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合集下载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预防和处理非常重要。

以下是预防和处理静脉炎的原则:1.合理选择穿刺血管。

应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易于固定的血管。

一般选择前臂掌侧静脉,避免选择下肢静脉,因为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

长期输液患者应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遵循从远端到近端的原则,避开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操作前应认真洗净双手,检查静脉留置针及透明敷料贴、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穿刺时消毒范围在8cm以上。

穿刺成功后用无菌透明贴固定,每72小时更换1次,纱布辅料48小时更换1次。

如遇敷贴不粘或被污染应及时更换,防止细菌性静脉压炎的发生。

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应控制在72-96小时。

3.合理输入液体和药物。

根据所用溶液或药物的类型、pH 值、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选择适当的输注途径。

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液体量调节输液速度。

当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或大量补液时应选择粗大静脉,速度不宜太快。

输入脂肪乳、甘露醇时可在穿刺时先将输液器与氯化钠溶液相连,待穿刺成功后再接高浓度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这样可以防止液体外漏对血管壁造成伤害从而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滴注甘露醇时应加热至35℃,使用套管针静脉滴注,可减轻对血管壁的损害。

在输液顺序上应先输高渗液或刺激性较强的液体后输等渗液或刺激性较小的液体,输入血制品前后应用氯化钠溶液冲管,以减少有效成分得附着,避免损害性药物残留血管内造成损害,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合理使用封管液。

抽吸5ml至10ml的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采取边退针边推注的正压封管方法。

5.做好健康宣教。

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前一定要与患者沟通,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取得患者配合。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指导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避免回血阻塞导管,睡眠时不要压穿刺血管,如有渗漏立即拔管,更换穿刺部位。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内感染,主要发生在静脉通路留置部位,如静脉导管或静脉输液。

预防和处理静脉炎是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非常重要的工作,下面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一、静脉炎的定义和病因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导致静脉通路留置部位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症状。

常见的病因包括细菌感染、机械刺激、药物刺激等。

二、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在进行静脉通路留置或输液操作前,医护人员应洗手并戴好无菌手套,使用无菌消毒剂对患者皮肤进行消毒。

2.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留置部位:应尽量选择无明显静脉曲张、血管硬化或血栓形成的部位,避免静脉炎的发生。

3.使用合适的静脉通路留置技术:医护人员应熟练掌握静脉穿刺技术,避免多次穿刺或过度刺激,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定期更换静脉导管:长期留置的静脉导管容易滋生细菌,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因此,医护人员应定期更换静脉导管,减少感染的风险。

5.注意静脉通路留置部位的护理:定期观察静脉通路留置部位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并更换静脉导管。

三、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早期发现和处理:一旦发现静脉通路留置部位有红肿、疼痛等异常症状,应及时通知医护人员进行处理,以防感染扩散。

2.局部抗菌治疗:根据感染情况,医护人员可使用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局部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控制感染。

3.热敷和局部护理: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并有助于局部炎症的吸收。

医护人员还可以进行局部护理,如清洁、消毒等,以保持通路留置部位的清洁和干燥。

4.适当调整静脉通路留置:如果静脉炎持续存在或病情加重,医护人员可考虑更换静脉导管或调整留置位置,以减少炎症反应。

5.全身治疗:对于严重静脉炎或有全身感染症状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及时给予抗菌药物治疗,以控制感染的进展。

四、静脉炎的并发症和预后静脉炎如果得不到及时和有效的处理,可能会导致以下并发症:1.血栓形成:静脉炎使静脉内壁受损,易于形成血栓,进一步阻塞血流。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血管疾病,主要表现为静脉内发生炎症反应,常见症状包括红肿、疼痛、发热等。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一、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 保持皮肤清洁:保持皮肤清洁是预防静脉炎的基本措施之一。

在插管前,应用适当的清洁剂清洁皮肤,尤其是插管部位,以减少细菌的感染。

2. 使用无菌器材:使用无菌器材是预防静脉炎的关键。

医务人员在插管前应进行充分的手卫生,并使用无菌手套、无菌注射器等无菌器材,以减少细菌的污染。

3. 规范插管操作:插管操作应严格按照规范进行,避免插管时损伤血管壁,减少炎症的发生。

在插管前,需要选择适当的插管部位,避免静脉曲张等情况,同时还需要注意插管深度的掌握,避免插得过深或过浅。

4. 定期更换导管:长期留置的导管易导致细菌的滋生,增加静脉炎的风险。

因此,定期更换导管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般建议每3~7天更换一次导管,具体的更换时间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5. 注意导管的固定:导管的固定也是预防静脉炎的关键。

导管固定应牢固可靠,避免导管的移位和脱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在固定导管时,可以使用透明敷料或固定带等辅助材料,确保导管的稳定。

二、处理静脉炎的原则1. 及时发现和诊断:对于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的患者,应及时进行观察和诊断,尽早发现静脉炎的存在。

医务人员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进行相关的检查,如血常规、血培养等,以明确诊断。

