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初中历史七下《第8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word教案 (8)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1. 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2. 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综合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 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教学难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的相互关系。
2.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
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古代史》相关章节。
2. 教学课件。
3. 相关历史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课的内容,了解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
2. 提问:同学们认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是否发生过转移?如果是,转移的原因是什么?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页,阅读“经济重心南移”部分。
2. 学生自主学习,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三、课堂讨论(10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自己对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和过程的理解。
2. 引导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所学知识,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历史案例,如江南地区的开发、南宋时期的商业繁荣等。
2.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案例是如何体现经济重心南移的。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明确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影响。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方面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3. 单元测试:考察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深入学习(10分钟)1. 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页,阅读“江南地区的开发”部分。
2. 学生自主学习,理解江南地区在经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七、小组讨论(10分钟)1. 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请各小组讨论:经济重心南移对江南地区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历史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教材依据】本节课选自华东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一、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以素质教育精神和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围绕开展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本设计采用以史实为基础,问题为载体,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
通过随堂练习与课后作业巩固基础知识、延伸范围,引导学生扩展思维。
对于整个中国历史的学习来说,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为止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本单元中,它更是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面对的是七年级的学生,从认知规律看,他们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阶段,对于直观形象的事物易于接受,而对抽象的事物却较难理解,由于本课抽象的东西较多,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创设情景与现实相关结合,同时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但另一方面学生这阶段好奇心强、所以我在教学中不断设疑,以问题带动教学的展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2.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
知道南宋时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历史时期的史实。
学生通过各种资料与信息,归纳出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和探究能力。
学生通过学习,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是由北向南迁移,建立对中国古代经济的大体认识。
学生归纳出中国在唐中后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即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能力。
方法与途径: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分组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析法,虚拟人物角色法。
教师组织检查层层设疑,拓深知识联系。
主要采用“教师引导,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
一是让学生在课前进行有效的预习;在课堂中,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是通过虚拟人物角色等形式,引导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历史认同感,步步设疑,通过学生对问题的探讨来解决教学的重点与难点问题。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
(3)认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分析历史资料,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历程。
(2)运用历史资料,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认识和理解。
(2)培养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现象的认识和理解。
(3)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影响的思考和认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原因。
(3)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讲的内容,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2)提问:同学们知道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吗?让我们一起学习新的内容,寻找答案。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4. 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相关案例,让学生分析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5. 课堂小结:四、作业布置:1. 结合教材,复习本节课的内容,整理笔记。
2. 思考题:请你谈谈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影响的认识。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了解教学效果,找出不足之处,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确保学生能够扎实掌握所学知识。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代经济发展对后世的影响。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历史分析能力。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课程目标导航【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于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束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这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图片展示、课堂情景剧表演。
