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差异的分析
中西园林的差异
中西园林的差异中西园林由于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的不同而风格迥异、各具特色。
尽管中国园林有北方皇家园林和江南私家园林之分,且呈现出诸多差异,而西方园林因历史发展不同阶段而有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园林等不同风格。
但从整体上看,中、西方园林由于在不同的哲学、美学思想支配下,其形式、风格差别还是十分鲜明的。
尤其是15~17世纪的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和法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古典园林之间的差异更为显著。
人工美/自然美中、西园林从形式上看其差异非常明显。
西方园林所体现的是人工美,不仅布局对称、规则、严谨,就连花草都修整的方方正正,从而呈现出一种几何图案美,从现象上看西方造园主要是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中国园林则完全不同,既不求轴线对称,也没有任何规则可循,相反却是山环水抱,曲折蜿蜒,不仅花草树木任自然之原貌,即使人工建筑也尽量顺应自然而参差错落,力求与自然融合,"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人化自然/自然拟人化既然是造园,便离不开自然,但中西方对自然的态度却很不相同。
西方美学著作中虽也提到自然美,但这只是美的一种素材或源泉,自然美本身是有缺陷的,非经过人工的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地,也就是说自然美本身并不具备独立的审美意义。
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曾专门论述过自然美的缺陷,因为任何自然界的事物都是自在的,没有自觉的心灵灌注生命和主题的观念性的统一于一些差异并立的部分,因而便见不到理想美的特征。
"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所以自然美必然存在缺陷,不可能升华为艺术美。
而园林是人工创造的,他理应按照认得意志加以改造,才能达到完美的境地。
中国人对自然美的发现和探求所循的是另一种途径。
中国人主要是寻求自然界中能与人的审美心情相契合并能引起共鸣的某些方面。
中国人的自然审美观的确立大约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特定的历史条件迫使士大夫阶层淡漠政治而邀游山林并寄情山水,于是便借"情"作为中介而体现湖光山色中蕴涵的极其丰富的自然美。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
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论述风景园林是人类用来美化环境、享受自然景观、进行休闲和娱乐的场所。
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景园林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景观构造、植物配置、园林布局、审美观念和文化内涵等方面。
这些差异是由于中西方地理环境、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审美情趣的差异造成的。
本文将从这几个方面对中西方风景园林的差异及其产生原因进行论述。
一、地理环境地理环境是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地域辽阔,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山水分布广泛,有壮丽的自然景观和优美的自然资源。
中国古代风景园林以河山、湖泊、山水为主题,注重山水结合的美感。
中国园林讲究“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追求自然与人文的完美结合。
而在西方,受地中海气候的影响,西方园林主要以草坪、鲜花、喷泉等为主题,注重花园的色彩和形态,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历史文化历史文化的传承对于风景园林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风景园林建筑在历史上受到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佛家哲学的影响,注重自然美和意境美的追求。
中国的古典园林以抒发情感、表达审美情趣为主要目的,具有浓厚的文人情怀和文学意境。
而在西方,受希腊罗马文化的影响,西方风景园林更注重建筑的规则和对称,追求几何美和形式美,具有更强的实用性和功利性。
三、宗教信仰宗教信仰也是中西方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古代的风景园林在设计中往往融入了佛教、道教等宗教元素,注重山水的灵气和神韵。
这种宗教意蕴增加了园林的灵气和神秘感,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
而在西方,受天主教和基督教的影响,西方风景园林更注重人与上帝的联系和信仰,园林设计中常常融入了教堂、修道院等建筑,营造出一种宗教庄严感。
四、审美观念中西方的审美观念也是导致风景园林差异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国人注重意境与情趣,追求“虚静散逸”、“境由心生”的审美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以追求情趣和意境为主要目的,强调“气韵生动”、“意在形外”,尊重自然、追求超凡脱俗。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中西方园林得异同世界各民族得园林各具不同得艺术风格,如中国古典园林、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意大利文艺复兴园林、英国自然风景园、伊斯兰园林、日本园林⋯⋯这些园林都自成体系,各有明显得特点与很高得成就,但概括地讲,以前两种最典型也最引人注目。
一种在西方,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代表得几何园林;一种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得再现自然山水式得园林。
由于两地强烈文化差异,导致风格迥异得造园艺术中西园林风格差异得原因1、、审美情趣得差异中国祟尚自然得美学思想来源于老庄哲学,对自然得认识包括三个方面:A.人与自然环境、自然生态得关系.人与自然界得友好与睦、相互依存,不就是去征服、破坏.而就是把自然作为自己安居乐业、休养生息得美好环境。
