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建立逻辑模型
数据库逻辑模型建模方法
数据库逻辑模型建模方法==================在数据库设计过程中,逻辑模型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数据库的结构、行为和数据之间的关系。
以下是一套详细的数据库逻辑模型建模方法:1. 确定数据实体---------首先,需要明确数据库中需要存储的数据实体。
这些实体可能包括人、物、事件等。
例如,在一个电商系统中,我们可能需要有用户、商品、订单等实体。
2. 定义实体属性---------对于每个确定的实体,我们需要定义其属性。
属性是对实体的描述性特征。
例如,用户实体可能包括姓名、年龄、性别等属性。
每个属性都有其数据类型,例如字符串、整数或日期等。
3. 建立实体关系---------确定了实体和属性后,我们需要建立实体之间的关系。
这些关系可能包括一对一(1:1)、一对多(1:N)、多对一(N:1)和多对多(N:N)等。
例如,一个用户可以购买多个商品,这是一种一对多的关系。
4. 设计数据表结构-----------根据确定的实体、属性和关系,我们可以设计出相应的数据表结构。
每个表对应一个实体,而表中的列对应属性。
行则表示具体的实体实例。
表结构需要考虑到易用性、效率和扩展性等因素。
5. 约束关系完整性-----------为了保证数据的完整性,我们需要添加适当的约束条件。
这些约束条件可能包括主键约束、外键约束和唯一约束等。
例如,在用户表中,用户ID可以是主键,确保每个用户有唯一的ID。
6. 考虑查询需求---------在设计逻辑模型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查询需求。
查询是数据库使用中最频繁的操作之一,因此我们需要优化查询语句的性能。
这可能涉及到索引的设计、查询条件的优化等。
7. 权限控制-------在数据库设计中,权限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我们需要根据业务需求,为不同的用户或角色设置不同的权限。
例如,某些用户只能查看自己的订单信息,而管理员可以查看所有用户的订单信息。
8. 性能优化-------最后,我们需要考虑数据库的性能优化。
软件工程-课后小节
第一章本章简要阐述了软件开发的本质,即实现问题空间的概念和处理逻辑到解空间的概念和处理逻辑之间的映射。
在此基础上,概括地介绍了实现这一映射的基本途径,即系统建模。
所谓系统建模,是指运用所掌握的知识,通过抽象,给出该系统的一个结构一系统模型。
因此,模型是一个抽象。
该抽象是在意图所确定的角度和抽象层次对物理系统的一个描述,描述其中的成分和成分之间所具有的特定语义的关系,还包括对该系统边界的描述。
在软件开发领域,系统模型分为两大类,一类称为概念模型,描述了系统是什么;另一类统称为软件模型,描述了实现概念模型的软件解决方案。
软件模型又可进一步分为设计模型、实现模型和部署模型等。
总之,正确认识软件开发的本质,认识建模的意义,了解模型概念以及模型分类,直接关系到对软件工程开发逻辑、开发途径有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正确应用。
正如章首语所言:“正确认识软件开发,是从事软件开发实践和软件工程项目管理的思想基础。
”第二章本章首先介绍了需求的定义,即“一个需求是一个‘要予构造’的陈述,描述了待开发产品(或项)功能上的能力、性能参数或者其他性质”,并指出了需求的5个必备的基本性质:必要的(Necessary),即该需求是用户所要求的;无歧义的(Unambiguous ),即该需求只能用一种方式解释;可测的(Testable),即该需求是可进行测试的;可跟踪的(Trace-able),即该需求可从一个开发阶段跟踪到另一个阶段;可测量的(Measurable ),即该需求是可测量的。
需求的5个基本性质可作为需求发现和评估的基础。
其次,为了更好地理解需求,介绍了需求的分类。
软件需求可以分为功能、性能、外部接口、设计约束和质量属性,并把性能、外部接口、设计约束和质量属性这4类需求统称为非功能需求。
除此之外,还给出了功能需求和非功能需求的基本关系。
然后,介绍了5种常用的需求发现技术:自悟(Introspection )、交谈(Individual in-terview )、观察(Observation )、小组会(Group session)和提炼( Extraction),并指出采用系统化方法,例如,结构化方法和面向对象方法,可使发现的需求基本满足以上5个性质。
概念模型 逻辑模型
概念模型逻辑模型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是软件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它们旨在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问题,并在解决问题之前明确问题的本质。
本文将分步骤介绍概念模型和逻辑模型,以及它们在软件开发中的重要性。
第一步:什么是概念模型?概念模型是一种用于捕获特定领域内概念的一组概念结构。
它用来描述领域知识和为用户所理解和使用的领域术语。
概念模型可以帮助开发者更好地理解问题并了解相关知识领域。
此外,概念模型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与领域用户沟通,并确保开发出的产品能够满足用户需求。
