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贵港市港南一中2016年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1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1化学真奇妙1.1.2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一节 化学(huàxué)真奇妙
【方法点拨】物质是由分子、原子(yuánzǐ)等粒子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 子(yuánzǐ)构成的。
第八页,共十六页。
第一节 化学(huàxué)真奇妙
知识点二 化学的研究(yánjiū)内容
1. 对微粒的认识
科学家们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观测到原子和分子,而且实现(shíxiàn)了对原
第四页,共十六页。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互动(hù 探究 dònɡ)
探究点一 物质的微观构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情景 展 [
(qíngjǐng)
示]
[问题探究(tànjiū)] 上图中的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 [思考交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页,共十六页。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第一页,共十六页。
第2课时 物质构成 的奥秘 (gòuchéng)
新知导入
新知学习
互动探究
课堂反馈
第二页,共十六页。
第一节 化学(huàxué)真奇妙
新知导入
第三页,共十六页。
第一节 化学(huàxué)真奇妙
新知学习
知识点一 物质(wùzhì)的构成
1.物质都是由____分_子___、______原__子等微小的粒子(lìzǐ)构成的。 2.分子是由____原_子___构成的。如每个水分子都是由两个________和 一个氢原__子______构成的。氧原子 3.写出下列粒子的符号:氢原子______H__、氧原子________O、氢分子 ________、H2氧分子________、水O2分子_________。 H2O
最新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PPT
神奇的化学变化
化学变化 定义 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 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本质
区别
什么是新物质?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2)(4)( 6) (1) 水结成冰 (2) 金属镜架生成铜绿 (3) 灯泡通电时发光放热 (4) 用葡萄酿造酒
( 5 )汽车轮胎爆胎
化学变化常常伴随着一定的现象 ( 6 )氧气变成臭氧
课后寄语
化学源于生活,又反过来服务于生活。 如果你无愧于化学,那化学就可以助你到 达胜利的彼岸。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知识解读
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重点)
试管
酒精灯
烧杯
水槽
蒸发皿
三脚架
药匙
锥形 瓶
集气 瓶
铁架 台
漏斗
设计实验方案
可供选用的仪器和药品:玻璃片、坩埚钳、小烧
杯(盛废弃物)、短玻璃管、长玻璃管、尖嘴玻
璃管、蜡烛一根、抽掉烛芯的蜡烛一块。
提示:有其他仪器需求,可让老师继续提供。
进行实验
探究任务1.如何验证蜡烛燃烧是否是石蜡固体在燃 烧? 从蜡烛上切下一块固体石蜡,放在蒸发皿里,尝 试用火柴点燃。
进行实验
坩埚钳
酒精灯 燃烧匙
量筒
石棉网
化学实验室配备的化学仪器 可直接加热的: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 反应容器 可间接加热的(垫石棉网):烧杯、烧瓶、锥 形瓶 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 瓶(少量液体)、集气瓶(装气体,也可做反应容器,但 不能加热) 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质量)、量筒(量体积)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16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含解析)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2016年中考化学一模试卷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1.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消化 B.人的呼吸 C.木柴燃烧 D.膜法淡化海水【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食物消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人的呼吸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木柴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膜法淡化海水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8%B.化石燃料燃烧会污染空气C.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D.控制污染物排放,大量植树造林可防治空气污染【分析】A、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析,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B.化石燃料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对空气有影响的物质;C.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D.植树造林可防治空气污染;【解答】解:A、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21%,故说法正确;B.化石燃料的燃烧能生成大量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会造成空气污染,故正确;C.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故正确;D.控制污染物排放,大量植树造林可防治空气污染,故正确;答案:A.【点评】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在中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考查空气的组成、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空气的用途、空气的污染及防治等.3.下列物质的用途语其性质相对应的是()A.用稀硫酸除铁锈:稀硫酸不易挥发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氢氧化钙的碱性D.撒盐融雪:盐的凝固点比水高【分析】A、根据稀硫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分析;B、根据干冰易升华吸热分析;C、根据熟石灰属于碱能与酸发生中反应分析;D、根据盐水凝固点比水低分析判断.【解答】解:A、用稀硫酸除铁锈,是因为稀硫酸能与氧化铁反应,与稀硫酸不易挥无关,故A错误;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易升华吸热,不是因为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B错误;C、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是因为氢氧化钙显碱性,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故C正确;D、撒盐融雪,是因为盐水的凝固点比水低,从而使雪融化更快,故D错误.故选C.【点评】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熟悉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解答本题的基础.4.下列有关图标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禁止燃放鞭炮 B.闻气体 C.禁止吸烟 D.点燃酒精灯【分析】A、根据图标的含义分析;B、根据闻气体气味的方法分析;C、根据图标的含义分析;D、根据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分析.【解答】解:A、由图标可知是禁止燃放鞭炮,所以A正确;B、在闻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使少量气体飘入鼻孔,图示把药品直接放在鼻子近处闻气味是错误的,所以B错误;C、由图标可知是禁止烟火.所以C错误;D、点燃酒精灯时,应用火柴点燃,如果用燃着的酒精灯去点燃另一个酒精灯,会引起酒精失火,造成危险,所以D错误;故选:A.【点评】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基本操作是中考重要考点之一,应理解掌握.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水是一种常见的、最重要的溶剂B.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但活性炭的吸附不能降低水的硬度C.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隙D.自来水的净水过程是:沉淀、过滤、吸附、灭菌【分析】A.水是常见的溶剂;B.根据硬水软化的方法和活性炭的吸附性考虑;C.根据分子的性质来分析;D.根据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净化水的方法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A.水能溶解多种物质,是常见的溶剂,故正确;B.硬水软化的方法加热煮沸和蒸馏,活性炭疏松多孔,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但是不能将硬水软化,故正确;C.常温下,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会逐渐减少,说明水分子在不断运动,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去了,故错误;D.自来水厂生产自来水时,使用的净水方法有沉淀、过滤、吸附、灭菌,故正确.故选C.【点评】掌握水的作用、硬水的软化、分子的性质以及水的净化的方法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①和②属于同种元素 B.②属于稀有气体元素C.①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 D.④属于金属元素【分析】A、依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判断.B、根据核内的质子数,判断元素及元素的类别.C、依据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解决.D、根据核内的质子数,判断元素及元素的类别.【解答】解: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①和②的质子数都是8,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故A说法正确;B、由②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8,属于氧元素,不属于稀有气体元素,故B说法不正确;C、因为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由于①和③的最外层电子数都是6,性质相似;故C说法正确;D、由④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11,属于钠元素,元素的名称带有“金”字旁,属于金属元素.故B说法不正确.故B说法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了解粒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是正确解题的关键.7.下列关于碳及其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具有毒性C.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D.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分析】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碳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解答】解:A、碳和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二氧化碳具有氧化性,故A错误;B、一氧化碳有毒,二氧化碳不具有毒性,故B错误;C、木炭和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C正确;D、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石蕊试液变红,故D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求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基础知识的储备,以便灵活应用.8.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质、糖类都属于有机物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COC.MgO中Mg元素是+2价D.误事重金属盐可喝鲜牛奶解毒【分析】A、根据蛋白质、糖类的组成分析;B、根据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分析;C、根据化合价原则分析;D、根据重金属中毒的原理和解毒方法判断.【解答】解:A、蛋白质、糖类都是含碳的化合物,属于有机物,故A叙述正确;B、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不是CO,故B叙述错误;C、MgO中O元素显﹣2价,由化合价原则可推出Mg元素是+2价,故C叙述正确;D、可溶的重金属盐有毒,能破坏人体蛋白质的结构,使之失去生理功能,牛奶中含有大量的蛋白质,饮用牛奶可防止人体蛋白质被破坏.