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四六)单元教案 Microsoft Word 文档
最新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单元教案教学设计21、智取生辰纲【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施耐庵及《水浒传》的有关情况。
2.学习本文精巧的构思,即运用两条线索巧妙地组织故事,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
3.学习本文环境描写的艺术手法。
4.认识封建社会尖锐复杂的阶级矛盾,以及起义英雄在反抗斗争中的智慧和力量。
【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灿烂的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中有一颗璀璨明珠,它以我国历史上一次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为主要内容,描述了曲折的故事,刻画了生动的形象,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英雄传奇,成为文学艺苑中的一朵奇葩,它就是我们今天将接触的四大名著之一《水浒》。
(播放《好汉歌》,整体把握小说的主题。
二、《水浒》相关知识介绍阅读名著导读《水浒》部分课本229页,完成填空题。
三、预习检查四、主要人物——杨志介绍杨志,在梁山好汉中排名第十七位,梁山军马里做马军八虎骑兼先锋使,排行第三。
林冲来到梁山,王伦不容,要他先下山取“投名状”杀一人上山。
不想正巧碰见青面兽杨志,两人拔刀大战三十余回,不分胜负。
原来杨志是杨老令公杨家将的后代,本来是殿帅府制使,因押送花石纲在黄河里翻了船畏罪逃避。
与林冲不打不相识,被王伦一起邀上梁山。
但杨志一心想到东京找个官做,不肯入伙。
杨志在东京花光了身上的钱,只好去卖祖传宝刀,与泼皮牛二发生争吵,不得已杀了牛二,被发配到大名府充军。
为梁中书护送生辰纲去东京,又被晁盖等所劫。
杨志无奈和鲁智深打上二龙山,做了山寨之主。
后归了梁山泊。
征讨方腊时在途中病故。
五、整体感知,把握课文的主要矛盾冲突,理清情节结构线索1、学生速读课文,把握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主要人物:杨志、老督管、虞侯、军健晁盖、吴用、白胜、公孙胜、刘唐、阮氏三兄弟主要情节:杨志押送生辰纲,晁盖、吴用等人设计夺取生辰纲。
明确:双线结构:杨志押送金银担——明线吴用智取生辰纲——暗线2、课文中有哪些矛盾冲突?明确:杨志押送与晁、吴等人夺取的矛盾冲突——主要矛盾冲突杨志与军健、虞侯、老督管之间的内部矛盾冲突——次要矛盾冲突六、紧扣住“智”,分析小说中的个体形象和群体形象,体会作者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方法。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五、教学实施过程
1. 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在线平台或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PPT、视频和文档等,明确预习目标和要求。
2. 古代文化知识的掌握:如人名、地名、官职等,需要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教师的讲解来理解。
解决办法:
1. 对于重点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来掌握阅读方法,通过讨论和思考来理解文章的大意和深层含义。
2. 对于难点内容,可以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查阅资料相结合,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的分析和翻译来理解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用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来掌握古代文化知识。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讲授法为主,辅以讨论法和案例研究法。讲授法用于讲解文言文特殊句式和古代文化知识,讨论法用于引导学生探讨文章深层含义,案例研究法用于分析具体文章的写作特点。
2. 设计具体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难点词汇,共同探讨文章的大意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此外,教师可选取一些文言文句子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亲身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本节课主题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 反馈作业情况:及时批改作业,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
学生活动:
- 完成作业: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拓展学习:利用老师提供的拓展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学习和思考。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示例
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示例本文为语文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案示例。
第一节教学目标
1. 掌握单词、词组:
2. 掌握课文中重点句型的用法;
3. 能够听、说、读、写有关课文的内容,初步理解主要的生词及句型;
4.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第二节教学重难点
1. 重点: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词组,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 难点:学会运用所掌握的语言知识进行口头和书面表达。
第三节教学准备
1. 备好所需教材,包括课本、参考书等;
2. 准备多媒体课件,以便更好地展示课文内容;
3. 确保教学过程中需要用到的课件、实物等教学辅助材料齐全。
第四节教学过程
1. 师生交流,通过提问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积极主动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3. 引导学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加深对语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第五节课堂小结
