗仅四十余年的时间,北宋政府出现了怎样的问题?将会产生什么影响?
(2)材料二王安石的诗歌反映了什么问题?
答案:
1. D
2. D
3. A
4. D
5. B
6. D
7. B
8. C
9. C
10. A
11.(1)问题: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危机十分严重。

原因:一是政府不断扩充军队,增设官吏,军费和官俸开支越来越大;二是北宋还要给辽和西夏“岁币”。

(2)范仲淹之言更全面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实际。

因为在当时官僚机构臃肿,百姓贫苦,辽和西夏的威胁,农民起义不断发生,与范仲淹所说吻合。

(3)北宋中期发生了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庆历新政和以理财为中心的王安石变法。

12. (1)军权。

(2)防止内患。

(3)军权集于皇帝一人,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兵不识将,将不识兵,造成指挥不灵,效率低下,削弱了军队战斗力,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中败多胜少,形成“积弱”局面。

养兵政策,使北宋军队数量激增,出现“冗兵”现象,导致军费激增,使北宋财政入不敷出,逐渐形成“积贫”局面。

13. (1)问题:从真宗到仁宗仅四十余年的时间,官员人数已经超过一倍多。

北宋地方州郡的数量和官员人数同前代相比有很大增长,并随着科举考试等选官制度的发展而年复一年地增长。

影响:官僚队伍如此发展下去,国家财政难以维持。

(2)北宋政府与辽、西夏长期战争,导致人民兵役和赋税的沉重,辽、西夏威胁着北宋
的安全,北宋出现统治危机。

31260 7A1C 稜V40552 9E68 鹨6L31538 7B32 笲428135 6DE7 淧a36896 9020 造22692 58A4 墤25818 64DA 據"21353 5369 卩34663 8767 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