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热立清擦剂_对小儿外感发热退热疗效的观察附_90例病例报告

合集下载

中医治疗181例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中医治疗181例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论文

中医治疗181例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与观察【中图分类号】r25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03-01【摘要】目的:探讨中医治疗181例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疗效与观察。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治疗。

结果:两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均有显著差异( p< 0.0 5 ),提示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

结论:中医标本兼治出发治疗小儿感发热,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医;小儿外感发热;疗效。

外感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或温热疫毒之气,导致营卫失和,脏腑阴阳失调,出现病理性体温升高,伴有恶寒、面赤、烦躁、脉数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外感病证。

外感发热,古代常名之为“发热”、“寒热”、“壮热”等。

我院根据这一情况于2010年7月至2011年7月共收治181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共181例,均为我院门诊和住院的患儿,将全部病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100例,对照组81例。

其中治疗组男46例,女54例;年龄 <1岁18例,1~3岁 28例,3~6岁29例,6—1 2岁25例;体温:37.3~38℃23例,38.1~39℃38例,39.1~41℃34例,4 1℃以上3例;病程1—3天15例、3~6天18例、 6~ 9天32例、 9—1 2天35例;血液分析中性粒细胞升高者32例、淋巴细胞降低者21例、中性粒细胞降低伴淋巴细胞升高者27例、无异常者20例;临床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6例,急性扁桃体炎32例,急性支气管炎16例,肺炎16例;中医辨证分型:邪袭卫表型40例( 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苔薄自而干,舌边尖红,脉浮数) ,邪热壅盛型20例( 身热,汗出,烦渴,咳嗽,气喘,胸闷胸痛,小便黄短。

舌质红苔黄干,脉数),肺热移肠型 14例(身热,咳嗽,下利色黄热臭,肛门灼热。

2021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对风寒型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范文3

2021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对风寒型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范文3

2021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对风寒型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范文 外感发热是儿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其中以感冒发热最为多见。

临床上缺乏特效的抗病毒治疗,有文献报道,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有效性更突出,不但能够降低体温,还能够提高综合疗效。

但主要是针对风热型外感发热,风寒型外感发热报道不多见,故本文特将温水擦浴与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两种方法进行对比,探讨其对风寒型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儿科2011年10月—2012年10月住院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2岁~12岁(4.43岁±2.32岁);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岁~12岁(3.69岁±2.14岁);两组年龄、病程、体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1.1病例纳入标准符合中西医诊断标准:体温37.7℃~41.0℃;病程48h以内;年龄2岁~14岁。

1.1.2排除标准①疱疹性咽峡炎、化脓性扁桃体炎、支气管炎、毛细支气管炎、肺炎等,兼有发热症状者;②血常规提示白细胞总数升高或(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增高,或有其他证据明确为细菌或支原体感染者;③高热惊厥及中暑患儿;④超高热>41 ℃者;⑤双足有皮损、溃疡等症状;⑥已知对本组药物成分(柴胡、桂枝、苏叶、艾叶、薄荷、荆芥)、喜炎平过敏者。

1.2方法 1.2.1 诊断标准西医诊断标准依据全国高等院校教材《儿科学》拟定:①发热、咽痒咽痛、鼻塞、流涕、喷嚏、咳嗽;②咽部充血,扁桃腺肿大;③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加。

中医诊断及辨证标准,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感冒(风寒束表)的诊断标准。

主症:发热恶寒。

次症:鼻塞流清涕,喷嚏,咳嗽声清扬,无汗,肢体疼痛,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指纹浮红。

1.2.2治疗方法 1.2.2.1 基础治疗静脉输注喜炎平注射液(每支50mg),每次5mg/kg~10mg/kg,每日1次;体温≥38.5℃者可遵医嘱应用吉浩(布洛芬混悬液)退热报道,每次0.3mL/kg~0.5mL/kg;中药煎剂口服(院内自制)。

小儿退热灌肠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

小儿退热灌肠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
内毒素排出体外 , 对 于 清 除肺 热 有 较 好 的效 果 。
1 . 3 . 1用 药 方 法
对 照组 : 给予 常规西 药治疗 , 布洛芬混悬 液 口服 。根据 患儿体 重 , 按
者依从性较差患者 , 可以中途排 除。 表1 一 般 资 料 情 况 注: 总有效 =治愈 +显效 +有效 ; 2 . 2两组 患者体温指标 比较 : 观察两组 患儿退热 所需 时间 , 对 比后 发 现, 观察组患儿在 1 h内退热有 效率为 9 2 . 7 %( 3 8 / 4 1例 ), 而对 照组仅 有
2 0 一
小 儿 退 热 灌 肠 液 治 疗 小 儿 外 感发 热 的 临 床 观 察
苏 杨
( 遵义 市妇女 儿童 医院 贵州 遵义 5 6 3 0 0 0 )
【 摘要 】 目的 观察小儿退热灌肠液对小儿外感发热的治疗效果 。方法 8 1 例外感 发热的小儿 患者, 随机进行 分组 , 对 照组 4 0例 , 观 察组 4 1 例。两
1 资 料 与 方 法
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具 体 标 准 体温在 2 4 —4 8 h内恢 复正常范围(< 3 7 ℃) , 不在上升。临床症状消失 体温在 2 4—4 8 h内恢 复正常( <3 7 ℃) , 大部分症状消失。实验室检查指标正常。 体温在 4 8 —7 2 h内恢 复正常( <3 7 ℃) , 仍有症状。相关检查指标改善。 症状无 改善 , 病情 无变化。
1 . 4 . 2观察患者体温变 化 对 患儿体 温变化情 况进行 记录 , 观 察患 者 体温降至正常所需时间。 1 . 5统计学软件 S P S S 1 3 . 0进行分析 , 选用 c 2检验和 t 检验 。
2 结 果

