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合集下载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目的了解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过程,加深对细胞学基础知识的理解。

实验原理植物细胞结构植物细胞是由细胞壁、质膜、质网、叶绿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核糖体、核仁、细胞核等组成的。

其中,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独有的结构,位于细胞质外,由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等物质构成,是保护细胞、维持细胞形态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质壁分离与复原当植物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被处理时,质壁分离的现象就会出现,即质膜和内部细胞质与细胞壁分离开来。

这个过程中,细胞内质膜变弱,使内部液体向外渗透,导致细胞体积减小。

当再度恢复到理想条件下时,细胞会重新生成细胞壁,形成新的细胞形态。

实验步骤1.用锋利刀片将新鲜洋葱叶片切成薄片,然后用显微镜准备查看。

2.用钳子将洋葱叶片放到叶绿体释放液中30-60秒,并将洋葱叶片取出清洗。

3.将洋葱叶片平放在玻片上,用镊子轻轻挤压叶片,使其表面变得光滑。

4.用滴管滴上一滴甘露醇在洋葱叶片上,然后用镊子在此处剥离细胞壁。

5.在显微镜下观察洋葱细胞的质膜和细胞壁,同时记录下变化的过程。

实验结果经过实验,观察到洋葱细胞在加入甘露醇后,可以明显地看到质膜与细胞壁的分离。

随着甘露醇的作用时间的延长,充满液体的细胞内体积逐渐缩小,最终质壁分离的效果明显。

但当加入足够的水进行复原后,细胞内渐渐恢复了原始形态,同时有一个新的细胞壁形成,表明质壁再次连接。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甘露醇对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分离作用,可以使质壁分离。

2.植物细胞会在一定条件下经历质壁分离与复原的过程。

3.恢复过程中,细胞会生成新的细胞壁,形态也会重新恢复。

因此,本次实验加深了我们对植物细胞结构与功能的理解,同时也展示了生物学实验的魅力和乐趣。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基础回顾】考点内容: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要求:Ⅱ考纲解读:1.理解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流程2.掌握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际应用3.理解原生质层的含义考点一、实验原理1.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发生渗透作用。

2.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失水,质壁分离;当细胞液浓度>外界溶液浓度时,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考点二、实验流程【技能方法】1.原生质层与原生质体的比较(1)原生质层在成熟的植物细胞内相当于半透膜的结构,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组成,不包括细胞核和液泡内的细胞液。

此结构仅存在于成熟的植物细胞中。

(2)原生质体是去除了植物细胞壁后所剩下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植物细胞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三部分。

2.细胞质壁分离及复原有关总结(1)实验材料的选择①一般不选择细菌细胞,它能发生质壁分离,但现象不明显。

②不能选择动物细胞,它无细胞壁,不能发生质壁分离现象。

(2)实验试剂使用①使用浓度过高的蔗糖溶液(0.5 g/mL),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但不能复原,因为溶液浓度过高,细胞过度失水而死亡。

②使用质量浓度为1 mol•L-1的KNO3溶液,因为K+和NO-3可被细胞吸收,使细胞液浓度增大,所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又自动复原。

(尿素、甘油、乙二醇等现象同上)(3)发生质壁分离时在细胞壁和细胞膜之间充满的是外界溶液,原因是细胞壁具有全透性。

(4)质壁分离与复原过程中水分移动是双向的,总结果是单向的。

(5)本实验用显微镜观察了三次,第一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第三次与第二次形成对照,该对照方法为自身对照。

3.质壁分离实验的拓展应用(1)判断成熟植物细胞是否是活细胞(2)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待测成熟植物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细胞液浓度介于未发生质壁分离和刚发生质壁分离的蔗糖溶液浓度之间(3)比较不同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成熟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越短,细胞液浓度越小,反之细胞液浓度越大(4)鉴别不同种类的溶液(如KNO3和蔗糖溶液)【基础达标】1.将新鲜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入含少量红墨水且质量分数为30%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此时部位①②的颜色分别是()A.①无色、②紫色B.①红色、②无色C.①红色、②紫色D.①无色、②红色▼【答案】B【解析】新鲜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含有红墨水的蔗糖进入①,①呈现红色;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含有红墨水的蔗糖不能进入到原生质层,②呈现无色。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原理:成熟(有明显液泡)的植物细胞能够与外界溶液组成一个渗透系统,通过渗透作用的方式吸水或失水。

方法步骤:应用:1、可以用于测定细胞液的浓度2、可以用于判断细胞的死活注意问题: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细胞壁与细胞膜之间的空隙充满的是0.3mg/mL蔗糖溶液。

动物细胞能发生渗透作用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

例题:下面是一组用新鲜洋葱表皮进行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请分析回答:实验分组处理方法实验结果第1组①将材料置于30%蔗糖溶液中①发生质壁分离②然后将材料移至蒸馏水中②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第2组③将材料置于60%蔗糖溶液中③迅速发生质壁分离④然后将材料移至蒸馏水中④质壁分离不能复原第3组⑤将材料置于7%的尿素溶液中⑤开始发生质壁分离,然后逐渐自动复原第4组⑥将材料放入100℃热水中3min后取出,重复第1组实验⑥不发生质壁分离观察类实验在此类实验中常综合运用显微观察技术、染色技术、玻片标本制作技术等。

