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P波异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2017继续医学教育冠心病相关心电图表现与鉴别诊断答案
冠心病相关心电图表现与鉴别诊断1、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改变为:(A)A.有关导联ST段抬高B.有关导联ST段压低C.有关导联T波倒置D.有关导联T波高耸2、冠心病心绞痛的心电图表现哪项不正确:(D)A.非特异性ST-T改变B.静息心电图半数以上正常C.发作时原倒置T波可以直立D.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可以出现Q波的主要依据之一3、关于心电图的价值,下列哪项不正确:(D)A.能确诊心律失常B.能确诊心肌梗塞C.辅助诊断房室肥大D.能反映心功能状态4、关于心电图临床诊断价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A.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的分析和诊断具有肯定的临床价值B.心电图对心肌梗死的诊断和定位有重要价值C.心电图可确诊房室肥大D.心电图可发现某些遗传性离子通道病有重要作用5、怀疑患者有急性下壁心肌梗死时,常规心电图记录应加做:(D)A.头胸导联B.V3R~V5R 导联C.V7~V9导联D.V3R~V5R导联和V7~V9导联6、患者明确诊断为慢性肺心病,给其进行心电图检查时,不能发现的是:(A)A.Rv1+Sv5>2.5mVB.顺时针转位C.低电压D.V1、V2、V3,出现QS波7、患者男性,51岁,发作性胸痛,向左上臂及左颈部放射。
心电图:显示患者有胸痛症状时心电图ST段出现动态改变,Ⅰ、V3~V6、Ⅱ、Ⅲ、aVF导联ST段水平型下移0.1~0.3mV,应诊断为:(A)A.心肌缺血B.变异型心绞痛C.急性前壁心肌梗死D.早期复极综合征8、急性心肌梗塞时,对诊断最有价值的心电图改变是:(C)A.Q波>同导联R波1/5B.T波倒置0.2mVC.病理性Q波伴ST段呈弓背向上型抬高,与T波形成单向曲线D.频发室性早搏9、急性心肌梗死早期(24小时内)死亡的主要原因:(D)A.心脏破裂B.心力衰竭C.低血压休克D.心律失常10、急性心肌梗死最早期的心电图改变是:(A)A.ST段明显抬高,呈弓背向上的单向曲线B.出现异常Q波和ST段抬高C.出现异常Q波,ST段抬高或T波倒置D.T波高耸11、慢性肺心病患者心电图检查结果,错误的是:(D)A.低电压B.电轴右偏、重度顺钟向转位C.肺型P波D.V4~V6出现酷似陈旧性心肌梗死图形的QS波12、男性,24岁,心电图诊断为早期复极综合征。
临床心电学基本知识汇总
T波
定义:T波代表心 室快速复极时的电 位变化
正常形态:呈两肢 不对称前半部斜度 较平缓而后半部斜 度较陡
影响因素:心率快 慢、心室的除极状 态和心室的体积改 变等
临床意义:T波异 常是心肌缺血、心 肌梗死的重要标志 之一
QT间期
QT间期是心电图的一个组成部分表示心室肌细胞从开始复极化到完全复极化所需要的时间。
定义:QRS波群代表一个心搏周期 中的电激动过程是心电图中最重要 的部分。
QRS波群
意义:QRS波群的形态、大小、时 间等特征对于诊断心律失常、心肌 梗死等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பைடு நூலகம்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组成:QRS波群由一个或多个R波 组成其前常有Q波或QS波后常有S 波。
影响因素:QRS波群的形态和时间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心脏的解剖结 构、生理状态、药物作用等。
,
汇报人:
目录
心电的产生原理
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
心肌细胞的电兴奋过程
心电向全身的传播
心电的记录和测量
心电信号的采集与记录
心电信号采集 方法:通过电 极采集心脏电
位变化信号
采集部位:通 常在体表特定 部位贴放电极
片
采集设备:心 电图机或其它
相关设备
记录方式:将 采集到的心电 信号以波形图 形式记录下来
QT间期的长短与心率的快慢密切相关心率越快QT间期越短;心率越慢QT间期越长。 QT间期的延长或缩短可能提示某些心脏疾病如QT间期延长可能与某些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 征有关。
QT间期的测量和评估对于临床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常规导联
Ⅰ导联:标准肢体导联之一正极置于左上肢负极置于右上肢 Ⅱ导联:标准肢体导联之一正极置于左下肢负极置于右上肢 Ⅲ导联:标准肢体导联之一正极置于左下肢负极置于左上肢 VR导联:加压肢体导联之一正极置于右上肢负极置于左上肢和左下肢
心脏肥大心电图图解课件
冠状T(肥厚性心肌病)
扩心患者: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频发插 入性室早
冠心病
心室肌的血供 前降支:左室前间壁、前壁、侧壁
左冠回旋支:下壁、高侧壁
右冠:右室、下壁、正后壁
慢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ST段压低:心内膜下的心肌损伤型改变
水平型、下斜型 T波改变:低平、切迹、双峰、
双向或倒置(或冠状T)
U波改变:负正双向或倒置
T波改变:本图为冠心 病患者的一次心电图。 I、aVL、V5~V6导联 倒置,V4导联正负 双向。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U波倒置:本图V4-V6导联的U 波倒置深达0.1mV~ 0.15mV,V3呈负正双向。同时有 V4-V6导联ST段近水平压低 0.1mV~0.15 mV ,V2~V6导联的T波呈两肢对 称的尖形(缺血性T波)
左心室肥大 伴劳损:患者有高 血压病史十多年, RV5=5.6mV,SV1 =1.7mV,多数R波 为主导联ST段呈 下斜型压低 0.05~0.4mV,T波倒 置,S波为主导联 ST段抬高,T波正 向,PtfV1=0.10mm.s。
