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简答题

合集下载

马克思简答题

马克思简答题

1.科学社会主义的两个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两大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理论的发现,把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变革资本主义制度的社会主体的主观选择结合起来了,从而把社会主义奠定在坚实的理论基石上,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

2.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哲学上关于世界处于什么状态问题而形成的两种不同的观点。

坚持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看世界,即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相互联系、运动不息、变化发展的,属于辩证法;坚持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世界,即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彼此孤立隔绝、静止不动、没有发展的,属于形而上学。

3.哲学基本问题和内容基本内容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其一,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的问题及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根据前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可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对立的基本派别。

根据后者的不同回答,哲学又可以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4.对“抓住重点”就是一点论,“二者兼顾”就是均衡论的理解抓住重点是指在考察复杂事物的过程中,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但同时承认非重点的存在,并非一点论。

二者兼顾是指既要研究主要矛盾,又要研究次要矛盾,既要研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研究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有重点的兼顾,并非均衡论。

5.矛盾动力原理及其意义第一,社会基本矛盾的含义。

社会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贯穿于整个人类社会。

第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

社会基本矛盾是两对矛盾,三个方面,即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生产关系对于上层建筑来说是经济基础,对于生产力而言它是生产关系。

生产力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程度,便同生产关系发生冲突,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随着生产关系即经济基础的变革,整个上层建筑或快或慢地也要发生变革,社会就将由一种形态或制度发展到另一种形态或制度。

马克思 简答题

马克思 简答题
56)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主义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第一,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 第二,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
范畴的中心线索,是理解它们的钥匙。 第三,矛盾分析法是最根本的认识方法 。 第四,承认不承认对立统一规律以及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唯物主义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斗争焦点和
122)简述真理的价值? 第一,真理是具有指导实践的功能 第二,真理具有在认识的功能 第三,真理具有教育和奖励的功能。
为什么说生产方式及其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第一,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和人类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第二,生产方式或生产活动,是人类从动物界分离出来的根本动力和
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标志。 第三,生产活动是形成人类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 第四,生产方式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和社会制度的更替。
政治等社会制度改革的过程中,必然伴随着人们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的变更。
164)为什么说我国的改格式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答:是由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它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这就是说,
改革并不是改变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而是革除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中不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部分和环节改革的目的是兴利除弊
135)简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思的关系? 第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第二,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第三,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
138)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一,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第二,在现代化生产中,出现了“科学——技术——生产”的过程,使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了主导
(4) 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答(1)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内在矛盾的尖锐化,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客观条件。 (2)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进行反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绪论1.马克思主义最崇绪论1.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答:实现共产主义。

2.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3.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什么答: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

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什么答: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什么答: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6.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他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7、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是什么答: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1.时间的特点是什么答:一维性。

2.意识的产生、本质是什么答: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意识从其本质来看是物质世界的主观印象,是客观内容和主观形式的统一。

3.列宁的物质定义和意义答: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义:列宁是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上来把握物质的。

物质范畴是对物质世界多样性和统一性所作的最高的哲学概括。

4.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它的内容是怎么样的答: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体系问题。

包括:其一,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其二,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答:唯物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物质,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精神,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6.质变和量变的关系如何说说如何对待我国国有企业改革。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及参考答案

绪论5、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

⑴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⑵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在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和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公然申明自己的阶级性,申明自己是为工人阶级服务的。

⑶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地认识世界,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的客观规律。

⑷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宿。

17、结合实际说明马克思主义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实践经验的总结、科学成果的升华,所以它必然会随着时代的改变、实践的扩展、科学的进步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自身【2】马克思主义问世以后,马克思、恩格斯又通过总结实践经验、理论研究和与反马克思主义观点的论战,不断把自己的理论推向前进。

【3】列宁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在领导俄国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继承、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即列宁主义阶段。

【4】马克思主义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传入中国,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在内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或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2】内容:A思维和存在或意识和物质何者是第一性的问题。

B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即意识能否认识现实世界的问题。

【3】意义:A哲学基本问题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经常遇到的问题。

B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3、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意义。

【1】、列宁的关于物质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知感觉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马克思简答题

马克思简答题

简答说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有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议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目标的科学的理论体系。

