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说屏5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15《说屏》ppt优质课件
ppt精品课件
课文引用《牡丹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句子, 有什么作用?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 春。“忒”,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的无限哀怨。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游园”一出。杜丽娘因为自 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 望。 《牡丹亭》中的句子,既说明了屏风的使用范围,也使语言生 动有趣。
似隔非隔,在空间上起着神秘作用”, “功能和美感相结合——巧”
屏 的 分 类
按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 金屏 画屏 竹屏 银屏 石屏 锦屏 木屏
ppt精品课件
ppt精品课件
现在使用屏风存在什么问题?
1、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
2、仅仅把屏风当作活动门板来用。
1、屏风的大小需因地制宜,造型、色彩,以及上面的绘画都不能 马虎。 2、设置要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 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 屏的功能及设置在于:“巧”
喜爱,赞美。感性——理性
ppt精品课件
理解本文运用的说明方法:
说明文的语言特色是以准确为主,有时也有生动说明,但那是在 准确前提下的生动。所有九种常用的说明方法就可以分为两类: 1. 分类别、举事例、列数字、作比较、下定义、作诠释、画图表 2. 打比方、摹状貌 第一类属于准确说明的方法,第二类属于生动说明的方法。 还有一种说明方法叫引用,它在说明文中是说明方法,在记叙文 中是修辞手法。
ppt精品课件
ppt精品课件
ppt精品课件
铂金屏风
ppt精品课件
双 面 绣 五 连 屏 风
屏(文 物 )
ppt精品课件
ppt精品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 15.说“屏”
15* 说“屏”【学习目标】1.查字典,看注释,掌握重点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4.以屏风为媒介,激发学生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有关知识,体味语言,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学习流程】预习导学1.课前准备查找有关屏的图片,如果你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带到课堂上给大家欣赏。
2.识记重点字词,给加点字注音。
韶.光()伧.俗()休憩.()相称.()2.通读课文,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4.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并简要的把这三方面的内容写下来)5.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例:南朝《闺怨篇》“屏风有意障明月,灯火无情照独眠。
”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柳永《迷神引》“水茫茫,平沙雁,旋惊散。
烟敛寒林簇,画屏展。
”学习研讨6.探究理解文中古诗词的意思,感受浓浓的诗意。
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这样有什么好处?7. 文中运用哪些说明方法?将你喜欢的一句摘抄下来,并分析其作用。
例句:分析:拓展学习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文房四宝纸、墨、笔、砚是我国传统的文书工具。
由于它们在运用于书画艺术创作上具有特殊的功能,因而被誉为“文房四宝”。
而宣纸、徽墨、湖笔和端砚则又是这“四宝”中的名品。
宣纸是唐代(公元618~907年)制造于安徽省泾县,曾被朝廷封为贡纸。
由于它历来集散于泾县附近的宣城,故得名“宣纸”。
宣纸蜚声海外由来已久。
在清朝嘉庆年间(公元1796~1820年),宣纸制品曾远销欧洲,引起许多国家重视。
英国的一个贵族,竟以70个基尼金的高价,在伦敦买下了一束用宣纸扎的花。
楮片(檀树皮)和稻草是宣纸的原料。
它的制作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经过一百多道工序。
这洁白如雪、厚薄均匀、质地坚韧的宣纸,按厚度分单宣、夹宣、三层以至四层;就吸水性能分为“生宣”和“熟宣”。
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教案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教案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教案人教版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我们都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朱漆方台上安放着的金漆雕龙宝座所吸引。
在啧啧惊叹之时,你是否注意到其背后安放着的雕龙屏,屏面上的纹饰巧夺天工,浮雕的云龙纹更增加了御座的庄重肃穆。
今天,我们聚焦屏风,再次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超群智慧。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教案人教版,欢迎大家阅读。
《说屏》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3、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
二、能力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3、掌握说明文的基本写法,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的兴趣。
4、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5、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6、初步学习推销的方法,增强竞争意识。
三、情感目标1、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体会作者的感情,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2、体味语言,弄清文中古诗句的含义。