第二步:概念模型的构建过程概念模型的构建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收集领域信息和需求在开始构建概念模型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相关领域信息和需求。
通过与领域用户沟通,我们可以收集到关于领域的各种信息,例如:业务流程、主要参与者、相关术语以及相关系统所需的功能等。
2. 绘制概念图在了解领域信息和需求之后,我们可以开始绘制概念图。
概念图是概念模型的一部分,它用来描述领域中的各种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绘制概念图,我们可以发现领域中存在的模式和规律,并进一步理解领域知识。
3. 定义概念模型在绘制概念图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开始定义概念模型,即将概念图转换为形式化的模型。
概念模型通常以实体-关系图形式呈现,它描述了领域中各种实体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通过定义概念模型,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系统的需求,为逻辑模型的构建奠定基础。
第三步:什么是逻辑模型?逻辑模型是一个描述系统要求和业务规则的模型。
它描述了如何实现领域中的概念,包括数据类型、业务规则和处理逻辑等。
逻辑模型通常是基于概念模型进行设计的,并且是程序员和开发团队所需要的模型。
第四步:逻辑模型的构建过程逻辑模型的构建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定义数据结构在开始构建逻辑模型之前,我们需要确定系统所需的数据结构。
数据结构通常包括实体、属性和关系等。
通过定义数据结构,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系统所需的数据存储结构。
逻辑模型的步骤
逻辑模型的步骤逻辑模型的步骤:一、问题定义在进行逻辑模型建立之前,首先需要明确问题的定义。
问题定义是指对研究或解决的问题进行准确定义和界定,明确问题的目标和范围。
在问题定义中,需要明确问题的关键要素和变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问题定义的准确性和清晰度对于后续建立逻辑模型具有重要意义。
二、变量识别在问题定义的基础上,需要识别与问题相关的变量。
变量是指在研究或解决问题过程中可能发生变化的要素。
通过识别变量,可以将问题抽象为多个要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
变量可以是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独立变量,它是影响其他变量的因素;因变量是依赖变量,它受自变量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三、关系建立在变量识别的基础上,需要建立变量之间的关系。
关系是指变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通过建立关系,可以描述变量之间的依赖和影响关系,形成一个完整的逻辑模型。
关系可以是直接关系或间接关系,直接关系是指变量之间的直接影响;间接关系是指变量之间通过其他变量传递影响。
四、模型验证在建立逻辑模型之后,需要对模型进行验证。
模型验证是指通过数据和实证研究来验证逻辑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通过对模型的验证,可以评估模型的拟合度和预测能力,检验模型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模型验证可以通过实验、观察、调查等方式进行,以获得可靠的数据支持。
五、模型修正在进行模型验证之后,如果发现模型存在问题或不足,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
模型修正是指根据验证结果对模型进行调整和改进,使模型更加准确和可靠。
修正可以包括添加或删除变量、调整变量之间的关系等。
通过模型修正,可以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和解释力,使其更好地适应实际问题。
六、模型应用在模型修正之后,可以将模型应用于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中。
模型应用是指利用已建立和验证的模型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和预测。
通过模型应用,可以得出对问题的解释和预测,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模型应用可以通过计算、仿真、推理等方式进行,以获得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洞察。
第四章 数据流图
外部项
操作 员
重复的外部项
4.2 DFD设计 设计
4.2.1 DFD设计步骤 DFD设计步骤 1.先画出顶层DFD; 先画出顶层DFD; DFD 2.逐步分解,画出中间各层DFD; 逐步分解,画出中间各层DFD; DFD 装配平面数据流图。 3.装配平面数据流图。
第一步, 第一步,把系统基本模型加上外部项作为顶 层DFD。 。 1、外部项支持现在顶层;2、可能有多个外 、外部项支持现在顶层; 、 部项。 部项。
4.1.5 外部项
4.1.5 外部项
