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阅读与鉴赏:艺术手法(表达技巧)教案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1 抒情手法表达技巧: 2 描写手法3 修辞手法4 篇章结构一、抒情手法(一)、直接抒情/直抒胸臆(二)、间接抒情:1 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2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3 托物言志托物寓理4 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鉴今借古抒怀怀古伤今5 用典抒情二、描写手法1、衬托:正衬 / 烘托反衬2、反衬:以动衬静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3、虚实结合 / 联想和想象4、对比5、白描6、细节描写7、直接描写与侧面描写(如:以对方写自己)8、侧面描写:如视觉、触觉、听觉、嗅觉9、侧面虚写 / 曲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写景手法:衬托渲染层次安排运用修辞联想想象色彩搭配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结合近景远景动静结合明暗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乐景写哀哀景写乐三、修辞手法01、比兴02、比喻03、拟人04、对偶05、对比06、用典07、双关:谐音双关08、夸张09、叠字10、互文11、反问设问12、反语四、篇章结构1 首句标目2 卒章显志3 首尾呼应4 总分结合5 伏笔照应6 铺垫过渡设题方法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 XX这一手法的?解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解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这种手法怎样地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例一:早行陈与义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1、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答: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二)。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步骤三)。
例二:除夜(高适)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诗歌鉴赏 表现手法 教案
诗歌的表达技巧往往表现在三大方面: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
一、表达方式常见的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
其中抒情表现得尤其突出,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
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忆江南》中诗人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
《如梦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
借景抒情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情。
一、对比——反衬:杨花(唐)吴融不斗秾华不占红,自飞晴野雪蒙蒙。
百花长恨风吹落,惟有杨花独爱风。
【参考答案】作者用“百花长恨风吹落”反衬“杨花独爱风”,托物言志,表现对自由的追求。
二、烘托——渲染别董大(唐)高适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参考答案】诗歌前两句用“黄云”“千里”“白日”昏暗、大雁南飞、北风劲吹、大雪纷下的情景,极力渲染送别时天气的恶劣,更能反衬出作者激励友人的一腔豪迈之情。
三、动静结合(动静相衬):冬柳(唐)陆龟蒙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参考答案】诗的前两句,写冬柳的环境和形态,是静景;后两句,写枯枝断落、寒鸥惊飞,是动景。
让人仿佛感受到冬天早晨江边的寒洌、冷清。
四、虚实相生(虚实相衬、虚实对比):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教学目标】1、熟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基本题型和特点。
2、熟知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等相关概念。
2、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用“自我诊疗法”有效提高答题技巧。
3、规范答题思维,掌握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解读考情,典例解析,随堂诊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2、讲练结合法:例题解析,随堂巩固练习,随讲随练,随错随改,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8题(6分)得分情况:全市均分为3.08分,此题得0分的比例为1.72%,1分的为2.90%,2分的为21.86 %,3分的为39.80 %,满分的仅占0.89%。
三分及以下的占了66.28%!三、知识回顾1、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知识框架四、真题体验1、考向一——表达方式(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3分)(1)【审清题干】(解读核心信息)题干信息我的解读分析颔联明确答题区域,紧扣颔联分析说明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明确答题方向(表达技巧),“哪些”说明至少应该有两种分值3分一种修辞手法1.5分,且要明确答出是何种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2)【审读文本】(确定答题要点)落日鸟边下: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日落”“鸟飞”皆是动景。
诗歌艺术手法教案
诗歌艺术手法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掌握常见的诗歌艺术手法,如比喻、象征、对偶等;3. 通过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4. 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使其能够运用诗歌艺术手法进行创作。
二、教学内容:1. 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2. 常见的诗歌艺术手法:比喻、象征、对偶等;3. 诗歌中的艺术手法分析;4. 创作诗歌并运用诗歌艺术手法。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提问:“你们对诗歌有什么了解?什么是诗歌的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导他们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二)讲授诗歌艺术手法(15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板书,向学生详细介绍常见的诗歌艺术手法,如比喻、象征、对偶、排比等,并配以具体的例子进行解释和说明。
