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惠州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完整版)惠州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完整版)惠州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惠州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第Ⅰ卷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每小题4分。

24【考点】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战国授田制【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材料阐述了授田制下君主将土地直接分给农民和军功贵族,改变了分封制和井田制下各诸侯国土地层层分封给各级贵族,由贵族组织农民在井田上劳作,先公田后私田的传统,加强了君主权力,削弱了贵族的权力,有利于军功地主和自耕农的形成,推动了社会的转型,故答案为B。

25【考点】史学理论——历史文献的功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及基本史学素养。

材料前半部分强调历史文献遗失不利于传承文化和提供历史借鉴,材料后半部分强调历史文献便于考证传承前代文化。

由此可以得知历史文献可以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故答案为C。

AD选项对材料的解读片面,故不选。

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26【考点】宋明理学【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及历史的逻辑推理能力,难度较大。

材料主要讲的是儒家内部师道尊严的“道统”与君尊臣卑的“治统”之间的冲突。

从皇帝的态度来看,可排除B,材料与士大夫社会地位无关,排除C,理学成为官学试在明代,排除D。

唐以来,皇帝虽三教并重,但对佛道思想异常重视,且佛道中的法会道场场面隆重,宗教人物基本都是坐讲,这给部分尊崇古儒的士大夫以极大的刺激,他们希望坐讲,一方面希望提升传统儒学地位,同时也含有三教争胜的意味,故选A。

27【考点】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难度较小。

从材料可知,明代官修史书没有把内阁单列为典章制度,其原因究竟为何?A与史实不符,可轻易排除,内阁本身就是皇权膨胀的产物,不能成为材料描述现象的原因,D与材料也缺乏严密的逻辑。

纵观明代政治,内阁地位举足轻重,但却始终不是法定的国家机构,既无实际决策权,也无行政权,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故选C。

广东省六校(珠海一中,东莞中学,惠州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广东省六校(珠海一中,东莞中学,惠州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广东省六校(广州二中,深圳实验,珠海一中,中山纪念,东莞中学,惠州一中)2018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文科综合历史试题1. 《左传》记载,公元前516年,齐景公问政于晏婴。

晏婴献策回答:“唯礼可以已之”,若行礼制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

这表明先秦的“礼”是A. 治国安邦的重要措施B. 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C. 维护宗法分封的工具D. 强化等级秩序的手段【答案】A【解析】材料“若行礼制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反映了礼制有利于稳定社会、治国安邦,故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维护宗法分封的问题,故C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强化等级秩序,故D错误。

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行礼制则民不迁,农不移,工贾不变,士不滥,官不滔”,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礼制与治国安邦的关系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 下表反映了秦汉两朝不同时期对地方监察官的设立情况据此能够认定的历史事实是A. 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B. 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C. 秦汉时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D. 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答案】C【解析】表中四段材料并不能说明秦汉时丞相负有地方监察职责,故A错误;“遣御史监三辅郡……刺史,掌奉诏条察州”也不能说明西汉时地方监察官的职权广泛,故B错误;四段材料都反映了秦汉时派官对地方监察,说明对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故C正确;材料也不能表明秦汉时监察官官职高于地方官,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观察表格内容,注意结合所学知识找出四段材料的共同信息,排除表述过于片面的或史实错误的选项,即可从“地方官吏的管理加强”的角度得出正确答案。

3. 唐宋很多皇帝各种宗教都提倡。

如唐玄宗亲自对《孝经》、《金刚经》和《道德经》三部书进行注释,并将注本颁行天下;南宋孝宗的《三教论》说:“以佛修心,以道养生,以儒治世”。

2018届惠州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和参考答案

2018届惠州第三次调研考历史试题和参考答案

2018届高三惠州市第三次调研考文综历史试题24.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每郡设置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主要在于监察一郡地方官吏。

此后,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

这一制度A.削弱了地方权力B.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C.加强了中央集权D.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25.王阳明提出“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工夫论,强调道德实践不再是迫于外在天理的合目的性行为,而成为真正意志自由的主体行为。

王阳明的主张A.彻底否定程朱理学B.启迪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潮C.维护封建道德伦理D.逐渐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29.为了换取各省政治支持,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年正式将土地税划归给各省管理,放弃了对创造国民总产值65%的农业部门的任何财政权力,中央财政总收入主要依靠关税、盐税、统税等城市税收和工商税收。