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52例疗效观察

推拿治疗小儿外感发热52例疗效观察

然疗 法 , 在 临床上 不管是 何 种 原 因引 起 的 发热 , 推 拿 疗 法均 可起 到不 同程 度 的退 热效 果 。清 天 河水 能 清 心 经 之热 , 开天门、 推坎 宫 、 揉 太 阳可 祛 风 、发 汗 、清头 目, 共奏 清热 救 阴 、引水 济火 、以柔克 刚之 效 。
[ 1 ] 郑筱萸. 中 药新 药 临床 研 究 指 导 原 则 [ M] . 北京 : 中 国 医 药 科
技 出版 社 , 2 0 0 2 : 2 6 0 - 2 6 2 .
±0 . 6 2 ) ℃ 相 比较 , 体 温下 降 均有 显著 性 差异 ( P<
0 . 0 1 ) 。根 据发 热等 主要 症 状 和咽 红 肿 、 咳嗽 等 次要 症
自行 褪 去 。
温下 降 ≥ 1 ℃3 2例 , 占 6 1 . 5 ;体 温 下 降 < 0 . 5 ℃2
例,占 3 . 8 A 。 治 疗 后 5分 钟 ( o 3 7 . 9 3 - _ 4 - 0 . 5 4 ) ℃ 、治 疗 后 4小 时 ( 3 7 . 3 8 ±0 . 6 6 ) ℃ 与 治 疗 前 5分 钟 ( 3 8 . 5 6
效 应和 持续 效应 均较显 著 。体温 下 降do . 5 ℃ 2例均 属 细菌感 染严 重 ,C R P值 升 高 较 多 。所 选 5 2例 患 儿 推 拿 后皮 肤均无 溃破 、过 敏 、感 染 等 ,少 部分 患 儿 前 臂
观 察指 标 :①推 拿 治 疗 前后 体 温 变 化 :治疗 前 5 分 钟及 治疗 后 5分 钟 、4小 时 体 温 。② 参 照 《 中药 新
本 研 究 中 推 拿 手 法 治 疗 发 热 , 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疗 后 5分 钟 、 治

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

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
a v re e e t. d es f c s
r ltr , na  ̄ e
e o e o sfv rc i e ; uReIa J;o t ah x g n u e e; hl n T i n ifo b t r d
小 儿外 感发 热 是小 儿常 见 急症 , 发病 率 高 , 传 变迅速, 治疗 不 及 时 可 引起 高 热惊 厥 等 较 严 重 并 发症 , 应及 早退 热 , 防止 传变 。 0 9 7月至 2 1 20 年 00
纳入 : 符 合 dJ 急 性 呼 ① ,L

道 ・ 临

12 诊 断及 纳 入标 准 .
吸 道感染诊断标准及中医感 冒表证标准: 年龄 ② 在0l ~0岁之 间患儿; ③体温 ≥3 .  ̄ 腋) 78 C( 且≤ 4 ℃者 ; 病程 在 4 1 ④ 8小时 以 内。 13 排 除标 准 排 除 :① 高热 惊 厥及 中暑 患儿 ; . ② 超 高 热 ≥4 ℃者 ; 合 并 心 、 、 和造 血 系 统 1 ③ 肝 肾
menn ( <0 5. o c s n Ti e a Ji t ai x gn u vri i e cn mi.o vnet i s a igP . )C nl i : uR ninr t n eo e os ee c l nieo o c cn e i t l s 0 uo I e g f n hd s r nw he
遒 ・ 临证 鲐
Wt r rtahs ei2012 VoL25No. eroa T i l ie dn snul ai C eMi eJno d n n c f o e 3

中药退热煎剂足浴法辅 助治疗 小儿 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
解玲芳 ’王 , 晶’ , 张 琼。

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摘要] 目的探讨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以及护理方式与效果。

方法将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主要采用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方式治疗,对照组采用中药常规处理方式治疗。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退热时间以及整体疗效,同时分析护理方式和效果。

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快,效果更佳;整体治疗效果更加显著,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3.5 皮肤卫生护理患儿发热中会出大量的汗,使皮肤与衣服容易出现黏贴,患儿的皮肤比较敏感,应保证患儿所着衣服舒适透气,避免对皮肤造成炎症。

同时,应勤换衣服,并对患儿的皮肤及时做好清洁,可使用温水进行擦拭,保证患儿皮肤的卫生,并利于患儿治疗中情绪的稳定。

3.6 该组患儿均采用以上方式进行了护理对患儿顺利接受治疗,并取得临床更好的治疗效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在护理中对患儿进行充分的人文化关怀,加强与患儿家长的沟通交流,增强了护理效果,提升了治疗效果。

4 讨论外感发热具有发病急,病程进展快的特点,且常常体温明显较高,对于小儿而言,由于其自身的腑脏比较娇弱,容易对外感发热的感受更加敏锐,一旦不能及时有效治疗,易对患儿身体造成一定影响,尤其对于体温超过38.5°的患儿,如果持续高温,且不能有效治疗,病情严重后可导致患儿出现生命危险。

临床西药对小儿外感发热症状的治疗虽然见效较快,但由于不良反应比较明显,对于小儿而言容易增加额外的痛苦,甚至可能对正常的身体机能造成影响。

中药方式治疗临床验证可取得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且对患儿的身体影响不大,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方式。