【教学工具】临安城商业繁荣的情景剧、挂图。
◆教学情景导入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板书课题。
◆教学过程设计方案一:师:讲古代的经济,主要是三大方面,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共同研究探讨从五代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板书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师发资料《宋代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苏湖熟,天下足》、《水稻在南宋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的发展》《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
学生利用教材、自己收集的资料,教师分发析的资料,就南方农业发展分小组自由组合研讨,之后,在全班交流结果,师引导学生观察《耕获图》板书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师发资料《宋代南方丝织业的发展》、《棉纺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北宋兴起的景德镇》、《福建泉州的海船》,学生阅读课文,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教师分发的资料永南方手工业发展情况分小组自由组合研讨,之后,在全班交流结果。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的南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培养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提高历史素养。
二、教学重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2.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三、教学难点:1.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 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我国历史,思考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
2. 讲解:详细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过程、原因和影响。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的历史事件,如南宋时期的江南地区发展、海外贸易繁荣等,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影响。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如文化繁荣、科技发展等。
5.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经济重心南移在我国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7.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情况进行反思,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
六、教学评价:2. 关注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3. 结合学生的作业和课后反思,了解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知识点的深入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拓展:1. 结合地理学科,让学生了解我国地理环境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 结合文化学科,让学生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3. 结合其他历史时期,让学生了解我国经济重心的转移情况,培养学生的历史串联能力。
八、教学资源:1. 历史教材、参考书籍: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理论资源,帮助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
2. 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关于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事件、图片、地图等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材料。
经济重心南移教案
经济重心南移教案教案标题:经济重心南移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和原因。
2. 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南方地区的影响。
3. 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教育的挑战和机遇。
4.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活动:1. 向学生介绍经济重心南移的概念,并让学生谈论他们对此的了解和看法。
2. 引导学生思考经济重心南移可能对南方地区带来的影响。
知识讲解:3. 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和原因,包括政策支持、资源优势和市场需求等方面。
4. 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南方地区的影响,如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人口流动等方面。
小组讨论:5.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经济重心南移对教育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展开讨论。
6.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向全班汇报他们的讨论结果。
案例分析:7. 提供一些关于经济重心南移对南方地区教育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分析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8.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经济重心南移带来的机遇,促进教育发展。
总结与展望:9.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经济重心南移对南方地区的重要意义。
10. 展望未来,让学生思考经济重心南移可能对他们个人和家乡的影响,鼓励他们积极应对挑战并抓住机遇。
教学评估:11. 设计一份简单的问卷或小组讨论问题,评估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和对教育挑战与机遇的思考。
拓展活动:12. 鼓励学生自主阅读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和影响。
13. 组织学生进行小型研究项目,调查本地区经济重心南移的具体情况,并撰写报告。
教学资源:-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经济重心南移的背景、原因和影响等内容。
- 实际案例资料:关于经济重心南移对南方地区教育的案例。
- 问卷或小组讨论问题:用于评估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思考。
教学延伸:1. 可以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深入探讨经济重心南移对教育的影响。
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参观南方地区的发展项目和教育机构,加深对经济重心南移的理解。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掌握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认识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2)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源,直观展示江南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