简答地说,它是关于工人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马克思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起了主导作用,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做出可不可磨灭的贡献。

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结合时代特点和本国的实际情况,从多方面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3)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

简述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

(1)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的某些方面的正确认识,在广度上是有限的、受条件制约的,需要进一步扩展。

(2)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能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近似正确的反映,在深度上是有限的,是受一定条件制约的,认识有待于深化。

简述社会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1)社会革命是阶级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决定性手段。

在阶级社会,只能通过社会革命,才能推翻或摧毁旧的国家政权,敬爱那里革命阶级的政治统治,消灭旧的生产关系,确立或建立新的生产关系,从而用较高的社会形成代替较低的社会形态,为解放和发展生产扫清道路。

(2)人民群众在革命时期能发挥出创造历史的巨大主动性和积极性,革命是被剥削者和被压迫者的盛大节目,人民群众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像在革命时期那样以新社会秩序的积极创造者的身份出现。

(3)革命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受到锻炼和改造,成为建设新社会的基础。

革命不仅要破坏一个旧世界,而且要建设一个新世界。

革命阶级只有在革命实践中,才能学会建设新社会的本领。

简述劳动力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以及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1)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产生和再产生劳动力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包括以下三部分价值:一是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的价值,用以再生产他的劳动力。

马克思简答题精选

马克思简答题精选

三.简答题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是关于资本主义发展和转变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

它的内容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社会生活、人类发展、自然界等诸多领域和各个方面,是极其丰富的。

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1)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目标,都应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第一章三、简答题1.如何理解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的统一性问题,讲的是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有没有统一性,即有没有共同的本质或本原。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怎样理解“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深刻内涵?马克思主义通过对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深入而全面的分析,在人类思想史上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即“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马克思重点简答题整理

马克思重点简答题整理

简答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1)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客观条件)。

在马克思恩格斯时代,工业革命的兴起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及其经济发展,把资本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

这种巨大的发展,既促进了新兴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也使这种制度开始显示出他所固有的深刻内在矛盾。

这就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承和创新(主观条件)。

马克思主义吸收了几千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优秀成果,尤其是批判继承、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

德国古典哲学代表人物:黑格尔、费尔巴哈、康德(德)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代表人物:斯密、李嘉图(英)法国、英国空想社会主义:圣西门(法)、傅立叶(法)、欧文(英)2、如何从根本(总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鲜明的阶级性和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特性。

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

(3)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马克思主义始终的保持蓬勃生命力关键所在。

(4)实现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3、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意义:(1)揭示了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马克思简答题

马克思简答题

简答题1、如何把握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答:意识能动性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活动和能力。

(2分)首先,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必须以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为前提。

人们对客观规律认识愈深刻、越正确,就越能有效地发挥主观能动作用。

不顾规律和违背规律,只能把事情办糟。

其次,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做任何事物之前,要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努力把握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力求对它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3分)人们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应当注意以下几点:首先,从实际出发,努力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

其次,实践是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基本途径。

最后,主观能动作用的发挥还依赖于一定的物质条件和物质手段。

(3分)总之,要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必须把发挥意识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主观努力和客观条件结合起来,坚持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反对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否认客观规律的意志决定论,也要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机械决定论。

(2分)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多样性?答:(一)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原因(5分)第一,各个国家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和社会发展阶段决定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不同的特点。

第二,历史文化传统的差异性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重要条件。

第三,时代和实践的不断发展,是造成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多样性的现实原因。

(二)努力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5分)第一,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第二,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以当时当地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走自己的路”。

第三,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必须充分吸收人类一切文明成果。

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从不同的角度,我们可以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作出不同的回答。

从它的创造者、继承者的认识成果讲,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而后由其后各个时代、各个民族的马克思主义者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简答题(完整版)思主义不是僵化的、死板的理论,而是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的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的理论,需要不断地适应时代的要求和人民的需要。

9、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答:(1)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2)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

(3)马克思主义的实践基础是不断探索和实践的过程,是不断适应时代变化和人民需要的过程。

10、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答:(1)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2)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武器,是人民群众争取自由、平等、民主和幸福的强大力量。

(3)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人类社会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二,矛盾观点和单一观点的对立;第三,发展观点和静止观点的对立。