2. 停用导管并重新插管:一旦确认患者存在静脉炎,应立即停用导管,并重新选择合适的插管部位进行插管。

重新插管时需要注意选择健康的血管,避免再次感染。

3. 局部处理:对于已经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可以采取局部处理措施,如局部冷敷、局部药物外敷等。

局部冷敷可以缓解疼痛和红肿,减轻炎症反应;局部药物外敷可以使用抗生素软膏等药物,以减少细菌的感染。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主要指静脉内壁的炎症反应。

它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扩散、血栓形成和败血症。

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静脉炎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措施和处理原则。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静脉插管、输液、注射等操作中,医护人员应采取无菌操作,包括洗手、戴手套、使用无菌敷料等,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病情和需要,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

对于需要长期输液或需要高浓度药物的患者,可以选择中心静脉通路,以减少外周静脉插管的次数和机会。

3. 定期更换静脉导管:对于需要长期留置的静脉导管,应定期更换,以减少导管内壁的细菌附着和感染的风险。

一般建议每7-10天更换一次。

4. 注意导管插入部位的清洁:在插管前,应将插管部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以减少皮肤上的细菌污染。

5. 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导管脱落:患者在插管后应避免过度活动,特别是不要过度活动导致导管脱落,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6. 加强患者教育:对于留置静脉导管的患者,应加强教育,告知他们如何正确护理导管,包括保持导管通畅、注意导管周围的清洁等。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发现和诊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局部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及时发现静脉炎的征兆,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诊断。

2. 及时拔除导管:一旦发现静脉炎,应立即拔除导管,以防止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拔除导管后,应及时采取其他途径进行输液或药物治疗。

3. 局部处理:对于局部红肿、疼痛的部位,可以采取冷敷或热敷的方式进行处理,以缓解炎症反应。

4. 抗生素治疗:对于严重的静脉炎,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选择抗生素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并遵循抗生素使用的原则。

5. 炎症控制:静脉炎的处理还包括炎症的控制。

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物或局部激素等药物来缓解炎症反应。

6. 预防并发症:静脉炎可能导致血栓形成、感染扩散等严重并发症。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常见于静脉穿刺、导管置入或者输液等操作后。

它是医院和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如果不及时预防和处理,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因此,了解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非常重要。

一、静脉炎的预防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在进行静脉穿刺、导管置入或者输液等操作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洗手、戴手套、消毒等无菌操作规范,确保操作区域的无菌环境。

2.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避免频繁更换静脉通路,减少对静脉穿刺部位的创伤。

3. 定期更换导管:对于需要长期留置的导管,应定期更换,避免导管内壁的血栓形成和细菌感染。

4. 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检查导管通畅性,避免导管阻塞,保证输液的顺利进行。

5. 注射药物时遵循规范:在注射药物时,应遵循规范,避免药物外溢或者渗漏,以免引起局部炎症反应。

6. 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和家属进行静脉炎的预防知识宣教,让他们了解预防的重要性,并告知他们如何观察和报告任何异常症状。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观察和评估:对于浮现静脉炎症状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及时观察和评估其病情,包括疼痛、红肿、温度升高等症状的程度和范围。

2. 移除导管:如果导管周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应及时移除导管,避免继续刺激静脉内壁,加重炎症反应。

3. 局部处理:对于有红肿、温度升高等炎症反应的部位,可以进行局部处理,如冷敷或者热敷,以缓解炎症症状。

4. 赋予适当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病情和炎症程度,可以赋予适当的药物治疗,如局部抗炎药物或者口服抗生素等。

5. 密切观察病情:对于处理后的患者,应密切观察其病情变化,包括炎症症状的缓解情况、全身症状的改善等,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 预防复发:对于曾经浮现过静脉炎的患者,在治疗结束后,应加强预防措施,避免复发,如定期检查静脉通路、注意个人卫生等。

总结: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对于医务人员和患者来说都非常重要。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静脉内血栓形成的疾病,它的预防和处理原则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包括预防措施、处理方法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保持良好的血液循环:长时间久坐或久站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了静脉炎的风险。

因此,定期活动身体,如行走、做简单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2. 正确使用静脉留置针:在需要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情况下,医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消毒程序,选择适当的静脉通道,并确保针头固定稳定,避免针头移位或滑脱。

3. 注意皮肤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肤湿疹、糜烂等问题,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使用温和的清洁剂洗澡,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物质。

4. 避免静脉压迫:长时间使用紧身衣物或靠近静脉的压迫性物体,会增加静脉炎的风险。

因此,应避免过紧的衣物,尽量避免长时间压迫静脉区域。

5. 饮食调节:合理的饮食可以帮助维持良好的血液循环。

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有助于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二、静脉炎的处理方法1. 及时就医:一旦发现可能出现静脉炎的症状,如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应及时就医。

医生会根据症状进行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2. 使用抗生素:如果静脉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来控制感染。

抗生素的种类和用药剂量会根据具体情况而定,患者应按时按量服用。

3. 局部处理:对于局部红肿、疼痛的症状,可以采取一些局部处理措施来缓解症状。

如使用冷敷或热敷,可以缓解疼痛和红肿。

4. 静脉通畅:如果静脉内有血栓形成,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溶栓治疗,以恢复静脉的通畅。

