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贝马斯

合集下载

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观

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观

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观本文旨在探讨哈贝马斯(Hans-GeorgGadamer)的语言哲学观。

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观点之一,它深受哥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对语言的理解。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首先介绍哈贝马斯的生平及他对人文主义的影响,接着归纳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观点及其背后的理论基础,最后进行总结,思考如何将其实践到日常语言教学中。

哈贝马斯(Hans-Georg Gadamer)出生于1900年,是20世纪最重要的哲学家之一。

他曾就读于柏林和维也纳的古典学院,并师从知名的哲学家卢梭(J.G. Fichte)、海德格尔(Martin Heidegger)等人,他的学习内容涉及哲学历史、转折、法律和古典文学学。

他也是当时柏林大学知名的教授,实践了独特的人文主义校园教育法,对20世纪的留学生们影响深远。

他的思想源自海德格尔的哲学,结合了康德的思想,但它也受到了卢梭和尼采的影响。

此之外,他还受到英国维多利亚时代早期的文化历史学派所影响,认为人文主义教育应该把古典文学作为核心内容,因此他倡导一种“历史性”的教育,即重视不同环境对人类思想及其表现的影响。

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观点深受哥尔德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他认为,语言可以结合实践、历史、文化和修辞来理解,而不应仅仅将它看作是抽象的概念的表达。

因此,他强调语言的“理解”(Verstehen)概念,认为语言不仅仅是表达概念、认知事实,更要实现对情感和语义的理解。

他认为,人们不仅仅在学习语言,更要通过谈话、思考、研究文本等方法将其融入生活,掌握它的丰富内涵,从而发现语言使用的多层次感知和理解的可能。

哈贝马斯的语言哲学观不仅意在改变我们对语言及其使用的认识,而且也改变了对文本的认知。

他认为,任何一个文本都不是一个孤立的实体,而是一个受历史、文化和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系统。

他倡导一种“历史性”的阅读方式,即融入语境、掌握历史信息等,从而有效分析文本,理解文本所蕴含的隐含信息。

哈贝马斯

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发生,发展及衰落
——"交往行动理论" ——"交往行动理论"的肇始
一,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产生,涵义及运作机制
1,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产生.具体地说是特指17世纪后期的英国和18世纪 具体地说是特指17世纪后期的英国和18世纪
的法国开始出现的现象
2,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涵义.是指介于公共权力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一块
思想路线
重要的学术论争(或其思想的"对话性" 重要的学术论争(或其思想的"对话性"):与波普尔, 伽达默尔等的方法论之争;与福科,德里达等的现代性/ 伽达默尔等的方法论之争;与福科,德里达等的现代性/ 后现代性之争;与鲁曼的社会理论之争;与罗尔斯的规范 民主之争;与德国总理施洛德的第三条道路之争. 其思想路线是"从理性批判到社会批判",再" 其思想路线是"从理性批判到社会批判",再"从理性批 判到政治批判",所谓"话语政治模式" 1968年就积极 判到政治批判",所谓"话语政治模式".1968年就积极 投身"学生运动" 1998年德国大选中为社会民主党大造 投身"学生运动".1998年德国大选中为社会民主党大造 舆论,提供理论支持.从八十年代起,带领弟子与以时任 黑森州环境部长的菲舍尔(现任德国外长)为代表的一批 政治家组成"政治俱乐部" 政治家组成"政治俱乐部",定期举办政治沙龙,从政治 哲学的高度讨论重大内政与外交问题,为现在菲舍尔的外 交政策奠定了学理基础.菲舍尔关于欧盟改革的一揽子建 议,与他之间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哈贝马斯

哈贝马斯

哈贝马斯宗教思想的演变
“宗教转向” 哈贝马斯的宗教观经历了一个从否定到肯定的转变,有 人把这个转变称之为哈贝马斯的“宗教转向”。 在哈贝马斯的理论体系中,宗教始终是一个在场的因 素,不过哈贝马斯本人对宗教问题的侧重点并非始终如一。 在前期哈贝马斯对宗教主要是持一种批判的态度,这在一 定程度上忽略了宗教的现代作用和意义把宗教排斥在现代 性之外。 这一阶段的代表作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和《交往 行动理论》。否定性阶段又分为消极性否定和积极性否定。 前者表现为在《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中的旁敲侧击,后者 表现为在《交往行动理论》中的直面批判、拒斥。
之所以出现从否定到肯定这样一种转向,有的 学者分析说,部分原因在于哈贝马斯不同时期对法 兰克福学派中不同导师的认同。在前期,哈贝马斯 由于过多地受到阿多尔诺的理性彻底批判和启蒙辩 证法的影响,把宗教斥之为启蒙和理性的他者;在后 期,他由于受到霍克海默尔关于犹太教论说的影响, 对于宗教有了新的理解,能够更加客观地对待宗教。 也有的学者指出,哈贝马斯后期的宗教转向主要表 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于宗教话语和论证方式地位 的独特肯定,二是明确了现代性的宗教基础,即西方 的现代性扎根于基督教传统之中。
对传统宗教观的传承与突破
哈贝马斯继承了马克思哲学和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的精神 传统。 宗教在马克思的解放学说中是一种压制解放的因素,遭 到了无情的批判;在早期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的理论中, 同样批判宗教的压制性负面作用。因为受到他们的影响, 在哈贝马斯的早期著作中,也同样对宗教给予了批判。 哈贝马斯首先将宗教排除在公共领域之外,因为他认为 宗教的专制精神违背了公共领域的精神。其次,哈贝马斯 认为宗教不再是社会统一的力量,理性已经代替了宗教神 话,成为政治制度的统治基础,宗教形而上学世界观已经 过时,神圣维度就此消失。虽然哈贝马斯同意早期法兰克 福学派理论家对启蒙的辩证分析,也同意他们对工具理性 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但是他不同意他们的结论。哈贝 马斯认为现代性仍未完成,正义和人类解放只有在现实社 会中追寻,资产阶级民主和法治仍具潜力。哈贝马斯早期 坚持理性主义的立场,继续了马克思对于宗教的批判。