1. 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小结,梳理学生的收获和不足之处;
2. 鼓励学生,激励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掌握课文内容,提高自己的语文能力,为将来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愿各位同学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九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四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选编了一组剧本,有诗剧、戏曲、话剧及电影文学剧本,旨在引导学生赏析剧本文学,初步了解戏剧文学的表现形式及特点,认识社会百态。
二、教学目标1.把握各篇剧本的情节、冲突,通过语言品析认识人物形象特点,进而认识剧本所反映的社会和生活。
2.学习赏析戏剧文学,认识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的表现手法及特点。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情节、冲突及个性化的戏剧语言把握人物性格,认识其表现手法。
难点:认识剧本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四、时间分配讲读课文各2课时,自读课文各1课时,另单元起始课、单元复习各1课时,共预计8课时。
单元起始课一、通读本单元各篇课文,自学生词,整体把握剧情及人物,查阅资料,了解创作背景。
二、阅读“附录”《谈谈戏剧文学》,了解相关常识,明确本单元所选剧种。
三、明确本单元学习要点:1.把握剧情及冲突,同时借助个性化的语言认识人物形象及其反映的社会现象;2.认识戏剧形式及其表现手法。
四、生词检测。
(略)13.威尼斯商人(节选)一、教学目标1.把握剧情及冲突,赏析个性化的语言,认识夏洛克、鲍西亚等文学形象,理解矛盾冲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
2.赏析剧本中对比、夸张、悬念、突转等手法,认识诗剧的形式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剧情及人物难点:表现手法及戏剧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三、教学流程1.导入教学,借助注释和相关资料了解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剧情及创作背景。
2.围绕戏剧冲突赏析剧本1)跳读课文,把握剧情、高潮、冲突及主要人物。
剧情——威尼斯法庭审理“割一磅肉”纠纷案件的经过,以鲍西亚上场前后可分为两部分,后半部分是故事的高潮。
冲突——是否照约惩罚。
主要人物——夏洛克、安东尼奥、鲍西亚。
2)围绕戏剧冲突这些主要人物都有哪些?表现了怎样的性格特点?(夏洛克——凶残、自私、固执;安东尼奥——慷慨,忠厚;鲍西亚——沉稳、机智、正直)赏析个性化且富有诗意的语言。
3)为了突出戏剧冲突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试做具体分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模板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模板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便把巢穴里松软的铺垫物全部扔出去,这样,幼鹰就会被树枝上的针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
一起看看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欢迎查阅!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1第一部分:引论部分材料+论点(引出论点)要求:如果材料只有100字以下的基本可以照抄,但是如果材料太长的只要概况事实即可。
过渡词语或句子+论点。
第二部分:本论部分过渡+正面的事例(注意叙述事例时不能太长,把事情概况出来就可以了)+自己一两句的议论过渡+反面的事例+自己一两句的议论第三部分:结论部分用100字以下总结,得出结论即可,要求与文章开头呼应。
材料: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便把巢穴里松软的铺垫物全部扔出去,这样,幼鹰就会被树枝上的针刺扎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
而此时,鹰妈妈就把他们从巢穴的边缘赶下去。
当这些幼鹰开始坠向谷底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继续下落。
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本领--飞翔!要求: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议论文。
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
逆境中成长第一部分:概况材料80-100字+过渡(由此观之、这些事例告诉我们等过渡)+论点逆境能使人成长。
第二部分:过渡(如:古今中外,有众多的名人志士,可以说,他们的成功都是侵透了……在逆境中成长,成就事业的。
)+正面事例(事例一定要概况)+自己的议论。
过渡(如反之……)+反面事例+自己的议论。
第三部分:结论第三部分:结论部分用100字以下总结,得出结论即可,要求与文章开头呼应。
谈磨练当幼鹰长到足够大的时候,鹰妈妈会把巢穴里的铺垫物全部扔出去,当幼鹰不得不爬到巢穴的边缘时,鹰妈妈就把它们从巢穴边缘赶下去。
当这些幼鹰开始坠向谷底时,它们就会拼命地拍打翅膀来阻止自己下落。
最后,它们的性命保住了,因为它们掌握了作为一只鹰必须具备的本领--飞翔!由此观之,经受磨练,往往能使人成材!纵观古今中外,多少仁人志士,正是因为经受了磨练,才创造出另一番伟业。
【初三语文】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共49页)
新课标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全部教案这个单元的课文大部分选自历史著作。
学习这些文章,不但能增长历史知识,还可以受到古人的智慧、勇气和节操方面的感染和激励。
词五首反映了作者个人的心境和情趣,反复诵读,你将跨越时空的界限,和古人达到一种心灵的契合。
学习这个单元,熟读背诵课文,并将精彩的句、段摘抄在笔记本上,积累文言词语,培养良好的文言语感。
单元分析在我们中华民族悠久广阔的历史舞台上,出现过许多杰出的人物。
他们之中有能征善战的武将,有足智多谋的文臣,有情思汹涌的诗人墨客,他们用自己的言行,在历史上谱写了一段段灿烂的乐章,创作了一篇篇感人的作品,这些都是我们所拥有的宝贵财富。
我国古代史传文学非常发达,涌现过大量的优秀作品,如《史记》《国语》《战国策》《左传》等。
这个单元就是以史传文学为学习重点,所选的文章大部分是史学家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客观记录和描述。
