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滞后
对西部地区城市化的思考——基于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分析
基 于 新 兴 古 典 经 济 学 的 分 析
苏伟洲 陈书翔 胡 健。 , ,
(. 1 西南交通大学 ,四川 成都 60 3 ; ,. 10 1 2 3 西南科技 大学 , 四川 绵 阳 6 1 1 ) 2 00
摘
要: 本文运用 新兴古典经济学城市化 理论 , 从分 工与专 业化 生产 视角 , 析了西 部地 区城 市化 发展滞 后 的根 分
和推广 。
一
分 工结 构是 自给 自足 。 随着农 业 的发展 、 剩余 产 品 的
增加 , 出现 了交 换 , 换 的 发 展促 进一定 程度 , 工结构 就 会 从 自给 分 自足跳 到局 部分 工 , 出现 半专业 化 的农业 和半 专业 化
的: 社会 生产 最初 只有 农业 生 产 , 有制 造 业 和城 市 , 没
区逐 步 演化 为 城 市 地 域 ; 镇 数 目不 断增 加 , 市 基 城 城 础设 施 和公 共 服务设 施 水平 不 断提 高 ; 市 文化 和价 城 值 观念 成 为社会 文 化 的主体 , 在农 村地 区不 断扩 散 并
素 的过 程 。它表 现 为 : 个 国家 或地 区 内 的人 口由农 一 村 向城 市转 移 , 业 人 口转 化 为 非农 业 人 口; 村 地 农 农
新 的 、 高 的水平 之上 J 更 。 城市 的出现 有经 济 、 治 、 政 军事 等 多方 面 的原 因。 从 经济 学 的角度 看 , 工是 城市 产 生 的必 然条 件 。依 分 照新 兴古 典 经济 学 的观点 , 城市 是 在如下 条 件 下 出现
费 用 。如果 交 易效率 进一 步提 高 , 在农 业 和制 造 业 的 分 工 之外 , 在制 造 业 的 内部 出 现专 门 以制 衣 、 建 房 修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收敛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与收敛中国作为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一直是焦点。
近年来,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各地区经济差异状况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本文将探讨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劣和收敛性,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现状中国各地区之间的经济差异主要体现在地理位置、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
东部沿海地区由于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政策支持,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高。
相比之下,中西部内陆地区则受到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经济发展相对滞后。
这种区域经济差异导致资源分配不均、产业结构不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对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劣和收敛性为更直观地了解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劣和收敛性,我们选取了全国31个省会城市作为样本,根据GDP、人均GDP、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进行综合排名。
结果显示,排名靠前的城市多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排名靠后的城市则集中在中西部内陆地区。
这表明沿海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优势地位,而内陆地区则处于相对劣势。
然而,随着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区经济差异呈现收敛趋势。
越来越多的内陆城市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发挥自身产业优势,逐步缩小与沿海城市的差距。
例如,成都、重庆、武汉等城市依托丰富的资源和广阔的市场,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结论与对策建议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现象仍然存在,但各地区经济差异呈现收敛趋势。
为进一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以下对策建议可供参考:继续深化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对中西部内陆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资源向欠发达地区倾斜,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加强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鼓励东部沿海地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现代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支持中西部内陆地区发挥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集群,提高产业链水平。
推动各地区协同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与联动。
促进东部沿海地区与中西部内陆地区的对口支援和合作,建立跨地区合作园区和利益共享机制,实现区域间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互补。
对我国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问题的思考
带动能力不足 ,中小城市 的聚集效应 不大 ,城市经济 的总体效率 不高 ,既无力容纳大批 的农村人 口和劳动力进入城市 ,又不能有 和城市化 的持续推进 ,西部地 区不仅要参与国内竞争 ,而且还要
发展 战略 ,“ 系统协 调 战略等。其中比较 有代表 , 提高农 民收入的空间越 来越小 。
展 “ 长 极 “ 理 论 。这 一 理 论 认 为 ,区域 的发 展 要 以城 市 或 发 达 农产 品的价格在国内大体上趋于一致 ,少数产 品甚至高于国际市 增
区的城市化水平大体为 2 .% , 6 1 全国的平均水平为 3 .% ;西部 年龄人 E 中,平均受教育程度 3 ~4 .文盲 半文盲 占一半 , 32 l 年 年
城 镇 非 农 业 人 E 占全 国 总 人 E的 比率 落后 于 全 国的 平 均 水 平 6个 学龄 儿童失学率竞超过 3 % 。第四、西部地 区产业结构单一且 不 l l O 百 分 点 。第 二 、西 部 地 区城 市 化 发 展 速 度慢 ,这 一 点 集 中表 现 为 合 理 , 响 了 西 部城 市化 所 需 资 金 的积 累 。 部 地 区 是 我 国能 源 、 影 西
