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年秋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什么是气象学?气象学是地球科学中一门研究大气现象的学科,主要研究大气层的组成、结构、运动及其与地球表面的相互作用。
气象学主要研究天气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通过观测、测量和分析大气的各种现象,掌握天气与气候的基本规律。
气象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气象观测、天气分析预报、气象灾害、气候变化等。
气象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气象学使用很多被广泛接受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来获取天气和气候信息。
其中包括:1.气象观测:通过使用气象仪器和设备,对不同地区的大气条件进行观测和记录。
常见的观测数据包括温度、湿度、风速、降水量等。
2.模拟和数值模型:利用计算机模拟和数值计算的方法,通过气象方程和物理理论,对大气的运动和变化进行模拟,以预测天气和气候的变化。
3.卫星和雷达技术:利用卫星遥感和雷达技术,对大气中的云、降水等进行监测和观测。
这些技术能够提供全球范围内的气象信息。
4.气象雷达:通过发射雷达波束,并根据回波信号的属性,获取降水和风暴等天气现象的信息。
气象雷达在天气预报和防灾减灾中发挥重要作用。
5.气象卫星:使用卫星传感器对地球大气的特性进行观测,可以获取大范围的气象信息,包括云图、海温、水汽含量等。
气象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气象学的研究成果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例子:1.天气预报:气象学通过观测和分析大气现象,预测未来一段时间内的天气情况,帮助人们合理安排日常生活和工作。
天气预报信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比如电视、手机应用程序等。
2.农业气象:农作物的生长和发展对气候条件有很大的依赖。
农业气象学研究农作物对气候的适应性和灾害防范,以优化农田管理和农作物的种植。
3.航空气象:航空气象是研究航空器在特定天气条件下的安全飞行问题。
通过气象观测和天气预报,航空公司和飞行员可以更好地预测和应对恶劣天气,确保航班的安全性。
4.城市规划和气候适应性:气象学可以帮助城市规划师更好地理解城市气候,优化城市设计,提高城市的气候适应性。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气象学和气候学是两个相互关联但又存在明显差异的学科。
本文将探讨气象学和气候学的区别与联系,并对它们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的作用进行分析。
一、气象学气象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现象和气象要素的学科,旨在预测和解释气候的各种现象和变化。
它主要关注的是短期时间范围内的天气现象和气候要素,以及它们的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气象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温度、湿度、气压、风力等各种气象要素,以及云、降水、雷雨等天气现象。
气象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观测站点并收集气象数据,利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模拟来解析和预测气象现象。
它的应用范围广泛,包括天气预报、农业、航空航天、海洋、环境保护等领域。
气象学的研究结果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各项经济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气候学气候学是研究地球大气现象和气候变化的学科,旨在揭示气候现象和变化的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联。
它主要关注的是长期时间范围内的气候特征和气候系统,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和影响机制。
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包括气候要素的统计数据,如长期气温、降水、风力等平均值和变异性。
气候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通过收集历史气象数据、地质记录和遥感技术来分析和重建气候变化的过程与模式。
同时,气候学还利用地球系统模型进行气候的预测和模拟研究。
气候学的研究成果对于了解气候变化趋势、评估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以及制定相应的适应和减缓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三、气象学与气候学的联系尽管气象学和气候学在研究对象、时间尺度和方法论上存在差异,但它们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和相互依赖的关系。
首先,气象学提供了气候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和观测手段。
气象观测站点收集的短期天气和气象要素数据为气候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同时也为气候变化的分析和预测提供了基础。
其次,气象学和气候学共同关注气候系统的驱动力和影响因素。
气候是由大气、海洋、陆地和生物等多个要素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而气象学和气候学都致力于研究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件01引论
③二氧化碳 在大气中的含量很少,它主要集中在 大气底层,20公里以上就很少了。大气中二氧化 碳含量一般占0。03-0。05%
④臭氧 在大气中含量极少,并且变化很大。据观测, 臭氧含量随高度的分布很不规则,在近地面层含 量很少,从10公里高度开始逐渐增加,在12—15 公里以上含量增加得特别显著,在20-30公里高度 处达到最大值,再往上则逐渐减少,到55公里高 度上就极少了。
2、什么是气候学?
气候是在对大气多年观测的基础上经 过统计、分析所得出的总结和概括。如某 地是干旱或湿润的气候。
盖斯特把某一地区的气候状态定义为:该 地气候系统的全部成分在任一特定时段内 的平均统计特征。
气候学就是研究气候的形成过程,分布和 变化规律的科学。
3、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
(1) 气象学就是研究大气中各 种物理过程和物理现象的科学, 所以,其研究的对象就是大气圈。
天气过程是大气的短时间状态,天气 具瞬时多变的不稳定性。
气候是指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 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 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它不 仅包括该地多年来经常发生的天气状况, 而且包括某些年份偶尔出现的极端天气 状况。
气候是在多年观测到的天气基础上所得出 的总结和概括,也就是说,气候过程是 在一定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综合而得出 的长期天气过程
(2)从内容来讲: 气候系统包括了对气候的形成分布和
变化有直接和间接影响的各个环节, 包括太阳辐射、大气、海洋、陆地 表面、冰雪覆盖层和生物圈等组成 的庞大的系统。
天气系统可以看成单纯的大气系统
三、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基本任务
(1)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说明各种气候 现象的特性;
