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实验九、 染色体常规制片及观察

实验九、 染色体常规制片及观察

6.压片 染色后的材料上加一些染液,盖上盖玻片, 再用钝头的用具敲打,使材料分散压平,最 后,覆一层吸水纸,以拇指垂直紧压盖片(注 意勿使盖玻片移动),便于观察。
7.镜检 先在低倍镜下寻找有分裂相的视野,再用 高倍镜仔细观察、记数。注意观察有丝分裂 全过程的染色体形态变化,找出染色体分散 较好的中、后期细胞进行染色体计数。
中期 核仁、核膜逐渐消 失,各染色体排列 在赤道板上,纺锤 丝与染色体的着丝 点相连。染色体分 散,易于鉴定形态、 数目。
后期 • 各染色体着丝点分裂 为二,其每条染色单 体也相应地分开,并 各自随着纺锤丝的收 缩而移向两极,每极 有一组染色体,数目 和原来的相同。
末期 分开在两极的染 色体各自组成新 的细胞核,在细 胞质中央赤道板 处形成新的细胞 壁,使细胞分裂 为二,形成二个 子细胞。这时细 胞进入分裂间期。
七、注意事项
1.酒精和解离液都要清洗干净,并认真吸
干,否则影响染色效果。
2.染色时间10分钟是个参考时间,应以实
际染色效果判断,不太长也不能太短。
3.镊子敲打时,应用力均匀,开始不要太
重,避免细胞挤压在一起。用力太轻不易使细
胞处于同一平面,故应适当控制敲打力度。
八、作业 简绘实际观察到的染色体
图(形态、数目)
五、结 果 前期
中期
模 式 图
后期
末期
间期 在光学显微镜下,只看到均 匀一致的细胞核及许多的丝 状染色质。实质上间期的核 是处于高度活跃的生理生化 的代谢阶段,正为细胞分裂 准备条件。
前期 • 核内染色质逐渐浓缩为细 长而卷曲的染色体,每一 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 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着丝 点;核仁和核膜逐渐模糊 不明显。
猫 Felis domesticus 2n=38 牛 Bos taurus 2n=60 鸡 Gallus domestricatus 2n=78 水稻 Oriza sativa 2n=24 棉花 Gossypium hirsutum 2n=26 大豆 Glycine max 2n=40

E2 植物分生区细胞染色体制片观察

E2 植物分生区细胞染色体制片观察

13
蚕豆(V. faba, 2n=12)有丝分裂末期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14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6
五、实验步骤
1. 取材:实验室发根取材(p10) 2. 预处理:目的、原理与方法(p10, 11)(注意, p13) 3. 固定:目的与方法(p11) 4. 解离:目的、原理与方法(p10, 11) 5. 染色:要求、方法(p11-12) 6. 压片:操作程序及要点(p12) 7. 镜检:观察要点,问题分析(p12) 8. 临时装片保存与永久片制作(p12, 25-26)
进一步熟悉有丝分裂过程及其染色体动态变化与遗传学意义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4二实验材料?蚕豆viciafaba2n12根尖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5三实验用品?培养皿恒温箱光照培养箱?盖玻片载玻片刀片解剖针镊子?光学显微镜?试剂
下周实验
实验三 细胞减数分裂制片与观察
植物花粉母细胞涂抹片制作 pp: 5~7, 14~18
9
蚕豆有丝分裂过程(pp:4~5, 12)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10
蚕豆(V. faba, 2n=12)有丝分裂前期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11
蚕豆(V. faba, 2n=12)有丝分裂中期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12Βιβλιοθήκη 蚕豆(V. faba, 2n=12)有丝分裂后期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3
二、实验材料
蚕豆(Vicia faba, 2n=12)根尖
农学院生物技术系遗传学课程组
4
三、实验用品
培养皿、恒温箱(光照培养箱) 盖玻片、载玻片、刀片、解剖针、镊子 光学显微镜