为了使DFD清楚易懂,我们对加工、数 清楚易懂,我们对加工、 为了使 清楚易懂 据流、文件的命名都力求简单。 据流、文件的命名都力求简单。至于 加工的加工逻辑、 加工的加工逻辑、数据流的数据结构 将在数据字典中定义。 等,将在数据字典中定义。数据字典 一起来描述系统。 和DFD一起来描述系统。 一起来描述系统
4.1.1 DFD使用的符号 使用的符号
DFD中共有四种实体:加工、数据流、文件 中共有四种实体:加工、数据流、 中共有四种实体 和外部项。分别用四种符号表示 和外部项。
4.1.2 加工
加工又称处理亦称变换, 加工又称处理亦称变换,它是对数据流的 操作。 操作。 加工的符号由标识部分、 加工的符号由标识部分、功能描述部分和 功能执行部分组成。 功能执行部分组成。 标识部分用于标注加工编号。 标识部分用于标注加工编号。所有的加工 都必须统一编号,编号应具有唯一性。 都必须统一编号,编号应具有唯一性。编 号要与数据字典一致。 号要与数据字典一致。
第四章
数据流图
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主要是DFD和DD 和 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主要是 1、DFD如何建立? 如何建立? 、 如何建立 2、出发点:O=P(I)。P就是目标系统。 就是目标系统。 、出发点: = 。 就是目标系统 3、方法:分解。 、方法:分解。
数据库设计详细过程,逻辑模型,物理模型
第四章数据库设计4.1 原理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式,建立数据库及其应用系统,使之能够有效地存储数据。
数据库设计是一个软件项目成功的基石,但很多从业人员都认为,数据库设计其实不那么重要,现实中的情景也相当雷同,开发人员的数量是数据库设计人员的数倍。
因为多数人使用数据库中的一部分,所以也会把数据库设计想的如此简单,其实不然,数据库设计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因为其完全决定了系统的优化程度。
完整的数据库设计一般包如下部分:1.需求分析;2.概念结构设计;3.逻辑结构设计;4.物理结构设计;5.验证阶段;6.运行与维护。
在讲解数据库设计之前,先大概的说说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原则,其实,关于数据库设计的原则,版本居多,不同的人根据不同的场景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系统去描述,可定会出现不一致,但万变不离其宗,所有数据库设计的原则无例外是为了实现数据库的最优,从这个宗旨出发我们自己探讨出了以下几条关系数据库设计的原则:1.明白自己的系统为OLTP系统还是OLAP系统不同的系统其侧重点是不一样的,OLTP系统最注重的是数据增删改查操作的效率,而OLAP系统注重的是分析处理,所以不同的系统数据库设计也不一样;2.降低对数据库功能的依赖功能的实现,一般要求通过程序来实现,而不是大量的依赖数据库。
3.严格遵从数据库三范式严格遵从数据库三范式,避免数据的冗余等问题产生;4.尽量保证记录的唯一标识存在;5.严格遵循概念模型到逻辑模型的转换规则;6.星型模型、雪花模型的合理运用。
4.1.1 概念结构设计早期的数据库设计,在需求分析阶段后,就直接进行逻辑结构设计,由于此时既要考虑现实世界信息的联系与特征,又要满足特定的数据库系统的约束要求,因而对于客观世界的描述受到一定的限制,同时,由于设计时要同时考虑多方面的问题,也使设计工作变得十分复杂。
1976年P.P.S.Chen提出在逻辑结构设计之前先设计一个概念模型,并提出了数据库设计的实体--联系方法(Entity--Relationship Approach)。
数据建模经典教程-逻辑数据模型
数据建模经典教程-逻辑数据模型逻辑数据模型的说明为了解决特定业务需求⽽形成的业务解决⽅案。
逻辑数据模型以业务需求为基础,忽略软件环境、精简环境等具体问题有关的模型实现的复杂性。
针对⼀个订单输⼊系统,前期已经完成概念数据模型(概念、业务规则、义务范围)。
在理解订单输⼊系统的需求之后,需要创建逻辑数据模型,其中包含需要交付给应⽤程序所使⽤的所有属性和业务规则。
例如,根据概念数据模型可以,⼀位客户(customer)可以订购1个或多个订单(order),⼆逻辑数据模型则需要关注诸如客户姓名、地址、订单号及订购商品等有关客户、订单的细节信息。
关系逻辑模型关系数据模型包括实体以及实体间的关系和属性,如下图:通过“规范化技术”构建关系数据模型需要保证每个属性都是单值,且提供完全的、唯⼀的依赖于主键的事实。
单值:⼀个属性只能包含⼀则信息完全:主键是唯⼀能标识实体实例得到最⼩的属性集合唯⼀:由主键决定的每⼀个属性只提供⼀个事实,即不存在隐藏的依赖。
维度逻辑模型创建维度逻辑模型维度逻辑模型的创建,主要考虑到两⽅⾯:量度计和维度量度计分类:聚集:聚集量度计中存储信息粒度层次⾼于事物粒度,主要服务于报表⼯具原⼦:包括业务中⽤到的最底层的细节数据,事物粒度累积:完成⼀次业务流程需要多长时间,如从开始申请⼀直到完成房屋抵押贷款所经历的时间将被记录在⼀张累计事实表中快照:记录实体⽣命周期中与特定步骤的时间信息与数仓中的周期快照表的定义不同:数仓的周期快照表以规律性的、可预见的时间间隔来记录事实,时间间隔如天、周、⽉等,订单⽇快照表、订单⽉快照表等周期快照表事实的粒度是每个时间段⼀条记录,通常⽐事物事实表的粒度要粗,是在事务型事实表上建⽴的聚集表。
维度分类固定维度:⼜称为0型渐变维度,如性别男或⼥退化维度:维度的属性被转移⾄事实表中多值维度:⽤于属性或字段存在多值的情况,但最好的模型是每个属性单值不齐整维度:在⼀个不齐整的维度表中,⾄少有⼀个成员的⽗成员在该维度表的直接上级维度表中确实收缩维度:略渐变维度(SCD Slowly Changing Dimension):SCD 1:仅存储当前维度成员的值,⽽忽略值的临时变化SCD 2:需要存储所有维度成员的历史数据SCD 3:仅需要记录维度成员的部分历史信息,如当前状态和最近状态或当前状态和原始状态SCD 6:表⽰复杂维度,该维度的历史可能存在多种变化。
