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合集下载

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及培育策略

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及培育策略

地方普通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及培育策略地方普通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应该具有其独特的特色和培育策略。

应用型人才培养旨在培养学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于各行业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地方普通高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办学优势,结合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实际需求,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地方普通高校应当注重实践教学。

通过丰富多样的实践环节,如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让学生在校园内外都能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场景,提升他们的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与当地企业、政府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使之能够学以致用,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环境。

其次,地方普通高校应当注重跨学科的融合。

针对现代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需求,地方普通高校可以设置跨学科的专业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和思维,培养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学生可以获得更为广泛和全面的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此外,地方普通高校还应该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

通过“项目驱动”、“问题导向”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承担责任、独立思考,锻炼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可以设置一些以实践能力为重点的课程或项目,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中,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最后,地方普通高校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除了专业知识外,学校还应该重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团队协作能力、沟通表达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等方式,使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同时,还能够塑造其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其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地方普通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应该立足于地方特色,注重实践教学、跨学科融合、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努力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愿每一所地方普通高校都能够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上有所建树,为国家培养更多专业、实践能力强的人才。

地方高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参与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地方高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参与式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 关键词 】创新 ; 参与式培养模式 ; 创新 型人 才; 企合作 校
【 图 分 类号 1 G 4 . 【 献 标 识 码 】 A 【 中 68 4 文 文章 编 号 】10 — 0 6 2 1 )9 0 0 — 2 0 9 3 3 (0 2 0 — 1 6 0
创新 是 2 世纪的主题。高校作为人才培养 的摇篮 , l 更 要具有创 新意识 ,不断探索创 新型应用 人才培养 的新模 式, 为社 会输送具有创新意识的符合 社会当前和未来需要 的人才 。人才 的质量体现着一 所高校 的核心竞争 力 和特 色, 足高校之间竞争的优势资源和持续竞争的根本 。故 同 绕着本 校核心竞 争力 的构建来 探索本校 创新 型应 用人 才
21 0 2年 0 9月
黑 河 学 - T I j
Heh o r a ieJ un 1
S p2 e .01 2 S ra . 2 No09 e i lNo 1 . 8
总 第 1 2期 8
第0 9期
地方高校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参 与式人才培养模 式探究 ⑥ 尹 训 红
为 了让 毕 业 生 能 创 造 性 地 促 进 西 部 地 方 经 济 的 发 展 、 确 保 人 才 到 岗后 能 切 实 全 心 投 入 到 西部 经 济 的 发 展 、 根 扎
高校创新 型人 才的培养 , 国内外专家学者 已从诸 多方 而作 了探究 : 综合 理论研究方 面 , 如创新 型人 才创新 意识 的培养 、 培养 目标 的定位 、 具备 的素质 、 撑条 件 的建 应 支 设、 配套 教学方 法的改革 以及 加强实践教学 环节等 , 也有 研究者联 系地方特色提出了具体 的创新 型人才培养模式 , 如校市相 融 、 校企合作… , 等 都是较好的创新型人 才培养的 方式 。这些经验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方法与途径的

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的研究

具有地方特色的人才培养计划设置的研究
化 的教 育 观 和 质 量 观 对 人 才 培养 的要 求 ,将 专 业 的 教学 目标 、 教
其 树 立 正 确 的人 生 观 、 价值观 。
3 _ 3 加 强对 班 干 部 的 培 训
级 管 理 工 作 。适 当 的对 班 干 部 予 以肯 定 和 公 开 表 扬 , 满 足 班 干 部 的 荣 誉感 和 受 尊 重 的需 求 。 对 于 工 作 能 力 突 出, 热 心 为 同学 服 务 , 思想 品 德 端 正 , 威信较 高的班干部 , 在评定奖学金 、 三好 学生、 优 秀 团干、 优 秀学生干部等 荣誉称号时 , 可 以优 先 考 虑 并 进 行 适 当
培养 计 划 是 高等 学 校 落 实 人 才 培养 目标 ,实 施 全 面 素 质 教 育, 培 养 高 质 量 人才 的 总体 设 计 蓝 图 。 根 据 学 院确 立 的 以“ 理 论 基 础适度 、 专 业 特 色 明显 、 应用能力突 出、 综合 素质全面 ” 的 人 才 培
养 目标要求 , 以现代 教育理念为指导 , 按照 高等 教育大众化 、 多样
以 就业 为导 向 , 注 重 学 生 知识 、 能 力 与 素质 的培 养 。 制 订 以海 洋 环
根据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 : 全面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 加 快 世
界一流大学 、 高水平 大学和重点学科 建设 , 扩 大应用型 、 复合型 、 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 地 方本 科 院校 处 于一 流 的高 校 与 高 职 院 校 之间, 根 据 自身 的特 点 、 特色进行合理定位 , 为社 会 培 养 应 用 型 的
境 监 测 为特 色 的环 境 科 学 专 业 培 养 计 划 , 服 务 浙 江 海 洋 经 济 的 发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研究一、概述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特别是在地方高校中,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

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具备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持续学习和自我更新的能力。

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必须明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构建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出既具备专业素养,又具备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

本研究旨在探讨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和策略,通过深入分析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挑战,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为地方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同时,本研究还将关注地方高校与行业企业、社区等外部环境的互动与合作,探讨如何通过产学研合作、社会实践等方式,促进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作为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地方高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当前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师资力量不足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色,以期为地方高校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通过对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和完善高等教育理论体系,还可以为地方高校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本研究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地方高校与地方经济社会的深度融合,促进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本研究可以为地方高校提供改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和方法,有助于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地方民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