(2)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唯物辩证法强调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而形而上学则强调事物的单一性和静止性。

3)在研究、工作和生活中。

我们要坚持唯物辩证法,注重事物的内部矛盾和发展。

避免孤立观点和单一观点的误区,同时也要克服形而上学的影响,不断深化对事物的认识和理解。

现出更加高级的形态。

掌握这一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有着重要意义。

例如,在经济建设中,我们需要对旧有经济模式进行否定,但同时也需要在新经济模式中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文化建设中,我们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否定,但同时也需要在吸收外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和发展,从而推动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总之,掌握辩证的否定观和否定之否定规律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中的例子来说明意识的主观性和客观性。

例如,一个人对于同一个物品可能会有不同的看法和感受,这是因为他们的主观意识不同。

但是,这个物品本身的属性和存在方式是客观的,不会因为个人意识的不同而改变。

四、马克思主义简答题【范本模板】

四、马克思主义简答题【范本模板】

四、简答题绪论1。

什么是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3.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什么?4,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实践基础?5,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是什么?6.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体系?7.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8.怎么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9.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10.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是什么?11.马克思主义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什么?12.大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3.大学生应如何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4.大学生如何做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2.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是什么,各自有什么特点?3.对于“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哪两种观点?4.怎样理解意识的起源和本质?5.怎样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6.怎样理解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7.什么是时间和空间?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8.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的绝对性与相对性?9.怎样理解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性和无限性?10.关于物质定义,恩格斯、列宁有哪些经典论述?11.实践具有哪些特征?12.实践的基本形式是哪些?13.为什么说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14.实践内在地包含哪三种关系?15.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特征、三大规律以及主要范畴是什么?16.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及联系的客观性原理?17.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普遍性原理?18.唯物辩证法关于联系的多样性包括哪些内容?19.怎样理解事物相互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关系?发展的实质是什么?20.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21.怎样理解唯物辩证法关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的思想?22.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23.什么是矛盾?矛盾的基本属性是什么?24.怎样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25.什么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26.怎样理解根本矛盾和非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27.怎样理解矛盾问题的精髓?28.什么是质、量、度?29.什么是质变与量变?怎样理解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30.什么是肯定与否定?31.怎样理解辩证的否定观?32.怎样理解否定之否定规律?33.什么是客观辩证法和主观辩证法?怎样理解二者的关系?34.怎样理解原因与结果及其关系?35.怎样理解必然性和偶然性及其关系?36.怎样理解可能性与现实性及其关系?37.怎样理解本质与现象及其关系?38.怎样理解形式与内容及其关系?39,辩证思维方法主要有哪些?怎样理解辩证思维方法与科学思维方法的关系?40,怎样理解归纳与演绎及其关系?41.怎样理解分析与综合及其关系?42。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1、简述真理及其客观性含义?答:1、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的客观性含义是:任何真理中都含着不依赖于人的客观内容,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社会实践。

30.简述真理和真理的相对性的含义。

答;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从广度上看,任何真理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某一方面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扩展。

43.简述上层建筑的两个组成部分及其相互关系。

从深度上看,任何真理都只是对客观世界某一部分一定程度,一定层次类似的正确反映,认识有待深化。

2、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含义及主要表现?答: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

主要表现在: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具有不完全的同步性;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发展具有不平衡性;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的继承性;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社会意识对社会具有反作用。

10.33.简述意识的本质?答;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它具有复杂而精微的结构,由诸多因素和层次构成。

从反映社会存在的程度和特点来看,社会意识包括社会心理和思想体系;各种思想体系由于对经济基础的关系不同和反映社会存在的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意识形态和非意识形态两类;从社会意识主体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

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

(1)“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2)列宁的物质定义具有重要意义: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4.简述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关系。

答:1、主体和客体之间是实践关系,即:改造和被改造关系。

马克思基本主义理论简答题

马克思基本主义理论简答题

马基简答1.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人的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简言之,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意义:第一,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第二,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同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

第三,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2.简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以及唯心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这个问题的错误。

唯心主义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上的错误是错误的认为物质由意识决定。

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物质决定意识,二是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物质决定意识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把握: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科学发展证明,在意识产生以前,物质世界早已存在,而意识只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出现以后才产生的,不是从来就有的。