尤尔根哈贝马斯

尤尔根哈贝马斯

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目录[隐藏]∙ 1 尤尔根·哈贝马斯简介∙ 2 尤尔根·哈贝马斯的生平∙ 3 尤尔根·哈贝马斯的哲学思想∙ 4 尤尔根·哈贝马斯对哲学界的影响∙ 5 尤尔根·哈贝马斯对社会的影响∙ 6 尤尔根·哈贝马斯的名言名句7 尤尔根·哈贝马斯主要著作[编辑]尤尔根·哈贝马斯简介尤尔根·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1929年6月18日-),是德国当代最重要的哲学家、社会理论家之一。

1929年生于杜塞多夫,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德国马普协会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

1994年荣休。

他同时也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中坚人物。

他继承和发展了康德哲学,为“启蒙”进行了辩护,称现代性为“尚未完成之工程”,提出了著名的哈贝马斯沟通理性理论,对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了深刻的对话及有力的批判。

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威尔比把他称作“当代的黑格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

”,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编辑]尤尔根·哈贝马斯的生平尤根.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 )是当代西方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1929年6月18日,哈贝马斯出生于德国科隆附近的小城谷默斯巴赫。

1933年希特勒上台时,他刚4岁。

他的青少年时代是在纳粹统治及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度过的。

不过他对当时发生的一切并不了解。

在清华的演讲中,有人问及希特勒统治对他的影响时,他说当时在德国的所有人(无论是成年人、老人还是孩子)看来,一切都是正常的。

直到1945年纳粹投降,看过集中营的电影后,才知道纳粹德国所犯下的罪行。

也许正是这种对孩提时代经历的否定决定了他思想中极为浓重的批判意识。

哈贝马斯行为主义理论视野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哈贝马斯行为主义理论视野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

哈贝马斯行为主义理论视野下的跨文化交际研究哈贝马斯的学说涉及诸多学科,哲学、社会学、政治学、伦理学等等。

哈贝马斯创造性地提出了交往理性与合理性概念,为捍卫现代化理念、自由与正义信念提供新的理论基础,他的交往行为理论中真实性、真诚性、正当性三原则,对多元文化的跨文化交际提供了规范化的指导。

【关键词】哈贝马斯交往行为跨文化交际哈贝马斯的思想在国内学术界一直都是热议的话题,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旗手,他的思想庞杂而精细。

在他庞大而复杂的思想中,他创造性地提出了交往理性与合理性概念,反对时髦一时的后现代主义思潮,提倡自由平等和多元文化的普遍适用的价值,构建了多元文化之间跨文化交际的规范。

一、当前文化交际研究中的主要问题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内容十分丰富,各个多元文化在互相碰撞中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当前较为主要的是强势文化在交际过程中会处于弱势地位的文化缺乏尊重,甚至企图支配对方,在有跨文化交际中存在的不合理、不平等的交流问题。

在国内,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1.西方文化主导了话语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道德、法律和社会理论等各个方面都飞速发展,但是从五四以来,学术界长期形成了“西学为主”的特点,在跨文化交际及其研究中全盘照收了西方的理论。

在使用语言学和语用学的理论处理跨文化交际问题时,都是以西方的学术理论为研究准绳,部分丧失了文化主体。

较为常见的现象就是国内的有些研究者往往直接把西方的语用原则生搬硬套中国本土的言语行为之上,把西方的文化规则直接套用于中国本土的思维范式之上。

造成的结果就是往往通过贬低自己的文化身份,抬高西方的文化思维范式。

这种违背哈贝马斯商谈伦理中交往主体平等对话规范的现象,自然会使跨文化交际及其研究走入歧路。

2.国内外语教育存在的误区。

在国内的整个教育体系中,外语教育尤其是英语教育长期以来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从基础阶段的小学教育开始,一直到大学阶段的高等教育,外语类课程(主要就是英语类课程)始终是举足轻重。

哈贝马斯社会交往的哲学内涵

哈贝马斯社会交往的哲学内涵

哈贝马斯社会交往的哲学内涵社会交往是人类社会的基石,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的社会交往的哲学内涵则为我们提供了深入思考和理解社会交往的角度与方式。

在哈贝马斯的哲学内涵中,社会交往是指人们在公共领域中进行对话和互动的过程。

他强调理性沟通和民主参与的重要性,以确保社会中的公平和公正。

在这一理念指导下,哈贝马斯提出了三个重要的层面:交流能力、意识形态和沟通的理论基础。

首先,交流能力是社会交往的基础。

人们通过语言、文字、身体语言等方式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感受和需求。

哈贝马斯认为,在这样的交流中,人们应该尽量避免使用欺骗、隐瞒或操纵的手段,而是要真诚地表达自己,并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声音。

其次,社会交往的意识形态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彼此。

哈贝马斯认为,不同的历史、文化、价值观和信仰塑造了人们的认知框架。

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和包容多样性,不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他人,同时也要学会接受他人的观点和思想。

最后,社会交往需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

哈贝马斯强调,理性沟通是通过语言和行为进行交流的关键。

人们应该遵循一定的沟通规则,如互相尊重、真诚表达等,以确保交流的有效性和公正性。

此外,哈贝马斯还提出了公共领域的概念,指的是人们在其中可以自由、平等地讨论和解决共同的问题。

综上所述,哈贝马斯的社会交往的哲学内涵为我们指引了一条道路,以更好地理解和实践社会交往。

通过倡导交流能力、尊重多样性和理性沟通,我们可以建立公正、平等和和谐的人际关系,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让我们在社会交往中,秉持哈贝马斯的理念,共同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知识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知识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强调语言在沟通中的作用,对语言哲学的深入发展产生了积极 影响。
推动了哲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交叉研究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将哲学与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联系起来,促进了哲学与社会 科学之间的交叉研究。
对文化研究的影响
为文化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框架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为文化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框架,强调文化在构建社会认同 和推动社会变革中的作用。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交流与融合成 为趋势。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鼓 励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互动与合 作,共同创造多元文化的繁荣。
面对跨文化冲突时,哈贝马斯的沟通 行动理论提供了一种解决思路。通过 促进双方之间的理性对话和协商,寻 找共同点,有助于化解冲突,实现和 谐共处。
THANKS
感谢观看
反思现实社会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可以作 为反思现实社会沟通问题的理论 工具,促进社会进步和民主化进 程。
06
CATALOGUE
哈贝马斯沟通行动理论的应用与发展
在教育领域的应用
01
促进有效沟通
02
培养批判性思维
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强调在教育 环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应建立基于 理解的沟通,而非单纯的知识传递。 这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参与 度。
02
早年在大学学习法律和哲学,获得博士学位。
03
曾担任德国马普研究所研究员和法兰克福大学教授 。
学术背景与贡献
01
理论涉及社会学、政治哲学、语言哲学等领域。
哈贝马斯提出了沟通行动理论,强调语言和沟通在人类社会中
03
的核心作用。
02
CATALOGUE
忽视结构因素
该理论过于强调沟通行动的主体间性,忽视了社 会结构和制度对沟通的影响。