建立逻辑回归模型的步骤
建立逻辑回归模型的步骤逻辑回归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分类问题的统计学习方法,适用于解决二分类问题。
下面将介绍建立逻辑回归模型的步骤,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一模型。
1. 数据收集和整理在建立逻辑回归模型之前,首先需要收集相关的数据。
数据可以来自于实验观测、问卷调查、数据库等多种途径。
收集到的数据应包括自变量(特征变量)和因变量(分类结果),并进行整理和清洗,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 数据探索和可视化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探索性分析,包括数据的统计描述、缺失值处理、异常值处理等。
同时,可以通过绘制直方图、散点图、箱线图等可视化手段,对数据的分布和相关性进行初步观察。
3. 特征选择和变换在构建逻辑回归模型之前,需要对自变量进行特征选择和变换。
特征选择可以使用相关性分析、卡方检验、信息增益等方法,选择与因变量相关性较高的特征。
同时,特征变换可以使用对数变换、标准化等方法,提高模型的稳定性和预测能力。
4. 模型拟合和评估选择合适的逻辑回归模型形式后,需要对模型进行拟合并评估。
拟合模型时,可以使用最大似然估计或牛顿法等优化算法,估计模型的参数值。
评估模型时,可以使用混淆矩阵、ROC曲线、精确率、召回率等指标,对模型的性能进行评价。
5. 模型优化和验证在拟合和评估模型的基础上,可以对模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验证。
模型优化可以通过调整模型参数、引入正则化方法等手段,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和稳定性。
模型验证可以通过交叉验证、留出法等方法,验证模型在新样本上的预测能力。
6. 模型应用和解释根据建立的逻辑回归模型,可以应用于实际问题的预测和解释。
通过对模型参数的解释,可以了解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程度和方向,进而对分类结果进行解释和理解。
总结建立逻辑回归模型的步骤包括数据收集和整理、数据探索和可视化、特征选择和变换、模型拟合和评估、模型优化和验证、模型应用和解释。
通过按照这些步骤进行建模,可以提高模型的准确性和可解释性,为实际问题的分类提供有效的支持。
概念建模 逻辑建模
概念建模逻辑建模概念建模与逻辑建模是软件工程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它们分别用于描述系统的概念性和逻辑性方面。
本文将对它们进行详细介绍,并对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进行分析与总结。
一、概念建模概念建模是描述系统的概念性方面,它主要用于规划系统的整体结构,明确系统中的概念、关系和属性等。
概念建模使用一种称为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的模型来描述系统,该模型通常采用面向对象的方式,将系统中的概念、关系和属性等表现为对象、关系和属性等元素,从而形成一个概念体系。
通常使用统一建模语言(UML)或实体关系模型(ERM)等工具来支持概念建模的实施。
概念建模的目的是确定系统的总体结构,明确系统中存在的概念及其之间的关系,提供系统开发过程中的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指导思路。
概念建模的结果通常是一个概念模型,该模型是对系统中所有概念及其之间关系的一个完整描述。
二、逻辑建模逻辑建模是描述系统的逻辑性方面,它主要用于规划系统的具体实现,明确系统中的功能、流程和数据等。
逻辑建模使用一种称为逻辑模型(logical model)的模型来描述系统,该模型通常采用数据流图(DFD)或统一建模语言(UML)等工具来支持。
逻辑建模的目的是确定系统的具体实现方式,明确系统中的流程、功能及数据之间的关系,提供系统开发过程中的有效指导。
逻辑建模的结果通常是一个具体的系统设计方案,该方案明确了系统的所有实现细节,为其他开发空缺提供了一个明确的指南。
三、概念建模与逻辑建模的联系与区别概念建模和逻辑建模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具有重要的联系与区别。
首先,它们都是对系统进行建模的方式,主要目的是帮助开发者在设计阶段更好地理解和规划系统,明确系统的总体结构和具体行为。
其次,概念建模与逻辑建模在实现方式上有所不同,概念建模强调总体结构和概念关系,逻辑建模强调具体实现和细节。
概念建模和逻辑建模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们所关注的方面不同。
概念建模关注系统的总体结构、概念关系和属性等;而逻辑建模关注系统的功能、流程和数据等实现细节。
新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
