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轮复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共63张)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着太阳旋转一周所需的时间。
这个时间叫做一年,是以地球所用的时间计算的,通常是365.25天左右。
地球公转对人类和自然界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地理意义。
首先,地球公转对于季节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们知道,在地球公转的过程中,地球的北半球离开太阳的角度在不断变化,所以相对应的气温、水汽、光照和降水等因素也会随之发生变化。
这使得地球上的季节分明,给人带来了春暖花开、夏日炎炎、秋高气爽、冬雪飘飞等不同的体验。
这对于生命的生长和繁衍,以及农牧业和渔业,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地球公转也对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由于地球公转的存在,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比如地球上的野生动植物根据季节的变化而展现出不同的色彩和生命力,海水温度和海洋流动也会有明显变化,这又会影响到大洋中的生命。
这些变化都对我们认识地球自然环境的规律和趋势,以及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启示。
第三,地球公转对于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地球公转的存在,使得不同经度、不同季节、不同气候、不同文化的人们能够通过交流贸易、文化交流等方式相互联系,逐步形成全球化的交往网络。
这又促进了人类对地球自然环境的更好认识,对自然资源的更好开发,对自然灾害的更好防范和处理等。
同时,地球公转产生的自然规律和趋势也为人类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制度、人类思想和价值观念等方面提供了宝贵的素材和思考的方向。
总之,地球公转对于人类和整个自然界都有着巨大的地理意义。
它不仅决定了季节的变化、自然环境的变化、人类生产生活和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也反映了宇宙万物间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和趋势。
因此,我们应该更加认识和深入研究地球公转的本质和意义,不断探索更好地保护地球和利用自然资源的方法和途径。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地理
意义
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下面是高考地理第一轮复习知识点: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供参考。
昼夜长短变化指地球各纬度带上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分割成昼弧和夜弧。
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除了赤道上和春、秋分日外,各地的昼弧和夜弧都不等长。
在南、北半球中,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
并且纬度愈高,白昼越长、黑夜越短,另一半球则相反。
在春、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上,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全球各纬度上昼弧与夜弧等长。
各地昼夜平分。
自春分日至秋分日,是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上昼弧大于夜弧,各地昼长夜短,且纬度愈高,白昼就愈长,北极四周出现极昼现象。
其中夏至日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黑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都出现极昼现象;半南球反之。
自秋分日至次年春分日,是北半球的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大于昼长,纬度越高。
夜越长、昼越短。
其中,冬至日这一天,北半球各纬度的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南半球反之。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
2025届高考一轮复习资料 地球公转的意义
D 3. 造成四地白昼时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
①地球公转 ②地球自转 ③黄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时的不同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下表为三地连续两日日出与日落时刻(北京时间)。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C (1)若③地为北京,则此时(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南移
