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治小儿惊厥

合集下载

小儿高热惊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小儿高热惊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小儿高热惊厥的中西医结合治疗王玉勉;彭丰;何梅玲;肖妍【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疗效.方法将62例患儿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按摩及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结果观察组在1~24 h内,体温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退热起效时间、解热时间及完全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寒或恶风、全身不适、咳嗽、头痛、咽痛、鼻塞喷嚏流涕及饮食减少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神志恢复时间及惊厥持续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期间对照组惊厥复发13人次,观察组惊厥复发4人次,观察组惊厥复发人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对照组惊厥复发17人次,观察组惊厥复发8人次,观察组惊厥复发人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7%,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42%(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高热惊厥临床疗效确切,可加快高热、惊厥等症状的消失,降低惊厥的复发率.%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febrile convulsion in children. Methods: 62 case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with 31 cases in each.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ymptomatically treated with Western medicine,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cured with acupuncture massage and Xiaoer Chiqiao Qingre granule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s treatment. Results: Within 1 to 24 hours,the improvement of the body temperature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average fever onset time, fever relieving time and complete cooling time of theobservation group were evide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extinction time of aversion to cold or windevil,malaise,cough,headache,sore throat,sneezing runny nose and diet reduction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obvious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improvement of symptoms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recovery time and seizure durati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horter than those the control group (P<0.05). During the period of hospitalization,there were 13 recurrent seizures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4 recurrenc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recurrence of seizu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distinc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In 3 months' follow-up,there were 17 recurrent seizures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8 recurrenc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recurrence of seizur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distinctly less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total clinical efficacy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77%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7.42%. Conclusion: The curative effect of the combination of TCM and Western medicine on febrile convulsion in children is exact,and it can accelerate the disappearance offever,convulsions and other symptoms,and reduce the recurrence rate of convulsions.【期刊名称】《中国中医急症》【年(卷),期】2017(026)006【总页数】3页(P1041-1043)【关键词】小儿高热惊厥;急惊风;针灸按摩【作者】王玉勉;彭丰;何梅玲;肖妍【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051;四川省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051;四川省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051;四川省成都市第六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0.597小儿高热惊厥,中医称为急惊风,发作时出现全身肌肉强直、四肢抽搐、阵发性痉挛、大小便失禁、口吐白沫、意识障碍等,不及时救治易致脑损伤或残疾[1]。

小儿高热惊厥的中医护理

小儿高热惊厥的中医护理

对患儿家属做好耐心细致的宣教极为重要。患儿出现发热,应及时测量体温,肛温在38.5 ℃左右即应予以口服百服咛、美林等降温;苯巴比妥为长效类镇静催眠药,对既往有高热惊厥史的患儿,在发热早期即应使用抗惊厥药,体温升至高热时,体内抗惊厥药已达到抑制惊厥的有效浓度,从而能抑制惊厥,有效预防小儿高热惊厥再发,指导家长在患儿体温37.5℃~38℃时即应口服;如患儿出现抽搐,指导家长以拇指掐患儿的人中穴;以另一拇指甲掐患儿合谷穴,同时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反流物误吸;将裹于纱布的压舌板置于患儿上下臼齿之间,防止舌咬伤;平时加强锻炼,以增强患儿的体质,按季节变化及时添加衣服,防受凉,上感流行季节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场所活动。
八、饮食护理
总体原则是易消化、富有营养、少量多次和增加饮水,避免强求小儿饮食量而导致小儿胃肠负担重。发热时小儿体内各种营养素的消耗均增加,并且发热又使消化液产生减少,小儿的胃肠功能就会降低。小儿的胃肠功能本身就薄弱,所以在发热的小儿很容易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和腹泻等表现。尤其病程长、持续高热的孩子更应注意补充营养,因此,在每次热退后精神、食欲好转时及时给孩子加餐。食物要软、易消化、清淡,如米汤、稀粥、乳制品、豆制品、蔬菜、面条等;同时发热是一种消耗性病症,因此还应给小儿补充含高蛋白的食物,如肉、鱼、蛋等,但要少荤少油腻食物;也可吃少量水果。饮水、饮食都要少量多次,切不可暴饮暴食。
四、一般护理
心理护理:惊厥患儿就诊时,家长往往十分焦虑,惊恐不安,医护人员应迅速到位,全力抢救,并守护于患儿身旁。处置惊厥熟练准确,以取得患儿和家长的信任,消除恐惧心理。患儿惊厥停止、家长不安情绪逐渐稳定后,应根据患儿和家长所能接受的程度介绍患儿病情及有关知识,指导家长掌握预防小儿高热惊厥的方法及惊厥的有效救治措施。

小儿惊厥的偏方

小儿惊厥的偏方

小儿惊厥的偏方小儿惊厥是常见的儿科疾病,一般是由于高热引起的.除了平时注意避免孩子高烧,早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还可以通过一些偏方来解决孩子的小儿惊厥问题.但是提醒妈妈们不要动不动就带孩子去医院开很多的药,这对孩子的生长和发育都有不利的影响.那么像小儿惊厥这样的疾病有哪些常见的偏方呢?中药方(一)〖方名〗小儿惊厥中医方一.〖组成〗蝉衣6克钩藤8克甘草3克珍珠母10克炒枣仁10克栀子4克黄连3克防风3克杭芍8克青黛3克.〖用法〗水煎20分钟,每剂煎2次.将2次药液混合,早中晚各服1次.第1周每日1剂,连服7剂.第2、3、4周隔天1剂,连用3周,共调理4周,可预防发热惊厥反复发作.〖主治〗防止发热惊厥反复发作.〖出处〗中药方剂大全.中药方(二)〖方名〗小儿惊厥方一.〖组成〗当归3~5克桃仁3~5克红花3~5克生地3~5克赤芍3~5克钩藤3~5克羚羊角3~5克白茅根3~5克.〖用法〗鼻饲、滴管、灌肠给药.〖治法〗清热活血,平肝熄风.〖主治〗新生儿惊厥属瘀血阻络者,症见初生1~2日突然尖声叫,抽搐阵阵发作,面目青紫,嗜睡昏迷交替出现.惊风属微型或阵挛型,两眼大睁,凝视,眼球震动,囱门饱满,呕吐拒食,指纹青紫,舌质紫或暗红色.重症者痰壅屏息,呼吸不整或阳衰气脱,四肢厥逆,爪甲青黑.〖加减〗高热加石膏、大青叶、丹皮,黄疸加茵陈、栀子、黄芩,痰壅屏息加竹沥、苇根、化红,昏迷加石菖蒲、草决明、麝香敷脐.〖出处〗中药偏方大全.三:小儿惊厥如伴有高热,可在患儿的前额上放一块冷湿的毛巾,经常更换冷敷.也可用30-50%的酒精擦浴腑下、后背、头颈、大腿内侧2-3遍.对于治疗小儿惊厥的偏方只能起到辅助的治疗作用,在选择偏方治疗的时候一定不要停止服药.具体偏方对治疗小儿惊厥的效果如果还是要根据个人的情况而定的,提醒妈妈们不要过分依赖偏方,毕竟孩子的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惊厥

