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学设计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教案定稿)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表达方式(教案定稿)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时能从表达方式的角度思考2 、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3、通过练习,能规范表述描写手法及具体分析其表达效果学习重点: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学习难点:通过诵读,抓关键词句,准确判断诗歌的描写手法并结合诗句简析及表达效果一、课堂热身说说下列诗句运用了哪种艺术技巧1.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
(借代)2.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夸张、衬托)3.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对比)4.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反衬)5.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借喻)6.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双关)7.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用典)8.澄江如练,碧峰孤拥。
(化用)9.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视听结合)10.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托物言志)11.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以声衬静、动静结合)12.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叠词)13.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意象组合)14.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虚实结合)古人说,作诗无外乎情景二端,那么,诗歌中的情是怎样抒发的,景又是怎样写的,必须采用适当的方法和技巧,这样才能使诗歌鲜明生动,从而感染读者。
为实现这种目标,而采取的这种方法和技巧,其实就是艺术技巧。
二、知识积累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修辞方法: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互文等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托、渲染、用典、化用、联想、想象、象征、叠词等篇章结构:开门见山、卒章显志、以小见大、铺垫、过渡、照应、抑扬、层层深入、重章叠唱等抒情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2.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即事抒怀描写:1.意象组合2.动静结合3.虚实结合4.正侧结合5.点面结合6.以乐景写哀情7.白描(粗笔勾勒)和细描(工笔)三、当堂演练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代诗歌表达技巧教案第一章: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1.1 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抒情为主的文学体裁,通过韵律、节奏、形象等手段,凝练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1.2 诗歌的特点:1.2.1 语言精炼:诗歌的语言经过精心挑选,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
1.2.2 情感真挚:诗歌是作者情感的抒发,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2.3 想象丰富:诗歌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出独特的意境。
1.2.4 形式多样:诗歌有各种形式,如绝句、律诗、词、赋等。
第二章:古代诗歌的分类与历史背景2.2 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脉络,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诗歌特点和代表人物。
第三章:诗歌的表达技巧3.1 意象:意象是诗歌的基本组成单位,通过具体的事物描绘出抽象的意境。
3.2 比喻:比喻是通过比较两个不同的事物,突出其中一个特点。
3.3 象征:象征是用具体的事物表示抽象的概念或思想。
3.4 拟人:拟人是将非人类的事物赋予人的特征,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3.5 借代:借代是用一个与所要表达的事物有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第四章:诗歌的鉴赏方法4.1 了解诗歌的背景:研究诗歌的历史背景、作者生平、创作动机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诗歌。
4.2 把握诗歌的主题:通过诗歌的形象、情感、思想等方面,提炼出诗歌的主题。
4.3 分析诗歌的结构:分析诗歌的起承转合,了解诗歌的组织结构和艺术构思。
4.4 品味诗歌的语言:关注诗歌的语言美,体会诗歌的韵律、节奏、对仗等技巧。
第五章:诗歌鉴赏实践5.1 选取一首古代诗歌,分析其表达技巧。
5.2 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鉴赏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六章:意象与意境的解读6.1 意象的构成:分析诗歌中意象的选取、组合和创造,理解意象在诗歌中的作用。
6.2 意境的营造:探讨诗人如何通过意象的叠加、空间的拓展和情感的渲染来营造意境。
6.3 案例分析:以具体诗歌为例,解读其意象与意境的关系,体会诗歌的美感。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学案
④细节描写:必须抓住细小的动作、细小的情节,来展现人物的形象、心理。
例如:张籍《秋思》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பைடு நூலகம்开封。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一句,既是一个心理的细节描写,又是一个行动的细节描写。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作者是通过问答、责问、慨叹绿肥红瘦,将怜花伤春之情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是间接抒情,而不是直抒胸臆。
⑴借景抒情:
诗人把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景物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再如:李白《梦游天姥呤留别》的中心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作者在叙事描写的基础上,以火山喷发般的激情,大声疾呼,抒发了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2、间接抒情: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或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含蓄。(借助于景、物、人、事来传情达意,含蓄、委婉、蕴藉。)
又如: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其中“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处细节描写。
⑤动静结合(有声与无声):
在动静结合的描写过程中往往采用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衬动、以静写动(以有声写无声,以无声写有声)的写法。例如: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例如:
石灰吟
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学案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指出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