B.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四季更替
●划分依据:昼夜长短和太阳高度大小季节变化,获得的太阳辐射的多少
夏季
春秋两季
冬季
天文 四季
白昼最长,太阳 最高,获得的太 阳辐射最多
过渡季节,获 得的太阳辐射 居中
白昼最短,太阳最 低,获得的太阳辐 射最少
气候 温度最高,气
四季
候最炎热
过渡季节
温度最低,气候 最寒冷
●划分依据:温度高低,气候变化
间 , 下 同 ) 看 到 日 出 , 广 场 旗 杆 影 子 在 14 : 21 为 一 天 中 最 短 。 而 同 日 杭 州 市
(30°N,120°E)日出时间为4:58。完成3~4题。
3.该中学位于杭州市的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冬至日日出时间
夏至日日出时间
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
小明 小华
8:47 7:11
6:57 3:43
83°34′ 68°34′
8.小华所在地区夏至日的昼长大约是
A.13小时32分
√C.15小时28分
B.14小时48分 D.16小时3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与气候变化的联系
气候变化
地球公转引起的太阳辐射变化是影响气 候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长期的气候变 化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变化、地球自转轴 倾角的变化等因素密切相关。
VS
联系
地球公转引起的太阳辐射变化不仅影响着 气候的形成,还对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地球轨道参数的变化可以导致长 期的气候变化,如冰河期和间冰期的交替 。因此,了解地球公转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对于理解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昼夜长短变化
由于地球自转轴与公转轴之间的 倾斜,当地球公转时,不同地区 受到太阳照射的时间长短不同,
导致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至日
北半球夏季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昼长夜短;北半球冬季时,太阳 直射南回归线,昼短夜长。
南半球相反
南半球夏季时,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昼长夜短;南半球冬季时,太阳 直射北回归线,昼短夜长。
THANK YOU
在北半球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而在冬至日,太阳直射南 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的昼夜长短变化与北半球相反。
昼夜长短的变化对动物活动和人类生活有重要影响,如动物的迁徙和人类的日程安 排。
五带划分
五带划分是根据地球公转引起的太阳 辐射量和地表所接收到的热量变化来 划分的。
五带划分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有 重要影响,如农业生产和城市规划等 。
太阳直射点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季节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轴的倾斜,同一 地区在不同季节受到太阳照射的角度 不同,导致季节变化。
不同地区季节相反
由于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轴的倾斜, 不同地区季节变化相反。例如,北半 球夏季时,南半球是冬季;北半球冬 季时,南半球是夏季。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1、阳光照射:地球公转的结果就是一些地理区域会经历着天光的变化,一天中的昼夜更迭也就产生了。
光的变化也将造成各种生物繁衍。
2、大气温度变化:地球公转使内衬地球表面以及海洋水面接收能量和
热量的不均衡,并形成大气温度分布型。
由此带来的季风系统、气候
转折也就产生了。
3、海岸线形成:地球公转导致太阳、月亮和其它行星之间的重力的变化,也对海洋的潮水产生了重大影响,从而产生了全球性的潮水正负差,有利于海岸线形成。
4、北极磁极翻转: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磁力线也会产生明显变化,并可
以引发北极磁极翻转,并影响到全球海洋的气候变化。
5、月相变化:由于地球公转,月亮在时间中呈现出月相变化,每隔一
段时间就会出现新月、朔月、上弦月、满月四个阶段,而这些月相变
化也影响到海洋的水流特征和物种的生活节律。
6、地壳的微细变化:地球公转产生的转动力量也会影响到地下岩石层
的细微变化,产生弹性变形,或者在深处引发地壳对深层移动、熔解
以及熔盐水形成。
7、海洋物种迁徙:由于长年公转,海洋里物种种类比较丰富。
各种海
洋动物爱栖息的温度会受到公转轨道的影响,从而不惜牺牲一段时间,携带自身物质做大范围的迁徙活动。
8、大地构造形成:太阳的公转会影响到地球的赤道的变暖,并影响到
大陆气体的分布特点,改变了地表以及大地构造形式,从而影响到物
种的发展,改变了大陆形态。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