故D叙述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所考查的知识,属于课本中的基础知识,难度不大,根据已有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9.如图所示,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 B. C. D.【分析】化合物为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因此在判断是否为化合物前首先要确定为纯净物;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而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确定为纯净物后,再判断分子是否由同种原子构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的分子,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解答】解:A、图中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表示物质为纯净物;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为单质的分子;故A错;B、图中四个分子构成不同,为两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B错;C、图中三个分子构成相同,为同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纯净物;而该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化合物的分子;故C正确;D、图中分子构成不同,为两种物质的分子,该图所示物质为混合物;故D错.故选C.【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相同的分子为同种物质的分子,同种物质的分子构成的物质为纯净物;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化合物分子,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为单质分子.10.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B C D分贝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与高锰酸钾制氧气水的电解向含有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向氢氧化钡溶液中,逐滴加入硫酸溶液A.A B.B C.C D.D【分析】A、根据等质量的氯酸钾、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氯酸钾生成的氧气多,氯酸钾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需要加热的时间比高锰酸钾长才能分解生成氧气进行分析;B、根据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分析;C、根据向含有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氢氧化钠会先于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进行分析;D、根据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进行分析.【解答】解:A、等质量的氯酸钾、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氯酸钾生成的氧气多,氯酸钾在没有催化剂的条件下,需要加热的时间比高锰酸钾长才能分解生成氧气,故A正确;B、电解水时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1,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故B正确;C、向含有硫酸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烧碱溶液,氢氧化钠会先于硫酸反应,再与硫酸铜反应,所以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才会出现沉淀,不能从零开始,故C错误;D、氢氧化钡和硫酸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液中的离子逐渐减少到零,然后逐渐增大,所以溶液的导电性先减小到零,然后继续增大,故D正确.故选:C.【点评】该题为图象题,这样的题型往往每个选项考查不同的知识点,在解题时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找准考查的知识点,结合对应的知识迁移解答.11.如图(1)表示甲、乙量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图(2)表示A、B试管中分别盛有甲、乙量固体的饱和溶液,试管底部均有未溶解的固体,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发现A试管中固体增多,B试管中固体减少,则加入的物质是()A.硝酸铵固体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固体 D.生石灰【分析】根据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来考虑本题尤其是温度对它们的影响.【解答】解:由图示可知甲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向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后,甲中的固体增加,乙中的固体减少,说明是降温造成的,降温甲由饱和变过饱和,有固体析出,固体增加,乙由饱和变不饱和,固体又溶解了一部分,固体减少,硝酸铵溶于水能使温度降低,氧化钙、氢氧化钠、浓硫酸溶于水都放出热量.故选A.【点评】要熟记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记住常见的溶于水放热的有:浓硫酸、生石灰、氢氧化钠固体.常见吸热的有:硝酸铵.12.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一氧化碳将混合气体依次通过灼热的氧化铁和澄清石灰水,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B 除去BaCl2溶液中的Ba(OH)2溶液加入适量的稀硫酸,过滤C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D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钙溶液,过滤A.A B.B C.C D.D【分析】A、根据实验设计中的目的是证明一氧化碳的存在,分析实验设计的科学性;B、根据硫酸不但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而且硫酸还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分析解答;C、根据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的产物及加入的物质的质量分析解答;D、根据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同时氢氧化钙过量又称为新的杂质分析判断.【解答】解:A、该方式是利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生成二氧化碳的原理来验证一氧化碳的存在,所以实验开始时一定要先除掉混合物中的原有二氧化碳,以防止对实验的干扰,再检验一氧化碳的存在,故A错误;B、硫酸不但和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而且硫酸还和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盐酸,所以不能用适量的稀硫酸除去BaCl2溶液中的Ba(OH)2溶液,故B错误;C、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时加适量的稀盐酸,稀盐酸会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从溶液中跑出,剩余的溶液蒸发结晶即可得较纯净的氯化钠,故C 正确;D、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混合物时加入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钙,过滤可除掉碳酸钙,此过程除掉了原物质中的碳酸钠,同时氢氧化钙过量又称为新的杂质,所以不能起到分离碳酸钠与氢氧化钠的目的,故D错误.故选:C.【点评】对物质进行除杂或鉴别时,要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鉴别剂,物质的分离要彻底,鉴别时现象要明显结论科学合理.13.甲、乙两瓶溶液共含有H+、K+、Ag+、Ba2+、Cl﹣、OH﹣、NO3﹣、CO32﹣八种离子,每瓶溶液含有四种离子,且各不相同,已知甲瓶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成蓝色,则乙瓶溶液中的离子是()A.K+、Ba2+、OH﹣、Cl﹣B.H+、Ba2+、Cl﹣、NO3﹣C.K+、OH﹣、Cl﹣、CO32﹣D.H+、Ag+、Ba2+、NO3﹣【分析】根据碱会使石蕊变蓝色,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会生成水,氢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生成二氧化碳,银离子和氯离子、碳酸根离子会生成沉淀,钡离子和碳酸根离子会生成沉淀进行分析.【解答】解:向甲瓶溶液里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后,溶液变成蓝色,说明甲瓶中显碱性,有氢氧根离子,所以不存在氢离子、银离子,氢离子、银离子存在乙中,乙中就不存在碳酸根离子和氯离子,碳酸钙根离子和氯离子存在甲中,甲中就不存在钡离子,钡离子存在乙中,要构成物质除了需要阳离子,还需要阴离子,所以甲中有钾离子、氢氧根离子、氯离子、碳酸根离子;乙中有氢离子、银离子、钡离子、硝酸根离子;故选D.【点评】在解此类题时,主要考查离子的共存问题,只要会生成沉淀、气体、水的离子在溶液中是不能共存的.14.印刷铜制电路板的“腐蚀液”为FeCl3溶液.已知铜铁均能与FeCl3溶液反应,反应方程式分别为:Cu+2FeCl3═2FeCl2+CuCl2,Fe+2FeCl3═3FeCl2.现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烧杯中仍有少量固体,关于烧杯中物质的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3,固体一定是铁和铜B.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固体一定含有铜C.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CuCl2,固体一定含铜D.溶液中一定含有FeCl2,固体一定是铁和铜【分析】根据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铁>铜,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结合信息进行分析.【解答】解:将一包铜、铁的混合粉末加入到盛有FeCl3溶液的烧杯中,能发生的反应有①Cu+2FeCl3═2FeCl2+CuCl2,②Fe+2FeCl3═3FeCl2,③Fe+CuCl2═FeCl2+Cu,铜和铁都能与氯化铁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故所得溶液中一定含有氯化亚铁,充分反应后仍有少量固体,根据反应的方程式可知一定含有铜,由于铁的量不确定,故可能含有铁,有铜存在,则不可能含有氯化铁.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二、解答题(共3小题,满分16分)15.请填写化学符号氮气N2,1个铁离子Fe3+,氯化铵中阴、阳离子Cl﹣、NH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与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Na2O .【分析】本题考查化学用语的意义及书写,解题关键是分清化学用语所表达的对象是分子、原子、离子还是化合价,才能在化学符号前或其它位置加上适当的计量数来完整地表达其意义,并能根据物质化学式的书写规则正确书写物质的化学式,才能熟练准确的解答此类题目.【解答】解: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写上表示分子中所含原子数的数字,其化学式为:N2;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1个电荷时,1要省略.故1个铁离子可表示为:Fe3+;氯化铵中阴、阳离子分别是氯离子和铵根离子,其符号分别为:Cl﹣、NH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海水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钠元素,两者组成的化合物为氧化铝,其化学式为:Na2O;故答案为:N2;Fe3+;Cl﹣、NH4+;Na2O;【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用语的书写和理解能力,题目设计既包含对化学符号意义的了解,又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符号的书写,考查全面,注重基础,题目难度较易.16.生活中处处有化学,请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列空白:(1)碘盐、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等物质中的“碘、氟、钙”是指元素.(2)水果和蔬菜富含的营养素是维生素;某同学患了夜盲症,到了傍晚就看不清东西,他需要补充的营养素是维生素A .(3)为了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可采用真空或填充氮气包装的原因是防止食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而腐败变质.(4)“塑料王”常用作器具的不粘涂层,它的化学名称是聚四氟乙烯,厨房中的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B (填字母序号).A.不锈钢炊具 B.橡胶手套 C.纯棉围裙 D.瓷器餐具 E.木筷子(5)干电池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6)硝酸铵又称“硝铵”,是一种常用氮肥(填“氮”、“磷”或“钾”)肥,给农作用施用该化肥时,不能(填“能”或“不能”)与碱性物质混用.