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背景下的中国经济与应对方略(二)

合集下载

全球货币战争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全球货币战争的挑战和应对策略

全球货币战争的挑战和应对策略在全球化的浪潮下,货币在世界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随着各国经济实力不断发展,全球货币战争愈发激烈。

在这场战争中,各国货币竞相贬值,争夺全球市场份额。

全球货币战争不仅带来了诸多挑战,也迫使各国寻找应对之策。

首先,全球货币战争的挑战在于货币贬值竞争带来的不稳定因素。

当一国货币贬值时,其出口产品价格相对更具竞争力,有利于增加出口,但对进口则会造成压力。

这种贬值竞争导致了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和紧张的经济关系,严重威胁到全球经济的稳定发展。

其次,全球货币战争挑战了货币体系的运作和经济政策的有效性。

各国为了保持竞争力不断地降低利率,推动量化宽松政策,导致大规模货币供应、通胀压力和金融泡沫的问题。

此外,货币战争还可能引发资本流动的不稳定,使金融市场波动加剧,甚至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

在面对全球货币战争的挑战时,各国应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

首先,各国应加强国际协调合作,推动建立更加稳定可持续的全球货币体系。

通过加强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货币政策、汇率管理以及金融合作方面的作用,确保各国货币政策的相互配合和协调,共同维护全球经济的稳定。

其次,各国应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注重宏观调控和结构性改革,提高国内经济竞争力。

加强产业升级、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降低制度性成本等措施,增强本国经济的自我驱动力,减少对外依赖。

此外,各国还应加强监管,防范金融风险。

强化金融监管,建立健全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通过加强跨境资本流动监管、完善金融市场的规则和机制,提高金融体系的稳定性,避免金融风险的积聚和传染。

最后,各国应加强多边贸易合作,推动全球经济的共同繁荣。

通过推动多边自由贸易协定、打破贸易壁垒、建立公平和透明的贸易规则,实现贸易便利化、市场开放化,促进全球产业链的互联互通,实现互利共赢。

全球货币战争的挑战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问题,各国必须认识到其严重性,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

只有通过加强协调合作、稳健的宏观经济政策、完善金融监管和加强贸易合作,才能共同应对全球货币战争带来的挑战,实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国在大国博弈背景下的经济对策

中国在大国博弈背景下的经济对策

中国在大国博弈背景下的经济对策随着全球大国博弈的不断加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对策备受关注。

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中国需要制定全面的经济对策,以保持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

本文将从外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探讨中国的经济对策。

一、背景分析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动荡不安,美国等大国通过贸易战、关税施压等手段,试图牵制中国的经济崛起。

全球化带来的贸易依存度高,经济联动性强,使得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增加,给中国经济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在这种大国博弈的背景下,中国需要制定合适的经济对策应对外部压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持续增长。

二、经济对策建议1. 提升内生增长动力中国需要加强对内生增长动力的培育,通过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等方式提高经济的内生增长能力。

加大对研发的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兴产业,提高经济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2. 拓展多元化贸易市场在外部大国博弈加剧的情况下,中国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合作,拓展多元化贸易市场,降低对单一市场的依赖,减少外部压力对经济带来的冲击。

积极推动自由贸易协定的签署,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3. 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中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需要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加大对服务业、高端制造业、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

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4. 加强金融风险防范面对外部不确定性增加的形势,中国需要加强金融风险防范,保持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安全。

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处置,完善金融体系改革,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市场秩序。

5. 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中国需要积极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吸引外资、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市场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提升经济整体竞争力。

6. 提高国际话语权在外部大国博弈中,提高自身的国际话语权显得至关重要。

货币战争与中国经济应对方略

货币战争与中国经济应对方略

另外需提醒一条,本篇关于“货币战争”的阐释,绝非鱼宋鸿兵先生之《货币战争》相类似内容。后者是历史的演义化,而本篇则是立足于现实提出的方略;若前者可归为《三国演义》一类,那本篇可归为“隆中对”一类(有人可能又觉得笔者狂妄了,这个比喻没什么特殊意思,别那么多联想,只是让大家好理解的归类方式。不同时代的东西,不具可比性。)。两者无好坏之分,却有本质区别。
这些其实都是西方庸俗经济学给出的结论,我们教科书、研究者基本上不加以分析就引用了(分析也分析不出来,都被洗脑了还分析什么?),所以所有教科书都是这么写的。笔者这里顺便就把这两个结论给推翻了,读了笔者文章,如果教经济学的教授再按西方那一套讲什么布林顿森林体系崩溃,直接可以用上面的内容反驳他(不过,这也有考试不让你及格的风险哦,呵呵!)。
但这种模式本身按照西方庸俗经济学就存在一个致命的逻辑矛盾。即美元是一国货币,一国货币要作为准世界货币并成为世界储备货币就就必须保持币值稳定,而一国货币会因为国家整体经济形势而出现币值不稳,理论上美国实体经济需要顺差来保持美元的坚挺。但由于美元是世界储备货币和世界贸易结算货币,世界又需要美国输出美元,输出美元的结果必然导致逆差。但逆差又会影响世界对美元的信心,大家就会抛售美元而换回黄金。所以,美国要输出美元造成逆差的情况下就必须保持强进出口,从而尽量维持收支平衡。
二、认为布林顿森林体系因黄金本位制的结束而崩溃的结论。布林顿森林体系最重要的规则不是黄金本位制,而是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三大体系下维持的美元本位制,三大体系维护下的美元本位制才是布林顿森林体系的根,黄金本位制是布林顿森林体系临时借用的一个介质,顶多算避免美国滥发货币的安全门。三大支柱稳稳的,安全门被拆了,怎么能说布林顿森林体系崩溃了?一座房子把门拆了房子就塌了?这种结论显然荒谬得可笑。美元还是准世界货币,三大组织仍然控制着世界经济的游戏规则制定,布林顿森林体系哪里崩溃了?这个结论根本就是一个天大的谎言。别人错着写有他们的政治目的,我们错着教可就太缺少点质疑和独立思考精神了。