(3)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探讨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关联。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和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3)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关系,激发爱国情怀。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
(2)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展示。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展示图片或地图,引起学生对江南地区的兴趣。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3. 课堂讲解:(1)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分析各种因素的作用。
(2)展示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让学生直观感受。
(3)探讨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的关系。
4. 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关联。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5.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结合家庭、学校或社区的实际,调查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思考经济发展与民族振兴的关系。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江南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3. 学生对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之间关系的理解。
4. 学生参与小组讨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 学生完成课后作业的情况。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情况;(2)掌握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3)认识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地图等资料,观察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2)运用比较法,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优势和特点;(3)运用归纳法,总结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2)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价值观;(3)培养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发展观。
二、教学重点:1. 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2. 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三、教学难点:1. 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2. 经济重心南移在我国历史上的意义。
四、教学准备:1. 图片、地图等教学资料;2. 历史文献、教科书等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江南地区的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关注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江南地区在我国古代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江南地区的开发和经济发展,以及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和过程。
2. 讲授新课:(1)讲述江南地区的自然环境和地理位置,分析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2)介绍江南地区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情况,引导学生认识江南地区的经济优势;(3)分析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如北方战乱、人口南迁等;(4)讲述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如唐朝中后期至宋朝的南移趋势;(5)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教科书和文献资料,分析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2)小组代表发言,总结讨论成果。
4. 总结拓展:(1)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2)引导学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江南地区经济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基本理解。
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偃师市实验中学历史教学资源库(华师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分解教学目标双向表一、关于教材分析与处理[课程标准] 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历史,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学目标][知识识记]1、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2、知道南宋时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历史时期的史实[能力培养]1、分析两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概述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致阶段[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1、通过了解两宋经济发展,增强对两宋是我国经济继续发展重要阶段的认识2、通过几个阶段的学习,增强了对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认识[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自唐中叶以来,我国历史又一次进入战乱不断、政局不稳的社会动荡时期,虽说北宋实现了相对的统一,却长期与辽、西夏战事不断,加上南宋与金的战争以及绍兴和议之后,疆域进一步缩小,这一切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然而两宋时期的南方经济还是得到长足发展,这又是为什么呢?2、和学生共同设计《两宋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表》,帮助学3、为帮助学生加强对“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的表现”的认识,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了系列图片,以加深对上述成就的理解,如在工具的创新上,展示了“秧马图”“牛转翻车”图加以适当的解释,说明这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圩田图”是把农田和水利结合起来的杰出创造,宋代“刻丝图”,栩栩如生的工艺,宋“清白釉瓷观音像”是两宋时期丝织、制瓷技术的经典之作,而楼船技术的高超又使我们现代人进一步领略了当时造船技术的超前。
4、为加强对本节课重点内容“宋代经济发展对我国后代经济重大影响的认识,”可联系现实中的农作物,像“水稻、棉花”,还可以用生活中令人喜闻乐见的陶瓷来见证陶瓷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宋代瓷都景德镇的来由。
为说明宋代对外贸易的发达,可以用泉州周日山的祁风刻石来见证当时的影子,而且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南宋海外贸易的崛起原因是由于西夏兴起,阻挡交通,陆路“丝绸之路”不畅,这也造就了南宋海外贸易的兴盛,也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七年级历史下册中,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背景和原因。
2.掌握我国南方地区在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掌握江南地区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的发展特点及其与全国经济发展的联系。