2、能分析古诗词中常用的表现手法的表达效果。
3、能根据题目要求,用通顺的语言,规范答题。
二、考点解析诗歌的表达技巧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从高考命题情况看,一切用以提高诗歌表达效果的方法都在考查之列。
“表达技巧”是诗人塑造形象、创设意境、表达情感、阐述观点所采用的各种手法。
“表达技巧”是广义综合概念,它有时与“艺术特色”“表达特色”“艺术技巧(手法)”等概念是同义词。
一般来说“表达技巧”分为四个理解层面,分别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结构特点(艺术构思)。
三、自主学习1、表达技巧分类:2、常见修辞格表达效果比喻、比拟: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
增强了感染力。
比喻用在议论中使深奥道理浅显化,易于理解接受。
借代:以小见大,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如:烽火连三月的“烽火”代指战争,孤帆远影碧空尽的“帆”代船。
夸张: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顶真:具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
如: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木兰辞》;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长恨歌》用典:使语言精炼,内容丰富,表达委婉含蓄,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互文:诗句精炼,意蕴仍在。
如:烟笼寒水月笼沙。
《泊秦淮》;主人下马客在船。
《琵琶行》3、提醒:在古诗鉴赏中,命题者往往将“表达技巧、写作特色、写作技法、艺术特色、表现手法、手法”等几种称谓综合使用,实则大同小异。
答题要看清楚,不要被迷惑。
四、提问方式1、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2、对某个诗句的表达技巧,略加分析。
3、这种乐趣是怎样表现的?4、本诗运用衬托对比和虚实相生的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5、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6、这首诗是怎样融情于景的?请作简要赏析。
7、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教案:古代诗歌鉴赏·鉴赏表达技巧一、表达技巧简介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多种多样,难以穷尽。
概括起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运用表达方式的技巧在现代作品中,基本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
在古代诗歌中主要有描写、抒情两类。
描写,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之别。
在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这两句主要是运用正面描写,表现其高峻奇伟之势;“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则是用侧面描写烘托天姥山的高峻奇伟。
换个角度,有实写、虚写之说。
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
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是直接抒情;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也是直接抒情;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也算是直接抒情。
而姜夔《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却是间接抒情,它同柳永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一样,都是借景抒情。
2.运用表现手法的技巧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兴手法,如《孔雀东南飞》的“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象征手法,如李白《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有对比、烘托、反衬、托物言志、拟人化等等,不一而足。
例1:绝句二首(其二)杜甫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
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
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一团团燃烧着的旺火,多么灿烂。
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
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水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
看来诗人是运用了多种技巧来描写这幅令人赏心悦目的风景画。
然而诗人的旨意不在此,而在后面两句:“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今春”之景不可谓不美,但“看又过”包含着时光流逝,归期遥遥,远春景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
(完整版)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鉴赏古诗的表达技巧【教学目标】1、熟悉鉴赏古诗表达技巧的基本题型和特点。
2、熟知命题规律和答题技巧,提高答题能力。
3、能够根据题目要求,选择正确的表达技巧鉴赏诗歌。
【教学重难点】1、熟练掌握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艺术构思等相关概念。
2、熟练掌握解题思路,用“自我诊疗法”有效提高答题技巧。
3、规范答题思维,掌握答题步骤。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解读考情,典例解析,随堂诊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贯彻新课改“自主、合作、探究”的教育理念。
)2、讲练结合法:例题解析,随堂巩固练习,随讲随练,随错随改,及时巩固教学成果。
(发挥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
)8题(6分)得分情况:全市均分为3.08分,此题得0分的比例为1.72%,1分的为2.90%,2分的为21.86 %,3分的为39.80 %,满分的仅占0.89%。
三分及以下的占了66.28%!三、知识回顾1、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
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2、知识框架四、真题体验1、考向一——表达方式(2016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8分)登裴秀才迪小台【唐】王维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选自《全唐诗》)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达技巧。