《陈涉世家》一课节选自《史记·陈涉世家》的前半部分,司马迁用“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笔法如实描述了两千多年前爆发的第一次农民起义的发生发展过程。
《唐雎不辱使命》是《战国策》中记载的许多策士故事中的一个,它对人物言行的简洁传神的刻画被后人作为写人记事的典范。
《隆中对》出自陈寿的《三国志》,是人物传记的节选,它以记言为主,集中体现了古代人物传记的艺术成就。
《出师表》作为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呈给后主的一篇表文,因情真意切感动过无数读者,我们把它拿来与《隆中对》参照阅读,便于加深对诸葛亮其人的认识和理解。
以上这些作品都从不同的角度记录了一定历史阶段的社会状况和不同人物的思想面貌,这对今人了解历史、审视现实大有裨益。
这个单元还将五首词放在一起让学生集中学习。
这五位词作者代表了词发展的不同时期不同流派,学习时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比较他们的风格差异,提高学生的审美品位。
学习这个单元,指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或引导学生去同古人作心灵对话,理解他们特殊的思想情感,从这些历史资料中去发现和领会中华民族那种为追求理想、报效国家,而甘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传统精神。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教案
21、陈涉世家【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史记》、司马迁及有关常识。
朗读疏通课文,了解文言文中一词多义、词类活用、成分省略、判断句式、古今异义等语言现象。
2、情感目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文言素质。
【教学重难点】朗读课文,了解常见文言现象,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兴趣与能力。
疏通课文,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设计】第一课时一、在追忆中复现有一句老话,不知道你们这个年纪的孩子熟不熟悉,所谓“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
这句话道出了一个自然规律,压力过大当然会产生反作用力啊。
不过,说出这句哲言的人本意可不在此。
有同学能告诉我它本来是说什么的吗?这是一位政治家对历史发展规律的高度总结。
大家能举出你熟悉的历史事实吗?师:刚才大家提到了我国古代陈胜吴广反抗秦王朝的斗争。
我们一定对这件历史史实或多或少有所了解。
哪一位同学向我们简单介绍经过。
大泽乡起义是在怎样的背景和环境下发起的?在严酷的管制下陈胜吴广如何能够发起翻天覆地的壮举呢?陈胜凭借什么成为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掌旗人的?让我们随着一位二千多年前的伟人的讲述,把目光投向那刀光剑影、风云变幻的历史深处吧。
二、在合作中疏通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把读不顺的句子勾画下来,一会大家共同解答。
(生自由朗读)“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应读成“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朗读的节奏一定要根据词句的意义来断读。
大家一定要掌握这个规律。
来,我们试着读读这样一类的长句。
生: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生: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2、如果没有读不顺的句子了的话,请大家分组合作,一位同学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共同审听他的朗读,看有没有发生分歧的地方。
在听的过程里,还要注意把自己不理解的词语标记出来,然后提交给小组的同学们,依靠大家的力量来理解。
如果在小组内决定不下来的疑惑,一会儿我们全班同学来集中“攻关”,好吗?(学生自由组合,朗读,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合作学习的进程)3、大家在小组内有什么争论不决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让全班同学也多一次合作探讨的机会啊!4、同样的一个词,在不同的语言环境里意思是不一样的。
【九上部编语文】全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
【九上部编语文】全册第六单元教案教学设计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第六单元整体备课本单元的课文,有的讲述英雄传奇(如《智取生辰纲》),有的描绘儒林世相(如《范进中举》),有的演绎历史故事(如《三顾茅庐》),有的展现封建大家族的生活(如《刘姥姥进大观园》),情节引人入胜,人物形象鲜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这些作品,可以让我们领略传统白话小说的魅力,了解古代生活,丰富人生体验。
学习这个单元,要抓住小说的主要线索,如《智取生辰纲》就有两条线索,一条明线,一条暗线;梳理故事情节,如让学生快速浏览《范进中举》,边读边思考文章围绕范进中举写了哪些事,并要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如在自学《三顾茅庐》时,提醒学生在“阅读提示”的指引下了解刘备和诸葛亮等人物形象;结合具体描写探讨人物性格形成的原因,如《刘姥姥进大观园》中绘声绘色、形态各异的笑态,了解古代白话小说的艺术特点。
写作部分,通过转换表达方式实践改写,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名著导读部分,探究的是《水浒传》专题,课内课外结合做到有序推进。
内容课时教学要点 21.智取生辰纲2 1.把握叙事性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理清故事情节的来龙去脉,使学生看清人物活动的大背景。
2.把对人物的分析放在熟悉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学生认真阅读课文,把握内容要点,探讨小说要把握的主题思想。
3.了解中国古典小说的特点,积累相关的文学文化常识,注意古今语言的区别,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注意提醒学生勾连古今、梳理比较,提升对古典小说的阅读理解能力。
4.注意课内外结合,积极引导学生拓展阅读相关章节,并开展名著的阅读活动。
22.范进中举2 23.三顾茅庐2 24.刘姥姥进大观园1 写作学习改写2 名著导读《水浒传》古典小说的阅读 2(设计/李辉)21 智取生辰纲【教学目标】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概括“智取”情节。
