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复习教案
西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说课教学课件复习指导
对边
垂足
除了过平行四边形顶点画高外,还可以 怎样画高?
课堂活动 1.摆四边形,并说出所摆四边形的特征。
2.议一议,下面图中的虚线是不是平行 四边形的高。
3.在下面平行四边形的底上画一条高。
随堂练习 1.说出下图中你认识的图形名称。
2.在下图中标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高
高
底
底
3.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是126cm,一边的长 为16cm,另外三边的长分别是(16 ) ,(47 ),(47 )
探索平行四边形的不稳性
生活中的应用:
伸缩门
升降机
你还见过应用平行四边形不稳定性这一特征的 事例吗?
二、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
从平行四边形一条边上
的一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
高
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
平行四边形的高,垂足所在
底
的边叫做平行四边形的底。
3 画一画。
顶点
自己画一个平行
四边形,试着画
高
出它的高。
西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
平行四边形
课件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认识平行四 边形,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理 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以 及组成,能够用直尺画出平行 四边形的高,可以解决相关的
实际问题。
平行四边形
两组对边 分别平行 的四边形,叫做平行四边形.
( 不是 )
(是 )
( 不是 )
( 不是 )
(是 )
课堂小结
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 你们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
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
。
4
6
1
4
2
3
上下边都是
25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整理和复习——多边形的内角和》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整理和复习——多边形的内角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能熟练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以及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 = (n-2) × 180°。
2. 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多边形的内角和计算。
3.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其应用。
2. 教学难点: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平面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
(2)提出问题:这些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如何计算?2. 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1)让学生尝试计算三角形的内角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
(2)引导学生将四边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计算四边形的内角和。
发现四边形的内角和为360°。
(3)让学生尝试计算五边形的内角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五边形的内角和为540°。
(4)引导学生总结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n边形的内角和 = (n-2) × 180°。
3. 应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1)让学生计算一些常见多边形的内角和,如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
(2)解决实际问题: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为108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4. 巩固练习(1)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练习题。
(2)教师挑选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题目进行讲解。
5. 课堂小结(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及其应用。
(2)教师强调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6. 布置作业(1)让学生完成教材上的课后习题。
(2)让学生尝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多边形的内角和、边数等。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 制订乡村旅游计划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5 制订乡村旅游计划︳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学生能够运用方向和距离的知识,绘制简单的旅游路线图。
(2)学生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计算旅行费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方向和距离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与他人沟通、协作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2)培养学生节约用水、用电、用纸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绘制旅游路线图(1)复习方向和距离的知识(2)绘制简单的旅游路线图2. 选择出行方式(1)了解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3. 计算旅行费用(1)了解旅行费用的构成(2)计算旅行费用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一张家乡的风景照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景。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想不想去乡村旅游呢?”2. 绘制旅游路线图(1)教师引导学生复习方向和距离的知识。
(2)教师示范如何绘制简单的旅游路线图。
(3)学生分小组绘制旅游路线图。
3. 选择出行方式(1)教师介绍各种出行方式的特点。
(2)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出行方式。
4. 计算旅行费用(1)教师讲解旅行费用的构成。
(2)学生计算旅行费用。
5. 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6. 作业(1)完成课后练习题。
(2)调查家乡的旅游景点,为下次课做准备。
四、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作品评价:评价学生绘制的旅游路线图和计算的旅行费用。
3. 自我评价: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建议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2. 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
讨论书上的两个问题。
3.完成第9题。并说说这样判断的理由。
4.比较小数的大小。
完成第4题和第5题,并说说做这类型题应注意些什么?
课堂小结
本节课复习的是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4.指名汇报。
5.判断。
生先独立判断,再全班交流,集体订正。
特别要让学生说说这样判断的理由。
6.比较小数的大小。
(1)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2)第5题。
先指名说一说这道题能直接比出大小吗?做这道题应注意什么?
一是要换算成统一的单位;
二是要熟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1.学生回忆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复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整理复习
1.师问:什么是小数的性质?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2.指名说一说。
3.议一议。(第3题)
(1)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样的变化?