B.把自然景物与景象作为欣赏、欢娱得对象,人得栽花养草、游山玩水、乐于景观、投身于大自然中,似乎与它合为一体。
c.人通过某种学习,使身心节律相吻合呼应,而达到“天人合一”得境界。
在它得影响下,中国古代得文人与士大夫追求就是一种文人所特有得恬静淡雅得趣味,浪漫飘逸得风度,朴质无华得气质与情操,确立了以自然、适意、清静、淡泊为特征得人生哲学,她们遨游名山大川,以寄情于山水,更有人藏身于山林之中,过着隐士生活,在大自然中寻找安慰与共鸣。
这种崇尚自然得美学思想,在文学上产生了山水诗,田园诗以及山林文学,中国传统写意山水在魏晋南北朝已成为一个声势很大得独立画种,它与中国山水园林艺术有着非常密切得关系,对中国山水园林起了很大得促进作用。
中国古代没有专门得造园家,大多就是有造诣得诗人、画家设计得.所以在园林中非常自然地表现出意味隽永得诗情画意,画论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为园林设计得原理了。
因此,山水园林所遵循得原则就是山水画得原则,就就是“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虽然带有艺术家得主观因素,但它就是自然美景在真实空间里得艺术再现,并且以“理性”为基础。
西方得审美思想与哲学基础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希腊人自古以来便在研究比例,其中尤以黄金比例最为有名,雅典帕特依神庙屋顶得高度与屋墚得长度便具有黄金比例,米洛得维纳斯雕像得重要尺寸得比例中亦含有黄金比。
中国古典园林与欧洲园林比较
城堡庭院
别墅庭院
意大利台地园
欧洲园林
8、 中国园林与欧洲园林的差异
1.造园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 主。2.在布局上,中国传统建筑多数是向平面展开的组群布局,而西方古典建筑 强调向上挺拔,突出个体建筑。3.在建筑文化的主题上,中国传统建筑以宣扬皇 权至尊、明伦示礼为中心,西方古典建筑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 戴为中心。4.中国传统建筑的艺术风格以人与自然“和谐”之美为基调,西方古 典建筑的艺术风格重在表现人与自然的对抗之美,以宗教建筑的空旷、封闭的内 部空间使人产生宗教般的激情与迷狂。中西方的园林有同有异。西方园林追求物 质形式的美、人工的美、几何布局的美、一览无余的美。中国园林追求意韵的美、 自然与人和谐的美、浪漫主义的美、抑扬迭宕的美。如果把西方园林比作油画, 那么可把中国园林比作山水画,中国园林比西方园林更加自然化。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 综观中国的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发展史,不难看出,两者有很明显的区别。中国山 水园林表现的是自然美,布局形以自然、变化、曲折为特点,要求景物源于自然, 又高于自然,使人工美和自然美丽融于一体,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西 方园林则更大程度上体现了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成就。在他们的园林里, 你会发现人工雕琢过的自然散发着另一种美,一种被人类理想化了的美。
1.园林建筑
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 为西方建筑,将中国、印度、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建筑 体系视为东方建筑。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 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 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 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 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 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 园林建筑的差异。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是什么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是什么园林作为一种艺术样式,它首先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东西方园林有着不同的产生、发展背景,也有着不同的哲学、美学基础。
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欢迎阅读!东西方古典园林的差异建筑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是一部凝固的史诗。
她积淀着人类的历史,尤其是文化史,体现了各国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独特的思维方式。
人们习惯于将古希腊、罗马为代表的欧洲建筑体系视为西方建筑,将中国、印度、日本为代表的亚洲建筑体系视为东方建筑。
将以中国为代表的自然式园林称为东方古典园林,将以法国为代表的规则式园林称为西方古典园林。
中国园林建筑与西方园林建筑相比,由于各自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形态、文化氛围等方面的差异,造园中使用不同的建筑材料和布局形式,表达各自不同的观念情调和审美意识,产生了东西方园林建筑的差异。
东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最大区别,就在于是突出自然风景还是突出建筑。
中国古典园林是一种由文人、画家、造园匠师们创造出来的自然山水式园林,追求天然之趣是我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征。
在中国园林里,不规则的平面中自然的山水是景观构图的主体,而形式各异的各类建筑却为观赏和营造文化品味而设,植物配合着山水自由布置,道路回环曲折,达到一种自然环境、审美情趣与美的理想水乳交融的境界,既“可望可行”,又“可游可居”,富有自然山水情调的园林艺术空间。
以法国宫廷花园为代表的由建筑师、雕塑家和园林设计师创作出来的西方规则式古典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以“强迫自然去接受均称的法则”为指导思想,追求一种纯净的、人工雕琢的盛装美。
花园多采取几何对称的布局,有明确的贯穿整座园林的轴线与对称关系。