舒张期负荷过重 型左心室肥大: 该患者为主动脉 瓣关闭不全,有 显著的舒张期返 流,致左心室明 显扩大、舒张期 负荷过重。表现 为显著左室高电 压,RV6> RV5,ST段凹面 上抬,T波正向。
心绞痛
典型心绞痛发作时,病变部位显示缺血型ST段下移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表现:
1.ST段抬高伴对应导联ST段压低
2.T波增高
3.QRS波群改变:R波增高、变宽及S波减小
4.可有U波倒置
5.心律失常
变异型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短,鉴别与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
急性心肌梗塞心电图的基本形式 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复极时间延长、冠状T的出现 损伤型心电图改变:ST段抬高(外膜)或压低(内膜)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电图诊断标准房室肥大一,左心房肥大(Left Atrial Hypertrophy)●I、II、aVL、V4~V6导联上,P波增宽,时间>0.11秒;●P波顶部有切迹,呈双峰型,峰距≥0.04秒,称为“二尖瓣”型P波;●PTF-V1≤-0.04毫米.秒。
二,右心房肥大(Right Atrial Hypertrophy)●II、III、aVF导联上,P波高尖,电压>0.25mV,又称为“肺型P波”;●I、aVL导联P波低平或倒置;●V1、V2导联P波,多高尖耸立,少数低平或倒置;●P波时间正常。
注解:“二尖瓣P波”并非只见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的病人也不一定全部显示此种图形特征。
“肺型P波”虽多见于肺部疾患所致右房肥大,但在晚期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也常可见到。
所以作为心房肥大的定位诊断,仍需要结合其它改变及临床资料来肯定诊断。
目前采用一种简便而实用的鉴别方法是测量P/P-R段比值。
此比值在1.0~1.6范围内为正常,如左心房肥大者,因P波时间延长,故此比值大于1.6,右心房肥大者,此比值小于1.0,但尚须结合病史等综合判断。
三,左心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RI>1.5mV, RavL>1.2mV,RavF>2.0mV,或RI+SIII>2.5mV,RV5>2.5mV,SV1+RV5≥3.5mV(女),4.0mV(男)●QRS综合波时间延长,可达0.10~0.11秒;●V1、V5、V6导联T波呈低平、双向或倒置,S-T段下移>0.05mV;●心电轴左偏。
注解:原有的一项即V5导联的V AT>0.05秒,现有学者认为这个概念并不正确,实际在左心室肥大的诊断中非常有限,故可删除这项标准。
如临床无引致左心室肥大的疾病存在,心电图仅有QRS综合波V5电压增高,或平均电轴轻度左偏时,只能作出QRS综合波高电压或电轴左偏的诊断,当见于青年人和儿童一般无病理意义。
另外要注意和不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左心室肥大伴左前分支传导阻滞的鉴别。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和解读方法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和解读方法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检测心脏功能的一种常用方法。
在心电图上,不同的波形代表了心脏在不同阶段的电活动,通过对波形的解读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心脏疾病,评估患者的心脏健康状况。
下面是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和解读方法。
1. P波:P波是心房除极的电活动,代表了心房的收缩。
正常情况下,P波应为向上的波形,持续时间应该小于0.12秒。
如果P波呈现异常形态或存在P波消失,则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心房扩大、心房颤动等问题。
2. PR间期:PR间期是从P波开始到QRS波群开始的时间,反映了心房传导到心室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PR间期应为0.12-0.20秒。
在某些心脏疾病中,PR 间期可能会延长,表示心房与心室传导存在问题。
3. QRS波群:QRS波群是心室除极的电活动,代表了心室的收缩。
正常情况下,QRS波群应为向下的波形,持续时间一般在0.06-0.10秒之间。
如果QRS波群呈现异常形态,可能表示存在心室肥大、束支传导阻滞等疾病。
4. ST段:ST段标志着心室收缩结束到复极开始的时间,反映了心室肌肉的缺血或损伤情况。
正常情况下,ST段应在等电位线上,如果ST段呈现抬高或压低的情况,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问题。
5. T波:T波是心室复极的电活动,代表了心室的充分复极和恢复。
正常情况下,T波应为向上的波形,如果T波呈现异常形态,可能表示心室电解负荷失衡、电解负荷异常等问题。
6. QT间期:QT间期是从QRS波群开始到T波结束的时间,代表了心室的去极化和复极化。
正常情况下,QT间期应根据心率进行校正,并且男性和女性的标准有所区别。
如果QT间期延长,可能表示患者存在心动过缓、心肌炎等问题。
解读心电图的方法:1. 观察整体波形特征:首先需要观察整个心电图的波形特征,包括是否存在异常形态、是否有漏搏或心律失常等。
这些整体特征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心脏疾病。
2. 计算各个间期的时间:根据心电图上的标尺,可以精确测量P波、PR间期、QRS波群、ST段、T波、QT间期等的时间长度。
浅谈P波异常的鉴别诊断和临床意义
可使 P向量环 发生 变化 ,心 电 图表现 为 0.25mV,若 某 些 导 联 P 波 振 幅 > 单纯 P波矮 小没 有临 床意 义 ,但是
