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
2010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6
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10年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l2题。
公讳德用,字符辅,其先真定人也。
至道二年,太宗五路出师,以讨李继迁之叛,而武康公①出夏州。
当是时,公为西头供奉官而在武康之侧,年十七,自护②兵当前,所俘斩及得马羊,功为多。
及归,公又请殿将。
至隘,公以为:“归之至隘而争先,必乱;乱而继迁薄我,必败。
”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
武康为公令于军曰:“至阵而乱行者,斩!”公亦令曰:“至吾阵而乱行者,吾亦如公令!”至阵,士卒帖③然,以此行而武康公亦为之按辔④。
继迁兵相随属,左右皆望公,莫敢近。
于是武康公叹曰:“王氏有儿矣!”明道元年,除福州观察使。
军人挟内诏,求为军吏。
公争曰:“军人敢挟诏以干军制,后不可复治;且军吏不可使求而得,得则军人必大受其侵。
”明肃太后固使与之,公固不奉诏。
已而太后亦寤,卒听公。
于是天子心贤公,遂以公检校太保、签署枢密院事。
公固辞:“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
”始,人或以公威名闻天下,而状貌奇伟,疑非人臣之相。
御史中丞孔道辅因以为人言如此,公不宜典机密,在上左右。
天子不得已,以公为武宁军节度使、徐州大都督府长史,赴本镇,赐手诏慰遣。
或闻孔道辅死,以告曰:“是尝害公者,今死矣。
”公愀然曰:“孔中丞岂害某者乎?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惜乎朝廷无一忠臣。
”嘉佑九年,进封鲁国公。
明年二月辛未,公以疾薨。
公忠实乐易,与人不疑,不诘小过,望之毅然有不可犯之色。
及就之,温如也。
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
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
善治军旅,宽仁爱士卒,士卒乐为之用。
与士大夫游,士大夫亦多服其度,以为莫能窥也。
(选自王安石《临川文集》,有删节)【注】①武康公:王德用之父王超,谥武康。
②护:统率。
③帖:安定,顺从。
④按辔:扣紧马缰缓行。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乱而继迁薄.我,必败薄:轻视B.除.福州观察使除:授予官职C.继迁兵相随属.属:连接D.公愀然..日:孔中丞岂害某者乎愀然:忧愁凄怆的样子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于是又请以所护兵驰前至隘而阵拔剑切而啖之B.⎧⎪⎨⎪⎩武康为公令于军不求闻达于诸侯C.⎧⎪⎨⎪⎩而所得禄赐,多散之亲党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D.⎧⎪⎨⎪⎩惜乎朝廷无一忠臣宜乎百姓之谓我爱也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王德用“善治军旅”和“坦荡无私”的一组是A.⎧⎨⎩至阵,士卒帖然彼其心所以事君,当如此也B.⎧⎨⎩及归,公又请殿将与人不疑,不诘小过C.⎧⎨⎩至阵而乱行者,斩武人不学,不足以当大任D.⎧⎨⎩左右皆望公,莫敢近士大夫亦多服其度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年时代的王德用即在父亲麾下统军杀敌,立下诸多战功;他统率军队军纪严明,整肃有序,显示出非凡的军事才能,因而得到父亲的由衷赞赏。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古代文言文阅读专题七文言文阅读(一)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课后对点集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一、阅读下面两则短文,完成1~2题。
晋平公射平公射不死,使竖襄搏之,失.。
公怒,拘将杀之。
叔向闻之,夕见平公。
君告之。
叔向曰:“君必杀之!昔吾先君唐叔射兕于徒林,殪,以为大甲,以封于晋。
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射不死,搏之不得,是扬.吾君之耻者也。
君其必速杀之,勿令远.闻。
”君忸怩,乃趣.赦之。
(节选自《国语》) 1.下列句子中,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使竖襄搏之,失.失:失去了时机B.今君嗣.吾先君唐叔嗣:继承C.是扬.吾君之耻者也扬:宣扬D.勿令远.闻远:远方的人E.君忸怩,乃趣.赦之趣:通“促”,赶快答案 A解析A项,读“yì”,通“佚”,逃跑、飞走。
参考译文:晋平公射,受伤没死,便派竖襄去捕捉这只受了伤的,飞走了。
晋平公很生气,叫人把竖襄拘禁起来准备杀掉。
大夫叔向得知此事,连夜赶去朝见晋平公。
晋平公把事情的经过告诉了叔向。
叔向说:“您一定要杀掉这个人!以往,我国的先祖唐叔在徒林那个地方猎取犀牛,一箭就射死了,剥掉犀牛皮做成一副大铠甲,正由于他老人家射术高超,得以受封于晋。
您现在继承先祖唐叔的王位,一只没射死,叫他捉又没捉到,这简直是在宣扬你不光彩的行为。
你务必赶紧杀掉这个人,别让这事张扬开去。
”晋君听了,显得很难为情的样子,便叫人快去赦免了竖襄。
人有卖骏马者人有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
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费。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节选自《战国策》)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①比.三旦立市( )A.比较B.等到C.接连D.并列②还.而视之( )A.通“环”,绕着B.回来C.归还D.还要③去.而顾之( )A.到……去B.追赶C.除掉D.离开答案 ①C ②A ③D 参考译文:有个卖骏马的人,一连三个早上让马站在集市上,却没有人能识别出它是一匹好马。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doc
(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粱鼎,字凝正,益州华阳人。
太平兴国八年进士甲科,解褐大理评事、知秣归县,再迁• • • •著作佐郎。
知吉州,民有萧甲者,豪猾为民患,鼎暴其凶状,杖脊蘇面徙远郡。
太宗尤赏其强干,代还,锡绯鱼,旧例当给银宝瓶带,太宗特以犀带锡之,记其名于御屏。
至道初,鼎建议兴三白渠,及陈、许、邓等数州用水利垦田,事具《食货志》。
徙陕西。
二年五将分道击李继迁,李继隆擅出赤桂路无功,还奏军储失期,鼎坐削三任。
复为殿中丞, 领职如故。
