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析

合集下载

2018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3两大题型突破及答案【经典版】.doc

2018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专题03两大题型突破及答案【经典版】.doc

两大题型突破选择题在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选择题的得分直接决定了高考成绩的高低,并且选择题解题顺利与否直接影响解答后面的非选择题,选择题解题不容有失。

历史选择题的基本特点:一是考查的知识点覆盖面广。

选择题题量大、题型多,可以从不同的角度选取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命题,特别是组合型选择题保证了较广的知识覆盖面。

二是对学科素养的考查全面到位。

三是答案的唯一性,保证了评分的准确性和高考的公正性。

运用最便捷的审题方法和解题技巧是解答选择题的关键,也是获取高分的重要途径。

非选择题在历史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能否答好非选择题是高考能否取得好成绩的根本。

学生平时练习时对非选择题也常常十分畏惧,在答题中常犯“全而不对、对而不全、全而不精”的毛病。

感悟解题技巧,领会规范解答高考第40题和第41题(或者是41题和42题),学一题会一类,举一反三,定能轻松得高分。

技巧一解题技巧1.审题干巧排除:先抓住题干材料的排查四个选项,最后根据题目要求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的方法。

真题实战技巧二解题技巧新课程下的高考,解答问题的综合能力。

真题实战(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技巧三解题技巧第一步:定时空明关键(1)定时空真题实战(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空言无补。

至今两年来,技巧一解题技巧真题实战(2016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材料一考生乙得分10(3)科学审题是方法,规范解答得分是目的,而准确掌握基础知识是一切的前提,应下苦功。

★标准答案(1)趋势:数量不断增加;范围不断扩大;自愿移民从主要由发达地区向落后地区迁移,逐渐转变为主要由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迁移;被强迫进行的移民基本停止。

(8分)(2)特点:中国大规模海外移民出现于鸦片战争之后,晚于世界国际移民;新中国成立后一段时间内基本停止;70年代以后形成新的移民潮。

(6分)原因:卷入世界市场较晚;冷战期间西方的封锁;中国的改革开放。

(4分)贡献:引入技术和资金,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支持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支援和投身于全民族的抗战。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大纲说明及答案参考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大纲说明及答案参考

2018年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大纲说明及答案参考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命题不拘泥于教科书,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古今贯通,中外关联,把握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

1。

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

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

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

论证和探讨问题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一)获取和解读信息1.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例l (2011海南单科卷)下图显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这一状况反映了A.受援国已经成为援助国的经济附庸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国际化空前加强C.意识形态成为能否提供援助的前提D.援助额多寡取决于是否为战时盟国【说明】本题主要考查考生通过解读图文资料,提取信息的能力。

试题提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欧洲国家经济援助状况示意图,要求考生熟练利用地图材料,准确获取和深度理解图文信息,同时联系所学知识,熟悉当时的历史背景,准确把握题目主旨,得出正确答案。

2.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例2 (2015·新课标全国Ⅱ卷文综·4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

学生问:“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

2018年考纲解读及试题分析

2018年考纲解读及试题分析

• (2016年新课标全国Ⅱ) 26.宋代,有田产 的“主户”只占民户总数20%左右,其余大都 是四处租种土地的“客户”。导致这种状况的 重要因素是 A.经济严重衰退 B.土地政策调整 • C.坊市制度崩溃 D.政府管理失控
唯物史观
(2017新课标全国Ⅰ卷)27.明前中期,朝廷在 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 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 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 选择题唯物史观的 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考查体现在选项的 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 设置上。该题选项 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 设置考查唯物史观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 筑的辩证关系
如何看待“ 回忆录”的 史料价值?
目标3: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 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史料实证
(2017全国文综Ⅱ•25)《史记》《汉书》均为私家撰
著。魏晋以后,朝廷任用史官负责修撰本朝或前朝 历史,甚至由宰相主持,皇帝亲自参与,这反映出 官修史书 A.记载的真实性 B.评价历史的公正性 C.修撰的政治性 D.解释历史的客观性
目标5: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 条件下进行考察。
2016年高考全国卷(1)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考查情况
题号 24 25 26 27 28 29 30 考点 儒家思想 古代农业 古代政治 古代政治 近代经济结构变化 洋务运动 抗日战争 专题 必修三 必修二 必修一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二 必修一 通史分期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中国近代史 设问关键词 解释 说明 反映 有助于 表明 依据 反映 核心素养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 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2018年高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最新版)

2018年高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最新版)

2018年高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最新版)总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

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

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历史学科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2018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2018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

2018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

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已于2017年12月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