哈贝马斯

哈贝马斯
编辑词条 哈贝马斯 哈贝马斯(1929~ )
Habermas,Jürgen于尔根哈贝马斯
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批判学派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1929年生于杜塞多夫,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世大学、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论谢林思想中的矛盾》。1961年完成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德国马普协会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1994年荣休。1961年获大学教授资格,任教于海德堡大学。1964~197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讲授哲学、社会学,并协助T.W.阿多诺指导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1971年任普朗克科学技术世界生存条件研究所领导人。后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哈贝马斯认为知识的产生根源于人类的三种旨趣(利益),相应也有三类知识,否认历史一解释知识、经验一分析知识和技术控制旨趣的统治地位,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为了克服动机危机和信任危机,批判理论必须重视互动过程和沟通过程,只有通过沟通行动才有可能把人类从被统治中解放出来。哈贝马斯的知识旨趣说、技术统治论和沟通行动论等学说,作为综合的社会批判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者称,“哈贝马斯与霍克海默之间围绕着对“经验与规范”以及“革命”的理解所展开的冲突,只是社会研究所内部诸多矛盾中的一个,仅仅是由于他们二人分别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两代人的代表才显得格外引人注意。除了他们之间的代际冲突之外,法兰克福学派内部同辈人之间也是摩擦不断,矛盾重重,先是有:霍克海默与弗洛姆之间围绕着精神分析理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直至最终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基希海默(Otto Kirchheimer)和诺曼(Franz Neumann)等人关于“权威国家”的法哲学理论,在霍克海默为社会研究所拟订的总体研究计划中一直被排挤在边缘地位(据说被排挤的原因是因为这个概念和霍克海默的好友波洛克的研究兴趣有所抵牾),默默无闻,至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马尔库塞的激进主义哲学则完全背离了法兰克福学派原初的“理论与实践的同一性”的理论前提等。”

哈贝马斯

哈贝马斯
1961年,他的教授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马堡大学沃尔夫冈·阿本特欧特教授(Wolfgong Abendroth)这里获得了通过。从这一年起一直到1964年,哈贝马斯作为副教授执教于海德堡大学,同年下半年,他来到法兰克福大学任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直到1971年。
60年代中期,哈贝马斯发表的许多政论性文章在青年学生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加上他经常向学生讲演,同他们一起讨论,回答他们所关心的问题,因而深受学生的欢迎和爱戴,讲堂内总是座无虚席。他的思想和理论成了1968年学生抗议运动的精神力量。在这个运动初期,哈贝马斯是同情和支持学生的:“当‘德国社会主义学生联合会’的领导人被德国社会民主党开除时,我同阿本特欧特等几位教授一起,成立了社会主义联合会。
在普朗克学会任职期间,他常因人事和行政工作中的问题同科学和技术世界生活条件研究所的另一位领导人卡尔·弗利德利希·魏茨泽克××不断,于1981年4月辞去该研究所所长职务,到马克斯·普朗克学会的社会科学研究所致力于他的研究工作。
1983年,他重新回到法兰克福大学任哲学和社会学教授,直至199年退休。
第二阶段的特点,按照联邦德国一些评论家的说法,政治上属倒退,理论上是悲观失望,放弃了马克思主义某些墓本原理,为他生活于其中的那个社会制度的合法性作论证。这在他对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论述中表述得甚为明显。
哈贝马斯本人则认为,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特别是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质的变化。它不再是马克思所分析的古典的、具有破坏性的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杜会,而是进入了由“国家管理的晚期资本主义阶段”。由于这种变化,人们不应该采取“教条主义”的态度去运用马克恩主义的某些墓本范畴,而应根据情况重新考虑,对它们作出新的解释。他认为,他的这种态度是“对待一种从某种方面需要修正,但它的鼓舞人的潜力永远没有枯渴的理论的正常态度”。所以,他在分析了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状况之后指出,在这个社会里,由于科学技术直接运用于生产,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科技进步实际上决定着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长,已经成了“第一位的生产力”,成了“独立的变数”和“独立的剩余价值来源”,“马克恩本人在考察中得出的剩余价值来源—直接生产者的劳动愈来愈不重要”,“.运用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的条件不存在了”。在此基础上,他对马克思的阶级、阶级斗争学说、基础和上层建筑学说,重新作了解释。他在论述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问题时,对马克思的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理论也作了新的解释。在他看来,晚期资本主义社会里,虽然经济危机仍然发生,但是这种危机可以通过国家干预加以控制;发展所遇到的干扰可以采取行政手段加以排除,还可以越过政治系统放到社会和文化系统中得到解决。

哈贝马斯生平与著述

哈贝马斯生平与著述

哈贝马斯的生平与著述一、少年时期1929年6月18日,哈贝马斯出生于杜塞尔多夫市,后随父亲任职来到边上的小镇古姆斯巴赫,并在那里长大。

父亲伦斯特,母亲谷莱泰。

祖父是路德派牧师。

二战时,参加德国少年团,最后被编入希特勒青年团。

1949年在谷默斯多夫中学毕业。

二、大学时期1949-1954年,在哥廷根、苏黎世和波恩上大学,攻读哲学、历史学、心理学、德国文学、经济学。

1953年海德格尔《形而上学导论》出版,由于对涉及纳粹之处未加说明,引发争议。

这一事件对哈贝马斯冲击很大,使其迅速转向海德格尔德对面,在7月25日的《法兰克福.奥格尼报》发表《与哈贝马斯一起反思海德格尔》。

1954年在波恩大学以论文《绝对性与历史,谢林思想的二重性》获博士学位,导师为罗莎克和贝克尔。

三、自由记者时期1954-1956年任自由记者,获“德意志科研协会”助教奖学金。

四、研究所时期:作为阿多诺的研究助手1956-1959,在“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任阿多诺的第一位研究助理。

