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死亡教育基本问题研究
中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的研究中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的研究--------08法学林芳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逐渐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张张天真的面孔就这样消失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不禁感慨,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和短暂。
我们在惋惜的同时也应该正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自杀的现象如此普遍,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青少年放弃了自己花朵一样的生命呢?一、青少年自杀的概念自杀(suicide)是指自愿地自己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一般可将之分类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
青少年自杀是指青少年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以结束自身生命的行为。
近年来,成人自杀率有所下降,而青少年自杀率则逐年上升,青少年自杀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并且已经成为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青少年自杀情况的现状自杀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悲剧现象,全球每年有数以十万、百万计的人死于自杀。
联合国早在十几年前的文件中就曾对自杀状况给予过精辟的阐述:“自杀是一个全球性的悲剧,每年至少有500,000 人死于自杀,然而由于自杀在所有国家严重地漏报,所以实际上的数字肯定更高,估计高达120 万。
自杀不仅是北半球高度工业化、富有国家的一大问题,也是南北两个半球共同的问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自杀可发生在所有年龄和所有阶层。
虽然国际上自杀的变异很大,过去数十年全球的情况表现出上升的趋势,特别是青年人,尽管老年人保持最高。
这种发展变化的一种后果是,目前的大多数国家,自杀已是所有致死的十大原因之一,而且在青年人中是进入前三位的死因。
”(一)自杀率根据对中国卫生部近十年数据分析发现,自杀是中国全人口死亡的第五大死因。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的《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报告显示:自杀是我国15-34岁人群的头号杀手。
由这个报告我们可以得知,自杀是青少年死亡的一大原因。
能够反映这一现象和趋势的是近年来大学生的自杀事件。
中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的研究
中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的研究中国青少年自杀问题的研究--------08法学林芳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现象逐渐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张张天真的面孔就这样消失在我们眼前,让我们不禁感慨,生命竟是如此的脆弱和短暂。
我们在惋惜的同时也应该正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青少年自杀的现象如此普遍,到底是什么原因使青少年放弃了自己花朵一样的生命呢?一、青少年自杀的概念自杀(suicide)是指自愿地自己结束自己生命的行为。
一般可将之分类为自杀意念、自杀未遂和自杀死亡。
青少年自杀是指青少年蓄意或自愿采取各种手段以结束自身生命的行为。
近年来,成人自杀率有所下降,而青少年自杀率则逐年上升,青少年自杀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并且已经成为青少年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青少年自杀情况的现状自杀是一种全球性的社会悲剧现象,全球每年有数以十万、百万计的人死于自杀。
联合国早在十几年前的文件中就曾对自杀状况给予过精辟的阐述:“自杀是一个全球性的悲剧,每年至少有500,000 人死于自杀,然而由于自杀在所有国家严重地漏报,所以实际上的数字肯定更高,估计高达120 万。
自杀不仅是北半球高度工业化、富有国家的一大问题,也是南北两个半球共同的问题,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自杀可发生在所有年龄和所有阶层。
虽然国际上自杀的变异很大,过去数十年全球的情况表现出上升的趋势,特别是青年人,尽管老年人保持最高。
这种发展变化的一种后果是,目前的大多数国家,自杀已是所有致死的十大原因之一,而且在青年人中是进入前三位的死因。
”(一)自杀率根据对中国卫生部近十年数据分析发现,自杀是中国全人口死亡的第五大死因。
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发布的《我国自杀状况及其对策》报告显示:自杀是我国15-34岁人群的头号杀手。
由这个报告我们可以得知,自杀是青少年死亡的一大原因。
能够反映这一现象和趋势的是近年来大学生的自杀事件。
青少年死亡教育:必要性与可行性的双重诉求
但他们对死亡却很无知 ,不知道死的价值 和意义 ,对 生死 的认识模糊 ,漠视 自己和他人 的生命 ,对生命 的 思考过于草率 ,不知道如何珍惜生命和尊重生命 。同 时 ,许多青少年 的死亡 品质普遍较低 ,不知道什么是 死亡 、死亡 的原 因,不知道怎样正确对待死亡 、形成
1 . 开展 青 少年死 亡教 育有 助 于推动 形成 正确 的
生 死 观
长期 以来 ,死亡一直是 中国人的忌讳语 ,受 “ 未
面上 了解并整合与死亡相关的信息 ,在情感层面上学 会 如何 面对 死亡 、濒 死 和丧恸 的感 情 与情 绪 ,在 行
知生 ,焉知死”的传统生死观影响 ,忌讳死亡 、恐 瞑 死亡 、回避死亡 ,不去谈死 ,即使谈到死 ,也多 以其
彰 ,彰显教 育的人文关 怀 ,促进青 少年 的全 面发展 ,
实现教育的终极使命 。
现生命 的价值 和意义 ,超越死亡 ,提高生命质量 ,推
动形成正确 、科 学的生死观 ,进而形成浓厚 的死亡教
二、开展青少年死亡教育的可行性 剖析
1 . 学术界 、教 育界基本 达成共识
育文化氛围 ,实现青少年死 亡教育 的纵深发展 。
盲 目地接受新鲜事物 , 容易走 向极端 , 甚 至走 向死亡 ,
等方面进行 了理论探讨 ,从 哲学 、心理学 等角度进行
了深入思考 。学者们既翻译 了国外 相关论 著 ,又 出版
了相关论著 ,还创办 了相关刊物 ,举 办了一系列学术 研讨会 ,也借鉴 了国外相关经验进行探讨 。 我 国教育界也认 识到开展青少年死亡 教育的重要
为层 面上 知道 正常 的反应 表现 及正 确帮 助他 人表 现
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调查
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调查莘县燕店镇实验小学沈灵巧生命意识淡漠,生命教育缺失,是目前教育所面对的一个严肃的话题。
进入21世纪,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为广大未成年人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条件。
但是,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因素也影响着青少年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一些反生命的行为以及网络成瘾、心理问题等愈以严重。
此外,校园伤害、意外事故等威胁青少年学生人身安全的各种因素,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一、青少年生命意识不强。
当前我国青少年生命意识不强。
不断爆出的校园暴力、中小学生杀父弑母惨剧、青少年自杀行为让人触目惊心。
一项对中小学生的调查显示:有24.39%的孩子曾有过“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有15.23%的孩子曾认真考虑过自杀,有 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其中实施自杀而未遂者达1.71%。
据统计我国每年有25万人自杀,200万人自杀未遂。
调查分析,自杀已成为15-34岁人群的首位死因。
1997年湖北省一名高考学生自认为高考失误,于成绩通知前一天在家服下一瓶安眠药再也没醒来;青海省西宁市一高三学生因第三次模拟考试成绩没有象前两次模拟考试那样名列前茅,即跳楼结束了年仅18岁的生命;无独有偶,2001年高考前夕的6月,寒窗12年的高中毕业生们正紧张繁忙地备考,四川省某重点中学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投河自尽。
前一段时间我们附近一个学校三年级的一个学生,因为家庭作业没有完成,老师将其叫到办公室说了他几句,他竟然回家找到了一个药瓶,将里面剩余的全部药液灌进了肚里,不等家人将其送到医院就走上了永远的不归路。
还有一些青少年漠视他人生命、践踏他人生命尊严。