其中,退热合剂保留灌肠治疗方式是临床效果比较明显的中药物治疗方式,其主要成分为葛根、板蓝根、山楂、薄荷、甘草、僵蚕、蝉蜕、石膏和滑石,是比较常见的中药成分,对患儿身体机能的正常保持比较安全,且去热效果明显,易吸收,效果产生较快。

如果同时结合有效的护理,则整体治疗效果更佳。

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疗效观察龙梅玉

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疗效观察龙梅玉

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疗效观察龙梅玉发表时间:2018-06-07T15:34:57.527Z 来源:《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3期作者:龙梅玉[导读] 析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为小儿外感发热治疗提供依据。

龙梅玉花垣县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湖南花垣 416400 【摘要】目的分析中药药浴对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为小儿外感发热治疗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2016 年3 月至2017 年3 月我门诊收治的外感发热患儿60 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n=30)接受常规基础治疗,观察组(n=30)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药浴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效果、起效时间、解热时间。

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有效率为96.67 %,对照组为83.33 %,P<0.05;观察组患儿的起效时间和解热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中药药浴可有效提高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的退热效果,是临床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理想辅助治疗方式,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药浴;外感发热;风热型;退热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th on the fever of infantile fever in children,and to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exogenous fever. Collected in March 2016 to March 2017,I at the records of exogenous fever outpatient children with 60 cases,can b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by random number method,the control group(n = 30)conventional foundation treatment,observation group(n = 30)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on the basis of combined us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edicated bath treatment,compared two groups of children with antifebrile effect,working time,antipyretic time. Results the effective rate of acetaminophen was 96.67 % and 83.33 %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the effective time and the duration of the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ath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effect of febrile fever,and it is an ideal adjuvant therapy for the treatment of infantile exogenous fever. [Key words] medicine bath;Exogenous fever;The wind heat type;defervescence小儿外感发热是儿童时期最为常见的疾病,其多是由于外感风邪所致,其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咳嗽等[1],风热型是最为常见的小儿外感发热证型,风热型外感发热严重影响患儿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会给患儿的家长造成一定的思想负担,因此如何快速、有效的治疗风热型小儿外感发热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我门诊在常规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应用中药药浴进行治疗,效果理想,现报告如下。

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

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

1 2 治疗方 法 .

=1 . 4 , 0 0 。 6 1 1 尸< . 5
1 2 1 方药 组成 . . 12 2 治疗方 法 ..
柴胡 2 g 青蒿 2 g 薄荷 2 g 连 翘 0, 0, 0,
3 讨 论
2 g 荆芥 2 g 炒牛 蒡子 1 g 川 芎 1 g 0, 0, 0, I 0。
d i 1 .9 9 ji n 1 0 —9 4 2 1 . 6 0 2 o:0 3 6 / .s . 0 38 1 . 0 0 0 . 0 7 s 文 章 编 号 :0 38 1 ( 0 0 一 —9 80 1 0 —9 4 2 1 )0 0 5 - 6 2
药 浴疗法 治疗 小 J J 感 发 热 具有 简 、 、 、 的 L' b 便 廉 验
避免 了 口服 中药 困难 的弊端 , 而且 不经 过 胃肠 吸收 , 副
的粗 颗 粒 , 袋备 用 , 袋 10 。剂 量 : 月 ~3岁 装 每 6g 6个
13 疗 效观察 . 每人 洗 浴 1次 , 观察 即时 退 热效 果 。
科 门诊 患者 , 且符合 以下 中西 医诊 断标准 。 1 1 1 西 医诊 断标 准 依据 全 国高 等 学 校 教 材 《 . . 儿 科 学》 第 6版 ) ( 标准 拟定 : 发热 , 痒咽 痛 , ① 咽 鼻塞 、 流
单 纯药 浴组共 9 0例 , 中显 效 2 其 0例 , 2 . % , 占 22 有效 3 2例 , 3 . % , 效 3 占 56 无 8例 , 4 . % , 占 2 2 总有 效
3. 3.  ̄ 8 8 1~ 8 9C 8例 ,9— 1 5 3 4 ℃ 3例 。根 据 治疗 方 法
3. ℃为 显效 。 74

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小儿热速清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分析 方面小儿热速清颗粒组非劣 于小儿宝泰康 颗粒组 , 两组均无统计学差异 ; 完全退热 时间分析 、 在 退热起效 时 间分 析方 面小儿热速清组明显优 于对照组小儿 宝泰康颗粒组 , 两者具有统计 学差异。结论 : 小儿 热速 清颗 粒对 小儿外感
发热 ( 风热证) 具有较好 的治疗作 用且安全性好 。
关键词 : 小儿热速清颗粒 ; 小儿外感发 热风 热症 ; 有效性 ; 安全性
中图分 类号 : 75 R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 号:0 6— 82 2 1 )4— 4 0 10 2 8 (0 1 0 5 9— 3
Ef c c n aey S u y o a e s qn a u e o f a y a d S f t t d fXio rRe u ig Gr n lsfr i
e e t fX a c s q n a ue n a e b oak n . s l : x e me t h we h tt e te t n n t r e d y , h f c i o rRe u i g Grn ls a d Xio r a t ia g Re u t E p r n s s o d t a h ame ti h e a s t e o s i r
黑龙江医药 H i ga ei e o n o2 N. 21 eo jn M d i u aVL 4 o l ig c J r l 4 01 n n
・4 5 9・
小 儿热 速 清颗 粒治 疗 小 儿 外感发 热 ( 热证 ) 风 的有 效性 及 安全 性 研 究
宋 洋, 孙毅伟
Abtat0bet e E a ao nt l i l uav f c o idadi a t o i e eu ig rn l e— s c : jc v :vl tno ec nc r i e et f n n s f y f a r sq a u snt a r i ui h i ac te w ts e X o R nG ei r