归类如下:实验名称观察方式观察对象显微镜玻片标本染色剂生物材料观察叶绿体原色观察叶绿体高倍临时装片无菠菜叶观察细胞质流动细胞质(以叶绿体作参照)高倍临时装片无黑藻嫩叶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紫色大液泡高倍临时装片无洋葱表皮观察有丝分裂染色观察染色体高倍临时装片龙胆紫(醋酸洋红)洋葱根尖脂肪的鉴定脂肪高倍切片→临时装片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花生种子鉴别类实验在此类实验中,常利用某种试剂对生物体或细胞中成分进行鉴别.针对不同的鉴别对象,采用不同的试剂。

归类如下:实验名称鉴定对象试剂颜色水浴加热生物材料生物组织中糖类的鉴定淀粉碘液蓝色无脱色的叶片还原糖斐林试剂(班氏试剂)砖红色需要(加热煮沸)含糖量高的白色或近白色的植物组织、尿液、血浆蛋白质的鉴定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无豆浆、牛奶、鸡蛋清、蛋白质类酶DNA粗提取与鉴定DNA二苯胺试剂蓝色需要(加热煮沸)鸡血细胞实习和研究性课题此类实验常通过调查法,调查法中常使用统计技术和测量技术。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完整版)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8701-57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完整版)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互惠互利共同繁荣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完整版)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

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也就是分升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材料用具紫色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吸水纸、清水、0.3g/ml蔗糖溶液四、实验过程(见书P60)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五、讨论1.如果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为什么?3.画一个细胞在正常状态下到经过0.3g/ml蔗糖溶液处理,再经过清水处理的细胞变化的一系列模式图。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植物细胞是植物体内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其结构与功能对于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中,细胞质壁的质量分离是生物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项目。

本实验的目的是观察植物细胞质壁的质量分离和复原过程,以加深对植物细胞结构和功能的理解。

实验材料:1.新鲜的水果或蔬菜(例如:苹果、土豆、柳叶菜等)2.刀子3.盐水4.导管巾5.显微镜6.盖玻片实验步骤:1.选取适当的水果或蔬菜样本。

将样本洗净后,用刀子切成薄片。

注意切片过程中要小心并保证切片的薄度均匀。

2.将切好的植物组织放入盐水中浸泡5-10分钟。

盐水的浓度在2%-5%的范围内。

3.将浸泡好的植物组织取出,并用导管巾轻轻把多余的水分擦干净。

注意要小心避免损坏植物细胞的结构。

4.将植物组织放在显微镜盖玻片上,并用一个称量瓶盖轻轻压在细胞组织上。

这样可以帮助观察到细胞的质壁分离过程。

5.用显微镜观察并记录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

观察时要注重细胞膜和细胞壁的变化。

结果与讨论: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可能会有多种变化。

以下是一般情况下的观察结果:1.质壁分离阶段:在刚开始观察时,可以看到细胞质和细胞壁分离,并形成一个空的区域。

这是因为盐水的渗透作用会导致细胞质失去水分,进而收缩离开细胞壁。

2.质壁复原阶段:通常在较长时间的观察后,可以观察到质壁的复原过程。

这时,细胞质会重新吸水而膨胀,重新与细胞壁接触,细胞壁恢复到正常的状态。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植物细胞质壁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质壁是植物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到支持和保护细胞的作用。

质壁分离和复原过程的观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质壁的相互作用和细胞的生理过程。

在实验过程中1.切片要尽量薄且均匀,以便更好地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

2.盐水的浓度要适中,过高或过低的浓度都可能导致细胞损伤或变形。

3.在进行显微镜观察时,要注意调整镜头的焦距和放大倍数,以确保观察的清晰度。

本科生物实验报告

本科生物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细胞在渗透压变化下的质壁分离现象。

2. 掌握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的操作步骤。

3. 理解渗透压、细胞膜、细胞壁等生物学概念。

实验原理:植物细胞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水分会通过细胞膜和细胞壁进行移动。

当细胞外溶液的渗透压高于细胞内液时,水分会从细胞内向外移动,导致细胞失水,细胞膜与细胞壁分离,即质壁分离现象。

当细胞外溶液的渗透压低于细胞内液时,水分会从细胞外向内移动,细胞逐渐恢复原状,即质壁复原现象。

实验材料:1. 植物材料:洋葱鳞片叶、紫色洋葱表皮、胡萝卜根尖2. 实验试剂:0.3g/mL蔗糖溶液、0.9g/mL生理盐水、0.1g/mL碘液、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等。

实验步骤:1. 取洋葱鳞片叶,用刀片切下约0.5cm×0.5cm的薄片,放入载玻片中央。

2. 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0.3g/mL蔗糖溶液,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3. 取紫色洋葱表皮,重复步骤1和2,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4. 取胡萝卜根尖,重复步骤1和2,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现象。

5. 在载玻片上滴加一滴0.9g/mL生理盐水,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细胞质壁复原现象。