师:在什么情况下小数的大小不变?在什么情况下,小数的大小要变?怎样变?
复习内容
小数的性质及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第3、4题,练习十八第3、5、9题。
复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掌握小数的性质。
2.进一步理解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的规律。
3.能根据要求解决问题。
4.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复习重点
能根据要求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应用意识。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平均数-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平均数-西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能够正确计算平均数,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教学准备:教具、学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出示教具,引导学生观察。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教具有什么特点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教具都是用来帮助我们学习数学的。
二、探究(10分钟)1. 教师出示学具,引导学生观察。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学具有什么作用吗?3.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这些学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
三、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平均数的含义。
2. 教师讲解求平均数的方法。
3. 教师讲解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四、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
2. 教师检查学生练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五、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
3. 教师总结本节课重点内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了求平均数的方法,理解了平均数的含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讲解平均数的含义、求平均数的方法和平均数的实际应用。
补充和说明:一、讲解平均数的含义1. 平均数的定义: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用于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2. 平均数的性质:平均数是数据的一种代表值,具有以下性质:a. 稳定性:平均数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小,更能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
b. 代表性:平均数可以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值,用于比较不同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1整理与复习(二)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2.11整理与复习(二)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整理与复习,巩固和加深对整数的认识,熟练掌握整数的运算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整数的认识2. 整数的运算3. 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整数的认识,整数的运算。
2. 教学难点: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 采用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复习导入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整数的认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整数的认识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整数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整数的概念,加深对整数的认识。
3. 整数的运算通过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掌握整数的运算方法,并能熟练地进行计算。
4. 解决实际问题通过设置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整数知识进行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5. 小组合作学习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整数运算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6. 游戏化教学设计一些有趣的数学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和提高整数知识。
7. 课堂小结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与整数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和提高。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合作学习、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2. 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等方面的表现。
七、教学反思1.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 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新西师大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整理与复习》教案教学设计第九课时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课本第68页的1,2,3题,练习十八第1,2,3,5,7题。
【教学目标】1、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沟通本单元知识的相互联系,加深学生对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理解。
2、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一些整理知识的方法,养成自觉整理知识的好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视频展示台。
【教学过程】一、整理全单元知识教师:同学们,第五单元的新课学习已经全部学习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将对这个单元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
(板书:整理和复习)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在这个单元你主要学习了哪些内容?学生讨论后回答。
教师:也就是说我们在这个单元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还有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等。
教师边说边板书: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小数点移动引起的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一个小数的近似值教师:下面我们就来一部分一部分地进行整理和复习。
二、复习小数的意义让学生独立完成第91页第1题,完成后抽学生的作业在视频展示台上展出,并请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用小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的,重点让学生说出图的意思和小数表示的意思。
如:教师:这里老师有一个问题了,你为什么可以用0.4表示十分之四,0.21表示百分之二十一,0.021表示千分之二十一呢?引导学生说出小数点右面第一位是十分位,这一位上的数表示十分之几;第二位是百分位,这一位上的数表示百分之几;第三位是千分位,这一位上的数表示千分之几。