平和东部地区 ,而且 西部地 区城市空 间分布过于集中 ,大多分布 在攀枝花一 西宁一线 以东地 区的交通干线两侧。
2 西 部 地 区城 市 化 的 紧迫 性
、
引言一
对欠发达地 区城 市化发展 的认识
1 城市 的产 生 和城 市 经 济 的形 成是 经 济 发 展 的必 然要 求
城镇化进度缓慢的原因
城镇化进度缓慢的原因资源分配不均导致城镇化进程缓慢。
在我国,东部地区相对经济发达,资源较为集中,而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资源分配不够均衡。
这导致了城镇化进程在东部地区相对迅速,而在西部地区相对滞后。
缺乏足够的经济支持和资源投入,限制了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
土地制度问题也是城镇化进程缓慢的原因之一。
我国土地制度长期以来存在着农村集体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问题,这导致了农民对土地的流转和使用存在较大的限制。
农民往往面临着土地无法有效流转、难以获得土地补偿等问题,这使得他们对城市化进程持有观望态度,不愿意将土地流转给城市用地,从而限制了城镇化进程的发展。
城市规划和管理不到位也是城镇化进程缓慢的原因之一。
在许多地方,由于规划不科学、管理不规范,导致城市建设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如城市基础设施不完善、环境污染严重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城市的吸引力,也使得农民对城市化进程产生了疑虑和不满。
缺乏科学的城市规划和有效的城市管理,制约了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
人口流动和户籍制度限制也是城镇化进程缓慢的原因之一。
我国户籍制度将人口划分为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而城市居民享有更多的福利和社会保障。
这导致了农民在城市化进程中面临着户籍转换的难题,不愿意放弃农村户口。
财政支持不足也是城镇化进程缓慢的原因之一。
城市化进程需要大量的财政支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投入等。
然而,由于财政收入不足和财政资源分配不够合理,导致了城镇化进程中的资金短缺问题。
缺乏足够的财政支持,限制了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
城镇化进程缓慢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作用。
资源分配不均、土地制度问题、城市规划和管理不到位、人口流动和户籍制度限制、财政支持不足等问题都制约了城镇化进程的发展。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加大对城镇化进程的支持和投入,改革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加强城市规划和管理,促进资源的均衡配置,才能推动我国城镇化进程的稳步发展。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滞后的现状及建设思路
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滞后的现状及建设思路一、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滞后的现状西部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
但西部地区不论是从基础设施的硬件——交通到基础设施的软件——文化、教育、卫生,还是从城市基础设施到农村基础设施,乃至于影响到西部投资环境的治理污染方面的基础设施都明显滞后,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西部大开发整体战略的实施。
滞后的基础设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的硬件——交通设施建设滞后交通是基础设施中最为基础的设施,它不但是西部地区内部之间要素进行有效配置的前提,而且还是西部加快和外部沟通的重要桥梁。
据估算每百万人口拥有的公路里程数每提高一个百分点,人均GDP 增长率提高0.82个百分点。
但目前西部地区交通设施存在“两低、两差、两不足”的突出问题。
“两低”:一是路网密度低,二是通达水平低;“两差”:一是道路等级、质量差,二是出海条件差;“两不足”:一是建设资金不足,二是自身发展能力不足。
具体表现在:①交通运输路网密度低。
2000年,全国交通线路综合密度为1585.41公里/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只有834.91公里/万平方公里,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53%,东部的18%。
交通运输网密度低,最终影响到资源的优化配置,延缓了西部发展的进程。
②道路通达水平低。
据统计,目前西部地区尚有680多个乡镇未通公路,占全国未通公路乡镇总数的85%,滞后的交通成为阻碍西部地区信息勾通,要素流动和经济文化发展的瓶颈。
③道路等级低,质量差。
2000年,在西部地区53.3万公里的公路中,等级路为43万公里,占公路总里程的80.7%,而全国平均为85.6%;西部地区高速公路总里程数仅为东部地区的42%,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只占全国二级以上公路总里程的21%。
此外,由于地理环境的限制和自然条件的恶劣,使得道路的质量差。
④出海条件差。
一个地区离出海岸的远近和出海成本是成正比的。
按各地区中心城市(省会城市或自治区首府)到最近的主要港口之间的最短铁路运输距离计算,东部和中部的平均距离分别为167公里和909公里,而西部则高达到2052公里,分别是东部和中部地区的12.3倍和2.3倍。
浅析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
浅析我国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困境1. 引言1.1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我国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发展潜力区域。
县域经济是西部地区经济的基础和支柱,对于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和作用。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是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领域。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水平不仅关系到西部地区广大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也关系到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村全面振兴的实施。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是扶贫开发的重要领域。