(三)分析诗歌中的艺术手法(25分钟)教师选择几首经典的诗歌,通过分析其中的艺术手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的含义和创作技巧。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引导他们思考和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加深对艺术手法的理解。
(四)创作诗歌并运用诗歌艺术手法(30分钟)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创作一首诗歌,并且要运用诗歌艺术手法,比如使用比喻、排比等。
学生可以在课后提交作品,或在下节课上进行分享。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通过学生的回答问题和发表观点,了解他们对诗歌和诗歌艺术手法的理解程度。
2.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的诗歌创作作品,评价他们对诗歌艺术手法的运用和理解情况。
五、教学拓展:1. 学生可以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其他诗歌艺术手法,如暗示、夸张、反语等;2. 学生可以进行诗歌鉴赏,分析经典诗歌中的艺术手法;3. 学生可以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组织诗歌创作活动,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创造力。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及学案
表达技巧(学案)一、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比、对偶、比兴、用典、双关、互文等。
比喻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化虚为实、把抽象事物具体形象化的艺术效果。
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兰溪棹歌(戴叔伦)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拟人它使得描绘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新晴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
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借代“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夸张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对比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方式。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 (杜甫《登高》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
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与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与感染力。
()用事——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与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写。
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分析表达技巧教案 新课标 人教版 教案
高考语文诗词鉴赏分析表达技巧教案分析表达技巧型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表达技巧)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解答分析:表达技巧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分修辞手法、抒情手法、表现手法三大类。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一、修辞手法(一)拟人作用:1、描绘形象2、色彩鲜艳3、表意丰富1、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问:下片“拣尽寒枝不肯栖”采用的是____的修辞方法和____的表现手法,表面上写的是__________,但实际上却写出了作者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答案:拟人;虚实结合(或类比);孤鸿不愿选择高枝栖息,宁愿忍受寂寞和寒冷;用孤鸿自比,表现了自己遭到贬官后内心的孤苦和清高。
2、阅读李白的《独坐敬亭山》回答问题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问:诗的后两句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答案:后两句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
“两”、“相”二字把人和山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两字更突出了诗人对山的喜爱。
3、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书湖阴先生壁二首(选一)[王安石]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①送青来。
【注】①排闼:闯进门来。
闼,小门。
问:“两山排闼送青来”一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结合全诗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答案:该句使用了拟人的手法。
(1分)写开门见“山”,“两山”似迫不及待地把苍翠的山色“送”进门来。
(点明拟人具体内容,1分)化静为动,化无情为有情,赋予山以灵性,生动地写出了田园风光的盎然生机。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教案标题: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表达技巧,有效地表达对诗歌的鉴赏和理解。
3. 学生能够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2.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诗歌鉴赏的经典作品或课本上的相关诗歌。
2. 音频设备或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的作品展示区。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音频或多媒体设备播放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诗歌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诗歌有什么特点?探究:1. 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押韵、节奏、意象等。
2. 分析一首经典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和独特之处。