教师:这样说来,小数就和分数有联系了,你能根据这个联系说一说小数的意义吗?引导学生说出:像0.4,0.21,0.021……这样,用来表示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叫做小数。
教师随学生的回答作相应的板书。
教师:这里老师把你们回答的小数的意义在黑板上写下来了,不过这里多了两个省略号,谁知道老师这里省略了哪些内容呀?学生讨论后回答:第一个省略号省略了0.0021,0.00021这样的小数,第二个省略号省略了万分之几、十万分之几这样的数。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运算律复习课 西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运算律复习课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复习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中涉及的加减法运算律,包括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2.能够准确运用加减法运算律解答数学题目,并加深对各种运算律的理解。
3.发扬团队合作精神,促进同学之间相互间的学习和帮助。
二、教学内容1.联想: 选择性地把与问题无关的东西排除,找出相近的概念,这是联想的体现。
本节课将运用联想的方法去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
2.教学步骤:1.讲解运算律的概念及分类。
2.给同学一个简单例子来加深对运算律的认识。
3.学生利用联想去深入认识运算律,分组讨论。
4.每组核对归纳后的答案,并对比其他组是否有不同的认识。
5.整理运算律的定义及对应例子,制作运算律相应的表格。
6.班级前列出各运算律关键例子,进行集体举例讲解。
7.引导同学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各运算律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难点1.运用联想的方法去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
2.整理运算律的定义及对应例子,制作运算律相应的表格。
四、教学方法1.图像化的教学法:通过举例和表格的方式,让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运算律的概念及原理。
2.探究式学习法:通过讨论和练习,让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运算律的应用。
五、教学设置1.教学设备:黑板、白板、投影仪等。
2.学生准备:数学笔记本、笔、计算器等。
六、教学时长约45分钟。
七、教学体会本节课使用了探究和联想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们更加直观地理解和运用加减法运算律。
相比起死记硬背的方法,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参与和思考,加深对运算律的理解和记忆。
而制作运算律表格的环节,提高了同学们的参与和合作学习能力;举例讲解和课上讨论的环节,则可以让同学们有更多的机会实践和运用数学知识。
总体来说,本节课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理念,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温岭市三小四年级数学下册 二 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 整理复习第1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
整理复习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38页《整理与复习》第1、2、3题,练习八第1---5题。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尝试独立整理,互相交流、讨论、修正、补充、完善本单元所学的知识,养成自觉整理所学知识,反思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问题的良好习惯,体验学习整理的一教学过程整理知识同学们,这一段时间我们一起学习了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对这部分知识进行整理与复习,弥补我们学习中的一些不足,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课题:整理与复习)(出示为学生设计好的表格)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整理方法----表格法。
请同学们看这张表里有四栏,分别是……请同学们回忆一下,这单元里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然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填表。
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自己整理的内容,看看还有哪些需要弥补、修改的地方。
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整理的表格展示给大家看看?你认为他对本单元的知识的整理是否全面呢?有什么修改意见吗?谁还愿意把自己整理的表格展示给大家看看?通过回忆本单元知识,同学们还反思了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与问题,你们有这么多的收获,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
你们的疑惑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解决吧!学生回忆单元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填表。
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总结结果并进行修改补充。
学生展示自己的整理情况。
复习知识完成教材38页第1题。
谁能说说你的答案?能告诉大家你是怎么想的吗?找准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对乘除法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进行检验。
完成教材38页第2题。
谁能说说你的计算结果?你是怎样验算的?有没有不一样的验算方法?完成教材38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的同时请学生板演。
然后评讲,看看他们都用了哪些简算方法?强调:由此可见灵活的掌握好运算定律可以帮助我们进行简算,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运算速度。
独立完成练习后,通过说思考过程,回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学生独立练习后反馈。
学生独立练习后通过评讲,让学生回忆简算方法和运算定律。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西师版四年级数学教案1设计说明日常生活中蕴涵许多有关小数的问题,已经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在此基础上学习小数点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借助课件创设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借助“小数点搬家”的情境解决相关的问题,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注重生活情境的创设,在探索中获取新知。
通过“蚂蚁快餐厅”中价格变化的情境,先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要让小数点搬家,再接着讨论三次标价的变化及实际价格,最后让学生观察小数点向右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讨论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根据学生的认知结构,突破重难点。
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三次不同的标价,它们都有数字“1”,但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就不同。
然后借助元、角、分的关系,让学生了解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
在此基础上再推出小数点向左移动时小数的大小如何变化,并加以验证。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生准备:数字卡片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趣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有关小数的知识。
小数中最重要的一个符号是什么?(板书:小数点)今天,我把这位客人请进了课堂,看看它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动画)在轻快的音乐中,草原上跳出三个数字并排列成:256。