地球的公转及地理意义是什么首先,地球的公转是造成四季变化的重要原因。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呈椭圆形状,使得地球到太阳的距离会发生变化,这就导致了地球不同季节的出现。
当地球远离太阳时,阳光的照射面积较大,而且太阳光经过大气层的路径较长,导致辐射能量的衰减,此时出现寒冷的冬季;而当地球靠近太阳时,阳光的照射面积较小,太阳光经过大气层的路径较短,辐射能量较强,此时出现温暖的夏季。
地球公转导致了不同季节的交替出现,为生物提供了不同的生活环境。
其次,地球的公转还影响了地球的气候。
由于地球公转轨道的倾角,使得太阳光直射的位置在赤道附近,赤道附近的地区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较大,故气温较高;而在地球的两极地区,由于太阳光以较小的角度照射,故气温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地球不同地区的季节特征和气候类型的形成。
此外,地球的公转还影响了地球上的昼夜变化。
地球的自转使得地面上的一部分始终处于太阳照射之下,而另一部分则处于太阳照射之外。
随着地球的公转,地球上各地的昼夜交替出现。
在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导致昼长夜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日照时间的差异,影响了生物的生长与繁衍。
此外,地球的公转还对地球上一些自然现象的发生产生了影响。
例如,地球公转轨道的倾角导致了地球上的地理带的出现。
这些地理带因温度与降水变化而有所不同,从而对动植物的生态环境起到了重要影响。
此外,由于地球的公转,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湖泊等的分布也受到地球公转轨道的影响。
总结起来,地球的公转对地球上的生物、气候、昼夜变化以及自然现象等有着重要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公转给地球带来了四季变化、不同地理带的形成、昼夜交替等自然现象,为地球上的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生存环境。
地球的公转还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影响,影响动植物的分布和生态系统的运行。
地球的公转是地理研究中重要的基础知识,对于理解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现象以及人类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是指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过程,一个公转周期为365.25天。
1.四季变化:地球公转导致了四季的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时,不同季节地球离太阳的距离不同,所以季节的变化是由地球公转产生的。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在轨道上不同位置上的日照时间和太阳高度角发生变化,导致不同季节的气候和温度变化。
例如,在地球公转到南半球最远离太阳的时候,即南半球的冬至,南半球将面临较长的黑夜和冷天气。
2.时区的形成:地球公转产生了全球范围的不同时区。
由于地球公转,不同经度的地区在不同时刻处于太阳直射的角度,因此每个经度都有其自己的时间。
在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相差大约一小时。
这种时区的设立使得全球范围内的时间统一起来,方便了人们的交流和合作。
3.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地球公转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地球公转过程中,接收到太阳辐射的地区温度较高,而背离太阳的地区温度较低。
这种温度差异导致了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
例如,靠近赤道的地区温暖湿润,适宜热带雨林的生长,而靠近两极的地区寒冷干燥,适宜极地植被和动物的生存。
4.季风气候的形成:地球公转是季风气候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地球公转过程中,由于太阳辐射的不均匀,不同地区的温度差异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季风气候现象。
例如,印度尼西亚和印度的地区在地球公转过程中会经历季风的变化,夏季受到海洋上水汽的影响而产生大量降水;冬季则因为同等的纬度上缺乏海洋的蒸发而干燥。
5.海洋洋流的影响:地球公转对海洋洋流产生重要影响。
由于地球公转过程中地球轴倾斜的关系,不同季节太阳直射区域的位置会发生变化,导致热量在地球表面分布不均匀。
这种热量分布不均匀影响了海洋的温度和盐度分布,进而影响了海洋洋流的形成。
例如,赤道附近的洋流会对全球气候产生重要的影响,其强度和方向与地球公转有关。
总之,地球公转产生了许多地理意义,包括四季变化、时区的形成、自然环境的多样性、季风气候的形成以及海洋洋流的影响等。
(完整版)高三地理一轮复习地球公转及其地理意义
上午
南
日落
西
西北
楼
房
中午影子
北
东南
下午影子
日出
东
东北
6)、楼间距问题
例题 见图1-25“楼间距示意”,已知我国北方某地区
纬度为α,南北楼高度均为h,求解:为保证北楼 最低层全年都有光照的楼间距最小是多少?