最新《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解析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案第一章绪论气候学历经经典、天气气候到现代气候学的发展过程是科学观念的革命,它包括认识和研究方法的根本变革,启示我们从系统中学习气候,学习气候又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这个地球表层系统。
一、现代自然地理学与气象气候学1、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地球表层系统个相互作用的整体任何子系统的变化都会影响其他子系统2、气候系统与地球表层系统——几乎相互覆盖的研究客体,但重点不尽相同。
3、气候系统也包括了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几个子系统4、其中,大气圈与自然地理系统其他圈层相互作用中,大气圈最为活跃,是联系各子系统相互作用的重要纽带,是形成自然地理要素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特点的主要背景之一,也是构成地球表层系统重要圈层二、大气圈一一是处于特定条件下及具有特定成分的气圈1、气候系统如何起动与运动,其中的热力、动力过程2、气候系统中各部分的联系,相互作用与耦合的整体过程以及对气候的影响3、气候的综合性与地域的差异性,以及气候系统的稳定性与敏感性等三、特定成分及其影响:1、主要及微量成分2、微量成分及其特殊作用:"〕一温室气体__ —平流层与臭氧层--生命保护层,■7—三态共存,参与能量,辐射,及天气过程四、重力场对大气层的约束及影响:—在重力的作用下,以地面为下边界,绕地球旋转的圈层。
—影响之一:垂直层结的形成——大气分层:水平尺度>>垂直尺度。
五、对流层:是深受下边界(热力及动力)影响的大气最底层,集中了80%的大气质量,也是大气圈层与其它圈层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
六、水汽对大气状态影响之------ 湿空气状态方程七、微量气体:在气候系统中存在着短周期的微循环,成分可变。
含量虽少,但对热辐射非常敏感,因而对大气热状态影响很大,人类活动参与了微循环一可造成对大气行为有意或无意的干扰。
影响举例:臭氧层问题:地面条件如何影响大气活动(热力及动力)一相互作用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气候系统物理过程之太阳能启动气候系统的物理过程一形成全球温度差异的地带性与非地带性分布以及周期和非周期变化。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资料
气象学与气候学复习资料1.气候系统的概念:气候系统是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气候系统的五大子系统: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2.大气的结构:大气结构是指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层和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分布的不均匀性。
3.对流层: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下层,它的下界为地面,集中3/4大气,90%水汽,日常所见的大气现象均发生在此层,也是对人类生活、产生最有影响的层次。
(2)对流层特点①气温随着高度而降低②空气具有强烈的对流、乱流运动③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在对流层内,按气流和天气现象分布特点又可分为三层。
下层:又称摩擦层或扰动层。
它的范围自地面到2km高度。
下层受地面强烈影响摩擦作用、湍流交换十分明显,各气象要素具有明显的日变化。
由于本层的水汽、尘粒含量多,因而低云、雾、霾、浮尘等出现频繁。
中层:从摩擦层顶到6km左右高度。
这一层受地表影响较小,气流的状况基本上可以表征整个对流层空气运动的趋势。
大气中的云和降水现象大都产生在这一层。
上层:从6km高度到对流层顶。
由于这一层离地面更远,受地表影响更小,水汽含量极少,气温常在0℃以下,各种云多由冰晶和过冷水滴组成。
在中、低纬度地区上层,常有风速>30m/s的强风带出现。
此外,在对流层和平流层之间有一个厚度为数百米至1-2km的过渡层,称为对流层顶。
此层主要特征是:气温随高度增加变化很小,甚至无变化。
这种温度的垂直分布抑制了对流作用的发展,上升的水汽、尘粒多聚集其下,能见度变坏。
对流层顶的温度在低纬度地区平均为-83℃,在高纬度地区约为-53℃。
思考题(供参考)一、基本概念:气象学气候学气候系统气象要素饱和水气压相对湿度露点一个大气压能见度二、基本问题:1、举例说明气象学与气候学和自然地理其它分支科学之间的关系2、大气上界的划分方法3、对流层的主要特征4、各种湿度表示法的意义5、地面、高空和地面天气图上风的表示方法第二章一、地面、大气的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一)地面和大气辐射1. 辐射能量: Eg= δσT4 (Ea= δ′σT4 )式中:Eg为地表面的辐射能量;δ为地表面的相对辐射率。
大气科学中的气象学和气候学
大气科学中的气象学和气候学大气科学是一个复杂的学科,包含了许多不同的分支。
其中,气象学和气候学是两个非常重要的领域。
虽然两者都研究天气和气候,但是它们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有所不同。
气象学研究的是短期天气,通常涉及几小时或几天内发生的现象。
气象学家会关注大气中的温度、湿度、风速和降水等参数,并使用这些数据来预测未来的天气情况。
他们还会研究气压系统、气旋和锋面等现象,并通过模型模拟来探究它们的运动和演变。
气候学则是研究长期气候变化的学科。
它涉及几十年到数百年的时间范围内发生的气候现象。
气候学家会研究地球表面的温度、湿度和降水等长期趋势,并探究这些趋势是如何与大气中的气体、云层和辐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他们会使用复杂的气候模型,并结合历史数据来验证这些模型的准确性。
虽然气象学和气候学的研究对象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许多联系。
例如,天气系统的移动和演变会对气候产生影响,而气候的变化也会影响未来的天气趋势。
此外,气象学和气候学都涉及大量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因此它们的方法和技术有许多共同之处,如利用统计分析、模拟模型和遥感技术等。
除了研究和预测天气和气候,气象学和气候学还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气象学帮助人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天气突变和自然灾害,而气候学则有助于我们了解和应对全球变化带来的挑战。
此外,气象学和气候学还对农业、交通、能源和环境等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
总之,气象学和气候学是大气科学中非常重要的两个领域。
它们的研究对象和方法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存在紧密联系,并为我们应对自然灾害和全球变化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气象学与气候学_第一章_1
b.白云 如果形成散射的粒子的形状 是球形的,而且其直径并不比阳 光的波长小,所有的波长都是平 均地被散射的,这种散射称迈耶 散射。因此,云是白色的。 c.风 有风就说明有物质的存在, 因为风是由于大气不同部位的压 力差别造成的。如果在真空中就 不会有风了。
d.流星 流星就是陨石穿过大气层时,由于其速度太快,与大气 摩擦产生热使陨石燃烧起来。 否则我们的地球也与月球一样“ 千疮百孔”。
物理现象
物理过程
CO2增加可使大气增温。
地球上的水汽循环
b. 气象学的研究对象
——地球上的大气
其中主要内容有:
(1)大气一般的组成、范围、结构及各种要素等;
(2)大气现象的发生、发展及能量来源; (3)探求大气现象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 (4)将大气现象中的规律应用于实践。
气象学因国民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要求,已形成
35
2.2 大气圈
大气圈是指因地球的引力而聚集在地表周围的气 体圈层。 大气圈无色无味,那么它是否真的存在呢?