地方民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

文山学院学报Vol. 33 No. 4Aug. 202097第 33 卷第 4 期2020年 8 月JOURNAL OF WENSHAN UNIVERSITY收稿日期:2019 - 12 - 23基金项目:云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云南民族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云南省高校深化学分制改革研究”(2020J324)。

作者简介:刘睿,男,四川都江堰人,云南民族大学教务处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李春波,男(哈尼族),云南墨江人,云南民族大学发展改革处教授,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当前,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之间的关系发生深刻变化,高等教育同质化倾向严重,结构性矛盾突出,毕业生就业难和用人单位用工难的问题并存。

在这样的背景下,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重大决策,引导部分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2015年10月,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

此后,在实践层面,国内各地方高校掀起了向应用型转型改革实践的热潮;在理论层面,应用型转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成为高等教育研究领域的热门话题。

然而,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不同步,高等教育发展实际情况也各不相同,因此各高校都要在国家政策的总体框架下探索适合本校实际的转型发展道路。

面临经济发展新形势和社会需求新变化,2016年以来,云南民族大学推行了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题的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工作,收到了较明显的成效。

一、文献回顾我国学术界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研究主要地方民族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实证研究——以云南民族大学为例刘 睿1,李春波2(1.云南民族大学 教务处,云南 昆明 650504;2.云南民族大学 发展改革处,云南 昆明 650504)摘要:向应用型转型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但学术界对民族院校的关注还不够。

新高考改革对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及对策

新高考改革对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及对策

新高考改革对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及对策1. 新高考改革概述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新高考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教育改革举措,旨在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新高考改革主要从考试科目、考试方式、录取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整,以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在新的高考制度下,地方工科院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新高考改革对地方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学校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新高考改革也为地方工科院校提供了更多的发展空间,有利于学校吸引更多优秀生源,提升办学水平。

1.1 新高考改革的背景和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才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特别是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等领域,对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

为了适应这一变化,我国政府在2014年开始进行高考改革,旨在选拔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为国家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新高考改革的核心是“3+3”即学生在高中阶段参加3次统一考试(语文、数学、外语)和3次学业水平考试,其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文科和理科两个类别。

这种改革模式有利于减轻学生的应试负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也有利于选拔出真正具备学科特长和综合素质的优秀学生。

新高考改革对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程设置调整:新高考改革要求地方工科院校根据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应用性和创新性课程,提高课程质量和教学效果。

教学方法改革:新高考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地方工科院校需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采用启发式教学、项目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评价体系完善:新高考改革要求建立多元化、综合性的评价体系,地方工科院校需要在评价体系上进行改革,将学生的学术成绩、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纳入评价体系,更加全面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探究

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体系探究
出来 的 人 才 应 当 并 且 必 须 能 够 融 入 国家 和 社 会 制 度 、 法律 、
着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 . 培养 出来 的人才要 具备基本 的文 化素
养. 能够适应 社会 的变革 与发展 , 能够 投入并 带动 行业 的改
政 策之 中 . 成为合格 、 守法 的劳动 者 。如 果高 校所培 养 出来
3 . 社会 文明标准 。在 高等教 育精英化 的时代 , 人们往 往
说 大 学 生 是 文 明 的 化 身 ,这 实 际 上 反 映 了 大 学 生 在 社 会 文
人 才培养 质量标 准是衡量 一个学 校办学 成败 的主要 依
据 .如 果 一 个 学 校 培 养 出 来 的 学 生 不 能 适 应 社 会 的 发 展 和
于社 会发 展 与人 的全 面发 展 的基本 理论 , 我们 可 以 明确在 当前 的 社 会 形 势 下 , 高 校人 才 培 养 质 量 的 内涵 。 以地 方 发 展 为 依 托 的二 类 普 通 高 等 本 科 院 校 , 必 然 面 临
这一标 准是 衡量 高 等教 育人 才培 养 质量 的核 心 标准 , 如 果教育不能 带来生产 力 的进步和 社会 的进 步 ,则终将 被
科 高校为例 , 其 人才培养 质量 的标 准就应 结合社 会标 准 、 学 生 自身 的 发 展 标 准 和 学 校 的 办 学 定 位 标 准 来 制 定 。 ( 一) 社 会 标 准 社 会 标 准 涵 盖 的 内容 非 常 广 泛 ,一 个 人 才 能 否 适 应 社 会 的 发 展 。一 个 学 校 培 养 出来 的 人 才 与 目前 的 社 会 发 展 是
的人才 , 与社会 主义经济 建设 格格不 入 , 违 背 国 家 法 律 和 政 策法规 , 则必然会对社会 造成负面影 响 。