(3分)(1)【审清题干】(解读核心信息)题干信息我的解读分析颔联明确答题区域,紧扣颔联分析说明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明确答题方向(表达技巧),“哪些”说明至少应该有两种分值3分一种修辞手法1.5分,且要明确答出是何种修辞手法并结合诗句分析(2)【审读文本】(确定答题要点)落日鸟边下: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日落”“鸟飞”皆是动景。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公开课-教案第一章:诗歌鉴赏导言1.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与技巧1.2 教学内容诗歌的定义与分类诗歌的语言特点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1.3 教学方法讲授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二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一——比喻与象征2.1 教学目标理解比喻与象征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比喻与象征进行诗歌创作2.2 教学内容比喻的种类与作用象征的含义与运用比喻与象征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2.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三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二——拟人与托物言志3.1 教学目标理解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进行诗歌创作3.2 教学内容拟人的手法与效果托物言志的技巧与运用拟人与托物言志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3.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四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三——对比与排比4.1 教学目标理解对比与排比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对比与排比进行诗歌创作4.2 教学内容对比的运用与效果排比的种类与特点对比与排比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4.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五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四——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5.1 教学目标理解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进行诗歌创作5.2 教学内容寓情于景的手法与效果借景抒情的技巧与运用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5.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六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五——叙事与抒情6.1 教学目标理解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结合方式学会在诗歌中运用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手法6.2 教学内容叙事与抒情的相互关系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技巧与运用叙事与抒情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6.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七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六——用典与引用7.1 教学目标理解用典与引用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用典与引用进行诗歌创作7.2 教学内容用典的种类与作用引用的手法与运用用典与引用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7.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7.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八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七——叠词与反复8.1 教学目标理解叠词与反复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叠词与反复进行诗歌创作叠词的运用与效果反复的手法与特点叠词与反复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8.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8.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九章:诗歌的表达技巧之八——节奏与韵律9.1 教学目标理解节奏与韵律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节奏与韵律进行诗歌创作9.2 教学内容节奏的种类与运用韵律的特点与效果节奏与韵律在诗歌中的案例分析9.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9.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章:诗歌鉴赏的综合实践10.1 教学目标综合运用所学的诗歌表达技巧进行鉴赏与创作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创作水平10.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实践方法诗歌创作的步骤与技巧诗歌鉴赏与创作的案例分析10.3 教学方法指导与实践创作与分享讨论与点评10.4 教学评估创作练习作品展示与点评第十一章:诗歌鉴赏的语境分析11.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语境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语境分析进行诗歌鉴赏11.2 教学内容诗歌语境的种类与特点语境分析的方法与技巧语境分析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1.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二章:诗歌鉴赏的风格与流派12.1 教学目标了解诗歌风格与流派的基本概念学会区分不同风格与流派的诗歌12.2 教学内容诗歌风格的种类与特点诗歌流派的形成与发展常见诗歌风格与流派的案例分析12.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三章:诗歌鉴赏的主题与情感13.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主题与情感的关系学会分析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表达13.2 教学内容诗歌主题的种类与内涵诗歌情感的体现与解读诗歌主题与情感分析的案例分析13.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四章:诗歌鉴赏的修辞手法14.1 教学目标理解诗歌修辞手法的概念与作用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鉴赏14.2 教学内容常见诗歌修辞手法的种类与特点修辞手法的运用与效果修辞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应用案例14.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第十五章: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15.1 教学目标学会从多个角度进行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与批评水平15.2 教学内容诗歌鉴赏的评价标准与方法诗歌鉴赏的要点与技巧诗歌鉴赏综合评价的案例分析15.3 教学方法讲解与示范分析与讨论实践与练习1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练习与点评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1. 诗歌的基本概念与特点2. 诗歌的表达技巧与艺术特色3. 比喻与象征的运用4. 拟人与托物言志的手法5. 对比与排比的效果6. 寓情于景与借景抒情的结合7. 叙事与抒情的融合8. 用典与引用的应用9. 叠词与反复的运用10. 节奏与韵律的把握11. 诗歌语境的分析12. 诗歌风格与流派的识别13. 诗歌主题与情感的解读14. 诗歌修辞手法的运用15.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难点:1. 诗歌表达技巧的深入理解和运用2. 诗歌语境、风格、主题、修辞手法的综合分析3. 诗歌鉴赏的综合评价,包括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和批评希望这份教案能够帮助您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提升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创作水平。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最详细最实用)精品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设题方式:(1)诗词中运用了那些表达技巧(表现手法)?⑵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答题步骤:1.指出运用的表现手法;2.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运用;3.运用该手法的作用。