大气圈存在的主要证据或现象
大气圈存在的主要证据或现象:
a.蓝色的天空 这是由于大气中的一些非常细小物质成分,如气体、粉尘等 非球形微粒,它们的直径较阳光的波长小得多,因此,蓝色的散射 量较之于其他任何一种颜色能更多地被选择散射。这种散射称瑞利 散射。
O2、N2 、 CO2 、O3
O2的作用 (1)用于呼吸作用维持生命,新陈代谢 (2)有机物燃烧、腐化、分解 (3)植物光合释放氧气
N2的作用 (1)冲淡氧气,控制氧化速率 (2)固氮,植物养料 CO2的来源及作用 来源:有机物燃烧,腐烂和生物呼吸 作用:温室气体,植物光合作用原料
一丝不苟——座右铭 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做人原则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处世原则
气象学与气候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与气候学名词解释名词解释第一章大气圈: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
地球周围聚集着一个气体圈层,构成了所谓的大气圈。
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气候系统: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对流层:地球大气中最低的一层。
平流层:自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为平流层。
中间层:自平流层顶到85km左右为中间层。
热层(热成层、暖层):位于中间层顶以上。
散逸层(外层):大气的最高层。
气压:大气的压强。
湿度:表示大气中水汽量的多少的物理量。
水汽压:大气中的水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
饱和水汽压:饱和空气的水汽压。
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的饱和水汽压的比值。
饱和差: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实际空气中水汽压之差。
比湿:在一团湿空气中,水汽的质量与该团空气总质量的比值。
水汽混合比:一团湿空气中,水汽质量与干空气质量的比值。
露点: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气压一定下,使空气冷却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降水:从天空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或固态水,包括雨、毛毛雨、雪、雨夹雪、霰、冰粒和冰雹等。
风:空气的水平运动。
云量: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
能见度:视力正常的人在当时天气条件下,能够从天空背景中看到和辨出目标物的最大水平距离。
第二章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传播能量的方式称辐射。
辐射能:通过辐射传播的能量。
辐射通量密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辐射能量。
辐射强度:单位时间内,通过垂直于选定方向上的单位面积的辐射能。
太阳辐射光谱:太阳辐射中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太阳常数:就日地平均距离来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内,1min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
总辐射:位水平表面上接受的直接太阳辐射和天空散射辐射的总量。
《气象学与气候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二《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大纲佳木斯大学理学院——黄秀英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英文名称: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环境专业开课学期:秋季总学时:本科72学时(理论课66学时+实验6学时)专科64学时(理论课48学时+实验6学时)总学分:本科4分,专科3.5分教研室名称:地理系——自然地理教研室课程简介: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师范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系统地讲述了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及各部分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热学、大气水分、大气运动、天气系统、气候形成、气候带和气候型、气候变化及人类影响等。
课程性质: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选修课。
教学任务: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大气的热能、温度、水分变化;大气的运动规律;天气系统;气候的成因;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自然地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学习,应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大气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天气演变和气候的形成、分布、变化的基本原理;了解人类对天气的影响和改造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胜任未来的工作需要。
<学时分配表>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学工作者。
选择教材的原则:•教材内容必须和教学大纲相接近,而且是近两年内新出版的,适合地理科学教学的特点•教材的知识量丰富,内容新、准确,结构清晰,并与中学教材相接近•知识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符合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容易接受建议教材:《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年第三版1982年第一版国家优秀教材纪念奖1988年第二版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1998年在台湾以繁体字出版,供台湾高校地理系学生使用2001年获上海市高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参考教材文献: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引论重点: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2、本学科与部门地理、区域地理的关系3、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4、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及成因§1-1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要求: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2.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一、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2气候系统概述要求:1.熟练掌握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2.掌握大气中的水汽、固体杂质的来源及分布3.理解固体杂质、液体微粒的作用4.熟练掌握大气垂直方向的五个分层,温度分布特点及原因5.理解大气高度的划分一、大气圈概述二、水圈、陆面、冰雪圈和生物圈概述§1-3 大气的物理性状要求:1.熟练掌握各主要气象要素的定义、单位及公式2.掌握干空气、湿空气的状态方程3.能利用仪器准确测定主要的气象要素一、主要气象要素二、空气状态议程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重点:1、太阳辐射及太阳常数2、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3、全球水平气温的分布特点4、如何判别大气的稳定度难点:1、大气稳定度的判别2、乱流逆温的形成过程§2-1太阳辐射要求:1、熟练掌握太阳辐射、太阳光谱、太阳常数的概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特点;影响直接辐射的因素。
《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教学大纲