6. 取0.1g/mL碘液,滴加在载玻片上的细胞上,观察碘液对细胞的影响。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0.3g/mL蔗糖溶液中,洋葱鳞片叶、紫色洋葱表皮、胡萝卜根尖细胞均出现质壁分离现象,细胞膜与细胞壁分离,细胞缩小。

2. 在0.9g/mL生理盐水中,洋葱鳞片叶、紫色洋葱表皮、胡萝卜根尖细胞均出现质壁复原现象,细胞膜与细胞壁重新接触,细胞恢复原状。

3. 碘液对细胞无明显影响,细胞膜与细胞壁仍保持完整。

实验结论:1. 植物细胞在渗透压的作用下,水分会通过细胞膜和细胞壁进行移动,导致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

2. 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可观察到细胞膜与细胞壁的动态变化,有助于理解渗透压、细胞膜、细胞壁等生物学概念。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

离子参加旳质壁分离(自动复原)
起初溶液浓度不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 水,发生质壁分离;伴随时间旳推移,离 子选择性透过细胞膜和液泡膜,使得溶液 浓度不不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最 终发生质壁分离旳复原。
有关知识
质壁分离在生物学上旳应用?(鉴定、证 明)
质壁分离在日常生活中旳应用?
能够质壁分离及复原试验能够证明如下问题:
要点:“三个并不是”
并不是只有洋葱能够 条件:表皮细胞液泡大,有花青素,大液泡明显; 故可用葫芦藓等叶片替代
并不是分离后一定会复原: 外界浓度过高或着分离时间过长会造成细胞失水 过多而死亡,从而不再发生复原现象
并不是只有清水能够使质壁分离得以复原: 全部比细胞液浓度低旳溶液均可;溶液中存在可 穿过细胞膜旳离子,如K+Na-
试验现象观察 (填表)
中央液 泡大小
蔗糖 溶液
变小
清水 逐渐恢复 原来大小
原生质层 旳位置
原生质层脱 离细胞壁
原生质层恢基本 不变
细致观察
质壁分离和复原前后细胞液颜色变化: 分离后颜色变深 复原后颜色变浅
质壁分离与复原旳速度快慢: 逐渐分离,逐渐复原
颜色变化原因:
当细胞液旳浓度不小于外界溶液旳浓度时, 外界溶液中旳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 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 原来旳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 离复原。
试验目旳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旳 措施。
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旳原理。
材料用具
紫色旳洋葱鳞片叶,刀片,镊子,滴管, 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质量 浓度为0.3g/ml旳蔗糖溶液,清水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旳比较
植物细胞
细胞壁 有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注意事项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注意事项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注意事项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目的:1.学习植物细胞的结构,了解细胞膜、质壁及细胞质等部分的构成以及各自的功能。

2.掌握植物细胞破壁和复壁的基本操作方法。

实验原理:植物细胞由细胞膜、质壁、质膜和细胞核组成,质壁主要由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为细胞提供强度和保护。

在光合作用等细胞活动中,细胞需要进行物质的交换,故需要质膜和细胞膜两者的协同作用。

若将细胞放置在去离子水中,细胞质的水分子将流入去离子水中,而细胞核区内的物质会渗到细胞质中,细胞壁只能承受有限的肿胀和扩张,一旦水分子进入细胞内,无法再通过质膜和细胞膜排出,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区来会逐渐憎水,细胞会出现质壁分离的现象。

待细胞不再吸水,将细胞置放于保护剂或新鲜原液中,细胞就可以复原。

实验步骤:1.取新鲜的青菜叶子,用清水洗净,去除杂质,随后用刀将菜叶切成3mm×3mm大小的小方块。

2.将切好的菜叶片放入去离子水中,静放2~3小时,取出后观察色泽和外形的变化。

3.将挑选出来的质壁分离的菜叶片放置在10%的蔗糖溶液中,静置12小时以上,观察菜叶变化。

4.去除组织间杂质,将观察好的菜叶片放入新鲜的保护剂中(0.1%的溴甘酸钠和0.1%的苯乙烯三羧酸钠),静置1小时以上,观察其在显微镜下的变化。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需戴手套,避免将实验物体搞脏。

2.观察前需要光学调节显微镜,根据显微镜不同的物镜,更换适合的目镜,进行清晰的观察。

3.取新鲜的青菜叶子,避免叶片受损或者受到外力的伤害。

4.制作的蔗糖溶液需均匀混合,避免出现结晶而影响实验观察结果。

5.菜叶放入蔗糖溶液中,需在干燥、清洁、消毒、无菌条件下进行,避免污染或外来细菌的影响。

6.保持适宜的观察环境,避免实验物体的受损、变质或失效。

7.参照操作手册,具体操作实验前确认实验步骤。

8.随时注意安全操作,避免操作工具或实验物体对人体造成伤害。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高中生物实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高中生物这门课啊,那可是充满了各种有趣的探索和发现!其中有一个特别有意思的实验,就是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还记得我上高中那会,第一次做这个实验的时候,心里那叫一个激动。