以下为您精彩呈现名师解读2018年历史《考试大纲》(下附2018年历史《考试大纲》原文)。

名师解读山东省实验中学历史教研组长魏明对照2017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历史),2018年考试大纲没有任何修改和变化。

新考试大纲仍然分“Ⅰ考核目标与要求”、“Ⅱ考试范围与要求”两大部分,在考纲的考试内容依据、命题要求依据以及考核目标与要求的表述、考试内容(必修、选考)范围上都与去年保持一致。

这说明在2017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历史)全面修订的基础上,2018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历史)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同时指明2018年全国高考考试(历史)试题要继续落实考试大纲理念,持续稳妥地推进高考考试内容改革。

相信2018年全国高考考试历史学科定会继续贯彻“一点四面”(一点:在高考中要体现立德树人,四面:在高考中要体现核心价值、传统文化、依法治国、创新精神)考查原则,坚持从有利于高校人才选拔出发,通过优化历史试题素材选取和情境设置,加强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历史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的考查,强化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

2018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修订及解读 (共18张PPT)

2018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修订及解读 (共18张PPT)

4
(2)格式体系变化解读:
一、原考试大纲首先讲述“考试性质”及一段表 述,新考试大纲删去了“考试性质”及一段表述。 二、表述层级调整: 原考试大纲的Ⅱ部分标题是“考试内容”,下 设两大部分,分别是“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二、考试范围”。另外,在“一、考核目标与要 求”前,安排了考试内容、命题要求的依据的表述。 新考试大纲共分两大部分,分别是“Ⅰ.考核 目标与要求”、“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包含两个内容,一是 原考纲的考试内容、命题要求的依据,二是原考纲 的“考核目标与要求”。两者是合并在一起的。
2018年高考历史考试大纲修订及解读: 1、历史修订内容: 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6个选考模块分 别为“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近代社会的民 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 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 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考模块“近代 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 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其余3个选考模块 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3个模块中任选1 个作答。
9
(6)应对策略历史解读: ( 1) “考试中心对全国卷历史考试 大纲进行了局部微调,主要是针对选考内 容进行了适当删减,在原来的基础上删去 选考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 践”“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 产荟萃”,其余3个选考模块内容和范围都 不变,考生从3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这 样2017年的全国文综卷历史学科选考部分 保留了三个内容。”这三个内容即选考一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选考三《20世纪 的战争与和平》、选考四《中外历史人物 评说》,考生从中选取一个作答,必修内 容没有变化。我认为,局部微调不要影响 正常的复习备考。
(3)处理好必修与选修的关系: 根据近几年高考选修试题的特点,在一轮

(完整word)2018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完整word)2018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18高考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历史)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2.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3.描述和阐释事物•客观叙述历史事实•正确解释历史事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4.论证和探讨问题•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Ⅱ.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5.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三部分现代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5.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中国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5.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选考内容选考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4.俄国农奴制改革5.明治维新6.戊戌变法选考二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1)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3)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1)凡尔赛体系的构建(2)华盛顿体系的构建(3)“非战公约”国际联盟3.第二次世界大战(1)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3)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1)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2)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3)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1)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2)中东战争(3)两伊战争(4)海湾战争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3)凯末尔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6.杰出的科学家(1)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2)牛顿、爱因斯坦。

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

2018年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Ⅰ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第一部分古代古代中国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2)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2.古代中国的经济(1)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2)手工业的发展(3)商业的发展(4)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3)宋明理学(4)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4.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1)科技成就(2)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3)文学成就(4)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古代希腊、罗马1.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1)雅典民主政治(2)罗马法2.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第二部分近代近代世界1.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2)启蒙运动2.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1)新航路的开辟(2)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3)工业革命3.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1)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2)美国共和制的确立(3)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4.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1)《共产党宣言》(2)巴黎公社5.近代科学技术(1)经典力学(2)进化论(3)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近代中国1.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2)辛亥革命(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4)新民主主义革命(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2.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1)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3.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2)新文化运动(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第三部分现代现代世界1.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1)俄国十月革命(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3)“斯大林模式”(4)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2.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2)罗斯福新政(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2)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3)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5.现代科学技术(1)相对论和量子论(2)现代信息技术6.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1)文学的主要成就(2)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3)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4)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中国1.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2)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3)“文化大革命”(4)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5)“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2)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3.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1)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3)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5.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1)孙中山的三民主义(2)毛泽东思想(3)邓小平理论(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6.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1)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3)教育事业的发展选考内容选考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1.商鞅变法2.北魏孝文帝改革3.王安石变法4.俄国农奴制改革5.明治维新6.戊戌变法历史知识记忆清单一、中国古代史朝代: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一)政治1.一条主线:中央集权管理制度2.两个阶段的国家管理形式变化:宗法分封制——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3.三大中央政治制度:中央集权、选官制、监察制4.三大地方行政制度: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5.三大政治改革: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6.三次国家的分裂与统一:春秋战国到秦的统一、魏晋南北朝到隋的统一、唐末两宋到元的统一7.选官制度发展的四个阶段:世官制和军功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8.中央集权制演变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特征:秦汉确立—隋唐完善—宋元发展—明清强化(二)经济1.一条主线:小农经济2.自然经济发展的两大特点: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2018高中历史考纲分析