P波形 态 、时 限异 常 。可见 激 动 的起 源 0.25mY,可认为 P波振 幅增 高。心 电图 正常窦 性 P波 不 应 该 消 失 ,更 不 应 该
- 0.04mm ·8,P电轴左偏 ,I、aVL导联 置 、低平或正 负双 向 ,在 V。导 联上 P波 窦室 传 导。心 电 图表 现 P波矮 小 以至
P波直立 。常见于 以下情况 。
呈 负 向 或 负 正 双 向, PTFv。< 消失 。
1.1 风 湿性 心脏 病——二 尖瓣狭 窄 一 0.03ram ·S,P 额 面 电 轴 +60。一 3.2 P波被 QnS—T波群掩盖 当激动 多在导 联 I、Ⅱ、aVL、aVR 出现 P波增 +9o。,同时伴有肺 心病的其他心 电 图表 传至房室交界区时,若正值后者处于前 宽、双峰 P波 ,称二尖瓣 P波。此外 尚有 现 ;② 先天性 心脏病 ,如肺 动脉 口狭 窄 、 一 个激动 的绝 对 不应期 中 ,则 此 P波的
间束传 导障碍。
尖 ,aVL导 联 P波直 立 ,V。导 联 P波直 时 ,该区正处于前激动的相对 不应期 中 ,
1.2 心肌梗 死 心 电 图可在 与梗 死相 立 、高尖 ,振幅 ≥0.20mV,P额 面 电轴在 则表现 P—R间期 延 长。P波 可能落 入
关 的导 联上 出现 P波增 宽 ,但 增宽 不 明 +6O。一一30。之间 。
间束 和房 间束 ,心 房除极 所产 生 的电位 下 ,出现 间歇 性 P波增宽 、双 峰、后 峰高 肌肌球 蛋 白的合 成 使 心 房应 激 性 加 强
心电图P波变异性分析
心电图P波变异性分析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简称ECG)是一种通过测量心脏电活动记录来评估心脏健康的常见检查方法。
其中P波是心电图中的一个重要波形,代表心房收缩的电活动。
P波的变异性可以反映心脏的功能状态和潜在疾病风险。
因此,对心电图P波变异性进行分析和评估对于判断心脏健康至关重要。
P波的变异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P波形态:正常情况下,P波应该是直立的、圆顶型的,代表心房电活动的始动。
但是在一些心脏病或其他疾病情况下,P波形态可能会发生变化。
例如,P 波增宽、增高、减低、倒置等,这些变化都可能是某种心脏问题的表现。
2. P波时长:正常情况下,P波的时长一般是0.06-0.10秒。
如果P波变长或变短超出了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心房电活动存在异常,如房颤、房性心动过速等。
3. P波振幅:P波的振幅表示心房电活动的强度。
正常情况下,P波的振幅应该在0.25mV以下。
如果P波振幅增高或减低超出正常范围,可能意味着心脏存在问题,如心房肥大、心脏疾病等。
4. P波间期:P波间期是指相邻两个P波之间的时间间隔。
正常情况下,P波间期应该基本相等,说明心房节律正常。
如果P波间期不规则,可能是房性心律失常的表现。
另外,P波间期过短或过长也可能是某种心脏问题的信号。
通过对心电图P波变异性的分析,可以提供以下信息:1. 心脏健康状况:P波变异性分析可以评估心房电活动是否正常,判断是否存在房颤、房性心动过速等疾病。
通过监测P波的形态、时长、振幅和间期,可以及时发现心脏问题,为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2. 心脏病风险预测:心电图P波变异性与心脏疾病的风险密切相关。
一些研究表明,P波变异性异常与心房颤动、心脏瓣膜病、心肌梗死等心脏疾病的发病风险增加有关。
通过对P波的变异性进行分析,可以预测个体患心脏疾病的概率,及早进行干预和治疗,降低疾病风险。
3. 疾病诊断和监测:P波变异性分析可以帮助医生对心律失常等疾病进行诊断和监测。
心电图诊断标准
心电图诊断标准心电图诊断标准房室肥大一,左心房肥大(Left Atrial Hypertrophy)●I、II、aVL、V4~V6导联上,P波增宽,时间>0.11秒;●P波顶部有切迹,呈双峰型,峰距≥0.04秒,称为“二尖瓣”型P波;●PTF-V1≤-0.04毫米.秒。
二,右心房肥大(Right Atrial Hypertrophy)●II、III、aVF导联上,P波高尖,电压>0.25mV,又称为“肺型P波”;●I、aVL导联P波低平或倒置;●V1、V2导联P波,多高尖耸立,少数低平或倒置;●P波时间正常。
注解:“二尖瓣P波”并非只见于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的病人也不一定全部显示此种图形特征。
“肺型P波”虽多见于肺部疾患所致右房肥大,但在晚期风湿性二尖瓣狭窄病人也常可见到。
所以作为心房肥大的定位诊断,仍需要结合其它改变及临床资料来肯定诊断。
目前采用一种简便而实用的鉴别方法是测量P/P-R段比值。
此比值在1.0~1.6范围内为正常,如左心房肥大者,因P波时间延长,故此比值大于1.6,右心房肥大者,此比值小于1.0,但尚须结合病史等综合判断。
三,左心室肥大(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RI>1.5mV, RavL>1.2mV,RavF>2.0mV,或RI+SIII>2.5mV,RV5>2.5mV,SV1+RV5≥3.5mV(女),4.0mV(男)●QRS综合波时间延长,可达0.10~0.11秒;●V1、V5、V6导联T波呈低平、双向或倒置,S-T段下移>0.05mV;●心电轴左偏。
注解:原有的一项即V5导联的V AT>0.05秒,现有学者认为这个概念并不正确,实际在左心室肥大的诊断中非常有限,故可删除这项标准。
如临床无引致左心室肥大的疾病存在,心电图仅有QRS综合波V5电压增高,或平均电轴轻度左偏时,只能作出QRS综合波高电压或电轴左偏的诊断,当见于青年人和儿童一般无病理意义。
心电图中的P波与QRS波形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心电图中的P波与QRS波形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心电图是一种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工具,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的变化来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血管疾病。