世界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经济问题及对策

世界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经济问题及对策

世界经济危机下的中国经济问题及对策作者:谭玉琼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1年第22期摘要:本文分析了国际上外部环境和国内经济问题:国际上,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正处于金融危机后持久的、深刻的全球经济的调整阶段;国内,我国存在生产过剩和通货膨胀的问题。

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对策和思考。

关键词:世界经济危机;通货膨胀;预调微调;经济机遇中图分类号:F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11-0005-01一、世界经济危机和债务危机仍在蔓延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正处于金融危机后持久的、深刻的全球经济的调整阶段。

进入2011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复苏态势,但面临诸多复杂因素。

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不安,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引发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增大,近一段时期,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美国经济放缓明显,都为世界经济增长带来了新的不确定性。

主要发达经济体中,美国增长放缓十分明显,陷入主权债务危机的国家仅能勉强维持正增长,导致金融市场对其偿债能力产生质疑,其债务违约风险再度上升。

进入2011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出现了全面上涨,特别是油价出现了较大幅度地上涨,给各国都带来了一定的通胀压力。

与此同时,其他大宗商品价格也持续上涨,说明需求方面的因素可能起主要作用。

二、经济危机下的中国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世界经济危机和欧美的债务危机还在发展,我国经济状况也令人堪忧。

(一)部分商品生产过剩中国生产过剩主要体现在住宅建筑生产过剩上。

考察住宅建筑,因为住宅投资的增长,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占有特殊的地位。

自1981年至2010年,我国住宅建筑的竣工面积总计为34.67亿平方米,如果按13亿人口平均,人均约26.7平方米。

就是说20年来,我国仅竣工的新建住宅面积人均就达到26平方米多,加上原有的住宅面积,人均住宅面积更高。

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达到了31.6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面积为34.1%。

货币战对国际经济体系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货币战对国际经济体系的影响及应对措施

货币战对国际经济体系的影响及应对措施近年来,国际经济体系深受货币战的冲击。

货币战是指各国通过调整自身货币政策来获取竞争优势,从而在全球经济舞台上争夺利益的现象。

这种现象给国际经济体系带来了许多严峻挑战和深远影响。

本文将探讨货币战对国际经济体系的影响,并提出应对措施。

首先,货币战引发了经济不稳定。

各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常常采取大幅贬值本国货币的行动。

这种贬值导致全球贸易出现失衡,加剧了全球经济动荡。

此外,货币战还加剧了通胀压力。

当一国货币贬值后,进口商品价格上涨,通胀率上升。

这样,特别是那些依赖进口的国家,将不得不面临经济疲软和民生困扰。

其次,货币战也对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冲击。

由于货币战导致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它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为严重。

大国之间的货币战使得发展中国家的货币压力加大,经济增长受到限制。

同时,货币贬值还会进一步削弱发展中国家的出口竞争力,让其陷入更为困难的境地。

因此,改善国际经济体系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给予发展中国家更多的发展空间,是应对货币战的重要方向。

针对货币战带来的不利影响,应该采取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维护国际经济秩序稳定。

首先,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货币战的挑战。

通过制定共同的政策和规则,加强全球货币体系的监管,共同应对汇率波动和贸易失衡等问题。

其次,需要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通过加大援助力度,帮助发展中国家增加其对全球经济的影响力,缩小贫富差距,实现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发展。

此外,国际经济体系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完善。

例如,应该提倡多元化货币体系,减少对单一货币的依赖,降低全球经济受单一国家货币政策调整影响的风险。

同时,需要推动国际货币体系的创新,尝试引入更加公正和透明的金融机制,让国际经济体系更加稳定和可持续。

总之,货币战对国际经济体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给全球经济带来了许多问题和挑战。

为了应对这一现象,各国需要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挑战,同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推动国际经济体系的改革和完善。

金融危机后的国际经济秩序调整及中国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后的国际经济秩序调整及中国应对策略

金融危机后的国际经济秩序调整及中国应对策略近年来,随着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冲击不断加剧,国际经济秩序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调整。

在这个调整过程中,中国作为一个经济大国,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和使命。

中国需要寻找适应时代变革的发展模式,制定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调整国际经济秩序的背景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全球经济秩序受到冲击,传统的国际经济规则和制度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方面,西方国家在金融危机中暴露出的问题使得现有秩序无法满足全球经济发展的需要。

另一方面,新兴市场国家的崛起也要求国际经济秩序更加公正和包容。

二、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方向在调整国际经济秩序的过程中,需关注以下几个方面:1. 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金融危机后,各国对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态度有所变化。

新兴市场国家通过加强南南合作,形成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经济关系;同时,各国对全球贸易体系的治理提出更高要求,需要形成更加公正和透明的贸易规则。

2. 国际金融治理:金融危机暴露出国际金融机构治理不够民主和透明的问题。

必须加强国际金融机构的代表性和参与性,推动国际金融治理机制的改革,使其更好地反映全球经济的多样性和变化。

3. 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监管是防范金融危机的根本途径。

全球范围内需要建立更为严格和有效的金融监管制度,加强信息共享和合作,预防金融风险的扩散。

三、中国应对策略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秩序的调整,并提出了一系列应对策略:1. 推动改革开放:中国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促进国际经济秩序的更加公正和包容。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还将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国际经济规则制定,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2. 促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中国将继续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进程,并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贸易体系的构建。