老师把我们带到实验室,桌上摆满了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还有各种试剂和新鲜的洋葱鳞片叶。

实验开始前,老师在讲台上详细地讲解着步骤和注意事项。

我呢,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些实验器具,心里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开始动手操作了。

终于,老师一声令下,我们开始动手啦!我小心翼翼地拿起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侧撕下一小块薄薄的表皮,生怕把它弄破了。

这可真是个精细活儿,就像在雕刻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然后,我把这小块表皮放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清水,用镊子轻轻地展平。

接下来,就是制作装片啦。

盖上盖玻片的时候,我特别小心,就怕有气泡产生影响观察。

做好装片后,我把它放在显微镜下,开始调整焦距。

刚开始,视野里一片模糊,我心里那个着急呀!“哎呀,怎么还看不清呢?”我嘴里嘟囔着,手上不停地调整着旋钮。

终于,清晰的细胞图像出现在我的眼前,那一刻,真的有种成就感。

我看到了一个个排列整齐的洋葱表皮细胞,细胞壁、细胞核、细胞质,都清晰可见。

然后,我开始进行关键的一步——滴加蔗糖溶液。

一滴一滴地加,眼睛紧紧地盯着细胞的变化。

不一会儿,神奇的事情发生了!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开始分离,就像两个原本亲密的伙伴慢慢分开了。

看着那些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我不禁感叹生命的神奇和复杂。

在这个小小的微观世界里,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的奥秘。

等到观察完质壁分离,接下来就是让它们复原啦。

我又小心翼翼地滴加清水,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细胞,期待着它们恢复原状。

慢慢地,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又重新贴合在一起,就像和好如初的朋友。

通过这个实验,我对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它不再只是书本上的一幅图、一段文字,而是真实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在后来的学习中,每当我遇到有关植物细胞的知识,我都会想起那次实验,想起我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神奇景象。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观察

未来改进方向
要点一
优化实验材料选择
在选择实验材料时,应充分考虑其细 胞壁和原生质层的特性,选择更适合 用于质壁分离实验的植物细胞。
要点二
加强实验条件控制
在实验过程中,应严格控制温度、光 照、溶液浓度等实验条件,以减小实 验误差,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 靠性。
要点三
深入分析实验结果
在实验结果分析中,应对实验数据进 行深入的分析和挖掘,探究实验现象 背后的本质原因,加深对实验结果的 理解和掌握。同时,可以结合其他相 关实验或研究成果进行综合分析,进 一步拓展思路和视野。
染色剂
如甲基蓝或红苋菜红,用 于染色细胞质,以便更清 晰地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清水
用于清洗细胞和配制不同 浓度的蔗糖溶液。
实验器具
显微镜
用于观察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现 象。
载玻片与盖玻片
用于制作临时装片,承载植物细 胞和染色剂。
滴管
用于滴加染色剂和不同浓度的蔗 糖溶液。
计时器
用于记录质壁分离与复原所需的 时间,以便分析实验结果。
细胞种类与状态
不同种类和状态的植物细胞对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敏感程度 不同。例如,成熟的植物细胞由于具有较大的液泡,更容 易观察到质壁分离现象。
拓展实验设计
不同浓度溶液对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影响
通过设置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溶液,观察植物细胞在不同浓度下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 进一步探讨溶液浓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根据实验数据,可以推断出植物细和原生质层的流动性等特性。
通过对比不同植物细胞或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可以进一步探讨植物细胞的 生理特性和适应性。
05
实验讨论与拓展
实验现象解释
质壁分离现象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范文最新推荐------------------------------------------------------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也就是分升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材料用具        紫色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吸水纸、清水、0.3g/ml 蔗糖溶液四、实验过程(见书P60)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1 / 13五、讨论    1.如果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为什么?3.画一个细胞在正常状态下到经过0.3g/ml蔗糖溶液处理,再经过清水处理的细胞变化的一系列模式图。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报告单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报告单

实验一《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
报告单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_ 号数: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了解细胞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现象与水势的关系。

二、材料用具及仪器药品
洋葱、显微镜、镊子、载玻片及盖玻片、滴管、0.8mol/L蔗糖溶液、滴管、水
三、原理
当把细胞放在水势较低的溶液中时,细胞液的水分则流向溶液中,如果细胞失水过多时,则会产生质壁分离现象。

若把已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放在水势较高的稀溶液或清水中时,水分便进入细胞,使细胞产生质壁分离复原。

