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某知名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试题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答案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BBCAC CBACC DBDBA CDBCD DCDDB
26、(1)做法:全面推行郡县制。
(2分)
影响: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制度为后世所沿用。
(4分)
混合体:郡国并行制。
(2分)
(2)关系:行省制是郡县制的继承与发展(或较高级演化形态)。
(2分)
“优点”: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2分)
(3)理解:始终维护中央集权。
(2分)
认识:地方行政制度的调整关乎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主要调节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制度随社会发展需要而变化。
(6分,任答两点即可,言之有理也可得分)
27、(1)监察官:御史大夫、刺史;根本目的:维护皇权。
(6分)(2)政治制度:三省六部制;特点;分散相权,相互制约。
(4分)
28、13.(1)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
(4分)
(2)特点:中国封建社会权力集中,皇权至高无上。
(2分)
(3)查士丁尼积极推动罗马法的整理编纂,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查士丁尼法典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4分)
1。
山西省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
山西省高一上学期历史第一次月考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9高一上·武威期中)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
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
”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 . 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B . 防止内部纷争强化君主专制C . 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D . 解决权力、地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2. (2分) (2018高二下·洛阳期末) 《札记·王制》载:“天子之地方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又规定“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
这些规定()A . 保障了西周贵族特权的延续B . 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 . 形成了严格的社会等级秩序D . 明确了诸侯的权利和义务3. (2分)(2016·南京模拟) 王国维在《殷周制度论》中说:“然所谓‘立子以贵不以长,立嫡以长不以贤’,乃传子法之精髓,当时虽未必有此语,固已用此意矣。
盖天下之大利莫如定,其大害莫如争。
任天者定,任人者争。
”这表明()A . 宗法制有利于选拔优秀官员B . 贵族统治有利于政治垄断C . 立嫡以长加强了对地方控制D . 宗法传子有利于社会稳定4. (2分) (2019高一上·六安月考) 在我国古代传统家族观念中,有“长兄如父”“无父从兄”“幼子不如长孙”的说法,这反映了中国古代()A . 家族社会和睦B . 贵族王位世袭C . 宗法观念浓厚D . 分封等级森严5. (2分) (2020高二下·定远月考) 《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
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
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A.摧毁了宗法观念
B.发展了分封制度
C.确立了专制政体
D.创立了科举制度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宗法观念至今还存在,故A错误。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废除了分封制,故B错误。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本质是一种专制政体,是历史上第一次大转型,故C正确。隋朝创立了科举制度,而不是秦汉时期,故D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4.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这表明
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
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民事”体现的是政权,“神事”体现的是神权。“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表明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故A项正确;权力尚未高度集中是指最高统治集团权力,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民本色彩是以民为本,而材料反映的是“民事”与“神事”相结合,故C项错误;宗法制度是以血缘为纽带,材料不能体现宗法制信息,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政权与神权结合
【名师点睛】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处于政治制度的形成阶段,以宗法分封制为代表(核心)。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血缘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3)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4)具有有森然的等级关系。
(5)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中央来自权和专制皇权(秦朝确立)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山西大学附属中学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共25小题)最新试卷十年寒窗苦,踏上高考路,心态放平和,信心要十足,面对考试卷,下笔如有神,短信送祝福,愿你能高中,马到功金榜题名,高考必胜!蝉鸣声里勾起高考记忆三年的生活,每天睡眠不足六个小时,十二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加上早晚自习,每天可以用完一支中性笔,在无数杯速溶咖啡的刺激下,依然活蹦乱跳,当我穿过昏暗的清晨走向教学楼时,我看到了远方地平线上渐渐升起的黎明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很多考生失利不是输在知识技能上而是败在信心上,觉得自己不行。