深化地方高校教学创新改革培养人才模式

深化地方高校教学创新改革培养人才模式

譬 毫 : 乞 曼 盏 莓 :箍 嚣 釜 莲 盟 罱 荔 是蒹 _ 景 蛮 行学 缔制管艘 ,学 生可以 盘己安排学 墨大 为 . 篓 美 :爱 尝要 篓 高 翟 銎 雪导 篓 譬 釜 毒 每 生; 习计 划.雉前完 成规 定学 分 可 以提前 盎 磊 产 和 播, 传 备 ’ 幂 茹 带业 .未 能 标 准学制 内完 成学业 可以 。2 O , 有 。 ; 耋 学 萄 嘎 三 曼 皇 童 蔟 鑫 延 期 l: 茎 主 莘 连 磊 地 方 高 校 就 是 要 以 地 方 性 和 社 92 % 1 ]: lJ Ij / l f: , , : W l ̄ , h . 喜 喜耄 璧 皇 簧 地 l 塞 辈 了 查 空 裳 养} ; : 会需求 为 土线 ,准 确定 位 ,创新 人才培 莓 羞 培 蓑 蓉 喾人. 规 最, ? 养模武 和办学 模式 。美 国著名 教育家 波 决 褰. 学二龛 鎏 鎏 ; 杳 皇 葚 蓬 茹 蒿 : 学 培养模 式 . 一 没 什 幺简 单的 好的 大 妻 系 } 告 了 看 量 蔷 荔萎 言 孟 表 晕 嘉 伊尔 说得 好 :“所 高质量 的大学 必定 有 菇高 釜 腔 对悬高 叉 新 更 的 崔 翥 茎 釜 荔 茬 曩 个明确的而 且是生机勃勃 的办 学 目标 , 地 档 管 了篓 高 嵩 罨 晏 莲 嵩 方 提 的 出 量 蔷 茹 策 嵩 篙
维普资讯
改革培养人才模式
才,大类 专业基 础课程 涉 眨的 领域 也有 了 拓 展 ( 2) 重视个 性化 培养 并分级 教 学 付 级 教 学 、 圈 材 拖 教 . 是 探 索 人 才 培 养 模式的 实破 口 对不同 基础的 学生按 不 同的 层改 编斑 .提出 不同 的 教学 要求 , 对基础敷 好的 学生 ,重 在兴趣培 养 、加 强能 力培 养和思 维训 练 t对基础 一般的 学 生则要 求重 点理解 基本溉 念 .完 成教 学 大 纲 的 基 本 要 求 【 3)满足学 生发展 的实际需 要"流 培 摔 针 对拟考研 的学 生 .在保证 教学 质量 的同时 加强 英语综 合训 练、数 学综 合 训练 , 专业基 础综 台训练 ,或夯 实插 本基 础, 为升学作 准备 。针 对拟毕 业后 就业的 学 , 【 殳置专业 方向 和专业对 口 的课 程 ,使这 部 分学 生在 保证 宽 口径 、 厚基础的 同时 在某 一 蓟 或专 业方向有所 {域 特长 ,以 适应 社会需 求 “ 多元化 ”与就

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

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

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研究随着全球化的加速,翻译作为一项国际性的职业,逐渐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方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构建一个适合地方高校特色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以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求。

一、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同形式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有多种不同形式,包括实践型、理论型、职业型和综合型。

实践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是重视实践经验的培养模式,侧重点在于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积累经验,以此获取专业知识和技巧。

理论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则强调学生掌握翻译理论,并运用理论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职业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翻译就业的实用性技能,以“工”为主的培养模式。

综合型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则将多种形式综合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在翻译实践中灵活运用理论和技能,并将其应用到不同的场合中。

二、构建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必要性地方高校和一般大学相比,不仅在学科领域上存在一定的差异,而且在人才培养和发展上也存在某些差异。

因此,地方高校需要独立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自身的特点和需求。

此外,地方高校的翻译人才建设也是地方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全面思考、科学规划和系统推进。

三、地方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1、突出实践和创新地方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应该更加侧重于实践与创新,采取小班化、项目化、专业化等教育模式,注重学生在技能和经验方面的培养。

在专业课程设置上,除了必修课程外,应加强选修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感受到实战和应用意义,更好的掌握职业技能。

2、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地方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应该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从各个阶段出发,从学科建设、师资队伍、教育资源等方面出发,全方位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特别是重视优秀教师的作用,加强教师培养和引进,建立一支高水平、多元化的教学队伍,开拓翻译教育的新局面。

3、加强与企业合作地方高校的翻译人才培养模式也需要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打造实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发展定位及人才培养模式分析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在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所产生的一个新型办学群体,多数属于在市(地)级城市举办的公立本科高等院校。

目前我国的新建本科院校有261所,占所有本科院校数量的三分之一,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格局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由于受区域经济社会状况、学校传统、生源基础、就业服务面向等方面的限制,在发展定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培养模式等方面,有着与其他类型本科院校的较大差异。

在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和激烈竞争的环境中,新建本科院校须以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进行“实践导向”的培养模式改革。

一、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目前的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由原有办学历史较长、办学实力较强的专科学校通过合并和重组而升格的。

因此,多数新建本科院校具有一部分专科时期形成的优势与特色专业,同时也具备一定的办学经验,这是新建本科院校发展的良好基础。

而且,经过升本后的建设与发展,许多本科院校已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本科教学管理体系,师资力量也在持续改善和提高。

但是,作为在专科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本科高校,新建本科院校有着许多不足和弱势,具体表现为:(1)本科办学意识差,在教学管理和运行过程中还存在着专科时期的随意性较大的惯性行为;(2)师资队伍整体水平较低,突出表现为高学历、高职称教师少,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不能满足学科建设需要等;(3)教学经费投入少、教学资源紧缺;新建本科院校中有许多当初为实现升本片面追求校园基础建设效果,甚至不惜负债前进,给升本后的建设与发展留下了巨大的包袱。

许多学校迫于债务压力,不得不削减教学投入、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4)学校发展定位不清,在发展过程存在着流于模仿的倾向。

突出表现为盲目向重点高校看齐,片面追求招生规模和学科专业数量的增长。

从新建本科院校面临的发展形势来看,首先,高等教育国际化使我国高校面临着全球性竞争的挑战。

新时代地方综合高校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新时代地方综合高校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新时代地方综合高校卓越拔尖人才培养模式探究作者:王德超裴长春尹凤哲朴成道来源:《科技风》2022年第28期摘要:以新时代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为目标,探析“新工科”建设背景下地方综合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坚持以本为本,落实四个回归,以全方位开放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为纲本,注重新时代教育技术与“六卓越一拔尖”人才培养的深度融合。