图1-25
h
H
北
A楼
L
B楼
①冬至日影子最长 ②冬至日某地:
H=90° -(α+23 ° 26’) ③L =h/tgH=h× ctg(90 ° -23 ° 26’- α)
昼夜长短的计算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该点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出时间; 与昏线交点所在经线时间为日落时间。
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 例1:某地某天3点日出,则日落时间为21点 ,昼长为 18 小时。 例2:某地某天昼长为14小时,则意未着以正午 12 为界,上下午 各 7小时,即该地该天是 5点 日出, 19点日落。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①同一纬线各地的日出、日落地方时相同,昼长相等。
但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但日出日落时间不一定相同。 ②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
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昼长)相等。
A B
C
E D
练习1、 下表所列的是6月22日甲、乙、丙、 丁四地的白昼时间,读表完成下列两题。
高三地理 一轮复习课件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考点1】黄赤交角及影响
【1—1】读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据图回
答(1)~(3)题。
(1)图中代表黄赤交角的数码是( A )
A.①
B.②
C.③
D.④
(2)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P点时,北半球的节气应
是( B )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
(3)当黄赤交角变为23°56′时,地球上五带的范围
在太阳回归运动示意图上可以标出时间(节气),能 够找到所有时间点太阳直射点的位置,例如远(近) 日点,国庆节地球位置等,辅助做题。
与公转相关的问题:如正午太阳高度,昼夜长短等 问题,经常需要结合此图思考。
【考点1】黄赤交角及影响 【1—1】读地球赤道与公转轨道的示意图,据图回 答(1)~(3)题。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课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锦囊】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示意图的应用 在公转过程中,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往返运动,运动规律见下图。
一年中被太阳直射过两次的是:南、北回归线之间 的区域(不包括南、北回归线)。 一年中被太阳直射过一次的是:南、北回归线。
【解析】本题考查黄赤交角的影响。甲为地中海气 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与西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 若黄赤交角为0°,则不存在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故甲所代表的气候类型不存在。选项A正确。
【 解 析 】 第 (1) 题 , 考 查 太 阳 直 射 点 的 坐 标 计 算 。 120°W平分白昼,是直射点的经度;70°N有极夜 现象,则太阳直射点位于20°S。第(2)题,考查不 同季节日出方位。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日出在 东南方。第(3)题,考查方位判断。根据经纬度判断 方位。第(4)题,考查昼夜长短的计算。北极出现极 夜,故北半球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根据地 方时计算M地的时间。第(5)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 随纬度的变化规律。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向两侧 递减。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
由于太阳直射点的不断移动,太阳直射地表的位置也不同。
2.产生四季和五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地球公转意义
地球公转使得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
地球的公转使得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方向逐渐递减。
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一年会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机会而此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为90°,正好位于回归线之上的地区一年就只有一次太阳直射机会分别是夏至和冬至;而位于南北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位于北回归线之外的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大位于南回归线之外的地区则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自身的昼夜长短发生变化
此处我们以北半球为例在春分日到秋分日期间是北半球的夏半年此时北半球各纬度地区昼长夜短而在秋分日到次年的春分日期间就到了北半球的冬半年,此时北半球各纬度地区昼短夜长同时当正处于春分日和秋分日时,全球各地昼夜一样长南半球与北半球正好相反。
地球公转使得地球出现四季的更替同时行成五带
地球的公转使得太阳高度和地球昼夜长短产生变化从而导致地球表面出现了有着共同特点的地区,按照纬度来进行划分可以发现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南温带北温带南寒带北寒带。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专题1.3.2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考点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2)计算楼间距 原理: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影子越长,为了保证后一排楼的底楼全年正 午时有阳光,其最小楼间距应是其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楼房影子 的长度。以我国为例,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所以最小楼间距应为 冬至日楼房影子的长度。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计算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短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 长)与南半球同纬度数的夜长(昼长)相等。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方法点拨】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以北半球为例)