以母老求郡,历知徐、密二州。
真宗践位,复旧官。
时三司督逋负严急,有久被留系者,命鼎按籍详定,多所蠲免。
逾月,拜右谏议大夫。
时西鄙未宁,建议陕西禁解池盐,所在官鬻,诏从之。
议者多言:"边民旧食青盐,其价甚贱。
洎禁青盐以困贼,令商贾入粟,运解盐于缘边,价直与蕃盐不相远,故蕃部赍盐至者,不能货鬻。
今若禁解池盐,与内地同价,则民必冒禁复市青盐,乃资盗粮也。
"时刘综为陕西转运使,鼎奏罢之。
综归朝,亦密陈其非便。
鼎既行,即移文禁止盐商,所在约束乖当,延州刘廷伟、庆州郑惟吉皆不从规画。
鼎奏运咸阳仓粟以实边,粟已陈腐,鼎即与民,俟秋收易新粟,朝廷闻而止之,上封章密陈其烦扰者甚众,鼎始谋多沮,遂令林特乘传与鼎等同议可否,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
鼎伟姿貌,磊落尚气,有介节,居官峻厉,名称甚茂。
好学,工篆、籀。
尝著《隐书》三卷,《史论》二十篇,《学古诗》五十篇。
(选自《宋史•梁鼎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B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C .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D.于是依旧通盐商/鼎坐首议改作非是/诏罢度支使/守本官未几/丁内艰/起复/卒/年五十二口•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太平兴国是北宋君主宋太宗的一个年号,表示要成就一番新的事业。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附答案)(1)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分类汇编(附答案)(1)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吴起者,卫人也,事鲁君。
齐人攻鲁,将而攻齐,大破之。
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
吴起于是闻魏文侯贤,欲事之。
魏文侯以为将,击秦,拔五城。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
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
卒母闻而哭之,曰:“非然也。
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
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
”文侯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魏文侯既卒,起事其子武侯。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而谓吴起曰:“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起对曰:“昔殷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
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
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尽为敌国也。
”武侯曰:“善。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
魏置相,相田文。
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
”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
”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田文既死,公叔为相,尚魏公主,而害吴起。
吴起惧得罪,遂去,即之楚。
楚悼王素闻起贤,至则相楚。
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
诸侯患楚之强。
故楚之贵戚尽欲害吴起。
及悼王死,宗室大臣作乱而攻吴起,吴起走之王尸而伏之。
击起之徒因射刺吴起,并中悼王。
悼王既葬,太子立,乃使令尹尽诛射吴起而并中王尸者。
坐射起而夷宗死者七十余家。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拔五城________ ②坐射起而夷宗死者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战不旋踵()A.停止 B.立即 C.掉转 D.返回②属之子矣()A.连接 B.托付 C.归属 D.部署(3)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加下划线字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文侯以吴起善用兵A.魏文侯以为将B.以拒秦、韩C.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D.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4)下列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B.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C.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D.鲁人或曰/夫鲁小国/而有战胜之/名则诸侯图鲁矣/且鲁卫兄弟之国也/而君用起/则是弃卫/鲁君疑之/谢吴起(5)翻译以下句子。
2010年高考文言文阅读详解及参考译文
一、2010年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
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
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
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
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
学问之博,卿不如濂。
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
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
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
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
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