《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16116603课程中文名称: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英文名称: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适用专业:自然地理学专业开课学期:春季总学时:本科48学时(理论课36学时+实验12学时)总学分:本科3分编写日期:2020年12月20日教研室名称:自然地理学教研室考核方式:闭卷二、课程简介:气象学与气候学是自然地理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系统地讲述了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及各部分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热学、大气水分、大气运动、天气系统、气候形成、气候带和气候型、气候变化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等。
教材:姜世中•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一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11三、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自然地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学习,应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大气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天气演变和气候的形成、分布、变化的基本原理;了解人类对天气的影响和改造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科学探索,一丝不苟,实事求是,勇于奉献的精神,成为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一)目的与要求使学生了解气象学与气候学研究的学科体系与研究内容、主要分支学科、研究特点等。
通过对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奠基人——竺可桢的介绍,让学生深刻感受名人的爱国报国情怀和一丝不苟、科学求真的“竺可桢精神”。
培养学生成为爱国家、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有为青年。
(二)教学内容第一节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分科第二节大气、天气、气候和气候系统的概念第三节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方法及发展简史(在讲述我国气象学与气候学发展简史的时,在阐述竺可桢对我国气象学与气候学做出卓越贡献的同时,也讲述了他“一丝不苟”的座右铭、“排万难冒百死以求真知”的做人原则和“博学之,审问之,慎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处世原则,鼓励学生学习匠人精神。
《气象学与气候学》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二《气象学与气候学》教学大纲佳木斯大学理学院——黄秀英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气象学与气候学课程英文名称:Meteorology and Climatology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适用专业: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环境专业开课学期:秋季总学时:本科72学时(理论课66学时+实验6学时)专科64学时(理论课48学时+实验6学时)总学分:本科4分,专科3.5分教研室名称:地理系——自然地理教研室课程简介: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师范地理科学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系统地讲述了气象学、天气学、气候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概念及各部分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实例。
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大气热学、大气水分、大气运动、天气系统、气候形成、气候带和气候型、气候变化及人类影响等。
课程性质:气象学与气候学是地理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资源与环境专业的选修课。
教学任务: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基本知识和基础理论;大气的热能、温度、水分变化;大气的运动规律;天气系统;气候的成因;气候带和气候类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目标:本课程是自然地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的学习,应使学生全面地掌握大气中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和大气运动的基本原理;天气演变和气候的形成、分布、变化的基本原理;了解人类对天气的影响和改造的基本原理;使学生能胜任未来的工作需要。
<学时分配表>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合格的中学地理教学工作者。
选择教材的原则:•教材内容必须和教学大纲相接近,而且是近两年内新出版的,适合地理科学教学的特点•教材的知识量丰富,内容新、准确,结构清晰,并与中学教材相接近•知识的数量和难易程度符合地理科学专业的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比较容易接受建议教材:《气象学与气候学》周淑贞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6年第三版1982年第一版国家优秀教材纪念奖1988年第二版国家教委优秀教材二等奖1998年在台湾以繁体字出版,供台湾高校地理系学生使用2001年获上海市高校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参考教材文献:理论教学内容与要求:第一章引论重点: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研究对象2、本学科与部门地理、区域地理的关系3、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4、对流层、平流层的特点及成因§1-1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要求: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2.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一、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二、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2气候系统概述要求:1.熟练掌握干洁空气的概念、成分及作用2.掌握大气中的水汽、固体杂质的来源及分布3.理解固体杂质、液体微粒的作用4.熟练掌握大气垂直方向的五个分层,温度分布特点及原因5.理解大气高度的划分一、大气圈概述二、水圈、陆面、冰雪圈和生物圈概述§1-3 大气的物理性状要求:1.熟练掌握各主要气象要素的定义、单位及公式2.掌握干空气、湿空气的状态方程3.能利用仪器准确测定主要的气象要素一、主要气象要素二、空气状态议程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重点:1、太阳辐射及太阳常数2、干绝热直减率和湿绝热直减率3、全球水平气温的分布特点4、如何判别大气的稳定度难点:1、大气稳定度的判别2、乱流逆温的形成过程§2-1太阳辐射要求:1、熟练掌握太阳辐射、太阳光谱、太阳常数的概念;大气对太阳辐射的特点;影响直接辐射的因素。
气象学与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一.名词解释1.气象学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服务的科学。
2. 气象大气中存在冷热、干湿、气压高低等矛盾斗争的结果产生了风、云、雨、雪、雾、露、霜、雷、闪电;增温和冷却;蒸发和凝结的大气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3. 天气学研究天气现象及其演变规律,并据以预报未来天气变化的科学。
4. 天气指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短时间内大气状态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5. 气候学研究气候的形成、分布和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活动相互关系的科学。
6. 气候指的是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相互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7. 大气科学研究大气结构、组成、物理现象、化学反应、运动规律及其它问题的科学,称为大气科学。
8. 气候系统指的是大气圈同水圈、冰雪圈、岩石圈、生物圈之间相互作用的整体。
9. 太阳常数就日地平均距离来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 面积内,1min 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用I0 表示。