中国将继续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经贸合作,推动南南合作进一步深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的市场准入和发展机遇。

3. 加强金融监管和对外合作:中国将进一步加强金融监管,完善金融风险防控机制,防范金融风险的传染和扩散。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及应对策略自2008年爆发次贷危机以来,全球经济一直处于较为动荡不安的状态。

各国金融市场、实体经济、就业形势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没有能够完全避免金融危机的冲击。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

然而,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各国需求下降,中国的出口受到了不小的压力。

特别是在2009年,中国的出口下降了16%,这对中国的对外贸易造成了很大的冲击。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出口商需要调整策略,寻找新的市场,拓展新的产品,降低成本,提高科技含量,比如通过自主研发、创新来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二、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影响毫无疑问,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市场的冲击是巨大的。

中国股市曾经在2007年末达到顶峰,但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股市一路下滑。

2008年年初,上证指数曾经达到6124.04点,而2008年底时只有1687.99点,下跌了72%左右。

这个断崖式的下跌对国内投资者造成了很大的财富损失,在一些重要机构和企业经营、融资等方面存在很大风险。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中国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加大对金融市场监管力度,提高股市透明度,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等。

此外,中国政府还加强了对银行、保险、证券等机构的监管和管理,促进银行间市场健康发展,完善货币政策等,这些措施都为中国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提供了基础。

三、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是显著的。

一方面,金融市场的动荡导致企业的融资难度增加,成本上涨,难以获得更多的资本支持。

另一方面,金融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衰退,需求下降,进口减少,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面临巨大压力。

因此,中国企业需要通过创新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降低成本,开拓新的市场。

此外,中国政府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实体经济的政策,例如取消小微企业的税收和行政费用,简化审批流程,鼓励企业加强研发合作等。

中国在大国博弈背景下的经济对策

中国在大国博弈背景下的经济对策

中国在大国博弈背景下的经济对策随着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快,各国之间的大国博弈显得愈发激烈。

在这个背景下,中国作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其经济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必须制定合理的经济对策,以应对来自各方的挑战。

本文将从内外因素的角度分析当前中国在大国博弈背景下的经济对策,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一、外部因素分析1. 美国的贸易战挑衅美国一直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采取贸易战挑衅的做法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美国不断加征关税,采取各种措施限制中国商品的出口,这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面临巨大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需要采取相应的经济对策应对美国的挑衅,尽可能减少对中国经济的不利影响。

2. 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全球贸易环境的变化也对中国经济形成挑战。

各国之间的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壁垒增加,国际市场竞争加剧,这使得中国面临更大的压力。

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调整自身的贸易结构,寻找新的贸易伙伴,积极参与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以维护自身的贸易利益。

1. 国内经济结构调整中国经济结构存在着诸多问题,如产业结构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足等。

这些问题使得中国在大国博弈中显得比较脆弱。

中国需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推动产业升级,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提高自身的经济竞争力。

2. 内需市场的发展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其内需市场巨大,但目前内需市场的潜力尚未被充分挖掘。

中国需要通过扩大内需、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措施,促进内需市场的发展,减少对外部市场的依赖,从而提高自身的经济稳定性。

1. 坚持开放战略中国在大国博弈中应当坚持对外开放的战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合作,加强与各国的经济联系与合作。

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维护自身在国际经济秩序中的话语权和利益,形成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国际经济环境。

2. 加强对外投资中国可以通过加强对外投资,拓宽中国企业的国际市场,通过跨国并购、设立海外分支机构等方式,提高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外部市场的控制力,从而减少外部因素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货币战争来临老百姓如何应对(二)

货币战争来临老百姓如何应对(二)

货币战争来临老百姓如何应对?----访融资策划专家朱耿洲博士(二)内容提要: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持续攀高,中国作为美国的最大的贸易伙伴首当其中遭到波及,一场新的“货币战争”可能来临。

中国众多外贸型企业及老百姓如何应对,以减少货币危机对普罗大众的危害?为此,《中国资本策划网》记者采访了朱耿洲博士(以下简称朱博士)新闻事实:1、2010年10月22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6.6561,再创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

从今年年初以来,人民币兑美元已经升值了2.19%,刚刚过去的9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上涨1.74%,创出汇改以来最大单月涨幅。

美元的不断贬值成为货币战争的导火线,本质上是美国将自己国内经济危机转嫁到全球,中国作为美国的最大的贸易伙伴首当其中遭到波及。

2、温家宝总理也说:中国许多出口企业利润率只有2%-3%,最高也只有5%。

如果按一些人的要求,人民币汇率升值20%-40%,中国出口企业将大量倒闭,工人将失业,农民工将返乡,社会很难稳定。

如果中国经济和社会出现问题,将会给世界带来灾难..3、从1994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到现在,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已升值55%,而一些主要货币都是贬值的。

记者:朱博士好。

请问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攀升对我国企业及老百姓真的影响有哪么大?朱博士:对于中国来讲,对美出口的利润的确就在2%-5%左右,非常有限和低廉,就象温总理所说的:如果人民币升值利润减低1%-2%,我国目前以出口拉动为主的经济体系就会遭到很大的冲击,最终的受害者还是中小企业和老百姓。