这时小数点跳出来了,自我介绍:“大家好!我是小数点。
”接着小数点跳到5和6之间(25.6),再跳到2和5之间(2.56),小数点说:“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小数点搬家。
”(板书课题:小数点搬家)师:哦,原来小数点要搬家了。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吗?设计意图:通过创设“小数点搬家”的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从具体情境中初步体会小数点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
⊙探究新知,合作交流(一)探索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精选5篇)
四年级下册数学复习教案(精选5篇)小学数学总复习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通过分类活动,整理与疏通运算定律、性质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弄清简便计算的来龙去脉,体悟到凑整思想。
2.通过错例诊断、跟进练习,在真实场景中查漏补缺、自我反省,提高简便计算能力。
3.通过另眼鉴赏,从另一个视野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教学流程:一、激活知识、整理疏通1.收集课前学生出的可以简便计算的试题。
并校对反馈1259872+93+2821254(3/8+4/12)24546+541/53/8+5.36+4.642.对试题按一定标准分类。
(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索分类。
)3.全班反馈。
预计学生会出现如下几种请款(1)按照各种运算定律各一类。
(五类,在黑板上贴出来)(2)按照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分成三类。
二、查漏补缺、跟进练习1.猜测前测题中哪些题错误的人数最多?762.50.44.4252/53.6-2/52.125641253/5+2/53/5+2/52.出示全班每题出错的统计数据,说一说感受。
3.错例诊断:通过让学生圈一圈、想一想、评一评等诊断与反思手段,达到对知识的查漏补缺,进一步完善运算定律与性质。
4.渗透简便计算的策略多样化与优化。
5.跟进练习(1)怎样简便就怎样算2-5/7+2/7(0.7+0.7+0.7+0.7)255.80.125+11.6(11+14)7.60.4(2)选一选1/381/38的正确答案选()(3/7+7/11)711的简便计算方法是()三、回顾整理,提炼思想。
对复习方法以及简便计算的思想作梳理与提炼四、另眼鉴赏,拓展提升小学数学复习教案篇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所学的主要内容。
复习共分为七部分:表内除法,万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的加、减法,克和千克,图形与变换,解决问题,统计。
本学期所学的“找规律”内容,目的是开括学生的思路,不作为基本要求。
因此,在总复习中没有单独安排学习,只是在练习中带着练习。
西师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的整理与复习教案
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和乘法运算律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西师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4-27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对乘法的运算律进行整理与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乘法运算律并能应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数学思考与问题解决:在具体运算中,了解乘除法各局部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在整理与复习的过程中,体验比拟、归纳、概括等数学方法。
教学重点:整理和复习乘法运算律,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学设计:一、整理构建知识知识网络1、回忆乘法运算律。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乘法有哪些运算律?〔课前发放整理纸,学生独立完成。
〕2、交流汇报。
(1)小组内先互相说一说。
(2)小组代表发言,同时教师板书,其他组补充。
3、教材第24页第3、4题告诉了我们什么规律?乘除法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自由答复。
师:谁能举例说明?4、小结:通过我们的整理和复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你认为本单元的重点是什么?生:······生:运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是重点。
师:对,我们要学以致用,那同学们掌握得怎样呢?我们来验证一下好吗?二、稳固练习,学以致用课件出示:判断。
1、13×〔4+8〕=13×4+13×8 〔〕2、〔a+b〕×c=a+〔b×c〕〔〕3、12×4×4×13=4×〔12+13〕〔〕4、78×101=78×100+78 〔〕5、120÷5÷4=120÷〔5×4〕〔〕三、知识拓展延伸1、好好动脑筋,选做3道题。
〔1〕99×128+99×871+99〔2〕25×〔8+30〕〔3〕25×197+75〔4〕34×76+24×17×2〔5〕38×52+19×962、在括号里添上适当的数,使算式能简便。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4.3(三角形)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及反思4.3 (三角形)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4.3 (三角形)整理与复习︳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复习的是四年级下册的三角形相关知识。
我们将回顾三角形的定义、特性以及分类。
重点复习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巩固三角形的基础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三角形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难点: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判定和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已经准备好了三角形模型、图片和练习题,以便在课堂上进行直观演示和练习。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引入,例如:“如果在森林里迷路了,没有地图,没有手机信号,你该如何确定方向?”让学生思考并分享他们的想法。
3. 重点复习:我将重点讲解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通过模型和图片进行直观演示,让学生理解并能够应用这些性质。
4. 练习与应用: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他们独立完成,然后我会选取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讨论,帮助他们巩固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包括三角形的定义、特性、分类,以及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性质。
七、作业设计1. 请画出一个等边三角形,并标出其各边和各角的度数。
答案:等边三角形,各边长度相等,每个角为60度。
2.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分别为5cm和8cm,请问第三边的取值范围是多少?答案:第三边的取值范围为3cm < 第三边 < 13cm。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这次复习,我发现部分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三角形性质方面还存在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练习。
同时,我也可以拓展延伸,介绍一些关于三角形的历史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引入环节的设计引入环节的设计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引起学生思考的重要手段。
在三角形复习课中,我选择了一个实际问题:“如果在森林里迷路了,没有地图,没有手机信号,你该如何确定方向?”这个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关,能够激发他们的思考。
四年级数学下册 第四单元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教案 西师大版
应用
我们知道了三角形内角和是180°,你会运用它解决相关问题吗?