(4)新系统的逻辑方案:包括新系统的目标、边界、主要功能、与其它系统的接口、 逻辑模型、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数据处理方式、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选择的意见、 及新系统开发时间进度、新系统报期望的效益、所需的资源与开发经费预算安排。
(5)功能分析和划分子系统 (6)确定新系统的数据处理方式、新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并估计出开发新 系统所需要的费用和时间。
1.3 系统分析报告
(1)引言(概述):包括系统名称、目标、功能、新系统与现行系统的主要区别、系统 的用户、系统开发者、系统计划书、合同、上级批文等。
(2)原系统描述:包括企业的目标和任务、企业当前概况、企业外部环境、当前信息 系统的概况、企业当前业务流程和子系统的划分、管理业务流程图、功能体系图、需求 分析报告、系统功能分析、数据流程图、数据字典、决策分析工具等。
2. 联机实时处理方式
联机实时处理方式一般用于: (1)需要迅速反应的数据处理 (2)负荷易产生波动的数据处理; (3)立
(1)确定新系统的目标 (2)对原系统存在问题的分析和改进 (3)业务流程分析和企业流程重组 (4)确定新系统的边界及人-机接口
(5)可行性分析:包括必要性分析的可行性分析(技术可能性、操作可能性、经济可 能性)。
(6)结论 其中结论应该是下面三者之一: (1)可立即进行项目开发 (2)不可能或没有必要进行开发 (3)条件不俱备,暂缓开发。
管理信息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
新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
1.1 新系统的信息处理方式
1. 批处理方式
批处理方式的特点是费用较低,且可以较充分地使用计算机系统。一般用于: (1)固定周期的数据处理; (2)需要对大量的、来自不同方面的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3)需要将一段时间内积累的数据进行处理; (4)无法进行联机实时处理的情况。
第四章4.4 新系统逻辑模型的确定
4、确定新系统的功能模型
确定新系统的功能模型就是对新系统进行子系 统的划分。在进行组织结构与功能分析时,对 系统必须具有的功能做了详细的调查和分析, 通过对子系统的划分,建立了系统的功能模型, 在确定新系统逻辑模型时,必须对再次进行分 析讨论,最后确定新系统总的功能模型。 对 于大型系统来说,划分子系统的工作通常在系 统规划阶段进行,常用的工具是U/C矩阵。
确定合理的业务处理流程
将业务流程和业务处理分析的结果归纳整理 删去或合并了哪些多余的或重复处理的过程? 对哪些业务处理过程进行了优化和改动?改动的 原因是什么?改动(包括增补)后将带来哪些好处? 给出最后确定的业务流程图 指出在业务流程图中哪些部分新系统可以完成, 哪些部分需要用户完成?
例:
例:前面案例中由供应商与生产科凭印象确定定货, 新系统改为根据原材料的库存量和定货点确定定货, 这时业务流程有所变化。所以要:
在原有业务流程分析基础上进行改进和优化 • 确定新的业务流程 • 确定新系统的人机界面
•
3、数据流程分析
确定合理的数据和数据流程
请用户确认最终的数据指标体系和数据字典。确认 的内容主要是指标体系是否全面合理,数据精度是 否满足要求并可以统计得到这个精度等等 对哪些数据处理过程进行了优化和改动?改动的原 因是什么?改动(包括增补)后将带来哪些好处? 给出最后确定(即优化后)的数据流程图 指出在数据流程图中的人机界面
5. 实施计划
工作任务的分解(人员安排) 进度(甘特图等) 预算
考试管理信息系统系统分析
系统分析案例
教材管理信息系统
可行性分析报告大纲
一.
第4章 建立逻辑模型
6
Notations Standards
• 命名习惯是个人或专业的选择,也有一些相关的行 业标准例如: – IDEF: 来自于美国空军的一个集成辅助制造系 统项目,包括IDEF0(数据建模), IDEF1(信息建 模), IDEF1X(数据建模), IDEF2(仿真模型设计), IDEF3(捕获过程描述), IDEF4(面向对象设计), IDEF5(本体描述捕获),等 –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IE) Crow’s Feet标记 法
28
Common Data Modeling Problems
• 改善数据模型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平衡SQL Server的物理限制并同时满足客户的商业需求. 建 模的过程中,有一些常犯的错误,分几个方面: – Entity Problems – Attribute Problems √ – Relationship Problems
18
Contents
• 建立逻辑模型(creating the logical model) • 常见的建模问题(Common Data Modeling Problems) √
19
Common Data Modeling Problems
• 改善数据模型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平衡SQL Server的物理限制并同时满足客户的商业需求. 建 模的过程中,有一些常犯的错误,分几个方面: – Entity Problems √ – Attribute Problems – Relationship Problems
4
Suggested Naming Guidelines(1)
• 在做一个系统开发时,坚持使用一个命名标准是 必需的。 • 逻辑模型命名与物理模型命名没有对应关系,因 为有的物理表在逻辑模型中没有对应的实体 • 重点是你必须有一个标准(任何标准都行),并 在逻辑建模中保持一致。 • 下边看一下Mountain View Music中使用的标准建 立的实体