溶栓治疗可以通过静脉注射药物来进行,但具体的方法和药物种类需要医生的指导。

5. 预防复发:对于已经发生过静脉炎的患者,预防复发非常重要。

医生可能会建议患者进行一些生活方式的调整,如增加运动、戒烟限酒、保持适当体重等,以减少静脉炎的再次发生。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静脉血管炎症,主要发生在静脉内导管插管或者静脉输液等操作后。

它的发生会给患者带来不适和并发症的风险,因此预防和处理静脉炎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一、静脉炎的预防1. 选择合适的插管部位:插管部位的选择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环节。

普通来说,应选择静脉较粗、质地较好、血管通畅的部位。

同时,应避免选择活动较多的部位,以防止插管脱出。

2. 严格执行手卫生:在进行静脉插管操作之前,医务人员必须进行充分的手卫生,包括洗手和戴手套。

这样可以减少手部细菌的污染,降低感染的风险。

3. 采用无菌操作:在进行静脉插管操作时,必须采用无菌操作。

这包括使用无菌手套、无菌巾、无菌药物等,以减少细菌的污染。

4. 定期更换导管:静脉导管应定期更换,普通建议每72小时更换一次。

长期使用同一根导管容易导致细菌滋生,增加静脉炎的风险。

5. 注意导管固定:插管后,应将导管固定在患者的皮肤上,避免导管的移位和脱出。

固定导管时要注意不要过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6. 注意静脉输液速度:静脉输液速度过快会增加静脉内压力,导致血管破裂和静脉炎的发生。

因此,在输液过程中应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

7. 定期观察:对于已插管的患者,应定期观察插管部位是否有红肿、疼痛等炎症症状。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拔除导管:一旦发现静脉炎的症状,如红肿、疼痛等,应即将拔除导管。

拔除导管后,应对插管部位进行消毒和护理。

2. 局部护理:对于已插管的患者,应定期对插管部位进行局部护理。

护理包括清洁、消毒和敷料更换等。

清洁时应注意使用温开水或者生理盐水,避免使用刺激性的药物。

3. 应用抗生素:如果静脉炎已经发生且症状较重,医生可能会考虑应用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细菌培养结果和药敏试验来确定。

4. 对症处理:静脉炎的症状包括红肿、疼痛、发热等,可以通过对症处理来缓解症状。

例如,可以使用冷敷或者热敷来缓解红肿和疼痛。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静脉导管插管、输液、输血等医疗操作中。

预防和护理措施的实施对于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和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一、静脉炎的预防措施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操作前进行手卫生,佩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避免交叉感染。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等,避免频繁更换导管。

3. 导管插入技术要娴熟:医护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掌握正确的导管插入技术,减少插管操作对静脉壁的损伤。

4. 导管固定要牢固:使用透明敷料固定导管,确保导管稳定不移位,避免摩擦和拉扯导致静脉炎。

5. 输液速度要适中:根据患者情况和药物特点,控制输液速度,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静脉炎。

6. 定期更换输液装置:根据医嘱和相关规范,定期更换输液装置,避免污染和导管堵塞。

7. 定期观察导管和插管部位:每日检查导管和插管部位,观察有无红肿、渗液、疼痛等异常症状,及时处理。

8. 给予足够的液体:保持患者充分水分摄入,维持血液循环畅通,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9. 加强患者教育:向患者及家属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知识,告知注意事项,提高患者主动配合程度。

二、静脉炎的护理措施1. 维持导管通畅:定期冲洗导管,避免血液凝固和导管堵塞,保持导管通畅。

2. 保持导管清洁:每日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洁导管及插管部位,避免细菌感染。

3. 定期更换敷料:根据医嘱和相关规范,定期更换敷料,保持插管部位清洁干燥。

4. 观察患者症状:密切观察患者的体温、心率、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5. 疼痛管理:根据患者疼痛程度,给予适当的镇痛药物,缓解患者疼痛。

6. 饮食调理:根据患者情况,给予营养丰富的饮食,增加机体抵抗力。

7. 心理护理:与患者进行心理沟通,提供情感支持,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恐惧感。

8. 导管拔除后的护理:导管拔除后,观察插管部位有无渗液、红肿等异常症状,及时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主要指静脉内发生的炎症反应。

它通常发生在长期使用静脉通路的患者身上,如静脉输液、静脉注射等。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一、静脉炎的预防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在给患者进行静脉输液或注射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对于需要长期使用静脉通路的患者,可考虑使用中心静脉导管或皮下埋置式端口。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任何涉及静脉通路的操作前,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包括洗手、戴手套、使用无菌巾覆盖等。

确保操作过程中不会引入细菌或其他污染物。

3. 定期更换静脉通路:静脉通路的长期使用容易导致血栓形成和感染。

因此,应定期更换静脉通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具体的更换时间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4. 注意静脉通路的保养:在使用静脉通路期间,应注意保持通路的清洁和干燥。

定期进行通路的清洗和消毒,避免污染和感染的发生。

5. 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对于使用静脉通路的患者,应定期监测患者的症状和体征。