水池、广场、树木、雕塑、建筑、道路等都在中轴上依次排列,在轴线高处的起点上常布置着体量高大、严谨对称的建筑物,建筑物控制着轴线,轴线控制着园林,因此建筑也就统率着花园,花园从属于建筑。
造园使用的建筑材料,中国传统建筑以土木为主,西方古典建筑以石质为主。
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
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我国的园林讲究自然美,而西方的园林追求线条的美感,这样一对比,两者之间有什么差异呢?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关于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欢迎阅读!东西方古典园林比较有什么差异一、对古典园林布局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在空间布局方面:以法国为代表西方古典园林,布局开敞、道路笔直、景区呈几何形分割,一览无余,给人以扩大、张扬的感受。
中国古典园林的布局特征是于曲径处通幽,看似无规则、实则有矩。
如此的空间营构,不仅拓展了有限的空间,而且富于诗性的韵律,给人含蓄、意味深长的审美感受。
二、对园林建筑的认识和使用上的差异西方古典园林设计只不过是把建筑设计那一套原则手法从室内搬到室外。
在西方园林中常以建筑为中心,而以庭园包围建筑,呈现典型的外向性格。
当然,建筑只是园林的一个组成部分,造园师并不只着眼于建筑本身,而具有卓越的全局观念,以植物、水体、地形、建筑及小品等组成一个协调的建筑式的整体,使组成园林的各局部、各景点融合于统一的构图之中。
中国园林建筑没有建筑构图所特有的那种明确性和条理性。
而回环曲折、参差、错落、忽而洞开、忽而幽闭的手法则常赋予园林建筑以无限的变化。
园林建筑为求得自然美,对于环境的选择极为重视。
再者,对于一般建筑类型来讲,建筑通常扮演构图的主要角色,建筑与山石、水池、花木巧妙地结合。
三、对水的运用在西方园林中,每处庭园都有水法的充分表现。
常设置水池、水阶梯、跌水、瀑布、壁泉、喷泉,各种各样的喷泉与雕塑结合,或以喷水的图案花纹优美取胜,还在喷水技巧上作改进,创造了水剧场、水风琴等具有音响效果的水景。
中国园林也十分注重用水,从布局上可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形式,集中水面特点是:整个园林以水池为中心,水池四周环列建筑,从而形成一种向心,内聚的格局,绝大多数均呈不规则形式。
分散用水特点是:化整为零的方法,把水面分割成了互相连通的若干小块,给人深邃清幽的感觉。
四、在植物运用方面差异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方园林,主要是通过花坛、小林园或丛林、树篱和花墙来体现,法国园林中的植物都需要经常修剪,注重人工整理。
中外园林区别
是供皇家的宗室外戚、王公官吏、富商大贾等休闲的园林。其特点是规模较小,所以常用假 山假水,建筑小巧玲珑,表现其淡雅素净的色彩。现存的私家园林,如北京的恭王府,苏州的 拙政园、留园、沧浪亭、网狮园,上海的豫园等。
二、按园林所处地理位置分
1.北方类型 北方园林,因地域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大多为百郡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 皇。因自然气象条件所局限,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由于风格粗犷, 所以秀丽媚美则显得不足。北方园林的代表大多集中于北京、西安、洛阳、开封, 其中尤以北京为代表。
1 历史沿革
中国古典园林初期的“叠山理水”充满了原始崇拜的意味。在商周时代的苑囿中就建有土
筑的高台,即“鹿台”、“灵台”等,此时的台线条简单,体量庞大,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 景观,具有通神、望气、游观之功用。而周文王的灵沼不仅被称为“神池”,而且它围绕着 灵台,就象征了“昆仑之丘,其下有弱水之渊环之”之意。
拙政园始建于明代,王献臣是其第一位主人。 他曾位居监察御史,即最高检察院检察
2.3 “意境”的创造
西方园林、中国园林和对比
西方园林特点:意大利:概述:意大利台地园被认为是欧洲园林体系的鼻祖,对西方古典园林风格的形成起到重要的作用。
(图例均为百泉宫埃斯特别墅)背景:1.在气候上:意大利多山地和丘陵,地中海气候,平原闷热,山丘上有凉爽的海风和山林的冷空气,这造就了意大利独特的台地园。
2.在文化上:意大利人对罗马帝国的辉煌十分向往,于是罗马人的古典主义成为园林艺术的源泉,权贵在风景秀丽的丘陵或山坡上建自己的别墅,采用了连续的台面布局,成为台地园。
发展历程:1.文艺复兴初期:选址环境优美,台层独立,没有贯穿各台层的中轴线。
建筑保留中世纪风格。
喷泉、水池作为局部中心。
植坛图案花纹简单,为常见装饰。
整体简朴,大方,比例尺度适宜。
2.全盛时期:多在山坡上构成若干台层。
中轴线贯穿全园,景物对称布置于两侧。
建筑作为全园主景位于最高处。
各台层有多种理水形式,技术成熟。
迷园,花坛,水渠,喷泉等日趋复杂。
3.巴洛克时期:庭园壁龛用天然岩石造成。
做新颖别致的水景设施。
滥用整形树木,做成树木迷园,形态愈发不自然。
花园变为矩形,四角加各种形式的图案。
花坛、水渠、喷泉线条多用曲线。
设计特点:1.整体:台地园林被认为是宅邸室外的延伸,与别墅一起设计,继承古罗马花园的特点,格局整齐。
园林往往是由下而上展开一个个景点,最后登高远眺,全园景色尽收眼底,周围的山林、城市均可展现眼前。
花坛的位置和大小、坡道的形状、建筑物的位置、与台地的关系,一开始就结合起来考虑的,保证园林构图布局统一。
基本元素有石作(台阶栏杆道路雕塑)、树木(绿墙绿廊植坛)、水(喷泉碧泉瀑布流水声)。
2.轴线:是意大利园林特点之一,严重影响着欧洲园林体系。
地形往往限制了重要轴线的分布,规定了台地的设置。
中轴贯穿数个台面,在台地上对称布置几何形的水池,经历高差还能形成跌水,显现出宏伟壮阔气势。
中轴两侧用黄杨、柏树组成有花纹图案的植坛。
有些庄园的轴线不止一两条,几条垂直相交,平行并列,或呈放射状。
(完整版)中外园林的对比分析
中外园林的对比分析
目录
01 中式园林案例
网师园
西式园林案例 02
埃斯特庄园
03 中西式园林对比分析
1
中式园林案例
网师园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府宅园林。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 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当之 无愧地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 着浓形并做相应的地形改造,常设在庄园的最高处,作为控制全园的主体,显得
十分雄伟,随主轴而下,在各平台布置各种景观要素。在主轴的控制下,布局细部随地起伏,完
美地体现了台地园林的空间层次美感。
•