说穿了,现在出口企业及老百姓面对的其实就是一种更可怕的“货币战争”,所以务必要引起高度重视。

记者:看来危害很大,有没有什么有利因素呢?朱博士: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

汇率不断攀升虽然危害性大,但也有一些小小的有利因素,我们也要正确对待。

比方说: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价格和以进口原材料为主的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生产率和科技含量,提高质量,增强竞争力,彻底打破或消除我国外贸型企业长期以低廉劳动力及以低价格占领国际市场,让国外企业渔翁得利的诡异现象;还有利于减少国外资金对国内的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泡沫;也有利于降低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成本。

战争对经济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战争对经济的影响与应对策略

战争对经济的影响与应对策略战争是一种极其破坏性的行为,战争带来的影响往往超出了我们的想象。

当战争爆发时,它所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生命和财产的损失,还包括经济的影响。

在战争中,经济基础的损失远远大于其他方面的损失。

因此,针对战争所带来的经济问题,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

战争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战争会导致生产力的严重损失。

战争中,无论是双方还是多方,都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些都是有生产力的资源,然而战争却让这些资源被浪费。

其次,战争会带来财政压力。

战争所需的军费是非常高昂的,国家需要花费大量的财政资源来支撑战争。

同时,战争还会造成大量物资的浪费和损失,这些都是直接地财政负担。

接着,战争还可能导致货币的贬值和通货膨胀。

在战争中,国家需要大量的钞票来支持战争,然而增加了货币的发行量会使货币价值下降,同时也会对物价带来不可忽略的影响。

最后,战争还会妨碍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正常运转。

当战争爆发时,经济交流会受到限制,货物和资金的流动受到阻碍,这会对国际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不良的影响。

面对战争所带来的经济影响,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

首先,我们应该尽可能地降低战争对生产力的损失。

这要求我们在战争期间尽量控制战争范围和规模,避免过度的战争消耗。

其次,我们应当采取有效的财政政策来缓解财政压力。

在战争期间,国家需要增大财政投入,但是要控制投入的规模和范围,保证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

同时,还可以通过发行国债等方式筹集资金,来支持战争以及国家的经济建设。

第三,我们应该采取有效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

在战争期间,国家银行可以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加强货币流通管理等方式来控制通货膨胀。

最后,我们应该积极开展国际交流和合作来缓解战争对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通过友好交流以及国际合作,可以促进国际贸易的平衡发展,减少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综上所述,战争对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带来的损失是难以估量的。

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降低战争对经济的影响,最大限度地维护经济稳定和安全。

战争对货币政策框架与工具的调整与应对

战争对货币政策框架与工具的调整与应对

战争对货币政策框架与工具的调整与应对在经济学中,货币政策被视为调整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之一。

然而,当战争爆发时,它不仅对经济产生直接的影响,还会迫使政府和央行重新评估和调整货币政策的框架和工具。

本文将探讨战争对货币政策框架与工具的调整与应对。

一、战争对货币政策框架的调整1. 赤字支出与财政政策战争通常会导致政府增加赤字支出,以满足战争的需要。

这种增加赤字支出的情况下,货币政策框架往往会发生调整,以适应新的财政环境。

政府可能会采取货币融资方式来支付战争开支,这会对货币供应量和通胀产生影响。

央行可能需要放松货币政策以支持战争经济,为政府提供充足的资金。

2. 央行独立性的挑战战争期间,政府通常希望央行配合其政策需求。

这可能导致央行独立性受到挑战,央行可能需要更为紧密地与政府协调。

政府可能会要求央行采取特定的货币政策措施,例如降低利率,增加信贷供应等,以支持战争经济。

然而,央行应保持其独立性,坚持自己的货币政策决策,以确保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3. 通货膨胀与物价稳定战争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的风险增加。

政府在战争期间的赤字支出和货币融资等因素,可能会导致货币供应过量,进而引发通货膨胀。

央行需要针对通货膨胀风险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措施,以维护物价稳定。

例如,央行可以通过调整利率和货币信贷政策来控制通货膨胀,以防止通货膨胀对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二、战争对货币政策工具的调整与应对1. 利率政策战争爆发可能导致经济不稳定,需要央行通过调整利率政策来应对。

央行可以降低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投资活动,以应对战争带来的不确定性。

此外,央行还可以通过加大利率幅度的调整来应对通胀压力。

利率政策的调整旨在平衡战争对经济的冲击,保持经济的平稳运行。

2. 货币供应与信贷政策战争期间,政府可能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战争经济。

央行可以通过调整货币供应和信贷政策来满足政府的融资需求。

央行可以加大货币投放力度,同时松动信贷政策,以确保足够的资金流通。

中国在大国博弈背景下的经济对策

中国在大国博弈背景下的经济对策

中国在大国博弈背景下的经济对策
近年来,全球大国之间的角力增加,特别是针对中国的压力加大。

这给中国的经济发
展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中国需要采取一系列经济对策。

首先,中国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升级。

这包括通过扩大内需、推进产业升级、加强创新等措施,加强经济的自主性和韧性,降低中国对外部压力的依
赖。

其次,中国需要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公平、透明的市场环境,吸引更多外资和国际企
业投资和发展。

这将有助于提高中国的竞争力,并加强中国与国际经济的互联互通。

同时,中国也应该采取更加积极的措施,保护国内企业的合法权益,推动国际贸易和投资的均衡
发展。

第三,中国需要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加强与周边国家
和地区的经济合作。

这将有助于扩大中国的影响力,促进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和安全合作,
提高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话语权。

最后,中国需要采取更加积极的外交政策,加强与各国的合作,维护和增强中国的国
际地位和声誉。

通过加强和世界各国的沟通,提高互信和互相理解,推动建立更加和谐、
稳定、繁荣的世界。

总之,中国在大国博弈背景下,应该加强经济的自主性和韧性,加强市场环境建设和
国际合作,以实现中国经济稳步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中国在大国博弈背景下的经济对策