10. 大气的保温效应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称为大气逆辐射。
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因放射辐射而损耗的能量得到一定的补偿,由此可看出大气对地面有一种保暖作用。
11. 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Eg)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δEa)之差。
12. 地面的辐射差额地面由于吸收太阳总辐射和大气逆辐射而获得能量,同时又以其本身的温度不断向外放出辐射而失去能量。
某段时间内单位面积地表面所吸收的总辐射和其有效辐射之差值。
13. 冰晶效应在云中,冰晶和过冷却水共存的情况是很普遍的,如果当时的实际水汽压介于两者饱和水汽压之间,就会产生冰水之间的水汽转移现象。
水滴会因不断蒸发而缩小,冰晶会因不断凝华而增大。
14. 凝结增长云雾中的水滴有大有小,大水滴曲率小,小水滴曲率大。
如果实际水汽压介于大小水滴的饱和水汽压之间,也会产生水汽的蒸发现象。
小水滴因蒸发而逐渐变小,大水滴因凝结而不断增大。
2004年气候评价
级别:电话:5686065会泽气象签发:丁正权 2005(第1期) 2005年1月5日2004年气候评价一、气候概况2004年我县的气候特点: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旱情弱,降水时段相对均匀。
年降水量为669.6毫米,比2003年偏多100.2毫米,比历年偏少114.8毫米,降水量是近10年中次少年份。
2、4月份出现了“倒春寒”天气;雨季从5月18日开始,属正常年份;到9月22日结束,属特早年份;4月份降水特多,对春旱有明显的缓解;无8月低温出现,无三秋连阴雨天气出现。
降水量除4、7月份偏多外,其余月份均偏少,7、8两月对流性天气相对突出,局部出现了冰雹、暴雨天气,给我县农业经济造成一定损失。
二、气候要素时空分布1、气温年平均气温为13.0℃,比历年同期偏高0.3℃。
气温变化幅度不大。
4—7月四个月气温连续偏低,是典型的夏季高温不足年景,对烤烟的品质造成了影响,冬春季节气温偏高至特高,9月7—14日出现了日平均气温低于16℃的低温天气,对我县部分乡镇烤烟的未采烤的烟叶的品质造成影响。
温度对大春作物影响较小对烤烟等作物影响较大。
2、降水量年降水量669.6毫米,属特少年。
4月、7月降水偏多外,其它月份降水均偏少至特少,降雨量最多的出现在7月份,为219.1毫米,最少的出现12月份,为2.1毫米。
年内出现7天大雨天气过程:5月18日(26.2mm),6月10日(25.4mm)、7月5日(42.4mm)、9日(27.4mm)、 19日(27.9mm)、 27日(32.6mm), 8月13日(47.7mm)。
4、5月降水特多到正常,对大春和烤烟的移栽有利;主汛期(6—8月)降水量为431.4毫米,与历年同期偏少18.1毫米;降水分布较均匀,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在7天以内,出现强对流天气为12天,6、7月份出现冰雹灾害较重,对烤烟造成2万余亩的损害。
9月份出现了地质灾害。
3、日照时数年日照时数为2175.3小时,比历年同期偏多46.3小时,日照时数相对正常,除9月日照数偏少外,其余月份日照时数正常至偏多。
04年秋气象学与气候学
04年秋《气象学与气候学》.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题前的括号中,否则无效。
其中含有多项选择题,多选不得分。
( )1 •柯本气候分类法的依据是______.填空题:(每空0.5分,40个空,共20分。
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否则无效。
)1.副热带高压在南北活动中,经常是北进与__________ 相结合,南撤与___________ 相结合。
2. 台风的天气特征是 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 。
3.天气学上规定热带地区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之间的地区。
4.台风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_________ S(N)的海水温度较高的洋面上。
5.西北太平洋上三个台风的集中区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温度b.干燥度c.降水d.动物e植物( )2 .南半球夏季赤道西风的方向是 _________ 。
a.西南b.西北c.东南d.东北( )3 .赤道辐合带平均活动在之间。
a.25° N----25 ° Sb.25 °N 一10 ° Sc. 25 ° N ——15 °Sd.15 °N——25 ° S( )4 .秦岭是__________ 的气候分界线。
6.影响天文辐射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7.在水汽充足的条件下,蒸发的快慢和蒸发量的多少受_______ 和_________ 的影响。
8.陆地上在 ________ 最容易形成对流雨,海面上在___________ 最容易形成对流雨。
9. ______ 洲和 ______ 洲是无季风区。
10•在我国的山区气温直减率春夏_________ ,冬季_________ .11.山区是否降水,主要与气流的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12.苏本是____________ 的气候学家。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总结(1)
《气象学与气候学》要点及试题*教学要点及试题:绪论重点: 1.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的概念及所研究对象2.本学科与其他部门地理、区域地理学的关系●气象(meteor): 大气中的冷、热、干、湿、风、云、雨、雪、雾、霜、雷电、光等各种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统称。
●气象学(meteorology):运用物理学原理和数学物理方法,研究发生于大气中一切物理性质、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的大气学科。
(研究对象:地球上的大气)●气象学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1.大气一般的组成、范围、结构及各种要素等;2.大气现象的发生、发展及能量来源;3.探求大气现象的本质及其变化规律;4.将大气现象中的规律应用于实践。
●气候(climatology):指一个地方多年天气的平均状况。
●天气:某一地区在某一瞬间或某一段时间内大气状况和大气现象的综合。
●天气学:天气学是研究一定地理条件下,不同区域内所产生的天气系统、天气过程的成因演变规律,并在天气预报上应用的科学。
(研究对象:地球上的天气)●天气与气候简析:1.气候和天气关系密切,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概念不同)2.气候是长期天气状况的综合,但不是天气状况的简单平均。
3.变化周期不同,气候变化慢,周期长;天气变化快,周期长。
4.●气候学:某地气候—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性质和人类活动长时间的相互作用下,某时段内(一般指30年以上)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
(研究对象:地球上的气候)●气象学、天气学、气象学的关系:气象学是基础,天气学是纽带,气候学是综合。
●气候学研究任务:1.掌握方法、记叙现象,说明特征;2.探讨规律,弄清分布,进行区划3.应用规律,采取措施,防御灾害;4.为有关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气候系统及其组成:指一个包括(大气圈、水圈、陆地表面、冰雪圈和生物圈)在内的,能够决定气候形成、气候分布和气候变化的统一的物理系统。
●大气的物质组成:(1)干洁空气、(2)水汽、(3)固态、液态颗粒●什么是气溶胶(Aerosols),其分布特征和作用是什么?气溶胶:空气中悬浮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的总称。
气象学与气候学