3. 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表达技巧,如朗读、演唱、背诵等,表达对诗歌的鉴赏和理解。
4. 分组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鼓励他们进行互动和交流。
拓展:1. 分发一些经典诗歌的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可以是仿写或原创,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提供一些诗歌鉴赏的网站或资源,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检查学生对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2. 鼓励学生继续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并提供一些练习和作品展示的机会。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达情况。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反馈,评价他们对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3.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供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教学延伸:1. 在其他相关课程中,引入更多的诗歌鉴赏内容和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学素养。
2.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文学活动,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习目标:储备知识,明确内涵,掌握术语学习过程:一、完成图表,构建知识网络记叙描写表达方式说明议论抒情表达技巧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行文结构:二、易混术语辨析1、表达技巧、(艺术)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和写法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借助语言文字,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来创造生动、鲜明、具体的艺术形象,从而达到特殊艺术效果的手段和方法。
表现手法又称艺术手法、表现方法,是指诗词在整体或局部上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使之具有感染读者和审美效果的具体的手段和方法。
它主要针对诗词局部效果而言的。
表达方式又称表达方法,是作者根据客观规律和表情达意的需要而采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主要着力于诗词整体语言运用形式。
诗词中常采用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很容易把它跟“表现手法”混淆,二者区别在于:表达方式主要是从语言表达角度来说的,它与体裁特征有关;而表现手法主要是从表达效果来说的,它与诗词的题材和构思密切相关。
一般而言,在具体的诗词中,表达方式相对单一,而表现手法往往是灵活多样的。
修辞手法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的手段和方法,主要是针对具体句子而言的。
运用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都能增加诗词的表达效果,但前者着眼于微观,是修饰句子的;后者是着眼于宏观,是突出整体地的表达效果。
在一首诗词中,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有时也没有绝对的界限,譬如比喻、对比、反复等,若只限于句子的修饰,则称之为修辞手法,若全文都运用这些手法,则称之为艺术表现手法。
2、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对某种景象或客观事物有所感悟时,便把思想、情感寄托在具体景物描写中,并通过具体的“象”(景或物)来表达情感的抒情方式。
这种抒情手法在古诗词中是运用最广泛、最常见的,也常用于借景抒情诗中。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采用比喻或象征的手法,通过描绘特定景物来表明心迹或人生态度或对人生的感悟的一种抒情方式。
这种抒情方式不仅在诗词中也在散文中运用得最广泛,它貌似咏物,实则言志,物我难辨,融为一体。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辨析诗歌中常考的表达技巧,能规范灵活答题;过程与方法: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诗歌鉴赏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模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几种常考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1.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明了直接。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①借景抒情:将情感寄托与景中,抒情委婉。
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②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借物来表达志向或情感。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2.描写方法:动静结合:动静互相结合,构成情趣。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正侧结合: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二)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反衬: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虚实结合:柳永《雨霖铃》用典: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修辞手法比喻: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化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拟人:描绘形象生动,使描写对象富有情感。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借代:形象突出,具体鲜明。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双关:意在言外,含蓄蕴藉。