3、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4、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教学难点】1、结合课内教学与课堂活动,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2、在活动中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组织语言能力、表演能力等。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查找有关屏的图片,或上网查找。
如果学生家中有屏的小艺术品,也可借来一用,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
2、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1、展示一组屏风的图片,并辅以简单介绍。
八年级语文上册 15《说屏》教学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15《说屏》《说“屏”》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语文课本第三单元第五篇。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准确把握说明文的知识要点,引导学生感悟说明技巧,教育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
《说“屏”》是带有一定说明性的小品文,不太讲究章法,也不注重介绍关于屏风的比较完整的知识。
作者从欣赏者的角度,以艺术家的独特眼光,凭借建筑家的深厚学养,为我们解读了“屏”这一经典建筑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
经过课本中说明文单元教学的训练,学生初步认识了说明文的特点,了解了说明顺序和常用的说明方法,并对说明文准确、周密的语言特点有一定认识。
大多数学生对于屏风这种日常生活中不常用的器具不熟悉,并且很难产生兴趣。
学生的生活阅历不够丰厚,对生活的感悟不够深刻,所以对于课文中出现的古典诗文感悟能力不高。
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把握本文说明方法的运用,体会其作用。
3.品味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品味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1课时1.创设情境2.引导点拨法3.对话教学法。
4.自主探究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屏风,一个富有诗意的名词,它集实用与装饰功能于一身。
虽在我们的生活中不多见,但它独有的魅力仍能牵动我们的情思。
今天,让我们与陈从周先生一道去《说“屏”》。
二、自主探究——预习与交流【设计意图:此环节旨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1.朗读课文,圈画文中生字词。
帷.幕(wéi) 伧.俗(cāng) 休憩.(qì) 韶.光(sháo) 忒.(tuī)2.理解课文的重点词语。
伧俗:粗俗鄙陋。
得体:恰当,恰如其分。
3.作者链接陈从周(1918—2000),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并擅长文、史,兼工诗词、绘画。
主要著述有《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园林谈丛》《说园》《绍兴石桥》《春苔集》《书带集》《帘青集》《山湖处处》等。
初中八年级语文 《说屏》说课稿
《说屏》说课稿连江县教师进修学校李青今天我要说的《说“屏”》这篇课文选自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5课。
该单元共5课,内容多姿多彩,单元主题是介绍我国人民大众的智慧结晶——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于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其中《说“屏”》是一篇带有说明性质的小品文,作者陈从周,古建筑园林专家。
王漫老师在《初中语文说明文教学策略》中这样说:“《说“屏”》应该归入社会科学类的泛科学文本,因为它不是在说明“屏”这种事物,而是在谈“屏”如何才能给人们带来美感。
作者要向我们读者讲述的是他发现的一个关于屏风的美学观点。
”下面我从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及板书设计等方面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1、单元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了解说明文的一般特点,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他们的阅读现代文的能力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练习用较快速度默读课文,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在探究活动过程中获得一些搜集资料和研究问题的方法;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热爱和保护祖国文化的感情。
2、《说“屏“》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屏”是指“屏风”,本文向读者介绍了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对如何使用屏风提出建议,希望人们能更好地使用屏风,让现代的建筑融入一点古典之美。
(2)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作为教学内容来看,不能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上,我着眼于两个方面:一是训练学生快速阅读能力,善于抓住文章主要信息,概括其内容大意,提高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品味小品文生动的语言,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同时教师应提供一些图片,帮助学生从直观印象了解屏风实物,从而更加容易理解本文。
对课文内容教师毋需过多讲解,让学生以自学入手,要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
八年级语文上册15、《说屏》ppt课件(人教版)
陈从周
屏风在古代文人笔下展 现出何种风姿呢?
a.引用《秋夕》诗句,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 小扇扑流萤” 放在开篇, 营造一种俊逸清雅的艺术
氛围,易引起读者的阅
读兴趣。
《牡丹亭》中“锦屏人忒 看得这韶光贱”
放在屏风的定义后起补充 说明的作用,赋予读者无 限想象的空间,使语言显 得生动有趣。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闲倚画 屏”,“抱膝看屏山” 使平实的说 明中流动着诗歌的韵律,使语言充满 诗情画意。更好的表达作者希望人们 重视屏风文化艺术性的愿望。
本文多处引用古诗词,为文章增加了 绍的古色 古香的屏风相称。
流露出对屏风的无限喜爱和向 往之情。
如:《苏东坡画扇结案》 《康熙题扇》
《王羲之题扇赠鹅》等等
还演绎出一些以扇为题 或者以纸扇为媒的扇戏: 《桃花扇》, 《沉香 扇 》 , 《红楼梦 》 中
晴雯撕扇等等
仅供学习交流!!!