第一章引论名词解释1、气象:大气的物理现象冷热,干湿,大气运动2、气候:多年天气的综合表现3、天气:一定区域短时间内的大气状况及其变化的总称4、气温垂直递减率:一般而言,高度每增加100m,气温则下降℃,这称为气温垂直递减率,也叫气温垂直梯度5、大气污染:也叫空气污染,指由于人为或自然原因,导致空气中的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一定限度、维持一定的时间,直接或间接地对人类正常生活、动植物正常生长以及对气候和各类物品、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6、标准大气压:指在纬度45°,0℃时,海平面的大气压,一般1个标准大气压=760mmHg=问答题1.何谓气象学气候学天气学气候与天气有什么区别2.气象学是专门研究大气物理现象的一门学科;气候学是研究气候形成过程,描述各地区气候条件以及气候变迁及原因的一门学科;天气学是研究天气形成、变化规律、预测未来天气的一门学科;天气是指某一地区短时间内大气状况的综合,而气候是指在各个气候因子的长期相互作用下,在某一个较长时间段内所表现出来的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3.大气成分中,二氧化碳、臭氧、水汽的分布和作用4.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垂直分布是从低到高逐渐减少的,其功能一是能吸收地面长波辐射,是低空大气变暖,二是具有“温室”作用;5.臭氧主要分布在平流层,其功能一是吸收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不受其危害,二是增温,在高空形成一个暖区,影响气温的垂直分布;6.水汽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大气中,随高度升高而递减,水汽是大气变化的重要参与者,一能成云致雨,形成各种天气现象,二是善于吸收和放射长波辐射,加其三相变化有热量转化,所以对地面和空气的温度有一定影响7.大气在垂直方向分为哪几层分层原则对流层和平流层的特征8.大气由低空到高空依次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散逸层;9.分层原则:大气在垂直方向上的物理性质是有显着差异的,根据温度、成分、电荷、等物理性质,同时考虑到大气的垂直运动等情况进行分层;10.对流层:①高度在平均12km以下;②一般情况下,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③空气垂直对流运动显着;④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⑤天气现象复杂多变;⑥从低到高有可以分为摩擦层、中层、上层11.平流层:①高度从对流层顶到55km左右;②气温最初保持不变或微变,在大约30km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显着升高,形成一个暖层;③气流平稳,水平运动为主;③水汽、尘埃含量少,能见度好,多晴朗天气,偶尔有积雨云冲入12.同温度下干湿空气那个重,为什么虚温的意义和原理13.为什么城市地区二氧化碳浓度要高一些14.①城市是人口聚居地,人口密度大,且车辆多,释放的尾气多;②城市工厂比较多,产生的废气多;③城市多高楼,空气流通不畅第二章大气的热能和温度名词解释1、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以电磁波的方式向四周放射能量,这种传播能量的方式称为辐射,通过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也简称为辐射2、辐射光谱曲线:根据一定温度下不同波长上该物体所放射出的辐射是通量密度绘出的一条连续的曲线称为辐射光谱曲线3、太阳常数I;:就日地平均距离来说,在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的1cm2面积内,1min内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称为太阳常数4、大气逆辐射:指大气辐射指向地面的部分5、地面有效辐射:地面放射的辐射与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之差6、辐射差额:物体收入辐射与支出辐射的差值7、热赤道:指连接每一条子午线上每个月最高温度的各点的一条线,热赤道上的平均温度1月和7月均高于24℃,并在5°N至20°N之间移动8、等温线:地面上气温相等的各点的连线9、水平温度梯度:垂直于等温线,单位距离的温差10、大气稳定度: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扰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11、干绝热直减率γγ:干空气或未饱和的湿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12、湿绝热直减率γγ:湿空气或接近饱和的干空气绝热上升单位距离时的温度降低值思考题1、太阳辐射和地气辐射的区别2、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短波,地气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长波区域,所以太阳辐射又叫短波辐射,地气辐射又叫长波辐射3、4、太阳辐射在大气中是如何被减弱的5、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的过程中会被大气吸收、散射和反射;6、大气会选择性的吸收太阳辐射,水汽对太阳辐射吸收最强的是红外区,吸收能力弱,氧的吸收主要在紫外区,吸收能力较弱,臭氧在紫外区和可见光区各有一个吸收带,而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这个波段,所以臭氧吸收的太阳辐射很多,但总体来说,大气对天阳辐射的吸收减弱作用并不大;7、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主要是通过分子散射和粗粒散射,分子散射主要针对波长较短的部分,粗粒散射对各波长同等散射;8、大气中云层和尘埃对太阳辐射都有反射作用,其中云的反射量最为显着,太阳辐射遇到云时被反射一部分或是大部分,云层越低、越厚,反射能力就越强;9、综上所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最强,散射次之,吸收最弱;10、为什么说对流层的主要直接热源不是太阳而是地面11、因为大气中的大部分物质对长波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强,对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较弱,而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短波处,地面辐射的能量主要在长波波段,所以大气直接从太阳辐射中吸收的能量不多,反而从地面辐射中吸收的能量更多,所以大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而不是太阳辐射;12、分子散射和粗粒散射有何差异分子散射指太阳辐射遇到直径比波长小的分子,则辐射的波长越短,散射能力越强,比如雨后天晴,天空呈青蓝色,就是因为太阳辐射中青蓝色波长较短,容易被大气散射的原因;13、粗粒散射指太阳辐射遇到的直径比波长大一些的质点时,辐射的各种波长都同样的被散射,例如当空气中存在较多的尘埃或雾粒,一定范围的长短波都被同样的散射,使天空呈灰白色;14、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是怎样一种情况总辐射的分布怎么样15、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有两部分:一是太阳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投射到地面上的,称为太阳直接辐射:一是经过散射后自天空投射到地面的,称为散射辐射,两者之和称为总辐射;16、总辐射的分布,就一天当中来说,中午最大,早晚最小;就纬度来说,一般是纬度愈低,总辐射愈大,反之就愈小,但是考虑到大气和云的减弱,总辐射的最大值不在赤道,而在20°N17、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怎么体现18、地气系统的辐射平衡由辐射差额来体现,辐射差额指地气系统吸收的辐射能量减去发出去的辐射能量后的差值,就全球来看,纬度35°以内的差额是正值,大于35°的差额是负值,多年观测表明,全球的平均温度多年来没有什么变化,说明地气系统总体来看是出于收支平衡状态的19、气温随时间的变化及其原因日变化:清晨日出前后气温最低,然后开始升高,到午后14点左右升到最高值,之后温度开始下降,到第二天日出前降到最低原因:气温来源主要是辐射收入,清晨日出前没有太阳太阳辐射,前一天的辐射能支出达到最大,所以此时温度最低,日出之后,太阳直接辐射和大气散射逐步升高,总辐射增大,气温升高,到正午12点时,总辐射最大,直到13点一直是辐射收入大于支出,所以地面要通过辐射支出给大气,这个过程大概持续1个小时,所以在14点左右到达一天中的最高值,之后辐射支出大于收入,气温逐渐降低年变化:由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原因,是气温最高和最低值出现的时间,不是在太阳辐射最强和最弱的一天二至日,也不是在太阳辐射最强或最弱一天所在的月份,而是比这一时间段要落后1—2个月;大体而言,海洋上落后较多,陆地上落后较少,沿海落后较多,内陆落后较少;就北半球来说,中、高纬内陆的气温以7月为最高,1月为最低,海洋上气温以8月最高,2月最低;20、气温的水平分布如何1)等温线总体与纬线平行,赤道地区气温高,向两级逐渐降低;2)总体上、冬季等温线更密集,所以冬季的南北方向的温差大于夏季;3)冬季北半球的等温线在大陆上大致凸向赤道,海洋上大致凸向极地,夏季相反;4)大规模洋流和高大的山脉对气温的水平分布有重大影响;5)最高温度带并不位于赤道上,位于热赤道上,冬季在5°—10°N之间,夏季在20°N左右;6)世界上绝对最低温出现在东西伯利亚的维尔霍扬斯克和奥伊米亚康,世界绝对最高气温出现在索马里境内21、热赤道是怎么回事为什么热赤道是指连接每一条子午线上每个月最高温度的各点的一条线,其上的平均温度1月和7月均高于24℃,热赤道的位置随着季节而移动,冬季在5°—10°N之间,夏季在20°N左右,这是由于赤道地区虽然受太阳直射时间最长,但是赤道地区多云雨,对太阳辐射的接受不如其南北两侧的地区,而北半球有官大的陆地,气温受热强烈,且太阳直射点会随着季节南北移动;22、各种逆温的概念和形成及其特点辐射逆温:由于地面强烈辐射冷却而形成的逆温;形成:指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地面很快辐射冷却,离地面越近的空气降温的幅度越大,因此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特点:这种逆温睡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向上扩展,黎明时达到最强,日出后,随着太阳辐射的增强,便会逐渐自下而上的消失;厚度较大,大陆上常年可见,以冬季最强最厚,夏季最短最薄;湍流逆温:由于低层空气的湍流混合而形成的逆温;形成:由于γ<γγ,湍流混合层的空气上升和下降时是按照γγ变化的,导致上升到顶层的空