中药穴位贴敷治疗小儿惊厥
贴于脐部。外以纱布敷料固定。
21.慢脾风散(《理瀹骈文》)
• 主治: 慢脾风。 • 处方: 党参、黄芪、白术、甘草、酒白芍、陈皮、半夏、天麻、川
乌、全蝎、胆南星、丁香各6g,朱砂0.5g,姜3g,枣5枚。 • 用法: 上药15味,研为散,炒热熨脐部。亦可掺扶阳膏中,贴于脐
腹部。
22.二甲定惊糊(《敷脐妙法治百病》)
囟会、神阙、涌泉穴,塑料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1次(小儿囟门 未闭者,禁用囟会穴)。
8.龙麝散(《中国中医独特疗法大全》)
• 主治: 小儿高热惊风。 • 处方: 地龙2条,麝香0.15g。 • 用法: 研末备用。取药末置于脐中,外用纱布包扎固定。
9.胆南星丸(《理瀹骈文》)
• 主治: 小儿惊风。 • 处方: 陈胆南星45g,水牛角100g,羚羊角30g,生龙齿20g,白
24小时取下,如果疗效不佳可再敷1次。
16.蝎蜈止惊散(《虫类药的应用》)
• 主治: 惊风。 • 处方: 全蝎8条,蜈蚣2条,守宫2条,飞朱砂、樟脑各3g。 • 用法: 共研细末,蜜调,敷囟门及脐部,外以纱布覆盖。每日换药,
一般药后3~4小时,可见肠鸣排便。
17.芙蓉鸡蛋饼(《理瀹骈文》)
• 主治: 热毒惊风。 • 处方: 芙蓉叶数张,鸡蛋1只。 • 用法: 先将蛋煮熟,取芙蓉叶数张捣烂,包蛋煎成饼,贴于脐部。
• 处方: 附子、干姜各12g,丁香、陈皮、淡豆豉各9g,小雄鸡1只。 • 用法: 上药6味,共捣烂,再用烧酒略炒温,敷脐部以及两足心数次。
如泄泻,加灶心土9g。
【古代文献选录】
• 嚏关散,治急惊慢惊,昏迷不省。生半夏一钱,皂角半钱。上为末, 用一豆许,用管子吹入鼻,立醒。(《婴童百问》)
• 开牙散,细辛、天南星、朴硝各一钱,麝香五分,蝎梢七个。上为末, 以少许用乌梅肉揉和擦牙,兼用细辛、皂角、荆芥末,吹入鼻中,治 诸风搐搦惊痫用此。(《婴童百问》)

小儿惊厥中医辩证施治

小儿惊厥中医辩证施治

小儿惊厥中医辩证施治小儿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导常放电所致,为儿科常见症。

一般以1~5岁小儿为多见。

临床表现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限局性抽搐,发作时间过久,可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

中医学称之为“惊风”,由于发病有急有缓,证候表现有虚有实,有寒有热,因此凡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凡病久中虚,属阴属虚者,统称“慢惊风”。

【病因病机】急惊风的产生主要由于小儿感受时邪,易从热化,热极则生痰生风;食滞痰热亦可化火,火盛生痰,痰盛发惊,惊盛生风。

其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肝二经。

慢惊风多因脾胃受伤,肝木侮土,脾虚生风;伤寒、久疟久痢等病,热邪久羁,消铄真阴,以致肾阴不足,肝血亏损,阴虚风动;阳气衰败,则出现危重的慢脾风证。

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肾、肝三经。

【辨证分型】急惊风1.外感惊风(1)感受风邪:突然发热,头痛,咳嗽,流涕,咽红,烦躁,神昏,惊厥,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方药] 疏风清热,息风镇惊。

银翘散加减。

(2)感受暑邪:壮热多汗,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烦躁昏迷,四肢抽掣,惊厥不已,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方药] 祛暑清热,开窍镇惊。

清瘟败毒饮加减。

(3)感受疫邪A.气营两燔:起病急骤,高热,烦躁,口渴,谵妄,神昏,惊厥,舌深红或绛,苔黄糙,脉数有力。

[治法方药] 清热解毒,凉血息风。

白虎汤合紫雪丹加减。

B.湿热疫毒:突然壮热,神志不清,或烦躁谵妄,反复抽搐,惊厥不已,呕吐腹痛,大便腥臭或挟脓血,舌红苦黄腻,脉滑数。

[治法方药] 清热化湿,解毒息风。

黄连解毒汤加减。

2.痰食惊风:先见纳呆、呕吐、腹痛、便秘、痰多等,继而发热神呆,迅即出现昏迷痉厥,喉间痰鸣,腹部胀满,呼吸气粗,苔黄厚而腻,脉弦滑。

[治法方药] 消食导滞,涤痰镇痉。

玉枢丹合保和丸加减。

3.惊恐惊厥:面色时青时赤,频作惊惕,偶有发热,大便色青,脉多数乱。

[治法方药] 镇惊安神。

抱龙丸或安神丸。

慢惊风1.土虚木亢形神疲惫,面黄不饮,嗜睡露睛,粪稀青绿,时有腹鸣,四肢不温,足跗及面部轻度浮肿,神志不清,时或抽搐,舌淡苔白,脉沉弱。

小孩惊风怎么治疗?7个治疗惊风的中药配方

小孩惊风怎么治疗?7个治疗惊风的中药配方

小孩惊风怎么治疗?7个治疗惊风的中药配方惊风是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

那么,小孩惊风怎么治疗?7个治疗惊风的中药配方惊风汤【组成】薄荷、蝉蜕各1.5g,芦根9g,僵蚕、地龙各3g,天竺、钩藤、茯神各5g,琥珀1g(为1岁小儿用量)。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清热息风,镇惊安神。