其中,P波和QRS波形是心电图中重要的特征波形,它们的形态和时间间隔可以提供有关心脏传导系统的信息,并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P波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P波是心房除极过程所产生的电流在心电图上的表现形式,代表心房的兴奋和收缩。
正常情况下,P波应该是呈现幅度逐渐增加、呈尖峰状或圆顶状的波形,持续时间一般为0.08秒或更短。
P波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心房肌的病变、传导障碍或其他疾病有关。
当P波呈现异常形态时,可以提示存在心房肌的病变。
比如,P波振幅增高可能与右心房扩大有关,而P波振幅降低则可能与心房肌纤维化造成的传导延迟有关。
此外,P波终末部的形态改变可能与心房肌缺血、心房肌梗死或电解质紊乱等疾病有关。
因此,通过分析P波的形态和振幅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心房肌的状况,并帮助诊断相关的心血管疾病。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QRS波形的特征和临床意义。
QRS波形是心室除极过程所产生的电流在心电图上的表现形式,代表心室的兴奋和收缩。
正常情况下,QRS波形应呈现一个向下的Q波、一个向上的R波和一个向下的S波,持续时间通常为0.08秒至0.1秒。
QRS波形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心室肌的病变、心室内传导障碍或其他疾病有关。
当QRS波形发生异常时,可以提示存在心室肌的病变。
比如,QRS波的振幅增高可能与左心室肥厚有关,而QRS波的振幅降低则可能与心室肌萎缩、纤维化或传导延迟有关。
此外,QRS波的宽度增加可能与心室内传导阻滞有关,如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等。
因此,通过分析QRS波形的形态和振幅变化,可以初步判断心室肌的状况,并帮助诊断相关的心血管疾病。
除了形态和振幅变化,P波和QRS波之间的时间间隔也提供了重要的临床信息。
正常情况下,P波与QRS波之间的时间间隔应在0.12秒至0.2秒之间。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分析
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及其临床意义分析心电图波形是临床上用于评估心脏功能和诊断心血管疾病常用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通过观察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我们可以判断心脏的电传导情况、心律和心肌梗死等心脏病变的存在与程度。
下面将对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及其临床意义进行分析。
1. P波:P波是由心房除极产生的电势波。
正常情况下,P波应呈现一个正向的、圆顶和圆底的形态。
P波的持续时间通常在0.08秒以内,高度在2.5毫伏左右。
异常P波可能表现为延长、增高或变形,这可能是心房扩大、心肌梗死或传导异常的表现。
2. PR间期:PR间期是指P波开始到QRS波群起始的时间间隔,反映了心脏房室传导时间。
正常PR间期在0.12-0.20秒之间。
若PR间期延长可能表明房室传导延迟,如房室传导阻滞。
若PR间期缩短可能表明房室旁道传导。
3. QRS波群:QRS波群用于评估心室的除极情况。
QRS波群通常应该小于0.12秒,呈现一个向下的Q波、一个向上的R波和一个向下的S波。
QRS波群的增宽可能表明室内传导系统的异常,如束支传导阻滞。
而QRS波群增高可能是心机梗死的表现。
4. ST段:ST段在QRS波群结束到T波开始之间。
ST段的形态通常应该是水平或稍微上斜的。
若ST段呈现抬高或下降的情况可能是心肌缺血或损伤的表现。
5. T波:T波代表心室的复极过程。
T波应该是圆顶和圆底的,与QRS波群形态相反。
正常情况下,T波的振幅不应该超过QRS波群振幅的一半。
异常T波可能表明心绞痛、心肌梗死或电解质紊乱等疾病的存在。
6. QT间期:QT间期是指心室起搏至复极的完全过程,它是室颤和室速的易感性指标。
正常情况下,QT间期在男性小于0.44秒,女性小于0.46秒。
若QT间期延长可能会导致心室心律失常的风险增加。
通过对心电图波形的基本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我们能够了解心脏的除极传导情况、心律状态以及心肌的缺血和损伤情况。
这对于诊断心血管疾病和制定个体化的治疗计划具有重要意义。
常见心电图异常与正常波形比较
常见心电图异常与正常波形比较心电图是评估心脏功能和健康状况的重要工具之一。
通过观察心电图波形的特点和异常变化,医生可以判断心脏是否正常工作,诊断心脏疾病,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本文将对常见心电图异常与正常波形进行比较,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心电图的诊断意义。
一、正常心电图波形1. P波:代表心房收缩的电信号,通常是正弦波形,其幅度一般不超过2.5毫伏(mV)。
2. PR间期:即P波至QRS波群的间隔时间,正常范围为0.12-0.20秒。
3. QRS波群:代表心室收缩的电信号,通常为尖峰或宽波形,其持续时间一般在0.06-0.10秒之间。
QRS波群的形态、幅度和方向可根据不同导联的特点进行评估。
4. ST段:位于QRS波群和T波之间的水平线段,正常情况下应处于基线水平或略微上抬或下沉。
5. T波:代表心室复极的电信号,通常为尖钝或圆顶形态,其持续时间应≤0.24秒。
6. QT间期:从QRS波群起点到T波终点的时间跨度,可用于评估心室去极化过程的时间。
二、常见心电图异常波形1. 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心房电活动紊乱,P波消失,代之以快速、无规律的心房颤动波形。
2. 心房扑动(Atrial Flutter):心房电活动快速有规律,产生“锯齿状”P波,通常以2:1, 3:1或4:1的比例与心室收缩(QRS波群)进行传导。