设计时充分利用地形,使坡地与水体、植物等相结合,可产生有层次的景观构图。如将
坡地与水体结合,形成流水、喷泉、瀑布等多种形态,使水体更生动。此外,山坡还能起到
植物网师园中部景区中由于水面和建筑面积
比重较大,绿地面积相对较小,所以植物材料使用 量不大,现存的大小乔木共计30棵,超过视线高 度的灌木6组(种植在高于视线的山峰上的灌木 不计算在内),分别以T1?30和B1?6表示。南部 旱庭院种植乔木较多,占30棵中的15棵,且种植 密度明显大于北部水庭院。北部水庭院中的乔 木主要种植于北侧,其中T20与T22两株古树具 有明显的单独成景作用。云同上种植有3株乔 木,其中T17具有明显的单独成景作用,并且成为 南、北两侧庭院都能观察到的视觉焦点。灌木 则相对较为分散,主要作用是形成视觉焦点或对 视线形成不完全的遮挡,或两者兼有。在建筑密 度较大的网师园中部景区中,植物材料对建筑空 间的柔化作用极为明显,同时还起到了丰富景观 色彩和季相变化丰富性的作用。而一些特别高 大的乔木则能够弥补外围建筑普遍较低矮的问 题,对显得过于幵敞的空间进行进一步的限定。
中西方园林比较
中西方园林比较在漫长的文化发展过程中,东西方的园林因不同的历史背景、不同的文化传统而形成迥异的风格。
园林作为文化的体现,在东方,以中国古典园林为代表;在西方,则以法国古典主义园林为典型。
前者着眼于自然美,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后者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表现人工的创造。
伏尔泰说:“美往往是相对的。
在日本是文雅的,罗马就不文雅;在巴黎是时髦的,在北京就不时髦。
”其实,我们很难分出中法园林孰高孰低,但通过对比分析,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它们各自的风格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和美学思想的影响下形成的。
一、人工美与自然美园林学是研究如何合理运用自然因素、社会因素来创造优美的生态平衡的人类生活境域的学科。
提到造园,当然离不开自然环境,对自然美所持的态度则直接影响着园林所呈现的风貌。
黑格尔认为:“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强调自然美不是理想美,非经人工改造便达不到完美的境界,法国古典主义园林就是这一思想的集中反映。
以凡尔赛宫为代表的法国古典主义园林所呈现的便是人工美。
它不仅布局对称规矩,而且花草树木也按人的意志被修剪得整整齐齐,充分强调了几何图案之美。
它还以近6000公顷的总面积,在法国北部的森林众多、河道缓流、起伏平缓的地景上,雕塑出平面几何构图的视轴、星状放射的路径和林中的各种花园、喷泉、雕塑和倒影池等。
园中宽90米、长达1.6公里的运河,与全园中央的开放视轴相交,加之从宫殿到运河间以连续平缓的坡度降低后再向天际线延伸的轴线,显现出超大的尺度以及人工改造自然的气势。
相反,中国人更崇尚自然之美,推崇佛家与道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人们对自然美的欣赏可追溯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刘勰总结了这个时期文艺发展的丰富经验,将美学观点建立在“自然之道”的基础上。
这种思想也影响到后来园林造景的观念,庭园成为自然美景在有限空间里的艺术再现,尤其表现在南宋后江南兴建的多处私园。
这时园林的造园特点是,多以山池泉石为中心,饰以花草,环以建筑,其造园手法从此日趋精致。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西方的不同的文化,在许多方面和较为明显的的区别,所以在园林方面也产生了区别,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区别,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一不同的建筑和谐之美和对抗之力审美艺术中国传统建筑风格,色调的和谐之美。
虽然秦朝的建设也具有较高的台榭,美的宫殿,阳刚之美雄奇,壮丽辉煌,而是由儒家的影响“和”的思想,后汉,阳刚力量对这个节目逐渐美中国传统建筑的和谐与含蓄之美。
封闭的内部空间组合,俞渝委曲施工顺序级别,旋律,建筑端庄,自然的建筑设计的舒缓的节奏,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无忧无虑,舒适的审美心理感受。
大多数中国传统建筑被扩展到平面布置组,个人受整体追求和谐。
正如李泽厚先生说:“中国的建筑,最大限度地利用木质结构和特点的可能,在独立之初并不是基于一个单一的个体建筑的目的,但在巨大的空间,扁平材,互联并与建筑群特点它关注的是有机安排之间的整体平坦多个建筑物。
“艺术的西方古典建筑风格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美国对抗的表现。
纹理石,混凝土等建筑材料硬邦邦,冷冰冰的,理性色彩浓,缺乏人情味的。
在大楼里,西方古典建筑与夸张的造型,真棒规模呈现永恒而崇高的架构,以反映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的物理结构方面。
这些精确的几何比例,那些充满张力的穹顶,尖拱,谁傲然屹立寺,庙坛,处处与自然显示了对抗和征服,引起人们怀疑,兴奋,恐怖的审美情感。
即使有园林建筑的主题景观的自然之美,也是一种反中国风特色天道,与天道反对战斗机主题的性能特点。
在西部园丁眼中的对象,自然风光是不是模仿的对象,而是改造,从而西方古典园林造景多以反映主楼人工伟力,而是个陪衬花卉园林建筑。
鲜花和景观,这里就不多保持状态的自然增长,并切成各种规律。
园林的布局,同时也受到了人们的意志为规则的几何形状,显示出勇气征服了古代西方人的拼搏精神本质。
中西方园林的区别二总体风格的差异由于中国园林追求的是意境美,追求“境生于象外”的艺术境界,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哲学,主张酷爱自然,提倡自然之美、朴素之美,强调自然、自由、自我的思想, 反对一切清规戒律,要在自然的无限空间中得以自我心灵的抒发和满足,所表达的是“物与神游,思与境谐”的审美意识。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差异是由于两方或多方的不同引起的,而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很大,那么其园林的差异也就不小了,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差异,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一造园手法上的差异(1)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西方古典园林造园手法的一个特点就是强调人工美,整齐一律,均衡对称,具有明确的轴线引导,讲究几何图案的组织,甚至连花草、树木、水体都方方整整,一切都纳入到严格的几何制约关系中去。