【分析】(1)在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时常用元素来描述,食品、药品或日常生活用品中说的含有什么等通常指的是元素;(2)根据维生素的缺乏症进行分析解答;(3)食品与氧气和水接触是容易变质;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情况下不能和其它物质反应;(4)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5)据干电池的概念分析;(6)根据所列举的化肥的组成判断.【解答】解:(1)元素是宏观的概念,常用来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碘盐中的碘,含氟牙膏中的氟,高钙牛奶的钙指的是碘元素、氟元素、该元素;(2)水果和蔬菜富含的营养素是维生素;缺乏维生素A容易患夜盲症,故该同学应补充维生素A.(3)采用真空包装食品的原因是:防止食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而腐败变质.向食品袋里充入性质不活泼的气体可能是氮气,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通常情况下不能和其它物质反应,可以用作保护气.(4)“塑料王”的化学名称是聚四氟乙烯;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橡胶手套属于合成材料;(5)干电池是一种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6)硝酸铵中含有氮元素,是一种氮肥;铵态氮肥是指含有铵根的氮肥,硝酸铵中含有铵根,是氨态氮肥.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时会释放出氨气而降低肥效;故答案为(1)元素(2)维生素,维生素A(3)防止食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而腐败变质(4)聚四氟乙烯(5)化学反应(6)氮肥,不能【点评】与生产、生活相关的知识是中考考查的热点之一,本题难度不大,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7.铁锅作炊具主要是利用铁的导热性,使用铁锅有利于人体健康,主要是因为能增加人体所需的铁元素,保护资源,人人有责,请列举一种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防止金属锈蚀.【分析】根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铁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以及保护金属资源的措施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铁锅作炊具主要是利用铁的导热性,使用铁锅有利于人体健康,是因为能增加人体所需的铁元素,防止金属锈蚀是一种保护金属资源的方法,故填:导热,能增加人体所需的铁元素,防止金属锈蚀.【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常见的金属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金属的性质进行.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12分)18.“火立熄”是一种新型的家庭用灭火用品,它接触到火焰3~5秒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同时放出不可燃气体,使火焰熄灭.其灭火原理是隔绝空气.灭火原理和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如钾、钠着火不能用二氧化碳来灭火,因为它们会发生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和碳.天津港“812”爆炸事故,事故中有一种剧毒的物质氰化钠(NaCN),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处理使它变成碳酸氢钠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NaCN+H2O2+H2O═NaHCO3+NH3↑.【分析】(1)可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来解答;(2)根据题意,氰化钠、过氧化氢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氨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解答】解:(1)“火立熄”接触到火焰后炸开,释放的粉末覆盖在燃烧物上,这样就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使火焰熄灭;(2)氰化钠、过氧化氢和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钠和氨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CN+H2O2+H2O═NaHCO3+NH3↑.答案:(1)隔绝空气;(2)NaCN+H2O2+H2O═NaHCO3+NH3↑.【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灭火原理和方法的掌握,有利于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19.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其中至少有一种是无色气体,其A与G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部分反应物或生成物和反应条件已略去.请针对以下两种情况回答问题.(1)若A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3,写出反应①、③的化学方程式:①Fe2O3+3CO2Fe+3CO2;③Fe+CuSO4═FeSO4+Cu .(2)若F与C常温下可以反应,②、③属于同一基本反应类型,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Ca(OH)2+Na2CO3═CaCO3↓+2NaOH;反应②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复分解反应.【分析】根据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其中至少有一种是无色气体,其A与G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A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3,所以A是氧化铁,氧化铁和一氧化碳高温会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C是二氧化碳,E可以是碳酸钙、碳酸钠,D是铁,铁和酸反应生成亚铁盐和氢气,所以F是氢气,G可以是氯化亚铁或硫酸亚铁;若F与C常温下可以反应,②、③属于同一基本反应类型,所以A是氢氧化钙,B是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C是氢氧化钠,E可以是氯化钠,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是二氧化碳,G是氯化钙,然后将推出的物质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A~G是初中化学常见的7种物质,其中至少有一种是无色气体,其A与G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1)A中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7:3,所以A是氧化铁,氧化铁和一氧化碳高温会生成铁和二氧化碳,所以C是二氧化碳,E可以是碳酸钙、碳酸钠,D是铁,铁和酸反应生成亚铁盐和氢气,所以F是氢气,G可以是氯化亚铁或硫酸亚铁,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①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在高温的条件下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Fe2O3+3CO2Fe+3CO2;反应③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红色的铜,化学方程式为Fe+CuSO4═FeSO4+Cu;(2)若F与C常温下可以反应,②、③属于同一基本反应类型,所以A是氢氧化钙,B是碳酸钠,碳酸钠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所以C是氢氧化钠,E可以是氯化钠,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可以是二氧化碳,G是氯化钙,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反应①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化。
贵港市中考化学一模试题及答案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2015届初中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监测试题化学(本试卷分第I 卷和第U 卷,考试时间60分钟,赋分100分)注意: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题无效。
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 1 C —12 O — 16 S —32 Fe — 56 Cl — 35.5 Na — 23亲爱的同学,你已经步入了化学世界的殿堂,积累了许多化学知识,相信你会通过本份 试卷向人们展示你的聪明才智,祝你考试顺利。
第I 卷一、我会选择(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改涂其他答案标号。
1. 生活中的下列事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食物发霉2. 下列有关空气及其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A.清新的空气是纯净物C.氧气能跟很多物质反应,可以燃烧 3.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 6.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 合理的是事实 解释A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 分子运动速率随温度升咼而增大B 氧气和臭氧(O 3)性质不完全相同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C 水在通电条件下,可分解为氧气和氢气 化学反应中分子是可分的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构成物质的原子不同7. 我国已禁止在公共场所吸烟,因为香烟燃烧会产生有毒物质,影响吸烟者和被动吸烟者的健康。
香烟燃烧产生的物质中,易与人体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是A .一氧化碳B . 二氧化碳C .焦油D .烟灰8. 配制蔬菜的无土栽培营养液要用到 KNO3做肥料,化肥KNO 3是一种 C.食盐溶于水 D.食醋挥发B.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且能用来保存食品D.稀有气体在生产和科研中用途不广 的是A .软水和硬水可用肥皂水来区分 C .吸附能除去天然水中所有的杂质 4. 下列生活中的物品,其主要材料属于金属材料的是 A .不锈钢饭盒B .真丝围巾5.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图标正确的是B .电解水时产生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约为 1:2 D •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C •塑料桶D .青花瓷瓶A .测定空气里O 2的含量50mL纸片NaOHC. 量取8.5 mL 液体D.称量NaOH水浓硫酸B.浓硫酸稀释A.氮肥B.磷肥C.钾肥D.复合肥料9.用石灰石、水、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CaC03=^ CaO+CO 2f 、CaO+H 2O =Ca(0H )2、Ca(OH)2+Na 2CO 3=CaCO 3 J +2NaOH ,这些反应都不属于A.化合反应B.分解反应 10. 根据图中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氯原子的中子数是 17 B .氯原子核外有2个电子层 C .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 D .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到电子 11.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以下做法不合理 的是12.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做法或说法不科学的是A.禁止生产和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B.重金属中毒喝鲜牛奶、豆浆等解毒C.蔬菜、水果能提供和补充多种维生素D.缺铁会引起贫血13.下列实验方案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 检验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少量的一氧化碳 用燃着的木条点燃B 分离碳酸钠和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 加入适量氢氧化钙溶液,过滤C 除去氯化钠固体中的少量碳酸钠加入适量稀盐酸,充分反应后,蒸发D鉴别氯化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各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分别滴加无 色酚酞溶液,观察溶液颜色的变化14.取等质量的A 、B 金属,分别投入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的盐酸中,生成氢气的质量(m )(已知A 、B 元素在生成物中的化合价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金属活泼性:A > BB. t 1时,产生氢气的质量 B v AC. 两种金属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A > B D . t 2时,A 、B 金属均没有剩余二、我会填空(每空1分,共16分)15. 请用数字和化学符号填空:(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个汞原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4个铵根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3个铁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4)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______________ 。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单元综合测试及答案.doc