作业:
1 完成《同步练习》
2 搜集整理中国传统器物文 化的资料,并制作成幻灯片, 供课堂展示。
中国传统器物文化
纸扇
中国有制扇王国之称,早期的扇子称为平扇,不能折叠, 主要由飞禽羽毛,各种树叶制成。
折扇的出现和造纸术的发明,纸扇出现了,由于它 制作工艺简单,携带方便,成本低廉,南宋时期,
纸扇的生产已经具有相当规模。
手持一把经过细心修饰的纸扇, 更是一种身份和学问的象征。
于是又演绎出许多关于纸扇和文 人的故事。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说“屏”》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说“屏”》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中国传统建筑中屏的作用和种类。
(2)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2)运用讨论、问答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感受传统建筑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关注传统建筑的情感。
(2)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激发创造美的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作用和种类。
(2)学习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写作水平。
2.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和运用。
(2)课文结构的分析和理解。
三、教学过程1.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屏的定义和作用,引发学生兴趣。
(2)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屏的知识。
2.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标注生字词和难以理解的部分。
(2)学生查阅字典,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所提到的屏的种类。
3.合作探究(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结构,理解课文主题。
(3)学生通过问答形式,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4.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中的难点进行讲解,如生字词、修辞手法等。
(2)教师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如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
(3)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美,培养审美情趣。
5.实践操作(1)学生分组设计一个屏风,要求有创意,体现传统元素。
(2)学生展示设计成果,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3)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提出改进意见。
6.课堂小结(2)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四、作业布置1.复习课文,巩固生字词。
2.运用修辞手法,写一篇关于屏的作文。
3.深入了解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屏,查阅相关资料,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课堂讲解和实践操作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了中国传统建筑中的屏,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审美情趣。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15课《说“屏”》教案新人教版
1.结构方式 2.说明顺序 3.说明方法 4.语言特点
3.我的拓展延伸
屏风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艺术的结晶,它或清雅或华贵的身姿总能牵动文人骚客的悠悠情思。屏风在古代文人笔下展现出何种风姿呢?(大屏幕展示)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学生阅读查找之后,4人小组讨论。大屏幕出示资料链接:
a.“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出自唐诗人杜牧《秋夕》诗。全诗如下:“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这是一首描写封建帝王后宫宫女生活图景的诗。整首诗描绘出寂静凄清的环境气氛,烘托出人物内心世界的痛苦。
b.“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的“游园”一出。杜丽娘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望。“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的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tuī”“太”的意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心中的无限哀怨。
学了本文,我明白了……
学了本文,我感受到了……
学了本文,我想对……说:
我的8小时外(课件展示作业)
1 .将本课的基础“三个十”整理在天天练上。(必做)
2. 到图书室查阅资料,了解中国传统器物文化,并制作成知识卡片,拓宽自己的视野。(选做)
(作业展示的同时,播放《一帘幽梦》音乐,于诗情画意中结束本节课的学习。)
1.屏的含义:屏者,障也,用作遮挡、阻隔的东西,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2.文中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抓住关键语句把握:“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更觉得它实在微妙”。
明确:受古诗词及古画的影响,小时侯就对屏风产生喜爱、向往之情;后来在实际接触和研究工作中,对屏风的认识更深,感情加深。全文多处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说“屏”(说课稿)》教师招聘精品获奖完美优秀实用观摩课赛教课公开课说课稿
前言: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不仅要对教材有所了解,还要对学生的情况有清晰明了的掌握,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才能了解学生真正的学习需求,做到因材施教、有的放矢。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
《说“屏”》说课稿
(最新精品获奖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考官:大家好!(鞠躬)我是语文组×号考生。
下面我将与各位分享一下我对课文《说“屏”》的教学设想。
一、说教材