4.学会运用历史地图、史料等分析工具,对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过程进行探究。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上半学年的历史学习,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分析能力。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这一主题充满好奇,但可能对具体的历史事件、发展脉络认识不够清晰。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浓厚,但需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将兴趣转化为对历史现象的深入思考。
2.学生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可能存在表面化、片面化现象,需要教师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进行探究。
3.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应用方面有待提高,教师应注重培养他们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部分学生对南方地区的经济发展特点及其与全国经济发展的联系理解不够深入,需要教师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理解。
(二)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内在联系和影响。
2.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培养历史思维能力。
3.激发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
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南方地区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过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结合学生的课前预习,邀请几位同学简要介绍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概况,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3.通过播放一段关于江南地区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江南水乡的美丽富饶,激发他们对本节课的学习兴趣。
华师大版历史七下经济重心的南移
华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八课经济重心的南移[课程标准]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历史,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三维目标][知识识记]1、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2、知道南宋时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历史时期的史实[能力培养]1、分析两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概述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致阶段[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1、通过了解两宋经济发展,增强对两宋是我国经济继续发展重要阶段的认识2、通过几个阶段的学习,增强了对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认识[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自唐中叶以来,我国历史又一次进入战乱不断、政局不稳的社会动荡时期,虽说北宋实现了相对的统一,却长期与辽、西夏战事不断,加上南宋与金的战争以及绍兴和议之后,疆域进一步缩小,这一切都不利于经济的发展,然而两宋时期的南方经济还是得到长足发展,这又是为什么呢?行业部门发展地位农业生产工具土地垦辟芋田农业作物手工业纺织业制瓷业造船业商业货币3、为帮助学生加强对“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繁荣的表现”的认识,利用多媒体手段,展示了系列图片,以加深对上述成就的理解,如在工具的创新上,展示了“秧马图”“牛转翻车”图加以适当的解释,说明这是促进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圩田图”是把农田和水利结合起来的杰出创造,宋代“刻丝图”,栩栩如生的工艺,宋“清白釉瓷观音像”是两宋时期丝织、制瓷技术的经典之作,而楼船技术的高超又使我们现代人进一步领略了当时造船技术的超前。
4、为加强对本节课重点内容“宋代经济发展对我国后代经济重大影响的认识,”可联系现实中的农作物,像“水稻、棉花”,还可以用生活中令人喜闻乐见的陶瓷来见证陶瓷发展的历史渊源和宋代瓷都景德镇的来由。
为说明宋代对外贸易的发达,可以用泉州周日山的祁风刻石来见证当时的影子,而且作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南宋海外贸易的崛起原因是由于西夏兴起,阻挡交通,陆路“丝绸之路”不畅,这也造就了南宋海外贸易的兴盛,也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下册《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点
1.唐朝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领域的发展状况及其对全国经济的影响。
3.江南地区在经济发展中的优势,以及南方经济发展对全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贡献。
(二)教学难点
1.帮助学生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内在原因,尤其是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3.鼓励学生提问,针对学生的疑问进行解答,提高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强调南方经济发展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对全国经济的影响。
3.提醒学生国的情感。
2.分析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等领域的发展状况,以及南方经济发展对全国经济的影响。通过具体实例,如江南地区的稻米种植、丝织业等,让学生了解南方经济发展的优势。
3.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提问、解答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其在全国经济中的地位。”“你认为南方经济发展对我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2.问题驱动,引导探究: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和影响。教师可设计一系列问题,如:“为什么唐朝安史之乱后,我国经济重心会南移?”“南方经济发展对全国经济产生了哪些影响?”等,让学生在解答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教学内容。
3.合作学习,共同提高: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方式,让学生共同探讨、分析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对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分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1、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到五代、宋朝南方经济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2、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于南宋之时3、引导学生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初步综合归纳经济成就的能力4、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教学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让学生根据知识提炼进行自学,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二、指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1、巡回指导学生自问和互问2、教师准备提问以下重点知识:(1)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战乱少,中原人南迁带来技术和劳力,自然条件变化,引进新品种占城稻等)(2)南方手工业中,哪三种行业很兴旺?(纺织、制瓷、造船)(3).南宋最大的商业都市是哪一座?(临安)宋朝时,有哪两个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泉州、广州)(4)当时政府在商港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叫什么?(市舶司)(5)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何时何地?(北宋初期,四川)三、质疑释疑1、让学生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让其他同学帮助解决。