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获奖教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获奖教案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获奖教案王洪梅近11 6鉴赏文学作品表达技巧,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分析诗歌的表现方法及表达作用诗歌的表达技巧: 1: 修辞手法2: 表达方式3:表现手法一、表达技巧知识列举:1、常见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对偶、比拟、双关排比、对比、反问等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夸张)⑴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反问)⑵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对比、借代)⑶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对偶〕⑷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⑸春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运用了拟人手法,使穿树飞花的春雪具有灵性,给全诗增添了浪漫主义色彩〕⑹竹枝词刘禹锡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常修常见辞格表达效果⑴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⑵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⑶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⑷双关: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生动活泼,含蓄曲折地表达微妙的神态和情思.⑸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⑹排比:增强语势,强化感情.⑺对比:使事物特征鲜明突出,表达强烈的感情。
2、表达方式①描写:正面—侧面,实写—虚写,动景—静景,近景—远景,声色结合,明暗对比,白描〔粗笔勾勒〕与工笔〔精雕细刻〕。
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用“蝉噪〞“鸟鸣〞-动景,写山林的“幽静〞;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中明月珠。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
少年见罗敷,脱帽著头。
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写罗敷的服饰美;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望庐山瀑布》前三句写眼前所见,是实写;第四句“疑是银河落九天〞,以银河来比喻庐山瀑布,为虚写。
高考复习教案:诗歌鉴赏之艺术手法
高考复习诗歌鉴赏----- 艺术手法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艺术手法题的设题方法。
2.学习诗歌艺术手法题的一般解题步骤。
3.规范解答艺术手法类的诗歌鉴赏题。
艺术手法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抒情方式的选用,也包括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一、设问方式1、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表现手法)2、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怎样的效果?3、这首诗用了什么表现手法(修辞手法)?4、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XX这一手法的?二、答题步骤:①点手法:点出运用的技巧(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技巧),即回答是什么。
②释运用:阐释这种表达技巧是如何运用的(结合具诗句),即回答为什么。
③析作用:对塑造形象、营造意境的作用、或诗歌传达出的情感,即回答怎么样。
三、典例示范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啬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
①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点手法)②上片描绘了眼前赤壁雄浑壮阔的景,下阙描写此时“早生华发”的自己,皆为实写;下片回忆了三国周瑜指挥赤壁之战的情景为虚写。
(释运用)③虚实结合表达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无奈和伤感。
(析作用)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着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请从描写手法的角度赏析本诗的妙处。
①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
(点手法)②前两句诗人描写冬至驿站中“影伴身”的自己,此为实写;后两句想象家人夜深时分围坐灯前,谈论“远行”的自己,此为虚写。
(释运用)③虚实结合表达作者羁旅漂泊的愁苦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教案
高考复习古代诗歌艺术手法的鉴赏教案讲课教师木井中学于廷利教学目标:明确动静结合,虚实结合两种艺术手法,及其表达作用能规范的鉴赏该种手法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练习法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内容及过程:一、直接进入课题——释题(出示幻灯片,了解基础知识)艺术手法概说艺术手法是诗歌中用来提高表达效果的各种方法的总称。
目前《考试大纲》和《教学大纲》中均没有统一的概念和范围的界定。
常见艺术手法分类二、“动静结合”手法讲析(一)展示幻灯片2,明确概念这是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形成形象在意境中的和谐统一的手法。
动静结合中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
因此,动静结合的写景手法,多与衬托密切关联。
动静是指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构成某种情趣.(二)联系旧知,拓展新知回忆几个我们熟知的诗句……如“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描写出一幅雄浑开阔的景象,令人称道.如“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蝉噪”“鸟鸣”写动景,“林静”“山幽”写静景,以声衬静,更见其静。
(三)、实例讲析: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问题:请从动静的角度鉴赏颔联和颈联。
第二联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月光透过松枝斑驳满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写山间清泉淙淙流淌。
动静融为一体,构成一幅清幽可爱的风景画。
第三联是写人,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反衬),把山间生活的情趣与活力艺术的表现出来。
(四)试着总结一下答题方法先分析动与静在诗句中的具体体现,一般结合词语分析。
然后分析动静各自所写的内容分析动静结合在写景中的关系及其作用图示:三、虚实结合(虚实相生)(一)明确概念“实”是指客观存在的实象、事实、实境。