【主治】小儿惊风(惊悸、抽搐、烦躁、睡眠不安)。

二仁散【组成】栀子、桃仁、面粉各等份。

【用法】上药共研为细末,与面粉和匀,备用。

用时每取药末20~30g,用烧酒、鸡蛋清调和做成4个小药饼,分别贴敷于双侧手、足心(劳宫、涌泉穴)处(病轻者则取单侧贴之)。

每天1换。

【功效】清热息风,活血通络。

【主治】小儿急惊风。

三仁膏【组成】杏仁、桃仁、糯米各7粒,栀子7枚。

【用法】上药共捣烂如泥,用鸡蛋清和面粉调成膏状,敷于双侧足心(涌泉穴)过夜,次日脚心发黑为度。

【功效】活血化瘀,拔毒息风。

【主治】小儿急惊风。

【附记】或取吴茱萸2.1g,白芥子1g。

共研细末,用陈醋调成膏状,敷于足心涌泉穴。

验之临床,效果亦佳。

附茱饼【组成】生附子5g,吴茱萸10g,面粉30g,醋适量。

【用法】将前2味药共研细末,与面粉拌匀,用醋调成一药饼,蒸熟备用。

先用两手搓患者足心,以发热如火为度(对小儿手法宜轻),然后用温热适度的药饼贴敷足心(涌泉穴),男左女右,用布包好。

小儿药量减半。

敷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

如病重者,可将上方中生附子改用制附子,吴茱萸改用5g,醋煎汤内服。

【功效】温阳通络,导热下行。

【主治】小儿惊风。

桑菊汤【组成】桑叶、菊花、天麻各9g,僵蚕、全蝎、石菖蒲各6g。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日服3次。

【功效】祛风清热,息风止痉。

【主治】小儿急惊风。

惊风散【组成】郁金、地龙各6g,琥珀3g,朱砂0.5g,牛黄0.3g。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

每次服0.15~0.3g,日服2次,以开水冲服。

小儿惊风中医外治

小儿惊风中医外治

小儿惊风中医外治惊风是小儿时期较为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或功能异常的紧急症状。

任何季节都可发生,一般以1~5岁的小儿为多见,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

临床上分为急惊风和慢惊风两种,急惊风其证情往往比较凶险,变化迅速,如处理不当可使脑组织和局部机体缺氧,遗留后遗症,严重的可引起窒息,发生呼吸和循环衰竭,威胁小儿生命。

现代医学认为惊风是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

本病又称“惊厥”。

风、热、痰、火之邪或突受惊吓及食滞等,是惊风最常见的原因。

1.诊断要点(1)高热往往在39度以上,面红气急,烦躁啼哭甚则牙关紧闭,四肢抽搐为急惊风。

(2)面白无神,抽搐无力,四肢厥冷为慢惊风。

2.临床处理(1)急惊风①高热惊风:大人抱住病人或病人仰卧,医者站后侧或左侧。

掐天庭,掐人中、十王、老龙,掐端正,掐二人上马,掐精宁、威灵(上述穴位掐2~3穴即醒者,其他穴位不必再掐),捣小天心,拿合谷、曲池、委中、承山、肩井,退下六腑,按大椎,清天河水,清肝经、心经。