期间研读本雅明、布洛赫、阿尔都塞,初次接触涂尔干、韦伯,学习经验社会学。

1957年发表文献报告《马克思与马克思主义哲学讨论综述》,其内容的政治性使霍克海默感到危险。

1959年构思《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打算以此在法兰克福大学取得教授资格,但在霍克海默的反对下没能实现。

辞去社会研究所工作。

接受德国学术协会(DFG)的奖学金,专心执笔《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1961年《大学生与政治》(合著者:弗里德贝格、厄勒尔、维尔茨)出版。

由于哈贝马斯所写的序论的政治激进性不合霍克海默的意,使出版延期。

在阿尔道特的斡旋下,以《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在马堡大学获授课资格,导师为阿本德洛特。

12月,在马堡大学进行私人讲师就职演讲,题为《古典政治学说与社会哲学的关系》。

但由于接受海德堡大学的邀请,实际并未在马堡授课。

五、海德堡时期1961-1964年,接受伽达默尔的邀请出任海德堡大学哲学副教授。

浅析哈贝马斯的“合法化危机”理论及其意义

浅析哈贝马斯的“合法化危机”理论及其意义

浅析哈贝马斯的“合法化危机”理论及其意义引言:哈贝马斯是德国社会学和政治哲学的重要思想家,他的“合法化危机”理论是其学术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旨在从理论背景、主要观点及其意义三个角度来深入探讨哈贝马斯的“合法化危机”理论。

一、理论背景:在理解哈贝马斯的“合法化危机”之前,有必要先了解其理论背景。

哈贝马斯主要从批判理论、法哲学、寿命哲学等多角度来考察现代社会的问题,总体来说,他认为现代社会的主要问题在于,社会制度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失衡,从而导致了制度危机、信任危机以及认同危机等问题。

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政治权力,不再是像绝对主义时代那样的权威,而是得到了公民社会的制约与控制。

这种转变为代表一种制度危机,即现代国家已经无法以单方面的命令来掌控社会,也不再是绝对的权威。

二、主要观点:1. 合法性空洞化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的制度危机体现在合法性的空洞化,其中一个表现就是,政治权力不再像以前那样绝对无瑕疵,受到了公民社会的制约。

良好的政治秩序必须使享有公民权利的人们参与其中,否则这个秩序的合法性就无法得到认同。

2. 资本主义的错位哈贝马斯认为,资本主义是现代社会出现的主要制度,但资本主义制度所固有的经济规律和社会效应同现代民主政治制度产生的政治规律和社会效应之间的差异,使得资本主义存在“错位”问题。

3. 内在化的暴力哈贝马斯认为,现代社会的暴力已经不再局限于国家的暴力,它融入到了现代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一种难以察觉的力量。

这种暴力不是外部加在个体身上的,而是经由某些制度、文化以及日常经验的内化而获得的。

三、意义:1. 指出制度与实践之间的断裂,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哈贝马斯的“合法化危机”理论,指出了制度与实践之间的断裂,注意到个体的实践活动对于社会制度的改善及维护的重要性。

他关注到在制度危机中,个体的实践应作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环节。

2. 为社会的改革提供了方向哈贝马斯认为,解决“合法化危机”的关键在于公民社会、市民社会的全面发展与参与,这种参与是追求政治合法性的一种途径。

哈贝马斯的民主情结

哈贝马斯的民主情结

哈贝马斯的民主情结【摘要】哈贝马斯是当代民主理论中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对民主的理解深刻而独特。

在他看来,民主不仅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意识形态和社会实践。

他强调民主话语空间的构建,认为公共领域对于民主的发展至关重要。

在哈贝马斯看来,民主参与不仅仅是选举投票,更重要的是广泛的公民参与和社会沟通。

他强调沟通和理解的关键性,认为只有通过理性的对话和交流,才能实现民主的理想。

哈贝马斯的民主理论为我们指明了实现民主的道路,但同时也提出了实现民主理想所面临的现实挑战。

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探索,如何在当代社会条件下推动民主建设,实现民主理想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关键词:哈贝马斯、民主、话语空间、公共领域、参与、沟通、理解、启示、路径探索、现实挑战1. 引言1.1 哈贝马斯的民主情结概述哈贝马斯是一位著名的德国社会学家和政治哲学家,他对民主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热情的关注,被誉为“民主的哲学家”。

哈贝马斯认为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制度,更是一种价值观念和社会理念,是实现公正和自由的重要途径。

他强调民主是一个理想化的社会形态,是一种人类共同生活方式的构想,是人与人之间实现平等和尊重的基础。

在哈贝马斯看来,民主不仅仅是通过选举产生政府,更重要的是民主要求公民积极参与政治生活,通过对话和讨论来达成共识和理解。

他强调民主不是简单地多数统治,而是各种利益和观点的复杂平衡。

哈贝马斯提出了“民主话语空间”的概念,强调在这个空间中,每个人都有平等的发言权和参与权,可以自由表达观点和意见。

哈贝马斯的民主情结体现在对民主的理解和实践中,强调了公共领域的重要性、民主参与的实践意义以及沟通和理解的关键性。

通过深入探讨他的民主理论,可以为我们提供启示,探索民主建设的路径,并面对实现民主理想的现实挑战。

2. 正文2.1 哈贝马斯对民主的理解哈贝马斯认为民主是一种实现理性共识的政治制度,它基于人们自由、平等和理性的互动,通过公共讨论和民意表达来实现政治决策的合法性。