西部地区是我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程度最深、脱贫难度最大的地区,县域经济的发展直接关系到西部地区贫困群众的生计和脱贫致富。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是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领域。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生态功能区,县域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密切相关,对于推动西部地区绿色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2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西部地区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缺乏核心竞争力。
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交通不便、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许多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难以吸引更多资金和人才进行投资和创业,导致经济发展缓慢。
西部地区县域发展水平参差不齐。
一些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公共服务水平低下,与发达地区的差距较大,制约着整个地区的经济发展。
资源禀赋不均衡导致发展不平衡。
西部地区县域的资源分布不均衡,有些地方地处资源富集区,但由于开发利用不当或者其他原因,导致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影响了经济可持续发展。
人才流失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
许多有能力有潜力的人才选择离开西部地区,到发达地区或者国外发展,造成人才流失现象严重,给地方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小的困难。
政策支持力度不足。
由于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滞后,政府对于这些地区的支持力度不够,投入不足,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困境难以破解。
【2000字】2. 正文2.1 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缺乏核心竞争力西部地区县域经济缺乏核心竞争力是影响其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国东西部城市化进程水平探讨
我国东西部城市化进程水平探讨一、产业结构世界城市化的历史表明,产业结构调整是推动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城市化的实质是由生产力变革引起的人口和其他经济要素从农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
而它表现在生产方式上,就是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即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各非农产业部门的转移。
因此,产业结构的变动必然体现为城市化的变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靠第二、三产业比重的上升,二者几乎同步进行,即工业、服务业就业比重每上升1%,城市化水平也提高1%。
如果第一产业比重低,而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比重则比较高,则城市化水平比较高,反之亦反。
长期以来,西部由于受到观念、制度、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产业结构调整十分缓慢。
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直接导致了不合理的就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不合理,使西部地区大量劳动力滞留于农村,影响了农业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变,是西部城市化水平落后的主要原因。
二、经济增长从各国城市化发展的历史来看,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步伐。
由于经济发展使经济收入增加,人们的需求也随之提高,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在生理需求得到满足的同时,更高层次的需求会随之产生,但不同层次的需求收入弹性是不同的。
在众多商品中,农作物产品的需求收入弹性较低,人们对该类产品的实际需求会随着收入的增加而相对减少;相反,制造业产品和服务业的需求收入弹性较高,收入增长导致对它们的需求更快的增长。
因此经济增长会带来需求结构的变动也必然带动投入结构(资本与劳动的投入)和产出结构相应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大规模转移,导致资本与人口在空间的高度集聚,并因此加快城市化步伐。
三、资金状况城市化实际上是经济发展的结构转换与升级过程,这一过程的核心问题是区域的工业化过程,这个过程导致对资金的强烈需求。
一方面,工业化特别是农村工业化需要足够的资金积累用于发展制造业及相关的资金密集、周转时间长的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另一方面城市化要为农村人口的转移提供足够的城市基础设施,城市要成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中心就需要建设现代化设施,发展现代服务业,这些都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
西部大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西部大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持续推进,中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西部大开发旨在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差距,推动整个国家的共同富裕。
本文将探讨西部大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首先,西部大开发为西部地区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
传统上,西部地区的发展相对滞后,资源贫乏,交通不发达,人才匮乏等问题都成为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通过西部大开发,大量的投资和政策支持被引入到西部地区,为西部地区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重点关注,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极大的推进,交通改善,电力供应等各项基础设施得到发展,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西部大开发推动了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升级。
过去,西部地区的经济主要依赖于传统的资源产业,如煤炭、石油等。