高州市两初中生为了偿还上网打游戏所欠的债,竟然将其中一人的伯母杀害。
浙江金华中学生徐力杀母,贵州安顺市两名16岁孪生姐妹毒死亲生父母。
一位16岁中学生在杀死老师前留下的“死亡日记”中说,“我已经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我活着像一个死人。
青少年死亡教育基本问题研究
◆教育文化2016・12(上)青少年死亡教育基本问题研究王曼摘要面对前所未有的身心、环境、生死考验,青少年如何理解死亡、如何对待和珍惜生命、如何使青少年直面死亡成为关键问题,青少年死亡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
而要开展青少年死亡教育,本文认为必须对其内涵、内容、方式及其意义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此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方能破解难题,推动青少年死亡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死亡教育内涵内容方式意义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青少年灾难教育的客观考量与制度设计研究”(项目编号:BEA10003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青少年灾难教育体系的建构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MS130)。
作者简介:王曼,定州实验中学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7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12.119当代风险社会危机四伏,各种类型的巨大风险和灾难随时可能发生,汶川大地震六万余人罹难,五千余名青少年学生遇难,尼泊尔地震约9000人死亡……死亡带来的身体、心灵创伤和恐惧、悲痛突兀的展现在我们大家尤其是青少年面前,给我们上了一堂最广泛、最深刻、最沉重的死亡教育课。
同时,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率逐渐上升,杀人伤人现象也日益增多。
如何理解死亡、如何对待和珍惜生命、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死亡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教育在其中责任重大,面对死亡的教育令人震撼、发人深省。
而要开展青少年死亡教育,就需要对其内涵、内容、方式及其意义开展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经验,方能推动青少年死亡教育的发展。
一、死亡教育的内涵(一)死亡教育的概念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已对死亡教育的概念进行了解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1.死亡教育是探讨生死关系的一个教学历程。
这个历程包括了文化、宗教对死亡及濒死的看法与态度,希望借着对死亡课题的探讨,使学习者更加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并将这种态度反映在日常行为中。
死亡教育调研分析总结汇报
死亡教育调研分析总结汇报死亡教育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死亡现象的教育活动。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不断提高,死亡教育逐渐成为重要的一环。
为了更好地了解死亡教育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我们进行了调研并分析了相关数据,以下是我们的总结汇报。
首先,我们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一百名学生进行了调查,其中包括初中生、高中生和大学生。
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学生对死亡的认知非常肤浅,缺乏对死亡的深入思考。
这表明目前学生对死亡教育的接触和了解程度都较低。
其次,我们发现学校对死亡教育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只有少数学校在课程设置中考虑到了死亡教育,但体系化的教育方式还未普遍推广。
这可能是由于教育机构对于死亡教育的认识不足,或者缺乏系统化的教育资源和教师培训。
此外,家庭对死亡教育的重视也不够,很少有家长与孩子讨论死亡话题。
这导致学生对死亡缺乏正确的认识。
我们认为,家庭应该主动与孩子进行开放的对话,帮助他们正确理解和面对死亡,从而提高他们的死亡教育水平。
对于如何开展死亡教育,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学校课程中的死亡教育内容。
可以在道德、心理学等相关课程中增加关于死亡的讨论和案例分析。
二是培训更多有关死亡教育的专业教师。
学校应该提供相关培训机会,帮助教师准确掌握教学方法和技巧,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
三是加强家庭对死亡教育的支持。
家长应引导孩子正面看待死亡,并与他们进行开放的讨论,培养他们正确的死亡观。
最后,我们认为死亡教育不仅仅是单纯地了解和面对死亡本身,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于珍惜生命和意义的思考。
通过适当的死亡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生命素养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他们的综合发展。
综上所述,死亡教育目前在学生中的认识度较低,学校和家庭对其重视程度有待提高。
我们建议加强学校课程中的死亡教育内容,培训更多的专业教师,并加强家庭对死亡教育的支持。
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提高学生的死亡教育水平,为其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论文范文:在社会学理论中对中国青少年的生死教育研究
论文范文:在社会学理论中对中国青少年的生死教育研究引言1.1研究缘起1.1.1研究死亡及其相关课题的价值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一一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一书中指出,20世纪教育的首要目的即学会生存。
作为生存的对立面和最终结果——死亡,是每个生命都不可回避和避免的。
因此,死亡理应被人们所正确认知和对待,想要学会生存,首先要正确认识死亡。
恩格斯说:“生命总是和它的必然结果,即始终作为种子存在十生命中的死亡联系起来考察的。
”因此,死亡及其相关课题理应值得每个人认真对待。
古往今来,多少哲学家都把对死亡的思考和超越作为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柏拉图说:“哲学是死亡的练习”;‘1叔本华认为死亡是“哲学灵感的守护神”,他认为“如果没有死亡的问题,人们便几乎不会进行哲学思考了”。
生命的质的规定性之一就是有限性——有生必有死,有死才有生。
生死的对立,让人们认识到生命存在的有限性,人们才能克服“明口复明口”的惰性,才能认真的去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合理的规划,才更激励人们去努力生活和创造。
贝克尔在其著作《反抗死亡》中有这样一句话:“对死的思索极大地占据了人们的精神—死是人各种活动的主要动力,这些活动多半是为了逃避死亡的宿命,否认它是人的最终命运,以此战胜死亡。
”珍死亡,是个体生命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也是结果。
任何人,无论伟大与卑微,无论智慧或愚笨,都无法逃避。
既然人人都无法逃避,那么只有充分的了解它之后才能更好的去面对它。
正如米奇·阿尔博姆 C Mitch Albom)所说:“一旦你学到如何死亡,你就学到如何活着”。
美国死亡教育学家Feifel也说过:“死亡是人类的限制,但是有尊严的生存则是人类的权利”犷。
因此,向人们提供有关生与死的教育便显得尤为重要。
1.1.2我国青少年的生存质量令人担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当今社会物质条件极大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我国青少年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环境在不断地得到改善和提升。
青少年自杀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的研究
青少年自杀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的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青少年自杀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给家庭、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超过60万的青少年自杀身亡,这一数字令人震惊。
青少年自杀不仅仅是一种心理问题,更是现代社会发展中的一种挑战。