气气温降到比周围低,混合之后使上层空气温度降低,而下降到底层的空气温度升到比周围高,混合之后使下层空气温度升高,由此在湍流层上部的湍流减弱层就形成了逆温平流逆温:暖空气平流到冷的下垫面上,会发生接触冷却作用,愈接近地面的空气降温愈多,而上层空气受冷地表的影响小,降温较少,于是产生逆温现象,这种因空气的平流而产生的逆温,称为平流逆温;特点:强度具有日变化,夜间的辐射冷却使其增强,白天的辐射增温使其减弱下沉逆温:某一层空气发生下沉运动时,由于空气层顶部下沉的距离要比底部下沉的距离大,其顶部空气的绝热增温要比底部多,于是空气层顶部的温度高于底部的温度而形成逆温;特点:多出现在高气压区,范围广,厚度大,天气总是晴好锋面逆温:在锋区附近,因为锋的下部是冷气团,上部是暖气团,所以自下而上通过锋区时,出现气温随高度增高而增加的现象,称为锋面逆温;特点:逆温层的底部相当于锋区的下界面,顶部相当于锋区的上界面23、大气稳定度的判断24、总体来说,γ越大越不稳定,越小越稳定25、当γ<0时,相当稳定状态26、当0<γ<γγ时,绝对稳定状态27、当γγ<γ<γγ时,条件性不稳定状态28、当γ>γγ时,绝对不稳定状态第三章大气中的水分名词解释1、饱和水汽压E:温度一定时,单位体积空气能达到的最大水汽含量所产生的压强2、实际水汽压e:实际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压强3、饱和差d:饱和水汽压与实际水汽压的差值,d=E-e4、相对湿度f:实际水汽压与同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比值5、贝吉龙过程冰晶效应:在温度低于0℃且过冷水滴、冰晶、水汽三者共存的云区,由于冰面的饱和水汽压比水面低,当云中的水汽压出于冰面和水面饱和值之间时,水滴会不断蒸发变小或成为水汽,而水汽在冰晶上凝华使冰晶不断增长,形成冰晶“夺取”水滴的水分和原来云中的冰水转化过程;6、凝结潜热:凝结时,由于水汽分子变为液态水,分子间的位能减小,因而有热能释放出来;这种凝结时释放出来的热量叫做凝结潜热;7、升华潜热:冰升华为水汽的过程中所消耗的热量8、雾: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能见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9、霜:露点温度在0℃以下,水汽直接在地面或地物上凝华成白色的冰晶10、露:露点温度在0℃以上,水汽在地面或地物上凝结成微小的水滴11、雾凇:形成于树枝上、电线上或其它地物迎新12、混合冷却:当温差较大,且接近饱和的两团空气水平混合后,也可能产生凝结13、露点:又称露点温度,指在固定气压上,空气中所含的气态水达到饱和而凝结成液态水所需要降至的温度14、霜冻:霜冻是指突然下降,骤降到0℃以下,使受到损害,甚至死亡的农业气象灾害15、降水:液态水或固态水从云中降到地面上的过程16、云滴:半径小于100μm的水滴17、雨滴:半径大于100μm的水滴思考题1、用分子运动解释水相变化2、在水的表面层,动能超过脱离液态水3、饱和水汽压与那些因素有关,用分子运动加以说明4、大气中水汽凝结的条件有哪些作用如何5、6、霜和露的形成条件7、雾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重庆雾和伦敦雾的差异8、9、云的形成条件10、积状云、层状云和波状云的形成过程及其对天气的指示意义11、云滴增长的物理过程有哪些具体机制如何12、13、人工降雨的原理14、影响蒸发的因素第四章大气的运动——气压名词解释1、气压:2、单位高度气压差:3、单位气压高度差:4、深厚系统:5、浅薄系统:6、地砖偏向力:7、气压梯度:思考题1、单位气压高度差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关系怎样2、3、气压场的基本形式有哪些4、气压系统的空间结构如何5、大气质量在空间重新分配的原因6、何谓地转风、梯度风、热成风和地面平衡风它们是怎样形成的相应定理如何7、大气环流的形成全面阐述8、地球表面气压分布实际情况怎么样9、何谓急流有哪几种如何形成各有何特点10、等压线图和等高线图等压面图有何异同第五章天气系统名词解释1、气团:2、锋:3、气旋:4、反气旋:5、锋面气旋:6、热带气旋:7、寒潮:思考题1、有利于气团形成的条件2、气团变性的速度差异3、锋的特征4、各种类型锋的特征和典型天气5、锋面气旋的特征和典型天气6、台风形成的条件7、锋的生消8、西太平洋高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9、冷性反气旋的典型天气第六章气候的形成名词解释1、天文辐射:2、海陆风:3、季风:4、山谷风:5、最大降水高度:思考题1、简述太阳辐射对气候形成的意义2、大气环流对气候形成的影响3、下垫面特征怎样影响到了气候的形成4、洋流对气候的影响5、世界两个重要的降水带分布在哪里为什么6、第七章气候带和气候型名词解释。
04年秋气象学与气候学
04年秋《气象学与气候学》适用于2003级地理科学专业一.填空题:(每空0.5分,40个空,共20分。
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否则无效。
)1.副热带高压在南北活动中,经常是北进与____相结合,南撤与_____相结合。
2.台风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天气学上规定热带地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地区。
4.台风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S(N)的海水温度较高的洋面上。
5.西北太平洋上三个台风的集中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影响天文辐射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水汽充足的条件下,蒸发的快慢和蒸发量的多少受____和_____的影响。
8.陆地上在_____最容易形成对流雨,海面上在______最容易形成对流雨。
9.____洲和____洲是无季风区。
10.在我国的山区气温直减率春夏________,冬季_________.11.山区是否降水,主要与气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苏本是_______的气候学家。
1879年提出用_________作为划分气候的标准。
13.冰雹是指从强烈发展旺盛的_______中降落下来的____或_____。
14.天文辐射是指在_____由____和_____的天文位置决定的太阳辐射。
15.西风环流都是以波状的_____和____系统从西向东运动的。
16.夏季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盛行___________风和_________风。
17.寒潮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剧烈降温。
18.副热带高压在北半球夏季分成______副高._____副高._____副高._____副高。
二.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题前的括号中,否则无效。
其中含有多项选择题,多选不得分。
气象学与气候学电子教材
气象学与气候学电子教材第一章引论第一节气象学、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和简史一、气象学与气候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由于地球的引力作用,地球周围聚集着一个气体圈层,构成了所谓大气圈。
大气的分布是如此之广,以致地球外表没有任何地点不在大气的笼罩之下;它又是如此之厚,以致地球外表没有任何山峰能穿过大气层,而且就以地球最顶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来和大气层的厚度相比,也只能算是“沧海之一粟〞。
我们人类就生活在大气圈底部的“下垫面〞上。
大气圈是人类地理环境的重要组成局部。
地球是太阳系的一个行星,强大的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能源。
这个能源首先经过大气圈而后到达下垫面,大气中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化学〕现象和过程,除决定于大气本身的性质外,都直接或间接与太阳辐射和下垫面有关。
这些现象和过程对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关系至为密切。
人类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不断地对它们进行观测、分析、总结,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再在生产实践中加以验证、修订、逐步提高,这就产生了专门研究大气现象和过程,探讨其演变规律和变化,并直接或间接用之于指导生产实践为人类效劳的科学——气象学。
气象学的领域很广,其根本内容是:〔1〕把大气当作研究的物质客体来探讨其特性和状态,如大气的组成、范围、结构、温度、湿度、压强和密度等等;〔2〕研究导致大气现象发生、开展的能量来源、性质及其转化;〔3〕研究大气现象的本质,从而能解释大气现象,寻求控制其发生、开展和变化的规律;〔4〕探讨如何应用这些规律,通过一定的措施,为预测和改善大气环境效劳〔如人工影响天气、人工降水、消雾、防雹等〕,使之能更适合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需要。
由于生产实践对气象学所提出的要求范围很广,气象学所涉及的问题很多,在气象学上用以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差异很大,再加上随着科学技术开展的日新月异,气象学乃分成许多部门。
例如有专门研究大气物理性质及其变化原理的大气物理学;有着重讨论天气现象及其演变规律,并据以预报未来天气变化的天气学等,而其中与地理和环境科学关系最密切的是气候学。