2018高中历史考纲分析

2018年历史《考试大纲》分析高三历史备课组陈根涛一、把握备考趋向1.考试大纲强调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

历史高考大纲强调通史体系。

复习备考要按照从古代、近代、现代的通史思路对教材内容加以必要整合,强调知识的内在关系,强化历史线索和阶段特征,构架较为完整、系统的历史知识结构。

复习备考要注意选修内容,因为选修内容是必修内容的有益补充,加入选修内容后的必修内容才会使通史复习更为完整。

历史学科主干知识的落实要强化对学科基本概念、技能和思维方法的理解和内化。

2.考试大纲强化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

复习备考要通过优化历史试题素材选取和情境设置,强化从历史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把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要求的“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四个方面十二个层次的能力考核目标与要求真正贯穿于备考复习当中。

复习备考一定要细化能力目标,从2017年高考全国历史卷考查来看,2018年学科复习备考更要注重“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说明历史现象与历史观点”的训练与提升。

3.考试大纲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发现问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前提,这就要求复习备考无论到哪一阶段都要紧紧围绕“问题意识”这一核心,特别注重“发现问题”能力训练与培养。

要突出问题意识,强化“唯物史观”在历史认识方面的指导作用,注意把问题意识与理论指导相结合。

4.近年来历史学科开始注重“创新精神”的考查。

近几年全国卷历史试题通过创新设计,增强情境的探究性和设问的开放性,允许考生对同一问题或现象从多角度思考得出不同的结论,这就需要在复习备考中特别注重“发现历史问题、论证历史问题、独立提出观点”能力素养的培养。

二、具体措施:(一)强化基础知识,注重常规落实。

在一轮复习和二轮复习中一边精讲精练,一边让学生在作业本上构建知识体系,注重基础知识的积累,我觉得这对于成绩不太理想的学生很有帮助,最起码你会知道考察的客观史实是什么,才有可能去挖掘探究更多的问题。

2018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十大高频考点

2018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十大高频考点

2018高考历史考试大纲解读十大高频考点政治史模块以“专制到民主、人治到法治”的演变为主线,纵横古今中外重要政治制度是本模块的主体内容。

主要包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等。

这充分反映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差异性及相互包容性;而实现民主与法制,是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人们不断追求的目标之一。

高考命题多是从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核心素养的角度,综合考查中外政治文明的演变、权力的制衡及差异比较,反映高考命题中蕴含的公平、公正的主流价值观思想。

其中,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近代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是高考命题考查的重点。

高频考点一古代中国“家国一体”权力政治的完善与强化1.夏商周时期是中华民族早期政治文明的形成阶段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受宗族血缘关系的影响明显,尤其是西周时期,周王利用宗法制和分封制相结合的手段确定了一套更严密的控制体系;春秋战国时期,随着诸侯割据混战,分封制逐渐走向崩溃。

2.秦汉至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政治文明的发展成熟阶段(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宰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被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

从郡县制、郡国并行制、州郡县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4)从汉代察举制到魏晋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科举制,中国选官制度日趋完善,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但它本质上仍是巩固专制统治的一种手段。

一、以历史解释创新考查西周宗法制(2017年湖南郴州质检)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历史考试大纲2018

历史考试大纲2018

历史考试大纲2018一、考试目的与要求本次历史考试旨在评估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理解历史事件的内在联系,以及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考试要求学生能够:1. 准确记忆历史事实、人物、事件和时间。

2. 理解历史事件的背景、原因、过程和结果。

3. 分析历史事件对当时社会及后世的影响。

4. 能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二、考试内容本次历史考试内容涵盖以下几大板块:1. 古代历史-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结构-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与文化影响2. 中世纪历史-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格局与社会变革- 宗教改革与十字军东征- 蒙古帝国的兴起与衰落3. 近现代历史- 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的兴起- 民族国家的形成与民族主义的兴起- 世界大战及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4. 当代历史- 冷战时期的国际关系- 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民族解放运动- 信息技术革命与全球化的影响5. 中国近现代史- 晚清的衰落与辛亥革命- 抗日战争与新中国的建立-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三、考试形式与题型考试将采用闭卷形式进行,题型包括:1. 选择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准确记忆和理解。