青少年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面临着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压力和挑战,如果缺乏有效的心理支持和关爱,很容易产生自杀念头,甚至采取自杀行为。
理解青少年自杀的原因,找出有效的预防对策,对于减少青少年自杀事件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分析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等多方面因素,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减少青少年自杀事件的发生。
1.2 研究目的青少年自杀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和损失。
本研究旨在分析青少年自杀的原因,探讨心理、社会、家庭和学校等因素对青少年自杀的影响,从而找出有效的预防对策。
通过深入研究青少年自杀问题,我们希望能够为相关部门提供科学的建议和指导,帮助青少年更好地面对问题和挑战,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少自杀风险,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
是在深入分析青少年自杀原因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预防对策,为青少年自杀问题的防控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3 研究意义青少年自杀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深深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这一问题不仅仅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事务,更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关注和参与的社会问题。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自杀行为不仅仅是个体悲剧,更是社会的遗憾。
对青少年自杀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
研究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可以帮助社会更好地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状况,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和危机,及早采取预防措施,降低青少年自杀的发生率。
研究青少年自杀问题还可以促进心理学领域的研究和实践,丰富心理学理论,提升心理学研究水平。
中学思政教育中死亡教育的缺失及补正
中学思政教育中死亡教育的缺失及补正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死亡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然而,在中学思政教育中,死亡教育却常常被忽视,甚至被视为禁忌话题。
这种缺失不仅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还会影响他们对生命的认识和价值观的形成。
因此,我们需要对中学思政教育中死亡教育的缺失进行补正。
我们需要认识到死亡教育的重要性。
死亡是生命的必然终点,是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现实。
如果我们不正视死亡,不了解死亡,就会对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产生误解。
而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他们需要通过思政教育来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因此,死亡教育应该成为中学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我们需要了解死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死亡教育不仅仅是告诉学生死亡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让他们了解死亡的意义和价值。
我们可以通过讲述生命的历程、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等方面来引导学生思考死亡的意义。
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参观殡仪馆、墓地等场所,让他们亲身感受死亡的气息,从而更深刻地认识到死亡的存在。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也需要注意死亡教育的方法。
死亡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如果我们不注意方法,就会引起学生的恐惧和抵触。
因此,我们需要在教学中注重方法的灵活性和差异性。
对于不同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死亡教育。
比如,对于比较敏感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渐进式的方法,逐步引导他们接受死亡的存在;对于比较开放的学生,我们可以采用开放式的讨论,让他们自由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我们需要认识到死亡教育的长远意义。
死亡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死亡的存在,更重要的是为了让他们建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通过死亡教育,学生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更珍惜自己的生命,更关注他人的生命。
这种价值观的形成不仅对学生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中学思政教育中死亡教育的缺失是一个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
我们需要认识到死亡教育的重要性,了解死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注重方法的灵活性和差异性,以及认识到死亡教育的长远意义。
青少年自杀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的研究
青少年自杀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的研究青少年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青少年自杀现象却不容忽视。
据统计,全球每年有超过60万名青少年自杀,成为造成青少年死亡的第二大原因。
青少年自杀问题的严重性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那么,为什么青少年会选择自杀?有哪些原因导致青少年自杀?我们该如何预防青少年自杀?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
我们来分析青少年自杀的原因。
青少年自杀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心理问题是重要的原因之一。
青少年面临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很容易在这些压力下产生负面情绪,比如焦虑、孤独、绝望等,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就可能产生自杀的冲动。
家庭关系紧张、父母离异、家庭暴力等问题也是导致青少年自杀的重要原因。
缺乏家庭温暖和支持的青少年更容易产生自杀念头。
心理健康问题也是青少年自杀的重要原因,比如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
由于青少年通常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一旦面临心理健康问题,就很容易走上自杀的道路。
我们来谈谈预防青少年自杀的对策。
建立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非常重要。
学校、家庭、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宣传和教育,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学会正确的心理调适方法,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体系。
学校和社会应该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中心,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咨询和辅导服务,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心理问题,防止心理问题演变成自杀行为。