浙西既平,科敛当减。
”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
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
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
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
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
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
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
王不听,馆别室。
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
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
”梁王骇服,即为改馆。
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
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
”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
”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
”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报:答复。
B.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宠:重用。
C.祈天永命之要祈:恳求。
D.法天道,顺人心法:效仿。
9.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①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②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③浙西集平,科敛当减④裁烦剔秽,力任笔削⑤亟宜奉版图归职方⑥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A.①②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④⑤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公鼎,渤海人,先世籍辽阳率宾县。
公鼎幼庄愿,长而好学。
成雍十年,登进士第,调沈州观察判官。
时辽东雨水伤稼,北枢密院大发濒河丁壮以完堤防。
有司承令峻急,公鼎独曰:“边障甫宁,大兴役事,非利国便农之道。
”乃疏奏其事。
朝廷从之,罢役,水亦不为灾。
濒河千里,人莫不悦。
改良乡令,省徭役,务农桑,建孔子庙学,部民服化。
累迁兴国军节度副使。
时有隶鹰坊者,以罗毕为名,扰害田里。
岁久,民不堪。
公鼎言于上,即命禁戢。
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
车驾如春水,贵主例为假贷,公鼎曰:“岂可辍官用,徇人情?”拒之。
颇闻怨詈语,曰:“此吾职,不敢废也。
”俄拜大理卿,多所平反。
天祚即位,历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改东京户部使。
时盗杀留守萧保先,始利其财。
因而倡乱。
民亦互生猜忌,家自为斗。
公鼎单骑行郡,陈以祸福,众皆投兵而拜曰:“是不欺我,敢弗听命。
”安辑如故。
拜中京留守,赐贞亮功臣,乘传赴官。
时盗贼充斥,有遇公鼎于路者,即叩马乞自新。
公鼎给以符约,俾还业,闻者接踵而至。
不旬日,境内清肃。
天祚闻之,加赐保节功臣。
时人心反侧,公鼎虑生变,请布恩惠以安之,为之肆赦。
公鼎累表乞归,不许。
会奴贼张撒八率无赖啸聚,公鼎欲击而势有不能,叹曰:“吾欲谢事久矣。
为世故所牵,不幸至此,岂命也夫!”因忧愤成疾。
保大元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辽史·大公鼎传》)(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B.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C.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D.会公鼎造朝/大臣谕上嘉纳之意/公鼎曰/一郡获安诚/为大幸/他郡如此者众/愿均其赐/于天下从之/(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进士”指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殿试及第者。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灵壁张氏园亭记苏轼道京师而东,水浮浊流,陆走黄尘,陂田苍莽,行者倦厌。
凡八百里,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
其外修竹森然以高,乔木蓊然以深。
其中因汴之余浸,以为陂池,取山之怪石,以为岩阜。
蒲苇莲芡,有江湖之思。
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
奇花美草,有京洛之态。
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
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
果蔬可以饱邻里,鱼鳖笋茹可以馈四方之宾客。
余自彭城移守吴兴,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
肩舆叩门,见张氏之子硕。
硕求余文以记之。
维张氏世有显人,自其伯父殿中君,与其先人通判府君,始家灵壁,而为此园,作兰皋之亭以养其亲。
其后出仕于朝,名闻一时,推其余力,日增治之,于今五十余年矣。
其木皆十围,岸谷隐然。
凡园之百物,无一不可人意者,信其用力之多且久也。
古之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
必仕则忘其身,必不仕则忘其君。
譬之饮食,适于饥饱而已。
然士罕能蹈其义、赴其节。
处者安于故而难出,出者狃于利而忘返。
于是有违亲绝俗之讥,怀禄苟安之弊。
今张氏之先君,所以为其子孙之计虑者远且周,是故筑室艺园于汴、泗之间,舟车冠盖之冲,凡朝夕之奉燕游之乐不求而足使其子孙开门而出仕则跬步市朝之上闭门而归隐则俯仰山林之下于以养生治性行义求志无适而不可。
故其子孙仕者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处者皆有节士廉退之行。
盖其先君子之泽也。
余为彭城二年,乐其风土。
将去不忍,而彭城之父老亦莫余厌也,将买田于泗水之上而老焉。