高三总复习·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第2课时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考点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考
点
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及计算
图表解读系列(四)光照图的判读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特征
知识回顾 夯基固源
一、地球的公转
(1)方向: 自西向东。(在上图中用箭头标出)
(2)C
高频考点 核心突破
考点一 昼夜长短的变化及计算
(2)次日泰山站 ( ) A.日出正南
B.太阳高度变大
C.白昼变短
D.极昼即将开始
(2)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2 月 8 日的次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
半球并向北运动,泰山站白昼变短,正午太阳高度变小,由图可知该地
昼长小于 24 小时,极昼已经结束,9 月 23 日~次年 3 月 21 日日出东南, 故 C 正确。
(2)D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笔记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笔记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地球公转使四季交替出现:地球公转的运动使南半球朝着太阳持续地接受太阳光,而北半球则朝着太阳持续地避开太阳光,从而导致南半球和北半球在一年之中交替出现春夏秋冬;
(2)地球公转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地球公转后,南北半球交替接受太阳光,太阳照射时间、光照强度距离会改变,从而起到调节气候的作用,使气候温和,而不是南热北冷的极端现象;
(3)地球公转使白昼和夜晚交替出现:地球公转后,太阳光照射到地球上不同的地方,使得白昼和夜晚交替出现,从而使生物们可以有规律地睡眠、进行活动等;
(4)地球公转使地球上海洋的流向发生变化:由于地球的自转,使得海洋的流向也会随着地球的自转而改变,从而带动自然界的海洋化学反应,从而可以形成丰富多彩的生物体群。
高三一轮复习——_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
66034′ 寒带范围变大 600
温带范围变小
黄赤交角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正午太阳 高度变化 昼夜长短 变化
300 23026′ 23026′ 300
热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四季的形成 五带的划分
600 66034′ 寒带范围变大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 昼夜长短的变化 • 四季的更替 • 五带的划分
(3)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①.确定地理纬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公式: 正午太阳高度角=900-|当地纬度±直射点纬度| 同纬取“-”,异纬取“+”
②.计算太阳能热水器仰角、楼距
正午太阳高度角
热水器仰角
地面(或楼顶)
③.确定地方时 ④.确定日影长短及方向
某疗养院(北纬36°34′) ,计划在一幢20米高的楼房 北面新建一幢楼房。因为疗养的需要,要求高楼的每一 层一年四季都能晒到太阳。 (1)新楼至少要距原楼多少米? (2)若黄赤交角变为23°34′,两楼之间的距离将应 如何变化,才能保证各楼层均有较好的采光?
北半球中纬度某地一年中太阳视运动与日影变化
E
E
N
W N
9︰00 12︰00 15︰00
S N
W N
12︰00 15︰00 18︰00 日落
S
二分日
夏至日
9︰00
W
6︰00
18︰00
W
E
6︰00 日出
E
S
S
太阳位于正东方向是在6点以后,6点时太阳还在 正东偏北,故6点时影子指向正西偏南。
冬至日
E
N
(一)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优选]高考一轮复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高考一轮复习 地球公 转的地 理意义p(p最t优新质版说本课)稿推(荐精选 )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高考一轮复习 地球公 转的地 理意义p(p最t优新质版说本课)稿推(荐精选 )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楼房间距与采光问题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高考一轮复习 地球公 转的地 理意义p(p最t优新质版说本课)稿推(荐精选 )
【 (名校 师课 整堂 理】课获本奖专P题PT)-高考一轮复习 地球公 转的地 理意义p(p最t优新质版说本课)稿推(荐精选 )
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日晷—古代利用日影测得时刻的一种计时仪器
在一天中,被太阳照射到的物 体投下的影子在不断地改变着。
在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早晨 的影子在西方,中午的影子在 北方,傍晚的影子在东方。随 着时间的推移,晷针上的影子 慢慢地由西向东移动。移动着 的晷针影子好像是现代钟表的 指针,晷面则是钟表的表面, 以此来显示时刻。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一轮复习 地球公 转的地 理意义p pt优质 说课稿 (精选 )
(名师整理课本专题)高考一轮复习 地球公 转的地 理意义p pt优质 说课稿 (精选 )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向南北两极递减
节气