这种依赖性导致了西部地区经济的不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而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引入了更多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推动了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
例如,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西安、成都等城市成为了重要的研发和制造基地,在新能源产业方面,西部地区也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为西部地区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并推动了整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优化。
此外,西部大开发也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西部地区在城市化方面相对滞后。
通过西部大开发,大量的资源被投入到西部地区的城市建设中,推动了西部地区城市化的进程。
众多新建的城市和现代化的城市功能给西部地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西部大开发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西部地区的资源环境相对脆弱,开发过程中需要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
其次,西部地区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需要加大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此外,西部地区的落后基础设施和市场需求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培育。
综上所述,西部大开发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辩论西部开发四辩稿
辩论西部开发四辩稿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今天我们聚集在此,就西部开发展开激烈的辩论。
西部开发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四方代表将各自阐述自己的观点。
首先,我们要明确西部开发的重要性。
西部地区资源丰富,但经济相对落后,发展不平衡。
因此,西部开发是非常必要的。
西部地区的开发可以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同时,西部地区的开发也可以带动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提高,减少贫困人口数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然而,西部开发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环境问题,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脆弱,开发过程中需要加强环境保护,避免资源过度开采导致生态破坏。
其次是基础设施建设,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需要大量投资来改善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条件。
最后是人才问题,西部地区人才储备不足,需要引进人才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四方代表各自有着不同的观点。
一方认为,西部地区的开发应该以环保为前提,避免过度开发导致生态破坏。
另一方则认为,西部地区的开发应该以经济效益为主,适当的牺牲一部分生态环境是可以接受的。
还有一方认为,西部地区的开发应该注重科技创新,引进高端人才,推动产业升级。
最后一方则认为,西部地区的开发应该注重民生,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减少贫困人口数量。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四方代表各自观点各异,但我们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平衡点,使得西部地区的开发既能够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够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
希望各位评委和观众能够就此问题进行深入思考,为西部开发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方案。
谢谢!。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浅谈西部地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摘要经过近年来的西部大开发,西部地区的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较大进展。
西部地广人稀,资源丰富,有着无与伦比的天然优势。
然而总的来看,西部地区的发展仍处在一个很低的水平,基础设施的作用并未被发挥出来,并且与东部的差距存在着逐年拉大的危险。
在党中央提出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背景下,特别是当前全球经济危机蔓延的形势下,西部的发展该何去何从?靠什么来奠定西部经济增长的基础?这不仅对于当前,而且对于实现西部地区的长期持续发展,都是一个根本性问题。
关键词西部地区持续发展现状对策一、西部的发展存在问题1.三大产业发展不均衡,产业结构不合理。
众所周知,合理的产业机构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代欧美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为“三、二、一”型,即第三产业比重最高,(有些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所占比例甚至达到80%以上),其次是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
而中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类型为“二三一”型,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第二产业的拉动,而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落后,传统农业依然占有较大比例,这一特点在广大西部地区表现得尤为突出。
以下是2002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相关数据的统计从上表不难看出,西部地区的农业在产业结构中仍然占较大比重,而第二、三产业的发展却远远地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据统计,西部2008年的生产总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3.9%,西部地区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很大程度制约了西部经济的持续增长。