南望灵壁,鸡犬之声相闻,幅巾杖屦,岁时往来于张氏之园,以与其子孙游,将必有日矣。
元丰二年三月二十七日记。
(1)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始得灵壁张氏之园于汴之阳(阳:水之北)B. 舟车冠盖之冲(冲:冲过来)C. 故其子孙皆有循吏良能之称(循:遵守、依照)D. 处者皆有廉退之行(退:谦退、谦逊)(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其外修竹森然以高③华堂厦屋,有吴蜀之巧②硕求余文以记之④盖其先君子之泽也A. ①②相同,③④不同B. ①②不同,③④相同C. ①②相同,③④相同D. ①②不同,③④不同(3)全部直接符合苏轼认为张氏园亭“其深可以隐,其富可以养”的一项是()①陂田苍茫,行者倦厌②椅桐桧柏,有山林之气③奇花异草,有京洛之态④果蔬可以饱邻里⑤鱼鳖可以馈四方之宾客⑥由宋登舟,三宿而至其下A. ①②③④B. ②③④⑤C. ③④⑤⑥D.①②⑤⑥(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是一篇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游记。
2010—2013年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卷文言文阅读汇编(附答案详解)
全国高考语文新课标题目汇编——文言文(一)2010新课标卷花云,怀远人。
貌伟而黑,骁勇绝伦。
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
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
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
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兵至,遂克滁州。
太祖渡江,云先济。
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
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
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
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
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
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
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
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
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
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
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
”云被执,郜赴水死。
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
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
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逾年达太祖所。
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
”赐儿名炜。
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注】偾军:溃败的军队。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杖剑谒太祖于临濠杖:拿着B.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翼:保护C.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徇:掠取D.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趣:归顺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3分)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A.①②④B.①③⑤C.②③⑥D.④⑤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1)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1)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沈思孝传①沈思孝,字纯父,号继山,嘉兴人也,丁卯举进士,受番禺。
番禺去京师万里,宦游其地者,类多得金为能,而公独以廉洁闻。
②时尚书殷①镇两粤,下令多不便民。
几檄番禺,公力沮不奉行,遂龃龉。
岭表贼炽,殷移牒浙江募甲士三千人,而大帅张元勋亦使人募如制府。
及兵至广,殷以张募非己出,斥不收部。
于是兵皆露刃鼓噪辕门,公召乱兵曰:“诸士卒万里应募,跋履良苦,今洶洶无乃犯上。
我亦浙产,当入制府,力为诸士卒谋之。
”乱卒咸涕泣谢。
入见殷,公曰:“三千鸷勇,加以有死之心,祸乱不容一发,制府不暇自计,独不为朝廷计乎?”殷曰:“若何以为计?”公曰:“只烦两纸告谕耳。
一谕大帅不授节制,辄行自募,兵俱革还。
一谕以制府方大征寇,召募骁猛,欲应募者赴试收录。
如此则威令不损,而反侧潜消矣。
”殷从公,兵乱始定。
③适居正闻父丧不奔,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
疏既入,诏下缇骑系公,杖之内庭。
越五日,发遣广东神电卫②。
时粤抚知公至,命董石囚致公,董微以抚意示之公,遂不入见家人,仗一剑单骑赴之。
至恩平,县令毛凤彩郊劳公,且询来故。
公曰:“抚军年已望八,班在六卿,欲杀罪人取媚权相,故来赴死,以就其功名。
”毛见公往意不善,驰书以闻,粤抚使毛止公。
御史孙继先上章乞还公等,始得还京。
④明年,公历救言官。
调南大仆正卿,又因救海忠介瑞,益忤当事大臣,遂告病去。
壬辰入关,即有宁夏之乱,躬擐甲胄远出穷塞,而不能扶同欺蔽,为督臣所挤,调抚河南。
公又告病去。
⑤公之历仕,务期实心如此然旋起旋仆不能一日安其身于朝廷之上愈见公独立不惧。