第二,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没有人脑就不可能产生意识。

意识对人脑这一高度发达、高度完善的物质器官的依赖,反映了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

第三,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人脑固然是产生意识的器官,但人脑并不能自行产生意识,这是因为仅有一个健全的人脑,如果不参加社会实践,完全脱离物质世界,就不能产生意识。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首先表现为意识能够正确的反映客观事物,它不仅能够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没够正确的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其次,更突出的表现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

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这就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

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有两种情形: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们的实践活动顺利展开,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马克思简答题

马克思简答题

马克思简答题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P4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都在日趋激化理论背景:吸收优秀成果,分析实践的基础上,创立和发展起来的。

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P13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特征.克思主义具有科学性革命性马克思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有机统一的。

3、如何理解社会的物质性?P341类社会依赖于自然界,是整个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们谋取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活动是以物质力量改造物质力量的活动。

3物质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4、如何理解社会生活的实践性?P37一是实践是使物质世界分化为自然界与人类社会二是实践是人类社会的基础5、如何理解意识的能动作用?P41第一,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第二,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第三,意识具有指导实践和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6、对立统一规律为什么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P47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对立统一规律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自觉地坚持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十分重要的。

7、如何理解量变质量的辩证关系?坚持适度原则的哲学意义。

P51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8、如何理解辩证否定观?P51第一,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内部矛盾运动的结果。

第二,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第三,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9、为什么说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P6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社会实践的需求始终是人类认识发展的强大动力。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马克思简答题大全

马克思简答题大全

马克思简答题大全1. 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2)马克思主义不仅包括它的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而且包括它的继承人的理论,特别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人的理论。

(3)列入马克思主义范畴的理论,必须是在基本观点基本立场基本方法和价值取向等方面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理论前后相继一脉相承在本质上相一致的。

(4)马克思主义的各个组成部分,不是彼此孤立互不联系的,而是组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科学体系,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政治经济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处于核心地位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2. 简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1)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2)掌握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伟大工具(3)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三.简述列宁的物质定义及其重要意义(1)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或“物质是不依赖于意识又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意义:它指出物质是不依赖意识的客观实在,同唯心主义划清了界限;它指出物质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与不可知论划清了界限;它指出客观实在性是一切物质的共性,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物质观的局限性。

四.简述运动与静止的含义及二者之间的关系运动的含义: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包括宇宙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

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是运动的主体,一切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形而上学和唯心主义的运动观,都是把物质和运动相割裂,前者主张没有运动的物质,后者主张没有物质的运动。

相对静止的含义:相对静止是标志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范围内处于暂时稳定和平衡状态的哲学范畴。

相对静止主要有以下两种情形:1。

一个事物对另一个事物来说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

2.事物的质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即事物质的相对稳定。

两者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绝对运动中有相对静止,相对静止中有绝对运动。

2019年马克思简答题

2019年马克思简答题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2.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要有什么样的态度和方法?第一,努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方法。

第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

第三,自觉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3.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有哪些?观察当代世界变化的认识工具;指引当代中国发展的行动指南;引领人类社会进步的科学真理。

4.简述哲学及其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①意识和物质.精神和自然界,究竟谁是世界的本源,即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的问题;②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5.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及其现代意义。

物质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现代意义;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第三: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论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6.简述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属性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者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者的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7.简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第三,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质量互变规律体现了事物发展的渐进行和飞跃性的统一。

8.简述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应用。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

马克思主义期末考试简答题大全
1. 什么是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指唯物主义关于历史的观点,强调物质条件是决定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因素。

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三个基本组成部分是:辩证法、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主义。

3. 什么是阶级斗争?
阶级斗争是指在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发生的相互斗争的现象。

4. 什么是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是指资本家在生产过程中剥削工人所得到的价值。

5. 资本主义最终走向的趋势是什么?
资本主义最终走向的趋势是垮台,被社会主义所代替。

6. 什么是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是一种无阶级社会、生产资料公有制、按劳分配的社会制度。

7. 什么是共产主义?
共产主义是达到了最高阶段的社会主义,是一种无阶级社会、按需分配的社会制度。

8. 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无产阶级专政、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革命实践相结合。