中国在大国博弈背景下的经济对策

中国在大国博弈背景下的经济对策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大国博弈的加剧,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必须制定适应大国博弈背景的经济对策。

以下是中国在大国博弈背景下可能采取的经济对策。

中国可以加强自身经济实力。

中国可以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提高经济效率和竞争力。

这包括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技术创新,提高劳动力素质和技能水平,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通过这些措施,中国可以增强自身经济的韧性,应对外部冲击并确保可持续发展。

中国可以促进经济多元化。

中国依靠出口经济的发展模式已经发生了改变,正在转向以内需为主导的发展模式。

中国可以进一步加大对消费的支持力度,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

中国还可以推动服务业的发展,提高服务业在国内经济中的比重,降低对制造业的依赖。

通过多元化经济结构,中国可以提高经济的抗风险能力,降低对外部经济波动的敏感性。

中国可以深化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合作。

中国可以加强与其他新兴经济体的合作,通过共同发展的机制,提升在国际经济格局中的话语权。

中国可以加强与发达国家的经济合作,推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通过与其他国家的合作,中国可以分享资源和市场,参与制定全球经济规则,增强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

第四,中国可以加强金融体系建设。

中国可以加强金融监管,提高金融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

中国可以推动金融创新,提高金融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通过建设健全的金融体系,中国可以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提高资金利用效率,并为实体经济提供更好的金融支持。

中国可以加强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中国可以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推动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民主化和包容性,使不同国家的利益更加平衡。

中国也可以加大对发展中国家的支持,提升发展中国家的话语权和参与度。

通过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中国可以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在大国博弈的背景下应采取一系列的经济对策,包括加强经济实力,促进经济多元化,深化经济合作,加强金融体系建设和加强国际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

战争与经济的货币政策协调

战争与经济的货币政策协调

战争与经济的货币政策协调战争无疑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极其破坏性的行为,它不仅带来大量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还对各个国家的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战争期间,特别是世界大战期间,各个国家为了支撑战争的开支,不得不采取一系列的货币政策措施来维持战争的进行。

本文将探讨战争与经济的货币政策协调的重要性,并分析其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1. 货币政策对战争的影响战争时期由于战争开支的增加,国家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来满足军事需求。

这就需要货币政策的调整,以确保国家有足够的资金来支付战争开支。

这可能导致以下几种情况的出现:1.1 通货膨胀在战争时期,国家往往会大量发行货币来满足资金需求,这将导致货币供应的过度增加,从而引发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会导致物价上涨,消费能力下降,进而影响人们的生活水平。

1.2 增加税收为了筹集战争资金,国家可能会增加税收。

这将对经济产生直接的负面影响,降低企业和个人的可支配收入,限制消费和投资活动,从而抑制经济增长。

1.3 资金短缺由于战争开支的巨大压力,国家往往会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

这将导致财政困难,无法满足国内各个领域的需求,例如教育、医疗等。

同时,国家也可能需要向其他国家借款来填补资金缺口,进一步加剧经济问题。

2. 战争与经济的货币政策协调的重要性由于战争对经济产生的巨大冲击,货币政策在战争期间的协调至关重要。

以下是货币政策协调的重要性所体现的几个方面:2.1 维持金融稳定战争期间,金融体系是整个经济运行的命脉。

货币政策的协调可以避免因战争开支导致的通货膨胀、资金短缺等金融风险,维持金融体系的稳定运行。

2.2 促进经济复苏战争对经济的冲击往往是巨大的,一旦战争结束,经济的复苏将成为重中之重。

货币政策的协调可以为经济复苏提供有力支持,通过降低利率、刺激投资等方式,加快经济恢复的步伐。

2.3 缓解社会矛盾战争期间,由于资源分配的不均衡及经济困难,社会矛盾往往加剧。

货币政策的协调可以通过有效的资源配置,缓解社会矛盾,提高民众的生活水平,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

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调整

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调整

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调整在战争时期,经济调整对于一个国家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战争爆发时,经济政策的调整是必不可少的,以适应大规模军事行动和资源短缺的情况。

本文将以战争时期的经济政策调整为主题,探讨其中的挑战和应对之策。

1. 战争背景下的经济压力战争往往是一场对经济的特殊考验,国家不得不面对军费开支的增加、资源短缺的窘迫以及市场动荡的困扰。

国家经济将受到严重的冲击,财政状况恶化,产业结构发生变化,就业状况恶化,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在战争期间,国家需要通过调整经济政策来应对这些挑战。

2. 战时经济政策的调整方向战时的经济政策调整通常会有以下几个方向。

首先,国家可能会调整财政政策,增加军事支出并削减非紧急项目的开支。

其次,货币政策可能会变得更加紧缩,以控制通货膨胀率。

进一步,国家可能会实施贸易政策调整,限制进口,并加大出口以增加外汇收入。

最后,国家可能会通过产业政策调整,加强军工和战略产业,以满足战争的需要。

这些政策调整将帮助国家平衡经济压力并保持战略优势。

3. 财政政策调整在战争时期,财政政策的调整是必要的。

国家需要增加对军队和军备的投入,同时控制非紧急项目的开支。

为了筹集足够的资金,国家可以通过增加税收、发行债券和削减非必要开支等手段来增加财政收入。

此外,国家还可以寻求其他国家的财政支持,以减轻经济压力并增加军事物资的供应。

4. 货币政策调整在战争时期,通货膨胀率的风险很高,货币政策的调整是必要的。

国家可能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措施,如提高利率、限制信贷等,以控制物价上涨速度。