2.赏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形象,探讨生辰纲丢失的原因。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三下册语文第四单元 全单元教案
13 短文两篇1.比较阅读这两篇文章,理解、积累文中精辟的语句,理解文章的思路。
2.学习文中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的论证方法。
3.认识读书的益处,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导入新课读书有径。
著名作家刘心武有所谓“狼式读法”,即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目十行,匆匆翻页,颇似“狼吞”;“牛式读法”,即不但细嚼慢咽,而且通过反刍,再加以精磨详研;“猫式读法”,即慎重选择,分清良莠,吸取精华,抛弃糟粕。
掌握正确的读书方法,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短文两篇》,看看培根和马南邨又教给我们哪些读书方法。
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理清思路,把握观点1.《谈读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谈读书的?明确:作者主要从三个方面来谈的。
第一方面(从开头到“全凭观察得之”):阐述读书的正确目的。
(1)先正面说读书有三种不同目的:怡情、傅彩和长才。
(2)后反面指出读书的三种偏向:惰、矫和学究。
第二方面(“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到“始能无知而显有知”):阐述读书的方法。
第三方面(“读史使人明智”到结尾):阐述读书能塑造人的性格和弥补精神上的各种缺陷。
2.《谈读书》中说“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
”这几句话主要讲了什么内容?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表达了什么?明确:主要介绍了三种具体的读书方法,即浏览、精读和摘要。
“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运用了比喻论证。
极为生动地说明书经提炼后就容易丧失掉大量的精华,读者能获取的知识、信息、价值就会减少、降低。
3.《不求甚解》一文批驳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明确:批驳的观点:对任何问题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
作者的观点:盲目地反对不求甚解的态度没有充分理由。
4.《不求甚解》一文分析了陶渊明怎样的读书态度,请指出“不求甚解”的两层含义。
明确:态度:养成“好读书”的习惯;读书要诀在于“会意”。
含义:第一,虚心,书不一定都能读懂;第二,读书方法:不固执一点,而要了解大意。
2019-2023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2019-2023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人教新课标版教案标题:2019-2023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教学目标:1.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到古人对于“书”的不同定义和价值,培养学生对书籍的敬畏之心。
2.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水平。
3.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本单元的核心内容是《万物有声》、《人生何处不相逢》、《诗意的录音机》和《撬动城市的力量》四篇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与热身(15分钟)1. 创设情境:假设探险家在丛林中发现了一本古老的书,请学生思考这本书对探险家和现代人的意义。
2. 预习导入:通过展示部分课文内容的片段,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课文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二、阅读与理解(50分钟)1. 合作阅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和理解一个课文。
鼓励学生合作讨论,在小组内部互相交流答案和意见。
2. 分组讨论:要求学生按照问题的要求,结合自己的理解和观点进行讨论,并记下自己的观点和答案。
3. 全班分享:每个小组派出代表进行答题和分享,其他学生进行批评和补充。
4.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答案和观点进行点评,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
三、语言运用与写作(50分钟)1. 任务型写作:要求学生根据所学课文,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展开写作。
鼓励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语言和素材,写出自己独特的观点和感受。
2. 互评与反思:学生将自己的作文交给其他同学进行互评,并进行反思和改进。
四、拓展与延伸(30分钟)1. 阅读推广:引导学生进一步扩展阅读,寻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报纸杂志和影视作品。
2.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展开独立探究和学习,并进行小组报告和分享。
五、课堂总结与反思(15分钟)1. 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和反思,思考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以及还存在哪些问题或困惑。
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六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内容分析本单元选取了五篇(首)先秦时期的优秀文言诗文,内容涉及政治、军事、自然、爱情等方面,在叙事、写人、言情等方面有显著成就,是学生语言素材积累、思想汲取、文学欣赏的经典文篇。
二、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的文史文化常识。
2.朗读背诵,积累文言字词句篇。
3.理解文意,把握主要事件和人物,汲取古人的思想和智慧。
4.赏析艺术手法,体会优美意境,并进行写作借鉴。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诵读积累,理解文意,把握主要内容,理解主旨。
难点:赏析借鉴。