2、与学生一起探讨以下问题(1)到了哪个朝代,我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完全转移到南方来了?(南宋)(2)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四、让学生小结知识并做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一、自学:以小组为单位,通过看书,填写本节课的自学提纲,填完后,小组成员共同交流。
注意要提高效率。
(自学提纲见区下发的学案中的知识提炼)二、自问:1、合上课本自问自己掌握了知识提炼中的哪些知识,没记住的抓紧记住。
2、小组内同学相互问答,有选择性地提问知识提炼上的问题3、回答教师的提问三、质疑释疑1、小组内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展示2、小组间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展示3、与教师一起探讨教师准备的问题并展示4、随时记要点。
四、反思与巩固1、小结本节课所复习的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知道农业、手工业以及海外贸易三个方面的主要发展标志及成就,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成于南宋,分析不同时期的社会经济发展表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概括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以学生合作交流、师生互动等方式,引导、分析解决问题宋代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通过文字、图片等史料展示,用语言描述宋代的社会生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宋代经济发展的成就,认识我国劳动人民用辛勤和智慧,创造了经济繁荣。
通过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等分析,认识经济重心的南移不仅是长时期的历史过程,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
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原因等知识点讲解,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经济重心的南移不仅是长时期的历史过程,也是各种因素综合的结果”这一结论。
三、教学方法
教师讲析为主,师生讨论为辅
四、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在许多人看来,宋朝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糟糕的王朝之一了,“弱宋”二字似乎是把这个统治中国大部或半部300多年之久的朝代给盖了棺定了论。
但是,如果我们改变一下自己的视角,试试按另一种标准来看待历史,不是只看王侯将相的
“千秋功绩”,而是看看社会经济的发展,看人民群众的生活,也许情况就会大不相同。
通过对宋朝经济状况的学习,同学们也许会改变对大宋王朝的上述认识。
华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8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洛阳市孟津县白鹤镇初级中学孔潇华【教学目标】1、列举宋代南方农业、手工业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2、知道南宋时期是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历史时期的史实1、分析两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2、概述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大致阶段1、通过了解两宋经济发展,增强对两宋是我国经济继续发展重要阶段的认识2、通过几个阶段的学习,增强了对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认识【教学重难点】1、重点:经济发展的表现和南移的原因2、难点:对南移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的理解。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1.古人开门七件事是什么?由茶在我国南宋时期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导入新课。
2.结合学习目标,快速默读新课。
大家都喜欢穿越的小说和影视剧吧,今天,就让我们穿越时空,走进两宋,为自己设计穿越后的生活蓝图。
设计问题:穿越后,你会向南还是向北走?为什么?学生答:南。
因为经济重心的南移。
(板书课题:经济重心的南移)。
二.回顾旧知,引出新知——经济重心的南移原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学习“经济重心的南移”的原因,表现及发展的几个阶段?思考:南宋时期为什么经济重心会南移?(结合材料,同桌讨论)出示三则材料,分别采用幻灯片填空提示、同桌合作、自己归纳总结等方法完成。
学生总结并齐读:三个方面的原因:政治方面:1、经济方面:中原人南迁,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也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
2、政治方面:南方战乱少,社会安定;统治者重视经济的发展。
3、自然条件优越。
(板书:经济、政治、自然)三.虚构情节,讲授新知——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1.穿越到两宋,你最想从事哪一种行业?农民、手工业者、还是商人?(出示多媒体)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分组再精读课文,掌握知识。
为了降低学习难度,教师设计了一个职业调查表格(内容见幻灯片),帮助学生学习。
2.展示讨论、交流成果:(请各小组派代表,展示收获。
同时出示多媒体)(一)农民组(农业):(1)调查有什么农作物。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8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第3课时)教案 华东师大版
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教学目标1、掌握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2、知道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的时间、标志,分析了解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材分析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由于南方政局相对稳定,北方劳动人民南迁,加之南方自然条件较好,南方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获得长足发展,中国古代经济重心从此转移到江南地区。
本课内容分三目,第一目“南方农业的发展”,着重讲述了农业发展的原因及其表现;第二目“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的发展;第三目“南方商业的繁荣”,主要叙述了宋代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和纸币的出现。
三、学情分析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接触过经济方面的内容,对古代经济发展有了初步的了解,这便于教师开展本课的教学活动。
但本课有一些抽象的知识,对初一学生而言较难理解,因此,教师应提供相关的图文资料,并设计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问题,以便于学生学习本课。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五、教学方法1、采用了热点问题导入的方式,一下子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大家带入特定的历史情境中。
2、在分析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时,教师提供资料,让学生自己去对比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做到论从史出。
3、对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学习,教师要把握好时间,采用形象生动的叙述和刺激视觉的图片,使学生形成深刻的感性认识。
商业的发展用材料分析法步步深入,使学生理解深刻。
4、用列表格的方法进行小结,知识梳理会更加清晰。
六、教学过程导入多媒体展示一组人民币的图片。
导语: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大家天天见、天天用,可以说非常熟悉。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汇总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汇总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江南地区的开发和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背景。