9. 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
无产阶级专政是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无产阶级通过国家机器实现对资产阶级的专政的状态。

10. 什么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的有机统一和继承发展。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终极版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终极版

马克思主义简答题绪论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为他们的后继承者所发展的,以反对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标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2.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是时代的产物?(1)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

(2)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需求。

(3)现实的实践发展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也需要以现实实践作为客观基础。

马克思主义正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无产阶级的科学理论。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征。

(1)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理论特征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2)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性集中表现为它的彻底的批判精神。

(3)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表现为它力求按照世界的本来面目如实的认识世界不带任何偏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还在与它的深刻性,对任何一个领域都不是浅尝辄止。

(4)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都是以实践性为基础的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和归属4.简述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与时俱进,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

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

第一,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第二,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有力地批判了不可知论第三,体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的统一第四,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2.简述意识的能动作用及其表现(1)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指人的意识所特有的积极反映世界与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动。

(2)意识能动性的主要表现:第一,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第三,意识活动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第四,意识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一、简答题41.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

42.简述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43.简述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

44.如何计算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45.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特点。

二、论述题46.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47.试述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三、简答题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42.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43.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44.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45.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四、论述题4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47.试述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答案一、简答题41.简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它们的基本形态。

答:⑴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观点。

唯心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意识,坚持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观点。

(3分)⑵唯物主义在其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现代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2分)⑶唯心主义有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1分)42.简述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

答:⑴唯物论的反映论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唯心论的认识论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这是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

(2分)⑵唯物主义从存在第一性、思维第二性的基本原则出发,认为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反映,认为人的认识归根到底是从外部世界得来的。

(2分)⑶唯心主义从侮一性、存在第二性的原则出发,以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主张人的认识是先于经验而获得的,认为人的认识与外部世界没有联系。

(2分)43.简述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的关系。

答:⑴政治上层建筑与观念上层建筑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

(2分)⑵观念上层建筑决定政治上层建筑。

政治上层建筑是在一定的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建立起来的,是统治阶级的有意识行动的产物,它随观念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变化。

(2分)⑶政治上层建筑一旦形成,又会成为一种强大的物质力量,反过来影响观念上层建筑。

例如,社会主义的政治法律制度建立起来以后,就广泛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装人们的头脑。

(2分)44.如何计算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答:⑴计算一定时期(一般以年为单位)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就是计算生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平均周围速度,也就是要把生产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转化为同质的货币形式,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在一年中周转的价值额合计起来,除以预付资本总额,这样就能计算出预付总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

(3分)⑵具体的计算方法是,将一年中固定资本的周围额加上流动资本的周转额除以预付资本额,即可得出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3分)45.简述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特点。

答:⑴共产主义社会高度社会化的生产,要求由社会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实行生产资料社会公有制。

(2分)⑵在共产主义社会,社会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全部生产资料由社会占有,全体社会成员成为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真正体现出人们在生产资料面前的完全平等关系,从而彻底铲除以往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中阶级不平等的经济根源,同时也不再存在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多种公有制形式,公有制经济单位之间的利益差别也随之消除。

(2分)共产主义社会中由全体社会成员组成的联合体,共同占有并共同使用生产资料,生产的成果也归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所有,为满足他们的物质文化需要和全面发展服务。

(2分)二、论述题46.试述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其现实意义。

答:⑴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是:第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质变以量变为前提和基础,没有一定的量变,就不会发生质变。

(2分)第二,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单纯的量变不会永远持续下去,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2分)第三,量变和质变互相渗透。

一方面,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为在新质基础上的量变开拓道路;另一方面,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部分质变。

(2分)⑵质量互变规律要求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把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同有步骤、分阶段地踏实苦干、稳步的精神结合起来,既要反对急躁冒进、急于求成,也要反对保守落、裹足不前。

只有这样,才能使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4分)47.试述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及其本质。

答:⑴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就是资产阶级为实现其阶级专政而采取的统治方式和方法及各种相关制度的总和。

它主要包括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政党制度、选举制度、三权分立制度、民主制度等等,其中国家制度是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核心。