谨记:表达效果是为内容、结构服务的。
1、为形象服务。
写出形象的特点,使他(她它)生动逼真、形象可感、形神兼备。
2、为意境服务。
能营造出确定的意境,从而传达出作者的思想、精神境界。
3、为主题服务。
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词中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服务的,要围绕表情作用来答题。
表达技巧的种类: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建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实行的特殊的方式。
它的含义特别广泛,简洁说包括各种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结构技巧的运用。
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与结构技巧,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第一类、表达方式:亦可称为表达方法,是作者依据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须要而运用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属于文章的整体的语言运用形式。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叙述、描写、抒情、争论和说明(诗歌中没有“说明”这一种)。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验或事情的发生、发展、改变过程。
一般用于叙事诗的表达,以中学课本中《琵琶行》和《孔雀东南飞》为代表,而律诗和绝句当中也有出现,如: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务、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如:《孔雀东南飞》中对刘兰芝的描写:“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
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
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
”其中白描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
争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看法。
例如:秦观的《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柳永的《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抒情:表达作者剧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虚与实》教学案例
具体说,诗歌中的“虚”
三类:
1. 神仙鬼怪世界梦境。 诗人 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这
就叫虚象显实境。
《梦游姥吟留别》仙境是一个虚象。诗云:
“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n虎鼓瑟兮 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者用瑰丽的诗句写
了神仙世界的吉祥与美丽,反衬了 实世界的凶
险和丑恶,表达了诗人 实世界的憎恶。
120 !教学案$ I
《高考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虚与实》教学案例
◎严红冬
一、 案例背景
这是一堂高考诗歌复习课,虚实结合的景物描
写方法一直是学生答题中比较模糊的概念,有时因
不会运用而造成不得分T本课试从景物描写的方 式入手,切入虚实结合的概念,希望能给学生一个
比较明晰的理解,进而正确使用诗歌表达技巧中
的“虚实结合”的鉴赏术语T 二、 教学目标
的
然是景的描写是虚实的问题Y
() 从“虚实”关 的
两首诗,并分析
一下这种关系对 主题的作用Y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2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2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2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2
实
师 同学能说说
》 诗中的虚景
和实景分别是
鉴赏语 学
T :虚实结合高考诗词鉴赏术语在诗歌
中的运用T 四、 教学过程
( 知识点PPT展示)
(一) 入 知 达技巧一
: 手法 达
方式
手法
达方式主是描写
,
描写方式诗歌中用的是对景物的描写,
明
结合 正
虚实结
合
诗歌鉴赏时,
这的
:结合诗的 ,分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学会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其表达效果;(3)能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古代诗歌,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2)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理解其表达效果;(3)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热爱和欣赏能力;(2)培养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3)引导学生感受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美感,提升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与理解;(2)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运用修辞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2. 教学难点:(1)修辞手法的灵活运用;(2)创作中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
1. 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2)引导学生关注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2. 课堂讲解:(1)讲解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2)举例分析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和表达效果;(3)引导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在诗歌创作中的重要性。
3. 实践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找出课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例子;(2)每组选取一个例子,分析其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3)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运用所学修辞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和提问回答;2. 实践活动:评价学生在讨论和创作中的修辞手法运用情况和表达效果;3.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中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资源1. 古代诗歌文本;2. 相关修辞手法的参考资料;3. 写作纸张和文具;4. 投影仪和投影屏幕。