(节选自《右都御史沈公传》)【注释】①殷:人名,殷正茂②神电卫:明代广东海防要塞(1)写出下列加下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公力沮不奉行________ ②公上疏极论居正其咎________(2)为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①斥不收部()A.排挤 B.罢免 C.责备 D.拒绝②而反侧潜消矣()A.辗转 B.反复 C.反叛 D.惶恐(3)把第③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高三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一)教案
新课教学44分钟赂秦国。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第二课时六、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1、保留法(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1: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师说》)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屈原列传》)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⑤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2: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执鄙陋的意见。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予:我。
斯:这。
徒:只。
记:记载明:使……明了。
匹夫:百姓。
社稷:国家。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
“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29分钟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
如:④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⑤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文言文阅读)综合提升练(一)【含答案】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桓谭字君山,沛国相人也。
谭以父任为郎,好音律,善鼓琴。
简易不修威仪,博学多通,能文章,有见地,不谄媚,而喜非毁俗儒,由是多见排抵。
哀、平间,位不过郎。
傅皇后父孔乡侯晏深善.于谭。
是时,高安侯董贤宠幸,女弟为昭仪,皇后日已疏,晏默默不得意。
谭进说曰:“昔武帝欲立卫子夫①,阴求陈皇后之过,而陈后终废,子夫竟.立。
今董贤至爱而女弟尤幸,殆将有子夫之变,可不忧哉!”晏惊动,曰:“然,为之奈何?”谭曰:“刑罚不能加无罪,邪枉不能胜正人。
夫士以才智要.君,女以.媚道求主。
皇后年少,希更艰难,或驱使医巫,外求方技,此不可不备。
又君侯以后父尊重而多通宾客,必贻致讥议。
不如谢.遣门徒,务执廉悫②,此修己正家避祸之.道也。
”晏曰:“善。
”遂罢遣常客,入白皇后,如谭所戒。
后贤果风太医令真钦,使求傅氏罪过。
遂逮后弟侍中喜,诏狱,无所得,乃.解,故傅氏终全于哀帝之时。
及董贤为大司马,闻谭名,欲与.之交。
谭先奏书于贤,说以辅国保身之.术,贤不能用,遂不与.通。
世祖即位,征待诏。
后大司空宋弘荐谭,拜议郎给事中,因上疏陈时政所宜,曰:“臣闻国之废兴在于政事政事得失由乎辅佐辅佐贤明则俊士充朝而理合世务辅佐不明则论失时宜而举多过事夫有国之君俱欲兴化建善然而政道未理者其所谓贤者异也。
”书奏,不省。
是时,帝方信谶③,多以决定嫌疑。
有诏会议灵台所处,帝谓谭曰:“吾欲以谶决之,何如?”谭默然良久,曰:“臣不读谶。
”帝问其故,谭复极言谶之非经。
帝大怒曰:“桓谭非圣无法,将下斩之!”谭叩头流血,良久.乃得解。
出为六安郡丞,意忽忽不乐,道病卒,时年七十余。
初,谭著《新论》言当世行事,世祖善焉。
《琴道》一篇未成,肃宗使班固续成之。
元和中,肃宗行东巡狩,至沛国,使使者祠谭家,乡里以.为荣。
(节选自《后汉书·桓谭传》) 注 ①卫子夫:汉武帝的皇后。
②悫:诚实、谨慎。
③谶:预言吉凶、得失的文字、图记。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战国策目录序曾巩刘向所定《战国策》三十三篇,《崇文总目》称第十一篇者阙。
臣访之士大夫家,始尽得其书,正其误谬,而疑其不可考者,然后《战国策》三十三篇复完。
叙曰:向叙此书,言“周之先,明教化,修法度,所以大治。
及其后,谋诈用,而仁义之路塞,所以大乱。
”其说既美矣。
卒以谓“此书战国之谋士,度时君之所能行,不得不然。
”则可谓惑于流俗,而不笃于自信者也。
夫孔孟之时,去周之初已数百岁,其旧法已亡,旧俗已熄久矣。
二子乃独明先王之道,以谓不可改者,岂将强天下之主以后世之所不可为哉?亦将因其所遇之时,所遭之变,而为当世之法,使不失乎先王之意而已。
二帝三王之治,其变固殊,其法固异,而其为国家天下之意,本末先后,未尝不同也。
二子之道,如是而已。
盖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之不易者也。
故二子者守此,岂好为异论哉?能勿苟而已矣。
可谓不惑乎流俗而笃于自信者也。
战国之游士则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乐于说之易合,其设心注意,偷为一切之计而已。
故论诈之便而讳其败言战之善而蔽其患其相率而为之者莫不有利焉而不胜其害也有得焉而不胜其失也。
卒至苏秦、商鞅、孙膑、吴起、李斯之徒以亡其身;而诸侯及秦用之者亦灭其国,其为世之大祸明矣,而俗犹莫之寤也。
惟先王之道,因时适变,为法不同,而考之无疵,用之无弊。
故古之圣贤,未有以此而易彼也。
或曰:“邪说之害正矣,宜放而绝之。
此书之不泯其可乎?”对曰:“君子之禁邪说也,固将明其说于天下,使当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从,然后以禁,则齐;使后世之人皆知其说之不可为,然后以戒,则明;岂必灭其籍哉?放而绝之,莫善于是。
是以孟子之书,有为神农之言者,有为墨子之言者,皆著而非之。
至于此书之作,则上继春秋,下至楚之起,二百四十五年之间,载其行事,固不可得而废也。
”此书有高诱注者二十一篇,或曰三十二篇,《崇文总目》存者八篇,今存者十篇云。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试题(含答案)一、高中文言文试题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姚察,字伯审,吴兴武康人也。
幼有至性,弱不好弄,博弈杂戏,初不经心。
勤苦厉精,以夜继日。
年十二,便能属文。
年十三,梁简文帝时在东宫,即引于宣猷堂论难,为儒者所称。
及简文嗣位,尤加礼接。
起家南海王国左常侍,兼司文侍郎。
值梁室丧乱,东土兵荒,人饥相食,告籴无处,察家口既多,并采野蔬自给。
察常以己分减推诸弟妹,自甘唯藜藿而已。
在乱离之间,笃学不废。
元帝于荆州即位,授察原乡令。
时邑境萧条,流亡不反,察轻其赋役,劝以耕种,于是户口殷盛。
中书侍郎领著作杜之伟与察深相眷遇,表用察佐著作,仍撰史。