这一做法可能使A.中央集权面临着新的挑战B.城市经济重要性明显高于农村C.农民税务负担将大大减轻D.中国失去农业现代化发展契机30.1936—1937年,北京、上海等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的文化人士联合开展了一场新启蒙运动,他们提出“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等口号。

这说明A.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紧密结合B.儒学是抗战时期的精神寄托C.民族危机促进文化自觉自信D.民主和科学是首要追求目标31.下表是1955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中对亚非会议参会国的划分。

这一划分()A.为后来三个世界划分提供了依据B.对参会国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类C.受到当时国际格局和冷战的影响D.表明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日益成熟32.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社会的情况日渐复杂。

智者学派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依据,认为世上没有绝对真理可言;而那些保守派(以苏格拉底为代表)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

两派争论A.导致民主的衰败B.引起社会的分裂C.促进阶级的分化D.利于思想的进步以上数据最能表明英国A.原料短缺制约经济发展B.经济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C.进口增加导致资本外流D.殖民掠夺提供巨大经济红利34.一战期间,美国政府成立了战时工业局、军需品采购委员会、物价管理委员会、食品管理局、战时贸易局、战争保险局、战时金融公司等机构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统制,这些措施A.为后来的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B.借鉴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C.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失败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35.1990年5月至9月,美、苏、英、法与东西德召开了四次“2+4”外长会议,讨论德国统一问题,会议主要围绕“统一后的德国与北约华约的关系、德波边界的确定、四个战胜国对德国的权利与责任的终止”等议题展开。

广东省惠州一中(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

广东省惠州一中(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

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文科综合本试卷12页, 47小题,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地坑院是豫西黄土高原地区的一种传统民居,多分布在平坦的塬面上,窑洞内冬暖夏凉,院落四周的窑洞上方黄土层经常需要压实。

如今大量的地坑院正在消失,遭废弃或填埋。

下图为该地区地坑院景观图,据此完成1~3题。

1.地坑院院心天井通常会栽种一颗树,其最主要目的是A.美化环境B.夏季遮荫C.安全警示D.保持水土2.夏季地坑院窑洞内空气湿度很大,原因是A.窑顶雨水下渗B.院心天井积水C.窑内气温过高D.窑内外温差大3.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当地许多村落开始填埋地坑院,其原因最可能是A.建筑技术进步B.缓解耕地紧缺C.交通用地不足D.生活条件改善德国是知识密集型制造业的强国。

20世纪80年代,德国知识密集型制造企业开始进入中国,目前仅上海、苏州、北京、广州、深圳等5个城市就集中这类企业总数的65%以上,其中大部分为德国独资企业。

下图为该类企业进入中国的时间分布,据此完成4~5题。

4.德国企业最初进入中国时,其布局考虑的主要因素是A.科技水平B.管理人才C.开放程度D.经济实力5.图示时段内,该类企业在华分布的变化反映了A.企业经营成本上升B.产业集聚效应减弱C.企业销售重心移至中西部D.中西部地区研发实力增强班公错是青藏高原西部最大的内流湖,右下图为2012年8月~2013年8月该湖泊东部地区水温数据,研究发现该区域湖泊水体在垂直方向上的交换季节差异明显。

据此完成6~8题。

6.推测班公错A.流域降水丰富B.结冰期达半年C.湖水东淡西咸D.水位终年稳定7.班公错东部湖水分层现象最明显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8.推测班公错东部湖泊水体的分层可能导致A.垂直方向水体交换活跃B.下层水体氧气含量充足C.上层水体水温明显下降D.下层水体水质趋于恶化丹霞山地处南岭山脉中段南麓,是我国重要的南北植被的天然分界线之一。

最新-广东省惠州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最新-广东省惠州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

惠州市2018届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4.《史记·河渠书》简要叙述了从上古至秦汉的水利发展情况,包括治理水害、修筑漕渠和灌渠,阐述人们变水害为水利的伟大斗争。

当时水利事业的进步A.奠定了中华文明的根基 B.促进了农耕经济的发展C.导致了铁制农具的使用 D.推动了中央集权制的巩固25.通过古代“丝绸之路”运往世界各地的中国瓷器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适合不同阶层人们使用;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等高产作物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到中国,在中国各地广泛种植。