园林中所有的景物,无论是建筑物还是山水树木都有人工穿凿的明显印记,楼阁亭台排列整齐,花木修剪成形,水源理成喷泉等等。
立足于用人工方法改变其自然状态。
西方古典园林中最典型的是图1中法国的凡尔赛宫,王宫、教堂、剧院等都是规整排列,柱廊、花坛、草坪、雕像、喷泉等秩序分明,充分体现了人工改造自然的力量。
(2)中国古典园林的处理手法中国古典园林的处理崇尚自然,“虽由人作,宛如天开”运用人力,艺术地再现自然的天地万物及其壮丽景观,布局灵活,山水喻道,潜心会意,复归自然。
古典园林艺术注重意境的创作与表达,皆以自然为比喻,采用象征、联想、比拟和隐喻等手法再现自然美,把建筑、山水、植物有机地融为一体。
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二世界观的差异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
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
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较西方发达得多,这种思维方式注重总体观念和对立统一观点。
儒道两家都注重从总体来观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
老子、孔子都注重观察事物时的对立面及其相互转化。
古代中国人把这种宇宙模式的观念渗透到园林活动中,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群体空间艺术。
与西方清晰客观的雄辩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有道佛之风范,参禅悟道,却始终没有一句明确回答。
中国园林正有这种味道,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差异的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与西方古典园林差异的分析园林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改造、调整、加工、剪裁这些造景元素,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式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
前者按古典园林的建筑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而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
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誉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3、诗画的情趣。
4、意境的含蕴。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静物。
江南园林;南方人口密集,所以园林地域面积小,又因为河糊、常绿树较多,所以比较细腻精美。
特点就是淡雅朴素、曲折深幽、明媚秀丽,但是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这类代表多集中在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岭南园林:因为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较好。
其明显特征是具有亚热带风光,建筑物都比较高而宽。
著名的如广东的顺德清晖园、东莞的可园和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3、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4、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5、巧于因借的视阈扩展园林6、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7、小中间大的视觉效果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其构景手法有主配、层次(障景法、隔景法)、框景、借景(如杭州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浅议中西方传统园林差异一、起源的差异:中国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在几千年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出“中国园林”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圃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
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迅速发展的园林已具雏形。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人们尚未建构完全自觉的审美意识。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比较
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比较张文洁B110301230世界上古典园林造园方式由于中西文化的结构、形态,或是文化形成的哲学基础、思想观念的不同大致分为中国古典园林跟西方古典园林两大类。
中国古典园林造园哲学追求纯粹的自然之美,融入诗画之美,感悟深厚意境。
西方古典园林造园哲学则强调“秩序和控制”,注重人工改造,追求几何规则之美。
一.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的共性由于客观历史条件、文化传统、民族审美心理等方面的差异,致使中西方不仅在园林艺术和园林美学思想等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其表现形式上也各不相同,但是就其本质而言却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虽然中西园林属于不同的园林体系,但它们同属于与建筑和绘画艺术相关联的艺术门类,因此,在它们之间有许多相似的地方。
中西方古典园林都是通过典型形象来反映现实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情趣,并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影响人们的情绪、陶冶人们的情操。