四、实验步骤。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
实验意义
阐述实验结论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意 义,以及对于植物生理学和生物教学 的启示。
05
实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证 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半透膜的性质,
能够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
通过观察不同浓度的外界溶液对 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影响, 可以了解植物细胞的渗透压和水
分平衡调节机制。
在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将实验材料切成适宜的大小和厚度,放入不同浓 度的外界溶液中。
注意事项:保持显微镜清洁,避免污染;选择适 宜的材料和外界溶液浓度;操作过程中避免损伤 细胞;观察时要保持安静,避免影响显微镜的观 察效果。
02
实验材料
植物细胞样本
紫色洋葱鳞茎
洋葱鳞茎内表皮细胞含有紫色的大液 泡,便于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现象。
倒置显微镜
适用于观察生长中的细胞和组织 ,能够提供更高的放大倍数和更 好的观察效果。
蔗糖溶液
低浓度蔗糖溶液
用于诱导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如 0.3g/mL的蔗糖溶液。
高浓度蔗糖溶液
用于固定植物细胞,如0.5g/mL的蔗 糖溶液。
清水
• 用于复原发生质壁分离的植物细胞,提供水分以帮助细胞 恢复其正常状态。
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 离与复原实验
目录
• 实验目的 • 实验材料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实验结论与展望
01
实验目的
理解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原理
质壁分离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 ,细胞液中的水分通过原生质层向外渗 出,使液泡的体积缩小,细胞也会有一 定程度缩小,由于细胞壁的伸缩性有限 ,而原生质层的伸缩性较大,所以当细 胞壁停止收缩后,原生质层继续收缩, 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开,形成质壁 分离。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一、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注意事项1、实验材料的选择最常用的实验材料是紫色洋葱鳞片。

它的外表皮细胞的液泡较大,细胞液中有紫色的花青素,在显微镜下,紫色大液泡十分明显,能方便地观察到质壁分裂及其复原的过程。

如无紫色洋葱,可用葫芦藓或其他藓类植物的叶片代替。

选择材料必须都是活细胞,因为只有活细胞的原生质才具有选择透过性,否则将不会出现质壁分离及其复原现象2、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而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因此,在质壁分离后。

细胞壁以内细胞膜以外的物质是外界溶液,即蔗糖3、质壁分离能够发生的外界条件是因为外界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液的浓度。

因此通过具有一系列浓度梯度的溶液依次做质壁分离实验,观察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临界浓度,即可测的细胞液的浓度。

溶液,可观察到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又发生了自动复原,原4、此实验若用KNO3因是细胞主动吸收了K+和NO3-。

二、习题一、选择题1、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生质壁分离现象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检视到染色体的原因是()A.没有用龙胆紫染色B.试剂破坏了染色体结构C.无染色体形成D.显微镜倍率不够2、选择蔗糖作质壁分离剂的原因是()A.糖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物质B.糖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C.蔗糖分子能溶于水而透过细胞壁D.蔗糖分子溶于水而不能透过半透膜3、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复原”实验中,之所以用已经成熟的洋葱表皮细胞做实验材料,是因为这样的细胞具有()A.伸缩性很小的细胞壁B.功能完善的细胞膜C.能够流动的细胞质D.大而醒目的液泡4、与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的实验材料及外界溶液有关的正确叙述分别是①实验材料必须是成熟的植物活组织细胞②细胞液最好有颜色,便于观察和判断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程度③细胞液必须有颜色,否则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④外界溶液的浓度应适中,不能过低或过高⑤外界溶液必须对细胞无毒害⑥外界溶液的浓度无特殊要求,任何浓度均可以()A.①②,④⑤B.①③,④⑤C.①②,⑤⑥D.①③,⑤⑥5、若用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来处理生物细胞,细胞没有出现质壁分离现象。

植物科学实验报告

植物科学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实验目的:1. 观察植物细胞在渗透压变化下的质壁分离现象。

2. 学习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原理和方法。

3. 掌握显微镜观察细胞结构的方法。

实验原理:植物细胞具有细胞壁和原生质层,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构成。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反之,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收缩,导致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即质壁分离现象。

当外界溶液的浓度逐渐与细胞液浓度相等时,细胞吸水膨胀,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重新接触,即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实验材料:1. 玫瑰花瓣2. 10%蔗糖溶液3. 5%蔗糖溶液4. 1%蔗糖溶液5. 生理盐水6. 蒸馏水7. 镜台、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滴管等实验步骤:1. 将新鲜玫瑰花瓣取下,用蒸馏水清洗,去除表面杂质。