着眼于“三位一体”卓越拔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实现新时代经济发展所需的高层次创新型拔尖人才的有效衔接。

关键词:卓越拔尖人才;金课;三位一体中图分类号:G642.0Research on The Training Mode of Outstanding and Top-notch Talentsin local Comprehens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Wang Dechao Pei Changchun Yin Fengzhe Piao Chengdao1.College of Engineering,Yanbian UniversityJilinYanji133002;2.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School of Engineering,Yanbian UniversityJilinYanji133002Abstract:With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outstanding and top-notch talents in the new era,this paper explores and analyzes the talent training mode of local comprehensiv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adheres to this principle,implements the four regressions,takes an all-round and open innovativ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s the outline,and pays attention to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the new era and the cultivation of "six outstanding and one top-notch" talents.Focusing o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hree-in-one"excellent and top-notch talent training system,we will realize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of high-level innovative top-notch talents required for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era.Keywords:Outstanding and Top-notch talents;Golden class;Trinity我國高等教育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进入了内涵发展、模式转变和质量提升的重要节点,注重“以本为本”“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发挥地域特色优势和注重教育顶层设计,加强创新人才特别是卓越拔尖人才的培养,改变教育教学方式,应用现代化教学资源,突破传统的课程理念和形态,建设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的拔尖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

地方高职现代产业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①——以新吴天极数字产业学院为例

地方高职现代产业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①——以新吴天极数字产业学院为例

地方高职现代产业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①———以新吴天极数字产业学院为例陈日月,王昱东(无锡科技职业学院,江苏无锡214028)一、引言为进一步深化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高质量有机衔接,进一步夯实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在特色鲜明、与产业紧密联系的高校建设若干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多主体共建共管共享的现代产业学院”“坚持育人为本、坚持产业为要、坚持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专业建设质量作为建设产业学院的首要原则和任务”。

为新时期职业教育突破传统路径依赖,探索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多元协同育人载体,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提供了基本遵循。

二、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面临的共性问题对标《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中对产业学院发展要求的表述发现,现行产业学院在人才协同培养过程中,存在产教育人理念认识不足、产教协同育人效能不高、产教资源融入对接不畅的共性问题,制约了艺术设计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产教协同育人理念认识不足部分高职院校在尚未厘清现代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内涵和自身专业特点与发展方向的情况下盲目在学校二级学院内创建产业学院,对产业学院的功能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缺乏清晰思路,对区域产业适用性人才的新需求缺乏准确判断。

主要表现在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发展不适配,未根据区域产业发展需求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向,导致区域产业人才紧缺;专业建设与区域产业对接不深入,未从区域经济发展、产业升级需求、产业人才供给等方面对专业建设涵盖的实践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①基金项目:2021年度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产业学院的地方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研究”(C-b/2021/03/13;主持人:王昱东、陈日月);2022年度无锡市职业教育质量提升攀登计划重点项目“无锡市职业教育金课《动画角色设计》”(课程负责人:陈日月)。

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计算机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具有行业和地方特色的计算机专业CDIO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习兴趣。如观看集体项 目的比赛时 , 我在讲授相关 的体育 知识 、 比赛规则 , 特别 向学生强调互相配合 , 发扬团结协作 的集体主义精神 , 组织学生观看重大 的国际 比赛 , 如奥运 会、 亚运会 、 世界乒乓球锦标赛等 , 当运动员经过顽强拼搏 取得胜利 , 五红旗在赛场冉冉升起 时, 使学生在潜移 默化 中受到爱 国主义 、 集体主义教育 ; 同时还可 以提高学生的 欣赏体育 比赛 的水平 , 使他们能从看懂 比赛到喜欢上此项 目, 最终并参与其中。 总之 , 在小学阶段 的《 体育与健康》 课堂教学中 , 少年 儿童对于直观 、 形象 、 感染力强的客观事物比较敏感并乐 于接受 , 而作为现代教育技术重要手段之一的多媒体教学, 恰恰满足 了小学生的这种心理需要 , 并且能适应他们理性 思维能力不强 , 学习的持久力弱等特点。因此 , 现代信息技 术作为的辅助教学手段 , 只有发挥它在教学 中的优势 , 正视 自己在传统教学 中的不足 , 才能正确合理地使用它 , 并提高 体育教学效率 , 实现《 体育与健康》 教学的现代化。
计算机专业采 用C DI O. Z - - 程教 育模式进行人 才培养提供参考思路 , 培养和提升 学生的工程能力。 关键词 : C D I O. & - 才培养模式 ; 计算机 专业 ; 一体化课程计划 中 图分 类 号 : G6 4 2 文 献标 志码 : A 文 章 编号 : 1 6 7 4 — 9 3 2 4 ( 2 0 1 3 ) 2 1 — 0 2 1 卜O 3
节, 再结合教师的讲解示范 , 学生就可以边看边听边进行练
习, 学会 的 同学进 行练 习 , 不 会 的 同学 可 以重复 观看 课件 动
画演示 , 我在讲解时抓住重点、 突出难点 , 让学生健全整个 动作的表象并形成记忆 , 缩短教学过程 , 提高教学效率 。