“虚”是指知觉中看不见、摸不着的虚幻世界和梦境等。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一、课题名称(学习任务名称)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授课时间月日—月日课时(或上课用时分钟)课时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2.能力目标:初步掌握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类题型的答题方向。
3.素质目标:根据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4.思政目标:感知古代诗手法的运用,与诗人产生共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方法重点:了解诗歌的表达技巧。
难点:初步掌握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类题型的答题方向。
四、教学策略(方法)与学法设计讲练结合;诱导启发五、教学准备1.备课,熟悉教材内容,整理考点。
六、教学过程设计课前:1.课前预习《优化设计—诗歌表达技巧》,认识诗歌表达技巧的常见手法。
课中教学环节与时间分配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导入学习:(约3分钟)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古人给我们留下来许多优秀的诗词,是我们的文化瑰宝。
在古诗词中,作者描写了运用了许多技巧手法,使得诗歌生动、有底蕴,我们在鉴赏诗歌时,要懂得掌握诗人运用的手法技巧,这样才能更好理解诗歌。
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诗歌的表达技巧”。
大家回忆一下,我们熟悉的手法有哪些?引导学生和老师一起回顾引导学生探讨诗歌的表达技巧和手法二、第一课时:内容精讲(37分钟)总体把握:明确诗歌技巧手法的几种形式: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方式一、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重点从从描写和抒情讲解(一)描写手法——分类1. 按内容分①人物描写②景物描写2. 按角度分①上下结合②远近结合③动静结合④声色结合⑤俯仰结合⑥点面结合⑦正侧⑧虚实3. 按参与感官分①视觉②听觉③味觉④嗅觉⑤触觉任意两种或多种结合具体形式:1. ①上下②远近③动静④声色⑤俯仰结合6.点面结合7.正面与侧面描写8.虚与实9.多感官参与:①视觉②听觉③味觉④嗅觉⑤触觉古诗举例:略(二)抒情手法——分类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情抒情、托物言志、用典抒情1.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2016-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学案(002)高年级班学生姓名: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课题:表达技巧讲解课型:复习课单元课时:第1课时学案评价等级:【学习目标】了解各种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学习任务】一、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表达方式是作者根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
记叙文多采用叙述、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议论文多采用议论的表达方式,说明文多采用说明的表达方式。
当然,记叙文里也可以使用少量议论或说明,议论文里同样也可以使用少量的叙述、描写或说明,说明文里也可以有叙述或描写。
至于杂文、游记、随笔等更细的分类文体,表达方式则更加灵活。
总之,表达方式的使用,一切服从文体和表现主题的需要。
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巧。
这种画法,不用色彩的烘染,只用黑线勾描物象。
在文学创作上,白描指不加渲染、烘托,不用华丽辞藻,而以最经济、最省俭的笔墨,勾勒出鲜明生动的形象。
其特点是:抓住被描写对象的主要特征,寥寥几笔,形神逼肖。
二、修辞手法是针对具体的句子而言的。
简单地说,凡是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和艺术美感,从而促进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的某种方法或手段,都可称为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的种类很多,内容博杂。
但从多年来高考语文考试大纲的要求看,常见的需要学生掌握的修辞手法(修辞格)共有八种: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自问自答)和反问。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设问、反问、顶真、起兴等。
三、表现手法也可称为表现方法,它不同于修辞手法主要着眼于对句子的修饰,而是着眼于使文章的整体或部分产生效果。
凡是能使文章整体或部分产生鲜明强烈的印象,达到感染读者的艺术效果的手段或方法,都可视为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的分析是一种很泛的题目,答题时要注意完整地理解题目的答题要求,要简洁准确地答题,对有些题目如欣赏写作技巧的题,应结合上下文语境、文章题材与体裁风格等来准确把握,选取其中最主要的一种回答即可,不必面面俱到,如小说塑造人物的种种手法,如散文抒发情感的种种手法等,尽量抓到得分点。
表现手法主要分为三大类: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先言他物引起所咏之物);烘托、渲染、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景哀情;象征、用典、化用、联想和想象、寓庄于谐、衬托、对比、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心理刻画、寓庄于谐、虚实相生、动静结合、正面侧面等等。
四、区别和联系: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是一对容易混淆的概念。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都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表现手法是增强文章的整体或某一部分的表达效果,是从宏观角度表现文章的;而修辞手法主要是增强文章中句子的表达效果,是从微观角度表现文章的。
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的界限也不是绝对的。
比如,反复是一种修辞手法,这是公认的,但它如果间隔使用,对文章的整体表达效果就非常明显,也可视为表现手法;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有时也可以是一种表现手法;等等。
总之,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当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产生了一种整体的效果,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或是某种修辞手法在文章中反复使用后产生了整体的表现力,那么这种修辞手法也可视为表现手法。
五、另外,还有结构手法,如开门见山、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伏笔照应、铺垫悬念、承上启下、首尾照应、顺叙、倒叙、插叙等。