实验报告染色体的观察

实验报告染色体的观察

实验报告染色体的观察实验报告:染色体的观察引言:染色体是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DNA(脱氧核糖核酸)在细胞分裂时可见的结构。

通过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数量,我们可以了解到生物的遗传特征和进化过程。

本实验旨在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变化,从而加深对遗传学的理解。

实验材料和方法:1. 显微镜:用于放大染色体的细节。

2. 染色体样本:可从动植物细胞中提取,如血液、植物叶片等。

3. 染色剂:如吉姆萨染液,可使染色体更清晰可见。

4. 盖玻片和载玻片:用于制作染色体样本的载体。

5. 显微镜玻璃片:用于制作染色体样本的压片。

步骤一:制备染色体样本1. 从动物或植物细胞中提取染色体样本。

2. 将提取的样本放在载玻片上,加入适量的染色剂。

3. 用盖玻片轻轻覆盖样本,使其均匀分布在载玻片上。

4. 用显微镜玻璃片轻轻压平样本,使其更加透明。

步骤二:观察染色体1. 将制备好的染色体样本放置在显微镜下。

2. 调节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逐渐增加放大倍数,观察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

3. 注意观察染色体的数量、大小、形状以及有无异常。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染色体在显微镜下呈现出一定的特征。

正常情况下,人类细胞中的染色体通常呈现出46条,即23对。

其中,前22对为常染色体,最后一对为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不同物种的染色体数量和形态也存在差异,这是由于物种间的遗传差异和进化过程的结果。

染色体的形态也是观察的重点之一。

正常染色体通常呈现出X形或I形,两臂长度基本相等。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染色体可能发生异常,如染色体缺失、染色体重复、染色体交换等。

这些异常情况可能导致遗传疾病的发生,因此对染色体的观察和分析对于遗传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中使用的染色剂吉姆萨染液,可以使染色体更清晰可见。

这是因为染色剂能够与染色体上的DNA结合,从而增加其对光的吸收能力。

通过染色剂的使用,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细节,进一步了解其遗传特征。

试验一植物分生区细胞染色体制片与有丝分裂过程的观察

试验一植物分生区细胞染色体制片与有丝分裂过程的观察

药用植物遗传育种学实验指导书(试用本)浙江林学院遗传学科2009.02学生实验守则1、实验前认真预习,领会实验原理,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2、实验时要严格按照规范操作进行,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有关数据。

3、要认真写好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要清楚、简练、整洁。

4、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规则,服从带教老师的指导。

5、爱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不准将实验室的仪器设备私自带出室外。

6、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及实验时应注意的事项,在使用不熟悉其性能的仪器和药品之前,应查阅有关资料或请教指导教师,不要随意进行实验,以免损坏仪器,浪费试剂,使实验失败,更重要的是预防发生意外事故。

7、实验过程中应注意防火灾、防爆炸、防腐蚀、防污染工作,牢固树立“安全第一”意识。

8、实验结束后,一切仪器试剂应放回原处,玻璃仪器要清洗干净,一些有毒、有腐蚀性的废液应倒入废液缸内。

9、实验台面要擦试干净,由值日生负责安全卫生工作,包括清理实验室,检查水、电的开关,清除垃圾和污物,关好门窗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目录实验一植物细胞染色体制片与有丝分裂过程观察 (1)实验二植物细胞的核型分析 (7)实验三植物花粉生命力测定 (10)实验四药用植物的杂交技术 (13)实验五药用植物的优株(树)选择 (16)实验六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20)附录 (26)附录Ⅰ常用试剂的配制 (26)附录Ⅱ常用染色液的配制 (29)实验一植物细胞染色体制片与有丝分裂过程观察[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根尖或叶片材料处理、染色、压片及制片观察的方法。