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维普资讯
ZHoN GGUoYETNTAoYU I I
地 方本科院校创新型人才 培养模式的思考
冉 晓 宇
( 重庆科技 学院. 重庆 4 13 ) 0 3 1
摘 要 : 通过 分析 当前地 方本 科 院校在 人 才培 养方 面存 在 的 问题 。 出依 靠地 方 经济 资源 为 学校 提
地方 院校可 持 续发 展 提 供 招生 和就 业 的广 阔平 台 ; 识 课 程 , 键 在于 开设什 么样 的通 识课 程 。 关 这就 必须
另一 方面 , 地方 院校 在人 才培 养模 式 、 构 等方 面适 分析 校 情 , 掘 和 开发 现有 资源 和优 势 , 结 发 重点 布局 , 应本 地 区经 济发 展 的需要 ,将 为本 地 区经济 的发 展 而不 是遍 地开 花 , 全求 大 。 求 提供 智力保 障 和人才 支持 。
重 。在课 时 中 , 践课课 时较 少又极 其单调 , 实 而且 开 确定在什么领域、 层次做出 自己的贡献。 学校的发展 出的实验 基本上 是验证 性实 验 。本科 学生 也很 少有 目 标和建设方略必须实现与地方文化和地方经济发
第 1 2页
维普资讯
发展 服务 。通过加 强 文理结合教 育 , 供 学生 学术发展 空间 , 提 将科研 引入 本 科 生教 育等措施 , 建 构
新 型的人 才培 养模 式 。 关 键词 : 方 高校 ; 才培养模 式 ; 新型人 才 地 人 创
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涉及到学校教育定位 、 参 与科研 的机 会 。这 种教 学安 排对培养 学 生创新 能

养规 格 的质 量标 准组织 深入研 究 。地 方本 科 院校 由 思 想理念 方 面 ,当前 中国教 育思维 中缺 乏怀 疑 于实际办学水平和实力 ,应该依托地方优势和经济

地方普通高校“331”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研究

地方普通高校“331”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研究

基金项目:江西省教育厅教改一般项目(JXJG-13-17-9),九江学院教改重点项目(Jyzz13-03)作者简介:李永志(1965-),男,湖北黄冈人,副教授,工学博士,从事特种精密塑性成形及材料专业教学与研究;谢玉敏(1977-),女,河南光山人,副教授,从事材料塑性成形、仿真教学与研究。

地方普通高校难以在理论研究方面与传统211、985等重点高校竞争,学生在动手能力、实际操作方面又往往比不上高职高专学生,因此,地方普通高校如何找到人才培养的准确定位至关重要。

故此,地方普通高校必须根据自身特点、学校所处位置,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制定其人才培养模式。

要对教学体系进行改革创新,探索出全面性、系统性的符合专业特色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形成具有自身办学特色、学科特色及实践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文以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为例,阐述“331”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建构“331”人才培养模式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

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331”人才培养模式概述从实质来看,“331”人才培养模式就是三层三型一体模式。

在大学四年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要通过“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综合技术”三个层次的学习,通过一系列的“实验-实习-实训”平台,开展多形式、多场合、多阶段的应用能力锻炼与培养,完成由普通青年向知识应用型、专业技能型兼具的复合型优秀人才的转变,并最终实现“素质-知识-能力”的一体化。

显然,在“331”人才培养模式中,“能力”是核心,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对“能力”的完善;学生要具备这个“能力”,就需要经历“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综合技术”三个层次的学习、“实验-实习-实训”三个平台的实践;而应用型、技能型、复合型人才是这个“能力”的直接体现。

故此,三层三型一体“331”人才培养模式是一个有机关联统一体。

二、地方普通高校建构“331”人才培养模式的措施1.强化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完善“三层一核”理论教学体系课程建设与教学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重点,地方普通高校要顺应社会、企业的人才需求,以“理论知识面宽泛、专业技能突出”为突破口,以精品课程建设为载体,以专业课程质量建设为衡量指标,以校级教学团队为平台,以省级、校级教改项目为研究依托,以国家级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省级大学生模具设计与创新设计大赛、焊接创新大赛以及其他学科专业比赛为检验手段,对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

“教学做统一”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果介绍

“教学做统一”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成果介绍
的 办学 理 念 和风 格 ,在 不 同层 次 、不 同 领 域 办 出 特色 ,争 创一 流 。 ”[ 2
要求 ,改变 或 消 除办 学 问题 ,提 高学 生综 合 素 质 、 创 新 精 神 和 实践 能力 .地 方本 科 院校 迫 切需 要 以 人才 培养 模式 为抓 手 ,全 面深 化教 育教 学改 革 。
三 、 我 国 地 方 本 科 院 校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的
探 索 需 要
在 高 校 分 类 发 展 理 论 指 导 下 ,我 国 部 分 地 方 本 科 院 校 先 后 探 索 提 出 了 自 己 的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质 量 评 估 法 和 实验 法 ,创 建 了 “ 教 学做 统 一 ” 应 用 型 人 才培 养模 式 ,研 发 的 二 元 培 养 理 念 、三 层 操 作模 式 、 四 阶 统
整 实 践 、 四套 质 量 标 准 。解 决 了我 国 地 方 本 科 院 校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存 在 素 质 教 育 缺 位 、操 作 方 法 不 实 、 实践 教 学 薄 弱 、
的 问题 提 供 了原 创 经验 。成 果创 新 点 “ 教 学 做 统 一 ”理 论 和 “ 教 学做 统 一 ” 模 式 ,填 补 了 国 内空 白 ,对 我 国 近 千 所 地 方 本 科 院 校 具 有 重要 推 广价 值 。
【 关 键 词】 教学做统一; 应用型 人才; 人才 培养模式; 地方本 科院 校 【 作者简介】曾良,内 江师范学院副院长, 教授; 吴开腾,内江师范学院 教务处处长, 教授; 胡志金,内 江师
和实践 能 力 ” 。