2. 将洗净的玫瑰花瓣平铺在载玻片上,滴加1%蔗糖溶液,盖上盖玻片,观察细胞状态。

3. 将载玻片放入装有10%蔗糖溶液的烧杯中,静置一段时间,观察细胞变化。

4. 取出载玻片,滴加5%蔗糖溶液,观察细胞变化。

5. 再次取出载玻片,滴加生理盐水,观察细胞变化。

6. 取出载玻片,滴加蒸馏水,观察细胞变化。

实验结果与分析:1. 在1%蔗糖溶液中,细胞质壁未分离,细胞形态正常。

2. 在10%蔗糖溶液中,细胞质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细胞体积缩小。

3. 在5%蔗糖溶液中,细胞质壁开始复原,原生质层与细胞壁接触,细胞体积略有膨胀。

4. 在生理盐水中,细胞质壁复原,细胞体积恢复正常。

5. 在蒸馏水中,细胞质壁继续复原,细胞体积明显膨胀。

实验结论:通过本实验,我们观察到了植物细胞在渗透压变化下的质壁分离与复原现象。

实验结果表明,外界溶液的浓度对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有显著影响。

当外界溶液浓度低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膨胀;反之,细胞失水收缩。

当外界溶液浓度逐渐与细胞液浓度相等时,细胞吸水膨胀,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重新接触,即质壁分离复原现象。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实验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初中七年级(初一)生物实验七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3)试剂浓度的选择 试剂浓度影响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试剂浓度越 高.发生质壁分离的速度越快.但试剂浓度过高,细胞内因 过度失水而死亡,无法复原.用蔗糖溶液做质壁分离试剂, 随着浓度从5%到30%递增,质壁分离所需时间逐渐缩短, 但当浓度达到60%以上,一般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4) 本实验要求用高倍镜观察.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进行引 流换液操作,技术要求较高.除按显微操作注意事项进行操 作外,还要细心,不要一次滴液太多,避免糖液溢至盖玻片 上,污染物镜镜头.在观察质壁分离现象时.要在显微镜下 找到处于鳞片叶外表皮边缘的细胞.因为这里的细胞最先接 触蔗糖溶液,因而也会先出现质壁分离。同理,观察质壁分 离复原时,也应如此。
8. 将洋葱表皮放入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其细胞便 发生质壁分离.不久这些细胞又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 原因是 ( C )
(A)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 (B)质壁分离后的细胞只允许水分进入 (C)K+和NO-进入了液泡 (D)水分和溶质自由地进出细胞
二、非选择题 9.在洋葱表皮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液泡体积 由 大变小 ,颜色由 浅变深 ,此时,还可看到原生质层的 界面,其外界面实际上是 细胞膜 。 10.自马铃薯中用打孔器打出两圆柱体块A和B,A在蒸 馏水中放置1h.B在与马铃薯细胞液等渗的食盐溶液中 放置1h.测定处理后的圆柱体,比较它与原来的孔径的 关系是A 比原孔径大 .B 与原孔径一样 .出现这种 现象的原因 是 A 因外界溶液浓度小而吸水膨,B 则无变化 。
度时,细胞就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分,细胞体积增大,甚至膨胀破裂。 说明:利用渗透吸水原理来解释具体现象,并做出一定的判断。
挑战误区 例 将人体血液置于质量分数为9%的食盐溶液中制成装片后,用显敞镜观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

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一、实验原理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根据扩散作用原理,水分会由细胞液中渗出到外界溶液中,通过渗透作用失水,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也就是逐渐发生了质壁分离。

反之,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则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吸水,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的鳞片叶、质量浓度为30%、50%的蔗糖溶液、蒸馏水,5%的硝酸钾、碳酸氨溶液,2.5%、10%的氯化钠溶液。

三、实验用具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吸水纸、显微镜.四、实验过程1.制作临时装片(选材、取表皮、制片)2.观察(先低倍镜观察然后高倍镜观察)3.引流法加入30%的糖液(重复数次)4.静置、观察5.引流法加入清水(重复数次)6.静置、观察7.同样的步骤用50%蔗糖、蒸馏水、5%的硝酸钾、碳酸氨溶液,2.5% 、10%的氯化钠溶液重复一遍。

五、实验效果与反思成熟的植物细胞与高浓度的外界溶液接触时,由于存在半透性膜两侧的浓度差,细胞内水分外渗而发生质壁分离。

因此,当与清水或低浓度的外界溶液接触时,又由于外界水分外渗而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的现象。

该实验成功与否,关键之处有二:一是实验材料(洋葱表皮细胞)的死活。

如果所用材料为死细胞,则注定实验要失败。

二是外用溶液浓度的大小。

所用溶液浓度不能过高,如用蔗糖溶液超过50%,虽然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显著,但细胞也会因大量失水而死亡,致使已发生质壁分离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复原,实验失败。

针对上述情况,我对该实验作了如下小改进,以保证实验能够成功完成。

1、改换实验材料用水棉这一随处可取的材料代替洋葱。

制片时只要注意尽量可能少取水棉(通常取1——2条),学生觉得比撕洋葱表皮容易得多,制成临时装片或观察效果明显。

2、对植物细胞死活的鉴定增加这一步骤,可避免浪费实验时间,保证实验一次性成功的完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实验报告《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一、实验目的1. 初步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方法。

2. 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二、实验原理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的收缩。

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也就是分升了质壁分离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三、材料用具紫色洋葱鳞片叶、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镊子、刀片、吸水纸、清水、0.3g/ml 蔗糖溶液四、实验过程(见书P60)五、讨论1.如果将洋葱表皮细胞浸润在与细胞液浓度相同的蔗糖溶液中,这些表皮细胞会出现什么现象?2.当红细胞细胞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时,红细胞会不会发生质壁分离现象?为什么?3.画一个细胞在正常状态下到经过0.3g/ml蔗糖溶液处理,再经过清水处理的细胞变化的一系列模式图。

第1 页共12 页生物技术实习报告4篇生物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我们在经过了将近一年对动物学和植物学的理论学习后,野外实习也至关重要,它可以使我们更加有效地掌握和巩固课堂教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而且还可以学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开阔视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实习目的;(1)复习、巩固和验证所学的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同时进一步丰富所学的生物学知识;(2)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观察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了解植物和动物的形态、习性、种类、用途的多样性以及它们与环境的关系,激发学习的积极性;(3)理论联系实际,通过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培养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意识;(4)培养不怕困难,吃苦耐劳的好作风热爱祖国的山山水水,珍惜大自然一草一木的良好素质与情感;(5)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弘扬团队精神,促进同学,师生之间的了解与沟通。