《说“屏”》是新课标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的内容。
该单元要求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作手法的借鉴,学习并运用朗
读和圈点勾画等方法学习语文”。
该单元以了解建筑园林、名胜古迹为主题组元。
《说“屏”》是一篇说明文,主要通过对屏的特点、作用、种类的说明,让我们了解“屏”这种事物,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
八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
作为八年级的学生,已在七年级上册接触了说明文,并且本单元的前四篇课文也是典型的说明文,所以学生在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的掌握上不会存在太大问题。
但是对于传统家具,学生接触的不够多。
所以,教师要注重适当地讲解。
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能把自己的理解说出来,可以讲述自己自己的观点,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
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15说“屏”》 (5)
2、屏风的知识有:早在商周时就有
屏风的记载,它起到分割空间,美 化环境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其 制作和装饰都已经相当精美。在室 外和室内安置屏风的作用(实用性、 艺术性);从建筑材料和装饰的华 丽程度的角度划分屏风的种类;屏 风设置应注意的问题。
• 1.找关键句 • • 2.抓关键词
要点归纳
自学指导二 :
• 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的无限向往和喜爱,
• 1.看修辞 • 2.抓关键词
要点归纳
当堂检测
1Hale Waihona Puke 选出红色字书写注音不正确的两组( B C)
A. 屏风(píng) 纳凉(nà) 帏 B. 流莹(yíng) 惟幕(wéi) cāng C. 伧俗(chèn) 因地制宜(yì) D. 造型(xíng) 缓冲(huǎn)
预习检测2·读准字音
屏风( 帏幕( 伧促( 韶光( 倚靠(
píng )
wéi )
cāng sháo
)
yǐ )
)
纳凉( nà )
摒除( bìng )
寒伧( 休憩(
chēn qì tuī
) )
忒(
)
目标一:通过阅读课文,能说出作者介绍了关 于“屏”的哪些知识,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 的。自学指导一
内容:课文。
方法:学生大声朗读课文边读边用笔给 各自然段标序号,并勾画出有用信息。 时间:8分钟。 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作者介绍了关于“屏”的哪些知识? 2、作者对屏的感情是怎样的?
自学检测一
1、本文说明的对象是屏风,屏者,障 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具体讲的是 屏风的实用功能和艺术装饰功能。屏 风的特点是:“似隔非隔,在空间上 起着神秘作用”“功能与美感相结
2、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人教初中语文八上《说“屏”》 (五)
说“屏”【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相关知识。
2、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3、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比较感悟,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美好。
【重点难点】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2、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教学难点】诗意的语言在本文中的作用【课型、教法】新授课诵读讨论【教具】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授课人】李捷【板书设计】作用说“屏”分类巧设置【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由课题导入:1、说说课题中“”号的作用。
学生讨论发言2、投影:屏的图片请学生欣赏屏的一组图片让学生在感上对屏有初认识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请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回答以下问题。
学生诵读课文(1)用文中句子回答什么是屏?学生讨论发言(2)、作者介绍了哪些屏的知识?三、体味语言,把握写作特色(一)感受本文诗意的语言特点1、你们觉得这是一篇什么文体的文章?学生阐述见解2、文章哪些地方和我们通常所见的说明文不一样?学生讨论这些文字表现了什么内容?如果将这些文字去掉,行不行,说说你的看法。
A、引导学生认识作者的情感:学生讨论B、引导学生认识第一段在说明文中的作用C、引导学生认识引用诗句的作用。
3、教师小结:4、投影:了解作者写作目的5、这样的写作目的和作者选择在文章中运用富有学生讨论诗意的语言有关吗?(二)认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谨的特点提问:文中有哪些词语用得好,请结合文章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谈理解四、学生再读本文,感受本文语言的特点五、教师小结,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喜爱1、作者希望建筑师和家具师们认识到屏风独特的美,来装点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这一目的达到没有?让我们来看看屏在我们生活中的运用。
2、投影:看现代屏风在生活中的运用六、作业1、将文中提到的诗句的全文查找出来,读一读,并抄写在作业本上。
八年级语文上册 专题15 说“屏”(讲)(提升版,学生版) 新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十五课说“屏”【学习要点】1. 理清说明顺序,从文中概括出屏风的功能作用。
☆课堂探讨☆要点一:理清说明顺序,从文中概括出屏风的功能作用。
【探究活动】理清说明顺序,从文中概括出屏风的功能作用。
【教师释疑】1.说明文的说明顺序主要分为:按时间顺序进行说明;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按逻辑顺序进行说明。
逻辑顺序包括从因到果、从主到次、从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现象到本质、从个别到一般、从特点到用途。
【讨论明确】【课堂提升】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3题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
过去的院子或天井中,为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必置一屏,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
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
小时候厅上来了客人,就躲在屏后望一下。
旧社会男女有别,双方不能见面,只得借助屏风了。
古代的画中常见室内置屏,它与帷幕起着同一作用。