材料主要验证了丝绸之路在()A.社会史观下人民生活更加丰富 B.近代化史观下中国社会日益进步C.整体史观下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文明史观下不同文明间激烈碰撞26.清人陈元龙曾任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伤须眉之陷溺,悼脂粉之痴迷,戏著《妒律》”,主张根据妒妇的不同妒忌行为比照律例予以惩罚,如“闻亲戚朋友娶妾,即行毒骂,并自咒以及丈夫。

拟坐以把持行市律:杖八十,徒二年。

”《妒律》的写作是A.对妇女家庭地位提升的不满B.对贞节烈妇行为的间接表彰C.对礼法夫权社会的极力维护D.对幸福婚姻生活的美好追求27.据统计康乾盛世时期科举考试状元共53人,其地区分布如下这反映了A.理学在江浙地区得到很好传承B.中原及南方经济明显衰退C.文化兴盛得益于当地经济发展 D.政治经济重心在江浙地区28.1872年,李鸿章在一封奏折中怒斥当朝士大夫们“圉于章句之学而昧于数千年来一大变局,狃于目前苟安而遂忘前二三十年之何以创巨而痛深,后千百年之何以安内而攘外。

”这说明李鸿章A.镇压太平天国压力巨大B.抗击英法联军反遭误解C.推行清末新政不被理解D.开展洋务运动阻力重重29.麦迪森数据显示清代中国的人均产值略少于印度,清末民初则开始追赶,1936年中国已经比印度要高出26.3%。

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A. 稳固政局中的社会经济进步B.乱世中的现代化步伐C. 外患消弭中的良好发展机遇D.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30.1944年,时任美国驻华外交官约翰·S·谢伟思来到延安,他写道:“延安是一座满城旗帜飘扬的城市。

2018最新试题资料-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最新试题资料-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试题及答案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试题及答案
5 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试题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高考资网A.复辟/开辟炽热/翅膀杀戮/绿林
B.苔藓/脚癣菁华/粳米诏书/召开
c.淘气/熏陶邻居/可怜强劲/干劲
D.粮食/ 娘亲戏弄/弄堂侍从/寺庙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一些人为了谋求一官半职求名得利而不愿离开领导干部队伍,说话而言不由衷,行事而吃里爬外,还必须装得像模像样,怕人发现,这种煎熬真是受罪啊。

甚至有些时候连他们自己都有些渴望“有一说一”,以至于有些腐败分子入狱后,竟然长长松一口气说自己“终于解脱了”。

分裂的世界观导致内心迷茫与行为变异的力量之大由此可见一斑。

A.言不由衷 B.吃里爬外 c.有一说一 D.可见一斑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奥巴马总统在威斯康星州立大学举行了盛大的校园集会,从而拉开了旨在提升民主党选情的一连串校园造势活动。

B.惠州之“媚”,不仅仅因为它正在生成的明氛围,以及日渐成熟的城市化人格,更因为有一个堪比西子的“媚西湖”,这才是惠州“媚”力最重要的精神化泉所在。

c.由于首次中途轨道修正满足轨道精度要求,嫦娥二号卫星原计划需进行的中途轨道修正再次取消,预计将于6日进入预定环月轨道。

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打印版】

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打印版】

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18年1月19日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1.(3分)D.(解析:“取代而消失”不对。

)2.(3分)D.(解析:A.“龙山文化”只是佐证,“影响”无据;B.“直到宋代才得以正式命名”曲解原文意思;C.“时有串换”无据。

)3.(3分)C.(解析:“决定”无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4.(3分)D.5.(5分)(解析:这个说法反映了妻子对他的埋怨和怜惜(2分):①住房仄陋、衣食简单,生活单调。