2. 观察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了解有丝分裂全过程。

[实验原理]熟悉有丝分裂过程、掌握有丝分裂染色体制片方法与技术是研究染色体形态结构、检查染色体数目、进行核型分析与带型分析的基础。

高等植物有丝分裂主要发生在根尖、茎尖生长点及幼叶等器官的分生组织(分生区),这些分生组织均可以用作制片材料;另外愈伤组织、悬浮培养物等分生组织也可用作制片材料。

实验四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实验四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实验四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一、实验目的1、掌握常规压片法制备植物染色体标本。

2、了解中期染色体的形态和结构以及染色体的生物学意义。

二、实验原理染色体是细胞分裂时期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是染色质紧密包装的结果,对染色体的观察在研究生物进化、发育、遗传和异变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植物染色体标本的制备,常用分生组织如根尖、茎尖和嫩叶做材料。

常规压片法仍是当今观察植物染色体常见的方法,其程序包括取材、预处理、固定、解离、染色和压片等步骤,简单易操作,但是染色体易变形、难分散开。

三、实验仪器、材料和试剂(一)仪器、用具:显微镜、剪刀、镊子、刀片、培养皿、滤纸、吸水纸、青霉素瓶、染色缸、载玻片、盖玻片、玻璃板、酒精灯。

(二)材料:蚕豆(Vicia faba, 2n=2x=12)、黑麦(Secale cereale, 2n=2x=14)、大麦(Hordeum sativum, 2n=2x=14)、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2n=2x=42)、玉米(Zea mays, 2n=2x=20)、豌豆(Pisum sativum, 2n=2x=14)、洋葱(Aillum cepa,2n=16)等根尖。

(三)试剂1、Carnoy固定液、1%秋水仙素(或对二氯苯)。

2、苯酚品红染色液。

四、实验方法与步骤压片法制备染色体标本:(1) 取材:把蚕豆种子预先浸泡12h,然后转入垫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上面蒙上湿纱布,置25℃温箱中暗培养发根,经过48h后幼根长至1—2cm左右,于上午9—11时剪下根尖。

(2) 预处理:将剪下的根尖置于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或0.1%秋水仙素溶液中,浸泡处理2-4 h。

(3) 固定:用水洗净处理过的根尖,经Carnoy固定液中固定2-4h,转入70%乙醇中,4℃保存备用。

(4) 解离:取出根尖,用蒸馏水洗净,放入l M HCl中60℃解离8-10min,再用蒸馏水洗净。

(5) 染色:改良苯酚品红染色5—10min。

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洋葱组).参考分享

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洋葱组).参考分享

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洋葱组).参考分享1:根尖细胞处于间期,而间期细胞没有纺锤丝和纺锤体,不能使细胞停留在中期。

2.洋葱根尖秋水仙素处理,卡若固定时间太短或浓度太小,在两个小时内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3.剪下洋葱根尖的最好时间是正午时分,因为此时洋葱根尖分生区有丝分裂最为活跃,此时固定,可以观察到最多的分裂相,而我们组因为实验材料培养问题,所以固定的时间是 10:40 ,且只固定了 2h ,如果固定液浓度不够,就会影响后面的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结果展示如下:固定 2.5h酸解6min染色 10min+ / — /++/— / ++8min染色 10min++++ /— /++ +/— /+++酶解45min染色 10min+ / — /+++ /— /++60min染色 10min+++ / — /++++ /— / +++固定 24h酸解8min染色 8min+++++/+++++/++++/+++++/ ++++10min染色 10min++++/ ++++/ +++++/ ++++/ +++10min染色 12min++++ / +++ / +++ / +++ /++酶解45min染色 10min++ / ++ / +++ / / ++60min染色 10min+++/ +++ /++++/ +++/+++附:本实验共做了 9 种实验方案,结论:对洋葱根尖进行24 小时,酸解 8 min ,染色10min 的压片效果最好。

制片效果依次为:细胞松散程度/ 中期分裂相多寡 /染色效果 / 染色体形态及分散程度 / 背景清晰度六、讨论由实验结果就可以看出,本组此次实验并不十分成功。

主要原因是材料也就是洋葱没有在合适的时间培养出根尖。

我们总结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种植的洋葱为新采收的洋葱,因它尚在处于休眠期不易生根。