自拟中药熏洗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自拟中药熏洗方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doi:10.3969 ̄.issn.1006—5725.2010.18.070 作者单位 :510080 广州市越秀 区儿 童医院
其 中男 63例 ,女 37例 ;年 龄 6个 月 一5岁 。两组 观 察对 象 在 年龄 、性 别 等方 面差 异 无统 计 学意 义 。 1.2 研 究 方 法 采 用 前 瞻 性 随机 对 照 临 床研 究 方 法 。把 符合 诊断 标准 的 100例外 感发 热患 儿 ,按 1:1 分 为治 疗 组 、对 照 组 ,每组 病 例 各 5O例 ,两 组 均 接 受 常 规 西 医基础 治 疗 。 1.2.1 治疗组 除西医基础治疗外 ,当患儿体温升 至 38℃以上 。取 熏 洗 包 一 袋 (已预 先 委 托 厂 家 分 装 好 ,每包含青蒿 10 g香薷 10 g荆芥 5 g研 细末 ), 取 浴 盆 一 个 ,将 药 末 倒 人 盆 内 ,加 100%开 水 1 000 mL冲药浸泡约 15 min,先取其蒸汽 ,然后加人适量 冷 水 将 水 温 调 至 约 40℃ 以后 给 患 儿 擦 洗 10一l5
m in。
1.2.2 对 照 组 除西 医基 础治 疗外 ,当患 儿 体温 升 至 38℃以 上 .用 约 40 ̄C的 温 水 进 行 擦 洗 1O一15
mino
1.3 疗 效 评估 两 组 病 例 均记 录治 疗 前 、治 疗 后 1、2 h体温 ,以及治疗后体温复升 ,使用退热药 的间 隔时间 。比较两组时间差异 ,以评估疗效。 1.4 统 计 学 方 法 数 据 描 述 采 用 独立 样 本 t检 验 方 法 .SPSS 13.0处 理 数 据 ,P<0.05为 差 异 有 统 计 学 意 义 。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体温变化 与对照组 比较 ,治疗 组 体 温下 降较 对 照组 明显 ,两组 差 异 有 统计 学 意义 (P<O.05),见表 1。 2.2 两组治疗后使用退热药间隔时间 治疗组使 用 退热 药 的 间隔 时 间较 对照 组 延长 。两组 差 异 有统 计 学意 义 (P<0.05),见 表 1。 3 讨 论

小儿热速清糖浆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外感发热的效果及对患儿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小儿热速清糖浆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外感发热的效果及对患儿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

《当代医药论丛》Contemporary Medical Symposium2021年第19卷第11期•药物与临床*131发病率为8%~11%,且近几年该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41。

由于目前临床上尚未探明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的机制,因此治疗该病的难度较大。

目前国内外的大多数学者均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患者出现胃肠动力障碍、内脏的敏感度高、胃肠道黏膜的免疫功能紊乱、胃肠道激素水平失衡、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存在精神或心理障碍等因素有关[5-6]。

导致胃肠动力障碍发生的因素包括胃电活动异常、胃排空功能异常、胃和十二指肠协调运动障碍、胃及十二指肠的食物分布异常及胃窦功能降低等[7]。

该病患者会因临床症状反复发作而多次到医院就诊,耗费大量的医疗资源,加重其经济负担[81o目前临床上主要为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药物治疗。

枸椽酸莫沙必利片能增加患者体内乙酰胆碱的含量,促进其胃肠蠕动,且不影响其胃酸的分泌。

但单用此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效果并不理想[91o相关的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存在抑郁等精神或心理障碍[101o 舒肝解郁胶囊是一种中药制剂。

该药可有效地抑制中枢多次摄取单胺类神经递质和氨基酸类神经递质,增加神经突触间隙中单胺类递质的含量,并将单胺氧化酶的活性降低,从而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起到抗抑郁的作用[11-121o 本次研究的结果证实,使用枸椽酸莫沙必利片联合舒肝解郁胶囊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进行治疗可获得良好的效果,能快速地消除其临床症状。

参考文献[1]吴洁群,袁丽萍.莫沙必利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2016,26(6):29-31.[2]冯君梅.莫沙必利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19):2496-2497.[3]邓爱明,夏红.基于莫沙必利联合舒肝解郁胶囊与单药应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9):131.[4]王凯,周仁正.莫沙必利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J].健康大视野,2019(2):100-101.[5]李在亮.莫沙必利联合舒肝解郁胶囊与单药应用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17(3):155.[6]潘荣.莫沙必利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7,12(2):63-66.[7]丛艺姝.莫沙必利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9):97.[8]杨旭东.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加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心理干预治疗难治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17,60(12):1207-1210.[9]王华.舒肝解郁胶囊联合莫沙必利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分析[J].亚太传统医药,2017(11):131-132.[10]刁茂平,余天会.舒肝解郁胶囊联用多潘立酮片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J].心理医生,2018,24(19):31-32.[11]顾章明,孙丽.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联合舒肝解郁胶囊对难治性胃食管反流患者疗效及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9,23(12):32-35.[12]刘欣欣.莫沙比利联合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疗效[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0):51-52.小儿热速清糖浆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外感发热的效果及对患儿炎症细胞因子的影响文艳(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中医院儿科,甘肃平凉744000)[摘要]目的:探讨联用小儿热速清糖浆和阿莫西林对外感发热患儿进行治疗的效果及对其血清炎症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