四、时间分配每课2课时,另单元起始、复习、检测各一课时,共预计11课时。
单元起始课1、通读各篇课文,生字注音识记,标注节奏。
2、理解文意,做好批注,划出疑难词句。
3、从题材和表达两方面比较前三篇文章与后两首诗的区别,明确学习要点。
(机动)21.曹刿论战一、教学目标1.了解了解《左传》及其他有关常识。
2.背诵课文,理解文意,积累文言词。
3.把握事件经过,理解鲁国取胜的原因,认识曹刿形象特点,学习其心系国家、以民为本的思想精神。
4.学习文章根据表现人物的需要,详略得当、巧用对比的写法。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背诵、理解、积累,认识曹刿。
难点:同“目标4”。
三、教学流程1.导入教学,介绍《左传》及战争背景。
2.齐读课文,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3.逐段译读,整理文言词,梳理文章内容层次,指导朗读背诵。
课文层次:1)作战原因及条件;2)作战经过;3)取胜原因。
(亦可从曹刿的角度另作概括)文言词:古今异义词、通假字、活用词及与以前所读文章中意义不同的文言词,如:安、专、加、信、忠、一鼓作气、靡。
背诵指导:······请见······乃入见······战则请从;······鼓之······驰之······;······问······对······。
初中语文46单元教案
教案:初中语文46单元《XXX》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XXX的基本知识,了解XXX的特点和作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XXX的兴趣和爱好,增强民族自豪感,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重点:1. XX的基本概念和特点。
2. 学会运用XXX进行表达和交流。
教学难点:1. XXX在实际应用中的正确使用。
2. 培养学生对XXX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教学资料,如PPT、文章、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文具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对XXX的兴趣。
2. 学生分享自己对XXX的了解和经历。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教师讲解XXX的基本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
2. 学生认真听讲,做好笔记。
三、实例分析(2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XXX的实例,如文章、视频等,让学生感受XXX的魅力。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实例中XXX的运用方法和技巧。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XXX的创作或表演,如写作、朗诵、戏剧表演等。
2.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学生鼓励和建议。
五、审美鉴赏(10分钟)1. 教师展示一些优秀的XXX作品,引导学生进行审美鉴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看法,进行交流和讨论。
六、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问题和困惑。
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
2. 学生作业和创作作品的质量。
3. 学生对XXX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XXX 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语文九年级上册第四、六单元课 课件
情?
化的对比,“我”和父母之间的对
灰色人生的的灰色理想。
比:对社会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期望。
5、精到的细节描写。
《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莫泊桑的名篇之一,写“我”一家
人在去哲尔赛岛途中巧遇于勒的经过,刻画了菲利普夫妇在发现富于勒变成穷于勒 时不同的表现和心理,批判了金钱社会扭曲人性的罪恶,同时也对“小人物的辛酸” 展现出一种悲悯和同情。
单元
篇目
人文主题
学习要求
九上 《故乡》
青春年少
第四单元 《我的叔叔于勒》
《孤独之旅》
九上 《智取生辰纲》 人生百态 第六单元 《范进中举》
《三顾茅庐》 《刘姥姥进大观园》
九下 《孔乙己》 第二单元 《变色龙》
《溜索》 《蒲柳人家》
世态人情
学会梳理小说情节 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 结合生活体验,理解小说主题
纲”。主要讲述杨志押送生辰纲去往东京,在途经黄泥冈时被吴用等人用计夺取的 故事,热情歌颂了起义农民的大智大勇与组织才能。
肆
《范进中举》 ——吴敬梓
教学重点
1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小说故事情节。
2
了解小说刻画人物的艺术手法及其作用。
3
认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把握作品的主题。
1 情节
2 人物
3 写法
02
重点篇目 点拨
壹
《故乡》 ——鲁迅
教学重点
1
把握主要情节,初步感知小说的叙事手法。
2 尝试分析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形象的多重性与复杂性。
3
结合议论、抒情性文字,理解小说主旨。
1 情节
2 人物
3 写法
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 1、闰土:健康开朗、朝气蓬勃、 离去—归来—离去的环形叙事。 机智聪慧、口齿伶俐的小英雄—— 希望—绝望—希望的心理循环。 迟钝麻木、贫困悲惨、寡言少语、
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范进中举》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范进中举》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语言建构与运用: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并朗读《范进中举》中的关键段落,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提升对古代白话小说的阅读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反应及人物性格变化,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理解封建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