2.生态环境严重脆弱自秦汉至隋唐,西部地区一直都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那时的西部,地肥水美,水草丰茂,物产丰富,人口众多。
然而过度开发、历史上的多次战乱、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西部地区森林减少,草场退化,地力下降,逐渐沦为生态性贫困地区。
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报告显示,截至1999年,西部的水土流失面积已达到10436.9万公顷,占全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2.5%;沙化面积为6255.6万公顷,占全国沙化总面积的90%以上;各种天然林、防护林面积分别下降了14.49%和51.07%;沙尘暴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回升,现在已经蔓延到华北地区;20世纪90年代,西部地区的旱灾、洪涝灾害发生的频率比80年代分别上升了7.5%和49%;仅广西、陕西等9省,因生态破坏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就达到1500亿元,占全年GDP的13%。
西部省际边界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与思考——以云南省曲靖市为例
诏灭爨 , 曲靖为 拓 东 节 度使 所 辖 , 南 的政 治 中 心 云 西移 大理 , 结束 了 曲靖 50余 年 的云 南 中心地 位 。 0 此后 , 大理 国时 期 在 曲靖 设 石 城郡 , 辖 磨 宋 统
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 , 三年恢 复” 一五” “ 和“ 时期 , 曲靖 建 立起来 了第一 批社 会 主义性 质 的工 业 企业 , 非农业人 口迅速增加 , 投资的重点为工业基 本建设投资; 15 从 98年开始 的“ 大跃进 ” 和人民公 社运动及“ 文化大革命” 等运动 , 使得 曲靖 的工农 业生产大起大落, 大批 城市人 口回乡, 非农业人 I : 1 迅速 减少 ; 经济 结构 单 一 , 政税 收来 源少 , 财 用于城
人类足迹可寻 。30 40 00~ 00年 前 , 曲靖先 民就 在 这块古老 的土地上 种植水稻 , 创造 文明。公元 前 20年, 8 楚将庄蹯率 兵人滇 , 曲靖 为古滇 国腹心地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 比, 整体上还 比较落后 。对我国 西 部地 区的 中小城 市 的发展 , 理论 和 实践 上都还 在 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尤其是处于省际交界地 区
看, 由于受 多种 因素 的 影 响 , 少 是 2 至 O世纪 7 O年
曲靖的城市发展大致可划分为以下四个历程 :
一
是建 国以前的历史 时期 ; 二是建国以来至改革开
放 以前 ; 三是改革开放以来到撤地设市 以前 ; 四是 撤 地设 市 以来 。
( ) 史 时 期 的 曲 靖— — 历 史 悠 久 。 发 一 历 开
— —
以 云南 省 曲靖 市为 例
张秀凤 , 朱海 燕
【 摘
要 】我国西部省际边界地区的城市化问题研 究对加快西部地 区城市化进程、 统筹 区域发展有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1 西 部经 济 发展 现状
社 会科 学文 献 出版社 于 2 0 1 2年 7月 2 1日在 贵 阳发 布
2 . 2 人 口增长 快而素 质不 高 西 部地 区贫 困人 口所 占比例相 对 较 高 , “ 贫 困会 产生 人 口” 的规 律 还在 顽 强 地 发 挥 作 用 。 西部大开发以来, 人 口增 长迅猛 成为 我 国西部地 区人 口基本 特征之 一 ,经济 落后和 文化层 次低 的地 区人 口 保 持 了较高 的增 长速度 ,加
上 很多边 远 农 牧 区人 口管 理 工 作 薄 弱 ,民族 人 口 问题 突
了 《 西部蓝皮书 :中国西部 发展报告 ( 2 0 1 2 ) 》 。蓝皮书
指 出 :我 国西部地 区加快 改革 开放 步伐 ,转变 经济 增长 方 式 ,提 高发展 质量 ,基 础设 施得 到显 著改 善 ,生态 建设 和 环境 保 护取得 可喜 成效 ,重 点 区域 和特 色优势 产业 发展 呈 现 良好 势头 ,社会 事业 薄 弱环 节得 到加强 ,民族地 区 和边 远 贫 困地 区脱 贫致 富步伐加 快 ;民生 事业 全 面推进 ;城 镇 功 能与 城市化 水平 进 一 步 提 升 ;城市 社 区建 设 成效 显 著 ;
[ 文章编 号 ] 1 0 0 5 — 6 4 3 2( 2 0 1 3 )3 6— 0 0 1 1 — 0 2 干旱 、半 干旱耕 地居 多 ,严 重地 制 约着 耕 地 的 利用 效 率 。 地上水 资源 严重 失衡 ,地下 矿产 资源分 布很 不 均衡 。 大 部 分地 区交通 条件 差 ,气 候条 件恶 劣 ,阴雨 、洪 涝 、低 温 冷
舒尚艳 :中国西部经济发展滞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辩论西部开发四辩稿
辩论西部开发四辩稿
辩题,西部开发应该得到更多支持。
尊敬的评委、各位观众,大家好!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就西部开发这一话题展开激烈的辩论。
我作为第四辩手,我将就西部开发应该得到更多支持这一立场进行辩论。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西部地区的现状。
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教育医疗资源相对匮乏。
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西部地区的发展,也造成了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局面。
因此,我们认为西部地区应该得到更多支持,以弥补这种不均衡的发展。
其次,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
西部地区的自然风景优美,资源丰富,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同时,西部地区的劳动力成本相对较低,吸引了大量企业前来投资。
如果得到更多支持,西部地区的发展潜力将得到更好地释放,为国家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最后,西部地区的发展也符合国家战略规划。
国家提出了“西
部大开发”战略,旨在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发展差距。
因此,支持西部开发是符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综上所述,西部开发应该得到更多支持。
这不仅符合西部地区发展的现实需要,也符合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要求。
希望各位评委和观众能够支持我们的立场,让西部地区的发展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谢谢!。
简析西北五省区城镇化
简析西北五省区城镇化⼀、城镇化的涵义和界定 城市是⼈们经济、政治和社会⽣活的中⼼,是⼀个主要由⾮农业活动⼈⼝构成的、占有⼀定空间的⼈们⽣产、⽣活的聚集区域。