(1分)②送孩子上学很简单粗暴,很多费时费事的家务事不干,在时间问题上吝啬小气。

(1分)③对待家人给予他作品的反馈很任性很孩子气。

(1分)④随遇而安,容易满足,高兴着别人的高兴。

(1分)本题最多得5分。

)6.(6分)(解析:有不合理之处:①写作是他的业余爱好,也没有发表作品。

(1分)②活动圈狭窄,生活中接触人不多。

写作和为人处世没能做到“老妪能解”。

(1分)有合理之处:③他感情细腻敏感,语言表达颇有文学性。

如把周围的楼叫山,调侃说“山高月小”;把下联的“专”改为“尽”。

(1分)④关注生活,热爱生活,就是孩子的尿布,在眼中也是幸福的旗子。

周围人的生活,他觉得可爱、充满美感。

而这是写作成功的价值观基础。

(1分)⑤专注读书、写作,不以写作为苦事。

装了一肚子故事,勤勤恳恳写作,希望把故事写给世人看。

(1分)⑥对写作有正确态度,不投机取巧,锲而不舍,乐此不疲。

(1分)⑦妻子和懂行的人对他的写作前景也看好。

“精神上的大富翁”“说不定将来要去作协工作”都是对他作品质量的肯定。

(1分)作者以“一位作家”为题,看似不合理,但可以启发读者思考其中肯定称许的意思和提醒的意味。

(1分)每点1分,任意答对4点即可得6分。

意思对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7.(3分)D.(解析:同比增长率概念理解错误。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2018年高考全国卷Ⅲ文综历史试题解析(精编版)(解析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座号、考生号、县区和科类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途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战国以前A. 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B。

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C. 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D. 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答案】D【解析】由图片信息可知,铁器实物的分布主要是在经济较为发达的黄河和长江中下游地区,说明铁器分布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密切相关,D符合题意;从图片材料中铁器分布的地区可知,当时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没有铁制农具,故A中“普遍”说法不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铁器实物的分布情况,不能得出新疆和中原地区的关系,也得不出冶铁技术的发展情况,故B、C不正确。

学%科网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属于图片类试题,侧重考查学生解读图片、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解答此类试题,要求学生结合所处时代背景及古代中国铁制农具的状况进行分析。

2。

表1 宋代宰相祖辈任官情况表宰相人数曾祖、祖父或父亲任官情况北宋(71) 南宋(62)高级官员20 8中级官员15 10低级官员12 8无官职记录24 36表1据学者研究整理而成,反映出两宋时期A. 世家大族影响巨大 B。

社会阶层流动加强C. 宰相权力日益下降D. 科举制度功能弱化【答案】B点睛:本题属于表格类试题,解题的关键在于依据表中不同出身宰相的比重变化,结合两宋时期科举制的相关内容分析即可.3。

2018届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2018届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参考答案

2018届惠州市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文综地理试题参考答案与评分说明36. (22分)(1)日本海海域明太鱼被过度捕捞,资源枯竭;明太鱼为冷水性鱼类,全球气候变暖,使该鱼类向较高纬度转移。

(2点6分)(2)该时段气温较低,(部分时段在0℃以下)明太鱼能自然冻结,鱼干能长期保存;该地为温带季风气候,10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降水少,湿度小,光照足,适宜晾晒。

(2点6分)(3)延边纬度较俄罗斯低,春秋季气温较高(日最高温可高于0℃),鱼干能反复冻融,鱼干品质优(或俄罗斯较延边纬度高,春秋季气温低(日最高温低于0℃),鱼干冻结难以融化,鱼干品质较差)(4分);延边距明太鱼主要消费地(韩国、朝鲜)较近(2分);相较俄罗斯,延边基础设施较完善,厂房及用工成本较低(2分);延边自治州人口以朝鲜族为主,语言及饮食文化与韩国、朝鲜相近(2分)。

37.(24分)(1)成因:地处40°N~60°N北美洲大陆西海岸,常年受盛行西风控制,气候温和;(暖湿的)西风受海岸山脉的阻挡,多地形雨,降水丰沛;开发历史相对较短、地广人稀,(早期)森林几乎没有遭受人为干扰破坏。

(每点2分,共6分)(2)降水多,空气湿润(湿度大);纬度较高,气温较低,且阴雨天多,蒸发较弱;树木高大茂密,林间光照弱。

(每点2分,共6分)(3)植被类型差异:热带雨林植被以热带常绿树种为主;温带雨林以温带落叶阔叶林及针叶林为主;(2分)地理分布差异: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10°以内、且沿海与内陆均有分布;温带雨林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至60°之间、主要分布于大陆西岸。