逻辑模型的三要素
逻辑模型的三要素
逻辑模型是解决问题和实现目标的基本工具之一。
在建立逻辑模型时,需要考虑三个主要要素:目标、策略和结果。
目标是我们想要实现的结果或效果。
策略是我们采取的方法或途径,以实现这些目标。
结果是我们所期望的实际效果或成果。
在建立逻辑模型时,我们需要明确目标,即所要实现的结果或效果。
这些目标应该是具体、可量化的,并且能够被分解为更小和更具体的子目标。
我们还需要确定策略,即我们采取的方法或途径,以实现这些目标。
这些策略应该是明确、可操作的,并且可以通过一系列活动或措施加以实现。
最后,我们需要对结果进行评估,以确保我们所采取的策略和行动确实有助于实现目标,并且产生了预期的结果。
逻辑模型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可以帮助我们理清思路,明确目标和策略,并在实践中进行评估。
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和社区管理中,逻辑模型都是一个非常有用的工具。
- 1 -。
逻辑回归模型建模步骤和例题
逻辑回归模型建模步骤和例题
逻辑回归模型建模步骤如下:
1. 数据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缺失值处理和异常值处理等。
2. 特征选择:选择对目标变量有影响的特征,可以使用相关性分析、特征重要性评估等方法。
3. 数据划分: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通常采用70%的数据作为训练集,30%的数据作为测试集。
4. 特征缩放:对特征进行缩放,通常采用标准化或归一化方法。
5. 模型训练:使用逻辑回归算法对训练集进行模型训练。
6. 模型评估:使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评估,常用的评估指标包括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值等。
7. 参数调优: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模型参数,提高模型性能。
8. 模型应用:使用优化后的模型进行预测,对新样本进行分类。
以下是一个逻辑回归模型的例题:
假设我们有一些肺癌患者的数据,包括年龄、性别、吸烟情况等特征,以及是否患有肺癌的标签。
我们希望根据这些特征来预测一个人是否患有肺癌。
首先,我们需要对数据进行预处理,比如清洗数据并处理缺失值。
然后,我们可以进行特征选择,选择对肺癌有影响的特征。
接着,我们将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然后,对训练集进行特征缩放,以便将特征值转化为相同的尺度。
接下来,我们使用逻辑回归算法对训练集进行模型训练。
训练完成后,我们使用测试集对模型进行评估,比如计算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等指标。
根据评估结果,我们可以调整模型参数,例如正则化系数或阈值,以提高模型性能。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优化后的模型对新样本进行预测,判断其是否患有肺癌。
逻辑模型
关系模式定义数据仓库的每个主题都是由多个表来实现的,这些表之间依靠主题的公共码键在一起,形成一 个完整的主题。在概念模型设计时,我们就确定了数据仓库的基本主题,并对每个主题的公共码键、基本内容等 做了描述。在这一步里,我们将要对选定的当前实施的主题进行模式划分,形成多个表,并确定各个表的关系模 式。
完整性约束完全性约束是指对型必须遵守的基本的通用的完整性约束条件。例如,在关系模型中,任何关系都必须满足实体完整性和参照 完整性两个条件。此外,逻辑模型还应该提供用户定义完整性约束条件的机制,以反映具体应用所涉及的数据必 须遵守的特定的语义约束条件。
谢谢观看
数据仓库逻辑设计中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决定数据仓库的粒度划分层次,粒度层次划分适当与否直接影 响到数据仓库中的数据量和所适合的查询类型。由于主题数据库响应企业级业务OLTP需求,所以必须保存最细类 度数据,同时根据业务部门的查询需求考虑确定多重粒度来提高复杂查询速度。
在这一步里,要选择适当的数据分割的标准,一般要考虑以下几方面因素:数据量〔而非记录行数)、数据分 析处理的实际情况、简单易行以及粒度划分策略等。其中,数据量的大小是决定是否进行数据分割和如何分割的 主要因素;数据分析处理的要求是选择数据分割标准的一个主要依据,因为数据分割是跟数据分析处理的对象紧密 的。
三要素
数据操作
数据结构
完整性约束
数据结构是计算机数据组织方式和数据之间的框架描述,而数据文件的数据就按照这种框架描述进行组织。 数据结构是所描述对象类型的集合,是对系统的静态描述。
数据操作是指对数据库中各种对象的实例或取值所允许执行操作的集合,其中包括操作方法及有关规则,它 是对数据库动态特性的描述。
20世纪80年代以来,面向对象的方法和技术在计算机各个领域,包括程序设计语言,软件工程、计算机硬件 等各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出现了一种新的模型——面对对象的数据模型。
逻辑回归建模步骤
逻辑回归建模步骤逻辑回归是一种用于建立分类模型的统计学方法。
它将独立变量与一个二元因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建模,以预测因变量的可能结果。