临近考试前可以设置完成一些小目标,比如说今天走1万步等,考试之前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我一定行”!温馨提示: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
高考保持心平气和,不要紧张,像对待平时考试一样去做题,做完检查一下题目,不要直接交卷,检查下有没有错的地方,然后耐心等待考试结束。
自成,金榜定题名。
1.有学者认为,周代宗法制的逻辑,不是以血缘亲疏定君臣关系之远近,而是以君臣关系抹平血缘之亲疏。
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
材料说明周代宗法制()A.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B.与分封制互为表里C.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D.有利于形成稳定的统治秩序考点: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答案:A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宗法制,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
根据题干中“在公共事务中,君不是某个人的兄弟或者叔侄,君只存在于公共性君臣关系中,从而确立了其同等地面向所有人的普遍的公共性”是指宗法制具有“公天下”的某些特征,符合题意的是A项;题干中没有涉及到分封制,排除B项;CD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排除。
2.秦朝三公九卿制最早可追溯到周朝的家国体制,它调和了战国统治集团内部的冲突,并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建立奠定了雏形。
山西省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9月份)试卷
山西省高一上学期历史月考(9月份)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20题;共78分)1. (4分)(2020·德州模拟) 夏商西周时,营建王城先置宗庙、立社坛,宫城中东西并列有宗庙与宫殿,国之大事均在宗庙和社坛中进行。
东周时,诸侯国营建都城则将宫殿置于宫城中央,宗庙迁出宫城。
这一变化反映出()A . 国家由分裂到统一B . 各诸侯国尊奉王室C . 集权体制逐步确立D . 礼乐制度更为成熟2. (4分) (2020高三上·商城月考) 有学者指出,历史早期的政治体制依然已包含着某些因素,得以在战国时代孕育出变法运动,并在秦朝取得了最大成功,为延续两千年统一帝国的大厦,奠定了基石和骨架。
材料中的“最大成功”是()A . 废除血缘宗亲和贵族政治B .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C . 变革王位继承和选官制度D . 确立了君权神授和等级秩序3. (4分) (2019高二上·靖宇月考) 春秋战国时,社会上出现特殊群体——游侠、游士,他们是游离于社会主流之外的士阶层,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形成尚武重义轻死的侠义之风。
促成这群体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 . 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度被破坏B . 争霸战争导致尚武精神的兴盛C . 儒家的重义传统观念得到弘扬D . 兼爱思想促进侠义品格的形成4. (4分) (2020高三上·嘉兴月考) 史学家吕思勉论及古代政制时说,古代“交通不便,一山一水之隔,其人即不相往来”,故此,强大之国往往“封邦建国”。
在此,他论述的是()A . 民主制B . 宗法制C . 郡县制D . 分封制5. (4分) (2019高一上·翁牛特旗期中) 周朝封建卫、鲁时,命二国“皆启以商政,疆以周索”,封建晋国时,命晋国“启以夏政,疆以戎索”。
据查,商政、夏政是商、夏两朝对统治民族因其故俗制定的统治制度。
这说明周初()A . 被分封地都沿用商夏的旧制B . 分封制达到“以藩屏周”的目的C . 放松了对分封地的管控力度D . 对分封地采取了灵活的民族政策6. (4分) (2017高一上·静海月考) 2013年度百度搜索风云榜,“网络反腐”成为当下搜索热词。
山西省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精校解析Word版
汾阳中学2018学年高一月考历史试题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0分)1.“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周人采取A. 王位继承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礼乐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王位世袭制是国家王位由一个家族世代承袭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宗法制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礼乐制是周代维护封建制度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C;材料“周人……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结合所学,为巩固对新统治区域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故选C。
2.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A. 贵族生活腐化B. 血缘色彩浓厚C. 音乐发展迅速D. 社会等级森严【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设问的限定词“本质特征”,据材料信息,不同的身份,使用乐器和乐舞的规模不同,透过现象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社会等级森严,D项正确。
题干反映社会等级森严,与贵族生活腐化不符,排除A项;题干反映社会等级森严,与血缘色彩浓厚不符,B项可排除;C项音乐发展迅速与题干反映社会等级森严无关,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3.汉语中“父子”“婆媳”“君臣”“将士”“男女”“父母”“夫妻”等,这些称谓的组成尽管都是并列关系,但是不能把其顺序颠倒,比如“君臣”不能说成“臣君”,“父母”也不能说成“母父”。