20世纪国际上通⾏的城市⼈⼝规模最低标准是2000⼈以上,并且把20万⼈以下定为⼩城市;20—50万⼈为中等城市;50—100万⼈为⼤城市;100万⼈以上为特⼤城市。
每个学科研究⾓度各有侧重,因此对城镇化的关注点也就不同。
⼈⼝学讲的城镇化是农业⼈⼝转化为城市⼈⼝的过程,即以农村⼈⼝不断向城市迁移和聚集为特征的⼀种历史过程;社会学的⾓度来说,城市化就是农村⽣活⽅式转化为城市⽣活⽅式的过程;地理学上的城镇化是农村地貌转变为城市景观的过程:从经济学⾓度看,城镇化则是由农村传统的⾃然经济转化为城市化⼤⽣产的过程。
总之,城镇化是⼈⼝由农村向城市迁移聚集的过程同时,⼜是地域景观、产业结构、⽣产⽣活⽅式和价值观念的转变,是⼈⼝、地域、社会经济组织形式和⽣产⽣活⽅式由传统落后的乡村型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转化的多⽅⾯内容综合统⼀的过程,是⼀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主要反映和重要标志。
⼈⼝城镇化反映的是⼈⼝向城市聚集的过程和程度,通常⽤市镇⼈⼝占全部⼈⼝的百分⽐来表⽰,称城镇化率或城镇化⽔平,本⽂中⽤城镇化这⼀概念。
⼆、西北地区城镇化现状 新中国成⽴以来,西北地区城市发展的总体有了很⼤提⾼,表现在:城市数量已由⼏个增加到60个,城镇⼈⼝也增加了⼗⼏倍,⼈⼝的城镇化⽔平达到32.6%。
但与东部地区相⽐,仍有较⼤差距。
西北省区城镇化现状概括起来表现为以下⼏个⽅⾯。
1.城镇化进程明显滞后。
西北地区城镇化发展滞后集中反映在数量和质量两个⽅⾯:从数量上看,与全国平均⽔平相⽐,2000年的⾮农产业增加值占GDP的⽐例低4.24个百分点,⾮农业⼈⼝占总⼈⼝的⽐例低2.5个百分点。
在21个地级城市中,第⼆产业⽐例超过50%的只有12个,第三产业⽐例超过50%的只有呼和浩特、西宁和乌鲁⽊齐3个省会城市。
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地区城镇化路径更加具有行政色彩。就其原因主 要有 : 其一,改革开放以后我 国经济发展战略采 用的是先沿海后 内地、先东部地 区后西部地 区, 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起步晚,无法取得优先发展的 “ 先发”优势或效应,失去了短缺经济条件下快速 发展进行资本原始积累的有利机会。而且在市场 化改革中,国家先开放了消费品市场,东部地区 作为我国主要的消费品生产基地,从西部中部以 较低的计划价格获得能源原材料,却以较高的市 场价格出售消费品,享受到了政策效益的最佳时 机 ; 相反,西部地 区作为我国主要的能源原材料 生产基地错过了政策效益的最佳时机。其二,城 市化是工业化的直接产物,城市化以工业化为前 提,工业化发展路径和发展水平对城市化起决定 作用。西部地区由于改革开放较晚,商品经济不 发达,民间资本积累不足,乡镇企业数量规模不 足 ,农村工业化进程缓慢 ,对农村城镇化的推动 作用非常有限,而政府利用城市化发展的行政规 划、财政政策等行政力量在城市化 中的 “ 区布 设 镇”表现较为突出,进而造成城市功能的缺失, 不能有效地与工业化协调发展。其三,市场化进 程缓慢,城市化中市场力量弱化,依靠政府的行 政力量主导城市化,制约了市场机制在城镇化进 程中发挥资源配置的效率 ,也制约了工业化和城 市化的进程的推进。 ( 三) 西部地区城市竞争力差,难以形成城市 效应。按照城市竞争力的内涵标准来衡量西部地 区城市的竞争力 ,还存在 巨大的差距。主要问题 有 : 一是还未形成大中小相配套和区域协调发展 的城市网络体系。在城市经济辐射边际效应递减 的情况下,中心城市圈与其较远的区域的经济发 展不平衡 ,城市的向心力不强的边远地区经济发 展水平相对落后。二是大规模的资本配置于城市 化建设上的同时,许多城市由于财力有限,招商 引资渠道未拓展,主要靠借贷和 “ 土地批租”等 渠道筹资,城建项 目工程款项拖欠是常有的事, 造成了沉重的财政负担。三是对城市功能定位局 限于政治中心、交通枢纽、工业城市、农牧业生 产基地等,影响了金融、商贸、公用事业 、科教、
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
西部地区环境保护工作主要困难及对策建议
1. 自然环境恶劣: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大多数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缺乏水源、荒漠化严重、能源贫乏等,这种环境条件限制了环保工作的开展。
2. 城市化进程缓慢: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市化进程缓慢,这也制
约了环保工作的开展。
相对而言,城市化水平低,环保意识也比较薄弱。
3. 技术力量不足:西部地区的科研力量一般较弱,缺乏技术人才,环保技术下降,
同时,环保监管也缺乏必要的技术保障,这使得环保灾害的发生无法即时得到制止。
4. 资金缺乏:西部地区经济不发达,环保资金来源依靠于政府和企业。
政府拨款有限,企业不具有足够环保意识,导致资金缺乏,环保工作难以开展。
对策建议:
1. 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科研力量,开发出适合西部地区的环保技术。
加强环境监管
技术,在发现环保违法行为时,能够及时得出结果并进行制止。
2. 强化资金保障:在西部地区,应该加强环保资金的注入。
政府投资应当成为环保
事业的主力军建设力量,促进企业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宣传环保理念,依靠社会力量进
一步打造环保品牌,有效提高资金规模。
3. 建立多元化环保模式:要建立开创性的环保模式,把以群众为主的环保体制落实
到行动,体现环保工作的普及性,实现项目化的环保管理思路,例如,利用可再生能源改
造现有旧厂及相应开发杯找关系,先后遗产,生态停车场等,有效提高环保的效益。
4. 培养环保人才:注重建立相应的环保人才培养机制,对环保领域的人才有所投资。
建立志愿者纠错队伍,优化环保工作,发挥社会学科人才对历史环境的影响,全面推进环
保工作。
推进产业人口双转移与中西部就地城镇化的战略思考
推进产业人口双转移与中西部就地城镇化的战略思考产业人口双转移是指将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的将产业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这一战略的目的是推动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产业人口双转移对于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条件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人口大规模向城市流动,导致农村留守人口问题严重。
而产业转移可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农村人口返乡创业就业,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产业的转移还有助于提升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
产业人口双转移可以推动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进程。
中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较弱,城镇化水平远远低于东部沿海地区。
通过将产业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可以吸引更多人口迁徙,促进当地城镇化发展。