这有助于维持经济稳定并保障人们的购买力。

同时,国家还可以通过发行政府债券来控制通货膨胀,吸收市场的过剩流动性。

5. 贸易政策调整在战争时期,国家通常会对贸易政策进行调整,以支持战争努力。

国家可能会限制进口,特别是对军事需求较大、国内无法满足的物资和技术。

此外,国家可以加大对外出口的力度,以增加外汇收入并加强国内产业的发展。

战争与货币政策的调整

战争与货币政策的调整

战争与货币政策的调整战争是一种冲突,常常引发巨大的破坏和不稳定。

在战争时期,无论是战争参与国还是中立国,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以适应战争带来的冲击。

其中,货币政策的调整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战争与货币政策的密切关系,并阐述调整货币政策的一些途径。

第一部分:战争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战争往往伴随着大规模的军费支出和经济动荡,这对货币市场和金融体系造成了直接的冲击。

战争期间,政府通常需要增加军费开支,这导致了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大量债务的积累。

此时,政府为了筹集资金,往往会主动或被迫增发货币,进一步推动了通货膨胀。

战争还会导致市场供求的紊乱。

由于资源的调配被战争所打乱,供应链断裂和生产能力下降,导致商品稀缺性增加,价格水平上升。

此外,战争还会破坏基础设施,加剧了经济的紧缩,使货币流通受到限制。

第二部分:货币政策的调整策略面对战争带来的冲击,政府需要及时采取相应的货币政策来缓解经济压力。

1. 货币紧缩政策在战争期间,通常会出现物价上涨和通货膨胀的风险。

此时,政府可以采取货币紧缩政策,通过提高利率、减少货币供应等手段来抑制通货膨胀。

这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保持财政和货币市场的稳定。

2. 货币宽松政策然而,有时政府需要采取货币宽松政策以刺激经济增长。

战争期间,军费开支和经济动荡会导致需求萎缩和经济活动减缓。

政府可以通过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等措施来刺激经济活动,促进复苏。

货币宽松政策有助于提高市场流动性,增加投资和消费。

3. 资本管制和外汇政策在战争期间,由于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和贸易的受限,政府可能需要实行资本管制和外汇管制措施。

这样可以有效控制货币流动性,防止资本外流,保护国内金融体系的稳定。

4. 货币贬值政策战争时期,国际贸易和外汇市场通常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

政府可能会利用货币贬值的政策以增加出口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

货币贬值可以使国内产品更具竞争力,并增加国内生产的利润。

第三部分:案例研究——两次世界大战两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战争,也是货币政策调整的一个重要案例。

战争下的货币政策调整

战争下的货币政策调整

战争下的货币政策调整战争是一场血腥而残酷的游戏,不仅夺走了人们的生命,也对经济体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在战争期间,各国的货币政策调整成为一项重要举措,以应对战争给经济带来的挑战。

一、战争对货币政策的冲击战争常常会导致国家的财政状况紧张,政府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军事行动,这往往会导致通货膨胀。

为了应对通货膨胀的压力,许多国家会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提高利率、收紧信贷政策,以控制通胀预期。

同时,战争还会给经济带来不确定性,市场预期会变得非常不稳定。

投资者和消费者的信心可能受到打击,导致投资和消费下降。

为了稳定市场和经济,一些国家会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投资和消费需求。

二、货币政策的调整方法在战争期间,货币政策的调整通常会选取以下几种方法:1. 利率调整:通过改变利率水平来影响资金供求关系,从而对经济产生影响。

在战争时期,由于政府支出增加,市场上的资金供应可能会紧张,政府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吸收过剩资金,减缓通胀压力。

相反,如果市场上资金供应不足,政府可以降低利率以刺激投资和消费。

2. 货币供应调整:战争期间,政府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持军事行动,因此会印制更多的货币。

然而,过多的货币供应会导致通货膨胀,政府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应来控制通胀预期。

此外,政府还可以通过减少货币供应来稳定汇率,防止货币贬值。

3. 财政政策配合: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相辅相成的。

在战争期间,政府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军事行动,因此需要通过调整税收和支出来满足资金需求。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可以更有效地应对战争带来的冲击。

三、各国的货币政策调整案例1.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国家采取了紧缩的货币政策来控制通胀。

英国央行提高了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以吸收过剩的资金。

同样,美国央行也采取了相似的举措,其目的是平抑由于战争引起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2. 在二战期间,许多国家为了应对战争而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

例如,英国央行在二战期间降低了利率,增加了货币供应,以刺激经济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货币战争背景下的中国经济与应对方略(二)——本轮经济危机和货币战争的世界大背景(2010-11-18 14:31:07) 转载占豪/huzhanhao分类:货币战争与中国经济应对方略标签:财经格林斯潘伊拉克战争美国经济纳斯达克我们要了解本轮经济危机必须向前追溯历史,否则很难看清里面的关键变化。

所以,本轮危机应该从越战开始追溯起。

美国参加越南战争初期,一度因为战争需求的大幅增长使得美国经济受益。

资料显示,美国1965——1966两年,美国经济增长率均超过6%。

但由于越战中,北越在获得中国的支持后(越战中,越南从中国获得的援助多达800亿元,想想为什么中国在后来对越自卫反击战那么狠?胡志明到中国要什么给什么,美国撤离后翻脸就不认人。