2. 填空题:测试学生对历史事件、人物、时间等的掌握。

3. 简答题:评估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4. 论述题:考查学生综合运用历史知识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四、考试重点1. 古代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特别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古中国)的成就。

2. 中世纪欧洲的政治格局变化,特别是封建制度的建立与解体。

3. 工业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包括经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变革。

4. 两次世界大战的原因、过程及其对世界格局的长远影响。

5. 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特别是辛亥革命、抗日战争和改革开放。

五、复习建议1. 系统复习教材,确保对历史知识有全面的理解。

2. 注重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理解历史发展的脉络。

3. 练习历年真题,熟悉考试题型和答题技巧。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

2018年高考考试大纲(历史)+名师解读教育部发布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修订和颁布年度考试大纲是一项例行工作。

公布如下:总纲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

《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指导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都有重要意义。

《考试大纲》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参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并考虑中学教学实际而制定。

《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考试内容改革注重顶层设计、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科学构建了高考评价体系。

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这一高考核心功能,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层考查内容以及“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高考“考什么”和“怎么考”的问题。

《考试大纲》是高考评价体系的具体实现,也体现了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成果和方向。

《考试大纲》是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各分省命题省市在命题中都应当严格遵循的,是制定《考试说明》的原则依据。

各分省命题省市在《考试大纲》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省市高考方案和教学实际制订《考试说明》。

本《考试大纲》的解释权归教育部考试中心。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历史Ⅰ. 考核目标与要求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2003 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官网:
历史
Ⅰ.考核目标与要求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人才选拔的要求,在中学历史课程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系列的内容,确定历史学科考试内容。

历史学科考查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注重考查在唯物史观指导下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 获取和解读信息
•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材料和考试要求
•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
•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
2. 调动和运用知识
•辨别历史事实与历史叙述
•理解历史叙述与历史结论
•说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
3. 描述和阐释事物
•客观叙述历史事实
•正确解释历史事物
•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
4. 论证和探讨问题
•发现历史问题
•论证历史问题
•独立提出观点
1
官网:
Ⅱ.考试范围与要求
考试范围包括《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的必修内容和部分选修内容。

必考内容
第一部分古代
古代中国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1)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2) 手工业的发展
(3) 商业的发展
(4) 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3) 宋明理学
(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 科技成就
(2)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3) 文学成就
(4)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
1.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 雅典民主政治
官网:
(2) 罗马法
2
官网:
2.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第二部分近代
近代世界
1.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1)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2) 启蒙运动
2.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1) 新航路的开辟
(2) 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
(3) 工业革命
3.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2)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3) 法国共和制、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4.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1) 《共产党宣言》
(2) 巴黎公社
5. 近代科学技术
(1) 经典力学
(2) 进化论
(3) 蒸汽机的发明和电气技术的应用
近代中国
1.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1) 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 辛亥革命
(3)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4) 新民主主义革命
(5) 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
2.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官网:
(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3
官网:
3. 思想解放的潮流
(1) 维新思想
(2) 新文化运动
(3)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第三部分现代现代世界
1.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1) 俄国十月革命
(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3) “斯大林模式”
(4)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2.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 罗斯福新政
(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3.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1)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2)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3)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5. 现代科学技术
(1) 相对论和量子论
(2) 现代信息技术
6.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1) 文学的主要成就
(2)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3)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官网:
(4)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4
官网:
现代中国
1.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 “文化大革命”
(4)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5) “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 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3)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3.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 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外交活动
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2)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3) 大众传媒的发展
5. 20 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2) 毛泽东思想
(3) 邓小平理论
(4)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1) 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成就
(2)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官网:
(3) 教育事业的发展
5
官网:
选考内容
选考一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1. 商鞅变法
2. 北魏孝文帝改革
3. 王安石变法
4. 俄国农奴制改革
5. 明治维新
6. 戊戌变法
选考二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第一次世界大战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2)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3) “非战公约”国际联盟
3.第二次世界大战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3)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1)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2) 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3) 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2) 中东战争
(3) 两伊战争
官网:
(4) 海湾战争
6
官网:
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选考三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1)秦始皇
(2)唐太宗
(3)康熙帝
2. 东西方的先哲
(1) 孔子
(2) 柏拉图
3.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1)克伦威尔
(2)华盛顿
(3)拿破仑
4. “亚洲觉醒”的先驱
(1) 孙中山
(2) 甘地
(3) 凯末尔
5.无产阶级革命家
(1) 马克思、恩格斯
(2) 列宁
(3) 毛泽东、邓小平
6.杰出的科学家
(1)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2) 牛顿、爱因斯坦
官网:
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