这有助于提升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社会服务水平和居民生活水平,缩小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实现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
一、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提供更多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并提供相应的技术和管理支持。
鼓励金融机构增加对中西部地区的金融支持,提供更多的融资和信贷支持,降低中西部地区的融资成本,促进当地产业发展。
二、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
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相对滞后,需要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
政府应制定适应中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城市化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持续性。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的水平,为产业人口转移提供便利条件。
三、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储备相对不足,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与引进。
政府应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和职业教育的投入,提升当地的人才培养水平。
加强对中西部地区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层次的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到中西部地区创业就业,提升当地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推进产业人口双转移与中西部就地城镇化是实现全国经济均衡发展的重要战略。
第三节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
第三节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2019版)教案一、知识概述城镇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一项重要战略。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不同,包括城镇化发展速度、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城市规模和功能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理解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特点和阶段;2.掌握中国各地区城镇化的差异和原因;3.分析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3.1 不同地区城镇化的发展特点和阶段3.1.1 东部地区东部地区城镇化历史悠久,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较高,经济比较发达,城市规模大,城市功能齐全。
同时,东部地区的城镇化还面临着人口密集、土地资源短缺、环保压力大等问题。
3.1.2 中部地区中部地区城镇化相对滞后,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较低,但城镇化加速发展。
其中,崛起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涉及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经济发展和生态环保等多种因素。
3.1.3 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相对滞后,城镇人口占比较低,但发展速度较快。
其中,加快城市化进程是实现西部地区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3.2 中国各地区城镇化的差异和原因不同地区城镇化发展存在巨大差异,主要原因包括: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同;2.地理环境和资源条件不同;3.投资、政策等因素的作用。
其中,西部地区城市化发展,需要大量资金和政策支持,以推动地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3.3 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城镇化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主要包括:1.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2.促进城市经济和产业升级;3.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和城市规划。
同时,城镇化进程也面临城市扩张、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在城市规划和环保等方面注重平衡和协调。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由教师对不同地区城镇化的过程和特点进行详细讲解,介绍不同地区的城镇化发展情况和原因。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自主探究各地区城镇化的发展及原因,以及城镇化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等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问题 , 主要原 因是工业化发展缓慢、 资源浪费、 生态恶化、 城镇分布不合 理, 应从推进城市化进程、 快 中小城 市 加 发展等方面予 以改善
[ 关键词]西部地 区; 市化 ; 城 二元结构 [ 中图分类号] 9 .7 9 2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 号]17 5 5 (0 6 0 0 1 0 6 2— 9 6 20 ) 2— 0 3— 4
[ 收稿 日期 ]2 0 0 —1 05— 4 6
[ 作者简介 ]王颖 , 7 年 生 , , 17 9 女 陕西西 安人 , 西北 大学 硕士生 , 研究 方向 为公共政 策研究 , 电子 信箱 )i 76 ( y 73 @ n
homal e m o t i. o
一
1 — 3
维普资讯
表 1 20 20 00~ 0 3年陕西省城镇与农村居 民收入对比
占全 国 土地 面 积 3 5多 的西 部 , 西 部 大 开 / 在
发 战略 的指 引下 , 为缩 小 东 西差 异 、 对 经 济全 球 应
化, 其城市化发展也进入重要时期 。然而 。 由于长
期 以来 西 部地 区地 理 位 置偏 远 、 候 条件 复 杂 、 气 交 通不 便 、 本 设 施 落 后 、 基 资源 利 用 不 合 理 等 因 素 , 城市 化水 平 一直 较 低 。 西 部地 区经 济社 会发 展 给 带来 了较大 的负 面影 响。
51 5% 。 .