永定初,吏部尚书徐陵时领著作,复引为史佐,及陵让官致仕等表,并请察制焉,陵见叹曰:“吾弗逮也。
”太建初,补宣明殿学士,除散骑侍郎,寻兼通直散骑常侍。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
初,梁季沦没,父僧垣入于长安,察蔬食布衣,不听音乐,至是凶问因聘使到江南。
时察母韦氏丧制适除,后主以察赢瘠,乃密遣中书舍人司马申就宅发哀。
寻以忠毅将军起兼东宫通事舍人。
察志在终丧,频有陈让,并抑而不许。
俄敕知著作郎事,服阕,除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
察既累居忧服,兼斋素日久,因加气疾。
后主尝别召见,见察柴瘠过甚,为之动容。
察自居显要,甚励清洁。
尝有私门生不敢厚饷,止送南布一端,花綀一匹。
察谓之曰:“吾所衣著,止是麻布蒲綀,此物于吾无用。
既欲相款接,辛不烦尔。
”此人逊请,犹冀受纳,察厉色驱出,因此伏事者莫敢馈遗。
清洁自处。
资产每虚,或有劝营生计,笑而不答。
陈灭,入隋,开皇九年,诏授秘书丞,别敕成梁、陈二代吏。
大业二年,终于东都,年七十四,遗命薄葬,务从率俭。
两宫悼惜,赗赙甚厚。
(节选白《陈书·姚察传》)(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B.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C.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剖析/皆有经据D. 江左耆旧先在关右者/咸相倾慕沛国刘臻/窃于公馆访《汉书》疑事/十余条并为羽析/皆有经据(2)下列对文中加下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 著作,“著作郎”“佐著作郎”“著作佐郎”的省称,其主要职责是编纂国史。
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文言文阅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试题:文言文阅读【说明】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5分)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
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
厉王母得幸焉,有身。
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
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兄弟美人,系之河内。
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
”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
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
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
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真定,厉王母之.家在焉,父世县也。
高祖十一年七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
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
厉王蚤.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
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
上以.亲故,常宽赦之,三年,入朝。
甚横。
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
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乃往请辟阳侯。
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
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臣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
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
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
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
”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①,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
事觉,治之,使使召淮南王。
(节选自《史记·淮南衡山列传》)【注】①警跸:警戒清道,断绝行人,是帝王出入时的规矩。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赵王敖弗敢内.宫内:通“纳”B.厉王母亦系.系:囚禁C .厉王蚤.失母,常附吕后 蚤:通“早” D .厉王有材力,力能扛.鼎 扛:把东西放在肩膀上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为筑外宫而.舍之而.常心怨辟阳侯,弗敢发 B.⎩⎨⎧ 厉王母之.家在焉令从者魏敬刭之. C.⎩⎨⎧ 立子长为.淮南王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 D.⎩⎨⎧ 上以.亲故,常宽赦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汉高祖经过东垣时,赵王进献美人(即后来的厉王之母)给他,后来赵王又专门在宫外造房子给她住。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
一轮复习高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及答案)(1)一、高中语文文言文阅读1.阅读材料,完成各题。
自秦汉以来,诸儒说经者,多矣,其合与离,固非一途。
逮宋程、朱出,实于古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而其审求文辞往复之情,亦更为曲当,非如古儒者之拙滞而不协于情也;而其生平修己立德,又实足以践行其所言,而为后世之所向慕。
故元明以来,皆以其学取士利禄之途一开为其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其言有失犹奉而不敢稍违之其得亦不知其所以为得也斯固数百年以来学者之陋习也。