所以,后来中国军队杀入越南后把援助的工业设备又都搬回来了),战争彻底陷入僵持,美国国防开支越来越重,经济也被逐渐拖入泥潭。

1967年,美国经济从上一年超过6%的GDP增长率一落千丈,仅有2%。

而且,此后美国经济逐渐陷入衰退之中。

从1969年12月开始,美国就开始爆发了新一轮的经济危机。

1970年,美国经济更是陷入停滞状态。

新任总统尼克松自1968年当选后实际上就开始了撤军筹备工作,在尼克松任内的1973年,最终完成了从越南的撤军。

美国的这一次重创,某种意义上也是因祸得福。

因为正是美国在越南战场陷入泥潭并最终失败,导致西方对东方压力骤减,如此直接结果就是中苏矛盾开始加剧,并最终形成中苏对立。

之后,随着美军彻底撤出越南,没有压力的前苏联也开始了肆无忌惮。

1973年,正是由前苏联支持阿富汗进行政变,最终完成政权更替。

但新政权上台后并没有听命于苏方,而是直接倒向美国,这使得苏方恼羞成怒,并最终1978年4月发动了又一轮政变,这一次政变者完全倒向了苏方。

但,苏联一系列要把阿富汗变成卫星国的作法,激起了阿富汗人民的反弹(实际上也是美国背后主使,这是大国之间在第三国的争斗,再正常不过,现在也在不断上演,比如说前段时间政变了的吉尔吉斯、重新选举的乌克兰等),并最后出现了全国性的大规模起义。

在这种情况下,苏联当局为了保住他们对这个经营多年国家的控制权,决定直接出兵干涉。

一场复制美国越战失败的战争开始了!因为,就像越南战争美国陷入泥潭是因为北越背后有一个大国一样(中国),前苏联阿富汗战争中,阿富汗起义者背后是一个强大的美国。

十年战争,直接拖垮了前苏联的经济和在国际上的声誉(阿富汗是一个第三世界国家,这直接让前苏联失去了第三世界国家的支持)。

1989年2月份从阿富汗撤军,两年多之后前苏联就解体!这种解体,实际上是以美苏对抗的两个阵营中苏方的失败,其结果是以前苏联瓦解而告终。

苏联之所以瓦解,根本原因在于三点:1、过度扩张导致树敌过多,特别是中苏对抗后使得社会主义阵营逐渐走向瓦解。

2、过度扩张特别是阿富汗战争彻底拖垮了苏联经济,而本身就是计划经济的苏联修复能力要比市场经济的美国差得多。

美国有准世界货币,美国有强大的资本市场,这些使得美国能够借助这些修生养息。

3、苏联在阿富汗的战争失败后,直接面对的是已经获得足够修生养息的美国。

这三重巨大压力,最终使得北极熊自己打败了自己,前苏联一夜瓦解。

我们再来回来说美国。

在越南,美国是军事、经济、政治全方位地遭受重创。

为了解决危机,美国最终在1971年将美元与黄金脱钩,使得美国可以通过发行过量货币来完成从危机中走出。

之后,美国于1973年彻底从越南撤离,放弃了越南这块在南亚的地盘争夺。

但正所谓失之桑榆得之东隅,1973年中东战争爆发,随后爆发了石油危机。

而事实上,美国等的就是这次机会。

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国理论上已经拥有了滥发货币的权力。

但是,这一权力受制于一点——资源价格的控制。

因为,如果不能控制资源价格,那么美国滥发货币必然导致资源价格大幅上涨,而资源价格的大幅上涨不但会损害世界经济,同时会反噬美国经济。

一旦世界经济进入一种美国不可控制的循环,美元国际地位必然受损甚至崩溃。

因此,美国要想实现对世界贸易、经济、金融、货币等一系列的控制权,必须在美元与黄金脱钩后,拿到资源的定价权。

于是,1973年5月,84位世界顶尖的金融和政界人士悄悄聚集到了瑞典银行业名门瓦伦堡家族的海岛度假胜地索尔茨约巴登。

在由“彼尔德伯格俱乐部”组织的这次密会上,美国代表沃尔特·利维生动地描绘了欧佩克(OPEC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石油收益即将出现4倍增长的“愿景”。

实际上,美国政府、金融资本家等相关方面已经完成了准备对石油价格的操控。

此时,1973年的中东战争爆发了,这是一个最佳切入点。

1973年10月,埃及和叙利亚向以色列开战。

伊拉克、约旦、阿尔及利亚、利比亚、摩洛哥、沙特阿拉伯、苏丹、科威特、突尼斯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均派遣部队或飞机参与作战,中东战争爆发。

这场战争,可以说是美国赚翻了的战争。

事实上,这场战争根本就是美国导演策划的大战,包括战争的结局都在美国的控制之内。

围绕中东战争,华盛顿和伦敦秘密策划导演了一系列动作。

其中,由尼克松国家安全顾问基辛格建立了一个秘密外交渠道:美国以强大的政治影响力以及一些相关的许诺,成功地通过以色列驻华盛顿大使控制住了以色列对外反应。

与此同时,基辛格也还开辟了与埃及、叙利亚的沟通渠道,通过在关键问题上向两国误传情报,并最终确保战争开打,也促使所谓欧佩克成员国石油禁运的错误导向。

据美情报部门报告显示,几乎所有截获的阿拉伯国家官员之间关于确认已经开始战争集结的情报都被基辛格压了下来。

事情的结局很简单,美国支持下的以色列赢得了战争,阿拉伯产油国因为搞了个石油危机,沦为世界舆论的公敌。

之后,美国采取一系列手段分化阿拉伯国家的阵营,迫于压力与诱惑,阿拉伯国家联盟最终走向分裂,部分国家倒进美国怀抱。

石油美元就此形成,石油的定价权也彻底落入华尔街大鳄手中。

有了石油美元的捆绑,美国经济七十年代中后期逐渐获得恢复。

1982年年底,美国彻底走出之前危机!此时前苏联在干吗呢?陷入阿富汗战争泥潭啦!此时的美国是一个获得恢复修生养息的大国,而前苏联则是正走在好斗和恶性扩张的道路上。