3.审美鉴赏与创造:引导学生欣赏作品中讽刺与夸张的艺术手法,体会作者通过人物塑造和情节设计所展现的社会批判意识,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范进中举》,加深学生对中国封建科举制度及其影响的理解,思考其对现代社会的启示,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意识和时代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汇和句式,理解文章大意。
•分析范进中举前后的社会反应及人物性格变化,理解科举制度对人性的扭曲。
三、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品中讽刺与夸张的艺术手法,理解其背后的社会批判意义。
•培养学生从作品中提炼出深层文化意蕴的能力,形成对封建科举制度的批判性认识。
四、教学资源•《新2024秋季统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及教师用书。
•《范进中举》相关注释、译文及背景资料。
•多媒体课件,包括科举制度介绍、范进形象分析等内容。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作者背景、科举制度及文章大意。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及其原因,促进思维碰撞。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社会背景。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故事引入:讲述一个现代版“范进中举”的虚构故事,如某人因中得大奖而精神失常,引发学生兴趣。
然后引出《范进中举》这一经典故事,介绍作者吴敬梓及作品背景。
•问题导入:提问学生:“如果你中了大奖,你会怎么做?”引导学生思考金钱与地位对人性的影响,为接下来的学习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1.初读感知:•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注意字音、停顿和节奏。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2021年整理)
(完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古代诗文单元,是历代传诵的名篇。
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古人的政治生活,有以弱胜强的战争实例,有恳切诚挚的进谏献言,有连类取譬的婉转讽劝,还有描写社会生活、抒发豪迈情怀的诗歌。
阅读该单元的这类诗文时,可以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要熟读成诵,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异,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曹刿论战》记载了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一个著名战例——长勺之战后曹刿对战争的理论论述,语言简练概括,重点突出,剪裁极为得体,体现了《左传》长于记事的特点.《邹忌讽齐王纳谏》写了战国初期齐威王接受其相邹忌的劝谏而广开言路,终于使齐国大治的故事,塑造了邹忌这样一位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同时突出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
告诉我们居上位者只有广开言路,采纳群言,虚心接受批评意见并积极加以改正,才有可能成功。
《出师表》以恳切的言辞,针对当时的局势,向后主提出三条建议,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定决心和忧国忧民、对蜀汉忠贞不贰的思想。
《诗词曲五首》中,《十五从军征》叙述了一个老兵还乡后才知道家人均已死去,田园故宅成了废墟,自己已无家可归,不禁潸然泪下的故事.揭露了兵役制度的不合理,反映了长期战乱带给百姓的深重灾难。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文档资料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教学设计内容预览:21.陈涉世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了解司马迁及〈史记〉。
〈2〉会读会写下列字:辍屯度罾篝恚笞蕲〈3〉应掌握下列文言词的意义和用法:安度亡数举苦将诚然固间次王目素笞2.能力目标:〈1〉读通读顺读熟课文。
〈2〉会逐字逐句解释课文。
〈3〉初步学会怎样评价历史人物。
3.情感目标了解陈涉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二.教学安排:第一课时1.了解作者及〈史记〉。
2.教师范读,学生朗读。
3.学生参看注释,疏通课文。
教师作巡场指导。
4.教师采用提问或作业等方式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1.朗读课文。
2.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并组织学生讨论。
教师也可以提出一些问题供学生讨论。
〈1〉陈涉那种洞察时局的能力和卓越的组织能力从课文的哪些地方表现出来?请做具体说明。
〈2〉陈涉在中国历史进程中有怎样的作用?结合其他学科谈谈自己的看法。
3.在解决问题时一般要有明确的答案。
4.布置作业。
22.唐雎不辱使命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战国策》。
〈2〉会读下列字:雎拂跣傀缟挠〈3〉掌握下列文言词:许易因且以于错直是谢挠〈4〉掌握课文中的判断句式。
2.能力目标:〈1〉朗读全文,要求背诵。
〈2〉要求逐字逐句解释课文。
〈3〉学会分析唐雎这个人物形象。
3.情感目标:〈1〉学习唐雎那种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布衣精神。
二.教学安排:第一课时1.了解〈战国策〉和时代背景。
2.听录音,或教师范读,然后学生熟读课文。
3.组织学生参看注释,逐种鹁涫柰?挝摹?/SPAN>4.通过提问或作业形式来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课文中的第三段列举了历史上三位勇士的故事的语句,学生可能不容易理解,教师可适当作些讲解。
5.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1.讲评学生的作业。
2.要求学生朗读课文两遍,便于分析课文。