太阳直射点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读太阳高度随经度和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C (1)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北京旭日东升 B.多伦多(43°N,79°W)夕阳西下 C.布宜诺斯艾利斯(33°S,60°W)艳阳高照 D.南极长城站(60°S,59°W)夜幕深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是十分重要的,它对地球上的气候、季节、地理划分以及生物多样性等方面都有深远的影响。
首先,地球公转导致了季节的变化。
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需要大约365.25天的时间,这导致了地球在不同季节的位置和太阳的相对位置不同,进而影响到了光照的角度和强弱。
在北半球,当地球公转到远离太阳的位置时,太阳的光照角度较低,产生的热量较少,这就是冬季;而当地球公转到靠近太阳的位置时,太阳的光照角度较高,产生的热量较多,这就是夏季。
相反,在南半球,季节是相反的。
由于地球的公转,季节的变化给人类的农业生产、衣着与食物选择、生活方式等方面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其次,地球公转给地理划分带来了便利。
地球公转以太阳为中心,这导致了地球不同位置的日照时间和强度不同。
经过长期的观测和研究,我们可以将地球划分为不同的纬度带,如赤道带、副赤道带、温带和极地等。
这种划分使得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研究地球各个区域的气候、生物群落以及人类活动等特点和变化。
此外,利用地球公转引起的日照时间差异,我们还可以划分出不同的时区,便于人们在不同地区进行时间的统一和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
地球公转还对气候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由于地球的公转造成了不同地区的太阳辐射的不均衡,导致了全球范围内的气候多样性。
当地球的某一地区向阳面时,太阳的光线辐射直接作用于地表,产生较高的温度。
而当地球的某一地区背向阳面时,太阳光线辐射经过大气层的散射和反射,导致该地区光线减弱,温度较低。
这种不均衡的辐射使得地球上的热量分布不均衡,引发了气候带的形成,如赤道气候、副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极地气候等。
这些不同的气候带又与地球上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例如,热带地区由于阳光充足,温度高,湿度大,适宜热带雨林等丰富的植被和动物群落的生长,而极地地区则条件恶劣,只有适应极端环境的苔藓植物和少量动物能够存活。
此外,地球公转还造成了自转,这导致了地球上的经度和标准时间的产生。
一轮复习 地球公转及地理意义(共38张PPT)
达最大值的地区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 纬度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 纬度
赤道
达最小值的地区 南半球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南、北极点
正午太阳高 度的年变化 规律
①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 化幅度越大(由23.5°增大至47°),赤道上为 23.5°,回归线上为47°。
②南回归线至南极圈之间和北回归线至北极圈之间: 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7°)。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 长、夜最短
夏至日(6月22日前后),由北回归线 向南北两侧递减;北回归线及其以北 地区达一年中最大值,物影最短
东北升,西北落(极昼、极夜区域除 外)
北半球各地日出时间早于6时,日落 时间晚于18时
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1.分清昼夜半球,确定晨线和昏线 (1)晨线:顺地球自转进入昼半球,以西为夜半球,以东为昼 半球。 (2)昏线:顺地球自转进入夜半球,以西为昼半球,以东为夜 半球。 2.确定地球自转方向
①关于二至日对称的两个时间,如A点和B点,太 阳直射点位于同一个位置。
②关于二分日对称的两个时间,如B点和C点,太 阳直射点位于不同半球,但纬度数相同。
昼夜长短 的应用
https://
(1)根据昼夜长短,判断直射点位置 ①昼夜等长,太阳直射赤道。 ②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北半球。 ③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南半球。 (2)根据昼夜长短差值,判断纬度高低 昼夜长短差值越大,纬度越高;赤道地区,昼夜
无季节变化
3.昼夜长短的变化
一.图甲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纬线),此时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 越短夜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内出现极夜;南半球相反,赤道昼夜平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2
5.1
3.21
9.10
3.21
3.12
9.23 10.1
12.22
23026N 00 23026S
昼夜长短的计算
1、看图计算
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
C A
昼长=ABC昼弧 =(6×30)÷15=12h
1、求A点的昼长。
(8×30)÷15=16h
春秋分
直 射 点
夏至
冬至
北半 球
赤道
南半 球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纬 度越高昼越长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纬 度越高昼越短
昼短夜长,纬 度越高昼越短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纬 度越高昼越长
• 原因: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 规律:
• 1、纬度(空间)变化:太阳直射哪个半球,该半 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
C
B
A
求D点的昼长
0小时
求赤道上任意地区的昼长
D
12小时
2 根据日出日落时间计算 昼长 = ( 12 -日出时间 )×2 = ( 日落时间 -12 ) ×2 夜长 = ( 日出时间 - 0 )×2 = ( 24 - 日落时间 )×2
1:如果某地昼长为16小时,则该地何时日出?何时 日落?