2)该洋葱根部的木栓组织较厚,不易生根。

正确的洋葱根尖培养方法已经在前面的实验步骤中提到了。

染色体标本制作和观察实验报告

染色体标本制作和观察实验报告

染色体标本制作和观察实验报告染色体实验报告摘要:本次实验旨在制作和观察染色体标本,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

实验过程中,我们成功制作了植物和动物染色体标本,并使用适当的显微镜对染色体进行了观察。

通过实验结果,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

实验结果表明,植物细胞通常具有较大的数量和较小的染色体,而动物细胞通常具有较少的数量和较大的染色体。

引言:染色体是细胞内的遗传物质,它们包含了个体的遗传信息。

通过观察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可以了解物种的特性和遗传模式。

本次实验通过制作染色体标本和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以探究染色体的结构和数量对不同物种的差异性。

材料和方法:1.动物染色体标本制作:-从一个动物个体中取得组织样本。

-在显微镜盖玻片上加入一滴减数分裂阻滞剂。

-使用细针将细胞群收集到玻璃滴管中。

-在玻璃滴管中加入一滴适当的染料,例如鲭鱼绿。

-轻轻将标本放在显微镜盖玻片上。

-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结构。

2.植物染色体标本制作:-从一个植物个体中取得组织样本。

-将组织样本切成细小片段。

-在细胞裂变诱导剂中浸泡组织片段。

-在显微镜盖玻片上加入一滴适当的染料,例如鲭鱼绿。

-轻轻将标本放在显微镜盖玻片上。

-使用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结构。

结果:我们制作了多个动物和植物染色体标本,并使用显微镜观察了它们的结构和数量。

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通常比较小,数量较大,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通常比较大,数量较少。

染色体呈现出普遍的线状结构,但也有一些不规则的染色体存在。

讨论: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植物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在结构和数量上存在差异。

这可能与物种的特点和遗传模式相关。

植物细胞通常需要更多的遗传信息来适应复杂的环境,因此具有较大的数量和较小的染色体。

相比之下,动物细胞通常需要更少的遗传信息,因此具有较少的数量和较大的染色体。

然而,本实验的主要限制在于只使用了一种染色剂来染色染色体,可能无法获取所有染色体的完整信息。

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洋葱组).参考分享

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洋葱组).参考分享

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洋葱组).参考分享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洋葱组)同组成员:曹鉴云陈锦容刘艳马彦霞一、中文摘要:染色体( Chromosome ),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又叫染色质。

其本质是脱氧核甘酸,是细胞核内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

这里我们用洋葱染色体作为代表使用压片法制片并且进行观察。

二、关键词:染色体洋葱压片法三、引言:洋葱( onion )是百合科( Liliaceae )葱属中以肉质鳞片和鳞芽构成鳞芽的 2 年生草本植物,其学名为Allium cepa L ,染色体数为2n=2x=16 。

由表 1 和图 1 可见 ,洋葱的 8 对染色体中 ,有 7 对 (第 1~7 对 )染色体 ,臂比在1·01~1 ·70 之间 ,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 ,1 对 (第 8 对 ),臂比为 4 ·74, 为近端部着丝点且带随体的染色体 ; 依据 STEB-BINS[4] 的核型分类标准 ,洋葱的染色体核型在遗传进化上属较古老的 2A 型。

100多年来有关染色体与染色体组结构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现今人们完成基因组测序后回到对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和作图,因此有关染色体的研究在基因组合功能基因组时代都有重要意义,陈瑞阳教授历时 25 年的研究完成的《中国主要植物染色体研究》对我国 2834 种植物染色体数目进行了报道,完成了 1045 种植物的核型分析,积累了宝贵的染色体基础数据创建了我国植物染色体研究信息平台。