该现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 严格的尊卑贵贱宗法观念B. 汉语语法单一,缺乏变化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D. 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西周社会的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宗法制讲究尊卑贵贱,所以“这些称谓的组成尽管都是并列关系,但是不能把其顺序颠倒”,故选A;材料的主旨不是探讨汉语语法问题,排除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根本目的为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和题意无关,排除C;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只涉及问题的一个方面,且不符合题意,排除D。
山西省吕梁学院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吕梁学院附中2018年高一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注意:本试卷包含Ⅰ、Ⅱ两卷。
第Ⅰ卷为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中相应的位置。
第Ⅱ卷为非选择题,所有答案必须填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
答案写在试卷上均无效,不予记分。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1.夏朝时候,由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这种家天下时代的开启,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是指()A. 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B. 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C.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2.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判定商代()A. 祖先的地位高于神B. 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C. 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 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3.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 河南B. 河北C. 陕西D. 山东4.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
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 世官制B. 嫡长子继承制C. 分封制D. 中央集权制5.考古工作者在河南辉县琉璃阁发掘了一座春秋时期的诸侯墓,出土了只有周天子才能使用的九鼎。
这反映了()A. 宗法制度的瓦解B. 分封制度的崩溃C. 等级制度的颠覆D. 礼乐制度的破坏6.秦统一后,秦始皇下令铸造传国玉玺,正面刻有“受命于大,既寿永昌”八个字,被视为国之重器。
自秦以后,在帝王中不断传承和争夺。
在帝王眼中,玉玺的价值主要在于()A. 证明皇位正统B. 体现皇权独尊C. 保证皇位世袭D. 震慑割据篡权7.假如有一名秦朝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整理大臣奏章外,还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山西省长治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扫描版)
山西省长治市第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试题(扫描版)
高一年级历史(岳)答案(一)
(一)1-5: C A D B C 6-10:A A C D A 11-15:D B B C D 16-20:A C D A D 21-25:B C B A B 26—30:B B D D C
31题(1)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2
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审批。
2
(2)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4
作者看法: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的失败。
4
(3)唐朝的中书省是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4
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2
(4)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2
作用是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2
反映了明清时期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1
32题⑴措施:①唐朝采取三省的分工和以品级较低的官员任三省长官的办法。
②北宋采取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使和三司使以分割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③明太祖则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使用权其直接对皇帝负责。
9
⑵方式:分割和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4
结果:使相权和皇权合一,逐步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4。
山西省汾阳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
汾阳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5小题,共70.0分)1.“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周人采取A. 王位继承制B. 宗法制C. 分封制D. 礼乐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王位世袭制是国家王位由一个家族世代承袭的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A;宗法制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B;礼乐制是周代维护封建制度而建立起的文化制度,不符合题意,排除C;材料“周人……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结合所学,为巩固对新统治区域的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故选C。
2.下表反映出西周社会的本质特征是A. 贵族生活腐化B. 血缘色彩浓厚C. 音乐发展迅速D. 社会等级森严【答案】D【解析】注意题干设问的限定词“本质特征”,据材料信息,不同的身份,使用乐器和乐舞的规模不同,透过现象看社会的本质特征是社会等级森严,D项正确。