3.要求学生理清课文结构(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4.要求组织学生分析唐雎这个人物形象,可以从语言、动作等方面加以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武威第十九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第四单元(章)教材分析1.“阅读”板块:(1)课内讲读教学:教学篇目:《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1课时)《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1课时)因为学生接触议论文阅读,这两篇议论文各具特点,前篇是以立论为主的议论文,后者是以驳论为主的议论文,这两篇文章涵盖了学习一般议论文的基本知识点,所以在学习时多用了课时。
两篇讲读课文的教学要点设计如下教学重点:1.教给学生阅读议论文的基本方法。
2.了解议论文三要素:论点、论据、和论证。
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如何在阅读中概括文段的论点。
2.找出文章采用论据及怎样进行论证,尤其是以驳论为主的文章。
知识目标(知识点):识记课后生字词;掌握阅读议论文的基本方法;了解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了解议论文的主要表达方式。
能力目标(训练点):教学生如何在阅读中提炼文章的论点、句段的中心句、在读的基础上体味句子;议论文的读、写、说训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育人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求知习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提高认识水平,丰富文化素养,引导学生学习议论文准确、严密、生动的论述语言。
目标达成策略:九年级学生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但由于刚刚接触议论文,再加上学生实际基础情况,因此在教学中要加强阅读理解课文的指导,多让学生读,通过读来体会文章的特点;通过读来体味语言。
本单元有随笔,杂文,通过读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的联系,并对作者的论述做出判断。
另外,在个案备课时,重点面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怎么教。
(2)课内自读教学:自读篇目:《应有格物致知精神》(2课时)短文两篇:《谈读书》(1课时)、《不求甚解》(1课时)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抓住文章重点)《应有格物致知精神》重点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议论文的结构,即,提出问题(论题),分析问题,解释问题,得出结论。
并通过阅读,懂得“格物”“致知”的重要性。
《谈读书》和《不求甚解》重点指导学生理解读书的正确目的、读书的方法、读书的作用,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做读书笔记,把优美句子或名人警句摘抄下来。
自读指导检查: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认真读课文,动手记下自己喜欢的句段并思考。
2.名著导读1课时课堂导读《培根随笔》重点指导:学习作者的“人生哲学”、文章透彻的说理;摘抄隽永的警句,体味“知识就是力量”。
思考探索:作者的“人生哲学”对自己有哪些启发?3、写作:3课时结合综合性学习和口语交际的学习内容,写关于“读书”的作文。
写读书故事,写读书的感悟、体验和见解,也可以试着写议论文。
4、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整合:3课时以“我参与名人读书”主题,通过以下途径,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及读书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尤其是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学会知识积累。
A、布置学生从图书馆、网上等各种渠道搜集古今中外的思想家、文学家、科学家读书的经验之谈或精彩的读书名言。
B、进行“名人读书经验”手抄报比赛。
C、课前几分钟进行“我来讲讲名人读书故事”。
D、比一比我读过的好书,借此进行读书积累。
5、知识巩固教学:1课时主要是抄写和听写有关字词,随堂检测相关的文体阅读知识。
武威第十九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章)课题13.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过程与方法课前预习,搜集资料。
讨论,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理解并运用事实论据。
教学过程教学札记一、情境导入:1.请同学们快速地说出答案: 2+1=? 3+4=?2.看看这样的结果可能吗?2(月)+1(月)=1(季度) 3(天)+4(天)=1(周)3.从这个小练习中,你有什么启示?4.教师评价归纳:面对生活里中那些看似不可思议的东西,只要调整一下思维方式,换一个思考角度,跳出习惯的思维圈圈,就会得到异乎寻常的答案,使不可能变为可能。
今天我们来学习美国实业家费因格的一篇文章《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学习如何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二、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同学们能不能引用一首诗歌来说明同一事物在不同的观察角度下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请同学们思考?明确:题西林壁(苏轼)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你认为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
三、新课讲授:1.默读课文,思考:作者的观点是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作者是否在文章一开始就提出了这个观点? --不是。
作者文章开头这样的写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有什么好处?2.既然许多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作者告诉我们在分析和研究事物时应该采取怎样的态度呢?请在文中找出答案。
3.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这篇课文却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为什么非常重要?请在文章中找到作者给我们的答案。
----只有认识到事物的正确答案往往不止一个,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我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有所进步。