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观及当代价值

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观及当代价值
强调科技的人文关怀
哈贝马斯认为科技发展应注重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未来的科技发展应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这 启示我们应更加注重科技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通过将科技与人类社会的需求和发展相结合,实现科技与人类 社会的良性互动。
04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观的局限性
对科技发展的过度担忧
哈贝马斯对科技发展的担忧主要集中 在科技对人的异化和社会的负面影响 上,这种担忧在某种程度上是过度的 。
建立合理的科技政策
哈贝马斯认为,政府应该制定合理的科技政策,以确保科技的可持 续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增加。
03
哈贝马斯科学技术观的当代价 值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促进科技与社会的互动
哈贝马斯认为科学技术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同时也强调了科技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这启示我们在现 代社会中,应更加注重科技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影响和作用,以实现科技与社会发展的良性循环。
长期在德国和美国从事哲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成为当代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学家。
学术背景与贡献
哈贝马斯在哲学、语言学、社会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他的学术思想深受欧洲大陆哲学传统的影响,同时又对现代社会的诸多问 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和批判。
哈贝马斯的科学技术观是其学术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社会的发展 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促进科技伦理的跨学科研究
哈贝马斯认为科技伦理问题涉及到多个学科领域,需要跨 学科的研究和合作。这启示我们应加强科技伦理的跨学科 研究,通过多学科的交流和合作,深入探讨科技伦理问题 ,为科技发展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伦理指导。
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影响
推动科技创新
哈贝马斯认为科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未来的科技发展需要更多的创新和支持。这启示我们应更加注重 科技创新,通过加强科技创新和支持,推动未来科技的发展和创新。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哈贝马斯(Jürgen Habermas)是德国著名的社会学家和哲学家,也是当代最重要的社会理论家之一。

他的交往行动理论(Theory of Communicative Action)是他的重要贡献之一。

本文将探讨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并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意义。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强调人类社会行动的沟通性质。

他认为,人类社会的基础是人们之间的交往和沟通,而这种交往和沟通是通过语言和理性来实现的。

在交往行动中,人们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意图和观点,并试图通过理性的辩论和讨论来达成共识。

这种交往行动是自由和平等的,参与者在交往中享有平等的机会来表达自己的意见,并通过理性的辩论来解决分歧。

交往行动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理性的辩论”。

哈贝马斯认为,理性的辩论是人们达成共识和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理性的辩论中,人们通过互相理解和尊重彼此的观点,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

这种理性的辩论是基于共享的价值观和规范,而不是基于权力或利益的斗争。

通过理性的辩论,人们可以超越个人的偏见和利益,达到共同的理解和共识。

交往行动理论还强调了社会的公共领域的重要性。

哈贝马斯认为,公共领域是人们进行交往和辩论的场所,是社会民主和公共意见形成的基础。

在公共领域中,人们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并通过辩论和讨论来影响社会决策和政策的制定。

公共领域的存在和发展对于社会的民主和公正至关重要。

交往行动理论对于现代社会的意义不言而喻。

在当今世界,人们面临着日益复杂和多样化的问题和挑战。

只有通过交往和辩论,人们才能够理解彼此的观点和利益,并找到合理的解决方案。

交往行动理论提供了一种理论框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社会问题。

此外,交往行动理论还对于个人的发展和自由具有重要意义。

在交往行动中,个人不仅可以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还可以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和辩论来扩展自己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参与交往行动,个人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理性和沟通能力,进一步发展自己的人格和个性。

社会学家哈贝马斯介绍

社会学家哈贝马斯介绍

生活世界是交往行为者始终置身其中的境域。生活世界的知 识是隐含的、整体性的,并且是直接可靠的,是文化语言的 解释模式的储藏库。 解释模式有三种类型: (1)行动者内在地具有的有关文化传统、价值、信仰、语言并 可能在互动中运用的知识库。 (2)有关社会关系及协调互动的方式是否恰当的知识库。 (3)个体层面上有关何为正常的行动的知识库。 这三种解释模式,在生活世界的再生产中是对应于下述功能 需要的:一是通过交往行为达到理解,以实现传播、维护和 更新文化知识的目的;一是协调互动的交往行为,以满足社 会整合和群体团结的需要;一是起社会化作用的交往行为, 以满足形成个人认同的需要。因而,生活世界的三个组成部 分——文化、社会、个性,通过交往行为的三个方面,即寻 求理解、协调互动和社会化来满足社会文化再生产、社会整 合和个性成长的需要。
“三个世界”理论
哈贝马斯认为,“世界”可区分为三部分: (1)“客观世界”,亦称为“外部世界”或“客体世 界”,系指真实存在的“客体”世界; (2)“社会世界”是合法化的个人关系的“总 体”,实际指规范、价值及其他被认识到的社 会期望; (3)“主观世界”即人们“自发的经历”总汇成的 世界。
客观世界
哈贝马斯
研究生的课
哈贝马斯(1929-)是当代最为著名的哲学 家、社会学家之一,是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 的主要代表。美国的A·戈夫曼主编的《“新马 克思主义”传记辞典》里说:“毫无疑问,哈 贝马斯是当今德国最有影响的思想家。”英国 社会学家威尔彼说,哈贝马斯是“当代的黑格 尔和后工业革命的最伟大的哲学家”。
日常生活世界过程是与社会系统过程内在地联系在 一起的。在经济、政治、家庭和其他制度中,行动 生产出日常生活世界分化出与文化、社会和人格的 维度。但是进化的趋势是一方面使日常生活世界分 化出与文化、社会和人格有关的相互区分的知识 库,另一方面使系统过程分化出各种截然不同、彼 此分隔的制度丛,例如经济、国家、家庭和法律。 这种分化在日常生活世界和系统之间产生了整合问 题以及均衡问题。因此,现代社会存在着两难境地 和多种危机。

哈贝马斯的批判认识模型

哈贝马斯的批判认识模型

哈贝马斯的批判认识模型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阐述:哈贝马斯(Jurgen Habermas)是一位重要的现代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他对认识论领域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哈贝马斯的批判认识模型是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认识、真理和沟通过程的批判性分析,他试图探讨人类认识的本质和可行性。