题干反映社会等级森严,与贵族生活腐化不符,排除A项;题干反映社会等级森严,与血缘色彩浓厚不符,B项可排除;C项音乐发展迅速与题干反映社会等级森严无关,排除。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D。
3.汉语中“父子”“婆媳”“君臣”“将士”“男女”“父母”“夫妻”等,这些称谓的组成尽管都是并列关系,但是不能把其顺序颠倒,比如“君臣”不能说成“臣君”,“父母”也不能说成“母父”。
该现象体现的实质问题是A. 严格的尊卑贵贱宗法观念B. 汉语语法单一,缺乏变化C.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影响D. 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西周社会的宗法制对后世影响深远,各王朝的统治者对宗法制度加以改造,逐渐建立了由政权、族权、神权、夫权组成的封建宗法制。
宗法制讲究尊卑贵贱,所以“这些称谓的组成尽管都是并列关系,但是不能把其顺序颠倒”,故选A;材料的主旨不是探讨汉语语法问题,排除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根本目的为维护统治者的统治,和题意无关,排除C;男性占据社会主导地位只涉及问题的一个方面,且不符合题意,排除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9月)试题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一历史学者指出:“西周宗法制是一种以父系血缘为准绳的遗产继承法”。
这些“遗产”不包括( )A.王国统治权B.财富和爵位 C.指定继承人D.土地和人口2.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ɡuǐ),是目前所知西周最早的青铜器。
簋底部铸有铭文,大意为:武王在甲子日早晨出兵伐商,经占卜和观星象,果然很快攻克商都。
七日后战争结束,武王赐金(即铜)给一个名叫“利”的官员,为他的先祖铸造这尊青铜簋,以作纪念。
该文物的出土,一定程度上说明( )A.武王伐纣有确切史实依据 B.周代青铜器主要用于赏赐军功C.西周具有浓厚的神权色彩 D.周王赏赐礼器以强化宗法制度3.王国维说:“盖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
”材料反映的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封建等级秩序森严 B.中央集权尚未形成C.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D.政治与血缘相结合4.在商代,巫总管一切“神事”,所有的“民事”又都要涂上“神事”的色彩。
这表明( ) A.政权与神权结合紧密 B.权力尚未高度集中C.民本色彩较为浓厚 D.宗法制度雏形初具5.《晚清七十年》载:“四千年来我民族之社会政治形态之发展,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这次转型( )A.摧毁了宗法观念B.发展了分封制度C.确立了专制政体D.创立了科举制度6.《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
”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 ( )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B.确定了后世2 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分封子弟的制度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7.据《晋中兴书》载:王恬,字元愉,为御史中丞。
……大司马桓温屯中堂,夜吹警角。
恬奏劾大不敬,请治罪。
明日温见奏事,叹曰:“此儿乃敢弹我,真可畏也!”这说明王恬所任职务()A.是副丞相B.具有监察的职能C.职责是负责奏章草拟D.职责是负责下达诏令8.隋文帝杨坚确立了三省六部制以后,又对地方机构进行了改革,将州、郡、县三级改并为州、县二级,克服了南北朝时期“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的弊端。
其主要目的在于( )A.节省中央的财政支出B.提高中央的行政效率C.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打击地方豪强势力9.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
“统合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A.维护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B.加强了中央集权C.把读书、考试与做官联系起来 D.提高了官员素质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任何一个制度之创立,必然有其外在的需要,必然有其内在的用意。
”据此分析,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内在的用意”主要是( )A.通过强干弱枝加强中央集权B.适应时代变化,与时俱进C.通过分化事权强化君主专制D.继承前代制度,适当创新11.南宋初,有个叫做王继先的御医,因为治好了高宗之病,高宗想封他为“武功大夫”,旨下,被给事中富直柔封驳,因为这种破例的人事任命不合宋代的“伎术官法”。
最后高宗不得不“屈意从之”。
材料表明( )A.宋代机构重叠效率低下 B.宋代君权受到机制性约束C.宋代相权对皇权构成威胁 D.高宗是遵法守纪的明君12.宋仁宗说:“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
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
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
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
”材料中的现象产生的主要作用是 ( )A.降低决策失误以维护统治 B.提高言官地位以加强集权C.通过权力制衡以巩固皇权 D.通过行政分工以提高效率13.“品”是我国古代官吏的级别,分一到九品。
在隋唐时期六部最高长官是正三品,到了明代提升为正二品。
直接原因是因为明代( )A.官员晋升相对容易 B.中枢机构设置调整C.科举选拔趋向严格 D.中央集权不断强化14.汉武帝于公元前106年在全国分设冀、幽、并、徐、梁、青、荆等十三州,每州设刺史一人。
刺史每年八月巡视所部郡国,以“六条问事”考察郡县长官,内容有:“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两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
通行货赂,割损正今”“二千石子弟恃怙荣势,请托所监”。
这主要反映了( )A.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完善 B.王国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C.皇帝加强对基层百姓控制 D.中央集权受到地方的严重威胁15.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朝廷规定:自王以下满、汉文武大臣,都不准到军机处找军机大臣谈话,“违者重处不赦”。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防止军机泄露B.维护君主权威C.提高行政效率D.减少决策失误16.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办理军机事务;乾隆中,内阁大学士的某些职权,移归军机处掌理,大学士事权渐轻;乾隆以后,“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