家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父母要多关心孩子,多沟通,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支持,建立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青少年自杀问题上,社会也起着重要作用。
社会应该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研究,提高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视程度,制定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保障力度。
社会应该加强对心理健康服务的投入,提高心理健康服务的覆盖面和效果,为青少年提供更多的心理健康服务。
青少年自杀问题是一个严峻的社会问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等各方的共同努力。
死亡教育: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反面路向
死亡教育: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反面路向在人的一生中,死亡是无法避免的命运。
在当今社会,死亡却常常被人们所避而不谈,甚至被视为一个禁忌话题。
尤其是在大学校园中,很少有机会提及死亡,更少有人提供关于死亡的教育。
这种现象却导致了大学生对生命的认知不足,面对死亡时的无助和恐惧。
本文将探讨关于死亡教育的重要性,并谈论一些与死亡教育背道而驰的现象,以及应该采取的措施。
我们需要明确的认识到,死亡教育对大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毕竟,大学生正处于一个成长和发展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他们需要面对很多生活的困难和挑战。
如果他们没有足够的死亡教育,那么在面对生命的终结时,他们可能会变得恐慌和无助。
相反,通过死亡教育,大学生可以更加理性地面对死亡,接受生命的终结,并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
死亡教育是大学生生命教育的重要一环。
当前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却存在着很多问题。
很多大学校园中并没有专门开设死亡教育课程,也没有专门的活动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死亡。
一些大学生面对死亡时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导致死亡常常被视为一种禁忌话题,甚至被忽视。
很多大学生在面对死亡时会感到恐慌和无助,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死亡教育。
这些问题都给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确实,死亡教育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
因为我们需要在尊重生命的也需要去正视死亡。
我们不能简单地掩耳盗铃,通过避而不谈的方式来回避死亡。
事实上,这种做法并不会让人们对死亡产生恐惧,反而可能会让人们对死亡产生更加恐慌的心理。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如何能够让大学生接受合适的死亡教育。
大学应该在课程设置中加入死亡教育的内容。
在心理学或人文学科的课程中可以适当地介绍一些与死亡相关的知识,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死亡,消除对死亡的恐惧。
在校园中可以举办一些有关死亡的讲座或活动,让学生有机会与专家学者面对面地探讨生死命运的话题。
学校还可以邀请心理咨询师和心理医生来指导学生正确应对面对死亡时的心理反应,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死亡观。
死亡教育: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反面路向
死亡教育: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反面路向生命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尤其是在大学生阶段,因为这一阶段是青少年逐渐成熟的关键时期。
近年来,一种别开生面的“死亡教育”逐渐走进了大学校园。
这种教育的目的不是为了启发人们对生命的珍惜,而是引导学生探讨死亡及其相关话题,以期“唤醒他们对生活的珍视”。
这种“死亡教育”正面路向的出现,却引发了一些令人担忧的声音。
有人认为,这种教育将会对大学生产生负面影响,甚至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死亡教育”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反面路向。
让我们来看一下“死亡教育”的内涵。
“死亡教育”并非是指单纯地学习有关死亡的知识,而是希望学生通过这种教育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生命的脆弱性,从而更好地珍惜生命。
在“死亡教育”的框架下,学生将会接触一些跟死亡相关的主题,比如拟人化的死神形象、死者的生前故事等。
这些内容旨在告诉学生生命是短暂的,每个人都会面临死亡,因此应当珍惜眼前的一切。
问题也随之而来,就是这种“死亡教育”是否真的能够如愿地唤醒学生对生命的珍视。
这种“死亡教育”可能会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消极认知。
在这种教育中,死亡往往被渲染为一种神秘而可怕的存在,可能会让学生产生无法承受的心理压力。
尤其是对于那些本就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来说,这种消极认知可能会引发更加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可能导致自杀倾向的产生。
这说明,“死亡教育”在大学生群体中可能引发的负面影响是一个需要高度关注的问题。
这种“死亡教育”可能导致学生对生命的不重视。
在过于强调死亡的情境中,学生可能会因为对生命的无助感而对生命的价值产生怀疑。
更严重的是,他们可能会产生“既然生命是如此脆弱,那么也就不值得去珍惜”的心态。
这将会让学生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时,缺乏对生命的珍视,从而导致一系列不利于个人成长和社会和谐的问题。
这种“死亡教育”可能会引发一些不良的行为。
在这种教育中,有可能会有一些不良信息被传递给学生,比如鼓励学生有意识地追求极端的或者违法的行为,因为在死亡面前一切都是无关紧要的。
死亡教育: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反面路向
死亡教育: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反面路向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生命教育是培养学生的生命素养、生命技能和生命智慧,使学生具有正确的生命观、健康的生存方式和积极的生活态度。
值得深思的是,在当今社会,死亡教育也逐渐成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反面路向。
究其原因,与社会环境、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多方面因素有关。
接下来,我们将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社会环境的变化是导致死亡教育成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反面路向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今社会,信息爆炸、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种种社会问题如环境污染、食品安全、交通事故、恐怖袭击等也时有发生。
这些与死亡相关的事件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着人们生命的脆弱与短暂。
对于大学生来说,可能由于他们对死亡的恐惧、逃避和排斥,因而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对死亡的话题进行避讳。
甚至在一些大学中,也缺乏围绕死亡话题的专门教育课程和活动,而将死亡视为禁忌和禁区。
这无疑是对大学生生命教育的一种极大的忽视。
家庭教育的缺失也是导致死亡教育成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反面路向的原因之一。
在中国传统家庭文化中,一些家长可能会因为对孩子的过度溺爱而忽略对于生命教育的重视。
他们常常会将大学生视为“还在上学的孩子”,忽视对他们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一些家庭也由于自身对于死亡和生命的恐惧,而在家庭教育中远离关于死亡的话题,这也使得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在家庭中得不到充分的关注和培养。
学校教育的不完善也是导致死亡教育成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反面路向的原因之一。
在学校教育中,关于死亡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可能会被边缘化,缺乏系统性和深度化的引导和教育。