1.第3题
选出同一个三角形中的三个角的度数
∠2+∠3+∠5=180°
2.如果知道三角形中其中两个角的度数,你能就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独立完成第2题,第4题
3.在等腰三角形中,∠1和∠2各是多少度
出示
1.四根小棒,其长度分别为3厘米、4厘米、7厘米、9厘米。可以选哪3根围成一个三角形?有几种选法?
2.独立完成P61第3题,P62第5题
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
பைடு நூலகம்集体订正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拓展
第6题拼一拼,说一说
按要求先拼
小组交流
反馈
数学文化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的故事
看书自读
讲述主要内容
谈感想
小结
先质疑,师生共同解决
整理与复习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整理复习,加深对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的理解,并能灵活应用解决相关问题。
2.通过整理复习,加深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的理解,并能灵活应用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习三角形角和
1.师: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我们是怎样验证得出的?
2.讨论:一个三角形是否可能出现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
120°
1 2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并说明理由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复习三角形边的关系
1.想一想:4根同样长的小棒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吗,为什么?
2.这句话还可以怎样说?
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必须大于第三边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三角形的认识整理复习 ︳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4.3 三角形的认识整理复习︳西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能熟练地识别和绘制不同类型的三角形。
2. 培养学生运用三角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空间想象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三角形的定义: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
2. 三角形的性质:具有稳定性的特点,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 三角形的分类:按边分,可分为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腰三角形;按角分,可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4. 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周长等于三边之和,面积可用海伦公式或底乘高除以二计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定义、性质和分类,以及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
2. 教学难点:三角形性质的推导和应用,以及面积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复习已学的平面图形知识,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定义和性质。
2. 讲授新课:(1)三角形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三角形是由三条线段首尾顺次连接所围成的封闭图形。
(2)三角形的性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体会三角形的稳定性,引导学生发现并证明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3)三角形的分类: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掌握等腰三角形、不等腰三角形、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特征。
(4)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计算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
3. 课堂练习: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5. 布置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过程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如积极参与、合作学习、口头表达等方面。
2. 练习评价:检查学生在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中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简便运算复习课西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简便运算复习课西师大版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简便运算复习课(西师大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复习四年级下册西师大版的数学教材中关于简便运算的内容。
包括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除法的性质等简便方法进行运算。
二、教学目标1. 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2. 熟练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除法的性质等简便方法进行运算。
3. 提高学生的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以及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分配律,除法的性质等简便方法进行运算。
难点:在实际运算中灵活运用所学的简便方法,提高运算速度和准确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老师:同学们,今天商店里的苹果每千克3元,香蕉每千克2元。
如果妈妈买了2千克苹果和3千克香蕉,一共需要多少钱?学生:2千克苹果需要3元/千克,所以2千克苹果需要3×2=6元。
3千克香蕉需要2元/千克,所以3千克香蕉需要2×3=6元。