(选自姚鼐《惜抱轩文集》卷六)(1)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中的画线部分断句。
(限6处)(2)写出“程朱理学”开创者“二程”的名字。
(3)程、朱“为后世之所向慕”的原因是什么?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答案】(1)皆以其学取士/利禄之途一开/为其学者以为进趋富贵而已/其言有失/犹奉而不敢稍违之/其得亦不知其所以为得也/斯固数百年以来学者之陋习也。
(2)程颢程颐(3)做学问多得古人精深的旨意,探求古文的情感更为恰当;做人修身立德、言行一致。
【解析】【分析】(1)本题画线句子的意思是“都用程朱理学选取士人。
做官的途径一放开,做学问的人就把程朱理学作为追求富贵的途径罢了。
程、朱的言论有错误,他们还信奉却不敢有一点违背,这本来是数百年来读书人的陋习啊”。
其中“而已”“也”一般放在句末,据此可知“而已”和“也”后应断开;“其得亦不知其所以为得也”的主语应是“其得”,故应断在“其得”前断开;“其言有失”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可在“失”字后断开;“利禄之途一开”的主语是“利禄之途”,故应在“利禄”前和“一开”后分别断句。
考生依据上述分析可正确断句。
(2)本题要求写出“程朱理学”开创者“二程”的名字,考生可依据平时的积累和语段提供的语境来分析。
程朱理学,是宋明理学的一派,有时会被简称为理学。
是指中国宋朝以后由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发展出来的儒家流派。
故此题答案为“程颢”“程颐”。
(3)本题信息在文段的中间部分,程、朱“为后世之所向慕”的原因有两个方面,“逮宋程、朱出,实于古人精深之旨,所得为多,而其审求文辞往复之情,亦更为曲当,非如古儒者之拙滞而不协于情也”,意思是等到宋朝程颢、程颐兄弟和朱熹出现,确实对古人精深的意旨掌握了很多,而仔细探求言辞应对酬答,也更为曲折深刻,不像古代的儒士呆板不通达又不合于人情,据此可概括出做学问多得古人精深的旨意,探求古文的情感更为恰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同,就可视为全同,这是不准确的。例如“他在教室里”“他在教室
里读书”两个句子中的“在”意义相同,但它们所处的语法地位不同, 一个作句子的谓语,是动词词性,一个处在状语的位臵,是介词词性。
下面再举例说明:
(1)故以羊易之也/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这两个“以”字后都带了名词组成介宾短语,这个介宾短语又都处
文言文阅读
第一节 ………………………………………………(3)
第二节 ………………………………………………(7)
第一节
1.关于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的判定。
解题精要指导
解答此类题最深的体会是,不能仅从虚词本身着眼,应将虚词放在
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去思考。具体来说,考虚词实际上是考对虚词前后语
境的理解,当两个虚词所处的语言环境完全相同时,两个虚词才可视为 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有的同学认为只要两个虚词翻译出来的意义完全
在动词前,都表示动词所表示的动作的凭借,都可以翻译为
“用的意义和用法是完全相同的。
解题精要指导
(2)作《师说》以贻之/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第一个“以”字前后是两个动作,“以”后的动作是“以”前动作
的目的;第二个“以”字前后也是两个动作,但“以”后动作是“以” 前动作的结果,因此这两个“以”字意义和用法都是不同的。
足而强言者也。后之惑者,徒见前世之文传,以为学者文而已,故愈力 愈勤而愈不至。此足下所谓终日不出于轩序,不能纵横高下皆如意者也, 道未足也。若道之充焉,虽行乎天地,入于渊泉,无不之也。 先辈之文浩乎霈然,可谓善矣。而又志于为道,犹自以为未广,若 不止焉,孟、荀可至而不难也。修学道而不至者,然幸不甘于所悦,而 溺于所止。因吾子之能不自止, 又以励修之少进焉。幸甚!幸甚!修白。 (略有删减)
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
为何如也? 1.对下列加点的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辱以顾余 顾:顾念。 ( )
B.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 得:契合。
C.孰有甚于予乎 甚:超过。 D.患为笑于里之人 患:担心。
返回目录
第二节
【解析】 顾:给……看,拜访。
整体阅读训练
A.苏轼从蜀郡给曾巩写信极力赞扬蜀郡士子黎生和安生,后经曾
巩了解,这两人确实有才华,由此可知苏轼是一个善于识别人才的人。 B.黎生和安生的文章气势宏壮,意味深长,善于反复辨析,把事
理说得很深透,堪称蜀地优秀学子,但黎生只补了个司法参军,安生没
有录用,作者对此深为惋惜。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C.为解除同乡邻里的疑惑误解,黎生向曾巩求文,曾巩对此觉得
【解析】 D项两者都意为“在”,介词。A项前者表承接;后者表转折。 B项前者“的”,结构助词;后者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C 项前者“以,因”,介词;后者“地”,表修饰。
返回目录
第二节
3.对这篇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章应该追求道。
整体阅读训练
(
B
)
A.本文主要阐述了道与文的关系,二者之间,道应为先,主张文
可笑,但他不是笑黎生,而是为自己也不被世人理解而好笑。
D.作者认为自己是世间最迂阔的人,作者在明贬暗褒中包含着对 当时浅薄文风的不满。 【解析】 “安生没有录用,作者对此深为惋惜”属无中生有。 【答案】 B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 (2)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所处的语言环境(语法环境)去思考, 读懂了整个句子, 就理解了虚词。 返回目录
第一节
2.关于文言文的翻译。
解题精要指导
文言文的翻译有许多原则,什么“信、达、雅”,什么“增、删、
留、补、换”等,归结起来就是一条:按照现代汉语的思维把文言文句
子的意思说清楚说明白,力争字字落实。遵循这一条总原则,哪怕句中 某个词语弄不懂,但只要能理解整个句子大概的意思,就能基本翻译出
读其文,诚宏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
可极者也。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将行,请余言以为赠。余曰:“余
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黎生曰:“生与安生