研究染色体进化与生物进化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国际对染色体的化学成分,DNA 含量 ,碱基组成和以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大小等为特征的核型进化与物种形成和演化关系的研究,为揭示生物进化趋势提供染色体方面的科学资料,总的来说对染色体的研究在各类学科领域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染色体制片与观察实验报告(洋葱组)
姓名:蔡梦雅 1230170010
同组成员:曹鉴云陈锦容刘艳马彦霞
一、中文摘要:染色体(Chromosome),是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又叫染色质。

其本质是脱氧核甘酸,是细胞核内由核蛋白组成、能用碱性染料染色、有结构的线状体,是遗传物质基因的载体。

这里我们用洋葱染色体作为代表使用压片法制片并且进行观察。

二、关键词:染色体洋葱压片法
三、引言:洋葱(onion)是百合科(Liliaceae)葱属中以肉质鳞片和鳞芽构成鳞芽的2年生草本植物,其学名为Allium cepa L,染色体数为2n=2x=16。

由表1和图1可见,洋葱的8对染色体中,有7对(第1~7对)染色体,臂比在1·01~1·70之间,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对(第8对),臂比为4·74,为近端部着丝点且带随体的染色体;依据STEB-BINS[4]的核型分类标准,洋葱的染色体核型在遗传进化上属较古老的2A型。

100多年来有关染色体与染色体组结构功能的研究一直是生命科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现今人们完成基因组测序后回到对染色体上进行基因定位和作图,因此有关染色体的研究在基因组合功能基因组时代都有重要意义,陈瑞阳教授历时25年的研究完成的《中国主要植物染色体研究》对我国2834种植物染色体数目进行了报道,完成了1045种植物的核型分析,积累了宝贵的染色体基础数据创建了我国植物染色体研究信息平台。

研究染色体进化与生物进化的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国际对染色体的化学成分,DNA含量,碱基组成和以染色体数目、形态、结构、大小等为特征的核型进化与物种形成和演化关系的研究,为揭示生物进化趋势提供染色体方面的科学资料,总的来说对染色体的研究在各类学科领域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国内外对洋葱的研究主要在其成分和药用方面,在细胞遗传上张自力和陈瑞阳等对洋葱的C带显示法进行过研究,田秋元等对洋葱的核型分析及有关制片方法进行了探讨。

植物根尖的分生细胞的有丝分裂,每天都有分裂高峰时间,此时把根尖固定,经过染色和压片,再置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大量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核染色体。

我们设计了不同的实验方案探究如何制作优良的植物染色体玻片,掌握染色体技术。

四、材料与方法:
1.取材
洋葱(Aillum cepa)的鳞茎
2.实验器具和药品
2.1器具
a.载玻片
b.盖玻片
c.烧杯
d.量筒
e.培养皿
f.滤纸
g.玻璃棒
h.镊子i.手术刀
2.2药品
a.0.1mol/L醋酸钠溶液
b.0.25%秋水仙素
c.冰醋酸
d.无水乙醇
e.1mol/LHcl
f.纤维素酶
g.果胶酶
h.卡宝品红
2.3试剂配制
卡诺固定液:用3份无水酒精,加入1份冰醋酸(现配现用)。

酸解液:一份无水乙醇与一份1mol/L 盐酸1:1进行配制。

酶解液:用0.4g的纤维素酶和0.15g的果胶酶溶解在20ml蒸馏水里。

配制成20ml酶解液。

3.实验步骤
3.1取材
于11月13日中午,将洋葱的鳞茎,置于盛水的小塑料杯上培养。

注意选取的洋葱要充实而饱满,表面要油光发亮,底部鳞片薄的老洋葱,去掉老根但不要伤害根芽,用刀片适当削去根部的木栓组织,置于清水中培养,最好使用宿舍放温了的开水,(水的高度要求与洋葱底部正好接触)并且需要注意勤换水,防止根腐烂。