包括观察通路周围是否有红肿、疼痛等症状,以及体温、血压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停止使用静脉通路: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静脉炎的症状,如红肿、疼痛等,应立即停止使用静脉通路。

避免炎症的进一步扩散和并发症的发生。

2. 局部处理:对于轻度的静脉炎,可以进行局部处理。

首先,用温盐水或生理盐水进行冲洗,清洁受影响的部位。

然后,使用局部抗炎药物,如消炎药或抗生素软膏,涂抹在红肿的部位,帮助减轻炎症反应。

3. 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严重的静脉炎,如感染已经扩散到周围组织或血液中,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选择合适的抗生素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的结果来确定,以确保治疗的有效性。

4. 疼痛管理:静脉炎常伴有疼痛症状,可以使用镇痛药物进行疼痛管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的炎症反应,通常由于静脉内导管的插入或使用而引起。

它是医院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可导致局部感染、血流感染和其他严重并发症。

为了预防和处理静脉炎,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一、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 选择合适的导管:在插入静脉导管之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管。

导管的材料、尺寸和类型应根据患者的静脉状况、预计使用时间和治疗需求来确定。

2.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插入和维护导管时,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原则,包括洗手、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巾和消毒剂等。

确保操作区域的无菌状态,减少感染的风险。

3. 定期更换导管:长期使用的导管容易引发静脉炎,因此应根据需要定期更换导管。

一般来说,推荐每3-7天更换一次导管,具体时间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而定。

4. 维持导管通畅:保持导管通畅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使用导管期间,应定期冲洗导管,以防止血液凝固和导管堵塞。

同时,要避免过度活动或拉扯导管,以免导致导管脱落或损坏。

5. 观察导管插入部位:密切观察导管插入部位的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

如果发现红肿、渗液、疼痛或其他感染迹象,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更换导管、进行局部处理或进行适当的抗感染治疗。

二、处理静脉炎的原则1. 及时处理感染:一旦发现导管相关感染,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处理方法包括拔除导管、进行局部处理、进行抗感染治疗等。

具体处理方法应根据感染的程度和患者的情况来确定。

2. 纤溶治疗:对于已经发生血栓形成的静脉炎患者,纤溶治疗可以帮助溶解血栓,恢复静脉的通畅。

纤溶治疗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溶栓药物来实施,但必须在严密监测下进行,以避免出现出血等并发症。

3. 疼痛管理:静脉炎常伴随剧烈的疼痛,因此在处理静脉炎时,需要注意对疼痛的管理。

可以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镇痛药或局部冷敷等方法来缓解疼痛。

4. 预防并发症:静脉炎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血流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常见的医院感染,指的是静脉内出现炎症反应。

它可以引起局部疼痛、红肿、发热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导致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

为了预防和处理静脉炎,以下是一些标准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一、静脉炎的预防原则1. 皮肤消毒:在进行任何静脉穿刺或静脉插管前,必须对患者的皮肤进行充分的消毒。

常用的消毒剂有碘酒、酒精等,消毒时间一般为30秒以上。

消毒时要注意保持手部清洁,使用无菌手套,并遵循正确的消毒步骤。

2. 无菌操作:进行静脉穿刺或插管时,医务人员必须采取无菌操作。

这包括佩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器械、无菌包装的药物和液体,以及遵循无菌操作的步骤。

3. 静脉穿刺技术:医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静脉穿刺技术,避免多次穿刺或插管,减少对静脉的损伤。

选择合适的静脉穿刺部位和器械,并注意穿刺角度和深度。

4. 静脉留置时间:尽量缩短静脉留置时间,不要长时间使用静脉导管。

一旦不需要使用,应及时拔除静脉导管,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5. 定期更换导管:对于需要长期留置导管的患者,应定期更换导管,以减少导管内壁的菌落形成和感染的发生。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观察:对于已经留置静脉导管的患者,医务人员应定期观察导管周围的皮肤情况,以及患者的症状变化。

一旦发现局部红肿、发热、疼痛等症状,应及时进行处理。

2. 导管拔除:如果发现患者出现静脉炎的症状,首先应考虑拔除导管。

拔除导管后,可根据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3. 局部处理:对于局部红肿、疼痛的症状,可进行局部处理。

首先要保持局部清洁,可以用生理盐水进行冲洗,并使用适当的抗菌药物进行局部涂抹,以减轻炎症反应。

4. 抗菌治疗:如果患者出现明显的感染症状,如发热、寒战等,或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有细菌感染,应及时进行抗菌治疗。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的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5. 并发症处理:对于严重的静脉炎患者,如出现败血症、深部组织感染等并发症,应积极处理。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一种静脉内壁发生炎症的疾病,常见于长期静脉留置导管或输液治疗的患者。

它不仅会引起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血栓形成和感染。

因此,预防和正确处理静脉炎至关重要。

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在插管或更换导管时,医护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包括洗手、戴手套、使用消毒剂等。