3. 心室早搏(Premature Ventricular Contractions,PVC):心室提前收缩,P波消失,QRS波群宽于正常,常伴有明显的较大T波。
4. 心室颤动(Ventricular Fibrillation):心室电活动紊乱,无规律、无节律的波形,且QRS波群无法识别。
5. 房室传导阻滞(Atrioventricular Block):包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阻滞程度不同,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也会出现相应的改变。
P波多变性机理及鉴别诊断
性的逆行 P 波; 8 、窦房结区游走节律; 9 、心房
的反复搏动;10、心房内差异传导。
以上几种类型的 P 波,我们重点给以关注的
是1、2、7、8、10四类,尤其是窦性P波的变异。
三、P波多变性的解剖学、组织学 及电生理学基础
P波形态的多变,主要受心房的解剖学、组织学及电生 理特征影响。 1、心房的解剖学结构:心房的解剖学结构与心室差 异极大,心房内的孔穴较多,与大血管的连接复杂,这就 导致心房的几何形状极不规则,同时使心房肌的连续性及 连接方式在不同的方向上相差很大,心耳的突出结构更加 剧了这种不规则性。心房异构现象可引起心房结构的严重 变异及窦房结位置变异,甚至窦房结缺失,导致P波形态 发生重大的变化(详见“心房异构与心电图”专题讲座)。
(4)间断出现的P电轴左偏≥-60°,PⅡ、Ⅲ、
avF倒置,PavR直立,P-R间期正常。
鉴别要点:
①同(2)、①,其机理系窦房结尾部向下延 伸,,主导节律游走至尾部所致。 ②同(2)、②。
(5)持续或间断出现的P电轴右偏在+100°
- +180°之间, PⅠ 平坦或轻度倒置, PⅡ 、 Ⅲ 、 avF
个界限模糊的区域,称它为“窦房结区”似乎更
为确切。窦房结的P细胞常常向心房肌内延伸分布。 由于个体差异的因素,在部份心脏个体中,窦房 结尾部的P细胞甚至可以延伸至下腔静脉口,即自 上
腔静脉口沿界沟向下延伸,不难理解,当主导
节律由窦房结上部移行至下部时,此时心房的
除极程序就会由下至上进行,从而使P波方向
②若在吸闭气试验中P-P不变,或变化<30ms且P波形
态无变化,则无论P-R是否正常,则可认定为交界性心律。
(2)间断出现的PⅡ、Ⅲ、avF、倒置,
心电图异常波形分析与识别
心电图异常波形分析与识别心电图是一种反映心脏电活动的图形,对于诊断心脏疾病具有重要价值。
在正常情况下,心电图的波形呈现规律且有规律的变化。
然而,有些心电图呈现异常波形,可能是病理性的信号,需要进行及时分析与识别。
心电图异常波形分析与识别是通过对心电图波形进行分析,判断是否存在异常信号,并进一步辨别异常信号的类型和特征。
这种分析的目的是发现心脏疾病、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疾病的预警信号,为医生提供诊断和治疗的参考。
常见的心电图异常波形包括以下几种:1. 心律失常波形:心律失常是指心脏搏动节律的异常变化,包括心动过快(心律过速)、心动过慢(心律过缓)、心律不齐、室上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律失常等。
心律失常波形的特征是心电图上R波的形态、R-R间期的变化以及QRS波群的宽窄等。
2. 心肌缺血波形:心肌缺血是指心肌由于供血不足而导致的患处缺氧。
心肌缺血波形的特征是T 波倒置、ST段抬高、ST段压低或出现降低,以及Q波的深度等。
3. 心脏传导阻滞波形:心脏传导阻滞是指心脏搏动的传导系统发生异常,导致心脏节律出现中断或传导延迟。
常见的心脏传导阻滞包括一度房室传导阻滞、二度房室传导阻滞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
心脏传导阻滞波形的特征是P波或QRS波群缺失、P波和QRS波群之间的时间间隔延长等。
对于心电图异常波形的分析与识别,需要依靠计算机辅助技术和专业医生的经验判断。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心电图异常波形分析与识别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通过使用深度学习和模式识别算法,研究人员可以将大量的心电图数据输入计算机模型,从中学习和挖掘出心电图异常波形的规律和特征,进一步提高识别的准确率和效率。
除了计算机辅助技术,医生的经验和专业知识仍然是心电图异常波形分析与识别的重要依据。
医生需要对心电图数据进行系统的观察和分析,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综合判断和确定心电图异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因此,医生的专业培训和经验积累对心电图异常波形分析与识别至关重要,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只是辅助工具。
6种心率失常心电图总结
6种心率失常心电图总结心电图是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检测心脏功能的一种方法。
心率失常是指心脏的节律异常,这可能会导致心脏无法有效地泵血并影响身体的正常功能。
在心电图上,不同类型的心率失常表现出特定的心电图特征,可以帮助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本文将总结六种常见的心率失常心电图,并进行简要的讨论。
1. 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律不齐是指窦房结发放起搏信号的间隔不规则。
在心电图上,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为窦性P波的形态和间期多变,R-R间期的长度不一致。
常见的窦性心律不齐有窦性心律不齐和上行进程的窦性心律不齐。
窦性心律不齐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与呼吸和体位变化相关。
然而,当窦性心律不齐出现在休息情况下,并伴随症状,如心悸、头晕等,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和治疗。
2. 窦性停搏窦性停搏是指窦房结停止发放起搏信号,导致心脏暂时停搏。
在心电图上,窦性停搏表现为连续的P波缺失,R-R间期的延长。
停搏持续时间一般为2秒以上。