在哈贝马斯看来,认识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它不仅仅局限于个体的思维过程,而是在社会语境中形成和发展的。

他认为,人类追求认识的过程是通过语言和交流来实现的,这就涉及到沟通的问题。

他提出了间接理论和直接理论两种类型的沟通,分别代表了社会化的和理性化的两种认识方式。

哈贝马斯的批判认识模型对传统认识论进行了批判性的反思和革新。

他认为,传统的认识论过于侧重于客观真理的追求,忽略了社会和历史的因素对认识的影响。

他强调了认识与社会背景、历史条件以及语境的紧密联系,主张通过开放、自由和平等的对话来实现理性的认识。

本文将从哈贝马斯的认识模型的理论基础、关键概念以及与传统认识论的区别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通过对哈贝马斯的批判认识模型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认识的本质、认识的限制,以及如何通过交流与对话来实现更为理性的认识。

此外,我们还将对哈贝马斯的认识模型进行评价,探讨其对当代社会和人类认识的启示和影响。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哈贝马斯的批判认识模型对认识论领域的重要性和意义,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术研究中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世界提供一种新的思考方式。

1.2 文章结构本文主要通过分析哈贝马斯的批判认识模型,来探讨他对于认识过程和知识获取的批判性观点。

文章分为三个主要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在引言部分,首先会对哈贝马斯的批判认识模型进行概述,介绍其基本思想和理论框架。

然后会对全文的结构和内容进行简要概括,为读者提供整体的研究脉络。

最后,明确本文的目的,即通过对哈贝马斯的批判认识模型的分析,探讨其在认识论领域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三讲__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第三讲__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

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论谢
林思想中的矛盾》。
哈贝马斯成长于纳粹德国时期,直到50年代末期才变得激进起来。
他当过阿多诺的助手,并且三进两出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中 心”。早年即以批判理论扬名德国哲学界,在理论上他继承了德国 理性主义的伟大传统,认识到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学说对于政治学 和社会科学的极端重要性,并且对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也曾深入
“乌托邦”式的理论。
优 点:
1、哈贝马斯顺应现代哲学的潮流,完成了 社会批判理论内部由意识的批判到语言 的批判的“语言学转向” , 在许多方面
具有独创性。
“生活世界”的研究 , 虽然有些夸大其 辞 , 但也提醒人们注意在这些领域中存 在的问题。
2、在实践上哈贝马斯对于“语言交往”、
同价值、规范作为行动取向的行动。
第三,拟剧行动是行动者在公众或观众面前有意识地控制
自己的表现的活动,它以“自我表现”为“中心概念”,
与行动者的“主观世界”有关。
第四,交往行动(也译作沟通行动 )是一种主体之间通过符
号协调的互助 , 并以语言为主要媒介 , 通过对话沟通 , 达
到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一致。
二、晚期资本主义危机理论
• 体制危机:
• 经济危机(供需矛盾) • 政治危机(合理性危机)(政策匮乏) • 同一性危机:
• 动机危机(文化系统原有规范消失殆尽)
• 合法性危机(理性危机)(政治失信)
三、交往行动理论
1、哈贝马斯的“三个世界”理论 (1)“客观世界”指真实存在的“客体”世界 ( 2 )“社会世界”是合法化的个人关系的“总体” , 实际指规范、价值及其他被认识到的社会期望
了“语言学的转向”,以交往行动为核心,建立了一个庞

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研究

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研究

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研究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研究和探讨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揭示其在现代民主政治理论中的重要地位与影响。

哈贝马斯,作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哲学家和社会理论家之一,他的协商民主理论为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

本文将首先简要介绍哈贝马斯的生平及其主要思想,然后重点阐述其协商民主理论的核心内容,包括协商民主的定义、特点、价值以及实践路径等。

通过对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深入研究,我们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现代民主政治的本质和要求,还能够为当前我国的民主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核心概念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是以沟通行动理论为基础,深入探讨了民主过程中的协商与共识机制。

他提出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理想的沟通情境”“话语伦理”和“共识的达成”。

“理想的沟通情境”是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重要前提。

他认为,协商民主的有效进行需要满足一系列的条件,如平等、自由、开放和真实性。

在这样的沟通情境中,每个参与者都能够平等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利益,且不受外部权力的干扰。

这种理想的沟通情境为协商民主的实现提供了基础。

“话语伦理”是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他强调,话语不仅仅是信息的传递工具,更是建立共识和规范行为的重要媒介。

在协商过程中,话语的使用应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如真诚、公正和理性。

通过话语的伦理使用,可以促进参与者之间的理解和合作,进而达成共识。

“共识的达成”是哈贝马斯协商民主理论的最终目标。

他认为,协商民主的核心在于通过沟通和对话,使不同的观点和利益得以调和,最终达成一种广泛的共识。

这种共识不仅体现了参与者的共同意志,也为民主决策提供了合法性基础。

哈贝马斯的协商民主理论以沟通行动理论为基础,通过“理想的沟通情境”“话语伦理”和“共识的达成”等核心概念,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协商民主理论体系。

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理解和实践民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二讲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第二讲哈贝马斯的沟通行动理论
第二讲 哈贝马斯与沟通行动理论
哈贝马斯( Jü rgen Habermas 1929~ )
德国哲学家, 社会学家。被 公认为“批判 理论”和新马 克思主义的主 要代表人物。 被称为“德国 思想威力最强 大的哲学家”。
哈贝马斯
第一节 哈贝马斯简介
一、生平简介 出生于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祖父是一位神
第二节 哈贝马斯理论要点
那么,沟通行动如何形成?需要什么条件? 这就涉及到沟通行动的有效性要求(validity claims),包括四个概念:可理解性要求、真实 性要求、正确性要求与真诚性要求(sincerity claim)。简单来说:
可理解性要求:言语必须符合语言规范, 明白易懂;
真实性要求:言语符合客观情况;
第二种情况则是学生对上述三个有效性中 的部分或全部否定。
第二节 哈贝马斯理论要点
3、理性讨论
上面提到的四种有效性要求,其中第一种提 得不多,因为对于一个正常人,一般都能够用语 言来表达自己的意思。后三种是重点。
但是,要形成沟通行动,还必须要求行动双 方相互承认这些要求,这是一种相互的期望,即 我让我的言语符合有效性要求,对方也应这样 (这是沟通理性的一种表现)。
由于《沟通行动理论》第一卷更多谈微观交 往问题,特别是他对戈夫曼思想的解读(包括误 读)等。所以,可以看到哈贝马斯与互动理论之 间有相对较近的关联。
哈贝马斯强调人们行为的协调应以共同的规 范为基础;而共同的规范是由人的共识促成的。 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就是对话。对话应以相互谅 解为目的,而不能以追求自己取得成果为目的, 抱着这种目的的人,是不会开诚布公地同他的伙 伴进行诚实对话的,是不会同对方进行协调行动 的,因此也就无法同对方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物理学也群星璀璨:泡利、费米、海森堡、 狄拉克、普朗克、奥本海默、赫兹、波恩等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哈贝马斯哈贝马斯(1929~)Habermas,Jürgen于尔根哈贝马斯德国哲学家,社会学家。