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余闻之,自顾而笑。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知信乎古,而不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生 其 无急于解里人之惑 A. 其 孰能讥之乎
)
遂书以 赠二生, 并示苏君 B. 敛赀财以 送其行
知信乎古, 而 不知合乎世 C. 君子博学 而日省乎已
余 之 知生, 既得之于心矣 D. 道 之 所存, 师之所存也
院去龙井一里,凡山中之人有事于钱塘,与游客之将至寿圣者,皆取道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井旁。法师乃即其处为亭,又率其徒以浮屠法环而咒 ②之,庶几有慰夫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工②焉,则曰:“吾学足矣。”甚者至弃百事不关于心,曰:“吾文士
也,职于文而已。”此其所以至之鲜也。
昔孔子老而归鲁,六经之作,数年之顷尔,何其用功少而至于至也? 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故孟子皇皇不暇
著书,荀卿盖亦晚而有作。若子云、仲淹③,方勉焉以模言语,此道未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5.作者在文中以孔子、孟子和杨雄、王通为例,意在证明什么样的
观点?请简要述之。 【答案】 通过正反对比,意在证明“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的观
点,提倡要写好文章,应重视实践,重视道的追求。
(三)游龙井记
秦观 龙井旧名龙泓,距钱塘十里。吴赤乌中,方士葛洪尝炼丹于此,事
见《图记》。其地当西湖之西,浙江之北,风篁岭之上,实深山乱石之
B.欧阳修认为,学写文章应先学道,道理充足,文章也就自然有
了文采。
C.欧阳修赞扬吴充的文章“辞丰意雄,霈然有不可御之势”,可 见他并不反对文采。
D.欧阳修主张要在实践中“充道”,反对作家脱离实际,在书斋
里空谈作文。 【解析】 文中说“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所以“文章也就自 然有了文采”错误。
【答案】 本文主旨在于勉励黎、安二生要坚持学习古文,反对俗文。
返回目录
第二节
(二)答吴充秀才书 欧阳修
整体阅读训练
前辱示书及文三篇,发而读之,浩乎若千万言之多,及少定而视焉, 才数百言尔。非夫辞丰意雄,霈然有不可御之势,何以至此!然犹自患 伥伥莫有开之使前者,此好学之谦言也。 修材不足用于时,仕不足荣于世,其毁誉不足轻重,气力不足动人。 世之欲假誉以为重,借力而后进者,奚取于修焉?先辈学精文雄,其施 于时,又非待修誉而为重,力而后进者也。然而惠然见临 ①,若有所责, 得非急于谋道,不择其人而问焉者欤? 夫学者未始不为道,而至者鲜焉;非道之于人远也,学者有所溺焉 尔。盖文之为言,难工而可喜,易悦而自足。世之学者往往溺之,一有
(3)句中的“瑾”“瑜”属于比喻用法,(4)句中的“见背”“夺母
志”属于委婉说法,(5)句存在主谓倒装,这些与现代汉语思维有差别 的地方,翻译时都必须按现代汉语的思维予以调整,即翻译出来要是规
范的现代汉语语言。
返回目录
第二节
(一)赠黎安二生序
整体阅读训练
曾巩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 安生者。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
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世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
笑于里之人。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
乎?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 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生其无急于
解题精要指导
译:为什么要保持美玉一样高洁的品德而使自己被流放呢?
(4)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委婉)
译:我生下来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离开我去世了;到了四岁,舅 父强迫母亲改变守节的志愿,把她嫁给了别人。
(5)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主谓倒装)
译:公子能急人之困的美德,表现在哪里呢? (1)句中的“非常”属古今异义词,(2)句中的“犬”名词作状语,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解析】 B项两者都为表目的的连词。A项前者“一定”,表祈使的副
词;后者“难道”,表反诘语气的副词。C项前者为转折关系连词;后 者为递进关系连词。D项前者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后者用在句中舒缓语气,可不译。
【答案】 B 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返回目录
第二节
整体阅读训练
【答案】(1)他从蜀地写信寄到京城给我, 赞扬蜀地的学士黎生、安生。 (2)如果你们拿了我的话回去,将要得到更多的责怪,岂能只停留在
讥笑上呢?
5.文中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今 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作者曰:“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 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请据此推知作者写此序的目的。
这个句子,得分也不会低。
看下面的翻译实例: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词义变化) 译:(我)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 外变故。 (2)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名做状) 译:一只狼径直地离开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样坐在屠者的
面前。
返回目录
第一节
(3)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比喻)
中泉也。每岁旱,祷雨于他祠不获,则祷于此,其祷辄应,故相传以为 有龙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