一些学校可能为了追求升学率和考试分数,过分强调学术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对学生生命教育的培养和引导。
这也导致了大学生对于生命教育的认识不足和缺失,使得死亡教育成为了学校教育的一种遗忘。
面对这一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解决呢?社会需要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进行更多的重视和支持。
既要让学生意识到生命的可贵和脆弱,也要让他们学会接受和正确认识死亡,以及如何正确处理与死亡相关的情感。
未成年人自杀预防与安全教育策略研究
未成年人自杀预防与安全教育策略研究自杀是一种严重的社会问题,不仅给个人及其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也给整个社会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在所有自杀案例中,未成年人的自杀是尤为令人担忧的。
未成年人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阶段,心理和情绪易受外界因素的影响,更容易产生自杀的念头。
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一、未成年人自杀现状分析未成年人自杀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在当今社会,未成年人自杀现象时有发生,各种因素导致未成年人自杀的原因也各不相同。
需要对未成年人自杀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以便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二、未成年人自杀的影响因素1. 社会环境因素对未成年人自杀的影响社会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成长发育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而各种社会环境因素也会影响到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
社会环境的变迁和挑战往往会给未成年人带来极大心理压力,使其容易产生自杀念头。
2. 家庭因素对未成年人自杀的影响家庭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的和谐与否直接关系到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
家庭因素在未成年人自杀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良家庭环境会加重未成年人的心理负担,增加其自杀的风险。
三、未成年人自杀的预防措施1. 家庭及社会关怀的加强家庭和社会对未成年人应给予更多的关怀与照顾,建立健康良好的家庭关系,为未成年人提供稳定的生活环境和温暖的情感支持。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加强加强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导他们如何有效应对各种生活压力,学会正确处理情绪问题,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3. 建立自杀预防机制建立完善的未成年人自杀预防机制,包括完善的危机干预措施、建立健全的心理咨询服务体系等,及时发现并干预自杀危机,避免不必要的悲剧发生。
四、未成年人自杀安全教育的实施策略1. 通过学校教育引导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学校是未成年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通过学校教育可以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2. 加强家庭教育及家长参与家庭是未成年人最初接受教育的地方,通过家庭教育可以教育未成年人正确的认知和价值观,引导他们正确处理生活问题,家长要积极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关心他们的心理健康。
死亡教育: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反面路向
死亡教育:大学生生命教育的反面路向在当今社会,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对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死亡是一个无法回避的话题,大学生对于死亡的观念、态度和认识往往存在着诸多偏差和错误。
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如何正确地引导大学生对待死亡,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有些大学生生命教育却走上了反面的路向,将死亡教育变成了一种不良现象,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死亡教育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反面路向,以期引起社会的重视和关注。
大学生死亡教育的反面路向表现在对死亡的淡化和回避。
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有些学校和教育机构为了避免对大学生心理造成负面影响,选择淡化死亡这个话题,甚至避而不谈。
这种做法忽视了死亡作为生命中必然的一部分,对大学生的成长和自我认知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有些大学生认为死亡离自己很远,是一个遥远的概念,因此他们对死亡没有正确认识,对生命缺乏珍惜和敬畏之心。
这些大学生缺乏对生命的觉悟和责任感,容易产生浪费时间和消极情绪的想法,对自己的未来和生命的价值认识产生偏差。
大学生死亡教育的反面路向表现在对死亡的猎奇和不健康的兴趣。
在当前社会,一些媒体和网络平台上存在大量对死亡的猎奇和不健康的兴趣,一些大学生受到这种不良影响,产生对死亡的错误认知和不良态度。
这种歪曲的死亡教育使得大学生对于生命和死亡产生了不正常的兴趣和心理。
他们对于死亡充满了好奇和猎奇的心态,以致于在现实生活中对于人与生命的尊重和珍惜程度降低,出现了不负责任甚至变态的行为。
这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态对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和影响,使得他们在社会生活中缺乏健康的行为和价值观。
大学生死亡教育的反面路向还表现在对生命的肆意浪费和不负责任的态度。
在一些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缺乏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和珍惜,使得大学生对于生命的认知和价值产生了偏差。
他们认为生命是一种可以肆意挥霍和浪费的资源,不顾未来的前途和责任。
探析当前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探微 (2)
探析当前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探微摘要当前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日益突出,涉及到教育体系、社会环境和家庭教育等多个因素。
本文将从教育体制改革、学校课程设置、社会环境塑造以及家庭教育等方面,对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生命教育、教育体制改革、学校课程设置、社会环境、家庭教育1. 引言当前社会,青少年面临着诸多生命教育问题,如自杀、网络暴力和健康问题等。
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不仅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也与社会稳定和发展息息相关。
因此,加强对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的探索与解决,对于促进社会和谐与进步至关重要。
2. 教育体制改革与青少年生命教育在教育体制改革中,探索建立全面发展的、适应青少年成长需求的教育体系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需要完善学校教育资源配置,增加生命教育相关教师的数量和质量。
其次,要从根本上调整学校教育考试评价机制,减少对分数的过度追求,降低学生的学习压力,为他们提供更多时间和空间去关注、体验和学习生命教育。
同时,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积极向上、关注生命的校园氛围。
3. 学校课程设置与青少年生命教育学校课程设置是教育教学的核心环节,也是青少年生命教育的重要渠道之一。
当前,我国学校课程设置中往往偏重于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生命教育的培养。
因此,应加大对生命教育课程的开发力度,引入多元化的内容和形式,使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自身生命的本质和价值。
同时,学校应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参与,加深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和体验。