(3分)⑵资本主义的国家是掌握基本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衽阶级统治的工具。

资本主义国家制度有国体和政体两个方面。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掌握基本生产资料的资产阶级占据统治地位,而广大和劳动人民处于受剥削和被统治的地位,这种基本的阶级关系决定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国体是资产阶级专政,即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专政。

资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资产阶级凭借其所掌握的国家机器,包括政府、军人、警察、法庭、监狱等,对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衽强力统治。

无论哪个资本主义国家,其国体都是相同的,都是实行资产阶级专政。

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指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

政体是与国体相适应的,它为国体服务,体现资产阶级专政的要求。

但是,各资本主义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状况、阶级力量对比、历史文化传统、国家制度沿革、民族地区特色等许多因素的差异,因而其政权机构的构成形式不尽相同,主要有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两种形式。

(4分)⑶在资本主义制度中,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资产阶级,为了维护其根本经济利益,必然要建立与其经济制度相适应、并为其服务的政治制度,实现资产阶级对整个社会的阶级统治和治理。

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是为其经济基础服务,为资产阶级的统治服务的。

(3分)三、简答题41.简述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

答:⑴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19世纪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诉直接理论来源。

(3分)⑵马克思、恩格斯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中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思想和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基本思想,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哲学领域实现了革命变革。

(1分)⑶马克思、恩格斯吸取了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的劳动价值论等合理思想,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使经济学发生了革命变革。

(1分)⑷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空想社会主义学说的积极成果,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变革。

(1分)42.简述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掌握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

答: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第一方面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世界的本原是什么的问题。

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不能认识存在、世界能不能被认识的问题。

(4分)⑵掌握哲学基本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如何正确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如何回答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分)43.简述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答:⑴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2分)⑵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第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第四,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4分)44.如何理解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答:⑴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资本对雇佣劳动的支配,不断提高对雇佣劳动力的剥削程度来达到获取剩余价值的目的。

(3分)⑵剩余价值规律体现着资本主义的生产目的。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主义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发展和衰亡的全部过程。

(3分)45.为什么说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彻底、最深刻的革命?答:⑴无产阶级革命是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的社会革命,这是以往不同私有制之间相互取代所发生的革命不可比拟的。

以前的社会经济制度变迁一直是以一种私有制取代另一种私有制,这之中也会发生革命,例如资产阶级革命。

但与社会主义革命比较起来,资产阶级革命并不要求消除私有制,而是代之以资本主义私有制。

(2分)⑵无产阶级革命是最终要彻底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和阶级统治的革命。

以往的革命是以一个阶级的剥削与统治代替另一个阶级的剥削与统治,无产阶级革命则是消灭一切阶级剥削并最终消灭阶级和阶级统治。

(2分)⑶无产阶级革命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

无产阶级没有自己的私利,它们的存在与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总方向没有矛盾和冲突。

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解放自己,它的阶级利益同广大劳动者的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因此,无产阶级革命必然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的最广泛的革命。

(1 分)⑷无产阶级革命是不断前进的历史进程。

无产阶级通过革命夺取政权并不是目的,在无产阶级专政下经过一段过渡时期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再经过社会主义建设,使社会生产力极大提高、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人得到全面发展,进而迈向共产主义,这才是无产阶级和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远景和方向。

(1分)四、论述题46.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⑴科学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把科学应用于生产过程,引起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变革,以及劳动者劳动技能的提高、管理者管理水平的提高,即渗透到生产力系统的劳动保险要素中去时,便转化为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4分)⑵科学对物质生产具有主导作用和超前作用。

其表现是:科学不仅作为生产和技术的结果,跟在生产活动和技术活动的后面总结、概括实践经验,而且走在技术和生产的前面,为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准备各种前提条件,引导技术和生产的发展。

(3分)⑶科学技术成为推动生产发展的重大杠杆。

首先,由科学技术造成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率越来越高;其次,自然科学从理论突破到新产品试制成功的周期日益缩短;再次,科学技术在生产上的广泛应用,使生产力的发展明显地呈现出加速度的趋势。

(3分)47.试述垄断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扩展。

答:⑴私人垄断资本主义阶级,垄断资本的统治在其国内不断发展,并各级向外扩张势力,对不发达国家和地区实行经济乃至政治、军事等多方面的侵略和扩张,剥削、奴役和掠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人民,以实现垄断资本在国外的统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