(共4分,其中纬度位置2分,海陆位置2分)本小题满分6分。

(4)建立自然保护区(扩大自然保护区面积);立法禁止商业性伐木(控制商业性伐木规模);积极发展森林旅游业。

(每点2分,共6分)43.(10分)原因:地处断裂带(或多活动断层),多地热资源;气候湿润,降水丰富,地表水下渗量大;多透水岩层(含水层),地下水丰富(每点2分,共6分)建议:控制打井规模(温泉数量),防止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资源短缺;增加垃圾处理设施,生活垃圾集中堆放与处理,防止环境污染;改善基础设施,如村中道路及停车场的建设,提升接待能力(每点2分,任答两点得4分)44.(10分)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减轻酸雨污染;减少空气中的粉尘,减轻雾霾;减少煤炭堆放占用的土地资源;减轻煤炭及其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减轻煤炭及其废弃物随雨水下渗对地下水的污染。

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测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测文综历史试题 含答案

试卷类型:A肇庆市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估2018届高中毕业班第三次统一检测题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2页,46题(含选考题),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一、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

共14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钱穆认为春秋时期“当时霸政,有二大要义:一则为诸夏耕稼民族之城市联盟,以抵抗北方游牧部落之侵略,因此得保持城市文化,使不致沦亡于游牧之蛮族。

二则诸夏和平结合以抵抗南方楚国之武力兼并,因此得保存封建文化,使不致即进为郡县的国家。

”由此可以推断出,春秋时期A. 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导致分封制崩溃B. 南方楚国已率先实行郡县制C.“霸政”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宗法分封制D. 南北边患造成周王室衰微25.《通典·职官》记载:“(汉武帝)令诸王得推恩封子弟为列侯,于是齐分为七,赵分为六,梁分为五,淮南分为三;又令诸侯十月献酎金,不如法者,国除,其县邑皆别属他郡。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 推恩子弟赢得了地方诸侯的支持B. 酎金夺爵加强了专制皇权C. 推恩子弟和酎金夺爵都是为了削弱王国的势力D. 推恩子弟和酎金夺爵解除了王国对中央的威胁26.明朝万历年间《嘉定县志》记载新汀县某一繁华景象:市中交易,未晓而集。

每岁棉花入市,牙行多聚。

少年以羽为翼,携灯拦接,乡民莫知所适。

抢攘之间,甚至亡失货物。

材料主要反映了该地A. 棉花交易兴盛,商品经济发达B. 棉花市场管理混乱,经常丢失货物C. 棉纺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D. 棉花销售使自然经济开始解体27.清光绪末年至民国年间,宝山县境内工厂,邑人所创办者大多为棉织类,盖一因妇女素谙纺织,改习极易;一因土布价落,设厂雇工兼足维持地方生活也。

淞口以南接近沪埠,水陆交通尤适宜于工厂,故十年之间,江湾南境客商投资建厂者,视为集中之地,而大势所趋,复日移而北,自棉织以外,凡金、木、玻璃、卷烟以及化学制造之属略备。

惠州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惠州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三次调研考试试题(含解析)

2018届高三惠州市第三次调研考文综历史试题1。

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每郡设置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主要在于监察一郡地方官吏。

此后,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

这一制度A. 削弱了地方权力B. 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C. 加强了中央集权D。

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的派出制度从秦一直延续至清,材料已经明确派出制度的基本内涵,不难推断出.根据材料对派出制度的阐述可知并没有削弱地方权力,故A错误.B与材料逻辑明显不符.从秦至清,其中不乏分裂时期,但仍实行派出制度,此项制度不足以达到维护大一统局面的作用,故D不选。

作为中央派出机构监督地方官吏,显然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

2.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工夫论,强调道德实践不再是迫于外在天理的合目的性行为,而成为真正意志自由的主体行为。

王阳明的主张A. 彻底否定程朱理学B. 启迪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潮C。

维护封建道德伦理D。

逐渐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答案】B.....。

.。

.。

.。

3. 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

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李贽形象形象特点评论者(生卒年代)“异端"、“妖孽”、“罪人”、“小人”离经叛道、带坏士风、颠倒是非黄宗羲(1610—1695)乱天下、导致国家灭亡方以智(1611-1671)反封建、反专制的斗士具有人道主义等,又有封建主义的局限性侯外庐(1903-1987)思想具有近代原理和近代精神的思想家发现新的人伦物理,突破儒家的伦理规范,提倡具有近代意识的“欲”、“利”等概念岛田虔次(1917-2000)这反映出A. 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B. 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C。