探析热速清颗粒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

探析热速清颗粒辅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
关键词 : 热 速 清 颗 粒 小 儿 外 感发 热 疗 效
中图分类号 : R 7 2 5 . 1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6 7 2 — 8 3 5 1 ( 2 0 1 6 ) 1 1 — 0 1 8 1 一 O 1
随着小 儿外感发热 的发病率逐年升 高 , 如何保 护患儿 的身 相 比明显较短 , 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P < O . 0 5 , t = 2 . 9 6 、 2 . 9 7 ) 。 表 1 对 比 两 组治 疗 效 果 ( 例, %) 体健康 引起 众多学者关 注 ,现 已成为 临床上 的重要研究课题 。 热 速清颗粒是一种有效 的中药疗法 , 现阶段在小儿外感 发热治 疗 中得 到广泛应用 。为观察其 应用价值 , 我院对 2 0 1 4年 2月 2 0 1 5年 2月接 受治 疗 的小 儿外 感发 热患 者 5 2例展 开分 组研 究, 现做如下报道。
1 资 料 与 方 法
1 . 1 基本资料 : 选择我 院收治的 5 2 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 , 治疗 时 间为 2 0 1 4年 2月~ 2 0 1 5年 2月 ,根据 随机数字表法将 5 2例患 3 讨 论 当前 , 布洛芬混悬液 、 利 巴韦林颗粒等抗生素药物是 治疗小 儿分成两组 ( 实验组 、 对照组 ) , 每组 2 6例 。 实验组 中 1 6例男性 、 L # b 感发热的常用方法 , 但长期使用不仅会产生耐药性 , 还会影 1 0例女性 ; 年龄最大 l 2岁 , 最小 1 岁, 平均年龄 ( 5 . 6 8  ̄ 1 . 2 o ) 岁。 J 极不利于患儿 的预后改善。中医认为 , 因4 , J L 脏腑 对 照组 中 l 7例男性 、 9例女性 ; 年龄最 大 1 3岁 , 最小 1 . 5岁 , 平 响凝血功能 ,

自拟中药退热方熏洗佐治婴幼儿外感发热45例

自拟中药退热方熏洗佐治婴幼儿外感发热45例

肠炎 泌尿系感染 、中枢性感染 等 ;⑦研究者认为不能纳入者 等。 2 治疗 方法 2.1 治 疗 组
中药熏洗方 药组 成 :葛 根 20 g,防风 20 g,香 薷 20 g,柴 胡 20 g,扁 豆 花 10 g,甘 草 5 g。 一 煎 取 药 液 约 350 mL,加 入 3 000 mL一6 000 mL的温水 中 ,控 制水温 约 38℃ 一42℃ ,熏洗 时间约 l0 min~15 min,每 天 1次 一2次。熏 洗 时关好 门窗保 暖 ,防吹风 ,熏洗毕适 当饮 用温 开水或温 热稀粥 ,以助排汗 。熏 洗时防止药液进入 口、眼、耳 、鼻 ,观 察有无 药物过 敏反应 (如无 皮肤瘙痒 、皮疹等 )以及水温 ,谨 防烫伤。 2.2 对 照 组
体温过高 时 给 予温 水 浴 ,用 38℃ ~42℃ 左 右 温 水 泡 浴 10 min~15 min,每天 1次 ~2次 。两组 患儿均 给予常 规对症 支 持治疗 ,体 温大于 38.5℃时 ,给予布 洛芬悬混 滴剂 (美林 ,上 海 强生制药有 限公 司生产 )按 5 mg一10 mg·kg/次 口服 ,两次 服药 间 隔 时 间 >6 h。 3 疗 效分析 3.1 观 察 指 标
同时符合 中医 及西 医诊 断标 准 ;年龄 6个月 ~3岁 ;体温 37.5℃ ~41℃ ;病程 ≤2 d;入组患儿家长签署知情 同意 书。 1.4 排 除 标 准
① 有严重心 、肝 、肾及造血 系统疾 病患儿 ;② 皮肤破 损或有 感染者 ;③危重及惊厥 患儿 ;④ 哮喘及 过敏性体 质患儿 ;⑤ 对试 验药物过 敏者 ;⑥化脓 陛扁桃体 炎、手 足 口病 、水 痘、肺 炎 、急性
关键词 :婴 幼JL ̄I-感发热 ;退 热方 ;中药 熏洗 中图分类号 :R255.9 文献标 识码 :D 文章编 号 :1006—978X(2018)05—0010—03

中药药浴方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概述研究

中药药浴方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概述研究

中药药浴方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应用概述研究摘要: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方面,口服、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灌肠、药浴、按摩、针灸各有优势。

中药汤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有效,但味苦,小儿难以接受和服用。

如何安全简便地退烧、减轻不适、缩短病程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药浴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方面有许多优点。

本发明很好地解决了儿童用药难、胃肠道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肝脏的首过效应等问题,减少了药物的不良反应。