国 家对 人 才培 养模 式 的 创 新 要 求
《 国家 中长期 教 育改 革 和 发展 规划 纲 要 》 提 出 创 新人 才 培 养模 式 的 明确 要求 :“ 适 应 国家 和 社会

地方行业院校人才培养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地方行业院校人才培养特色的形成与发展

2. 实践能力培养:通过实践教学 、实习基地建设等方式,加强学 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其竞争 力。
总结词:该财经类高校以行业需 求为导向,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 实践能力的培养,形成了特色鲜 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1. 行业导向的课程设置:该高校 根据行业需求调整和优化课程设 置,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发展趋 势紧密结合。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地方行业院校将更加注重将信息技 术应用于教学中,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对未来发展的展望与建议
深化产教融合
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 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
加强国际交流
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学 习借鉴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 模式,以提升学校的国际化水 平和竞争力。
3. 综合素质培养:注重学生的综 合素质培养,包括人文素质、职 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案例二:某工程类高校的人才培养特色实践
总结词:该工程类高 校以工程实践为重点 ,注重学生创新能力 和工程素养的培养, 形成了独特的工程师 人才培养模式。
详细描述
1. 工程实践为主线: 该高校将工程实践贯 穿于整个教学体系, 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 生的工程素养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学生反馈
鼓励学生提供对教师教学 风格的反馈意见,帮助教 师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
满足学生需求的变化
学生参与
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的教育 教学改革,听取他们的意 见和建议,以满足学生不 断变化的需求。
心理咨询
建立心理咨询机制,关注 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他 们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 题。
生涯规划
为学生提供生涯规划指导 ,帮助他们制定职业规划 和发展目标。
发展趋势分析

地方高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重庆交通大学菁英班为例

地方高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重庆交通大学菁英班为例

Advances in Education教育进展, 2021, 11(3), 755-759Published Online May 2021 in Hans. /journal/aehttps:///10.12677/ae.2021.113119地方高校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重庆交通大学菁英班为例李晓燕,余苗,杨娟重庆交通大学,重庆收稿日期:2021年4月16日;录用日期:2021年5月12日;发布日期:2021年5月19日摘要为响应教育部“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重庆交通大学在原材料物理专业办学经验基础上设立了材料物理菁英班,充分考虑了本校和地方特色,探索在材料领域的拔尖人才培养的可行模式。

重庆交通大学菁英班在办学模式上采取与中国科学院大学重庆学院联合办学,在管理模式上实施动态学籍管理和优化师资配置,在课程设置上实行以夯实专业基础课程和拓展学生视野为原则的培养方案。

经过两年的建设,重庆交通大学菁英班步入正轨,运行良好。

关键词材料物理,拔尖人才,培养模式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ng Model ofTop-Notch Talents in Basic Disciplinesin Local Universities—Take the Jingying Class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as anExampleXiaoyan Li, Miao Yu, Juan Yang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ChongqingReceived: Apr. 16th, 2021; accepted: May 12th, 2021; published: May 19th, 2021李晓燕 等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Top-notch Student Training Program 2.0”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has set up a “Jingying” class of material physics based on the primary educa-tional experience of the material physics. Taking into full considerati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university and the local area, it explores a feasible model for the cultivation of top-notch talents in the field of materials. The Jingying Class of Chongqing Jiaotong University adopts the joint educa-tion model with Chongqing College of th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In the man-agement mode, dynamic student status management and optimized teacher allocation are imple-mented. In the course setting, the basic principle is to lay a solid foundation and expand students’ vision. After two years, the Jingying class is on the right track and running well. KeywordsMaterials Physics, Top-Notch Talents, Cultivating ModelCopyright © 2021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 /licenses/by/4.0/1. 引言随着我国近些年科学技术和经济水平的迅速提高,西方国家不断鼓吹中国威胁论,我国在一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个别技术面临“掐脖子”的困境,我国对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越来越重视。

地方高校乡村振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以四川师范大学为例

地方高校乡村振兴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路径探析——以四川师范大学为例

河南农业2024年第7期发展所需人才有着十分旺盛的需求。

乡村事业的发展,迫切需要大量的高素质应用型的外来人才流入。

地方高校作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全面肩负着为乡村振兴输送高素质人才的社会职责,承担着为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人才支撑的光荣使命。

(二)为解决毕业生就业困难提供重要平台当前,毕业生就业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尤其是地方高校关注的重要问题,在202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已将“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目前,我国的城市就业状态处于相对满负荷的状态,在较短时间内是无法及时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这就要更好地促进乡村的战略转型,让广大的乡村人群需求市场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平台。

广大乡村的振兴亟须地方高校在高等教育规模化发展的浪潮下,大部分学科门类设置较为齐全,但综合化、同质化倾向明显。

地方高校同乡村之间并未形成人才的良性互动,专业设置大多以师范类、管理类、人文类、经济类、理工类等传统专业为主,对涉农专业或新农科专业布局较少,很难实现专业和乡村振兴产业的有效对接。

与农林特色高校不同,地方高校人才培养、社会服务面更加广泛,与农业农村农民直接关联较少,造成了大学生与“三农”之间客观上的疏离,成为阻碍各类专业人才投身乡村振兴的首要因素。