确保操作环境和器材的无菌。

2. 选择合适的导管:选择合适的导管对预防静脉炎非常重要。

导管的材质、尺寸和插入部位都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

避免使用过大或过小的导管,以减少对静脉壁的刺激。

3. 定期更换导管:长期留置的导管容易造成细菌感染和血栓形成,因此需要定期更换导管。

具体的更换时间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医生的建议来确定。

4. 维持导管通畅:定期冲洗导管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冲洗导管时,应使用适量的生理盐水或其他推荐的冲洗液,以保持导管的通畅。

5. 定期评估导管插入部位:定期检查导管插入部位的情况,包括局部红肿、疼痛、渗液等。

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采取措施,如更换导管或进行适当的处理。

处理静脉炎的原则:1. 及时处理感染:如果患者出现静脉炎的症状,如红肿、疼痛、渗液等,应及时处理感染。

处理包括使用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局部抗菌药物敷料等。

2. 缓解疼痛和不适:静脉炎常伴有剧烈的疼痛和不适感。

可以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局部冷敷或热敷等方法来缓解疼痛和不适。

3. 血栓预防:静脉炎可能导致血栓形成,增加血栓栓塞的风险。

对于高风险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抗凝剂或其他预防措施来预防血栓。

4. 导管拔除:如果患者的静脉炎无法控制或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血栓栓塞等,可能需要拔除导管。

拔除导管后,应及时进行局部处理和伤口护理。

5. 评估原因:处理静脉炎后,需要评估导致静脉炎的原因,以避免再次发生。

可能的原因包括导管插入技术不当、感染、导管选择不当等。

总结: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都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选择合适的导管,并定期更换导管。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的炎症反应,常见于静脉插管、输液、手术等医疗操作中。

预防和正确处理静脉炎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以帮助医护人员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一、静脉炎的预防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或动脉导管。

选择合适的通道可以减少静脉炎的风险。

2.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插管或更换输液管时,医护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包括洗手、穿戴无菌手套、消毒器械等。

避免感染源的污染,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3. 静脉通道的固定和保护:插管后,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固定和保护静脉通道,避免移位和摩擦,减少静脉炎的风险。

4. 定期检查和更换导管:定期检查导管的使用情况,包括导管的通畅性、外观和局部炎症等。

如发现异常,及时更换导管,以防止静脉炎的进一步发展。

5. 规范输液操作:在进行输液操作时,应遵循规范的操作流程,包括选择适当的输液速度、使用合适的输液器具、注意输液液体的温度等。

规范的输液操作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6. 定期培训和教育: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静脉炎预防培训和教育,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操作技能,以确保静脉炎的预防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观察和评估: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静脉炎的症状,如局部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应及时观察和评估病情。

了解炎症的程度和范围,有助于制定合理的处理方案。

2. 拔除导管:如发现导管周围有明显的炎症反应或感染迹象,应及时拔除导管,避免炎症的进一步扩散。

3. 局部处理:对于轻度的静脉炎,可采取局部处理措施,如冷敷、局部抗炎药物贴敷等,以缓解症状和减轻炎症反应。

4. 抗生素治疗:对于严重的静脉炎或已经扩散至深部组织的感染,可能需要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来确定,以确保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 疼痛控制:静脉炎常伴有局部疼痛,可以采用疼痛控制措施,如口服或静脉给药的镇痛药物,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一、简介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静脉穿刺、输液、静脉注射等医疗操作中。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二、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静脉穿刺、输液、静脉注射等操作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包括洗手、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无菌注射器和静脉导管等。

2. 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在穿刺时,应选择适合的静脉部位,避免穿刺过深或过浅,以减少损伤静脉壁的风险。

3. 定期更换导管:对于需要长时间静脉导管的患者,应定期更换导管,一般建议每3-4天更换一次,以减少导管内壁的细菌滋生。

4. 注意导管的固定:导管固定应牢固可靠,避免滑动或脱落,减少导管对静脉壁的摩擦和损伤。

5. 保持导管通畅:定期检查导管通畅性,及时排除导管内的血栓或堵塞物,保持静脉通畅。

三、处理静脉炎的原则1. 及时拔除导管:一旦发现患者出现静脉炎的症状,应立即拔除导管,避免炎症的进一步扩散。

2. 局部护理:对于已经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应进行局部护理,包括清洁患处、冷敷或热敷、使用抗菌药物或抗炎药物等,以减轻炎症反应和疼痛。

3. 应用抗生素:对于严重感染或炎症扩散的患者,应及时应用抗生素治疗,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

4. 休息与护理:患者应保持充足的休息,补充足够的营养,加强护理,提高免疫力,促进炎症的愈合。

5.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针对患者的病因、病情和合并症等进行综合治疗。

四、预后与并发症大多数静脉炎患者经过适当的处理和护理,症状可以迅速缓解,预后良好。

然而,如果处理不当或炎症扩散到深部组织,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血栓形成、感染扩散、败血症等,甚至危及生命。

五、结语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穿刺部位、定期更换导管、注意导管的固定和保持导管通畅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对于已经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应及时拔除导管,进行局部护理和应用抗生素治疗,以促进炎症的愈合。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静脉导管留置、静脉输液、手术等情况下。