一共需要6+6=12元。
2. 例题讲解例题1:计算+4567老师:我们可以将写成1000+200+30+4,将4567写成4000+500+60+7,然后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算。
学生:+4567=(1000+4000)+(200+500)+(30+60)+(4+7)=5000+700+90+11=5700+90+11=5790+11=5801。
例题2:计算25×12老师:我们可以将12写成4×3,然后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
学生:25×12=25×(4×3)=(25×4)×3=100×3=300。
3. 随堂练习(1)计算235+646学生:235+646=(200+30+5)+(600+40+6)=200+600+(30+40)+(5+6)=800+70+11=870+11=881。
西师版下册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
西师版下册四年级数学教案5篇西师版下册四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垂线的距离。
(课文第66页的例2、练习十一中的地3、4的相应小题,第5、6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
3、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经历画垂线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
4、通过活动,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学会用三角板准确的画垂线。
教学难点:准确的画出垂线。
使学生明确垂线的重要性质,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间的距离垂线最短。
教具准备:三角板、直尺。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回忆一下,你记得什么叫垂直吗?2、看我们的数学书,每两条边都是怎样的?怎样用三角板画垂线呢?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画垂线。
板书课题:画垂线二、探究新知1、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三角板上有一个角是直角,通常可以用三角尺来画垂线。
1)先画一条直线。
2)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这条直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出的直线就是前一条直线的垂线(直角顶点是垂足)。
强调:让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给定的这点上;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画线前让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通过这个已知点。
一般用左手持三角板,右手画线。
当要求直线通过其一点时,要考虑到笔画的粗细度,三角板的边与已知点之间可稍留一些空隙。
2.教师讲解示范后,学生自己动手尝试着画一个,然后互相交流一下。
1)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垂线,该怎么画呢?学生动手尝试,小组内交流。
2)直线外一点A与直线上任意一点连接起来,可以画出很多条线段。
学生独立的画出几条线段,其中包括一条垂线。
小组内研究交流:这几条线段在长度上有什么特点?小结: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长度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三、巩固练习1、68页4题画一画。
2、69页5题。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案-pdf
西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教案教学目标
1.掌握乘法公式的概念和使用方法。
2.能够正确运用乘法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熟练掌握乘法表的内容和运用方法。
教学重难点
1.乘法公式的应用能力。
2.乘法表的熟练掌握。
教学准备
1.翻译版的西师大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
2.课本习题练习册。
3.黑板、彩色粉笔、橡皮、尺子、计算器和齐全的数学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节:乘法公式的概念
1.引导学生回顾加法、减法和除法的概念,介绍乘法的概念。
2.向学生讲解乘法公式的定义和应用。
3.针对课文中例题的情况进行课堂练习。
第二节:乘法的基本思想和公式
1.向学生讲解乘法的基本思想和公式。
2.通过多组例题进行实际教学演示。
3.学生操作练习,巩固乘法公式的背诵和应用技巧。
第三节:乘法表和运用
1.向学生讲解乘法表的概念和作用。
2.练习用乘法表计算示例问题和练习题。
3.学生自主习题练习和作业完成。
作业布置
1.完成课本中关于乘法公式和乘法表的习题。
2.完成作业本中的相关练习。
教学效果评价
1.学生应理解乘法公式的定义和应用,能够准确应用乘法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应熟练掌握乘法表,并能够熟练地运用乘法表解决相关问题。
3.能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思维敏捷、数学工具正确使用、理性合理探讨问题等。
(注:本文档由机器人助手生成,仅供参考。
)。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乘除法的关系》教案+作业设计(无答案)
西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乘除法的关系》教案+作业设计(无答案)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教学内容】教科书第9页例1,第10页课堂活动,练习三第1—3题。
【教学目标】1. 能根据乘除法的关系,在已知两个数的情况下,求出乘除法算式中的任一未知数。
2.经历归纳乘除法的关系及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的过程,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知道除法是乘法的逆算。
3.在探究活动中感受学习的快乐,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和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知道“0”不能做除数。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复习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你能解决下面这些问题吗?(1)( )+8=15(2)( )-5=14(3)13-( )=6课件: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减数=被减数-差在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们用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2.揭示课题。