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2. 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分析具体诗歌案例,让学生直观地感知修辞手法的运用;3.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合作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能力;4. 创作实践法:学生通过诗歌创作,将所学修辞手法应用于实际写作中。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教案
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之抒情方式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诗歌抒情方式的种类及特点。
2. 培养学生分析和欣赏诗歌抒情技巧的能力。
3. 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感知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诗歌抒情方式的分类: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2. 直接抒情的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的方式: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怀古伤今。
3. 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抒情方式及技巧。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掌握诗歌抒情方式的分类及特点。
2. 难点:分析和欣赏诗歌中的抒情技巧。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抒情方式的分类及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抒情方式及技巧。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首诗歌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2. 新课导入:讲解诗歌抒情方式的分类及特点。
3. 案例分析:分析具体诗歌中的抒情方式及技巧。
4. 课堂互动: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理解,进行互动讨论。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诗歌抒情技巧的了解。
六、课后作业1. 选取一首诗歌,分析其抒情方式及技巧。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诗歌抒情方式的理解和感悟。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诗歌抒情方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分析和欣赏诗歌抒情技巧的能力。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互动讨论的情况。
八、教学资源1. 诗歌文本:选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进行教学。
2. 相关资料:关于诗歌抒情方式的学术论文、书籍等。
3. 多媒体设备:用于展示诗歌文本和相关资料。
九、教学时间1课时(45分钟)十、教学预案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在互动讨论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3. 对于课堂上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解答和引导,确保教学目标的实现。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1. 第六章:直接抒情的技巧与案例分析讲解直抒胸臆的方式及其在诗歌中的运用。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教案标题: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生能够运用适当的表达技巧,有效地表达对诗歌的鉴赏和理解。
3. 学生能够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了解诗歌的基本特点和表现形式。
2.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 诗歌鉴赏的经典作品或课本上的相关诗歌。
2. 音频设备或多媒体设备。
3. 学生的作品展示区。
教学过程:引入:1. 利用音频或多媒体设备播放一首优美的诗歌,引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对诗歌有什么了解?你们觉得诗歌有什么特点?探究:1. 介绍诗歌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如押韵、节奏、意象等。
2. 分析一首经典诗歌的结构和表达方式,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美和独特之处。
3. 指导学生运用适当的表达技巧,如朗读、演唱、背诵等,表达对诗歌的鉴赏和理解。
4. 分组让学生互相展示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鼓励他们进行互动和交流。
拓展:1. 分发一些经典诗歌的文本,让学生自主阅读和欣赏,然后写下自己的感受和理解。
2. 鼓励学生创作自己的诗歌作品,可以是仿写或原创,展示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3. 提供一些诗歌鉴赏的网站或资源,让学生在课余时间继续深入学习和欣赏。
总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检查学生对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2. 鼓励学生继续培养对诗歌的欣赏能力,并提供一些练习和作品展示的机会。
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达情况。
2. 收集学生的作品和反馈,评价他们对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的掌握情况。
3.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提供个别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进一步提高。
教学延伸:1. 在其他相关课程中,引入更多的诗歌鉴赏内容和活动,拓宽学生的文学素养。
2. 组织学生参加诗歌朗诵比赛或文学活动,提供更多展示和交流的机会。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案
古代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学目的:①引导学生建构古代诗歌鉴赏的表达技巧知识体系。
②培养并增强学生针对性作答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典例分析,引导学生完善表达技巧知识体系的建构。
教学难点:增强学生针对性作答的能力。
教学用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高考命题透视1.命题特点:①古代诗歌鉴赏在具体内容上,侧重对语言、形象、表达技巧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考查。
对表达技巧的考查是古代诗词鉴赏题中命题的重点之一。
②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在高考题中往往综合考查,很少单独命题。
2.备考建议:完善知识结构,加强技巧训练。
3.答题建议:读懂诗词,立足文本;读懂题干,有的放矢。
二、典例分析1、高考真题演练【2017年浙江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8分)采地黄者(白居易)麦死春不雨,禾损秋早霜。
岁晏无口食,田中采地黄①。
采之将何用?持以易糇粮。
凌晨荷插②去,薄暮不盈筐。
携来朱门家,卖与白面郎。
与君啖肥马,可使照地光。
愿易马残粟,救此苦饥肠!【注】①地黄:玄参科植物名,其根可入药。
②插:通“锸”。
铁锹。
思考:这首诗的叙述与对比手法特色鲜明,试作赏析。
(6分)2、归纳答题思路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这类题目的答题思路如下:第一步:明手法指明运用了哪一种手法。
第二步: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该手法在诗文中如何运用。
第三步:析效果指出该手法有何效果,传达出怎样的感情。
3、习题解析本题题干要求答出“叙述与对比”手法的特色。