4.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作者用了什么办法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举例子文中列举了几个例子,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简单概述一下这两个例子。
5.我觉得文中的例子太少,你还能为作者举几个例子来证明作者的观点吗?请模仿文中举例子的方法文作者在写一个论据。
例如:牛顿:苹果砸头的故事,发现了万有引力。
鲁班:发明锯子,是受小草割手的启发。
伽利略:摆的定律黄道婆:纺织瓦特:蒸气机的发明。
6.无论是作者,还是我们同学所列举的例子都是卓有成就的名人,那么我们在座的这些人是否也具备这种创造力呢?⑴其实我们同学们中早就有人写出了这样的文章,展示学生作文《我读零》。
⑵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实验,让同学们相信你自己就具有这种创造力:一个桌面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剩几个角?(用一张纸代替桌面,让学生尝试试验)教师小结:由此可见,并不只是那些卓有成就的人,我们任何人都是具备创造性思维的。
但是由于人们对待自己的思维灵感的方式不同,还是出现了富有创造力和缺乏创造力的区别。
7.同学们,你们想让自己也拥有创造性思维并取得一些成就吗?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了我们创造型思维的必须要素,我们可以按照他的说法去做,让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充分的展示。
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文章的最后一段,了解一下创造性思维必需具备那些要素?---创造性思维必需的要素有:①渊博的知识。
②运用知识去不断探求新思路。
③留意细小的想法,并锲而不舍地使之变为现实。
四、回顾全文,思考作者是如何让自己的观点得到读者的认可的,引导学生归纳本文的论证思路和论证方法。
1.本文的论证思路:2.作者主要运用什么论证方法来论证他的观点的?举例论证:约翰.古登贝尔克将毫不相关的两种机械——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创造了印刷机和排版术。
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受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乒乓球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五、开心试验,请同学们来试一试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多强:(准备四张扑克牌)试验一:24点(用5 \ 6 \ 3 \ 3 这四张牌通过加减乘除的运算得出24这个结果,每张牌只能用一次。
)1:5×6-(3+3)=242:(5+3)×(6-3)=243:3×5+6+3=244:(5-3÷3)×6=245:(5-3+6)×3=24课后反思:武威第十九中学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集体备课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第五册第四单元(章)课题1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第 1 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积累文中生字词,了解作者情况。
过程与方法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理解文章的论证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编写阅读提纲,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篇章结构。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格物致知精神的含义。
教学难点编写本文的结构提纲。
教学过程教学札记一、导入新课,激发情趣。
请一学生讲《三国演义》中“马谡失街亭”的故事。
师小结:“马谡失街亭”的故事告诉我们:再好的理论也不能脱离实际。
下面,我们就学习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的文章----《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看他告诉我们科学发明创造应当靠什么呢?(板书课题)二、走近作者:丁肇中----(点学生介绍)三、检测预习:1.生翻开这课的《导与练》,师找四名学生上台写出“基点梳理)1—4的答案,鼓励学生提出另外的生字难词,师生共同点评纠正。
2.师补充:根据所给内容在课文中找出相应词语写在括号里。
(师说生答,师把词板书在黑板上。
)A、形容非常顺利,没有阻碍。
(一帆风顺)B、置身于事外,既不过问,也不协助别人。
(袖手旁观)C、不知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不知所措)D、推究事物的道理。
(格物)E、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彷徨)四、感知文本:点生按座次朗读课文,一人一段,要求:不能添读、漏读、错读,声音要宏亮,吐词要清楚;读完后师找学生点评。
五、巩固铺垫:师生一起回忆议论文的有关知识,为学习新课做准备。
(同学们可结合课文后边方框里的文字回答)1.议论文的三要素是什么?(论点、论据、论证)2.什么是论点?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在形式上,一般是完整的句子。
3.怎样理解论据呢?论据是证明论点的根据,它又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种。
4.那什么是论证呢?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事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归纳论证、演绎推理论证等,在议论文中往往综合运用几种论证方法说理,很少只用一种方法。
六、活学活用:那么本课的论点是什么?你能为本文列出结构提纲吗?利用刚才所复习的议论文知识,小组讨论完成。
小组可推举一个代表把讨论提纲写在黑板上,其他人则写在书上或者预习本上。
师生共同订正。
(板书)全文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2)提出问题:中国学生应该怎样了解自然科学?要格物致知。
(论点)第二部分(3---12)分析问题A、(3—5)分析中国教育不重视格物致知的社会根源。
举例证明王阳明的格物是格己,这种观点不能适用于现在的世界。
B、(6---10)分析实验精神在科学上的重要性。
C、(11---12)分析在这种文化背景下中国学生的现状,以“我”举例。
第三部分(13)解决问题:强调我们需要培养实验的精神的意义并对我们这一代提出希望。
七、师生互动:研读课文。
1.“格物致知“出自何处?是什么含义?A、“四书”中的《大学》开篇之“大学之道”B、含义是从探索物体而得到知识。