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D. 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史学素养。

本题从不同时代的学者对晚明李贽的不同评价来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

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惠州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参考答案

惠州市2017届高三第三次调研考试历史参考答案(2017.1)40.答案要点(25分)(1)国家统一,大一统局面的形成;商品经济的发展,坊市制度的突破;君主专制度下皇权至上的理念;儒家传统礼法制度;外来思想(佛教文化的传播)的传入;自然环境和地方民俗的差异;(每点2分,任答5点给10分)(2)变化:中西方式交融;出现新型建筑和建筑布局;建筑风格多种多样;住宅开始走向商品化;应用新材料和现代技术。

(每点2分,任答4点给8分)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洋务运动的推动;近代工业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建筑技术的进步。

(每点2分,答出3点给6分,答出4点给7分)41.答案要点(15分)本题的给分从以下四个层面展开:1.选题(2分)。

论题须围绕“权力转移与国际秩序”展开,才可得2分,如果跑题,不得分。

2.论点(2分)。

论点(结论)须围绕“权力转移与国际秩序”二者的关系展开,才可得2分。

注:(1)有的考生的论题其实也包含了论点。

若此,可得4分。

(2)有的考生的论题并没有观点。

若此,只可得2分。

(3)由于答题习惯,如考生的观点放在行文末尾亦可。

3.结合史料,史实依据(4分)。

具体分成两个给分点,每个给分点各2分。

第一个给分点:要求:“结合史料”(2分)。

第二个给分点:要求:结合“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举例展开论述(2分)。

4.具体论证(4分)要求:要紧扣论题,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参考示例一:论题:权力转移推动国际秩序的变迁论点:15世纪至19世纪,西方的崛起推动东方从属于西方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形成。

论证:15世纪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解放了西方人们的思想;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纷纷确立;新航路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推动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大大加速了西方的崛起。

随着西方的崛起,欧美列强在全球范围内倾销商品,拓展世界市场,20世纪初确立起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秩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高三惠州市第三次调研考文综历史试题1. 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每郡设监郡御史一名,是中央最高监察机构御史府在每郡设置的派出机构,其职责主要在于监察一郡地方官吏。

此后,这种派出管理制度一直延续至清代。

这一制度A. 削弱了地方权力B. 形成了地方割据势力C. 加强了中央集权D. 维护了大一统的局面【答案】C【解析】中国古代的派出制度从秦一直延续至清,材料已经明确派出制度的基本内涵,不难推断出。

根据材料对派出制度的阐述可知并没有削弱地方权力,故A错误。

B与材料逻辑明显不符。

从秦至清,其中不乏分裂时期,但仍实行派出制度,此项制度不足以达到维护大一统局面的作用,故D不选。

作为中央派出机构监督地方官吏,显然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

2. 王阳明提出“致良知”与“知行合一”的工夫论,强调道德实践不再是迫于外在天理的合目的性行为,而成为真正意志自由的主体行为。

王阳明的主张A. 彻底否定程朱理学B. 启迪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潮C. 维护封建道德伦理D. 逐渐成为官方的统治思想【答案】B..................3. 历史叙述一般包括史料呈现、史实陈述和历史解释等。

下表是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李贽形象的历史叙述这反映出A. 历史叙述应当尊重历史事实B. 历史解释目的在于揭示历史事实C. 时代立场不同影响历史解释D. 历史叙述的差异性揭示历史本质【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基本史学素养。

本题从不同时代的学者对晚明李贽的不同评价来考查学生的史学素养.。

历史解释是历史叙述的一部分,基于同一历史事实,历史解释由于学者所处时代、所持立场以及学识等各方面的原因呈现多元化,故答案为C.。

4. 清初小说《姑妄言》曾写到:“你道这好儿子不送去念书,反倒送去学戏,是何缘故?但他这昆山地方,十户之中有四五家学戏。

以此为永业,恬不为耻。

”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 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冲击B. 经济发展推动观念转变C. 小说成为文学主要形式D. 民众需求促进戏曲兴盛【答案】B【解析】从材料“以此为永业,恬不为耻”明显看出这是一种价值观的转变,结合材料提示的时间空间——清代昆山,可知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选B。