本文总结了近10年来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中药浴方。

关键词:中药浴方;儿童外感发热;应用1.风寒型外感发热方用风寒汤(羌活、柴胡、桂枝、炒白芍、川芎、炒甘草);使用舒风散(桂枝、艾蒿叶、紫苏叶、荆芥、防风、鸡血藤);使用荆芥、紫苏叶、生姜、青蒿、艾蒿叶、生麻黄、桂枝、川芎;含防风、艾草叶、荆芥、桂枝、生姜、麻黄;使用桂枝、麻黄、荆芥、青蒿、艾草叶、生姜和川芎。

结果表明,各治疗组的解热效果及疗效均优于对照组。

风寒型主要是由于风寒之邪,它束缚在肌肉表面。

应使用新温进行处理,以缓解表面寒冷。

医生们经常用新闻药来开处方。

在所选文献中,5份使用桂枝,4份使用荆芥,3份使用生姜、紫苏叶和麻黄,2份使用防风。

以上都是新闻界标药。

药理实验表明,桂枝能扩张皮肤血管,帮助血液流向体表,起到出汗、降温、散热的作用。

荆芥、生姜、防风有解热镇痛作用,紫苏叶有轻度解热作用,麻黄有出汗解热作用。

在治疗方面,除了心文杰表外,医生还根据自己的经验加减药物。

例如,添加艾草叶和川芎,以增强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改善微循环,加速散热。

此外,艾草叶还可以祛寒除湿,川芎祛风祛邪,添加青蒿退热止痛,配合其他药物退热。

2风热型外感发热处方用柴葛洗剂(柴胡、葛根、炒栀子、黄芩、生石膏、生大黄、莪术、灸甘草)泡浴治疗46例外感风热发热患儿;用柴胡、青蒿、薄荷、羌活、旱莲草、虎杖、板蓝根、冰片泡浴结合中药内服治疗外感发热50例;用青蒿、柴胡、连翘、薄荷、荆芥、川芎、炒牛蒡子泡浴治疗外感发热患者;用祛风退热药浴方(青蒿、荆芥、香薷、薄荷)泡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128例;用金银花、大青叶、板蓝根、桑叶、菊花、忍冬藤、艾叶、竹叶、青蒿、蒲公英联合小儿推拿治疗小儿风热型感冒发热110例。

热毒宁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热毒宁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

热毒宁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及护理引言:外感发热是小儿常见的病症之一,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热毒宁作为一种中药治疗方案,已被广泛运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通过对热毒宁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进行观察,并探讨其护理措施,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第一部分: 热毒宁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一、病例概述本次观察选择了65例小儿外感发热患者,其中男性占57.9%,女性占42.1%。

患者年龄在6个月至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5岁。

患者主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鼻塞、嗓子痛等。

二、治疗方法采用热毒宁灌肠治疗方案,首先将热毒宁片研磨成粉末,加入温开水中搅拌均匀,然后将药液灌入小儿直肠,每天1次,连续3天为一个疗程。

三、疗效观察及结果疗程结束后进行随访观察,结果显示:治愈21例,好转37例,无效7例。

治疗有效率为86.2%,表明热毒宁灌肠在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中具有显著疗效。

四、结论热毒宁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具有一定的疗效,可以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且副作用较小。

然而,对于个别患者疗效不显著的情况,可能与病情的复杂性或者是患者个体差异有关。

第二部分: 热毒宁灌肠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护理措施一、患者评估在开始治疗前,护士需要进行患者的综合评估,包括病史、体格检查等。

同时,还要了解家庭环境、患者的情绪状态以及饮食习惯等,以便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

二、灌肠操作在进行热毒宁灌肠时,护士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准备:准备好所需的器材和药品,并确保工作区域的清洁。

2.操作:仔细询问患者的情况,并告知灌肠的目的和方法。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舒适度和可接受性。

3.观察:观察患者在灌肠过程中的反应和表现,如肚子胀、恶心等,及时记录。

三、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在病情观察过程中,护士需要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病情发展以及肠道反应等。

同时,护士还需进行护理干预,包括:1.体温监测:定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及时采取降温措施。

苦辛去实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

苦辛去实法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疗效观察
轻 以去 实为法 , 口服 中药汤剂治疗 , 并 随症加 减 , 3天为 1个疗程 。结果 : 痊愈 8 1 例, 显效 1 6例 , 有效 2例 , 无效 1 例, 总有效
率9 9 % 。 结论 : 微 苦 微 辛轻 以去 实 法 治 疗 小 儿 外 感 发 热 疗 效 满 意 。
关键 词 : 外感发热 ; 微苦微辛 ; 轻 以去 实; 中医药疗法 中图分类号 : R 7 2 5 . 6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0—7 1 5 6 ( 2 0 1 4 ) 0 2— 0 0 4 3一 O 1
医病证诊断疗效标 准》 拟定 。临床痊愈 : 体温恢复正常 , f 临
床症状 、 体征消失 , 检查指标恢复 正常 ; 显效: 体 温接 近正 常, 临床症状 、 体征 大部 分消失 , 检查指标 接近正 常 ; 有效 :
体温较前 降低 , 但有 反 复 , 临床 症状 、 体 征部 分 消失 , 检 查
1 临床 资料 1 . 1 一般资料 : 1 0 0例均 为 2 0 1 2年 9月 一2 0 1 3年 5月 于
桑叶 、 玄参 、 桔梗各 1 0 g , 生石 膏 1 5 g , 羚羊 角粉 0 . 3 g 。随 症加减 : 咳嗽者 , 可加浙 贝母 、 苦杏仁 、 炙枇杷叶 、 炙麻 黄 ; 鼻
指标有所改善 ; 无效 : 体 温未降或 升高 , 临床症状 、 体征 无 明显改善 , 甚或加重 , 检查指标无改善 。 3 . 2 治疗结果 : 临床痊 愈 8 1例 , 显效 1 6例 , 有效 2例 , 无 效1 例, 总有效率为 9 9 %。
4 讨 论
中医认 为 , 小儿 “ 阴常不足 , 阳常有余 ” , 故 易表现 为热 的证候 。六淫 之邪 或温 热疫 毒 之气侵 袭 , 邪 气外 束 , 正 邪 交争 , 卫 阳失 于宣 发 , 故郁 而发 热 。在 治疗 时应 以辛凉 解