日出 = 12 – 16 ÷ 2 = 4:00
A>B>C C=0
ED
CB A
2、比较A、B、C
的正午太阳高度角
A=B=C
同纬度地方正午太阳高度角相同
1、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空间变化)规律
H
90°
23°26´
90°N 66°34´N 23°26´N 0° 23°26´S 66°34´S 90°S
1.同一时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从太阳直射 点所在纬度(90°)向南北两侧递减。 2.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
• 2、时间(季节)变化: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移 动,则那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23°26´N
夏至日
0 春分日
° 23°26´S
秋分日
春分日
冬至日
写出下列节日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和变化情况: A.3.12植树节: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逐渐增长 B.5.1劳动节:北半球昼长夜短,昼逐渐增长 C.9.10教师节:北半球昼长夜短,昼逐渐缩短 D.10.1国庆节: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逐渐缩短
变化幅度:夏至日 - 冬至日,
90°-(40°- 23°26′)- [90°-(40°+ 23°26′)] = 46°52′
正午太阳高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此时日影最短, 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在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 在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
20:00
2:如果某地早晨7:30日出,则该地的昼长为?何 时日落?
昼长= (12 - 7:30)× 2 = 9 16:30
3:如果某地15时日落?则该地何时日出?昼长为?
昼长= (15 - 12)× 2 = 6 9:00
1、求A点的昼长。
(8×30)÷15=16h
C
B
A
求D点的昼长
0小时
求赤道上任意地区的昼长
南北半球的圣诞老人
4.五带划分
极昼极夜出现范围 长冬无夏
四季分明
太阳直射点移动范 围(有太阳直射) 长夏无冬
(2015年东莞期末统考) 23.读“某日昼夜半球示意图”、“太阳 直射点移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8分)
(1)左图所示日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右图中 ④ (填数字①
②③④)位置,此日后太阳直射点开始向
求北京(40°N)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及年变 化幅度。
二分日:直射点纬度为0°, H = 90°-(40°- 0°)= 50°
夏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N, H = 90°-(40°- 23°26′)= 73°26′ 最大值
冬至日:直射点纬度为23°26′S, H = 90°-(40°+ 23°26′)= 26°34′ 最小值
北 (填南或
北)移动。(4分)
(2)图中EF线为
晨线 (填晨线或昏线)。太阳直射的纬
线是 23°26′S(南回归。线()4分)
(4)此时A、B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A > B(填>、<、=
),自转线速度是C < D(填>、<、=)。(4分)
(2014年东莞期末统考)23.(16分)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小 题(①②③④是二至二分日)。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时间变化)规律
1.任意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随着直射点移近而增大, 远离而减小。
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时间变化)规律
地球上任意A、B、C、D四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何 时达到最大/小值?
A
B C D
3、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 H = 90°-- 纬度差
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间隔(同减异加)
(1)材料1中,近日点位于甲乙丙丁中哪一段? 丁
段
;(2分)
当地球由②处公转至③处时,地球公转的速度逐渐变 快
(快/慢)。(2分)
(2)材料2中,图示节气是 夏至 日,此日正午太阳高度
达到全年最大值的地区是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
(2014年东莞期末统考)23.(16分)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小 题(①②③④是二至二分日)。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公转与自转共同作 用下的地理意义
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金
地球自转 赤道 平面
地球公转 黄道 平面
黄赤交角 23026′
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随时间变化
四季
昼夜长短的变化
随空间变化
五带
2.昼夜长短变化
同一纬圈上,昼弧+夜弧=24小时 昼长 = 昼弧 ÷ 15°=(12 - 日出时间)× 2 同一纬线,昼夜长短相等。 昼夜平分:昼长=夜长=12小时
F点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90°
,AB是晨线还是昏
线? 晨线
。(8分)
(3)材料2中,A、C、D、E四点,按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排序
为
D ﹥ E ﹥ C ﹥ A ;(4分)
一、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平面之间的夹角。 正午太阳高度(角)(H):地方时12:00的太阳高度角。
1、比较A、B、C的 太阳高度角
D
12小时
地球自转 赤道 平面
地球公转 黄道 平面
黄赤交角 23026′
影响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随时间变化
四季
昼夜长短的变化
随空间变化
五带
3.四季更替——气候四季
N 夏至日
S
N 春分日
S
春季
3-5月
冬季
12-2月
N 冬至日
夏季
S
6-8月 秋季
N 9-11月
S 秋分日
季节变化的不同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