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单元综合测试及答案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一、选择题(共15题) 1.化学研究的对象是( ) A.物质 B.物体 C.运动 D.实验 【答案】A难度:基础 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2.创立分子学说的是 ( )A .英国科学家道尔顿B .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C .意大利科学家阿伏伽德罗D .法国科学家拉瓦锡 【答案】C难度:基础 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 3.下列不属化学研究领域的是 ( )A .研制新型的半导体、超导体B .开发新能源和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C .物体的运动状态D .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的产量 【答案】C难度:容易 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 4.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界的化学工艺是( ) A .烧陶瓷、指南针、造纸 B .烧陶瓷、冶金、地动仪 C .烧陶瓷、造纸、冶金、制火药 D .制火药、指南针、造纸、印刷 【答案】C难度:基础 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5.古诗词的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
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答案】C难度:基础 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6.在化学实验中从试剂瓶中取出的药品使用后有剩余,对这些药品的处置方法合理的是( )A.倒入废液缸B.放回原试剂瓶C.交给实验员集中处理D.投入通向下水道的水槽中。
【答案】C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7.人们把食品分为绿色食品、蓝色食品、白色食品等。
绿色食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转化的食品;蓝色食品是海洋提供的食品;白色食品是通过微生物发酵的食品。
下面属于白色食品的是()A.海带B.面粉C.大米D.食醋【答案】D难度:基础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8.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潮湿的衣服变干C.海水晒盐D.火药爆炸【答案】D难度:基础知识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9.在实验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A.为了节约药品,用剩的药品应放回原试剂瓶B.为了获得感性认识,可触摸药品或尝药品的味道C.为了能看到标签,倾倒试液时,标签不能向着手心D.为了安全,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能朝着有人的方向【答案】D难度:基础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10.下列操作能造成玻璃仪器破裂的是()①玻璃仪器外壁有水,没擦干就加热②没均匀加热,就直接集中加热③加热时玻璃仪器接触灯芯④刚加热完的玻璃仪器立即用冷水冲洗⑤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时,试管口没稍向下倾斜⑥把锌粒竖直放入试管中⑦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⑧试管里的液体超过1/3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⑦⑧C.⑦⑧D.全部【答案】A难度:容易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11.下列仪器能加热,但加热时需要垫上石棉网的是()A.烧杯B.量筒C.试管D.蒸发皿【答案】A难度:基础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12.在取用液体药品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取用的最少量是()A.0.5mLB.1mL~2mLC.3mL~4mLD.5mL~6mL【答案】B难度:基础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13.给50mL液体加热,需要使用的仪器是下列中的()①试管②烧杯③试管夹④酒精灯⑤蒸发皿⑥石棉网⑦铁架台(带铁圈)⑧玻璃棒A.①③④B.②④⑦C.②④⑥⑦D.④⑤⑧【答案】C难度:基础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14.下列是几位同学使用滴管的方法,其中错误的是()A.滴瓶上的专用滴管,取用试剂后不要洗涤,立即回位B.非专用滴管可连续在不同试剂瓶中吸液C.滴管吸液后,不要平放或倒置,不得放在桌上或他处D.用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接触器壁【答案】B难度:基础知识点:走进化学实验室15.一支试管容积为30mL。
广西贵港市2016届中考化学一模试卷(解析版)
最大最全最精的教育资源网 2016四校联考化学卷(本试卷共四道大题,15个小题,满分60分)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O-16 S-32 Zn-65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请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编号涂黑) 1.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木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物理变化 B. 空气是混合物C.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氮气D. 二氧化碳大量排放到空气中会导致温室效应 2. 下列净化水的方法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 静置 B .吸附 C. 过滤 D. 蒸馏3. 下列加点元素的化合价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N .2 ②N .O 2 ③HN .O 3 ④N .H 3A. ①②③④B. ④①②③C. ①③②④D. ①④②③4.如图画和诗句分别描绘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最为优美的景色,其中能说明分子不断运动的是()5.下列实验原理与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 A. 用熟石灰和盐酸反应:CaO +2HCl === CaCl 2+H 2O B. 洗去试管壁上附着的铜:Cu +H 2SO 4 === CuSO 4+H 2↑ C. 用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硫:2NaOH +SO 2 === Na 2SO 3+H 2O D.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4Fe +3O 2 =====点燃2Fe 2O 3 6.请你来判断,下列做法没有安全隐患的是( )A. 煤矿发现瓦斯超标,打火把检查B. 冬天,小红在家紧闭门窗用煤炉取暖C.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浇D. 做实验时酒精灯引起燃烧,用湿抹布盖灭7.均衡膳食,有利于身体健康。
中考临近,小林母亲为了给她增加营养,制定了食谱,食物有:米饭、牛肉、花生、鱼、牛奶。
从营养学的观点出发,你认为还要增加的食物是( ) A. 豆腐 B. 排骨 C. 黄瓜 D. 鸡蛋8.下列各项实验(括号内为相应的操作或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除去CO 2中的少量CO(点燃)B. 验证硫酸铵溶液(取样,加氢氧化钠溶液)C. 检验CaO 中混有的CaCO 3(滴加稀盐酸)D. 鉴别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取样,溶解,滴加酚酞)二、填空简答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其中化学方程式每个2分,其余每空1分,共26分。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1单元步入化学殿堂测试题鲁教版(new)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一、选择题(每小题仅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石蜡融化B、衣服晾干C、酒精挥发D、食物腐烂2、下列事实与化学有关的是( )①研制新药物②使环境变得更加美好③研制新型半导体材料④研制印染工业中的新型燃料A、①②B、①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3、下列仪器中,用酒精灯加热试管内物质不需要用到的是( )A B C D4、下列有关酒精灯的使用或存放的图示错误的是()A B5、家庭厨房中经常发生A、未吃完的饭菜变馊C、水沸腾6、郝颖同学在化学课上碳气体.就这一过程而A.建立假设B.收集7、化学变化的本质是(A、放光、放热B、有新8、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A B C D9、以下是常用的危险标志,装运酒精的包装箱应贴的标志是()A B C D10、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称量10。
05g固体 C.液体加热 D.量取9.5ml 液体11、文言同学在化学课上发现蜡烛上方的烧杯底部出现了大量黑色物质,他的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B.认为与本次实验无关C.查找蜡烛成分资料,D.向老师请教生成黑色A.①③④⑥B.②③④13、下列叙述中,前者属()A.酒精易燃烧,将酒精B.汽油能燃烧,人靠近C.铁的熔点高达1535D .蜡烛有可燃性,点燃14、固体物质受热变为气体,这种变化()A、一定是物理变化 B.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C.一定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15、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是会伴随着下列实验现象,其中最能说明镁条燃烧是化学变化的现象( )A。
镁条变短甚至消失B. 发出耀眼的白光C。
放出大量的热 D. 生成一种白色粉末16、若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②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③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④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③②①④17、下列成就不属于化学学科研究领域的是()A. 研究生命的起源和进化B. 合成新药物 C。
2016贵港市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化学
贵港市2016年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试卷化学(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考试时间60分钟,赋分100分)注意: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O—16 Mg—24 Fe—56 Cu—64 Zn—65 Ag—108亲爱的同学,你已经步入了化学世界的殿堂,积累了许多化学知识,相信你会通过本份试卷向人们展示你的聪明才智。
第Ⅰ卷一、我会选择(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后,再改涂其他答案标号。
1. 下列活动中,不是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A. 水力发电B. 发射航天飞机C. 汽油燃烧驱动汽车D. 果蔬电池放电2. 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长期饮用蒸馏水有利于人体健康B.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其三态变化实现的C. 活性炭能使河水转化为纯净水D. 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作新型燃料3.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空气中可用作保护气和制造多种用途电光源的气体是A. 氮气B. 氧气C. 二氧化碳D. 稀有气体4. 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 切洋葱时常流泪——分子在不断地运动B. 干冰升华——分子之间的间隙增大C. 蔗糖溶于水形成蔗糖溶液——分子是可以再分的D. 氧气与液氧都具有助燃性——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5.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 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B.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溶液温度升高C. 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观察到瓶口有大量白烟D. 加热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红色的粉末逐渐变为黑色6. 下列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0.9%的生理盐水的操作中,错误的是7.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以及安全措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将煤球粉碎可使其燃烧更充分B. 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可以灭火C. 电视机着火时可直接用水扑灭D. 物质与氧气反应时都会发生燃烧8. 人类文明进步与金属材料发展关系十分密切。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讲义及答案)及答案(1)