逻辑回归模型的建立包括以下步骤:1.数据准备和理解:首先,需要收集与问题相关的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初步的理解。
这包括了解数据中的变量和其含义,检查数据的缺失值和异常值,并对数据进行必要的预处理,如编码分类变量、处理缺失值等。
2.变量选择和特征工程:根据模型的目标和数据的特征,选择有用的变量。
选择正确的变量对于建立有效的模型非常重要。
可以使用统计方法(如相关性)或专业知识来选择变量。
此外,还可以通过特征工程来构造新的变量,以增强模型的表现力。
3.模型拟合和评估:将数据集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
使用训练集来拟合逻辑回归模型,并使用测试集来评估模型的性能。
在训练模型之前,还可以使用交叉验证来选择最佳的超参数(如正则化参数)。
4.模型解释和检验:通过评估模型的系数和统计显著性来解释模型。
系数表示每个变量对于因变量的影响程度,统计显著性可以用于衡量变量是否对模型有贡献。
5.模型优化和调整:根据模型的性能,采取进一步的优化措施。
这可能包括调整超参数、增加更多的变量或进行特征选择。
6.模型验证和评估:验证模型的性能并评估模型的准确性。
可以使用一些标准指标来衡量模型的性能,如准确率、精确率、召回率、F1分数等。
7.模型部署和监测:一旦模型达到了满意的性能,可以将其部署到实际应用中。
但模型需要进行定期的监测和更新,以适应数据分布的变化和模型性能的下降。
以上是建立逻辑回归模型的一般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仔细考虑,可能需要进行多次迭代和调整。
此外,根据具体问题的特点,可能还需要采取特定的数据处理和模型调整方法。
最重要的是理解数据和业务的背景,将逻辑回归模型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取得预期的结果。
系统逻辑模型建立
实验三系统逻辑模型设计实验目的:1.掌握建立系统数据流模型;2.学会使用功能/数据类分析方法划分子系统;3.掌握新系统逻辑模型建立的方法;4.掌握系统分析说明书的编写。
实验内容:一.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数据是信息的载体,必须对系统调查中收集的数据以及统计和处理数据的过程进行分析和整理。
数据与数据流程分析是今后建立数据库系统和设计功能模块处理过程的基础。
在实际应用中,常用数据流程图表达系统数据流模型。
数据流程图是用图形符号表达系统中要处理的数据,以及对这些数据所做的加工处理。
数据流程图中有四种基本元素:数据流、外部项、数据存储和数据加工处理。
实验操作1:请绘出你所做系统的数据流程图,并编写数据字典(至少列出主要的元素的说明)。
二.划分子系统系统分析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使用功能/数据分析法划分子系统。
功能/数据分析法是在实际系统的业务流程、管理功能、数据流程以及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的分析,以便检查出工作中的疏漏、原系统的缺点和不足,确定未来新系统的改革方案。
功能/数据分析是通过U/C矩阵的建立和分析来实现的。
实验操作2:请识别出你所做系统中的功能和数据类,建立U/C矩阵,通过U/C矩阵的求解,划分出你的系统的子系统。
三.新系统逻辑模型的建立通过对现行系统的分析,找出现行系统的主要问题所在,进行必要的改动,从而得到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新系统的逻辑模型一般包括:(1)新系统的目标;(2)新系统的功能结构和子系统划分;(3)数据流程图;(4)数据字典;(5)加工说明;(6)数据组织形式;(7)输入和输出的要求。
实验操作3:优化和完善你的系统的业务流程图。
实验操作4:优化和完善你的系统的数据流程图。
四.编写系统分析报告系统分析报告,又称系统说明书,是新系统逻辑模型提出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成果,是后续系统设计、系统实现各阶段的工作依据。
系统说明书是事个开发过程中最重要的文档之一。
系统说明书的主要内容包括:1.引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ontents
• 建立逻辑模型(creating the logical model) • 常见的建模问题(Common Data Modeling Problems) √
19
Common Data Modeling Problems
• 改善数据模型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平衡SQL Server的物理限制并同时满足客户的商业需求. 建 模的过程中,有一些常犯的错误,分几个方面: – Entity Problems √ – Attribute Problems – Relationship Problems
7
IDEF 1X的例子
8
IE Crow’s Feet 的例子
9
Modeling Tools
• 有很多的工具可用,从行业标准工具(如ERWin, ER/Studio等)到一些自由软件. 下边给出建模工具 所必须的功能列表: – Notation: 核心功能,必须支持1种或多种标记法. – Import/Export: 希望达到多种工具能共同操作. – Physical Modeling: 建模工具一般也应提供物 理建模功能.