龙华中英文实验学校2016-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语文学案(003)高年级班学生姓名:时间:年月日第周星期课题:表达技巧讲解课型:练习课单元课时:第2课时学案评价等级:【学习目标】熟练掌握表达技巧【学习任务】在阅读教学中,许多同学分不清“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 与“表现手法”这三个概念,经常张冠李戴,将其混为一谈,进而影响自己正确地答题。
它们虽然都属于表达技巧,却有明显的区别:1.修辞手法⑴、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化抽象为形象的作用。
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诗歌巧妙地把抽象的“愁”比做滚滚东去的江水,写出了愁绪的多与绵长。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刘过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
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
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问: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⑵、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
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①借用人(或物)的标志、特征去代替人(或物)的名称例析1: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简析:“朱门”指代居住在骊山宫的显贵之家,反衬宫门之外的凄惨景况。
②借用事物具有代表性的部分去代替事物的整体例析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例析2:樯橹灰飞烟灭——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③以客观存在的具体事物去代替概括抽象的事物例析1:①举酒欲饮无管弦。
——白居易《琵琶行》例析2: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⑶、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李白的作品中表现极为突出,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危楼高百尺”等。
例析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
问: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简析: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像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⑷、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例析: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春行即兴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请具体说明。
简析:这首诗的第三、四句修辞方法是对偶,“芳树”对“春山”,“花”对“鸟”,“自落”对“空啼”。
⑸、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用。
例析:阅读下面两首诗,根据提示,完成赏析。
咏白海棠(薛宝钗)珍熏芳姿昼掩门,自携手瓮灌苔盆。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采露砌魂。
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
欲偿白帝凭清洁,不语婷婷日又昏。
咏白海棠(林黛玉)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据人民文学出版杜1996年12月第2版《红楼梦》第三十七回)简析:咏物诗讲究形神兼备。
以上两诗,颔联都着眼于白海棠之“白”,但绘形写神各有不同。
“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魂”一联,前句以洗尽胭脂,极言其自然本色之美,后句以晶莹剔透的冰雪,喻其冰消玉洁之魂。
倒装句式的运用,显得新颖别致:“洗”“招’二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传达出白海棠的情韵神态;而“秋阶”“露砌”的映衬,更是意味深长。
诗人含蓄地表现了白海棠朴素淡雅、清洁自励的品性。
问:鉴赏“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简析:“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一联,前句以梨花之白,形容白海棠的“白”,较之“洗出”句,更侧重于表现“白”的鲜艳洁净,后句再以梅花之魂赋予了白海棠孤高傲世的精神;“偷来”“借得”,巧用了拟人手法;而“偷来”一词,贬词褒用,想象新颖,灵巧别致。
⑹、设问和反问:设问是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例析1:“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简析: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例析2:王安石的《题乌江亭》:“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简析: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必然。
表达方式、修辞手法与表现手法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经常接触到的概念,不可回避,我们必须在具体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认真体会,才能真正将它们区分开来,并娴熟地运用。
示例:1.试分析下面这首诗的表现手法及作用。
白梅(王冕)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答:本诗所用的表现手法及作用如下:⑴衬托,以冰雪林衬托梅花的坚毅耐寒;⑵对比,与混芳尘的桃花对比,显示梅的高洁守志;⑶托物言志(象征),借梅花的形象表达作者的理想追求。
2.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问题:青玉案·元夕(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注释】①青玉案:词牌名。
②花千树:形容灯火之多,如千树繁花齐开。
③宝马雕车:指观灯的贵族豪门的华丽车马。
④凤箫:《神仙传》载,秦穆公之女弄玉,善吹箫作凤鸣声,引来了凤。
故称箫为凤箫。
⑤玉壶:比喻月亮。
⑥蛾儿雪柳:元宵节妇女头上戴的装饰物。
⑦阑珊:零落。
问:全词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答:主要运用了反衬(或衬托、烘托)的表现手法,以元夜的繁华热闹反衬“那人”的孤独寂寞,表达了作者不趋流俗,甘于寂寞,保持志士操守的高洁品性。
这首词着力用反衬法。
上片渲染元宵节灯火辉煌,车水马龙,一片繁华热闹景象;下片开头,又描绘观灯女子的盛装艳服,笑语欢快的情景。
这一切都不是本篇要写的主要对象,而只是陪衬。
最后点出“灯火阑珊处”的“那人”,一位忧愁、孤独、自甘寂寞者,才是作品的主角。
前面热闹非凡的场景,是衬托灯火阑珊处的冷落;那笑语欢快的一群观灯者,是衬托“那人”的寂寞孤独。
但是,作者描写这样一位孤独者,用意何在?梁启超在《艺蘅馆词选》中评论说:“自怜幽独,伤心人自有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