初三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讲义及答案)及答案(1)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B.过滤C.加热液体D.熄灭酒精灯2.下列图示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A B.B C.C D.D3.下列实验现象的观察与分析正确的是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有无色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B.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C.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可证明该气体是二氧化碳D.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热,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4.对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的分析合理的是A.通过闻气味区别厨房中的醋和白酒B.往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该沉淀一定是BaSO4C.加入足量稀盐酸可以除去硫酸镁溶液中混有少量的氧化镁D.降温某溶液有晶体析出,该原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5.法拉第曾以《蜡烛的故事》为题向青少年连续开展多次报告.下列列举了报告中涉及的问题及对问题的回答,其中“对问题回答”属于“设计实验方案”的是选项问题对问题的回答A火焰为什么向上?热气流上升,形成对流B 吹灭蜡烛产生的白烟是什么?主要成分是烛油蒸气C 火焰不同部位温度高低如何比较?用一张纸在火焰中心一掠,观察纸上留下的火痕特点D火焰明亮的原因是什么?与火焰中有碳颗粒有关,碳颗粒会影响火焰的明亮程度A.A B.B C.C D.D6.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A.干冰作制冷剂 B.汽油洗涤衣物上的油污 C.浓硫酸作干燥剂 D.稀盐酸除铁锈7.关于人体吸入空气和呼出气体成分探究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将空气通入澄清石灰水中不变浑浊,说明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B.呼出气体不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说明呼出气体中不含氧气C.空气不能在干燥玻璃片上形成水雾,说明空气中不含有水蒸气D.对着干燥玻璃片哈气形成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增多8.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在现代有继承和发展。
下列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A.烧制陶瓷 B.玉石雕刻C.黄酒酿造 D.火药爆破9.成语被誉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积土成山B.木已成舟C.死灰复燃D.海市蜃楼10.使瓶口紧挨着容器口,边倒边看,让液体沿器壁缓缓地流入容器底部。
湘教版化学九年《步入化学殿堂》word同步教案
湘教版化学九年《步入化学殿堂》word同步教案【学习目标】1.能进行药品的取用、简单仪器的使用和连接、加热等差不多的实验操作。
2.能在教师指导下依照实验目的选择实验药品和仪器,并能安全操作。
【教学重点】化学仪器的识记。
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胶头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
【教学难点】规范性、安全性教育,药品的取用及注意事项。
【教学手段】让学生尝试独立操作、观看、归纳为探究的主题,教师的目的是诱导。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用具】课堂演示实验有关仪器及药品,实验室【教学流程】参观实验室→演示实验→小结拓展教学过程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参观实验室带领学生进入实验室,展现一些化学实验室图片,介绍一些化学家取得的成功与多次实验是分不开的,并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爱好,并认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参观实验室,学习实验室规则和认识常见仪器。
认识到实验室是科学探究的场所。
观看课件播放违规实验操作的课件或实物表演及造成的危害,使学生了解认识安全实验的重要性。
观看课件。
加深对实验室规则的认识。
演示实验1 演示镁带的燃烧实验[提出问题]燃烧时使用的仪器?[展现药品]大理石(块状)、碱式碳酸铜(粉末)。
演示[提出问题]1.要将大理石放入试管内而不打破试管底部,应如何操作?使用什么仪器取用?2.如何将碱式碳酸铜粉末放入试管内而不沾在试管内壁上?应使用什么仪器?注意指导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让学观看点燃前、燃着时和熄灭后三个时期的颜色、状态、硬度。
(同学交流讨论)[尝试]归纳燃烧的现象:镁带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认识药品。
阅读教材,交流、讨论,得出正确的操作方法。
[尝试](实验探究)1.用镊子夹取一块大理石放入试管中。
2.用药匙或纸槽取少量碱式碳酸铜粉末放入试管中。
(交流与讨论)对实验成败进行总结。
生互教互学,鼓舞学生大胆动手尝试实验,并尝试分析实验成与败的缘故。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1.1化学改变了世界神奇的化学变化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鲁教
学习资料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1.1.1化学改变了世界神奇的化学变化课时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鲁教版班级:科目: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1.1.1 化学改变了世界、神奇的化学变化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说化学是一门神奇的科学,一点也不为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经B.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D.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恶化【答案】D【解析】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验发现的,实验是化学科学发展和化学学习的重要途经,A项正确;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因此化学能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也能消除我们不需要的物质,B项正确;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不同物质中所贮存的能量是不同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不但生成新物质,还会伴随着能量变化,C项正确;化学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绿色化学”提出,使化学工艺的生产和产品向着环境友好型的方向发展,一些化学技术还可以致力于环境的改善,恢复被污染、破坏的环境,D项不正确。
答案选D。
2.2020年上半年新冠病毒肆虐全球。
下列措施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佩戴口罩 B.居家隔离 C.喷药消毒 D.开窗通风【答案】C【解析】佩带口罩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A项错误;居家隔离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B项错误;喷药消毒的过程中,药物能够将病毒灭活,使病毒中的蛋白质变性,从而生成了新的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项正确;开窗通风的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D 项错误。
答案选C。
3.下列描述都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水的蒸发水的凝固 B.海水制碱海水晒盐C.葡萄酿酒葡萄腐烂 D.火药爆炸车胎爆炸【答案】C【解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广西贵港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复习题(培优练)
一、选择题1.下列装置操作图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A.B.C.D. A解析:AA、该装置未构成封闭体系,即右边的导管与大气相通,无论该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当用针筒向集气瓶内打气时,导管末端都有气泡产生,不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A选项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B、该选项用的是空气热胀冷缩法,原理为:将导管放入水中,用手掌紧握试管壁,若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松手后导管下端口上升一段水柱,则证明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B选项能用于检查气密性;C、该选项用的是注水法,原理为:关闭弹簧夹,向长颈漏斗中注水,直到淹没长颈漏斗下端,继续加水,长颈漏斗中液面不下降,就证明该装置气密性良好,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C选项能用于检查气密性;D、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集气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或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集气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减小,空气由长颈漏斗进入,若气密性好则长颈漏斗下端有气泡冒出,故能判断气密性是否良好,D选项能用于检查气密性;故选A。
2.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B.C.D. D解析:DA、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试管口,试管应稍倾斜,图中试管没有稍倾斜,所以操作错误。
故选:D。
3.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检查装置气密性D.加热液体C解析:C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中试卷(含解析)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全册化学试题