病人附卧,推脊、涌泉。

有痰壅塞者,加清肺经,揉天突、肺俞、丰隆。

②受惊惊风:病人取位同上。

掐老龙、人中、十王、威灵,揉百会,按揉神门,捣小天心,拿曲池、委中、承山。

③食积惊风:病人取位同上。

掐老龙、人中、十王、印堂,清补脾土(以清为主),揉板门,揉中脘,摩腹。

按脾、胃俞,拿曲池、委中、承山。

(2)慢惊风病人取仰卧位,医者站后侧或左侧。

掐老龙、人中,补脾土、肾经,揉小天心,推三关,拿曲池,揉摩中脘,摩腹,揉足三里。

病人取附卧位。

按揉脾、胃俞,拿委中,捏脊。

3.其他疗法(1)针灸疗法惊厥,针刺人中、涌泉;高热,针刺曲池、大椎;痰鸣,针刺丰隆;牙关紧闭,针刺下关、颊车;抽搐,针刺曲池、内关、太冲。

(2)中药验方紫雪丹、安宫牛黄丸、至宝丹,每日1/2~1丸,每日1~2次,用于急惊风高热抽搐、昏迷者。

4.注意事项(1)惊风发作时病人需侧卧,可用纱布包裹牙舌板放于上下齿间,以利呼吸和痰涎外流,也可防止病人咬伤舌头。

点刺穴位治疗小儿惊厥18例

点刺穴位治疗小儿惊厥18例

参考文献
[1]南京中 医 学 院 [M].针 灸 学 .上 海:上 海 科 学 技 术 出 版 社 ,
1979:91

(收稿日期 2012-10-16)
16 中国民间疗法2013年2月第21卷第2期
治疗结果 18 例 患 儿 经 上 述 点 刺 放 血 后 均 迅 速 解 除 惊 厥 。 典型病例 患儿,男,1 周 岁。2007 年 6 月 21 日 晚 9 点 就 诊。 患儿鼻塞、咽红、微热 2 日,在 家 用 药 未 愈,突 然 体 温 升 高 ,来 院 就 诊 途 中 患 儿 发 生 惊 厥 。 将 患 儿 放 到 诊 床 上 时 呈 现 :颜 面 紫 红 、两 眼 上 翻 、四 肢 抽 搐 、周 身 强 直 、肢 端 发 凉、身热烫手。病势 危 急,迅 速 给 予 点 刺 人 中、涌 泉、四 缝 ,顿 时 患 儿 哭 泣 ,惊 厥 解 除 ,神 情 恢 复 ,继 续 点 刺 十 宣 、 耳 尖 放 血 ,意 在 退 热 ,针 毕 呈 现 周 身 湿 润 微 出 汗 状 态 ,嘱 用棉被包裹患儿,片刻,颜 面 头 部 汗 珠 滚 动,1h 后 体 温 降至37.5℃,给 予 中 成 药 新 雪 丹、银 黄 颗 粒 以 善 其 后。 第 二 天 复 诊 诸 症 消 失 ,随 访 至 今 再 未 出 现 惊 厥 之 症 。 体会 小 儿 惊 厥 是 临 床 常 见 的 儿 科 急 症 ,分 为 高 热 惊 厥 和 无 热 惊 厥 两 类 。 中 医 学 称 之 为 “痉 病 ”、“惊 风 ”、“外 感 热 病”等。由于小儿大 脑 发 育 尚 未 完 善,患 高 热、缺 钙、脑 外 伤 、感 染 性 疾 病 等 均 可 发 生 惊 厥 ,因 发 病 急 骤 ,应 视 病 情 给 予 救 治 ,迅 速 解 除 惊 厥 方 为 上 策 。 人 中 穴 为 手 足 阳 明、督脉之会,有开窍 醒 脑、清 热 宁 神 之 功;涌 泉 穴 为 足 少 阴 肾 经 井 穴 ,有 开 窍 宁 神 、治 小 儿 惊 厥 之 效 ;四 缝 为 奇 穴 ,据 报 道 ,“针 刺 营 养 不 良 小 儿 合 并 佝 偻 病 者 ,针 四 缝 后 发 现 血 清 钙 、磷 均 有 上 升 ,碱 性 磷 酸 酶 活 性 降 低 ,结 果 钙磷乘积增大,大大有助于患儿的骨骼发育与成 长”[1]。 实 践 证 明 ,四 缝 穴 有 开 脾 健 胃 、增 强 食 欲 、调 节 神 经 功 能 紊 乱 作 用 ;十 宣 为 奇 穴 ,点 刺 放 血 治 疗 小 儿 惊 厥 、高 热 等 症;耳尖放血遏制热 邪 亢 盛、肝 风 内 动。 上 述 穴 位 施 用 不 同 手 法 能 迅 速 解 除 小 儿 惊 厥 ,避 免 大 脑 长 时 间 缺 氧 造 成 智 力 下 降 或 遗 留 惊 厥 后 遗 症 ,迅 速 解 除 惊 厥 为 后 续 对 症治疗奠定良好基 础。 因 此,临 床 笔 者 推 荐 这 种 简 便、 安 全 、快 捷 的 治 疗 手 段 ,供 同 道 参 考 。

治疗小儿夜惊中医经验方

治疗小儿夜惊中医经验方

治疗小儿夜惊中医经验方
小儿夜惊是一种儿童常见的神经系统紊乱,通常表现为孩子在夜间睡眠中出现突然的惊醒、哭闹、恐惧或激动的症状。

中医可以采用一些经验方案来治疗小儿夜惊,但请注意,这些方法仅供参考,治疗前应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或儿科医生,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1. 黄连汤(Huanglian Tang):这是一个常用的中药方,通常用于治疗小儿夜惊,特别是伴有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的情况。

方剂包括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等中草药。

2. 安神补脑颗粒(Anshen Bunao Keli):这是一种中草药制剂,可以帮助镇静和调整神经系统,有助于改善小儿夜惊症状。

通常建议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

3. 睡前按摩:在儿童入睡前,可以轻轻按摩他们的头部和背部,有助于放松神经系统,减轻夜惊的发作。

4. 艾灸疗法: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可以用于调整体内的气血流动。

在小儿夜惊的治疗中,一些中医医师会建议使用特定的艾灸点位来帮助稳定神经系统。

5. 饮食调整:避免让孩子食用过多的刺激性食物,如巧克力、咖啡因和糖,因为它们可能加剧夜惊症状。

适当的饮食和饮水时间也很重要。

需要强调的是,小儿夜惊可能是多种因素的综合结果,包括遗传、神经系统发育等。

因此,在治疗小儿夜惊时,最好是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或儿科医生,他们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确保孩子的安全和健康。

不要自行尝试草药或治疗方法,以免引发其他问题。

『妙方集锦』治小儿惊风妙方(方11首)

『妙方集锦』治小儿惊风妙方(方11首)

『妙方集锦』治小儿惊风妙方(方11首)治小儿惊风妙方1猴枣散【来源】现代·郑显庭《丸散膏丹集成》【歌诀】猴枣散中用沉香,半夏川贝与朱砂,再加一味天竺黄,清热镇凉兼消痰。

【组成】猴枣09克,仙半夏6克,沉香6克,天竺黄4 5克,川贝母6克,朱砂09克。

【用法】上药共研极细末。

每服03~06克,每日1次,开水送服。

【功效】清热镇惊消痰。

【方解】方用猴枣、天竺黄清热化痰定惊;配以川贝化痰、沉香、朱砂镇惊。

合而用之,共奏清热镇惊消痰之功。

【主治】痰热惊风、突然昏厥、痰多气急、咳喘、面红舌赤、脉弦滑而数、苔黄。

可用于昏厥、小儿惊风、肺炎、支气管炎、咽喉炎等病症。

【附记】本方性味寒凉,为祛热痰之要药。

故症见痰色清稀、畏寒、舌淡胖、脉沉细滑等寒痰症象者,不宜应用。

2千金散【来源】明·龚廷贤《寿世保元》【歌诀】千金散中白僵蚕,全蝎天麻与朱砂,牛黄冰片黄连入,再加胆星生甘草。

【组成】全蝎09克,白僵蚕09克,朱砂13克,天麻13克,冰片06克,牛黄018克,黄连12克,胆星09克,甘草09克。

【用法】上药共研细末。

每服015~02克,用薄荷、灯心、金银花煎汤送服。

日服3~5次。

【功效】祛风止痉,豁痰定惊。

【方解】方用全蝎、僵蚕、天麻、胆星熄风止痉;配以牛黄、黄连、朱砂、冰片清心定惊。

合而用之,具有较强的止痉定惊之功。

【主治】小儿急惊风,症见抽搐烦躁、痰多气喘、神昏发热、虎口脉纹青紫者。

可用于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破伤风、暑温以及癫痫等病症。

【附记】脾肾虚寒之慢惊风,不宜用。

3可保立劳汤【来源】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歌诀】可保立苏故纸枣,术归芍药参芪草,山萸枸杞水煎服,一个核桃带壳捣。

【组成】黄芪、党参、白术、白芍、补骨脂各12克,当归、枣仁、山茱萸、枸杞、胡桃肉各9克,炙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