4. 社会环境塑造与青少年生命教育社会环境的塑造对青少年生命教育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社会应加强对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宣传和倡导,提高社会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和尊重。
其次,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加强对不良信息的过滤和排查,保护青少年免受各种有害信息的侵害。
此外,社会组织和媒体等应当发挥积极作用,加强生命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传播,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生命问题。
5. 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生命教育家庭是青少年生命教育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生命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决定性作用。
调查报告:关于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报告:关于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关于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现状的调查报告一、关于青少年生命安全教育现状的调查概况(一)调查背景及调查意义1.调查的背景2007年,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更新了关于中小学生安全事故的统计数据,这年全国中小学共发生安全事故、事件110起,其中学生死亡188人,1266人受到伤害,其中溺水死亡人数排在第一位,占总死亡人数的43.59%;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紧随其后,占总死亡人数的30.26%。
在校外发生的溺水和交通事故成为造成中小学安全事故致死的两个最大的杀手。
上海市政府新闻办公室2015年1月1日发布官方消息,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上海市黄浦区外滩陈毅广场发生群众拥挤踩踏事故,致35人死亡,42人受伤。
一个个“1”“2”开头的年龄,让人揪心。
原本是对人生充满无限希望和憧憬的年轻人,却在2014年的最后一夜骤然逝去,等等类似的新闻我们已经屡见不鲜,生命安全教育的缺失应引起我们的重视,使我们反思我们的教育。
〔1〕此次事件遇难的大多数是年轻人。
针对年轻人尤其是学生的安全教育,是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
我们不能让我们的接班人在他们的成才之路上就夭折了,这对于我们的家庭、社会、国家将是不可挽回的灾难。
看到上述中大量的数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也就仅仅是一些新闻、故事而已,但是在我们看来那都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逝去了,让我们感到无比的痛心。
2.调查的意义青少年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继承者和建设者,青少年学生的生命决定了国家与民族的兴衰。
然而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不断深化,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社会环境纷繁复杂,会给处于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少年的生理、心理带来不小的挑战。
〔2〕如果学校教育没有及时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发展过程出现的问题给予正确的疏导,那必然会导致青少年生理、心理、道德发展的不平衡。
因此,开展中小学生命安全教育不仅能够从各方面完善青少年自身,正确认识生命的含义和存在的价值,还能帮助他们完善自身的人格,培养坚强、勇敢的品格,树立科学的生命观、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探析当前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探微 (3)
探析当前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探微摘要青少年生命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当前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教育内容不够全面、教育方法不够灵活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对当前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期促进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关键词青少年生命教育、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引言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青少年进行生命教育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认知自我、了解社会,并培养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价值追求。
然而,当前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普遍存在一些问题,这对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教育内容的问题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核心是帮助青少年了解自己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环境,以及如何健康地发展。
然而,当前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教育内容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教育内容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实践经验的培养。
青少年需要通过实践来认知自我和认识社会,而单纯的理论知识往往难以转化为实际行动。
其次,教育内容存在着片面性和单一性的问题。
目前,青少年生命教育内容主要集中在性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上,对其他方面的教育如艺术、体育等关注不够。
这种片面性和单一性的教育内容无法满足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求。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将实践经验的培养纳入青少年生命教育的教育内容中,同时注重多个方面的教育内容,以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
教育方法的问题除了教育内容的问题外,当前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还存在着教育方法的问题。
教育方法是教育的手段和途径,它直接影响着教育效果和效果的持久性。
首先,教育方法过于注重传统的课堂教学,而忽视了其他形式的教育。
在青少年生命教育中,我们应该多样化教育的形式,如将户外活动、讲座、实践等方式应用到教育中,以激发青少年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其次,教育方法的灵活性不够。
由于教育体制的限制,青少年生命教育往往缺乏个性化的教育方法。
初中生死亡教育课程研究——以北京市某中学为例的开题报告
初中生死亡教育课程研究——以北京市某中学为例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和全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含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2016年共同发布《校园死亡教育指南》,旨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死亡,提升学生的素养和心理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生命价值观的变迁,对于死亡已经不再局限于一种禁忌话题,而应该成为教育中不可避免的部分。
同时,当前我国青少年自杀率逐年上升,为减少青少年自杀的发生,建立一套合理的死亡教育体系,对于保障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某中学作为北京市公立初中学校之一,设有生命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尚未开展死亡教育课程。
这一课程主要面向初三年级学生,旨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死亡及其与生命的关系,激发学生对于生命的珍视。