在古时皇家的宫廷中,屏就用得更普遍了从前女子的房中,一般都要有屏,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牡丹亭》“游园”一出中有“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一句,用锦屏人来代指闺中女郎按屏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同时也显露了使用人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屏也有大小之分从宫殿、厅堂、院子、天井,直到书斋、闺房,皆可置之,因为场合不同,自然因地制宜,大小由人了近来我也注意到,屏在许多餐厅、宾馆中用得很普遍,可是总勾不起我的诗意,原因似乎是造型不够轻巧,色彩又觉伧俗,绘画尚少诗意这是因为制作者和使用者没有认识到屏在建筑美中应起的作用,仅仅把它当作活动门板来用的缘故其实,屏的设置,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屏是真够吸引人的,“闲倚画屏”“抱膝看屏山”,也够得一些闲滋味,未始不能起一点文化休憩的作用聪明的建筑师、家具师们,以你们的智慧,必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诚如是,则我写这篇小文章,也就不为徒劳了1.文中画线句所用的说明方法是2.“屏可以分隔室内室外”,在第一段中起什么作用?屏除了分隔作用,还有什么作用?3.概括上文的中心意思。
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教案【五篇】
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教案【五篇】导读:本文八年级上册语文《说“屏”》教案【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1.积累“屏风、纳凉、帷幕、缓冲、造型、伧俗、雅俗之分、因地制宜”等词语。
2.了解中国古代的屏风,进一步了解中国古代传统文化。
3.了解文中引用的古诗词的意思,唤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能力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
2.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体会本文行文特点,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德育目标]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继往开来,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美好。
教学重点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屏”的感情。
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教学要点]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局部研讨,把握作者对屏风的感情,揣摩文句,体会本文富含诗意和韵味的行文特点。
教学步骤一、导语设计同学们,在《故宫博物院》一文中,我们都被太和殿(俗称金銮殿)朱漆方台上安放着的金漆雕龙宝座所吸引。
在啧啧惊叹之时,你是否注意到其背后安放着的雕龙屏,屏面上的纹饰巧夺天工,浮雕的云龙纹更增加了御座的庄重肃穆。
今天,我们聚焦“屏风”,再次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我国古代人民的超群智慧。
(板书文题) 二、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1.教师配乐朗读课文或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朗读。
教师提示一些需积累的词语。
(1).多音字:屏风(ping) 伧俗(cang) 屏除(bing) 寒伧(chen) (2).形近字:帷幕纳凉(na) 维护木讷(ne) (3).释义:伧俗:粗俗、鄙浅。
纳凉:享受凉爽。
纳:享受。
缓冲:使冲突缓和。
雅俗之分:高雅和粗俗的区别。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
2.学生自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a.请用原文给屏下一个定义。
b.作者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有关屏的知识? 听读完后,四人小组讨论明确: a.屏者,障也,可以缓冲一下视线。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5说“屏”》 说课稿,教案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15说“屏”》说课稿,教案设计15、《说屏》说课稿【序言】《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应得到积极的提倡。
一、教材分析(1)内容分析:屏是指屏风,是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本文简单介绍了屏风的功能与种类,但这不是本文的重点内容,本文介绍屏风的目的在于提出期望:今天我们应更好的使用屏风。
(2)教材的处理:这篇课文特点鲜明,作为教学内容来看,不能把它当作说明文来处理,学习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教学中应强调的是训练学生的阅读概括和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体会小品文语言的优美,因此,在教材处理内容取舍方面,我兼顾了两个方面:一是重点练习学生快速阅读,抓住主要信息,概括内容大意,提高学生搜集筛选信息的能力;二是适当复习介绍说明文的文体知识。
不少学生可能没有见到过屏风实物,教师应该提供一些图片,学生有了直观印象后,本文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可以让学生自学课文,教师不必过多讲解本课内容,要调动学生的想像能力、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艺术审美能力等。
二、【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掌握重点字词,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屏的相关知识;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进一步提高说明文的阅读能力;过程和方法目标:自主、合作、探究情感态度目标: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装点更加美好的生活。
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进一步提高语言感悟力。
【教学重点】1体会文章诗情画意的说明语言。
2通过本文的学习,使学生能对传统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古诗句的含义三、【学情分析】在朗读能力方面,学生方言较重;在课文的整体把握上,能力比较欠缺,缺乏比较系统的学习方法;在品味语言能力上,由于本课诗词较多,难于理解。
因此我在问题的设置和学法指导方面,尽量做到具体,注意梯度,易于操作。
四、【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八年级语文说屏5
说 屏
2-4节
课文引用“银烛秋光冷画屏, 轻 罗小扇扑流萤 ”诗句有什么作用?