(2)掌握江南地区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优势,以及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3)认识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分析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
(2)运用比较法,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特点及其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3)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经济重心南移的作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民族凝聚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
(3)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江南地区的开发及其对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特点。
(3)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2. 教学难点:(1)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内在联系。
(2)如何评价经济重心南移的作用。
三、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 合作探究法:分组讨论,共同探讨问题,分享学习成果。
3. 比较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发现问题的特点及其内在联系。
4.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历史的影响。
(2)提问:同学们知道经济重心南移吗?它是什么时候开始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江南地区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优势。
(2)引导学生分析江南地区经济繁荣的原因。
3. 合作探究:(1)分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及其特点。
4. 课堂讲解:(1)讲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其内在联系。
(2)分析经济重心南移对我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教案背景
预习课文了解本节课主要讲述自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其中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商业的繁荣、对外贸易发展的等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教学课题
本节课主要讲述自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其中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商业的繁荣、对外贸易发展的等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对于整个中国历史的学习来说,经济重心南移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一个重大事件,也是迄今为止经济地理格局唯一的一次巨大变迁,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和深远影响。
在本单元中,它更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材分析
通过引导学生看图片、动脑筋分析,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最后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导入课题
如果在课堂一开始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激发学生对新课内容的兴趣的话,这堂课无疑就成功一半了。
为了达到这样目的,我决定,创设情景,提出疑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首先展示中国地图,向学生明确中国地理南北划分的界线,并请学生选择他们愿意居住在南方还是愿意居住在北方,说出原因。
按情理来说,学生的回答是偏向于南方的,我就可以总结出人口的迁移相关的各种因素(社会环境、经济发展、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等,同时亦为后面对中国古代史上三个大的人口流动原因分析作铺垫),而更明确现在的经济重心在南方,但是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接着再抛出一个问题:经济重心什么会南移呢?它又
是什么时候南移的呢?这有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吸引学生进入本课内容的学习。
层层设疑,透析难点、重点
唐宋经济实力比较研究
⑴请学生讨论分析中国古代史上三个大的人口流动当中的共同特点(在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下,学生一般都能够得由北向南迁移,均发生在北方战乱频繁,自然环境恶化的背景下等共同特点)。
在这个问题的讨论结果基础上,很容易的学生就可以得出南方自然相对应的社会战乱少,安定、自然环境优越的结论。
接着教师再提出了第二个问题“南迁的人口给南方会带什么样的影响?”引导学生结合书本内容可以得出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技术、资金、文化等等,那么到此时,学生就相当轻松地获得了南方经济得到发展的原因,解决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
⑵为了解决“经济重心南移是由量变到质变结果,是一个历史过程”这一难点,我选择了从学生最熟悉的学习中例子作为类比,那就是在学习成绩落后于别人的情况下如何超越。
由此类比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过程,并且要在速度上,技术的进步,生产总量的超越才算完成南移的过程,是量变到质变的结果。
到了这里第二个难点得到解决。
⑶为了解决“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这一重心,我又在上一个问题解决的基础上提出“既然说经济重心南移是一个过程,那么它在时候完成呢?”请你以事实作出说明,在这个问题上采取学生分小组探究,再上台进行演讲、演示,完成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的内容。
由于有了前面的铺垫,学生一般都能较好地完成这一部。
然后我再进行小结,明确在农业、手工业、商业各方面的表现,在有理有据的基础上,令学生最后得出经济重点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这样的结论。
与学生共同总结影响经济发因素的基础上,老师请学生开展“我为西部开发献一计”拓展活动,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
并在全面认识历史面貌中得到较全面的引导,同时亦是对课文的小结。
教学反思
1、导入比较成功。
先让学生观察今天的中国行政区域图,让学生根据平时的了解指出今天中国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然后提出问题:这些地区大都位于南方,那南方自古是这样发达吗?以此激起学生对中国古代南方情况的好奇。
然后给出两则史料:司马迁《史记》笔下西汉时的江南景象,宋朝《宋书》中描绘的江南景象,设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变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由此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本课。
我认为对于古代经济史学生理解起来比较难,所以一开始就应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从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件讲起,抓住他们的
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而这确实达到了一个很好的预想效果。
2、对经济史内容的教学思路比较清晰,步步深入。
我的教学分三个步骤进行,首先引导学生分析经济重心发生南移的原因,再次阐释南移的具体表现,第三步依据农业、手工业、商业这三方面带领学生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既起到了导入每个主题的作用,又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这一节课下来,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很明确,利于对繁杂而又不熟悉的经济史内容有个较为清晰的了解,而课下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这一设计思路得到学生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