因而,中西方园林都具有世界园林文化之共性。
1.中西方园林艺术都是人们精神文化的具体体现。
将人类的哲学思想、精神情趣、情感意识融入园林的各个方面。
2.中西方园林艺术都是有生命的物质空间,从园林的构成来看,中西园林艺术均通过建筑、山水、花草、树木等物质要素来表现。
3.中西方园林文化都是与功能相结合的科学文化。
中西方园林在考虑文化艺术性的同时,均将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甚至是实用价值等多方面的要求放在重要的位置,做到文化艺术性与功能性的高度统一。
4.中西方园林文化都具有综合性。
一方面体现在具有空间的多维性,另一方面又体现在具有极强的兼容性。
各门艺术彼此渗透、融会贯通形成一个能够统辖全局的综合艺术。
二.中西方古典园林艺术差异比较园林艺术与其它艺术一样,中西方亦具有各自的特征和风格。
中国园林是再现自然的“山水式”园林,崇尚自然、追求意境和诗情画意融为一体,是一种既摹绘自然又超越自然的园林文化艺术。
中国古典园林美学,来源于道家学说,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西方古典园林对比
03
中西方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对比
布局与空间对比
总结词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布局和空间处理上存在显著差异。
详细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布局,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通过山、水、植物、建筑等元素的组合,创 造出层次丰富、变化多端的园林空间。西方古典园林则强调几何布局,以轴线对称和秩序感为核心,通过直线、 对称和几何形状的构图,营造出规整、有序的园林空间。
02
中西方古典园林概述
中国古典园林概述
园林起源
中国古典园林起源于商周时期, 历经数千年的发展,形成了独特
的园林艺术风格。
园林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注重自然美与人文美 的结合,强调“天人合一”的哲学 思想,追求诗情画意的境界。
园林构成要素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由山、水、植物、 建筑等要素构成,通过精心布局和 造景手法,创造出幽静、雅致的景 观氛围。
中西方古典园林在植物配置、水景处 理、建筑与园林的关系等方面也存在 差异,反映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审美 取向和价值观念。
中式古典园林强调自然美与人文精神 的融合,注重意境的营造;而西式古 典园林则注重规则对称与几何构图, 展现出严谨的秩序感。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进一步深化中西方古典园林的文化内涵与历史背景研究,探究其背后的社会、政治、 经济等因素。
总结词
水景在中西方古典园林中扮演着重要的 角色,但处理手法有所不同。
VS
详细描述
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水景多采用自然形态, 模仿自然界中的溪流、瀑布、池塘等水景 ,注重水景与山石、植物的结合,创造出 静谧、雅致的氛围。西方古典园林中的水 景则多采用规则的几何形态,如喷泉、水 池、水道等,强调水景的装饰性和动态美 ,给人以明快、生动的感受。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
中西方园林的异同每个地方均盛载着独特的文明,即使是同一套符号,都会产生文化的异同,中西方的园林上也有着异同,下面由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西方园林的异同,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中西方园林的异同一中国古典园林思想大致可以分为三大思想,分别是天人合一思想,儒家的君子比德思想,以及神仙思想。
因而这主流的思想决定了中国古典园林本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一大艺术特点,除此特点之外之外,还有建筑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含韵三大艺术特点。
其艺术手法从秦汉时期的单纯写实、仿造摹拟自然逐渐演化成魏晋、隋唐的写实结合写意手法,至宋代最终完成向写意手法的完全转化,元明清初,尚有计成《园冶》、李渔《一家言》、文震亨《长物志》等著作以及诸多筑山名匠等在宋基础上有所发展。
及至清后期,古典园林已倾向于衰落,守成多于创新,过多追求形式化,而缺少了历来的意境含韵。
而审美方面,这的确不好说,古典园林分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其审美又不在一个维度上,皇家园林宏大壮观,突显王权,但也常园中有园,明清时又多仿江南私家园林之技艺,如圆明园的如园(仿南京瞻园)、颐和园的谐趣园(仿无锡寄畅园)等,此外审美观念也随历史朝代变化而又有所变化,如宋代的皇家园林艮岳即是私家园林意味最浓厚的皇家园林,到明朝时又重新恢复了皇家气派;私家园林总体来说常小巧别致,清雅脱俗,引人入胜,自然以江南私家园林为最经典,但北方贵族的私家园林又常会表达园主尊贵和生活奢华之意,少有江南的那份婉约。
寺观园林就暂且不论了。
从布局来说,中国园林大体是风景式园林(少数为规则式,如明朝御花园等),因此布局多较为自然灵活,或依山傍水,或人工挖池筑山,改造地形,通过山、水、建筑、动植物园林四要素的合理搭配,营造出的园林,意境深远,其叠山,理水,组景等布局手段方法更是难以一一概述。
建筑方面,如前所述,建筑美的融糅是古典园林一大特点,古典园林建筑常与园景相结合,或为观景,或为造景,或为障景等,建筑多为木制,建筑单体或组合常为对称式,又分亭台楼阁榭坊斋等十余种,其风格又多具有地域特色,如徽派建筑的防火墙,黑瓦白墙,北方的水戗发戗,南方的嫩戗发戗。
中西方园林艺术的差异与交融
中西方园林存在着差异,也存在着共性。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与共性进行分析,探讨未来园林的发展趋势。
一、溯源与文化内涵的不同造成的中西方园林的差异(一)溯源的差异中西方园林艺术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文化、经济、政治、思想的载体。
园林艺术是人类几千年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提升生活环境的过程。
由于中西方园林溯源不同,所以其表现手法有所差异。
中华文明起源于自然环境优美的长江、黄河流域,所以中式园林的设计多是效仿自然、探索自然的形式之美。
西方园林起源于尼罗河文明,尼罗河流域没有中国那样丰富的地貌,但定期泛滥的尼罗河造就了大量适合农作物生长的耕地。