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益气补血,温养脾肾。

【方解】方牛黄芪补气,参术益气健脾;当归、白芍养血;山茱萸、枸杞、故纸、核桃益肾,枣仁安神镇惊;甘草和中。

小儿惊恐型夜啼的中医药治疗

小儿惊恐型夜啼的中医药治疗
患儿夜间突然惊醒哭啼,哭声怪异,久而不止,神态惶恐不安,面色灰暗或苍白,冷汗,尿床,甚者惊颤,脉急数。大多数患儿有受惊吓史。
2 治疗方法
基本方:琥珀、石菖蒲各6g,磁石、茯神、龙骨各10g。
加减:体质虚弱者加当归、黄芪各6g,大枣7枚;惊惕频发者加钩藤15g,蝉蜕6g;热病后余热未尽者加丹参、百合;久病心气耗损者加五味子、党参、甘草。
小儿惊恐型夜啼的中医药治疗
更新日期:2010-03-02 点击: 安长青
关键词:小儿夜啼;惊恐型;中医药疗法
近几年来,笔者用中医药疗法治疗小儿惊恐型夜啼,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18例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最大者7岁,最小者2岁;病程最长者4个月,最短者20天。
1剂/d,分2次温服,7天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它药物。
3 治疗结果
显效(夜啼、惶恐症状消失,睡眠如常)13例;有效(夜啼、惶恐症状基本好转,偶有惊惕)4例;无效(夜啼时有发生,伴有恶梦,但时间短,很快又能入睡)1例。
4 典型病例
罗某,男,4岁,1998年9月18日夜诊。其母代诉:四个月前,因被乌鱼咬伤受到惊吓,患儿常在深夜突然惊醒,紧抱其母嚎啕大哭,久哭不止。刻诊:体温37℃,心率125次/min,面色呈青灰,神态不宁,惊恐不安,双眼凹陷,答话时语音振颤。舌淡红,苔白,脉弦数。证属突受惊吓,心神不宁。治以镇惊安神、养血宁心为法。药用:琥珀、磁石、龙齿、钩藤各10g,石菖蒲、茯神、当归、黄芪、五味子各6g,红枣7枚。10剂。服后夜啼、惊惕症状消失。继服7剂,加白术以固疗效。随访半年无复发,小儿健康如常。 Fra bibliotek5 讨论
小儿夜啼证多见于2~10岁的小儿。因小儿神志怯弱,魂魄易惊,智慧未充,受惊吓后,易致恐惧不安,常在夜深恶梦时出现惊惕、哭啼。睡眠不足、精神拂郁、纳食不香等。治疗重在镇惊安神,佐以养血宁心,调理脾胃。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小儿高热、夜惊秘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小儿高热、夜惊秘方

名老中医屡试屡效方之小儿高热、夜惊秘方小儿高热——慈幼清解汤(王静安方)【组成】石膏30~60g,青蒿15~30g,白薇30g,桑叶10g,赤芍3~6g,柴胡6~10g,黄连1.5~6g,荆芥9g,山楂10~15g,神曲10~15g,槟榔6~9g,天花粉9~15g,大青叶15~30g。

【用法】将方药用凉水浸泡5~10分钟后文火煎煮,将药煮沸后10分钟取汁,视患儿大小给药。

患儿饮药后,放至床上,盖被,待病儿微汗出,用热毛巾或干毛巾擦汗,日服3次或4次。

【功效主治】清热解毒,透邪导滞。

用治小儿高热。

【方解】方中石膏其性凉散,有透表解肌之力,为清阳明实热之圣药,故有“温病之实热,非石膏莫解”之说,其功入血分,善清血分之热,行血中之滞,使邪不凝于血分为方中主药,石膏得青蒿、白薇、桑叶之助,对高热迫血妄行者用之甚佳。

大青叶清热解毒,凉血泻热,与黄连配用解毒清心热,以杜绝邪犯心主之势。

柴胡、荆芥发散郁热,透营转气,引邪外出,给外邪以出路,实为本方之妙。

天花粉养阴清热,顾其津液耗损,配伍山楂、神曲、槟榔消食导滞,保中土,且制约它药伐中之弊,使邪去正安。

全方诸药共奏清热解毒、透邪导滞之功,使体微汗出,大便通,枭张之热毒自去矣。

【加减】高热引动肝风选加羚羊角(代)、犀角(代)、钩藤、虫壳;热入营血,选加牡丹皮、玄参、生地黄、麦冬;鼻衄选加荷叶、白茅根、焦栀子;因湿热所致选加黄芩、滑石;对小儿年龄不足周岁者,去石膏,视其病情缓急配用紫雪丹。

【体会】小儿高热是儿科常见症状之一,由于小儿为“纯阳之体”“稚阴稚阳”最易感受病邪,邪气最易嚣张,邪正交争急剧,则易于出现高热,由多年临床经验,深感治疗小儿高热,须以“大将”方才可去敌邪,否则杯水车薪,药轻病重,不能取效,故切不可因其年小而不敢用药。

【方源】《名医名方录》小儿高热——小儿无名高热方(李明皋方)【组成】生石膏25g,柴胡、知母、白芍、丹参、北沙参各6g,粳米(常以糯米代)30g,黄芩、甘草各3g,桂枝2g。

徐小圃治小儿惊风

徐小圃治小儿惊风
兆 , 再 延 误 若

厚 德
多有 不测 。 ”
随即 拟方 : 生
麻 黄 四分 , 葛 根 一 钱 , 芩 黄 八 分 , 甘 草 炙
医家 有 俗 语 : “宁 治 十 男 子 , 不 治 一
妇人 ; 治 十 妇 人 , 治 一 小儿 。 ” 见 , 宁 不 可
徐 画 儿风 小 小 惊
六 分 , 水 煎
月 艮。
翌 日复 诊 , 儿 目能 动 , 乳 且 啼 , 患 能
微 汗 出 , 己退 。徐 大 夫 在 初 诊 处 方 基 础 热 病 霍 然 而 愈 。 地 方 郎 中 听 说 患 儿 转 危 为 徐 小 圃言 : “小 儿 惊 风 内 因 于 停 积 ,
儿 科 疾 病 治 起 来 比较 棘 手 。 若 遇 凶 险 疑 上 去 麻 黄 , 枳 实 、 茹 。患 儿 又 服 两 剂 , 加 竹 难 病 例 , 更考 验 医 家 功底 。 则 人 。幼 承 庭 训 , 得 先 祖 杏 圃 公 之 传 。弱 尽 徐 小 圃 (8 7~ 1 5 ), 放 , 海 安 , 纷 上 门 向 徐 大 夫 讨 教 。 18 99 名 上 纷 冠 出 而 问世 , 其 临 证 细 致 , 处 方 果 敢 审 外 因 于 风 寒 、 恐 , 的 重 心 在 于 胃 及 肝 惊 病