从演变情况来看,军机处( )A.日益成为掣肘皇权的有力机构B.在权力结构上未发生实质变化C.最终与内阁共同组成权力中枢D.逐渐成为皇帝制衡权力的利器17.《后汉书·袁闳传》中记载:“(闳)服阙(即母死服丧),累征聘举召,皆不应。
”针对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时实行的是察举制 B.当时士人厌倦官场C.袁闳因“孝”被屡次举召 D.察举制无法选拔出优秀人才1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渐渐地,这些考试开始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赢得欧洲人尊敬和羡慕的、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
”在此,作者意在强调该制度( )A.扩大了官员来源 B.提升了官员文化素养C.加强了中央集权 D.推动了中国走向世界19.下列说法与朱元璋有关的是( )A.废除了丞相制度 B.创立军机处以加强君权C.开创内阁制以辅助丞相 D.结束科举制以促进民主2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称:“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
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
”下列史实可以为此观点的成立提供依据的是( ) A.秦朝推行郡县制 B.汉武帝颁布推恩令C.北宋文官任知州 D.明朝废除丞相制度21.大明永乐帝在位期间,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最终形成。
下列有关其形成的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明太祖朱元璋正式设立内阁 B.张居正是朱元璋的内阁首辅大臣C.明成祖朱棣时内阁属于虚职 D.朱元璋时的殿阁大学士品秩较低22.“铁券”(下图),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
这种现象( )①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②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③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④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23.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达到了顶峰。
是因为它( ) A.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 D.提高了大臣的地位与权限24.关于明朝内阁和清朝军机处所享有的权力,正确的描述是( )①明朝内阁有专门的衙署,可指挥六部等行政机构②明朝内阁大学士可以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③清朝军机大臣负责承旨拟写,相当于皇帝的秘书④清朝军机大臣可参与军国大计等机要政务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25.在中国古代,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而在政府班子以外设立非正式的机构,下列属于这类机构的是( )①宋代设立枢密院②元代设立中书省③明成祖设立内阁④雍正帝设立军机处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④26.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
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思想控制C.防止诸侯割据 D.加强中央集权27.唐中宗曾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直接封拜官职,但因心怯,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被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唐代( )A.中书省和门下省形同虚设 B.丞相权力得到空前强化C.三省制对皇权有一定约束 D.严格执行集体决策机制28.宋真宗写手诏立宠爱的刘氏为贵妃,派人送给宰相李沆颁布,李沆看后,居然当着使者的面,用烛火将诏书烧了,并让其回话说:李沆认为不可。
真宗只得收回成命。
这说明宋代( )A.君弱臣强权臣擅权 B.中央集权制度削弱C.官员文化素养较高 D.相权仍能制衡皇权29.《后汉书·袁闳传》中记载:“(闳)服阙(即母死服丧),累征聘举召,皆不应。
”针对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时实行的是察举制 B.当时士人厌倦官场C.袁闳因“孝”被屡次举召 D.察举制无法选拔出优秀人才30.张居正为明代内阁首辅,权倾一时,但在处理与内朝宦官冯保的关系方面仍是对冯曲意奉承,先后送礼达数百万两白银。
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当时( )A.内阁已经掌握国家决策大权 B.六部是内阁的下属机构C.君主利用宦官加强封建专制 D.内阁首辅相当于政府的宰相31.《起居注》是由职业史官记录皇帝言行的档案。
汉时,不允许皇帝观看《起居注》;唐朝开启了皇帝观看《起居注》的先例;到宋朝,皇帝观阅成了惯例;清康熙帝甚至以“记注官泄密”为由,停止编纂《起居注》。
《起居注》的历史变迁最能说明( ) A.皇帝越来越轻视文化修养 B.《起居注》的史料价值越来越小C.皇帝越来越关注自身形象 D.君主专制呈现出不断强化的趋势32.观察下图,从根本上反映了( )A.完善中央集权 B.强化君主专制C.提高行政效率 D.弥合君相矛盾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 第33题16分,第34题16分,第35题20分,共52分)3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6分)材料一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
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
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
——《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材料二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
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
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