因此,本研究将以某中学作为案例开展初中生死亡教育课程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以某中学为例,设计一套适合初中生的死亡教育课程,通过实施课程,探究初中生对于死亡的认知状况和心理表现,并讨论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生命观和死亡观。
三、研究内容(一)死亡教育课程的设计1. 建立教师引导下的安全舒适的课堂氛围。
2. 引入真实事件案例,让学生理解死亡是生命不可避免的现象。
3. 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了解生命短暂而珍贵。
4. 探究初中生对于死亡的认知和情感表现。
5. 引导学生对于生命的态度和价值的塑造,形成积极乐观的生命观和死亡观。
(二)调查问卷的设计和实施1. 设计合适的问卷,了解学生对于死亡的态度和心理状况。
2.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实施数据采集和分析。
(三)数据分析和总结1. 分析学生死亡教育课程的实施效果。
2. 总结初中生死亡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践经验。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课堂教学观察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采用量化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对于初中生死亡教育的实施和推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通过设计适合初中生的死亡教育课程,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于死亡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学生的生命素养,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青少年自杀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的研究
青少年自杀原因分析及预防对策的研究自杀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尤其是在青少年群体中更加突出和令人担忧。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和自杀行为对社会稳定和发展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研究青少年自杀的原因和预防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青少年自杀的原因、青少年自杀的预防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
青少年自杀的原因青少年自杀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心理、社会和生理等多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是心理原因。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相对较弱,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有些青少年可能因为家庭问题、学业压力、人际关系问题等而感到困扰和沮丧,最终导致自杀行为的发生。
其次是社会原因。
社会环境对青少年的发展和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些社会问题如贫困、就业困难、校园欺凌等都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增加他们发生自杀行为的可能性。
第三是生理原因。
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发育的阶段,体内激素水平的改变会对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产生影响,一些青少年由于激素水平的波动而导致情绪不稳定,容易出现自杀的念头。
针对青少年自杀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首先是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和家庭需要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心理承受能力,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
其次是建立健康的家庭环境。
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成员需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建立和谐稳定的家庭环境。
第三是加强社会支持。
社会可以建立更多的心理咨询机构和热线服务,为青少年提供及时的心理援助和支持,引导他们正确处理问题,避免走上自杀的道路。
青少年自杀的预防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
政府应加大对心理健康工作的投入,完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多的保障。
学校、家庭、社会各界也需要积极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问题,共同努力为青少年的自杀问题找到更多的解决办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死亡教育基本问题研究作者:王曼来源:《法制与社会》2016年第34期摘要面对前所未有的身心、环境、生死考验,青少年如何理解死亡、如何对待和珍惜生命、如何使青少年直面死亡成为关键问题,青少年死亡教育的作用日益凸显。
而要开展青少年死亡教育,本文认为必须对其内涵、内容、方式及其意义等基本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以此为基础,借鉴国内外经验,方能破解难题,推动青少年死亡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死亡教育内涵内容方式意义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青少年灾难教育的客观考量与制度设计研究”(项目编号:BEA10003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青少年灾难教育体系的建构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14MS130)。
作者简介:王曼,定州实验中学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ki.1009-0592.2016.12.119当代风险社会危机四伏,各种类型的巨大风险和灾难随时可能发生,汶川大地震六万余人罹难,五千余名青少年学生遇难,尼泊尔地震约9000人死亡……死亡带来的身体、心灵创伤和恐惧、悲痛突兀的展现在我们大家尤其是青少年面前,给我们上了一堂最广泛、最深刻、最沉重的死亡教育课。
同时,近年来青少年自杀率逐渐上升,杀人伤人现象也日益增多。
如何理解死亡、如何对待和珍惜生命、如何引导青少年正确面对死亡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教育在其中责任重大,面对死亡的教育令人震撼、发人深省。
而要开展青少年死亡教育,就需要对其内涵、内容、方式及其意义开展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经验,方能推动青少年死亡教育的发展。
一、死亡教育的内涵(一)死亡教育的概念目前,国内外诸多学者已对死亡教育的概念进行了解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以下几种:1.死亡教育是探讨生死关系的一个教学历程。
这个历程包括了文化、宗教对死亡及濒死的看法与态度,希望借着对死亡课题的探讨,使学习者更加珍惜生命、欣赏生命,并将这种态度反映在日常行为中。
2.死亡教育是一个促进人们意识到死亡就是生命之一部分的历程,它提供架构帮助学生审视与死亡有关的事实,并将它们整合融入自己的生活之中。
3.死亡教育是一种预防性教学,它从不同层面(如心理、精神、经济、法律等)增进人们对死亡的认识,旨在减少各种因死亡而引起的问题并进一步促进人们对生命的欣赏。
4.死亡教育是探讨死亡的本质以及各种濒死、丧坳主题与现象,促使人们深切省思自己与他人、社会、自然、乃至宇宙的关系,从而能够认识生命的终极意义与价值,是面对死亡、克服对死亡的恐惧与焦虑、超越死亡、省思生命,使人们能体会谦卑与珍爱,展现人性光辉,活出生命意义的教育。
5.死亡教育是将有关死亡与濒临死亡及其生活相关的知识传递给人与社会的一个教学过程,这个过程可以从医学、心理学、哲学、伦理学、法学、社会学等不同方面帮助人们深入思考死亡的价值、意义,增进人们对死亡及濒死的认识和理解,提高人们的生命生活质量。
虽然学者们从不同角度、重点来定义死亡教育,但基本上都认为死亡教育是通过教学过程使受教育者认识了解死亡的现象和本质,树立对死亡及濒死的态度,帮助受教育者深入思考死亡的价值、意义,解决因死亡产生的种种问题,促进对生命的欣赏,提高生命生活质量的教育。
(二)死亡教育与相关概念辨析1. 死亡教育与生命教育。
生、死是人生的两端,有生就有死,无死则无生,而死亡又是对生的终极否定。
同时,死和生可以相互转化,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如何实现生命价值。