鬻 黼


21 00年3月 第 3 期
勇蠛 犀 药
舔 唇 , 舌 干 唇
绛 , 手 指 尖
冷 , 手 握 有
力 , 指 与 拇 食 指 作 交 叉式 ,
眼 白发红 , 有 红 筋 出 现 于
巩 膜 , 部 中 面 央 及 鼻 两 侧

幼儿惊风中医药方60例分析

幼儿惊风中医药方60例分析

幼儿惊风中医药方60例分析采用数理统计学方法,对60例治疗小儿惊风的中药处方进行临床研究。

结果表明60例中药处方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钩藤、天麻、金银花、知母、全蝎、石菖蒲、蝉衣、浙贝、白芍、柴胡等,频数为395~1100次。

因此治疗小儿惊风的中药以平肝熄风、清热、安神、补虚等为主。

标签:幼儿惊风;中药药方;分析幼儿惊风是小儿时期常见的一种急重病证,以临床出现抽搐、昏迷为主要特征。

笔者对60例治疗小儿惊风中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从其药性、药量等方面总结用药规律,为小儿惊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一. 资料与方法从本院门诊中药房计算系统中调出2010年至2012年患小儿惊风中药处方60张,获取的信息包括处方数、姓名、诊治医生、中药药材种类、用药剂量和总价格等。

将每张处方中的每味中药及其剂量等输入Excel表,统计分析出中药的种数、用药频率、用药剂量和处方价格等。

二. 结果与分析1. 结果(1)中药处方中的基本情况:抽出治疗小儿惊风中药处方60张,每剂药的价格最小为1315元,最大为3513元,主要集中在1810~2410元范围内;药物种数常用为18种,最大种数为28种;剂量数常为7剂。

在所有处方中,一共使用了456种中药,其中特殊煮法的中药有13种,先煎的有水牛角片、石决明、龙齿、牡蛎、龟板、鳖甲、龙骨,后下的有钩藤、豆蔻、砂仁、薄荷,包煎的有黛蛤散、葶苈子。

(2)中药分类及用药频率:所有处方中,中药按功效分,一共使用了18类中药,每张处方平均用药18种,平肝熄风药种类最多,次之是清热药,使用频率最高的也是清热药,其中使用频率较高的8类药及代表药。

(3)中药用药频率:所有处方中,一共使用了456种中药,用药频率最高的为钩藤,次之为天麻。

使用频率>5%的中药有42种,使用频率>10%的中药有38种,处方用量数超过15张的中药有10种。

2. 中医理论与处方用药规律临床上将病来急骤,实象毕具,属阳属热者,称之为急惊风;病来缓慢,虚证明显,属阴属寒者,称之为慢惊风。

针刺十宣穴、人中放血为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20例

针刺十宣穴、人中放血为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20例

针刺十宣穴、人中放血为主治疗小儿高热惊厥20例发表时间:2016-01-25T15:33:28.277Z 来源:《医药前沿》2015年第30期供稿作者:刘伟明[导读] 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心卫生院贺站分院湖北武汉中医认为,多是邪热蒙蔽心神,引动肝风,神昏抽搐诸症由是而作。

此时应该急开闭泄热,使邪有出路,釜底抽薪方为上策。

刘伟明(武汉市江夏区山坡中心卫生院贺站分院湖北武汉 430200)【摘要】惊厥是儿科常见急症之一当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扁桃腺炎、流感等急性感染性疾病伴高热时发生的惊厥为高热惊厥。

十宣穴是人体的重要穴位,中医认为针刺十宣穴可达到“苑陈则除之”,去瘀生新可疏通气血之冲逆,意在调整气血,疏通经脉,清热凉血。

人中穴位于人体鼻唇沟的中点,是一个重要的急救穴位。

位于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为急救昏厥要穴。

主治癫狂痫,中风昏迷,小儿惊风,面肿,腰背强痛等症。

我们常说“掐人中”,这句话在人晕倒的时候用的最多。

本人对20例小儿高热惊厥采用针刺十宣穴、人中放血治疗的过程进行详细的讨论,并对个案进行详尽的分析。

【关键词】刺血疗法;高热惊厥;针药结合【中图分类号】R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30-0335-02 前言小儿惊厥是儿科急诊之一,高热惊厥属于小儿急惊风的范畴之中,小儿肌肤较为薄弱,腠理不密,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感受时邪,入里化热最速。

现代医学资料表明,惊厥是由多种原因所的暂时性脑功能障碍,是脑神经源异常放电的结果。

中医认为,多是邪热蒙蔽心神,引动肝风,神昏抽搐诸症由是而作。

此时应该急开闭泄热,使邪有出路,釜底抽薪方为上策。

汤药缓不济急,而唯针刺一法最为简便快捷,有立竿见影之效果,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疗急症的特色和优势。

十宣属经外奇穴,位于10个手指的尖端,为体表部位的阳中之阳,高热时常见指端厥冷,足见阳气拂郁之盛。

点刺十宣穴出血,可泄诸经邪热,醒神开窍,镇惊息风。

中华秘方之惊厥

中华秘方之惊厥

惊厥体厥又名惊风,俗称抽风,是小儿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紧急症状,婴幼儿尤为多见。

惊厥发作时的典型症状是小儿的意识突然丧失,两眼上翻、斜视或凝视,面部与四肢肌肉强直、痉挛或不停地抽动。

发作时间可几秒钟或几分钟,有时反复发作,甚至呈持续状态。

引起惊厥的原因很多,其中最常见的是高热惊厥。

高热惊厥多发生在6个月至3岁的患儿,4一5岁的患儿也偶有发生,其发病原因以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最为多见。

常发生在高热骤起的初期,一般发作几秒钟到几分钟,也有发作长达数十分钟者。

只要高热解除,惊厥即缓解,神志随之恢复正常。

如果高热不退,反复惊厥,或热退后仍发作惊厥者,即应考虑到其它比较严重的疾病。

引起惊厥的其它原因有: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性疾病,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非感染性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癫痫、产伤引起的颅内出血、脑肿瘤等;中毒也可以引起惊厥,如一氧化碳中毒、有机磷农药中毒、毒草中毒等。