批判学派的法兰克福学派的第二代旗手。

1929年生于杜塞多夫,曾先后在哥廷根大学、苏黎世大学、波恩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历史学、经济学等,并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论谢林思想中的矛盾》。

1961年完成教授资格论文《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历任海德堡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教授、法兰克福大学社会研究所所长以及德国马普协会生活世界研究所所长。

1994年荣休。

1961年获大学教授资格,任教于海德堡大学。

1964~1971年在法兰克福大学讲授哲学、社会学,并协助T.W.阿多诺指导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

1971年任普朗克科学技术世界生存条件研究所领导人。

后任法兰克福大学哲学系教授。

哈贝马斯认为知识的产生根源于人类的三种旨趣(利益),相应也有三类知识,否认历史一解释知识、经验一分析知识和技术控制旨趣的统治地位,造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

为了克服动机危机和信任危机,批判理论必须重视互动过程和沟通过程,只有通过沟通行动才有可能把人类从被统治中解放出来。

哈贝马斯的知识旨趣说、技术统治论和沟通行动论等学说,作为综合的社会批判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学者称,“哈贝马斯与霍克海默之间围绕着对“经验与规范”以及“革命”的理解所展开的冲突,只是社会研究所内部诸多矛盾中的一个,仅仅是由于他们二人分别作为法兰克福学派两代人的代表才显得格外引人注意。

除了他们之间的代际冲突之外,法兰克福学派内部同辈人之间也是摩擦不断,矛盾重重,先是有:霍克海默与弗洛姆之间围绕着精神分析理论产生了严重的分歧,直至最终分道扬镳,老死不相往来;基希海默(Otto Kirchheimer)和诺曼(Franz Neumann)等人关于“权威国家”的法哲学理论,在霍克海默为社会研究所拟订的总体研究计划中一直被排挤在边缘地位(据说被排挤的原因是因为这个概念和霍克海默的好友波洛克的研究兴趣有所抵牾),默默无闻,至今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马尔库塞的激进主义哲学则完全背离了法兰克福学派原初的“理论与实践的同一性”的理论前提等。

”哈贝马斯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重要流派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的代表人物,著述丰富,迄今有数十部著作问世,主要代表作包括:《公共领域的结构变化》、《理论和实践》、《知识和人类旨趣》、《技术和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社会科学的逻辑》、《合法性危机》、《文化与批判》、《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沟通与社会进化》、《沟通行动理论》、《真理与论证》、《包容他者》、《事实与价值》、《认识与兴趣》、《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交往行为理论》、《晚期资本主义的合法性危机》、《后形而上学思想》等。

哈贝马斯的思想大体经历了如下发展阶段:1、前交往期(1959-1968)研究主题是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历史分析以及认识论的历史重建。

哈贝马斯通过对实证主义和历史主义的批判,提出了一种批判科学的概念。

2、交往期(1969-1981)哈贝马斯从重建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入手,初步完成了其作为社会批判理论的交往行为理论体系的建立。

3、后交往期(1982-1989)这期间,哈贝马斯主要致力于对现代性范畴的历史清理和形而上学思想的批判,用以抵抗后现代主义和阐述一种建立在语言学转向基础上的“后形而上学思想”,从纵向(思想史)和横向(形而上学批判)的角度,对交往行为理论进行元论证。

4、反思期(1990-2000)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哈贝马斯开始有意识地把交往行为理论向政治哲学和法哲学领域推进,通过对自由主义政治要领以及社群主义政治要领的批判,主张建立一种新型的话语政治模式,提倡用程序主义来重建民主制度。

由于思想庞杂而深刻,体系宏大而完备,哈贝马斯被公认是“当代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甚至被誉为“当代的黑格尔”,在西方学术界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哈贝马斯的思想特色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是论战性。

哈贝马斯进入学术领域后,便不断向各种不同的思想路线提出挑战,掀起了一场又一场的学术论争。

值得重视的有:与波普尔、伽达默尔等的方法论之争;与福科的现代性之争;与亨利希的形而上学之争;与诺尔特等的历史学之争;与鲁曼的社会理论之争、与罗尔斯的规范民主之争、与斯洛特迪杰克的基因技术之争等。

2,其次是综合性。

哈贝马斯是一位杰出的综合大师,他把不同的思想路线、理论范畴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对于马克思主义与精神路线、理论范畴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对于马克思主义与精神分析的综合、对于德国唯心主义哲学传统与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传统的综合、对于哲学先验主义与哲学经验主义的综合等。

3,再者是体系性。

哈贝马斯十分重视自身理论体系的构建,长期以来,他逐步从方法论、认识论、语言哲学、社会学、美学、政治学、法学等角度,建立和完善了自己的交往行为理论体系,试图从规范的角度对马克思主义,特别是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加以系统重建。