“退热Ⅰ号”治疗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退热Ⅰ号”治疗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退热Ⅰ号”治疗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王宝亮;蒋自强;郭会军
【期刊名称】《中医研究》
【年(卷),期】1999(000)004
【总页数】3页(P8-10)
【作者】王宝亮;蒋自强;郭会军
【作者单位】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河南中医学院一附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4.05
【相关文献】
1.热感退热灵袋泡剂治疗外感发热症301例临床疗效观察 [J], 刘洪;薄旭峰
2.清、解、透三法并用治疗外感发热即刻退热效果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沈艳莉;何力;刘清泉
3.小儿柴桂退热颗粒治疗儿童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J], 甘雨新;张怡
4.小儿退热贴治疗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J], 吴宏图
5.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布洛芬混悬液治疗儿童外感发热临床疗效观察 [J], 周春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探讨小儿银黄退热洗剂对小儿外感发热外感风热证的疗效

探讨小儿银黄退热洗剂对小儿外感发热外感风热证的疗效

探讨小儿银黄退热洗剂对小儿外感发热外感风热证的疗效【摘要】目的:探讨小儿银黄退热洗剂对小儿外感发热外感风热证的疗效。

方法:择取我院收治于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的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小儿银黄退热洗剂治疗。

分别记录两组患儿在就诊时的体温以及用药后30min、2h、4h的体温,对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和不良事件发生状况进行观察。

结果:在入院时两组患儿体温比较无差异(P>0.05),在治疗后,观察组患儿的体温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

两组患儿均无不良事件发生。

结论:小儿银黄退热洗剂对小儿外感发热外感风热证的干预效果显著,能够快速地使得患儿体温恢复正常,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小儿银黄退热洗剂;小儿外感发热外感风热证;疗效引言:从中医的角度上看,小儿“脏腑娇嫩,行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发病容易,传遍迅速;脏气清灵,易趋康复”为生理病理特点。

“阳常有余而阴常不足”使得六淫易从火化而出现热性病变[1]。

因此,外感发热是小儿时期最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如果治疗不当,其可能会诱发高热惊厥,脱水、电解质紊乱等现象。

在当前,我院对这类患儿以中药洗剂进行干预,取得了较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择取我院收治于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的小儿外感发热风热证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对照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

对照组男女各有27例、23例,年龄在6个月~7岁,平均年龄(3.4±0.2)岁;观察组男女各有29例、21例,年龄在6个月~8岁,平均年龄(3.5±0.4)岁。

所有患儿符合中华中医药学会制定的《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感冒病”“外感发热”的诊断标准[2];患儿监护人签署知情同意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Journal of Chengdu University of TCM
2003年12月第26卷第4期Dec.2003,Vol.26,No.4
作者简介:刘晓东,男,1963年10月生;副主任中医师;研究方向:中医临床。

“热立清擦剂”对小儿外感发热退热疗效的观察
附:90例病例报告
刘晓东1 朱颖2 陈广玲2
(11绵阳市中医药研究所,四川绵阳 621000;2四川省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
摘 要: 目的 探寻治疗小儿感冒发热的有效外用中药治剂。

方法 将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2组,在两组采用相同支持或抗感染疗法的基础上,治疗组用自制“热立清擦剂”行穴位外擦疗法,对照组用“柴胡注射液”治疗,对照观察两组药物的退热疗效。

结果 治疗组24h 体温降低1℃的患儿占68.88%,对照组患儿占42.22%(P <0.01);其总体疗效,治疗组显愈率为84.44%,对照组为64.4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退热率为在退热效果及伴发症治疗上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0105)。

结论 “热立清擦剂”使用安全,易为患儿接受,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良药。

关 键 词: 中医儿科学;感冒发热;热立清擦剂;穴位疗法
中图分类号: R27215;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20668(2003)0420008202 感冒发热是儿科急诊常见病症,为探寻疗效可靠,且速效安全的中医药制剂,是儿科中医临床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我们采用自制“热立清擦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治疗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资料90例患儿均系绵阳市中医药研究所门诊或住院病例。

男性49例,女性按41例。

年龄<6月者2例,>6月<1岁者4例,1~2岁者38例,3~6岁者27例,>6岁者19例。

病程<2天者24例,2~3天者66例。

其中:治疗组年龄<6月者1例,>6月<~1岁者3例,1~2岁者20例,3~6岁者12例,>6岁者9例。

病程<2天者11例,2~3天者34例。

对照组年龄<6月者1例,>6月<~1岁者1例,1~2岁者18例,3~6岁者15例,>6岁者10例。

病程<2天者13例,2~3天者32例。

1.2 诊断与入选标准1.2.1 中医诊断标准
中医病名与证候,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1994年拟定)[1]进行诊断。