解答时,对“叙述手法”可以从叙述角度、叙述顺序、叙述特点等角度分析,首先指出诗歌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角度、叙述顺序,有什么样的叙述特点,然后分别指出其表达效果。
(出示参考答案)对“对比手法”的分析则要先通读全诗,找出诗中用到对比手法的具体内容,逐一列出,然后再分析运用对比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突出了怎样的主题,有什么表达效果。
(出示参考答案)4、出示完整版参考答案,研读答案叙述:①以采地黄者的口吻叙述,虽无一字怨语,读来却愈觉辛酸。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
【教案】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之《修辞手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识别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
3. 提高学生分析和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
2. 古代诗歌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及其运用。
3. 修辞手法的分析和欣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修辞手法的定义、分类和作用;古代诗歌中常见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
2. 教学难点: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欣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修辞手法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3.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修辞手法。
4. 实践法:让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举例介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修辞手法的分类,如比喻、拟人、夸张等。
3. 案例分析: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静夜思》中的比喻和拟人。
4. 互动讨论:引导学生识别和分析修辞手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批判性思维。
5. 实践环节:让学生尝试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创作,提高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互动环节的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在实践环节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创意和效果。
七、课后作业1. 阅读一首古代诗歌,识别并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
2. 尝试创作一首诗歌,运用至少三种修辞手法。
八、教学资源1. 古代诗歌文本:提供不同朝代和风格的诗歌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修辞手法的解析和案例分析。
3. 创作工具:提供纸笔或电子设备供学生创作。
九、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修辞手法的概念和分类。
2. 第二课时:分析古代诗歌中的修辞手法案例。
3. 第三课时:互动讨论和创作实践。
十、教学反思1. 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程度如何?2. 教学方法和内容的安排是否适合学生的学习需求?3. 如何在今后的教学中改进和优化教学策略?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补充和说明: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强调学生对修辞手法的识别和分析能力的重要性,以便他们在阅读和欣赏古代诗歌时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创作意图。
诗歌鉴赏表达技巧复习专题之对比与衬托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对比与衬托的定义及区别。
2. 培养学生运用对比与衬托表达技巧分析诗歌的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诗歌情感和意境的感悟。
二、教学内容:1. 对比与衬托的定义及区别。
2. 对比与衬托的表达效果。
3. 对比与衬托在诗歌中的应用实例。
三、教学重点:1. 对比与衬托的定义及区别。
2. 对比与衬托的表达效果。
3. 对比与衬托在诗歌中的应用实例。
四、教学难点:1. 对比与衬托的运用时机与方法。
2. 对比与衬托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举例让学生初步感受对比与衬托的表达效果。
2. 讲解:详细讲解对比与衬托的定义、区别及表达效果。
3. 分析:分析对比与衬托在诗歌中的应用实例,引导学生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4. 实践:让学生分组讨论,选取一首诗歌,运用对比与衬托的表达技巧进行分析。
5. 展示:各小组向全班展示分析结果,讨论对比与衬托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6. 总结:总结对比与衬托的表达效果,强调其在诗歌鉴赏中的重要性。
7. 作业:布置一道运用对比与衬托表达技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对比与衬托的定义、区别及表达效果的理解程度。
2. 学生运用对比与衬托分析诗歌的能力。
3. 学生对诗歌情感和意境的感悟。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诗歌为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对比与衬托的表达技巧。
2. 运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分析和评价诗歌的能力。
3. 采用练习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诗歌材料,包括经典诗歌和现代诗歌。
2. 制作PPT,展示诗歌案例和分析结果。
3. 准备练习题,检验学生对对比与衬托表达技巧的掌握。
八、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展示一首具有对比与衬托手法的诗歌,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对比与衬托的定义、区别和表达效果。
3. 分析:分析案例诗歌中对比与衬托手法的运用,引导学生理解其在诗歌中的作用。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
高三复习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案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辨析诗歌中常考的表达技巧,能规范灵活答题;过程与方法:掌握诗歌鉴赏的方法与技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诗歌鉴赏中获得美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难点:诗歌表达技巧题的答题模式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几种常考表达技巧(一)表达方式:1.抒情手法(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抒情明了直接。
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2)间接抒情:包括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
①借景抒情:将情感寄托与景中,抒情委婉。
一般情况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或哀景写乐情的写法。
如: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②托物言志:一般是咏物诗,借物来表达志向或情感。
如: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虞世南《蝉》)2.描写方法:动静结合:动静互相结合,构成情趣。