引用《秋夕》诗句,表达作者幼 时对屏风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放在开篇,容易引起读者兴趣。
课文引用《牡丹亭》“锦屏人忒看得 这韶光贱”句子,有什么作用?
“锦屏人”指闺中女郎。“韶光”指美丽 春光,也暗指自己的青春。“忒”,太的意 思。这句话凝聚着主人公的无限哀怨。 出自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牡丹亭》“游园” 一出。杜丽娘因为自己没有珍惜大好春光而 感到惋惜,也因此激起了追求青春幸福的热 望。 《牡丹亭》中的句子,既说明了屏风的使 用范围,也使语言生动有趣。
/ 语文补习 英语补习班 数学辅导
语文是语言以及文学、文化的简称,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口头语言较随意,直接易懂,而书面语言讲究准确和语法;文学包括中外古今文学等。此解释概念较狭窄,因为语文中的文章不但有文艺文(文学、曲艺等),还 有很多实用文(应用文)。通俗的说,语言就是说话艺术。一般认为是语言和文化的综合科。语言和文章、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简约式统称等都离不开它。它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能力和知识,文化知识的统称。 也可以说,语文是口头和书面的语言和言语的合称,是语言规律和运用语言规律所形成的言语作品的言语活动过程的总和。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 的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学科,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具有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特点。去看看吧/另外/您要好好敲打敲打她/好生养胎、平平安安地生下小小格/爷对她以往の任何行为都可以 壹笔勾销/既往别咎/可是如若她别听劝告/执迷别悟、故伎重演/爷绝对别会再有任何の姑息迁就/她可以自己去陪福宜小格/好好赎罪去咯//排字琦对他の那番话听得是莫名其妙/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屏”》教案5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3、揣摩语言,感受浓浓的诗意和韵味,唤起学生对古诗词的学习兴趣。
4、以屏为媒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审美情趣,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把我们的生活装点得更美好。
重点难点:
1、了解“屏”的有关知识;
2、体味本文生动的语言,理解引用的古诗词的诗意。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从《口技》中的屏导入。
二、作者简介:
陈从周:浙江杭州人,古建筑园林专家,著有《说园》。
三、整体感知:
1、“问学生最想听谁朗读”的方式推选一学生配乐朗读。
2、正音释义,积累词语:
wéi cāng tuī qì
帷伧忒:太文化休憩:文化享受,身心休息。
韶光:美丽的春光。
韶:美
诚:这里是“果真”的意思。
3、多媒体展示古代的、现代的屏风的图片。
4、介绍屏风的知识。
屏风历来是我国室内的主要器具之一。
古代称之为“(yǐ)”,亦写作“依”,即设在户牖之间的屏风。
《辞海》上载有“黼(fŭ)”“斧”“斧依”,都是一个意思,指的是古代帝王使用的屏风,因上有斧形花纹,故名。
屏风有插屏和围屏之分。
插屏多是单扇的,围屏则由多扇组成,少则二扇,多则十二扇,能随意折叠,可宽可窄,使用方便。
制作屏风,一般采用木板,或以木料为骨,蒙上丝织品作为屏面,用石、陶或金属等其他材料作柱基。
屏面饰以各种彩绘,或镶嵌不同题材的图画,也有全素的屏风。
四、研读与赏析:
1、导读课文,梳理文中关于屏的知识,用以下的形式说话。
△假如时光倒流500年,你是屏风店的老板,
a、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屏风这种器具?
b、你将如何向顾客介绍摆放屏风的注意点?
c、你将进购什么特点的屏风,使你生意兴隆,财源广进?