它可以导致局部疼痛、红肿、发热,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血栓形成、感染扩散等并发症。

为了预防和处理静脉炎,以下是一些标准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或皮下埋置式导管。

避免过度使用同一静脉通路,尽量减少静脉插管次数。

2. 保持手部卫生:医护人员在进行静脉插管操作前,应正确洗手,并采取其他必要的消毒措施,如戴手套等。

3. 选择适当的导管和静脉穿刺针:使用符合标准的导管和穿刺针,减少对静脉内壁的损伤。

4. 定期更换导管:根据需要定期更换导管,避免导管长时间留置,减少感染和血栓形成的风险。

5. 注意导管固定:确保导管固定牢固,避免导管移位或脱落。

处理静脉炎的原则:1. 及早发现和诊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

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进行相应的检查和诊断。

2. 及时拔除导管:如果发现导管周围有明显的红肿、渗液或感染征象,应及时拔除导管,并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

3. 给予局部抗感染治疗:对于轻度的静脉炎,可以使用局部抗感染药物,如抗生素软膏等进行治疗。

同时,应保持局部清洁,定期更换敷料。

4. 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对于严重的静脉炎,如有明显的感染征象或血培养阳性,应给予适当的静脉抗生素治疗。

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来确定。

5. 给予适当的止痛治疗:静脉炎常伴有疼痛,可以给予适当的止痛药物来缓解患者的症状。

6. 防止并发症的发生:静脉炎可能导致血栓形成、感染扩散等并发症。

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包括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保持手部卫生、选择适当的导管和静脉穿刺针、定期更换导管、注意导管固定等。

处理静脉炎的原则包括及早发现和诊断、及时拔除导管、给予局部抗感染治疗、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治疗、给予适当的止痛治疗、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发生炎症反应的疾病,常见于静脉导管使用后。

预防和处理静脉炎是保障患者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应对此类问题。

一、静脉炎的定义和分类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常见于静脉导管使用后。

根据炎症的程度和部位,静脉炎可分为浅静脉炎和深静脉炎。

浅静脉炎主要累及靠近皮肤表面的静脉,深静脉炎则发生在深层的静脉系统中。

二、静脉炎的预防原则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在进行静脉插管和导管更换等操作时,医护人员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无菌手套、无菌巾等工具,以减少细菌污染的风险。

2.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情况和需要,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

对于需要长期使用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中心静脉导管,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3. 注意静脉通路的选择和插入技术: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根据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插管技术,例如,对于需要较大流量的患者,可以选择较大直径的静脉通路,以减少插管对静脉壁的损伤。

4. 定期检查和更换导管:定期检查导管的情况,包括导管周围是否有红肿、渗液等异常情况。

同时,定期更换导管,以减少导管使用时间过长引起的感染风险。

5. 注意导管周围皮肤护理:保持导管周围皮肤的清洁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以减少细菌感染的风险。

三、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发现和诊断: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局部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及时进行诊断,以便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2. 静脉通路的处理:对于发生静脉炎的患者,首先应停止使用该静脉通路,避免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然后,根据患者情况,可以考虑拔除导管或更换导管。

3. 局部处理:对于浅静脉炎,可以采用局部热敷、冷敷或药物治疗等方法,以缓解炎症反应和疼痛。

对于深静脉炎,一般需要抗生素治疗,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4. 抗生素治疗:对于深静脉炎,抗生素治疗是必要的。

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注意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和疗程。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常见于静脉内导管使用过程中。

它是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和静脉狭窄。

因此,预防和正确处理静脉炎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

一、预防静脉炎的措施1. 选择适当的静脉通路: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是预防静脉炎的首要步骤。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道,如外周静脉、中心静脉或动脉导管。

2.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在插管过程中,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循无菌操作的原则,包括洗手、穿戴无菌手套、使用消毒剂清洁皮肤等。

确保操作环境和设备的无菌。

3. 选择合适的导管:选择合适的导管对于预防静脉炎也非常重要。

导管的材质、尺寸和类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并确保导管的清洁和无菌。

4. 定期更换导管:长期留置的导管容易导致静脉炎的发生。

因此,定期更换导管是预防静脉炎的重要措施。

根据导管类型和使用时间,制定合理的更换计划。

5. 温和处理导管:在使用导管时,应避免过度牵拉或移动导管,以减少对静脉壁的刺激。

导管固定应牢固而不紧,以防止导管移位和损伤。

6. 维持适当的血流量:保持适当的血流量可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从而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定期检查导管通畅性,及时处理堵塞或阻塞。

7. 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检查导管周围的皮肤和静脉通道,及时发现和处理任何异常情况,如红肿、疼痛、渗液等。

二、处理静脉炎的原则1. 及早发现和诊断:及早发现和诊断静脉炎是处理的第一步。

医务人员应仔细观察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如局部红肿、疼痛、渗液等,并进行必要的检查,如血培养、超声检查等。

2. 及时处理感染:如果静脉炎伴有感染,应及时处理感染。

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同时,对于严重感染的患者,可能需要静脉输液和其他支持治疗。