人们将方形的耕地划分成若干格,所以以几何美学为核心的西方园林也由此诞生。
(二)艺术层面的差异从艺术作品上看,中国艺术比较突出的特点表现就是注重意境,讲究情景交融。
中国传统的山水画通过散点透视和大量留白展现出了深远的意境,欣赏中国山水画非常需要欣赏者的想象力,一幅山水画在浓墨与留白之间给人无尽遐想。
山水画更是画师情绪的载体,体现了文人墨客超脱世俗、归隐田园、宁静自然的情绪状态。
中国园林在设计上也讲究情景交融,很多时候人在观景时会自然而然地与景色融为一体。
园中的小径通幽则给人以无限遐想,让人流连忘返。
西方艺术从诞生初期就注重写实、细致入微。
在西方,无论是雕塑还是油画在初期都更注重写实,通过对画作的细节刻画体现人物或者景物最真实的一面。
早期的雕刻艺术家们也十分看重雕塑的比例关系与空间关系,准确地营造出雕塑的体态之美,所以透视学也诞生于西方。
由此可见,西式园林中严谨的比例关系与空间关系正是受到西方艺术的影响,因此西方园林设计整体布局工整,细节之处十分精巧。
(三)文学层面的差异中国古诗词可以用寥寥数词描绘出诗人内心丰富的情感,一句“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便给人无限意境,寄托了作者的愁苦之情。
很多西方人无法理解为什么由几个名词组合而成的诗句能有如此丰富的含义,因为西方人的思维方式多是理性化的,很难理解中国古诗文的奥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典园林有以下特点:1、本于自然,高于自然。
自然风景以山、水为地貌基础,以植被作装点。
中国古典园林有意识的改造、调整、加工、剪裁这些造景元素,从而表现一个精炼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
2、建筑美与自然美的融合。
法国的规整式园林和英国的风景式园林式西方古典园林的两大主流。
前者按古典园林的建筑原则来规划园林,以建筑轴线的延伸而控制园林全局;后者的建筑物与其他造园三要素之间往往处于相对分离的状态。
但是,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园林形式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把建筑美誉自然美对立起来,要么建筑控制一切,要么退避三舍。
中国古典园林则不然,建筑无论多寡,也无论其性质、功能如何,都力求与山、水、花木这三个要素有机的组织在一系列风景画面之中。
突出彼此协调、互相补充的积极一面,限制彼此对立,互相排斥的一面。
3、诗画的情趣。
中国古典园林融铸诗画艺术于园林艺术。
使的园林从总体到局部都包含着浓郁的诗、画情趣。
4、意境的含蕴。
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生活静物。
中国古典园林有哪些美学特征? 与西方园林有哪些区别和联系?北方园林:因为地狱宽广,所以范围较大;又因为大多是古都所在,所以建筑富丽堂皇。
又因为气候局限,所以风格粗犷大多集中在北京、西安、洛阳、开封,其中尤其以北京为代表。
江南园林;南方人口密集,所以园林地域面积小,又因为河糊、常绿树较多,所以比较细腻精美。
特点就是淡雅朴素、曲折深幽、明媚秀丽,但是究竟面积小,略感局促。
这类代表多集中在南京、上海、无锡、苏州、杭州、扬州等地,其中尤以苏州为代表。
岭南园林:因为地处亚热带,终年常绿,又多河川,所以造园条件比较好。
其明显特征是具有亚热带风光,建筑物都比较高而宽。
著名的如广东的顺德清晖园、东莞的可园和番禺的余荫山房等。
中国古典园林对东西方园林的一些共有的设计理念有着自己的处理手段;而且融合了自己历史、人文、地理特点后,也表现了自己的一些独到之处。
1、天人合一的自然崇拜2、仿自然山水格局的景观类型3、诗情画意的表现手法4、舒适宜人的人居环境5、巧于因借的视阈扩展6、循序渐进的空间序列7、小中间大的视觉效果8、委婉含蓄的情感表达其构景手法有主配、层次(障景法、隔景法)、框景、借景(如杭州西湖借三面云山一面城)浅议中西方传统园林差异园林艺术是表达人与自然关系最直接、联系最紧密的一种物质手段和精神创作。
中西方传统园林在各自思想、文化的基础上形成了不同形态,在对东西方文化差异与传统园林异同的比较中,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方面的差异:一、起源的差异:中国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在几千年长期发展的过程中,孕育出“中国园林”这样一个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园林体系。
公元前十一世纪周文王筑灵台、灵沼、灵圃可以说是最早的皇家园林。
春秋战国到西汉时期,迅速发展的园林已具雏形。
园林的功能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游憩、观赏为主。
由于原始的自然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人们尚未建构完全自觉的审美意识。
然而“师法自然”作为中国园林一脉继承的基本思想已扎下了根,它以自然为审美对象而非斗争对象。
这一思想形成过程是基于人顺乎自然、复归自然的强大力量,这种朴素的行为环境意识是由稳定的文化固有思想决定的。
西方园林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古埃及和古希腊。
地中海东部沿岸地区是西方文明的摇篮。
公元前三千多年前,尼罗河沃土冲积,适宜于农业耕作,但因其每年泛滥,退水后需丈量耕地而发展了几何学。
古埃及人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用之于园林设计,是为世界上最早的规则式园林。
公元前五百年,以雅典为代表的自由民主政治带来了园林的兴盛,古希腊造园就如古希腊建筑一样具有强烈的理性色彩,是通过整理自然,形成有序的和谐。
古希腊被古罗马征服后,造园艺术亦为古罗马所继承,并添加了西亚造园因素,发展成了大规模庭院。
到此,西方园林雏形基本上形成了。
萌芽时期的西方园林体现着人类为更好地生活而同自然界的恶劣环境进行斗争的精神,它来自于农业生产者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
“天人相胜”的观念、理性的追求已体现在西方园林之中。
基于其地理环境不尽相同,对自然的态度和观念的不同,中西方传统园林发展产生了迥异的结果。
西方园林从一开始就同秩序密不可分,从一开始就是与自然抗争,并试图征服自然来产生他们认为的和谐美。
而中国园林一开始就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去模仿自然、再现自然,他们利用自然的可持续性在为自我服务的同时“创造”出自然式的园林,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自然美的园林风格。