同时,地方高校在培养目标和价值取向设定上很少把乡村振兴特别是乡村应用型人才培养纳入整个培养体系,课程体系和课堂教学中缺乏厚植乡村情怀的乡村表达和耕读教育内容,未积极培育学生对乡村NONGZHI JIAOYU农职教育河南农业2024年第7期振兴事业的情感,未唤起学生基层建功立业的使命感,导致很多大学生对农业和农村还存在一些刻板印象,缺少对新时代农业农村价值的正确认知和充分信心。

(二)师资队伍结构不够完善应就业技能培养。

另外,从社会实践和应用型技能的培育上和实施结果看,大多流于形式,没有明确具体的实践目标和任务,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技能训练,学生掌握乡村振兴应用型技能的效果不佳,导致乡村后备应用型人才培育在高校培育体系中得不到贯彻实施。

地方院校艺术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州大学为研究个案

地方院校艺术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州大学为研究个案
士 人 才 培 养 目标 , 建 了 “ 础 性 、 业 性 、 用性 、 造 构 基 专 应 创
育 的职业指 向非 常明确 , 就是针 对职 业要 求培养 职业领 域 需要的高层次 、 应用型人 才, 这在 欧 、 、 美
曰、 韩专 业 学位研 究生教 育 中是 十分 清 晰的。在 美国, 专业硕 士教 育 的职业性 决定其 必须 与职 业
推 动学 生素 质全 面协 调发 展 。广州 大 学构建 了“ 础 性 、 业 基 专 性、 应用性 、 创造性” 的多层次课 程体 系, 采用“ 课题制” 的教学模
精 神, 进一步提高学生 的创作实践和艺术表 演能力。
二、 开设 特 色专 业与特 色课 程 , 出地 域特 点 突
作 为广 州 市重点投 入 的一所 地方 综合性大 学 , 州大 学强 广 调 艺术硕士 人才培养 为 区域 经济文化发 展服务 , 紧紧依托珠 江 三角 洲的产 业结构 与经济发展对 人才培养 的需 求, 才培养 目 人 标 、 程体 系的改革都 与区域 性 的文化建设 、 课 产业格局 等发展趋 势密切关联 。广 州大学通过开设特色专 业与特 色课程来强化地
式, 实行 多元化 的教 学方法 , 并制 订 了相 应 的评 价和考 核机制 ,
形 成 了 “ 阶培 养 , 进 四段 递 进 , 用 一体 , 务 地 方 ” 艺术 硕 士 学 服 的
人 才培养 模 式。对 艺术硕 士人才 实行 进 阶式 的培养 : 第一 阶段 实现对 文化 与艺术 素质 的提 升 , 第二 阶段实现 对专 业技 能的提 升 , 三阶段实现 与社会 项 目的融合 , 四阶段实现对创新社会 第 第
袭池秀 1斯 充 £i
地方院校艺术硕士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以广州大学为研究个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方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作者:周建龙王桂花来源:《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年第19期[提要]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经济新常态下高校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地方特色是地方高校办学的重要基础。

地方高校的根本发展在于变革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地方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地方高校应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坚持内涵发展和开放办学,以创新为发展动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地方特色;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重大教改项目(编号:2014zdjy126)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收录日期:2015年9月2日长期以来,围绕“大学应培养什么人才?”这个命题的分歧一直存在。

纽曼、洪堡等理性主义哲学思想学者主张培养“完人”或“全人”,而科尔、范·海斯等实用主义哲学思想专家坚持大学应培养训练有素的从业人员即“有效的公民”。

随着高校从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为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机遇。

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大众化教育的普及为地方高校带来广阔发展空间,高等教育适龄人口的下降却成为地方高校发展规模的瓶颈。

目前,在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时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社会迫切需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因此,地方高校的根本发展在于变革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建设地方特色的高水平大学。

以特色为发展战略,以创新为发展动力。

一、地方特色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当前,在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等教育步入新常态,改革创新彰显高校办学活力。

高校转型发展应调整思路,以人才培养为核心,谋求内涵发展。

但是目前高校由于诸多因素的制约,人才培养模式存在不足。

(一)人才培养理念存在偏差。

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理念要突出办学特色,重视社会需求的适应性和对接性,主要关注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

同时,地方高校要重视应用型人才能力的培养,包括通用能力、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核心技术。

另外,要明确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方向。

高校存在专业设置重叠的现象,不同高校间的培养目标一致,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需求,个性发展受到忽视。

(二)培养过程单一。

本科阶段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只是适应社会需求的“工具人”,同时应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本科教育的培养过程涵盖人才培养方案、课程设置、教学大纲以及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

地方高校在办学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存在不足:专业设置方面未能有效对接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本科教育的功能应能体现追求高深学问与服务社会的协调统一;人才培养定位不明确,长期以来存在着自由教育和专业教育价值观的分歧,其实是培养通才和专才的理念冲突;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缺乏创新,教师扮演着控制者、组织者的角色,束缚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管理制度刚性。

刚性管理是以制度为主要约束手段的管理方式。

创新性人才的培养需要刚性与柔性相融合的管理制度,但目前多数高校管理机制刚性有余而柔性不足。

现有教学管理体制具体而呆板,缺乏创新性。

封闭式的教学管理方式以及教师创新性教学的缺乏,束缚了学生创新理念的培育。

二、地方特色高水平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发挥政策指导和资源配置的作用,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克服同质化倾向,形成各自的办学理念和风格,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办出特色,争创一流”。

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地方高校应遵循“需求导向、全面开放、深度融合、创新引领”原则,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树立地方高校办学新理念。

高校办学要有明确的目标,要有发展愿景和明确的方向,才能显示其发展生命力的底蕴。

地方高校要确立正确的办学理念,从而确立学校发展的灵魂和纲领,要找准定位,凸显特色,培育特色办学。

地方高校在内涵建设、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课程模块的设置等方面入手,创新办学理念特色,发挥地方优势,培育特色学科专业。