窦性停搏常见于年老体弱、冠心病等心脏病患者,并且经常与窦房结功能不全有关。
对于频繁发作或持续时间较长的窦性停搏,可能需要安装人工起搏器以确保心脏的正常节律。
3. 房性心律不齐房性心律不齐是指心脏的起搏点位于心房而非窦房结,导致心脏节律失常。
在心电图上,房性心律不齐表现为心率不规则,P波形态不一致,P-P间期的长度不一致。
房性心律不齐通常与窦房结功能不全有关,常见于冠心病、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
具体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病因和临床症状,可能包括药物治疗、心脏消融术或人工起搏器植入。
4. 房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动过速是指心脏起搏点位于心房,导致心脏节律过快。
在心电图上,房性心动过速表现为心率增快,P波形态异常,P波可能合并在QRS波群中。
房性心动过速常见于年轻人,通常是窦房结功能正常但心房自律性增强导致的结果。
在对症状明显或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中,可能需要药物治疗或消融术来恢复正常的心律。
5. 室性心律不齐室性心律不齐是指心脏的起搏点位于室室部位,而非窦房结或者房室结,导致心脏节律异常。
护理人员常见异常心电图的识别及处理方法副本
鼓励:鼓励患者积极配合 治疗,增强其信心和勇气
陪伴:陪伴患者度过难关, 给予其温暖和关爱
引导:引导患者进行自我 调节,如深呼吸、冥想等, 缓解其紧张情绪
教育:向患者普及健康知 识,提高其自我保健意识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室性心律失常
定义:心室起源的异常心律 症状:心悸、胸闷、头晕、乏力等 原因:心肌缺血、缺氧、电解质紊乱等 处理方法:药物治疗、电复律、射频消融等
传导阻滞
概念:心脏传导系 统的异常,导致心 脏跳动不规则
症状:心悸、胸 闷、气短等
原因:心肌炎、 心肌病、先天性 心脏病等
处理方法:药物 治疗、心脏起搏 器植入等
05 护理人员对异常心
电图的日常监测与 报告
心电图监测的重要性
及时发现异常心电图:通过日常监测,及时发现异常心电图,为及时处理提供依据 预防心律失常:通过日常监测,及时发现心律失常,预防心律失常的发生 提高护理质量:通过日常监测,提高护理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提高患者满意度:通过日常监测,提高患者满意度,增强患者对护理人员的信任
心电图监测的操作规范
异常心电图的报告流程
发现异常心电图:在患者出现异常心电图时,护理人员应及时发现并记录。 报告异常心电图:护理人员应将异常心电图报告给医生,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记录异常心电图:护理人员应将异常心电图记录在患者的病历中,以便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处理异常心电图:护理人员应根据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对异常心电图进行相应的处理。
患者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规律作息、合理饮食等 避免过度劳累和紧张,保持心情愉快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遵医嘱按时服药,避免擅自停药或更改剂量 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避免孤独和抑郁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v1导联p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v1导联p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摘要:
一、导联p 波倒置的定义与常见原因
二、导联p 波倒置在临床上的表现
三、导联p 波倒置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四、导联p 波倒置的治疗方法与预后
五、总结
正文:
心脏的电生理活动可以通过心电图(ECG)来反映,而ECG 上的P 波代表了心房的激动。
在某些情况下,ECG 上会出现导联P 波倒置的现象,这通常意味着心房激动的异常传播。
下面,我们将详细讨论导联P 波倒置的临床意义。
首先,导联P 波倒置的定义是指在ECG 上,P 波的形态在特定导联中呈现负向振幅。
常见的原因包括心脏传导系统的异常、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电解质紊乱等。
在临床上,导联P 波倒置可能表现为心律失常、晕厥、胸痛等症状。
心律失常是最常见的表现,包括房性早搏、房颤、房扑等。
此外,还可能出现心脏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症等。
在诊断导联P 波倒置时,医生通常会结合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其他相关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
需要与室性早搏、室上性心动过速等进行鉴别诊断。
针对导联P 波倒置的治疗,取决于其原因和临床表现。
例如,如果是由
电解质紊乱引起的,需要纠正电解质失衡;如果是心脏瓣膜病或心肌病引起的,需要针对性地进行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
总之,导联P 波倒置在心电图上是一种异常现象,可能预示着心脏传导系统或心房功能存在问题。
对于出现导联P 波倒置的患者,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检查和诊断,并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最新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诊断与鉴别