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正侧结合:使描写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如: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二)表现手法衬托:正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反衬: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王维《鸟鸣涧》)虚实结合:柳永《雨霖铃》用典: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三)修辞手法比喻: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化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
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拟人:描绘形象生动,使描写对象富有情感。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借代:形象突出,具体鲜明。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李清照《如梦令》)双关:意在言外,含蓄蕴藉。
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从表达技巧角度鉴赏诗歌》课程思政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学生自学“区分五组容易混淆的表达技巧(借代
与借喻,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衬托与对比,借古讽今
与用典抒情,渲染、烘托与衬托)”,教师巡回检查学
生自学情况并做适时指导;2.教师针对学生感到难解的 教学过程
“衬托与对比,借古讽今与用典抒情,渲染、烘托与衬
托”三组易混表达技巧,举出学生容易理解的实际例子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相关知识,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 述
针对问题进行强化训练,进而总结、归纳出有效地解题
技巧与方法,显得尤为重要。这样,才能让学生在丰富
的语言实践中,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
握相关知识的特点及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的能力,进而
形成语文学科的相关核心素养。
达技巧;
3.掌握从表达技巧的角度鉴赏古诗。
1.学生借助教辅资料了解古诗常见表达技巧,勾画
重点、难点;
学生学习能
2.教师针对学生难以理解的表达技巧和容易混淆
力分析 的表达技巧进行点拨、讲析;
3.教律,归纳出适用于自己的方法技巧。
教学策略选 择与设计
1.学生自学与教师点拨相结合; 2.有针对性地训练与精讲相结合; 3.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
进行分析讲解;3.学生完成相关练习,借此检验学生掌
握此知识点的程度。
分析表达技巧是近年来高考古诗阅读的一个常考
点。学生最为头痛的是:掌握不了各种表达技巧,对于
几组容易混淆的表达技巧更是无法分清。而解答这一类
题的关键是,不仅要能精准判断出所使用的表达技巧,
更要能结合具体诗句进行精准分析。针对这样的情况, 课例研究综
高中语文教学课例《从表达技巧角度鉴赏诗歌》教学设计及 总结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指出下面这首诗所用的表达方式。
西塞山怀古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叙事)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帆出石头。(叙事)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议论)
从今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抒情)
2.判断正误
赋得暮雨送李曹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如闲适,愉悦,乐观,郁闷,烦恼,凄苦等,2分)
六、布置作业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按要求答题。(6分)
绝句漫兴九首(其三)杜甫
熟知茅斋绝低小,江上燕子故来频。
衔泥点污琴书内,更接飞虫来打人。
(注)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公元761年)请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这首诗作简要赏析。
明确: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参考答案1:这首诗景中含情(1分)。诗人从燕子落笔,细腻逼真地描写了它们频频飞入草堂书斋,“点污琴书”的活动。(1分)这些描写既凸现了燕子可爱之态,又生动传神地表现了燕子对草堂书斋的喜爱,以及对诗人的亲昵。(2分)全诗洋溢着浓厚的生活气息,给人自然、亲切之感,同时也透露出诗人草堂安定生活的喜悦和悠闲之情(2分)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明确:“三万里”“五千仞”“泪尽”都是夸张,把诗人对故国山河的热爱、对遗民的深切同情、对偏安江南不思进取的投降派的满腔愤怒表现得淋漓尽致。
(5)对比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明确:诗中前三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荒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得特别深切,蕴含了诗人世事变幻无常的深沉的历史思考。
三、知识点精析
表达技巧的分类(PPT)
1.表达方式
叙述
描写:细描白描
议论
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
说明
2.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双关、设问、反问、互文、通感、用典、对比、衬托等
3.表现手法
象征烘托渲染联想想象点面结合欲扬先抑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
4.行文结构
卒章显志;层层铺垫;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先景后情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诗中颔联最为著名,颈联也常为人称道,试从修辞方法上分析其妙处。
明确:颈联纯属虚写,用“偷眼”这一拟人化的动作和“断魂”的假设进一步衬托出梅的风情,表达了对梅花的喜爱之情,体现了诗人极丰富的想象力。
(4)夸张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参考答案2:这首诗借景抒情(1分)。诗人通过对燕子频频飞入草堂书斋扰人情景的生动描写(1分)。借燕子引出禽鸟也好像欺负人的感慨,(2分)表现出诗人远客孤居的诸多烦恼和心绪不宁的神情(2分)
八、板书设计
表达方式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修辞手法
表现手法
行为结构
教后记:
一首诗词艺术价值的高低,既在于“写什么”,更在于“怎么写”。因此,“语不惊人死不休”成了诗人的至高追求。作为高考诗歌鉴赏要求之一的“表达技巧”,就属于“怎样写”的范畴。纵观历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几乎总要涉及对表达技巧的考查。考生如果对这些表达技巧不熟悉、不了解,就会出现答题障碍。
(8)双关
竹枝词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暗指感情的“情”。运用谐音双关含蓄而又成功的表达了女子希望而又疑虑、欢喜而又担忧的微妙心理。
6.虚实结合
1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之景为虚
2景物为实,情感为虚
3形象为实,抽象为虚
4有限为实,无限为虚
塞上听吹笛 高适
5.常见修辞
(1)比喻
兰溪棹歌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
“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作用:比喻除使诗歌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的情态特征。
海门深不见,浦树含远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尾联将沾襟的别泪与散丝般的密雨交织起来,十分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送别之情,情与景色巧妙地结合起来。
这样分析是否恰当?