市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 二者差距愈来愈大。以陕
西 省 20 20 城 乡居 民 的收 入 差 为例 。 00— 03年 四年 之 间 城 乡 居 民 的 收 入 比从 3 4上 升 到 4 1 表 . . ( 1 ¨ 。收入水 平差 距加 深 了城乡居 民在 文化 教育 )J
维普资讯
20 0 6年 4月 第2 O卷 第 2期
山东工商学 院学报
J un lo h n o g Isiueo sn s n e h oo y o r a fS a d n n t t f t Bu iesa d T c n lg
Ap .2 0 r 06 Vo . O No 2 12 .
化, 即现代 化 , 二是 农 村 地 区 的城 市化 , 即初 次 城 市 化 【 , 西部 地 区发 展现 状来 说 , 2从 】 总体 上 仍然 处 于初 次城 市化 的层 次 。 2 有 效需求 不足 , . 第三 产业发 展受 制约 消费是 经 济 增 长 的 内在 动 力 , 费需 求 对 经 消 济增 长起 重 要 作 用 。然 而 在 西 部 , 占人 口总 量 大 多数 的农 民 的消费水 平 却很 低 。一 方 面是 低 收 人
一
、
西部地区城市化 滞后 的负面影 响
1农 业 收入增 长缓慢 , 乡差别 日益 拉大 . 城 市场 经 济条件 下 的城 乡居 民本 可 以 自由选 择 居住 地 、 工作 地 , 在 我 国西 部 地 区 , 民不 能 根 但 农 据 自己的愿 望进 入 城 市 工 作 生 活 , 当权 利 受 到 正 侵害 。在农 村 , 土地 日趋 减 少 , 生大 量 剩余 劳 动 产
业作为财 富之母 , 城市 化的 发展起决定 作用。 对 改革开放以来 , 国东西差距扩大 的原 因主要在 我 于地 区工 业发 展 不 均 衡。如 陕 西 自 19 9 9年至 20 年连续 3年工业总产值 都只位 于全国第 1 01 9 位, 近几年来工业总产值 占全 国的 比重也一直徘 徊在14 。 .% 西部地区的工业主要是在计划经济时 代, 依托国家投资, 在一些 中心城市建立的资源开 采 和重 化工 业 以及 军 工制 造 业 。但 是 随 着 近年来 国内外市场原材料供应的普遍过剩 , 导致 以资 源 开发和初级产品制造为主 的城市工业处境 困难 。 而且, 西部地 区相对落后 的经济开发 和对外开放 步伐, 使得城市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 的
渐渐放 慢 。与 增 长极 为 缓慢 的农 民收 入 相 比 。 城
口规 模不断 扩大 。 客观 上要 求 发 展 城市 化 , 城市 使 发展 成为调 节经 济活 动 的重 要 手段 。我 国作 为发
展 中大 国 。 其城市 化进 程 已进 入 关键 时 期 。 现 为 表 城 市 化 率 已 超 过 3 % 、 国 非 农 就 业 率 已 达 到 0 全
力, 地少 人 多使 人 地矛 盾 加 剧 。 同时 , 为农 产 品 因
上的鸿沟。相当数量 的农村子女不能接受初中以 上 的教育 , 多人在 中 学 阶段 已失 去 了上学 机 会 , 很 更不用说上大学了。在传统 的低技术行业减少 的
情况 下 , 村 劳 动 力 在 城 市 就 业 很 困难 。有 学 者 农 将城 市化分 为 两 个 层 次 , 是 现 有城 市 的 再 城 市 一
。
。。
。。
’。
’。
‘。
。
6理 论经济 研 究 9
.o . o .o .o .o . o .
论 西部地 区城市化进程 的滞后
王 颖
( 西北大学 公共管理学 院 , 西安 7 07 ) 10 5 Fra bibliotek[ 摘
要 ]西部地 区城市化滞后造成农 业收入增长缓慢 、 乡差别拉大、 城 有效需求不足 、 第三产业发展受制约 等
任务 更加 困难 。 同 时 , 述 产 业 与 乡 村 地 区 的非 上 农产 业之 间缺 乏 内在 的关 联 , 使 城 乡 产 业 出现 致
近些年 , 动全 球 城 市化 进 程 的 主 要 力 量 已 推 由发 达 国家 转 向发 展 中 国家 。 展 中 国 家 城 市人 发
边 际效 益 递 减 规 律 的作 用 。 多 地 区 出 现 “ 产 很 增
不增 收” 。即使 是 在乡镇 企 业 。 由于 产 品技 术水 平 低 、 争力差 。 民靠非 农 产 品获 得 收入 的增 幅也 竞 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