从生死的辩证关系可见,死亡教育与生命教育是密不可分的。
从教育理念来看,死亡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在于“死”,而在于“生”,由死观生,通过死亡彰显生命价值,方显生命之珍贵。
而这正是生命教育的内容展现,两者内容相互呼应。
2. 死亡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
从教育目的来看,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思想道德素质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双重提升,而死亡教育的目的恰是提升人生意义、价值、心理素质及生命质量。
其共同指向人的全面发展,这正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所表征的,而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由此死亡教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之一有了充分的依据。
就教育内容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包含世界观、人生观的内容,而死亡教育名为谈死,实则谈生,追寻生命的目的、价值和意义,是人生观教育的内在要求,由此可见两者的教育内容是一致的,死亡教育寓于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二、死亡教育的内容对青少年开展死亡教育的内容一般包括:1.死亡常识教育。
主要包括死亡的内涵、特点、方式、意义、死亡心理调适、死亡教育的目的与内容等。
它是死亡教育的基本内容。
2.死亡权利教育。
主要包含珍惜自我生命、尊重他人生命两部分内容,一般而言,每个人的生命都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人们没有任何权利处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但在特殊情况下,行使死亡权利正是对自己和他人生命的尊重。
3.死亡心理教育。
主要指对死亡的态度、缓解死亡焦虑和恐惧、临终关怀教育、家属居丧悲伤与辅导等。
4.死亡文化教育。
主要包括中西方的死亡文化,介绍儒家、道家、佛家及西方不同学派对死亡的各种态度。
5.死亡应对技巧教育。
主要通过避免不必要死亡、处理不同情绪反应、不同的应对技巧、消除死亡恐惧的方法、死亡预防等方法开展死亡应对技巧教育。
6.危机干预性教育。
它是指危机发生后针对人们出现的应激性障碍(如绝望、焦虑、人格异常、自杀等)而进行的干预治疗和教育支持。
7.英雄和英雄主义教育。
主要包括介绍英雄人物的光辉事迹、名言、民族气节和英雄主义精神,重视英雄的死亡价值和意义,但不是盲目的英雄主义,不是教人在非死不可时也坚决赴死。
8.临终关怀。
主要指对临终病人生理照护、生活照护、心理照护以及临终病人家属照护的教育。
三、死亡教育的方式开展青少年死亡教育有多种方式,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
依据教育主体不同,青少年死亡教育有学校、家庭、社会死亡教育,学校死亡教育方式以开设相关课程、体验参观、主题教育活动、讲座、研讨会等方式为主,家庭死亡教育方式以情感表达、互动、体验参观等方式为主,社会死亡教育以媒体宣传、营造氛围、主题活动、培训与模拟演练等方式为主。
依据教育内容不同,青少年死亡教育方式分为知识为主型、活动为主型。
知识为主型以语言教育、形象化教育、网络教育、综合教育为主,活动为主型以经验、情绪分享方式为主。
依据专业特点,青少年死亡教育分为专业死亡教育、普及死亡教育。
专业死亡教育以系统讲授、专业实践、开设专业课程等方式为主,普及死亡教育以开设通识课、实践体验、课外活动、媒体宣传等方式为主。
四、开展青少年死亡教育的意义(一)开展青少年死亡教育是青少年人生观教育的内在要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目的、意义和道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其包含生死观、荣辱观等内容,包含生死观的教育亦即人生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开展人生观教育的目标在于使青少年明白生命的意义、价值和宝贵,使他们能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而死亡教育从“生”出发,又着眼于“生”,以直面死亡、思考死亡展现生命的意义、价值,这与人生观教育的内容指向是一致的。
开展青少年死亡教育有助于推动青少年人生观的完满,有助于全面的认识把握自身,有助于青少年自身的成长发展。
忽视死亡教育,人生观教育就不完整,它是青少年人生观教育的内在要求。
(二)开展死亡教育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整体素质和生命质量通过死亡教育可以获得有关死亡的各种知识,形成对死亡的正确态度,明白生死是自然规律,减少对死亡的焦虑、恐惧,进而树立正确的死亡观,正确地面对自我之死和他人之死;可以培养青少年的勇气,使死亡认识得以强化,让他们勇敢面对生死,以此为契机,珍爱生命,努力提高生命质量,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可以有效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以长远眼光对待挫折,使其明白自身肩负的责任;可以培养青少年应对处理死亡事件的能力和技能,如自救互救技能、参与临终关怀、对自己和他人面对死亡的情绪调适等;可以引导青少年透过死亡认识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有限的生命中创造无限的价值。
(三)开展死亡教育有助于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面临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和多元化的需求,当前我国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尚未紧跟时代的发展而做出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尚未把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有效结合,忽视学生自身的生活感悟、生命体验,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一般。
面对各类突发的死亡事件,开展死亡教育可以帮助青少年重新思考生活品质、生命价值,从自身、心理等多角度完善自我,提高认知水平与感知能力,才能使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生的生活、生命中,才能增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力。
(四)开展死亡教育有助于营造和谐环境,推动社会进步死亡是中国社会的禁忌话题,不突破这一观念,死亡教育发展就寸步难行,通过开展青少年死亡教育,直面死亡,关注人生意义,追求生命价值,以大无畏的勇气和开拓的精神推动形成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的共识,就能突破传统观念,营造出健康的人文环境、和谐的育人氛围,推动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发展。
五、青少年死亡教育的国内外经验借鉴(一)死亡教育应实事求是,从本国实际出发西方国家死亡教育的成功开展得益于西方的死亡观,西方文化中死亡教育资源丰富,而台湾地区死亡教育开始之初也有传统文化的禁忌,但通过自上而下的推动、强有力的支持、社会各界的大力宣传推广,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成效。
因此,死亡教育的开展应密切结合本国文化传统的底蕴和特色,找准切入点,适当借鉴国外经验,融入形成本国特色。
(二)编写适合各自年龄段的本土化教材,开设相应的死亡教育课程美国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选编不同的教材,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开设了不同阶段的死亡教育课程;台湾小学、中学采用不同的死亡教育方法、课程形式开设有针对性课程……这些都为死亡教育开展提供了经验借鉴,死亡教育的开展应根据年龄阶段学生特点合理规划实施青少年各阶段的死亡教育。
(三)学校应与社会联合开展青少年死亡教育美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都分别成立了专门的组织机构开展死亡教育,如美国的“死亡教育与谘商协会”、日本的“思考生与死的研究会”、临床死生学会都有效组织实施了青少年的死亡教育;美国波士顿的“死亡博物馆”、德国参观殡仪馆等都是通过亲身体验实施死亡教育,这都是借用社会力量、与社会联合开展死亡教育,为开展死亡教育提供了一种有效的途径。
(四)通过多种途径开展青少年死亡教育美国通过渗透方法对儿童进行死亡教育,德国、英国、日本等国通过实践体验法对不同阶段学生开展死亡教育,都达到了教育效果。
死亡教育的开展应在立足实际的基础上综合考虑多种教育方法来开展。
参考文献:[1]唐庆、唐泽菁.死亡教育漫谈.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12).[2]钟义珍.基于“死本能”理论的死亡教育研究.重庆:西南大学.2011.[3]牛国兴.我国青少年的生死教育研究.新乡:河南师范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