A明显与史实不符。

明清古典小说繁荣,成为文学的主流形式,但与材料不符,故不选C。

戏曲兴盛确跟民众需求相关,但也与材料含义脱离,故D错误。

5. 魏源在《海国图志》主张“奏仿钦天监用西洋历官之例,行取弥利坚、佛兰西、葡萄亚三国各遣头目一二人,赴粤司造船局,而择内地巧匠精兵以传习之”,“并延西洋陀师,司教行船演炮之法……工匠习其铸造,精兵习其驾驶攻击”。

据此可知魏源A. 形成了系统学习西方的思想B. 是近代化运动实践的先驱C. 改变了贵华贱夷的传统观念D. 为洋务思想形成奠定基础【答案】D【解析】在材料中,魏源提出了国人应向西方学习铸造和驾驶技术的具体主张,这为后期的学习西方器物的洋务思想奠定基础,抵抗派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与洋务派的“师夷长技以自强”一脉相承,故选择D选项。

其他三个选项在材料中均未体现。

6. 为了换取各省政治支持,南京国民政府于1928年正式将土地税划归给各省管理,放弃了对创造国民总产值65%的农业部门的任何财政权力,中央财政总收入主要依靠关税、盐税、统税等城市税收和工商税收。

这一做法可能使A. 中央集权面临着新的挑战B. 城市经济重要性明显高于农村C. 农民税务负担将大大减轻D. 中国失去农业现代化发展契机【答案】D【解析】税收是重要的经济调控手段,南京国民政府放弃对地方农业土地税的管理,意味着中央政府对全国农业失去了调控的能力,在30年代世界农业现代化的浪潮中,丧失了推进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契机,故此题正确选项为D选项。

A选项迷惑性比较大。

南京国民政府把土地税划拨地方管理,其目的就是为了换取地方支持,加强中央集权。

从这个意义上讲,各省是支持中央的。

南京国民政府面临的挑战是地方军阀派系、国共对峙。

各省对土地税的征收、对农业的发展、管理政策不一,国民政府的做法使得中央失去发展农业、振兴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导权。

7. 1936—1937年,北京、上海等地的马克思主义者和进步的文化人士联合开展了一场新启蒙运动,他们提出“打倒孔家店,救出孔夫子”,“科学与民主,第一要自主”等口号。

这说明A. 马克思主义与儒学紧密结合B. 儒学是抗战时期的精神寄托C. 民族危机促进文化自觉自信D. 民主和科学是首要追求目标【答案】C【解析】1936-1937年随着日本侵略的加剧,民族危机逐渐加深,促使此时期的知识分子对激进的新文化运动自觉地进行反思,提出重视传统文化,要有文化自信,鄙视盲目全盘西化。

故此题正确选项为C选项。

8. 下表是1955年中国政府制定的《参加亚非会议的方案》中对亚非会议参会国的划分。

这一划分A. 为后来三个世界划分提供了依据B. 对参会国进行了客观公正的分类C. 受到当时国际格局和冷战的影响D. 表明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日益成熟【答案】C【解析】表格对参会国的划分的标准为是否支持和平中立。

从划分的国家可以看出,是否支持和平并不是基于其本国的外交政策的出发点,而是基于其在当时的国际社会所处的阵营,或者说其与美国、中国的关系亲疏来决定的,显然受到当时国际格局和冷战的影响。

故此题正确选项为C选项。

ABD不符合史实。

9. 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社会的情况日渐复杂。

智者学派以“人是万物的尺度”为依据,认为世上没有绝对真理可言;而那些保守派(以苏格拉底为代表)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很顾忌,担心它会危及社会秩序和道德。

两派争论A. 导致民主的衰败B. 引起社会的分裂C. 促进阶级的分化D. 利于思想的进步【答案】D【解析】材料中苏格拉底反对智者学派的相对主义,提倡道德,引导人们脱离智者所铺设的感觉主义的相对论路轨,坚持理性的指引,追求知识的确定性,这有利于思想的进步。

故正确选项为D选项。

两派争论不可能导致民主衰落、社会的分裂和阶级的分化,故ABC错误。

10. 英国进口贸易总额及百分比统计表(1804-1836)以上数据最能表明英国A. 原料短缺制约经济发展B. 经济对外依赖程度不断加深C. 进口增加导致资本外流D. 殖民掠夺提供巨大经济红利【答案】B【解析】从材料表格可知,英国进口贸易总额尤其是原料的进口百分比在不断增加。