此外,急性肾炎、高血压脑病、维生素D缺乏的手足搐搦症和尿毒症等,也是引起惊厥的原因。

根据发作时的典型症状,即可作出惊厥的诊断。

至于引起惊厥的原因,则要按照各种疾病的特征,进行逐一鉴别,经过必要的检查,然后分析综合,作出判断。

对于惊厥的急救,首先应将小儿平卧,头侧位,用纱布包住压舌板将口扩开,以防舌咬伤,并保持呼吸道通畅。

同时,保持安静,减少刺激;若有紫绀,应适当供给氧气;伴高热者,立即给退热药。

并给予较大剂量的镇静剂,如苯巴比妥纳、氯丙嗪、水合氨醛之类。

在急救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检查,尽早明确诊断,为进一步彻底治疗作准备。

本节所载方剂皆属治疗高热惊厥者。

中医将本症纳入“惊风”范畴。

中医把惊风分为急惊风与慢惊风两类。

本节所载方剂都属治疗急惊风者。

急惊风的发作,以外感时邪,内蕴痰热为主要因素,其中尤以热邪为主。

小儿为纯阳之体,真阴未充,感邪之后,易从热化。

热邪一方面内犯心肝二脏,肝主风,心主惊,肝热可以生心大而惊,心火又可动肝风,二脏交争,惊风乃发。

小儿惊厥的应急点穴法

小儿惊厥的应急点穴法

小儿惊厥的应急点穴法
小儿属娇阳之体,易受外邪。

因外感风寒之邪入里,化热生风,或因痰热及惊恐而成。

症见四肢抽搐,口噤,角弓反张,眼睛上吊。

点穴手法:
1、掐人中,少商,二扇门:用手指深掐人中,少商,二扇门三穴。

2、按百会:用手指按揉百会穴。

3、逆运八卦:用手拇指逆推手内,外八卦,以掌心肝热为度。

4、揉印堂,颈后窝,小天心:用手指沾冷水揉动这三个地方。

6、拍四缝,五经纹:用手指深掐四缝,五经纹各穴。

7、点脐中四边:用四指点压肚脐四周。

8、弹山根:用指弹动山根穴
9、拿提背脊,从小儿长强穴往上拿提背脊椎两侧肌肉。

『儿科集』中药方:小儿受到惊吓后这么办?请看回医的锡液除惊法和镇惊散处方

『儿科集』中药方:小儿受到惊吓后这么办?请看回医的锡液除惊法和镇惊散处方

『儿科集』中药方:小儿受到惊吓后这么办?请看回医的锡液除惊法和镇惊散处方惊吓症除惊法锡液除惊法小孩受惊吓后,我们回族老人或民间回医用除惊法进行疗法:让孩子坐在小凳子上(太小的可以睡),前面放半盆清水,你在大一点的掏饭勺里放一块泡泡糖大小的锡,在炉火上熔化开(成液态),拿到孩子的头上方,小心的转七圈,并且口里自说自答:1234567,猫惊狗惊的,人惊吓的,绊倒惊吓的,水里惊吓的,惊散了吗?惊散了!(要是孩子回答更好的),清水盆里爆散了!就把勺子里的锡铅倒入水盆中。

捞出来可以看到受惊吓时的形象(被跌倒惊吓的是--山崖的形状;被大人做鬼脸吓了的是--那个人的形象;被动物惊吓了的是--那种动物的形象.),然后再放入勺子里到火上熔化,再次倒入水盆中。

如此反复几次,直到没有形象而碎裂为止。

特别注意:1,掏饭勺要大的,锡的溶液不可被漏出来,防止烫到孩子。

2,要离孩子的头颈高一点,防止孩子活动时抬手撞到转圈的勺子(最好有人管着别让她活动)。

3,向水盆里倒的时候要快速的一下倒完,如果倒的慢了锡就不成形。

镇惊散处方染荭草15克,五倍子2个(不可破裂),红枣7枚,桂圆21个(不可代替),伏龙肝4块(核桃大小)。

服用的方法:先将前4味药用两大碗水煎沸5分钟,离火,再把伏龙肝放进火里烧红,取出投入被煎好的药中,备用.每晚临睡时:吃枣一枚,桂圆3个,药汁3小勺子.连服七晚一剂(以吃完枣和桂圆为限,其它的药渣倒掉).三剂共21晚.连续服完,不可间隔.《镇惊散》处方药性和组方的原理分析处方:染魂草15克,五倍子2个(不可破裂),桂圆21个(不可代替),大枣7枚,伏龙肝4块(核桃大小)。

染魂草:味辛苦,性温,归心肾肺经。

功效:安神益智,,化痰清痛。

《名医别录》:定心气,止惊悸,益精,去心下膈气,皮肤中热,面目黄。

《滇南本草》:养心血,镇静,宁心。

《药性论》:治心神健忘,坚壮阳道,治梦邪。

五倍子:味酸,涩,性寒。

功效:敛肺涩肠,止血解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怎么治小儿惊厥
小儿惊厥是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导常放电所致,为儿科常见症。

一般以1~5岁小
儿为多见。

临床表现现为突然意识丧失,全身痉挛性或强直性、限局性抽搐,发作时间过久,可因缺氧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