人与自然在起源上是合一的,随着时空的发展变化,人被动地从随同自然向改造自然进化。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人和西方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自然,又以不同的方式和态度去改造和征服自然,因此,中西园林各自不同的特征,正是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
二、文化背景的差异:园林是人与自然对话的一种方式。
要探求园林的发展,就必须针对园林背后蕴涵着的文化精神及思想基础进行探讨。
1、世界观的差异中国人重视整体的和谐,西方人重视分析的差异。
中国哲学讲究事物的对立统一,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而西方哲学主张客观世界的独立性,主客观分离,相反而不相成。
中国古代的辩证思维较西方发达得多,这种思维方式注重总体观念和对立统一观点。
儒道两家都注重从总体来观察事物,注重事物之间的联系。
老子、孔子都注重观察事物时的对立面及其相互转化。
古代中国人把这种宇宙模式的观念渗透到园林活动中,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群体空间艺术。
与西方清晰客观的雄辩相比,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有道佛之风范,参禅悟道,却始终没有一句明确回答。
中国园林正有这种味道,如同中国画写意多于工笔,中国人讲究和谐,“乐者,天地之和也”,因此在造园中也讲究含蕴、深沉、虚幻,尤其是虚实互生,成为中国园林一大特色。
西方园林方正严谨,直道轴线,一览无遗。
而我国园林讲究“移步换景”,在遮遮掩掩中即使是小园亦可拉出很大景深,其中奥妙正在于藏而不露,言外之意,弦外之音。
2、自然观的差异:中国哲学传统主流是人与自然和谐,《易传》提出天人协调,其《象传》谓:“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又《系辞上》:“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
”节制自然须合它自己的法则,辅助自然应适度,效法自然的造化功能而不过分,并用以成就万物而无欠缺,都是人对自然既进取又维护,适度而和谐,不同又必互动而变化。
崇尚自然的思想在中国建筑中首先表现为中国人特殊的审美情趣。
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虽然一方面是基于人性的尺度,但与崇尚自然的思想也是密不可分的。
例如造园的要旨就是“借景”。
“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花影、树影、云影、风声、鸟语、花香、无形之景,有形之景,交织成曲。
”可见,中国传统园林正是巧于斯,妙于斯。
明明是人工造山、造水、造园,却又要借花鸟虫鱼、奇山瘦水,制造出“宛若天开,浑如天成”之局面。
尤其是江南园林,越是小园越讲究自然之美。
白居易在庐山建草堂,赋诗曰“何以洗我耳,屋头飞落泉;何以净我眼,砌下生白莲;左手携一壶,右手擎五弦……倦鸟得茂林,涸鱼还清泉,舍此欲焉往,人间多艰险。
”这种中国文人的理想,化为人间烟火,使成了私家园林。
即使皇家园林,亦比西方皇家园林有着更多闲情逸趣。
亚里士多德提出物竞天泽,F.培根说:“要命令自然,就要服从自然”,目的在于征服,他又说:“务必将自然加上夹棍,逼她画出供来,”以便更好地征服她。
康德宣称人是主人,“自然界的最高立法必须是在我们心中”,“理智的(先天)法则不是从自然界得来的,而是理智给自然界规定的。
”而黑格尔索性宣称,“绝对理念”是自然的主人,自然界是人精神的“外化”,理性创造了自然界!其中培根、康德都是现代科学的先行者。
在西方哲学传统主流中,几乎一边倒的是人与自然决无和谐相融,而是你死我活地只有相克。
在西方园林的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从农业种植及灌溉发展到古希腊整理自然、使其秩序化,都是人对于自然的强制性的约束。
西方园林经过古罗马、文艺复兴到十七世纪下半叶形成的法国古典园林艺术风格,一直强调着人与自然的抗争。
这是因为从思想上以德谟克利特为代表的原子论世界观对西方人的伦理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某种程度的影响。
“人也是由原子构成的,人是宇宙的缩影。
”,这一思想以后被逐渐发展并形成一种注重个性、提倡人的尊严、强调人的价值观念,所以西方人文主义是由人们对探求、利用和控制自然的兴趣作引导的。
他们肯定个人,肯定现实生活,求生存的竞争,促进了园林的发展。
可以看出西方文化思想的发展,是从人与自然相分开认识自然、探索自然规律的。
3、实践理性的差异:中西方都有理性主义。
所谓理性就是对整体性的一种反省、重新作把握的一种自觉。
理性是自然发生的,只是各自的程度和方向不一样。
中国民族特点是实践理性精神。
中国人基于一种整体本体的思考,理性趋于具体化。
而西方人则趋于抽象化。
所以我把中国的理性主义叫作具体的理性主义,把西方的叫作抽象的理性主义。
跟中国人谈话最好多举例子、就事论事,而跟西方人谈话则可以多谈观念、方法、法则,他们的理论理性发达。
所以我们往往是说写文章,西方人则说是作论文。
从整个的历史潮流来看,中国人的理性是较重视具体性的。
这有好处,也有坏处,这正如任何的方法都有自己的限定一样。
中国的理性主义是实践性的,是人格修养的实用主义。
中国人强调社会意识,可是注重如何在集体社会中进行人格修养,来和社会意识相适应,不致于遭到批评。
这就形成了不同于西方的以保护自身为目的的个人主义。
西方的实用主义是功利的,他们追求个人的功利,也认为个人的功利追求最后和整体(社会)的功利是一致的。
这也是西方自由经济最基本的假设:你追求个人的目标,最后出达到整体的目标。
正如凯恩斯所说的:有一只无形的手,使自我的追求,最后达到整体的目标。
这种实用主义讲究效率、效益,南北战争后它是促使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
这和道家所提倡的讲究过程、境界、精神状态的修身养性的实用主义是截然不同的。
中国的自然风导致造园艺术在十七世纪下半叶同样达到高潮,古代中国,道家思想具有特殊的品格。
在“天人合一”的模式下,人的价值赋予了自然,导致了自然的变化。
这是中国文化的价值取向。
从汉以前的园囿式或自然山水式,到唐宋之际,诗歌、绘画等的发展都对园林产生重大影响,使其不象西方那样去展示宇宙的物理秩序,而是展现一种人与自然的情与理。
到明清时,显示出中国古典园林的魅力。
这种人文价值观,强调整体,注重统一。
同时,它维系了中国思想和文化的连续性与持久性,并成为中国园林自成体系,稳固于今之缘由。
西方文化重视对自然“真”的探索并不断创新,是一种科学价值取向。
这种理性的思维促使西方园林在各个不同时代有着不同的表现。
西方园林在更高水平上的发展始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时期。
十五世纪是欧洲商业资本主义上升时期。
政治上的安定和经济上的繁荣必然带来文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