4,最后还有实践性。

哈贝马斯虽然是一位学院派思想家,但十分看重自身思想的实践性。

从1968年积极投身“学生运动”开始,哈贝马斯在德国的政治实践领域一直都发挥着巨大的影响力。

比如,在1998年德国大选中,哈贝马斯在关键时刻曾为社会民主党大造舆信纸,提供理论支持。

此外,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哈贝马斯曾率领自己的弟子,与以时任黑森州环境部长的菲舍尔(现任德国外长)为代表的一批政治家组成政治俱乐部,定期举行政治沙龙,从政治哲学的高度讨论重大内政与外交问题,为菲舍尔的外交政策奠定了学理基础,比如最近菲舍尔关于欧盟改革的一揽子建议与哈贝马斯的话语政治模式之间就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哈贝马斯的著作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在我国学术界有着不小的影响。

迄今,我国已经出版和即将出版的哈贝马斯著作主要有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哈贝马斯文集》(六卷本)、三联书店的《交往行为理论》以及《事实与价值》、译林出版社的《后形而上学思想》、学林出版社的《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和《认识与兴趣》等。

不容否认,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作为一种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确存在着普遍主义、折中主义以及西方中心主义的问题,这些都值得我们做深入的分析和批判。

但哈贝马斯对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尝试,特别是他把经典马克思主义学说与晚期资本主义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的尝试,值得我们予以认真关注,比如,他对于晚期资本主义合法性危机的透彻分析、对于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对于民族国家范畴的历史梳理,以及对于全球化语境下民主制度的安排和公民资格的确认等的严肃思考,都是十分富有启发意义的。

以下另据[英] 汤姆·博托莫尔:《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哈贝马斯,尤尔根(Habermas,Jürgen)1929年6月18日生于杜塞尔多夫。

哈贝马斯成长于纳粹德国时期,直到50年代末期才变得激进进来。

他当过阿多尔诺的助手,在阿多尔诺(还有其他人)的影响下,认识到马克思和弗洛伊德的学说对于政治学和社会科学的极端重要性。

在海德尔堡从事哲学教学以后(1961—1964年),他在法兰克福大学任哲学和社会学教授。

1972年,他转入西德施塔恩贝格的麦克斯•普朗克协会。

尽管他所从事的业务跟法兰克福学派是重复的,但他的思想却在一种跟该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阿多尔诺、霍克海默、马尔库塞)所采用的迥然不同的框架中发展起来。

例如,阿多尔诺认为认识和价值是没有最终的基础的,而哈贝马斯则坚持认为基础的问题(也就是为批判理论提供可靠的、标准的根据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他并且还很关心批判理论的哲学支柱的发展。

这就牵涉到重新建设古典希腊哲学和德国哲学的若干中心命题,真理与道义的不可分割性,事实与价值的不可分割性,以及理论与实践的不可分割性。

他的最终目的是要建立这样一个框架结构,它能够兼收并蓄社会科学研究中许许多多显然是互相匹敌的方法,其中包括意识形态批判,行动理论,社会制度分析以及进化理论等等。

对于哈贝马斯来说,重新制订批判理论的必要性是由于20世纪历史的发展进程所决定的。

俄国革命蜕化为斯大林主义,群众性革命迄今在西方的失败,无产阶级群众没有革命的阶级觉悟,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经常性的瓦解——不是变成决定论的、客观主义的科学就是沦为一种悲观主义的文化批判,这一切,都被哈贝马斯看作是现时代的重要特征。

此外,他还断言,资本主义社会正在发生许多根本的变化。

国家干预在加强,市场得到维护并复原,资本主义变得越来越有组织,工具的合理性(这种合理性仅仅是指采取适当的手段来达到预定的目的)和官僚机构威胁着“公共领域”(指政治生活由公民公开进行讨论这一领域),以及新型的危机倾向正威胁着社会和政治秩序的合法性。

为了对付这些问题,哈贝马斯发展了一种理论方针,一种可以跟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形形色色的学科进行联系的方针。

截至目前为止他所作的最基本的贡献有以下这些:对公共领域的形成和瓦解所进行的历史探讨(见“参考书目”①),对资本主义社会中现代科学技术的地位所进行的考察(见“参考书目”④),为批判理论制订一种哲学框架(见“参考书目”②,③),对行动理论的发展(见“参考书目”⑦),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危机的类型所进行的分析(见“参考书目”⑤),以及对社会进化论的重新建设(见“参考书目”)参考书目①尤•哈贝马斯:《公开活动的结构变化》,1962年德文版。

②同上作者:《理论与实践》(1963),1974年英文版。

③同上作者:《走向合理的社会》(1968),1970年英文版。

④同上作者:《知识与人的利益》(1968),1971年英文版。

⑤同上作者:《合法性的危机》(1973),1976年英文版。

⑥同上作者:《交往和社会的演变》,1976年英文版,1979年再版。

⑦同上作者:《交往的理论》,1981年德文版。

⑧大卫•赫尔德:《批判理论介绍——从霍克海默到哈贝马斯》,1980年英文版。

⑨托马斯•麦卡锡:《尤尔根•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1978年英文版。

⑩约翰•汤普森和大卫•赫尔德编:《哈贝马斯——批判性的辩论》,1982年英文版。

扩展阅读:1.{英} 汤姆·博托莫尔:马克思主义思想辞典2./viewthread.php?tid=1905043.曹卫东:学术造反与制度紧张——关于霍克海默与哈贝马斯之间的冲突http://hu/modules/article/view.article.php?227/c04.郭庆光:传播学教程开放分类:人物,德国,哲学家,西方马克思主义,斯大林主义[我来完善]“哈贝马斯”相关词条:更多波普尔卢卡奇皮尔士默顿罗尔斯福柯弗洛姆加达默尔布迪厄索绪尔迪尔凯姆百度百科中的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分享到i贴吧添加到搜藏本词条对我有帮助262合作编辑者:∙百科ROBOT、∙江城鹤、∙奣地、∙No_yet、∙maniokei、∙平江濯足、∙黔进派、∙黑虎钢鞭赵公明更多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需进一步完善,百科欢迎您也来参与编辑词条在开始编辑前,您还可以先学习如何编辑词条词条统计浏览次数:约 31552 次编辑次数:16 次历史版本最近更新:2009-12-25创建者:六耳银狐最新动态2009百科年度盘点:百科消息:抢词多礼活动获奖公告百度百科权威合作百科分类管理主页新编辑模块功能介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