3. 缓解症状和控制炎症:对于轻度静脉炎,可以采取局部热敷、升高患肢、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措施缓解症状和控制炎症。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与方法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与方法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与方法
简介
静脉炎是一种静脉内血管壁发炎的疾病,常见于长时间静脉导管留置、输液输血等医疗操作中。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是保证患者安全和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预防静脉炎的原则
1.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医护人员应经常洗手并采取正确的手卫生措施,以减少引入细菌的机会。

2. 选择最佳静脉通道: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静脉通道,减少插管的次数和风险。

3. 采用无菌操作:在插管和改换导管时,医护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的要求,以防止细菌感染。

4. 检查插管部位:定期检查插管部位,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感染迹象,如红肿、渗液等。

处理静脉炎的方法
1. 及时拔管:一旦发现静脉炎的症状,如红肿、疼痛等,应立
即停止使用该静脉通道,并拔除导管。

2. 给予局部处理:对于轻度的静脉炎,可以使用冷敷或热敷来
缓解疼痛和红肿。

3. 使用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重的静脉炎,可以考虑使用抗生
素或非甾体消炎药等药物治疗,以减轻炎症反应和控制感染。

4. 观察病情变化:治疗期间应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如有
需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结论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对于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通过良好的手卫生、选择最佳静脉通道、无菌操作以及定期检查插
管部位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一旦发现了静脉炎的
症状,需要及时拔管并给予适当的处理和药物治疗。

密切观察患者
的病情变化,并做相应调整,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和处理静脉炎。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的一种疾病,常见于长期静脉留置、静脉输液、静脉注射等情况下。

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非常重要,可以有效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和并发症的发生。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和处理原则,以匡助您更好地了解和应对这一疾病。

一、静脉炎的预防1.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在需要进行静脉留置、输液或者注射的情况下,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常用的静脉通路包括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等。

选择适当的通路可以减少静脉炎的发生率。

2. 保持静脉通路清洁:在进行静脉留置、输液或者注射前,应先将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以减少细菌的污染。

消毒时可以使用酒精或者碘酒等消毒剂,同时要注意消毒时间和力度,确保彻底消毒。

3. 规范操作技术:在进行静脉留置、输液或者注射时,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范,采用无菌操作技术,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的发生。

同时,要注意穿刺点的选择和穿刺角度,减少损伤和刺激。

4. 定期更换导管和敷料:长期静脉留置的患者应定期更换导管和敷料,以减少细菌滋生和感染的机会。

更换时要注意操作的无菌性,避免二次污染。

5. 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对于需要长期静脉留置的患者,应加强患者的自我护理教育,告知他们正确的清洁和保护导管的方法,避免不必要的污染和感染。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发现和诊断:一旦浮现静脉炎的症状,如局部红肿、疼痛、发热等,应及时进行诊断和处理。

可以通过观察症状、检查局部皮肤和进行相关实验室检查来确认诊断。

2. 保持局部清洁:对于已经发生静脉炎的患者,应保持局部清洁,定期更换敷料,并进行适当的局部护理。

可以使用消炎药膏或者湿敷等方法来缓解症状和促进伤口的愈合。

3. 应用适当的药物治疗:对于静脉炎的治疗,可以根据病情和病因使用适当的药物。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消炎药、止痛药等。

在使用药物时要注意剂量和用法,避免过度使用或者滥用。

4. 歇息和卧床:对于严重的静脉炎患者,应适当歇息和卧床,减轻局部的压力和疼痛。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静脉炎是指静脉内壁发生炎症反应,常见于静脉内插管、输液等操作后。

如果不及时处理,静脉炎可能会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

因此,预防和及时处理静脉炎非常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以帮助您更好地应对这一问题。

一、静脉炎的预防1.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在进行任何与静脉操作相关的活动之前,务必洗手或使用含酒精的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

这样可以减少细菌和其他病原体的传播,降低感染的风险。

2. 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在插管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静脉通路。

常见的静脉通路包括外周静脉、中心静脉和动脉导管。

外周静脉插管相对较安全,但适用范围较窄;中心静脉插管适用范围广,但并发症风险较高;动脉导管适用于需要持续动脉压监测的患者。

3.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在插管和更换输液管时,务必采取无菌操作。

这包括使用无菌手套、无菌巾和无菌消毒剂,避免插管部位受到污染。

4. 定期更换输液管和敷料:输液管和敷料是静脉炎发生的重要因素。

应根据需要定期更换输液管和敷料,一般建议每3-7天更换一次。

5. 注意插管部位的护理:插管部位应保持干燥、清洁和无红肿。

如发现插管部位有异常情况,如红肿、渗液等,应及时处理。

6.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在使用抗菌药物时,应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嘱的使用剂量和疗程。