明确要点:a、向顾客介绍屏风的作用:室外(在院子或天井中)安置屏风,避免从门外直接望见厅室;屏,上面有书有画,即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可以挡风,空间还是流通的;室内安置屏风与帷幕相同。
屏风的分类:按屏风的建造材料及其装饰的华丽程度分为金屏、银屏、锦屏、画屏、石屏、木屏、竹屏等。
因而在艺术上有雅俗之别,使用人可根据不同的经济与文化水平选购所需的屏风。
b、屏的设置:需因地制宜,在与整体的相称、安放的位置与作用、曲屏的折度、视线的远近诸方面,均要做到得体才是。
c、屏的主要特点:功能与美感相结合,造型轻巧,色彩不伧俗,绘画富有诗意。
2、选读课文,给屏风下定义。
①引用原文:屏者,障也。
②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屏风是一种上面有书有画,既起分隔作用,又可挡风的,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生活器具。
3、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师:朗读这篇介绍器物的知识性小品文,我们都觉得它结构灵巧,文笔优雅,文味十足,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然后有感情地读一读。
全班讨论明确:
①诗文的化用与点缀,得体而优雅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表达了作者幼时对屏风无限地向往与喜爱之情,放在开篇,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牡丹亭》中“锦屏人忒看得这韶光贱”放在屏风的定义后既补充了屏风的含义,又使语言生动有趣。
结尾两处引用古诗佳句,点出“屏”这种古代器具所具有的文化内涵,表达了作者希望人们更好地开发和使用屏风的愿望。
课文多处引用古诗词,使全文具有浓浓的诗意和韵味,这与本文的说明对象——屏风这种传统器具是相称的。
②抒情味浓郁的词语运用,感染力极强。
“富有诗意”、“心生向往之情”、“令人销魂”、“神秘”、“微妙”、“称道”、“真够吸引人”、“闲滋味”等。
这些词语也流露出作者对屏风的赞赏之情。
五、拓展延伸: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说我们每一件传统器物里都浸润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屏风只是一个例子,仔细观察,你会发现许多小小的器物里都有一个迷人的世界。
想一想,说一说,我们生活中哪些器物能反射出传统文化的影子,折射出中国人民的智慧。
提示:扇子、中国结、陶器、木雕、剪纸等。
六、作业:
1、查找积累与屏风有关的诗句。
2、阅读《中国结》。
中国结年代久远。
漫长的文化沉淀使得中国结渗透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纯粹的文化精髓,富含丰富的文化底蕴。
“绳”与“神”谐音,中国文化在形成阶段,曾经崇拜过绳子。
据文字记载:“女娲引绳在泥中,举以为人。
”又因绳像蟠曲的蛇龙,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
“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都
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
“结”与“吉”谐音,“吉”有着丰富多采的内容,福、禄、寿、喜、财、安、康,无一不属于吉的范畴。
“吉”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主题,“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盛长远,流传至今。
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皆因其形意而得名,如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等,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
在新婚的帖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
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
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
在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
大年三十晚上,长辈用红丝绳穿上百枚铜钱作为压岁钱,以求孩子“长命百岁”。
端午节用五彩丝线编制成绳,挂在小孩脖子上,用以避邪,称为“长命缕”。
本命年里为了驱病除灾,用红绳扎于腰际。
所有这些,都是用“结”这种无声的语言来寄寓吉祥。
中国人在表达情爱方面往往采用委婉、隐晦的形式,“结”从而义不容辞地充当了男女相思相恋的信物,将那缕缕丝绳编制成结,赠与对方,万千情爱,绵绵思恋也都蕴含其中。
《诗经》中关于结的诗句有:“亲结其缡,九十其仪。
”这是描述女儿出嫁时,母亲一面与其扎结,一面叮嘱许多礼节时的情景。
这一婚礼上的仪式,使“结缡”成为古时成婚的代称。
唐朝著名诗人孟郊的《结爱》当属这方面的代表之作:“心心复心心,结爱务在深,一度欲离别,千回结衣襟。
结妾独守志,结君早归意。
始知结衣裳,不知结心肠。
坐结亦行结,结尽百年月。
”“结”字,使我们同祖先思绪相连;“结”字,使我们与古人情意相通。
正可谓是:“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