在美国经济获得了恢复之时,以色列与1982年6月就又发动了第五次中东战争。

这次战争,使得中东阿拉伯国家彻底陷入分裂。

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美以分化阿拉伯国家的一场战争。

从以色列利益上说,就此安全了!从美国角度说,石油美元安全了!一切都在美国的掌控当中。

而下一个目标,就是死对头前苏联了!于是,阿富汗起义军在获得越来越多的美国支援之后,前苏联在阿富汗的战争越来越困难,前苏联陷入了美国越战式的泥潭而不自知。

于是,几年下来,前苏联的经济越来越差,国内矛盾越来越激化,最终于1989年不得不从阿富汗撤军。

撤出阿富汗两年多的时间,这个二战后雄霸一方的帝国就分崩离析了。

美国在八十年代还干了件什么事?领着西方的盟友,逼迫日本在1985年签了份“广场协议”,将日本二战后三十多年的发展成果洗劫了个七七八八。

日本就此走向衰落,失去十年、二十年、正在向第三个失去的十年迈进!而本来,日本是想通过建立大资本市场来逐渐从经济上击垮美国的。

但试想,一个没有政治、军事、经济一系列绝对主权的国家,怎么可能与它的主子抗衡?苏联撤出阿富汗后,基本上处于苟延残喘,自顾不暇状态。

美国,彻底失去了对手。

洗劫了日本之后的美国经济,已经雄纠纠气昂昂。

此时,上门的肉又来了,贪婪的萨达姆在美国的武装下自我感觉越来越良好,最后过于良好的自我感觉使得它在美国方面的默许下产生战略误判——入侵科威特。

从某种意义上说,萨达姆是自作自受,萨达姆试图借助美国力量做大(其实两伊战争后美国已经开始疏远伊拉克,美国国会一些有影响力的议员已经开始以包括伊拉克国内的人权状态不佳、伊拉克对其武备的快速加强和它对以色列的敌对等问题展开对伊拉克的攻击。

但萨达姆听信了国会不代表美国政府的言论,同时对自己家族与布什家族的所谓私交过于自信,最终认为美国会默许其侵占科威特),从而最终达到增加自己国家在海湾中的筹码。

这种作用力,最终必然会挑战到石油美元的地位。

结果是,美国人将计就计,将萨达姆推入深渊。

萨达姆家族,在美军21世纪发动伊拉克战争后基本上死光了!从这一点上说,可见战略误判的损害有多大,不但家破人亡,连国都亡了!伊拉克人成了亡国奴,百姓水深火热。

披着西方民主外衣的撒旦,多么的荒诞和可怕。

1990年8月1日,伊拉克与科威特围绕石油问题宣告破裂。

8月2日,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很快占领全境。

8月7日,美军开赴沙特。

1991年1月17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轰炸巴格达,海湾战争爆发,同年2月28日战争就结束了。

从此,美国通过联合国对伊拉克展开了一系列制裁,并最终于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彻底占领了伊拉克!美国的这些动作,不单单是彻底分裂了阿拉伯国家,甚至已经亲临其境了!海湾战争后,美元和石油的捆绑更加牢固。

而石油美元的捆绑,彻底解放了美国经济,美国的九十年代简直是黄金时代,道指在海湾战争后开始突破3000点大关,并一路凯歌到2000年初已经逼近了12000点,涨幅达4倍!纳斯达克更是从1994年的不足700点,用来六年时间超过5000点,这就是著名的网络泡沫破灭。

当然,这里面还有后满阐释的因素,但这里面石油美元彻底捆绑是基础因素。

美元石油捆绑的牢固使得美国又滋润了好几年,但到了1994年美国经济到了顶峰。

从1995年开始,美国经济开始走下坡路。

实体经济不行,对于美国这个已经投资完全饱和的国家来说,就只能搞虚拟经济。

先拉美股,吸引世界资本来美国搞虚拟经济,吸引全世界的资本进入美国;大量资金进入美国,强势美元展开,走强势美元路线,继续吸引国际资本进入美国;拉原油价格,继续拉高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运行成本,同时可加速中东石油国家赚取的石油资本继续向美国回流!试想,最初拉美股、拉美元的是美元资本,所以它们是抄底者。

而后来者呢?在美元高汇率的时候换进去的,然后美股又在高位接盘的,但由于资本大量涌入,所以不但美股走牛市,美元也走牛市!同时,拉高原油价格也在增加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运行成本。

其实,看看1995年后一年多原油价格走势、美元指数走势就会发现,它们都在走强!这是什么原因?操控的原因,资本的操控!到了1997年,美国选好了打劫对象,东南亚的发展中国家,东南亚经济危机就此爆发!美国为什么要抢东南亚发展中国家?为了国家战略!因为,资本是在向两个方向流动,一个是向发展中国家进入了产业资本,另一个是流向美国进入虚拟资本。

这两个方向存在着本质的冲突,所以美国这种时候有必要打砸抢一把,将更多资本逼回美国。

这个时候,美国高科技发展到了关键时刻,极其需要资金,若不进行大笔融资和外来输血,高科技很有可能功亏一篑。

所以,打劫就这样开始了。

这个打劫其实最主要的还不是直接得手的资本,直接得手的无非就是索罗斯那些,真正对东南亚经济打击巨大的除了大笔热钱外还有大量产业资本因为对东南亚经济危机的恐惧而大量撤回美国避险,当然这也是美国制造了高科技一堆概念的吸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