2015-2016学年某某贵港市港南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1.下列属于化学制品的是( )A.空气 B.塑料 C.食盐 D.石油2.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熔化 B.纸X燃烧C.食物消化 D.自然界中的氧循环3.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B.镁条能燃烧C.水是无色液体 D.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4.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澄清石灰水C.碘盐 D.液态氧气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气体验满B.C.给液体加热D.称量N a CI6.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B.氧气和氮气共约占空气体积的99%,其余的1%主要是二氧化碳C.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时,反应所消耗掉的气体是氧气D.空气只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再没有其他的用途7.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D.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面粉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C.洗涤清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清具有乳化功能D.只用水作试剂不能将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三种物质区分开来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说明水分子变大了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碘盐”中的“碘”指的是元素D.空气的污染物是烟尘和SO2、CO、NO2等.10.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的是( )A.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B.氧化汞汞+氧气C.硫+氧气二氧化硫D.石灰石+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11.食醋是厨房中的一种调味品,其中含有少量醋酸.下列有关醋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醋酸是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的B.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C.醋酸分子是有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D.每个醋酸分子中有8个原子核12.下列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氧气 B.铜C.氯化钠D.二氧化碳13.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原子的类别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决定的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14.如图所示,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该反应在通常情况下就很容易发生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原子种类都不变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二、我会填空(共3小题,每小题4分,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满分16分)15.用化学符号表示:氮气__________,一个氢氧根离子__________,2个钙离子__________,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16.水是生命之源.(1)取浑浊的河水进行__________,可除去不溶的固体颗粒;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_____性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2)生活中常用_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3)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与直流电源正极相连的玻璃管中生成的气体是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该实验证明了水是由__________组成的.(4)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和水的质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主要步骤有称量、量取、__________.17.原子序数为17的氯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__________(填“阴离子”或“阳离子”).三、我会回答(共2小题,每空2分,满分12分)18.ClO2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ClO2读作__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__(选填“单质”、“氧化物”或“混合物”).ClO2中的氯元素化合价为__________.制取ClO2的方法是:Cl2+2N a ClO2=2ClO2+2X,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19.A、B、C是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为黑色固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有些产物已略.请按要求写化学方程式:A+盐酸__________,B+氢氧化钠__________.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22分)20.请你根据如图来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b__________.(2)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装置进行__________.(3)可用于实验室制备和收集O2的一套装置是(填字母编号)__________.写出用此装置制备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4)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_____,检验收集到的气体是氧气的方法__________.21.某化学兴趣小组对蜡烛燃烧进行如下探究:点燃蜡烛,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结论:蜡烛燃烧后的生成物有__________、__________.他们发现,蜡烛刚熄灭时,会冒出一缕白烟,白烟的成分是什么?【提出假设】A、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二氧化碳B、白烟是蜡烛燃烧时生成的水蒸汽C、白烟是蜡烛蒸汽凝结成的蜡烛固体小颗粒.【实验验证】(1)熄灭蜡烛,立即用一只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白烟,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2)熄灭蜡烛,立即用一块干而冷的玻璃片放在白烟处,其目的是为了验证假设__________,但这样做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其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3)熄灭蜡烛,立即用燃着的木条伸到白烟处(不接触烛芯),发现蜡烛重新被点燃,说明白烟具有可燃性,为假设__________,提供了证据.因为__________.探究结论:通过以上的探究实验,所能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实验__________(填“能”或者“不能”)排除假设A和假设B.五、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8分)22.工业上用煅烧石灰石(主要成分为C a CO3)制取生石灰(主要成分C a O),同时得到二氧化碳.(1)某工厂用500t含杂质10%(杂质不分解)的石灰石,其中所含碳酸钙的质量是__________t.(2)上述石灰石理论上可以制得生石灰多少?2015-2016学年某某贵港市港南区九年级(上)期中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2分)1.下列属于化学制品的是( )A.空气 B.塑料 C.食盐 D.石油【考点】化学常识.【专题】化学与生活.【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化学制品这一基本概念,化工合成的物品属于化学制品,自然界存在的物质都不是化学制品.【解答】解:A.空气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不属于化学制品;B.塑料是通过化学变化合成的,属于是化学制品;C.食盐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不属于化学制品;D.石油是自然界中本来就有的物质,不属于化学制品;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基本概念,侧重基础,可根据已有的知识解决,题目较典型2.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蜡烛熔化 B.纸X燃烧C.食物消化 D.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答】解:A、蜡烛熔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纸X燃烧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食物消化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自然界中的氧循环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如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物理变化,如果有新物质生成就属于化学变化.3.下列叙述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能支持燃烧B.镁条能燃烧C.水是无色液体 D.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考点】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物质的化学性质是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物理性质是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包括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溶解性等,化学性质一般包括可燃性、氧化性、稳定性、还原性等.【解答】解:A、氧气能支持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B、镁条能燃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C、水是无色液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D、铁在潮湿空气中易生锈,需要通过化学反应铁生锈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区分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看这条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4.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澄清石灰水C.碘盐 D.液态氧气【考点】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物质的分类.【分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解答】解:A、洁净的空气中也有氧气、氮气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澄清石灰水中有氢氧化钙和水,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C、碘盐中有氯化钠和碘酸钾,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液态氧气属于纯净物中单质,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物质的分类,要加强记忆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氧化物等基本概念,并能够区分应用.本考点的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气体验满B.C.给液体加热D.称量N a CI【考点】氧气的检验和验满;测量容器-量筒;称量器-托盘天平;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专题】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根据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C、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检验气体是否集满时,应将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量筒量程选择的依据有两点:一是保证测量一次,二是量程要与液体的取用量最接近;量取8.5mL液体,应选用10mL的量筒,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大拇指不能放在短柄上,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6.下列关于空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B.氧气和氮气共约占空气体积的99%,其余的1%主要是二氧化碳C.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时,反应所消耗掉的气体是氧气D.空气只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再没有其他的用途【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组成的测定;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专题】空气与水.【分析】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78%、氧气大约占21%、稀有气体大约占0.94%、二氧化碳大约占0.03%、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0.03%;空气的成分主要以氮气和氧气为主,氧气约占五分之一,氮气约占五分之四.空气只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再没有其他的用途错误,还有很多用途.【解答】解:A、氮气约占空气质量的78%,氧气约占空气质量的21%错误,应该是体积分数,故选项错误;B、氧气和氮气共约占空气体积的99%,其余的1%主要是稀有气体,不是二氧化碳,故选项错误;C、在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时,反应所消耗掉的气体是氧气正确,故选项正确;D、空气只是人类和动植物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再没有其他的用途错误,还有很多用途,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用途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本考点基础性比较强,主要出现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7.