加减法之间有这样的关系,那么乘法和除法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二、探索新知识1.教学例1。
(1)找到数学信息。
春节快到了,大街上到处张灯结彩,喜气洋洋。
你能从图中找到哪些数学信息呢?(有12棵树,每棵树上挂了4个灯笼,一共有48个灯笼。
)(2)提出问题,写出算式。
根据题中的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不同的数学问题呢?生1:一共有多少个灯笼?算式:4×12=48(个)生2:每棵树上挂了几个灯笼?算式:48÷12=4(个)生3:需要多少棵树?算式:48÷4=12(棵)(3)探究关系师:你们列出的这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乘法:因数×因数=积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除法:被除数÷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除数×商=被除数(4)“0”不能作除数。
这里老师要提醒大家注意:“0”不能作除数想一想“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呢举例:3÷0=( )0÷0=( )三、有余数的除法的各部分的关系那么在有余数的除法里,各部分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呢?我们一起来举几个有余数的除法的例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总复习(8册)第一课时总复习——小数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书第133—136页及练习二十八的习题。
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 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习过程:1、让学生回忆本期的内容,让学生归纳整理在练习本上,学生进行交流后板书。
2、复习小数的意义及数位顺序表。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的意义,举例说说。
然后回忆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计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数位顺序表:中间是小数点,()是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练习:(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左边第二位是(),它的计数单位是()。
(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3)小数一定比1小吗()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个,二位小数有()个。
(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8)0.4里有()个十分之一,有()个百分之一。
3、小数性质(一)让学生说说小数性质。
(二)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
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
练习:(1)0.6里面有()个0.01 (2)0.61里面有()个0.01(3)3.61里面有()个0.01 (4)0.061里面有()个0.0017/100改写成小数();23/1000改写成小数()34/10000改写成小数();3/1000改写成小数()0.25写成分数();0.312写成分数()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4、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1)让学生说说小数点移动的规律注:在移动过程中要画出路线图,这样不容易出错。
小数点前面要添零小数点后面不必添零练习:63.6 ×10 ×100 ÷10002)63.6 缩小为原数的1/10 缩小位原数的1/1000,把300缩小为原数的()是0.3(2)由0.56到0.056是()。
a 缩小10倍 b 扩大10倍 c 缩小100倍(3)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得到的数比原数()3)完成134页第2题。
第二课时总复习——小数的认识(二)教学内容:书第133—136页及练习二十八的习题。
教学目标:1、巩固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
2、小数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熟练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教学过程:一、1、口算。
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及验算。
3、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书135页4题。
复习将复名数改写成高级单位(要求掌握好单位间的进率和小数点的移动)。
将分母是整十、整百、整千的分数改写成小数。
4、小数的简算(复习巩固加法交换律、结合律和连减的简算方法)。
5、解决问题(复习购物小票的填写方法)。
二、复习小数单位改写、小数的改写和求近似数1、复习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想—想,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怎样的变化,变化的规律是什么如何应用这个变化规律把一个数扩大到它的10倍、100倍、1000倍、……缩小它的1/10、1/100、1/1000……练习:12.376÷10=( )×100=( ) ÷1000=( )2、复习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练习: 2.37米=()厘米 1.46米=()毫米5070千克=()吨6.5吨=()千克1吨25千克=()吨52米4厘米=()米这些题是从低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高级单位的名数,还是从高级单位的名数变换成低级单位的名数?是乘进率还是除以进率? 小数点向哪个方向移动,移动几位?通过上面的改写,再想一想用小数表示的高级单位的名数和低级单位的单名数互相改写时应注意什么?3、复习求小数的近似数和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亿”作单位的小数。
练习:345670000千米=()亿千米≈()亿千米(保留二位小数)教师:想—想,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应该怎样求? 与求整数的近似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取近似值时,小数末尾的0能不能去掉?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哪—位? 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位?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哪一位?三、综合练习P134、1、3、4、及练习二十八的1、2、3题。