心律失常心电图分析诊断与鉴别诊断卢龙县医院王仁友一、常规导联心电图心律失常的分析:对疑有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首先肯定有无心律失常存在,其次要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最后尽可能找出病因。
当心电图出现以下改变时应考虑心律失常的存在:1、心率>120次/分或低于40次/分;2、P.QRS波单个或多个提早出现或延迟出现;3、P或QRS波形态改变;4、P波与QRS之间的关系改变;5、P或QRS节律不齐;6、无心房活动;一、常规导联心电图心律失常的分析•对疑有心律失常的心电图,首先肯定有无心律失常存在,其次要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最后尽可能找出病因。
当心电图出现以下改变时应考虑心律失常的存在:•1、心率>120次/分或低于40次/分;•2、P.QRS波单个或多个提早出现或延迟出现;•3、P或QRS波形态改变;•4、P波与QRS之间的关系改变;•5、P或QRS节律不齐;•6、无心房活动;•当怀疑心律失常存在,应选择P波最清楚导联(一般II或VI)分析,首先应确定基本心律性质,如窦性心律,心房扑动或阵发性房性心动过速,其次应分析不正常的心博以确定心律失常的类型,最后结合临床资料找出最可能病因,以便进行治疗。
•(一)对P波的分析:•心电图的心律失常的分析,应首先从心房活动开始,对P渡的分析,不仅是诊断的第一步,也是关键性的一环,如果对心房活动搞不清楚,则心律失常的诊断总是不够确切的。
•正常情况下,窦房结发出的激动传至心房而产生P波,它就是所谓窦性P波。
窦性P波额面电轴常位于+40~+60°在导联I IIavF 中P波直立,在avR中p倒置,在导联III中一般直立,也可以双向或侧置,在V1导联中P平坦或双向。
•正常窦性心律P-R间期多超过0.12",由于心房异位节律点发出的激动亦可兴奋心房产生P波。
起源于心房下部节律点的P波则可呈逆行型,起源于心房的P波不论形态如何,其P-R间期均超过0.12"。
心电图报告怎么看怎么是显示有问题的[005] (3)
心电图报告怎么看怎么是显示有问题的心电图是评估心脏健康的重要工具之一,它通过记录心脏电活动来检测是否存在心脏疾病或异常。
当心电图显示有问题时,可能需要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讨论如何看心电图报告,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
一、心电图报告的解读常见的心电图报告包括基本心电图、运动心电图和24小时动态心电图。
不同类型的心电图以不同的方式描述结果和指标。
1.基本心电图基本心电图报告是最简单的心电图类型,它提供了关于心脏健康的基本信息。
以下为常见的心电图结果解释:(1)心跳速度正常的心跳速度范围在60-100次/分钟之间。
如果你的心跳速度低于或高于这个范围,则需要进行进一步评估。
(2)心律正常的心律应该是规律且有规律的,也就是说,每个心跳之间的时间应该是相等的。
如果你的心律不正常,则可能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3)心电轴心电轴是指电信号的方向,可以用来评估心脏的大小和形状。
正常的心电轴应该朝下和左。
如果心电轴朝右或向上,可能意味着存在心脏问题。
2.运动心电图运动心电图是在进行体育锻炼时记录的心电图。
它用于评估身体的耐力和健康状况。
以下是解释运动心电图的指标:(1)最大心跳速度这是在体育锻炼期间记录的最高心跳速度。
正常的最大心跳速度应该是220 - 年龄(2)ST段压低或压高ST段是心电图上一个固定的曲线,它通常在心肌缺血时会发生改变。
如果ST段呈现压低或压高的情况,可能意味着存在心脏问题。
3.24小时动态心电图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在与日常活动一起记录的心电图。
它用于评估心脏节律和事件。
以下是24小时动态心电图报告的解释:(1)P波P波是一个心电图上的波,它代表心房收缩。
正常的P波应该是正常的和有规律的。
如果P波异常,则可能存在心脏问题。
(2)QRS间期QRS间期是心脏电信号在心室传导的时间。
正常情况下,QRS间期应该是一致的。
如果QRS间期异常,则可能存在心脏问题。
二、治疗方法如果心电图显示有问题,则通常需要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P波异常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摘要】 P波异常改变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较为常见。
P波为心房除极波,正常P波是窦房结发出的激动,右心房除极构成P波的前半部,左心房除极构成P波的后半部。
心房肌较薄,又存在三条结间束和房间束,心房除极所产生的电位差并不大,整个除极过程也较短,平均0.10s完成。
P波改变是指P波形态、时限、电压的改变,反映心房除极异常、房内传导或激动源的变化。
心房内任何一条或多条房间束或结间束发生阻滞,均可使P向量环发生变化,心电图表现为P 波形态、时限异常。
可见激动的起源和传导途径的异常都可引起P波的异常。
从异常的P波的分析可了解、推测激动的起源及传导途径有无异常,从而有助于临床诊断。
P波异常有以下表现。
【关键词】 P波
P波异常改变在常规心电图检查中较为常见。
P波为心房除极波,正常P波是窦房结发出的激动,右心房除极构成P波的前半部,左心房除极构成P波的后半部。
心房肌较薄,又存在三条结间束和房间束,心房除极所产生的电位差并不大,整个除极过程也较短,平均0.10s 完成。
P波改变是指P波形态、时限、电压的改变,反映心房除极异常、房内传导或激动源的变化。
心房内任何一条或多条房间束或结间束发生阻滞,均可使P向量环发生变化,心电图表现为P波形态、时限异常。
可见激动的起源和传导途径的异常都可引起P波的异常。
从异常的P波的分析可了解、推测激动的起源及传导途径有无异常,从而有助于临床诊断。
P波异常有以下表现。
[1] P波的增宽
当房内或房间传导发生障碍时,体表心电图可出现P波最大时限增加,P波时间≥0.11s,P波双峰,后峰高于前峰,双峰间距≥0.04s,PTFV1≤-0.04mm•s,P电轴左偏,Ⅰ、aVL导联P波直立。
常见于以下情况。
1.1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多在导联Ⅰ、Ⅱ、aVL、aVR 出现P波增宽、双峰P波,称二尖瓣P波。