3.2预处理
将洋葱根尖浸泡到0.25%的秋水仙素溶液中2小时。

3.3固定
将预处理过的根部切下,浸泡在配好的卡诺固定液中2.5小时。

3.4解离
1)酸解:从固定液中取出洋葱根尖,用蒸馏水漂洗,再放到解离液,在60℃水浴中解离。

(时间为6—10min)
2)酶解:从固定液中取出洋葱根尖,放在0.1mol/L 醋酸钠中漂洗。

然后放入配好的溶液中,在28℃温箱中解离1小时。

3.5压片
取出根尖,酸解后的根尖用蒸馏
水漂洗,酶解后的根尖用0.1mol/L 醋酸
钠漂洗,将根尖滴加卡宝品红染液,等待
5~15分钟。

盖上盖玻片,用吸水纸吸去
多余染液。

用镊尖轻轻敲打盖玻片,使细
胞铺成薄薄一层。

然后用显微镜观察。

五、实验结果
方案1:
酸解:10min
分析:解离时间较短,使解离不
完全,细胞不能很好的分散开来。

并且细
胞壁未被破坏,导致染色液无法进入细
胞,染色体无法被染色。

解决方案:延长酸解时间。

方案2:
酸解、酶:10min
分析:细胞分裂全处于间期。

1:根尖
细胞处于间期,而间期细胞没有纺锤丝和纺锤
体,不能使细胞停留在中期。

2.洋葱根尖秋水仙
素处理,卡若固定时间太短或浓度太小,在两个
小时内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

3.剪下洋葱根尖的
最好时间是正午时分,因为此时洋葱根尖分生区
有丝分裂最为活跃,此时固定,可以观察到最多
的分裂相,而我们组因为实验材料培养问题,所以固定的时间是10:40,且只固定了2h,如果固定液浓度不够,就会影响后面的实验结果。

实验方案结果展示如下:
固定2.5h 酸解6min 染色10min + / —/++/ —/ ++
8min 染色10min ++++ /—/++ +/ —/+++
酶解45min 染色10min + /—/+++ /—/++
60min 染色10min +++ /—/++++ / —/ +++
固定24h 酸解8min 染色8min +++++ /+++++/ ++++/ +++++/
++++
10min 染色10min ++++/ ++++ / +++++/ ++++ / +++
10min 染色12min ++++ / +++ / +++ / +++ /++
酶解45min 染色10min ++ / ++ / +++ / / ++
60min 染色10min +++/ +++ /++++/ +++/ +++附:本实验共做了9种实验方案,结论:对洋葱根尖进行24小时,酸解8 min,染色10min的压片效果最好。

制片效果依次为:细胞松散程度 /中期分裂相多寡/ 染色效果/ 染色体形态及分散程度/ 背景清晰度
六、讨论
由实验结果就可以看出,本组此次实验并不十分成功。

主要原因是材料也就是洋葱没有在合适的时间培养出根尖。

我们总结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1)种植的洋葱为新采收的洋葱,因它尚在处于休眠期不易生根。

2)该洋葱根部的木栓组织较厚,不易生根。

正确的洋葱根尖培养方法已经在前面的实验步骤中提到了。

由于材料没有及时培养出,导致没有按照计划进行预处理,而是在实验当天提前用秋水仙素预处理2h。

导致最后使用的实验材料不十分理想。

但根据最后的实验结果也能明显比较出酸解与酶解一起进行的效果比只酸解的效果要好很多。

(不同的实验效果图在实验结果中进行了展示,在这里就不重复了。


七、参考文献
1.《洋葱核型分析及有关制片方法》田秋元,杨约田,安徽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9
2.《遗传学实验》第二版——刘祖洞、江绍慧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蚕豆洋葱染色体C显带法——张自力、陈瑞阳等1978
4.洋葱核型分析及有关制片方法的探讨——田秋元、杨约田、2009
5.洋葱染色体G带和R带的研究——朱燕祥、张洪达等1993
6.洋葱根尖和马蛔虫卵的细胞分裂制片法——史新柏196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