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建设要发挥争创一流、追求卓越、创新求高的精神,实现内涵发展。

地方高校内涵发展的前提是结合自身实际形成明确的办学理念,建设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大学。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从国外看,主要有四种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即工作实践中“能独立应用科学方法的,面向应用的教育”;加拿大、美国等以能力培养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模式(CBE模式);英国“三明治”教学法模式即“实践——学习——再实践”的教学法;英国“资格证书体系推动型”实践教学模式。

从国内看,随着中国版“工业4.0规划”——《中国制造2025》的出台,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新常态下经济结构的转型需求的是“精细化”培养人才,而不是现行的“粗放式”培养人才。

相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应从“粗放式”向“精细化”转变,高校强化学生创新性能力的培养,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紧密联系。

因此,地方特色高校在学校总体办学定位下,应区分不同学科,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相应的探索适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特色,强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

1、人才培养方面。

首先,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地方高校须考虑地方经济发展对各种类型人才的需求,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质量观,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须借鉴国内外同类型高校的成功范例,广泛征求教师、参加工作的毕业学生、用人单位以及行业专家的建议,集思广益,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其次,创新协同育人培养模式。

协同创新是高校的一种新的办学理念,高校作为协同创新主体,要实施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实现资源共享,强化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实现校企合作,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基地,构建嵌入式育人机制。

在此模式下,人才培养的具体策略为:确定协同创新的办学理念;设置开放创新的课程体系;采用研究性教学方式;强化师资队伍的创新能力建设等。

2、专业建设方面。

特色是地方高校的发展根本。

相对其他高校而言,地方高校多数办学时间不长,远离省会,属于中小城市,没有区位优势,因此唯有办成特色才能赢得社会青睐,才有发展机会。

地方高校在明确办学方向时,一定要体现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意识,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对接地方产业发展。

地方高校要在不利条件下生存,扬长避短,突出地方性、区域性,形成自己的特色,培育学科特色,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

专业建设方面,地方高校在充分考虑地方历史文化传统的前提下,确立学科专业特色,培养地域文化、区域经济需要的特色人才。

3、产学研方面。

围绕学科专业特色,地方高校建设特色科研平台,组建科研创新团队,聚焦特定研究领域,成立协同创新中心,形成特色科研平台体系。

地方高校依托组建的科研平台,实施课题联合攻关,承担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高层次科研项目。

发挥协同创新科研团队作用,考虑特色学科,聚焦学术前沿,进行持续跟踪和深入研究,产出国内有影响力的特色研究成果。

结合地方经济需求,开展有特色的科研服务。

地方高校建设智库,为当地政府预测决策提供参考建议;与企业及产业园区在大数据领域实施合作,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铜陵学院地方特色高水平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作为以财经类学科专业为办学特色的省级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铜陵学院坚持多元化办学,特色化发展,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的应用型大学。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坚持内涵发展和开放办学,以创新为发展动力,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一)坚持内涵发展,培育特色,“质量工程”建设成效凸显。

铜陵学院坚持内涵发展,凝练办学特色,注重应用能力,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建设多门省级精品课程。

学校质量工程项目建设获得突破性成绩:会计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是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国家级教育实践基地:铜陵学院-铜陵化学工业集团公司管理学实践教育基地;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达90多项;会计学、审计学等7个省级特色专业等。

根据教育部“质量工程”中的“分类指导、鼓励特色、重在改革”要求,围绕“质量工程”推进教学改革。

(二)强化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共建应用型人才培养基地。

铜陵学院坚持“应用型、地方性、开放式”办学定位,实践教学日益强化,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学校构建了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引进企业资源,合作共建,内外结合,搭建实验教学平台、实践基地平台和社会实践平台。

为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校建立一批实验实习实训基地:彰显特色,打造财经综合实验中心如省级示范实验教学中心——会计实务实验室;校企联手,搭建理工实验实训平台如GE Fanue自动化系统实验实训室,集实验、实习、实训、就业、研发多功能为一体。

铜陵学院积极应对社会需求,创新实训,构建创新能力培养大舞台。

学校举办“会计实务操作大赛”、“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全国数学建模大赛等学科竞赛。

学校还建造了电脑鼠创新实训实验室、智能机器人创新开放中心和皖中南企业管理实战演练平台。

(三)创新科研工作,积极推进产学研合作。

科研是学科建设的核心,铜陵学院正确处理教学与科研的关系,二者实现有机统一。

学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深度参与并积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制定和实施行动计划,发展适应地方经济需求的新兴学科专业。

铜陵学院与国家铜铅锌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铜陵有色集团、马鞍山钢铁等单位合作共建100多家校外实践基地,并利用基地开展横向课题研究。

学校与知名企业如江苏沙钢、安徽蓝盾、华为等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探索“三进入、三延伸”开放式教学。

在学校对科研工作的大力推进下,科研成果丰硕,上水平,聚特色,有力地提升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

总之,铜陵学院立足本校实际,突出地方性、区域性,以特色为发展战略,确定学科的专业特色,服务地方经济,培养适应地域文化的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学校积极发挥优势和特色,优化课程结构体系,强化协同创新模式研究,协同育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1]别敦荣,胡颖.论大学协同创新理念[J].中国高教研究,2012.10.[2]古广灵.协同创新视阈下地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4.7.[3]陈端吕,彭保发,王亚力,熊建新.地方高校人才培养协同创新模式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5.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