中医学称之为“惊风”,由于发病有急有缓,证候
表现有虚有实,有寒有热,因此凡起病急暴,属阳属实者,统称“急惊风”;凡病久中虚,
属阴属虚者,统称“慢惊风”。

病因病机
急惊风的产生主要由于小儿感受时邪,易从热化,热极则生痰生风;食滞痰热亦可化火,
火盛生痰,痰盛发惊,惊盛生风。

其病变部位主要在心、肝二经。

慢惊风多因脾胃受伤,
肝木侮土,脾虚生风;伤寒、久疟久痢等病,热邪久羁,消铄真阴,以致肾阴不足,肝血
亏损,阴虚风动;阳气衰败,则出现危重的慢脾风证。

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肾、肝三经。

辨证分型
急惊风
1.外感惊风
(1)感受风邪:突然发热,头痛,咳嗽,流涕,咽红,烦躁,神昏,惊厥,舌苔薄黄,脉
浮数。

[治法方药] 疏风清热,息风镇惊。

银翘散加减。

(2)感受暑邪:壮热多汗,头痛项强,恶心呕吐,烦躁昏迷,四肢抽掣,惊厥不已,苔黄腻,脉洪数。

[治法方药] 祛暑清热,开窍镇惊。

清瘟败毒饮加减。

(3)感受疫邪
A。

气营两燔:起病急骤,高热,烦躁,口渴,谵妄,神昏,惊厥,舌深红或绛,苔黄糙,脉数有力。

[治法方药] 清热解毒,凉血息风。

白虎汤合紫雪丹加减。

B。

湿热疫毒:突然壮热,神志不清,或烦躁谵妄,反复抽搐,惊厥不已,呕吐腹痛,大
便腥臭或挟脓血,舌红苦黄腻,脉滑数。

[治法方药] 清热化湿,解毒息风。

黄连解毒汤加减。

2.痰食惊风:先见纳呆、呕吐、腹痛、便秘、痰多等,继而发热神呆,迅即出现昏迷痉厥,喉间痰鸣,腹部胀满,呼吸气粗,苔黄厚而腻,脉弦滑。

[治法方药] 消食导滞,涤痰镇痉。

玉枢丹合保和丸加减。

3.惊恐惊厥:面色时青时赤,频作惊惕,偶有发热,大便色青,脉多数乱。

[治法方药] 镇惊安神。

抱龙丸或安神丸。

慢惊风
1.土虚木亢
形神疲惫,面黄不饮,嗜睡露睛,粪稀青绿,时有腹鸣,四肢不温,足跗及面部轻度浮肿,神志不清,时或抽搐,舌淡苔白,脉沉弱。

[治法方药] 温运脾阳,扶土抑木。

缓肝理脾汤加减。

2.脾肾阳衰
面色白或灰滞,囟门低陷,精神极度萎顿,沉睡昏迷,口鼻气凉,额汗,抚之不温,四肢
蹶冷,手足蠕蠕震颤,大便澄澈清冷,舌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方药] 温补脾肾,回阳救逆。

固真汤或逐寒荡惊汤加减。

3.阴虚风动
虚烦疲惫,面色潮红,身热消瘦,手足心热,肢体拘挛或强直,时或抽搐,大便干结,舌
光无苦,质绛少津,脉细数。

[治法方药] 育阴潜阳,滋水涵木。

大定风珠、黄连阿胶汤或三甲复脉汤加减。

适宜技术
1.针刺疗法
(1)针刺人中、合谷、涌泉,强刺激,并酌情留针。

(2)急惊风,取人中、合谷、内关、太冲、涌泉、百会、印堂;高热取曲池、大椎、十宣
放血;痰鸣取丰隆;牙关紧闭取下关、颊车,均用中强刺激手法。

(3)上肢抽搐取内关、曲池、合谷;下肢取承山、太冲,牙关紧闭取下关,颊车用补法,
中强刺激手法。

2.耳针疗法
取穴:神门、皮质下、枕、内分泌、肝,针用泻法,强刺激,留针30~50分钟。

3.三棱针疗法
取穴:少商、人中。

操作:用三棱针点刺上穴,出血少许,一般操作结束后,可使上火下降,则热退搐止。

4.指针疗法
(1)配方:第二、三、四指间尺、桡侧横纹至中央四缝穴处。

治法:用指掐、推压法,术
者以左手握住患儿的右手或左手,使患儿手掌伸平,右手拇指沿患儿食指第二指间关节尺
侧横纹起始端掐起,并逐渐推到中央四缝穴处,然后再沿第二指间关节桡侧横纹起始端掐起,逐渐推中央四缝穴处,故也称“挤掐四缝穴”。

以下中指、无名指的操作方法同上述。

按次序连续掐完三指为治疗一次。

每日一次。

(2)配方:中指根部(双)。

治法:用掐压法。

术者用手大拇指甲掐患儿中指根部(双),停留
片刻,即可定惊、开窍。

(3)配方:颊车、人中。

治法:用掐压法。

以食指指尖掐压人中,再以拇、食指掐压双侧
颊车穴,逐渐加力,口开即止。

(4)配方:人中、大都(双)、合谷(双)。

治法:用掐压法。

以双手拇指指尖强力掐压双侧大都、合谷穴和人中穴(食指掐),逐渐加力,每穴1.5~3分钟,病情缓解即止。

(5)配方:涌泉、人中、十宣、合谷。

治法:用掐压法。

自上到下依次掐压穴位,逐渐加力,每穴1.5~3分钟。

必要时可点刺十宣穴。

(6)配方:合谷、太冲、涌泉。

高热配十宣(刺血),晕厥配人中。

治法:用掐压法。

自上至
下强力掐压主穴或配穴。

指力由轻到重,逐渐加力,每穴1.5~3分钟。

5.搐鼻疗法
通关散吹鼻取嚏,以止惊开窍,若牙关紧闭可用生乌梅一个搽牙。

6.药浴疗法
(1)配方:银花20克,薄荷15克。

用法:先将上药放入清水中浸润,然后蒸馏收集药液,药渣加水适量,温浸一小时,浸液沉淀并浓缩至适量,合并馏液加入乙醇15毫升,再加
蒸馏水100毫升,用以重点擦洗曲池、大椎、风府及腋上。

功效:清热解毒。

适用于外感发热所致高热惊厥。

(2)天麻、朱砂各3克,乌蛇肉(酒浸)5克,白矾、青黛各6克,麝香1.5克。

用法:上药
共研细末为散,储瓶密封备用。

使用时,每次取本散6克,桃枝(枝叶)1握,加清水适量
煎10沸,待温用毛巾蘸药水外洗前胸、腹、头面及四肢。

每日一次。

功效:清热息风、
开窍护脑。

适用于惊风及伤风不治,渐传风证、僵仆等证。

7.刮痧疗法
背部刮大椎至胃俞区域,头部刮百会穴;手部刮内关与合谷穴;足部刮太冲穴。

急惊风者,加刮人中、大椎、曲池、丰隆穴。

患者取坐位或侧卧位,术者以中等力度先刮背部,后刮
头与手足部,刮至局部出现潮红或痧痕为宜。

8.脐疗
(1)雄黄15克,砂仁2克,栀子5个,冰片0.2克,共压细粉。

麝香0.2克。

用法:先将
麝香粉放入脐中,再用鸡蛋清调药粉成膏,外敷脐部,涂药直径为6厘米,常规法固定。

主治急惊风。

(2)羌活、防风、天麻、薄荷、黄连、甘草、全蝎、僵蚕、胆南星各9克,犀角粉、朱砂
各3克,牛黄1.5克,冰片、麝香各1克,共研细粉。

用法:取上药3克,水调成膏涂脐,常规固定。

主治急惊风。

(3)芙蓉叶30克。

用法:上药捣烂敷脐。

常规固定。

主治急惊风。

(4)蚯蚓2条,麝香0.2克。

上药共捣烂敷脐,常规法固定。

主治急惊风。

(5)嫩芙蓉叶20克,鸡蛋一个。

用法:芙蓉叶捣烂,和入鸡蛋煎熟作饼,贴脐上,冷则更换。

主治急、慢惊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