5
Suggested Naming Guidelines(1)
• 从中可见: – Entities
• 实体名用的复数(Products) • 联系名要能描述建模的对象,例如描述Products和 Vendors之间的联系名为Product vendors
– Attributes
• 单数 • 所有的实体,都加上一个属性ObjectId作为主码 • 要时刻记住,非技术人员至少会读一遍你的模型
17
Building the Model
• 现在要把实体和属性放到图上,标记码和联系,检查 联系的基数并保证正确标记,标记域,保证模型的可 读性和准确性.步骤如下:
– 先画实体图 – 第二步添加主码 (因为联系是基于主码的). – 添加联系,从简单的开始.注意到以前没有主码的实体现 在有了主码. – 再建模基数(Modeling Cardinality),若未标注基数,所用 的建模软件可能会给一个缺省值,可能导致错误的结果. – 确定域,该过程使得添加其他属性变得方便了 – 最后添加属性,注意顺序会影响可读性 • 至此第一版的模型完成
• Suggested Naming Guidelines • Notations Standards • Modeling Tool
– 用需求来建模(Using Requirements to Build the Model) (Using
• • • • Entity List Attribute List Relationships Documentation Business Rules
11
Using Requirements to Build the Model
• 至此,建模的基础工作 – 从基本概念到数据类型, 以及要用到的工具,都清楚了.可以为Mountain View Music (MVM)建立数据模型了. • 先看看如何把需求收集中得到的各数据点映射到 数据模型中的对象上去,以及商业规则的实现. – Entity List – Attribute List – Relationships Documentation – Business Rules
20
Entity Problems
• 主要考察与实体/属性的数量,以及属性与实体正确 配对方面的问题. – 实体太少(Too Few Entities) √ – 实体太多(Too Many Entities)
21
Entity Problems
• 主要考察与实体/属性的数量,以及属性与实体正确 配对方面的问题. – 实体太少(Too Few Entities) √
– 建立模型(Building the Model): 包括实体、联系、域、 属性、主码
3
Diagramming a Data Model
• 提出建模的指导方针和标准,怎样为实体相关对 象命名,怎样用图形来表现,怎样及使用哪些工 具? – 建议命名的原则(Suggested Naming Guidelines) – 标记法标准(Notations Standards ) – 建模工具(Modeling Tool)
10
建立逻辑模型
• 现在开始要运用前两章介绍的概念来建模了,内容包括: – 把模型图表化(Diagramming a Data Model) • Suggested Naming Guidelines • Notations Standards • Modeling Tool – 用需求来建模(Using Requirements to Build the Model) (Using √ • Entity List • Attribute List • Relationships Documentation • Business Rules – 建立模型(Building the Model): 包括实体、联系、域、 属性、主码
高级数据库开发技术
第4章 creating the logical model
Contents
• 建立逻辑模型(creating the logical model)√ • 常见的建模问题(Common Data Modeling Problems)
2
建立逻辑模型
• 现在开始要运用前两章介绍的概念来建模了,内容包括: – 把模型图表化(Diagramming a Data Model) √
15
Business Rules
• 并不是所有的商业规则都是在数据模型中并直接 在物理数据库中实现. 这里不打算讨论哪些规则应 该在哪儿实现, 致力于属于数据模型的内容,通常 是与数据完整性有关的规则.包括两类: – 数据格式(Data Format) – 数据联系和完整性(Data Relationships and Integrity) • 其他的商业规则的实现位置依赖于项目和数据库 服务器的能力.
13
Attribute List
• 注意存储相同/似数据的属性应保持一致,比如存储 员工电话和公司电话的属性
14
Relationships Documentation
• 事先把联系文档化,在建模时只需输入联系参数. • 先定义最明显的联系(1对1,1对多),再找出超类型 与子类型的联系和多对多的联系. • MVM中的部分联系(只能是部分,完整的列表中每 个实体都会在Parent Entity列出现)
16
建立逻辑模型
• 现在开始要运用前两章介绍的概念来建模了,内容包括: – 把模型图表化(Diagramming a Data Model) • Suggested Naming Guidelines • Notations Standards • Modeling Tool – 用需求来建模(Using Requirements to Build the Model) • Entity List • Attribute List • Relationships Documentation • Business Rules – 建立模型(Building the Model): 包括实体、联系、域、 属性、主码√
28
Common Data Modeling Problems
• 改善数据模型不是件容易的事,需要平衡SQL Server的物理限制并同时满足客户的商业需求. 建 模的过程中,有一些常犯的错误,分几个方面: – Entity Problems – Attribute Problems √ – Relationship Problems
12
Entity List
• 在需求收集时,就应记下某些关键词,通常是名词, 现在要排除那些多余的. • 用一个表格给出MVM需求收集中得到的名词列表 • 多出来的实体是在把实体与实体相互联系,以及线 上系统带来的问题引出的. • 下边只介绍新引入的实体:
– Lists and List Items: 用于支持系统,跟踪运输状态,把所 有订单项的状态与所属货运联系起来.另外,灵活的列表 有利于商业规则的变化.Lists表示需要的信息列表,List Items是列表项的查找表. – 其他新增实体省略
• 有时同一属性希望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 • Mountain View需要存储具有不同特征的设备,比 如单簧管没有弦,吉它没有吹口,于是建立的 Products表可能是这个样子:
31
Single Attributes Contain Different Data
25
Entity Problems
• 主要考察与实体/属性的数量,以及属性与实体正确 配对方面的问题. – 实体太少(Too Few Entities) – 实体太多(Too Many Entities) √
• 通常的诱惑是过规范化(overnormalize),这可能导致 性能问题并限制了模型的灵活性.例如: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6
实体太多的例子
27
Entity Problems
• 主要考察与实体/属性的数量,以及属性与实体正确 配对方面的问题. – 实体太少(Too Few Entities) – 实体太多(Too Many Entities) √
• 通常的诱惑是过规范化(overnormalize),这可能导致 性能问题并限制了模型的灵活性.例如: • 显然此例的形成是规范化的结果,但千万别干这种事, 除非你有充分的理由,比如你在给邮政做一个系统. • 性能和规范化要综合考虑.
• 许多建模人员以简洁/易于使用的名义创建比实际需 要更少的实体,这实际上导致不灵活且不好用. • 若怀疑实体太少,可先检查同一实体中是否有相似的 数据.例如,MVM的Customers实体最初可能是这个 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