工业革命进一步开拓了世界市场,加强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

由此可知,英国工业革命发展中对世界市场的依赖程度不断加深。

AC不符合史实,D与材料无关。

11. 一战期间,美国政府成立了战时工业局、军需品采购委员会、物价管理委员会、食品管理局、战时贸易局、战争保险局、战时金融公司等机构加强对国民经济的计划和统制,这些措施A. 为后来的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B. 借鉴了苏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C. 宣告了自由放任政策已经失败D.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得知一战期间,美国政府为应对战争采用了干预经济的措施,这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实践经验,因此A项正确。

B项不符合史实,1929-1933经济大危机宣告自由放任的失败,故C项错误。

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时代,故D错误。

12. 1990年5月至9月,美、苏、英、法与东西德召开了四次“2+4”外长会议,讨论德国统一问题,会议主要围绕“统一后的德国与北约华约的关系、德波边界的确定、四个战胜国对德国的权利与责任的终止”等议题展开。

同年10月,两德统一。

这反映了A. 美苏对峙格局的终结B. 区域集团化进程加快C. 苏联在东欧战略收缩D. 大国影响力作用强劲【答案】D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耶稣会教士法鲁担任教育部长,提出《法鲁教育法案》,规定学校应完全服从教会;僧侣有充任教师的优先权。

针对这种现状,法国著名的共和派领导人茹尔·费里率先举起教育改革的大旗,1882年3月颁布了《费里法案》。

该法案将教育的领导权收归国有,设立了国民教育最高委员会,取消了耶稣会员施教和管理学校的权力。

免除公立学校、幼儿园的学费,免除师范学校的费用。

还规定6—13岁的儿童无论男女,都要接受公立或私立学校的教育。

为确保义务教育法的实行,法案规定,每个省都要建立男女师范各一所,其经费由地区支付,校舍建筑及设施和牧师工资由国库发放。

——摘编自梁金霞《法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趋势探析》材料二1900年湖广总督张之洞等奏请改革科举,清廷乃于1901年9月颁布兴学诏书,改书院为学堂。

1904年清政府颁布由管学大臣张百熙和张之洞等拟定的近代学堂章程“癸卯学制”,读经讲经课和修身课(讲授伦理道德)份量仍很重。

1905年清政府废科举,1906年正式成立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为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五端。

辛亥革命后,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于1912年至1913年陆续颁布了各级各类学校令,即“壬子一癸丑学制”,强调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

”废除了读经课和不合民国宗旨的教科书,取消了进士出身奖励,确定了妇女的受教育权利和男女同校制度,同时筹办各级女子学校。

——摘编自《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法国教育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前后中国近代教育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这种变化带来的影响。

【答案】(1)背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建立,共和政体的正式确立(法国共和派领导推动);工业革命推动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启蒙运动推动自由、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广泛传播;教会仍控制教育权,阻碍社会发展。

特点:政府主导;立法推动;教育逐渐世俗化;推行义务教育和免费教育;重视师范教育。

(2)变化趋势:教育改革者由地方督抚(政治家)为主转变为知识群体(教育家)为主;教育宗旨由“忠君、尊孔”为主转变为“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为主”(教育指导思想由中体西用转变为民主共和);教育对象上逐渐趋向男女平等;逐渐消除科举制残余。

影响:有利于巩固辛亥革命的成果;有利于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了教育走向现代化和科学化;推动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为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冲击了男尊女卑等传统观念;有利于提高国民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

【解析】(1)结合19末法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状况及法国教育面临的问题来回答。

法国教育改革的特点依据材料信息从主导者(政府)、方式(立法)、新趋势(世俗化)和内容(义务教育、免费教育和师范教育)等方面来概括。

(2)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教育改革者、教育宗旨、教育对象和内容等方面来概括。

影响可以从民主政治的巩固、经济发展、教育现代化、民主思想传播、冲击传统观念和提高国民素质等多方面去回答。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由于血缘宗族社会是中国数千年传统社会的基本形态,其中孕育生长的传统价值观念,便成为引导这一社会形态稳定发展的核心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