二、静脉炎的处理原则1. 及时发现和诊断:静脉炎的早期诊断非常重要。

一旦发现可能存在静脉炎的症状,如局部红肿、疼痛、温度升高等,应及时向医护人员报告。

2. 停止静脉注射:一旦发现静脉炎,应立即停止静脉注射,以避免感染的进一步扩散。

3. 局部处理:对于轻度的静脉炎,可以采取局部处理措施。

首先,应用冷敷或热敷可以缓解疼痛和不适感。

其次,可以使用适当的消炎药物或抗菌药物外用,以减轻炎症反应。

4. 抗菌治疗:对于中度和重度的静脉炎,可能需要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根据病原菌的敏感性选择合适的药物,并遵循医嘱的使用剂量和疗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静脉炎的分级(INS)
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原则
1、合理选择穿刺血管应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

一般选择前臂掌侧静脉,尽量不选下肢静脉,因下肢静脉瓣多,血流缓慢,易发生静脉炎。

长期输液患者有计划的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遵循从远端到近端的原则,避开瘢痕、受伤、感染的静脉。

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首先操作者操作前认真洗净双手,检查静脉留置针及透明敷料贴,消毒液是否在有效期内,穿刺时消毒范围在8cm以上,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尽量一针见血,减少对血管的机械刺激和损害。

穿刺成功后用无菌透明贴固定,每72小时更换1次,
纱布辅料48小时更换1次,如遇敷贴不粘或被污染应及时更换,防止细菌性静脉压炎的发生。

外周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72-96小时。

3、合理输入液体和药物根据所用溶液或药物的类型、pH值、渗透压、浓度、剂量、给药速度,选择适当的输注途径。

首先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液体量调节输液速度。

当输入刺激性强的药物或大量补液时应选择粗大静脉,速度不宜太快,如输入脂肪乳、甘露醇时可在穿刺时先将输液器与氯化钠溶液相连,待穿刺成功后再接高浓度或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这样可以防止液体外漏对血管壁造成伤害从而有效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文献报道:滴注甘露醇时应加热至35℃,使用套管针静脉滴注,可减轻对血管壁的损害。

在输液顺序上应先输高渗液或刺激性较强的液体后输等渗液或刺激性较小的液体,输入血制品前后应用氯化钠溶液冲管,以减少有效成分得附着,避免损害性药物残留血管内造成损害,减少静脉炎的发生。

4、掌握正确的封管技术,合理使用封管液抽吸5ml至10ml的肝素盐水或生理盐水采取边退针边推注的正压封管方法(参考书: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考试指导用书《护士岗位技能训练50项考评指导》60)。

5、做好健康宣教在使用静脉留置针前一定要与患者沟通,将注意事项告知患者,取得患者配合。

在输液过程中护士要及时巡视病房,指导患者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不输液时尽量避免肢体下垂,以避免由于重力作用造成回血阻塞导管,睡眠时不要压穿刺血管,如有渗漏立即拔管,更换穿刺部位。

对于使用可能造成静脉炎的药物应对患者采取
预见性护理,及早进行心理干预。

静脉炎的护理措施
1、早发现医护人员应有强烈的工作责任心,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的服务宗旨,端正服务态度;以温和的语言、文雅的举止、恰当的方式认真向患者宣教并耐心倾听患者感受;熟悉静脉炎的临床表现;在使用药物前认真阅读书说明书,随时巡视患者并早发现异常。

尚未出现静脉炎临床表现者,应积极和患者近距离沟通,告之其用药之后可能会出现一些不适感觉,使患者充分体会到医务人员的关怀。

2、早护理若无法避免长期输液而导致静脉炎,首先协助患者抬高肢体,促进静脉回流,并嘱患者不要按压炎症部位,避免栓子脱落而形成栓塞。

(1)冷敷法冷敷可使血管收缩,减少药物吸收,可促进某些药物局部的灭活。

作用。

该法常用于20%甘露醇等静脉滴注渗漏的早期。

(2)硫酸镁湿敷硫酸镁能降低血管平滑肌对缩血管物质的反应性,使血管收缩,促进炎症吸收。

用50%的硫酸镁溶液均匀的洒在无菌纱布上敷于患处。

此法效果好,操作简便,易于掌握。

(3)云南白药的应用将适量云南白药粉末先洒在无菌纱布上,将该纱布放于75%的乙醇内湿敷后置于静脉炎血管处,并及时喷洒乙醇保持纱布湿润,每日更换一次,直至痊愈,此法显效快,治愈率高。

(4)土豆汁湿敷用新鲜土豆500g制成土豆汁100ml用纱布湿敷于患处表面,外用热水袋热敷,每次30min,早晚各1次。

还可直接将
土豆切成薄片敷于患处,待土豆片变黑重换新土豆片。

(5)喜辽妥软膏涂抹喜辽妥软膏活性成分是多磺酸基粘多糖,抑制组织中的蛋白质分解及透明质酸酶的活性,有抗炎、抗渗出、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刺激受损组织再生的功能,可迅速缓解疼痛和压迫感,减轻水肿和血肿能促进渗出液的吸收,阻止局部炎症的发展和加速血肿的吸收,对静脉炎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6)抗感染治疗如何并感染,遵医嘱给予抗生素。

(7)超短波理疗在局部服药的同时可配合红外线照射方法,每日2次,每次20-30min 。

红外线的热作用能降低神经末梢的兴奋性而止痛,有助于血管壁创伤的修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