实习意义;(1)通过野外实习,我们不仅巩固了书本上学到的知识,而且还学到许多在书本上学不到得知识;(2)通过野外综合学习,我们更加热爱自然,热爱专业,团结合作,吃苦耐劳,同时也提高了独立观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探索创新的新能力;(3)通过野外实习,增强了我们对植物界生物的认识,认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主要内容:5月29日,早晨五点集合,出发赶往青岛,下午一点左右到达参观青岛市中山公园的动、植物园,下午2点10分集合,晚上进入北九水风景区。

5月30日,上午在山里采集标本,下山后按小组制作标本,下午去樱桃园采摘樱桃。

5月31日,挑战崂顶,6点40出发,中午12点左右到达崂顶,围山顶走了一圈后开始下山,下山时由于方向性错误我们在深山里迷路了,还遇上了大雨,幸亏遇上了几名野外登山队员,才得以走出这座鬼斧神工的大山,到达营地时已经晚上7点多了。

6月1日,早上8点多,在青岛栈桥看风景,9点到下午2点在海底世界参观标本及各种海洋生物(标本馆、海底世界、海兽馆、梦幻水母宫)下午两点多向日照出发,来到李家湾赶海园,住在海边,心情无比激动。

6月2日,上午来到灯塔风景区和万平口风景区看大海,下午回到营地赶海,采集和制作标本。

6月3日,上午来到国家森林公园观赏各类植物,下午回到营地采集和制作标本。

6月4日,上午自由活动,下午1点去刘家湾赶海园赶海,采集和制作标本,这里的海滩好大呀。

6月5日,上午7点出发赶往济南大明湖公园参观游览,下午出发返回,晚8点抵达沧州,野外实习顺利结束。

总结体会:首先,我觉得这次去山东,可以说是不负此行吧,我们不仅开阔了眼界,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以及大海的广阔与浩瀚也品尝了正宗的山东煎饼,感受到了山东人民的淳朴与热情,切身体会了山区人民和沿海人民别有一番风味的生活格调,山东的确是个好地方,尤其是青岛,气候适宜,景色怡人,08奥运会时,帆船,游泳等4项就是在这里举行。

最难忘的还是爬崂顶的那一天,我们一大早就出发,虽说只走了几段山路,但由于天气炎热以及一路上坡,到达崂顶时我们个个都是汗流浃背,但当我们站在索桥上看到眼下的壮丽山河时,还是激动的大喊大叫。

我们绕崂顶走了一圈,参观了各个景点后,便开始准备下山,我们本打算走到虔女峰时抄小路下山,却不想走错了方向,三四个小时后,出现在眼前的却是一条干涸了的大河,河里都是锋利的大石块,大家都傻眼了,这时我们已有几名队员受了轻伤,幸好这时我们遇到了四名野外登山队员,他们对当地地形比较熟悉,我们才得知我们离营地已经很远了,若原路返回太阳下山后山路难行,于是我们决定跟随登山队继续前行,赶往大河东,经过几个小时崎岖的山路后,我们终于到了大河东,这时我们几乎已经弹尽粮绝,我和另外三名同学分吃最后一个石头饼,石头饼第一次没有弄疼我的牙,我们四处打听,坐公交到了恒星学院,这时天已下起大雨,打通电话后,我们终于等到我们的车把我们接回营地。

通过这件事,我才发现原来我们每个人的力量都是不可估量的,在特殊时刻,我们才能将它们发挥出来。

这八天,我们不仅游览了祖国的名山大川,还认识了各种动植物,虽然条件艰苦,但是受益匪浅,同学们得关系也更加密切。

更重要的是,这次野外实习,我们真正的走进了大自然,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与奥秘,生物真的是一门很有趣的学科,我们只有好好学习它才能和大自然更加和谐的相处。

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报告范文班级:04级生物技术学号:044161030 姓名:卢允剑实习公司:德化县自来水公司实习时间:xx-3-2—xx-6-5实习目的:实习是学习的一种方式,应用所学知识到生产生活平台。

通过实习可以发现问题。

完善自我好机会。

同时也为自己积累工作经验,更好适应充满机遇和挑战社会。

实习内容:自来水生产工艺自来水检测项目及方法自来水生物监测(一)自来水生产工艺(1)混凝反应处理原水经取水泵房提升后,首先经过混凝工艺处理,即:原水 + 水处理剂 → 混合 → 反应 → 矾花水自药剂与水均匀混合起直到大颗粒絮凝体形成为止,整个称混凝过程。

常用的水处理剂有聚合氯化铝、硫酸铝、三氯化铁等。

汕头市使用的是碱式氯化铝。

根据铝元素的化学性质可知,投入药剂后水中存在电离出来的铝离子,它与水分子存在以下的可逆反应:al3+ + 3h2o ←→ al(oh)3 + 3h+氢氧化铝具有吸附作用,可把水中不易沉淀的胶粒及微小悬浮物脱稳、相互聚结,再被吸附架桥,从而形成较大的絮粒,以利于从水中分离、沉降下来。