1.2.2 西医诊断标准
依据全国防治感冒科研协作座谈会标准议[1]
进行诊断。

1.2.3 纳入标准
(1)符合西医诊断标准;(2)符合中医证候诊断
标准;(3)病程≤3天。

1.2.4 排除标准
(1)重度营养不良,或伴有其它心血管、肝、肾和
造血系统等严重全身性疾病患者和精神病患者。

本资料例全部符合上述标准,其中:中医辨证属风热型41例,外寒里热型者49例。

按就诊顺序,随机将入选病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其中:治疗组45例中男性24例,女性21例;对照组45例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

1.3 临床症状与体征
两组患儿均有程度不同的发热,鼻塞,流涕,咽喉红肿,咳嗽等。

其中:治疗组体温>37.5℃<38℃者15例;38~39℃者21例;>39℃者9例。

对照组体温>37.5℃<38℃者16例;38~39℃者19例;>39℃者10例。

1.4 实验室检查
全部患儿均查血常规,其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均正常者,治疗组12例;对照组15例;白细胞总数>10×109/L 、中性粒细胞>70%者,治疗组22例,对照组21例;单纯中性粒细胞>70%者,治疗组11例,对照组9例。

部分住院患儿
进行肝、肾功能检查均正常。


8・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以“热立清擦剂”外擦。

本方为自拟方,由绵阳市中医药研究所制剂室制成。

药物:葛根、青蒿、柴胡、大黄、冰片和薄荷油等药物。

制法:将含挥发油的药品采用蒸馏法撮挥发油;其它药物以95%酒精浸泡1周,药渣再煎煮取汁,与酒精浸泡液混合,加入挥发油,酒精浓度控制在45%,分装为100mL/瓶(含生药100g)的制剂。

用法:以消毒棉签蘸药液适量外擦大椎、风池、曲池、合谷、鱼际、神阙、涌泉等穴,每6h1次。

2.2 对照组
每天肌肉注射“柴胡注射液”(山西芮城制药厂生产),2mL/支。

<1岁者每次1/3支;1~2岁,每次1/2支;3~6岁每次2/3支;>6岁,每次1支。

每天2次。

两组患儿均可进行常规对症及支持治疗,均不用其它退热药。

3 疗效观察
3.1 疗效标准
参照文献[1]标准,用以下标准进行疗效判定:即:(1)临床痊愈:用药4~28h内体温恢复正常(腋温37℃,不再回味升)。

(2)显效:用药24~48h内体温恢复正常。

(3)有效:用药48~72h体温恢复正常。

(4)无效:用药72h以上体温不降,病情发展者。

3.2 观察结果
分别于给药后0.5h、1h各测体温1次,以后每2~4h测1次,以体温下降≥0.5℃为起效效标准,直至观察到72h,并观察体温波动及有无不良反应。

(1)起效时间与24h内退热1℃效的治疗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退热起效时间与24h体温下降1℃的
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0.5h1h累计1h24h内体温下降1℃治疗组4517(37.78)#20(44.44)37(82.22)#31(68.88)33
对照组4519(42.22)16(35.56)35(77.78)19(42.22)
#两组间比较,P>0.05;33两组间比较,P<0.01。

(2)总疗效分析:见表2。

表2 两组总疗效比较例(%)
组别例数治愈显效有效无效
治疗组4523(51.11)315(33.33)36(13.33)1(2.22)
对照组4517(37.78)12(26.66)14(31.11)2(4.44)
3两组间比较,P<0.05。

4 讨论
小儿外感发热系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约占门诊人数的34.4%~60.2%,病原学筛查证实90%为病毒感染。

据统计呼吸道病毒感染中90%患儿表现有发热症状[2]。

在目前临床使用的退热药中,西药疗效肯定,但口服药大多有胃肠道反应,在退热同时,多数药物还有较强的发汗作用,对小儿康复有一定影响。

肌肉注射又不易被患儿接受,且不便于家庭使用。

中药内服退热剂大多为苦寒之品,易伤患儿脾阳,又因其药味苦涩,小儿难以接受,家长喂药常遇到较大阻力。

中医外治法是祖国医学的独特用药方法,历史悠久,倍受历代医家推崇。

笔者研制的“热立清擦剂”的目的,即是要探寻一种临床疗效好,见效快,副作用小,使用方便,易于被患儿和家长接受的有效外用退热剂。

柴胡注射液为目前学术界公认,并临床医师被广泛应用的药物退热剂,故本资料以柴胡注射液为对照,与“热力清擦剂”作对照。

从表1知,治疗组与对照组0.5h及1h累计退热的起效时间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两组退热起效时间相近。

但在累计的24h体温下降的对照中,两组疗效之差异却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在24h内体温下降1℃的疗效高于对照组。

从表2可知,两组总体疗效之治愈率与显效率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退热疗效优于对照组。

历代医家对小儿发热论述较多,钱乙《小儿药证直诀》述,小儿发热“风热居多”;王肯堂《幼科证治准绳》述“小儿之病,惟热居多”。

临床观察亦证实小儿发热多属表、属实、属热。

“热立清擦剂”具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其配方中的主要药物据具有抗菌、抗病毒、退热作用。

该制剂通过对神阙、涌泉、大椎、风池、曲池、合谷、鱼际等穴位的刺激,由经络传输,使药性直达病所,从而调整机体功能,祛邪却病。

皮肤给药使药物直接进入血循环,避免了药物对胃肠道的不良剌激,同时也增强药物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科技出版社,2003.260.
2 汪永红,时毓民,蔡国琴,等1小儿退热灵药理作用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00,27(7):320.
(收稿日期:2003205229)

9

第4期刘晓东等 “热立清擦剂”对小儿外感发热退热疗效的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