《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地理科学专业中的作用及意义
《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地理科学专业中的作用及意义气象学是一门地理学专业,被称为“空气色彩学”。
它的目的是研究大气的形式、气压、温度和湿度,以及大气变化所引起的影响。
气象学和气候学紧密相关,有很强的综合性,具有很多不同的应用。
气象学研究天气预报、航空服务、农田管理、对气候变化的预测等诸多方面来分析、研究和预报天气和气候情况。
通过对气象现象理论研究,能够更好地理解天气演变的规律和实质,了解气象特性,促进气象服务的实施,发掘其中的深层玄机,为相关的科学应用奠定基础。
气候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长期气候变化,是对空间、时间和局部气候变化的整体性研究。
气候学根据气象观测数据,结合上历史记录以及近代发展的气候相关理论,分析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从而可以预测气候将来的发展及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和作用。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气象学研究了当前大气情况,气候学则需要借助气象学的理论,研究长期的大气影响,包括温度、降雨、风向等现象,从多个角度掌握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过程,同时为人们提供可行的应对方式。
而气象学与气候学在地理学专业中的作用就是,以高精度的定量技术评价研究范围内的地表和地形,评估大气要素及其变异,进行气候变化的预测,以及从趋势和季节变化细化以便研究地形和地貌的影响表现出来的气候效应。
最后使地理学家和大气科学家能够更准确的根据当前气候和大气的影响进行各种地理分析工作,让人们了解地理环境对气候变化的响应,进而为气候变化作出相应的科学处理和调整。
气象学与气候学的发展为地理学的研究者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手段和知识,能更好地了解大气中气候变化的特征和功能,从而为地理学科提高和发展提供研究和解决方案。
同时,也能够对人类对气候的影响和地形改变有更深入的了解,进而为社会经济、环境保护和风险管理的领域的改进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4年秋《气象学与气候学》适用于2003级地理科学专业一.填空题:(每空0.5分,40个空,共20分。
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否则无效。
)1.副热带高压在南北活动中,经常是北进与____相结合,南撤与_____相结合。
2.台风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
3.天气学上规定热带地区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地区。
4.台风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S(N)的海水温度较高的洋面上。
5.西北太平洋上三个台风的集中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影响天文辐射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在水汽充足的条件下,蒸发的快慢和蒸发量的多少受____和_____的影响。
8.陆地上在_____最容易形成对流雨,海面上在______最容易形成对流雨。
9.____洲和____洲是无季风区。
10.在我国的山区气温直减率春夏________,冬季_________.11.山区是否降水,主要与气流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苏本是_______的气候学家。
1879年提出用_________作为划分气候的标准。
13.冰雹是指从强烈发展旺盛的_______中降落下来的____或_____。
14.天文辐射是指在_____由____和_____的天文位置决定的太阳辐射。
15.西风环流都是以波状的_____和____系统从西向东运动的。
16.夏季我国西南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盛行___________风和_________风。
17.寒潮的天气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剧烈降温。
18.副热带高压在北半球夏季分成______副高._____副高._____副高._____副高。
二.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在题前的括号中,否则无效。
其中含有多项选择题,多选不得分。
每题1分,共10分)()1.柯本气候分类法的依据是___。
a.温度b.干燥度c.降水d.动物e.植物()2.南半球夏季赤道西风的方向是______。
a.西南b.西北c.东南d.东北()3.赤道辐合带平均活动在____之间。
a.25°N----25°Sb.25°N ----10°Sc. 25°N ----15°Sd.15°N----25°S()4.秦岭是_____的气候分界线。
a.暖温带与北亚热带b.北温带与南亚热带c.暖温带与亚热带d.温带与亚热带()5.____有暖流通过。
a.格棱兰岛西侧b.马达加斯加岛东侧c.澳大利亚西岸d.秘鲁西岸()6.夏半年,北半球的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是___。
a.赤道b.20°----25°Nc.30°N----25°Nd.副热带()7.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共同具备的首要条件是___。
a大气层结不稳定 b.水汽充沛 c.有对流冲击力 d.云层较低()8.影响我国华东地区的台风路径是____。
a.西路b.蛇形路径c.转向路径d.西北路径()9.纬度带分类法的代表人是____。
a.柯本b.亚里斯多德c.苏本d.斯查勒()10.赤道辐合带中的主要云系是_____。
a.积雨云b.高积云c.卷云d.积云()11.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是_____。
a.赤道b.副热带c.中纬度d.极地()12.副热带高压的西北侧的天气特点是_____。
a.温暖b.有云雨c.干旱d.大风1()13.海面与海面之下热量的交换方式是____。
a.辐射b.对流c.传导d.乱流()14.影响我国的台风是指在____东经以西,赤道以北的太平洋上生成的。
a.120°b.140°c.130°d.150°()15.副热带高压的雨带位于脊线以北的____个纬度上。
a.4-5b.6-7c.5-8d.5-7()16.菲律宾群岛属于___气候。
a.热带海洋b.热带季风c.热带雨林d.副热带海洋()17.当江淮流域进入梅雨季节时,副高脊线位于___。
a.20°Nb.25-30°Nc.20-25°Nd.25°N()18.____是大型的天气系统。
a.西南涡b.阻塞高压c.切变线d.急流()19.属于温带海洋气候的地区是____。
a.美国的圣迭戈b.挪威的卑尔根c.英国的伦敦d.意大利的罗马()20.美国西海岸附近的洋流有_____。
a.拉布拉多暖流b.阿拉斯加暖流c.墨西哥湾流d.北大西洋暖流三.判断并改错:(正确的用Y、错误的用N,并填在题前的括号中,在错误的地方划一横线,改出正确内容,只允许改动一处,否则无效。
每题1分,共10分)()1.地面辐射差额在任何地方都是正值。
()2.在北半球40°N以南洋流基本上环绕着副热带高压逆时针方向旋转。
()3.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岛西海岸属于热带海洋气候。
()4.在南半球,有寒流经过的地方,等温线凸向极地。
()5.青藏高原在夏季形成的环流加强了低纬度环流的强度。
()6.北半球夏半年太阳辐射量最多的地区是10---25°N()7.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日总最的最大值在赤道。
()8.三江平原地区属于山谷风盛行的地区。
()9.在南非的西海岸愈靠近海岸地区,海水温度愈高。
()10.斯查勒气候分类法考虑了气候的纬度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差异。
四.根据要求作图:(共22分)1.全球年平均降水量分布曲线图(3分)2.全球雪线的地理分布曲线示意图(3分)3.北半球赤道无风辐合带示意图(3分)4.陆风形成示意图(3分)5、分析下图中的受力或风向或气压场北半球(3分)南半球(3分)6、下图是北半球气压场中有暖平流出现,画出气压场中的热成风风向、气压场的分布及风随高度的变化规律图(4分)四、简述题:(共20分)1.全球台风的发源地有哪些?(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海陆热力差异对季风的形成有何影响?(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盆地中的气温日较差大?(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大洋环流结构与大气环流有什么关系?(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以欧亚大陆为例说明西风带在冬季对大陆东西两岸气候的影响?(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6.什么是梅雨,影响哪些地区?(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根据下列所给温度、降水数据,画图并判断该地的气候类型,然后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