下列对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D.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考点】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现象;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实验现象的观察和记录.【分析】A、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解答】解: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的四氧化三铁,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烧至红热,不会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错误.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选项说法错误.D、无色酚酞溶液遇酸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能使氢氧化钠溶液能使酚酞试液,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燃烧的现象、碱的化学性质即可正确解答,在描述物质燃烧的现象时,需要注意光和火焰、烟和雾、实验结论和实验现象的区别.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面粉中加入适量的水,充分搅拌,可得到溶液B.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C.洗涤清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清具有乳化功能D.只用水作试剂不能将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三种物质区分开来【考点】溶液的概念、组成及其特点;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浓溶液、稀溶液跟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关系;酸、碱、盐的鉴别.【专题】物质的鉴别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A、根据面粉不溶于水考虑;B、根据溶液浓度与饱和的关系考虑;C、根据乳化作用考虑;D、根据物质形成溶液时温度变化考虑.【解答】解:A、面粉不溶于水,不能和水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故错误;B、在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故错误;C、洗涤清可洗去餐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涤清具有乳化功能,故正确;D、因为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分别溶于水,温度变化不明显的为氯化钠,温度升高的为氢氧化钠,温度降低的为硝酸铵,故只用水作试剂能将氯化钠、氢氧化钠、硝酸铵三种物质区分开来,故错误.故选:C.【点评】应熟悉溶液是一种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在不改变条件时,溶液的组成和浓度都不会发生变化,改变温度,物质的溶解度发生变化,在同一温度,同一溶质,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说明水分子变大了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C.“碘盐”中的“碘”指的是元素D.空气的污染物是烟尘和SO2、CO、NO2等.【考点】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元素的概念.【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空气与水.【分析】微观粒子很小,之间有间隔,总是不断运动的.【解答】解:A、水变成水蒸气,说明水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大了,该选项说法不正确;B、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的,该选项说法正确;C、“碘盐”中含有碘酸钾,因此“碘盐”中的“碘”指的是碘元素,该选项说法正确;D、空气的污染物是烟尘和SO2、CO、NO2等,该选项说法正确.故选;A.【点评】微观粒子总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温度越低,运动的越慢.10.下列反应中,属于氧化反应,但不属于化合反应或分解反应的是( )A.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B.氧化汞汞+氧气C.硫+氧气二氧化硫D.石灰石+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考点】氧化反应;化合反应及其应用;分解反应及其应用.【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分析】物质跟氧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反应后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其特点可总结为“多变一”;分解反应:一种物质反应后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其特点可总结为“一变多”;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石蜡+氧气二氧化碳+水,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该反应不符合“多变一”、“一变多”的特征,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故选项正确.B、氧化汞汞+氧气,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C、硫+氧气二氧化硫,该反应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D、石灰石+盐酸→氯化钙+二氧化碳+水,该反应不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氧化反应、化合反应的特征(“多变一”)、分解反应的特征(“一变多”)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食醋是厨房中的一种调味品,其中含有少量醋酸.下列有关醋酸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醋酸是由碳、氢、氧三个元素组成的B.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C.醋酸分子是有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的D.每个醋酸分子中有8个原子核【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A.根据元素的规定来分析;B.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C.根据化学式的意义来分析;D.根据分子的结构以及原子构成来分析.【解答】解:由微观结构示意图可知,一个醋酸分子是由两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化学式为CH3COOH.A.元素是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故错误;B.醋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40%,故正确;C.由醋酸的化学式可知,醋酸分子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正确;D.一个醋酸分子是由两个碳原子、四个氢原子、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每个原子具有一个原子核,所以一个醋酸分子中含有8个原子核,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含义与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2.下列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氧气 B.铜C.氯化钠D.二氧化碳【考点】物质的构成和含量分析.【专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答】解:A、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铜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铜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C、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D、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了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对物质进行分类与对号入座、掌握常见物质的粒子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3.下列有关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核外电子构成的B.原子的类别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决定的C.原子中不存在带电微粒,因而整个原子不显电性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考点】原子的定义与构成.【专题】压轴实验题;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有的原子没有中子分析;B、根据不同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分析判断;C、根据原子的构成和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所带电荷情况来分析;D、根据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分析.【解答】解:A、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有的原子没有中子,如氢原子,故此选项错误;B、不同的原子核内质子数不同,因此原子的类别是由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所决定,故此选项正确;C、原子是由为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中子不带电,在原子内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负电荷,所以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电量相等,电性相反,所以整个原子不显电性,故此选项错误;D、原子核的体积只占整个原子体积的几万分之一,但却集中了整个原子的主要质量,因为电子质量太小,可以忽略不计,又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质子和中子上,故此选项正确.故选BD.【点评】此题是对原子的考查,解决的关键是能对原子的知识有较全面的认识,属常规性识记题.14.如图所示,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B.该反应在通常情况下就很容易发生C.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原子种类都不变D.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不变【考点】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化合价规律和原则;化学反应的实质.【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据此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A、由变化的微观图示可知: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故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此说法正确.B、该反应需在通电的条件下才能发生;故说法错误.C、由反应图示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原子的种类没有改变,故说法错误.D、由图示可知反应的前后,反应物是两种单质,生成物是不同原子构成的化合物,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故说法错误;答案:A.【点评】化学变化的实质就是原子的重新组合,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也不发生改变,元素的种类同样没有发生变化.二、我会填空(共3小题,每小题4分,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满分16分)。
2015-2016学年广西贵港市港南区第一联盟学校九年级(上)联考化学试卷(二)