明确:不恰当。诗人在尾联爆发了自己的感情,一改含蓄,直抒胸臆,又用一个“比”把别泪和散丝交融在一起,使情与景妙合无缝。
如梦令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4.描写
描写的角度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视觉)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嗅觉)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听觉)
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味觉)
细节描写: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环境或者事件的某一局部,某一特征,某一细微之处的具体的深入的描写.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鉴赏古典诗词中修辞手法的重点不是辨识和判断,而是分析体会修辞的妙处,即分析表达效果,体会对其塑造形象、抒发情感、体会主旨的作用。如通感可以使色彩有温度,使声音有形象,冷暖有重量,气味有锋芒,从而创造出更加鲜明的形象,开拓出新颖的意境,抒发出独特的感受增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
设计亮点:
本教学设计着重于在具体的诗词鉴赏中掌握相关术语,学连结合。另外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和解答步骤的规范。
(6)用典
用事: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个人愿望等,属于借古抒怀或借古讽今。
如: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等,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
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学生总结答题方法:
鉴赏诗歌表现手法通常分四步走
1、明确说出表现手法是什么。
(如借景抒情,白描,工笔细描,拟人,动静结合等,给1分)
2、该种手法在诗歌中的体现。
(要求:结合关键词句描述,给1分)
3、分析该手法所达到的描写景物的效果。
(如燕子的活泼可爱,充满情趣,自然和谐等,2分)
4、指出诗中所蕴含的诗人情感。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明确: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让人在看似平常的描写中深味到作者浓浓的乡思。
(2)借代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思考:第二句诗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马策”和“刀环”都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前者指战马,后者指武器,合起来指代战争,一、二两句表达了对战争的怨恨之情。
(3)拟人
山园小梅北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明确: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写虚,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因为胡地没有梅花),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五、答题示例
早行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
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问: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明确:
这首诗主要用了反衬手法(步骤一)。
天未放亮,星斗纵横,分外明亮,(步骤二)
反衬夜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三)。
两处反衬都突出了诗人出行之早,表现了心中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情(步骤四)。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歌鉴赏试题,同学们最怕什么题型?最怕关于表现手法的考查,因为不少同学根本就不知道有哪些表现手法,面对这种题型,大脑当然会一片茫然。今天,我们就来系统地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二、常见提问方式PPT:
⑴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⑵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
⑶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如: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往日扬州繁华景象,是虚写。
(7)互文:
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秦时明月汉时关
——王昌龄《出塞》
主人下马客在船
——白居易《琵琶行》
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出对春光留恋和惋惜的伤感情绪。
这样分析是否恰当?
明确:不是直抒胸臆,而是以曲折婉转的笔法勾勒了生活中的一个细节,真实地反映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3.白描:本是国画的一种技法,纯用线条勾画,不用渲染烘托的写法。
田家
父耕田上原,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明确:全诗运用白描手法,寥寥数语勾勒了父子辛勤劳作、官家修筑粮仓的画面,表现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
二轮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教学设计
课题
诗歌鉴赏之表达技巧
课型
复习课
课 时
一课时
教具
多媒体
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