混合过程要求在加药后迅速完成。

混合的目的是通过水力、机械的剧烈搅拌,使药剂迅速均匀地散于水中。

经混凝反应处理过的水通过道管流入沉淀池,进入净水第二阶段。

(2)沉淀处理混凝阶段形成的絮状体依靠重力作用从水中分离出来的过程称为沉淀,这个过程在沉淀池中进行。

水流入沉淀区后,沿水区整个截面进行分配,进入沉淀区,然后缓慢地流向出口区。

水中的颗粒沉于池底,污泥不断堆积并浓缩,定期排出池外。

(3)过滤处理过滤一般是指以石英砂等有空隙的粒状滤料层通过黏附作用截留水中悬浮颗粒,从而进一步除去水中细小悬浮杂质、有机物、细菌、病毒等,使水澄清的过程。

(4)滤后消毒处理水经过滤后,浊度进一步降低,同时亦使残留细菌、病毒等失去浑浊物保护或依附,为滤后消毒创造良好条件。

消毒并非把微生物全部消灭,只要求消灭致病微生物。

虽然水经混凝、沉淀和过滤,可以除去大多数细菌和病毒,但消毒则起了保证饮用达到饮用水细菌学指标的作用,同时它使城市水管末梢保持一定余氯量,以控制细菌繁殖且预防污染。

消毒的加氯量(液氯)在1.0-2.5g/m3之间。

主要是通过氯与水反应生成的次氯酸在细菌内部起氧化作用,破坏细菌的酶系统而使细菌死亡。

消毒后的水由清水池经送水泵房提升达到一定的水压,在通过输、配水管网送给千家万户。

自来水制水工艺流程图(二)自来水检测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测定:采用有酶底物的“纸片培养基测定快速法的灵敏度及检测结果的可信性与标准的多管发酵法相一致,该方法快速、简便、敏感、经济,具有实际推广应用价值。

总大肠菌群是饮用水微生物安全性指标,饮用水总大肠菌群未检出,说明饮用水无肠道致病菌存在。

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国标gb5749-85 ) 规定每升水中总大肠菌群小于 3 个。

沙门氏菌测定:采用的mm培养基具有荧光检测。

当1l水中含105个沙门氏菌时,有100%截留效果,从而为污染不体中沙门氏菌的检测提供了有效途径。

浑浊度测定:简称浊度,浑浊的天然水在一般情况下对人体没有多大影响,但受污染的水浊度中含有一定污染物质,自来水浊度越低,水中污染物含量越低,水质越好。

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国标gb5749-85 ) 规定浊度不得大于3ntu ,xx 年卫生部“卫生规范”饮用水浊度标准为1ntu ,现采用较为严格的卫生部“卫生规范”浊度标准考核。

余氯测定:自来水出厂前经过加氯消毒,出厂后应有适量的剩余氯气存在于水保证具有持续的杀菌能力,控制水中细菌繁殖。

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国标gb5749-85 ) 规定管网末稍水中余氯不应低于 0.05 毫克 / 升。

细菌总数测定:细菌总数是微生物指标,水中细菌总数一定程度可指示微生物污染程度,水中大多数细菌并不致病,但自来水消毒后水中细菌总数越少越好。

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国标 gb5749-85 ) 规定每毫升水样细菌总数不得大于 100 个。

水的ph 值测定:ph对有机物去除效果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氢离子与金属离子水解产物对有机配位体的竞争或者羟基与有机阴离子对金属离子水解产物的竞争造成。

在较低的ph下,有机物质子化程度增加,因而减少了混凝剂的需求量,混凝剂水解后的形态带更多的正电,这样,便利于吸附,所需求的混凝剂量也减少;另外,可能电性中和和吸附其沉淀机理得以加强,腐殖酸和富里酸聚合体的沉淀作用减弱。

因此,通常认为,通过混凝去除nom的最佳ph范围是在5~6之间。

水的碱度测定:碱度对去除有机物是一个重要参数。

水中碱度高,投加同样量混凝剂对ph 影响小,要使混凝剂达到最佳去除有机物的ph,需要大量增加混凝剂投加量。

因此,当水中碱度高时,就需要考虑用酸来调整水的ph值。

原水水质测定:原水水质对混凝效果的影响很大,当原水中的有机物主要由有机颗粒和大分子有机物组成时,混凝可以有效地去除水中的toc。

水源水的腐殖质含量极大地影响到toc 的降低。

紫外分光光度法直接测定:饮用水中硝酸盐氮、二氧化硅、硅钼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有机磷农药的含量液相色谱法测定:挥发性有机物、酚类化合物、多环芳烃、粪性链球菌还原厌氧菌(梭状芽胞杆菌)孢子的测定:亚硫酸盐致突变物的测定: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酶试验生物技术专业实习报告范文(三)自来水生物监测自来水生物检测是关系百姓生命、经济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