2015-2016学年广西贵港市港南区第一联盟学校九年级(上)联考化学试卷(二)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碳酸氢铵分解B.钢铁生锈C.干冰升华D.羊毛燃烧2.(3分)建立宏观与微观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于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中,错误的是()A.水通直流电分解,是因为水分子被破坏,形成新的分子B.“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了分子在不断运动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D.20mL水与20mL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数目减少3.(3分)下列实验现象叙述错误的是()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D.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白烟4.(3分)根据如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镁离子(Mg2+)核内有12个质子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4.31g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1个电子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5.(3分)如图所示的基本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A .倾倒液体B .检查气密性C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D .滴加少量液体6.(3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铝的金属活动性比铁强,则铝制品比铁制品更容易锈蚀B.单质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但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C.生石灰与烧碱分别放入水中都有热量放出,不能用加水的方法鉴别二者D.纯碱和火碱的溶液都呈碱性,所以,它们都属于碱7.(3分)烟台是座美丽的城市。
下列对海洋化学资源利用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多级闪急蒸馏法淡化海水B.利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从海水中提取食盐C.利用向海水或卤水中加入石灰乳的方法将海水中的Mg2+富集沉淀出来D.利用海底蕴藏的大量“可燃冰”作燃料,以它为燃料不会加剧温室效应8.(3分)下列知识整理的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A B.B C.C D.D9.(3分)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曲线图.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比乙多B.将温度由t2℃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C.若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D.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乙>丙>甲10.(3分)将一定质量的Zn粒放入AgNO3与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发现,溶液底部有少量固体;过滤后在滤渣和滤液中分别加入适量稀盐酸,滤渣中有无色气体产生,滤液中无沉淀产生.结合实验现象判断,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滤渣中可能含有单质锌B.滤液中一定没有银离子C.滤渣中一定没有单质铜D.滤液的颜色可能为蓝色11.(3分)下面除去混合物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案中,不合理的是A.A B.B C.C D.D12.(3分)分别将下列各组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最终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BaCl2、NaOH、H2SO4B.KCl、NaOH、CuSO4C.HNO3、NaCl、K2SO4D.FeCl3、Na2SO4、KCl二、我会填空题(共16分,除化学方程式每空2分外,其余每空1分)13.(4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亚铁离子;(2)2个氮气分子;(3)碳酸钠中的阴离子;(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14.(3分)某中学环保小组的同学配合环保部门。
广西贵港市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复习题(培优练)
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滴加液体B.点燃酒精灯C.加热液体D.读取液体体积2.下列基本操作正确的是①如果没有说明药品用量,则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液体取1-2mL②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以用烧杯代替量筒③打开试剂瓶后要把瓶塞正放在桌面上,右手心向着瓶签拿药瓶倒液体试剂④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少量液体时,滴管的尖嘴口端要靠在试管壁上,使液体沿管壁流下,防止液体飞溅出来⑤观察量筒里液体的体积,应把量筒举起,让视线与量筒的液面相平,再读出数值⑥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胶头在上,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试液倒流,腐蚀胶头A.①②③④⑤B.③⑤⑥C.②⑥D.①⑥3.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汽油挥发B.食物腐烂C.电灯发光D.冰雪融化4.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和实验探究的基础和保证。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加热液体B.倾倒液体C.量取液体时读数D.点燃酒精灯5.下列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腐败变质B.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C.水结冰D.海水晒盐6.某学生用量筒取液体时,量筒平稳地放置在实验台上,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20毫升,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15毫升,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液体体积为()A.肯定大于5毫升B.肯定小于5毫升C.肯定等于5毫升D.都有可能7.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中的塊宝。
下列著名诗句中隐含有化学变化的是()①千里冰封,万里雪飘②白玉为床,金作马③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④日照香炉生紫烟⑤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尘泥更护花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A.③④⑤⑥B.①②③C.①③④D.③⑤⑥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9.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A.熄灭酒精灯B.取液体药品C.给液体加热D.读液体的体积10.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A.两人合作滴加液体B.读取液体体积C.取少量液体D.手按短柄加热液体11.蜡烛(足量)在如图1所示的密闭容器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构成
课题物质的构成2.原子结构示
(1)原子结构示
(2)原子结构与
元素种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结论
考点四离子
1.带电的____
子叫做________。
2.离子符号表
【温馨提示】①
于中子数)。
②在离子中:核
3.原子和离子
粒子结构
原子__
离子
阳
离
子
__
阴
离
子
__
原子
与离
子的
联系
相
学习目标
本讲内容我省在考查时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占试卷分值约为3分,预计在2016年我省中考会继续以考查分子的性质与应用,原子、离子等知识为重点。
学习过程(含前置性作业、课堂学习、随堂练习、提升性作业等)
考点一分子和原子
分子原子
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质________的最小粒子原子是________中的最小粒
子
相同点①分子、原子的体积和质量都____;
②分子、原子都在不断地____;
③分子、原子之间都有____;
④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____再分在化学变化中原子____再分
联系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是由____构成的考点二原子的构成、性质及应用
1.原子是可以再分的,但由于原子是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所以原子在________中不可以再分。
2.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原子核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构成的,构成原子的三种粒子是:________(带正电)、________(不带电)、________(带负电)。
(注意特例:一般的氢原子无________)由于原子核所带电量和核外电子所带的____________,电性________,因此整个原子________。
3.在原子中:________数=________数=________数,但是___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等于中子数。
4.原子核很小,相对于原子核来说核外有很大的空间,电子在核外做高速运动。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_______上,这是因为________和________的质量几乎相等,而一个电子的质量只相当于一个质子质量的1/1 836。
6.相对原子质量:是以一种________(碳-12)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他__________跟它相比较所得的比,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符号为Ar)。
如果用算式表示,可以表示为: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忽略原子中电子的质量,则发现:相对原子质量≈________数+________数。
考点三核外电子的排布
1.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
(1)通常用________表明运动着的电子离核远近的不同。
(2)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最少的有________层,最多的有________层,最外层电子最多不超过________个。
(只有1层的不超过2个)
4.分子、原子和离子的比较
相同点
①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②都是微观概念,既讲种类,又论个数;
③都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且质量、体积都很小;
④都在不停地运动,粒子间都有一定间隔;
⑤同种粒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种粒子的性质不同
相异点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能再分;
②分子可分成原子,而原子也可构成分子;
③分子、原子不显电性,离子显电性;
④原子和离子可通过得失电子相互转化
转
化关系原子
直接构成
⎩⎪
⎨
⎪⎧
金属:铁、铜、钙等
非金属:金刚石、石墨、硅等
稀有气体:氦、氖、氩等
命题点1 分子的性质及应用
1.(2015·石家庄一模)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其中合理的是( )
A.液氧是淡蓝色的——氧气分子是淡蓝色的
B.冰受热变为水,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构成物质的分子可以再分
C.水结冰后不能流动——水分子在0 ℃以下将不再运动
D.5 mL水与5 mL食醋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 mL——分子之间有间隔
2.(2015·石家庄二模)用分子的知识对下列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做饭时炊烟袅袅,是由于分子间存在斥力
B.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是由于分子间没有间隙
C.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鼓起来,是由于分子受热变大
D.房间里喷洒香水后满屋飘香,是由于分子做无规则运动
3.(2015·襄阳)“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
A.分子很小 B.分子可以再分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命题点2 原子的构成、性质及应用
4.(2014·台州)如图为小明制作的原子模型,外圈上小球为电子,内圈为原子核。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模型表示一种碳原子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4
C.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2个电子上
D.该原子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构成
5.(2015·荆州
A.中子 B.质
6.(2015·杭州原子在原子结构上的命题点3 核外
7.(2015·苏州
A.铜 B.二氧
8.(2014·菏泽
A.微粒①易得
B.微粒②和④
C.微粒③易形
D.微粒④带两
9.(2015·菏泽
(1)D元素的名相似,D元素的离子
(2)A、B、C三种或“=”)。
(3)A、B两种元中B元素化合价为_
10.(2014·重庆
(1)氯化钠、金
(2)是某到”或“失去”)电
(3)下图是CO ________(填字母)。
A.①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