此外尚有右心室肥厚的特征,产生二尖瓣P波的原因是二尖瓣狭窄引起左心房肥大,房间束传导障碍。
1.2 心肌梗死心电图可在与梗死相关的导联上出现P波增宽,但增宽不明显,峰距0.04s,PTFV1平均为-0.04mm•s;若合并心房梗死,Ⅱ、Ⅲ、aVF导联P-R段上抬≥0.05mV或合并各种心律失常。
心肌梗死时产生的P波增宽与心房肌暂时或永久缺血有引起的结间束或房间束传导障碍有关。
1.3 原发性高血压约有1/3高血压者可出现P波增宽、P波切迹明显,与左心房肥大和房间束传导阻滞有关。
1.4 间歇性不完全房间束阻滞同一份心电图上,在心率、节律不变的条件下,出现间歇性P波增宽、双峰、后峰高于前峰,PTFV1≤-0.03mm•s,但临床上无左心房肥大的证据,常见于高血压、冠心病、高血钾、洋地黄用量过多。
[2] P波的振幅增高
正常时窦性P波振幅为0.05~0.25mV,若某些导联P波振幅>
0.25mV,可认为P波振幅增高。
心电图特征:①P波高尖,Ⅱ、Ⅲ、aVF导联P波振幅>0.25mV,胸前导联P波直立部分振幅≥0.15mV;
②Ⅰ、aVL导联P波低平、倒置,V1、V2导联P波形态不定,多数情况下P波直立、高尖,少数情况下低平、倒置;③P波宽度多无异常。
多见以下情况。
2.1 右心房肥大常见于①肺源性心脏病,肺型P波在Ⅱ、Ⅲ、aVF 导联上振幅≥0.25mV,在Ⅰ、aVL导联上P波倒置、低平或正负双向,在V1导联上P波呈负向或负正双向,PTFV1<-0.03mm•s,P额面电轴+60°~+90°,同时伴有肺心病的其他心电图表现;②先天性心脏病,如肺动脉口狭窄、房间隔缺损、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法洛四联征,P振幅增高表现为Ⅱ导联P波高尖,aVL导联P波直立,V1导联P波直立、高尖,振幅≥0.20mV,P额面电轴在+60°~-30°之间。
2.2 脑源性疾病如脑出血、颅内肿瘤、蛛网膜下腔出血,可出现P波振幅增高,表现Ⅱ、Ⅲ、aVF导联P波≥0.30mV,同时有心室复极的异常心电图改变,T-ST改变,u波、Q-T间期延长,颅脑术后可恢复正常。
2.3 甲状腺功能亢进部分甲状腺功能亢进者可出现P波振幅增高,Ⅱ、Ⅲ、aVF导联P波尖峰状,P额面电轴正常[1]。
P振幅与病情呈正相关系,病情越重,P波越高;病情控制,则P波可恢复正常。
心电图上可同时伴有心动过速、ST段压低、T波低平以及心律失常。
可能与代谢亢进,耗氧量增多,甲状腺激素作用于心肌与周围血管系统,促进心肌肌球蛋白的合成使心房应激性加强有关。
2.4 低血钾Ⅱ、Ⅲ、aVF可见P波增高,P振幅≥0.30mV,同时P波时限延长,常≥0.12s,同时伴u波振幅增大。
[3] P波矮小、消失
单纯P波矮小没有临床意义,但是正常窦性P波不应该消失,更不应该缺如。
3.1 高血钾当血钾浓度超过7.0mmol/L时,静息膜电位可从-90mV升到-80mV甚至-70mV。
膜反应性降低,室内传导速度变慢,心房肌的激动传导受抑制,波的振幅降低、时间延长[2]。
当血钾浓度>8.5mmol/L时,心房肌首先受到抑制电活动静止,窦房结发出的冲动不能激动心房,但仍经三条结间束传至房室交界区,从而激动心室,即形成窦室传导。
心电图表现P波矮小以至消失。
3.2 P波被QRS-T波群掩盖当激动传至房室交界区时,若正值后者处于前一个激动的绝对不应期中,则此P波的激动不能下传。
隐藏在长间期的QRS波或ST-T波群中。
当激动传至交界区时,该区正处于前激动的相对不应期中,则表现P-R间期延长。
P波可能落入前面T波的降支,而使T波形态改变。
房室交接性激动逆传至心房,所发出的P波可埋没在QRS波群中。
3.3 心房纤颤过快的心房激动频率可对房室交界区产生不同程度的穿透,这些不同程度的隐匿性传导造成心室节律的不规则,心电图表现为P波被大小、形状、时限不等的快速振动波和纤维颤动波所取代。
3.4 二度窦房传导阻滞或持续性静止窦房结的激动部分未能下
传心房。
心电图表现为反复一系列较长的间歇,此间歇等于或短于两个正常P-P间歇的倍数。
当某种原因窦房结在短时间内不能产生激动,使心房后心室暂时不能除极时表现为突然出现一个长R-R间距,它不是窦性P-P间期的整倍数。
[4] P波的方向异常
正常窦性心律时P波规律是Ⅰ、Ⅱ、aVF、V3~V6导联直立,aVR 导联倒置。
4.1 Ⅰ导联P波倒置多见于右位心,左、右上肢导联线反接,左房心律。
4.2 双向P波左心房负荷大,左心房肥大。
多表现V1导联正负双向,PTFV1≤-0.04mm•s。
4.3 逆行P′波激动传导方向与窦性P波相反,常见于:①房室交接性激动,P′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aVL导联直立,V1导联大都直立;②左房心律,起搏点位于左房,P′波在Ⅰ、Ⅱ、aVF、V6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其他导联因起搏点的不同,P′波表现不同;③冠状窦性心律,P′波在Ⅱ、Ⅲ、aVF导联倒置,aVR导联直立,P′-R间期>0.12s。
[5] P波的形态异常
5.1 游走心律自主神经张力波动,起搏点在窦房结头-体-尾间游走,心电图表现为窦性心律在同一导联中P波形态和P-R间期的改变,通常起源于窦房结头部的频率快,P波较高;起源于尾部的频率较慢,P波较低。
5.2 房性并行心律心电图上出现两组形态不同各自有其规律的P 波,一组来自窦性节律,另一组来自心房异位节律;后者的节律较窦性节律慢而规则,但由于存在“传入阻滞”不为窦性节律干扰。
5.3 多源性房性期前收缩不同形态的P波意味着激动来自心房的不同部位,伴不同P′-P′间距、P′-R间期。
P波分析是心电图诊断的关键,对任何一份心电图,首先明确激动的来源,然后观察P与P,P与其他波形的相互关系。
只有把P波的来龙去脉搞清楚了,才能对疑难复杂的心电图进行分析,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参考文献】
[1] 许迪,陈明龙.临床心电图速查手册.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6~18
[2] 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心电学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85~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