第三课时总复习——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学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书134—135页和练习二十八的习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带小括号。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对本期数的运算进行整理与复习。
想想本期数的运算包含哪些内容?指名说说。
二、整理与复习数的运算1、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3×45 = 135 720÷36 = 20()÷()=()()×()=()()÷()=()()÷()=()指名板演,其余做在书上。
指出:可利用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填空,还可以根据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填空。
2、复习四则混合运算1)回答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47× 28-735 ÷49+7 47×28-(735÷49+7)47×(28-735÷49)+7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2)、组织练习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235+5×(200-100÷25)5×(12-12×12+12)=240×(100÷25)=5×(0+12)=240× 4 =5× 12=960 =603)说说运算顺序并计算4300-(224×78)(41-16)×(89-64)(375+31-16)×(89-64)4)、小结:四则运算顺序做书135页的6题。
3、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教师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2)、课堂练习完成138页的5 题。
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25× 12 514-389-111 87×201 125×8 669×928×3+28×5+22×8 25×4×740 98×27 23×37+27×37三、综合练习:书P138的6、7、9题。
第四课时总复习——图形的认识教学内容:第135—136页的相关内容,平面图形复习课。
教学目标:1、巩固掌握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度及四边形的特征。
2、知道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同时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回忆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
分类整理(三角形、四边形)二、三角形的复习活动一:简单基础的题目。
1、在图中找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高和底。
2、三角形的稳定性。
说说生活中很多事物都用到三角形的原因是什么?3、给出三根小棒说说可不可以组成三角形?3、4、5 3、3、3 2、2、6 3、3、5 为什么?三角形的分类:注意三角形各自之间的联系及个三角形的特点。
活动二:解决问题1、求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
1)三边相等2)等腰三角形,顶角是50度3)有一个锐角50度,是直角三角形根据题目所给条件——分析——解决——汇报解题思路2、爸爸给小红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风筝。
它的一个底角是75度,顶角是多少?观察找信息——分析——解决三、复习四边形1、各类四边形的意义、特点及内在联系。
说说你们对四边形的了解,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与区别。
出示四边形让生观察。
(1)共同点。
①都是四边形。
②是由四条线段围成的图形。
③都有四个顶点、四条边、四个角。
④内角和360°⑤容易变形。
(2)区别①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②梯形:只有一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
四、综合练习:课本P135 第8 题P136第9题P139第10—12题。
第五课时总复习——三角形的练习卷复习目标:1、通过讲评练习使学生对三角形的相关概念更清楚。
2、熟练标出三角形的高和底。
3、三角形按角分和按边分的分类,以及通过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来求三角形的各角,特殊三角形的求角度。
复习过程:1、复习概念:概念:1)、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2)、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
4)、三角形任意两条边的和大于第三条边2、练习讲评:(一)在钉子板上画指定的三角形注意:画的时候为了准确,需要画在钉子之间(二)填空1、一个三角形有()条边、()个角和()个顶点2、三角形按角的大小来分,可分为()、()()三类3、三角形按边的长短来分,可分为()、()4、5、6、题主要是根据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来计算角度,除了方法外,还要强调细心计算。
(三)判断:1、2、3、4、5都为概念的延伸题,要求学生要记忆6、7、8为多项选择,主要是让学生利用公式、概念灵活做题(四)标高:学生说一说标高的时候应该注意什么(五)计算1、在三角形中角1=136度;角2=29度;角3=?2、妈妈买了个等腰三角形的风铃。
它的一个底角是25度,它的顶角是多少度?3、在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35度,另一个锐角是多少度?注意:强调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第六课时总复习——条形统计图教学内容:书136页的内容和140页的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让学生巩固认识单式条形统计图及复式条形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2、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3、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运用求平均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1、说一说条形统计图的特点?2、在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时要注意什么?3、练习:1991—2003年沙尘暴总天数的变化情况(幻灯片显示)(1)让孩子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沙尘暴情况,它有什么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